CN108472167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2167A
CN108472167A CN201680078568.2A CN201680078568A CN108472167A CN 108472167 A CN108472167 A CN 108472167A CN 201680078568 A CN201680078568 A CN 201680078568A CN 108472167 A CN108472167 A CN 108472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p portion
region
absorbent commodity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85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光
野本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72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2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mal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4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adjustab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收性物品,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能够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难以感到异样感。吸收性物品(1)具备透液性片(101)、不透液性片(103)、吸收体(105)和固定部(17),吸收性物品(1)的特征在于,吸收性物品(1)具备吸收性主体部(3)和前方区域(FR)中的一对护翼部(5、9),前方区域(FR)中的一对护翼部(5、9)分别包括:其外缘与吸收芯(106)的侧缘(15、16)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比侧缘(15、16)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长的部分。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对于被固定于穿着衣物使用的具有固定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生理用卫生巾,已知的是例如像专利文献1~3所示那样具备从吸收性主体部沿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伸出的一对侧部护翼部、一对臀部护翼部等的产品。另外,对于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一般来讲,在吸收性主体部、一对侧部护翼部、一对臀部护翼部配置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固定到穿着衣物例如短裤上的固定部。
对于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一般来讲,当使用吸收性物品时,将吸收性主体部以及一对臀部护翼部的固定部临时固定到未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的内表面,并且将一对侧部护翼部的固定部临时固定到穿着衣物的外表面,接着,通过将穿着衣物等穿到身上,从而将吸收性主体部以及一对臀部护翼部的固定部和一对侧部护翼部的固定部正式固定到穿着衣物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94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4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11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将吸收性物品临时固定到未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之后,难以改变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衣物的位置关系,在保持了吸收性物品与未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存在吸收性物品容易被正式固定到穿着衣物上的倾向。另一方面,穿着衣物在未穿用状态和穿用状态下其伸长状态是不同的,通常,穿着衣物在穿用状态下相比未穿用状态更为伸长。因此,即便在将吸收性物品无褶皱地临时固定以及正式固定到未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上的情况下,穿用状态下的穿着衣物与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关系也并非处于理想状态。其结果,以往的吸收性物品在穿用状态下有时会让人感到异样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收性物品,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能够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难以感到异样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明了以下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透液性片、不透液性片、位于透液性片与不透液性片之间的包含吸收芯的吸收体、以及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并且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由长度方向中央线划分为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上述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性主体部以及护翼部,上述吸收性主体部具有上述吸收体以及上述固定部且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护翼部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从上述吸收性主体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侧缘起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护翼部包括:上述护翼部的外缘与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与上述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能够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难以感到异样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后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吸收体105的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面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与穿着衣物201的关系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方式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状态的图。
图10是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的、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与图1的IV-IV剖面相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分别是指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另外,长度方向的长度有时单称为“长度”,并且宽度方向的长度有时单称为“宽度”。
·“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是指以将吸收性物品长度方向长度三等分的方式进行划分的假想区域。
·“长度方向中央线”以及“宽度方向中央线”
在本说明书中,“长度方向中央线”是指以将吸收性物品在宽度方向二等分的方式沿吸收性物品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并且“宽度方向中央线”是指以将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二等分的方式沿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
另外,一般来讲,长度方向中央线存在于后述的吸收性主体部。
·“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分别是指以上述长度方向中央线为边界的一方区域以及另一方区域。
·“内侧”以及“外侧”
在本说明书中,特定部分(例如护翼部)位于穿着衣物的“内侧”是指,在穿用了固定有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衣物的状态下,该特定部分存在于穿着衣物与穿用者肌肤之间的区域;并且特定部分位于穿着衣物的“外侧”是指,在穿用了固定有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衣物的状态下,该特定部分露出,从外部可见。
·“吸收性主体部”
在本说明书中,“吸收性主体部”是指在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下由沿着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缘的直线和沿着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缘的直线所围成的部分。在吸收体的宽度根据部位而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吸收体具有沙漏型形状的情况下),经过吸收体的宽度最大的部分的由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条直线围成的部分是吸收性主体部。
