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748A - 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748A
CN108463748A CN201780006732.3A CN201780006732A CN108463748A CN 108463748 A CN108463748 A CN 108463748A CN 201780006732 A CN201780006732 A CN 201780006732A CN 108463748 A CN108463748 A CN 108463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reflectance coating
containing layer
light type
typ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67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原隆
若原隆一
新开启令
坂口善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463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64Polyamide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降低边光型液晶背光源的亮度不均,并且在降低由于导光板与反射膜互相摩擦而发生的反射膜表面损伤方面优异的反射膜。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并且满足下述(i)及(ii)。(i)所述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具有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至少两个拐点;(ii)所述压缩位移曲线中,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二拐点。

Description

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降低边光型液晶背光源的亮度不均的反射膜,尤其涉及在降低由于导光板与反射膜互相摩擦而发生的反射膜表面的损伤(反射膜的表面磨削)方面优异的反射膜、及使用该反射膜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采用从背面照射液晶层而进行发光的背光源方式。作为该背光源方式,已知有边光型和直下型。
作为这些背光源中使用的反射膜,已知下述反射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合含有颗粒的珠粒(beads)层(也称为含颗粒层或涂布层),并且在表面上形成利用颗粒而成的凸部(突起)。
例如,提出了为了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抑制亮度不均而对颗粒的被覆率、颗粒的层合数、突起高度、突出的颗粒个数等进行了规定的珠粒层(例如专利文献1~4)。
另外,提出了下述方案:为了抑制构成边光型液晶背光源的导光板与反射膜之间的贴合、或为了抑制由于导光板与反射膜的接触而导致在导光板上产生划伤,而将珠粒层中含有的颗粒的10%压缩强度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例如专利文献5)。
近年来,为了实现液晶TV的进一步的薄型化,在边光型的背光源中,导光板、背面壳体的薄型化持续推进,由于各部件的平面性变差,在可靠性试验时,导光板与反射膜互相摩擦的负荷不断增加。另外,曲面设计(其中,为了维持曲面形状,背光源单元容易局域性地受到强的负荷)的TV也逐渐普及。因此,存在以下趋势:除了以往的通过防止导光板与反射膜的密合来防止亮度不均、减少对导光板造成的划伤以外,还要求反射膜表面不易受到损伤。但是,现有技术中,可能发生含颗粒层的颗粒被磨削而起尘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58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4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44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210639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1/10529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提供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含颗粒层中含有的球状颗粒在压缩位移曲线中具有至少两个拐点,并且,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后文中定义的第二拐点,从而能够在边光型背光源中改善亮度不均,并且尤其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射膜的表面磨削。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手段。
(1)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所述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满足下述(i)及(ii),
(i)所述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具有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至少两个拐点;
(ii)所述压缩位移曲线中,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二拐点。
(2)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有不定形状颗粒的含颗粒层,所述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满足下述(i)~(iii):
(i)所述不定形状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
(ii)所述含颗粒层的表面摩擦试验前后的光泽度变化为10以下;
(iii)所述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为20~60μm。
(3)如(1)或(2)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中,所述球状颗粒或不定形状颗粒的50%压缩强度为30MPa以下。
(4)如(2)或(3)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中,所述不定形状颗粒包含尼龙6。
(5)如(1)~(4)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中,所述球状颗粒或不定形状颗粒包含具有脂环结构的聚酰胺。
(6)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其包含(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
本发明的边光型背光源的特征在于,其是使用上述反射膜构成的,其中,以反射膜表面的凸部与导光板面侧相对的方式配置,并且,优选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在边光型背光源中改善亮度不均、并且尤其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射膜的表面磨削的反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的一例的图。
[图2]为不定形状颗粒的SEM观察结果的一例。
[图3]为在不定形状颗粒的截面形状中描绘出最小外接圆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含颗粒层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反射膜表面磨削评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能够在边光型背光源中改善亮度不均、并且尤其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射膜的表面磨削的反射膜进行了锐意研究,探明通过使反射膜的含颗粒层中含有的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的拐点数量、及拐点出现时的位移率满足特定的条件,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反射膜的表面磨削]
本发明涉及的反射膜的表面磨削是指在导光板与反射膜互相摩擦时,含颗粒层的颗粒受到损伤而起尘。
[白点不均]
本发明涉及的白点不均是指通过向导光板和反射膜施加局域性压力而在点亮背光源时使得在目视下加压部成为亮部的不均。
