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4607A -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4607A
CN115714607A CN202211162660.0A CN202211162660A CN115714607A CN 115714607 A CN115714607 A CN 115714607A CN 202211162660 A CN202211162660 A CN 202211162660A CN 115714607 A CN115714607 A CN 115714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2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领领
沈海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26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46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4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4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射频通路,第一通信模块分别与射频通路连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可以避免同频干扰,提高了同时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等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设备入网需求以及设备间互联需求的持续增加,单一通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设备搭载了多种通信方式以满足入网和互联的需求,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新无线电(New Radio,NR),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技术(Bluetooth,BT)等等。
对于多种技术共存的设备,如果盲目使用多种通信技术同时工作,必然会导致两种通信互相干扰而无法通信。如何实现多种通信技术的同时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避免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同时通信的同频干扰,提高同时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等通信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经所述射频通路连接至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所述发射状态信息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
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其中,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利用所述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的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电路、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经所述射频通路连接至天线,所述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其中,所述发射状态信息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利用所述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的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上述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可基于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以及预先存储的抗干扰配置信息来实现对射频通路的复用,可以避免同频干扰,还可以避免第二通信模块在与对端设备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或重传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同时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同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在复用射频通路的过程中,可避免实时采集第二无线通信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而可提高复用射频通路的效率,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效率,同时还可简化通信设备的电路架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方法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信道间隔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发射占空比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再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通信模块称为第二通信模块,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通信模块称为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两者都是通信模块,但其不是同一通信模块。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能够支持对多个不同通信制式的无线通信,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蓝牙通信、LTE通信等。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110、第二通信模块120和射频通路130,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为不同通信制式的无线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可分别经射频通路130连接至天线,也即,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可复用同一射频通路130。例如,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的一个可以为Wi-Fi模块,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的另一个可以为蓝牙模块。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的一个可以为LTE模块,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的另一个可以为蓝牙模块.
射频通路130可支持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可选的,射频通路130上可对应配置有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的射频器件。可选的,射频通路130上可对应配置有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开关等的射频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射频通路130的具体设置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模块110为Wi-Fi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为Wi-Fi通信,第二通信模块120蓝牙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为蓝牙通信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Wi-Fi通信可指2.4G WI-FI通信,2.4G WI-FI通信的频段为2400-2483.5MHz,蓝牙通信的频段为2402-2483.5MHz,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采用同频段同时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通信模块,可以为一个集成的通信模块,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处理器(例如,WI-FI&BT芯片)。示例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处理器可用于完成数字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转换和逆转换过程,包括数字信号的封装成帧,数模信号的转换,调制,上变频等等过程,最终生成了相应的WI-FI通信或者蓝牙通信,或者接收到信号后经过一系列逆过程送到中央处理器。其中,逆过程可包括下变频,解调,模数信号的转换,解封装等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通信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复用该射频通路,以实现蓝牙通信和Wi-Fi通信复用同一射频通路。例如,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复用射频通路时,通信设备可获取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其中,发射状态信息可至少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第一无线通信对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时间占用程度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第一无线通信占用射频通路的时长与单位时间内的总时长的比值。例如时间单位内的总时长为100ms,第一无线通信占用射频通路的时长为200ms,其中,时间占用程度为200ms/100ms=20%。
步骤204,根据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复用射频通路。
其中,抗干扰配置信息是预设构建并存储在通信设备中的。抗干扰配置信息可至少用于表征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与第一无线通信对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的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接收性能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丢包率、邻信道干扰(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ACI)等。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可用于反映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接收性能参数与抗干扰能力负相关。例如,丢包率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弱。
