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0727A -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0727A
CN108470727A CN201810176684.9A CN201810176684A CN108470727A CN 108470727 A CN108470727 A CN 108470727A CN 201810176684 A CN201810176684 A CN 201810176684A CN 108470727 A CN108470727 A CN 108470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ins
several
width
electronic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66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0727B (zh
Inventor
朱晖
段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66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70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0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0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0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0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wire-like arrangements or pins or ro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电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邦定区域及第二邦定区域,第一、第二邦定区域分别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具有第一、第二端部,第二引脚具有第三、第四端部,于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的两个第一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至少一对应的第一、第二引脚的第一、第三端部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比,第二、第四端部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比,第一宽度比与第二宽度比不同。本发明可以有效矫正若干第一、第二引脚之间的对位偏差,且可用于邦定的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大大提高邦定良率。

Description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例如显示设备、通信设备等等。
以显示设备为例,近年来,新出现了三种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阴极射线管和液晶显示器的不足。
其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简称OLED)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视角宽、颜色丰富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其响应速度可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看作极赋竞争力的未来平板显示技术之一。
现有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屏体通常包括显示区(active area,AA)和外围电路压合区(outer lead bonding,OLB)。驱动显示区工作所需要的电压以及控制信号都来自于外接的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一般需要经过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连接至外围电路压合区。
具体的,参图1,显示屏体200包括显示区201及外围电路压合区202,外围电路压合区202上具有第一邦定区域203,且第一邦定区域203上具有平行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2031。
参图2,覆晶薄膜300上具有驱动芯片301及第二邦定区域303,且第二邦定区域303上具有平行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3031,覆晶薄膜300将驱动芯片301的信号传输至显示区201。
若干第一引脚2031及若干第二引脚3031均为矩形,且若干第一引脚2031及若干第二引脚3031一一对应,当若干第一引脚2031及若干第二引脚3031相互对准且电性连接时,便可实现信号的传输。
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第一引脚2031与第二引脚3031对位不准的情况。例如,第一引脚2031与对应的第二引脚3031不接触而导致信号无法传输;或者,第一引脚2031与对应的第二引脚3031接触面积过小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电性连接不稳定;又或者,一个第一引脚2031同时与两个第二引脚3031连接而导致短路等等,使得邦定的良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邦定良率的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邦定区域及第二邦定区域,所述第一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其中,于所述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的两个第一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至少一对应的所述第一引脚及所述第二引脚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比与所述第二宽度比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的形状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为梯形引脚,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为平行四边形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为梯形的上底边,所述第二端部为梯形的下底边,所述第三端部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上底边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一引脚的形状均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一引脚为形状各不相同的若干梯形引脚。
进一步地,于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之间形成第一间距,且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一间距相等。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邦定区域及第二邦定区域,所述第一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其中,于所述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的两个第一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不同,且所述第一引脚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的面积不同和/或形状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引脚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为梯形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为平行四边形引脚。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显示屏体及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邦定区域及所述第二邦定区域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上,其中另一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可以有效矫正若干第一引脚与若干第二引脚之间的对位偏差,且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可用于邦定的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即使存在对位偏差,也可避免短路或邦定不良,提高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物理连接、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使得信号可以正常传输,从而大大提高邦定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显示屏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覆晶薄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屏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具有两个第一邦定区域的显示屏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引脚的第一端部远离显示区设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若干第一引脚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具体示例的电子组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具体示例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完全对位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具体示例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之间具有对位偏差的示意图;