[亮度不均]
本发明涉及的亮度不均是指在点亮背光源时,通过目视观察到的导光板与反射膜的密合不均,其是指以下记载的不均。
(i)条纹状的不均
(ii)水坑状的不均
(iii)成为暗部而可见的不均。
[导光板磨削]
本发明涉及的导光板磨削是指在与反射膜对置的导光板表面上形成的凸部(例如通过丝网印刷而形成的印刷凸点(dot))的部分或全部脱落、或在凸部表面产生划伤。
[含颗粒层]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至少含有:粒状颗粒或不定形状颗粒;和粘结剂树脂。另外,可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剂。含颗粒层也可在其表面具有凸部(以下,有时也将“凸部”称为“表面凸部”)。凸部可通过含颗粒层中含有的颗粒而形成,也可通过其他而形成。
[含颗粒层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下述方法:将适当的粘结剂树脂与球状颗粒或不定形状颗粒混合于适当的溶剂中、并涂布于基材膜,然后进行干燥,从而在基材膜表面上形成含颗粒层;等等。
[球状颗粒]
本发明涉及的球状颗粒是指球度S为0.80以上的颗粒。关于球度S,在反射膜的颗粒的截面照片中绘出外接于颗粒截面的最小的圆时,由该最小外接圆的面积与颗粒截面的面积比表示,S=(颗粒截面的面积)/(最小外接圆的面积)。颗粒的截面形状如下进行观察。在用实体显微镜观察反射膜的表面的同时,使用Nihon Microtome Laboratory,Inc.制旋转式超薄切片机、以3°的刀片倾斜角度沿与反射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割颗粒的重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株)日立制作所制S-3400N)(500~1,000倍)观察得到的反射膜截面。测定任意的10点,针对各点算出球度S,将其平均值作为“球度S”。若球度S为0.80以上,则判断为该反射膜含有球状颗粒。
[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中含有的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具有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至少两个拐点,并且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二拐点。拐点为1个以下时,弹性变形不充分,存在颗粒破碎的情况。第二拐点存在于小于粒径的50%的位移率范围内时,由于断裂能量小、颗粒容易分裂,均存在容易发生反射膜的表面磨削的趋势。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中含有的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具有至少两个拐点即可,可具有两个拐点,也可具有三个以上的拐点。例如,作为具有三个拐点的例子,可举出如下情况:具有第一拐点、且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二拐点,还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三拐点。按如下方式实施测定。
(i)颗粒采样
使用实体显微镜(Nikon制,SMZ1500),以20~200倍的倍率适当调节,一边观察含颗粒层的表面,一边使用金属制的夹具对含颗粒层中含有的颗粒进行采样。
(ii)粒径测定
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微小压缩试验机MCTW-500,用装置附属的光学显微镜从上部对待试验的颗粒进行观察,测定颗粒直径。关于颗粒直径,在后文实施例的项中进行说明。
(iii)压缩位移曲线
使用金刚石制平面压头(φ=50μm),在负荷速度为0.9mN/s、最大荷重为100mN的条件下,对任选的1个颗粒进行压缩,测定荷重和位移。图1中示出了压缩位移曲线的例子。x轴为位移率(=位移/颗粒直径×100),y轴为荷重(单位:mN),制作压缩位移曲线。数据的采样速率为0.05s。
(iv)第一拐点
位移率为0%以上且10%以下的数据范围的线性近似直线L1的斜率D1、与位移率为25%以上且35%以下的数据范围的线性近似直线L2的斜率D2之差(D1-D2)为0.2以上时,定义为存在第一拐点,从L1与L2的交点向压缩位移曲线方向引出垂线,将该垂线与压缩位移曲线的交点作为第一拐点。
线性近似直线的斜率使用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0)算出。
(v)第二拐点
位移率为25%以上且35%以下的数据范围的线性近似直线L2的斜率D2、与位移率为60%以上且70%以下的数据范围的线性近似直线L3的斜率D3之差(D3-D2)为0.8以上时,定义为存在第二拐点,从L2与L3的交点向压缩位移曲线方向引出垂线,将该垂线与压缩位移曲线的交点作为第二拐点。将第二拐点的x坐标即位移率为50%以上的情况定义为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二拐点,进而求出第二拐点处的位移率。
线性近似直线的斜率使用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0)算出。
(vi)50%压缩强度
使用位移率为50%时的荷重和压缩前的颗粒直径由下式算出。
压缩强度(Pa)=2.8×荷重(N)/{π×(颗粒直径(m))2}
对于(i)~(vi),针对任意采集的5个样品分别进行计算,使用它们的平均值。
[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中含有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5~80μm,进一步优选为20~60μm,最优选为25~40μm。
小于15μm时,存在边光型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增大的情况,大于80μm时,存在由于颗粒脱落、在涂层材料中的沉降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的情况。
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如下求出: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株)日立制作所S-3400N)进行观察而得到的截面照片上,绘出完全包围球状颗粒的面积最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的情况下,将一条边的长度作为粒径,长方形的情况下,将长边的长度作为粒径。详细内容记载于实施例的项中。
[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
本发明涉及的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优选为15~80μm,更优选为20~60μm,最优选为25~40μm。
小于15μm时,存在边光型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增大的情况,大于80μm时,存在向导光板和反射膜施加的载荷容易变大、导光板容易发生擦伤的情况。
图4中示出了含颗粒层的截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含颗粒层的凸部通过颗粒而形成的例子,如图4中所示,将基材膜表面3与凸部表面的最高点(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H作为表面凸部的高度,将任意的10点的平均值作为“表面凸部高度”。
[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个数]
本发明涉及的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个数优选为10~1,500个/mm2,更优选为50~750个/mm2,最优选为80~300个/mm2
凸部个数少于10个/mm2时,存在导光板与反射膜变得容易密合、亮度不均性能降低的情况,多于1,500个/mm2时,导光板与反射膜的接触点增加,因此存在亮度不均性能降低的情况。
关于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个数的测定,在实施例的项中详细说明。
[球状颗粒及不定形状颗粒的组成]
只要在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满足条件的范围内,则本发明涉及的球状颗粒及不定形状颗粒的组成不受特别限定,可使用有机系、无机系中的任一种。作为优选组成,可举出包含非晶性聚酰胺的组成,其中,优选非全芳香族聚酰胺,具体而言优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具有脂环结构的聚酰胺,最优选具有脂环结构的聚酰胺。
