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2240A -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2240A
CN108432240A CN201680066907.5A CN201680066907A CN108432240A CN 108432240 A CN108432240 A CN 108432240A CN 201680066907 A CN201680066907 A CN 201680066907A CN 108432240 A CN108432240 A CN 108432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 speaker
shell
bracket
mounting hole
adjus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69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2240B (zh
Inventor
姜泰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 Syst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2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2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2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22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5Holding-devices for protective discs or for picture mas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55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chassis, e.g. for vary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tub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且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如下的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当所述装置以上面安装有显示器的状态上下移动时,所述装置可使用所述链轮较顺利地上下移动。

Description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且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上安装有显示器的状态中通过使用链轮来顺利地执行提升与降低操作。
背景技术
人们收看电视以供娱乐并作为一种获得信息的活动。然而,长时间以固定姿态收看电视可能会使观看者感到不适,并引起例如肩周炎、背痛、脊椎病、或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已经作出许多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使人们能够舒适地享受内容丰富、多样化的电视节目。
为此,近来人们需要一种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能够根据处于卧姿或坐姿的观看者的视野来远程或手动调整电视机的高度及角度、从而将电视机以为了舒适地收看电视而优化的视角进行放置,并且可用于对具有上述疾病的人或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患者起到治疗目的。
发明人已获得名称为“电视机位置控制装置”且在图32至图35中示出的韩国专利第10-0521359号。
所述电视机位置控制装置被构造成根据观看者随着观看者姿势而变化的视平线来将电视机移动到预期高度,并调整电视机的角度以便以恰当的角度进行收看。所述电视机位置控制装置包括:框架(10),具有沿着墙壁(1)垂直延伸的大的长度;可移动块体(20),支撑在框架(10)上且可沿着框架(10)垂直移动;电视机(200),固定到可移动块体(20);提升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框架(10)来提升及降低可移动块体;以及角度调整单元,被构造成调整电视机(200)相对于可移动块体(20)的角度。
提升单元包括:螺旋轴(11),具有垂直方向上大的长度且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框架(10)上,可移动块体(20)螺旋耦合到螺旋轴(11);导杆(12)及(13),平行于螺旋轴(11)被支撑在框架(10)上,可移动块体(20)以可滑动方式耦合到导杆(12)及(13);以及驱动马达,被构造成使螺旋轴(11)旋转。
电视机(200)的后下部分与可移动块体(20)的对应下部分使用铰链(201)及(21)而以可旋转方式彼此连接。角度调整单元包括:旋转中心本体(30),被构造成由设置在可移动块体(20)的上部分上的旋转马达(500)旋转,旋转中心本体(30)在其一端上包括垂直突出部(31);连杆部件(32),其一端以可旋转方式耦合到垂直突出部(31)的端部分;以及杠杆部件(33),其一端以可旋转方式耦合到连杆部件(32)的另一端且另一端固定到电视机(200)的上部分。
所述电视机位置控制装置可被远程控制以通过在正向方向及反向方向上操作螺旋驱动马达及旋转马达(500)而根据观看者的视平线将电视机(200)移动到预期高度且调整电视机(200)的角度以便以恰当的角度进行收看。
然而,所述电视机位置控制装置的螺旋轴(11)被暴露在外部,且因此,施加到螺旋轴(11)的油(例如润滑脂)可因电视机(200)所引起的静电而很快受到例如灰尘等外来物质的污染。因此,可能不能顺利地执行提升与降低操作,且可能需要频繁地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在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中,多个卡锁孔沿着支撑框架垂直配置,且链轮固定到托架,其中所述链轮的齿与所述卡锁孔啮合。因此,托架随着链轮在旋转的同时沿着支撑框架移动而被提升或降低,从而保证了顺利的提升与降低操作且减少了由例如灰尘等物质引起的麻烦。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底座;一对支撑框架,以垂直平行方式配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左侧及右侧上;托架,以可滑动方式耦合在所述支撑框架之间,以沿着所述支撑框架被提升及降低;主连杆,以沿着垂直方向可旋转方式耦合到所述托架,显示器被放置在所述主连杆的前端上;提升单元,被构造成沿着所述支撑框架提升及降低所述托架及所述主连杆;以及壳体,包括其中形成有长孔的前表面及固定到所述底座的下端,所述主连杆穿过所述长孔突出且可在所述长孔中滑动,其中在所述支撑框架中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以规则的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锁孔,其中所述提升单元包括:驱动轴,设置在所述托架上,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两端面朝所述一对支撑框架;第一马达,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以使所述驱动轴旋转;以及链轮,耦合到所述驱动轴的所述两端,其中所述链轮的齿被插入到所述卡锁孔中,其中随着所述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马达的旋转而旋转且所述链轮的所述齿与所述卡锁孔啮合,所述托架被垂直提升或降低。
另外,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具备朝后开放的开口的形横截面,其中第一导辊可设置在所述托架的左前侧及右前侧上并彼此垂直间隔开,以在所述第一导辊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的情况下旋转,且第二导辊可设置在所述托架的左后侧及右后侧上并彼此垂直间隔开,所述第二导辊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后侧上,其中所述第二导辊中的每一者可包括:第一辊部分,具有与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开口的端部分接触的前表面;以及第二辊部分,从所述第一辊部分的所述前表面以台阶形状突出,以在所述第二辊部分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所述开口的内表面的情况下旋转,所述第一辊部分与所述第二辊部分被形成为一体,其中当所述托架由所述提升单元提升或降低时,所述第一导辊可在其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前表面的情况下旋转,并且所述第二导辊可在所述第一辊部分的所述前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开口的所述端部分且所述第二辊部分的所述外圆周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内表面的情况下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导辊及所述第二导辊可防止所述托架摆动。
另外,支撑件可从所述托架朝前突出,且所述主连杆可使用第一铰链以可旋转方式铰接在所述支撑件上以像跷跷板一样移动,其中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角度调整单元,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以使所述主连杆依靠所述第一铰链像跷跷板一样移动;以及平衡部件,设置在所述主连杆的后端上,以与所述显示器的重量相平衡。
另外,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可包括:第一齿条齿轮,具有风扇形状且设置在所述主连杆的后侧上;第一小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齿轮啮合地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以及第二马达,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以使所述第一小齿轮旋转,其中当所述第二马达旋转时,所述主连杆可通过所述第一小齿轮及所述第一齿条齿轮而依靠所述第一铰链像跷跷板一样移动,使得所述显示器的视角可得以调整。
另外,所述平衡部件可包括:重量部件,包括穿过所述重量部件垂直形成的导孔,所述重量部件被放置在所述托架的后下侧处;导杆,包括被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下端部分及被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上端部分,所述导杆被插入所述导孔中以对所述重量部件进行导引;连接绳,包括与所述主连杆的所述后端耦合的一端及与所述重量部件的上部分耦合的另一端;以及导辊,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且对所述连接绳进行导引,其中所述导辊可对所述连接绳进行导引,使得当因使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调整所述主连杆的角度而使所述重量部件垂直移动时,可防止所述重量部件前后摆动,其中当所述重量部件由所述提升单元提升或降低时,所述导杆可在垂直方向上对所述重量部件进行导引。