因此,有时吸收性主体部的吸收性物品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缘以及另一方侧缘与吸收芯的一方侧缘以及另一方侧缘会不一致。
·“护翼部”
在本说明书中,护翼部在中央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从吸收性主体部的吸收性物品长度方向的侧缘起沿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第1区域中的护翼部称为“第1护翼部”,将第2区域中的护翼部称为“第2护翼部”,也有时将第1护翼部以及第2护翼部称为“一对护翼部”。
另外,有时将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中的护翼部分别称为前方护翼部、中央护翼部以及后方护翼部。另外,有时将第1区域中的前方护翼部、中央护翼部以及后方护翼部分别称为“第1前方护翼部”、“第1中央护翼部”以及“第1后方护翼部”,有时将第2区域中的前方护翼部、中央护翼部以及后方护翼部分别称为“第2前方护翼部”、“第2中央护翼部”以及“第2后方护翼部”。
另外,有时将第1前方护翼部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放在一起称为“一对前方护翼部”,有时将第1中央护翼部以及第2中央护翼部放在一起称为“一对中央护翼部”,并且有时将第1后方护翼部以及第2后方护翼部放在一起称为“一对后方护翼部”。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方式。
[方式1]
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透液性片、不透液性片、位于透液性片与不透液性片之间的包含吸收芯的吸收体、以及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并且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由长度方向中央线划分为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性主体部以及护翼部,上述吸收性主体部具有上述吸收体以及上述固定部且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护翼部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从上述吸收性主体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侧缘起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护翼部包括:上述护翼部的外缘与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与上述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由于一对前方护翼部具有规定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所以,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能够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来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因而穿用者难以感到异样感。
[方式2]
如方式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前方区域的上述护翼部构成为在穿用状态下其至少一部分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向穿着衣物的外侧延伸。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一对前方护翼部构成为至少其一部分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朝穿着衣物的外侧延伸。因此,上述吸收性物品与不满足方式2的条件的情况相比较,穿用者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容易把持延伸到穿着衣物外侧的部分来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
[方式3]
如方式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护翼部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固定的固定部。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由于一对前方护翼部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所以,穿用者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可不受穿着衣物限制地移动一对前方护翼部。因此,上述吸收性物品在其穿用时,容易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来调整位置。
[方式4]
如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吸收性主体部在比假想线靠前方的位置具备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该假想线经过第1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前方点和第2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前方点。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吸收性主体部在相比规定的假想线靠前方的位置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所以,穿用者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容易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来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并且,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前方区域的部分持续贴合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并且吸收性物品难以出现歪扭。
[方式5]
如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线和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上述前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前方点连结起来的前方假想线段,除了上述前方点以外与上述护翼部的外缘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一对护翼部构成为其外缘与规定的前方假想线段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因此,穿用者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的前方点的附近而朝长度方向的前方以及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施力时,该力作用到吸收性物品具体来讲是吸收芯的宽度方向中央线的附近,容易修正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起前方的部分的位置,容易无褶皱地配置到适当的位置。其结果,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
[方式6]
如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而具备上述护翼部,上述中央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包括:上述护翼部的外缘与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与上述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一对中央护翼部具有规定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一般来讲,在固定于穿着衣物被使用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对应于穿着衣物例如短裤的最窄部分即裆下宽度(两腿内侧的宽度)进行设计。因此,在穿用了具有规定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一对中央护翼部容易配置成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上述吸收性物品可抑制体液例如血液(例如经血)、尿等的泄漏,并且能够赋予穿用者以视觉方面的安全感。
[方式7]
如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后方区域进而具备上述护翼部,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相比上述中央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朝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上述吸收性物品由于具备一对后方护翼部,所以,吸收性物品尤其是在后方区域难以出现歪扭。
[方式8]
