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1341A - 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1341A
CN102271341A CN2011101489967A CN201110148996A CN102271341A CN 102271341 A CN102271341 A CN 102271341A CN 2011101489967 A CN2011101489967 A CN 2011101489967A CN 201110148996 A CN201110148996 A CN 201110148996A CN 102271341 A CN102271341 A CN 102271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station
terminal
femto cell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89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1341B (zh
Inventor
川初拓史
片山伦太郎
玉木谕
山本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71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1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1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13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2Intercell-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在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间不带有通信接口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在基站间协作的小区间干扰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具有第一终端、与第一终端群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第二终端、与第二终端群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通信中,当上述基站对在第二基站的通信区域边缘附近存在的第二终端群给予的电波干扰小的情况下,基站选择高速率模式,当上述基站对在第二基站的通信区域边缘附近存在的第二终端群给予的电波干扰大的情况下,基站选择干扰缓和模式。

Description

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无线通信中的用户复用方式,多是采用OFDMA。在OFDMA中,通过将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准备的许多子载波中的几个子载波作为频率资源分配给终端,从而会实现由多个终端进行的同时访问。在OFDMA方式中,需要在进行数据发送之前,进行在数据通信中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分配。在采用OFDMA方式的蜂窝无线系统中,基站决定频率资源的分配,将频率资源分配信息通过专用的控制信息信道通知到终端。
在从基站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首先,根据基站应向各终端发送的数据量等,进行向各终端的频率资源的分配。频率资源分配信息与数据发送同时,或者在其之前,通过控制信息信道从基站通知到终端。基站使用分配到各终端的频率资源,来发送数据。从基站接收数据的终端根据基站所通知的频率资源分配信息,判别使用哪个频率资源送来了数据,并基于此来接收数据。
此外,在从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首先,各终端将数据发送请求、欲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通知到基站。基站基于来自终端的数据发送请求等的通知,进行向各终端的频率资源的分配。频率资源分配信息通过控制信息信道从基站通知到终端。然后,各终端根据基站所通知的频率资源分配信息,判别只要使用哪个频率资源来发送数据即可,并基于此来发送数据。基站使用分配到各终端的频率资源,来接收数据。
这样,在OFDMA中,通过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共享基站所决定的向各终端的频率资源分配的信息,从而实现根据发送数据量等而适应性地进行频带分配的数据通信。
在使用OFDMA的蜂窝无线系统中,使用上述这样的结构来分配不同的频率资源,因此,在与相同基站通信的终端彼此间,通常不会产生干扰。倒是与接近的多个基站分别通信的终端彼此在被分配相同的频率资源时产生的、小区间干扰是占支配性的。因此,在OFDMA系统中,需要控制小区间干扰的结构。
作为OFDMA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控制方法,研究了FFR(FractionalFrequency Reuse:分数频率复用)。在FFR中,将频带分割为多个子波段,在邻接基站间使用不同的子波段,或者在邻接基站间改变按每个子波段的发送功率分配图形,由此,会降低小区间干扰。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其实现方法。
在标准化团体3GPP中,作为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以及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使用OFDMA以及DFT-S(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一OFDMA的无线通信系统被标准化。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规定了用于支持在邻接基站间协作进行由FFR等进行的小区间干扰控制的基站间接口X2。在基站间接口X2中,在基站间交换与发送功率等有关的信息。
在基站间接口X2中,按称为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的频率资源分配的每个最小单位,称为RNTP(Relative Narrowband Transmit PowerIndication:相对窄带发射功率指示)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在基站间进行交换。各基站利用从邻接基站通知的RNTP,获知在哪个频率中邻接基站的发送功率大。在邻接基站的发送功率大的频率中,一般是与本站通信的终端的接收干扰功率大。此外,由于与处于靠近小区中心的位置的终端相比,处于靠近小区边缘的位置的终端一般离邻接基站近,所以下行链路的接收干扰功率有变大的趋势。
此外,在基站间接口X2中,在上行链路中基站所受到的干扰信息作为OI(Interference Overload Indication:干扰超载指示)在基站间被交换。OI包含各RB中的基站的接收干扰功率的信息。进而,在基站间接口X2中,针对上行链路的干扰的脆弱性的信息作为HII(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ion:高干扰指示)在基站间被交换。HII包含在邻接小区不欲在小区边缘终端用中使用的RB的信息。一般地,某基站与邻接基站的位于各个小区边缘的终端彼此能相互成为大的干扰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109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08/004299号小册子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423V9.1.0,8.3.1Load Indication。
在E-UTRA以及E-UTRAN中,使用称为基站间接口X2的基站间的通信接口,在基站间交换在各基站的子载波分配信息、发送功率的信息。
然而,在设置的全部基站间,不限于支持基站间接口X2。例如,在E-UTRA以及E-UTRAN中,称为毫微微小区(Home eNB:家庭式演进基站)的通信区域的较小的基站不支持基站间接口X2。在这样的情况下,担心无法进行在基站间协作的小区间干扰控制。其结果是,通过小区间干扰,使吞吐量降低了。
进而,在已经设置的宏小区基站的通信区域内,在以区域质量提高等为目的重新设置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基站的情况下,希望不会对基于通信区域设计而设置的已设宏小区基站中的通信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会因重新设置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所给予的干扰,而使已设宏小区基站的干扰状况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在已设宏小区基站,通信质量变得不稳定。或者,会因从已设宏小区基站受到的干扰,而使在重新设置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基站以在不使用在基站间接口X2的参数这样的基站交换的信息的情况下自主地抑制施干扰、被干扰的方式,进行通信资源分配、发送功率、编码调制方式的设定。
为了实现上述内容,毫微微小区基站对毫微微小区基站给予与宏小区基站通信的宏小区终端的干扰的影响的大小进行判定。
进而,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将在频率方向上分散的频率资源分配给下行数据通信用。由此,使宏小区终端所受到的干扰的影响分散,能抑制宏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或者,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进行频率跳跃(frequencyhopping),进行下行数据通信。由此,使宏小区终端所受到的干扰的影响分散,能抑制宏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或者,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使用低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数据通信。进而,由于对由使功率频谱密度降低所引起的在毫微微小区终端的接收质量恶化的影响进行补偿,所以毫微微小区基站使用调制次数小的调制方式、小的纠错编码率,并且使所使用的频率资源量增加,进行下行数据通信。进而,由于对由使功率频谱密度降低所引起的在毫微微小区终端的接收质量恶化的影响进行补偿,所以毫微微小区基站在下行数据通信中应用由STBC(Space-Time Block Code:空时分组码)等决定的发送分集(diversity)。由此,能抑制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并且减少宏小区终端所受到的干扰功率,能抑制宏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内容,毫微微小区基站对与宏小区基站通信的宏小区终端给予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的影响的大小进行判定。
进而,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将在频率方向上分散的频率资源分配给上行数据通信用。由此,能使毫微微小区基站所受到的干扰的影响分散,抑制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或者,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将频率跳跃应用到分配给上行数据通信用的频率资源。由此,能使毫微微小区基站所受到的干扰的影响分散,抑制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或者,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将上行数据通信中的HybridARQ重发靶(target)次数设定得较大。由此,通过增加Hybrid ARQ重发次数,从而利用HybridARQ来吸收干扰功率的时间变动的影响,实现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稳定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或者,在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对毫微微小区终端设定高发送功率频谱密度。进而,由于有效利用将功率频谱密度设定得较高所带来的在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接收质量提高,所以毫微微小区基站使用调制次数大的调制方式、大的纠错编码率,并且使所使用的频率资源量减少,指示毫微微小区终端以进行上行数据通信。由此,虽然使能对宏小区给予干扰的频率资源减少,但是通过使毫微微小区基站中的上行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频谱密度变高,从而能相对地降低针对毫微微小区基站所受到的接收信号功率的、毫微微小区基站所受到的干扰功率,能抑制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由此,会解决课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抑制在毫微微小区与宏小区之间产生的干扰,从而会改善无线通信质量,有助于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的配置的图。
图2是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构成的图。
图3是说明终端的构成的图。
图4是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配置的图。
图5是说明其他毫微微小区基站配置的图。
图6是说明判断对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状况的顺序的序列图。
图7是说明下行调度(scheduling)模式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下行调度模式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判断对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状况的顺序的序列图。
图10是说明下行调度模式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下行调度模式的再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高速率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图。
图13是说明高速率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图。
图14是说明干扰缓和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图。
图15是说明干扰缓和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图。
图16是说明高速率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图。
图17是说明干扰缓和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图。
图18是说明高速率模式中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的图。
图19是说明干扰缓和模式中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的图。
图20是说明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MCS表的图。
图21是说明判断来自宏小区终端的被干扰状况的顺序的序列图。
图22是说明上行调度模式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上行调度模式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判断来自宏小区终端的被干扰状况的顺序的序列图。
图25是说明上行调度模式的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说明上行调度模式的再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说明频率分集模式中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的例子的图。
