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7588B - 揿动式书写工具 - Google Patents

揿动式书写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7588B
CN108367588B CN201580085181.5A CN201580085181A CN108367588B CN 108367588 B CN108367588 B CN 108367588B CN 201580085181 A CN201580085181 A CN 201580085181A CN 108367588 B CN108367588 B CN 108367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ck
writing instrument
cam
type writing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1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7588A (zh
Inventor
並木義春
古川和彦
中村祐介
高梨和彥
中岛淳
万田纯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7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7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7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7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43K24/08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with spreading sp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7/00Ball-point pens
    • B43K7/12Ball-point pens with retractable ball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11/00Fil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43K24/084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with saw-like or analogous c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2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5/00Attaching writing implements to wearing apparel or objects involv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f the implements
    • B43K25/02Clip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进行平稳的擦蹭动作等的简单机构的揿动式书写工具。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备:笔杆(2);笔芯(5),其配置在该笔杆(2)内;弹簧(6),其对笔芯(5)向后方施力;操作部(20),在揿动操作时克服弹簧(6)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该操作部(20);以及主转子(30),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能够通过进行揿动操作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还具备:揿动锁定构件(50),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笔杆(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卡定部(60),其设在笔杆(2)侧,能够与揿动锁定构件(50)卡定,在笔杆(2)的前端朝向上方时,揿动锁定构件(50)向后方移动而与卡定部(60)卡定,阻止操作部(20)向前方移动。

Description

揿动式书写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揿动式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所谓的揿动式的书写工具:在笔杆的后端部具有操作部,通过克服配置在笔杆内的弹簧的施力而进行向前方推压操作部的揿动操作,切换为收纳有墨的笔芯、即书写体的作为笔尖的书写部从笔杆的前端突出的书写状态,以及切换为通过再次的揿动操作或者按下操作部之外的解除部从而书写部没入笔杆内的非书写状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对于日本特开2011-37087号公报所述的揿动式书写工具,操作部还起到用于擦蹭该揿动式书写工具的热致变色墨的摩擦体的作用。因而,在擦蹭动作时,为了进行平稳的擦蹭动作,需要使操作部沿周向旋转,阻止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这样的操作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进行平稳的擦蹭动作等的简单机构的揿动式书写工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该揿动式书写工具具备:笔杆;书写体,其配置在该笔杆内;弹性构件,其对该书写体向后方施力;操作部,在揿动操作时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该操作部;以及卡合构件,该揿动式书写工具能够通过进行揿动操作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还具备:揿动锁定构件,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所述笔杆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卡定部,其设在所述笔杆侧,能够与所述揿动锁定构件卡定,在所述笔杆的前端朝向上方时,所述揿动锁定构件向后方移动而与所述卡定部卡定,阻止所述操作部向前方移动。其中,在揿动式书写工具的轴线方向上,将书写部侧规定为“前”侧,将与书写部相反的一侧规定为“后”侧。
另外,根据另一方案,该揿动式书写工具是通过所述卡合构件与设在所述笔杆侧的卡合部卡合或者解除卡合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的,还具备:减速转子,其与所述书写体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第1凸轮面,其在所述书写体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与所述减速转子协作使该减速转子绕中心轴线旋转。
另外,根据另一方案,在所述书写体的外表面设有制动部,该制动部用于在该书写体因揿动操作而后退时与所述笔杆协作进行该书写体的制动。
另外,根据另一方案,所述弹性构件是弹簧节距、外径和丝径中的至少一者不均等的螺旋弹簧。
另外,根据另一方案,所述操作部具有消除构件,该消除构件的露出在后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状,三角形的顶点形成为圆弧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靠后端侧较大。
另外,根据另一方案,该揿动式书写工具是具有热致变色墨的揿动式书写工具,所述操作部具有消除构件,利用所述消除构件擦蹭时产生的摩擦热能够使所述热致变色墨的笔迹热致变色。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方案,起到提供一种具备能够进行平稳的擦蹭动作等的简单机构的揿动式书写工具这样的共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非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非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3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后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后笔杆的纵剖视图。
图7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内筒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内筒的纵剖视图。
图9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操作部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操作部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主转子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主转子的另一立体图。
图14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主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15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减速转子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减速转子的另一立体图。
图17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减速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18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揿动锁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揿动锁定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20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消除构件及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盖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24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笔芯栓的图。
图25是表示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各凸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从书写状态向非书写状态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从非书写状态向书写状态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28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书写状态下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29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非书写状态下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0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制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31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制动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32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弹簧的立体图。
图33是图1的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弹簧的侧视图。
图34是表示揿动操作和操作部的操作荷重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纵观所有附图,对相应的构成要素标注通用的附图标记。
图1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纵剖视图,图2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纵剖视图,图3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纵剖视图,图4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纵剖视图。另外,图5是图3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后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在图1~图4中,上方是指铅垂上方,下方是指铅垂下方。即,重力在各图中向下方作用。
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笔杆2;作为配置在笔杆2内且在一端具备书写部5a的书写体的笔芯5;作为对笔芯5向后方施力的弹性构件的弹簧6;安装在笔杆2的后端部且具备把持物品的夹紧件的内筒10;以及配置在内筒10内的中空的操作部20。笔杆2具有前笔杆3及后笔杆4。内筒10、前笔杆3及后笔杆4合起来也称作笔杆。
在本说明书中,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轴线方向上,将书写部5a侧规定为“前”侧,将与书写部5a相反的一侧规定为“后”侧。只要不特别提及,中心轴线是指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中心轴线。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通过克服弹簧6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操作部20的揿动操作,笔芯5在笔杆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此时,将书写部5a从笔杆2突出的状态称作书写状态(图1及图2),将书写部5a没入笔杆2内的状态称作非书写状态(图3及图4)。
揿动式书写工具1还具有:配置在操作部20内的作为卡合构件的主转子30;在操作部20内配置在主转子30的前方的减速转子40;配置在操作部20的前方且形成为筒状的揿动锁定构件50;与揿动锁定构件50卡定的卡定部60;安装在操作部20的后端部的消除构件70;用于将消除构件70安装于操作部20的保持构件80;覆盖消除构件70的盖构件90;插入并安装在笔芯5的后端部的笔芯栓100;以及安装在笔芯5的前端部附近的制动构件110。
主转子30与内筒10的外凸轮11及操作部20协作,减速转子40与内筒10的外凸轮11及主转子30协作。另外,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与揿动锁定构件50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协作,使揿动锁定构件50绕中心轴线旋转,使揿动锁定构件50与卡定部60成为卡定状态。以下,详细进行说明。
