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8996A - 通气构件、灯 - Google Patents

通气构件、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8996A
CN108368996A CN201680074103.XA CN201680074103A CN108368996A CN 108368996 A CN108368996 A CN 108368996A CN 201680074103 A CN201680074103 A CN 201680074103A CN 108368996 A CN108368996 A CN 108368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line direction
protruding portion
holding member
cover component
cylindric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41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野阳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68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6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not provided in groups F21S43/235 - F21S43/255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5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aesthetic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corative trim, partition wall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30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1/00Gas-tight or water-tight arrangements
    • F21V31/03Gas-tight or water-tight arrangements with provision for vent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通气构件具备:保持构件(20),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22);通气膜(10),以覆盖保持构件(20)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保持构件(20)的外侧向保持构件(20)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内侧与外侧之间流通;以及罩构件(30),设置在保持构件(20)的周围,具有:侧壁部(31);顶部(33),堵塞侧壁部(3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内侧突出部(32),从侧壁部(31)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以在通气膜(10)与顶部(33)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R)的方式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接触。

Description

通气构件、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气构件、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对前照灯、尾灯、雾灯以及转向灯等汽车用灯、逆变器、转换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电池BOX等设备要求消除因温度变化而在壳体内部产生的压差的通气性。此外,对这些设备要求阻止异物向壳体内部浸入的防尘性、阻止水的浸入的耐水性、阻止油的浸入的防油性、阻止盐的浸入的耐CCT。因此,具备这些通气性、防尘性、耐水性、防油性、耐CCT的功能的通气构件装接于设备。
例如,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气盖(通气构件),在有底圆筒状的罩零件内嵌装有大致圆筒状的近似筒状体,罩零件的内周与近似筒状体的外周之间以及罩零件的底面与近似筒状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为通气路,近似筒状体的顶部开口部形成为向设备壳体的装配用开口装配的装配部。此外,近似筒状体的底部开口被具有通气性的过滤器构件覆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3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为了在罩零件与具有通气性的通气体(过滤器构件)之间确保通气路径而在罩零件设置肋的构成,恐怕会罩零件的肋与通气体接触,通气体压曲。此外,在通气体附近配置有肋,因此,在液体浸入至通气路径的情况下,恐怕液体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附着于肋而在通气体上有液体积存。当通气体压曲或通气体上有液体积存时,恐怕通气性、防尘性、耐水性、防油性、耐CCT等功能会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通气体压曲或通气体上有液体积存的通气构件、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通气构件1,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构件20,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22;通气体10,以覆盖所述筒状构件20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构件20的外侧向该筒状构件20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以及罩构件30,设置在所述通气体10的周围,具有:筒部31;盖部33,堵塞该筒部3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内侧突出部32,从该筒部31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通气体10与该盖部33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R的方式与所述筒状构件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22接触。
在此,也可以通过所述筒状构件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2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面22a与所述罩构件30的所述内侧突出部32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面32aa接触来形成所述通气路R。
此外,也可以通过所述筒状构件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与所述罩构件30的所述内侧突出部32的内表面32ba接触来抑制向所述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移动。
在此,也可以所述筒状构件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线方向平行,所述罩构件30的所述内侧突出部32的内表面32ba随着从所述中心线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
若从其他观点理解,本发明为一种通气构件3,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构件320,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322;通气体10,以覆盖所述筒状构件320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构件320的外侧向该筒状构件320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以及罩构件330,设置在所述通气体10的周围,具有筒部331和堵塞该筒部33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盖部333,其中,该筒部331以在所述通气体10与该盖部333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R的方式与所述筒状构件3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322接触。
在此,也可以所述罩构件330的所述筒部331被压入所述筒状构件3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322,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压入部的过盈量比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压入部的过盈量大。
若从其他观点理解,本发明为一种通气构件1,其特征在于,具备:通气体10,以覆盖筒状的筒状部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部21的外侧向该筒状部21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周围部31,设置在所述通气体10的周围;以及抑制单元22、32,在未装配有该通气体10处抑制所述通气体10和所述周围部31在所述中心线方向接近。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抑制单元22、32构成为包含:外侧突出部22,从筒状部21向外侧突出;以及内侧突出部32,从所述周围部31的设置于该筒状部21的周围的部位向内侧突出,其中,该内侧突出部32在中心线方向与该外侧突出部22接触。