图28是说明时间分集模式中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的例子的图。
图29是说明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MCS表的图。
图30是说明HARQ发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宏小区基站,110…宏小区,200…毫微微小区基站,201…存储器,202…CPU,203…无线I/F,204…逻辑电路,205…有线I/F,210…毫微微小区,300-毫微微小区终端,301…存储器,302…CPU,303…无线I/F,304…逻辑电路,400…宏小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在有其需要时,分割为多个部分或者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在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之外,它们并不是相互无关系的,一方处于另一方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变形例、详细、补充说明等的关系。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要素的数目等(包含个数、数值、量、范围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显限定于特定的数目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目,可以是特定的数目以上,也可以是特定的数目以下。
进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其构成要素(也包含要素步骤等)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显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之外,不用说不一定是必须的。同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显认为不是这样的情况等之外,包含实质上近似或类似其形状等。这些内容对于上述数值以及范围也是同样的。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图中,对相同的构件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对于应用了本实施例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以E-UTRA/E-UTRAN为例,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下面,说明在已设基站(宏小区基站)的通信区域内重新设置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情况。
参照图1,说明宏小区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配置。在图1中,宏小区基站100以其通信范围来构成宏小区110,与终端400进行无线连接。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以其通信范围来构成毫微微小区210,与终端300进行无线连接。本说明书中,将与宏小区基站100连接的终端400称为宏小区终端,将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连接的终端300称为毫微微小区终端。
参照图2,说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构成。在图2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包括存储器201、CPU202、无线I/F203、逻辑电路204和有线I/F205。无线I/F203在与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逻辑电路204进行纠错编码等。有线I/F205进行与网络装置、邻接基站的通信。
存储器201包括干扰信息表211、下行调度信息表212、上行调度信息表213、下行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表214和上行MCS表215。干扰信息表211储存参考信号功率、路径损耗信息。下行调度信息表212储存下行链路中的调度结果。上行调度信息表213储存上行链路中的调度结果。下行MCS表214在下行数据发送中使用。上行MCS表215在上行数据接收中使用。
CPU202执行程序。CPU202包括干扰测定部221、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下行链路调度器223、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上行链路调度器225、数据发送处理部226、控制信息发送处理部227、数据接收处理部228、控制信息接收处理部229和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部230。
干扰测定部221进行上行链路的接收干扰等级的测定。下行链路调度器223为了下行链路中的数据通信而决定频率资源分配、MCS等。上行链路调度器225为了上行链路中的数据通信而决定频率资源分配、MCS等。数据发送处理部226对向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信息发送处理部227对各终端的调度结果、上行数据解码结果(ACK/NACK)信息等向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数据接收处理部228对从终端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信息接收处理部229对下行数据解码结果(ACK/NACK)信息等从终端接收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部230进行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控制。
参照图3,对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3中,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包括存储器301、CPU302、无线I/F303和逻辑电路304。无线I/F303在基站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逻辑电路304进行纠错编码等。
存储器301包括:干扰信息表311、下行调度信息表312、上行调度信息表313、下行MCS表314和上行MCS表315。干扰信息表311储存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所测定的参考信号功率、路径损耗(path loss)信息。下行调度信息表312储存下行链路中的该终端的调度结果。上行调度信息表313储存上行链路中的该终端的调度结果。下行MCS表314在下行数据接收中使用。上行MCS表315在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
CPU302包括:参考信号功率测定部321、路径损耗算出部322、发送功率控制部323、数据发送处理部326、数据接收处理部328和控制信息接收处理部329。
参考信号功率测定部321计算出来自基站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等级。路径损耗算出部322计算出下行链路中的从基站向该终端的信道衰减(路径损耗)。发送功率控制部323对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数据发送处理部326对向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信息发送处理部327对下行数据解码结果(ACE/NACK)信息等向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数据接收处理部328对从控制信息发送处理部327、基站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信息接收处理部329对终端的调度结果、上行数据解码结果(ACK/NACK)信息等从基站接收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
在图1这样的基站配置中,因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相对于宏小区基站100的设置场所,而使干扰所带来的影响不同。首先,对下行链路中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使用图4以及图5进行说明。
图4是在宏小区基站100的附近设置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情况的配置。参照图4,对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1、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所受到的干扰的影响进行说明。
在图4中,宏小区中心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1处于离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近的位置。因此,来自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功率较大。但是,宏小区终端400-1处于宏小区基站100的附近。因此,宏小区终端400-1被认为来自宏小区基站100的接收信号功率充分大,作为表示通信质量的指标的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干噪比)不会很大地恶化。
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处于离宏小区基站100远的位置。因此,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中,来自宏小区基站100的接收信号功率较小。但是,宏小区终端400-2处于离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远的位置。因此,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中,距离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功率小,认为SINR不会很大地恶化。
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处于距离宏小区基站100近的位置。因此,来自宏小区基站100的干扰功率较大。但是,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也处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因此,来自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接收信号功率充分大,认为SINR不会很大地恶化。
图5是在宏小区边缘附近设置了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情况的配置。参照图5,对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1、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所受到的干扰的影响进行说明。
宏小区中心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1处于宏小区基站100的附近。因此,来自宏小区基站100的接收信号功率十分大。此外,宏小区终端400-1由于处于离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远的位置,所以来自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功率比较小。因此,认为SINR大,通信质量良好。
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处于离宏小区基站100远的位置。因此,来自宏小区基站100的接收信号功率比较小。进而,宏小区终端400-2处于离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近的位置。因此,来自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功率大。因此,认为SINR较大地恶化。
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处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因此,来自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接收信号功率十分大。此外,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由于处于离宏小区基站100远的位置,所以来自宏小区基站100的干扰功率比较小。因此,认为SINR大,通信质量良好。
由此,在下行链路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向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会较大地影响通信质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向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对毫微微小区基站中的、向毫微微小区终端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调度模式进行切换。即,在从毫微微小区基站向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选择干扰抑制模式作为下行链路的调度模式。此外,在从毫微微小区基站向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小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选择高速率模式作为下行链路的调度模式。调度模式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在毫微微小区基站中进行的、向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的施干扰大还是小的判定,也可以基于宏小区终端所测定的被干扰等级来进行。即,宏小区终端将所测定的来自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等级报告给毫微微小区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通过所报告的干扰等级的大小,决定下行链路的调度模式。
然而,如上述那样,为了宏小区终端对毫微微小区基站报告干扰等级,需要宏小区终端连接到毫微微小区基站,或,宏小区终端对宏小区基站报告干扰等级,进而从宏小区基站对毫微微小区基站转送干扰等级的信息。因此,使用图6、图7、图8、图9、图10来说明在不从宏小区终端向毫微微小区基站报告干扰等级的情况下,判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向宏小区终端的干扰状况的方式。
在此,图6以及图9示出了用于决定下行链路调度模式的序列。另一方面,图7、图8、图10示出了决定下行链路调度模式的处理。
参照图6,说明通过从毫微微小区终端对毫微微小区基站报告的信息来判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向宏小区终端的干扰状况的顺序。在图6中,宏小区基站100发送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S601)。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利用参考信号功率测定部321计算出通过无线I/F303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功率等级(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使用所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功率等级和宏小区基站10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在路径损耗计算部322,计算出宏小区基站100与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之间的路径损耗。接下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将RSRP或路径损耗报告给毫微微小区基站200(S602)。