图12-图1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具体示例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具体示例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完全对位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具体示例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之间具有对位偏差的示意图;
图18-图1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具体示例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参图3至图5,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
这里,显示装置100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为例,但不以此为限。
显示装置100包括相互配合的显示屏体10及驱动组件20,显示屏体10及驱动组件20之间通过电子组件30相互连接。
显示屏体10包括显示区11及外围电路压合区12。
驱动组件20包括覆晶薄膜21、驱动芯片(未标示)等。
结合图1、图2的说明,驱动芯片经过覆晶薄膜21连接至外围电路压合区12而使得信号由驱动芯片传输至显示区11。
具体的,电子组件3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邦定区域31及第二邦定区域32,第一邦定区域31及第二邦定区域32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显示屏体10上,其中另一设置于驱动组件20上。
这里,以第一邦定区域31设置于显示屏体10的外围电路压合区12上,第二邦定区域32设置于覆晶薄膜21上为例,当然,第一邦定区域31及第二邦定区域3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邦定区域31及第二邦定区域32也可设置于显示装置100的其他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下面,以电子组件30设置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体10及驱动组件20上为例对本发明的电子组件30作详细说明。
继续参图3至图5,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邦定区域31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311,第一引脚3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1a及第二端部311b。
第二邦定区域32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321,第二引脚3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321a及第四端部321b。
参图3,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一一对应且可通过导电胶实现电性连接,例如,利用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接合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
这里,“间隔排列”是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311之间不接触,且若干第一引脚311有序排列(即若干第一引脚311沿图3中的X方向排列,X方向平行于显示屏体10的下边缘),相应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引脚321之间不接触,且若干第二引脚321有序排列。
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即X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311的两个第一端部311a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S1小于两个第二端部311b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S2。
这里,结合图4,“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311”是指最左侧及最右侧的两个第一引脚311;“两个第一端部311a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S1”是指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最左侧的第一引脚311的第一端部311a的最左侧至最右侧的第一引脚311的第一端部311a的最右侧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距离S1为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若干第一端部311a形成的总宽度;“两个第二端部311b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S2”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两个第一端部311a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S1”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至少一对应的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的第一端部311a与第三端部321a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比K1,第二端部311b与第四端部321b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比K2,第一宽度比K1与第二宽度比K2不同。
这里,以最左侧的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为例,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第一端部311a具有第一宽度W1,第二端部311b具有第二宽度W2,第三端部321a具有第三宽度W3,第四端部321b具有第四宽度W4,第一宽度比K1=W1/W3,第二宽度比K2=W2/W4。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距离S1小于第二距离S2,当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对位存在偏差,或者若干第一引脚311和/或若干第二引脚321尺寸发生变化时,通过沿竖直方向(即图3中的Y方向,Y方向平行于显示屏体10的左边缘)调节显示屏体10和/或覆晶薄膜21的相对位置便可实现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的相对位置的调整,从而可以有效矫正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的对位偏差,进而大大提高邦定良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宽度比K1与第二宽度比K2不同,即对应的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可用于邦定的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当通过调节之后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仍然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仍然相对较大,可避免短路或邦定不良,提高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物理连接、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使得信号可以正常传输,从而大大提高邦定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于竖直方向上,第一引脚311具有第一高度H1,第二引脚321具有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与第二高度H2相等,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邦定区域面积,从而提高邦定良率,但不以此为限。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30不限定用于显示装置100中,例如,电子组件30可以用于通信装置等等,而且,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也不限定于邦定连接,例如,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分别设置于两个相互插接的连接器上,此时,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相互对位接触即可实现两个连接器的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围电路压合区12上具有一个第一邦定区域31,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围电路压合区12也可包含多个第一邦定区域31,结合图6,于竖直方向上,外围电路压合区12具有两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邦定区域31。