如方式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线和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后方点连结起来的后方假想线段,除了上述后方点以外与上述护翼部的外缘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一对后方护翼部构成为其外缘与规定的后方假想线段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因此,在穿用者穿用吸收性物品时,若在穿着衣物临时固定一对后方护翼部,则在穿用者将穿着衣物穿到身上时,穿着衣物的体围方向伸展,受其牵连,一对后方护翼部受到朝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推压扩展的力。上述力直接作用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的附近,修正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起后方的部分的位置,可抑制褶皱地配置到适当的位置。其结果,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
该效果在组合方式8的构成和方式5的构成的情况下更为显著。即,在保持一对前方护翼部的前方点的附近并向前方以及宽度方向外侧移动时,该力作用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的附近,容易无褶皱地将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起前方的部分配置到适当位置,并且,上述力超越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地作用到后方点的附近,容易无褶皱地将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起后方的部分配置到适当位置。另外,在穿用者穿用吸收性物品时,若在穿着衣物上临时固定一对后方护翼部,则随着穿用者穿用穿着衣物,穿着衣物的体围方向伸展,受其牵连,一对后方护翼部受到在宽度方向被推压扩展的力。上述力作用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的附近,容易无褶皱地将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起后方的部分配置到适当位置。其结果,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
[方式9]
如方式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吸收性物品沿其宽度方向中央线被对折。
上述吸收性物品由于沿着上述宽度方向中央线被对折,所以,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容易沿着宽度方向中央线在吸收性物品与穿用者之间形成空隙,穿用者的皮肤难以与吸收性物品所吸收的体液直接接触。
另外,上述吸收性物品由于沿着宽度方向中央线被对折,所以,在与方式5组合或者与方式5及8组合的情况下其效果明显。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体来讲是生理用卫生巾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后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吸收体105的图。图4是图1的IV-IV剖面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与穿着衣物201的关系的图。图6以及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俯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方式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穿用了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的图。图10是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的、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与图1的IV-IV剖面相当的剖面图。另外,在图1~图3以及图5~7中,所面向的上方是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并且所面向的下方是吸收性物品1的后方。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备:透液性片101;不透液性片103;位于透液性片101以及不透液性片103之间的、包含吸收芯106以及芯包覆件107的吸收体105;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7、固定部49以及固定部50。吸收性物品1具有长度方向L和与长度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以及长度方向中央线LC及宽度方向中央线WC。另外,吸收性物品1被划分为沿着长度方向L将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三等分的前方区域FR、中央区域CR以及后方区域BR。进而,吸收性物品1以长度方向中央线LC为边界,被划分为作为一方区域的第1区域FI和作为另一方区域的第2区域SE。
吸收性物品1具备: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吸收性主体部3;分别从吸收性主体部3的长度方向L的一方侧缘13以及另一方侧缘14起沿宽度方向W延伸出的一对护翼部,即第1护翼部5以及第2护翼部9。
第1护翼部5以及第2护翼部9分别在前方区域FR、中央区域CR以及后方区域BR,从吸收性主体部3的长度方向L的一方侧缘13以及另一方侧缘14起沿宽度方向W延伸,第1护翼部5配置在第1区域FI,并且第2护翼部9配置在第2区域SE。
第1护翼部5被划分为前方区域FR中的第1前方护翼部6、中央区域CR中的第1中央护翼部7和后方区域BR中的第1后方护翼部8。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1后方护翼部8分别包括相比第1中央护翼部7朝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部分。
同样,第2护翼部9被划分为前方区域FR中的第2前方护翼部10、中央区域CR中的第2中央护翼部11和后方区域BR中的第2后方护翼部12。第2前方护翼部10以及第2后方护翼部12分别包括相比第2中央护翼部11朝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部分。
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吸收性主体部3从肌肤侧朝穿着衣物侧依次具备透液性片101、包括吸收芯106以及芯包覆件107在内的吸收体105、不透液性片103、用于将吸收性主体部3固定于穿着衣物的固定部17。固定部17被固定在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104。
如图3所示那样,吸收体105具备吸收芯106以及芯包覆件107,吸收芯106具备作为长度方向L的一方侧缘的第1吸收芯侧缘15和作为长度方向L的另一方侧缘的第2吸收芯侧缘16。
第1吸收芯侧缘15靠吸收性主体部(未图示)的一方侧缘(未图示)配置,并且配置在第1区域FI。第2吸收芯侧缘16靠吸收性主体部(未图示)的另一方侧缘(未图示)配置,并且配置在第2区域SE。
吸收体105、吸收芯106以及芯包覆件107在长度方向L上配置于前方区域FR、中央区域CR以及后方区域BR。
另外,在吸收芯106中,以中央区域CR为中心,第1吸收芯侧缘15以及第2吸收芯侧缘16分别具备凹陷部109,从而吸收芯106在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下具有沙漏形状。
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第1护翼部5从肌肤侧朝穿着衣物侧依次地大体具备:具有弹性部件24的第1防漏壁21、透液性片101、靠吸收体105配置的弹性部件31、靠第1护翼部5的外缘41配置的第1弹性部件33、侧部片111以及不透液性片103。
第1弹性部件33与第1护翼部5一起形成第1腿部褶裥43,具体来讲是第1弹性部件33与第1护翼部5的构成部件即构成第1防漏壁21的片、侧部片111和不透液性片103一起形成第1腿部褶裥43。
同样,第2护翼部9从肌肤侧朝穿着衣物侧依次地大体具备:具有弹性部件30的第2防漏壁27、透液性片101、靠吸收体105配置的弹性部件32、靠第2护翼部9的外缘42配置的第2弹性部件35、侧部片112以及不透液性片103。
第2弹性部件35与第2护翼部9一起形成第2腿部褶裥44,具体来讲是第2弹性部件35与第2护翼部9的构成部件即构成第2防漏壁27的片、侧部片112和不透液性片103一起形成第2腿部褶裥44。
如图5所示那样,在被固定于穿着衣物201使用的吸收性物品1中,在中央区域CR,穿着衣物201的裆下宽度(腿围开口部203与腿围开口部205之间的距离)和吸收体105(吸收性主体部3)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大体一致。穿着衣物201的裆下宽度和吸收体105(吸收性主体部3)的上述的长度一般来讲被设计成与穿用者的裆下宽度(两腿部的腿内侧间的距离)一致。无论是穿着衣物201的裁型例如常规裁型(即,腿围开口部的线条沿着穿用者的腿沟的构成)也好,还是腿部低裁型(即,腿围开口部的线条比常规裁型更浅的构成)也好,并且与腿部高裁型(即,腿围开口部的线条比常规裁型更深的构成)无关,穿着衣物201的裆下宽度都大致相等。另外,穿着衣物201的裆下宽度即使在穿着衣物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也大致相等。
在后方区域BR,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分别越去往后方就越远离长度方向中央线LC。这是为了覆盖穿用者的臀部。另外,在前方区域FR,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分别越去往前方就越远离长度方向中央线LC,但相比后方区域BR更缓和。这是为了一方面覆盖穿用者的腹部而另一方面不阻碍穿用者抬腿。
另外,在前方区域FR以及后方区域BR,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的线条根据穿着衣物201的裁型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低腿裁型,在前方区域FR以及后方区域BR,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分别存在相比常规裁型更远离长度方向中央线LC的倾向。另外,对于高腿裁型,在前方区域FR以及后方区域BR,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分别存在相比常规裁型更靠近长度方向中央线LC的倾向。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主视图),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透液性片101、第1防漏壁21、第2防漏壁27和侧部片111以及侧部片112。