揿动锁定构件5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笔杆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因而,图1及图2虽然示出了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相同的书写状态,但是,在图1中,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即笔杆2的前端向上,因此揿动锁定构件50在笔杆2内靠向后端侧。而在图2中,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即笔杆2的前端向下,因此,与图1相比较,揿动锁定构件50在笔杆2内靠向前端侧。
同样地,图3及图4虽然示出了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相同的非书写状态,但是,在图3中,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即笔杆2的前端向下,因此揿动锁定构件50在笔杆2内靠向前端侧。而在图4中,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即笔杆2的前端向上,因此,与图3相比较,揿动锁定构件50在笔杆2内靠向后端侧。
图6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后笔杆4的纵剖视图。在图6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在后笔杆4的内表面的中间部设有卡定部60。卡定部60具有作为相对于后述的揿动锁定构件50的第1突起部52而言的第2突起部的、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六个第2突起部61。第2突起部61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另外,在第2突起部61的后端面形成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斜面62。
图7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内筒10的立体图,图8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内筒10的纵剖视图。在图8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内筒10嵌合于笔杆2的后端部。在内筒10的内表面设有外凸轮11。外凸轮11具有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的三个突起部12。在各突起部12的前端面,形成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斜面13。斜面13构成第1凸轮面。各突起部1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限制面的纵壁面14。另外,各突起部12借助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引导突起15设于内筒10的内表面。
图9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操作部20的立体图,图10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操作部20的另一立体图,图11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操作部20的纵剖视图。在图9~图11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
操作部20是筒状的构件。操作部20在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圆筒部21,圆筒部21具有平滑的外周面。圆筒部21的前方形成为稍大的外径,在其前端面形成有锯齿状的锁定凸轮面22。锁定凸轮面22具有六个峰部22a及六个谷部22b。详细而言,锁定凸轮面22以具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斜部22c、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部22d的方式构成峰部22a及谷部22b。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的峰部22a为沿周向非对称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对称的形状。
在圆筒部21的后方形成有引导部23。在引导部23的后端设有后壁23a。在引导部23沿轴线方向形成有三个狭缝23b。三个狭缝23b形成为贯穿到内部且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因而,由三个狭缝23b划分出截面大致扇形的三个柱部24。
在各柱部24的内表面,形成有从后壁23a的内表面朝向前方延伸的突起部24a。在各突起部24a的前端面,形成有划分出朝向前方呈钝角张开的V字形的V字形凸轮面25。即,在引导部23的内表面形成有三个V字形凸轮面25。在引导部23的后端面、即引导部23的后壁23a的后端面,形成有朝向后方延伸的中空的嵌合部26。在嵌合部26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嵌合突起26a。
操作部20从前方插入内筒10内。此时,内筒10的引导突起15配置在操作部20的狭缝23b内,因而,操作部20的柱部24配置在内筒10的引导突起15之间。内筒10的引导突起15配置在操作部20的狭缝23b内,从而限制操作部20绕中心轴线的旋转,并且操作部20能够沿狭缝23b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设于引导突起15上的各突起部12经由狭缝23b向操作部20的引导部23内突出,该突出量与从柱部24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部24a的突出量大致相同。因而,内筒10的突起部12与操作部20的突起部24a协作,作用于后述的主转子30的内凸轮32。
图12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主转子30的立体图,图13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主转子30的另一立体图,图14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主转子30的纵剖视图。在图12~图14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
主转子30包括大径部30a和小径部30b,小径部30b形成在大径部30a的后方且插入操作部20内,用于芯对齐。大径部30a具有比小径部30b大的直径。大径部30a的外径设定为比所插入的操作部20的圆筒部21的内径稍小。
在大径部30a的外周面形成有三个纵槽31,三个纵槽31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纵槽31的深度比大径部30a与小径部30b的半径之差浅。在大径部30a形成有内凸轮32,内凸轮32包括由三个纵槽31划分出的三个突起部32a。在大径部30a的后端面整周地形成有与操作部20的V字形凸轮面25协作的凸轮支承面33。即,内凸轮32具有凸轮支承面33。
凸轮支承面33形成为锯齿状,具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12的斜面34。三个斜面34中的每隔一个斜面34a都被所述纵槽31切掉一部分。相邻的纵槽31之间的相邻的斜面34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35连接起来。即,凸轮支承面33具有三个纵壁面35。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形成为非对称的锯齿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对称。
在大径部30a的平坦的前端面形成有孔36,孔36具有与主转子30的中心轴线呈同心状的圆筒内表面。减速转子40插入孔36。孔36的圆筒的内表面具有两个不同的直径,各直径分别比减速转子40的后述的中径部40b及小径部40c稍大。在孔36的配置在后端侧的小径的部分的后端面,形成有作为第2凸轮面的减速凸轮面37。
减速凸轮面37形成为锯齿状,具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六个斜面38。减速凸轮面37的相邻的斜面38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39连接起来。减速凸轮面37的斜面38与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
主转子30从前方插入操作部20内。当因揿动操作而主转子30绕中心轴线旋转时,主转子30的内凸轮32与外凸轮11卡合或者解除卡合。即,当因揿动操作而主转子30绕中心轴线旋转时,内凸轮32的突起部32a与外凸轮11的经由狭缝23b向操作部20内突出的突起部12卡合或者配置在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之间。内凸轮32配置在外凸轮11之间时,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配置在内凸轮32的突起部32a之间、即纵槽31内。
操作部20的V字形凸轮面25及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构成为:在内凸轮32与外凸轮11卡合或者解除卡合时,V字形凸轮面25与凸轮支承面33的相位错开。因此,当因揿动操作而V字形凸轮面25的斜面推压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时,因该操作荷重及弹簧6的施力,导致主转子30受到周向的分力,绕中心轴线旋转。另一方面,对于操作部20,如所述那样,在狭缝23b内配置内筒10的引导突起15,由此绕中心轴线的旋转受到限制。
图15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减速转子40的立体图,图16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减速转子40的另一立体图,图17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减速转子40的纵剖视图。在图15~图17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减速转子40用与主转子30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形成。
减速转子40包括:大径部40a;形成在大径部40a的后方的中径部40b;以及形成在中径部40b的后方的小径部40c。大径部40a具有比中径部40b大的直径,中径部40b具有比小径部40c大的直径。中径部40b及小径部40c插入主转子30的孔36内。
在大径部40a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的突起,在环状的突起的前端面形成有作为第1凸轮支承面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形成为锯齿状,具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六个斜面42。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相邻的斜面42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43连接起来。
在中径部40b的后端面,形成有与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相对地配置且具有以与减速凸轮面37相啮合的方式互补的形状的作为第2凸轮支承面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因而,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与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同样地形成为锯齿状,具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六个斜面45。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相邻的斜面45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46连接起来。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与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斜面45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向与外凸轮11的斜面13相同的方向倾斜。
在大径部40a的后端面、即减速转子40的前端面,形成有平坦的笔芯支承面47。笔芯支承面47始终与被弹簧6向后方施力的笔芯5的后端面抵接。因而,减速转子40与笔芯5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大径部40a的前端面,形成有平坦的转子抵接面48。在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啮合时,转子抵接面48与主转子30的后端面抵接。
弹簧6的施力主要经由减速转子40的笔芯支承面47及转子抵接面48传递向操作部20及主转子30。换言之,除了外凸轮11与内凸轮32卡合时以外,操作部20、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一体地移动。
图18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揿动锁定构件50的立体图,图19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揿动锁定构件50的另一立体图。在图18及图19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揿动锁定构件50用与主转子30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形成。
揿动锁定构件50是筒状的构件。揿动锁定构件50被笔芯5贯穿,能够在操作部20与笔杆2的卡定部60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在揿动锁定构件50的后端面,形成有与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互补的形状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锁定凸轮支承面51与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同样地具有六个峰部51a及六个谷部51b。即,揿动锁定构件50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以具有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斜部51c、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部51d的方式,构成峰部51a及谷部51b。
在揿动锁定构件50的筒部50a的外周面,具有六个第1突起部52。第1突起部5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由相邻的第1突起部52划分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六个引导槽53。
在第1突起部52的周向上的侧面52a、尤其是前端部的侧面52a,分别形成有周向的凹部54。凹部54的底面是与第1突起部52的周向上的侧面52a平行的侧面55。凹部54的后侧的内表面是沿周向相对于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的斜面56。凹部54形成为从第1突起部52前方向后方观察时呈台阶状。第1突起部52的侧面55起到限制揿动锁定构件50的绕中心轴线的旋转的作用。
