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1645A -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 Google Patents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1645A
CN108431645A CN201780005595.1A CN201780005595A CN108431645A CN 108431645 A CN108431645 A CN 108431645A CN 201780005595 A CN201780005595 A CN 201780005595A CN 108431645 A CN108431645 A CN 108431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ntioned
transparent
refractive index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55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1645B (zh
Inventor
宫田照久
光本欣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1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1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1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1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3/04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natural rubber or synthetic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with fibres or particles being present as additives in th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rubber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rubber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natural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synthetic rubber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polydienes homopolymers or poly-halodienes hom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specially treated, e.g. irradi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plastic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3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ilox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ulphones; polysulf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vinyl (co)polymers, e.g. styren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halide (co)polymers, e.g. PVC, PVDC, PVF, PVD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polycyclo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epoxy res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condensation resins of aldehydes, e.g. with phenols, ureas or melam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02B5/282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or infrared and transparent for visible light, e.g. heat reflectors, laser prot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2Translucent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32B2255/205Metall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8Multiple coating on on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28Vinyl resin particles, e.g. polyvinyl acetate,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or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28Vinyl resin particles, e.g. polyvinyl acetate,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or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 B32B2264/0235Aromatic vinyl resin, e.g. styren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28Vinyl resin particles, e.g. polyvinyl acetate,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or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 B32B2264/0242Vinyl halide, e.g. PVC, PVDC, PVF or PVDF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5Acrylic resin particles, e.g.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or ethylene-acrylate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57Polyolefin particles, e.g. polyethylene or polypropylene homopolymers or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4/0278Polyester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1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4Oxysalt, e.g. carbonate, sulfate, phosphate or nitrat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5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7Ceramic
    • B32B2264/108Carbon, e.g. graphit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2Mixture of at least two particle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4Di-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4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1Heat seal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9Iridescent, pearlescen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8Refra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2Luminescent, fluorescent, phosphoresc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4Scratch 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52Corrosion inhibi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19/00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从透明基材侧依次包含红外线反射层和光学调节保护层,在所述透明基材的与形成有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相反的一侧或者在所述透明基材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包含光扩散层。所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所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可见光线反射率为12%以上且30%以下,雾度值为5%以上且35%以下,遮蔽系数为0.69以下,垂直辐射率为0.22以下。

Description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的影像能够从投影仪侧作为反射影像良好地辨认,或者隔着屏幕从投影仪的相反侧作为透过影像良好地辨认,即观察者能够从两面良好地辨认影像,且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进一步耐擦伤性和外观性优异。
背景技术
从防止地球温室效应和节能的观点考虑,为了阻断从建筑物的窗户、店铺的橱窗、汽车的窗户表面等入射的太阳光的热射线(红外线),广泛进行了在窗玻璃、有机透明基板的表面或者内部设置透明的隔热构件从而利用它们降低室内、车内的温度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2)。另外,最近从全年的节能的观点考虑,提出了一种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作为日照调节用膜,并正在进行市场投入,所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不仅赋予了阻断成为夏季时温度上升的原因的热射线的隔热性,还赋予了通过遮蔽从室内通过透光性构件射出到外面的远红外线(使远红外线向室内侧反射)来抑制冬季时暖气热量从室内流出,从而降低暖气负荷的绝热性(例如,专利文献3、4)。
另外,近年来,特别是在整面玻璃的商业设施、便利店、百货商店、服饰、汽车等店铺的橱窗等中,作为广告、通告、信息媒介,代替以前的广告牌、海报、大面积显示器,通过在窗户、橱窗上粘贴透明屏幕而使窗口本身大面积屏幕化,将透过辨认性维持为从室外侧可看见室内状态、商品的水平并且从室内侧通过投影仪投影显示出广告、商品信息、其他各种内容影像的、所谓的数字标牌对于在室外侧的人具有非常高的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另外容易应对内容的内容变更,并且简单,因此受到关注。另外,在汽车中,为了使驾驶员能够在不大幅移动视点的情况下读取导航信息,利用配置在挡风玻璃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后视镜附近、驾驶员视线附近的被称为组合型(Combiner)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分束器等,从小型投影仪进行投影显示、或者隔着挡风玻璃以虚像的形式进行投影显示的平视显示器装置(HUD)受到关注(例如,专利文献5~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1906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70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41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67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399398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21045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482210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5214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专利文献3、4的隔热绝热构件而言,通过贴于窗口,能够对窗口本身赋予隔热绝热功能,但关于外观性或者耐擦伤性恐怕不一定能说是充分的。另外,由于上述隔热绝热构件没有赋予将从投影仪投影出的内容放映出的透明屏幕功能,也没有记载考虑其的设计,因此基本不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起作用。
即专利文献3中,作为层叠膜,公开了一种包含将热射线反射层与厚度为0.5~2.0μm的硬涂层依次层叠的构成的层叠膜,所述热射线反射层具有在基材上交替层叠有金属薄膜与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多层结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层叠膜为红外线反射型的层叠膜,具有使红外线向室内侧反射的绝热功能和优异的耐擦伤性。但是,由于热射线反射层一般在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380~780nm)内的反射率较高,因此在利用涂布将硬涂层形成于热射线反射层上的情况下,即使仅硬涂层有轻微的厚度不均,由硬涂层的界面反射与热射线反射层的界面反射的多重反射干涉所引起的被称为虹彩现象的外观眩光现象也变得显眼,在贴于窗口而使用时在外观上有可能存在问题。另外,进一步,在为了抑制红外线的吸收并进一步提高其绝热功能而将硬涂层的厚度减薄为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380~780nm)重叠那样的数百nm的情况下,由改变角度进行辨认时的光程变化所引起的整体反射色的变化也变大,在贴于窗口而使用时在外观上有可能存在问题。另外,由于构成构件中至少不含使光充分散射的元件,且考虑其他透明屏幕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起作用。
另外,专利文献4中,作为红外线反射膜,公开了一种包含在透明膜基材上依次具备红外线反射层和由有机物层形成的厚度为30~150nm的透明保护层的构成的反射膜,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依次具备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红外线反射膜为红外线反射型,具有使红外线向室内侧反射的良好绝热功能和优异的外观性。但是,如果为了抑制上述的外观虹彩现象而将透明保护层的厚度极端地减薄为比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小的30~150nm,则在用布等强烈摩擦时可见耐擦伤性降低的倾向,在施工后的膜的清洁等维护时有在膜表面划出伤痕的可能性,有可能由于伤痕的影响而发生外观不良、金属层腐蚀等问题。另外,由于在构成构件中至少不含使光充分散射的元件,且考虑其他透明屏幕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起作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利用包含金属薄膜与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层叠体的红外线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型的隔热绝热膜中,金属薄膜一般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且由可见光的吸收较小的银等低折射率层形成,另外,金属氧化物薄膜一般而言一边维持金属薄膜中的红外线反射功能一边控制可见光区域波长下的反射率而提高可见光线透过率,且由具有抑制金属薄膜中的金属迁移的保护功能的折射率为1.7以上的高折射率材形成。
因此,在由金属薄膜与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层叠体构成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设置一般常用作其保护层的例如折射率为1.5左右的由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紫外线(UV)固化型硬涂层的情况下,基于红外线反射层的各层与硬涂层的折射率差和各层的厚度,在各界面发生多重反射的干涉。其结果,相对于入射到该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的各波长的反射率变化很大。即,在测定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情况下,成为与保护层的厚度对应的、具有所谓被称为波纹的多个波峰(反射率的最大值)/波谷(反射率的最小值)的大起伏的形状的反射率曲线。
另外,通常由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紫外线(UV)固化型硬涂层等保护层通过湿涂法而涂覆形成,但现实中难以在基材整面没有膜厚不均(膜厚的偏差)地均匀地进行涂布。因此,由于干燥不均、涂覆不均、基材的表面状态等的影响,膜厚不均不能完全消除。在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这样的保护层的膜厚不均表现为形成波峰/波谷的波长的偏移,特别是在将保护层的厚度减薄为数百nm的情况下,成为虹彩条纹的产生原因。
另一方面,在将保护层的厚度极度增厚至例如数μm以上的情况下,在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波峰/波谷的起伏的间隔变窄,即使保护层的膜厚有一些偏差,也难以通过人眼来分别区分并识别特定波长的反射色,基本上不能以虹彩条纹的形式捕捉到,因此不易发生外观上的问题。但是,作为保护层的由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紫外线(UV)固化型硬涂层由于在其分子骨架中包含大量C=O基、C-O基、芳香族基,因此在将保护层的厚度增厚的情况下,容易吸吸波长5.5~25.2μm的远红外线,存在红外线反射膜的绝热性降低的倾向。
因此,为了使红外线反射膜的绝热性更加充分(例如,作为垂直辐射率的值为0.22以下,作为热传导率的值为4.2W/m2·K以下),优选将保护层的厚度设为大约1.0μm以下,并尽可能抑制波长5.5~25.2μm的远红外线的吸吸,但如上述的专利文献3中所说明,在将保护层的厚度设为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重叠那样的数百nm的厚度的情况下,在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波峰/波谷的起伏的间隔变宽,能够通过人眼识别出特定波长的反射色,因此即使仅在保护层有轻微的厚度不均,也能够作为虹彩现象被识别出,另外也能够显著捕捉到由改变角度进行辨认时的光程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体反射色的变化,在贴于窗口而使用时在外观上有可能存在问题。一般而言,存在避免给予热印象的红色系、黄色系、降低设计性的绿色系的倾向,存在喜欢给予凉快印象、设计性也不太降低的蓝色系的倾向,但在将保护层的厚度设为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重叠那样的数百nm的厚度的情况下,在虹彩条纹、改变角度进行辨认时的整体反射色中,特别是红色系、绿色系的反射色有时变得显眼,可能降低外观。
进一步,如上述的专利文献4中所说明,在将保护层的厚度极端地减薄至比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小的30~150nm的情况下,在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波峰/波谷的起伏的间隔进一步变宽,几乎只观察到一个波谷,观测到均匀的颜色作为干涉反射色,因此不易发生外观上的问题,但用布等强烈摩擦时可见耐擦伤性降低的倾向,施工后膜的清洁等维护时有在膜表面划出伤痕的可能性,仍然担心由伤痕的影响所引起的外观不良、金属层腐蚀等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专利文献5~7的透明屏幕构件而言,通过贴于窗口,能够对窗口本身赋予将从投影仪投影的内容放映出的透明屏幕功能,但由于没有赋予反射红外线的功能,且考虑其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起作用。
即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透过型屏幕,公开了一种包含如下构成的屏幕,所述构成通过将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粘接剂、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酯类树脂等树脂中分散丙烯酸树脂粒子、有机硅树脂粒子、聚苯乙烯树脂粒子等光扩散粒子所得的材料涂设在玻璃、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而成,但任一种材料都不会反射红外线,且考虑其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起作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6中,作为透过型屏幕,公开了一种包含如下构成的屏幕,所述构成通过将在完全或部分皂化的聚乙烯醇、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等亲水性树脂中分散非晶质合成二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铝水合物等光扩散粒子所得的材料涂设在PET膜上而成,但任一种材料都不会反射红外线,且考虑其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起作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7中,作为投影屏幕,公开了一种包含如下构成的屏幕,即:分别用粘着剂将涂设有偏振选择反射层的PET膜和将由光聚合物等构成的全息图感光材料涂设并曝光而记录固定有透过型体积全息图的PET膜贴合在玻璃的两面,所述偏振选择反射层由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选择反射中心波长的胆甾醇型液晶树脂构成,但在专利文献7的记载范围中,任一种材料都不会反射红外线,且考虑其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起作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8中,作为透过型屏幕,公开了一种包含如下构成的屏幕,即:将在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中分散折射率极高的纳米金刚石粒子作为光扩散粒子所得的材料涂设在玻璃上、或者直接进行夹层玻璃化,但任一种材料都不会反射红外线,且考虑其的设计也没有记载,因此基本上不作为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起作用。
这样,对于在身边的生活空间中大量存在的窗口,从全年节能的观点考虑,要求上述那样的隔热绝热功能,另外从数字标牌的观点考虑,尽管要求赋予上述那样的透明屏幕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本发明人的知识范围内,同时被赋予两种功能的构件根本不存在,并未想到这样的想法。
另外,最近,进一步,在窗口显示器用的透明屏幕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数字标牌的功能,当然要求能够从宽角度辨认从投影仪投影的内容影像的高辨认性,并且不仅从粘贴有透明屏幕的窗口之外(隔着屏幕在投影仪的相反侧)作为透过影像看见内容影像时的辨认性,辨认从窗口内(隔着屏幕的投影仪侧)投影到透明屏幕上的内容影像作为反射影像的机会也正逐渐增加,因此期望从窗口内外的辨认性、即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优异的透过型屏幕。然而,市售的透过型的透明屏幕由于前向散射性强,因此可从隔着屏幕的投影仪的相反侧得到清晰的透过影像,但由于后向散射性不太强,因此作为从投影仪侧看见的反射影像虽然能够辨认,但明亮度(亮度)低,稍微有模糊的感觉,作为图像清晰度不能说充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其作为全年节能用的日照调节透明窗口膜,隔热绝热性优异,且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在投影出的影像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特别是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且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进一步耐擦伤性优异,抑制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外观性也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首先发现:(1)作为日照调节透明窗口膜用,为了制成隔热绝热性和耐擦伤性优异,抑制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的外观性也优异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只要设为在形成于透明基材上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设有从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250nm~980nm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构成即可。