另外,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及右侧中的每一者中可形成有安装孔,以将扬声器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扬声器暴露单元,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被构造成使所述扬声器缩回到所述壳体中或使所述扬声器从所述壳体向外延伸出。
另外,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可包括:可滑动部件,可通过所述安装孔移动进出所述壳体,所述扬声器被放置在所述可滑动部件上,所述可滑动部件包括导槽及第二齿条齿轮;固定板,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固定板包括被构造成在所述导槽中滑动的导引突出部及与所述第二齿条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以及第三马达,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以使所述第二小齿轮旋转,其中当所述第三马达被操作时,所述第二小齿轮可与所述第二齿条齿轮相互作用,使得上面放置有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可滑动部件可通过所述安装孔被移动进出所述壳体。
另外,所述可滑动部件可包括:导轨安装凹槽,朝向所述壳体开放,所述第二齿条齿轮及所述导槽设置在所述导轨安装凹槽中;扬声器安装凹槽,形成在所述导轨安装凹槽的一侧处,以将所述扬声器放置在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中;以及多个盖,设置在所述可滑动部件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以封闭所述导轨安装凹槽的及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的上侧及下侧,其中当所述可滑动部件从所述壳体向外突出时,所述安装孔可由所述可滑动部件的前侧、后侧及横向侧、以及所述盖封闭,且当所述可滑动部件缩回到所述壳体中时,所述安装孔可由所述可滑动部件的所述横向侧封闭。
另外,所述扬声器可被垂直滑动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中且耦合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
另外,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可包括:可旋转部件,铰接在所述壳体上以打开及封闭所述安装孔,所述扬声器被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上;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铰链耦合部分上;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第四马达,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使所述驱动齿轮旋转,其中当所述第四马达被操作时,所述可旋转部件可旋转,使得被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上的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安装孔可进入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向外突出。
另外,所述可旋转部件可包括:第一块体板,其中形成有扬声器安装凹槽以将所述扬声器放置在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中,所述第一块体板被构造成当所述扬声器移动到所述壳体中时封闭所述安装孔;第二块体板,被构造成当所述扬声器从所述壳体向外突出时封闭所述安装孔;以及铰链轴,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块体板与所述第二块体板彼此接触之处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处,所述铰链轴在所述安装孔后面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其中当所述扬声器随着所述可旋转部件依靠所述铰链轴旋转而通过所述安装孔被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时,所述第一块体板可封闭所述安装孔,且当所述扬声器随着所述可旋转部件依靠所述铰链轴旋转而通过所述安装孔从所述壳体向外突出时,所述第二块体板可封闭所述安装孔。
另外,所述扬声器可被垂直滑动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中且耦合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且多个盖可被固定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的上侧及下侧,以防止所述扬声器脱离。
另外,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单元,被配置成检测所述显示器被接通还是关断;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传感器单元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三马达或所述第四马达,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所述显示器被接通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三马达或所述第四马达将所述扬声器暴露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且可根据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所述显示器被关断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三马达或所述第四马达使所述扬声器缩回到所述壳体中。
另外,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具备朝后开放的开口的形横截面,且所述卡锁孔可形成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中,其中所述链轮可被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后侧上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开口与所述卡锁孔啮合。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由于提升单元包括驱动轴、驱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及第一马达,因此可随着链条通过第一马达的旋转而旋转来沿着支撑框架提升或降低托架及主连杆。
另外,由于托架是通过链轮的旋转而沿着支撑框架被提升或降低,因此保证了顺利的提升与降低操作,且甚至在积累有例如灰尘等物质时也可将麻烦降至最低。
第二,由于第二导辊中的每一者的第一辊部分与第二辊部分被形成为一体,因此当托架由提升单元沿着支撑框架朝上或朝下滑动时,托架可由于第一导辊及第一辊部分而不前后摆动且由于第二辊部分而不左右摆动。
第三,由于角度调整单元包括第一齿条齿轮、第一小齿轮及第二马达,因此可通过使第二马达旋转来轻易地调整显示器的视角。
第四,平衡部件在显示器的重量不造成重心的朝前移位的情况下维持平衡,从而保证了使用角度调整单元进行稳定的角度调整且防止因显示器的重量而造成朝前跌落。
第五,由于被构造成对连接绳进行导引的导辊,重量部件甚至在主连杆像跷跷板一样移动时也不会前后移动,从而防止重量部件碰撞或影响其他组件且减小了前后宽度。另外,可沿着导杆顺利地提升或降低重量部件。
另外,由于导杆,重量部件可由提升单元在垂直方向上顺利地提升或降低而不会前后摆动。
第六,可通过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使扬声器选择性地缩回到壳体中及从壳体向外延伸出。也就是说,扬声器在使用时从壳体突出,且在未使用时进入壳体。
第七,由于扬声器被垂直滑动到扬声器安装凹槽中且耦合到扬声器安装凹槽,因此扬声器不会在朝前方向上从可滑动部件随意地脱离,且可轻易地实施对扬声器的安装。
第八,由于可滑动部件封闭安装孔,因此例如灰尘等物质不能通过安装孔被引入到壳体中。
第九,扬声器暴露单元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可滑动部件、导槽、导引突出部、第二齿条齿轮,第二小齿轮、及第三马达。因此,扬声器可在使用时从壳体突出以提供声音,且可在未使用时进入壳体以避免暴露在外部。
第十,可通过使用控制单元根据显示器被接通还是关断电源而自动地使扬声器从壳体向外延伸出及缩回到壳体中。
第十一,由于不论扬声器被放置在壳体内部还是外部,安装孔均由第一块体板或第二块体板封闭,因此例如灰尘等物质不能通过安装孔被引入到壳体中。
第十二,扬声器暴露单元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可旋转部件、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及第四马达,且因此在扬声器被使用时,可使可旋转部件旋转以使扬声器从壳体向外延伸出,从而提供声音。另外,在扬声器未被使用时,可使可旋转部件在相反方向上旋转以使扬声器缩回到壳体中,从而避免暴露在外部。
第十三,链轮被放置在支撑框架的后侧处,且链轮的齿通过支撑框架的开口与形成在支撑框架的前表面中的卡锁孔啮合。因此,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宽度可能受到链轮大小的较小影响,且因此可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及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的侧视立体图及另一侧视立体图,其中未示出壳体。
图4及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单元及托架的侧视立体图及另一侧视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托架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7及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托架、主连杆、角度调整单元、及平衡部件的侧视立体图及另一侧视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托架、主连杆、角度调整单元、及平衡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向外延伸出的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缩回的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一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的立体图。