作为非晶性的聚酰胺,可举出下述通式(1)表示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与间苯二甲酸及12-氨基十二烷酸形成的共聚物(例如,“Grilamid”(注册商标)TR55,EMSER WERKE公司制)、下述通式(2)表示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与十二烷二酸形成的共聚物(例如,“Grilamid”(注册商标)TR90,EMSER WERKE公司制)、下述通式(3)表示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与间苯二甲酸及12-氨基十二烷酸形成的共聚物、和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与十二烷二酸形成的共聚物的混合物(例如,“Grilamid”(注册商标)TR70LX,EMSER WERKE公司制)、下述通式(4)表示的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与十二烷二酸形成的共聚物(例如,“TROGAMID”(注册商标)CX7323,Degussa公司制)等。
[化学式1]
[化学式2]
[化学式3]
[化学式4]
[不定形状颗粒]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所含有的不定形状颗粒的外观形状的一例示于图2。图3为不定形状颗粒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在不定形状颗粒的截面照片中外接于不定形状颗粒11的最小的圆12(最小外接圆)的面积与颗粒截面的面积之比作为球度S时,在利用实施例的项中记载的方法得到的球度S=(颗粒截面的面积)/(最小外接圆的面积)满足0.65<S<0.80的情况下,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关于不定形状颗粒的截面形状,在实施例的项中详细说明。
[不定形状颗粒的平均粒径]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所含有的不定形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5~60μm,进一步优选为25~60μm,最优选为30~60μm。
小于15μm时,存在边光型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增大的情况,大于60μm时,存在颗粒脱落、在涂剂中的沉降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的情况。在实施例的项中对平均粒径的测定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为了提高反射膜的表面磨削性,优选混合两种以上的粒径的颗粒进行使用。推测表面磨削性提高的理由如下:通过使用多种粒径的颗粒,与导光板接触的颗粒数量适度地不均匀分布。
[含有不定形状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
本发明涉及的含有不定形状颗粒的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为20~60μm,优选为30~60μm,最优选为45~60μm。
小于20μm时,存在边光型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增大的情况,大于60μm时,存在向导光板和反射膜施加的载荷容易变大、导光板容易发生擦伤的情况。
[含有不定形状颗粒的含颗粒层表面的凸部个数]
本发明涉及的含有不定形状颗粒的含颗粒层中的表面凸部个数优选为10~1,500个/mm2,更优选为50~750个/mm2,最优选为80~300个/mm2。凸部个数少于10个/mm2时,存在导光板与反射膜变得容易密合、亮度不均性能降低的情况,多于1,500个/mm2时,由于导光板与反射膜的接触点增加,存在亮度不均性能降低的情况。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个数的测定在实施例的项中详细说明。
[表面摩擦试验前后的光泽度变化]
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的表面摩擦试验前后的光泽度变化为10以下。优选为7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光泽度变化大于10时,由于导光板与反射膜互相摩擦而发生的反射膜表面的损伤变大,存在亮度不均劣化的情况。
表面摩擦试验前后的光泽度变化通过用砂纸(三共理化制砂纸#400)摩擦含颗粒层表面、比较摩擦前后的含颗粒层表面的光泽度来进行评价。
[不定形状颗粒的组成]
本发明涉及的不定形状颗粒的组成优选包含尼龙6。即,本发明涉及的不定形状颗粒优选包含尼龙6。尼龙6较之尼龙12、尼龙12与尼龙6形成的共聚物而言,反射膜的表面磨削性更良好,故而优选。推测与尼龙12、尼龙12与尼龙6形成的共聚物相比,尼龙6的弹性模量、最大伸长率大、颗粒不易破碎,因此表面磨削性变得良好。
[粘结剂树脂的组成]
作为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含颗粒层的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以有机成分为主体的树脂,可举出例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氟系树脂、有机硅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从耐热性、颗粒分散性、涂布性、光泽度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
从本发明的含颗粒层的耐光性的方面考虑,在含颗粒层中还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大致分为无机系和有机系,关于含有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与形成该含颗粒层的粘结剂树脂混合等方法。在想要防止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从该含颗粒层中渗出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例如将形成该含颗粒层的粘结剂树脂与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进行共聚等方法。
作为上述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通常已知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等。其中,从不会渗出、经济性、耐光性、紫外线吸收性、光催化剂活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选自由氧化锌、氧化钛及氧化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有时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可根据需要而合用数种。其中,从经济性、紫外线吸收性、光催化剂活性的方面考虑,最优选氧化锌或氧化钛。
另外,作为上述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苯并三唑、二苯甲酮等。尤其是,苯并三唑在结构内含有氮,因此还具有作为阻燃剂的作用,故而可优选使用,但不特别限于这些。这些紫外线吸收剂仅吸收紫外线,无法捕捉由于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有机自由基,因此,存在因该自由基而导致基材膜连锁性地劣化的情况。为了捕捉这些自由基等,优选合用光稳定剂。作为上述光稳定剂,优选使用受阻胺(HALS)系化合物。
此处,作为使上述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及/或光稳定剂固定的共聚单体,丙烯酸系、苯乙烯系等乙烯基系单体的通用性高,在经济性方面也是优选的。上述共聚单体中,苯乙烯系乙烯基单体由于具有芳香族环,因此容易黄变。从耐光性的方面考虑,最优选使用与丙烯酸系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苯并三唑,作为以反应性乙烯基单体对该苯并三唑进行取代得到的化合物,可使用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商品名:RUVA-93);大琢化学(株)制)。另外,受阻胺系化合物中,作为以反应性乙烯基单体对其进行取代得到的化合物,可使用4-甲基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ADEKASTAB LA-82”;(株)ADEKA制)。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使用下述化合物:含有苯并三唑、二苯甲酮等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或将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反应性单体进行共聚而得到的树脂、以及在这些树脂中含有及/或共聚有受阻胺(HALS)系反应性单体等光稳定剂的树脂。
包含上述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反应性单体共聚而成的树脂、以及在上述树脂中共聚有受阻胺(HALS)系反应性单体而得到的树脂等的有机紫外线吸收树脂为薄层且紫外线吸收效果高,是更优选的。其中,苯并三唑由于在结构内含有氮,因此还具有作为阻燃剂的作用,故而特别优选。
