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2283A -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2283A
CN108432283A CN201580085397.1A CN201580085397A CN108432283A CN 108432283 A CN108432283 A CN 108432283A CN 201580085397 A CN201580085397 A CN 201580085397A CN 108432283 A CN108432283 A CN 108432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frequency
wireles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3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泽晴香
福井范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3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2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是构成应用时分复用方式的通信系统、并使用波束与移动台(3)进行通信的基站(2),该基站(2)具有: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其按照每个移动台(3)而决定从移动台(3)接收反馈信息的频度;位置确定部(22),其确定在分割该基站(2)覆盖的区域而取得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中存在移动台(3);以及参数决定部(24),其根据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决定的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3)的数量、存在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以及对一个上行通信用的时隙分配的移动台(3)的数量的平均值,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给移动台(3)发送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决定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移动台的普及、市场扩大以及服务的多样化得到发展。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进行了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LTE-Advanced的标准化,该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和LTE-Advanced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通信为目的的、面向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型的无线接入技术之一。
在LTE-Advanced中包含有被称作DC(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的新功能。DC是MeNB(Master evolved Node B:宏基站)负责移动性和无线资源管理、SeNB(Secondaryevolved Node B:辅基站)仅负责用户数据通信这样的以大容量通信实现为目的的功能。但是,在MeNB中也能够进行用户数据通信。
为了进一步增加通信容量,假定在SeNB那样的局部运用的基站即覆盖狭窄的范围的基站中使用高频带。并且,由于越是高频带,则电波传播损失越大,因此出于损失补偿的目的,正在研究安装波束形成功能。在波束形成功能中,使用指向性高的波束,适当改变波束的朝向以使得在通信对象的移动台中获得高增益,从而实现良好的通信。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适当变更在波束形成等中使用的参数的无线基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3392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假定采用使用同一频率、以时分的方式进行上行方向的通信和下行方向的通信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时分复用方式)。并且,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要求高DL(Down Link:下行链路)吞吐量的达成、即作为从基站向移动台的通信的下行通信的高吞吐量化。因此,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在对移动台分配无线资源的调度中,优先充分确保下行方向的信号发送(以下,DL发送)用的波束照射时间。其结果为,构成一个无线帧的下行通信用的时隙(以下,DL时隙)和上行通信用的时隙(以下,UL(UpLink:上行链路)时隙)的数量是以使DL时隙的数量变多的方式设定的,具有UL时隙的设定数变少的趋势。
因此,在基站所收容的移动台数多的情况等时,从各移动台收集与各移动台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频度有可能下降。当从各移动台收集与各移动台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频度下降时,与各移动台的状态对应的动作、具体而言波束控制、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选择变难,通信质量劣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防止与移动台的通信质量劣化的无线基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是构成应用时分复用方式的通信系统、并使用波束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该线基站具有: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其按照每个移动台而决定从移动台接收反馈信息的频度,所述反馈信息包含形成波束所需的信息、决定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所需的信息以及决定所使用的编码率所需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以及位置确定部,其确定在分割本无线基站覆盖的区域而取得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存在移动台。无线基站还具有参数决定部,该参数决定部根据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决定的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的数量、存在移动台的区域的数量以及对一个上行通信用的时隙分配的移动台的数量的平均值,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给移动台发送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决定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实现了能够防止与移动台的通信质量劣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具有无线基站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构成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移动台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位置确定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信息取得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和移动台信息的存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参数决定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参数决定部所使用的阈值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反馈信息发送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位置信息取得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的网络节点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移动台以及NW节点的结构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移动台以及NW节点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信息接收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具有无线基站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由一个基站1和两个基站2构成。