揿动锁定构件50的各引导槽53将对应的笔杆2的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收纳于其内部,使第2突起部61能够在引导槽53内向前后相对移动。
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及揿动锁定构件50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构成为:在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收纳于揿动锁定构件50的引导槽53内时,锁定凸轮面22的峰部22a在周向上位于锁定凸轮支承面51的斜部51c之上。因此,例如图1所示那样使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上时,揿动锁定构件50在重力的作用下抵接于操作部20,因揿动锁定构件50的自重,导致揿动锁定构件50受到周向的分力,绕中心轴线旋转。另一方面,对于操作部20,在狭缝23b内配置内筒10的引导突起15,由此绕中心轴线的旋转受到限制。
图20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消除构件70及保持构件80的立体图,图21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保持构件80的立体图。在图20及图21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与图20及图21一起也参照图5,消除构件70设于保持构件80的后端部,借助保持构件80安装于操作部20的后端部。换言之,操作部20的一部分作为消除部发挥作用。消除构件70通过嵌合或者双色成形等设于保持构件80。
消除构件70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的横截面形状的顶端细的截头三棱锥体状。具体而言,在横截面中,三角形的顶点形成为圆弧状,对于该圆弧的曲率半径,靠消除构件70的后端侧较大。消除构件70的后端面71形成为曲面状。因而,消除构件70的后端面71与周面72的交界构成棱线73。
消除构件70通过使用后端面71能够擦蹭较宽的面积。另外,消除构件70通过使用棱线73的与三角形的边相当的部分,能够擦蹭较宽的面积,通过使用棱线73的与三角形的顶点相当的部分,能够擦蹭较窄的面积。另外,不言而喻,横截面形状不限于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六边形等其他多边形。
保持构件80具有保持部主体81。保持部主体81的前部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筒状。在筒状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矩形的开口82。另外,在比开口82靠前方的外周面形成有凸缘部83。保持构件80操作部20嵌合部26操作部20嵌合部26嵌合突起26a而且,在比开口82靠后方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突起84,环状突起84形成为环状且与盖构件90嵌合。保持部主体81的后部与消除构件70同样地形成为顶端细的截头三棱锥体状。
保持部主体81的后端面、即顶面85形成为呈波浪状弯曲的曲面状,以避免设于保持构件80的消除构件70绕中心轴线旋转。同样地,为了防止消除构件70绕中心轴线旋转,在顶面85设有向后方突出且与消除构件70卡定的卡定突起86。保持构件80通过与操作部20的嵌合部26嵌合来进行安装。即,当操作部20的嵌合部26插入保持构件80内时,操作部20的嵌合突起26a嵌合到保持部主体81的开口82内。
图22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盖构件90的立体图,图23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盖构件90的纵剖视图。在图22及图23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消除构件70图5盖构件90盖构件90与保持构件8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嵌合。
盖构件90具有截头圆锥台形状的外形。盖构件90的顶端即顶面91形成为平缓的圆顶状。在顶面91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凹部92。在圆形凹部92的周围,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贯穿至盖构件90的内部的三个圆弧状的圆弧开口93。在盖构件90的顶面91形成有圆弧开口93,从而即便盖构件90被幼儿等误食,也不会堵塞气道,能够确保安全性。
在盖构件90的圆锥状的侧面94,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三个梯形状的较浅的凹部95。对于凹部95,后方侧比前方侧稍深,其结果,在顶面91与凹部95之间的侧面94的部分,划分出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96。在盖构件90的内周面形成有嵌合凸部97。嵌合凸部97与对应的保持构件80的环状突起84嵌合,从而将盖构件90安装于保持构件80。在安装状态下,盖构件90的前端面与保持构件80的凸缘部83的后端面抵接。在要使用消除构件70等情况下装拆盖构件90时,突出部96能够供手指勾住,因此手指不会打滑,能够容易地装拆盖构件90。
消除构件70除了在使用时以外都被盖构件90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消除构件70被弄脏。盖构件90可以形成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因此,在消除构件70被盖构件90覆盖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通过肉眼观察消除构件70的磨损状况。
另外,也可以在前笔杆3的后端部分与前笔杆3一体地或者相对独立地设置消除构件。在该情况下,在使用消除构件时,卸下后笔杆4进行使用。消除构件除了在使用时以外都被还作为盖构件的后笔杆4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消除构件被弄脏。此外,通过利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形成后笔杆4,能够容易地通过肉眼观察设于前笔杆3的后端部分的消除构件的磨损状况。
无论揿动式书写工具1是书写状态还是非书写状态,消除构件70和盖构件90都始终配置于图5所示的位置、即后退极限位置。对此,如所述那样,消除构件70借助保持构件80安装于操作部20,因此操作部20、消除构件70、保持构件80和盖构件90成为一体地进行移动。
如图5所示,在操作部20的中空的嵌合部26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施力弹簧7。施力弹簧7的一端被主转子30的小径部30b的后端面支承,对操作部20向后方施力。由此,无论揿动式书写工具1是书写状态还是非书写状态,消除构件70和盖构件90在轴线方向上都始终配置在同一位置、即后退极限位置。换言之,虽然主转子30根据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状态配置在前方或者后方,但施力弹簧7的长度、弹簧常数被设定为无论主转子30在哪个位置都始终对操作部20向后方施力。
消除构件70始终位于后退极限位置,因此消除构件70自笔杆2的后端部的突出量在非书写状态下和书写状态下都是相同的。因而,在利用消除构件70消除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笔迹时,无论是在书写状态下还是在非书写状态下,都能够同样地通过肉眼观察消除构件70。结果,能够容易地对准目标部位,能够进行准确的擦蹭动作。
图24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笔芯栓100的图。图24的(A)是笔芯栓100的立体图,图24的(B)是笔芯栓100的另一立体图,图24的(C)是笔芯栓100的俯视图,图24的(D)是笔芯栓100的仰视图,图24(E)是笔芯栓100的侧视图,图24的(F)是笔芯栓100的沿着图24的(E)中的线A-A的纵剖视图。
笔芯栓100构成为包括:抵接部101,其从笔芯5的后端部露出,且与后笔杆的内壁等抵接;以及压入部102,其为被压入笔芯5的部分。抵接部101的前端面101a构成为与笔芯5的后端面抵接。并且,抵接部101具有弹性变形部103。弹性变形部103具有朝向后方延伸的在径向上较厚的多个厚部103a以及相比厚部103a而言在径向上较薄的薄部103b。
厚部103a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即横截面呈大致扇状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以120度的角度等间隔地配置。在厚部103a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坡面103e,由此,厚部103a的后端面呈以中心轴线为圆弧的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在坡面103e与厚部103a的后端面之间形成有由以中心轴线为轴线的圆筒面的一部分构成的笔直部103f(图24的(E)及图24的(F))。利用笔直部103f起到使利用射出模具的成形变得容易这样的效果。
薄部103b将各厚部103a的靠中心轴线的部分沿着周向连结起来,且横截面呈圆弧的中心配置在径向外侧的大致圆弧状。即,厚部103a和薄部103b交替配置。由此,对于弹性变形部103的后端面,在考虑到包括厚部103a的后端面那样的圆的情况下,呈以相邻的厚部103a的相对的圆弧的端部为支点翻转而形成薄部103b的大致圆弧状的后端面那样的形状。薄部103b形成为在整个中心轴线方向上为大致均等的厚度。
由各厚部103a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薄部103b形成槽状的空气流通槽103c。并且,在弹性变形部103的后端面且是中心轴线附近,利用厚部103a或者薄部103b形成有孔103d,该孔103d为用于使弹性变形部103的弹性变形成为可能的空闲空间。孔103d为由所述弹性变形部103的后端面的内缘划分形成的形状朝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划分出内部空间。因而,孔103d由连结起来的厚部103a的内表面和薄部103b的内表面划分形成,因此孔103d的内部空间由连续的面划分形成。相邻的厚部103a的相对的缘被切成跨过空气流通槽103c地形成圆锥面的一部分,而形成曲面103g。
压入部102由相比抵接部101而言直径较小的大致圆柱形状构成。压入部102具有多个沿着周向形成的嵌合突起102a。在向笔芯5的后端部压入时,该嵌合突起102a向径向内侧稍微弹性变形,实现与笔芯5的内壁更可靠的嵌合。另外,压入部102在其侧面部形成有从前端面102b相对于中心轴线平行地向后方延伸的3个通气槽102c。该通气槽102c相对于中心轴线以120度的角度等间隔地配置,该配置与弹性变形部103的空气流通槽103c的配置相对于中心轴线错开60度。通气槽102c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截面形状呈大致矩形。并且,通气槽102c越过压入部102、即越过抵接部101的前端面101a地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例如,在图24所示的笔芯栓100的情况下,通气槽102c从抵接部101的前端面101a向后方延伸与压入部102的通气槽102c的径向深度相同的长度。
此外,在压入部102的前端面形成有孔102d,由此,能够防止在利用模具进行成形时的缩痕。此外,在压入部102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坡面102e,由此,使向笔芯5的后端部的压入变得容易。坡面102e相对于中心轴线的角度为例如大约45度。另外,在前端面102b形成有由以中心轴线为轴线的圆筒状构成的笔直部102f(图24的(E)及图24的(F))。利用笔直部102f起到使利用射出模具的成形变得容易这样的效果。另外,在坡面102e的后端部形成有被倒圆角的曲面102g,以使向笔芯5的后端部的插入变得容易。
在图24的(C)的俯视图中,如果将厚部103a的最薄的部分、即后端部附近的径向上的厚度、即壁厚设为t1,将薄部103b的壁厚设为t2,则优选t1在0.2mm~1.0mm的范围内,优选t2在0.1mm~0.5mm的范围内。换言之,优选t1在t2的2倍~10倍的范围内。另外,如果将孔103d的内切圆、即与薄部103b的内表面抵接的圆的直径设为φ,则优选φ在1.5mm~3.0mm的范围内。另外,如果将大致圆弧状的薄部103b的内表面侧、即面向孔103d的一侧的曲率半径设为R,则优选R在1.0mm~2.0mm的范围内。并且,优选R小于φ。
在将笔芯栓100嵌合于笔芯5的后端部时,通气槽102c与笔芯5的后端部内壁及笔芯5的后端面协作而形成空气流通路。在将笔芯栓100安装于笔芯5的状态下,空气流通路使笔芯5的内部及外部之间连通。即,在笔芯栓100的前端面或者笔芯栓100的侧面部形成有作为空气流通路的出入口的开口部。
笔芯栓100也能够在具有笔芯的其他书写工具中使用。在该情况下,公知有这样的书写工具:在后笔杆的后端部内壁形成有卡合部,卡合部与笔芯栓100的后端部分抵接。即,在将安装有笔芯栓100的笔芯5收纳于笔杆内时,笔芯栓100的弹性变形部103的厚部103a的后端部被后笔杆的后端部内壁的卡合部压接。由此,厚部103a朝向中心轴线、即径向内侧弹性变形。与此同时,各厚部103a之间的薄部103b也以在周向上收缩的方式、即以横截面的圆弧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
通过所述的弹性变形,厚部103a推压笔杆内壁与其卡合,实现笔芯5的固定。而且,通过所述的弹性变形,还能够吸收制造笔芯5时产生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并且,直接作用于厚部103a的荷重还由薄部103b支承,因此作为整体作用于笔芯栓100的荷重向整个弹性变形部103分散。并且,薄部103b将厚部103a之间连结起来,从而还能够抑制厚部103a发生弹性疲劳。
另外,笔芯栓100的弹性变形部103的孔103d被划分形成为在横截面中并不是圆形而是非圆形,特别是因薄部103b的内表面而具有朝向中心轴线的凹部的非圆形,因此能够使弹性变形部103容易变形。即,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笔芯5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并且比较容易地变形从而在组装时不需要较大的力的笔芯5及包括笔芯5的书写工具。
如所述那样,笔芯栓100与后笔杆的后端部内壁抵接而弹性变形,因此优选由相比笔杆、即后笔杆而言软质的材料形成。例如,在笔杆由聚碳酸酯、ABS形成的情况下,笔芯栓100由相比它们而言软质的聚丙烯、聚缩醛、热塑性弹性体等形成。
如所述那样,笔芯5在笔芯栓100的侧面部具有作为空气流通路的出入口的开口部。因而,空气流通路不会变形。因此,采用笔芯5,能够充分确保笔芯5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流通路。
并且,采用笔芯5,在笔芯栓100的压入部102设有通气槽102c。因此,因被压入而向径向内侧收缩的嵌合突起102a与其收缩相应地沿着周向向通气槽102c的部分膨胀。由此,会使笔芯主体发生破裂那样的向径向外侧作用的力得到缓和。因而,采用笔芯5,能够在笔芯5与笔芯栓100之间维持足够的嵌合力,并且能够抑制笔芯5发生破裂。
弹性变形部103也能够与笔芯5一体地形成。在弹性变形部103与笔芯5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空气流通路可以只是设于侧面部的孔。另外,等间隔地配置的厚部103a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另外,通气槽102c的形状及其个数、即空气流通路的数量也是任意的。
