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7644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7644B
CN108437644B CN201810117980.1A CN201810117980A CN108437644B CN 108437644 B CN108437644 B CN 108437644B CN 201810117980 A CN201810117980 A CN 201810117980A CN 108437644 B CN108437644 B CN 108437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er
printing
medium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79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7644A (zh
Inventor
片上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37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7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41J11/00222Controlling the conve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干燥部中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且低成本化及小型化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对涂布有油墨的介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该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预先规定的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在维护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第二模式为,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该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为了促进被喷射在记录介质(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定影而具备加热器等干燥装置的印刷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装置具有作为干燥装置的加热器,并且,为了防止由加热器所导致的介质的过度加热,在印刷停止时,使记录介质从加热器离开,并使加热器停止。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印刷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由于使记录介质从加热器离开因此装置变得庞大,从而难以实现低成本化及小型化。而且,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即,由于为了再次开始印刷而从被停止的状态起对加热器进行再加热,因此,需要使印刷等待直到加热器被再加热至印刷时的温度,从而印刷效率将会恶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对涂布有油墨的介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预先规定的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所述第二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在第一模式中,在印刷暂时被停止的状态下实施中断工作的情况下,由于在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印刷被暂时停止的期间)内成为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了的状态,从而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在第二模式中,在印刷被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实施中断工作的情况下,由于在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印刷被暂时停止的期间)内成为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了的状态,从而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而且,由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相比,能够降低中断工作期间内的干燥部的温度,因此,更加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相比,在中断工作之后能够使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恢复至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因此,能够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
而且,由于无需使介质从加热器离开的庞大的装置,因此,与需要使介质从加热器离开的庞大的装置的情况相比,简化了印刷装置的结构,易于低成本化或小型化。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具有判断工作,所述判断工作在所述中断工作之后,对是否实施与所述中断工作相同的第一中断工作或与所述中断工作不同的第二中断工作进行判断。
如果通过中断工作而未使印刷装置恢复正常状态,从而实施对是否实施与中断工作相同的第一中断工作或与中断工作不同的第二中断工作进行判断的判断工作,并在中断工作之后进一步实施第一中断工作或第二中断工作,则易于使印刷装置恢复正常状态。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判断工作结束时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成为所述中断工作开始前的温度。
如果在判断工作结束时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成为中断工作开始前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则由于在判断工作结束时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恢复为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因此能够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成为与所述中断工作开始时的温度相比而较低的待机温度,而且,在达到所述待机温度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维持所述待机温度,直到所述判断工作结束为止。
如果在印刷被暂时停止且中断工作开始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以使干燥部的温度成为与中断工作开始时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相比而较低的待机温度,而且在达到待机温度之后,将干燥部的温度维持于待机温度,直至判断工作结束为止,则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印刷被暂时停止的期间)内,由于干燥部的温度低于印刷时的温度,因此,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而且,由于从待机温度起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从而再次开始印刷,因此,与从加热器被停止的状态(对加热器的通电被停止的状态)起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从而再次开始印刷的情况相比,干燥部的温度被较早地上升至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且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为止的等待时间变短,能够提高印刷效率。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待机温度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而被变更。
如果具有可根据介质的种类而对待机温度进行变更的结构,则由于例如难以产生热损伤的介质与易于产生热损伤的介质相比即使使待机温度升高也难以产生热损伤,因此,能够使待机温度升高,并使干燥部的温度更早地上升至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缩短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为止的等待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印刷效率。例如,易于产生热损伤的介质与难以产生热损伤的介质相比,当使待机温度降低时,即使是易于产生热损伤的介质,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印刷被暂时停止的期间)内也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判断工作的结果为进一步实施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得在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中也维持所述待机温度,且在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在中断工作之后进一步实施第一中断工作或第二中断工作的情况下,由于干燥部的温度被维持在与中断工作开始时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相比而较低的待机温度,直至第一中断工作或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为止,因此,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印刷被暂时停止的期间)内,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被反复实施多次,在最后的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最后的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由于干燥部的温度被维持在与中断工作开始时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相比而较低的待机温度,直至最后的第一中断工作或最后的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为止,因此,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印刷被暂时停止的期间)内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判断工作的结果为进一步实施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在所述判断工作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在中断工作之后进一步实施第一中断工作或第二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如果在第一中断工作或第二中断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则与在第一中断工作或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恢复至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并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