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从N台(N:1以上)毫微微小区终端200报告的RSRP或路径损耗信息储存在干扰信息表211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使用RSRP或路径损耗信息,在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中,判定下行链路的调度模式(S603)。然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根据需要进行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数据发送的配置(S604)。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资源分配信息作为下行调度信息发送给毫微微小区终端300(S605)。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下行数据发送给毫微微小区终端300(S606)。
参照图7,说明基于RSRP进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中所进行的下行调度模式判断处理603的情况的流程。在图7中,首先由于对RSRP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终端数M进行计数,所以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对终端数M进行初始化(S701)。在有RSRP为阈值ThRsrpDL以上的终端的情况(S702的“是”)下,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对终端数M进行加1(S703)。步骤702以及步骤703的处理针对报告了RSRP的毫微微小区终端数N来进行。
然后,在RSRP为阈值ThRsrpDL以上的终端的比例M/N为预先确定的阈值Th高速率(ThHighRate)以上的情况(S704的“是”)下,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4所示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高速率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705)。
另一方面,在M/N小于阈值Th高速率的情况(S704的“否”)下,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5所示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干扰缓和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706)。
参照图8,说明基于路径损耗进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中所进行的下行调度模式判断处理603的情况的流程。在图8中,由于首先对路径损耗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终端数M进行计数,所以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对终端数M进行初始化(S801)。在有路径损耗小于阈值Th路径损耗DL(ThPathLossDL)的终端的情况(S802的“是”)下,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对终端数M进行加1(S803)。步骤802以及步骤803的处理针对报告了路径损耗的毫微微小区终端数N来进行。
然后,在路径损耗小于阈值Th路径损耗DL的终端的比例M/N为预先确定的阈值Th高速率以上的情况(S804的“是”)下,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4所示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高速率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805)。
另一方面,在M/N小于阈值Th高速率的情况(S804的“否”)下,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5所示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干扰缓和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806)。
在图6、图7、图8中,基于针对单一宏小区基站的RSRP或路径损耗判定下行调度模式。但是,也可以基于针对多个宏小区基站的RSRP或路径损耗来进行判定。
在图6、图7、图8中,虽然毫微微小区终端300进行RSRP或路径损耗的测定,但也可以是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功能以及RSRP或路径损耗测定。
在图7中,虽然使用针对宏小区的RSRP选择下行调度模式,但也可以将针对宏小区的RSRP相对于针对毫微微小区的RSRP的相对值用作选择基准。
在图8中,虽然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基于报告给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路径损耗来判定下行调度模式,但也可以是毫微微小区小区基站200使用利用从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报告的RSRP和宏小区基站10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计算出的路径损耗。
参照图9,说明通过毫微微小区基站所测定的上行干扰信息来判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向宏小区终端的干扰状况的顺序。在图9中,宏小区终端400进行向宏小区基站100的上行发送(S901)。由宏小区终端400进行的上行发送作为干扰被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接收。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在干扰测定部221中,按将使用频带分割为多个块的每个频率块来计算出来自多个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功率等级。在此,频率块优选是作为E-UTRA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
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使用计算出的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功率等级,在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中,判定下行链路的调度模式(S902)。然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根据需要进行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数据发送的配置(S903)。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资源分配信息作为下行调度信息发送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S904)。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下行数据发送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S905)。
参照图10,说明基于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上行干扰功率进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所实施的下行调度模式判断处理902的情况的流程。在图10中,在没有上行干扰功率等级为预先确定的阈值ThPwr高速率(ThPwrHighRate)以上的频率块情况(S101的“否”)下,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4所示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高速率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102)。
另一方面,在M/N小于阈值Th高速率的情况(S101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替部222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5所示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干扰缓和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103)。
图6至图10所说明的下行调度模式的判定可以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设置时进行,也可以定期进行。
在下行调度模式的判定时,即使选择干扰缓和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当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不存在宏小区终端400的情况下、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存在的宏小区终端400向远方移动的情况下,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向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也不会成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图11,对高速率模式进行选择(再判定)。
参照图11,说明基于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上行干扰功率等级进行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所实施的下行调度模式的再判定处理的情况的流程。在图11中,在选择干扰缓和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的情况(S111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从干扰测定部221取得按每个频率块的上行干扰功率等级(S112)。然后,在全部的频率块中上行干扰功率等级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hUL干扰DL(ThULInterfereDL)的情况(S113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不存在宏小区终端400。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选择高速率模式作为下行调度模式(S114),结束再判定处理。在步骤111或步骤113为“否”时,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结束再判定处理,继续干扰缓和模式。
图11这样的下行调度模式的再判定处理可以在图7、图8、图10这样的下行调度模式判定处理后继续进行,也可以定期进行。
对于下行调度模式的细节,将使用图12至图20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图12至图15来说明分别使用下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在高速率模式中,通过分配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频率资源,作为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从而实现由频率选择性增益带来的速率提高。此外,在干扰缓和模式中,通过分配在频率方向上分散的频率资源,作为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从而进行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向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的影响的分散化。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分配,按照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所决定的下行调度模式,利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下行链路调度器223来进行。
下面,针对使用了E-UTRA所规定的Resource Allocation(RA)类型(资源分配类型)的高速率模式、干扰缓和模式各自中的频率资源分配方法进行说明。RA类型、分配的频率资源作为下行调度信息,在图6的序列605、图9的序列90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6的序列606、图9的序列905的下行数据发送按照通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调度信息来进行。
参照图12,说明使用了在高速率模式中使用的RA类型2-局部化(RAType2-Localized)的频率资源分配。在图12中,横轴是频率,全部宽度是频带。在E-UTRA中,如图12所示,频带被分割为称为RB的频率资源的最小单位。在RA类型2-局部化中,对终端分配一个RB或连续的多个RB。在此,对终端#1分配12RB,对终端#2分配6RB,对终端#3分配9RB。通过使用RA类型2-局部化,利用无线信道质量好的子频带集中分配RB,从而能得到频率选择性增益,使通信质量提高。
参照图13,说明在高速率模式中使用的RA类型0(RAType 0)的频率资源分配。在E-UTRA中,如图13所示,连续的多个RB构成RBG(Resource Block Group:资源块组)。在RA类型0中,对终端以RBG单位分配频率资源。在RA类型0中,可以如图13的终端#1、终端#2所示,分配连续的RBG,也可以如终端#3所示,分配不连续的RBG。通过使用RA类型0,利用无线信道质量好的子频带集中分配RB,从而能得到频率选择性增益,使通信质量提高。
参照图14,说明在干扰缓和模式中使用的使用了RA类型1的频率资源分配。在E-UTRA中,如图14所示,不连续的多个RBG构成RBG子集(RBG Subset)。在图14中,存在3个RBG子集。在RA类型1中,在任一个RBG子集内,对终端以RB单位分配频率资源。在此,终端#1被分配子集0,终端#2被分配子集2。在图14中,通过从相同的RBG选择RB,从而能分配最大三个连续的RB。但是,为了分散施干扰的影响,优选尽量从不同的RBG中选择RB,分配非连续的RB。这样,通过使用RA类型1,分配分散的RB,从而能期待按每个RB受到干扰的影响的宏小区终端400不同。此时,使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给予的干扰的影响分散的结果是,能抑制由宏小区终端400中的干扰带来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参照图15,说明在干扰缓和模式中使用的使用了RA类型2-分发(RAType2-Distributed)的频率资源分配。图15(a)是逻辑区域的频率资源。图15(b)是物理区域的频率资源,横轴是频率。在RA类型2-分发中,频率资源的指定在逻辑区域中进行。逻辑区域中的资源分配按如图15所示来进行,与RA类型2-局部化(RA Type2-Localized)中的资源分配相同。逻辑RB对数据发送中使用的物理RB使用预先确定的置换(permutation)图形进行匹配。在从逻辑RB向物理RB-的匹配中,如图15所示,连续的逻辑RB向不连续的物理RB进行匹配。这样,在RA类型2-分发中,通过分配连续的逻辑RB,从而能分配在频率区域分散的物理RB,能期待按每个RB受到干扰的影响的宏小区终端400不同。此时,使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给予的干扰的影响分散的结果是,能抑制由宏小区终端400中的干扰引起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实施例2