构建该抗干扰配置信息的过程中,通信设备可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采用频分双工复用模式来复用射频通路来进行通信。其中,第一通信模块在复用射频通路来支持对第一无线通信的发射处理的过程中,可同时获取第二通信模块复用该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第一通信模块在复用射频通路来支持对第一无线通信的发射处理的过程中,可对应调整发射状态信息中用于表征时间占空比的参数,也即调整第一无线通信对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针对每一发射状态信息可对应获取第二通信模块复用该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基于发射状态信息与接收性能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该抗干扰配置信息。抗干扰配置信息的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抗干扰配置表、抗干扰配置曲线。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可基于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以及预先存储的抗干扰配置信息来实现对射频通路的复用,可以避免同频干扰,还可以避免第二通信模块在与对端设备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或重传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同时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同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在复用射频通路的过程中,可避免实时采集第二无线通信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而可提高复用射频通路的效率,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效率,同时还可简化通信设备的电路架构,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射状态信息可至少包括发射占空比,其中,发射占空比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第一无线通信对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发射占空比与通信设备的通信场景相关联,不同通信场景下的射占空比不同。例如,通信设备仅涉及下行接收的应用场景时,发射占空比可能比较低,若通信设备涉及下行接收和上行发射的应用场景时,发射占空比可能比较低。
其中,抗干扰配置信息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与接收性能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步骤204根据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复用射频通路,包括:根据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复用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采用确定的复用模式复用射频通路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被配置有多种复用模式,例如可包括频分双工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模式和时分双工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其中,确定复用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包括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和时分双工复用模式中的一种。通信设备可基于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例如,发射占空比)以及预先存储的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当前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并根据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来确定复用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进而可根据当前通信设备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的发射状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抗干扰配置信息就可以动态调整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以实现对射频通路的复用。
为了便于说明,以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与接收性能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接收性能参数为丢包率为例进行说明。在构建该抗干扰配置信息时,其通信设备中的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采用在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复用射频通路。如图3所示,在该频分复用模式下,第一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与第二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参数为5M。其中,第一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带宽1为20M,示例性的,第一通信模块处于发射状态时对应的目标工作频段可为2402MHz-2422MHz。第二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带宽2为50~55M,示例性的,通信设备可以控制第二通信模块在2402MHz-2482 MHz中除2402MHz-2427MHz之外的频段2427MHz-2482MHz进行数据传输。在构建该抗干扰配置信息的过程中,可固定第一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与第二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参数,针对每一发射占空比去对应获取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基于发射占空比与接收性能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抗干扰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根据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复用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进而可根据当前第一通信模块的发射状态信息去确定复用模式,并采用确定的复用模式来实现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同频通信。这样通信设备可根据当前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发射状态信息来灵活选择合适的复用模式进行通信,可以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同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在复用射频通路的过程中,可避免实时采集第二无线通信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而可提高复用射频通路的效率,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效率,同时还可简化通信设备的电路架构,降低成本。
与前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发射状态信息除了包括发射占空比,可选的,发射状态信息还包括发射参数。其中,发射参数包括信道间隔参数和发射功率参数中的一个。其中,信道间隔参数可用于表示复用射频通路时第一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与第二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发射功率参数可用于表示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功率。若发射状态信息包括了发射参数,则抗干扰配置信息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发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抗干扰配置信息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信道间隔参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选的,抗干扰配置信息还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发射功率参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抗干扰配置信息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发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根据发射占空比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包括步骤402-步骤404。
步骤402,根据发射状态信息中的发射占空比、发射参数从抗干扰配置信息中确定当前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可选的,发射参数为信道间隔参数时,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信道间隔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接收性能参数为丢包率为例进行说明。针对每一发射占空比,可以建立信道间隔参数与接收性能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为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信道间隔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3860777680000101
通信设备可根据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占空比和信道间隔参数,并基于该发射占空比和信道间隔参数从抗干扰配置信息中筛选出于该射占空比和信道间隔参数相对应的丢包率。
可选的,发射参数为信道间隔参数时,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信道间隔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接收性能参数为丢包率为例进行说明。针对每一发射占空比,可以建立信道间隔参数与接收性能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为发射占空比、接收性能参数与发射功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Figure BDA0003860777680000111
通信设备可根据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占空比和发射功率参数,并基于该发射占空比和发射功率参数从抗干扰配置信息中筛选出于该射占空比和发射功率参数相对应的丢包率。
步骤404,当接收性能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复用模式为频分双工复用模式。
