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4359A - 车门的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门的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54359A CN108454359A CN201810153453.6A CN201810153453A CN108454359A CN 108454359 A CN108454359 A CN 108454359A CN 201810153453 A CN201810153453 A CN 201810153453A CN 108454359 A CN108454359 A CN 108454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support
- inner panel
- car door
- discharg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8—Water or sound barrier, e.g. watershields or seals between dry/wet compartment, sound or vibration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门的排水结构,其被固定到车门的内板件的车辆外侧面。排水结构包括从下面支撑固定玻璃的下端部分的第一支架,以及在第一支架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固定到内板件的车辆外侧面的槽形的第二支架。内板件包括在其后端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是将在最后方的面向车辆前方的第一表面和在车辆内侧中比第一表面更靠车辆前方的面向车辆外侧的第二表面连接成曲面状的部分。第二支架包括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并将所接收的水引导至第一表面或弯曲部分的底面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排出从固定到车门的侧面玻璃的外围渗入的水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车门(例如,后门)设置有通过夹设在车门窗框之间而固定的侧面玻璃,侧面玻璃可自由升降。侧面玻璃也称为静止玻璃或分隔玻璃。例如,固定的侧面玻璃(固定玻璃)由安装至后门的内板件的挡风雨条支撑。另外,固定玻璃和后门的外板件由其之间的腰线嵌条(beltline molding)密封。腰线嵌条也称为外侧嵌条或外部挡风雨条。顺便提及,例如,腰线嵌条是沿着外板件的边缘设置的密封构件,并且包括邻接于固定玻璃的外侧面的唇缘。
固定玻璃的外围大部分被腰线嵌条密封。然而,可能会发生的是,水从例如固定玻璃与腰线嵌条的唇缘的端部或挡风雨条的排水孔之间的小间隙等渗入到外板件与内板件之间的空间。由于闩锁设置在外板件与内板件之间的空间,因此水的渗入引起闩锁的浸湿。还可能发生的是,渗入到外板件中的水从形成在内板件中的孔渗入车辆内部。例如,形成在内板件中的孔是闩锁配合孔或童锁杆的孔。
对于此,已提出用于排出从固定玻璃的外围渗入的水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密封结构中,水经由布置在支撑固定玻璃的下边缘的支撑凹槽中的槽构件收集,并且从设置在槽构件的前端的出口排放到分隔窗框的凹槽部分中。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经由排水部分控制从挡风雨条的排水孔渗入到门中的水的流动的一种构造。具体地,渗入水经由水引导板避开闩锁,并且被引导至内板件或外板件的内表面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2661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9347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通过以上专利文献1的构造改进闩锁的防水性,必须较宽地确保分隔窗框与闩锁之间的间隔,这样会降低空间效率和布置自由度。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在使用将水引导至内板件的内表面侧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不将闩锁安装至内板件,这是因为水可能会从闩锁的配合孔渗入。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难以防止闩锁的浸湿,这是因为从形成在挡风雨条的前端中的排水孔渗入的水原样下降。即,在不确定渗入到后门的水的路线的情况下并非总是能够防止闩锁的浸湿。
鉴于这种问题做出本发明的车门的排水结构,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将渗入到门中的水引导至特定路线。顺便提及,本发明不限于该目的,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实现经由在下文将描述的经由传统方法不能获得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模式中示出的构造得出的操作效果。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种车门的排水结构,车门具有固定到车门的固定玻璃,该排水结构包括:
第一支架,被固定到车门的内板件的车辆外侧面并且从下面支撑固定玻璃的下端部分;以及
槽形的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固定到内板件的车辆外侧面,其中,
内板件,在其后端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
内板件包括在最后方的面向车辆前方的第一表面、在车辆内侧中比第一表面更靠车辆前方的面向车辆外侧的第二表面,以及将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成曲面状的弯曲部分,并且
第二支架包括底面部分,该底面部分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并将所接收的水引导至第一表面或弯曲部分。
