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5254A - 天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5254A
CN103625254A CN201310369599.1A CN201310369599A CN103625254A CN 103625254 A CN103625254 A CN 103625254A CN 201310369599 A CN201310369599 A CN 201310369599A CN 103625254 A CN103625254 A CN 103625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roof
sealing element
holding element
perist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95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井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5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84Water draining for non-fixed roofs or roof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2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for movable panels in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60J7/0435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pivoting upwardly to vent mode and moving at the outside of the roof to fully open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天窗装置,实现排水槽周围的结构的简单化和紧凑化。该天窗装置构成为,可动的顶盖(4)的前缘与前窗(5)上缘相连而不夹着车顶外板,由此车顶的开口部(3)关闭,该天窗装置具备:前车顶加强件(19)和后车顶加强件(26),它们配置于开口部(3)的缘部;密封部件(21、27),它们安装于前车顶加强件(19)和后车顶加强件(26),并且在开口部3关闭时对顶盖(4)进行密封,在前车顶加强件(19)和后车顶加强件(26)形成排水槽,将密封部件(21、27)形成为排水槽的槽壁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天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天窗装置的现有例,能够列举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天窗装置具有:车顶加强件,其配置于车顶的开口部的缘部;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于车顶加强件,并且在车顶的开口部关闭时对顶盖(roof panel)进行密封。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作为车顶加强件的基座部件的上表面配置密封部件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0393号公报
为了排出雨水等,需要在车顶的开口部的缘部下方设置排水槽。
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在车顶的开口部的缘部下方还配置有所述的车顶加强件和密封部件,因而排水槽周围的结构容易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排水槽周围的结构的简单化和紧凑化的天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装置构成为,可动的顶盖的前缘与前窗的上缘相连而不夹着车顶外板,由此车顶的开口部关闭,所述天窗装置具备:车顶加强件,其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车顶加强件,并且在车顶的开口部关闭时对所述顶盖进行密封,在所述车顶加强件形成有排水槽,所述密封部件构成所述排水槽的槽壁的一部分。
根据该天窗装置,构成为一部分兼用于排水功能和顶盖的水密功能,从而排水槽周围的结构简单化,而且变得紧凑。
并且,车顶加强件的截面形状也为简易形状即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排水槽周围的结构的简单化和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顶盖支承件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顶盖的前缘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顶盖的前缘周围的放大剖视图,示出设置有封接部件的情况。
图7是图2中的顶盖的后缘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8的(a)和(b)是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作用侧视图。
