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7236U -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7236U
CN206427236U CN201621437116.2U CN201621437116U CN206427236U CN 206427236 U CN206427236 U CN 206427236U CN 201621437116 U CN201621437116 U CN 201621437116U CN 206427236 U CN206427236 U CN 206427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spring assembly
seat support
proof device
bear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71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志清
陈英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o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o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71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7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7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723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折叠、可调节高度和具有减振功能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椅座、弹簧组件和高度调节组件,所述椅座的下端面设置有转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置有若干个高度档位,所述弹簧组件的上端与所述转轴相铰接,所述弹簧组件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把手,通过调节所述旋转把手使得所述弹簧组件的下端依次与若干所述高度档位相对应配合,所述高度调节组件适配固定设置在外部承压壁上,所述承压壁竖直设置,所述椅座的后端与所述承压壁相配合连接,所述椅座、所述弹簧组件和所述承压壁形成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船舶领域。

Description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泊领域中,尤其涉及高速船领域,当驾驶行驶速度较快的船时,船在水面上行驶往往是起伏不定,一路颠簸。现有的船上的座椅没有装设减振装置,这样容易导致驾驶者坐不稳,甚至从座椅上脱离,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折叠、可调节高度和具有减振功能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椅座、弹簧组件和高度调节组件,所述椅座的下端面设置有转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置有若干个高度档位,所述弹簧组件的上端与所述转轴相铰接,所述弹簧组件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把手,通过调节所述旋转把手使得所述弹簧组件的下端依次与若干所述高度档位相对应配合,所述高度调节组件适配固定设置在外部承压壁上,所述承压壁竖直设置,所述椅座的后端与所述承压壁相配合连接,所述椅座、所述弹簧组件和所述承压壁形成三角形结构。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椅座的下端设置弹簧组件来实现减震功能,另外,调节旋转把手可以控制弹簧组件的旋转角度,而弹簧组件在位于不同的角度时,相对应的高度档位就不同,故而可使用旋转把手与高度调节组件的配合实现对椅座的高度调节;旋转把手位于椅座的底面的附近,坐在椅座上的人可以轻松摸到并操作旋转把手,而高度调节组件则位于高度偏低的地方,如果直接通过高度调节组件来调节高度的话,操作者就不得不从椅座上下来并蹲下去操作,故而比较麻烦;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椅座呈水平放置状态,承压壁呈竖直放置状态,弹簧组件呈从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状态,故而,椅座、弹簧组件和承压壁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为稳定结构,三角形结构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杆和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适配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的上端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与所述转轴相配合,所述转轴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椅座相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弹簧安装在空腔中,当椅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振动时,弹簧不断伸张而保持椅座的相对稳定;弹簧组件在转轴孔处于转轴相铰接。
又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开口处设置有导向塞子,所述导向塞子与所述空腔的开口相适配,所述导向塞子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弹簧杆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弹簧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并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空腔的开口处设置导向塞子,可以将空腔的开口堵住,使得弹簧不会从空腔中掉出;另一方面,导向槽可起到对弹簧杆的导向作用,弹簧杆的外径比空腔的开口直径小,故而若没有导向槽的导向作用,弹簧杆在反复地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错位现象,并可能导致弹簧杆被折断。
又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和适配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中部的高度调节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承压壁相配合,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档位缺口,若干所述档位缺口自上而下分层排列,若干所述档位缺口与所述高度档位一一对应。
由上述方案可见,固定板结构简单,仅通过往定位孔内钉钉子的方式使钉子插入承压壁中即可完成固定板的定位固定工作,故而的定位方法也简单;设置高度不同的档位缺口,用以最终调节椅座的高度,以适用于各类人的需求。
又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弹簧组件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所述弹簧杆的末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档位缺口相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设置左右两组弹簧组件可以起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的作用,将两组弹簧组件通过连杆相固定连接,使得两组弹簧组件在受旋转把手控制而旋转时,保持同步旋转,这样设计,就仅需在一侧安装旋转把手而不需要两侧均安装,节约材料,也在装配本实用新型时起到减少装配时间的作用。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档位缺口均为从前至后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档位缺口均通过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板的前端的连接槽相连接,若干所述档位缺口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杆相适配的连杆放置凹槽。
由上述方案可见,将档位缺口的开口方向设置为从前至后斜向下的方向,是为了配合连杆,使得连杆在对应任意一个档位缺口时均能滑入到档位缺口中,另一方面,也为了使连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剧烈振动而跳档到另一个档位缺口中,体现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稳定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安装槽。