关于这些制造方法等,已详细公开于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的〔0019〕~〔0039〕段。其中,可使用含有丙烯酸单体与紫外线吸收剂形成的共聚物作为有效成分的“HALSHYBRID”(注册商标)((株)日本触媒制)等。
[基材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基材膜在作为背光源的反射膜使用时,可见光线反射率越高则越理想。为此,优选使用在内部含有气泡及/或不相容的颗粒的膜。作为这些基材膜没有限定,作为例子,优选使用多孔质的未拉伸、或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多孔质的未拉伸或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烯烃系、聚酯系。尤其从成型性、生产率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聚酯系。
关于这些制造方法等,已详细公开于日本特开平8-262208号公报的〔0034〕~〔0057〕段、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的〔0007〕~〔0018〕段、日本特开2002-138150号公报的〔0008〕~〔0034〕段等。其中,基于前述的理由,可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2-90515号公报中公开的多孔质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本发明的基材膜。
从耐热性、反射率的方面考虑,可进一步优选使用与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及/或共聚而成的多孔质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为了提高多孔质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自身的阻燃性,可最优选使用含有无机颗粒的多孔质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相对于基材膜的总质量而言,该基材膜中含有的无机颗粒的含有率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最优选为30质量%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基材膜的构成可根据使用的用途、要求的特性而适当选择,不受特别限定,优选具有至少一层以上的构成的单层及/或二层以上的复合膜,并且优选在其至少一层以上中含有气泡及/或无机颗粒。
作为单层构成(=一层)的例子,可举出例如单层的仅A层的基材膜、且使所述A层中含有无机颗粒及/或气泡的构成。相对于基材热塑性树脂膜的总质量而言,该无机颗粒的含有率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最优选为10质量%以上。
另外,作为二层构成的例子,可举出如下构成:在上述A层上层合有B层的、A层/B层的二层构成的基材膜,并且使所述A、B层中的至少任一层中含有无机颗粒及/或气泡。相对于基材膜的总质量、即二层的总质量而言,该无机颗粒的含有率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最优选为30质量%以上。
此外,作为三层构成的例子,为与前述同样地将A层/B层/A层、A层/B层/C层这三层层合而成的三层层合结构的基材膜。可举出使各层内的至少一层中含有无机颗粒及/或气泡而成的构成。与前述同样地,相对于基材膜的总质量而言,该无机颗粒的含有率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三层构成的情况下,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最优选B层为含有气泡的层。
上述基材膜中含有的无机颗粒的数均粒径优选为0.3~2.0μm。
另外,作为上述无机颗粒,可使用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硫酸钡、硫化锌、磷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云母、云母钛、滑石、粘土、高岭土、氟化锂、氟化钙等。
以下,对上述基材膜中的三层构成的白色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该例。
首先,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加入作为不相容聚合物的聚甲基戊烯、作为低比重化剂的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丁二醇共聚物。将其充分混合、干燥,供给至已加热至270~300℃的温度的挤出机B。利用常规方法将含有BaSO4、CaCO3、TiO2等无机物及/或有机物添加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供给至挤出机A。然后,在T模三层喷嘴内以将挤出机B的聚合物配置在内层(B层)、将挤出机A的聚合物配置在两个表层(A层)的方式,层合为A层/B层/A层构成的三层。
在滚筒(drum)表面温度已冷却至10~60℃的滚筒上利用静电力将该熔融层合片材密合并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膜。将该未拉伸膜导入已加热至80~120℃的辊组,沿长度方向纵向拉伸2.0~5.0倍,通过20~50℃的辊组进行冷却。继而,在用夹子夹持上述经过纵向拉伸的膜的两端的同时将其导入拉幅机,在加热至90~140℃的气氛中沿与长度垂直的方向进行横向拉伸。此时,关于拉伸倍率,在纵向、横向分别拉伸为2.5~4.5倍,其面积倍率(纵向拉伸倍率×横拉伸倍率)优选为9~16倍。即,若面积倍率小于9倍,则存在得到的膜的白度变得不良的情况。另外,若面积倍率大于16倍,则存在拉伸时变得容易发生破裂、制膜性变得不良的情况。为了向进行上述操作而经双轴拉伸的膜赋予平面性、尺寸稳定性,在拉幅机内实施150~230℃的热固定,均匀地缓慢冷却,进而冷却至室温,然后用卷绕机进行卷绕,得到本发明涉及的基材膜。
作为上述基材膜的例子,首先,作为单层构成的白色膜,可举出“Lumirror”(注册商标)E20(东丽(株)制)、SY64、SY74(SKC制)等,作为双层构成的白色膜,可举出“Tetoron”(注册商标)膜UXZ1、UXSP(帝人杜邦膜(株)制)等。作为三层构成的白色膜,可举出“Lumirror”(注册商标)E6SL、E6SR、E6SQ、E85D“Tetoron”(注册商标)膜UX、UXH(帝人杜邦膜(株)制)等。
[形成含颗粒层时使用的有机溶剂]
形成上述含颗粒层时使用的有机溶剂是指具有溶解物质的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芳香族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甲醇、异丙醇、异丁醇等醇类、氯苯、邻二氯苯等氯代芳香族烃类、包括单氯甲烷等甲烷衍生物、单氯乙烷等乙烷衍生物等的氯代脂肪族烃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乙醚、1,4-二氧杂环己烷等醚类、乙二醇单甲醚等甘醇醚类、环己烷等脂环式烃类、正己烷等脂肪族烃类等。其中,优选芳香族烃系、酮系、酯系的有机溶剂。
只要是能够溶解粘结剂树脂等的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近年来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规定等方面考虑,优选避免使用甲苯、二甲苯,从溶解性、通用性、成本的方面考虑,优选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另外,从能够调节干燥速度的方面考虑,优选混合沸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溶剂进行使用。
[含颗粒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含颗粒层时,可利用任意的方法来形成。可举出例如使用凹版涂布、辊涂、旋涂、逆转辊涂布、反向吻合涂布、棒涂、丝网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狭缝模涂、唇板涂布及浸涂等各种涂布方法在制造基材膜时涂布(在线涂布)含有粘结剂树脂和球状颗粒的涂液、或在完成结晶取向后的基材膜上涂布(离线涂布)含有粘结剂树脂和球状颗粒的涂液的方法等。在对于涂装有效宽度的限制较少、灵活地应对制品宽度的情况下,可最优选使用反向吻合涂布。
[可用于基材膜及含颗粒层的其他添加剂]
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向上述基材膜及含颗粒层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可添加、配合使用例如有机及/或无机的微粒、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有机润滑剂、抗静电剂、成核剂、染料、填充剂、分散剂、阻燃剂及偶联剂等。