其中,丢包率与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程度正相关。例如,丢包率越高,表明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越强,第二无线通信对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的干扰越强。当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可确定该复用模式为频分双工模式。可选的,当丢包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可确定该复用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阈值的设定可基于接收性能参数的具体参数来设定。例如,当接收性能参数为丢包率时,可以设定预设阈值为0%、3%或5%等。可选的,当接收性能参数为邻信道干扰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可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采用频分双工模式复用射频通路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程度可以满足最基础的通信需求来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的设定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根据发射状态信息中的发射占空比和发射参数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当前第二无线通信复用射频通路的丢包率,并基于丢包率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构来确定复用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可以提高确定复用模式的效率以及准确度,进而可使通信设备来灵活选择合适的复用模式进行通信,可以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同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在复用射频通路的过程中,可避免实时采集第二无线通信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而可提高复用射频通路的效率,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效率,同时还可简化通信设备的电路架构,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中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步骤502-步骤508。
步骤502,获取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
步骤504,根据发射状态信息中的发射占空比、发射参数从抗干扰配置信息中确定当前第二通信模块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步骤506,当接收性能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复用模式为频分双工复用模式。
步骤508,根据接收性能参数和抗干扰配置信息调节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参数。
通信设备基于当前的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复用模式为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后,通信设备可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采用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复用射频通路。除此以外,通信设备还可以基于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和抗干扰配置信息反馈调节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参数(例如,信道间隔参数和发射功率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便于说明,以发射参数为信道间隔参数为例进行说明。若当前的发射状态参数中发射占空比为3%,信道间隔参数为20M,则可基于抗干扰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例如,丢包率)为0%。其中,该丢包率小于预设阈值(例如,3%),此时,可反馈调节信道间隔参数,缩小其信道间隔参数,例如可缩小至10M或15M,其调整后的信道间隔参数对应的丢包率任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满足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同频工作且相互干扰程度低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拓展第二无线通信的工作信道带宽,可以提高第二无线通信的通信性能。
可选的,若发射参数为发射功率参数,当接收性能参数小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接收性能参数和抗干扰配置信息增大发射功率参数,以使增大后的发射功率参数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5,无线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510,当接收性能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复用模式为时分双工复用模式。
基于步骤504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大于阈值时,表明当前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了通信设备的通信性能,则通信设备可以确定其复用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的时分双工复用模式,也即,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可分时利用射频通路进行通路,这样可以在不降低第一无线通信的发射占空比的条件下,可以降低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干扰,同时也可以提高第二无线通信的通信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无线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612,当接收性能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接收性能参数和抗干扰配置信息调节发射状态信息中的发射参数,以使降低后的发射参数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中,步骤602-步骤610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说明,以发射参数为发射功率参数为例进行说明。若当前的发射状态参数中发射占空比为10%,发射功率参数为15dBm,则可基于抗干扰配置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例如,丢包率)为10%。其中,该丢包率大于预设阈值(例如,3%),此时,可反馈调节发射功率参数,降低其发射功率参数,例如降低至5dBm及以下,其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参数对应的丢包率任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这样可以在不降低第一无线通信的发射占空比的条件下,可以降低第一无线通信的发射功率,以使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依然采用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复用该射频通路,以避免同频干扰,同时还可以提高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
可选的,若发射参数为信道间隔参数,当接收性能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接收性能参数和抗干扰配置信息增大信道间隔参数,以使降低后的信道间隔参数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中,步骤606、步骤610以及步骤612可以理解为三个并列的步骤,在执行无线通信方法的过程中,可选择步骤606、步骤610以及步骤612中的任一个。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电路101、第一通信模块110、第二通信模块120和射频通路130,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经射频通路130连接至天线ANT。处理电路101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110、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处理电路101被配置为:获取第一通信模块110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根据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复用射频通路,其中,发射状态信息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第一无线通信对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第二通信模块120利用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与第一无线通信对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电路101、第一通信模块110、第二通信模块120和射频通路130,处理电路101可基于当前第一通信模块110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以及预先存储的抗干扰配置信息来实现对射频通路的复用,可以避免同频干扰,还可以避免第二通信模块120在与对端设备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或重传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同时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同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在复用射频通路的过程中,可避免实时采集第二无线通信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而可提高复用射频通路的效率,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效率,同时还可简化通信设备的电路架构,降低成本。
如图8所示,可选的,通信设备可包括多个射频通路,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可复用多个射频通路中的一个。通信设备可包括射频通路131和第二射频通路132,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0分别与第一射频通路131、第二射频通路132连接,第二通信模块120通过开关电路140分别与第一射频通路131、第二射频通路132连接,开关电路140可用于分别导通第二通信模块120与第一射频通路131、第二射频通路132之间的通路。
其中,处理电路101可分别与开关电路140、第一通信模块110、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开关电路140的导通状态可由处理电路101来控制。处理电路101可确认任一射频通路为第二通信模块120的目标射频通路,并控制开关电路140以使第二通信模块120与目标射频通路导通连接。其中,目标射频通路为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的复用射频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110可经第一射频通路131、第二射频通路132分别对应连接至两支天线ANT,可以支持对无线保真信号的两路发射和双路接收,以使通信设备的Wi-Fi通信可以保持在MIMO工作状态。第二通信模块120可切换连接至任一射频通路,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信模块120可切换连接至任一天线ANT,以支持对蓝牙通信的单路发射和接收。
