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139A -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139A
CN117042139A CN202210457827.XA CN202210457827A CN117042139A CN 117042139 A CN117042139 A CN 117042139A CN 202210457827 A CN202210457827 A CN 202210457827A CN 117042139 A CN117042139 A CN 117042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antenna port
communication device
frequency ban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78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欢
丁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78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2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2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通过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通过本申请可以有效确定出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

Description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R16中引入了超级上行技术。超级上行技术是通过上行选择发射(UL Tx switching)来实现的,可以理解为一种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协同、高低频互补的上行增强技术,通过终端设备的UL Tx switching功能,在FDD/TDD频段间实现基于信道条件的选择发射。
但是,当天线端口状态发生变化,即从状态1变换为状态2时,状态2可能对应多种发送链路情况,导致无法确定应该使用哪一种发送链路进行信号发送,即无法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本申请可以有效确定出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上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上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通过与上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通过与上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包括:
在天线端口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其中,上述第一条件包括:上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内至少一个载波上的2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或者,在一个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上述第一状态为在与上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发送信号的天线端口所在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上述一个频段为用于传输信号的多个频段中的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状态为在第一载波和第一频段上分别以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上述第一载波为上述第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载波,上述第一频段的索引号等于上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段的最低索引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包括:
获取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二状态;
将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述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包括:
获取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上述候选状态为与上述第一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的天线端口状态;
将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述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中满足第一规则的上述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上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上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与上述第一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上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上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上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通信装置,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上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与发送链路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与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时隙对应的不同载波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发送链路数量以及天线端口数量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个频段场景下发送链路与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个频段场景下发送链路与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介绍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术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电话(smart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第一通信装置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例如,5G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装置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第一通信装置,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等。第一通信装置还可以是芯片,在第一通信装置为芯片的情况下,可以置于终端设备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终端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与宏基站、微基站之间通信。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者eNB,或者gNB以及其他卫星基站和卫星中继节点等。另外,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port point,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它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功能中的部分或所有功能。
1、补充的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小区(cell)内的载波(carrier)包括上行载波(uplinkcarrier)和下行载波(downlink carrier)。5G网络所使用的频段(band)的频点较高,频段越高,信号传输的损耗越大。另外,由于第一通信装置的发射功率是受限的,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发送功率远小于第二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这就会导致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覆盖受限制。因此,SUL技术应运而生,即通过提供一个补充的上行链路来保证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覆盖,其中,补充的上行链路一般处于低频段,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频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在5G中原本的正常上行链路可以称为UL,补充的上行链路称为SUL。示例性地,SUL可以采用1.8G频段,该频段的频点较低,信号损耗较小,可以保证上行链路的覆盖。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UL和SUL之间动态地选择发送链路,但是,在用一个时刻,第一通信装置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上行链路进行上行信号发送,不能同时在两条上行链路上发送上行信号,上述过程可以理解为SUL与UL之间的切换。