图9的(a)和(b)是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作用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前车顶横梁周围的视野的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11是前顶盖保持件、侧顶盖保持件、后顶盖保持件、以及连接这些部件的前部接合部件和后部接合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密封部件的水密状态的顶盖的后缘周围的侧视图,(a)和(b)分别示出夹设后部接合部件的情况、和未夹设后部接合部件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天窗装置1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车辆的固定车顶2的开口部3开闭自如,并具有外滑动式的顶盖4,该顶盖4在打开时上倾并向后方移动。顶盖4例如由玻璃制或树脂制的面板构成。
开口部3由将固定车顶2的车顶外板的前缘呈矩形状切除的结构构成。现有技术中是关闭时的顶盖与车顶外板的后方相连的结构,与此相对,图1所示的关闭时的顶盖4的左右缘及后缘与固定车顶2的车顶外板相连,但前缘直接与前窗5的上缘相连而未夹着车顶外板。严格来说,在顶盖4的前缘安装的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挡风条6、和在前窗5的上缘安装的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挡风条7如图2所示那样轻轻地相互抵接,由此顶盖4的前缘与前窗5的上缘呈同一面状相连。如图5所示,挡风条6形成为具备基部6a和薄壁舌状的唇部6b的形状,该基部6a安装在顶盖4的前缘,该唇部6b从基部6a的前端向前方延伸,挡风条6构成为,唇部6b的末端与挡风条7的后部上表面轻轻抵接。
在图2中,以加强顶盖4为主要目的,在顶盖4的前缘、两侧缘、后缘各自的下表面借助粘接剂等安装有前顶盖保持件8、侧顶盖保持件9、后顶盖保持件10。前顶盖保持件8、侧顶盖保持件9和后顶盖保持件10例如由电镀钢板等金属制部件构成。
如图5所示,前顶盖保持件8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上面部8a,其以沿着顶盖4的前缘的倾斜的方式稍微向后上方延伸;后面部8b,其从上面部8a的后端向与顶盖4的板面大致正交的下方向延伸;下面部8c,其从后面部8b的下端向前方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以及前面部8d,其从下面部8c的前端向与顶盖4的板面大致正交的上方向延伸并且其上端周围埋设于挡风条6的基部6a。上面部8a的前端周围以朝向下方形成突状的方式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形,并与挡风条6的基部6a的一部分卡合。如上所述,前顶盖保持件8经由挡风条6安装于顶盖4的下表面,但在此基础上或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利用粘接剂将上面部8a粘接于顶盖4的下表面的结构。
如图4所示,侧顶盖保持件9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第一上面部9a,其借助粘接剂11安装于顶盖4的侧缘的下表面;第一侧面部9b,其从第一上面9a的靠车宽方向中央的端部向与顶盖4的板面大致正交的下方向延伸;下面部9c,其从第一侧面部9b的下端以与顶盖4的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式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侧稍微向上方倾斜并延伸;第二侧面部9d,其从下面部9c的靠车宽方向中央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第二上面部9e,其从第二侧面部9d的上端朝向车宽方向中央延伸并借助粘接剂12安装于顶盖4的下表面;以及大致铅直板状的托架部9f,其从第二上面部9e的靠车宽方向中央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由以封闭顶盖4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的第一侧面部9b、下面部9c和第二侧面部9d,构成作为加强功能的封闭截面空间。在托架部9f如后述那样连结有顶盖支承件38。
如图7所示,后顶盖保持件10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上面部10a,其借助粘接剂13安装于顶盖4的后缘的下表面;前面部10b,其从上面部10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下面部10c,其从前面部10b的下端与顶盖4的板面大致平行地向后方延伸;以及后面部10d,其从下面部10c的后端向上方延伸并与上面部10a的后端相连,由这四个面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密闭截面空间。后顶盖保持件10安装于顶盖4的比后缘的边缘稍微靠前方的下表面。
如图11所示,前顶盖保持件8的两端部与侧顶盖保持件9的前端部通过前部接合部件29连结,后顶盖保持件10的两端部与侧顶盖保持件9的后端部通过后部接合部件30连结。前部接合部件29和后部接合部件30各自的上表面也借助粘接剂等适当地粘接于顶盖4的四角的下表面。前部接合部件29、后部接合部件30例如由树脂制部件构成。
如图2所示,在前窗5的上缘的内表面借助粘接剂14安装有前车顶横梁15。前车顶横梁15是用于确保前窗5的强度的、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件,呈大致封闭截面结构。前车顶横梁15由将一张金属板、例如电镀钢板通过滚轧成形等弯曲加工而成形的部件构成。