其从其他观点理解,本发明为一种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100,容纳光源;以及通气构件1,装接于所述壳体100,阻止液体以及固体向该壳体100的内侧的侵入并且供气体在该壳体100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流通,所述通气构件1具备:筒状构件20,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22;通气体10,以覆盖所述筒状构件20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构件20的外侧向该筒状构件20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以及罩构件30,设置在所述通气体10的周围,具有:筒部31;盖部33,堵塞该筒部3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内侧突出部32,从该筒部31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通气体10与该盖部33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R的方式与所述筒状构件20的所述外侧突出部22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栏中的上述附图标记是在说明本发明时例示性地标注的附图标记,并不通过该附图标记来缩减本发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通气体压曲或通气体上有液体积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剖面图,为图1的II-II部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III-III部的剖面图。
图4为图2的IV-IV部的剖面图。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剖面图,为图5的VI-VI部的剖面图。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剖面图,为图7的VIII-VIII部的剖面图。
图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为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剖面图,为图10的XI-XI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1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1的剖面图,为图1的II-II部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III-III部的剖面图。
图4为图2的IV-IV部的剖面图。
通气构件1装接于前照灯、尾灯、雾灯以及转向灯等汽车用灯、逆变器、转换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池BOX等设备的设备壳体100。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形成于设备壳体100的通气构件1装接用的部位,即端部开口的被装接部110。
通气构件1具有作为通气体的一个示例的通气膜10,所述通气体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设备壳体100的外部向设备壳体100的内部侵入,并且形成有容许气体在设备壳体100的内部与设备壳体100的外部之间流通的孔。
此外,通气构件1具有作为保持通气膜10的筒状构件的一个示例的保持构件20和覆盖通气膜10的周围的罩构件30。
《通气膜10》
通气膜10为呈圆盘状成型的膜。通气膜10的外径大于后述的圆C1的直径且小于罩构件30的后述的侧壁部31的内周面31a的直径。
通气膜10如果是容许气体的透过并阻止液体的透过的膜,则构造、材料并不特别限定。对于通气膜10,能够例示网状或纤维状的布、树脂或金属。例如对于通气膜10,能够例示织布、无纺布、树脂网、线网(net)、海绵、金属多孔体、金属网。
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膜10为在树脂多孔质膜层叠有用于使通气膜10成为高强度的加强层的膜。
作为树脂多孔质膜的材料,能够例示能够通过公知的拉伸法、提取法进行制造的氟树脂多孔质体、聚烯烃多孔体。作为氟树脂,能够例示PTFE(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作为构成聚烯烃的单体,能够例示乙烯、丙烯、4-甲基戊烯-1,1丁烯等,能使用使这些单体以单体聚合而成的、或共聚获得的聚烯烃。此外,作为树脂多孔质膜的材料,既可以混合有两种以上上述的聚烯烃而成,也可以形成层构造。
此外,作为树脂多孔质膜的材料,也能够例示使用了聚丙烯腈、尼龙、聚乳酸的纳米纤维膜多孔体等。
鉴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膜10即使是小面积也能够获得足够的通气量且阻止水、灰尘向设备壳体100内部侵入的功能高,而使用PTFE多孔质膜。
对于形成于通气膜10的孔的平均孔径,能够例示0.01μm以上100μm以下的范围。在该范围中,优选平均孔径处于0.1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0.5μm以上10μm以下的范围。
在形成于通气膜10的平均孔径小于0.01μm的情况下,空气难以通过通气膜10。另一方面,在通气膜10的平均孔径大于100μm的情况下,液体或固体易于穿过通气膜10而侵入到设备壳体100内部。
通气膜10的厚度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处于10μm以上1000μm以下的范围。
当通气膜10的厚度过薄时,通气膜10的强度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当通气膜10的厚度过厚时,通气构件1的大小容易变大。
也可以对通气膜10的表面(特别是外侧的部位)实施防水处理、防油处理等防液处理。通过对通气膜10实施防液处理,污垢等对通气膜10的附着得以抑制。其结果为,通气膜10的堵塞得以抑制。
对于通气膜10的防液处理,例如能够通过在通气膜10的表面涂布将侧链包含氟饱和的烃基(全氟烷基)、主链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硅酮系等的化合物作为成分的防液剂来实施。作为向通气膜10的表面涂布防液剂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凹版涂覆、喷涂、轻触涂覆(kiss coating)、浸渍等。
此外,作为防油处理,只要能够形成包含具有全氟烷基的高分子的防油皮膜,则其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作为形成方法,能够例示通过空气喷涂法、静电喷雾法、浸涂法、旋涂法、辊涂法、帘式淋涂(curtain flow coat)法、浸渍法等实施的具有全氟烷基的高分子的溶液或者分散体(dispersion)的涂覆、由静电涂布法、等离子体聚合法实施的皮膜形成法等。
《保持构件20》
保持构件20具有圆筒状的圆筒状部21和从圆筒状部21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22。
保持构件20在圆筒状部21的中心线CL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作“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21a对通气膜10进行保持。通气膜10覆盖圆筒状部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开口。对于将通气膜10固定于圆筒状部21的方法将在下文中详细叙述。此外,保持构件20通过圆筒状部2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21b被压入设备壳体100的被装接部110而装接于设备壳体100。就是说,利用圆筒状部21的另一方的端部21b侧的内周面21c与设备壳体100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来抑制保持构件20从设备壳体100的被装接部110脱落。在圆筒状部21的另一方的端部21b侧的内侧的部位形成有倒角21d。
外侧突出部22为从圆筒状部21的外周面21e向外侧突出的圆筒状的部位。作为外侧突出部2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一侧端面22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此外,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对于保持构件20的材料,能够例示易于成型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例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硫醚(PPS)、聚砜(PS)、聚丙烯(PP)、聚乙烯(PE)、ABS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此外,作为保持构件20的材料,除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以外,也可以使用在热塑性树脂中复合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金属等来提高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刚性等的复合材料。此外,作为保持构件20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金属、NBR(丁腈橡胶)、EPDM(乙烯-丙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丙烯酸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合成橡胶。
保持构件20的成型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通过注塑成型、切削等来实施。
也可以对保持构件20的表面(特别是外侧的部位)实施防水处理、防油处理等防液处理。通过对保持构件20实施防液处理,污垢等对保持构件20的附着得以抑制。其结果为,能够对通气膜10的堵塞进行抑制。对于针对保持构件20的防液处理、防油处理而言,能够例示其是与对上述的通气膜10的防液处理、防油处理相同的处理。
作为将通气膜10固定于保持构件20的方法,在保持构件20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烙铁熔敷(iron welding)、超声波熔敷、激光熔敷等热熔敷为好。此外,也可以使用在将通气膜10设置于模具中的状态下使树脂流入的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来将通气膜10固定于保持构件20。