即,一般而言,为了使红外线反射层表现绝热性能(例如,作为遮蔽系数的值为0.69以下),必须提高近红外线区域的反射率,必然存在波长为500nm~780nm范围内的可见光线反射率也单调增加的倾向。图1例示的是使用紫外线截止透明粘着剂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PET面侧粘贴在玻璃上,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近红外线区域中的反射光谱。因此,在该红外线反射层上设有通常的由丙烯酸系的紫外线(UV)固化型硬涂树脂构成的保护层时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在波长500nm~780nm的范围内,存在随着波长的增大,可见光线反射率的上下变动逐渐变大的倾向,根据保护层的膜厚变动,会产生虹彩条纹、或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变大。图2例示的是在图1的红外线反射层上形成680nm厚的由丙烯酸系硬涂树脂构成的保护层,与图1同样地操作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图中的虚线表示的是图1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如上所述,由辨认角度引起反射色变化变大的现象是因为:在辨认的角度相对于膜为倾斜方向的情况下,与辨认的角度为垂直方向的情况相比,由于从各界面反射的光的光程差的影响而使反射的光的波长向短波长侧移动。因此,认为:在相对可见度高且损害设计性的绿色系的波长区域(500nm~570nm)和给予热印象的红色系的波长区域(620nm~780nm)中,只要尽可能降低反射光谱的波峰与波谷的急剧变动差,特别是使与绿色系~红色系对应的波长即500nm~78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反射率变化平缓,则即使保护层的膜厚有一些变动,也能够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在形成于透明基材上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设置从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调节保护层,且从兼顾耐擦伤性和绝热性的观点考虑,只要将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设为250nm~980nm的范围即可,从而完成上述结论(1)。
进一步发现:(2)为了将上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制成在通过投影仪投影的影像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特别是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且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的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只要设为在透明基材的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或者在透明基材与红外线反射层之间设有使光扩散性粒子分散于透明树脂中而成的光扩散层的构成,且将可见光线反射率设为12%以上且30%以下,将雾度值设为5%以上且35%以下即可。
即一般而言,透过型的透明屏幕由于多数按照前向散射性变强的方式设计,且后向散射性不太强,因此作为从投影仪侧看见的反射影像虽然能够辨认,但明亮度(亮度)低,稍微有模糊的感觉,作为图像清晰度不一定能说充分。因此认为:首先,如果利用上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红外线反射层,使可见光线适度地反射,则投影仪的投影光适度地被反射,能够补偿光扩散层的后向散射性弱,可见光线透过率也不会极度地降低,背景辨认性也得以维持,并且反射影像的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变得良好。
接着,认为:如果在透明基材的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或者在透明基材与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形成使光扩散性粒子分散于透明树脂中所得的光扩散层,则不会妨碍红外线反射层的远红外线向室内侧反射,因此不会使上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垂直辐射率增大,能够维持绝热性能。
基于以上的想法,完成了上述结论(2)。
发现:将以上(1)和(2)的结论组合而构成的透明构件作为日照调节透明窗口膜,隔热绝热性(作为遮蔽系数的值为0.69以下,作为垂直辐射率的值为0.22以下)优异,且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在投影出的影像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特别是在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且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进一步耐擦伤性优异,也能够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外观性也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为一种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从投影仪投影到屏幕的影像能够从投影仪侧作为反射影像良好地辨认,另外能够隔着屏幕从投影仪的相反侧作为透过影像良好地辨认,即能够从两面良好地辨认,其特征在于,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相对于透明基材,至少
(1)从上述透明基材侧依次包含红外线反射层和光学调节保护层,
(2)在上述透明基材的形成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或者在上述透明基材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包含光扩散层;
并且,
(3)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包含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
(4)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nm~980nm,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
(5)上述光扩散层包含透明树脂和光扩散性粒子;
进一步,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
(6)依照JIS R3106-1998测定的可见光线反射率为12%以上且30%以下,
(7)依照JIS K7136-2000测定的雾度值为5%以上且35%以下,
(8)依照JIS A5759-2008测定的遮蔽系数为0.69以下,
(9)依照JIS R3106-2008测定的垂直辐射率为0.22以下。
这里,JIS为日本工业标准的简称。
根据这样构成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可制成如下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由于具有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的红外线反射层能够良好地反射太阳光的从近红外线至远红外线范围的红外线,因此可得到良好的隔热绝热特性,进一步,利用层叠在红外线反射层上的光学调节保护层,能够显著降低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特别是与绿色系~红色系对应的波长即500nm~780nm范围内的波长联动的反射率的变动差,使反射率的变化变得平缓,因此即使为了兼顾保护层的耐擦伤性和绝热性而将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设定在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380nm~780nm)重叠的范围内,也能够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抑制到人眼基本上察觉不到的水平,因此外观性也优异。
进一步,由于能够使可见光线的一部分在可见光线反射率为12~30%的范围内适度地反射,而剩余的大部分能够透过,因此利用与使光扩散性粒子分散于透明树脂中而成的具有预定雾度值的光扩散层的协同效果,可得到良好的可见光散射/反射特性,能够使通过投影仪投影的透过影像和反射影像的辨认性良好,且基本不会妨碍红外线反射层的远红外线向室内侧反射,因此能够维持高绝热性。
因此,在使用透明粘着剂等将这样构成的隔热绝热透明构件贴合于例如窗玻璃等透明基板而使用的情况下,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能够用作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即全年节能用的日照调节透明膜,并且也能够用作可从两面良好地辨认通过投影仪投影的内容影像的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因此在所有的场景中都非常有用。
另外,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为了使总厚度为250nm~980nm,对于上述高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65~1.95、厚度设定在160~870nm的范围内,对于上述低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30~1.45、厚度设定在75~125nm的范围内。
即,如果将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160~87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将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75~125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来设定,则能够显著降低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的与波长500nm~780nm范围内的波长联动的反射率的变动差,另一方面,从确保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必须设为250nm以上,另外从确保绝热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必须设为980nm以下。因此,在将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160~87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将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75~125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来设定时,将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与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相加得到的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必须设定为250nm~980nm。
更详细地说明,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下限值250nm的情况下,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160~175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75~9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并适当选择能够降低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波长500nm~78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的变动差的各厚度的组合而设定。例如,只要将上述高折射率层(折射率1.79)的厚度设定为160nm,将上述低折射率层(折射率1.38)的厚度设定为90nm,就能够降低上述反射率的变动差。
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上限值980nm的情况下,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855~870nm的范围中选择、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110~125nm的范围中选择并设定为能够降低上述反射率的变动差的各厚度的组合。例如,如果将上述高折射率层(折射率1.79)的厚度设定为870nm,将上述低折射率层(折射率1.38)的厚度设定为110nm,则能够降低上述反射率的变动差。
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上下限值之间的520nm的情况下,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395~445nm的范围中选择、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75~125nm的范围中选择并设定为能够降低上述反射率的变动差的各厚度的组合。例如,如果将上述高折射率层(折射率1.88)的厚度设定为440nm,将上述低折射率层(折射率1.38)的厚度设定为80nm,则能够降低上述反射率的变动差。根据这样构成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通过形成所需最小限度的层数的光学调节保护层,能够使生产率良好、低成本且使绝热性和外观性良好。
另外,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为了使总厚度为250nm~980nm,对于上述中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45~1.55,厚度设定在80~200nm的范围内,对于上述高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65~1.95,厚度设定在100~720nm的范围内,对于上述低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30~1.45,厚度设定在70~150nm的范围内。
即,如果将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从80~20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100~72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70~15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来设定,则能够显著降低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的与波长500nm~780nm范围内的波长联动的反射率的变动差,另一方面,从确保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必须设为250nm以上,另外从确保绝热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必须设为980nm以下。因此,在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从80~20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从100~72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从70~150n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来设定时,将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和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相加得到的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必须设为250nm~980nm。关于具体的各层的厚度构成等,可以与上述内容同样地考虑。根据这样构成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能够制成除了绝热性和外观性以外,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也良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中的中折射率层优选包含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与红外线反射层的金属氧化物层或者金属氮化物层的相互作用出乎意料地强,因此能够在红外线反射层与中折射率层之间得到更加良好的密合性。进一步,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由于其主骨架为聚烯烃,且C=O基、C-O基、芳香族基并不太多,因此根据这样构成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在波长5.5~25.2μm的远红外线区域,不易发生红外振动吸吸,能够抑制垂直辐射率的上升,因此不妨碍赋予绝热性,能够确保上述密合性。
另外,在依照JIS R3106-1998测定的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隔热绝热构件的反射光谱中,将表示上述反射光谱的波长500~570nm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的平均值的假想线a上的与波长535nm对应的点设为点A,将表示上述反射光谱的波长620~780nm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的平均值的假想线b上的与波长700nm对应的点设为点B,将通过上述点A与上述点B的直线在波长500~780nm的范围内延长而设为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在将波长500~570nm范围内的上述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的值与上述基准直线AB的反射率的值进行比较时,将各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波长时的该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最大变动差△A”时,上述最大变动差△A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优选为7%以下,在将波长620~780nm范围内的上述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的值与上述基准直线AB的反射率的值进行比较时,将各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波长时的该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最大变动差△B”时,上述最大变动差△B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优选为9%以下。根据这样构成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能够使外观性稳定且良好。
另外,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依照JIS A5759-2008测定的可见光线透过率优选为65%以上。根据这样构成的隔热绝热构件,可得到良好的透过辨认性,使用透明粘着剂将该透明构件贴合于例如窗玻璃等透明基板而使用的情况下,不会损害透明基板的透过性,从室内外的任一位置都能够良好地辨认内外的背景、状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其作为全年节能用的日照调节透明窗口膜,隔热绝热性优异,且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在投影的影像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特别是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且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进一步耐擦伤性优异,抑制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外观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使用紫外线截止透明粘着剂将在PET膜上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PET面侧粘贴在玻璃上,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近红外线区域的反射光谱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图2是表示在图1的红外线反射层上形成680nm厚的由丙烯酸系紫外线(UV)固化型硬涂树脂构成的保护层,与图1同样地操作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的图(虚线是图1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3]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4]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5]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6]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7]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粘贴在玻璃板上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8]图8是表示以前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9]图9是表示以前的透明屏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0]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相对于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求出方法的图。
[图11]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2]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3]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4]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5]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6]图16是本发明的比较例2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7]图17是本发明的比较例3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8]图18是本发明的比较例6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图19]图19是本发明的比较例7的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特征在于,相对于透明基材,至少
(1)从上述透明基材侧依次包含红外线反射层和光学调节保护层,
(2)在上述透明基材的形成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或者在上述透明基材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包含光扩散层;
并且,