2、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
为了提高单用户峰值速率以及提升系统容量,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R10中引入了载波聚合。参与载波聚合的每一个载波可以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因此,载波聚合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装置将多个分量载波聚合在一起,以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可以来自相同频段,也可以来自不同频段。
示例性地,假设运营商有两个频段:band A和band B。运营商可以使用载波聚合技术将band A和band B同时分配给第一通信装置进行载波聚合。可以理解的是,载波聚合时,每个载波都对应一个小区。一般情况下,上行载波聚合的能力能限,例如下行可以支持8个小区,但是上行有可能只能支持2个小区,此时即使运营商有更多的上行频谱也无法利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行小区或载波切换的方式以更好的利用上行频谱。
3、超级上行
综合上述两个部分可以知道,传统的SUL和上行CA技术是通过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高频/低频协同互补对上行进行增强的。但是,对于传统的SUL技术,其主要用于提升小区边缘的速率,无法对上行近点的容量进行提升,并且,第一通信装置在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载波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对于传统的上行CA技术,如果第一通信装置支持采用两个发送链路(transmit,Tx)进行发送,那么在近点对上行容量的提升有限,甚至可能减低上行容量。因此,传统的SUL和CA技术均无法充分发挥FDD/TDD双载波协同的优势。
基于上述问题,3GPP在R16中引入了超级上行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超级上行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FDD/TDD协同、高低频互补的上行增强技术,通过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选择发射(UL Tx switching)功能,在FDD/TDD频段间实现基于信道条件的选择发射,从而达到增强上行覆盖和速率的效果。超级上行技术可实现网络容量、覆盖性能的提升,以及更低的空口时延,全面满足5G时代应用对于更高上行速率和更低时延的需求。
超级上行技术是通过UL Tx switching来实现的,在R16中,2Tx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case1和case2,本申请实施例中,2Tx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理解为支持最多有两个发送链路的第一通信装置。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与发送链路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目前,在带间LTE和NR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无SUL、带间上行链路聚合以及独立的SUL三个场景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工作模式case1与case2之间切换。如图1所示,在工作模式case1中,第一通信装置在载波1上有1个Tx(即1Tx),在载波2上有1个Tx(即1Tx);在工作模式case2中,第一通信装置在载波1上没有Tx(即0Tx),在载波2上有2个Tx(即2Tx)。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支持并发,上述工作模式case1可以分成case1option1和case1 option2。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与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在第一通信装置不支持并发且处于case1的情况下,可以在载波1上采用1个天线端口,在载波2上不采用天线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即1P+0P;也可以在载波1上不采用天线端口,在载波2上采用1个天线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即0P+1P。
在第一通信装置支持并发且处于case1的情况下,可以在载波1上采用1个天线端口,在载波2上不采用天线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即1P+0P;也可以在载波1上不采用天线端口,在载波2上采用1个天线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即0P+1P;还可以在载波1和载波2上分别采用1个天线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即1P+1P。
目前,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对第一通信装置进行调度或配置,告知第一通信装置在不同的时隙内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载波。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时隙对应的不同载波配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通信装置被配置了4个频段,即频段1-频段4。其中,在时隙0中,第二通信装置给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频段1中的一个载波内1个天线端口动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该过程用字母D表示),之后配置1个天线端口授权调度PUSCH(该过程用字母C表示)。同时,在频段3中的一个载波内1个天线端口动态调度PUSCH(即上述D过程)。在时隙1中,第二通信装置给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频段2中的一个载波内1个天线端口配置授权调度PUSCH(即上述C过程)。可以理解的是,时隙2、时隙3以及时隙4中的配置情况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从时隙0和时隙1的配置情况可以理解,时隙0中,频段1-频段4对应的天线端口数量为1P+0P+1P+0P;时隙1中,频段1-频段4对应的天线端口数量为0P+1P+0P+0P。也就是说,在时隙0和时隙1之间存在发送状态转换,即从1P+0P+1P+0P变换为0P+1P+0P+0P,因此,需要UL Tx switching。
在某些情况下,天线端口状态发生变换,但是第一通信装置无法确定发送链路应该怎么变换。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的工作模式、发送链路数量以及天线端口数量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工作模式case1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载波1和载波2上分别有1个发送链路,即1Tx+1Tx,相应地,上述传输天线端口数量可以是1P+0P、1P+1P或者0P+1P。在工作模式case2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载波2上有2个发送链路,即0Tx+2Tx,相应地,上述传输天线端口数量可以是0P+2P或0P+1P。
如图4中划线部分所示,当天线端口状态从其他状态转换成0P+1P时,其对应的发送链路情况可以是工作模式case1中的1Tx+1Tx,也可以是工作模式case2中的0Tx+2Tx,即第一通信装置无法确定当前应该处于哪种发送链路情况。在当前状态的发送链路情况不确定的前提下,后续第一通信装置的天线端口状态发生变化后,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理解将不一致。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本申请可以根据天线端口状态有效确定出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上述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对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猫叔可以参阅前文术语部分,这里不再赘述。为了便于理解,接下来以通信装置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进行解释。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a,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a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501: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本步骤中,上述第一状态和上述第二状态都可以理解为天线端口状态,天线端口状态示例性的可以是前文图4中的天线端口状态1P+0P、0P+2P以及0P+1P等。上述第一状态可以理解为预先指示的状态,其中,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可以理解为预先配置或预先调度的天线端口状态。示例性地,上述第一状态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周期性上行发送,或者,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上行发送。