《罩构件30》
罩构件30具有:作为基本形状为圆筒状的筒部的一个示例的侧壁部31,从侧壁部31的内周面31a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32,以及作为覆盖侧壁部31以及内侧突出部3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开口部的盖部的一个示例的圆盘状的顶部33。在图2中,将侧壁部31以及顶部33的剖面形状记载于中心线CL的右侧,将内侧突出部32以及顶部33的剖面形状记载于中心线CL的左侧。
侧壁部31形成为,在侧壁部31的内周面31a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之间产生间隙S1。
如图1所示,内侧突出部32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并且在周向形成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如图2所示,内侧突出部32在从侧壁部31的内周面31a向内侧呈两段突出的部位中,具有作为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部位的第一突出部32a和作为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部位的第二突出部32b。换言之,内侧突出部32具有从侧壁部31的内周面31a向内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32b和从第二突出部32b向内侧进一步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2a。
作为第一突出部32a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另一侧端面32a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一突出部32a的另一侧端面32aa形成在大致相同面上。
在利用与中心线CL正交的面剖切第一突出部32a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突出部32a的内表面形成在大致相同圆C1上。然后,多个第一突出部32a形成为,圆C1的直径大于圆筒状部21的外周面21e的外径。
在利用与中心线CL正交的面剖切第二突出部32b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形成在大致相同圆C2上。此外,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利用包含中心线CL的面剖切第二突出部32b的情况下,描绘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的直线L1相对于中心线CL倾斜,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直线L1与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变小。换言之,上述的圆C2的直径D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二突出部32b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圆C2的直径D2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的外径大致相同。然后,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圆C2的直径D2变得小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的直径。
此外,在第二突出部32b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内侧的部位形成有倒角32bb。
如图2所示,顶部33设置为,在罩构件30的另一侧端面32aa与保持构件20的一侧端面22a接触的状态下,在顶部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间隙S2。
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通气构件1中,如图2所示,罩构件30的内侧突出部32的第一突出部32a的另一侧端面32aa以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一侧端面22a接触的方式组装。换言之,罩构件30被压入保持构件20直至罩构件30的另一侧端面32aa与保持构件20的一侧端面22a抵接。如此,罩构件30的内侧突出部32和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为抑制单元的一个示例,该抑制单元在未装配有通气膜10处抑制通气膜10和作为罩构件30的周围部的一个示例的顶部33在中心线方向接近。
通气膜10的外径大于由罩构件30的多个第一突出部32a的内表面形成的圆C1的直径,因此,在罩构件30组装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下,通气膜10的最外径部与罩构件30的第一突出部32a的内表面接触。
然后,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罩构件30的另一侧端面32aa与保持构件20的一侧端面22a接触的状态下,罩构件30的侧壁部31的内周面31a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之间形成的间隙S1以及罩构件30的顶部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的间隙S2等作为供气体在设备壳体10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路R发挥功能。
此外,罩构件30的第一突出部32a与保持构件20的圆筒状部21的外周面21e之间形成的间隙S3也作为通气路R发挥功能。但是,如上所述,罩构件30的第一突出部32a的内表面与通气膜10接触,因此,液体以及固体穿过间隙S3而侵入至罩构件30的顶部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的间隙S2的情况得到抑制。
然后,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通气构件1中,在罩构件30的另一侧端面32aa与保持构件20的一侧端面22a接触的状态(将罩构件30组装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下,被保持构件20保持的通气膜10未被罩构件30和保持构件20夹住。如此,通气膜10在固定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下不会承受来自罩构件30的力,因此不会压曲。
此外,罩构件30未以与通气膜10接触的方式存在于通气膜10上,因此,通过表面张力附着于罩构件30的液体不会积存在通气膜10上。
故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1,因通气膜10压曲或通气膜10上积存有液体而引起通气性、防尘性、耐水性、防油性、耐CCT等功能受损的情况得以抑制。
此外,罩构件30的多个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换言之,在利用与中心线CL正交的面剖切罩构件30的多个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的情况下,由多个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的剖面线形成的圆C2的直径D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另一方面,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故此,当将罩构件30压入保持构件20直至罩构件30的另一侧端面32aa与保持构件20的一侧端面22a抵接时,罩构件30的多个第二突出部32b被压入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然后,罩构件30的多个第二突出部32b与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之间的过盈量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大。其结果为,即使在罩构件30和保持构件20的嵌合部(压入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相比嵌合部(压入部)的过盈量为固定的构成,罩构件30难以相对于保持构件20向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移动,因此,罩构件30难以从保持构件2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也可以与罩构件30的第二突出部32b的内表面32ba同样地,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即使保持构件20的外侧突出部22的外周面22b为该形状,罩构件30也难以从保持构件20脱落,并且,罩构件30装接于保持构件20时的保持构件20的内周面21c的变形得以抑制。
想到了具备以如上方式构成的通气构件1和对作为射出光的光源的一个示例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进行容纳的封闭的设备壳体100的前照灯、尾灯、雾灯以及转向灯等汽车用的灯。
容纳在灯的设备壳体100内的LED在点亮的情况下发热而成为高温。因此,在LED点亮的情况下,灯的设备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变热而膨胀。另一方面,当LED熄灭时,LED的发热停止,因此,变热的设备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冷却而收缩。如此,在设备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膨胀而内部空间的压力上升、或内部空间的空气收缩而内部空间的压力降低的情况下,气体从设备壳体100的内部空间朝向灯的外部或从灯的外部朝向设备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经由通气构件1的通气路R流通。其结果为,因设备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急剧上升或内部空间的压力急剧降低而引起设备壳体100等被损坏的情况得以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的剖面图,为图5的VI-VI部的剖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1相比,保持构件20和罩构件30不同。就是说,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具备上述的通气膜10,后述的保持构件220,以及后述的罩构件230。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220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20的点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罩构件230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0的点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点主要为形状,由于材质、制造方法以及防液处理等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