应用例9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被反复实施多次,在最后的所述第一中断工作的结束或最后的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结束时,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成为预定的温度。
如果在最后的第一中断工作结束或最后的第二中断工作结束时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的温度成为预定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则与在最后的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最后的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上升至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从而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为止的等待时间变短,能够提高印刷效率。
应用例10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具有接受部,所述接受部接受是选择所述第一模式还是选择所述第二模式。
如果接受部根据介质的种类而接受是选择第一模式还是选择第二模式,则能够提高印刷装置的可靠性或印刷效率。
详细而言,由于第一模式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并在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与第二模式相比,中断工作时的干燥部的温度变低,从而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内,变得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能够提高印刷装置的可靠性。因此,易于产生热损伤的介质优选为,通过第一模式而抑制对介质的热损伤。
第二模式由于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并在中断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与第一模式相比,能够使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恢复为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从而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并提高印刷装置的印刷效率。因此,难以产生热损伤的介质优选为,通过第二模式而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
应用例11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来决定是选择所述第一模式还是选择所述第二模式。
如果具有根据介质的种类来决定是选择第一模式还是选择第二模式的结构,则能够提高印刷装置的可靠性或印刷效率。
详细而言,第一模式由于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并在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与第二模式相比,中断工作时的干燥部的温度变低,从而在中断工作的期间内,变得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能够提高印刷装置的可靠性。因此,易于产生热损伤的介质优选为,通过第一模式而抑制对介质的热损伤。
第二模式由于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并在中断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因此,与第一模式相比,能够使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恢复为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从而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并提高印刷装置的印刷效率。因此,难以产生热损伤的介质优选为,通过第二模式而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
应用例12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为具备对涂布有油墨的介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预先规定的中断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从而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并使印刷再次开始,所述第一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开始所述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所述第二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在印刷被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实施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并在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的上升的第一模式中,在中断工作期间内成为干燥部的温度下降的状态,从而难以产生介质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的热损伤)。
在印刷被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实施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在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的温度下降并在中断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的温度上升的第二模式中,与第一模式相比,在中断工作之后,能够使干燥部的温度较早地恢复为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印刷时的温度),并较早地再次开始印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为表示干燥部的概要的图。
图3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第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实施了第一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干燥部的温度的状态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第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实施了第二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干燥部的温度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未对该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的变更。另外,在以下的各个图中,由于将各个层或各个部位设为在附图上可识别程度的大小,因此,各个层或各个部位的比例尺与实际有所不同。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概要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图2为表示干燥部的概要的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框图。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具备: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的主机装置110、和根据从主机装置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对图像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主体120。
印刷装置主体120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的介质7进行放卷,同时利用喷墨方式而对介质7印刷图像。印刷装置主体120具备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外壳1。
在主体外壳1的内部,配置有控制部10、放卷部2、印刷部3、干燥部4、收卷部5和维护部9,控制部10对印刷装置主体120的各部进行控制,放卷部2对从被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筒体R1中开卷的介质7进行放卷,印刷部3对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介质7喷射油墨从而进行印刷,干燥部4使附着有油墨的介质7干燥,收卷部5将干燥后的介质7作为卷筒体R2而进行收卷。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主体外壳1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主体外壳1的短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主体外壳1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表示方向的箭头标记所朝向的方向(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方向,将其相反方向(箭头标记的基端侧)设为(-)方向。另外,X方向为X(+)方向,Y方向为Y(+)方向,Z方向为Z(+)方向,有时分别简称为(+)。
主体外壳1的内部通过与XY平面(即水平面)平行配置的平板状的基台6而在Z方向上被上下划分,基台6的上侧成为印刷部3。在印刷部3内的大致中央部处,压印板30被固定于基台6的上表面上。压印板30具有矩形形状,并通过与XY平面平行的上表面而从下侧对介质7进行支承。而且,记录单元31对被支承于压印板30上的介质7进行印刷。
另一方面,在基台6的下侧,配置有放卷部2、干燥部4以及收卷部5。放卷部2相对于压印板30而被配置于X(-)方向的下侧(图1的左斜下方),并具备保持轴21,保持轴21旋转自如地对卷绕有介质7的卷筒体R1进行保持。而且,放卷部2在保持轴21的上侧具备在X方向上排列的辊22以及放卷辊23。而且,从保持轴21的卷筒体R1中开卷的介质7依次被张架在辊22以及放卷辊23上。放卷辊23具有由橡胶形成的周面,且为从省略图示的电机接受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辊。而且,放卷辊23实现了如下功能,即,通过使从保持轴21上抽出的介质7以卷绕的状态而进行旋转,从而对介质7进行放卷。另外,为了能够可靠地实施由放卷辊23所实施的介质7的放卷,在放卷部2中,设置有朝向放卷辊23而被施力的按压辊24,按压辊24夹持介质7而对放卷辊23进行按压。
另一方面,收卷部5相对于压印板30而被配置于X(+)方向的下侧(图1的右斜下方),并具备旋转自如的放卷轴19。放卷轴19对收卷有介质7的卷筒体R2进行支承。
干燥部4在X方向上的放卷部2与收卷部5之间被配置于压印板30的正下方。并且,干燥部4相对于放卷部2以及收卷部5而位于稍上侧。而且,从放卷部2向收卷部5输送的介质7通过由十个辊70~79构成的片材输送系统而被引导,同时,依次通过印刷部3和干燥部4。
详细而言,通过放卷部2的放卷辊23而被放卷的介质7依次被张架在可动辊70以及辊71、72上。可动辊7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承于旋转框架701的一端上。即,可动辊70以与旋转框架701一体的方式并以旋转轴702为中心而旋转自如。而且,可动辊70因自重而从上侧抵接于被张架在放卷辊23与辊71之间的介质7,并对介质7赋予张力。