如图5所示,前车顶横梁15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安装面部15a,其借助粘接剂14安装于前窗5的上缘的内表面;上后面部15b,其从安装面部15a的后端向与前窗5的窗面大致正交的下方向延伸;凹面部15c,其从上后面部15b的下端向后方侧且以朝向上方形成凹状的方式呈圆弧状地稍微向上方折回;支承面部15d,其从凹面部15c的后端向后方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下后面部15e,其从支承面部15d的后端向下方呈大致铅直状地延伸;下面部15f,其从下后面部15e的下端朝向前方向斜下方倾斜地延伸;以及倾斜面15g,其从下面部15f的前端朝向前方向斜上方倾斜地延伸。倾斜面15g的上端是成为前车顶横梁15的最前端位置的部位,在向上方折回之后与安装面部15a的前端相连。
根据以上的前车顶横梁15的外轮廓形状,前车顶横梁15的封闭截面空间16将通过凹面部15c与倾斜面15g接近而形成的狭窄部16c作为大致边界而被划分为前方空间16a和后方空间16b,该前方空间16a是主要由安装面部15a、上后面部15b和倾斜面15g围成的空间,该后方空间16b是主要由支承面部15d、下后面部15e和下面部15f围成的空间。前方空间16a位于作为与前窗5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安装面部15a的正下方。后方空间16b与前方空间16a的下部后方相连,且位于关闭时的顶盖4的前缘的正下方、即前顶盖保持件8的正下方。
如前所述,由于前车顶横梁15是将一张金属板弯曲加工而成的部件,所以形成了板的接缝部17。图5所示的前车顶横梁15示出了成形为该接缝部17位于安装面部15a的情况,并且通过利用粘接剂14封闭接缝部17来提高前车顶横梁15的刚性。另外,作为其它的例子,如图6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焊接来安装另一部件即封接部件18以封闭接缝部17。另外,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借助粘接剂14进行封闭,因此,也可以将前车顶横梁15成形为接缝部17位于安装面部15a以外的部位。
接着,在顶盖4的缘部整周的下方配设有用于对雨水等进行排水的排水槽。首先,如图5所示,在前车顶横梁15的上方配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车顶加强件19。前车顶加强件19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基板部19a,其位于前窗5的上缘与前车顶横梁15的安装面部15a之间;侧板部19b,其从基板部19a的后端向与前窗5的窗面大致正交的下方向延伸;底板部19c,其从侧板部19b的下端向后方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以及密封安装板部19d,其在从底板部19c的后端被稍微向上方弯折加工之后向后方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前车顶加强件19的基板部19a的前端借助粘接剂14固定于前窗5和前车顶横梁15的安装面部15a,底板部19c的靠后方的位置和密封安装板部19d各自的下表面借助粘接剂20固定于前车顶横梁15的支承面部15d。
在密封安装板部19d的上表面利用粘接剂等固定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密封部件21。密封部件21例如由呈中空封闭截面形状的橡胶材料形成。在关闭时,前顶盖保持件8的下面部8c压接于密封部件21,由此,顶盖4的前缘周围成为水密状态,防止向车内浸水。也就是说,顶盖4的前缘隔着前车顶加强件19载置于前车顶横梁15的后方空间16b上方。而且,由侧板部19b、底板部19c和密封部件21的靠前的侧面21a形成排水槽22。由排水槽22盛接的水通过在排水槽22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周围形成的排水孔(未图示)并经由前柱排出。
如图4所示,在顶盖4的侧缘的下方配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顶加强件23。侧车顶加强件23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大致水平状的连结板部23a,其连结于未图示的车体侧的框架;第一侧板部23b,其从连结板部23a的靠车宽方向中央的端部向下方呈大致铅直状地延伸;底板部23c,其从第一侧板部23b的下端向车宽方向中央侧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第二侧板部23d,其从底板部23c的靠车宽方向中央的端部向上方呈大致铅直状地延伸;以及密封安装板部23e,其从第二侧板部23d的上端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侧稍微向上方倾斜并延伸。
在密封安装板部23e的上表面借助粘接剂等固定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密封部件24。另外,该密封部件24、所述密封部件21和后述的密封部件27是一体成形为四边框形状的部件。在关闭时,前顶盖保持件9的下面部9c压接于密封部件24,由此,顶盖4的侧缘周围成为水密状态,防止向车内浸水。而且,由第一侧板部23b、底板部23c和第二侧板部23d形成排水槽25。由排水槽25盛接的水通过排水孔(未图示)并经由前柱和中柱等排出。
如图7所示,在顶盖4的后缘的下方配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车顶加强件26。另外,该后车顶加强件26、所述前车顶加强件19和侧车顶加强件23是一体连结成四边框形状的部件。后车顶加强件26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大致水平状的连结板部26a,其连结于未图示的车体侧的框架;侧板部26b,其从连结板部26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底板部26c,其从侧板部26b的下端向前方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以及密封安装板部26d,其在从底板部26c的前端被稍微向上方弯折加工之后向前方呈大致水平状地延伸。