《保持构件220》
保持构件220具有圆筒状的圆筒状部221和从圆筒状部221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222。
保持构件220在圆筒状部2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对通气膜10进行保持。通气膜10覆盖圆筒状部2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开口。此外,保持构件220通过圆筒状部22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被压入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的被装接部110而装接于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
外侧突出部222为从圆筒状部221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基本形状为圆筒状的部位。但是,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矩形状的平面,圆弧状面222ba与矩形状的矩形状面222bb交替地配置。
作为外侧突出部22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一侧端面222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圆弧状面222ba以及矩形状面222bb)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罩构件230》
罩构件230具有:基本形状为圆筒状的侧壁部231,从侧壁部231的内周面231a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232,以及设置在侧壁部231以及内侧突出部23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圆盘状的顶部233。在图6中,将侧壁部231以及顶部233的剖面形状记载于中心线CL的右侧,将侧壁部231、内侧突出部232以及顶部233的剖面形状记载于中心线CL的左侧。
内侧突出部232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并且在周向形成在规定角度范围内。作为内侧突出部232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另一侧端面232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多个内侧突出部232的另一侧端面232a形成在大致相同面上。
在利用与中心线CL正交的面剖切内侧突出部232的情况下,多个内侧突出部232的内表面形成在大致相同圆上,此圆的直径形成为大于保持构件220的圆筒状部221的外周面的外径。
在侧壁部231的邻接的内侧突出部232间的部位形成有使内外连通的连通孔231b。就是说,连通孔231b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侧壁部231的比设置有内侧突出部232的部位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部位为近似圆筒状,内周面231a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利用包含中心线CL的面剖切侧壁部231的情况下,描绘内周面231a的直线L2相对于中心线CL倾斜,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直线L2与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变小。换言之,在利用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剖切内周面231a后的圆的直径D2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
然后,比连通孔231b稍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内周面231a的直径D22与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的外径大致相同。然后,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内周面231a的直径D22变得小于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的直径。
此外,在侧壁部23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内侧的部位形成有倒角231c。
如图6所示,顶部233设置为,在罩构件230的另一侧端面232a与保持构件220的一侧端面222a接触的状态下,在顶部2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间隙S22。
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中,如图6所示,罩构件230的另一侧端面232a以与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的一侧端面222a接触的方式组装。换言之,罩构件230被压入保持构件220直至罩构件230的另一侧端面232a与保持构件220的一侧端面222a抵接。
然后,如图6所示,在罩构件230的另一侧端面232a与保持构件220的一侧端面222a接触的状态下,在罩构件230的侧壁部231形成的连通孔231b以及罩构件230的顶部2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的间隙S22作为供气体在设备壳体10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路R发挥功能。
然后,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中,在罩构件230的另一侧端面232a与保持构件220的一侧端面222a接触的状态(将罩构件230组装于保持构件220的状态)下,被保持构件220保持的通气膜10未被罩构件230和保持构件220夹住。如此,通气膜10在固定于保持构件220的状态下不会承受来自罩构件230的力,因此不会压曲。
此外,罩构件230未以与通气膜10接触的方式存在于通气膜10上,因此,通过表面张力附着于罩构件230的液体不会积存在通气膜10上。
故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2,因通气膜10压曲或通气膜10上积存有液体而引起通气性、防尘性、耐水性、防油性、耐CCT等功能受损的情况得以抑制。
此外,侧壁部231的比设置有内侧突出部232的部位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部位的内周面231a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换言之,利用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剖切内周面231a后的圆的直径D2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另一方面,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故此,当将罩构件230压入保持构件220直至罩构件230的另一侧端面232a与保持构件220的一侧端面222a抵接时,罩构件230的侧壁部231被压入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然后,罩构件230的侧壁部231与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之间的过盈量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大。其结果为,即使在罩构件230和保持构件220的嵌合部(压入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与嵌合部(压入部)的过盈量为固定的构成相比,罩构件230也难以相对于保持构件220向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移动,因此,罩构件230难以从保持构件22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也可以与罩构件230的内周面231a同样地,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即使保持构件220的外侧突出部222的外周面222b为该形状,罩构件230也难以从保持构件220脱落,并且,罩构件230装接于保持构件220时的保持构件220的内周面的变形得以抑制。
<第三实施方式>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的剖面图,为图7的VIII-VIII部的剖面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1相比,保持构件20和罩构件30不同。就是说,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具备上述的通气膜10,后述的保持构件320,以及后述的罩构件330。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320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20的点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30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0的点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点主要为形状,由于材质、制造方法以及防液处理等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