总之,安装有笔芯栓100的管状的笔芯5具备顶端部、后端部、设于所述顶端部的书写部、以及安装于所述后端部的笔芯栓,并且具备使该笔芯的内部及外部之间连通的空气流通路,从该笔芯的外部通向该空气流通路内的开口部设于所述后端部的侧面部或者所述笔芯栓的侧面部,在所述笔芯栓的后端面的中心轴线附近形成有被划分形成为在横截面中为非圆形的孔。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非圆形具有朝向中心轴线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笔芯栓的侧面部沿着中心轴线方向设有通气槽,在安装所述笔芯栓时利用所述通气槽和所述后端部的内壁形成所述空气流通路。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笔芯栓具有弹性变形部,该弹性变形部包括在径向上较厚的多个厚部以及将该厚部之间沿着周向连结起来并且相比该厚部而言在径向上较薄的薄部,由所述厚部的内表面和所述薄部的内表面划分形成所述孔。另外,优选厚部的最薄的部分的壁厚(t1)在薄部的壁厚(t2)的2倍~10倍的范围内,优选划分形成所述凹部的薄部的曲率半径(R)小于孔的内切圆的直径(φ)。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笔芯栓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坡面。另外,也可以是,具备笔杆和收纳在该笔杆内的所述笔芯,在向笔杆内收纳该笔芯时所述笔芯栓与该笔杆内的卡合部卡合。
图25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各凸轮的关系的示意图。即,图25是表示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状态下内筒10的外凸轮11、操作部20、主转子30、减速转子40、揿动锁定构件50和卡定部60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更详细而言,对于外凸轮11沿着周向展开的结构,示出了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及V字形凸轮面25、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及减速凸轮面37、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及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揿动锁定构件50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及第1突起部52、笔杆2的卡定部60的位置。
其中,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及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配置在比其他凸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为了方便起见,在图25中,同样地示出在轴线方向上的对应的位置。在图25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下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后侧。另外,在图25中,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下,因此重力朝向图中上方发挥作用。
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下,内凸轮32与外凸轮11卡合,由此,能够维持书写状态。即,内凸轮32的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及纵壁面35与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斜面13及纵壁面14卡合,从而限制主转子30的后退及旋转。此时,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啮合。并且,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下,因此揿动锁定构件50向前方移动,与卡定部60不卡定,详细见后述。即,操作部20的移动不会被限制,能够进行揿动操作。
图26是表示从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向非书写状态切换的示意图。主转子30被所述操作部20的V字形凸轮面25和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的凸轮机构赋予旋转力,每当进行揿动操作时就会从图中左侧向右侧移动。另外,在图26的示意图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及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以向图中下方偏移了的方式示出,除此以外,与图25的示意图同样。
图26的(a)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状态的示意图,是图1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状态。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啮合。与图25所示的揿动锁定构件50的状态的不同之处在于揿动锁定构件50的位置。即,在图26的(a)中,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上,因此重力朝向图中下方发挥作用。
通过使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上,使揿动锁定构件50向后方移动而与操作部20抵接。如所述那样,揿动锁定构件50受到自重所引起的周向的分力而绕中心轴线旋转。即,操作部20的锁定凸轮面22和揿动锁定构件50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协作使揿动锁定构件50绕中心轴线旋转。旋转的结果是,揿动锁定构件50与卡定部60卡定,操作部20向前方的移动被阻止。
详细而言,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收纳在揿动锁定构件50的第1突起部52的凹部54内,由此揿动锁定构件50和卡定部60成为卡定状态。换言之,凹部54构成为与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以在书写状态下使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收纳在揿动锁定构件50的第1突起部52的凹部54内。因而,第2突起部61的斜面62具有与凹部54的斜面56相同的倾斜度。在该状态下,即使试图强力地推压操作部20以使其向前方移动,也只是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向揿动锁定构件50的凹部54内收纳的方向的分力变强,卡定状态不会被解除。
图26的(b)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状态的示意图,是图2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因而,重力朝向图中上方发挥作用。通过使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下,会使揿动锁定构件50在与操作部20的关系中变得自由。另一方面,揿动锁定构件50在自重作用下借助第1突起部52推压卡定部60。即,因揿动锁定构件50的自重,导致第1突起部52的凹部54的斜面56自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的斜面62受到周向的分力。结果,揿动锁定构件50沿着与图26的(a)的情况相反的方向绕中心轴线旋转,第2突起部61被引导到引导槽53内。即,揿动锁定构件50与卡定部60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成为操作部20能够向前方移动的状态。揿动锁定构件50向前方的移动会因与前笔杆3的后端面抵接而停止。
图26的(c)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向非书写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并且前端向下的状态的示意图。因而,重力朝向图中上方发挥作用。在克服弹簧6及施力弹簧7的施力地推压操作部20使操作部20向前方移动时,操作部20的V字形凸轮面25与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抵接,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向前方移动。由此,内凸轮32的凸轮支承面33的纵壁面35的后端部在前后方向上越过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前端部。此时,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与外凸轮11的斜面13一致,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纵壁面14对主转子30绕中心轴线旋转的限制被解除。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啮合。
在从图26的(c)的状态解除操作部20的推压时,操作部20、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在弹簧6的施力作用下后退。此时,主转子30绕中心轴线的旋转不被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纵壁面14限制。因此,在弹簧6的经由笔芯5及减速转子40传递来的施力作用下,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推压外凸轮11的斜面13或者操作部20的V字形凸轮面25,主转子30受到周向的分力而绕中心轴线(在从前方观察揿动式书写工具1时为逆时针)旋转。
由于主转子30进行旋转并后退,因此,如图26的(d)所示,内凸轮32的突起部32a配置在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间,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配置在内凸轮32的突起部32a之间、即纵槽31内。结果,外凸轮11与内凸轮32的卡合被解除。
在图26的(d)的状态下操作部20、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成为一体并猛地后退时,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向非书写状态的切换即将结束之前、即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笔芯5向后方的移动即将停止之前,如图26的(e)所示,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与外凸轮11的斜面13抵接。
在图26的(e)的状态下,在弹簧6的经由笔芯5传递来的施力作用下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推压外凸轮11的斜面13时,减速转子40受到周向的分力而绕中心轴线旋转。即,外凸轮11的斜面13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与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协作使减速转子40绕中心轴线旋转。换言之,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相对于外凸轮11的斜面13的斜面滑动。即,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与外凸轮11相互作用使减速转子40边向后方移动边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在该滑动的同时,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斜面45相对于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的斜面38滑动,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啮合被解除。
减速转子40的旋转会因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纵壁面43与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纵壁面14碰撞而停止。另外,减速转子40的旋转方向与主转子30的旋转方向相同。
图26的(f)是表示减速转子40的旋转停止并且向非书写状态的切换结束的状态、即笔芯5向后方的移动停止的状态的示意图,是图3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状态下的示意图。此时,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及纵壁面43与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斜面13及纵壁面14卡合,因此减速转子40的后退及旋转被限制。因此,操作部20及主转子30的后退也同样地被限制。由于操作部20、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的后退被限制,因此笔芯5的后退也被限制。结果,能够维持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
在从图26的(a)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到如图26的(f)所示那样减速转子40的斜面42与外凸轮11的斜面13抵接为止的期间,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啮合。另一方面,如所述那样,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减速转子40旋转,因此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啮合被解除。
减速转子40的旋转、换言之减速转子40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斜面42相对于外凸轮11的斜面13的滑动以及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斜面45相对于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的斜面38的滑动克服这些斜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地进行。即,在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笔芯5在弹簧6的施力作用下猛地向后方移动,但其动能的一部分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转换为减速转子40的旋转动能以及因所述的斜面的滑动而产生的摩擦热。结果,笔芯5停止时受到的冲击与转换为旋转动能及摩擦热的动能相应地减小,得到缓和。
通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揿动式书写工具从书写状态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作用于笔芯的冲击会导致笔芯内的墨中产生气泡。即,在从书写状态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笔芯在弹簧的施力作用下猛地向后方移动,在停止时受到冲击。在笔芯内收纳有特别是粘度较低的墨、剪切减粘性墨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墨因该冲击而后退,从书写部向笔芯中混入空气。在该情况下,有可能在墨中产生气泡,引起书写不良。(另外,以下,将因墨后退导致笔芯中混入空气的现象称作“回墨”。)
因此,如所述那样,在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减少其动能,能够始终缓和作用于笔芯5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回墨。