图13及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一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通过第一方法来操作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二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向外延伸出的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二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缩回的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二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中的一者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二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通过第二方法来操作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三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向外延伸出的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三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缩回的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三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的立体图。
图24及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三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通过第三方法来操作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平面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四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向外延伸出的可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四方法使用扬声器暴露单元缩回的可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四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中的一者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第四方法的扬声器暴露单元中的一者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何通过第四方法来操作扬声器暴露单元的平面图。
图32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显示器提升装置的概念图。
图33是示出图32所示主要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34及图35是示出角度调整操作的操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被构造成根据链轮的旋转而沿着支撑框架来提升及降低托架,从而保证了相对顺利的提升与降低操作且减少了由灰尘等引起的麻烦。
如图1至图3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10)、支撑框架(200)、托架(300)、主连杆(400)、角度调整单元(500)、平衡部件(600)、提升单元(700)、壳体(100)、屏罩(图中未示出)、及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80)或(90)。
底座(110)被构造成如图1所示支撑在地板上,使得本发明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站立在地面等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定位在壳体(100)的下部分上且支撑在地面等上。然而,底座(110)可设置在壳体(100)的后侧上且被放置在墙壁等上。
如图1中所示,底座(110)耦合到壳体(100)(稍后会阐述)的下端。
稍后将详细地对此进行说明。
设置有一对支撑框架(200),其在垂直方向上彼此平行地配置在底座(110)的上表面上的左侧及右侧上。
也就是说,如图2至图5中所示,各支撑框架(200)彼此间隔开恒定距离且被定位成垂直于底座(110)的上表面。
如稍后所述,支撑框架(200)耦合到提升单元(700),以支撑托架(300)的垂直移动。
为此,如图6中所示,支撑框架(200)中的每一者具有具备朝后开放的开口(201)的形横截面。
另外,在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中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以规则的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锁孔(202)。
如稍后所述,卡锁孔(202)与用于提升托架(300)的提升单元(700)啮合。
稍后将详细地阐述支撑框架(200)的及卡锁孔(202)的形状。
托架(300)以可滑动方式耦合在各支撑框架(200)之间,以沿着支撑框架(200)被提升及降低。
托架(300)上设置有支撑件(310)、第一导辊(320)及第二导辊(330)。
如图2、图7及图9中所示,支撑件(310)是以使得主连杆(400)可像跷跷板一样依靠第一铰链(311)移动的方式被耦合。
如图2、图4及图6中所示,第一导辊(320)设置在托架(300)的左前侧及右前侧上且彼此垂直间隔开。
当托架(300)沿着支撑框架(200)滑动时,第一导辊(320)在其外圆周接触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的情况下旋转,从而防止托架(300)朝后摆动且保证了托架(300)的顺利滑动。
在此种情形中,以下情况可为优选的:第一导辊(320)不接触形成在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中的卡锁孔(202)。
第二导辊(330)设置在托架(300)的左后侧及右后侧上且彼此垂直间隔开,即,位于支撑框架(200)的后侧上。
也就是说,设置第一导辊(320)及第二导辊(330)是为了对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进行支撑,且因此,托架(300)可沿着支撑框架(200)在垂直方向上顺利地被提升及降低。
在此种情形中,如图6中所示,第二导辊(330)中的每一者包括被形成为一体的第一辊部分(331)及第二辊部分(332)。
第一辊部分(331)的前表面接触支撑框架(200)的开口(201)的端部分。
当托架(300)被提升或降低时,第一辊部分(331)及第一导辊(320)接触支撑框架(200)的后表面及前表面,从而防止托架(300)前后摆动。
另外,如图6中所示,第二辊部分(332)从第一辊部分(331)的前表面以台阶形状突出,且第二辊部分(332)的外圆周接触开口(201)的内表面。
也就是说,当托架(300)由提升单元(700)提升或降低时,第一导辊(320)在其外圆周接触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的情况下旋转,并且第二导辊(330)在第一辊部分(331)的前表面接触开口(201)的端部分且第二辊部分(332)的外圆周接触开口(201)的内表面的情况下旋转。
如上所述,第二导辊(330)中的每一者的第一辊部分(331)与第二辊部分(332)被形成为一体,且因此,当托架(300)由提升单元(700)沿着支撑框架(200)朝上或朝下滑动时,托架(300)由于第一导辊(320)及第一辊部分(331)而被阻止前后摆动且由于第二辊部分(332)而被阻止左右摆动。
主连杆(400)耦合到托架(300),且如图1中所示,显示器(T)被放置在主连杆(400)的前端上。
如图7及图9中所示,主连杆(400)使用第一铰链(311)铰链式耦合到托架(300)的支撑件(310),且因此可像跷跷板一样旋转。
主连杆(400)可使用稍后所述的角度调整单元(500)及平衡部件(600)进行调整,以改变显示器(T)的视角。
如图7至图9中所示,角度调整单元(500)设置在托架(300)上,以使主连杆(400)依靠第一铰链(311)进行跷跷板运动。
角度调整单元(500)包括第一齿条齿轮(510)、第一小齿轮(520)及第二马达(530)。
如图8及图9中所示,第一齿条齿轮(510)形状像风扇一样且设置在主连杆(400)的后侧上。
如图8及图9中所示,第一小齿轮(520)与第一齿条齿轮(510)啮合地设置在托架(300)上。
另外,第二马达(530)设置在托架(300)上,以使第一小齿轮(520)旋转。
如果第二马达(530)旋转,则主连杆(400)通过第一小齿轮(520)及第一齿条齿轮(510)依靠第一铰链(311)像跷跷板一样旋转,且因此被放置在主连杆(400)的前端上的显示器(T)的视角得以调整。
如上所述,由于角度调整单元(500)包括第一齿条齿轮(510)、第一小齿轮(520)及第二马达(530),因此可通过使第二马达(530)旋转来轻易地调整显示器(T)的视角。
与在本实施例中不同,可对角度调整单元(500)应用另一种众所周知的技术来调整显示器(T)的视角。
平衡部件(600)设置在主连杆(400)的后端上,以与显示器(T)的重量相平衡。
也就是说,平衡部件(600)防止主连杆(400)因被放置在主连杆(400)的前端上的显示器(T)的重量而朝前倚靠在第一铰链(311)上,从而在无朝前偏心力的情况下维持主连杆(400)的平衡。
如上所述,平衡部件(600)在显示器(T)的重量不造成重心的朝前移位的情况下维持平衡,从而保证了使用角度调整单元(500)进行稳定的角度调整且防止因显示器(T)的重量而造成朝前跌落。
如图7至图9中所示,平衡部件(600)包括重量部件(610)、导杆(620)、连接绳(630)、及导辊(640)。
穿过重量部件(610)垂直形成有导孔(611),且如图7至图9中所示,重量部件(610)被放置在托架(300)的后下侧处。
重量部件(610)具有与显示器(T)的重量对应的重量。
另外,导杆(620)(稍后会阐述)被插入导孔(611)中,使得当重量部件(610)由提升单元(700)提升或降低时,导孔(611)可对重量部件(610)进行导引。
如图3中所示,导杆(620)的下端部分被放置在底座(110)上,且导杆(620)的上端部分被放置在壳体(100)上。
导杆(620)穿过导孔(611)被插入到重量部件(610)中,使得当重量部件(610)由提升单元(700)提升或降低时,导杆(620)可对重量部件(610)进行导引。
另外,如图7至图9中所示,各连接绳(630)的一端耦合到主连杆(400)的后端,且各连接绳(630)的另一端耦合到重量部件(610)的上部分。
也就是说,连接绳(630)将重量部件(610)连接到主连杆(400)的后端。
另外,虽然当主连杆(400)如上所述由角度调整单元(500)像跷跷板一样移动时,主连杆(400)的后端前后移动,然而重量部件(610)由于连接绳(630)而不前后移动。
另外,由于重量部件(610)被放置在托架(300)的下侧处,因此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体积得以减小。