另外,构成通信系统100的基站的数量不限于此。基站1是宏小区用基站,例如是由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规定的MeNB(Master evolved Node B)。并且,基站2是小型小区用基站,例如是由LTE规定的SeNB(Secondary evolved Node B)。在图1中,使用实线示出了基站1的覆盖范围即基站1所覆盖的区域。基站1的覆盖范围与基站2的覆盖范围重合,基站1与各基站2在网络上处于重叠关系。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基站1以有线的方式与在网络上与本基站处于重叠的关系的基站2分别进行通信。并且,基站1能够以无线的方式与存在于本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三个移动台3进行通信。作为无线基站的基站2分别能够使用波束而以无线的方式与存在于本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台3进行通信。在图1中,使用虚线示出了基站2所形成的波束。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基站2中的一方与三个移动台3进行通信的例子,但各移动台3能够与两个基站2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因此,图示的三个移动台3能够与图示的一个基站1以及两个基站2中的任意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中,基站1、2与移动台3按照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复用方式)进行通信。
基站2根据从通信对象的移动台3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而朝向作为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的移动台3形成波束,但在检测到反馈信息的接收频度下降了的情况下,执行用于提高反馈信息的接收频度的处理。后面记述用于提高反馈信息的接收频度的处理。
图2是示出构成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100的基站2和移动台3的结构例的图。在图2中,省略了对作为MeNB的基站1的记载。另外,图2所示的NW节点10是在示出了通信系统100的结构例的图1中被省略了记载的网络节点。NW节点10例如是与核心网络连接的通信装置,在NW节点10中包含对基站2进行控制的上位装置等。可以将基站1包含于NW节点10中。移动台3与基站2以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输送用户数据和信令。基站2与NW节点10以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输送用户数据和信令。另外,在图2中,虚线表示无线通信路径,实线表示有线通信路径。
基站2具有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位置确定部22、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以及参数决定部24。移动台3具有反馈信息发送部31和位置信息取得部32。
对构成基站2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
基站2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计算即决定从通信中的各移动台3接收反馈信息的频度。当存在多个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情况下,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以移动台3为单位而计算反馈信息的接收频度。反馈信息是在所使用的波束的形成处理、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的决定处理、所使用的编码率的决定处理等以提高或维持无线通信质量为目的的处理中需的信息。例如,移动台3的位置的信息(以下,位置信息)、表示数据的接收结果的ACK和NACK、表示信道接收质量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表示输送路径的状态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符合,但不限于此。移动台3的位置信息是形成波束所需的信息、具体而言是在形成波束的方向的调整处理中需要的信息。ACK、NACK、CQI、CSI是决定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所需的信息。反馈信息包含所使用的波束的形成处理中需要的信息、在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的决定处理中需要的信息以及在所使用的编码率的决定处理中需要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图3是示出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确认是否从移动台3接收到了反馈信息(步骤S11),在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步骤S1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在接收到反馈信息的情况(步骤S11:是)下,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存储作为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的移动台3的识别信息即移动台ID和反馈信息的接收时刻(步骤S12)。接着,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计算作为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的移动台3发送反馈信息的频度(以下,称作反馈信息发送频度)(步骤S13)。例如,将在过去的一定时间内接收到反馈信息的次数设为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也可以是,将过去的一定时间设为n个无线帧时间(n为正整数),将在n个无线帧时间内接收到反馈信息的次数除以n,将所得到的结果设为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并且,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也可以计算接收反馈信息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作为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保持在步骤S13中计算出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作为最新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
基站2的位置确定部22确定通信中的各移动台3的位置。具体而言,位置确定部22确定通信中的移动台3存在于分割覆盖范围而取得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这里,覆盖范围是指通过调整基站2所形成的波束的朝向而能够覆盖的区域。基站2能够朝向存在于覆盖范围内的移动台3形成波束而与移动台3进行通信。图4是示出位置确定部22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位置确定部22确认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1),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2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21:是)下,位置确定部22选择通信中的移动台3中的一个并确定所选择的移动台3的位置(步骤S22)。接着,位置确定部22确认是否存在未选择的移动台3、即没有完成位置的确定的移动台3(步骤S23),当存在未选择的移动台3的情况(步骤S23:是)下,返回到步骤S22,进行移动台3的选择和位置的确定。在该情况下,位置确定部22选择未选择的移动台3中的一个并确定位置。另一方面,当不存在未选择的移动台3的情况(步骤S23:否)下,位置确定部22返回到步骤S21,继续动作。