(3)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包含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
(4)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nm~980nm,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
(5)上述光扩散层包含透明树脂和光扩散性粒子;
进一步,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
(6)依照JIS R3106-1998测定的可见光线反射率为12%以上且30%以下,
(7)依照JIS K7136-2000测定的雾度值为5%以上且35%以下,
(8)依照JIS A5759-2008测定的遮蔽系数为0.69以下,
(9)依照JIS R3106-2008测定的垂直辐射率为0.22以下。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3中,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101包含如下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1的一个面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12和光学调节保护层13,在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个面上具备光扩散层14和粘着剂层15。进一步,光学调节保护层13由中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和低折射率层13C的3层构成的层叠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粘着剂层15上具备未图示的脱模膜。
另外,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4中,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102包含将图3中的光扩散层14和粘着剂层15替换为光扩散粘着剂层16的构成。
另外,进一步,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5中,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103包含如下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1的一个面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12和光学调节保护层13,在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个面上具备光扩散粘着剂层16。进一步,光学调节保护层13由高折射率层13B和低折射率层13C的2层构成的层叠构成。
另外,进一步,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6中,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104包含如下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1的一个面上具备光扩散层14、红外线反射层12和光学调节保护层13,在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个面上具备粘着剂层15。进一步,光学调节保护层13由中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和低折射率层13C的3层构成的层叠构成。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粘贴于玻璃板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7中,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105包含如下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1的一个面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12和光学调节保护层13,在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个面上具备光扩散粘着剂层16和玻璃板17。进一步,光学调节保护层13由中折射率层13A、高折射率层13B和低折射率层13C的3层构成的层叠构成。
图8是表示以前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8中,透明隔热绝热构件20包含如下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1的一个面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12和保护层18,在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个面上具备粘着剂层15。
图9是表示以前的透过型透明屏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9中,透明屏幕30包含如下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1的一个面上具备保护层18,在透明基材11的另一个面上具备光扩散粘着剂层16。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相对于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求出方法的图。
首先,对着眼于上述波长区域的反射率差的理由进行说明。作为人眼的相对可见度,会更加强烈地识别以波长500~570nm附近的绿色为中心的区域。因此,如果上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在可见光线的反射光谱中的波长500~570nm范围内的被称为波纹的、由光的多重反射干涉引起的起伏的大小(反射率的上下变动)大,则会由于轻微的膜厚不均而发生反射光谱的相位偏移,对反射色影响较大。
另外,如上所述,在利用金属薄膜使近红外线反射的红外线反射膜中,必然会形成从可见光区域波长到近红外线区域波长的反射率逐渐升高的反射光谱的形状。因此,在使用了金属薄膜的红外线反射膜中,会形成红色系的反射色容易被强调的形状。因此,对于以波长620~780nm的区域作为中心的红色系的反射色,如果与绿色系的颜色区域时同样地由于膜厚不均而发生反射光谱的相位偏移,则对反射色的影响也变大。
一般而言,在用于窗玻璃等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存在避免给予热印象的红色系、黄色系、降低设计性的绿色系的倾向,存在喜欢给予凉快印象、设计性也不太降低的蓝色系的倾向,但在将保护层的厚度设为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重叠那样的数百nm厚度的情况下,在虹彩条纹、改变角度进行辨认时的整体反射色中,特别是红色系、绿色系的反射色有时变得显眼,可能使外观降低。因此,为了即使由于轻微的膜厚不均而发生相位偏移也减少对反射色的影响,抑制可见光区域波长中对反射色的影响大的绿色光区域500~570nm间、以及红色光区域620~780nm间的反射光谱的波纹大小变得很重要。
接着,基于图10对上述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求出方法进行说明。图10中的曲线为使用紫外线截止透明粘着剂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透明基材的形成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面的相反侧粘贴在玻璃板上,从玻璃面侧入射光进行测定时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一个例子。
首先,求出表示图10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波长500nm~570nm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Rmax.)与最小反射率(Rmin.)的平均值(Rave.)的假想线a,将上述假想线a上的波长535nm处的点设为点A。同样地,求出表示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波长620nm~780nm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Rmax.)与最小反射率(Rmin.)的平均值(Rave.)的假想线b,将线b上的波长700nm处的点设为点B。然后,将通过点A与点B的直线定义为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由其斜率和交点求出上述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的式子、即Y=a'X+b'的式子。这里,Y为反射率(%),X为波长(nm),a'为直线的斜率,b'为Y的截距。
接着,由上述Y=a'X+b'的式子求出波长500nm~570nm范围内的上述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的每个波长的反射率的值,将该求出的反射率的值与波长500nm~570nm范围内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的值进行相互比较时,将各个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波长时的该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
同样地,由上述Y=a'X+b'的式子求出波长620nm~780nm范围内的上述反射率的“基准直线AB”的每个波长的反射率的值,将该求出的反射率的值与波长620nm~780nm范围内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的值相互进行比较时,将各个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波长时的该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B”。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数值越小,意味着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与绿色系~红色系对应的波长500nm~780nm范围内的反射率的变动越小。
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优选为7.0%以下,“最大变动差△B”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优选为9.0%以下。通过将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值设在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显著降低可见光线反射光谱中的特别是与绿色系~红色系对应的波长500nm~780nm范围内的波长联动的反射率的变动差,能够使反射率的变化变得平缓,因此即使为了兼顾保护层的耐擦伤性和绝热性而将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设定为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380nm~780nm)重叠的范围,也能够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抑制至人眼基本上察觉不到的水平,因此能够制成外观性也优异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如果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值均在上述范围外,则不能充分降低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与绿色系~红色系对应的波长即500nm~780nm范围内的反射率的变动差,因此其结果:在为了兼顾保护层的耐擦伤性和绝热性而将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设定为与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380nm~780nm)重叠的范围的情况下,无法充分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
更优选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小于6.0%,“最大变动差△B”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小于6.0%。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各构成构件及其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透明基材]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透明基材,只要具有光学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上述透明基材,例如可以使用将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脂环式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例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聚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例如,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降冰片烯系树脂等树脂加工为膜状或片状所得的基材。作为将上述树脂加工为膜状或片状的方法,可列举挤出成型法、压延成型法、压缩成型法、注射成型法、使上述树脂溶解于溶剂中进行铸造的方法等。也可以在上述树脂中添加抗氧化剂、阻燃剂、耐热防止剂、紫外线吸收剂、易滑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另外,在上述透明基材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易粘接层。上述透明基材的厚度例如为10μm~500μm,如果考虑加工性、成本方面则优选为25μm~125μm。
[红外线反射层]
构成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红外线反射层至少由具有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的层叠构成。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优选设为如下构成,即:在上述透明基材上依次层叠有(1)金属层、(2)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的2层的构成、或依次层叠有(1)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2)金属层、(3)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的3层的构成。其中,从可见光透过率提高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设为在上述透明基材上依次层叠有(1)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2)金属层、(3)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的3层的构成。通过采用本构成,能够维持红外线反射性能,且提高可见光线透过率。另外,红外线反射层只要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透明基材上设为例如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等4层、6层、8层的层叠构成,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等5层、7层、9层的层叠构成。
另外,也可以在金属层与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与金属氮化物层之间设置金属层或者金属被部分氧化的金属亚氧化物层作为防止金属层腐蚀的阻挡层。
作为形成上述金属层的材料,可以适宜使用一般的金属中的导电率高、远红外线反射性能优异的银、铜、金、铂、铝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材料,其中,在金属层中优选使用导电率最高的银或银合金。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等离子体CVD法等干涂法,在上述透明基材上直接、或者在预先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上、或者在预先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的重复层叠的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上形成为金属层。另外,上述金属层的第一层也可以在上述透明基材上隔着易粘接层、硬涂层、光扩散层等其他层形成。
作为形成上述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的材料,从可见光线透过率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能够形成相对于金属薄膜具有抗反射功能的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为1.7~2.8范围的电介质,例如可以适宜使用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锌锡、氧化铌、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氮化硅、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等离子体CVD法等干涂法在上述透明基材上直接、或者在预先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金属层上、或者在预先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材上的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金属层的重复层叠的金属层上形成为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另外,上述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的第一层也可以在上述透明基材上隔着易粘接层、硬涂层、光扩散层等其他层形成。
上述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的每一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考虑到最终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所需要的近红外线反射性能(遮蔽系数)、远红外线反射性能(垂直辐射率)、可见光线反射率、可见光线透过率而各自适当调整即可。
由于上述金属层的厚度根据层叠的上述金属氧化物或者金属氮化物层的折射率、厚度、层叠构成等而适当的范围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但优选在5nm~20nm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如果厚度小于5nm,则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红外线反射性能可能降低,隔热性能、绝热性能可能降低。如果厚度超过20nm,则可见光线透过率可能降低,背景的透过辨认性可能降低。通过将金属层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构成与后述的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的厚度范围适当地组合的层叠,能够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遮蔽系数设为0.69以下。
上述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层的厚度根据用于上述金属层的材料的折射率、厚度,优选在2nm~80nm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如果厚度小于2nm,则作为针对金属层的光补偿层的效果小,看不到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可见光线透过率的大幅提高,背景的透过辨认性可能降低。另外,由于上述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也发挥抑制金属层腐蚀的作用,因此如果厚度小于2nm,则金属层的腐蚀抑制效果可能降低。如果厚度超过80nm,则无法得到作为针对金属层的光补偿层的进一步效果,可见光线透过率反而逐渐降低,背景的透过辨认性可能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具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可见光线反射率,在通过投影仪投影出影像时,为了不妨碍透过影像的辨认性而得到在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的反射影像,必须设定为12%以上且30%以下。如果可见光线反射率小于12%,则反射影像的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可能变差。如果可见光线反射率超过30%,则反射影像的眩光变得过强,或半透明反射镜感变得过强而使背景的透过辨认性降低,使得透过影像的明亮度(亮度)可能降低。
为了将上述可见光线反射率设定为12%以上且30%以下,只要在与后述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构成保持平衡中,使上述金属层与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氮化物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各自适当调整即可。可见光线反射率可以优选设定为15%以上且25%以下。通过将可见光线反射率设定为上述范围,能够使投影仪的投影光适度地被反射,能够补偿光扩散层的后向散射性弱,因此反射影像的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变得良好。
在以前的反射型屏幕中,作为可见光线的反射层,例如有使用铝等的金属蒸镀层、转印金属箔层、或者对将金属蒸镀膜、金属箔粉碎得到的薄片等进行分散、涂布而成的层等的技术,但基本上成为几乎不透过可见光线的不透明构成。即,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在实现了可见光的透过率与反射率的平衡控制时和提高了可见光线的透过率时薄膜金属的腐蚀防止、均匀化受到限制,即使勉强地提高了透过率,在实用上作为可见光线透过率的值也最多到40%~50%程度。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具有以下两点特征: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在金属层上层叠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所得的红外线反射层的特性,从而维持隔热绝热所需要的红外线反射性能,另一方面,作为透明屏幕,对确保背景辨认性所需要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与通过投影仪投影的反射影像的辨认性提高所需要的可见光线的反射率的平衡进行控制;以及,发现了通过将该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的层叠体与光扩散层组合,从而在投影出的影像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不会妨碍透过影像的辨认性,且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预料之外地提高。
另外,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波长5.5μm~25.2μm的远红外光的平均反射率优选设定为80%以上。由于上述远红外光的平均反射率主要较大程度上受到上述金属层的厚度的影响,因此优选在上述范围内适当调整金属层的厚度。由此,即使后述的形成于红外线反射层上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nm~980nm的范围内,由于容易将本发明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垂直辐射率的值设计为0.22以下,因此从赋予高绝热功能这点出发也是合适的。需要说明的是,垂直辐射率如JIS R3106-2008中所规定,由垂直辐射率(εn)=1-分光反射率(ρn)表示。分光反射率ρn在常温的热辐射波长区域5.5μm~50μm内测定。5.5μm~50μm的波长区域为远红外线区域,远红外线的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越高,垂直辐射率越小,绝热性能越优异。
[光学调节保护层]