第二邦定区域32的说明可以参考第一邦定区域31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第一引脚311的若干第一端部311a靠近显示区11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干第一引脚311也可以其他方式排布,结合图7,若干第一引脚311的若干第一端部311a远离显示区11设置。
若干第二引脚321的说明可以参考若干第一引脚311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311之间形成第一间距L1,且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一间距L1相等。
这里,“若干第一间距L1”是指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从左往右若干第一引脚311之间形成的若干间距,若干第一间距L1相等可以有效降低形成若干第一引脚311的工艺难度。
此时,若干第二引脚321对应若干第一引脚311设置,以实现若干第二引脚321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续参图8,第一端部311a的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端部311b的第二宽度W2,这里,以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为例,第一端部311a为梯形的上底边,第二端部311b为梯形的下底边。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时,可以便于实现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的对位偏差的矫正,且便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若干第一端部311a的排布,避免若干第一端部311a之间因为相互靠近而出现短路现象。
第一引脚31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部311a与第二端部311b的第一侧边311c及第二侧边311d(这里,第一侧边311c及第二侧边311d即为梯形的两条腰),若干第一侧边311c及若干第二侧边311d的延长线汇聚于同一交点P。
此时,若干第一引脚311组合形成的外轮廓大致呈扇形。
另外,若干第一引脚311可呈对称排布,这里,若干第一引脚311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基准线Z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此时的交点P位于基准线Z上,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第一引脚311的形状均不相同,如此,可以有效提高若干第一引脚311排列的紧凑性及合理性。
这里,以若干第一引脚311为形状各不相同的若干梯形引脚为例。
此时,若干第一引脚311的若干上底边位于同一侧,相应的,若干下底边位于同一侧,在有效提高邦定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了第一绑定区域31处有限的面积,但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形状各不相同的若干梯形引脚”是指该些梯形引脚的外轮廓均无法完全重合,例如,图8中位于基准线Z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第一引脚311属于形状不同的两个引脚。
若干第一引脚311也可为其他形状,或者,若干第一引脚311包含多种形状,例如,位于若干第一引脚311中间区域的第一引脚311为矩形引脚,而位于若干第一引脚311两侧区域的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
另外,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的形状可以不同,一方面,不同形状的引脚之间更容易实现前述的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的对位偏差的矫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形状的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电子组件30还包括标记结构(33、34),标记结构(33、34)设置于若干第一端部311a、若干第三端部321a的两侧,即标记结构(33、34)设置于若干第一端部311a、若干第三端部321a的左侧及右侧。
这里,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若干第一端部311a的总宽度较小,可以有足够的空间用以容纳标记结构(33、34),实现整个电子组件30结构上的紧凑性。
标记结构(33、34)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邦定区域31的第一标记结构33及设置于第二邦定区域32的第二标记结构34,第一标记结构33与第二标记结构34相互匹配。
这里,以第一标记结构33为设置于若干第一端部311a两侧的两个“十”字标记、第二标记结构34为设置于若干第三端部321a两侧的两个呈阵列分布的方块标记为例。
当第一邦定区域31与第二邦定区域32相互配合时,控制第一标记结构33与第二标记结构34的相对位置,当“十”字标记恰好位于方块标记的正中间时(也就是第一邦定区域31上的“十”字与第二邦定区域32上四个阵列分布的方块之间的空隙形成的“十”字相互重合时),第一邦定区域31与第二邦定区域32相互对准,而后再通过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的相互对位过程实现对位偏差的调整。
当然,第一标记结构33及第二标记结构34的位置、形态等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下面,介绍本实施方式的一具体示例。
继续参图9,以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对应的第二引脚321为平行四边形引脚为例。
第一端部311a为梯形的上底边311a,第二端部311b为梯形的下底边311b,第一端部311a的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端部311b的第二宽度W2,第三端部321a的第三宽度W3不大于第一端部311a的第一宽度W1。
可以理解的,当第三宽度W3不大于第一宽度W1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可容忍的相对偏离范围会更大,从而在保证邦定区域面积的基础上降低了对位难度,而且,此时的第二引脚321面积相对较小,相邻的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不易短路,更加适合面积较小的绑定区域,例如第二邦定区域32位于覆晶薄膜21上。
这里,以第二宽度W2为第一宽度W1的1.5倍(W2=1.5*W1),且第三宽度W3等于第一宽度W1(第四端部321b的第四宽度W4等于第三宽度W3,即W1=W3=W4)为例。
此时,第一宽度比K1=W1/W3=1,第二宽度比K2=W2/W4=1.5,第一宽度比K1小于第二宽度比K2。
于竖直方向上,第一引脚311的第一高度H1等于第二引脚321的第二高度H2。
第一引脚31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部311a与第二端部311b的第一侧边311c及第二侧边311d,第二引脚321包括对应第一侧边311c的第三侧边321c,第三侧边321c平行于第一侧边311c。
可以理解的,当第三侧边321c平行于第一侧边311c时,可以通过对准第一侧边311c及第三侧边321c辅助实现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之间的相互对位。
结合图10,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对位完成且第一侧边311c与第三侧边321c完全重叠时,第二引脚321在第一引脚311上的投影区域在第一引脚311区域内,此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0中的阴影区域)达到最大值,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效果最佳。
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完全对位而无偏离,结合图11,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对位完成且第三侧边321c偏离第一侧边311c一定距离△S(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上)时,第二引脚321与第一引脚311之间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1中的阴影区域)仍然相对较大,可以有效确保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效果。