在密封安装板部26d的上表面借助粘接剂等固定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密封部件27。在顶盖4关闭时,关于顶盖4的前缘和侧缘,如上述那样,前顶盖保持件8、侧顶盖保持件9分别压接于密封部件21、24,而关于顶盖4的后缘,后顶盖保持件10并不压接于密封部件27,而是顶盖4的后缘的下表面压接于密封部件27,由此,顶盖4的后缘周围成为水密状态,防止向车内浸水。而且,由侧板部26b、底板部26c和密封部件27的靠后的侧面27a形成排水槽28。由排水槽28盛接的水通过在排水槽28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周围形成的排水孔(未图示)并经由中柱排出。
这里,顶盖4的后缘构成为,未通过后顶盖保持件10而将顶盖4的下表面直接压接于密封部件27,由此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如图4所示,对于顶盖4的侧缘,由于将侧顶盖保持件9压接于密封部件24,所以在顶盖4与密封部件24之间存在侧顶盖保持件9的高度量的距离。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顶盖4与密封部件27之间的距离为零,因此,如图12的(a)所示,侧车顶加强件23的密封安装板部23e的后部周围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接近顶盖4的倾斜面23f。因此,侧顶盖保持件9的下面9c的后部周围也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接近顶盖4的倾斜面9g(也参照图11),以压接于在该倾斜面23f上方呈倾斜状配设的密封部件24。
如图12的(b)所示,假设构成为使侧顶盖保持件9直接延伸设置到后方的情况下,在下面部9c的后端与顶盖4与密封部件24之间必然形成有由于下面部9c的板厚尺寸引起的间隙G,从而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水密状态。对此,如图12的(a)所示,在侧顶盖保持件9的后部夹设后部接合部件30,由此,能够防止形成所述间隙G。后部接合部件30的下表面以与侧顶盖保持件9的倾斜面9g呈同一面地相连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后部接合部件30的倾斜面30b形成至与顶盖4的下表面大致抵靠的位置(也参照图11)。由此,不再形成间隙G,从而确保了预定的水密功能。侧顶盖保持件9为钣金部件,因此,将下面部9c的后端切断加工成锐角以避免形成间隙G的方法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对此,在后部接合部件30为成形性优异的树脂制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后部接合部件30的后端部30a成形为点状的锐角。
接着,对顶盖4的开闭机构进行说明。
在图4中,在顶盖4的两侧缘的下方配设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框31。引导框31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线缆槽33,其用于供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前后移动的推拉线缆32贯穿插入;以及导轨槽35,其对与推拉线缆32连结的驱动滑动件34(两者的连结部未图示)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进行引导,引导框31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压形材构成。
驱动滑动件34具有铅直板状的主体部34A和多个滑靴34B,所述主体部34A沿引导框31立起,所述滑靴34B从主体部34A的前后端的下部向左右突出设置,并且滑靴34B在所述导轨槽35中滑动。滑靴34B可以与主体部34A一体成形,也可以是分体的部件。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34A,从靠近车辆前方起依次形成有沿左右贯通主体部34A的槽形状的第一提升引导槽36、第二提升引导槽37。
第一提升引导槽36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形状:第一水平行程部36A,其呈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第一倾斜行程部36B,其从第一水平行程部36A的前端向前上方缓慢倾斜;第二水平行程部36C,其从第一倾斜行程部36B的上端向前方呈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以及第二倾斜行程部36D,其从第二水平行程部36C的前端向前上方倾斜。第二提升引导槽37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形状:第一水平行程部37A,其呈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倾斜行程部37B,其从第一水平行程部37A的前端向前上方倾斜;以及第二水平行程部37C,其从倾斜行程部37B的上端向前方呈大致水平地延伸设置。
在顶盖4与驱动滑动件34之间夹设有顶盖支承件38。参照图2和图3,顶盖支承件38为呈铅直状配设的板状部件,形成为具有基板部39和分叉形状部40的形状,该基板部39形成得靠前,该分叉形状部40形成得靠后。分叉形状部40以与车顶板4连结的上边部41和与驱动滑动件34卡合的下边部42朝向后方开口的方式形成为分叉状。上边部41沿着顶盖4的下表面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上边部41的后端连结固定有多个连结销43中的一个。下边部42也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下边部42的后端如后述那样安装有第二提升引导销45。