《保持构件320》
保持构件320具有圆筒状的圆筒状部321和从圆筒状部321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322。
保持构件320在圆筒状部3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对通气膜10进行保持。通气膜10覆盖圆筒状部3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开口。此外,保持构件320通过圆筒状部32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被压入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的被装接部110而装接于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外侧突出部322在从圆筒状部321的外周面向外侧呈两段突出的部位中具有作为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部位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和作为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部位的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第一外侧突出部323从圆筒状部321的外周面呈圆筒状突出。第二外侧突出部324从圆筒状部321的外周面呈环(doughnut)状突出。就是说,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中心线方向的大小大于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中心线方向的大小。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从圆筒状部321的外周面的突出量大于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从圆筒状部321的外周面的突出量。
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外周面323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作为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一侧端面324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
《罩构件330》
罩构件330具有作为圆筒状的筒部的一个示例的侧壁部331和作为设置在侧壁部33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圆盘状的盖部的一个示例的顶部333。
然后,罩构件330以侧壁部331的后述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方式组装。换言之,罩构件330被压入保持构件320直至罩构件330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一侧端面324a抵接。
在侧壁部331,使内外连通的连通孔331b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三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多个连通孔331b形成为,在作为侧壁部33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状态(图8的状态)下,位于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
在侧壁部331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状态(图8的状态)下,侧壁部331的内周面331c随着从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323b对置的位置在中心线方向去往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利用包含中心线CL的面剖切侧壁部331的情况下,描绘内周面331c的直线L3相对于中心线CL倾斜,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直线L3与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变小。换言之,在利用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剖切内周面331c后的圆的直径D3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
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中,如图8所示,以罩构件330(参照图7)的侧壁部331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方式组装。然后,如图8所示,在罩构件330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状态下,在罩构件330的侧壁部331形成的连通孔331b以及罩构件330的顶部3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的间隙S32作为供气体在设备壳体10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路R发挥功能。
然后,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中,在罩构件330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状态(将罩构件330组装于保持构件320的状态)下,被保持构件320保持的通气膜10未被罩构件330和保持构件320夹住。如此,通气膜10在固定于保持构件320的状态下不会承受来自罩构件330的力,因此不会压曲。
此外,罩构件330未以与通气膜10接触的方式存在于通气膜10上,因此,通过表面张力附着于罩构件330的液体不会积存在通气膜10上。
故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3,因通气膜10压曲或通气膜10上积存有液体而引起通气性、防尘性、耐水性、防油性、耐CCT等功能受损的情况得以抑制。
此外,在侧壁部331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324的一侧端面324a接触的状态(图8的状态)下,侧壁部331的内周面331c随着从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一方的端部323b对置的位置在中心线方向去往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换言之,在利用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剖切内周面331c后的圆的直径D3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另一方面,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外周面323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故此,当将罩构件330压入保持构件320直至罩构件330的另一侧端面331a与保持构件320的一侧端面324a抵接时,罩构件330的侧壁部331被压入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然后,罩构件330的侧壁部331与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之间的过盈量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大。其结果为,即使在罩构件330与保持构件320的嵌合部(压入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相比嵌合部(压入部)的过盈量为固定的构成,罩构件330也难以相对于保持构件320向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移动,因此,罩构件330难以从保持构件32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外周面323a也可以与罩构件330的内周面331c同样地,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即使保持构件3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外周面323a为该形状,罩构件330也难以从保持构件320脱落,并且,罩构件330装接于保持构件320时的保持构件320的内周面的变形得以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保持构件320的外侧突出部322的第一外侧突出部323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随着从中心线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而外周面323a的直径的大小逐渐变大的倒角。
《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30的变形例》