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其中,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发射状态获取模块910和射频通路复用模块920。其中,发射状态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第一通信模块110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射频通路复用模块920,用于根据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复用射频通路。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射频通路的通信设备中,无线通信装置可基于当前第一通信模块通过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以及预先存储的抗干扰配置信息来实现对射频通路的复用,可以避免同频干扰,还可以避免第二通信模块在与对端设备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或重传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同时进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吞吐量、时延等通信性能;同时,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在复用射频通路的过程中,可避免实时采集第二无线通信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而可提高复用射频通路的效率,提高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的效率,同时还可简化通信设备的电路架构,降低成本。
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无线通信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通信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经所述射频通路连接至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所述发射状态信息至少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
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其中,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利用所述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利用所述射频通路发射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占用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的发射占空比,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复用所述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采用确定的复用模式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其中,所述复用模式包括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和时分双工复用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状态信息还包括发射参数,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发射占空比、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与所述发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发射参数包括复用所述射频通路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工作信道之间的信道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功率参数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射占空比和抗干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射频通路的复用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中的所述发射占空比、所述发射参数从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中确定当前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利用所述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当所述接收性能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复用模式为频分双工复用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复用模式为频分双工复用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和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调节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参数,其中,调节后的发射参数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接收性能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复用模式为时分双工复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接收性能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和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调节所述发射状态信息中的发射参数,以使调节后的所述发射参数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中的一个为蓝牙通信,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中的另一个为Wi-Fi通信。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电路、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经所述射频通路连接至天线,所述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射频通路进行第一无线通信时的发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发射状态信息和抗干扰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复用所述射频通路,其中,所述发射状态信息用于表征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所述抗干扰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利用所述射频通路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对所述射频通路的时间占用程度的之间的对应关系。
1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2211162660.0A 2022-09-23 2022-09-23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57146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2660.0A CN115714607A (zh) 2022-09-23 2022-09-23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2660.0A CN115714607A (zh) 2022-09-23 2022-09-23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4607A true CN115714607A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2660.0A Pending CN115714607A (zh) 2022-09-23 2022-09-23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46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809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809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0948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spatial rel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710247A (zh)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4731590A (zh) 功率控制参数确定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6712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5708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uplink data based on carrier sensing of at least one beam
CN110073699A (zh) 控制上行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EP395562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699588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220393826A1 (e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14430286B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14607A (zh)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7614474A (zh) 射频系统、通信控制方法、通信设备
WO2024060809A1 (zh)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KR20200095555A (ko) 전송 리소스의 결정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11527786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5278885A (zh) 一种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3709762B (zh) 小区合并场景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CN114175565A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9435A (zh) 一种确定冗余版本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2099556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7500064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8840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698106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36577A (zh) 一种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6939861A (zh)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