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包含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具备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优选包含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具备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从兼顾上述耐擦伤性和绝热性的观点考虑,总厚度设定为250nm~980nm的范围。即,如果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低于250nm,则耐擦伤性、金属层的耐腐蚀性这样的物理特性可能降低。如果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超过980nm,则由于在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中使用的树脂的分子骨架所含的C=O基、C-O基、芳香族基、为了调整各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而使用的无机氧化物微粒等的影响,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在波长5.5μm~25.2μm的远红外线的吸吸变大,垂直辐射率变大,结果红外线反射膜的绝热性可能降低。
另外,如果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上述范围内,则基于JIS R3106-2008的光学调节保护层侧的垂直辐射率为0.22以下(作为热传导率的值为4.2W/m2·K以下),能够充分表现绝热性能。另外,关于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从耐擦伤性进一步提高的观点考虑设为300nm以上,从垂直辐射率进一步降低的观点考虑设为700n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300~700nm的范围。如果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300~700nm的范围内,则基于JIS R3106-1988的功能层侧的垂直辐射率为0.17以下(作为热传导率的值为4.0W/m2·K以下),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绝热性能和耐擦伤性。
关于构成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各层的折射率、厚度的组合,要求按照使本发明的具有透明屏幕功能的隔热绝热构件的可见光线反射光谱的所谓波纹的大小变小的方式设计,因此只要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980nm的范围中组合各层的最佳折射率、厚度并适当调整、设定为能够发挥期望的光学特性即可。
以下,对构成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各层进行说明。
<中折射率层>
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包含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上述中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设定为1.45~1.55的范围,更优选上述折射率设定为1.43~1.53的范围。另外,由于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根据在中折射率层上依次所含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厚度等而适当的范围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在与上述其他层的构成保持平衡中,优选适当设定在80nm~200nm的范围中。如果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80nm,则有可能例如在产品的反射色中红色系变强,或在透过色中绿色系变强,或全光线透过率降低。如果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超过200nm,则有可能例如在产品的反射色中红色系变强、或全光线透过率降低。另外,红外线区域的光的吸收可能变大,绝热性可能降低。
只要能够将上述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则上述中折射率层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适宜地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等。另外,为了调整折射率,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树脂中分散、添加无机微粒。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改性聚烯烃系树脂、氯乙烯系、丙烯腈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可列举酚醛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尿素系树脂、不饱和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醇酸系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另外,由于利用热使这些树脂交联,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交联剂。
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中,从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红外线区域的光的吸收能低的方面出发,优选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特别是优选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这是因为,通过由上述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形成上述中折射率层,能够进一步提高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另外,如果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密合性不降低,则上述中折射率层也可以由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形成。
作为成为上述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骨架的聚烯烃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聚丙烯、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作为上述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例如可列举乙烯、1-丁烯、1-庚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聚丙烯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
作为上述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使上述聚烯烃系树脂与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的至少一种进行接枝共聚而进行酸改性后的树脂。作为上述α,β-不饱和羧酸、酸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富马酸、乌头酸、巴豆酸、异巴豆酸、丙烯酸等、其酐,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在这些物质中,从通用性方面出发,优选使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的至少一种与上述聚烯烃系树脂进行接枝共聚而进行改性。
上述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的接枝共聚的量优选为0.2质量%~3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0质量%~10.0质量%的范围。如果上述接枝共聚的量小于0.2质量%,则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性变低,作为中折射率涂料的稳定性可能变差,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反之,如果超过30质量%,则红外线区域波长的光的吸收开始变大,垂直辐射率的值增大,对绝热性能提高的贡献率可能降低。
上述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制造可以通过熔融法或溶液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
另外,上述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入(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进行丙烯酸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极性溶剂的溶解性、与后述的高折射率层所含的由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硬涂剂等的密合性、相溶性。具体地说,它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使具有与上述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酸改性部分反应的官能团(羟基、缩水甘油基)的含不饱和键化合物反应,从而导入双键后,与(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进行接枝共聚。
作为上述具有官能团的含不饱和键化合物,例如优选使用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这些含不饱和键化合物优选相对于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使用10~90质量%程度。
作为这样在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中导入双键后进行接枝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可列举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可以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另外,上述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通过在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中导入双键后,与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接枝共聚,从而得到。
上述改性聚烯烃系树脂通过GPC法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200,000的范围。如果上述重均分子量比10,000小,则作为中折射率层的强度有可能变差,如果上述重均分子量比200,000大,则由于中折射率涂料的粘度增加而导致作业性可能降低。
关于上述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举三井化学公司制的“UNISTOLE P902”(商品名)、东洋纺公司制的“HARDLEN”(商品名)、日本制纸化学公司制的“AUROREN”(商品名)、三菱化学公司制的“SURFLEN”(商品名)、住化CHEMTEX公司制的“SUMIFITT”(商品名)、住友精化公司制的“ZAIKTHENE”(商品名)等。关于上述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举三井化学公司制的“UNISTOLE P901”(商品名)、三菱化学公司制的“POLYTAIL”(商品名)等。
另外,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以使用至少包含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单体、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低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透明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包含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中折射率层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进行固化而形成。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单体,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两个以上不饱和基团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等。具体地说,可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3-环己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1,4-二乙烯基苯、4-乙烯基苯甲酸-2-丙烯酰基乙酯、1,4-二乙烯基环己酮等乙烯基苯及其衍生物等。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光聚合引发剂,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使其固化,从而形成上述中折射率层。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单体中添加具有磷酸基、磺酸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等来使用。
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溶液对于红外线反射层的涂覆时的润湿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单体的溶液中以与层叠的高折射率层的密合性不降低的范围添加氟系、有机硅系、丙烯酸系等的流平剂来使用。
进一步另外,为了提高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溶液相对于红外线反射层的成膜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单体的溶液中以不损害本发明的作为中折射率层的目的的范围添加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等聚合物来使用。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低聚物,例如可以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等氨基甲酸酯系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类;由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生成的酯系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类;环氧系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类等。其中,氨基甲酸酯系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类由于所形成的保护层的硬度和柔软性容易取得平衡,因此优选。上述氨基甲酸酯系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类例如通过使在主链骨架具有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且在末端具备具有反应性的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光聚合引发剂,照射电离辐射线使其固化,从而形成上述中折射率层。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低聚物中添加具有磷酸基、磺酸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等来使用。
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溶液对于红外线反射层的涂覆时的润湿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低聚物的溶液中以与层叠的高折射率层的密合性不降低的范围添加氟系、有机硅系、丙烯酸系等的流平剂来使用。
进一步另外,为了提高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溶液相对于红外线反射层的成膜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低聚物的溶液中以不妨碍作为中折射率层的特性的范围添加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等聚合物来使用。
作为上述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BPZA-66”、“BPZA-100”(商品名);大成精细化工公司制的“ACRIT 8KX-012C”、“8KX-077”(商品名);日立化成工业公司制的“HITALOID 7975”、“HITALOID 7975D”、“HITALOID 7988”(商品名);Daicel-Allnex公司制的“ACA-200M”、“ACA-230AA”、“ACA-Z250”、“ACA-Z251”、“ACA-Z300”、“ACA-Z320”(商品名)等。
<高折射率层>
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中的高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设定为1.65~1.95的范围,更优选上述折射率设定为1.70~1.90的范围。另外,由于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根据成为下层的中折射率层相对于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成为上层的低折射率层相对于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厚度等而适当的范围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但只要根据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层叠构成,在以下说明的范围中适当设定即可。
在上述光学调节层保护层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在与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构成保持平衡中,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适当设定在160nm~870nm的范围中。如果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160nm,则有可能例如在产品的反射色中红色系变强、或在产品的透过色中绿色系变强。另外,耐擦伤性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如果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超过870nm,则在上述高折射率层含有大量无机微粒的情况下远红外线的吸收变大,垂直辐射率的值增大,绝热性有可能降低。
在上述光学调节层保护层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在与上述其他层的构成保持平衡中,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适当设定在100nm~720nm的范围中。如果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100nm,则有可能例如在产品的透过色中绿色系变强。如果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超过720nm,则在上述高折射率层含有大量无机微粒的情况下远红外线的吸收变大,垂直辐射率的值增大,绝热性可能降低。
只要能够将上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则上述高折射率层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适宜地使用包含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树脂和分散于上述树脂中的无机微粒的材料。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树脂,可以使用与能够在上述中折射率层中使用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可以通过相同配方形成上述高折射率层。在上述高折射率层的构成材料中,从透明性这样的光学特性方面、耐擦伤性这样的物理特性方面、进一步生产率方面出发,优选为包含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和分散于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的无机微粒的材料。
另外,一般而言,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包含无机微粒的材料在涂设于上述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或者上述中折射率层上后,通过照射紫外线等电离辐射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为上述光学调节层,但通过包含无机微粒,能够抑制固化时的膜收缩,因此能够使与上述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氮化物层的密合性或者与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密合性良好。
另外,上述无机微粒为了调整上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而添加。作为上述无机微粒,可以使用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锌(ZnO)、氧化铟锡(ITO)、氧化铌(Nb2O5)、氧化钇(Y2O3)、氧化铟(In2O3)、氧化锡(SnO2)、氧化锑(Sb2O3)、氧化钽(Ta2O5)、氧化钨(WO3)等。
在上述无机微粒中,从通过少量添加能够高折射率化的材料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氧化钛和氧化锆,从红外线区域的光吸收少的材料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氧化钛和氧化锌,从两者的观点考虑,更优选氧化钛。
作为上述无机微粒的粒径,从高折射率层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平均粒径为5nm~1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10nm~80nm的范围。这是因为:如果上述平均粒径超过100nm,则形成高折射率层时容易发生雾度值的增大等而引起透明性的降低,另外,如果上述平均粒径小于5nm,则在制成高折射率涂料时难以维持无机微粒的分散稳定性。
<低折射率层>
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中的低折射率层优选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设定为1.30~1.45的范围,更优选上述折射率设定为1.35~1.43的范围。另外,由于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根据成为下层的高折射率层相对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成为下层的中折射率层相对于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厚度等而适当的范围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但只要根据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层叠构成,在以下说明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即可。
在上述光学调节层保护层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在与上述高折射率层的构成保持平衡中,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适当设定在75nm~125nm的范围中。如果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75nm,则有可能例如在产品的透过色中绿色系变强。另外,有可能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值超过期望的值而无法充分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如果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超过125nm,则有可能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值超过期望的值而无法充分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