另外,因作用于笔芯5的冲击而发生的回墨容易因特别是由于笔芯5的停止所受到的前后方向上的冲击而发生,但在同时受到与此不同的方向的冲击时,能够抑制发生回墨。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使减速转子40的旋转停止时的冲击、即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41的纵壁面43与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纵壁面14在周向上碰撞时的冲击。
此外,划分形成有由主转子30和减速转子40封闭的空间、即大致密闭的空间。详细而言,在主转子30的孔36的内周面与减速转子40的插入孔36的中径部40b及小径部40c之间划分形成空间S。因所述那样的减速转子40相对于主转子30的旋转以及减速转子40的旋转所引起的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的啮合的变化,而空间S的体积发生变化、即进行压缩及膨胀。由于空间S的体积的变化而内部的压力复杂地变化,由此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产生使笔芯5的移动速度降低的阻尼效果。结果,能够缓和笔芯5停止时受到的冲击。
如所述那样,揿动式书写工具1在操作部20的中空的嵌合部26的内部具有一端由主转子30支承的施力弹簧7,施力弹簧7也同样地起到缓和笔芯5停止时受到的冲击的效果。
图27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从非书写状态向书写状态切换的示意图。图27的示意图是与图26同样的示意图,在图中,上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下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后侧。
图27的(a)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状态的示意图,是图4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参照图26的(e)及图26的(f)所述的那样,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不啮合。重力朝向图中下方发挥作用。因此,如参照图26的(a)所述的那样,揿动锁定构件50与卡定部60卡定,操作部20向前方的移动被阻止。即,在图27的(a)的示意图中,揿动锁定构件50与卡定部60卡定,除此以外,与图26的(f)的示意图同样。
图27的(b)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下的状态的示意图,是图3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因而,重力朝向图中上方发挥作用。通过使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端向下,如参照图26的(b)所述的那样,揿动锁定构件50与卡定部60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成为操作部20能够向前方移动的状态。
图27的(c)是表示揿动式书写工具1向书写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并且前端向下的状态的示意图。因而,重力朝向图中上方发挥作用。在克服弹簧6及施力弹簧7的施力地推压操作部20使操作部20、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向前方移动时,减速转子40绕中心轴线旋转。即,在推压操作部20之前,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不啮合、即相位错开,因此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自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受到周向的分力。结果,减速转子40沿着与参照图26的(e)所述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主转子30的减速凸轮面37与减速转子40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44啮合的方向绕中心轴线旋转。
在从该状态进一步推压操作部20时,内凸轮32的凸轮支承面33的纵壁面35的后端部在前后方向上越过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前端部。此时,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与外凸轮11的斜面13一致,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纵壁面14对主转子30绕中心轴线旋转的限制被解除。
在从图27的(c)的状态解除操作部20的推压时,操作部20、主转子30及减速转子40在弹簧6的施力作用下后退。此时,主转子30绕中心轴线的旋转不被外凸轮11的突起部12的纵壁面14限制。因此,在弹簧6的经由笔芯5及减速转子40传递来的施力作用下,主转子30的凸轮支承面33的斜面34推压外凸轮11的斜面13或者操作部20的V字形凸轮面25,主转子30受到周向的分力而绕中心轴线(在从前方观察揿动式书写工具1时为逆时针)旋转。即,主转子30的内凸轮32沿着外凸轮11的斜面13的斜面移动。结果,主转子30的内凸轮32与外凸轮11卡合,由此,能够维持书写状态(图27的(d))。另外,操作部20在施力弹簧7的施力作用下后退,返回到原位置(图27的(e))。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具有相互协作的外凸轮及减速转子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的组合以及相互协作的主转子的减速凸轮面及减速转子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的组合,但也可以仅具有其中的一组合。另外,对于外凸轮及减速转子的第1减速凸轮支承面的对应的形状以及主转子的减速凸轮面及减速转子的第2减速凸轮支承面的对应的形状,只要在笔芯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彼此协作使减速转子旋转即可,能够任意地采用。
此外,也可以将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揿动式书写工具。例如,通过所述主转子与设于笔杆的外凸轮卡合或者解除卡合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但也可以是,与在安装于笔杆的相对独立的构件设置的外凸轮卡合或者解除卡合。另外,所述的作为卡合构件的主转子根据揿动操作旋转,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利用不旋转的卡合构件,与设于笔杆的外凸轮卡合或者解除卡合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综上所述,能够应用于通过卡合构件与设在笔杆侧的外凸轮卡合或者解除卡合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的揿动式书写工具。此外,也能够应用于通过推压与操作部不同的解除部来向非书写状态切换的揿动式书写工具。不同的解除部是指例如设于笔杆的外周面的解除按钮。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减速转子与作为第1凸轮面的外凸轮协作,绕中心轴线旋转。即,与主转子卡合或者解除卡合的卡合部同使减速转子旋转的第1凸轮面是同一部位,但也可以分别相对独立地设置。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卡合部和第1凸轮面中的一者或者两者设在笔杆侧、即笔杆的内表面,也可以设于被安装于笔杆的相对独立的构件。
总之,根据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备:笔杆2;笔芯5,其配置在该笔杆2内;弹簧6,其用于对笔芯5向后方施力;操作部20,在揿动操作时克服弹簧6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该操作部20;以及卡合构件,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通过卡合构件与设在笔杆2侧的卡合部卡合或者解除卡合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还具备:减速转子40,其与笔芯5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第1凸轮面,其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与减速转子40协作使减速转子40绕中心轴线旋转。
也可以是,卡合构件根据揿动操作绕中心轴线旋转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也可以是,第1凸轮面形成于笔杆2侧的内表面,减速转子40具有与第1凸轮面协作的第1凸轮支承面,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第1凸轮支承面与第1凸轮面相互作用使减速转子40边向后方移动边进行旋转运动。也可以是,卡合构件具有第2凸轮面,减速转子40具有与第2凸轮面协作的第2凸轮支承面,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第2凸轮支承面相对于第2凸轮面滑动。也可以是,第1凸轮支承面和对应的第2凸轮支承面具有彼此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斜面。也可以是,减速转子40的旋转通过与设于笔杆2侧的内表面的限制面碰撞而停止。也可以是,第1凸轮面和卡合部是同一部位。也可以是,划分形成由卡合构件和减速转子40封闭的空间,在笔芯5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空间的体积变化。
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有揿动锁定构件50,因此,在书写状态且前端向上的状态下,操作部20向前方的移动被阻止,无法进行揿动操作。因而,在利用消除构件70消除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笔迹时,能够进行平稳的擦蹭动作。即,即使调转揿动式书写工具1而将消除构件70推压于书写面进行擦蹭动作,消除构件70也不会晃动。
揿动锁定构件50只要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笔杆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揿动锁定构件50的第1突起部52的数量和对应的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能够任意地设定。都是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的多个。另外,揿动锁定构件50的第1突起部52的一部分和对应的卡定部60的第2突起部61的凹部的形状只要能够相互卡定即可,也可以不互补,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另外,卡定部60、即第2突起部61只要设在笔杆2侧即可,因而,既可以设于笔杆2的内表面,也可以设于被安装于笔杆2的相对独立的构件。
以上,对揿动锁定构件50进行了总结说明,根据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备笔杆2、操作部20和主转子30,通过进行向前方推压操作部20的揿动操作,能够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还具备:揿动锁定构件50,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笔杆2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卡定部60,其设在笔杆2侧,能够与揿动锁定构件50卡定,在笔杆2的前端朝向上方时,揿动锁定构件50向后方移动而与卡定部60卡定,操作部20向前方的移动被阻止。
也可以是,揿动锁定构件50为筒状的构件。也可以是,操作部20具有与揿动锁定构件50相对的锁定凸轮面22,揿动锁定构件50具有与锁定凸轮面22协作的锁定凸轮支承面51,在揿动锁定构件50向后方移动时,锁定凸轮面22与锁定凸轮支承面51协作使揿动锁定构件50绕中心轴线旋转,揿动锁定构件50和卡定部60成为卡定状态。也可以是,操作部20具有与揿动锁定构件50相对的锁定凸轮面22,主转子30配置在操作部20内。也可以是,揿动锁定构件50具有第1突起部52并且卡定部60具有第2突起部61,在揿动锁定构件50绕中心轴线旋转时第1突起部52与第2突起部61卡定,从而揿动锁定构件50和卡定部60成为卡定状态。也可以是,操作部2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是能够消除该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笔迹的消除构件70。也可以是,在第1突起部52或者第2突起部61的侧面形成有凹部,第1突起部52和第2突起部61利用该凹部卡定。也可以是,多个第1突起部52和多个第2突起部61分别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第1突起部52和第2突起部61中的一者的突起部间划分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另一者的突起部根据揿动锁定构件50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在引导槽内移动。也可以是,凹部具有用于向引导槽内引导要卡定的突起部的斜面。
图28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下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图29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下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笔芯5具有:所述书写部5a、管状的笔芯主体5b、以及将书写部5a和管状的笔芯主体5b连接起来的连接构件5c。在笔芯5的顶端部、即连接构件5c的外周面,作为制动部,设有作为筒状构件的制动构件110。
图30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制动构件110的立体图,图31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制动构件110的纵剖视图。在图30及图31中,下方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制动构件110在图31中以下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前侧且上为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后侧的方式设于笔芯5。
在制动构件110的外周面的后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111。在凸缘部111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均等配置的四个突起112。另外,在凸缘部111的内周面,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沿周向均等配置的四个肋113。在制动构件110的后端部、即凸缘部111附近,形成有比肋113薄的薄部114、将肋113和薄部114连接起来的连接部115。另外,突起112形成在凸缘部111的与薄部114相对应的外周面。
肋113具有保持面113a,保持面113a构成为对从制动构件110的后端开口插入或者压入的笔芯5进行引导。另外,在肋113的靠制动构件110的后端开口附近的部分,形成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倾斜的引导面113b。在插入笔芯5时,利用引导面113b导引笔芯5的书写部5a。肋113的前端面形成为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弹簧支承面113c。