对位置确定部22在步骤S22中确定移动台3的位置的动作的例子进行说明。位置确定部22例如从移动台3取得朝向预先决定的多个区域分别形成波束而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强度的信息,根据所取得的接收强度来确定移动台3的位置。预先决定的多个区域是分割覆盖范围而取得的区域,不限于各区域的面积相等的情况。位置确定部22判断为该移动台3存在于如下区域,该区域是与从移动台3取得的接收强度的信息示出的接收强度中的、最大的接收强度对应的波束的指向性方向所示的区域内。也可以是,基站2发送根据每个区域而不同的ID的下行参照信号,使移动台3测定参照信号。下行参照信号是按照预先设定的频率和时机对各区域送出的、各区域所固有的信号。在信号中包含有与区域对应的ID,移动台3读取该ID,测定包含有该ID的下行参照信号的接收电力值作为接收强度。移动台3每次接收到下行参照信号时测定接收强度,将接收强度和ID对应起来而报告给基站2的位置确定部22。也可以是,移动台3在测定以不同的波束发送的多个下行参照信号各自的接收强度之后,将接收强度最大的下行参照信号的ID作为本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与接收强度对应起来报告给基站2的位置确定部22。对于基站2发送下行参照信号的频率和时机,是从基站2朝向移动台3以信令的形式通知的。接收强度的测定结果是从移动台3朝向基站2以信令的形式通知的。
另外,在各移动台3具有确定本移动台的位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位置确定部22从各移动台3收集位置信息,根据所收集的位置信息来确定各移动台3的位置、即移动台3所存在的区域。
基站2的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从移动台3取得所收容的各移动台3的信息。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从移动台3取得的信息是作为移动台3的识别信息的移动台ID、移动台3的优先级等。优先级是在对移动台3分配通信资源的调度中考虑的信息,比起优先级低的移动台3,优先对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即,与优先级低的移动台3相比,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被赋予更多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机会。另外,有时在基站2从移动台3接收到连接请求并判定是否允许连接时也考虑优先级。以下,将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从移动台3取得的信息称作移动台信息。例如在移动台3移动到本基站即当前基站2的覆盖范围内后而与本基站连接开始时,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从开始连接的移动台3取得包含移动台ID、优先级等信息在内的移动台信息。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在移动台3执行从其他基站2朝向本基站的切换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其他基站即执行切换前移动台3所连接的其他基站2取得移动台信息。
图5是示出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确认是否存在移动台3的连接(步骤S31),当不存在连接的情况(步骤S3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确认是否存在移动台3的连接的动作是如下动作等:确认与其他基站2连接的移动台3是否移动到了本基站的覆盖范围内而开始了与本基站的连接;以及,确认是否在本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台3的电源被接通而开始与本基站的连接。当存在移动台3的连接的情况(步骤S31:是)下,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从与本基站连接的移动台3取得移动台信息并存储(步骤S32、S33)。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在将移动台信息存储之后返回到步骤S31,确认是否存在移动台3的连接。
这里,也可以是,基站2将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计算出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和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所取得的移动台信息表格化而进行存储。图6是示出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和移动台信息的存储方法的一例的图。基站2可以像图6所示那样存储将移动台ID、优先级以及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对应起来进行表格化而得到的表。图6示出了移动台信息为移动台ID和优先级的情况的例子。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移动台3的优先级采用“高”和“低”两种。并且,将反馈信息发送频度设为每1个无线帧时间的反馈信息的接收次数。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是指优先被分配通信资源、即UL时隙和DL时隙的移动台3,与优先级低的移动台3相比,能够分配到更多的通信资源。
基站2的参数决定部24根据通信中的各移动台3发送反馈信息的频度、即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计算出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以及存在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来决定给移动台3发送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中的一个以上的通信参数的设定值。存在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能够根据位置确定部22确定出的各移动台3的位置而求取。另外对给移动台3发送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参数决定部24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并且,图8是示出参数决定部24执行图7所示的动作时所使用的阈值的图。参数决定部24通过执行将各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与阈值Tt[次]进行比较的处理、将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为阈值Tt[次]以下的移动台3的数量与阈值Tu[个]进行比较的处理、将存在移动台3的区域数与阈值Tg[个]进行比较的处理、以及将对1个UL时隙分配的移动台3的数量的平均值与阈值Ts[个]进行比较的处理来判别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执行通信参数的变更处理。该动作如下所示。
参数决定部24确认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41),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4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41:是)下,参数决定部24确认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为阈值Tt以下的移动台3的数量M(步骤S42)。接着,参数决定部24确认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为阈值Tt以下的移动台3的数量M是否为阈值Tu以上(步骤S43),在M<Tu的情况(步骤S43:否)下,返回到步骤S41。在Tu≤M的情况(步骤S43:是)下,参数决定部24确认存在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N(步骤S44),确认存在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N是否为阈值Tg以上(步骤S45)。参数决定部24在N<Tg的情况(步骤S45:否)下返回到步骤S41。在Tg≤N的情况(步骤S45:是)下,参数决定部24计算对1个UL时隙分配的移动台3的数量的平均值X(步骤S46),确认所计算出的平均值X是否为阈值Ts以上(步骤S47)。参数决定部24在X<Ts的情况(步骤S47:否)下返回到步骤S41。在Ts≤X的情况(步骤S47:是)下,参数决定部24决定新的通信参数,即决定对给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步骤S48)。参数决定部24在执行步骤S48后返回到步骤S41。在步骤S48中,参数决定部24决定通信参数,以使得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为阈值Tt以下的各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变高。
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当存在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N为阈值Tg以上、并且对一个UL时隙分配的移动台3的数量的平均值X为阈值Ts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48,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区域的数量N为阈值Tg以上、或平均值X为阈值Ts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48。