由上述方案可见,高度调节板通过凸块与安装槽的相互配合而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高度调节板能轻松在固定板上安装和拆卸;当将高度调节板拆卸下来时,即破坏了椅座、弹簧组件和承压壁形成三角形结构,椅座就可以扳倒下来,顺势折叠在承压壁上,从而起到节省空间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设置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弹簧组件上,当所述弹簧组件的所述连杆与位于最中间的所述档位缺口相配合时,所述旋转把手的手柄的朝向为竖直向下。
由上述方案可见,旋转把手通过旋转控制弹簧组件的旋转角度而使弹簧组件对应不同的高度档位;当手柄的朝向为竖直向下时对应的是中间的档位缺口,那么将旋转把手沿逆时针向上扳时,对应的档位缺口则为处在更高的位置,即是说明此时椅座被抬高了,相反,如果要将椅座的高度调低,只需将旋转把手沿顺时针相上扳即可,从而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在调节高度方面的简单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椅座与所述承压壁通过合页相铰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椅座与承载壁通过市面上常用的合页来相连接,合页使用更换方便,也不需要定制。
进一步地,位于左侧的所述弹簧组件的上端的左侧面设置有卡位螺母。
由上述方案可见,卡位螺母将两组弹簧组件定位固定在连接块和卡位螺母之间,使两组弹簧组件处于相对于椅座相对称的位置,保持本实用新型的平稳性;另一方面,在拆装本实用新型方面,只要简单将卡位螺母拆下,即可简单将弹簧组件从转轴上拆下或装上,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度调节板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椅座1、弹簧组件2和高度调节组件3,所述椅座1的下端面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通过连接块12与所述椅座1相连接;所述弹簧组件2包括弹簧杆22和弹簧套23,所述弹簧套23内设置有空腔231,所述空腔231内适配安装有弹簧232,所述弹簧杆22的一端插入所述空腔231并与所述弹簧23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23的上端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与所述转轴11相配合,所述弹簧组件2通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转轴11相铰接;所述空腔231的开口处设置有导向塞子233,所述导向塞子233与所述空腔231的开口相适配,在所述空腔231的开口处设置所述导向塞子233,可以将所述空腔231的开口堵住,使得所述弹簧232不会从所述空腔231中掉出;所述导向塞子233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弹簧杆22相适配的导向槽2331,所述弹簧杆22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2331并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槽2331可起到对所述弹簧杆22的导向作用,所述弹簧杆22的外径比所述空腔231的开口直径小,故而若没有所述导向槽2331的导向作用,所述弹簧杆22在反复地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错位现象,并可能导致所述弹簧杆22被折断;所述弹簧组件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弹簧组件2左右对称设置,起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的作用;两根所述弹簧杆22的末端通过连杆24固定连接,使得两组所述弹簧组件2在受所述旋转把手21控制而旋转时,保持同步旋转,这样设计,就仅需在一侧安装所述旋转把手21而不需要两侧均安装,节约材料,也在装配本实用新型时起到减少装配时间的作用;所述连杆2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椅座1的着力部件,为了避免其弯折,需要选择刚性较强的材料制作,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多设置几个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并并排设置,使得它们的高度位置保持一致。
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和适配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中部的高度调节板32,所述固定板31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311,所述固定板31通过所述定位孔311与所述承压壁4相配合;所述高度调节板32上设置有若干个档位缺口321,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自上而下分层排列,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形成若干个高度档位,用以调节所述椅座1的高度,所述档位缺口321的数量可以随意定制,本实施例设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档位缺口321相对应的所述弹簧组件2所处的位置角度的角度差为2°;三个所述档位缺口321均为从前至后斜向下设置,保证所述连杆24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剧烈振动而跳档到另一个档位缺口中,体现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稳定的特点;三个所述档位缺口321均通过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板32的前端的连接槽322相连接;三个所述档位缺口321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杆24相适配的连杆放置凹槽3211;所述高度调节板32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块322,所述固定板31设置有与所述凸块322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高度调节板32通过所述凸块322与所述安装槽的相互配合而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1上。
所述弹簧组件2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把手21,所述旋转把手21设置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弹簧组件2上,通过调节所述旋转把手21使得所述弹簧组件2的所述连杆24与所述档位缺口321相配合,当所述弹簧组件2的所述连杆24与位于最中间的所述档位缺口321相配合时,所述旋转把手21的手柄的朝向为竖直向下,将所述旋转把手21沿逆时针向上扳时,对应的档位缺口则为处在更高的位置,即是说明此时所述椅座1被抬高了,相反,如果要将所述椅座1的高度调低,只需将所述旋转把手21沿顺时针相上扳即可,从而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在调节高度方面的简单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位于左侧的所述弹簧组件2的上端的左侧面设置有卡位螺母6,所述卡位螺母6用以定位固定所述弹簧组件2。
一般情况下,所述椅座1呈水平放置状态,所述承压壁4呈竖直放置状态,所述椅座1的后端与所述承压壁4通过合页5相铰接,所述弹簧组件2呈从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状态,所述椅座1、所述弹簧组件2和所述承压壁4形成三角形结构。
当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可将所述椅座1扳到折叠起来,以起到节省空间的作用,其实施方式有两种分别如下:
1.分离所述高度调节板32和所述固定板31,将所述高度调节板32相上提,使得所述凸块322顺着所述固定板31的所述安装槽而使所述高度调节板32从所述固定板31上拆下来;当将所述高度调节板32拆卸下来时,破坏了所述椅座1、所述弹簧组件2和所述承压壁4形成三角形结构,将所述高度调节板32连同所述连杆24一起自由下垂放置,所述椅座1就可以扳倒下来,并可以将所述椅座1顺势折叠在所述承压壁4上;