[反射膜的用途]
如上所述而得到的本发明的反射膜可良好地用于边光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及照明用面光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测定法及评价法如下所示。
(1)颗粒形状
在用实体显微镜观察反射膜的表面的同时,使用NihonMicrotome Laboratory,Inc.制旋转式超薄切片机、以刀片倾斜角度3°沿与反射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割颗粒的重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株)日立制作所制S-3400N)(500~1,000倍)观察得到的反射膜截面。测定任意的10点,针对各点算出球度S=(颗粒截面的面积)/(最小外接圆的面积),将其平均值作为“球度S”。
(2)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
(i)颗粒采样
使用实体显微镜(Nikon制,SMZ 1500),以20~200倍的倍率适当调节,一边观察含颗粒层的表面,一边使用金属制的夹具对含颗粒层中含有的颗粒进行采样。颗粒上附着有粘结剂树脂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利用溶解粘结剂树脂的溶剂除去粘结剂树脂。
(ii)粒径测定
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微小压缩试验机MCTW-500,用装置附属的光学显微镜从上部对待试验的颗粒进行观察,测定颗粒直径。此处,对于颗粒直径而言,在观察照片上,在平面上完全包围一个颗粒的面积最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即,四边与颗粒的端部相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中,正方形的情况下,颗粒直径是指一条边的长度,长方形的情况下颗粒直径是指长边的长度(长轴径)。
(iii)微小压缩试验
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的微小压缩试验机MCTW-500,在以下的测定条件下测定压缩位移曲线,求出第一拐点、第二拐点的有无、第二拐点处的位移率。
使用压头:金刚石制平面压头(中=50μm)
最大荷重:100mN
负荷速度:0.901mN/s
关于50%压缩强度,使用位移率为50%时的荷重和压缩前的颗粒直径,利用下式算出。
压缩强度(Pa)=2.8×荷重(N)/{π×(颗粒直径(m))2}
选择任意的5个颗粒,针对各颗粒算出各数据后,计算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第二拐点处的位移率”、“50%压缩强度”。
(3)颗粒的平均粒径
在用实体显微镜观察反射膜的表面的同时,使用Nihon Microtome Laboratory,Inc.制旋转式超薄切片机、以3°的刀片倾斜角度沿与反射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割球状颗粒的重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株)日立制作所制S-3400N)(500~1,000倍)观察得到的反射膜截面,由该截面照片测量颗粒的粒径。此处,关于粒径,在截面照片上绘制在平面上完全包围一个颗粒的面积最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即,四边与颗粒相接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正方形的情况下,以一条边的长度作为粒径,在长方形的情况下,以长边的长度(长轴径)作为粒径(即,以最长的定方向切线径作为粒径)。测定任意的30个,算出平均值从而作为“平均粒径”。
(4)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
在用实体显微镜观察反射膜的表面的同时,使用Nihon Microtome Laboratory,Inc.制旋转式超薄切片机、以3°的刀片倾斜角度沿与反射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割凸部的重心,从而制作试样。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株)日立制作所制S-3400N)(500~1,000倍)观察得到的反射膜截面。在截面照片上将基材膜表面与凸部表面的最高点(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表面凸部的高度,将任意的10点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表面凸部高度”。
(5)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个数
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个数使用KEYENCE公司制激光显微镜VK-9700进行测定。将物镜的倍率设定为50倍,对试样进行观察,将检测到高度为1μm以上的部分作为凸部并进行计数。测定任意的10点,将测定结果换算为每1mm2的凸部个数,作为“表面凸部个数”。
(6)表面摩擦试验
表面摩擦试验使用砂纸(三共理化制砂纸#400)对含颗粒层表面进行摩擦从而进行。使含颗粒层表面与砂纸的砂面相对,施加500g的荷重,使砂纸以10cm/秒的速度往返5次。加压面积为直径20mm的圆形,使用不锈钢制的平板进行加压。
(7)光泽度测定
光泽度测定使用了GLOSS METER GM-1(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以使砂纸往返的方向与光泽度测定的方向垂直的方式实施测定。所谓光泽度测定的方向,是指连结光源与受光部的直线的方向。从在表面摩擦前测得的光泽度中减去在表面摩擦后测得的光泽度。针对各个水平测定3个试样,将其平均值作为表面摩擦试验前后的光泽度变化。
(8)白点不均(反射膜与导光板的贴合)的评价
通过以下(i)~(v)的步骤实施评价。
(i)拆解24英寸液晶显示屏(CHIMEI制,24LH),取出以LED为光源的边光型背光源。
(ii)使用Nichiban制环氧系粘合剂“ARALDITE”(注册商标)AR-R30,制作高度为300μm、直径为3mm的圆柱物。
(iii)除去光学片材及导光板,将所述圆柱物配置在短边方向为中央部、长边方向距LED条20em的位置的背面壳体上,在背面壳体上依次设置与所搭载的反射膜相同大小的反射膜及导光板。
(iv)在导光板上部,将金属制环(2,500g,内径为900mm)设置于突起成为环的中心的位置。
(v)使用KONICA MINOLTA制二维色彩亮度计CA-2000,算出突起部分的亮度(L1)与非突起部分的部分(L2)的亮度之比(L1/L2),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级:小于1.20
B级:1.20以上且小于1.30
C级:1.30以上且小于1.40
D级:1.40以上。
(9)反射膜的表面磨削的评价
图5为评价方法的侧面简图,通过以下(i)~(iii)的步骤实施评价。
(i)拆解55英寸液晶电视(LG公司制,型号名称:55UB8500-JA),取出以LED为光源的边光型背光源。
(ii)将从背光源取出的凸型导光板22以凸部朝上的方式固定于桌子21上,然后,以反射膜23(5cm×10cm)的含颗粒层朝下的方式将其载置于凸型导光板22之上,进而,在反射膜23之上依次载置2片不锈钢圆板(直径30mm、厚度2mm的圆板)24、厚度为125μm的PET膜25、及500g的荷重,使反射膜23沿箭头X的方向以10cm/秒的速度移动。
(iii)取出反射膜23,使用激光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激光显微镜VK-9710),以物镜倍率为50倍、显示倍率为100%进行显示并观察含颗粒层。观察面积为200μm×300μm。观察反射膜的表面磨削的程度,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级:大部分颗粒没有损伤。
B级:确认到部分颗粒有轻微损伤,但为可允许的水平。
C级:多数颗粒发生损伤,为不能允许的水平。
(10)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评价
对40英寸液晶电视(Samsung公司制,PAVV UN40B7000WF)也进行拆解,取出以LED为光源的边光型背光源。背光源B的发光面的大小为89.0cm×50.2cm,对角的长度为102.2cm。进而从背光源中取出3片光学膜、导光板(丙烯酸板,4mm厚,凸部为15μm)及反射膜,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反射膜切割成与所搭载的反射膜相同的形状、大小。代替所搭载的反射膜而以设有凸部的面朝向导光板侧的方式设置切割而得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反射膜,并以与分解前相同的朝向及方向设置导光板及3片光学膜。
另外,如下所述地通过目视判断有无亮度不均。
A:从任一角度观察均无法视认亮度不均。
B:在某角度视认到亮度不均。
(11)导光板的损伤性(划伤)的评价