示例性地,如前文图3的描述,时隙0中,频段1-频段4对应的天线端口状态为1P+0P+1P+0P;时隙1中,频段1-频段4对应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1P+0P+0P,也就是说,通信装置预先指示了天线端口状态从1P+0P+1P+0P变换为0P+1P+0P+0P,在后续,还可以从0P+1P+0P+0P变换为0P+0P+1P+1P等。因此,上述1P+0P+1P+0P、0P+1P+0P+0P以及上述0P+0P+1P+1P都可以理解为预先指示的第一状态。
本步骤中,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天线端口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信装置将根据该第一状态来传输信号。由于第一状态是预先指示的,因此,在通信装置传输信号之前已经获知了上述第一状态。本步骤中,在通信装置已经获知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将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可以理解为,天线端口真实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为虚假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已经获知天线端口为一个状态的情况下,又重新获知另外一个状态去替换之前的状态,那么,在先获知的一个状态可以理解为真实的状态,在后获知的另一状态可以理解为虚假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状态在所有天线端口状态中是唯一的。
本实施例中,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该第二状态与该第一状态属于同一工作模式,且该第二状态在所有天线端口状态中是唯一的。那么,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二状态可以唯一确定出一种发送链路进行信号发送。
502: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上述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通过天线端口状态可以确定出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也可以确定出对应的发送链路情况,或者也可以确定出工作模式。因此,本步骤中,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与第二状态对应的发送链路传输信号。
综上,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将天线端口状态确定为虚假的第二状态,由于该第一状态与该第二状态属于同一工作模式,通过第二状态重新确定出的天线端口属于原先第一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属于同一工作模式,即可以通过虚假的第二状态有效地确定出与真实的第一状态属于同一工作模式的天线端口,进而确定出属于同一工作模式的发送链路传输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a所示的方法中,步骤502包括:
在天线端口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其中,该第一条件包括:该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内至少一个载波上的2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或者,在一个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该第一状态为在与该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发送信号的天线端口所在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该一个频段为用于传输信号的多个频段中的一个。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状态为在第一载波和第一频段上分别以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该第一载波为该第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载波,该第一频段的索引号等于该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段的最低索引号。
本实施例中,第二状态可以理解为一个所有模糊状态转移到确定状态的公共状态,具体可以参阅后文图6和图7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通过将虚假的第二状态确定为公共状态,可以不通过配置信息等交互信令就实现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一致性,即实现简单。
可选地,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配置信息来实现。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b,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b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503:第二通信装置确定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该第一状态与该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504: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该配置信息;相应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该配置信息。
本步骤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接入第二通信装置并取得下行同步后,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示例性的可以为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具体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监听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channel,BCCH)来获取系统信息。
505:在天线端口状态为该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将该配置信息指示的该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相应地,在天线端口状态为该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装置将该配置信息指示的该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
506: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发送信号;相应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接收信号。
上述图5b所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第二通信装置通过配置信息直接指示出某个第二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指示多个候选状态以及选定第二状态的规则来确定第二状态。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c,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c所示,该方法包括:
507:确定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候选状态,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该候选状态为与该第一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的天线端口状态
508: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该配置信息;相应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该配置信息。
509:在天线端口状态为该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将该配置信息指示的该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中满足第一规则的该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相应地,在天线端口状态为该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装置将将该配置信息指示的该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中满足第一规则的该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
本步骤中,该第一规则可以理解为从该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中确定出一个状态的统一规则。示例性地,可以是将排在第一位的候选状态作为第一状态,或者将排在第二位的候选状态作为第一状态,应理解,具体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在候选状态的数量最小值为3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排在第三位的候选状态作为第一状态。又示例性地,可以是将排在最后一位的状态作为第一状态。
510: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发送信号;相应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与该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接收信号。