图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30的变形例的图。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30中,也可以替代连通孔331b,如图9所示,将连通孔331b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形成为扩大至侧壁部331的另一侧端面331a的缺口331d。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30中,即使替代连通孔331b而形成缺口331d,也可起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为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的剖面图,为图10的XI-XI部的剖面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1相比,保持构件20和罩构件30不同。就是说,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具备上述的通气膜10,后述的保持构件420,以及后述的罩构件430。以下,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420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20的点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罩构件430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罩构件30的点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点主要为形状,由于材质、制造方法以及防液处理等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
《保持构件420》
保持构件420具有圆筒状的圆筒状部421和从圆筒状部421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422。
保持构件420在圆筒状部4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对通气膜10进行保持。通气膜10覆盖圆筒状部42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开口。此外,保持构件420通过圆筒状部42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被压入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的被装接部110而装接于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
外侧突出部422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四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外侧突出部422在从圆筒状部421的外周面向外侧呈两段突出的部位中具有作为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部位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和作为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部位的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中心线方向的大小大于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的中心线方向的大小。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的从圆筒状部421的外周面的突出量大于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从圆筒状部421的外周面的突出量。
在利用与中心线CL正交的面剖切多个(第四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外周面423a形成在大致相同圆C423上。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外周面423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圆C423的大小为从中心线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相同。但是,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随着从中心线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而圆C423的直径的大小逐渐变大的倒角423b。
作为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的一侧端面424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
《罩构件430》
罩构件430具有圆筒状的侧壁部431和设置于侧壁部43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圆盘状的顶部433。
作为侧壁部43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另一侧端面431a的径向的大小与保持构件420的外侧突出部422的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的一侧端面424a的径向的大小大致相同。
然后,罩构件430以侧壁部431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外侧突出部422的一侧端面424a接触的方式组装。换言之,罩构件430被压入保持构件420直至罩构件430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一侧端面424a抵接。
在侧壁部431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的一侧端面424a接触的状态(图11的状态)下,侧壁部431的内周面431c随着从与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的位置在中心线方向去往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更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利用包含中心线CL的面剖切侧壁部431的情况下,描绘内周面431c的直线L4相对于中心线CL倾斜,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直线L4与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变小。换言之,利用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剖切内周面431c后的圆的直径D4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
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中,如图11所示,在罩构件430的侧壁部431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外侧突出部422的一侧端面424a接触的状态下,罩构件430的侧壁部431与保持构件420的圆筒状部4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S41以及罩构件430的顶部433与通气膜10之间形成的间隙S42作为供气体在设备壳体100(参照图2)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路R发挥功能。
然后,在以如上方式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中,在罩构件430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一侧端面424a接触的状态(将罩构件430组装于保持构件420的状态)下,被保持构件420保持的通气膜10未被罩构件430和保持构件420夹住。如此,通气膜10在固定于保持构件420的状态下不会承受来自罩构件430的力,因此不会压曲。
此外,罩构件430未以与通气膜10接触的方式存在于通气膜10上,因此,通过表面张力附着于罩构件430的液体不会积存在通气膜10上。
故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4,因通气膜10压曲或通气膜10上积存有液体而引起通气性、防尘性、耐水性、防油性、耐CCT等功能受损的情况得以抑制。
此外,在侧壁部431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第二外侧突出部424的一侧端面424a接触的状态(图11的状态)下,侧壁部431的内周面431c随着从与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的位置在中心线方向去往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换言之,利用与中心线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剖切内周面431c后的圆的直径D42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小。另一方面,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外周面423a为与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的面。故此,当将罩构件430压入保持构件420直至罩构件430的另一侧端面431a与保持构件420的一侧端面424a抵接时,罩构件430的侧壁部431被压入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然后,罩构件430的侧壁部431与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之间的过盈量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变大。其结果为,即使在罩构件430与保持构件420的嵌合部(压入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相比嵌合部(压入部)的过盈量为固定的构成,罩构件430也难以相对于保持构件420向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移动,因此,罩构件430难以从保持构件42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外周面423a也可以与罩构件430的内周面431c同样地,随着在中心线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中心线CL侧)。即使保持构件420的第一外侧突出部423的外周面423a为该形状,罩构件430也难以从保持构件420脱落,并且,罩构件430装接于保持构件420时的保持构件420的内周面的变形得以抑制。
附图标记说明:
1:通气构件;10:通气膜;20:保持构件;21:圆筒状部;22:外侧突出部;30:罩构件;31:侧壁部;32:内侧突出部;33:顶部;100:设备壳体;110:被装接部。

Claims (9)