以使反射膜的含颗粒层的面与上述(9)的评价中使用的凸型导光板的设有凸部的面侧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合后,在250gf/cm2(0.0245MPa)、150gf/cm2(0.0147MPa)、及50gf/cm2(0.0049MPa)的荷重下以1m/分钟的线速度提起反射膜,通过目视观察在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产生的划伤的程度,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级:在任一种荷重下均未观察到伤痕。
B级:在250gf/cm2的荷重下观察到伤痕,但在150gf/cm2的荷重下及50gf/cm2的荷重下未观察到伤痕。
C级:在150gf/cm2的荷重下观察到伤痕。
[实施例及比较例]
通过以下步骤制作实施例1~3中使用的颗粒A。
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g作为聚合物A的非晶聚酰胺(EMSER WERKE公司制“Grilamid”(注册商标)TR55)、450g作为有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250g作为聚合物B的聚乙烯醇(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GOHSENOL”(注册商标)GL-05),加热至80℃,进行搅拌直到聚合物溶解。使体系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后,一边以400rpm进行搅拌,一边经由送液泵,以4.2g/分钟的速度滴加500g作为不良溶剂的离子交换水。在已加入120g离子交换水的时间点,体系变化为白色。已加入总量的水后,搅拌30分钟,对得到的悬浮液进行过滤,用1,000g离子交换水洗涤,于80℃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24.2g白色固体。
[实施例1]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颗粒A:0.1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日文:メタバー#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实施例2]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颗粒A: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实施例3]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颗粒A:5.0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实施例4]
对于实施例4中使用的颗粒B而言,聚合物A使用EMSER WERKE公司制“Grilamid”(注册商标)TR30(具有脂环结构的聚酰胺),适当调节造粒条件,通过与球状颗粒A同样的步骤进行制作。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颗粒A: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4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比较例1]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2.72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1g、乙酸乙酯:5.2g、丙烯酸树脂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商标注册)MBX30X-30: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1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比较例2]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2.7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5.2g、丙烯酸树脂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商标注册)BMX30X-30: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2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比较例3]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尼龙6树脂颗粒(东丽株式会社制TR-1):0.3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3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比较例4]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包含尼龙12与尼龙6形成的共聚物的树脂颗粒(东丽株式会社制SP-20,平均粒径为30μm):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4中的颗粒的球度S为0.80以上,判断为含有球状颗粒。
[实施例5]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D NAT 1(ARKEMA K.K.制,50%压缩强度为18MPa):2.1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5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6]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D NAT 1(ARKEMA K.K.制):1.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6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7]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D NAT 1(ARKEMA K.K.制):0.3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7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8]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D NAT 1(ARKEMA K.K.制):0.2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8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9]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ES 5NAT 1(ARKEMA K.K.制,50%压缩强度为21MPa):2.2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9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0]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ES 5NAT 1(ARKEMA K.K.制):1.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0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1]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ES 5NAT 1(ARKEMA K.K.制):0.3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1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2]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ES 5NAT 1(ARKEMA K.K.制):0.2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2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3]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3.60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8g、乙酸乙酯:5.62g、“Orgasol”(注册商标)1002ES 5NAT 1(ARKEMA K.K.制):0.46g、“Orgasol”(注册商标)1002D NAT 1(ARKEMA K.K.