凸缘部111由于形成有薄部114及连接部115,而具有针对径向的力的挠性。因而,在向制动构件110设置笔芯5时,薄部114及连接部115能够以肋113牢靠地保持笔芯5的方式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膨胀。另外,如后面所述,在制动构件110对笔芯5进行制动时,随着薄部114及连接部115的弹性变形,突起112能够向径向内侧移动。
一边再次参照图28及图29,一边对制动构件11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制动构件110设在其后端面与笔芯5的连接构件5c的台阶5d抵接的位置。弹簧6的前端由形成在后笔杆4的内表面的台阶4a支承,弹簧6的后端由制动构件110的弹簧支承面113c支承。即,笔芯5被弹簧6经由制动构件110向后方施力。在笔杆2也就是在后笔杆4的内周面,作为与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抵接的抵接部,形成有环状突起8。
在图28所示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书写状态下,进行推压操作部20的揿动操作时,因弹簧6的施力,笔芯5猛地向后方移动。在这样的笔芯5后退时,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与笔杆2的环状突起8抵接。换言之,以在笔芯5后退时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与笔杆2的环状突起8抵接的方式,设定笔杆2的环状突起8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并且设定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或者笔杆2的环状突起8的大小。
当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与笔杆2的环状突起8抵接时,由于突起112及环状突起8的形状、即曲面形状,而对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施加径向内侧的力。此时,与笔芯5的后退相应地,制动构件110的薄部114及连接部115弹性变形,从而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以在笔杆2的环状突起8上滑动并越过的方式向后方移动。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相对于笔杆2的环状突起8滑动的阻力、即摩擦力使笔芯5的后退减速。结果,笔芯5的动能减少,最终,笔芯5受到的冲击得到缓和。由此,能够将因冲击而引起的书写不良等问题的发生限制为最小程度。
弹簧6的弹簧特性及配置选定为:能够克服所述摩擦力而对笔芯5施力,使揿动式书写工具1从书写状态切换为非书写状态。
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非书写状态下,当笔杆2的前端面与书写部5a的顶端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M,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与笔杆2的环状突起8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N时,优选M>N。相反,在M<N的情况下,笔芯5后退时,若制动构件110的突起112无法越过笔杆2的环状突起8,笔芯5就停止,则书写部5a会从笔杆2露出。结果,在将揿动式书写工具1放入口袋等情况下,有可能会弄脏衣服而不优选,因此优选M>N。
所述制动构件由例如聚缩醛等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制动构件相对于笔芯5独立,因此能够将制动构件应用于现有的笔芯。但是,制动构件也可以与笔芯形成为一体。
对于制动构件或者笔杆2,只要能够相互协作,则能够采用任意结构。例如,制动构件的突起112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对于在笔杆2设置的环状突起8,只要能够与制动构件的突起抵接,则也可以不是环状的突起,也可以不是突起。例如,也可以是,使笔杆2的内径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变小,在笔芯5后退时,笔杆2的内周面与制动构件的突起抵接。进而,此时,也可以是,制动构件不具有突起,仅使外表面与内径变小的内周面抵接。
总而言之,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备笔杆、配置在该笔杆内的书写体、对该书写体向后方施力的弹性构件、以及在揿动操作时被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地向前方推压的操作部,在所述书写体的外表面设有制动部,在因揿动操作而致使该书写体后退时,制动部与所述笔杆协作,对该书写体进行制动。
另外,所述制动部也可以具有突起。另外,在所述笔杆的内周面,也可以具有与所述突起抵接的抵接部。另外,所述抵接部也可以是在所述笔杆的内周面形成为环状的突起。另外,所述制动部也可以是相对于所述书写体独立的能够装拆的筒状构件。另外,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内周面,也可以形成有保持所述书写体的多个肋。
采用制动构件110,能够利用简便的机构,缓和在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作用于笔芯的冲击。
图32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弹簧6的立体图,图33是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弹簧6的侧视图。弹簧6是不等节距螺旋弹簧,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弹簧节距不均等,如图33所示,两端部分的弹簧节距形成得比中央部分的弹簧节距狭。即,弹簧6具有:配置在两端的弹簧节距较狭的部分6a及部分6b、以及配置在中央的弹簧节距较宽的部分6c。弹簧节距较狭的部分6a及部分6b各自的弹簧节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于弹簧6,两端部分的弹簧节距形成得比中央部分的弹簧节距狭,因此弹簧节距较狭的部分6a及部分6b中哪一个配置在后端侧都可以。即,使用者在更换笔芯5时,可以无需注意弹簧6的朝向地进行更换作业。
不等节距螺旋弹簧与均等节距的弹簧相比,具有不同的弹簧特性。对此,一边参照图34一边进行说明。其中,形成弹簧6的线材的丝径是均等的。
图34是表示揿动操作与操作部的操作荷重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横轴表示操作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OFF”是非书写状态下的位置,“ON”是书写状态下的位置。纵轴是操作部的与操作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的操作荷重。为了将书写工具从书写状态变为非书写状态,需要最低N(N)的力。实线X表示使用了弹簧6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关系,虚线Z表示使用了均等节距的弹簧的以往的书写工具的关系。
参照表示以往的书写工具的虚线Z,操作部的位置与操作荷重大致呈比例关系。对此,在参照表示具有弹簧6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实线X时,操作部的位置到达L为止,主要是弹簧节距较狭的部分6a及部分6b压缩。因而,到达位置L为止的曲线图大致呈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到达位置L之后,弹簧节距较宽的部分6c的压缩也开始,因此表现出斜度更大的大致比例关系。即,采用不等节距螺旋弹簧的弹簧6,在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从非书写状态向书写状态切换时,整体上,揿动操作的操作荷重与操作部的移动量不成比例、即为非线型,具有拐点。
这里,将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从非书写状态向书写状态切换所必须的操作荷重N设定得比以往的书写工具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书写部意外从笔杆的前端突出而弄脏衣服的口袋等。另一方面,如所述那样,存在从书写状态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的冲击引起的问题。该冲击的大小与笔芯5因弹簧6的施力而猛地向后方移动、在即将停止之前的位置近似得出的弹簧常数有较大关系。在该位置近似得出的弹簧常数越小,则越能够将所述冲击抑制得较小。换言之,弹簧6的压缩刚开始后的弹簧常数比均等节距的弹簧的弹簧常数小得越多,就越能够将所述冲击抑制得较小。
例如,在图34中,相对于表示使用了均等节距的弹簧的以往的书写工具的虚线Z的斜度,表示具有弹簧6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实线X的在“OFF”位置附近的斜度较小。其结果,能够起到在从书写状态向非书写状态切换时作用于笔芯的冲击被抑制为最小程度这样的效果。
这样的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将对笔芯向后方施力的例如作为螺旋弹簧的弹性构件更换为同样的具有非线型弹簧特性的弹性构件而获得,因此,能够适用于例如在笔杆内收纳有多根笔芯的多芯式书写工具、操作部配置在笔杆的后端部以外的书写工具等所有的揿动式书写工具。
综上所述,螺旋弹簧以弹簧节距、外径及丝径中的至少一者不均等为特征,在具有所述弹簧特性的前提下,能够任意设定螺旋弹簧的形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笔芯5向后方施力的构件,使用了螺旋弹簧,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图34的实线X或者实线Y所示那样的特性的其他种类的弹性构件。例如,也可以使用波纹管状的弹性构件、板状的弹性构件。
总而言之,揿动式书写工具1具备笔杆、配置在该笔杆内的书写体、对该书写体向后方施力的弹性构件、以及用于进行克服该弹性构件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的揿动操作的操作部,在从非书写状态向书写状态切换时,揿动操作的操作荷重与所述操作部的移动量不成比例。
所述实施方式的笔芯5也可以收纳含有热致变色性色料的热致变色墨。在该情况下,揿动式书写工具是揿动式热致变色性书写工具,能够利用作为消除构件用摩擦体擦蹭时所产生的摩擦热,使揿动式书写工具的笔迹热致变色。
这里,热致变色墨是指具有下述性质的墨:在常温(例如25℃)下维持规定色彩(第1颜色),当升温至规定温度(例如60℃)时变化为其他色彩(第2颜色),之后,冷却至规定温度(例如-5℃)时,再次恢复为原来色彩(第1颜色)。对于使用了热致变色墨的揿动式书写工具1,所述第2颜色为无色,对于使利用第1颜色(例如红色)书写的描线升温成为无色,这里称为“消除”。因而,利用摩擦体对书写有描线的书写面等进行擦蹭而产生摩擦热,由此使描线变化为无色、即消除。其中,不言而喻,所述第2颜色也可以是无色以外的有色。
对于作为热致变色性色料的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只要是会因摩擦热等热量而变色的颜料、例如具有从有色至无色、从有色至有色、从无色至有色等功能的燃料,就不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各种颜料,能够列举出至少包含无色色素、显色剂、变色温度调整剂的热致变色性组合物微胶囊化的颜料。
作为能够使用的无色色素,只要是给电子染料且发挥作为发色剂的作用,就不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从获得发色特性好的墨的观点出发,能够将三苯基甲烷系、螺吡喃系、荧烷系、二苯基甲烷系、若丹明内酰胺系、吲哚苯酞系、无色金胺系等以往公知的材料单独(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以下,简称为“至少一种”)来使用。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6-(二甲基氨基)-3,3-双[4-(二甲基氨基)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3-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6-二甲基氨基苯酞、3-(4-二乙基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苯酞、3-(4-二乙基氨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苯酞、1,3-二甲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2-氯-3-甲基-6-二甲基氨基荧烷、3-二丁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二甲代苯氨基荧烷、2-(2-氯苯胺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3,6-二甲氧基荧烷、3,6-二正丁氧基荧烷、1,2-苯并-6-二乙基氨基荧烷、1,2-苯并-6-二丁基氨基荧烷、1,2-苯并-6-乙基异戊基氨基荧烷、2-甲基-6-(N-对甲苯基-N-乙基氨基)荧烷、2-(N-苯基-N-甲基氨基)-6-(N-对甲苯基-N-乙基氨基)荧烷、2-(3’-三氟甲基苯胺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3-氯-6-环己基氨基荧烷、2-甲基-6-环己基氨基荧烷、3-二(正丁基)氨基-6-甲氧基-7-苯胺基荧烷、3,6-双(二苯基氨基)荧烷、甲基-3’,6’-双(二苯基氨基)荧烷、氯-3’,6’-双(二苯基氨基)荧烷、3-甲氧基-4-十二烷氧基苯乙烯基喹啉等。
这些无色染料具有内酯骨架、吡啶骨架、喹唑啉骨架、双喹唑啉骨架等,这些骨架(环)开环而显色。
能够使用的显色剂成为具有使所述无色色素显色的能力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酚醛树脂系化合物、水杨酸系金属氯化物、水杨酸树脂系金属盐化合物、固体酸系化合物等。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邻甲酚、叔丁基儿茶酚、壬基苯酚、正辛基苯酚、正十二烷基苯酚、正硬脂基苯酚、对氯苯酚、对溴苯酚、邻苯基苯酚、六氟双酚、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对羟基苯甲酸正辛酯、间苯二酚、没食子酸十二烷基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基砜、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硫醚、1-苯基-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3-甲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己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庚烷、1,1-双(4’-羟基苯基)正辛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壬烷、1,1-双(4’-羟基苯基)正癸烷、1,1-双(4’-羟基苯基)正十二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乙基丙酸酯、2,2-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羟基苯基)正庚烷、2,2-双(4’-羟基苯基)正壬烷等中的至少1种。