在辊72的上侧、且在印刷部3上,两个辊73、74在X(+)方向上依次排列。在这些辊73、74中,辊73为在周面上具有多个微小的金属制的突起、并且从省略图示的电机接受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辊。
而且,输送辊73通过使从辊71、72输送的介质7以卷绕的状态而进行旋转,从而在压印板30上输送介质7。并且,为了可靠地实施由输送辊73所实施的介质7的输送,在印刷部3中,设置有朝向输送辊73而被施力的按压辊79,按压辊79隔着介质7而对输送辊73进行按压。
而且,该输送辊73和辊74以夹着压印板30的方式沿着X方向而配置,辊73、74的位置被调节为,使各自的顶部成为与压印板30的上表面(对介质7进行支承的面)相同的高度。卷绕在输送辊73上的介质7在到达辊74之前的期间内,在与压印板30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的同时水平(X方向)地移动,且卷绕在辊74上的介质7被向下方引导。
两个辊75、76依次沿着X(-)方向而被配置在辊74的下侧(比基台6靠下侧)。卷绕在辊75和辊76上的介质7在两辊75、76之间且在X方向上被平行(即水平)地引导。另外,在辊75、76之间配置有干燥部4。因此,卷绕在辊75上的介质7向X(-)方向而改变方向,在到达辊76之前的期间内通过干燥部4的内部。
两个辊77、78沿着X(+)方向而被配置在辊76的下侧。而且,卷绕在辊77上的介质7向X(+)方向而改变方向,并到达辊78。另外,卷绕在辊78上的介质7被收卷在配置于辊78的X(+)方向上的收卷部5上。
这样,从放卷部2放卷的介质7通过印刷部3或干燥部4而被收卷在收卷部5上。而且,对介质7实施了在印刷部3中的印刷处理和在干燥部4中的干燥处理。
在印刷部3中的印刷处理通过被配置于压印板30的上侧的记录单元31而被实施。记录单元31具备滑架32、安装于滑架32的下表面上的平板状的支承板33、安装于支承板33的下表面上的多个记录头34。在记录单元31中,从记录头34的喷嘴35中喷射通过未图示的油墨供给机构而从配置于印刷部3的X(-)方向侧的墨盒CR中供给的油墨,并在介质7上印刷图像。
详细而言,记录头34具有共用液室(省略图示)、压力产生室(省略图示)、压电元件(省略图示)以及喷嘴35等。在记录头34的与压印板30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喷嘴35。压电元件为挠曲振动模式的压电致动器、或纵振动模式的压电致动器。在油墨被供给至压力产生室的状态下,压电元件使形成压力产生室的一部分的振动板进行振动,并使压力产生室产生压力变动,通过利用该压力变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35向介质7喷射。
在记录头34中,形成压力产生室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与压电元件相接,并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振动)而进行振动,当压电元件的驱动停止时,振动板的振动停止。可是,当压电元件的驱动停止时,振动板的振动不会立刻停止,而会产生残留振动。而且,通过观察与从压电元件输出的残留振动相应的信号波形,能够确定记录头34内的油墨状态(是否正常,或者是否因在头内混入气泡而产生异常,或者是否因油墨的增稠而产生异常,或者是否纸粉等异物与喷嘴35紧贴而产生异常)。
后文所述的判断部16(参照图3)根据从压电元件输出的与残留振动相应的信号波形,而对记录头34的喷嘴35是否正常进行评价。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根据从压电元件输出的与残留振动相应的信号波形而对记录头34的喷嘴35是否正常进行评价的检查称为AID检查。
滑架32与支承板33以及记录头34一体地移动自如。具体而言,在印刷部3上设置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36,滑架32在从省略图示的电机接受驱动力时沿着第一导轨36而在X方向上进行移动。而且,在印刷部3上设置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省略图示),滑架32在从省略图示的电机接受驱动力时沿着第二导轨而在Y方向上进行移动。
而且,使记录单元31的滑架32相对于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停止的介质7而在XY面内进行二维移动,从而实施在介质7上印刷图像的印刷。
具体而言,记录单元31交替重复在使滑架32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使油墨从记录头34的喷嘴35喷射至介质7上的动作(主扫描)、和使滑架32在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动作(副扫描),通过实施与印刷分辨率相应的M次的主扫描,从而实施一次(1帧)的印刷。
跨及压印板30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的预定范围成为可印刷区域,并在介质7的印刷区域内根据印刷数据而实施一帧印刷。而且,以与X方向(输送方向)上的预定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以下,称为间歇输送距离)为单位,介质7被向X方向输送。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实施反复进行使介质7向输送方向的间歇输送距离的输送和停止的间歇输送,并在介质7停止时(速度为0时),对介质7实施由记录单元31所实施的印刷。一帧印刷是指,在该间歇输送中的介质停止时,记录单元31对介质7实施的印刷。
即,在停止于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的介质7的印刷面上实施一帧印刷,并在介质7的印刷面上完成一帧印刷时,使输送辊73旋转,以使介质7沿X方向而被输送间歇输送距离,介质7的未印刷面被配置于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接下来,对介质7的未印刷面实施新的一帧印刷,并在介质7的未印刷面上完成一帧印刷时,再次使输送辊73旋转以使介质7沿X方向被输送间歇输送距离。而且,这一系列的动作被反复实施。
即,印刷装置主体120反复实施对介质7进行一帧印刷的动作、和在一帧印刷完成之后将介质7输送间歇输送距离的动作,从而在介质7上印刷所期望的图像。而且,在介质中,沿着介质7的间歇输送方向而配置有多个通过一帧印刷而被形成的图像。
并且,为了使停止于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的介质7保持平坦,压印板30具备对停止于其上表面上的介质7进行抽吸的机构。具体而言,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开口有未图示的多个抽吸孔,并且,在压印板30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抽吸部37。而且,通过抽吸部37进行动作,从而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的抽吸孔中产生负压,以使介质7被抽吸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而且,在为了印刷而使介质7停止于压印板30上的期间内,抽吸部37能够对介质7进行抽吸,从而使介质7保持平坦,而在印刷结束时,停止介质7的抽吸,以使介质7能够顺利地输送。
而且,在压印板30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加热器38。压印板30通过加热器38而被加热至大约35℃~45℃。介质7在从记录头34接受印刷处理的同时,通过压印板30的热量而被进行一次干燥。通过该一次干燥而使喷落于介质7上的油墨干燥一次,从而抑制了例如喷落至介质7的目标位置(像素)的油墨扩散进而与喷落于介质7的相邻的目标位置(相邻的像素)上的油墨相干涉的不良情况。
如此,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接受一帧印刷且被干燥一次的介质7通过间歇输送而移动,并到达干燥部4。即,实施了一帧印刷的介质7通过间歇输送而被输送至干燥部4中。而且,在印刷部3中对介质7的未印刷面实施新的一帧印刷的期间内,实施了一帧印刷的介质7滞留于干燥部4中。对滞留于干燥部4中的介质7实施如下的干燥处理,即,通过供给利用暖风送风机构50(参照图2)而被加热的空气,从而使喷落于介质7的印刷面上的油墨完全干燥。
另外,在印刷部3中对介质7的未印刷面实施新的一帧印刷的时间大约为6分钟。因此,介质7以大约6分钟的周期被间歇输送,干燥部4中的介质7的滞留时间(干燥时间)大约为6分钟。因此,实施了一帧印刷的介质7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大约6分钟的干燥处理。
而且,在干燥部4中接受干燥处理的介质7通过间歇输送而进行移动,并到达收卷部5,且作为卷筒体R2而被收卷在收卷部5上。
维护部9相对于压印板30而被配置于X(-)方向侧。维护部9具有以与记录单元31的记录头34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被设置的盖91、和使盖91升降的升降部93。维护部9针对在未印刷时退让至起始位置(维护单元的正上方位置)的记录头34而实施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为,暂时停止印刷,并停止介质7的输送,且使记录头34恢复为正常状态的工作。例如,在通过AID检查而在记录头34的喷嘴35中确认了不良喷嘴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印刷,且停止介质7的输送,并实施预先规定的维护工作,以使该不良喷嘴恢复正常状态。即,在印刷装置主体120中,在对介质7的印刷暂时被停止的状态下实施维护工作,当维护工作结束时,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
除了在通过AID检查而在记录头34的喷嘴35中确认了不良喷嘴的情况之外,还在记录头34的使用到达预定条件的情况或在印刷于介质7的图像上产生不良情况等的情况下实施维护工作。作为记录头34的使用到达预定条件的情况的一个示例,可以举出记录头34的连续驱动时间超过预先规定的时间的情况、或通过记录头34而被印刷的介质7的输送距离达到预定的长度的情况等。
维护工作包括冲洗处理、和冲洗处理后所实施的擦拭处理。
在冲洗处理中,通过升降部93而使盖91上升,在记录头34的形成有喷嘴35的一面被加盖的状态下,在盖91内形成负压,以使记录头34的油墨流道内的油墨从喷嘴35中被强制性地排出。通过冲洗处理,从而使劣化的油墨(增稠的油墨、包含异物的油墨、包含气泡的油墨等)从记录头34的油墨流道内被强制性地排出。
在擦拭处理中,通过擦拭器(省略图示)而对记录头34的形成有喷嘴35的面进行擦拭。通过擦拭处理,从而使附着于记录头34的形成有喷嘴35的面上的油墨或污物或异物等被擦拭器擦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维护工作,实施两次由冲洗处理和擦拭处理构成的基本处理。
接下来,对干燥部4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2所示,干燥部4具备内部形成中空的箱体状的壳体44,并将加热的空气向介质7供给,对介质7进行加热,从而使介质7的印刷面干燥。
介质7由印刷部件7a和支承部件7b构成,印刷部件7a在印刷部3中喷射油墨并实施印刷,支承部件7b以可剥离的方式与印刷部件7a粘合。
印刷部件7a被配置于记录头34的从喷嘴35喷射油墨的一侧,并形成介质7的印刷面。印刷部件7a例如由玻璃纸膜、拉伸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薄膜构成。即,印刷部件7a由难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材料(树脂)构成。
支承部件7b被配置于对介质7进行输送的辊22、23、71、73、74、75、76、77、78侧,并对印刷部件7a进行支承。支承部件7b由优质纸、牛皮纸、复印用纸、玻璃纸、羊皮纸、人造丝纸、涂布纸、合成纸等构成。即,支承部件7b为纤维的集合体,并由易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材料(纸)构成。
另外,在印刷部件7a与支承部件7b之间配置有粘合剂(省略图示),印刷部件7a通过粘合剂而以可剥离的方式与支承部件7b粘合。
在壳体44的X(+)方向侧的侧壁部的下部处,开口形成有供气口45。暖风送风机构50经由供气通道46而与供气口45连接。
暖风送风机构50具备轴流风扇51和加热器52。在暖风送风机构50中,由加热器52加热的空气通过轴流风扇51经由供气口45和供气通道46而被供给至壳体44内,并对壳体44的内部空间43进行加热。