底面部分优选地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弯曲部分定位成比固定到内板件的闩锁更靠车辆外侧,并且底面部分朝向车辆外侧向下倾斜。
优选地,内板件的后端部分经由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在车辆内侧中比第二表面更靠车辆前方的面向车辆前方的第三表面形成为阶梯状。在这种情况下,底面部分包括比第三表面更向车辆后方突出的排放部分,并且
比排放部分更靠车辆前方的底面部分的车辆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行进而增大。
优选地,挡风雨条附接至固定玻璃的下端部分,
挡风雨条在朝向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排水孔形成在挡风雨条的前端,并且
第二支架的前端部分定位成比排水孔更靠车辆前方。
第二支架优选地包括分别竖立在底面部分的车辆内边缘和车辆外边缘上的内壁部分和外壁部分以及通过将内壁部分的前边缘和外壁部分的前边缘彼此连接所形成的倾斜面部分。
优选地,排水结构还包括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被设置成比弯曲部分更靠车辆前方并且密封内板件的车辆外侧面与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中的车门的排水结构,从第二支架的外围渗入到车门中水可以由第二支架的底面部分接收,被引导至内板件的第一表面或弯曲部分,并且沿着第一表面或弯曲部分朝向下方向流动。以这种方式,从固定玻璃的外围渗入的水能够仅流向特定路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同示出了应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排水结构的后门的侧视图以及放大后门的一部分并穿过其外板件看的放大图的视图。
图2A是从图1的线A-A的箭头方向看的截面图,以及图2B是从图1的线B-B的箭头方向看的截面图。
图3是从车辆前外侧俯视图1的放大图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辆前外侧俯视排水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将第二支架投影到从图1的线C-C的箭头方向看的截面图的视图。
图6是第二支架的顶侧视图。
图7是将水的路线加到图3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如一实施方式的车门的排水结构。以下实施方式仅是实例,且并不旨在排除各种修改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描述的技术的应用。可在不偏离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情况下对其构造进行各种修改。另外,如必要的话,能够进行选择或适当结合。
在以下描述中,车辆的行使方向被视为向前方向(车辆前方),其相对侧被视为向后方向(车辆后方),并且基于前方确定左方和右方。另外,重力的方向被描述为向下方向,并且与其相反的被描述为向上方向。此外,在车辆的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车辆内侧(车内侧)被称为“内侧”,并且与其相反的(车外侧)被称为“外侧”。
总体构造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排水结构应用于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门1(门)。这里,示出了设置在车辆的左侧表面上的后门1,并且相同构造(左右对称)的排水结构也可适用于车辆的右侧表面上的后门。后门1通过外板件2和内板件3组装,并且包括升降玻璃4和设置在其上部部分的静止玻璃5(固定玻璃)。升降玻璃4和静止玻璃5被窗框5a分开。窗框5a从后门1的上端延伸至将在下文描述的闩锁8下方。
内板件3设置在形成后门1的外侧面的外板件2的内侧,使得在其之间形成空间1A。内板件3的后端部分经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三个表面3a、3b、3c形成为阶梯状(曲柄状)。如图5中所示,第一表面3a是位于最后方的面向前方的表面。顺便提及,卷边表面3e设置在第一表面3a的外端部分处,并且外板件2被固定到卷边表面3e。
第二表面3b是在内侧比第一表面3a更靠前的面向外侧的表面,并且第三表面3c是在内测比第二表面3b更靠前的面向前方的表面。内板件3包括将第一表面3a和第二表面3b连接成曲面状的第一弯曲部分3d(弯曲部分)。即,第一弯曲部分3d是平滑地连接第一表面3a的内边缘和第二表面3b的后边缘并且在内板件3的后端部分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内板件3还包括将第二表面3b和第三表面3c连接成曲面状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弯曲部分3f。顺便提及,第一弯曲部分3d和第二弯曲部分3f的弯曲方向是相反的。
如图1中所示,静止玻璃5是通过配合到由窗框5a分开的后门1的窗架的后侧中的部分中而固定的。静止挡风雨条6(在下文中,仅称为“挡风雨条6”)附接至静止玻璃5的整个外围部分,使得静止玻璃5经由挡风雨条6被固定到窗架。静止玻璃5的前缘被配合到窗框5a的凹槽部分(未示出)中,并且静止玻璃5的下端部分通过配合到固定至内板件3的第一支架10中而被支撑。第一支架10是从下面支撑静止玻璃5(挡风雨条6)的组件,并且被固定到内板件3的外侧面。
如图1、图2A以及图2B所示,第一支架10在沿着形成窗架的内板件3的端部部分(腰线)朝向前方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如图2A中所示,挡风雨条6在挡风雨条6的下端部夹设于静止玻璃的状态下附接至静止玻璃5,并且与第一支架10类似地在朝向前方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挡风雨条6的与静止玻璃5的下端部分附接的一部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排放渗入静止玻璃5与挡风雨条6之间的小间隙的水的排水孔6a。另外,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静止玻璃5在其下端部分的外侧上的表面由沿着形成窗架的外板件2的端部部分(腰线)安装的腰线嵌条7的唇缘密封。