2.拆掉所述卡位螺母,所述卡位螺母6将两组所述弹簧组件2定位固定在所述连接块12和所述卡位螺母6之间,使两组所述弹簧组件2处于相对于所述椅座1相对称的位置,保持本实用新型的平稳性,只要简单将所述卡位螺母6拆下,即可简单将所述弹簧组件2从所述转轴11上拆下,一旦将所述弹簧组件2拆下后,所述椅座1没有了支撑自然就可以扳到下来合在所述承压壁4上了,此方式更适用于较长时间不使用座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船舶领域。

Claims (10)

1.一种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椅座(1)、弹簧组件(2)和高度调节组件(3),所述椅座(1)的下端面设置有转轴(11),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设置有若干个高度档位,所述弹簧组件(2)的上端与所述转轴(11)相铰接,所述弹簧组件(2)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把手(21),通过调节所述旋转把手(21)使得所述弹簧组件(2)的下端依次与若干所述高度档位相对应配合,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适配固定设置在外部承压壁上,所述承压壁竖直设置,所述椅座(1)的后端与所述承压壁相配合连接,所述椅座(1)、所述弹簧组件(2)和所述承压壁形成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2)包括弹簧杆(22)和弹簧套(23),所述弹簧套(23)内设置有空腔(231),所述空腔(231)内适配安装有弹簧(232),所述弹簧杆(22)的一端插入所述空腔(231)并与所述弹簧(23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23)的上端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与所述转轴(11)相配合,所述转轴(11)通过连接块(12)与所述椅座(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31)的开口处设置有导向塞子(233),所述导向塞子(233)与所述空腔(231)的开口相适配,所述导向塞子(233)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弹簧杆(22)相适配的导向槽(2331),所述弹簧杆(22)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2331)并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和适配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中部的高度调节板(32),所述固定板(31)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311),所述固定板(31)通过所述定位孔(311)与所述承压壁相配合,所述高度调节板(32)上设置有若干个档位缺口(321),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自上而下分层排列,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与所述高度档位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弹簧组件(2)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所述弹簧杆(22)的末端通过连杆(24)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4)与所述档位缺口(321)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均为从前至后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均通过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板(32)的前端的连接槽(322)相连接,若干所述档位缺口(321)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杆(24)相适配的连杆放置凹槽(32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板(32)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块(322),所述固定板(31)设置有与所述凸块(322)相配合的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把手(21)设置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弹簧组件(2)上,当所述弹簧组件(2)的所述连杆(24)与位于最中间的所述档位缺口(321)相配合时,所述旋转把手(21)的手柄的朝向为竖直向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1)与所述承压壁通过合页(5)相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座椅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弹簧组件(2)的上端的左侧面设置有卡位螺母(6)。
CN201621437116.2U 2016-12-26 2016-12-26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27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7116.2U CN206427236U (zh) 2016-12-26 2016-12-26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7116.2U CN206427236U (zh) 2016-12-26 2016-12-26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7236U true CN206427236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711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27236U (zh) 2016-12-26 2016-12-26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72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8013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CN110974431A (zh) * 2019-03-27 2020-04-10 王海琳 一种功能全面的全自动多功能儿童保健测试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8013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CN106628013B (zh) * 2016-12-26 2018-07-17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CN110974431A (zh) * 2019-03-27 2020-04-10 王海琳 一种功能全面的全自动多功能儿童保健测试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7236U (zh)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CN110849658A (zh) 一种土壤检测用取样装置
CN108432240A (zh) 使用链轮的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CN106705561A (zh) 搁物架及具有该搁物架的冰箱
CN106628013A (zh) 船用座椅减振装置
CN207283675U (zh) 一种云台网络半球机
CN207538469U (zh) 一种建筑测绘用白粉线喷涂机
CN205025462U (zh) 采掘机械及其平衡器组件
JP2017158886A5 (zh)
CN208814364U (zh) 新型电缆放线装置
CN107878899A (zh) 一种包装箱托架自适应脚轮翻转机构
CN208181381U (zh) 水下清洗机器人
CN108618581B (zh) 一种炒菜机用加水装置
CN107489875A (zh) 一种钢丝绳传动的电动升降吊架
CN207955115U (zh) 一种工程设计绘图用装置
JP2017172284A5 (zh)
CN206284924U (zh) 一种压力牛排机
CN207246735U (zh) 一种钢丝绳传动的电动升降吊架
CN108608954B (zh) 一种旋转汽车中央扶手
CN206644694U (zh) 一种汽车后排中央扶手
CN208957131U (zh) 一种可调节书法桌
CN208964243U (zh) 卷线系统
CN206450001U (zh) 搁物架及具有该搁物架的冰箱
CN206596849U (zh) 一种面板竖向倾斜调节机构
CN209160555U (zh) 一种用于罐体运输车的防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