这里,对参数决定部24在步骤S48中决定值的通信参数进行说明。为了提高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只要提高对该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即可。例如,在对1无线帧的结构、即构成1无线帧的DL时隙的数量和UL时隙的数量进行变更而增加了每个无线帧的UL时隙的数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并且,在移动台3的优先级低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优先级,能够提高被分配UL时隙的频度。当存在多个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一部分移动台3的优先级,能够提高对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例如,在想要提高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变低也没问题的优先级高的移动台3,则通过降低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变低也没问题的移动台3的优先级,能够提高对想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变低也没问题的移动台3是指例如反馈信息发送频度比阈值Tt高的移动台3。并且,如果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数量变少,则能够提高对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例如,当存在与想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使用相同的波束的其他移动台3的情况下,通过变更其他移动台3所使用的波束,能够提高对想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
因此,在上述的步骤S48中,参数决定部24针对与无线帧的结构、移动台3的优先级、对各移动台3的波束的分配等各种动作相关联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而决定新的设定值,使得对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为阈值Tt以下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比之前高。在参数决定部24决定了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即通信参数被更新了的情况下,基站2的各部分按照更新后的通信参数进行动作。例如,在变更了无线帧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图2中被省略了记载的调度器将结构变更后的无线帧的UL时隙和DL时隙分配给移动台3,从而提高对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并且,在变更了移动台3的优先级的情况下,调度器考虑变更后的优先级而对移动台3分配UL时隙和DL时隙,从而提高对变更优先级(提高优先级)后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另外,在要变更与想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使用相同的波束的其他移动台3的使用波束的情况下,参数决定部24也可以以将连接目的地变更为其他基站2的方式来决定通信参数。此时,也可以变更优先级低的移动台3的使用波束或连接目的地。参数决定部24也可以使针对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变低也没问题的移动台3或优先级低的移动台3的UL时隙的分配停止特定期间。
并且,在移动台3按照预先决定的周期发送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参数决定部24也可以以对移动台3进行将反馈信息的发送周期变更为较短的周期的指示的方式决定通信参数。
并且,在通信系统100构成为能够变更接入方式的情况下,参数决定部24也可以以使得想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所使用的波束的接入方式从TDD变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频分复用方式)的方式来决定通信参数。通过将接入方式设为FDD,能够提高利用FDD进行通信的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
在要将接入方式从TDD变更为FDD的情况下、即参数决定部24决定了将接入方式从TDD变更为FDD的情况下,基站2暂时切断TDD方式的与移动台3的通信,在与移动台3之间开始FDD方式的通信。结束TDD方式的通信时的控制步骤和开始FDD方式的通信时的步骤遵从基站2和移动台3所采用的TDD和FDD的各通信方式。在参数决定部24决定了将接入方式从TDD变更为FDD的情况下,基站2暂时切断与通信中的所有移动台3之间的通信、即TDD方式的通信,将与这些所有移动台3之间的通信切换为FDD方式、即再连接而重新开始通信。并且,基站2在从TDD方式的通信切换为FDD方式的通信之后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时,确认“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为阈值Tt以下的移动台的数量(M)”是否为“Tu>M”,在“Tu>M”的情况下,使通信方式返回到原来的通信方式、即TDD方式。在要使通信方式从FDD方式返回到TDD方式的情况下,基站2暂时切断FDD方式的与移动台3的通信,在与移动台3之间开始TDD方式的通信。
对基站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基站1可以具有与基站2相同的功能。
接下来,对构成移动台3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
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部31将上述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2。
图9是示出反馈信息发送部3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反馈信息发送部31确认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51),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5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51:是)下,反馈信息发送部31是否能够使用上行资源、即是否分配了在反馈信息的发送中能够使用的UL时隙(步骤S52)。在不能使用上行资源的情况(步骤S52:否)下,反馈信息发送部31返回到步骤S51。另一方面,在能够使用上行资源的情况(步骤S52:是)下,反馈信息发送部31将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2(步骤S53),返回到步骤S51。
移动台3的位置信息取得部32通过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而取得本移动台的位置的信息,并将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基站2。向基站2发送的位置信息是在上述的位置确定部22确定移动台3的存在位置的处理中使用的。另外,移动台3也可以不具备位置信息取得部32。在移动台3具有位置信息取得部32的情况下,减轻了基站2所具有的位置确定部22的处理负载。
图10是示出位置信息取得部32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位置信息取得部32确认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61),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6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61:是)下,取得本移动台3的位置信息(步骤S62),将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基站2(步骤S63)。位置信息取得部32在执行步骤S63之后返回到步骤S61。
对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基站2和移动台3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例如能够由图11所示的结构的硬件实现。图11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的基站2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基站2例如能够由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发送机103、接收机104、网络接口(NW接口)105和天线装置106实现。