如在图1和图3中所示,闩锁8安装至内板件3的外侧面。具体地,闩锁8安装至内板件3面向外板件2的表面。闩锁8布置成比内板件3的第一弯曲部分3d更在内侧。与内板件3的闩锁8重叠的位置形成有通孔(未示出),诸如,闩锁8的配合孔、闩锁8的线束连接器部分(harness connector portion)的孔、以及童锁杆的孔。
因此,如果水流动到闩锁8,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空间1A中的水可能从通孔渗入到车辆内部。例如,水可能从静止玻璃5与腰线嵌条7的唇缘端之间的间隙或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等渗入到空间1A中。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排水结构旨在防止闩锁8的这种浸湿。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排水结构。
排水结构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以及密封材料30。通过内板件3的后端部分的形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排水结构将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的水引导至内板件3的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例如,两个支架10、20通过弯曲薄金属片而形成。
如图1至图4中所示,第一支架10包括:支撑部分11,用于从下面支撑静止玻璃5(挡风雨条6)的下端部分;固定部分12,用于将第一支架10安装至内板件3;以及竖立表面部分13,在挡风雨条6的外侧从支撑部分11竖立。
如图2B中所示,支撑部分11是具有比挡风雨条6的宽度尺寸(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更大的宽度尺寸的平坦部分,并且朝向内侧向下倾斜。如图2B和图4中所示,固定部分12是从支撑部分11的内边缘竖立并且沿着形成窗架的内板件3的端部分的外侧面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例如,固定部分12通过焊接被固定到内板件3。竖立表面部分13是从支撑部分11的外边缘竖立并且面向固定部分12的部分。即,第一支架10形成为朝向向上方向敞开的基本上“コ”形状。
如在图1至图6中所示,第二支架20是槽形组件,其接收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的水(从上面流的水)并且将水引导至内板件3的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第二支架20在第一支架10下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固定到内板件3的外侧面。第二支架20的前端部分定位成比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更靠前。另外,如图5中所示,第二支架20的后端部分(下文将要描述的排放部分21a)被设置成接近于内板件3的第一弯曲部分3d,并且在第一表面3a处在其间设置有间隙。
如图1至图6中所示,第二支架形成为槽形,以便阻止渗入水。槽形表示朝向向上方敞开的基本上U形。即,第二支架20包括具有接收和引导水的功能的底面部分21,以及分别竖立在底面部分21的内边缘和外边缘上的内壁部分22和外壁部分23。底面部分21在朝向后方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将所接收的水引导至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
如图2A、图2B以及图6中所示,底面部分21凹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21c。利用该凹槽21,经由底面部分21接收的水容易朝向后方流动。另外,底面部分21包括比内板件3的第三表面3c更向后突出的排放部分21a。在排放部分21a前方的底面部分2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朝后方行进而增大。此外,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底面部分21朝外侧向下倾斜。利用这种构造,水容易经由底面部分21被接收,并且在被引导至外侧时容易朝后方流动,以便从排放部分21a平稳地排放到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
内壁部分22和外壁部分23旨在防止经由底面部分21接收的水流到内侧和外侧。换言之,内壁部分22和外壁部分23是用于防止底面部分21上的水从除排放部分21a以外的位置排出并且用于确定经由第二支架20接收的水的路线的部分(内板件3的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
内壁部分22还具有作为用于将第二支架20固定至内板件3的固定部分的功能。如图4和图6中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内壁部分22包括用于相对于内板件3定位第二支架20的两个定位孔22a。顺便提及,第一支架10可以设置有定位孔以与定位孔22a重叠,以便共享定位。另外,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内壁部分22在两个位置处点焊至内板件3。顺便提及,图4中的附图标记31表示点焊点。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架20朝向内壁部分22和外壁部分23的前边缘彼此接近的方向弯曲,并且包括通过将该边缘彼此连接所形成的倾斜面部分24。倾斜面部分24以大于底面部分21的角度的角度朝后方向下倾斜,并且主要接收从窗框5a与腰线嵌条7的唇缘之间的间隙或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掉落的水。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密封材料30设置成比第一弯曲部分3d更靠前,并且密封内板件3的外侧面与第二支架20的内壁部分22之间的间隙。密封材料30旨在防止底面部分21上的水被排放到除排放部分21a以外的部分并且旨在确定水的路线。例如,在内板件3的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上确定水的路线。
