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5538B -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5538B
CN113315538B CN202110577858.4A CN202110577858A CN113315538B CN 113315538 B CN113315538 B CN 113315538B CN 202110577858 A CN202110577858 A CN 202110577858A CN 113315538 B CN113315538 B CN 113315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ime divis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branc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78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5538A (zh
Inventor
许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anlian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anlian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anlian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anlian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78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5538B/zh
Priority to TW110124843A priority patent/TWI773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5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538A/zh
Priority to US17/472,748 priority patent/US1195012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5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2Network monitoring prob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存储器和通信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包括射频电路及共享频段的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连接射频电路;存储器配置为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微处理器配置为基于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及根据时分复用参数控制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射频电路。因此,可最优化使用频谱和射频资源、最佳的性能及最低的功耗。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of Things)、WIFI(无线网络,Wireless Fidelity)、蓝牙以及Zigbee等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更好的降低成本,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无线通信技术共享频谱和射频资源的解决方案越来越盛行。由于不同无线通信技术有各自的传输特性,因此,通常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使符合不同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信号被分配以在各自时隙进行完成数据通信(即在任何时间点上仅只有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作)。
然而,目前无线通信网络中每一个节点不知其他节点的时分复用参数,因此,可能存在发送节点欲以无线通信技术A发送数据包至接收节点时,刚好落入接收节点的无线通信技术B的分配时隙内,从而会导致丢失数据包,带来性能下降的问题。
另外,目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各自独立设定的固定时分复用参数,存在因无法满足应用场景实时变化的性能和功耗需求,而无法达到最佳的频谱资源利用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每一个节点不知其他节点的时分复用参数,可能导致丢失数据包,带来性能下降的问题;及因无线通信网络中各节点具有固定时分复用参数存在无法满足应用场景实时变化的性能和功耗需求,而无法达到最佳的频谱资源利用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存储器和通信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支路、第二通信支路和射频电路,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连接射频电路,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共享频段;存储器配置为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微处理器配置为基于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及根据时分复用参数控制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射频电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支路、第二通信支路和射频电路,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连接射频电路,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共享频段。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基于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以及根据时分复用参数控制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射频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可针对当前无线网络的应用场景(即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和优化目标)以及相关数据特性(即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的特性),实时自适应的修改时分复用参数,以达到最优化使用频谱和射频资源、最佳的性能以及最低的功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一实施例框图;
图2为依据本申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另一实施例框图;
图3为依据本申请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方法流程图;
图4为在时间轴上说明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各自独立设定有固定的时分复用参数时,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进行蓝牙数据包传输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及
图5为在时间轴上说明接收节点应用本申请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实时自适应的修改时分复用参数时,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进行蓝牙数据包传输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方法流程。
必须了解的是,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于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必须了解的是,当组件描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耦接至其他组件,可能出现中间组件。相反地,当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组件。
请参阅图1,其为依据本申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一实施例框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0包括:通信模块110、存储器120和微处理器130;微处理器130连接存储器120和通信模块110,使得微处理器130可直接控制通信模块110。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10包括第一通信支路112、第二通信支路114和射频电路116,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连接射频电路116,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共享频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支路112可采用蓝牙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第二通信支路114可采用WIFI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共享2.4GHz频段(WIFI和蓝牙的工作频段范围为2400至2483.5MHz)。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支路112可包括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电路52与第一基带(BB)电路54,第二通信支路114可包括第二介质访问控制电路62与第二基带处理器64,其中,第一介质访问控制电路52连接第一基带电路54,第二介质访问控制电路62连接第二基带处理器64,第一介质访问控制电路52与第二介质访问控制电路62用以控制对无线媒介的访问,第一基带电路54与第二基带处理器64用以处理其从射频电路116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且生成需由射频电路116发送的基带信号。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基于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