处理器101是CPU(也称作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处理器、DSP)、系统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等。存储器102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者磁盘、软盘、光盘(opticaldisk)、压缩盘(compact disc)、迷你光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碟)等。
基站2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位置确定部22、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以及参数决定部24是由保存在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中的程序实现的。具体而言,是通过由处理器101从存储器102读出用于作为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位置确定部22、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以及参数决定部24进行动作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而实现的。
图11所示的发送机103是在对移动台3发送无线信号时使用的,接收机104是在接收从移动台3发送的无线信号时使用的。网络接口105是在与NW节点10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天线装置106是在与移动台3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天线装置106能够朝向通信对方的移动台3形成波束而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3例如能够由图12所示的结构的硬件而实现。图12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3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移动台3例如能够由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发送机203、接收机204以及天线装置206实现。另外,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与上述的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相同。
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部31和位置信息取得部32是由保存在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中的程序实现的。具体而言,是通过处理器201从存储器202读出用于作为反馈信息发送部31和位置信息取得部32进行动作的程序并使该程序执行而实现的。
发送机203是在对基站2发送无线信号时使用的,接收机204是在接收从基站2发送的无线信号时使用的。天线装置206是在与基站2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另外,天线装置206不进行波束的形成。
另外,也可以通过作为专用的硬件的处理电路来实现基站2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在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基站2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作为专用的硬件的处理电路,例如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处理电路符合。同样地,也可以通过作为专用的硬件的处理电路来形成移动台3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NW节点10没有特别限定,采用了以有线的形式与基站2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但NW节点10例如能够由图13所示的处理器301、存储器302以及网络接口(NW接口)305实现。处理器301、存储器302以及网络接口305与上述的处理器101、存储器102以及网络接口105相同。NW节点10所具有的功能是通过从存储器302读出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并且由处理器301执行而实现的。网络接口305是在与基站2进行通信时使用的。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根据通信中的各移动台3的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存在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区域的数量以及对一个UL时隙分配的移动台3的数量的平均值来判别是否存在需要提高反馈信息的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当存在需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的情况下,变更给调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从而提高对相应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由此,对想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的移动台3分配UL时隙的频度提高,能够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反馈信息是在波束的形成处理、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的变更处理、所使用的编码率的变更处理等以提高或维持无线通信质量为目的的处理中需要的信息,通过提高反馈信息的发送频度,能够防止与移动台3的通信质量劣化。其结果为,能够期望更高的吞吐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数决定部24使用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与阈值Tt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即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但也可以利用移动台3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来进行判定。在该情况下,参数决定部24使用移动速度或加速度与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在产生了移动台3的高速移动或移动台3的移动的行为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无线线路状态产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很高,根据移动台3的不同,有可能产生由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载波干扰噪声比)、BER(Bit Error Rate:位误差率)等示出的无线质量的降低。通过使用移动台3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来判定是否需要提高反馈信息发送频度,能够避免在产生了高速移动或移动的行为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由无线线路状态急剧变化导致的无线质量降低。其结果为,能够期望更高的吞吐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并且,参数决定部24也可以执行根据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与阈值Tt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的动作、和根据移动台3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的动作双方。
实施方式2.
也可以采用NW节点10具有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2的结构要素中的一部分的结构要素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图14所示的结构。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移动台以及NW节点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a是从实施方式1的基站2删除了参数决定部24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NW节点10a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2所具有的参数决定部24相当的参数决定部11。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3和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3是相同的结构。