1.一种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构件,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
通气体,以覆盖所述筒状构件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构件的外侧向该筒状构件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以及
罩构件,设置在所述通气体的周围,具有:筒部;盖部,堵塞该筒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内侧突出部,从该筒部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通气体与该盖部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的方式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面与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内侧突出部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面接触来形成所述通气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内侧突出部的内表面接触来抑制向所述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线方向平行,
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内侧突出部的内表面随着从所述中心线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而逐渐进入内侧。
5.一种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构件,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
通气体,以覆盖所述筒状构件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构件的外侧向该筒状构件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以及
罩构件,设置在所述通气体的周围,具有筒部和堵塞该筒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盖部,其中,该筒部以在所述通气体与该盖部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的方式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筒部被压入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压入部的过盈量比中心线方向的一侧的压入部的过盈量大。
7.一种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气体,以覆盖筒状的筒状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部的外侧向该筒状部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
周围部,设置在所述通气体的周围;以及
抑制单元,在未装配有该通气体处抑制所述通气体和所述周围部在所述中心线方向接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气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单元构成为包含:外侧突出部,从筒状部向外侧突出;以及内侧突出部,从所述周围部的设置于该筒状部的周围的部位向内侧突出,其中,该内侧突出部在中心线方向与该外侧突出部接触。
9.一种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容纳光源;以及
通气构件,装接于所述壳体,阻止液体以及固体向该壳体的内侧的侵入并且供气体在该壳体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流通,
所述通气构件具备:
筒状构件,呈筒状且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
通气体,以覆盖所述筒状构件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装配,阻止液体以及固体从该筒状构件的外侧向该筒状构件的内侧侵入并且容许气体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流通;以及
罩构件,设置于所述通气体的周围,具有:筒部;盖部,堵塞该筒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内侧突出部,从该筒部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通气体与该盖部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通气路的方式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外侧突出部接触。
CN201680074103.XA 2015-12-15 2016-12-05 通气构件、灯 Pending CN1083689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4283 2015-12-15
JP2015244283A JP6721978B2 (ja) 2015-12-15 2015-12-15 通気部材、ランプ
PCT/JP2016/086015 WO2017104457A1 (ja) 2015-12-15 2016-12-05 通気部材、ラ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8996A true CN108368996A (zh) 2018-08-03

Family

ID=59056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4103.XA Pending CN108368996A (zh) 2015-12-15 2016-12-05 通气构件、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1994B2 (zh)
EP (1) EP3392562A4 (zh)
JP (1) JP6721978B2 (zh)
KR (1) KR20180093941A (zh)
CN (1) CN108368996A (zh)
WO (1) WO201710445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6766A (zh) * 2018-10-11 2020-06-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1316764A (zh) * 2018-10-11 2020-06-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2806107A (zh) * 2018-10-11 2021-05-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2888885A (zh) * 2018-10-25 2021-06-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部件
CN114930993A (zh) * 2020-01-14 2022-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0381B2 (en) * 2018-04-16 2021-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ent filter and radio remote unit
WO2020075855A1 (ja) 2018-10-11 2020-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アセンブリ及び通気筐体
JP7451861B2 (ja) * 2019-07-29 2024-03-19 ニデックドライブ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スコープ
KR20210121783A (ko) * 2020-03-31 2021-10-0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통기성 캡
JP2024011080A (ja) * 2022-07-13 2024-0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部品及び通気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18158Y1 (ko) * 2000-05-24 2001-03-15 이동걸 헤드라이트 습기배출구 캡
US6364924B1 (en) * 1999-11-18 2002-04-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ir permeable cap and outdoor lamp, automobile lamp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 comprising same
JP2007087666A (ja) * 2005-09-20 2007-04-05 Nitto Denko Corp 通気部材及び通気構造
US20090109618A1 (en) * 2006-03-02 2009-04-3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Ventilation Member and Ventilation Structure
CN101629712A (zh) * 2005-08-24 2010-01-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气构件
WO2014021552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주식회사 톱텍 통기성 방수 부품, 통기 방수막 및 자동차용 전장품
CN103959923A (zh) * 2011-12-08 2014-07-30 日本梅克特隆株式会社 具有防水功能的盖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7820466V0 (it) 1978-01-12 1978-01-12 Elesa Spa Tappo a sfiato per camere olio di macchinari e simili provvisto di paraspruzzi.