因此,干燥部4的温度(内部空间43的温度)通过从暖风送风机构50供给至内部空间43的暖风的温度而被控制。换言之,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对干燥部4的温度(内部空间43的温度)进行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或者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
并且,加热器52为“干燥部的加热器”的一个示例。
另外,在壳体44的上壁部的大致中央处开口形成有排气口47,排气风扇49经由排气通道48而与排气口47连接。而且,内部空间43内的被加热的空气随着排气风扇49的驱动,经由排气通道48而被向壳体44外排气。其结果为,在壳体44的内部空间43中产生被加热的空气的流动。
而且,在壳体44的侧壁部上,左右一对通过口27、28相对于排气口47而被形成于X(+)方向侧以及X(-)方向侧。通过口27、28各自的Y方向尺寸大于介质7的Y方向尺寸(宽度方向的尺寸),且能够使介质7通过。
在壳体44内,导向部件26被配置于通过口27与通过口28之间。导向部件26对介质7的支承部件7b进行支承,并将从通过口27输送入的介质7引导至通过口28。
而且,在壳体44内,轴流风扇42以与导向部件26对置的方式沿着介质7的输送方向而被配置多个。轴流风扇42以各自的送风方向与介质7的印刷面(印刷部件7a)大致垂直的方式而配置。而且,由暖风送风机构50加热后的空气作为暖风,通过轴流风扇42而朝向介质7的印刷面(印刷部件7a)被吹送,从而介质7被加热,且介质7的印刷面被干燥。
即,在干燥部4中,由暖风送风机构50的加热器52加热后的空气被供给至介质7,从而使喷落于介质7的印刷部件7a上的油墨被完全干燥定影于介质7的印刷部件7a上。
如上所述,在印刷装置主体120中,反复实施在印刷部3中对介质7进行一帧印刷的动作、和在一帧印刷结束之后将介质7输送间歇输送距离L的动作,从而在介质7上反复形成一帧图像。而且,在干燥部4中,对介质7实施干燥处理,以使喷落于介质7的油墨被干燥定影于介质7上。
对介质7实施热处理的干燥部4的温度(预定的温度)被设定为,即使在干燥部4中实施印刷装置主体120的周期时间(6分钟)的热处理也难以对介质7产生热损伤的温度(75℃)。而且,在干燥部4的热处理温度为75℃的情况下,当在干燥部4中实施6分钟的热处理时,能够使喷落于介质7上的油墨干燥定影。
并且,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但是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超过6分钟的长时间的热处理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介质7上产生褶皱等热损伤。而且,为了即使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超过6分钟的长时间的热处理的情况下在干燥部4中也难以在介质7产生热损伤,从而优选为,干燥部4的温度在大约50℃以下。
如图3所示,主机装置110具有显示部111和硬盘112。显示部111由例如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并显示了印刷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而且,操作者能够经由显示部111的触摸面板而对各种设定进行登录。在硬盘112中存储有印刷控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印刷装置主体120具有控制部10和缓冲存储器11。在主机装置110中制作出的印刷数据经由系统总线而被供给至印刷装置主体120,并被存储于缓冲存储器11中。
控制部10具备存储器12、CPU13、计数器17以及控制电路15等。存储器12、CPU13、计数器17和控制电路15通过系统总线而被连接。
CPU13为用于实施印刷装置主体120整体的控制的处理装置,CPU从缓冲存储器11读取印刷数据中的必要信息,并基于此而向控制电路15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15对放卷部2、印刷部3、干燥部4、收卷部5以及维护部9等各部分进行控制。在存储器12中,存储有使CPU13进行动作的程序或CPU13的运算结果等信息。计数器17取得维护工作被实施的次数(计数值n)。
而且,CPU13具有接受部14和判断部16。接受部14以及判断部16的概要(作用)将在后文叙述。
印刷装置的问题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所具有的问题进行说明。
如上文所述,介质7由印刷部件7a和支承部件7b构成,印刷部件7a由难以吸收水分的材料(树脂)构成,支承部件7b由易于吸收水分的材料(纸)构成。
如果假设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长时间的热处理,则印刷部件7a会进行热膨胀,从而印刷部件7a的尺寸变长。另一方面,如果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长时间的热处理,则由于支承部件7b所含的水分蒸发,且构成支承部件7b的纤维的间隔绘变短,因此,支承部件7b将进行热收缩,从而支承部件7b的尺寸变短。
因此,如果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长时间的热处理,则由于印刷部件7a会进行热膨胀,从而支承部件7b进行热收缩,因此,印刷部件7a会从支承部件7b上剥离,且印刷部件7a从支承部件7b上浮起,并在介质7上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在印刷装置100中,在通过例如AID检查而在记录头34的喷嘴35中确认了不良喷嘴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印刷,并实施维护工作。例如,在实施维护工作期间,由于介质7的输送被停止,因此介质7会滞留于干燥部4中,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大约超过6分钟的长时间的热处理(过度的热处理),有可能在介质7上产生褶皱等热损伤,并使介质7变为不良。即,在暂时停止印刷并实施了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对滞留于干燥部4中的介质7实施了过度的热处理,且有可能在介质7上产生褶皱等热损伤、并使介质7变为不良而必须废弃。
而且,当在产生了褶皱等热损伤的介质7上卷绕新的介质7时,该热损伤还会对新的介质7产生不良影响,该新的介质7也可能变为不良。而且,当褶皱等热损伤变得显著时,被收卷部5收卷的介质7的卷筒体R2的卷绕姿态也可能被打乱。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具有即使通过维护工作等而使印刷暂时停止的情况下也难以对滞留于干燥部4中的介质7产生褶皱等热损伤的优异的结构。即,本实施方式在具备对涂布有油墨的介质7进行干燥的干燥部4的印刷装置100中具有如下的优异结构,即,在暂时停止印刷并实施了预先规定的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即使在干燥部4中实施了超过大约6分钟的长时间的热处理的情况下,也难以在介质7上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以下,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第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表示实施了第一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干燥部的温度的状态的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第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实施了第二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干燥部的温度的状态的图。
另外,图5以及图7为,与实施了三次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维护工作并在第三次的维护工作中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相对应的图,纵轴表示干燥部4的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而且,在图5以及图7中,示意性地表示了与横轴的经过时间相对应的印刷装置100的状态(维护工作、AID检查、印刷的再次开始)。并且,在图5以及图7的与横轴的经过时间相对应的印刷装置100的状态(维护工作、AID检查、印刷的再次开始)下,横轴方向的长度并不与实际的维护工作的所需时间或实际的AID检查的所需时间相对应。即,通过图5以及图7,示意性地图示了印刷装置100与干燥部4的温度相对应地处于何种状态。
并且,印刷装置100中的第一控制方法为“第一模式”的一个示例,以下,简称为第一模式。印刷装置100中的第二控制方法为“第二模式”的一个示例,以下,简称为第二模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具有可对第一模式(第一控制方法)或第二模式(第二控制方法)进行选择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4以及图5,对第一模式的概要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记录头34中产生不良的情况下,实施三次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维护工作,在第三次的维护工作中,使记录头34恢复为正常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模式进行选择的图标和对第二模式进行选择的图标被设置于显示部111上,操作者触碰显示部111的图标时,接受部14接受是实施第一模式、还是实施第二模式。即,印刷装置100具有接受部14,接受部14对是选择第一模式还是选择第二模式信息进行接受。而且,在以后的说明中,印刷装置100设为通过接受部14而接受了第一模式的实施的装置。
如图4所示,在通过AID检查而在记录头34的喷嘴35中确认了不良喷嘴的情况下,在记录头34的使用达到预定条件时、或在印刷于介质7的图像上产生不良情况时等,暂时停止对介质7的印刷,开始维护工作(S101)。
另外,存在维护工作自动开始的情况、或通过操作者的选择而手动开始的情况。例如,CPU13在记录头34的使用达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进行记录头34的维护,自动地暂时停止印刷,并开始自动地进行维护工作。例如,在图像中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操作者通过手动而开始维护工作。
并且,实施暂时停止对介质7的印刷的时机是在一帧印刷结束之后,换言之,在未实施由记录单元31所实施的印刷且介质7已停止的时机实施。
在开始维护工作的情况下,CPU13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S102)。即,在S101(维护工作的开始)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于是,干燥部4的温度从75℃(预定的温度)向50℃(待机温度)下降,当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50℃时,干燥部4的温度被维持于50℃(待机温度)(参照图5)。换言之,在S102中,使干燥部4的温度向难以使介质7产生褶皱等热损伤的温度(50℃)下降。
并且,本申请中的“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相当于实施了S101(维护工作的开始)之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了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了S102(干燥部4的温度的下降处理)。即,在实施了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CPU13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
接下来,在S103中,CPU13将计数器17中的计数值n设定为0(初始值)。并且,S102以及S103既可以同时被实施,S103也可以在S102之前被实施。
接下来,在S104中,CPU13对维护部9进行控制,并实施第一次维护工作。并且,第一次维护工作为,在计数值n被设定为0(初始值)的情况下在S104中被实施的维护工作。在S104中的维护工作中,由冲洗处理和擦拭处理构成的基本处理被实施了两次。