基站2a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位置确定部22以及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2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位置确定部22以及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相同。
NW节点10a的参数决定部11从基站2a取得需要的信息,执行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2的参数决定部24相同的处理。另外,如图1所示,由于存在多个基站2,因此参数决定部11将多个基站2分别作为对象而执行相同的处理,决定各个基站2的通信参数。当存在大量与确定的基站2a通信中的移动台3并且与其他基站2a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数量少的情况下,参数决定部11也可以决定将与确定的基站2a通信中的移动台3的一部分向周围的其他基站2a切换。在该情况下,基站2a和移动台3按照由LTE、LTE-Advanced等规定的步骤而执行切换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NW节点10a具有实施方式1的基站2所具有的参数决定部24作为参数决定部11,除此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10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a能够由图11所示的结构的硬件实现,NW节点10a能够由图12所示的结构的硬件实现。
这样,在采用了图14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与实施方式1的参数决定部24同样地,参数决定部11也可以根据移动台3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并且,参数决定部11也可以执行根据反馈信息发送频度与阈值Tt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的动作、和根据移动台3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通信参数的动作双方。
实施方式3.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移动台以及NW节点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b是从实施方式2的基站2a删除了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并且追加了信息接收部25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NW节点10b是对实施方式2的NW节点10a追加了与实施方式2的基站2a所具有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相当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12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3与实施方式1、2的移动台3是相同的结构。
基站2b的位置确定部22和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2的位置确定部22和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3相同。
基站2b的信息接收部25从通信中的各移动台3接收反馈信息。并且,信息接收部25在接收到了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将该反馈信息的内容通知NW节点10b。
图16是示出信息接收部25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信息接收部25确认是否从移动台3接收到了反馈信息(步骤S71),在没有接收到的情况(步骤S71:否)下,继续确认动作。信息接收部25在接收到了反馈信息的情况(步骤S71:是)下,将接收到了反馈信息这一内容通知NW节点10b(步骤S72)。此时,信息接收部25也一并通知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移动台的ID。
NW节点10b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12在接收到反馈信息的接收和反馈信息的发送源移动台的ID的通知时,执行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2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相同的处理、具体而言与图3所示的步骤S12和S13相同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NW节点10b具有实施方式2的基站2a所具有的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1作为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12,并且基站2b具备信息接收部25,除此以外与实施方式1或2的通信系统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b能够由图11所示的结构的硬件实现,NW节点10b能够由图12所示的结构的硬件实现。
这样,在采用了图15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与实施方式1和2相同的效果。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了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标号说明
1:基站(MeNB);2、2a、2b:基站(SeNB);3:移动台;10、10a、10b:NW节点;11、24:参数决定部;12、21: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22:位置确定部;23:移动台信息取得部;25:信息接收部;31:反馈信息发送部;32:位置信息取得部。

Claims (14)

1.一种无线基站,其构成应用时分复用方式的通信系统,使用波束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基站具有:
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其按照每个移动台而决定从移动台接收反馈信息的频度,所述反馈信息包含形成所述波束所需的信息、决定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所需的信息以及决定所使用的编码率所需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位置确定部,其确定在分割本无线基站覆盖的区域而取得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存在移动台;以及
参数决定部,其根据所述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决定的所述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的数量、存在移动台的所述区域的数量以及对一个上行通信用的时隙分配的移动台的数量的平均值,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给所述移动台发送所述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决定所述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以使得对所述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分配上行通信用的时隙的频度变高的方式决定所述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使一个无线帧所包含的上行通信用的时隙的数量比当前的时隙数量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使所述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的优先级比当前优先级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使所述频度大于阈值的移动台的优先级比当前优先级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使得使用与所述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相同的波束的移动台使用其他波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使针对所述频度大于阈值的移动台进行的上行通信用的时隙的分配停止特定期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使针对优先级低的移动台进行的上行通信用的时隙的分配停止特定期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的情况下,决定为将接入方式变更为频分复用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根据信号在所述移动台中的接收强度确定所述移动台所在的区域,其中,该信号是利用朝向所述多个区域的各区域形成的波束发送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具有取得本移动台的位置信息的功能的情况下,