如图6所示那样,第1前方护翼部6包括:第1前方护翼部6的外缘41与第1吸收芯侧缘15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k1)大于第1吸收芯侧缘15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k1')的部分。另外,第2前方护翼部10包括:第2前方护翼部10的外缘42与第2吸收芯侧缘16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k2)大于第2吸收芯侧缘16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k2')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穿着衣物(未图示)即使为低腿裁型,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分别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也容易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延伸,且相比穿着衣物(未图示)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朝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
如图6所示那样,第1中央护翼部7包括:第1中央护翼部7的外缘41与第1吸收芯侧缘15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m1)大于第1吸收芯侧缘15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m1')的部分。另外,第2中央护翼部11包括:第2中央护翼部11的外缘42与第2吸收芯侧缘16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m2)大于第2吸收芯侧缘16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m2')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第1中央护翼部7以及第2中央护翼部11分别配置成,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相比穿着衣物(未图示)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朝外侧延伸,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
如图6所示那样,第1后方护翼部8包括:第1后方护翼部8的外缘41与第1吸收芯侧缘15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n1)大于第1吸收芯侧缘15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n1')的部分。另外,在后方区域BR,第2后方护翼部12包括:第2后方护翼部12的外缘42与第2吸收芯侧缘16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n2)大于第2吸收芯侧缘16与长度方向中央线LC之间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n2')的部分。
通过这样构成,第1后方护翼部8发挥作用,以便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对第1中央护翼部7所构成的第1腿部褶裥43相比穿着衣物(未图示)的腿围开口部203朝长度方向中央线LC侧进入的情形加以抑制,因而所吸收的体液难以发生泄漏。同样,第2后方护翼部12发挥作用,以便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对第2中央护翼部11所构成的第2腿部褶裥44相比穿着衣物(未图示)的腿围开口部205进入到长度方向中央线LC侧的情形加以抑制,因而所吸收的体液难以发生泄漏。
如图6所示那样,第1弹性部件33具有前方端部33a和后方端部33b,前方端部33a相比后方端部33b更靠宽度方向中央线WC。另外,第2弹性部件35具有前方端部35a和后方端部35b,前方端部35a相比后方端部35b更靠宽度方向中央线WC。即,第1弹性部件33以及第2弹性部件35靠吸收性物品1的后方配置。
通过这样构成,在穿用时,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分别难以被第1弹性部件33以及第2弹性部件35拉拽,难以进入到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难以相比穿着衣物(未图示)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进入到长度方向中央线LC侧。其结果,穿用者容易保持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来调整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另外,此时,第1中央护翼部7(第1腿部褶裥43)以及第2中央护翼部11(第2腿部褶裥44)分别容易超越腹股沟部而贴合穿用者的腿内侧同时向下方延伸。
进而,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也分别难以被第1弹性部件33以及第2弹性部件35拉拽,难以进入到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难以相比穿着衣物(未图示)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进入到长度方向中央线LC侧。其结果,第1中央护翼部7(第1腿部褶裥43)以及第2中央护翼部11(第2腿部褶裥44)分别容易保持超越腹股沟部而贴合穿用者的腿内侧同时向下方延伸的状态,所吸收的体液难以发生泄漏。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主视图),与图6同样,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透液性片101、第1防漏壁21、第2防漏壁27和侧部片111以及侧部片112。
如图7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在其展开状态下具有:将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和第1吸收芯侧缘15交叉的第1交点51与在第1前方护翼部6的外缘41的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L的中央的第1前方点53相连结的第1前方假想线段VL1。同样,吸收性物品1在其展开状态下具有:将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和第2吸收芯侧缘16交叉的第2交点52与在第2前方护翼部10的外缘42的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L的中央的第2前方点54相连结的第2前方假想线段VL2
在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下,第1前方假想线段VL1除了第1前方点53以外与第1护翼部5的外缘41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未图示)上不重复,并且第2前方假想线段VL2除了第2前方点54以外与第2护翼部9的外缘42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未图示)上不重复。
通过这样构成,穿用者在将吸收性物品1临时固定于未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未图示)地将穿着衣物穿到身上时,把持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能够与处于从未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未图示)伸长的状态下的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未图示)的尺寸相应地,对应于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未图示)修正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优选的是,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起前方的部分的位置)。具体来讲,在把持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使其朝长度方向L的前方以及宽度方向W的外侧移动时,对其施加的力能够直接地作用到吸收芯106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的附近,能够对应于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未图示)来修正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优选的是,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起前方的部分的位置)。其结果,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
如图7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具有将第1交点51与在第1后方护翼部8的外缘41的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L的中央的第1后方点55连结起来的第1后方假想线段VL3。同样,吸收性物品1具有将第2交点52与在第2后方护翼部12的外缘42的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L的中央的第2后方点56连结起来的第2后方假想线段VL4