并且,在计数值n被设定为0(初始值)的情况下实施的第一次维护工作为“中断工作”的一个示例。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S102(干燥部4的温度的下降处理)先于S104(维护工作)实施,但并未被限定于此。既可以使S102(干燥部4的温度的下降处理)与S104(维护工作)同时实施,也可以在S104(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
接下来,在S105中,CPU13实施第一次AID检查,对是否通过S104的第一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另外,从S104的维护工作至S105的AID检查为止的所需时间大约为3分钟。
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在S10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S106(干燥部4的温度的上升处理)被实施。
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在S10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经由S111、S112和S114,在S104中实施了新维护工作(第二次维护工作)。
这样,S105(AID检查)为对是否实施新维护工作进行判断的“判断工作”的一个示例,在S10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经由S111、S112和S114,在S104中实施了新维护工作(第二次维护工作)。换言之,在S105(AID检查)中,在第一次维护工作(S104)之后,实施了对是否实施与第一次维护工作相同的新维护工作、或与第一次维护工作不同的新维护工作进行判断的判断工作。
在S105中判断为“是”、且实施了S106(干燥部4的温度的上升处理)的情况下,CPU13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于是,干燥部4的温度从50℃(待机温度)向75℃(预定的温度)上升(参照图5)。
接下来,在S107中,CPU13对干燥部的温度是否达到预定的温度(75℃)进行评价。
在S107中评价为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在S107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13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于预定的温度(75℃),在S108中,CPU13对放卷部2、印刷部3、干燥部4和收卷部5进行控制,并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
在S107中评价为干燥部4的温度未达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在S10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13继续实施S106(干燥部4的温度的上升处理),直到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75℃)为止。而且,当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CPU13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于预定的温度(75℃),并实施S108(印刷的再次开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头34通过三次维护工作(S104)而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在S105(第一次AID检查)中判断为“否”,并实施了S111。在S111中,CPU13对计数器17中的计数值n进行递增计数。详细而言,由于在S103中计数值n被设定为0(初始值),因此,在S111中,计数值n从0被递增计数为1。
接下来,在S112中,CPU13对计数值n在3以上(是否为“是”)、还是计数值n小于3(是否为“否”)进行判断。由于在S111中被递增计数的计数值n为1,因此,在S112中判断为计数值n小于3(为“否”),从而实施S114。
在S114中,判断部16对新维护工作(第二次维护工作)的条件进行设定。即,判断部16对新维护工作(第二次维护工作)中的冲洗处理以及擦拭处理的条件进行设定。
冲洗处理的条件为,加盖于记录头34上的盖91内的压力(负压的程度)或通过负压而强制性地使油墨从喷嘴35排出的时间(负压所作用的抽吸时间)。例如,当负压变低而抽吸时间变长时,劣化的油墨变得易于从记录头34中排出。
擦拭处理的条件为,擦拭器相对于记录头34的按压力或擦拭器的移动速度。例如,当擦拭器的按压力变强而擦拭器的移动速度变慢时,污物或异物变得易于从记录头34上被去除。
在通过劣化的油墨而使记录头34的油墨流道被堵塞的情况、或通过污物或异物而使喷嘴35被堵塞等情况下,由于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当对冲洗处理中的负压或抽吸时间、以及擦拭处理中的按压力或移动速度等条件进行变更时,易于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
可是,如果在易于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方向上对冲洗处理的条件进行变更,则有可能产生油墨易于被浪费的不良影响。如果向使易于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方向对擦拭处理的条件进行变更,则有可能产生易于使记录头34受到损伤的不良影响。
操作者考虑到这样的不良影响,而将新维护工作中的冲洗处理以及擦拭处理的条件经由显示部111来登录(存储)到存储器12中。判断部16参照被存储于存储器12中的条件,而对新维护工作的条件进行设定。即,判断部16参照所登录的条件,对是否实施与第一次维护工作相同的维护工作、或与第一次维护工作不同的维护工作进行判断。
并且,与第一次维护工作相同的维护工作为“第一中断工作”的一个示例,以后,简称为第一维护工作。与第一次维护工作不同的维护工作为“第二中断工作”的一个示例,以后,简称为第二维护工作。
接下来,在S104中,CPU13对维护部9进行控制,并以在S114中设定的新维护工作的条件来实施第二次维护工作。
接下来,在S105中,CPU13实施第二次AID检查,并对是否通过S104的第二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而且,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在S10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实施S106。
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在S10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实施S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头34通过三次维护工作(S104)而恢复为正常状态,因此,在S105(第二次AID检查)中判断为“否”,从而实施S111。在S111中,CPU13将计数器17中的计数值n从1递增计数至2。
由于在S111中被递增计数的计数值n为2,因此,在S112中判断为,计数值n小于3(为“否”),在S114中,实施新维护工作条件的设定。而且,在S104中,CPU13对维护部9进行控制,并以S114中设定的新维护工作的条件来实施第三次维护工作。
接下来,在S105中,CPU13实施第三次AID检查,并对是否通过第三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头34在第三次维护工作(S104)中恢复为正常状态,因此,判断为在第三次AID检查(S105)中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在S105中,判断为“是”),经由S106和S107,而在S108中使对介质7的印刷再次开始。
并且,第三次维护工作为“最后的第一中断工作”或“最后的第二中断工作”的一个示例。
假设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实施S111。在S111中,CPU13将计数器17中的计数值n从2递增计数为3。
由于在S111中计数值n被递增计数为3,因此,在S112中,判断为,计数值n在3以上(为“是”),从而实施S113。
在S113中,CPU13判断为,通过S104的维护工作而难以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从而使显示部111显示错误(故障)的消息。而且,当在显示部111上显示错误的消息时,操作者实施消除错误的工作(例如,记录头34的更换)。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S104中所实施的维护工作的次数的上限值为3的情况,但在S104中所实施的维护工作的次数的上限值可以变更。即,在S104中所实施的维护工作的次数的上限值并未被限定于3,既可以大于3,也可以小于3。
如图5所示,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干燥部4的温度在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达到50℃(待机温度)。当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50℃(待机温度)时,干燥部4的温度被维持于50℃(待机温度),直到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第三次AID检查(S105)结束为止。
而且,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之后,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持续到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为止。即,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第三次维护工作结束,在第三次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否”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而且,当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且被维持于75℃(预定的温度)时,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
并且,本申请中的“中断工作之后”相当于在S105(AID检查)中判断为“是”之后。而且,本申请中的“判断工作结束时”相当于在S105(AID检查)中判断为“是”时。即,在第一模式中,在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是”之后(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换言之,在第一模式中,在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是”时(判断工作结束时),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例如,在仅用第一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模式中,实施了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在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50℃(待机温度)之后,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于50℃(待机温度),在第一次维护工作之后,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即,在第一模式中,在暂时停止印刷并实施了预先规定的第一次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实施了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在第一次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是”之后(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第一模式中,在实施了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成为与第一次维护工作开始时的温度(预定的温度(75℃))相比而较低的待机温度(50℃)。