使用图16以及图17说明分别使用下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在高速率模式中,通过不使分配为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的频率资源频率跳跃,从而实现由频率选择性增益引起的速率提高。此外,在干扰缓和模式中,通过使分配为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的频率资源频率跳跃,从而进行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向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的影响的分散化。
下面,频率跳跃假定以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发送的单位来进行。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HARQ发送用频率资源的分配,按照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所决定的下行调度模式,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下行链路调度器223中进行。分配的频率资源作为下行调度信息,在图6的序列605、图9的序列90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6的序列606、图9的序列905的下行数据发送,按照通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调度信息来进行。
参照图16,说明不应用高速率模式中使用的频率跳跃的频率资源分配。在图16中,左端的数字n表示HARQ发送第n次。此外,图16的横轴是频率。在图16中,分配给终端#1的RB,在HARQ发送第一次及其以后中相同。这样,在不进行频率跳跃的情况下,在HARQ重发时,通过每次利用无线信道质量好的子频带分配RB,从而能得到频率选择性增益,使通信质量提高。此外,在图16中,虽然按每个HARQ发送来分配相同的RB,但无需一定分配完全相同的RB,只要在相同的子频带内进行分配就足够了。
参照图17,说明应用在干扰缓和模式中使用的频率跳跃的频率资源分配。在图17中,左端的数字h表示HARQ发送第n次。此外,图17的横轴是频率。在图17中,分配给终端#1的RB,按每个HARQ发送((1)(2)(3)(4))而不同。这样,在进行频率跳跃的情况下,能期待按每个HARQ重发,受到干扰的影响的宏小区终端400不同。此时,使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给予的干扰的影响分散的结果是,能抑制由宏小区终端400中的干扰所引起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实施例3
使用图18至图20说明分别使用下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在高速率模式中,通过使用高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数据发送,从而会改善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中的接收SINR,实现速率提高。此外,在干扰缓和模式中,通过使用低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数据发送,从而会实现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给予的宏小区终端400的接收干扰功率密度的减少。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功率频谱密度,按照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下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2所决定的下行调度模式,在控制信息发送处理部227中进行。
功率频谱密度信息作为发送模式的配置,在图6的序列604、图9的序列903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6的序列606、图9的序列905的下行数据发送,按照在上面叙述中通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功率密度频谱密度来进行。
参照图18,在高速率模式中,说明使用高功率频谱密度Pwr密度高DL(PwrDensityHighDL)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和针对某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分配频率资源。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过使用高发送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数据发送,从而会改善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中的接收SINR,因此通信质量得到提高。
参照图19,在干扰缓和模式中,说明使用低功率频谱密度Pwr密度低DL(PwrDensityLowDL)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和针对某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分配频率资源。在此,Pwr密度低DL小于Pwr密度高DL。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过使用低发送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数据发送,从而使来自宏小区终端400中的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接收干扰等级降低。因此,能抑制由宏小区终端400中的干扰引起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参照图20,说明在E-UTRA的下行数据发送中能使用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表。在图20中,下行MCS表214/314包括MCS索引(MCS Index)2141、子载波调制方式2142。进而,在E-UTRA中,根据MCS和分配RB数来决定PHY包尺寸,能计算出纠错编码的编码率。在图20中记载的编码率2143是大致的值。
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下行调度器223从下行MCS表214中选择MCS。下行调度器223将选择的MCS的MCS索引储存到下行调度信息表212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下行调度信息发送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参照下行调度信息的MCS索引和下行MCS表314,接收数据。
如上述那样,在高速率模式中,会使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中的接收SINR提高。因此,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数据发送中,选择高MCS。
另一方面,在干扰缓和模式中,通过使用低发送功率频谱密度,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进行下行数据发送,从而会使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中的接收SINR降低。在干扰缓和模式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过选择低MCS,从而能提高解码成功的概率。
在下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MCS作为下行调度信息,在图6的序列605以及图9的序列90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
但是,当选择低MCS时,由于PHY包尺寸变小,所以会使数据速率降低。在要维持数据速率的情况下,只要使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分配RB数增加即可。通过增加分配RB数,即使选择低MCS,也能防止PHY包尺寸变小,能防止数据速率的降低。此时,图19的分配频率资源宽度(RB数)变得大于图18的分配频率资源宽度(RB数)。
此外,在高速率模式中,由于使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中的接收SINR提高,所以通过在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数据发送中,进行根据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的空间重叠(SM:Spatial Multiplexing),从而可以实现数据速率提高。
另一方面,在干扰缓和模式中,会使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中的接收SINR恶化。因此,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过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下行数据发送中进行根据STBC(Space-Time Block Code:空时分组码)等的发送分集,从而也可以实现通信质量提高。
另外,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不是相互排他的,而是能组合多个实施例来加以使用的。
接下来,再次使用图4以及图5对在上行链路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参照图4,对宏小区基站100、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受到的上行链路的干扰的影响进行说明。此外,下面,作为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方针,假定控制成宏小区基站100中的、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接收信号的功率频谱密度在宏小区终端400间成为固定。此外,在毫微微小区中,进行与来自周围的宏小区终端400的接收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相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设定。在周围的宏小区终端400给予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的接收功率频谱密度大的情况下,由于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确保固定的通信质量(接收SINR),所以使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变大。或者,在周围的宏小区终端400给予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的接收功率频谱密度小的情况下,使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变小。
在图4中,当根据上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针时,宏小区基站100中的、来自宏小区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功率频谱密度不依赖于宏小区终端的位置(400-1,400-2)地成为固定。此外,由于毫微微小区处于宏小区基站100的附近,所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比较小。此外,在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范围充分小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使用的频带内变动小。由此,在宏小区基站100中,认为在使用的频带内的接收SINR的变动小。
在图4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来自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接收信号的功率频谱密度在使用的频带内变动小。此外,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来自宏小区终端的接收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由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处于宏小区基站100的附近,所以不依赖于宏小区终端的位置(400-1,400-2)地成为固定。由此,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认为在使用的频带内的接收SINR的变动小。
参照图5,对宏小区基站100、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受到的上行链路的干扰的影响进行说明。在图5中,根据上述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方针,宏小区基站100中的、来自宏小区终端的接收信号的功率频谱密度,与图4的情况相同,不依赖于宏小区终端的位置(400-1,400-2)地成为固定。此外,由于毫微微小区处于离宏小区基站100较远方、处于发送功率频谱密度高的宏小区终端400-2的附近,所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需要比较大。但是,由于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与宏小区基站100之间的信道衰减大,所以认为宏小区基站100中的接收干扰与图4没有什么变化。此外,在毫微微小区中的通信范围充分小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使用的频带内变动小。由此,认为在宏小区基站100中,在使用的频带内的接收SINR的变动小。
在图5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来自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接收信号的功率频谱密度,在使用的频带内变动小。此外,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来自宏小区终端的接收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因成为干扰源的宏小区终端而不同。宏小区中心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1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小,至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信道衰减大,因此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接收的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变小。另一方面,宏小区边缘附近的宏小区终端400-2的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大,至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信道衰减小,因此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所接收的干扰的功率频谱密度变大。由此,认为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在使用的频带内的接收SINR的变动变大,特别是,由宏小区边缘附近的终端400-2带来干扰的影响大。
由此,在上行链路中,毫微微小区基站从宏小区终端受到的被干扰对通信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根据来自宏小区终端的披干扰,对毫微微小区基站中的、进行来自毫微微小区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时的调度模式进行切换。即,在毫微微小区基站从宏小区终端受到的被干扰大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选择频率分集模式作为上行链路的调度模式。此外,在毫微微小区基站从宏小区终端受到的被干扰小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基站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链路的调度模式。调度模式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对在毫微微小区基站中进行的、来自宏小区终端的被干扰状况进行判断,使用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对决定上行调度模式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21以及图24示出了用于决定上行链路调度模式的序列,图22、图23、图25示出了决定上行链路调度模式的处理。