在上述光学调节层保护层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考虑到与上述其他层的构成的平衡,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适当设定在70nm~150nm的范围中。如果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70nm,则例如在产品的透过色中绿色系有可能变强。另外,有可能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值超过期望的值而不能充分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如果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超过150nm,则有可能上述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的值超过期望的值而不能充分抑制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
只要能够将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则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适宜地使用热固性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树脂、包含上述树脂和分散于上述树脂中的低折射率的无机微粒的材料、包含使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化学键合而成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材料。在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构成材料中,从透明性这样的光学特性方面、耐擦伤性这样的物理特性方面、进一步生产率方面出发,优选为包含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和分散于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的低折射率的无机微粒的材料以及包含使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与低折射率无机微粒化学键合而成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材料。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除了与能够在上述中折射率层中使用的树脂相同的树脂以外,还可以使用氟系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可以通过相同的配方形成上述低折射率层。
上述无机微粒是为了调整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而分散、添加于上述树脂中。作为上述低折射率的无机微粒,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硅、氟化镁、氟化铝等,从成为保护层的最表面的低折射率层的耐擦伤性这样的物理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氧化硅系材料,其中为了表现低折射率化,特别优选在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型氧化硅(中空二氧化硅)系材料。
另外,一般而言,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包含无机微粒的材料在涂设于上述高折射率层上后,照射紫外线等电离辐射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为上述低折射率层,但通过包含无机微粒,能够抑制固化时的膜收缩,因此能够使与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密合性良好。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包含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低折射率层与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密合性,也可以在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添加具有磷酸基、磺酸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等来使用。
作为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构成材料,除了上述构成材料以外,也可以包含流平剂、指纹附着防止剂、润滑材、抗静电剂、雾度赋予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含量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作为低折射率层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如上所述,作为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在设为(1)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2)从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叠构成中的任一构成的情况下,只要适当设定各层的厚度,使得各自的由层叠构成的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在250~980nm的范围即可。
即,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为上述(1)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65~1.95的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适当设定在160~870nm的范围中,另外将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30~1.45的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适当设定在75~125nm的范围中,另外在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为上述(2)的层叠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45~1.55的上述中折射率层的厚度适当设定在80~200nm的范围中,另外将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65~1.95的上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适当设定在100~720nm的范围中,另外将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30~1.45的上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适当设定在70~150nm的范围中,从而能够提供维持绝热性(作为垂直辐射率的值为0.22以下,作为热传导率的值为4.2W/m2·K以下)且耐擦伤性这样的物理特性优异,且抑制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外观性也良好的具有透明屏幕功能的隔热绝热构件。
另外,作为更优选的范围,如果将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设定在300~700nm的范围内,则基于JIS R3106-1988的功能层侧的垂直辐射率为0.17以下(作为热传导率的值为4.0W/m2·K以下)、且作为保护层的机械物性也能够充分确保,因此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绝热性能和耐擦伤性。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形成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各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凹版涂布机、模涂机、反向涂布机、辊涂机等涂布机将包含上述构成材料的组合物溶解和分散于适当选择的有机溶剂中所得的溶液在红外线反射层上直接、或者隔着底漆层等其他薄层进行涂布、干燥的方法,从而形成。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交联固化可以在有机溶剂的干燥后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或者施加热能来进行。
[光扩散层]
构成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光扩散层由光扩散性粒子分散于透明树脂中而成的层构成。上述透明树脂一般而言具有与分散于该树脂中的光扩散性粒子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上述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优选在1.45~1.60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上述光扩散粒子的折射率只要与上述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不同(更低或更高),就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在1.30~2.40的范围内适当选择,更优选在1.40~1.65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上述透明树脂与上述光扩散性粒子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优选设定为0.01~0.20的范围。通过将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定为这样的范围,能够得到具有期望的雾度值的光扩散层。
作为用于上述光扩散层的透明树脂,只要具有光学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宜地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缩醛系树脂、乙烯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醛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氟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天然橡胶系、再生橡胶系、氯丁橡胶系、丁腈橡胶系、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系等橡胶系树脂等;公知的树脂、粘接剂、粘着剂。另外,上述透明树脂也可以根据目的添加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交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阻燃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各种添加剂。上述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优选在1.45~1.60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在上述透明树脂中,可特别适宜地使用在常温下具有压敏粘接性的粘着剂。通过在分散光扩散性粒子的透明树脂中使用粘着剂,能够进一步兼具光扩散层与粘着剂层的作用,因此从加工成本方面出发是合适的。作为上述粘着剂,可列举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树脂,特别是丙烯酸系树脂由于光学透明性高,可靠性高,实际作用多,且比较廉价等,因此更优选使用。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可列举丙烯酸及其酯、甲基丙烯酸及其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等丙烯酸单体的均聚物或者它们的共聚物,以及上述丙烯酸单体的至少一种与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等。特别是作为优选的丙烯酸系粘着剂,可列举:将作为用于表现粘着性的成分的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丙烯酸烷基酯系的主要单体,作为用于提高凝聚力的成分的乙酸乙烯酯、丙烯酰胺、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作为用于进一步提高粘着力或赋予交联点的成分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官能团的单体适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粘着剂。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的Tg(玻璃化温度)在-60℃~-10℃的范围内,重均分子量优选在100,000~2,000,000的范围内,特别是更优选在500,000~1,000,000的范围内。在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中可以根据需要混合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异氰酸酯系、环氧系、金属螯合物系等交联剂来使用。
另外,作为丙烯酸系粘着剂,可列举在末端、侧链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低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中配合光聚合引发剂等所得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涂料。这样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涂料在涂覆于透明基材后,照射紫外线等电离辐射线,从而使涂覆层粘着剂化,因此可以作为丙烯酸系粘着剂使用。
作为用于上述光扩散层的光扩散性粒子,可以使用无机微粒、有机微粒中的任一种。上述光扩散性粒子的折射率优选在1.30~2.40的范围内适当选择,更优选在1.40~1.65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如果光扩散性粒子的折射率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使与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期望的范围,能够得到具有期望的雾度值的光扩散层。
作为上述无机微粒,能够适宜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锌、铅白、氧化锑类、锑酸锌、钛酸铅、钛酸钾、钛酸钡、氧化锆、氧化铈、氧化铪、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氧化钇、氧化铬、氧化锡、氧化钼、氧化铟锡、锑掺杂氧化锡、碳酸钙、滑石、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等氧化玻璃、金刚石等以前公知的无机微粒。
作为上述有机微粒,例如能够适宜使用丙烯酸聚合物、丙烯腈聚合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乙酸乙烯酯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化聚烯烃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等多元共聚物;SBR、NBR、MBR、羧基化SBR、羧基化NBR、羧基化MBR、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四氟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松香酯系树脂、环硫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有机硅-丙烯酸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等以前公知的有机微粒。
上述光扩散性粒子的形状可以为球状、扁平状、不定形状、星型形状、金平糖形状等任一形状。另外,也可以为中空粒子、核壳状粒子。光扩散性粒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在上述光扩散性粒子的形状中,从提高内部扩散效果,在前向散射/后向散射的同时在周边尽可能均匀地散射,进一步扩大透过扩散的角度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不定形状、星形形状、金平糖形状的形状。
上述光扩散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2μm~10.0μm,更优选为0.5μm~5.0μm。如果平均粒径小于0.2μm,则光扩散性能低,投射影像的辨认性可能变差,有可能由于添加过大的光扩散性粒子而引起在成本方面增大,光扩散层的物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粒径超过10.0μm,则可见光线透过率可能降低,可能由于眩光而导致对比度降低。另外,为了对应于使光源的光从斜向入射到屏幕的短焦投影仪,上述光扩散性粒子优选将平均粒径大的光扩散性粒子和小的光扩散性粒子(可见光线波长区域的范围内的平均粒径)混合来使用。例如,优选将平均粒径为4.0μm和0.5μm的光扩散性粒子混合来使用。由此,能够容易确保除光轴上以外的投射影像的明亮度。
由于上述光扩散层中的光扩散性微粒的含量根据使用的透明树脂、光扩散性粒子的折射率、光扩散性粒子的大小、光扩散层的厚度、光扩散性粒子的分散状态等而适当的范围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但相对于透明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3质量份~20质量份,更优选为1质量份~10质量份。如果含量小于0.3质量份,则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绝热构件的雾度值有可能小于5%,其结果,光扩散性能变得不充分,投影仪的投影影像的辨认性有可能变差。如果含量超过20质量份,则雾度值有可能超过35%,其结果,有可能背景辨认性降低、或可见光线透过率降低。通过将光扩散性粒子的配合量设为上述范围,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光扩散性能的光扩散层。
上述光扩散层的厚度根据使用的光扩散性粒子的大小、含量、透明树脂、光扩散性粒子的折射率等适当决定,通过调整厚度,能够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绝热构件的雾度值设为期望的范围。上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00μm。如果厚度小于5μm,则雾度值有可能小于5%,其结果,光扩散性能变得不充分,投影仪的投影影像的辨认性有可能变差。如果厚度超过200μm,则有可能操作性、加工性产生不良状况,或雾度值超过35%,其结果,有可能背景辨认性降低、或可见光线透过率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上述粘着剂作为上述透明树脂的情况下,光扩散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150μm。如果厚度小于10μm,则对于成为被粘接体的透明基板的粘着力可能降低。如果厚度超过150μm,则在最终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绝热构件的原版卷绕,使端部形成狭缝时,有可能狭缝端面发粘而附着尘埃等,有可能操作性、加工性产生不良状况。
上述光扩散层也可以在透明基材上直接形成或者隔着易粘接层、粘接层等形成。
作为形成上述光扩散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即:将上述透明树脂溶解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得到的溶液中分散上述光扩散性粒子,将所得的涂料涂覆在透明基材的未形成红外线反射层的面侧并干燥,从而设置。
另外,在使用粘着剂作为上述透明树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光扩散层,即:将分散有光扩散性粒子的粘着剂溶液涂覆在透明基材的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并干燥后,在该粘着剂层上层压脱模膜而设置的方法;或者将分散有光扩散性粒子的粘着剂溶液涂覆在脱模膜上并干燥后,将透明基材的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贴合在该扩散粘着剂层上而设置的方法。
进一步,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形成光扩散层,即:将光扩散性粒子热熔融混炼于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树脂中,通过挤出成型法、压延成型法、压缩成型法、注射成型法、铸造方法等进行膜化,将所得的材料使用透明粘接剂贴合在透明基材的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从而设置。将光扩散性粒子热熔融混炼在上述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树脂中,通过挤出成型法、压延成型法、压缩成型法、注射成型法、铸造方法等进行膜化所得的材料,也可以直接作为兼具光扩散层的透明基材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基材与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形成光扩散层的情况下,只要与上述方法同样地操作而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光扩散层后,在光扩散层上通过干涂法形成红外线反射层即可。
上述光扩散性粒子在透明树脂中的分散可以使用分散机、搅拌机、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等各种混合-搅拌装置、分散装置进行。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针对光扩散性粒子的分散剂进行分散。为了在涂覆-干燥后的光扩散层中尽可能不残留气泡,分散有光扩散性粒子的涂料优选在涂覆前预先进行脱泡。
分散有光扩散性粒子的涂料的涂覆可以使用模涂机、缺角轮涂布机、反向涂布机、DAM涂布机(ダムコーター)、刮棒涂布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辊涂机等涂布机进行。
上述光扩散层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于使用的透明树脂所具有的官能团的交联,例如添加具有多官能团的交联剂利用热进行的交联、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进行的交联等,使其固化。
[透明基板]
作为使用透明的粘着剂、粘接剂等贴合、或静电吸附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透明基板,只要具有光学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宜地使用由玻璃、塑料构成的板状基板等。作为玻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硅酸玻璃、硅酸碱玻璃、钠钙玻璃、钾钙玻璃、铅玻璃、钡玻璃、硼硅酸玻璃等硅酸盐玻璃等。作为塑料的种类,没有限制,例如优选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
[粘着剂层]
如果本发明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在透明基材的形成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预先形成粘着剂层等,则与窗玻璃等透明基板的贴合变得容易。作为粘着剂层的材料,可适宜地使用可见光线透过率高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树脂,特别是丙烯酸系树脂由于光学透明性高、润湿性与粘着力的平衡良好、可靠性高、实际作用多、且比较廉价等,因此更优选使用。作为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可以通过相同的配方使用与能够在上述光扩散层中使用的粘着剂相同的粘着剂。
为了抑制由于太阳光等紫外线而导致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劣化,上述粘着剂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另外,上述粘着剂层优选在将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贴合在透明基板上使用之前,在粘着剂层上具备脱模膜。
上述粘着剂的厚度优选为10μm~150μm。如果厚度小于10μm,则对于成为被粘接体的透明基板的粘着力可能降低。如果厚度超过150μm,则在最终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原版卷绕,端部形成狭缝时,有可能狭缝端面发粘而附着尘埃等,有可能操作性、加工性产生不良状况。