例如,在仅通过第一次维护工作而难以使记录头34恢复为正常状态、且接着第一次维护工作而进一步实施新维护工作(第一维护工作或第二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第一模式中,以在新维护工作中也维持50℃(待机温度)的方式,实施了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在新维护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新维护工作(第一维护工作或第二维护工作)被反复实施多次的情况下,在第一模式中,在最后的新维护工作(第一维护工作或第二维护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即,在反复实施新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最后的新维护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第一模式中,能够实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由于干燥部4的温度低于75℃(预定的温度),因此,与干燥部4的温度在75℃(预定的温度)的情况相比,在干燥部4中滞留的介质7上难以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2)在第一模式中,在从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至第三次AID检查(最后的AID检查)为止的期间内,干燥部4的温度被维持于在介质7上难以产生褶皱等热损伤的温度(50℃)。即,由于干燥部4的温度被维持于在介质7上难以产生褶皱等热损伤的温度(50℃)的时间较长,因此,与被维持于难以产生热损伤的温度(50℃)的时间较短的情况(后文所述的第二模式)相比,在干燥部4中滞留的介质7上进一步变得难以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并且,在从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至第三次AID检查为止的期间内,通过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在低于50℃的温度上,从而与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在50℃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难以在干燥部4中滞留的介质7上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可是,当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在低于50℃的温度上时,由于与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在50℃的情况相比,需要使干燥部4的温度从较低的温度起而上升,因此,S106中的干燥部4的温度的上升的处理时间变长,从而使到在介质7上再次开始印刷为止的待机时间(损失时间)变长。
因此,如果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于50℃,则与将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在低于50℃的温度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到在介质7上再次开始印刷为止的待机时间(损失时间)。即,本申请中的“待机温度”优选为,在介质7上未产生热损伤的范围内尽可能高的温度。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以与第一模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二模式的概要进行说明。在第二模式中,与第一模式同样地设为实施了三次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维护工作,并在第三次维护工作中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
而且,印刷装置100设为,通过接受部14而接受第二模式的实施。另外,在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中,对与第一模式相同的步骤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第二模式中,临时停止对介质7的印刷,经由S101(维护工作的开始)、S102(干燥部4的温度的下降处理)、S103(计数值n的初始设定),从而实施S201。
在S201中,CPU13对维护部9进行控制,并实施第一次维护工作。并且,第一次维护工作在计数值n被设定为0(初始值)的情况下被实施,并实施了两次由冲洗处理和擦拭处理构成的基本处理。
而且,在S201中,CPU13在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即,在第二模式中,即使在通过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未被确认的情况下,也会在维护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第一模式中,在通过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被确认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这一点为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之间的不同点。
换言之,在第二模式中,期待通过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并与第一模式相比更早地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从而与第一模式相比更早地使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
在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在S10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S107中对干燥部4的温度是否达到预定的温度进行评价。而且,在S107中评价为干燥部4的温度已达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在S107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13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于预定的温度(75℃),并实施S108(印刷的再次开始)。
在S107中评价为干燥部4的温度未达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在S10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S202中实施由加热器52所实施的加热(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处理)。而且,当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CPU13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维持于预定的温度(75℃),并实施S108(印刷的再次开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头34在第三次维护工作中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在第一次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在S105中,判断为“否”),从而经由S111(计数值n的递增计数)、S112(计数值n的评价)和S114(新维护工作条件的设定),在S201中实施第二次维护工作。
接下来,在S105中,CPU13实施第二次AID检查,并对是否通过S104的第二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头34在第三次维护工作中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在第二次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在S105中,判断为“否”),从而经由S111(计数值n的递增计数)、S112(计数值n的评价)和S114(新维护工作条件的设定),在S201中实施第三次维护工作。
接下来,在S105中,CPU13实施第三次AID检查,并对是否通过第三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进行判断。而且,在第三次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在S105中,判断为“是”),从而经由S107(干燥部4的温度确认),在S108中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
如图7所示,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在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即,在S105的第一次AID检查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立即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并在S105的第一次AID检查结束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次AID检查中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在第一次AID检查结束且实施第二次维护工作的情况下,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并在第二次维护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即,在第二次AID检查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能够立即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并在第二次AID检查结束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使在第二次AID检查中也判断为记录头34未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在第二次AID检查结束且实施第三次维护工作的情况下,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并在第三次维护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即,在S105的第三次AID检查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实施对干燥部4的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马上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并在第三次AID检查结束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S105的第三次AID检查中,判断为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在S105的第三次AID检查结束的时间点,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干燥部4的温度被维持于75℃(预定的温度)。
而且,当干燥部4的温度被维持于75℃(预定的温度)时,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