当然,第二引脚321沿其他方向偏离第一引脚311时也可有效确保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对应的第二引脚321为平行四边形引脚时,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绑定面积足够大,另一方面,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中不存在尖锐点,成型工艺简单,且当第一引脚311或第二引脚321位于显示屏体10处时,可避免产生静电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在其他具体示例中,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可为其他形状组合,为了方便描述,作用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
结合图12,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均为梯形。
第一端部311a、第三端部321a为对应的梯形的上底板,第二端部311b、第四端部321b为对应的梯形的下底边。
这里,以第一宽度比K1=2/3,第二宽度比K2=3/4为例,此时,第一宽度比K1小于第二宽度比K2,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仍能保证较大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2中的阴影区域)。
结合图13,第一引脚311为梯形,第一端部311a为梯形的上底边,第二端部311b为梯形的下底边。
第二引脚321为三角形,第三端部321a为三角形的顶角,第四端部321b为三角形的底边。
此时,第一宽度比K1大于第二宽度比K2,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仍能保证较大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3中的阴影区域)。
结合图14,第一引脚311为平行四边形,第一端部311a及第二端部311b为平行四边形的短边。
第二引脚为321为三角形,第三端部321a为三角形的顶角,第四端部321b为三角形的底边。
此时,第一宽度比K1大于第二宽度比K2,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仍能保证较大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4中的阴影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本实施方式的几个具体示例的简单说明,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的形状组合也可以为其他形式,而且,在若干第一引脚311及若干第二引脚321形成的若干组引脚中,第一宽度比K1及第二宽度比K2可以是变化的,第一宽度比K1及第二宽度比K2的大小也是不限定的。
结合图15,为本发明的电子组件3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为方便描述,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名称及相似的编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邦定区域31’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311’,第一引脚3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1a’及第二端部311b’。
第二邦定区域32’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321’,第二引脚3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321a’及第四端部321b’。
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排列方向(即图15中的X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311’的两个第一端部311a’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S1’小于两个第二端部311b’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S2’。
第一端部311a’的第一宽度W1’与对应的第二端部311b’的第二宽度W2’不同,且第一引脚311’与对应的第二引脚321’的面积不同和/或形状不同。
这里,“形状不同”是指两个引脚的外轮廓无法完全重合。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距离S1’小于第二距离S2’,当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对位存在偏差,或者若干第一引脚311’和/或若干第二引脚321’尺寸发生变化时,通过沿竖直方向(即图15中的Y方向)调节第一邦定区域31’和/或第二邦定区域32’的相对位置便可实现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的相对位置的调整,从而可以有效矫正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的对位偏差,进而大大提高邦定良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引脚311’与对应的第二引脚321’的面积不同和/或形状不同,即对应的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可用于邦定的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当通过调节之后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仍然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仍然相对较大,可避免短路或邦定不良,提高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物理连接、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使得信号可以正常传输,从而大大提高邦定良率。
下面,介绍本实施方式的一具体示例。
继续参图15,以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对应的第二引脚321’为平行四边形引脚为例。
第一端部311a’为梯形的上底边311a’,第二端部311b’为梯形的下底边311b’,第一端部311a’的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端部311b’的第二宽度W2’,第三端部321a’的第三宽度W3’不大于第一端部311a’的第一宽度W1’。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时,可以便于实现若干第一引脚311’与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的对位偏差的矫正,且便于若干第一引脚311’的若干第一端部311a’的排布,避免若干第一端部311a’之间出现短路现象。
另外,当第三宽度W3’不大于第一宽度W1’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可容忍的相对偏离范围会更大,从而在保证邦定区域面积的基础上降低了对位难度,而且,此时的第二引脚321’面积相对较小,相邻的若干第二引脚321’之间不易短路,更加适合面积较小的绑定区域,例如第二邦定区域32’位于覆晶薄膜21上。
这里,以第二宽度W2’为第一宽度W1’的1.5倍(W2’=1.5*W1’),且第三宽度W3’等于第一宽度W1’(第四端部321b’的第四宽度W4’等于第三宽度W3’,即W1’=W3’=W4’)为例。
于竖直方向上,第一引脚311’的第一高度H1’等于第二引脚321’的第二高度H2’。
此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的形状不同,而且,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的面积也不同,第一引脚311’的面积大于第二引脚321’的面积。
第一引脚31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部311a’与第二端部311b’的第一侧边311c’及第二侧边311d’,第二引脚321’包括对应第一侧边311c’的第三侧边321c’,第三侧边321c’平行于第一侧边311c’。
可以理解的,当第三侧边321c’平行于第一侧边311c’时,可以通过对准第一侧边311c’及第三侧边321c’辅助实现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之间的相互对位。
结合图16,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对位完成且第一侧边311c’与第三侧边321c’完全重叠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完全重叠,此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6中的阴影区域)达到最大值,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效果最佳。