所述位置确定部从所述移动台取得所述位置信息,根据所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台所在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决定部根据所述移动台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所述通信参数。
1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系统具有:
无线基站,其构成应用时分复用方式的通信系统,使用波束与移动台进行通信;以及
网络节点,其以有线的方式与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其按照每个移动台而决定从移动台接收反馈信息的频度,所述反馈信息包含形成所述波束所需的信息、决定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所需的信息以及决定所使用的编码率所需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以及
位置确定部,其确定在分割本无线基站覆盖的区域而取得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存在移动台,
所述网络节点具有参数决定部,该参数决定部根据所述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决定的所述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的数量、存在移动台的所述区域的数量以及对一个上行通信用的时隙分配的移动台的数量的平均值,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给所述移动台发送所述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决定所述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
1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系统具有:
无线基站,其构成应用时分复用方式的通信系统,使用波束与移动台进行通信;以及
网络节点,其以有线的方式与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信息接收部,其在从移动台接收到反馈信息时,将反馈信息的接收通知给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包含形成所述波束所需的信息、决定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所需的信息以及决定所使用的编码率所需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以及
位置确定部,其确定在分割本无线基站覆盖的区域而取得的多个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存在移动台,
所述网络节点具有:
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其按照每个移动台而决定所述无线基站从移动台接收所述反馈信息的频度;以及
参数决定部,其根据所述信息接收频度计算部决定的所述频度为阈值以下的移动台的数量、存在移动台的所述区域的数量以及对一个上行通信用的时隙分配的移动台的数量的平均值,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给所述移动台发送所述反馈信息的频度带来影响的通信参数,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决定所述通信参数的新的设定值。
CN201580085397.1A 2015-12-25 2015-12-25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8432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6385 WO2017109982A1 (ja) 2015-12-25 2015-12-25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2283A true CN108432283A (zh) 2018-08-21

Family

ID=5909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397.1A Pending CN108432283A (zh) 2015-12-25 2015-12-25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0557B2 (zh)
EP (1) EP3396998A4 (zh)
JP (1) JP6415754B2 (zh)
CN (1) CN108432283A (zh)
WO (1) WO20171099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13591B1 (en) * 2016-09-29 2022-11-30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Sidelink-assisted handover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1395309B2 (en) * 2017-08-18 2022-07-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 and terminal
TWI645727B (zh) 2017-10-30 2018-12-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天線指向的無線接入點系統、具有控制無線訊號基站指向的移動電子裝置以及最佳化無線訊號基站之天線指向的方法
CN113315538B (zh) * 2021-05-26 2023-01-20 苏州磐联集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WO2023149826A1 (en) * 2022-02-07 2023-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data to fwa devic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1786A1 (en) * 1998-02-12 2007-09-13 Steve Shattil Multicarrier Sub-Layer for Direct Sequence Channel and Multiple-Access Coding
JP2008092380A (ja) * 2006-10-03 2008-04-17 Ntt Docomo Inc Cqi通知方法、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ユーザ端末
CN101291526A (zh) * 2007-04-18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减少信息反馈量的自适应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090137230A1 (en) * 2006-03-15 2009-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2271341A (zh) * 2010-06-03 2011-1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基站
CN103378952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系统
US20150271713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 measurement and special function small cel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6062B1 (ko) * 2004-02-26 2006-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변채널의 특성에 따라 채널품질정보의 전송을 제어하는 방법