参照图21,说明通过从毫微微小区终端报告到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信息,对从宏小区终端向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状况进行判断的方式的顺序。在图21中,宏小区基站100发送参考信号(RS)(S121)。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利用参考信号功率测定部321计算出通过无线I/F303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功率等级(RSRP)。或者,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使用所接收的参照信号的功率等级和宏小区基站10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在路径损耗算出部322中,计算出宏小区基站100与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之间的路径损耗。接下来,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将RSRP或路径损耗报告到毫微微小区基站200(S122)。
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从一个或多个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报告的RSRP或路径损耗信息储存到干扰信息表211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使用RSRP或路径损耗信息,在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中,对上行链路的调度模式进行判定(S123)。然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根据需要进行用于上行链路中的数据发送的配置(S124),将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资源分配信息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发送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S125)。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将上行数据发送到毫微微小区基站200(S126)。
参照图22,说明基于RSRP进行在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中进行的、上行调度模式判定处理S123的情况的流程。在图22中,由于首先对RSRP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终端数M进行计数,所以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对终端数M进行初始化(S131)。在有RSRP为阈值ThRsrpUL以上的终端的情况(S132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对终端数M进行加1(S133)。步骤132以及步骤133的处理针对报告RSRP的毫微微小区终端数N进行。
然后,在RSRP为阈值ThRsrpUL以上的终端的比例M/N为预先确定的阈值ThFreqDiv以上的情况(S134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4所示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频率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35)。在M/N小于阈值Th高速率的情况(S134的“否”)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5所示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36)。
参照图23,说明基于宏小区基站100与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之间的路径损耗进行在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中进行的、上行调度模式判定处理5123的情况的流程。在图23中,由于首先对RSRP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终端数M进行计数,所以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对终端数M进行初始化(S141)。在有路径损耗小于阈值Th路径损耗UL(ThPathLoss UL)的终端的情况(S142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对终端数M进行加1(S143)。步骤142以及步骤143的处理针对报告路径损耗的毫微微小区终端数N来进行。然后,在RSRP小于阈值Th路径损耗UL的终端的比例M/N为预先确定的阈值ThFreqDiv以上的情况(S144的“是”),毫微微小区小区基站200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4所示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频率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45)。在M/N小于阈值ThFreqDiv的情况(S144的“否”)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5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46)。
在图21、图22、图23中,虽然基于针对单一宏小区基站的RSRP或路径损耗判定上行调度模式,但是也可以基于针对多个宏小区基站的RSRP或路径损耗进行判定。
在图21、图22、图23中,虽然毫微微小区终端300进行RSRP或路径损耗的测定,但也可以是毫微微小区基站200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功能以及RSRP或路径损耗测定。
在图22中,虽然使用针对宏小区的RSRP选择下行调度模式,但也可以将针对宏小区的RSRP相对于针对毫微微小区的RSRP的相对值用作选择基准。
在图23中,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基于报告给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路径损耗来判定上行调度模式。但是,也可以是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使用利用从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报告的RSRP和宏小区基站10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来计算出的路径损耗。
参照图24,说明通过毫微微小区基站所测定的上行干扰信息,判定从宏小区终端向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状况的顺序。在图24中,宏小区终端400进行向宏小区基站100的上行发送。由宏小区终端400进行的上行发送作为干扰由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接收(S151)。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在干扰测定部221中,按将使用频带分割为多个块的每个频率块,来计算出来自多个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功率级别。在此,频率块优选是作为E-UTRA中的频率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的RB。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使用计算出的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干扰功率等级,在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都224中,判定上行链路的调度模式(S152)。然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根据需要进行用于上行链路中的数据发送的配置(S153)。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资源分配信息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发送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S154)。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将上行数据发送到毫微微小区基站200(S155)。
参照图25,说明基于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上行干扰功率等级进行在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中进行的、上行调度模式判定处理S152的情况的流程。在图25中,在没有上行干扰功率等级为预先确定的阈值ThPwrFreqDiv以上的频率块的情况(S161的“否”)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4所示处于宏小区中心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频率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62)。
在M/N小于阈值ThFreqDiv的情况(S161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判断为毫微微小区终端300以及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如图5所示处于宏小区边缘附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63)。
在图25中,虽然基于按每个频率块的上行干扰功率选择上行调度模式,但也可以是将在上行干扰功率的频率块间的差分用作选择基准。例如,若任意的频率块间的上行干扰功率差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则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否则,选择频率分集模式。
在图21至图25中说明的上行调度模式的判定,可以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设置时进行,也可以定期进行。
在上行调度模式的判定时,即使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当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不存在宏小区终端400的情况下、当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存在的宏小区终端400向远方移动的情况下,从宏小区终端400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也不会成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图26,对频率分集模式进行选择(再判定)。
参照图26,说明基于来自宏小区终端400的上行干扰功率等级进行在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中进行的上行调度模式的再判定处理的情况的流程。在图26中,在选择时间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情况(S171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从干扰测定部221取得按每个频率块的上行干扰功率等级(S172)。然后,在全部的频率块中上行干扰功率等级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hUL干扰UL的情况(S173的“是”)下,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判断为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附近不存在宏小区终端400。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选择频率分集模式作为上行调度模式(S174),结束再判定处理。当在步骤171或步骤173中为“否”时,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结束再判定处理。
图26这样的上行调度模式的再判定处理可以在图22、图23、图25这样的上行调度模式判定处理后继续进行,也可以定期进行。
对于上行调度模式的细节,使用图27至图30进行说明。
实施例4
使用图27至图29说明分别使用上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4中,在频率分集模式中,假定如图4所示在毫微微小区附近存在发送功率频谱密度低的宏小区终端400-1,使用低功率频谱密度进行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此外,在时间分集模式中,假定如图5所示从毫微微小区至宏小区基站100的信道衰减大,使用高功率频谱密度进行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在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功率频谱密度,按照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所决定的上行调度模式,由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部230决定,并移交给控制信息发送处理部227。
功率频谱密度信息作为称为发送功率偏移的、发送模式的配置,在图21的步骤124或图24的步骤153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或者,功率频谱密度信息作为称为发送功率指令、调度信息,在图21的步骤125或图24的步骤15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21的步骤126、图24的步骤155的上行数据发送,利用在上面叙述中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功率密度频谱密度信息,使用由发送功率控制部323决定的发送功率来进行。
参照图27,说明在频率分集模式中,使用低功率频谱密度Pwr密度低UL的目标接收功率频谱密度、和针对某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分配频率资源。在图27中,频率分集模式使功率频谱密度降低,进而,扩大频率资源的宽度(分配RB数),使MCS降低(64QAM至QPSK方向)。
参照图28,说明在时间分集模式中,使用高功率频谱密度Pwr密度高UL的目标接收功率频谱密度、和针对某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分配频率资源。其中,Pwr密度高UL为Pwr密度低UL以上。在图28中,时间分集模式使功率密度提高,使频率资源的宽度(分配RB数)变窄,使MCS提高。
参照图29,说明能在E-UTRA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MCS。在图29中,上行MCS表215/315包括MCS索引2151、子载波调制方式2152。进而,在E-UTRA中,根据MCS和分配RB数决定PHY包尺寸,能计算出纠错编码的编码率。图29中记载的编码率2153是大致的值。
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上行调度器225从上行MCS表215选择MCS。上行调度器225将所选择的MCS的MCS索引储存到上行调度信息表213中。毫微微小区基站200将上行调度信息发送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参照上行调度信息的MCS索引和上行MCS表315,发送上行数据。