对于使用的显色剂的使用量,根据所期望的色彩浓度任意选择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但是,通常,优选相对于1质量份的所述无色色素,在0.1质量份~100质量份左右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能够使用的变色温度调整剂是在所述无色色素和显色剂的显色时控制变色温度的物质。对于能够使用的变色温度调整剂,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调整剂。具体而言,能够列举出醇类、酯类、酮类、醚类、酰胺类、偶氮甲碱类、脂肪酸类、烃类等。
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二辛酸酯(C7H15)、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二月桂酸酯(C11H23)、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二肉豆蔻酸酯(C13H27)、双(4-羟基苯基)苯基乙烷二肉豆蔻酸酯(C13H27)、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二棕榈酸酯(C15H30),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山嵛酸酯(C21H43)、双(4-羟基苯基)苯基乙基亚己基二肉豆蔻酸酯(C13H27)等中的至少1种。
对于该变色温度调整剂的使用量,根据所期望的滞后时间及显色时的色彩浓度等来适当选择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但是,通常,优选相对于1质量份的无色色素,在1质量份~100质量份左右的范围内进行使用。
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能够通过使至少包含所述无色色素、显色剂、变色温度调整剂的热致变色性组合物微胶囊化为平均粒径0.2μm~3μm来制造。作为微胶囊化法,例如,能够列举出界面聚合法、界面缩聚法、原位聚合法、液体内硬化涂布法、自水溶液的相分离法、自有机溶剂的相分离法、熔体分散冷却法(日文:融解分散冷却法)、空气悬浮涂布法、喷雾干燥法等,能够根据用途适当选择。
例如,自水溶液的相分离法的情况下,将无色色素、显色剂、变色温度调整剂加热熔融后,投入乳化剂溶液,并加热搅拌,使之呈油滴状分散,接着,作为胶囊膜剂,使用树脂原料等,例如,缓慢投入氨基树脂溶液、异氰酸酯系树脂溶液等,接着使其反应并调制后,对该分散液进行过滤,从而能够制造目标的热致变色性的微胶囊颜料。
这些无色色素、显色剂、变色温度调整剂的含量根据所使用的无色色素、显色剂、变色温度调整剂的种类、微胶囊化法等而变动,相对于1该色素,以质量比计,显色剂为0.1~100,变色温度调整剂为1~100。另外,对于胶囊膜剂,相对于胶囊内容物,以质量比计为0.1~1。
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优选为:通过对所述无色色素、显色剂及变色温度调整剂的种类、量等进行适当组合,能够将各颜色的显色温度(例如,在0℃以上显色)、消色温度(例如,在50℃以上消色)设定为合适的温度,利用摩擦热等热量从有色变化为无色。
对于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从进一步提高描线浓度、保存稳定性、书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壁膜由聚氨酯树脂、尿素/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者氨基树脂形成。作为聚氨酯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化合物。作为环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出环氧树脂与胺的化合物。作为氨基树脂,能够列举出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苯并胍胺树脂等。微胶囊色料的壁膜的厚度能够根据所需的壁膜强度、描线浓度来适当决定。
对于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的平均粒径,从着色性、发色性、易消色性、稳定性、在墨中的流动性的观点以及抑制对书写性的不良影响、与后述的光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的相容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0.2μm~5μm,更优选为0.3μm~3μm。其中,这里规定的“平均粒径”是使用粒度分析仪[Microtrac(マイクロトラック)HRA9320-X100(日机装社制)]测量平均粒径(50%直径)(折射率1.8)得出的值。
若该平均粒径小于0.2μm,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描线浓度,另一方面,若大于5μm,则容易发生书写性的劣化、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的分散稳定性的降低、由振动引起的回墨,而不优选。进而,90%直径为8μm以下,优选为6μm以下。若直径较大的颗粒为一定比例以上,则有所述影响变得比较明显的趋势。其中,对于成为所述平均粒径的范围(0.2μm~5μm)的微胶囊颜料,虽然因微胶囊化法会有变动,但是在采用自水溶液相分离法等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适当组合制造微胶囊颜料时的搅拌条件来进行调制。
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的比重为0.9~1.3,优选为1.0~1.2的范围。若比重在该范围外,则微胶囊颜料的分散稳定性容易降低。另外,比重大于1.3的微胶囊颜料容易因振动而发生回墨。
在书写工具用水性墨组合物中,除了所述热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之外,作为其余部分,除了作为溶剂的水(自来水、精制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纯净水等)之外,还能够根据各书写工具用(圆珠笔用、标记笔用等)的用途,在不损害其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增稠剂、润滑剂、防锈剂、防腐剂或者抗菌剂等。
作为能够使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例如,能够单独或者混合使用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聚乙二醇、3-丁二醇、硫代二甘醇、甘油等二醇类、乙二醇单甲醚、二甘醇单甲醚。
其中,出于抑制因回墨导致在书写部墨固化的目的,优选使用甘油,其添加量优选为相对于墨总量的1质量%~10质量%。尽管甘油的作用机理不明,但推测具有降低与干燥状态下的顔料及墨成分的凝集力的效果。
作为能够使用的增稠剂,例如,优选从包括合成高分子、纤维素及多糖类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具体而言,能够列举出阿拉伯树胶、黄蓍胶、瓜尔胶、刺槐豆胶、海藻酸、角叉菜胶、明胶、黄原胶、韦兰胶、琥珀酰聚糖、迪优坦胶(diutan gum)、葡聚糖、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淀粉乙醇酸及其盐、藻酸丙二醇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丙烯酸及其盐、羧乙烯基聚合物、聚环氧乙烷、乙酸乙烯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交联型丙烯酸聚合物及其盐、非交联型丙烯酸聚合物及其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等。
其中,优选使用多糖类。多糖类因其流变特性而具有不容易受到振动对流动性的影响的倾向,不容易发生因回墨引起的书写不良等不良状况。尤其是黄原胶与书写工具墨所需的其他特性的平衡较好而优选。
作为润滑剂,能够列举出也被用于顔料的表面处理剂的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糖的高级脂肪酸酯、聚氧化烯高级脂肪酸酯、烷基磷酸酯、高级脂肪酸酰胺的烷基磺酸盐、烷基烯丙基磺酸盐、聚烷撑二醇的衍生物、氟系表面活性剂、聚醚改性有机硅等。另外,作为防锈剂,能够列举出苯并三唑、甲基苯骈三氮唑、二环己基亚硝酸铵、皂苷类等。作为防腐剂或者抗菌剂,能够列举出苯酚,吡硫嗡钠(sodium omadine)、苯甲酸钠、苯并咪唑系化合物等。
在制造该书写工具用水性墨组合物时,能够采用目前公知的方法,例如,通过下述方式获得:除了所述热致变色性、光致变色性微胶囊颜料之外,还按规定量混合所述水性的各成分,利用高速搅拌机(日文:ホモミキサー)或者分散器(日文:ディスパー)等搅拌机搅拌混合。之后,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过滤、离心分离将墨组合物中的粗大颗粒除去。
书写工具用水性墨组合物的粘度值优选为:在25℃、剪切速率3.83/s时为500mPa·s~2000mPa·s,在剪切速率383/s时为20mPa·s~100mPa·s。通过设定在所述粘度范围内,能够成为书写性和经时稳定性较好的墨。此外,优选通过由S=αDn(其中,1>n>0)(S为剪切应力(dyn/cm2),D为剪切速率(s-1),α为非牛顿粘度系数)表示的粘性式求出的非牛顿粘度指数n为0.2~0.6。在所述粘度范围内并且非牛顿粘度指数n也在所述范围内,从而能够恰当地设定墨相对于振动的流动性,能够防止回墨的发生。
书写工具用水性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为25mN/m~45mN/m,进而优选为30mN/m~40mN/m。若在该范围内,则笔尖内部和墨的润湿性的平衡适中,能够防止回墨的发生。
在笔芯内,也可以在紧挨着墨的后方配置墨追随体。作为构成追随体的材料,能够至少包括不挥发性或者难挥发性有机溶剂和增稠剂。墨追随体所使用的不挥发性或者难挥发性有机溶剂被用作墨追随体的基油,例如,能使用流体石蜡。流体石蜡能使用矿物油、化学合成油,作为化学合成油,能够使用聚丁烯、聚α-烯烃、乙烯α-烯烃低聚物等。
作为能够使用的具体的矿物油,例如,能够列举出市售的Diana Process Oil(ダイアナプロセスオイル)NS-100、PW-32、PW-90、NR-68、AH-58(出光兴产社制)等。
作为能够使用的具体的聚丁烯,例如,能够列举出市售的Nissan(ニッサン)聚丁烯200N、聚丁烯30N、聚丁烯10N、聚丁烯5N、聚丁烯3N、聚丁烯015N、聚丁烯06N、聚丁烯0N(以上为日本油脂社制)、聚丁烯HV-15(日本石油化学社制)、35R(出光兴产社制)等。
作为能够使用的具体的聚α-烯烃,例如,能够列举出市售的Barrel Process Oil(バーレルプロセスオイル)P-26、P-46、P-56、P-150、P-350、P-1500、P-2200、(P-10000、P-37500)(松村石油社制)等。
作为能够使用的具体的乙烯α-烯烃低聚物,例如,能够列举出市售的Lucant(ルーカント)HC-10、HC-20、HC-100、HC-150、(HC-600、HC-2000)(以上为三井化学社制)等。
对于这些不挥发性或者难挥发性有机溶剂,能够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墨追随体所使用的增稠剂,例如,能够列举出磷酸酯的钙盐、微粒二氧化硅、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橡胶-聚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橡胶-聚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乙烯丁烯-烯烃晶体的嵌段共聚物、烯烃晶体-乙烯丁烯-烯烃晶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乙酰烷氧基铝二烷基化物等,能够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作为能够使用的磷酸酯的钙盐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例举出CrodaxDP-301LA(Croda Japan(クローダジャパン)社制)等。能够使用的细粒二氧化硅有亲水性细粒二氧化硅和疏水性细粒二氧化硅,作为亲水性二氧化硅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AEROSIL-300、AEROSIL-380(日本Aerosil(アエロジル)社制)等,另外,作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AEROSIL-974D、AEROSIL-972(日本Aerosil(アエロジル)社制)等。
另外,作为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橡胶-聚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Kraton(クレイトン)GFG-1901X、Kraton(クレイトン)GG-1650(以上为Shell Japan(シェルジャパン)社制)、Septon(セプトン)8007、Septon(セプトン)8004(以上为Kuraray(クラレ)社制)等。此外,作为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橡胶-聚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Kraton(クレイトン)GG-1730(Shell Japan(シェルジャパン)社制)、Septon(セプトン)2006、Septon(セプトン)2063(以上为Kuraray(クラレ)社制)等。
作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DYNARON1320P、DYNARON1321P(以上为JSR社制)、TUFTEC(タフテック)Hl041、TUFTEC(タフテック)Hl141(以上为旭化成工业社制)等。
作为苯乙烯-乙烯丁烯-烯烃晶体的嵌段共聚物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DYNARON4600P(JSR社制)等,作为烯烃晶体-乙烯丁烯-烯烃晶体的嵌段共聚物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DYNARON6200P、DYNARON6201B(JSR社制)等。
作为乙酰烷氧基铝二烷基化物的优选市场贩卖品,能够列举出Plenact(プレンアクト)AL-M(Ajinomoto Fine-Techno(味の素ファインテクノ)社制)等。
在这些增稠剂中,从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苯乙烯-乙烯丁烯-烯烃晶体的嵌段共聚物、烯烃晶体-乙烯丁烯-烯烃晶体的嵌段共聚物等热塑性烯烃系弹性体。
对于本发明,进而,从获得防止发生回墨的墨追随体的观点出发,优选在频率区域1rad/s~63rad/s呈指数函数地增加且针对各频率测量的tanδ值的平均值为1.0以上,更优选为1.7~3.4。
这里,tanδ是表示损耗弹性模量/储能弹性模量的值,以往,公知在频率区域“1rad/s~63rad/s”呈指数函数地增加且针对各频率测量的tanδ值的平均值优选为1.0以下。在本发明中,在所述1rad/s~63rad/s针对各频率测量的tanδ值的平均值为1.0以上,从而能够吸收振动,防止回墨的发生。
作为形成摩擦体的材料,能够使用硅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热固化性橡胶、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这样的橡胶弹性材料、两种以上的橡胶弹性材料的混合物、以及、橡胶弹性材料和合成树脂的混合物,将该材料构成为利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K7204所规定的磨损试验(ASTM D1044)在荷重9.8N、1000rpm环境下利用泰氏磨损试验机的磨损輪CS-17的泰氏磨损量为10mg以上,形成摩擦体。若为泰氏磨损量小于10mg的摩擦构件,则擦蹭时会伤到纸面,使印刷文字模糊不清。
为了调整为泰氏磨损量在10mg以上,也可以对摩擦体的材料添加用于进一步表现出柔软性的烷基磺酸苯酯、环己烷二羧酸酯、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使摩擦体含有烷基磺酸苯酯、环己烷二羧酸酯、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从而摩擦体变得更容易磨损,因此能够在不伤到纸面且不使印刷文字等模糊不清的前提下,消除笔迹。并且,优选摩擦体的由日本工业标准JIS K6203规定的硬度计D硬度(日文:デュロメータD硬度)为30以上。由此,能够确保规定硬度,能够实现更平稳的擦蹭动作。其中,摩擦体也能够用作触摸笔、手写笔。