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完全对位而无偏离,结合图17,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对位完成且第三侧边321c’偏离第一侧边311c’一定距离△S’(于若干第一引脚311’排列方向上)时,第二引脚321’与第一引脚311’之间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7中的阴影区域)仍然相对较大,可以有效确保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邦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对应的第二引脚321’为平行四边形引脚时,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的绑定面积足够大,另一方面,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中不存在尖锐点,成型工艺简单,且当第一引脚311’或第二引脚321’位于显示屏体10处时,可避免产生静电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在其他具体示例中,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可为其他形状组合,为了方便描述,作用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
结合图18,第一引脚311’为梯形引脚,第一端部311a’为梯形的上底边,第二端部311b’为梯形的下底边,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
第二引脚321’为平行四边形引脚,第三宽度W3’大于第一宽度W1’,第四宽度W4’小于第二宽度W2’。
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的面积相同,但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的形状不同。
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仍能保证较大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8中的阴影区域)。
结合图19,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均为梯形引脚。
第一端部311a’、第三端部321a’为对应的梯形的上底板,第二端部311b’、第四端部321b’为对应的梯形的下底边。
这里,以第一宽度W1’为第三宽度W3’的两倍,第二宽度W2’为第四宽度W4’的两倍为例,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宽度比K1等于第二宽度比K2。
而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的面积不同,形状也不同。
当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存在对位偏差时,第一引脚311’与第二引脚321’之间仍能保证较大的邦定面积(即重叠面积,参考图19中的阴影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本实施方式的几个具体示例的简单说明,第一引脚311’及第二引脚321’的形状组合也可以为其他形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30’的其他说明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邦定区域及第二邦定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其中,于所述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的两个第一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至少一对应的所述第一引脚及所述第二引脚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之间具有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比与所述第二宽度比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的形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梯形引脚,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为平行四边形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为梯形的上底边,所述第二端部为梯形的下底边,所述第三端部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上底边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引脚的形状均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引脚为形状各不相同的若干梯形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于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引脚之间形成第一间距,且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第一间距相等。
10.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邦定区域及第二邦定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邦定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其中,于所述若干第一引脚的排列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引脚的两个第一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部最外侧之间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不同,且所述第一引脚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引脚的面积不同和/或形状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引脚的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梯形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为平行四边形引脚。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组件。
CN201810176684.9A 2018-03-03 2018-03-03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470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6684.9A CN108470727B (zh) 2018-03-03 2018-03-03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6684.9A CN108470727B (zh) 2018-03-03 2018-03-03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0727A true CN108470727A (zh) 2018-08-31
CN108470727B CN108470727B (zh) 2020-07-24

Family

ID=63264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6684.9A Active CN108470727B (zh) 2018-03-03 2018-03-03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7072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823A (zh) * 2019-04-09 2019-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0224078A (zh) * 2019-06-05 2019-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0689812A (zh) * 2019-11-11 2020-01-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30866A (zh) * 2019-11-26 2020-03-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1487823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49058A1 (zh) * 2019-06-13 2020-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985274A (zh) * 2021-03-30 2021-06-1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邦定焊盘间距离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24618A (zh) * 2021-08-27 2021-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邦定方法、显示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3902A (zh) * 2013-04-29 2014-10-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接合方法