在一实施例中,存储器120和微处理器130可为一单片系统(System on aChip,SoC)。在一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30可为采用32位的ARM处理器;存储器120可为闪存,所述闪存可用于存储数据(例如: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和优化目标)和代码,所述代码可由微处理器130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各种应用(例如:本申请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支路112、第二通信支路114、存储器120和微处理器130可整合成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电路116可包括开关单元70和天线单元80,开关单元70连接天线单元80且选择性连接第一通信支路112或第二通信支路114;开关单元70用于根据时分复用参数切换连接于第一通信支路112或第二通信支路114(即在任何时间点上仅只有第一通信支路112或第二通信支路114在运作)。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其为依据本申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另一实施例框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300与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0之间的差异在于无线通信设备300还可包括:控制电路140;微处理器130连接存储器120,控制电路140连接微处理器130和通信模块110,使得微处理器130可通过控制电路140间接控制通信模块110。在一实施例中,存储器120、微处理器130和控制电路140可为一单片系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支路112、第二通信支路114、存储器120、微处理器130和控制电路140可整合成一集成电路。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3为依据本申请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可由图1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或图2的无线通信设备300所执行,所述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步骤210);基于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步骤220);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步骤230);以及根据时分复用参数控制第一通信支路和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射频电路(步骤240)。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器120配置为存储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微处理器130配置为基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及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微处理器130可直接或间接控制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时分复用射频电路116。例如:当微处理器130间接控制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时分复用射频电路116时,微处理器130下指令给控制电路140来透过控制电路140配置为根据时分复用参数控制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时分复用射频电路116,可减轻微处理器130控制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时分复用射频电路116的工作负担。当然,当微处理器130整合了该控制电路140的上述控制功能,则微处理器130可直接控制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时分复用射频电路116,控制电路140可以被省略。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10所述的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包括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和/或所述mesh组网中来自各节点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mesh组网和第一通信支路112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所述mesh组网和第二通信支路114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需注意的是,这个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际的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而有所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20所述的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包括当前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和/或当前mesh组网中来自各节点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需注意的是,这个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际的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可依据不同的网路环境参数指标而有所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30所述的优化目标包括mesh组网的丢包率和/或吞吐量,其中,所述mesh组网和第一通信支路112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所述mesh组网和第二通信支路114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需注意的是,这个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际的优化目标可依据实际需求和/或不同的应用场景而有所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30包括:基于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获取对应的阈值;以及根据所述阈值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所述时分复用参数。其中,所述阈值可依据实际需求和/或不同的应用场景而有所调整。举例而言,当所述优化目标为mesh组网的丢包率且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为所述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时,微处理器130所获取的对应阈值可为但不限于3;接着,微处理器130比较所述阈值和当前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当前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即当前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大于、小于或等于3)时,都可对应于不同的时分复用参数,但这个例子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在另一个例子中,当所述优化目标为mesh组网的丢包率且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为所述mesh组网中来自各节点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微处理器130所获取的对应阈值可为但不限于4,且基于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当前mesh组网中信号强度大于默认值的节点数量,其中,所述默认值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接着,微处理器130比较所述阈值和当前mesh组网中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默认值的节点数量;当前mesh组网中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默认值的节点数量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即当前mesh组网中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默认值的节点数量大于、小于或等于4)时,都可对应于不同的时分复用参数。在一实施例中,可实际运作于复数种不同无线环境后所得出优化的时分复用参数预先存储于存储器120内,以减短微处理器130的优化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40所述的时分复用参数包括第一通信支路112和第二通信支路114占用的时隙长度和时隙参数的起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更新存储的网路环境参数指标(步骤250)。也就是说,微处理器130可实时根据优化目标和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修改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并使存储器120更新存储的修改后的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即回到步骤220),以使后续进行所述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时达到最佳的频谱资源利用率。
以下配合图4和图5以实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在时间轴上说明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各自独立设定有固定的时分复用参数时,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进行蓝牙数据包传输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在时间轴上说明接收节点应用本申请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实时自适应的修改时分复用参数时,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进行蓝牙数据包传输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在图4和图5中,将100ms设为一个周期且每10ms设为一个时隙,因此,可将100ms划分为10个时隙,时隙编号依序为0至9(以时隙0,时隙1,时隙2,时隙3,时隙4,时隙5,时隙6,时隙7,时隙8,时隙9表示)。
在图4中,发送节点310与接收节点320为现有的无线通信设备且采用的蓝牙通信技术和WIFI通信技术共享天线,因此,发送节点310与接收节点320各自独立设定有固定的时分复用参数。如图4所示,发送节点310与接收节点320中,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和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的时隙分配固定是4:6;其中,发送节点310中,分配时隙0,时隙1,时隙2和时隙3用以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分配时隙4,时隙5,时隙6,时隙7,时隙8和时隙9用以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接收节点320中,分配时隙4,时隙5,时隙6和时隙7用以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分配时隙0,时隙1,时隙2,时隙3,时隙8和时隙9用以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由于发送节点310发送一个数据包90的流程时间为10ms(即一个时隙),当发送节点310第一次通过蓝牙通信技术传送数据包90失败时,发送节点310会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且最多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三次;在图4的场景下,当发送节点310于时隙4第一次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时,由于接收节点320处于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接收数据包的时隙,因此,接收节点320无法收到数据包90;即使发送节点310可在时隙5,时隙6,时隙7时分别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接收节点320仍无法收到数据包90(因为接收节点320在时隙4,时隙5,时隙6和时隙7时处于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的阶段),因此,存在数据包90被丢包的情况。