另外,优选摩擦体以亮度值比收纳于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热致变色墨的颜色的亮度值低的颜色着色。即,在使用摩擦体时揿动式书写工具1的热致变色墨没有变色而是转印到摩擦体的表面的情况下,能够使热致变色墨的转印不显眼。尤其是,通过使摩擦体的颜色为黑色,能够使摩擦体的随着使用而出现的表面弄脏处也不显眼。
亮度值是通过这样得出的:用通用型色差计(TC-8600A,东京电色株式会社制)等测量装置并使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对于摩擦体的亮度值,测量表面,对于热致变色墨的亮度值,测量以书写速度4.5m/min、间距0.1mm书写在纸面(旧日本工业标准JIS P3201;以100%化学纸浆为原料制成的优质纸,基本重量范围40g/m2~157g/m2,白度75.0%以上)上的描线上。
附图标记说明
1、揿动式书写工具;2、笔杆;3、前笔杆;4、后笔杆;5、笔芯;6、弹簧;7、施力弹簧;10、内筒;13、斜面;20、操作部;30、主转子;40、减速转子;50、揿动锁定构件;60、卡定部;70、消除构件;80、保持构件;90、盖构件;100、笔芯栓;110、制动构件。

Claims (6)

1.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其具备:笔杆;书写体,其配置在该笔杆内;弹性构件,其对该书写体向后方施力;操作部,在揿动操作时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而向前方推压该操作部;以及卡合构件,该揿动式书写工具能够通过进行揿动操作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
该揿动式书写工具还具备:揿动锁定构件,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所述笔杆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卡定部,其设在所述笔杆侧,能够与所述揿动锁定构件卡定,
在所述笔杆的前端朝向上方时,所述揿动锁定构件向后方移动,所述操作部的锁定凸轮面与所述揿动锁定构件的锁定凸轮支承面协作,使所述揿动锁定构件绕中心轴线旋转,而所述揿动锁定构件与所述卡定部卡定,阻止所述操作部向前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揿动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该揿动式书写工具通过所述卡合构件与设在所述笔杆侧的卡合部卡合或者解除卡合而在书写状态与非书写状态之间切换,
该揿动式书写工具还具备:减速转子,其与所述书写体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第1凸轮面,其在所述书写体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与所述减速转子协作使该减速转子绕中心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揿动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书写体的外表面设有制动部,该制动部用于在该书写体因揿动操作而后退时与所述笔杆协作来进行该书写体的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揿动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是弹簧节距、外径和丝径中的至少一者不均等的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揿动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具有消除构件,该消除构件的露出在后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状,三角形的顶点形成为圆弧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在靠后端侧较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揿动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该揿动式书写工具是具有热致变色墨的揿动式书写工具,所述操作部具有消除构件,利用所述消除构件擦蹭时产生的摩擦热能够使所述热致变色墨的笔迹热致变色。
CN201580085181.5A 2015-12-09 2015-12-09 揿动式书写工具 Active CN108367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4566 WO2017098612A1 (ja) 2015-12-09 2015-12-09 ノック式筆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7588A CN108367588A (zh) 2018-08-03
CN108367588B true CN108367588B (zh) 2020-05-01

Family

ID=5901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181.5A Active CN108367588B (zh) 2015-12-09 2015-12-09 揿动式书写工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6775B2 (zh)
EP (1) EP3388251A4 (zh)
KR (1) KR102447929B1 (zh)
CN (1) CN108367588B (zh)
CA (1) CA3007958C (zh)
WO (1) WO2017098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6217B2 (en) * 2017-10-30 2022-12-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ylus
JP7080039B2 (ja) 2017-12-06 2022-06-0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熱変色性筆記具
FR3075097B1 (fr) * 2017-12-20 2020-01-03 Societe Bic Instrument d'ecriture multifonction comprenant un systeme de portemine
JP7106432B2 (ja) * 2018-01-31 2022-07-2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筆記具
CN111670124B (zh) * 2018-01-31 2021-12-1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揿动式书写工具
US11396203B2 (en) * 2018-11-29 2022-07-26 Kabushiki Kaisha Pilot Corporation Knock type writing tool
WO2020195891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筆記具
WO2020222141A1 (en) * 2019-04-30 2020-11-05 SOCIéTé BIC Retractable element for a writing implement
KR20210094200A (ko) * 2020-01-20 2021-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펜
US11467619B2 (en) * 2020-03-10 2022-10-11 Penn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orp. Push button device
CN117280295A (zh) * 2021-03-22 2023-12-22 宾工程工厂公司 按扭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897A (en) * 1888-03-06 Adolph myers
JPH0717585U (ja) * 1993-08-31 1995-03-28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H10305682A (ja) * 1997-05-09 1998-11-17 Zebra Pen Corp 筆記具のインク逆流防止機構
CN2752064Y (zh) * 2004-05-31 2006-01-18 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揿动式书写笔
CN1785689A (zh) * 2005-11-30 2006-06-14 郝钰 全自动铅笔机芯
JP2009045825A (ja) * 2007-08-20 2009-03-0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衝撃緩和装置付きノック式筆記具
CN201456678U (zh) * 2009-04-16 2010-05-12 包忠恩 一种侧按式活动铅笔
CN102039747A (zh) * 2009-10-26 2011-05-04 张峰 中性环保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64963A (zh) 1968-07-24 1972-02-23
US5688063A (en) * 1996-09-26 1997-11-18 Yu; Kuo-Yao Writing apparatus with massager means
JP2002307892A (ja) 2001-04-16 2002-10-23 Suemine Takahashi ボールペン
GB2381243B (en) 2003-02-18 2003-11-05 Geoffrey Peter Mayne Writing instrument
CN101360617B (zh) * 2006-01-19 2012-04-04 斑马株式会社 伸缩式书写工具
JP4731501B2 (ja) * 2007-01-23 2011-07-27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2009255427A (ja) 2008-04-18 2009-11-05 Pilot Corporation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5328554B2 (ja) 2009-08-10 2013-10-30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12106356A (ja) 2010-11-16 2012-06-07 Pilot Corporation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054063B2 (ja) * 2011-12-09 2016-12-27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JP6092587B2 (ja) 2012-11-15 2017-03-08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出没式筆記具
JP6304958B2 (ja) * 2013-07-16 2018-04-04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JP6045651B1 (ja) * 2015-06-25 2016-12-14 ゼブラ株式会社 消しゴム付き筆記具
KR102435804B1 (ko) * 2016-03-25 2022-08-24 동아연필 주식회사 열변색성 필기구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897A (en) * 1888-03-06 Adolph myers
JPH0717585U (ja) * 1993-08-31 1995-03-28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H10305682A (ja) * 1997-05-09 1998-11-17 Zebra Pen Corp 筆記具のインク逆流防止機構
CN2752064Y (zh) * 2004-05-31 2006-01-18 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揿动式书写笔
CN1785689A (zh) * 2005-11-30 2006-06-14 郝钰 全自动铅笔机芯
JP2009045825A (ja) * 2007-08-20 2009-03-0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衝撃緩和装置付きノック式筆記具
CN201456678U (zh) * 2009-04-16 2010-05-12 包忠恩 一种侧按式活动铅笔
CN102039747A (zh) * 2009-10-26 2011-05-04 张峰 中性环保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8251A1 (en) 2018-10-17
US20180333980A1 (en) 2018-11-22
KR20180090282A (ko) 2018-08-10
EP3388251A4 (en) 2019-07-17
KR102447929B1 (ko) 2022-09-27
CN108367588A (zh) 2018-08-03
CA3007958C (en) 2023-04-04
CA3007958A1 (en) 2017-06-15
WO2017098612A1 (ja) 2017-06-15
US10576775B2 (en)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7588B (zh) 揿动式书写工具
JP2023106594A (ja) 多芯式筆記具
JP6779765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2023058706A (ja) 多芯式筆記具
JP2022137207A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7100459B2 (ja) 多芯式筆記具
JP7171237B2 (ja) 両頭式筆記具
JP7160547B2 (ja) 筆記具
JP6678443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684582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7192038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896909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929067B2 (ja) 筆記具用カバー部材及び筆記具用カバー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JP7088710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811562B2 (ja) クリップを備えた筆記具
JP7301597B2 (ja) 筆記具
JP7106432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2021003901A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920891B2 (ja) 筆記具
JP7023060B2 (ja) 筆記具
JP2022179724A (ja) 筆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