为便于理解,示例性地以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3个频段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个频段场景下发送链路与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配置3个频段的场景下,第一通信装置在可以在case1、case1a、case1b、case2以及case3这5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其中,配置的3个频段为频段1、频段2以及频段3,载波1属于频段1、载波2属于频段2、载波3属于频段3。
在工作模式case1中,第一通信装置在载波1和载波2上分别有1个发送链路,即1Tx+1Tx+0Tx;在工作模式case1a中,第一通信装置在载波1和载波3上分别有1个发送链路,即1Tx+0Tx+1Tx;在工作模式case1b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载波2和载波3上分别有一个发送链路,即0Tx+1Tx+1Tx;在工作模式case2中,终端数设备可以在载波2上有2个发送链路,即0Tx+2Tx+0Tx;在工作模式case3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载波3上有2个发送链路,即0Tx+0Tx+2Tx。
在工作模式case1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天线端口状态可以是在载波1和载波2上分别有1个端口传输,即1P+1P+0P;也可以是在载波1上有1个端口传输,即1P+0P+0P;还可以是在载波2上有1个端口传输。也就是说,在第一通信装置的天线端口状态是1P+1P+0P、1P+0P+0P或者0P+1P+0P时,对应的发送链路情况都可以是上述1Tx+1Tx+0Tx。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工作模式下的发送链路情况和天线端口状态可以以此类推,这里不再赘述。
最终,如图6所示,在配置3个频段的场景下,最多有3种相同天线端口状态,即带有单下划线的天线端口状态1P+0P+0P、带有双下划线的天线端口状态0P+1P+0P以及带有波浪下划线的0P+0P+1P。示例性地,当第一通信装置的天线端口状态从0P+1P+1P变换到1P+0P+0P时,1P+0P+0P可以对应工作模式case1中的1Tx+1Tx+0Tx,也可以对应工作模式case1a中的1Tx+0Tx+1Tx,因此,第一通信装置不确定到底应该采用哪一种发送链路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前一状态与后一状态满足如下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无法通过后一状态确定出发送链路情况:在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内至少一个载波的2个端口传输,或一个频段内所有载波的最多1个端口传输;后一状态为与前一状态中发送链路所在的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的最多1个端口传输。为便于理解,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前一状态与后一状态称为模糊状态。为便于理解,第一通信装置在前一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1,后一状态变换为天线端口状态2用“天线端口状态1->天线端口状态2”。
上述条件可以理解为第一条件,上述天线端口状态2可以理解为第一状态。图6所示的场景中包括以下7种模糊状态:
模糊状态1、0P+0P+2P->0P+1P+0P;
模糊状态2、1P+0P+1P->0P+1P+0P;
模糊状态3、0P+2P+0P->0P+0P+1P;
模糊状态4、1P+1P+0P->0P+0P+1P;
模糊状态5、0P+1P+1P->1P+0P+0P;
模糊状态6、0P+2P+0P->1P+0P+0P;
模糊状态7、0P+0P+2P->1P+0P+0P。
天线端口状态从天线端口状态1变换为天线端口状态2,上述7种模糊状态中的天线端口状态2与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对多,因此,第一通信装置无法根据模糊状态中的天线端口状态2确定出一种发送链路,需要将真实的天线端口状态转移为虚假的天线端口状态3,即让第一通信装置认为是从天线端口状态1转换到了天线端口状态3,由天线端口状态3唯一确定出一种发送链路进行信号发送。
为便于理解,上述天线端口状态2与天线端口状态3之间的变换可以称为状态转移,该天线端口状态3可以理解为第二状态,即预先配置的天线端口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2,通过配置信息指示天线端口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3。
图6所示的场景中包括以下4种状态转移,分别用A1-A4表示:
A1、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2个端口传输;
A2、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不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A3、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A4、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高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本实施例中,上述当前传输载波可以理解为天线端口状态2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所在的载波,上述前一传输频段可以理解为天线端口状态1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所在的频段。
对于频段与索引号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如下的理解:
示例性地,假如前一传输频段只有1个,例如频段3,那么与前一传输频段不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2或频段3,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3,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高索引相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3。又示例性地,假如前一传输频段有2个,例如频段1和频段3,那么与前一传输频段不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2,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1,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高索引相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3。
为便于理解,以上述模糊状态1为例进行状态转移的解释。第一通信装置实际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1P+0P,可以通过状态转移A1或者A2或A3,将0P+1P+0P转换为与工作模式之间是唯一对应的天线端口状态。接下来对上述状态转移A1、A2以及A3分别进行解释:
1、采用A1作为状态转移
真实状态:实际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1P+0P,即当前在载波2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
虚假状态: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2个端口传输,即在当前的载波2上采用2个端口传输,得到虚假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2P+0P。
根据图6,天线端口状态0P+2P+0P与发送链路0Tx+2Tx+0Tx唯一对应,由此,第一通信装置采用工作模式case2,即在载波2上采用2个发送链路发送信号。由于0P+0P+2P与0Tx+0Tx+2Tx唯一对应,第一通信装置将虚假的0P+2P+0P作为天线端口状态后,发送链路的转换为0Tx+0Tx+2Tx->0Tx+2Tx+0Tx。
2、采用A2作为状态转移
真实状态:实际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1P+0P,即当前在载波2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
虚假状态: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不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其中,天线端口的前一状态为0P+0P+2P,即前一传输频段是频段3,与前一传输频段不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1和频段2。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的载波2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在频段1和频段2(也可以理解为对应的载波1和载波2)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得到虚假的天线端口状态为1P+1P+0P。
根据图6,天线端口状态1P+1P+0P与发送链路1Tx+1Tx+0Tx唯一对应,由此,第一通信装置采用工作模式case1,即在载波1和载波2上分别采用1个发送链路发送信号。由于1P+1P+0P与1Tx+1Tx+0Tx唯一对应,第一通信装置将虚假的1P+1P+0P作为天线端口状态后,发送链路的转换为0Tx+0Tx+2Tx->1Tx+1Tx+0Tx。
3、采用A3作为状态转移
真实状态:实际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1P+0P,即当前在载波2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
虚假状态: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其中,天线端口的前一状态为0P+0P+2P,即前一传输频段是频段3,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可以理解为频段3。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的载波2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在频段3(也可以理解为对应的载波3)上采用1个端口传输,得到虚假的天线端口状态为0P+1P+1P。