在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下,第1后方假想线段VL3除了第1后方点55以外与第1护翼部5的外缘41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未图示)上不重复,并且第2后方假想线段VL4除了第2后方点56以外与第2护翼部9的外缘42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未图示)上不重复。
通过这样构成,在把持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使其朝长度方向L的前方以及宽度方向W的外侧移动时,对其施加的力作用到吸收芯106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的附近,接着,该力从宽度方向中央线WC的附近朝向第1后方点55以及第2后方点56作用,因而,能够对应于穿用状态的穿着衣物(未图示)来修正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优选的是,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起后方的部分的位置)。其结果,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
另外,在穿用者穿用吸收性物品1时,若向穿着衣物(未图示)临时固定第1后方护翼部8以及第2后方护翼部12,则在穿用者将穿着衣物(未图示)穿到身上时,穿着衣物的体围方向伸展,随之,第1后方护翼部8以及第2后方护翼部12受到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被推压扩展的力。上述力由于能够直接作用到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的附近,所以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线WC起后方的部分无褶皱地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其结果,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
另外,如图7所示那样,在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下,第1弹性部件33配置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未图示)与第1前方假想线段VL1不重复。另外,第2弹性部件35配置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未图示)与第2前方假想线段VL2不重复。
在穿着衣物为腿围开口部的线条浅的类型的情况下,例如低腿裁型的情况下,穿着衣物的腿围开口部203以及腿围开口部205分别存在经过第1前方假想线段VL1以及第2前方假想线段VL2的线条的倾向。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穿着衣物的腿围开口部203在中央区域CR与第1弹性部件33可靠地分离,第1中央护翼部7(第1腿部褶裥43)难以被拉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难以出现偏移,而且第1腿部褶裥43容易发挥其功能。
同样,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穿着衣物的腿围开口部205在中央区域CR与第2弹性部件35可靠地分离,第2中央护翼部11(第2腿部褶裥44)难以进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难以出现偏移,而且第2腿部褶裥44容易发挥其功能。
如图2所示那样,吸收性主体部3在相比经过第1前方点53和第2前方点54的假想线VL靠前方的位置具备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7。通过这样构成,穿用者在穿用吸收性物品1时,容易把持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来调整吸收性物品1的位置,而且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未图示)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区域FR的部分持续贴合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并且吸收性物品1难以出现歪扭。
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第1防漏壁21具备固定在第1护翼部5具体是构成第1护翼部5的透液性片101上的固定端22和与固定端22相反一侧的自由端23。另外,第1防漏壁21的固定端22以及自由端23沿长度方向L延伸。同样,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第2防漏壁27具备固定在第2护翼部9具体是构成第2护翼部9的透液性片101上的固定端28和与固定端28相反一侧的自由端29。另外,第2防漏壁27的固定端28以及自由端29沿长度方向L延伸。
通过这样构成,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未图示)的状态下,随着第1护翼部5以及第2护翼部9分别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向下方延伸,第1防漏壁21以及第2防漏壁27朝穿用者的肌肤立起,并且第1防漏壁21的自由端23以及第2防漏壁27的自由端29容易朝宽度方向W的外侧扩展,因而容易抑制体液的泄漏。
如图1以及图4所示那样,第1防漏壁21靠自由端23且从中央区域CR至后方区域BR地包括弹性部件24,并且第2防漏壁27靠自由端29且从中央区域CR至后方区域BR地包括弹性部件30。
如图1所示那样,第1防漏壁21的自由端23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由固定部113固定在构成吸收性主体部3的透液性片101上。同样,第2防漏壁27的自由端29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由固定部114固定在构成吸收性主体部3的透液性片101上。通过这样构成,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未图示)的状态下,随着第1护翼部5以及第2护翼部9分别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向下方延伸,第1防漏壁21以及第2防漏壁27容易朝穿用者的肌肤立起。
如图2所示那样,第1前方护翼部6在其穿着衣物侧面具体是构成第1前方护翼部6的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上,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同样,第2前方护翼部10在其穿着衣物侧面具体是构成第2前方护翼部10的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上,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通过这样构成,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分别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未图示)的状态下,容易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向穿着衣物的外侧延伸,容易发挥其功能。
如图2所示那样,第1中央护翼部7(第1腿部褶裥43)在其穿着衣物侧面具体是构成第1中央护翼部7的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上,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同样,第2中央护翼部11(第2腿部褶裥44)在其穿着衣物侧面具体是构成第2中央护翼部11的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上,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通过这样构成,第1中央护翼部7(第1腿部褶裥43)以及第2中央护翼部11(第2腿部褶裥44)分别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未图示)的状态下,容易配置成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向下方延伸,容易发挥其功能。
如图2所示那样,第1后方护翼部8包括相比第1中央护翼部7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部分,第1后方护翼部8在其穿着衣物侧面具体是构成第1后方护翼部8的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上,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49。另外,在第1后方护翼部8中,固定部49相比第1中央护翼部7不仅配置在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区域,而且也配置在其外侧的区域。
同样,第2后方护翼部12包括相比第2中央护翼部11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在其穿着衣物侧面具体是构成第2后方护翼部12的不透液性片103的穿着衣物侧面上,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50。另外,在第2后方护翼部12中,固定部50相比第2中央护翼部11不仅配置在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区域,也配置在外侧的区域。
通过这样构成,第1后方护翼部8在穿用吸收性物品1及穿着衣物(未图示)时以及穿用后的状态下都发挥作用,使得第1中央护翼部7留在宽度方向W的外侧,第1中央护翼部7容易作为第1腿部褶裥43发挥功能。另外,第2后方护翼部12在穿用时以及穿用状态下都发挥作用,使得第2中央护翼部11留在宽度方向W的外侧,第2中央护翼部11容易作为第2腿部褶裥44发挥功能。
根据需要而利用图8以及图9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穿用方式和它们的穿用状态。
(i)穿用者将吸收性物品1放置在穿着衣物201具体来讲是短裤的内表面上,将图2所示的固定部17、固定部49以及固定部50临时固定于穿着衣物201。
(ii)穿用者将吸收性物品1置中地穿上穿着衣物201。此时,第1后方护翼部8的固定部49和第2后方护翼部12的固定部50被固定到穿着衣物201上。