从内板件3的第二表面3b的前侧部越过第三表面3c到后侧的点焊点31设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密封材料。顺便提及,密封材料30的设置范围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从第二表面3b与第三表面3c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3f到后侧的点焊点31设置密封材料30。
操作和效果
根据上述排水结构,如由图7中的粗箭头示出的,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空间1A(后门1的内部部分)中的水可由第二支架20的底面部分21接收。此外,所接收的水可被引导至内板件3的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并且沿着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朝向下方流动。
即,根据上述排水结构,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到后门1的内部部分中的水能够仅流到特定路线。因此,在作为实例的实施方式中,如果闩锁8安装至要定位在第一弯曲部分3d的内侧的内板件3上,则可以改进闩锁8的防水性。以这种方式,防止水从在与内板件3的闩锁8重叠的位置形成的通孔渗入到车辆内部。
在上述排水结构中,底面部分21上的水能够容易朝向后方流动,这是因为凹槽21c凹入第二支架20的底面部分21中,从而改进排水结构的排水性能。
在上述排水结构中,内板件3的第一弯曲部分3d定位成比闩锁8更靠外侧。另外,由于第二支架20的底面部分21朝向外侧向下倾斜,所以在底面部分21上的水朝向后方流动,并且被引导至外侧。即,由于通过第二支架20流动的水在比闩锁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更靠外侧的位置排出,所以可进一步改进闩锁8的防水性。
在上述排水结构中,由于底面部分21随着朝向后方行进而变大,所以还容易经由第二支架20阻止从除了假定位置(诸如,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以外的位置渗入水。另外,由于水还容易朝向后方流动,所以能够改进排水性能。此外,由于排放部分21a比第三表面3c更向后突出,所以通过底面部分21流动的水可以被引导至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换言之,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到后门1的内部部分中的水可以仅流到特定路线。
在上述排水结构中,由于第二支架20的前端部定位成比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更靠前,所以从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掉落的水还可以由第二支架20接收。即,从挡风雨条6的排水孔6a掉落的水能够仅流向特定路线,并且能够防止闩锁8的浸湿。
第二支架20设置有通过将内壁部分22和外壁部分23的前边缘彼此连接而形成的倾斜面部分24。因此,可防止由底面部分21接收的水朝向前方流动,从而改进排水性能。
根据上述排水结构,由于内板件3的车辆外侧面与第二支架20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材料30密封,所以可防止经过第二支架20的水被引导至除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以外的部分。即,从静止玻璃5的外围渗入到后门1的内部部分中的水能够仅流到特定路线。
其他实施方式
不论以上实施方式如何,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如必要的话,可以对以上实施方式的构造进行选择,或者可以进行合适的组合。
第一支架10的形状、固定方法和固定位置仅是实例,并且不限于上述那些。类似地,第二支架20的形状、固定方法和固定位置也仅是实例,并且不限于上述那些。
例如,可以省去第二支架20的底面部分21中的凹槽21c,并且底面部分21可以被固定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处于水平姿态的内板件3上。另外,底面部分21在前后方向上可以形成有均匀的宽度尺寸,并且定位孔22a和点焊点31可以设置在与以上实施方式不同的位置中。第二支架20可以是任何形状或构造,只要其将由底面部分21接收的水引导至内板件3的第一表面3a或第一弯曲部分3d即可。
顺便提及,挡风雨条6和腰线嵌条7的形状、闩锁8的位置、以及内板件3的形状不限于上述那些或在附图中示出的那些。另外,上述排水结构还可适用于除车辆的后门1以外的门。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门(门)
2 外板件
3 内板件
3a 第一表面
3b 第二表面
3c 第三表面
3d 第一弯曲部分(弯曲部分)
5 静止玻璃(固定玻璃)
6 静止挡风雨条(挡风雨条)
6a 排水孔
8 闩锁
10 第一支架
20 第二支架
21 底面部分
21a 排放部分
21c 凹槽
22 内壁部分
23 外壁部分
24 倾斜面部分
30 密封材料
Claims (7)
1.一种车门的排水结构,所述车门具有固定到所述车门的固定玻璃,所述排水结构包括
第一支架,被固定到所述车门的内板件的车辆外侧面并且从下面支撑所述固定玻璃的下端部分,以及
槽形的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固定到所述内板件的所述车辆外侧面,其中,