也就是说,如果重量部件(610)直接耦合到主连杆(400)的后端,则重量部件(610)及主连杆(400)的前后宽度可增加。然而,如图3中所示,由于重量部件(610)是使用连接绳(630)被连接以放置在托架(300)的后下侧处,因此前后宽度可减小。
如图7至图9中所示,导辊(640)设置在托架(300)上,以对连接绳(630)进行导引。
也就是说,导辊(640)对连接绳(630)进行导引,使得当由于使用角度调整单元(500)调整主连杆(400)的角度而使重量部件(610)垂直移动时,可防止重量部件(610)前后摆动。
更详细来说,当主连杆(400)被水平放置且由于跷跷板运动而向下朝前倚靠时,重量部件(610)可被迫上下及前后移动。然而,在此种情形中,由于导辊(640)对连接绳(630)进行导引,因此重量部件(610)仅上下移动而不前后移动。
如上所述,由于设置有导辊(640)来对连接绳(630)进行导引,因此在主连杆(400)的跷跷板运动期间会防止重量部件(610)前后移动,从而防止重量部件(610)碰撞或影响其他组件且减小了前后宽度。另外,可沿着导杆(620)顺利地提升或降低重量部件(610)。
此外,由于导杆(620)的设置,当重量部件(610)由提升单元(700)提升或降低时,重量部件(610)可不前后及左右摆动而是可顺利地移动。
提升单元(700)被构造成沿着支撑框架(200)来提升及降低托架(300)及主连杆(400)。
提升单元(700)包括驱动轴(710)、第一马达(720)及链轮(730)。
如图3至图5中所示,驱动轴(710)是以使得驱动轴(710)的两端朝向所述一对支撑框架(200)的方式设置在托架(300)上。
也就是说,驱动轴(710)在托架(300)上被设置成使得驱动轴(710)的两端可位于所述一对垂直配置的支撑框架(300)处。
另外,第一马达(720)设置在托架(300)上,以使驱动轴(710)旋转。
另外,链轮(730)设置在驱动轴(710)的两端上,且链轮(730)的齿(731)被插入到卡锁孔(201)中。
随着链轮(730)由第一马达(720)旋转,齿(731)与卡锁孔(201)啮合且垂直滑动,从而提升或降低托架(300)。
如上所述,由于托架(300)是在链轮(730)由第一马达(720)旋转时随着齿(731)沿着卡锁孔(202)移动而被提升或降低,因此甚至在积累有例如灰尘等外来物质时,托架(300)也可由于链轮(730)而较顺利地被提升或降低。
在此种情形中,如图4及图5中所示,链轮(730)被放置在支撑框架(200)的后侧处,且齿(731)通过开口(201)与卡锁孔(202)啮合。
也就是说,链轮(730)被插入到具有形横截面的支撑框架(200)的开口(201)中且与形成在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中的卡锁孔(202)啮合。
如上所述,链轮(730)被放置在支撑框架(200)的后侧处,且齿(731)通过开口(201)与形成在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中的卡锁孔(202)啮合,从而减小包含了链轮(730)的大小的宽度。
如图1中所示,在壳体(100)的前侧中形成有长孔(101),主连杆(400)穿过长孔(101)突出及滑动,且壳体(100)的下端固定到底座(110)。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包封各组件的本体板(120)、设置在本体板(120)的前侧上且包括长孔(101)的前板(130)、以及被构造成封盖上部分的盖板(140)。
与在本实施例中不同,壳体(100)可被设置成一体,或者在必要时,本体板(120)可包括侧板及耦合到所述侧板的后板。
壳体(100)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被引入到配置在壳体(100)中的组件中。
在壳体(100)的左侧及右侧中形成有安装孔(121),且扬声器(S)所耦合到的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80)或(90)耦合到安装孔(121)。
稍后将详细地对此进行说明。
所述屏罩设置在前板(130)的长孔(101)上,以封闭长孔(101)。
也就是说,除在主连杆(400)穿过长孔(101)突出之处,屏罩封闭长孔(101)以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通过长孔(101)被引入到壳体(100)中。
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80)或(90)被构造成使扬声器(S)缩回到壳体(100)中及使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
也就是说,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80)或(90)被构造成使得扬声器(S)可在显示器(T)被使用时通过安装孔(121)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且可在显示器(T)未被使用时缩回到壳体(100)中。
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80)、及(90)是根据四个实施例而设置。
第一,如图10至图15中所示,扬声器暴露单元(80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滑动部件(810)、导槽(820)、导引突出部(830)、第二齿条齿轮(840)、第二小齿轮(850)、第三马达(860)、传感器单元、及控制单元。
如图10中所示,上面放置有扬声器(S)的可滑动部件(810)通过安装孔(121)滑动进出壳体(100)。
如图13至图15中所示,可滑动部件(810)包括导轨安装凹槽(811)、扬声器安装凹槽(812)、及多个盖(813)。
导轨安装凹槽(811)朝向壳体(100)开放,且第二齿条齿轮(840)及导槽(820)或导引突出部(830)设置在导轨安装凹槽(811)中。
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位于导轨安装凹槽(811)的一侧处,以将扬声器(S)放置在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中。
也就是说,扬声器安装凹槽(812)形成在导槽(820)的一侧处,使得扬声器(S)可面朝前,即,朝向观看者。
如上所述,第二齿条齿轮(840)及导槽(820)或导引突出部(830)设置在导轨安装凹槽(811)中,且扬声器(S)被放置在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中,从而防止第二齿条齿轮(840)、导槽(820)或导引突出部(830)、及扬声器(S)被暴露在可滑动部件(810)的外部并受到灰尘等的污染。
扬声器(S)被垂直滑动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中且耦合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
另外,如图13至图15中所示,可在扬声器安装凹槽(812)的前侧上设置有保护板(812a),以保护扬声器(S)。然而,在一些情形中,可不设置此种保护屏罩。
如上所述,由于扬声器(S)被垂直滑动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中且耦合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因此可轻易地执行对扬声器(S)的安装,同时防止耦合到可滑动部件(810)的扬声器(S)在任意方向上脱离。
盖(813)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以封闭导轨安装凹槽(811)的上侧及下侧及扬声器安装凹槽(812)的上侧及下侧。
也就是说,由于使用盖(813)来封闭可滑动部件(810)的通过导轨安装凹槽(811)及扬声器安装凹槽(812)而开放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因此会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被引入,且扬声器(S)不会通过下侧而脱离。
当上述可滑动部件(810)如图10及图15中所示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时,安装孔(121)由可滑动部件(810)的前侧、后侧及横向侧、以及盖(813)封闭。另外,在可滑动部件(810)如图11及图15(b)中所示缩回到壳体(100)中之后,安装孔(121)由可滑动部件(810)的横向侧封闭。
由于可滑动部件(810)如上所述而封闭安装孔(121),因此可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通过安装孔(121)被引入到壳体(100)中。
可滑动部件(810)可具有与本实施例所示形状不同的另一形状。
导槽(820)形成在可滑动部件(810)中。
更详细来说,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导槽(820)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0)的导轨安装凹槽(811)处。
另外,导引突出部(830)形成在壳体(100)上,且耦合到导槽(820)以沿着导槽(820)滑动。
与此不同,导槽(820)与导引突出部(830)的位置可颠倒。
第二齿条齿轮(840)在朝向壳体(100)的方向上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0)上。
也就是说,如图12至图15中所示,第二齿条齿轮(840)在朝向壳体(100)的方向上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0)的导轨安装凹槽(811)中。
另外,第二小齿轮(850)设置在壳体(100)的固定板(890)上且与第二齿条齿轮(840)啮合。
另外,第三马达(860)设置在固定板(890)上,以使第二小齿轮(850)旋转。
如果第三马达(860)旋转,则如图15(a)及图15(b)中所示,第二小齿轮(850)旋转以使第二齿条齿轮(840)移动,且接着可滑动部件(810)在由导槽(820)及导引突出部(830)导引的同时通过安装孔(121)被滑动进出壳体(100)。
如上所述,由于扬声器暴露单元(80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滑动部件(810)、导槽(820)、导引突出部(830)、第二齿条齿轮(840)、第二小齿轮(850)、及第三马达(860),因此扬声器(S)可在使用时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以提供声音,且可在未使用时缩回到壳体(100)中以避免暴露在外部。
传感器单元检测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
另外,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来自传感器单元的信号来控制第三马达(860)。
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接通的信号来控制第三马达(860)使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且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关断的信号来控制第三马达(860)使扬声器(S)缩回到壳体(100)中。
如上所述,扬声器(S)由控制单元根据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电源而自动地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或缩回到壳体(100)中。