根据图6,天线端口状态0P+1P+1P与发送链路0Tx+1Tx+1Tx唯一对应,由此,第一通信装置采用工作模式case1b,即在载波2和载波3上分别采用1个发送链路发送信号。由于0P+1P+1P与0Tx+1Tx+1Tx唯一对应,第一通信装置将虚假的0P+1P+1P作为天线端口状态后,发送链路的转换为0Tx+0Tx+2Tx->0Tx+1Tx+1Tx。
最终,对于模糊状态1,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采用状态转移A1,或者状态转移A2,或者状态转移A3来唯一确定一种发送链路,上述过程可以记为:
模糊状态1、0P+0P+2P->0P+1P+0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1、A2、A3;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0P+2P+0P、1P+1P+0P、0P+1P+1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0Tx+0Tx+2Tx->0Tx+2Tx+0Tx、或者1Tx+1Tx+0Tx、或者0Tx+1Tx+1Tx。
与上述模糊状态1类似,上述模糊状态2-模糊状态7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状态转移:
模糊状态2:1P+0P+1P->0P+1P+0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1、A3、A4;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0P+2P+0P、1P+1P+0P、0P+1P+1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1Tx+0Tx+1Tx->0Tx+2Tx+0Tx、或者1Tx+1Tx+0Tx、或者0Tx+1Tx+1Tx。
模糊状态3:0P+2P+0P->0P+0P+1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1、A2、A3;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0P+0P+2P、1P+0P+1P、0P+1P+1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0Tx+2Tx+0Tx->0Tx+0Tx+2Tx、或者1Tx+0Tx+1Tx、或者0Tx+1Tx+1Tx。
模糊状态4:1P+1P+0P->0P+0P+1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1、A3、A4;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0P+0P+2P、1P+0P+1P、0P+1P+1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1Tx+1Tx+0Tx->0Tx+0Tx+2Tx、或者1Tx+0Tx+1Tx、或者0Tx+1Tx+1Tx。
模糊状态5:0P+1P+1P->1P+0P+0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3、A4;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1P+1P+0P、1P+0P+1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0Tx+1Tx+1Tx->1Tx+1Tx+0Tx、或者1Tx+0Tx+1Tx。
模糊状态6:0P+2P+0P->1P+0P+0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2、A3;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1P+0P+1P、1P+1P+0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0Tx+2Tx+0Tx->1Tx+0Tx+1Tx、或者1Tx+1Tx+0Tx。
模糊状态7:0P+0P+2P->1P+0P+0P
采用的状态转移包括:A2、A3;
得到的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分别包括:1P+1P+0P、1P+0P+1P;
发送链路切换分别包括:0Tx+1Tx+1Tx->1Tx+0Tx+1Tx、或者1Tx+1Tx+0Tx。
针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得到的每种虚假天线端口状态,即天线端口状态3,与天线端口状态2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且在在所有天线端口状态中是唯一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模糊状态出现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以唯一确定出发送链路情况。
方式一:针对每种模糊状态指定一种状态转移。
从上述模糊状态1-模糊状态7涉及的状态转移可以得出,每种模糊状态都对应至少两种状态转移,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配置信息向第一通信装置指定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在模糊状态发生时,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就可以根据该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确定出唯一且相同的发送链路情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可以根据该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确定出唯一且相同的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配置信息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一个状态转移。示例性地,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4、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又示例性地,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配置信息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每种模糊状态包括的状态转移,并且,指示将满足第一规则的状态转移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示例性地,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A2以及A3;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A3以及A4;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A2以及A3;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A3以及A4;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以及A4;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以及A3;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以及A3;将每种模糊状态排在第一位的状态转移作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因此,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1,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配置信息也可以指示将排在第二位的状态转移作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因此,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4、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
还应理解,在配置信息中指示的每种模糊状态包括的状态转移发生变化后,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状态转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示例性地,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A2以及A1;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4、A3以及A1;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A2以及A1;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4、A3以及A1;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以及A4;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以及A3;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以及A3;将每种模糊状态排在第一位的状态转移作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因此,模糊状态1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2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4、模糊状态3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4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4,模糊状态5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模糊状态6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模糊状态7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2。