所述内板件在所述内板件的后端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内板件包括在最后方的面向车辆前方的第一表面、在车辆内侧中比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车辆前方的面向车辆外侧的第二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成曲面状的弯曲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底面部分,所述底面部分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并将所接收的水引导至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弯曲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的排水结构,其中,
所述底面部分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的排水结构,其中,
所述弯曲部分定位成比固定到所述内板件的闩锁更靠车辆外侧,并且
所述底面部分朝向车辆外侧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排水结构,其中,
所述内板件的所述后端部分经由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在车辆内侧中比所述第二表面更靠车辆前方的面向车辆前方的第三表面形成为阶梯状,
所述底面部分包括比所述第三表面更向车辆后方突出的排放部分,并且
比所述排放部分更靠车辆前方的所述底面部分的车辆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行进而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排水结构,其中,
挡风雨条附接至所述固定玻璃的所述下端部分,
所述挡风雨条在朝向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状态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排水孔形成在所述挡风雨条的前端,并且
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部分定位成比所述排水孔更靠车辆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排水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竖立在所述底面部分的车辆内边缘和车辆外边缘上的内壁部分和外壁部分以及通过将所述内壁部分的前边缘和所述外壁部分的前边缘彼此连接所形成的倾斜面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的排水结构,还包括,
密封材料,被设置成比所述弯曲部分更靠车辆前方并且密封所述内板件的所述车辆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9256 | 2017-02-20 | ||
JP2017029256A JP6819350B2 (ja) | 2017-02-20 | 2017-02-20 | ドアの排水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54359A true CN108454359A (zh) | 2018-08-28 |
CN108454359B CN108454359B (zh) | 2021-03-16 |
Family
ID=63216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3453.6A Active CN108454359B (zh) | 2017-02-20 | 2018-02-22 | 车门的排水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19350B2 (zh) |
CN (1) | CN108454359B (zh) |
BR (1) | BR102018003268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33752B2 (en) | 2020-03-11 | 2022-09-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iquid diverter assembly and liquid diverting method for a vehicle door |
CN112706594B (zh) * | 2021-01-31 | 2023-04-1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裙板总成和汽车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32850A (ja) * | 1995-06-07 | 1996-12-17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コーナピースのグラスラン取付構造 |
US20060000149A1 (en) * | 2004-06-30 | 2006-01-05 | Bogdan Radu | Modular vehicle door construction |
CN202493200U (zh) * | 2010-12-22 | 2012-10-17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 |
CN202703208U (zh) * | 2011-01-17 | 2013-01-30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密封条、包括此密封条的车身以及包括此车身的车辆 |
CN203937490U (zh) * | 2014-05-27 | 2014-11-12 | 长春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框架结构 |
JP2015085737A (ja) * | 2013-10-29 | 2015-05-0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の排水構造 |
CN104773049A (zh) * | 2015-04-30 | 2015-07-15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
CN105539097A (zh) * | 2014-10-23 | 2016-05-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