CN105513499A (zh) * 2016-02-04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绑定方法
CN105529339A (zh) * 2016-02-17 2016-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05551378A (zh) * 2016-02-04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薄膜、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09007A (zh) * 2016-02-04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绑定方法
CN105654856A (zh) * 2016-02-04 2016-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芯片邦定方法
CN105720028A (zh) * 2016-02-04 2016-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薄膜、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376004U (zh) * 2016-02-04 2016-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薄膜、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541677U (zh) * 2016-02-04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207548A (zh) * 2016-07-19 2016-12-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连接装置
CN106298862A (zh) * 2016-10-31 2017-01-0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3902A (zh) * 2013-04-29 2014-10-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接合方法
CN105513499A (zh) * 2016-02-04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绑定方法
CN105551378A (zh) * 2016-02-04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薄膜、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09007A (zh) * 2016-02-04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绑定方法
CN105654856A (zh) * 2016-02-04 2016-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芯片邦定方法
CN105720028A (zh) * 2016-02-04 2016-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薄膜、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376004U (zh) * 2016-02-04 2016-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薄膜、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541677U (zh) * 2016-02-04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529339A (zh) * 2016-02-17 2016-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06207548A (zh) * 2016-07-19 2016-12-07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连接装置
CN106298862A (zh) * 2016-10-31 2017-01-0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823A (zh) * 2019-04-09 2019-08-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0224078A (zh) * 2019-06-05 2019-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0224078B (zh) * 2019-06-05 2021-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WO2020249058A1 (zh) * 2019-06-13 2020-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US11698667B2 (en) 2019-06-13 2023-07-1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0689812A (zh) * 2019-11-11 2020-01-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89812B (zh) * 2019-11-11 2022-05-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30866A (zh) * 2019-11-26 2020-03-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WO2021103147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1487823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85274A (zh) * 2021-03-30 2021-06-1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邦定焊盘间距离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24618A (zh) * 2021-08-27 2021-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邦定方法、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0727B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0727A (zh)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US10371996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6470722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601777B (zh) 双面显示装置
CN105182646B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US1146925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325608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022514A (zh) 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平板显示器、邦定设备及方法
CN1073934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698551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CN20567988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WO2019228036A1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柔性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6292098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3681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8154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33883A (zh) 显示装置、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08718481A (zh) 一种引脚结构及显示面板的绑定结构
CN110335547A (zh) 显示面板
WO2020118822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10033900A1 (en) Modular flat panel display
CN109597514A (zh) 柔性电路板、触控模组及触摸屏
US2023038736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2932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27671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2434180U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