方式二:指示公共的状态转移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
从上述模糊状态1-模糊状态7涉及的状态转移可以得出,模糊状态1-模糊状态7都可以采用A3作为状态转移,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虚假的天线端口状态确定出对应的天线链路情况,并且,该天线链路情况与原先真实的天线端口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指示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为A3。
因此,当第一通信装置在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至少一个载波的2个端口传输,或一个频段所有载波的最多1个端口传输;当前状态为与上述实际用于传输信号的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的最多1个端口传输时,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类似地,在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4个频段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为每种模糊状态对确定状态转移。示例性地,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个频段场景下发送链路与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配置4个频段的场景下,第一通信装置在可以在case1、case1a、case1b、case2、case2a、case3、case4、case5以及case6这9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其中,配置的34个频段为频段1、频段2、频段3以及频段4,载波1属于频段1、载波2属于频段2、载波3属于频段3、载波4属于频段4。
可以理解的是,图7所示的各个工作模式下,发送链路情况与对应的天线端口状态之间的关系与前文图6描述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在配置4个频段的场景下,最多有4种相同天线端口状态,即带有单下划线的天线端口状态1P+0P+0P+0P、带有双下划线的天线端口状态0P+1P+0P+0P、带有波浪下划线的0P+0P+1P+0P以及带有长方形边框的0P+0P+0P+1P。
以0P+0P+0P+1P为天线端口状态2为例,其涉及的模糊状态包括:
模糊状态1、1P+1P+0P+0P->0P+0P+0P+1P;
模糊状态2、1P+0P+1P+0P->0P+0P+0P+1P;
模糊状态3、0P+1P+1P+0P->0P+0P+0P+1P;
模糊状态4、0P+2P+0P+0P->0P+0P+0P+1P;
模糊状态5、0P+0P+2P+0P->0P+0P+0P+1P。
图7所示的场景中包括以下5种状态转移,分别用B1-B5表示:
B1: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2端口传输;
B2: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不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B3: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高索引不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B4: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B5: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高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最终,模糊状态1可以采用状态转移B1、B2、B3或B4;模糊状态2可以采用状态转移B1、B2、B5或B4;模糊状态3可以采用状态转移B1、B2、B5或B4;模糊状态4可以采用状态转移B1、B2、B3或B4;模糊状态5可以采用状态转移B1、B2、B3或B4。应理解,其他模糊状态的分析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配置了4个频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采用上述方式一。上述方式二类似的方式唯一确定出发送链路情况:
1、针对每种模糊状态指定一种状态转移。
2、指示公共的状态转移为每种模糊状态对应的状态转移。本场景下,公共的状态转移为B4,状态转移B4与上述状态转移A3相同。因此,当第一通信装置在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至少一个载波的2个端口传输,或一个频段所有载波的最多1个端口传输;当前状态为与上述实际用于传输信号的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的最多1个端口传输时,第一通信装置认为在当前传输载波上1个端口传输,在与前一传输频段的最低索引相同的频段以1个端口传输。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80可以是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如图8所示,该通信装置80包括确定单元801以及传输单元802。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803。其中,确定单元801,用于进行数据处理。传输单元802用于数据的接收和/或发送,对各个单元的描述如下:
确定单元801,用于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上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上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传输单元802,用于通过与上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可选地,传输单元802,具体用于在天线端口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其中,上述第一条件包括:上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内至少一个载波上的2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或者,在一个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上述第一状态为在与上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发送信号的天线端口所在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上述一个频段为用于传输信号的多个频段中的一个。
可选地,上述第二状态为在第一载波和第一频段上分别以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上述第一载波为上述第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载波,上述第一频段的索引号等于上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段的最低索引号。
可选地,获取单元803,用于获取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二状态;
确定单元801,具体用于将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述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
可选地,获取单元803,用于获取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上述候选状态为与上述第一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的天线端口状态;
确定单元801,具体用于将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上述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中满足第一规则的上述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90可以是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二通信装置。