制):0.14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3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4]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PESRESIN”(注册商标)S-680EA(芳香族系聚酯树脂,浓度为45质量%的乙酸乙酯溶液,数均分子量为3,000,高松油脂(株)制):3.20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8g、乙酸乙酯:6.03g、“Orgasol”(注册商标)1002 ES 5 NAT 1(ARKEMA K.K.制):0.46g、“Orgasol”(注册商标)1002 D NAT 1(ARKEMA K.K.制):0.13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4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5]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PESRESIN”(注册商标)S-180EA(芳香族系聚酯树脂、浓度为30质量%的乙酸乙酯溶液,数均分子量为15,000,高松油脂(株)制):4.93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8g、乙酸乙酯:4.30g、“Orgasol”(注册商标)1002 ES 5 NAT 1(ARKEMA K.K.制):0.46g、“Orgasol”(注册商标)1002 D NAT 1(ARKEMA K.K.制):0.13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30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5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实施例16]
实施例16中使用的颗粒C通过以下步骤制作。
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g作为聚合物A的非晶聚酰胺(EMSER WERKE公司制“Grilamid”(注册商标)TR55)、450g作为有机溶剂的二甲基亚砜,加热至120℃,进行搅拌直到聚合物溶解。以5℃/10分钟的速度使体系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后,加入3000g离子交换水。将得到的悬浮液过滤,用1,000g离子交换水洗涤,于80℃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23.7g白色固体。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颗粒C:0.3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6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比较例5]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尼龙6树脂颗粒(东丽株式会社制TR-1):0.2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5中颗粒的球度S不在0.65<S<0.80的范围内,判断为不含不定形状颗粒,而是含有圆球颗粒。另外,比较例5中,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不具有第二拐点。
[比较例6]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Orgasol”(注册商标)1002ES 5NAT 1(ARKEMA K.K.制):0.2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4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6中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判断为含有不定形状颗粒。
[比较例7]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尼龙12树脂颗粒(东丽株式会社制SP-10):0.2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18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7中颗粒的球度S不在0.65<S<0.80的范围内,判断为不含不定形状颗粒,而是含有圆球颗粒。另外,比较例7中,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的第二拐点处的位移率小于50%。
[比较例8]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75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3.85g、包含尼龙12与尼龙6形成的共聚物的树脂颗粒(东丽株式会社制SP-20):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8中颗粒的球度S不在0.65<S<0.80的范围内,判断为不含不定形状颗粒,而是含有圆球颗粒。另外,比较例8中,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的第二拐点处的位移率小于50%。
[比较例9]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2.72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1g、乙酸乙酯:5.2g、丙烯酸树脂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30X-30: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9中颗粒的球度S不在0.65<S<0.80的范围内,判断为不含不定形状颗粒,而是含有圆球颗粒。另外,比较例9中,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不具有拐点。
[比较例10]
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以下成分来准备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2.72g、Duranate 24A-100(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0.19g、乙酸乙酯:5.2g、丙烯酸树脂颗粒(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BMX30X-30:0.5g。在300μm的由多孔质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白色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E6SQ)的一面上使用刮棒#24涂布上述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含颗粒层。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10中颗粒的球度S不在0.65<S<0.80的范围内,判断为不含不定形状颗粒,而是含有圆球颗粒。另外,比较例10中,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不具有拐点。
[表4]
【表4】
附图标记说明
1 颗粒
2 粘结剂树脂
3 基材膜表面
11 不定形状颗粒
12 最小外接圆
21 桌子
22 导光板
23 反射膜
24 不锈钢圆板
25 PET膜
26 重物

Claims (6)

1.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有球状颗粒的含颗粒层,所述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满足下述(i)及(ii),
(i)所述球状颗粒的压缩位移曲线具有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至少两个拐点;
(ii)所述压缩位移曲线中,在粒径的50%以上的位移率范围内具有第二拐点。
2.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备含有不定形状颗粒的含颗粒层,所述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满足下述(i)~(iii):
(i)所述不定形状颗粒的球度S为0.65<S<0.80;
(ii)所述含颗粒层的表面摩擦试验前后的光泽度变化为10以下;