在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MCS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在图21的步骤125或图24的步骤15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
如图27所说明的那样,在频率分集模式中,目标接收功率频谱密度低。因此,由于使上行数据的解码成功的概率提高,所以也可以选择低MCS。然而,当选择低MCS时,由于PHY包尺寸变小,所以数据速率降低了。在要维持数据速率的情况下,只要使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分配RB数增加即可。通过增加分配RB数,从而即使选择低MCS,也能防止PHY包尺寸变小,能防止数据速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如图28所说明的那样,在时间分集模式中,目标接收功率频谱密度高。因此,与频率分集模式不同,也可以选择高MCS。在选择高MCS的情况下,由于每RB的发送数据尺寸与使用低MCS的情况相比较大,所以也可以减少分配的RB数。此时,图28的分配频率资源宽度(RB数)变得大于图27的分配频率资源宽度(RB数)。如已经说明过的那样,在选择时间分集模式的情况下,假定图5这样的毫微微小区配置,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接收SINR在频率区域发生变动。因此,在时间分集模式中,通过集中分配信道状况好的子频带的RB,从而能避免来自毫微微小区附近存在的宏小区终端400-2的干扰,并且能获得频率选择性增益。
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MCS按照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所决定的上行调度模式,由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上行链路调度器225决定。所决定的MCS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在图21的步骤125或图24的步骤15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21的步骤126以及图24的步骤155的上行数据发送,按照在上面叙述中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调度信息来进行。
实施例5
使用图30说明分别使用上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5。在实施例5中,在频率分集模式中,减少HARQ发送次数,在时间分集模式中,增多HARQ发送次数。
参照图30,说明E-UTRA的上行数据发送中的HARQ发送。在图30中,在子帧2中,终端进行第一次HARQ发送,在子帧10中,终端300进行第2次HARQ发送。在子帧18中,终端300进行第3次HARQ发送,在子帧26中,终端300进行第4次HARQ发送。即,在图30中,每隔8子帧,终端300进行HARQ发送。但是,当终端300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接收ACK响应时,终端300中止以后的HARQ发送。
在选择频率分集模式的情况下,假定图4这样的毫微微小区配置,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接收SINR的变动小。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认为通过增加HARQ发送次数获得的时间分集的效果小,所以通过减少HARQ发送次数,从而会抑制从上行数据发送开始到解码成功的时间延迟。
为了减少HARQ发送次数,只要选择低MCS即可。这是因为在选择低MCS的情况下,由于解码成功需要的所要SINR变小,所以与在使接收功率频谱密度成为固定进行比较的情况下选择高MCS的情况相比,各HARQ发送中的解码成功概率变高的缘故。
具体地说,在频率分集模式中,只要选择在HARQ发送第一次(图30的子帧2)达成规定(例如1%)的PER(Packet Error Rate:包差错率)那样的MCS即可。
另一方面,在选择时间分集模式的情况下,假定图4这样的毫微微小区配置,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接收SINR会发生变动。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增加HARQ发送次数,从而能获得时间分集的效果。由此,即使是接收SINR变动的环境,通过HARQ吸收其变动,也能实现稳定的数据发送。
为了增加HARQ发送次数,只要选择高MCS即可。这是因为在选择高MCS的情况下,由于解码成功需要的所要SINR变大,所以与在使接收功率频谱密度成为固定进行比较的情况下选择低MCS的情况相比,各HARQ发送中的解码成功概率变低的缘故。具体地说,在时间分集模式中,只要选择在HARQ发送4次目(图30的子帧26)中达成规定(例如1%)的PER那样的MCS即可。
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MCS按照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所决定的上行调度模式,由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上行链路调度器225决定。所决定的MCS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在图21的步骤125、图24的步骤15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21的步骤126、图24的步骤155的上行数据发送按照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调度信息来进行。
实施例6
使用图16以及图17说明分别使用上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6。此外,图17以及图16虽然是说明下行链路的频率跳跃有无的图,但在此,改看作上行信号。
在实施例6中,在时间分集模式中,通过使分配为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的频率资源频率跳跃,从而进行从宏小区终端400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的影响的分散化。在频率分集模式中,如图4所说明的那样,由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接收SINR的变动小,所以不使分配为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的频率资源频率跳跃。下面,假定频率跳跃以HARQ发送的单位进行。是否进行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分配和频率跳跃,按照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所决定的上行调度模式,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上行链路调度器225中进行。分配的频率资源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在图21的步骤125、图24的步骤15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21的步骤126、图24的步骤155的上行数据发送按照在上面叙述中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调度信息来进行。
参照图17,说明在时间分集模式中使用的应用频率跳跃的频率资源分配。在图17中,分配给终端#1的RB按每个HARQ发送((1)(2)(3)(4))而不同。这样,在进行频率跳跃的情况下,对该毫微微小区终端的通信给予干扰的影响的宏小区终端400能期待按每个HARQ发送而不同。此时,使从宏小区终端400受到的干扰的影响分散的结果是,能抑制毫微微小区中的干扰所带来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参照图16,说明在频率分集模式中使用的、不应用频率跳跃的频率资源分配。在图16中,分配给终端#1的RB在HARQ发送第1次(图16的(1))及其之后(图16的(2)(3)(4))是相同的。另外,在图16中,虽然按每个HARQ发送来分配相同的RB,但无需一定分配完全相同的RB,只要在相同的子频带内分配就足够了。此外,在频率分集模式中,在不期待频率选择性增益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频率跳跃。
实施例7
使用图12至图15说明分别使用上行调度模式的实施例7。另外,虽然图12至图15是说明下行信号的频率资源的分配的图,但在此,改看作上行信号。
在实施例7中,在频率分集模式中,通过分配频率方向上连续的频率资源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从而实现由频率选择性增益带来的速率提高。此外,在时间分集模式中,通过分配频率方向上分散的频率资源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从而进行从宏小区终端400向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干扰的影响的分散化。在向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发送中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分配,按照上行调度模式切换部224所决定的上行调度模式,在毫微微小区基站200的上行链路调度器225中进行。分配的频率资源作为上行调度信息,在图21的步骤125、图24的步骤154中,从毫微微小区基站200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图21的步骤126、图24的步骤155的上行数据发送,按照通知到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调度信息来进行。
频率分集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使用图12、图13的方法进行。对于频率资源分配图形,如在图12和图13中已经说明的那样。如图12、图13所示,通过在无线信道质量好的子频带中集中分配RB,从而能获得频率选择性增益,使通信质量提高。
时间分集模式中的频率资源分配使用图14、图15的方法进行。对于频率资源分配图形,如在图14和图15中已经说明的那样。如图14、图15所示,通过分配分散的RB,从而能期待按每个RB给予干扰的影响的宏小区终端400不同。此时,使给予毫微微小区终端300的上行数据通信的干扰的影响分散的结果是,能抑制毫微微小区基站200中的干扰所带来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上述说明的实施例4至实施例7不是相互排他的,而是能组合多个实施例来加以使用的。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通过抑制毫微微小区基站与宏小区终端、或者宏小区基站与毫微微小区终端之间产生的干扰,从而能改善无线通信质量,能有助于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

Claims (20)

1.一种基站,与第一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对与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终端,推定上述基站所给予的电波干扰,
当上述基站对在上述第二基站的通信区域边缘附近存在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的电波干扰小时,选择高速率模式,
当上述基站对在上述第二基站的通信区域边缘附近存在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的电波干扰大时,选择干扰缓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对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的电波干扰的大小,基于上述第一终端通知给上述基站的、上述第二基站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上述第一终端中的接收功率,
当上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选择上述高速率模式,
当上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阈值时,选择上述干扰缓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对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的电波干扰的大小,基于上述第二基站与上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中的传输衰减等级,
当上述传输衰减等级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选择上述干扰缓和模式,
当上述传输衰减等级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选择上述高速率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对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的电波干扰的大小,基于因上述第二终端向上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而基站所受到的干扰的接收功率,
当上述基站中的接收干扰功率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选择上述干扰缓和模式,
当上述基站中的接收干扰功率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选择上述高速率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速率模式中,上述基站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频率方向上连续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
在上述干扰缓和模式中,上述基站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频率方向上不连续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速率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空间复用,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在上述干扰缓和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时空分集,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速率模式中,在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中,不应用频率跳跃,
在上述干扰缓和模式中,在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的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中,应用频率跳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速率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一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在上述干扰缓和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二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上述第一功率频谱密度大于上述第二功率频谱密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速率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一纠错编码的编码率,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在上述干扰缓和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二调制方式和第二纠错编码的编码率,进行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下述(A)、(B)、(C)的任一个成立:
(A)上述第一调制方式与上述第二调制方式相比为多值,
(B)上述第一编码率大于上述第二编码率,
(C)上述第一调制方式与上述第二调制方式相比为多值,而且,上述第一编码率小于上述第二编码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上述基站所给予的电波干扰而选择了干扰缓和模式的情况下,
当在上述基站的附近不存在上述第二终端的情况下,中止干扰缓和模式的使用,选择高速率模式。
11.一种基站,与第一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与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终端根据给予上述基站的电波干扰,
当在上述第二基站的通信区域边缘附近存在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上述基站的电波干扰小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频率分集模式,
当在上述第二基站的通信区域边缘附近存在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上述基站的电波干扰大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时间分集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于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上述基站的电波干扰的大小,基于上述第一终端通知的上述第二基站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上述第一终端中的接收功率,
当上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频率分集模式,
当上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干扰缓和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针对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上述基站的电波干扰的大小,基于上述第一终端通知的、第二基站与第一终端群之间的无线信道中的传输衰减等级,基站进行判定,
当上述传输衰减等级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时间分集模式,
当上述传输衰减等级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频率分集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于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上述第二终端给予基站的电波干扰的大小,基于因上述第二终端向上述第二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而上述基站所受到的干扰的接收功率,
当上述基站中的接收干扰功率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时间分集模式,
当上述基站中的接收干扰功率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时,对上述第一终端选择频率分集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频率分集模式中,在来自上述第一终端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设定第一重发靶次数,
在上述时间分集模式中,在来自第一终端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基站设定第二重发靶次数,
上述第一重发靶次数少于上述第二重发靶次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频率分集模式中,在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中,不应用频率跳跃,
在上述时间分集模式中,在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中,应用频率跳跃。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频率分集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
在上述时间分集模式中,对上述第一终端,分配在频率方向上不连续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频率分集模式中,针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一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在上述时间分集模式中,针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二功率频谱密度,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上述第二功率频谱密度大于上述第一功率频谱密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从上述第二终端受到的电波干扰而选择了上述时间分集模式的情况下,
当在附近不存在上述第二终端的情况下,中止时间分集模式的使用,选择频率分集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频率分集模式中,针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一纠错编码的编码率,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在上述时间分集模式中,针对上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二调制方式和第二纠错编码的编码率,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
下述(A)、(B)、(C)的任一个成立:
(A)上述第二调制方式与上述第一调制方式相比为多值,
(B)上述第二编码率大于上述第一编码率,
(C)上述第二调制方式与上述第一调制方式相比为多值,而且,上述第二编码率大于上述第一编码率。
CN201110148996.7A 2010-06-03 2011-06-03 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1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8023/2010 2010-06-03
JP2010128023A JP5452375B2 (ja) 2010-06-03 2010-06-03 基地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1341A true CN102271341A (zh) 2011-12-07
CN102271341B CN102271341B (zh) 2014-11-12

Family

ID=4450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899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1341B (zh) 2010-06-03 2011-06-03 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4362B2 (zh)
EP (1) EP2393230A3 (zh)
JP (1) JP5452375B2 (zh)
CN (1) CN10227134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599A (zh) * 2013-09-10 2015-03-18 株式会社东芝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3369610B (zh) * 2012-03-27 2016-08-17 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 一种小区切换偏置的自适应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7770808A (zh) * 2016-08-19 2018-03-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32283A (zh) * 2015-12-25 2018-08-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8937B2 (en) * 2009-06-12 2012-06-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8738065B2 (en) * 2009-10-02 2014-05-27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large cel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2544479A1 (en) * 2010-03-04 2013-01-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Small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igning subbands
US20140105224A1 (en) * 2011-06-09 2014-04-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Qy Retransmi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s
US8918102B2 (en) 2011-07-29 2014-12-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from a set of candidate frequency bands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GB2544932B (en) * 2011-11-28 2017-08-23 Ubiquisys Ltd Power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system
JP201313533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許容重複数決定方法、許容重複数決定プログラム、移動局装置、許容重複数通知方法及び許容重複数通知プログラム
EP2807878A4 (en) * 2012-01-29 2015-07-15 Alcatel Lucent INDICATOR OF HIGH INTERFERENCES FOR WIRELESS TIMEOUT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FR2986687B1 (fr) * 2012-02-08 2015-06-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Gestion dynamique de petites cellules pour optimiser la consommation energetique d'un reseau
EP2819450B1 (en) * 2012-02-20 2020-02-2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KR20130101294A (ko) * 2012-03-05 2013-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력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44950A1 (en) 2012-03-25 2013-10-03 Intucel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713148B2 (en) 2012-08-02 2017-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US10277358B2 (en) * 2012-09-26 2019-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performing link adaptation and related base stations
GB2506915B8 (en) * 2012-10-12 2016-04-06 Toshiba Res Europ Lt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9332455B2 (en) * 2012-10-15 2016-05-03 Headwater Partners Ii Llc Scheduling a us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mode to assist uplink interference characterization
US9350515B2 (en) 2012-10-15 2016-05-24 Headwater Partners LLC Enhanced relay node with additional backhaul alternative and selection
US9413502B2 (en) 2012-10-15 2016-08-09 Headwater Partners LLC Backhaul assisted by user equipment
US9351190B2 (en) 2012-10-15 2016-05-24 Headwater Partners LLC Interference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scheduling a transmission mode
IL222709A (en) 2012-10-25 2016-02-29 Intucell Ltd A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s cells in solar systems
US9167444B2 (en) 2012-12-04 2015-10-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IL224926A0 (en) 2013-02-26 2013-07-31 Valdimir Yanover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cellphone network
US20160044566A1 (en) * 2013-04-04 2016-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518584B (en) 2013-07-09 2019-12-25 Cisco Tech Inc Power setting
CN105453461B (zh) * 2013-07-25 2018-06-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覆盖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173097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Uplink Scheduling
EP2930981B1 (en) * 2014-04-08 2018-02-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ng with low power base station and high power base station