在图5中,发送节点310为现有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节点330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备100,发送节点310与接收节点330采用的蓝牙通信技术和WIFI通信技术共享天线,因此,发送节点310设定有固定的时分复用参数,接收节点330可自适应修改时分复用参数,以有效减少丢包率(此时,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是蓝牙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所述优化目标是蓝牙mesh组网的丢包率,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是分配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90的时隙的长度以及时隙起始位置)。如图5所示,发送节点310中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和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的时隙分配固定是6:4,接收节点330中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和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的时隙分配可自适应调整成3:2:3:2。其中,发送节点310中,分配时隙0,时隙1,时隙2和时隙3用以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分配时隙4,时隙5,时隙6,时隙7,时隙8和时隙9用以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接收节点330中,分配时隙4,时隙5,时隙9和时隙0用以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分配时隙6,时隙7,时隙8,时隙1,时隙2和时隙3用以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发数据包。由于发送节点310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一个数据包90的时间为10ms,当发送节点310第一次通过蓝牙通信技术传送数据包90失败时,发送节点310会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且最多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三次;在图5的场景下,当发送节点310于时隙4第一次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时,由于接收节点330处于通过WIFI通信技术收发接收数据包的时隙,因此,接收节点330无法收到数据包90;但发送节点310可在时隙5,时隙6时分别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而接收节点330可在时隙6时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到数据包90,因此,数据包90不会被丢包。需注意的是,由于接收节点330可在时隙6时通过蓝牙通信技术收到数据包90,因此,发送节点310不会在时隙7时重新通过蓝牙通信技术发送数据包90,而是通过蓝牙通信技术传送下一个数据包。
从上述图4和图5的实例可知,接收节点330因应用本申请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可自适应修改时分复用参数,避免数据包90被丢包,有效减少丢包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可针对当前无线网络的应用场景(即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和优化目标)以及相关数据特性(即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的特性),实时自适应的修改时分复用参数,以达到最优化使用频谱和射频资源、最佳的性能以及最低的功耗。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还可实时根据优化目标修改网路环境参数指标,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虽然在本申请的图式中包含了以上描述的组件,但不排除在不违反发明的精神下,使用更多其他的附加组件,已达成更佳的技术效果。
虽然本发明使用以上实施例进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并非用于限缩本发明。相反地,此发明涵盖了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所以,权利要求范围须以最宽广的方式解释来包含所有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支路、第二通信支路和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共享频段;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以及
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和通信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根据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根据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所述射频电路;及根据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更新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包括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和/或所述mesh组网中来自各节点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一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目标包括mesh组网的丢包率和/或吞吐量,其中,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一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基于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获取对应的阈值,并根据所述阈值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所述时分复用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复用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占用的时隙长度和时隙的起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之间,配置为接收所述微处理器的指令,并基于根据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所述射频电路,来减轻所述微处理器的工作负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预先存储运作于不同无线环境后所得出优化的时分复用参数,以减短所述微处理器的优化过程。
8.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包括第一通信支路、第二通信支路和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共享频段;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以及
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和通信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根据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根据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所述射频电路;及基于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获取对应的阈值,并根据所述阈值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所述时分复用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包括mesh组网的节点数量和/或所述mesh组网中来自各节点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一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目标包括mesh组网的丢包率和/或吞吐量,其中,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一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所述mesh组网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采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复用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占用的时隙长度和时隙的起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之间,配置为接收所述微处理器的指令,并基于根据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所述射频电路,来减轻所述微处理器的工作负担。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预先存储运作于不同无线环境后所得出优化的时分复用参数,以减短所述微处理器的优化过程。
14.一种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支路、第二通信支路和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共享频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
基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
根据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根据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所述射频电路;以及