CN205498576U (zh) * | 2015-12-30 | 2016-08-24 |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重卡外挡水条结构 |
-
2017
- 2017-02-20 JP JP2017029256A patent/JP681935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20 BR BR102018003268A patent/BR102018003268A2/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8-02-22 CN CN201810153453.6A patent/CN1084543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32850A (ja) * | 1995-06-07 | 1996-12-17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コーナピースのグラスラン取付構造 |
US20060000149A1 (en) * | 2004-06-30 | 2006-01-05 | Bogdan Radu | Modular vehicle door construction |
CN202493200U (zh) * | 2010-12-22 | 2012-10-17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 |
CN202703208U (zh) * | 2011-01-17 | 2013-01-30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密封条、包括此密封条的车身以及包括此车身的车辆 |
JP2015085737A (ja) * | 2013-10-29 | 2015-05-0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の排水構造 |
CN203937490U (zh) * | 2014-05-27 | 2014-11-12 | 长春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框架结构 |
CN105539097A (zh) * | 2014-10-23 | 2016-05-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
CN104773049A (zh) * | 2015-04-30 | 2015-07-15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
CN205498576U (zh) * | 2015-12-30 | 2016-08-24 |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重卡外挡水条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02018003268A2 (pt) | 2018-10-30 |
JP2018134916A (ja) | 2018-08-30 |
JP6819350B2 (ja) | 2021-01-27 |
CN108454359B (zh) | 202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100455A1 (en) | Guide rail structure for an automotive sliding door | |
KR102704253B1 (ko) | B필라리스 대향형 슬라이딩 도어의 강성 구조 | |
CN110730746B (zh) | 车辆的支柱结构体 | |
JP5631944B2 (ja) | サンルーフ装置 | |
CN108454359A (zh) | 车门的排水结构 | |
CN111824268A (zh) |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 |
US7549696B1 (en) | Bus side wall construction | |
CN103625253B (zh) | 天窗装置 | |
CN103625254A (zh) | 天窗装置 | |
EP2835278A1 (en) | Roof assembly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roof assembly | |
EP2700525A2 (en) | Sunroof apparatus | |
JP2005319940A (ja) | 上部車体構造 | |
EP3587156A1 (en) | Vehicle door structure, and vehicle | |
EP3012136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6880292B2 (en) | Glass guide construction for vehicular doors having a bent guide portion | |
US11820210B2 (en) | Hidden division bar for a vehicle window | |
JP2008062695A (ja) | 車体の後部構造 | |
CN115635832A (zh) | 车顶系统 | |
JP4989248B2 (ja) | キャブ構造 | |
ES2299663T3 (es) | Techo de vehiculo con un techo corredizo. | |
EP1462285A1 (en) | Side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vehicle provided therewith | |
JP5631945B2 (ja) | サンルーフ装置 | |
JP6960346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 |
JP2009126289A (ja) |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用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 |
JP3791346B2 (ja) | クォータウィンド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