在图4中,如上所述,侧顶盖保持件9的一部分形成为铅直板状的托架部9f,如图2所示,顶盖支承件38的基板部39的上缘周围以及上边部41利用多个连结销43连结固定于该托架部9f。并且,在顶盖支承件38的基板部39的下缘前端和下边部42的后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提升引导销44、第二提升引导销45。第一提升引导销44、第二提升引导销45分别以能够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于驱动滑动件34的第一提升引导槽36、第二提升引导槽37。
另外,对于车顶支架38,可以构成为与侧顶盖保持件9一体成形,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借助粘接剂等直接安装于顶盖4的下表面而不受侧顶盖保持件9的限制。
(作用)
主要参照图8、图9对天窗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8、图9中省略了侧顶盖保持件9的托架部9f。图8的(a)示出顶盖4成为全闭的状态,这时,驱动滑动件34位于最前方位置。第一提升引导销44位于第一提升引导槽36的第一水平行程部36A,第二提升引导销45位于第二提升引导槽37的第一水平行程部37A。在顶盖4的前缘,前顶盖保持件8压接于密封部件21,在顶盖4的侧缘,侧顶盖保持件9压接于密封部件24(参照图4),在顶盖4的后缘,顶盖4的下表面压接于密封部件27,由此确保顶盖4的水密状态。
当从图8的(a)的状态起,通过驱动未图示的马达经由推拉线缆32(图4)使驱动滑动件34向后方移动时,第一提升引导槽36的第一倾斜行程部36B的内壁将第一提升引导销44向上方顶起,同时第二提升引导槽37的倾斜行程部37B的内壁将第二提升引导销45向上方顶起,由此,顶盖4稍微向后方移动并上倾。图8的(b)示出完成上倾的状态,第一提升引导销44位于第一提升引导槽36的第二水平行程部36C,第二提升引导销45位于第二提升引导槽37的第二水平行程部37C。
当驱动滑动件34从图8的(b)的状态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如图9的(a)所示,第一提升引导槽36的第二倾斜行程部36D的内壁向后方推压第一提升引导销44,由此,顶盖4向后方滑动。
图9的(b)示出顶盖4移动到最后方位置从而开口部3成为全开的状态,顶盖支承件38的上边部41位于比开口部3的后方的固定车顶2靠上方的位置,下边部42位于比该固定车顶2靠下方的位置。即,顶盖支承件38的二分支形状部40位于上下夹着开口部3的后方的固定车顶2的位置。而且,从图9的(b)中显而易见,第二提升引导销45的位置位于比开口部3的后缘靠后方的位置。
在日本特开2005-41345号公报中也示出的现有结构中,当开口部为全开状态时,将顶盖支承件和滑动件连结起来的两个销均位于比开口部的后缘靠前方的位置。在该现有结构中,只要不使导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长等而将靠前的销向前方布局,两个销之间的距离、即由滑动件承受的顶盖的重量的支承跨距就难以增大。并且,在该现有结构中,两个销的位置过偏地位于比顶盖的重心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力矩变大,负载容易施加于顶盖支承件。
与此相对,构成为,当开口部3为全开状态时,第二提升引导销45位于比开口部3的后缘靠后方的位置,即,构成为,作为顶盖4的重量支承部的一部分的、顶盖支承件38与驱动滑动件34卡合的卡合部的一部分位于比开口部3的后缘靠后方的位置,由此,不用实施将引导框31的前端部向前方延长等措施,就能够确保开口部3的敞开量并增大顶盖4的支承跨距S(图3)。而且,与以往相比,由于顶盖4的重量的支承部变得靠后方并接近顶盖4的重心位置,所以施加于顶盖支承件38的负载也降低。
并且,作为顶盖支承件38的形状,形成为具有分叉形状部40的形状,该分叉形状部40以与顶盖4连结的上边部41、及与驱动滑动件34卡合的下边部42向后方开口的方式形成为分叉状,如图9的(b)所示,若构成为,当开口部3为全开状态时,分叉形状部40位于上下夹着开口部3的后方的固定车顶2的位置,则能够将顶盖支承件38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增大顶盖4的支承跨距S。
如上述那样,天窗装置1构成为,可动的顶盖4的前缘与前窗5的上缘相连而不夹着固定车顶2的车顶外板,从而关闭车顶的开口部3,由此,在前窗5与顶盖4的之间不再存在车顶外板,相应地能够扩大前斜上方的视野。并且,在现有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10-163112号公报)中,前车顶横梁分割构成为上下两个部件,用于焊接接合两者的凸缘部更加容易妨碍视野,而本实施方式的前车顶横梁15构成为,将一张金属板弯曲加工成大致封闭截面结构,因此,也不再需要凸缘部,相应地能够进一步扩大前斜上方的视野。前车顶横梁15构成为,封闭截面空间16的至少一部分(前方空间16a)位于与前窗5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正下方,因此,充分确保了对前窗5的加强功能。
若利用封接部件18封闭前车顶横梁15的板的接缝部17,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前车顶横梁15的刚性(主要是扭转刚性)。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借助粘接剂14将前车顶横梁15粘接在前窗5的情况下,若构成为借助粘接剂14封闭接缝部17,则能够以简单结构提高前车顶横梁15的刚性。
另外,若构成为,当开口部3关闭时,使顶盖4的前缘载置于前车顶横梁15的封闭截面空间16的上方、具体来说载置于后方空间16b的上方,则能够利用封闭截面空间16的刚性功能有效地承受来自顶盖4的载荷。由于也不需要另外形成载置顶盖4的前缘的凸缘部等,所以载置空间周围也变得紧凑,如图10所示,视线V1与视线V2之间的交叉角度θ变小,因此能够扩大前斜上方的视野。