作为在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上形成上述粘着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即:将上述粘着剂层形成用树脂溶解于适当选择的有机溶剂中,将所得的溶液使用模涂机、缺角轮涂布机、反向涂布机、DAM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辊涂机等涂布机先涂布在脱模膜上并干燥后,使粘着剂层的露出面与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形成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相反侧的面贴合。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在下述中,“份”是指“质量份”。
<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各层的折射率/膜厚的测定>
(折射率的测定)
以下,对于实施例、比较例中记载的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通过下述所示的方法进行测定。
首先,在东洋纺公司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A4100”的未经易粘接层处理的面上按照厚度为500nm的方式涂布各层用涂料并干燥。另外,在各层形成用涂料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涂料的情况下,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制作折射率测定用膜样品。
接着,在制作的折射率测定用样品的涂布背面侧粘贴黑色胶带,使用大塚电子公司制的反射分光膜厚仪“FE-3000”(商品名)测定反射光谱,从测定的反射光谱,由n-Cauchy式子进行拟合,求出波长550nm的折射率。
(膜厚的测定)
对于在以下的实施例、比较例中记载的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膜厚,在透明基材的未形成红外线反射层、保护层的面侧粘贴黑色胶带,使用大塚电子公司制的瞬间多通道测光系统“MCPD-3000”(商品名),分别对各层测定反射光谱,由得到的反射光谱,使用通过上述方法求出的折射率,通过最优化法进行拟合,求出各层的膜厚。
[实施例1]
<红外线反射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透明基材,准备两面经易粘接处理的东洋纺公司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A4300”(商品名,厚度:50μm)。接着,通过溅射法在上述PET膜的一面侧形成由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厚度12nm的银(Ag)层、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红外线反射层。
<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形成>
(中折射率层的形成)
使用分散机将东洋纺公司制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溶液“HARDLEN NS-2002”(商品名,酸改性型,固体成分浓度:20质量%)100份以及作为稀释溶剂的甲基环己烷800份和甲基异丁基酮200份混合,调制中折射率涂料A。接着,使用微凹版涂布机(廉井精机公司制)将上述中折射率涂料A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16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并干燥,从而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形成中折射率层。制作的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51。
(高折射率层的形成)
使用分散机将东洋油墨公司制的含氧化钛的高折射率涂料“Lioduras TYT-80”(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100份、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含磷酸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LIGHT ESTER P-2M”(商品名)0.3份以及作为稀释溶剂的甲基异丁基酮153份混合,调制高折射率涂料A。接着,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将上述高折射率涂料A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335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中折射率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高折射率层。制作的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9。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将日挥触媒化成公司制的含中空二氧化硅的低折射率涂料“ELCOM P-5062”(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3质量%)作为低折射率涂料A,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105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高折射率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低折射率层。制作的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8。
如上操作,制作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具有从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层叠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而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
<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Nakamoto Packs)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 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折射率:1.42)0.88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3.5份]、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光扩散粘着剂层。进一步,将具有上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光学调节保护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由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3层构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与玻璃基板的贴合>
首先,作为玻璃基板,准备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制)。接着,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光扩散粘着剂层侧的脱模膜剥离,使上述光扩散粘着剂层侧贴合于上述浮法玻璃。
[实施例2]
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75nm,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44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0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3]
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50nm,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54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1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4]
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72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5]
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00nm,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0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0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6]
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8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7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7]
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5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5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8]
高折射率层的形成如下所述,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20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高折射率层的形成)
使用分散机将东洋油墨公司制的含氧化钛的高折射率涂料“Lioduras TYZ-7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100份和作为稀释溶剂的甲基异丁基酮1900份混合,调制高折射率涂料B。接着,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将上述高折射率涂料B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55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中折射率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高折射率层。制作的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6。
[实施例9]
将中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55nm,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335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0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0]
将红外线反射层中的银层的厚度设为1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1]
将红外线反射层中的银层的厚度设为15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2]
将红外线反射层设为由厚度30nm的氮化铝(ALN)层、厚度15nm的银(Ag)层、厚度30nm的氮化铝(ALN)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红外线反射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3]
不形成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的形成和低折射率层的形成如下所述,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由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2层构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高折射率层的形成)
使用分散机将东洋油墨公司制的含氧化钛的高折射率涂料“Lioduras TYT-90”(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100份、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含磷酸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LIGHT ESTERP-2M”(商品名)0.3份和作为稀释溶剂的甲基异丁基酮150份混合,调制高折射率涂料C。接着,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将上述高折射率涂料C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44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中折射率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高折射率层。制作的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88。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将日挥触媒化成公司制的含中空二氧化硅的低折射率涂料“ELCOM P-5062”(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3质量%)作为低折射率涂料A,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8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高折射率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低折射率层。制作的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8。
[实施例14]
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245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05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5]
将高折射率涂料C变更为高折射率涂料A,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87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1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操作,制作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6]
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855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2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7]
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60nm,将低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9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8]
将光扩散粘着剂层中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的添加量设为0.25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1.0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19]
将光扩散粘着剂层中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的添加量设为1.13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4.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实施例20]
<红外线反射层和保护层的形成>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在红外线反射层上具有从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层叠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而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
<光扩散层的形成>
相对于三菱丽阳公司制的丙烯酸树脂“DIANAL BR-90”(商品名,折射率:1.49)100份,添加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3.5份、甲基乙基酮75份、甲苯75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涂料A。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涂料A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具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光学调节保护层的面侧并干燥,从而形成光扩散层。
<粘着剂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形成有光扩散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和光扩散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由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3层构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与玻璃基板的贴合>
首先,作为玻璃基板,准备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制)。接着,将上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粘着剂层侧的脱模膜剥离,使上述粘着剂层侧贴合于上述浮法玻璃。
[实施例21]
<光扩散层的形成>
相对于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低聚物溶液“BPZA-66”(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80质量%,重均分子量:20,000)100份,添加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5.6份[相对于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低聚物100份为7.0份]、BASF公司制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819”(商品名)2.4份、甲基异丁基酮129份,使用分散机分散混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涂料B。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涂料B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12μm的方式涂覆在两面经易粘接处理的东洋纺公司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A4300”(商品名,厚度:50μm)的一面侧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光扩散层。
<红外线反射层的形成>
接着,通过溅射法在形成于上述PET膜的一面的光扩散层上形成由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厚度12nm的银(Ag)层、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红外线反射层。
<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形成>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具有从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层叠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而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
<粘着剂层的形成>
接着,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光学调节保护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光扩散层、红外线反射层、由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3层构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与玻璃基板的贴合>
首先,作为玻璃基板,准备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制)。接着,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粘着剂层侧的脱模膜剥离,将上述粘着剂层侧贴合于上述浮法玻璃。
[实施例22]
中折射率层的形成如下所述,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中折射率层的形成)
使用分散机配合Aica工业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硬涂剂“Z-773”(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34质量%)10份和作为稀释溶剂的乙酸丁酯100份,制作中折射率涂料B。接着,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将上述中折射率涂料B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0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光学调节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的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厚度200nm的中折射率层。制作的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52。
[比较例1]
<保护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透明基材,准备两面经易粘接处理的东洋纺公司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A4300”(商品名,厚度:50μm)。接着,使用分散机将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低聚物溶液“BPZA-66”(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80质量%,重均分子量:20,000)100份、BASF公司制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819”(商品名)2.4份和甲基异丁基酮300份混合,调制中折射率涂料C。接着,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将上述中折射率涂料C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155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PET膜的一面侧并干燥,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中折射率保护层(硬涂层(HC层))。制作的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折射率为1.50。
<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折射率:1.42)0.88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3.5份]、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光扩散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PET膜的未形成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透明屏幕膜。