US9642155B2 (en) * 2014-06-03 2017-05-02 Cellos Softwar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6395219B2 (ja) 2015-01-27 2018-09-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9918314B2 (en) 2015-04-14 2018-03-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plink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17000982A1 (en) * 2015-06-29 2017-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10306613B2 (en) * 2015-07-08 2019-05-28 Ceragon Networks Ltd.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US9860852B2 (en) 2015-07-25 2018-0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mall cel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20296B2 (en) 2015-10-20 2017-11-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9826408B2 (en) 2015-12-07 2017-11-2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143002B2 (en) 2016-01-12 2018-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centraliz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split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13970B2 (en) 2016-01-20 2017-1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small cell power control and load balancing for high mobility user equipmen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986438B2 (en) * 2016-01-22 2018-05-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erarchical spectrum coordination
US10091697B1 (en) 2016-02-08 2018-10-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on of uplink interference with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EP3512242B1 (en) * 2016-09-30 2021-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ignal transmission
EP3624375A4 (en) * 2017-06-15 202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95225B1 (en) * 2020-05-27 2022-07-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w-power long-range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ith rate switching and scheduled messag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8807A (en) * 1993-10-07 1996-08-20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base stations each having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for reception of interference wave
US20040037248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Satoshi Tamak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70147536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Ezer Melz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interference-sensitive mode sel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090042595A1 (en) * 2007-08-10 200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CN101388697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fdm系统中邻区干扰随机化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9548B2 (en) * 2001-06-28 2009-05-0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a wireless link to achieve a desired channel quality
JP3679089B2 (ja) 2002-11-20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再送パケット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170081B2 (en) * 2004-04-02 2012-05-0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DO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US7835750B2 (en) 2005-10-07 2010-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ing flexible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EP3136671A1 (en) * 2005-10-21 2017-03-01 Apple Inc.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ofdma
US8005175B2 (en) * 2006-03-17 2011-08-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n OFDMA-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08004299A1 (ja) 2006-07-06 2009-1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US8731576B2 (en) * 2007-10-01 2014-05-20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CN101884242B (zh) * 2007-12-03 2014-02-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台站和记录介质
JP5440494B2 (ja) 2008-03-31 2014-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リソースの制御方法、無線局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30308B (zh) * 2008-10-30 2016-07-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蜂窝网络中频谱的使用方法和装置
US8577361B2 (en) * 2008-11-28 2013-11-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otal transmission power regulating method
US8340038B2 (en) * 2009-01-09 2012-12-25 Ntt Docomo, Inc. Method for time frequency spreading in a femtocell network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JP2010199910A (ja) * 2009-02-25 2010-09-09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装置
US8886205B2 (en) * 2009-03-02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justment for synchronous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660071B2 (en) * 2009-03-19 2014-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29881B2 (en) * 2009-08-11 2015-01-06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radio terminal,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llocation control method
US8938238B2 (en) * 2009-11-06 2015-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tricting access point transmissions
US20110149732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oice calls handled by a network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8807A (en) * 1993-10-07 1996-08-20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base stations each having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for reception of interference wave
US20040037248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Satoshi Tamak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70147536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Ezer Melz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interference-sensitive mode sel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090042595A1 (en) * 2007-08-10 200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CN101388697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fdm系统中邻区干扰随机化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610B (zh) * 2012-03-27 2016-08-17 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 一种小区切换偏置的自适应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4427599A (zh) * 2013-09-10 2015-03-18 株式会社东芝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432283A (zh) * 2015-12-25 2018-08-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7770808A (zh) * 2016-08-19 2018-03-0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52375B2 (ja) 2014-03-26
CN102271341B (zh) 2014-11-12
US20110317742A1 (en) 2011-12-29
US8744362B2 (en) 2014-06-03
EP2393230A3 (en) 2012-03-14
JP2011254389A (ja) 2011-12-15
EP2393230A2 (en)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1341B (zh) 基站
US202202325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226406B (zh) 用于针对半持久调度(sps)的超可靠低延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的技术和装置
EP369428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86396B (zh) 用于配置参考信号和用于生成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TWI756413B (zh) 用於針對在機器類型通訊設備中引入64-qam的通道狀態資訊回饋效能的技術和裝置
US10772091B2 (en) Resource coordination with acknowledgement of scheduling grant
CN114128188A (zh) 用于与多个发射-接收点通信的控制信息的发射
US10505665B2 (en) Method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terminal devices
CN10522993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nib comp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30887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nib comp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6282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或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2017001753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US11838080B2 (en) Side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sidelink relaying that uses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CN109644037A (zh) 利用多个阵列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CN112740596A (zh) Lte/nr共存中的解调参考信令
EP3903526A1 (en) Iab power control
US20230361830A1 (en) Multiplexing sidelink data for communication
CN107683570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06400A (zh) 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测量报告
KR10265172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KR20230097022A (ko) 사이드링크 채널들에 대한 리슨-비포-토크 보고
TW202224474A (zh) 上行鏈路重複的決定及計數
CN113615315B (zh) 幅度和/或同相的差异报告模式
US11923941B2 (en) Sidelink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triggered by a base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