(iii)所述含颗粒层的表面凸部高度为20~6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中,所述球状颗粒或不定形状颗粒的50%压缩强度为30MPa以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中,所述不定形状颗粒包含尼龙6。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其中,所述球状颗粒或不定形状颗粒包含具有脂环结构的聚酰胺。
6.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其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
CN201780006732.3A 2016-01-26 2017-01-25 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Pending CN1084637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2163 2016-01-26
JP2016-012162 2016-01-26
JP2016012162 2016-01-26
JP2016012163 2016-01-26
JP2016-084204 2016-04-20
JP2016084204 2016-04-20
PCT/JP2017/002543 WO2017131030A1 (ja) 2016-01-26 2017-01-25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748A true CN108463748A (zh) 2018-08-28

Family

ID=5939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6732.3A Pending CN108463748A (zh) 2016-01-26 2017-01-25 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7131030A1 (zh)
KR (1) KR20180108575A (zh)
CN (1) CN108463748A (zh)
WO (1) WO201713103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2071A (ja) * 2008-10-23 2010-05-06 Toray Ind Inc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CN104059236A (zh) * 2010-09-28 2014-09-24 东丽株式会社 聚合物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69461A (zh) * 2013-08-07 2015-07-08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白色反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1043A1 (en) * 2004-09-13 2006-03-23 Skc Co., Ltd. Reflect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JP2010065229A (ja) * 2009-12-15 2010-03-2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蒸着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4126638A (ja) * 2012-12-26 2014-07-07 Toray Ind Inc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反射フィルム
JP2014199330A (ja) * 2013-03-29 2014-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ミラ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反射板
JP6679930B2 (ja) * 2014-03-27 2020-04-15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2071A (ja) * 2008-10-23 2010-05-06 Toray Ind Inc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CN104059236A (zh) * 2010-09-28 2014-09-24 东丽株式会社 聚合物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69461A (zh) * 2013-08-07 2015-07-08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白色反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31030A1 (ja) 2018-11-15
WO2017131030A1 (ja) 2017-08-03
KR20180108575A (ko)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1203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376479B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13692B (zh)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CN101308220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TWI599482B (zh)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TW201124278A (en) Optical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laminate
TW201403116A (zh) 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JP2017194687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226960A (en) Optical layered product,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2985498A (zh) 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硬涂薄膜、偏振片及显示面板
TW200810924A (en) Hard-coated film and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JP5564760B2 (ja) 接着性改質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6206771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5848897A (zh)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JP201801082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並び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TW201309764A (zh) 硬塗膜、硬塗膜之製造方法、偏光板、前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08463748A (zh) 边光型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JP2008076476A (ja) 光拡散シート、そ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用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4235233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TW201544831A (zh) 光提取膜、面發光體及光提取膜的製造方法
JP2018176553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504565B1 (en)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polymer film
CN106233167B (zh) 边光式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背光源
CN103429431A (zh) 多层聚酯膜
JP2010095640A (ja) 積層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