<与玻璃基板的贴合>
首先,作为玻璃基板,准备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制)。接着,将上述透明屏幕膜的光扩散粘着剂层的脱模膜剥离,使上述光扩散粘着剂层侧贴合于上述浮法玻璃。
[比较例2]
<红外线反射层的形成>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通过溅射法在PET膜的一面侧形成由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厚度12nm的银(Ag)层、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红外线反射层。
<保护层的形成>
使用分散机将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低聚物溶液“BPZA-66”(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80质量%,重均分子量:20,000)100份、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含磷酸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LIGHT ESTER P-2M”(商品名)2.4份、BASF公司制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819"(商品名)4.0份和甲基异丁基酮300份混合,调制中折射率涂料D。接着,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将上述中折射率涂料D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155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在上述红外线反射膜的红外线反射层上形成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制作的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折射率为1.50。
<粘着剂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与玻璃基板的贴合>
首先,作为玻璃基板,准备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制)。接着,将上述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粘着剂层侧的脱模膜剥离,使上述粘着剂层侧贴合于上述浮法玻璃。
[比较例3]
将保护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680n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4]
将保护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550n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5]
保护层的形成如下所述,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低折射率保护层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保护层的形成>
将日挥触媒化成公司制的含中空二氧化硅的低折射率涂料“ELCOM P-5062”(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3质量%)作为低折射率涂料A,使用上述微凹版涂布机,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100n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低折射率保护层。制作的低折射率保护层的折射率为1.38。
[比较例6]
将粘着剂层的形成设为下述的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形成,除此以外,与比较例4同样地操作,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折射率:1.42)0.88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3.5份]、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光扩散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中折射率保护层(HC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比较例7]
将粘着剂层的形成设为下述的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形成,除此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操作,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低折射率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光扩散粘着剂层的形成>
首先,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折射率:1.42)0.88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3.5份]、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光扩散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低折射率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低折射率层保护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光扩散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低折射率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比较例8]
<红外线反射层的形成>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通过溅射法在PET膜的一面侧形成由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厚度12nm的银(Ag)层、厚度29nm的氧化铟锡(ITO)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红外线反射层。
<光扩散层的形成>
相对于将95份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低聚物溶液“BPZA-66”(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80质量%,重均分子量:20,000)和4.0份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含磷酸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LIGHT ESTER P-2M”(商品名)混合而成的物质,添加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公司制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5.6份[相对于将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低聚物和含磷酸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混合而成的物质100份为7.0份]、BASF公司制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819”(商品名)2.4份、甲基异丁基酮130份,使用分散机分散混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光扩散涂料C。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光扩散涂料C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12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并干燥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300mJ/cm2光量的紫外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光扩散层。
<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形成>
接着,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制作在上述光扩散层上具有从光扩散层侧依次层叠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而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
<粘着剂层的形成>
接着,作为脱模膜,准备一面经有机硅处理的中本包装公司制的PET膜“NS-38+A”(商品名,厚度:38μm)。另外,相对于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丙烯酸系粘着剂溶液“SK DYNE2094”(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折射率:1.49)100份,添加和光纯药公司制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1.25份和综研化学公司制的交联剂“E-AX”(商品名,固体成分浓度:5质量%)0.27份,使用分散机分散配合后,进行脱泡而调制粘着剂涂料。
接着,使用上述模涂机,将上述粘着剂涂料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覆在上述脱模膜的PET膜的经有机硅处理一侧的面上并干燥,从而形成粘着剂层。进一步,将上述具有光学调节保护层的红外线反射膜的未形成光学调节保护层的面侧贴合于上述粘着剂层的暴露面,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光扩散层、由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2层构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绝热构件。
<与玻璃基板的贴合>
首先,作为玻璃基板,准备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制)。接着,将上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绝热构件的粘着剂层侧的脱模膜剥离,使上述粘着剂层侧贴合于上述浮法玻璃。
[比较例9]
将红外线反射层设为由厚度35nm的氧化铟锡(ITO)层、厚度4nm的银(Ag)层、厚度35nm的氧化铟锡(ITO)层构成的三层结构的红外线反射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10]
将红外线反射层中的银(Ag)层的厚度设为21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11]
将光扩散粘着剂层中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的添加量设为0.12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0.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12]
将光扩散粘着剂层中的不定形有机硅树脂微粒“TOSPEARL240”(商品名,平均粒径4.0μm)的添加量设为1.38份[相对于粘着剂树脂100份为5.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13]
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82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比较例14]
不形成中折射率层,将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115nm,将低高折射率层的干燥后的膜厚设为9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操作,制作在PET膜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光扩散粘着剂层、在另一面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由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2层构成的光学调节保护层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并贴合于玻璃基板(浮法玻璃)。
[透明构件的评价]
将上述实施例1~22和上述比较例1~14中制作的各透明构件粘贴于5cm见方玻璃基板上(浮法玻璃)的状态的试样作为测定试样,关于可见光线透过率、可见光线反射率、雾度值、垂直辐射率、遮蔽系数、保护层的耐擦伤性,如下进行评价。另外,将各透明构件粘贴于30cm×23cm大小的玻璃基板的试样作为测定试样,关于外观、投影仪投影时的反射影像和透过影像的辨认性、外观,如下进行评价。
<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
首先,将玻璃基板侧设为入射光侧,在300~800nm的范围内,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best V-570型”(商品名)基于JIS R3106-1998测定分光反射率。图11表示实施例1的反射光谱,图12表示实施例2的反射光谱,图13表示实施例9的反射光谱,图14表示实施例13的反射光谱,图15表示实施例14的反射光谱,图16表示比较例2的反射光谱,图17表示比较例3的反射光谱,图18表示比较例6的反射光谱,图19表示比较例7的反射光谱。
接着,使用上述反射光谱,通过上述方法,求出基准直线AB、最大变动差△A和最大变动差△B。
<可见光线透过率>
关于可见光线透过率,将玻璃基板侧设为入射光侧,在波长380~780nm的范围内,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best V-570型”(商品名)测定分光透过率,依照JIS A5759-2008算出。
<可见光线反射率>
关于可见光线反射率,将透明构件侧(保护层侧)设为入射光侧,在波长380~780nm的范围内,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best V-570型”(商品名)测定分光反射率,依照JIS R3106-1998算出。
<雾度值>
关于雾度值,将透明构件侧(保护层侧)设为入射光侧,使用日本电色公司制的雾度计“NDH2000”(商品名)测定,依照JIS K7136-2000算出。
<垂直辐射率>
关于垂直辐射率,将透明构件侧(保护层侧)设为入射光侧,在波长5.5~25.2μm的范围内,使用安装了正反射测定用配件的岛津制作所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IR Prestige21”(商品名),测定分光正反射率,依照JIS R3106-2008算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辐射率的计算中,对于波长范围25.2μm~50.0μm的分光正反射率,使用波长25.2μm的值。
<遮蔽系数>
关于遮蔽系数,将玻璃基板侧设为入射光侧,在波长300~2500nm的范围内,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best V-570型”(商品名),测定分光透过率和分光反射率,使用依照JIS A5759-2008算出的日照透过率和日照反射率的值以及上述垂直辐射率的值算出。
<保护层的耐擦伤性>
关于透明构件的保护层的耐擦伤性,在保护层上配置白绒布,在施加1000g/cm2的载荷的状态下,使白绒布往复1000次后,通过目视观察保护层的表面状态,通过以下的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A:完全没有伤痕的情况
B:确认到多条伤痕(5条以下)的情况
C:确认到大量伤痕(6条以上)的情况
<保护层的密合性>
透明构件的保护层的密合性通过依照JIS D0202-1988的棋盘格胶带剥离试验进行评价。具体地说,使用NICHIBAN公司制的赛璐玢胶带“CT24”(商品名),使用指腹紧贴于上述保护层后剥离来评价密合性。该评价以100个方格内不剥离的方格数量表示,将保护层完全不剥离的情况表示为100/100,将保护层完全剥离的情况表示为0/100。
<背景辨认性>
关于背景辨认性,将各透明构件粘贴于30cm×23cm大小的玻璃基板所得的试样作为测定试样,通过目视观察隔着试样看另一侧的背景的可见容易性,通过以下的四个阶段进行评价。
AA:非常地良好
A:良好
B:稍微差
C:差
<投影仪投影时的影像的辨认性>
关于投影仪投影时的影像的辨认性,使用Microvision公司制便携式激光微型投影仪“SHOWWX+HDMI(注册商标)Laser Pocket Projector”(商品名),实际上从粘贴于30cm×23cm大小的玻璃基板上的透明构件侧(保护层侧)投影影像,对于投影仪侧的反射影像,通过目视评价亮度(明亮度)、有无模糊(图像清晰度)、有无眩光感,另外对于与投影仪相反一侧的透过影像,通过目视评价亮度(明亮度)、有无模糊(图像清晰度)。
亮度(明亮度)通过以下的四个阶段进行评价。
AA:影像的亮度非常高,辨认性非常良好
A:影像的亮度高,辨认性良好
B:影像的亮度稍低,辨认性稍差
C:影像基本不能辨认
有无模糊(图像清晰度)通过以下的四个阶段进行评价。
AA:图像没有模糊,图像清晰度非常良好
A:图像有轻微模糊,但图像清晰度良好
B:图像稍有模糊,图像清晰度稍差
C:图像有模糊,图像清晰度差
有无眩光感通过以下的两个阶段进行评价。
A:无眩光感
C:有眩光感
<外观(虹彩条纹)>
关于透明构件的外观(虹彩条纹),在三波长荧光灯下,通过目视观察透明构件侧(保护层侧)的表面,通过以下的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A:虹彩条纹基本看不到
B:虹彩条纹稍微可见
C:虹彩条纹清晰可见
<外观(反射色变化)>
关于透明构件的反射色的角度依赖性(反射色变化),在三波长荧光灯下,一边改变辨认透明构件侧(保护层侧)的表面的反射色的角度一边通过目视观察,通过以下的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A:即使一边改变辨认的角度一边观察,也基本看不到反射色
B:一边改变辨认的角度一边观察时,稍微看见反射色的变化
C:一边改变辨认的角度一边观察时,清楚地看见反射色的变化
将以上的结果与贴合于玻璃基板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的层构成一起示于表1~表6中。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如表1~表4所示,可知:实施例1~22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作为全年节能用的日照调节透明窗口膜,隔热绝热性优异,且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在投影的影像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特别是在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中,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且背景辨认性良好。
而且,进一步可知:在实施例1~22中,耐擦伤性优异,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B的值小,也抑制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外观性也优异。
其中,关于外观性,实施例1~5、9、10、12~21中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ΔB的值均非常小,特别优异。实施例6~8、11、22中△B的值稍大,与实施例1~5、9、10、12~21相比,外观性稍差。
在实施例1~9的比较(红外线反射层的构成相同,光学调节保护层为3层的构成)中,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超过700nm的实施例2~4、实施例8与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小于700nm的实施例1、5~7、9相比,垂直辐射率稍高,绝热性稍差。另外,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nm的实施例6在白绒布滑动试验中的耐擦伤性与实施例1~5、7~9相比,稍差。
在实施例13~17的比较(红外线反射层的构成相同,光学调节保护层为2层的构成)中,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超过700nm的实施例15、16与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小于700nm的实施例13、14、17相比,垂直辐射率稍高,绝热性稍差。另外,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nm的实施例17在白绒布滑动试验中的耐擦伤性与实施例13~16相比稍差。
实施例10由于红外线反射层的Ag层的厚度为10nm,稍薄,可见光线反射率为12.8%,稍低,因此透明屏幕的反射影像的亮度与实施例1、11相比稍低。
实施例22由于在中折射率层中使用了丙烯酸系的硬涂树脂,因此与在中折射率层中使用了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实施例8相比,垂直辐射率稍高,绝热性稍差。
另一方面,比较例1虽然具有光扩散层,但不具有红外线反射层,因此虽然外观性良好,但遮蔽系数为0.89,垂直辐射率高达0.93,未表现作为日照调节透明膜的隔热性能、绝热性能。另外,作为透明屏幕,透过影像良好,但在反射影像中,亮度稍低,图像稍有模糊,辨认性稍差。
比较例2~5虽然具有红外线反射层,但不具有光扩散层,因此虽然具有作为日照调节透明膜的功能,但作为透明屏幕,反射影像、透过影像均基本不能辨认。比较例3、4由于光学调节保护层仅为中折射率层,且总厚度与可见光线的波长区域重叠,因此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B的值大,外观性差。比较例5由于光学调节保护层仅为总厚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因此虽然外观性良好,但在白绒布滑动试验中的耐擦伤性差。
比较例6、7具有红外线反射层和光扩散层,作为日照调节透明膜和透明屏幕的功能良好,但比较例6中光学调节保护层仅为总厚度550nm的中折射率层,反射率的最大变动差△A和△B的值大,外观性差,另外,比较例7中光学调节保护层仅为总厚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外观性良好,但在白绒布滑动试验中的耐擦伤性差。
比较例8由于在红外线反射层上设有厚度为12μm的光扩散层,因此远红外线的吸收大,垂直辐射率高达0.77,绝热性差。
比较例9由于红外线反射层的Ag层的厚度为4nm,较薄,可见光线反射率小于12%,因此在透明屏幕的反射影像中,亮度低,图像稍有模糊,辨认性稍差。另一方面,比较例10由于红外线反射层的Ag层的厚度为21nm,较厚,可见光线反射率超过30%,因此半透明反射镜感强,在反射影像中,有眩光感,在透过影像中,也亮度稍低,辨认性稍差。另外,可见光线透过率也降低,背景辨认性差。
比较例11由于雾度值小于5%,因此虽然透明屏幕的反射影像、透过影像均能够稍微识别,但基本接近不能清晰地辨认的状态。另一方面,比较例12由于雾度值超过了35%,因此透明隔热绝热构件成为稍微发白的状态,背景辨认性稍差。
比较例13虽然在红外线反射层上具有3层光学调节保护层,但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超过了980nm,因此垂直辐射率高达0.23,与实施例相比,绝热性差。比较例14虽然在红外线反射层上具有2层光学调节保护层,但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小于250nm,因此与实施例相比,在白绒布滑动试验中的耐擦伤性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透明构件能够用作在例如使用透明粘着剂等贴合于窗玻璃等透明基板而使用的情况下,背景能够良好地透视,且进一步耐擦伤性优异,抑制了虹彩现象、由辨认角度引起的反射色变化,外观性也优异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即能够用作全年节能用的日照调节透明膜,而且作为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也能够用作在投影的影像从屏幕两面的辨认性、特别是在从投影仪侧的反射辨认性方面,明亮度(亮度)、图像清晰度(模糊少)优异的数字标牌用的透明屏幕,因此在所有场景中非常有用。
符号说明
101、102、103、104、105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11 透明基材
12 红外线反射层
13 光学调节保护层
13A 中折射率层
13B 高折射率层
13C 低折射率层
14 光扩散层
15 粘着剂层
16 光扩散粘着剂层
17 玻璃板
18 保护层
20 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30 透明屏幕

Claims (6)

1.一种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其为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相对于透明基材,至少