如上所述,由于本申请中的“中断工作之后”相当于在S105(AID检查)中判断为“是”之后,本申请的“判断工作结束时”相当于在S105(AID检查)中判断为“是”时,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在维护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并在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是”时(判断工作结束时),使干燥部4的温度成为维护工作前的温度(预定的温度(75℃))。
例如,在仅通过第一次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为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二模式中,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且在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即,在第二模式中,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预先规定的第一次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且在第一次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第二模式中,在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是”时(判断工作的结束时)的结束时,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成为第一次维护工作开始前的温度(预定的温度(75℃))。
例如,在仅通过第一次维护工作而难以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且后续于第一次维护工作而进一步实施新维护工作(第一维护工作或第二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第二模式中,在第一次AID检查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且在新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第二模式中,在反复实施多次新维护工作(第二次维护工作、第三次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最后的新维护工作(第三次维护工作)结束时,详细而言,在最后的AID检查(S105)中判断为“是”时,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成为75℃(预定的温度)。
而且,在第二模式中,能够实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由于干燥部4的温度低于75℃(预定的温度),因此,与干燥部4的温度为75℃(预定的温度)的情况相比,在介质7中变得难以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2)在第二模式中,期待通过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从而与第一模式相比更早地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由于与第一模式相比,更早地使干燥部4的温度达到75℃(预定的温度),因此,与第一模式相比,能够更早地针对介质7而再次开始印刷,并减少从维护工作至印刷再次开始为止的停止损失。
而且,由于第一模式在确认通过维护工作而使记录头34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且第二模式在维护工作的中途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因此,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相比,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的干燥部4的温度变低,从而在介质7中变得难以产生褶皱等热损伤。
因此,由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相比难以产生介质7的热损伤,因此,适合于容易产生热损伤的介质7。
如上所述,介质7由在干燥部4中实施热处理时热膨胀的印刷部件7a(树脂)、和热收缩的支承部件7b(纸)构成,在介质7中易于产生热损伤。例如,即使在介质7由热收缩的印刷部件7a(纸)和热膨胀的支承部件7b(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介质7中也易于产生热损伤。
在介质7中易于产生热损伤的情况下,优选为,选择第一模式。
另一方面,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相比,在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的干燥部4的温度变高,在介质7中变得易于产生褶皱等热损伤,但由于使干燥部4的温度较早地达到75℃(预定的温度),因此,具有能够较早地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的优点。
例如,在印刷部件7a以及支承部件7b均由易于热膨胀的材料(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介质7中难以产生热损伤。而且,在印刷部件7a以及支承部件7b均由易于热收缩的材料(纸)构成的情况下,在介质7中难以产生热损伤。
在介质7中难以产生热损伤的情况下,能够应用第二模式,从而优选为选择第二模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具有能够根据介质7的种类而确定是选择第一模式还是选择第二模式的结构。即,在印刷装置100中,操作者根据介质7的种类而对是实施第一模式还是实施第二模式进行选择。
如上所述,第一模式由于在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的干燥部4的温度变低,因此优选应用于易于产生热损伤的介质7。第二模式由于具有能够较早地再次开始对介质7的印刷的优点,因此优选应用于难以产生热损伤的介质7。
即,优选为,根据介质7的种类而对是实施第一模式还是实施第二模式进行选择。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具有可根据介质7的种类而对温度下降后的干燥部4被维持的温度(待机温度)进行变更的结构。即,在印刷装置100中,操作者能够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并对温度下降后的干燥部4被维持的温度(待机温度)进行变更。
针对介质7的耐热性较弱、且在待机温度为50℃的情况下产生热损伤的介质7,优选为,使待机温度进一步低于50℃,并应用第一模式。即,在第一模式中,优选为,根据介质7的种类(根据介质7的耐热性)而对温度下降后的干燥部4被维持的温度(待机温度)进行变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中,在暂时停止印刷并实施预先规定的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干燥部4的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以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通过在S104(维护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的第一模式、或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并在S104(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52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52的温度控制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的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从而使干燥部4的温度上升,并使印刷再次开始。
当通过第一模式而使印刷再次开始时,在维护工作期间,成为干燥部4的温度下降的状态,在维护工作期间变得难以产生介质7被过度加热的不良情况(介质7的热损伤)。而且,当通过第二模式而使印刷再次开始时,与通过第一模式而使印刷再次开始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护工作之后,使干燥部4的温度较早地复原为能够进行印刷的预定的温度,并能够较早地使印刷再次开始。
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改变例。
改变例1
在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使压印板30的温度与干燥部4的温度同样地下降或上升。
详细而言,本改变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也可以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暂时停止印刷并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38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38的温度控制以使压印板30的温度下降,而且,在维护工作之后,实施向加热器38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38的温度控制以使压印板30的温度上升。
而且,本改变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维护工作的情况下,在实施S101之后(开始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加热器38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38的温度控制以使压印板30的温度下降,而且,在维护工作的中途,实施对加热器38的通电控制或加热器38的温度控制以使压印板30的温度上升。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从而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S104(维护工作)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小热对介质7的不良影响。
改变例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34的电子设备,举出印刷装置100为例而进行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其他的电子设备。例如,在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色材喷射头的色材喷射装置、具有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具有生物芯片(生物化学元件)的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装置等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2…放卷部、3…印刷部、4…干燥部、5…收卷部、7…介质、9…维护部、10…控制部、14…接受部、16…判断部、17…计数器、31…记录单元、34…记录头、35…喷嘴、50…暖风送风机构、52…加热器、100…印刷装置、110…主机装置、120…印刷装置主体。

Claims (12)

1.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对涂布有油墨的介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