CN100510525C (zh) * 2004-12-07 2009-07-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部件及使用它的通气壳体和电子元件
JP4652121B2 (ja) * 2005-05-18 2011-03-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部材とこれを用いた通気筐体
JP2006334537A (ja) * 2005-06-03 2006-12-14 Nitto Denko Corp 通気部材および通気部材キ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通気筐体および通気タンク
JP4836677B2 (ja) 2005-08-24 2011-1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部材
JP4672530B2 (ja) 2005-11-17 2011-04-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部材
EP2557356B1 (en) 2010-04-09 2019-08-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Ventilation member
JP5792603B2 (ja) 2011-11-28 2015-10-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部材
JP2014032741A (ja) * 2012-07-31 2014-02-20 Shinshu Univ 通気性防水部品、通気防水膜及び自動車用電装品
JP2014102970A (ja) * 2012-11-20 2014-06-05 Nitto Denko Corp 通気部材
JP2015033682A (ja) * 2013-08-09 2015-02-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通気構造及び通気部材
JP6173195B2 (ja) 2013-12-04 2017-08-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4924B1 (en) * 1999-11-18 2002-04-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ir permeable cap and outdoor lamp, automobile lamp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 comprising same
KR200218158Y1 (ko) * 2000-05-24 2001-03-15 이동걸 헤드라이트 습기배출구 캡
CN101629712A (zh) * 2005-08-24 2010-01-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气构件
JP2007087666A (ja) * 2005-09-20 2007-04-05 Nitto Denko Corp 通気部材及び通気構造
US20090109618A1 (en) * 2006-03-02 2009-04-3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Ventilation Member and Ventilation Structure
CN103959923A (zh) * 2011-12-08 2014-07-30 日本梅克特隆株式会社 具有防水功能的盖部件
WO2014021552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주식회사 톱텍 통기성 방수 부품, 통기 방수막 및 자동차용 전장품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6766A (zh) * 2018-10-11 2020-06-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1316764A (zh) * 2018-10-11 2020-06-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2806107A (zh) * 2018-10-11 2021-05-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1316764B (zh) * 2018-10-11 2022-12-0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1316766B (zh) * 2018-10-11 2022-12-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2806107B (zh) * 2018-10-11 2024-03-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壳体
CN112888885A (zh) * 2018-10-25 2021-06-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部件
CN114930993A (zh) * 2020-01-14 2022-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通气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93941A (ko) 2018-08-22
US10781994B2 (en) 2020-09-22
WO2017104457A1 (ja) 2017-06-22
US20180356065A1 (en) 2018-12-13
JP2017111916A (ja) 2017-06-22
EP3392562A1 (en) 2018-10-24
EP3392562A4 (en) 2020-04-08
JP6721978B2 (ja) 2020-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8996A (zh) 通气构件、灯
US9255719B2 (en) Ventilation member
US9332662B2 (en) Ventilation member
US8475554B2 (en) Permeable member, and permeable casing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 using the same
US9242198B2 (en) Ventilation member
JP7034581B2 (ja) 通気部材
EP2785160A2 (en) Ventilation member
CN111316763A (zh) 通气组件及通气壳体
CN111316764A (zh) 通气壳体
JP2024042009A (ja) 通気アセンブリ及び通気筐体
JP7446233B2 (ja) 通気筐体
EP3618589B1 (en) Ventilation member
JP2024057002A (ja) 通気部品
CN111316766B (zh) 通气壳体
CN111492175B (zh) 支承体的制造方法
JP6121210B2 (ja) 通気部材
JP6836844B2 (ja) 通気部材
JP7286789B2 (ja) 通気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