根据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更新存储的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获取对应的阈值;以及
根据所述阈值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所述时分复用参数。
16.一种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适用于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支路、第二通信支路和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共享频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储网路环境参数指标;
基于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实时侦测无线网络的当前状态,以获取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
根据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以及
根据所述时分复用参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支路和所述第二通信支路时分复用所述射频电路;
其中,所述根据优化目标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时分复用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优化目标和所述网路环境参数指标获取对应的阈值;以及
根据所述阈值和所述当前无线网络状态数据获取所述时分复用参数。
CN202110577858.4A 2021-05-26 2021-05-26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3315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7858.4A CN113315538B (zh) 2021-05-26 2021-05-26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TW110124843A TWI773421B (zh) 2021-05-26 2021-07-06 無線通訊設備及其自適應分時多工無線通訊方法
US17/472,748 US11950129B2 (en) 2021-05-26 2021-09-13 Device and method with adaptive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7858.4A CN113315538B (zh) 2021-05-26 2021-05-26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538A CN113315538A (zh) 2021-08-27
CN113315538B true CN113315538B (zh) 2023-01-20

Family

ID=7737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7858.4A Active CN113315538B (zh) 2021-05-26 2021-05-26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0129B2 (zh)
CN (1) CN113315538B (zh)
TW (1) TWI77342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9436A (zh) * 2006-09-22 2007-11-07 创蕊信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收发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WO2015054990A1 (zh) * 2013-10-16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同处理无线数据的方法、相应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05476A0 (en) * 1992-08-13 1993-08-18 Utic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data from a number of remote sensors
US20030236837A1 (en) * 2000-03-03 2003-12-25 Johnson Scott C.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providing accelerate content delivery
US20050038946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Tadpole Comput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high speed interface in a system having co-processors
EP2604085B1 (en) * 2010-08-13 2015-01-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12122170A1 (en) * 2011-03-07 2012-09-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
US8555047B2 (en) * 2011-03-16 2013-10-08 Rammohan Malasani Wi-Fi router with integrated touch-screen and enhanced security features
CN104202061B (zh) * 2014-09-26 2017-03-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EP3396998A4 (en) * 2015-12-25 2019-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00183B2 (en) * 2016-06-22 2019-02-05 Apple Inc. Multi-radio filtering front-end circuitry for transceiver systems
US10368353B2 (en) * 2017-01-27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
BR112021011712A2 (pt) * 2019-01-14 2021-08-31 Google Llc Alocação de recurso por tecnologias de acesso de rádio coexistentes
KR20200127393A (ko) * 2019-05-02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접속 절차 판단 방법 및 장치
EP4018751A1 (en) * 2019-10-02 2022-06-29 Ofinno, LLC Sidelink bearer mode change by a wireles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9436A (zh) * 2006-09-22 2007-11-07 创蕊信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收发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WO2015054990A1 (zh) * 2013-10-16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同处理无线数据的方法、相应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538A (zh) 2021-08-27
US20220386167A1 (en) 2022-12-01
US11950129B2 (en) 2024-04-02
TW202139632A (zh) 2021-10-16
TWI773421B (zh) 202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1619B2 (ja) 信号送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8401303B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210273764A1 (en) Phase nois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EP37804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464275B (zh) 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配置、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3829238A1 (e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by multiple beams
CN11003551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A025737B1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ый переда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11106919A (zh) Srs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222282B (zh) 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及终端
AU2019296415B9 (en)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07465446B (zh) 多天线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模块
CN116506927A (zh) 一种应用于多链路通信中的节能方法和通信装置
IL265825A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7439723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9749100B2 (en) Multiband Ethernet over Coax system
CN112055981A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US11419114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CN111245590B (zh) 用于传输pusch的方法、装置、介质、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841341B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CN113315538B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自适应时分复用无线通信方法
CN115714607A (zh)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134804A (zh) 一种基带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554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042811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