(1)从所述透明基材侧依次包含红外线反射层和光学调节保护层,
(2)在所述透明基材的形成有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的面的相反侧或者在所述透明基材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包含光扩散层;
并且,
(3)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包含金属层、以及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氮化物层,
(4)所述光学调节保护层的总厚度为250nm~980nm,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至少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
(5)所述光扩散层包含透明树脂和光扩散性粒子;
进一步,所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中,
(6)依照JIS R3106-1998测定的可见光线反射率为12%以上且30%以下,
(7)依照JIS K7136-2000测定的雾度值为5%以上且35%以下,
(8)依照JIS A5759-2008测定的遮蔽系数为0.69以下,
(9)依照JIS R3106-2008测定的垂直辐射率为0.2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隔热绝热构件,所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
所述高折射率层在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65~1.95,厚度设定在160~870nm的范围中,
所述低折射率层在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30~1.45,厚度设定在75~125nm的范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隔热绝热构件,所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依次包含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
所述中折射率层在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45~1.55,厚度设定在80~200nm的范围中,
所述高折射率层在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65~1.95,厚度设定在100~720nm的范围中,
所述低折射率层在波长550nm的折射率为1.30~1.45,厚度设定在70~150nm的范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所述光学调节保护层中的中折射率层包含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在依照JIS R3106-1998测定的所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隔热绝热构件的反射光谱中,
将表示所述反射光谱的波长500~570nm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的平均值的假想线a上的与波长535nm对应的点设为点A,
将表示所述反射光谱的波长620~780nm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的平均值的假想线b上的与波长700nm对应的点设为点B,
使通过所述点A与所述点B的直线在波长500~780nm的范围内延长而设为基准直线AB,
在对波长500~570nm范围内的所述反射光谱的反射率值与所述基准直线AB的反射率值进行比较时,将各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波长下的该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最大变动差△A时,所述最大变动差△A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为7%以下,
在对波长620~780nm范围内的所述反射光谱的反射率值与所述基准直线AB的反射率值进行比较时,将各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波长下的该反射率值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最大变动差△B时,所述最大变动差△B的值以反射率的%单位计为9%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所述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依照JIS A5759-2008测定的可见光线透过率为65%以上。
CN201780005595.1A 2016-01-29 2017-01-27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Active CN108431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5080 2016-01-29
JP2016015080 2016-01-29
PCT/JP2017/002981 WO2017131174A1 (ja) 2016-01-29 2017-01-27 透明スクリーン機能を備えた透明遮熱断熱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1645A true CN108431645A (zh) 2018-08-21
CN108431645B CN108431645B (zh) 2020-12-22

Family

ID=5939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595.1A Active CN108431645B (zh) 2016-01-29 2017-01-27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6911B2 (zh)
JP (1) JP6756743B2 (zh)
CN (1) CN108431645B (zh)
WO (1) WO2017131174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815A (zh) * 2018-08-23 2019-01-1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反射体全息太阳能能量转换装置
CN109605882A (zh) * 2018-10-30 2019-04-12 昆山睿力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耐久性汽车材料及其应用
CN109796896A (zh) * 2019-01-23 2019-05-24 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 有极化角度热弯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7360A (zh) * 2019-09-20 2019-11-19 四川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率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12797666A (zh) * 2021-02-04 2021-05-14 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辐射制冷膜及其制品
CN113433788A (zh) * 2021-07-09 2021-09-24 广西中光影光电有限公司 正投透明全息投影屏幕
CN113614595A (zh) * 2019-03-29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变红层
CN113614596A (zh) * 2019-03-29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变红层
WO2023078282A1 (en) * 2021-11-04 2023-05-11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Panel assembly, vehicle window glass assembly and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8074527A1 (ja) * 2016-10-18 2019-08-08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遮熱断熱部材
WO2018165645A1 (en) * 2017-03-10 2018-09-13 Guardian Glass, LLC Ig window unit having triple silver coating and dielectric coating on opposite sides of glass substrate
JP2019008157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基板
US10510547B2 (en) 2017-09-13 2019-12-17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al and metal-derived films
DE102018121899A1 (de) * 2017-09-21 2019-03-21 KM Innopat GmbH Objektanordnung und Beleuchtung eines Objekts
JP6880244B2 (ja) * 2018-01-25 2021-06-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映像表示用部材、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およ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JP7160091B2 (ja) * 2018-04-19 2022-10-25 Agc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ガラス
MA54136A (fr) * 2018-11-09 2022-02-16 Saint Gobain Système de projection pour affichage tête haute (hud) à rayonnement polarisé p
TWI689909B (zh) * 2018-11-22 2020-04-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透明顯示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JP2020118762A (ja) * 2019-01-21 2020-08-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虚像表示装置
CN112172263A (zh) * 2019-07-02 2021-01-05 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高耐热玻璃调光膜
US20210054690A1 (en) * 2019-08-23 2021-02-25 Victor Ramirez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ntable car windows having display capabilities
JP2021071566A (ja) * 2019-10-30 2021-05-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光拡散制御フィルム
WO2021131393A1 (ja) * 2019-12-27 2021-07-01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投影システム
CN113759564A (zh) * 2020-06-04 2021-12-07 浙江棱镜全息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用空气成像装置及人机交互车载辅助系统
TW202300959A (zh) * 2021-03-11 2023-01-0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藉由物理氣相沉積所沉積的氧化鈦光學裝置薄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4731Y (zh) * 2004-01-20 2006-03-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
JP2008070708A (ja) * 2006-09-15 2008-03-27 Bridgestone Corp 反射防止・近赤外線遮断フィルタ、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タ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1680982A (zh) * 2007-05-23 2010-03-2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漫射阳光控制膜
CN102640022A (zh) * 2009-12-25 2012-08-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红外线反射构件
CN102841397A (zh) * 2011-06-21 2012-12-26 宏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膜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28698A (zh) * 2012-07-10 2015-03-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具有电介质多层膜结构的红外线遮蔽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0657B2 (ja) 1999-05-14 2008-12-0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US6804053B2 (en) 1999-12-22 2004-10-12 Kimoto Co., Ltd. See-through light transmitting type screen
JP3993980B2 (ja) 1999-12-22 2007-10-17 株式会社きもと 透視可能な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4111011B2 (ja) 2002-03-14 2008-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投影用スクリーン
JP2004219900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光学膜、メガネ、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4822104B2 (ja) 2005-01-21 2011-11-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投影システム
JP2007003764A (ja) * 2005-06-23 2007-01-11 Toray Ind Inc 反射フィルム
US20070097509A1 (en) 2005-10-31 2007-05-03 Nevitt Timothy J Optical elements for high contrast applications
JP5214577B2 (ja) 2009-11-30 2013-06-19 ビジョン開発株式会社 ダイヤモンド微粒子を含有する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ー用スクリーン
WO2013129290A1 (ja) 2012-03-02 2013-09-06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5876354B2 (ja) 2012-03-30 2016-03-0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2014141015A (ja) 2013-01-24 2014-08-07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6000991B2 (ja) 2013-01-31 2016-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フィルム
JP2014170171A (ja) 2013-03-05 2014-09-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機能を有する透明遮熱フィルム
JP6553897B2 (ja) * 2015-03-05 2019-07-31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遮熱断熱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115849A (ko) 2015-03-27 2016-10-06 히다치 막셀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스크린 기능을 구비한 투명 차열 부재
JP6584819B2 (ja) * 2015-03-27 2019-10-02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スクリーン機能を備えた透明遮熱部材
JP6533437B2 (ja) 2015-09-08 2019-06-19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遮熱断熱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4731Y (zh) * 2004-01-20 2006-03-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抑制辐射热传导的薄膜和使用它的隔热部件、真空隔热材料
JP2008070708A (ja) * 2006-09-15 2008-03-27 Bridgestone Corp 反射防止・近赤外線遮断フィルタ、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タ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1680982A (zh) * 2007-05-23 2010-03-2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漫射阳光控制膜
CN102640022A (zh) * 2009-12-25 2012-08-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红外线反射构件
CN102841397A (zh) * 2011-06-21 2012-12-26 宏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膜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28698A (zh) * 2012-07-10 2015-03-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具有电介质多层膜结构的红外线遮蔽膜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815A (zh) * 2018-08-23 2019-01-1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反射体全息太阳能能量转换装置
CN109605882A (zh) * 2018-10-30 2019-04-12 昆山睿力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耐久性汽车材料及其应用
CN109796896A (zh) * 2019-01-23 2019-05-24 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 有极化角度热弯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4595A (zh) * 2019-03-29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变红层
CN113614596A (zh) * 2019-03-29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变红层
CN113614595B (zh) * 2019-03-29 2023-08-22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变红层
CN113614596B (zh) * 2019-03-29 2023-08-22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变红层
CN110467360A (zh) * 2019-09-20 2019-11-19 四川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率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12797666A (zh) * 2021-02-04 2021-05-14 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辐射制冷膜及其制品
CN113433788A (zh) * 2021-07-09 2021-09-24 广西中光影光电有限公司 正投透明全息投影屏幕
WO2023078282A1 (en) * 2021-11-04 2023-05-11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Panel assembly, vehicle window glass assembly an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56743B2 (ja) 2020-09-16
US10746911B2 (en) 2020-08-18
CN108431645B (zh) 2020-12-22
WO2017131174A1 (ja) 2017-08-03
US20190033504A1 (en) 2019-01-31
JPWO2017131174A1 (ja)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1645A (zh)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CN109716179A (zh) 透明隔热绝热部件
US9678256B2 (en) Transparent heat-shielding member
CN100469821C (zh) 硬涂薄膜、防反射硬涂薄膜、光学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052898B (zh) 包括哑光表面层的多层膜和制品
CN101111784B (zh) 防反射硬膜薄膜、光学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6068087A1 (ja) 透過型透明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US20150009563A1 (en) Light control film and p-polarization multi-layer film optical film stack
CN107850829A (zh) 透明屏幕及具备该透明屏幕的影像投影系统
TWI787766B (zh) 光學積層體及物品
EP1060416A1 (en) Infrared interference filter
CN102141641A (zh)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201000943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JP2010002825A (ja) 近赤外線吸収能を有する反射防止材
JP2004047456A (ja) 透明導電材料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584819B2 (ja) 透明スクリーン機能を備えた透明遮熱部材
JP2007058178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用パネル
CN100395283C (zh) 导电纤维素基薄膜
JP2004299101A (ja) 表面保護用透明積層フィルム
JP2004322380A (ja) 透明導電性材料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090020494A (ko) 광학 적층체
WO2016152458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33392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用パネル
WO2016088701A1 (ja) 透視可能な積層体、それを備えた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投影装置
CN107405864A (zh)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导电膜叠层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