(iii)如图8所示那样,穿用者用右手的拇指以及食指拿捏第1前方护翼部6,并且用左手的拇指以及食指拿捏第2前方护翼部10。在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进入到穿着衣物201的内侧的情况下,穿用者将手指放入到穿着衣物201与腹股沟部之间,将其拉出到穿着衣物的外侧。
(iv)使右手以及左手朝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前方移动,修正第1前方护翼部6以及第2前方护翼部10的比宽度方向中央线(未图示)靠前方的部分的位置,并且使右手以及左手朝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移动,去除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歪扭、褶皱等。
(v)通过这样构成,如图9所示那样,第1前方护翼部6的一部分朝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的外侧延伸,第2前方护翼部10的一部分朝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5的外侧延伸。
(vi)如图9所示那样,第1中央护翼部7的一部分构成第1腿部褶裥43,并且,向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3的外侧延伸,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同样,第2前方护翼部10的一部分向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5的外侧延伸,第2中央护翼部11的一部分构成第2腿部褶裥44,并且,向穿着衣物201的腿围开口部205的外侧延伸,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
(vii)通过在穿着衣物201之上穿着贴身衣物等,如图2所示的固定部17、固定部49以及固定部50被正式固定在穿着衣物201上。
如图10所示那样,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1以及穿着衣物201的状态下,第1腿部褶裥43和第2腿部褶裥44分别延伸到穿着衣物201的外侧,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另外,第1腿部褶裥43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并且,第1防漏壁21朝穿用者的肌肤立起,体液难以泄漏。同样,第2腿部褶裥44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并且,第2防漏壁27朝穿用者的肌肤立起,体液难以泄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在前方区域FR、中央区域CR以及后方区域BR具有第1护翼部5以及第2护翼部9,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只要在前方区域的一部分具有一对护翼部即可。这是由于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够将一对护翼部设置在前方区域(即,一对前方护翼部)以及中央区域(即,一对中央护翼部),能够设置在前方区域(即,一对前方护翼部)以及后方区域(即,一对后方护翼部)。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前方护翼部包括:前方护翼部的外缘与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吸收芯的侧缘与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优选的是1.1倍以上,更优选的是1.2倍以上,并且进而优选的是1.3倍以上的长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穿用者容易把持前方护翼部,容易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另外,上述的长度的关系优选的是满足处于在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另外,优选的是,一对前方护翼部都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这是因为存在以下情况: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穿用者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并且,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一对前方护翼部延伸到穿着衣物的外侧。进而,优选的是,一对前方护翼部分别具有相比一对中央护翼部延伸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这是由于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容易将一对中央护翼部调整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外侧的规定位置。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具备中央护翼部(一对中央护翼部)的情况下,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包括:中央护翼部的外缘与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吸收芯的侧缘与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优选的是1.2倍以上,更优选的是1.4倍以上,并且进而优选的是1.6倍以上的长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由一对中央护翼部构成的一对腿部褶裥的延伸到穿着衣物外侧的长度变长,体液难以泄漏。另外,上述的长度的关系优选的是满足处于在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一对中央护翼部都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这是由于,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一对中央护翼部构成一对腿部褶裥,并且,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
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一对护翼部分别在中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弹性部件。这是由于,一对护翼部分别在中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弹性部件一起形成腿部褶裥(一对腿部褶裥),从而体液难以泄漏。
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分别构成一对腿部褶裥的弹性部件(一对弹性部件)具有长度方向的前方端部和后方端部,前方端部比后方端部更靠近宽度方向中央线。这是由于,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一对前方护翼部难以受到弹性部件的牵连而进入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内侧(长度方向中央线侧),穿用者容易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来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
另外,优选的是,构成一对腿部褶裥的一对弹性部件未延伸到前方区域、即一对前方护翼部。这是由于,一对前方护翼部容易受到构成腿部褶裥的弹性部件的影响,一对前方护翼部容易进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
另外,如后述那样,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后方区域具备一对护翼部的情况下(具备一对后方护翼部的情况下),构成一对腿部褶裥的一对弹性部件也可以延伸到后方区域、即一对后方护翼部。这是由于,一对后方护翼部难以受到构成一对腿部褶裥的弹性部件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分别构成一对腿部褶裥的弹性部件(一对弹性部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线状的弹性部件例如橡胶丝或橡胶带、面状的线状部件例如伸缩性片(例如伸缩性无纺布)等。当分别构成一对腿部褶裥的弹性部件是面状的线状部件时,一对腿部褶裥能够以面来贴合穿用者的腿内侧,一对腿部褶裥的肌肤触感优异。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具备后方护翼部(一对后方护翼部)的情况下,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后方护翼部包括:后方护翼部的外缘与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吸收芯的侧缘与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优选的是1.1倍以上,更优选的是1.2倍以上,并且进而优选的是1.3倍以上的长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一对后方护翼部容易发挥作用以便抑制一对腿部褶裥进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另外,上述的长度的关系优选的是满足处于在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一对后方护翼部分别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这是由于从抑制一对腿部褶裥进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的观点出发。进而,优选的是,一对后方护翼部分别具有相比一对中央护翼部延伸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这是由于一对腿部褶裥难以进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另外,在该情况下,更优选的是,一对后方护翼部分别在相比一对中央护翼部延伸到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具有上述固定部。这是因为,一对腿部褶裥更加难以进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在第1区域FI以及第2区域SE具有第1防漏壁21以及第2防漏壁27,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不具有防漏壁。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一对防漏壁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它们的固定端存在于一对护翼部上。这是由于,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随着一对中央护翼部(一对腿部褶裥)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一对防漏壁容易朝穿用者的肌肤立起。