另外,在必要时,如图12中所示,可设置能够检测可滑动部件(810)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814),以检测扬声器(S)是处于在壳体(100)中的缩回位置还是处于在壳体(100)外部的突出位置。
第二,如图16至图20中所示,扬声器暴露单元(90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旋转部件(910)、从动齿轮(920)、驱动齿轮(930)、第四马达(940)、传感器单元、及控制单元。
可旋转部件(910)铰接在壳体(100)上以打开及封闭安装孔(121),且扬声器(S)设置在可旋转部件(910)上。
随着可旋转部件(910)旋转,扬声器(S)如图16及图17中所示从壳体(100)向外突出或缩回到壳体(100)中。
如图18至图20中所示,可旋转部件(910)包括第一块体板(911)、第二块体板(912)、扬声器安装凹槽(913)、及铰链轴(914)。
如图20(a)及图20(b)中所示,第一块体板(911)用于封闭及打开安装孔(121)。
更详细来说,如图20(a)中所示,当扬声器(S)位于壳体(100)内部时,第一块体板(911)封闭安装孔(121)。
当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突出时,第二块体板(912)封闭安装孔(121)。
也就是说,如图20(b)中所示,第二块体板(912)与第一块体板(911)间隔开某一角度,且当第一块体板(911)不封闭安装孔(121)时,第二块体板(912)封闭安装孔(121)。
更详细来说,如图20(b)中所示,当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突出时,第二块体板(912)封闭安装孔(121)。
如上所述,由于不论扬声器(S)是位于壳体(100)内部还是外部,安装孔(121)均由第一块体板(911)或第二块体板(912)封闭,因此例如灰尘等物质不能通过安装孔(121)被引入到壳体(100)中。
扬声器安装凹槽(913)是以使得当第二块体板(912)封闭安装孔(121)时扬声器安装凹槽(913)朝向第一块体板(911)的前侧开放的方式而形成,且扬声器(S)被放置在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中。
扬声器(S)被垂直滑动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中且耦合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
另外,如图16至图20中所示,可在扬声器安装凹槽(913)的前侧上设置有保护板(913a),以保护扬声器(S)。然而,在一些情形中,可不设置保护板(913a)。
如上所述,由于扬声器(S)被垂直滑动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中且耦合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因此可轻易地执行对扬声器(S)的安装,同时防止耦合到可旋转部件(910)的扬声器(S)在任意方向上脱离。
另外,如图18及图19中所示,以下情况可为优选的:以盖(915)来封盖扬声器安装凹槽(913)的上侧及下侧,以防止被插入的扬声器(S)脱离且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被引入。
如图18及图19中所示,铰链轴(914)被放置在第一块体板(911)与第二块体板(912)彼此接触之处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处,且在安装孔(121)后面铰接在壳体(1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
随着可旋转部件(910)依靠铰链轴(914)旋转,壳体(100)的安装孔(121)选择性地由第一块体板(911)及第二块体板(912)封闭。
也就是说,当扬声器安装凹槽(913)如图20(a)中所示随着可旋转部件(910)依靠铰链轴(914)旋转而通过安装孔(121)被放置在壳体(100)内部时,第一块体板(911)封闭安装孔(121),且当扬声器安装凹槽(913)如图20(b)中所示随着可旋转部件(910)依靠铰链轴(914)旋转而通过安装孔(121)被放置在壳体(100)外部时,第二块体板(912)封闭安装孔(121)。
从动齿轮(920)设置在可旋转部件(910)的铰链耦合部分上。
也就是说,如图19中所示,从动齿轮(920)在可旋转部件(910)下面设置在铰链轴(914上)。
另外,驱动齿轮(930)设置在壳体(100)上以与从动齿轮(920)啮合。
另外,第四马达(940)设置在壳体(100)上,以使驱动齿轮(930)旋转。
随着可旋转部件(910)通过第四马达(940)的旋转而旋转,设置在可旋转部件(910)上的扬声器(S)通过如图20中所示的安装孔(121)缩回到壳体(100)中或从壳体(100)向外突出。
如上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90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旋转部件(910)、从动齿轮(920)、驱动齿轮(930)、及第四马达(940)。因此,当扬声器(S)在使用中时,可通过使可旋转部件(910)旋转而将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放置以提供声音,且当扬声器(S)未在使用中时,可通过使可旋转部件(91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而将扬声器(S)缩回到壳体(100)中,即,不暴露在外部。
传感器单元(图中未示出)检测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
另外,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来自传感器单元的信号来控制第四马达(940)。
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接通的信号来控制第四马达(940)使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且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关断的信号来控制第四马达(940)使扬声器(S)缩回到壳体(100)中。
如上所述,扬声器(S)由控制单元根据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电源而自动地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或缩回到壳体(100)中。
另外,在必要时,如图19中所示,以下情况可为优选的:设置能够检测可旋转部件(910)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916),以检测扬声器(S)是位于壳体(100)内部还是从壳体(100)向外突出。
第三,如图21至图26中所示,扬声器暴露单元(8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滑动部件(81)、导槽(82)、导引突出部(83)、第六齿条齿轮(84)、第六小齿轮(85)、第六马达(86)、传感器单元、及控制单元。
如图21及图22中所示,可滑动部件(81)具有朝向壳体(100)开放的形状,且可通过安装孔(121)滑动进出壳体(100)。
如图23至图26中所示,可滑动部件(81)包括导轨安装凹槽(81a)、扬声器安装孔(81b)、及盖(81c)。
导轨安装凹槽(81a)朝向壳体(100)开放,且第六齿条齿轮(84)及导槽(82)或导引突出部(83)设置在导轨安装凹槽(81a)中。
扬声器安装孔(81b)形成在可滑动部件(81)的横向表面中。
更详细来说,扬声器安装孔(81b)形成在可滑动部件(81)的与壳体(100)相对的一侧中。
也就是说,扬声器安装孔(81b)面对壳体(100)的横向侧。
如图23至图26中所示,扬声器(S)设置在扬声器安装孔(81b)中。
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安装孔(81b)形成在可滑动部件(81)的横向表面的两个彼此垂直间隔开的部位中。然而,与在本实施例中不同,可形成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扬声器安装孔(81b)。
盖(81c)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以封闭导轨安装凹槽(81a)的上侧及下侧。
也就是说,可滑动部件(81)的通过导轨安装凹槽(81a)开放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由盖(81c)封闭,以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被引入。
当上述可滑动部件(81)如图21及图26(b)中所示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时,安装孔(121)由可滑动部件(81)的前侧、后侧及横向侧、以及盖(81c)封闭。另外,在可滑动部件(81)如图22及图26(a)中所示缩回到壳体(100)中之后,安装孔(121)由可滑动部件(810)的横向侧(即,可滑动部件(810)的其中形成有扬声器安装孔(81b)的横向表面)封闭。
由于可滑动部件(81)如上所述而封闭安装孔(121),因此可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通过安装孔(121)被引入到壳体(100)中。
导槽(82)形成在可滑动部件(81)中。
更详细来说,如图23至图26中所示,导槽(82)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的导轨安装凹槽(81a)处。
另外,导引突出部(83)形成在壳体(100)的固定板(89)上,且耦合到导槽(82)以沿着导槽(82)滑动。
与此不同,导槽(82)与导引突出部(83)的位置可颠倒。
第六齿条齿轮(84)在朝向壳体(100)的方向上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上。
也就是说,如图23至图25中所示,第六齿条齿轮(84)在朝向壳体(100)的方向上设置在可滑动部件(81)的导轨安装凹槽(81a)中。
另外,第六小齿轮(85)设置在壳体(100)的固定板(89)上且与第二齿条齿轮啮合。
另外,第六马达(86)设置在固定板(89)上,以使第六小齿轮(85)旋转。
如果第六马达(86)旋转,则如图26(a)及图26(b)中所示,第六小齿轮(85)旋转以使第六齿条齿轮(84)移动,且接着可滑动部件(81)在由导槽(82)及导引突出部(83)引导的同时通过安装孔(121)被滑动进出壳体(100)。
如上所述,由于扬声器暴露单元(8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滑动部件(81)、导槽(82)、导引突出部(83)、第六齿条齿轮(84)、第六小齿轮(85)、及第六马达(86),因此扬声器(S)可在使用时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以提供声音,且可在未使用时被拉入到壳体(100)的横向侧中,即,不暴露在外部。
传感器单元检测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
另外,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来自传感器单元的信号来控制第六马达(86)。