并且,前车顶横梁15构成为,封闭截面空间16的至少一部分(前方空间16a)位于与前窗5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正下方,在具备该前车顶横梁15的情况下,若在前车顶横梁15的靠前的下部形成倾斜面15g,该倾斜面15g朝向前方向斜上方倾斜,并且该倾斜面15g的倾斜上端成为前车顶横梁15的最前端位置,则如图10所示,能够确保使来自落座的乘员的视线V1沿着倾斜面15g的表面,因此,能够确保前窗5的视野较大。
另外,若构成为,当开口部3关闭时,在顶盖4的前缘,使前顶盖保持件8压接于密封部件21,在顶盖4的后缘,使顶盖4的下表面直接压接于密封部件27,则与使后顶盖保持件10压接于密封部件27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顶盖4的后缘周围的密封结构的上下方向空间薄型化,因此,能够确保头顶间隔增大相应的量。
另外,如图12的(a)所示,若构成为,设置有树脂制成的后部接合部件30,在该后部接合部件30形成有倾斜面30b,该倾斜面30b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上方倾斜直到后端部30a与顶盖4的下表面大致抵靠,并且,使后部接合部件30的倾斜面30b压接于密封部件24的、从供侧顶盖保持件9压接的压接部位到供顶盖4的后缘的下表面压接的压接部位的部分,则能够防止在顶盖4与密封部件24之间产生如图12的(b)所示那样的间隙G,提高密封部件24的水密性。
另外,若构成为,在前车顶加强件19、后车顶加强件26分别形成有排水槽22、28,且将密封部件21、27作为排水槽22、28的槽壁的一部分,则成为一部分兼用于排水功能和顶盖的水密功能的结构,排水槽22、28周围的结构变得紧凑。而且,前车顶加强件19、后车顶加强件26的截面形状也为简易形状即可。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在侧车顶加强件23,也将密封部件24作为排水槽25的槽壁的一部分。
在上文中,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滑动件34由一个部件构成,但滑动件也可以分割构成。

Claims (2)

1.一种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窗装置构成为,可动的顶盖的前缘与前窗的上缘相连而不夹着车顶外板,由此关闭车顶的开口部,
所述天窗装置具备:
车顶加强件,其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以及
密封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车顶加强件,并且在车顶的开口部关闭时对所述顶盖进行密封,
在所述车顶加强件形成有排水槽,所述密封部件构成所述排水槽的槽壁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盖的后缘,所述密封部件供该顶盖的下表面压接。
CN201310369599.1A 2012-08-22 2013-08-22 天窗装置 Pending CN103625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3044 2012-08-22
JP2012183044A JP2014040167A (ja) 2012-08-22 2012-08-22 サンルー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254A true CN103625254A (zh) 2014-03-12

Family

ID=4902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9599.1A Pending CN103625254A (zh) 2012-08-22 2013-08-22 天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4930A1 (zh)
EP (1) EP2700524A2 (zh)
JP (1) JP2014040167A (zh)
CN (1) CN10362525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3760A (zh) * 2017-11-23 2018-04-24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天窗装置
CN113396075A (zh) * 2019-04-03 2021-09-14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的盖的车顶
CN115384385A (zh) * 2022-09-26 2022-11-2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6375A1 (de) * 2014-05-07 2015-11-12 Webasto SE Deckelanordnung mit Trägerkonstruktion
US10358020B2 (en) 2017-09-18 2019-07-23 Honda Motor Co., Ltd. Sunroof sea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DE102019126860A1 (de) * 2019-10-07 2021-04-08 Webasto SE Deckel zum Verschließen einer Öffnung i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0366A (en) * 1997-04-21 1999-09-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al structure for removable roof