KR100819285B1 (ko) * 2006-03-16 2008-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를 지원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 백 정보 송/수신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5813113B (zh) * 2007-09-26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US8509160B2 (en) * 2008-02-11 2013-08-13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QI feedback
US8644408B2 (en) * 2008-10-10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2019306A (ja) * 2010-07-07 2012-01-26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3145047A1 (ja) 2012-03-29 2013-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ビーム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6045812B2 (ja) * 2012-04-27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924381B2 (en) * 2012-08-13 2018-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ing uplink measurements for positioning by adaptively using multi-antenna systems
JP6275423B2 (ja) 2013-09-06 2018-02-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046266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JP2015164281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2015185953A (ja) * 2014-03-20 2015-10-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ビーム選択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EP3133866B1 (en) * 2014-05-08 2018-08-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oft switch propor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1786A1 (en) * 1998-02-12 2007-09-13 Steve Shattil Multicarrier Sub-Layer for Direct Sequence Channel and Multiple-Access Coding
US20090137230A1 (en) * 2006-03-15 2009-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JP2008092380A (ja) * 2006-10-03 2008-04-17 Ntt Docomo Inc Cqi通知方法、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ユーザ端末
CN101291526A (zh) * 2007-04-18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减少信息反馈量的自适应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271341A (zh) * 2010-06-03 2011-1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基站
CN103378952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系统
US20150271713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 measurement and special function small cel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09561A1 (en) 2018-10-25
EP3396998A4 (en) 2019-08-21
JP6415754B2 (ja) 2018-10-31
US10530557B2 (en) 2020-01-07
WO2017109982A1 (ja) 2017-06-29
EP3396998A1 (en) 2018-10-31
JPWO2017109982A1 (ja) 2018-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handekar et al.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6047617B2 (ja) 無線基地局
CN108432283A (zh)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3563427B (zh) 用于高速用户的小区划分
KR10166018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간섭 감소를 위한 방법, 처리 유닛, 및 그의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노드
US9060290B2 (en) Mobile network, corresponding access node,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mobile network
RU2566300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малого или среднего масштаба
JP6274439B2 (ja) 通信路品質推定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59978B1 (en) Use of UE type as basis to control whether to use blind addition or rather threshold-based addition when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JP4484960B1 (ja) 大セル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2496003A1 (en) Large-cel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Soret et al. Fast muting adaptation for LTE-A HetNets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US9078273B2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able radio resource se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EP2496035A1 (en) Macrocel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1125920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1981089B1 (ko) 이종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08017A1 (en) Technique for Allocating Spatial Radio Resources for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JP2013546208A (ja) 基地局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の設定方法
WO2023085982A1 (e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for active trp measurement sets
JP5654963B2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CN115943717A (zh) 异构网络中宏接入节点和微接入节点之间的业务分配
US20160338063A1 (en) Base sta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 by base station
JP2015073298A (ja) 無線基地局
JP2014086935A (ja)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