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接通的信号来控制第六马达(86)使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且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关断的信号来控制第六马达(86)将扬声器(S)拉入到壳体(100)的横向侧中。
如上所述,扬声器(S)由控制单元根据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电源而自动地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或拉入到壳体(100)的横向侧中。
另外,在必要时,如图24中所示,可设置能够检测可滑动部件(81)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87),以检测扬声器(S)是被拉入到壳体(100)的横向侧中还是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
第四,如图27至图31中所示,扬声器暴露单元(90)中的每一者包括可旋转部件(91)、从动齿轮(92)、驱动齿轮(93)、第七马达(94)、传感器单元、及控制单元。
可旋转部件(91)铰接在壳体(100)上,以打开及封闭安装孔(121)并将扬声器(S)缩回到壳体(100)中及使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
也就是说,随着可旋转部件(91)旋转,扬声器(S)如图27及图(28)中所示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或缩回到壳体(100)中。
如图29至图31中所示,可旋转部件(91)包括第一块体板(91a)、第二块体板(91b)、前板(91c)、扬声器安装孔(91d)、及铰链轴(91e)。
如图31中所示,第一块体板(91a)用于封闭及打开安装孔(121)。
更详细来说,如图31(a)中所示,当扬声器(S)位于壳体(100)内部时,第一块体板(91a)封闭安装孔(121)。
另外,当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突出时,第二块体板(91b)封闭安装孔(121)。
也就是说,如图31中所示,第二块体板(91b)与第一块体板(91a)间隔开某一角度,且当第一块体板(91a)不封闭安装孔(121)时,第二块体板(91b)封闭安装孔(121)。
更详细来说,如图31(b)中所示,当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突出时,第二块体板(91b)封闭安装孔(121)。
如上所述,由于不论扬声器(S)是位于壳体(100)内部还是外部,安装孔(121)均由第一块体板(91a)或第二块体板(91b)封闭,因此例如灰尘等物质不能通过安装孔(121)被引入到壳体(100)中。
如图27至图31中所示,前板(91c)设置在彼此间隔开某一角度的第一块体板(91a)及第二块体板(91b)的前侧上。
也就是说,前板(91c)设置在第一块体板(91a)的及第二块体板(91b)的前侧上,从而与第一块体板(91a)及第二块体板(91b)一起形成空的三角形横截面。
扬声器安装孔(91d)形成在前板(91c)中。
扬声器(S)被放置在扬声器安装孔(91d)中。
另外,如图27至图31中所示,可在前板(91c)的前侧上设置有保护板(91f),以保护被放置在扬声器安装孔(91d)中的扬声器(S)。然而,在一些情形中,可不设置保护板(91f)。
另外,如图29及图30中所示,以下情况可为优选的:通过盖(91g)来封盖由前板(91c)、第一块体板(91a)及第二块体板(91b)形成的内空间的上侧及下侧,以防止例如灰尘等物质被引入。
如图29及图30中所示,铰链轴(91e)被放置在第一块体板(91a)与第二块体板(91b)彼此接触之处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处,且在安装孔(121)后面铰接在壳体(1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
随着可旋转部件(91)依靠铰链轴(91e)旋转,壳体(100)的安装孔(121)选择性地由第一块体板(91a)及第二块体板(91b)封闭。
也就是说,当包括扬声器安装孔(91d)的前板(91c)如图31(a)中所示随着可旋转部件(91)依靠铰链轴(91e)旋转而通过安装孔(121)被放置在壳体(100)内部时,第一块体板(91a)封闭安装孔(121),且当包括扬声器安装孔(91d)的前板(91c)如图31(b)中所示随着可旋转部件(91)依靠铰链轴(91e)旋转而通过安装孔(121)被放置在壳体(100)外部时,第二块体板(91b)封闭安装孔(121)。
从动齿轮(92)设置在可旋转部件(91)的铰链耦合部分上。
也就是说,如图30中所示,从动齿轮(92)在可旋转部件(91)下面设置在铰链轴(91e)上。
另外,驱动齿轮(93)设置在壳体(100)上以与从动齿轮(92)啮合。
另外,第七马达(94)设置在壳体(100)上,以使驱动齿轮(93)旋转。
随着可旋转部件(91)通过第七马达(94)的旋转而旋转,设置在可旋转部件(91)上的扬声器(S)如图31中所示移动到壳体(100)中或从壳体(100)向外移动出。
传感器单元(图中未示出)检测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
另外,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来自传感器单元的信号来控制第七马达(94)。
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接通的信号来控制第七马达(94)使扬声器(S)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且根据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显示器(T)被关断的信号来控制第七马达(94)使扬声器(S)缩回到壳体(100)中。
如上所述,扬声器(S)由控制单元根据显示器(T)被接通还是关断电源而自动地从壳体(100)向外延伸出或缩回到壳体(100)中。
另外,在必要时,如图30中所示,以下情况可为优选的:设置能够检测可旋转部件(91)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95),以检测扬声器(S)是位于壳体(100)内部还是从壳体(100)向外突出。
本发明的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出各种修改。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当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提升或降低安装在其上的显示器时,可使用链轮顺利地执行提升或降低操作。

Claims (14)

1.一种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包括:
底座(110);
一对支撑框架(200),以垂直平行方式配置且固定到所述底座(110)的上表面的左侧及右侧;
托架(300),以可滑动方式耦合在所述支撑框架(200)之间,以沿着所述支撑框架(200)被提升及降低;
主连杆(400),以沿着垂直方向可旋转方式耦合到所述托架(300),显示器(T)被放置在所述主连杆(400)的前端上;
提升单元(700),被构造成沿着所述支撑框架(200)提升及降低所述托架(300)及所述主连杆(400);以及
壳体(100),包括其中形成有长孔(101)的前表面及固定到所述底座(110)的下端,所述主连杆(400)穿过所述长孔(101)突出且可在所述长孔(101)中滑动,
其中在所述支撑框架(200)中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以规则的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锁孔(202),
其中所述提升单元(700)包括:驱动轴(71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上,其中所述驱动轴(710)的两端面朝所述一对支撑框架(200);第一马达(72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上,以使所述驱动轴(710)旋转;以及链轮(730),耦合到所述驱动轴(710)的所述两端,其中所述链轮(730)的齿被插入到所述卡锁孔(202)中,
其中随着所述链轮(730)通过所述第一马达(720)的旋转而旋转且所述链轮(730)的所述齿与所述卡锁孔(202)啮合,所述托架(300)被垂直提升或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00)中的每一者具有具备朝后开放的开口(201)的□形横截面,
其中第一导辊(32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的左前侧及右前侧上并彼此垂直间隔开,以在所述第一导辊(320)的外圆周接触所述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的情况下旋转,且第二导辊(33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的左后侧及右后侧上并彼此垂直间隔开,所述第二导辊(330)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200)的后侧上,
其中所述第二导辊(330)中的每一者包括:第一辊部分(331),具有与所述支撑框架(200)的所述开口(201)的端部分接触的前表面;以及第二辊部分(332),从所述第一辊部分(331)的所述前表面以台阶形状突出,以在所述第二辊部分(332)的外圆周接触所述开口(201)的内表面的情况下旋转,所述第一辊部分(331)与所述第二辊部分(332)被形成为一体,
其中当所述托架(300)由所述提升单元(700)提升或降低时,所述第一导辊(320)在其所述外圆周接触所述支撑框架(200)的所述前表面的情况下旋转,并且所述第二导辊(330)在所述第一辊部分(331)的所述前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框架(200)的所述开口(201)的所述端部分且所述第二辊部分(332)的所述外圆周接触所述支撑框架(200)的所述开口(201)的所述内表面的情况下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导辊(320)及所述第二导辊(330)防止所述托架(300)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件(310)从所述托架(300)朝前突出,且所述主连杆(400)使用第一铰链(311)以可旋转方式铰接在所述支撑件(310)上以像跷跷板一样移动,
其中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
角度调整单元(50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上,以使所述主连杆(400)依靠所述第一铰链(311)像跷跷板一样移动;以及
平衡部件(600),设置在所述主连杆(400)的后端上,以与所述显示器(T)的重量相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单元(500)包括:
第一齿条齿轮(510),具有风扇形状且固定到所述主连杆(400)的后侧;
第一小齿轮(520),与所述第一齿条齿轮(510)啮合地设置在所述托架(300)上;以及
第二马达(53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上,以使所述第一小齿轮(520)旋转,