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预先规定的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所述第一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所述第二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判断工作,所述判断工作为,在所述中断工作之后,对是否实施与所述中断工作相同的第一中断工作或与所述中断工作不同的第二中断工作进行判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判断工作结束时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成为所述中断工作开始前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成为与所述中断工作开始时的温度相比而较低的待机温度,而且,在达到所述待机温度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维持所述待机温度,直到所述判断工作结束为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机温度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而被变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工作的结果为进一步实施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得在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中也维持所述待机温度,且在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被多次反复实施,在最后的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最后的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结束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工作的结果为进一步实施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在所述判断工作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断工作或所述第二中断工作被反复实施多次,在最后的所述第一中断工作的结束或最后的所述第二中断工作的结束时,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成为预定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部,所述接受部接受是选择所述第一模式还是选择所述第二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来决定是选择所述第一模式还是选择所述第二模式。
12.一种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对涂布有油墨的介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
所述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暂时停止印刷且实施预先规定的中断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模式而实施对于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控制,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恢复为可印刷的原来的温度,并使印刷再次开始,
所述第一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所述第二模式为,在所述中断工作被开始之后,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下降,且在所述中断工作的中途,实施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或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以使所述干燥部的温度上升。
CN201810117980.1A 2017-02-16 2018-02-06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Active CN108437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6670A JP2018130901A (ja) 2017-02-16 2017-02-16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印刷方法
JP2017-026670 2017-0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644A CN108437644A (zh) 2018-08-24
CN108437644B true CN108437644B (zh) 2021-08-10

Family

ID=6310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7980.1A Active CN108437644B (zh) 2017-02-16 2018-02-06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8317B2 (zh)
JP (1) JP2018130901A (zh)
CN (1) CN108437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92697A (ja) 2019-05-27 2020-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314629B2 (ja) * 2019-06-07 2023-07-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302310B2 (ja) * 2019-06-07 2023-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21151737A (ja) * 2020-03-24 2021-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EP4106040A4 (en) * 2020-11-27 2023-11-01 LG Energy Solution, Ltd. ELECTRODE DRYING SYSTEM AND ELECTRODE DRYING METHOD
JP2023064423A (ja) * 2021-10-26 2023-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1239A (ja) * 1989-11-08 1991-06-2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温度補償方式
JPH09141898A (ja) * 1995-11-20 1997-06-03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TW546792B (en) * 2001-12-14 2003-08-1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ulti-chip stack and its package
EP1719626B1 (en) * 2002-02-14 2008-05-14 Noritsu Koki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48596A (ja) * 2002-10-29 2004-05-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53269B2 (ja) * 2003-04-18 2010-04-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380232B2 (ja) 2003-06-13 2009-12-09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623188B2 (ja) * 2010-08-27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加熱装置
JP5930164B2 (ja) * 2011-12-26 2016-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素子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880216B2 (ja) * 2012-03-30 2016-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該液体吐出装置を用いた記録媒体乾燥方法
CN103802491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喷墨印刷干燥方法、喷墨印刷干燥系统
US8833926B1 (en) * 2013-02-25 2014-09-16 Ricoh Company, Ltd. Custom flush line generation in printing systems that utilize ink drying limits
JP6244752B2 (ja) * 2013-09-03 2017-1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0901A (ja) 2018-08-23
CN108437644A (zh) 2018-08-24
US10618317B2 (en) 2020-04-14
US20180229512A1 (en)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7644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US2023016651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56442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8944084B (zh) 印刷装置
CN107538933B (zh) 印刷装置
JP2012056242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9004672B2 (en) Recording device with wrinkle eliminating capability
JP20112458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5657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8437643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JP2014148051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70710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JP2012024945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5178252A (ja) 記録装置
CN113183629B (zh) 记录装置
CN113263844A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JP661754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1137686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608189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90107B2 (ja) 塗布物乾燥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2206179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巻き取り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57547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084226A (ja) インク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2061621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