另外,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备一对防漏壁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它们的自由端存在于吸收性主体部上。这是由于,随着一对中央护翼部(一对腿部褶裥)沿着穿用者的腿内侧朝下方延伸,一对防漏壁容易朝穿用者的肌肤且朝内地立起。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吸收性主体部在相比经过(第1前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第1前方点和(第2前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第2前方点的假想线靠前方的位置,具备用于向穿着衣物固定的固定部。这是因为,穿用者在穿用吸收性物品时容易把持一对前方护翼部来调整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并且,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前方区域的部分持续贴合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并且吸收性物品难以出现歪扭。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性主体部在相比上述的假想线靠前方的位置具有固定部。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将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和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前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前方点连结起来的前方假想线段,除了前方点以外与护翼部的外缘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这是由于,通过这样构成,如上所述,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另外,为了使前方假想线段与护翼部的外缘除了前方点以外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前方区域以及中央区域具备一对护翼部(具备一对前方护翼部以及一对中央护翼部)。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后方区域具备一对护翼部的情况下(具备一对后方护翼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后方护翼部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将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中央线和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后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后方点连结起来的后方假想线段,除了后方点以外与护翼部的外缘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这是由于,如上所述,穿用者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难以感到异样感。另外,为了使后方假想线段与护翼部的外缘除了后方点以外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具备一对护翼部(具有一对前方护翼部、一对中央护翼部以及一对后方护翼部)。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构成腿部褶裥的弹性部件配置成,与将宽度方向中央线以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前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前方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段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这是由于,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一对腿部褶裥受到穿着衣物的牵引而被拉入到穿着衣物的内侧,吸收性物品的位置难以偏移,一对腿部褶裥容易发挥其功能。
另外,上述的前方点(第1前方点、第2前方点)在前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不具有固定长度的情况下,即在为点的情况下,是指该点,而在具有固定长度的情况下,是指位于该长度方向的中央的点。同样,上述的后方点(第1后方点、第2后方点)在后方护翼部的外缘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不具有固定长度的情况下,即在为点的情况下,是指该点,而在具有固定长度的情况下,是指位于该长度方向的中央的点。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进行折叠例如对折、三折、四折等,被单独包装,作为单独包装的吸收性物品进行销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由于沿着宽度方向中央线对折,所以在穿用了吸收性物品以及穿着衣物的状态下,容易沿着宽度方向中央线在穿用者与吸收性物品之间形成空隙,穿用者的皮肤难以与吸收性物品所吸收的体液直接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只要是固定于穿着衣物被使用的吸收性物品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女性用吸收性物品例如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吸尿衬垫等。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关于长度方向中央线呈线对称。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吸收性物品
3 吸收性主体部
5 第1护翼部
6 第1前方护翼部
7 第1中央护翼部
8 第1后方护翼部
9 第2护翼部
10 第2前方护翼部
11 第2中央护翼部
12 第2后方护翼部
13 一方侧缘
14 另一方侧缘
15 第1吸收芯侧缘
16 第2吸收芯侧缘
17 固定部
21 第1防漏壁
22 固定端
23 自由端
24 弹性部件
27 第2防漏壁
28 固定端
29 自由端
30 弹性部件
31、32 弹性部件
33 第1弹性部件
33a 前方端部
33b 后方端部
35 第2弹性部件
35a 前方端部
35b 后方端部
41、42 外缘
L 长度方向
W 宽度方向
LC 长度方向中央线
WC 宽度方向中央线
FR 前方区域
CR 中央区域
BR 后方区域
FI 第1区域
SE 第2区域

Claims (9)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透液性片、不透液性片、位于透液性片与不透液性片之间的包含吸收芯的吸收体、以及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前方区域、中央区域以及后方区域,并且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由长度方向中央线划分为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性主体部以及护翼部,上述吸收性主体部具有上述吸收体以及上述固定部且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护翼部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从上述吸收性主体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侧缘起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护翼部包括:上述护翼部的外缘与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与上述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前方区域的上述护翼部构成为在穿用状态下其至少一部分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向穿着衣物的外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方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护翼部不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固定的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主体部在比假想线靠前方的位置具备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该假想线经过第1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前方点和第2