其中当所述第二马达(530)旋转时,所述主连杆(400)通过所述第一小齿轮(520)及所述第一齿条齿轮(510)而依靠所述第一铰链(311)像跷跷板一样移动,使得所述显示器(T)的视角得以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部件(600)包括:
重量部件(610),包括穿过所述重量部件(610)垂直形成的导孔(611),所述重量部件(610)被放置在所述托架(300)的后下侧处;
导杆(620),包括被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的下端部分及被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的上端部分,所述导杆(620)被插入所述导孔(611)中以对所述重量部件(610)进行导引;
连接绳(630),包括与所述主连杆(400)的所述后端耦合的一端及与所述重量部件(610)的上部分耦合的另一端;以及
导辊(640),设置在所述托架(300)上且对所述连接绳(630)进行导引,
其中所述导辊(640)对所述连接绳(630)进行导引,使得当因使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500)调整所述主连杆(400)的角度而使所述重量部件(610)垂直移动时,会防止所述重量部件(610)前后摆动,
其中当所述重量部件(610)由所述提升单元(700)提升或降低时,所述导杆(620)在垂直方向上对所述重量部件(610)进行导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00)的左侧及右侧中的每一者中形成有安装孔(121),以将扬声器(S)放置在所述安装孔(121)中,且
所述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800,900)被构造成使所述扬声器(S)缩回到所述壳体(100)中或使所述扬声器(S)从所述壳体(100)向外延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800)包括:
可滑动部件(810),可通过所述安装孔(121)移动进出所述壳体(100),所述扬声器(S)被放置在所述可滑动部件(810)上,所述可滑动部件(810)包括导槽(820)及第二齿条齿轮(840);
固定板(890),固定到所述壳体(100),所述固定板(890)包括被构造成在所述导槽(820)中滑动的导引突出部(830)及与所述第二齿条齿轮(840)啮合的第二小齿轮(850);以及
第三马达(860),设置在所述固定板(890)上,以使所述第二小齿轮(850)旋转,
其中当所述第三马达(860)被操作时,所述第二小齿轮(850)与所述第二齿条齿轮(840)相互作用,使得上面放置有所述扬声器(S)的所述可滑动部件(810)通过所述安装孔(121)被移动进出所述壳体(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部件(810)包括:
导轨安装凹槽(811),朝向所述壳体(100)开放,所述第二齿条齿轮(840)及所述导槽(820)设置在所述导轨安装凹槽(811)中;
扬声器安装凹槽(812),形成在所述导轨安装凹槽(811)的一侧处,以将所述扬声器(S)放置在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中;以及
多个盖(813),设置在所述可滑动部件(81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以封闭所述导轨安装凹槽(811)的上侧及下侧及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的上侧及下侧,
其中当所述可滑动部件(810)从所述壳体(100)向外突出时,所述安装孔(121)由所述可滑动部件(810)的前侧、后侧及横向侧、以及所述盖(813)封闭,且
当所述可滑动部件(810)缩回到所述壳体(100)中时,所述安装孔(121)由所述可滑动部件(810)的所述横向侧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S)被垂直滑动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中且耦合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81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暴露单元(900)包括:
可旋转部件(910),铰接在所述壳体(100)上以打开及封闭所述安装孔(121),所述扬声器(S)被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910)上;
从动齿轮(920),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910)的铰链耦合部分上;
驱动齿轮(930),与所述从动齿轮(920)啮合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以及
第四马达(9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以使所述驱动齿轮(930)旋转,
其中当所述第四马达(940)被操作时,所述可旋转部件(910)旋转,使得被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910)上的所述扬声器(S)通过所述安装孔(121)进入所述壳体(100)或从所述壳体(100)向外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部件(910)包括:
第一块体板(911),其中形成有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以将所述扬声器(S)放置在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中,所述第一块体板(911)被构造成当所述扬声器(S)移动到所述壳体(100)中时封闭所述安装孔(121);
第二块体板(912),被构造成当所述扬声器(S)从所述壳体(100)向外突出时封闭所述安装孔(121);以及
铰链轴(914),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块体板(911)与所述第二块体板(912)彼此接触之处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处,所述铰链轴(914)在所述安装孔(121)后面铰接在所述壳体(1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
其中当所述扬声器(S)随着所述可旋转部件(910)依靠所述铰链轴(914)旋转而通过所述安装孔(121)被放置在所述壳体(100)中时,所述第一块体板(911)封闭所述安装孔(121),且当所述扬声器(S)旋转通过所述安装孔(121)从所述壳体(100)向外突出时,所述第二块体板(912)封闭所述安装孔(12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S)被垂直滑动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中且耦合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且
多个盖(915)被固定到所述扬声器安装凹槽(913)的上侧及下侧,以防止所述扬声器(S)脱离。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传感器单元,被配置成检测所述显示器(T)被接通(on)还是关断(off);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传感器单元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三马达(860)或所述第四马达(940),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所述显示器(T)被接通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三马达(860)或所述第四马达(940)使所述扬声器(S)从所述壳体(100)向外延伸出,且根据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指示所述显示器(T)被关断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三马达(860)或所述第四马达(940)使所述扬声器(S)缩回到所述壳体(100)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00)中的每一者具有具备朝后开放的开口(201)的形横截面,且所述卡锁孔(202)形成在所述支撑框架(200)的前表面中,
其中所述链轮(730)被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200)的后侧上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支撑框架(200)的所述开口(201)与所述卡锁孔(202)啮合。
CN201680066907.5A 2015-11-09 2016-11-07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32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56802A KR101600931B1 (ko) 2015-11-09 2015-11-09 스프라켓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치
KR10-2015-0156802 2015-11-09
PCT/KR2016/012715 WO2017082599A1 (ko) 2015-11-09 2016-11-07 스프라켓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2240A true CN108432240A (zh) 2018-08-21
CN108432240B CN108432240B (zh) 2020-11-17

Family

ID=55534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69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32240B (zh) 2015-11-09 2016-11-07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05135B2 (zh)
KR (1) KR101600931B1 (zh)
CN (1) CN108432240B (zh)
WO (1) WO20170825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4442A1 (ko) * 2016-03-24 2017-09-28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안내장치