CN1453159A (zh) * 2002-01-21 2003-11-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天窗系统
US20040104604A1 (en) * 2001-05-29 2004-06-03 Stephen Doncov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open air system
US20070069553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CN102218984A (zh) * 2010-04-14 2011-10-19 银娜珐天窗系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天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3615A (en) * 1980-01-21 1981-08-18 Nissan Motor Co Ltd Protector for sliding sun roof of vehicle
JPS60132923U (ja) * 1984-02-16 1985-09-0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0366A (en) * 1997-04-21 1999-09-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al structure for removable roof
US20040104604A1 (en) * 2001-05-29 2004-06-03 Stephen Doncov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open air system
CN1453159A (zh) * 2002-01-21 2003-11-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天窗系统
US20070069553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CN102218984A (zh) * 2010-04-14 2011-10-19 银娜珐天窗系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天窗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3760A (zh) * 2017-11-23 2018-04-24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天窗装置
CN107953760B (zh) * 2017-11-23 2019-07-05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天窗装置
CN113396075A (zh) * 2019-04-03 2021-09-14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的盖的车顶
CN113396075B (zh) * 2019-04-03 2024-05-03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的盖的车顶
CN115384385A (zh) * 2022-09-26 2022-11-2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40167A (ja) 2014-03-06
EP2700524A2 (en) 2014-02-26
US20140054930A1 (en)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5255B (zh) 天窗装置
CN103625254A (zh) 天窗装置
CN103625253B (zh) 天窗装置
CN103625252B (zh) 天窗装置
CN102431425B (zh) 天窗装置
JP6210809B2 (ja) 自動車のサンルーフ構造
CN101267955B (zh) 车门结构
KR101511556B1 (ko) 파노라마 선루프의 센터레인포스 구조
CN109466638A (zh) 车身构造
GB2230494A (en) Automatic vehicle sunroof structure
JPWO2018079159A1 (ja) サンルーフユニット
KR20140091510A (ko) 차량의 프런트 필러
CN109649313A (zh) 汽车的前围格栅构造
KR20140057699A (ko) 차량의 프런트 필러
CN105764778B (zh) 车身上部构造
JP5631945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973889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8454359A (zh) 车门的排水结构
CN105189260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2014040165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047779B2 (ja) サンルーフパネ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14080927A1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構造
JP2014040164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7153236B2 (ja) 車両のルーフ取付構造
CN208484520U (zh) 天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