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前方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前方假想线段除了前方点以外与上述护翼部的外缘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该前方假想线段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线和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上述前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上述前方点连结起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央区域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而具备上述护翼部,上述中央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包括:上述护翼部的外缘与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与上述长度方向中央线之间的上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后方区域进而具备上述护翼部,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相比上述中央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朝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具有用于向穿着衣物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后方假想线段除了后方点以外与上述护翼部的外缘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复,该后方假想线段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线和上述吸收芯的侧缘交叉的交点与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护翼部的外缘的上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部分之中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上述后方点连结起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沿其宽度方向中央线被对折。
CN201680078568.2A 2016-01-29 2016-11-17 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084721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6629A JP6373287B2 (ja) 2016-01-29 2016-01-29 吸収性物品
JP2016-016629 2016-01-29
PCT/JP2016/084137 WO2017130531A1 (ja) 2016-01-29 2016-11-17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2167A true CN108472167A (zh) 2018-08-31

Family

ID=5939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8568.2A Pending CN108472167A (zh) 2016-01-29 2016-11-17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73287B2 (zh)
CN (1) CN108472167A (zh)
WO (1) WO20171305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1197B1 (ja) * 2018-03-30 2019-06-1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99877B2 (ja) * 2018-05-30 2022-07-12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ッド状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7830A (en) * 1992-06-18 1993-12-22 Kao Corp Absorbent article
CN1575785A (zh) * 2003-07-24 2005-02-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体液处理用品
CN2766816Y (zh) * 2003-12-18 2006-03-2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生理用卫生巾
JP2009232950A (ja) * 2008-03-26 2009-10-15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1573093A (zh) * 2006-12-27 2009-11-04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0227286A (ja) * 2009-03-27 2010-10-14 Daio Paper Corp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11156239A (ja) * 2010-02-03 2011-08-18 Uni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5654A (ja) * 1993-07-08 1995-03-20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二通りに使用できる生理用ナプキン
JP3117001U (ja) * 2005-08-30 2006-01-05 千保 倉田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5476498B2 (ja) * 2013-04-08 2014-04-2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7830A (en) * 1992-06-18 1993-12-22 Kao Corp Absorbent article
CN1575785A (zh) * 2003-07-24 2005-02-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体液处理用品
CN2766816Y (zh) * 2003-12-18 2006-03-2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生理用卫生巾
CN101573093A (zh) * 2006-12-27 2009-11-04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09232950A (ja) * 2008-03-26 2009-10-15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JP2010227286A (ja) * 2009-03-27 2010-10-14 Daio Paper Corp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11156239A (ja) * 2010-02-03 2011-08-18 Uni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30531A1 (ja) 2017-08-03
JP6373287B2 (ja) 2018-08-15
JP2017131577A (ja)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038B (zh) 具有特征腰端的吸收制品
CN106132371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619289B (zh) 一次性尿布
CN101478939B (zh) 带有可用标记的一次性制品
JP2009240639A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着用物品
US2832346A (en) Diaper holder
KR20130025376A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TW201713289A (zh) 短褲型穿著用物品
CN209032872U (zh)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穿着物品
WO2013077360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3039162A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US20170231834A1 (en) Disposable Underwear
CN108472167A (zh) 吸收性物品
US20160367410A1 (en) Absorbent incontinence article and method with adjustable engaging placement
WO2016104026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7209276A1 (ja) 吸収性物品
CN108289767B (zh) 穿用物品
CN105992576B (zh) 吸收制品
US20120277714A1 (en) Designer underwear with special hidden absorbent pad wing support area
KR100330971B1 (ko) 흡수 제품과 함께 사용하기 위한 가멘트
JP2004236775A (ja) パンツ型生理用ナプキン
JPWO2019038867A1 (ja) 吸収性物品
CN203436468U (zh) 吸收性物品
JP6986494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8601685B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