KR101848619B1 (ko) * 2017-02-23 2018-05-24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윈치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KR101969635B1 (ko) * 2017-02-23 2019-04-16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윈치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WO2020022525A1 (ko) * 2018-07-23 2020-01-30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윈치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CN108825952A (zh) * 2018-08-03 2018-11-16 福建鑫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升降装置及多媒体终端
JP7429134B2 (ja) 2020-03-04 2024-02-07 株式会社オカムラ テーブル
KR20220085936A (ko) 2020-12-16 2022-06-23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슬림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조절장치
KR20220085937A (ko) 2020-12-16 2022-06-23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디스플레이 밀림방지수단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위치조절장치
KR20220129155A (ko) 2021-03-16 2022-09-23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벨트 권취형 밸런싱 수단을 구비하는 슬림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조절장치
KR20220129154A (ko) 2021-03-16 2022-09-23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밸런싱 수단을 구비하는 슬림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조절장치
KR102576820B1 (ko) 2021-05-21 2023-10-06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벨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안내장치
KR102576818B1 (ko) 2021-05-21 2023-10-06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슬라이드블록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승강기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41393A (ko) * 1997-11-21 1999-06-15 전주범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시청각 상하 조정장치
KR19990075848A (ko) * 1998-03-25 1999-10-15 차석용 항균 기능을 가진 일회용 기저귀
KR100521359B1 (ko) * 2002-12-03 2005-10-14 강태욱 Tv수상기 위치제어장치
KR20070078023A (ko) * 2006-01-25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01802831U (zh) * 2010-09-28 2011-04-20 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装置
CN103470923A (zh) * 2013-09-23 2013-12-25 江阴市中佳文具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架
CN104406024A (zh) * 2014-11-17 2015-03-11 泰山医学院 一种平板电视调整支架
CN204288065U (zh) * 2014-12-11 2015-04-22 济南大学 一种可任意角度调整的显示器
CN204317905U (zh) * 2014-12-31 2015-05-13 黑龙江科技大学 升降式计算机承载桌
CN104613874A (zh) * 2015-02-03 2015-05-13 缙云县伟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仪及测距方法
CN204477631U (zh) * 2015-01-14 2015-07-15 上海威超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升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15604D0 (en) * 1997-07-25 1997-10-01 Thorn Secure Science Ltd A card or ticket transport apparatus
KR100273117B1 (ko) * 1998-03-25 2000-12-01 김충환 스피커출입제어장치및그방법
KR20010004798A (ko) * 1999-06-29 2001-01-15 김영환 커패시터의 전하저장전극 형성방법
KR20010028894A (ko) * 1999-09-27 2001-04-06 윤현 배열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무선 송신 및 수신장치
JP2004070279A (ja) * 2002-06-10 2004-03-04 Advanex Inc 表示装置用スタンド
JP2004271595A (ja) * 2003-03-05 2004-09-30 Sony Corp 表示装置
KR101351918B1 (ko) * 2011-07-26 2014-01-1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이중 랙기어 구조를 갖는 팝업 모니터
JP6192278B2 (ja) * 2012-09-24 2017-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昇降装置
KR101556679B1 (ko) * 2015-06-05 2015-10-01 주식회사 탑시스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41393A (ko) * 1997-11-21 1999-06-15 전주범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시청각 상하 조정장치
KR19990075848A (ko) * 1998-03-25 1999-10-15 차석용 항균 기능을 가진 일회용 기저귀
KR100521359B1 (ko) * 2002-12-03 2005-10-14 강태욱 Tv수상기 위치제어장치
CN1714568A (zh) * 2002-12-03 2005-12-28 姜泰旭 电视接收机的位置控制器
KR20070078023A (ko) * 2006-01-25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01802831U (zh) * 2010-09-28 2011-04-20 模帝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装置
CN103470923A (zh) * 2013-09-23 2013-12-25 江阴市中佳文具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架
CN104406024A (zh) * 2014-11-17 2015-03-11 泰山医学院 一种平板电视调整支架
CN204288065U (zh) * 2014-12-11 2015-04-22 济南大学 一种可任意角度调整的显示器
CN204317905U (zh) * 2014-12-31 2015-05-13 黑龙江科技大学 升降式计算机承载桌
CN204477631U (zh) * 2015-01-14 2015-07-15 上海威超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升降器
CN104613874A (zh) * 2015-02-03 2015-05-13 缙云县伟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仪及测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2240B (zh) 2020-11-17
KR101600931B1 (ko) 2016-03-08
JP6605135B2 (ja) 2019-11-13
JP2018538564A (ja) 2018-12-27
WO2017082599A1 (ko)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2240A (zh)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CN108353142A (zh) 使用链条来调整显示器的位置的装置
KR101613920B1 (ko) 힌지축 구동형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KR101600927B1 (ko) 랙과 피니언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KR101613929B1 (ko) 섹터기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KR101605041B1 (ko) 이동형 스피커가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CN101155492B (zh) 用于车辆的显示装置
CN205411781U (zh) 透析机
CN106949349A (zh) 一种预防颈椎病的自移动屏幕架
JP4522545B2 (ja) ベッドのフットパネルに収納可能な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110002645U (ko) 유희용 말을 이용한 운동장치
KR101644801B1 (ko) 회동형 스피커가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위치 조절장치
CN206427236U (zh)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JP6332675B2 (ja) 扉開閉装置
JP4497871B2 (ja) 景品移動装置及び景品獲得型ゲーム装置
KR102136411B1 (ko) 로봇
KR101855822B1 (ko) 높이 조절형 수납장
CN109143585A (zh) 一种便于vr设备佩戴的可调节装置
JP3095780U (ja) ディスプレイの支持装置
CN111757194A (zh) 多媒体装置
JP2009072568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3014430U (ja) 鏡装置付き家具
JP6017645B2 (ja) ゲーム装置
CN216046589U (zh) 一种具有虚拟轴心的平板设备脚架
CN218986507U (zh) 一种预警式行车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