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9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2,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信装置的功能,如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芯片系统或芯片等,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器件等。该通信装置9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01。收发器901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他设备或装置进行通信。处理器902利用收发器901收发数据和/或信令,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通信装置9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9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903和处理器902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902可能和存储器903协同操作。处理器902可能执行存储器9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发器901、处理器902以及存储器9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9中以存储器903、处理器902以及收发器901之间通过总线904连接,总线在图9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9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可理解,在通信装置90为通信装置80时,传输单元802执行的动作可以由收发器901执行,确定单元801和获取单元803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处理器902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和数据,可执行上述方法,以及相关实施方式所执行的步骤。当然,该芯片中也可能没有存储器。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模组设备100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相关步骤。该模组设备100包括:通信模组1001、电源模组1002、存储模组1003以及芯片模组1004。其中,电源模组1002用于为模组设备提供电能;存储模组1003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通信模组1001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芯片模组1004可执行上述方法,以及相关实施方式所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计算机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代码或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代码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上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通过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包括:
在天线端口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为在一个频段内至少一个载波上的2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或者,在一个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所述第一状态为在与所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发送信号的天线端口所在频段的不同频段内所有载波上的最多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一个频段为用于传输信号的多个频段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为在第一载波和第一频段上分别以1个端口进行信号传输,所述第一载波为所述第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载波,所述第一频段的索引号等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前一状态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段的最低索引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包括:
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状态;
将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二状态作为天线端口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包括:
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候选状态,所述候选状态为与所述第一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的天线端口状态;
将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至少两个候选状态中满足第一规则的所述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天线端口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状态为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预先指示的天线端口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属于同一个工作模式;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天线端口传输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应用于通信装置,所述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210457827.XA 2022-04-28 2022-04-28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7042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7827.XA CN117042139A (zh) 2022-04-28 2022-04-28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7827.XA CN117042139A (zh) 2022-04-28 2022-04-28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139A true CN117042139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3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7827.XA Pending CN117042139A (zh) 2022-04-28 2022-04-28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21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9460B (zh) 用于测量的方法与装置
EP3580984A1 (en) 5g/lte dual connectivity
US20200404656A1 (en) Self-Contained Slot and Slot Duration Configuration in NR Systems
CN110381588B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0097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102508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sb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0266459B (zh) 一种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631347A (zh) 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EP4277404A2 (en) Technologies for nr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13905445B (zh)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2151169A1 (en) Repetition indication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enhancement
WO2023010406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elay for pdcch repetitions
CN117042139A (zh) 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823377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026902B (zh) 小区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30566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determination
WO202407402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N113691947B (zh) 一种接收寻呼消息的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WO20231303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determination
JP7373064B2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同期信号及び物理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チャネルブロック送信
WO2022100362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151149A1 (en) Dynamic measurement gap operation
WO2022056657A1 (en) Symbol level beam sweeping capability reporting
CN115884389A (zh) 载波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751680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