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6891B -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6891B
CN108366891B CN201780004611.5A CN201780004611A CN108366891B CN 108366891 B CN108366891 B CN 108366891B CN 201780004611 A CN201780004611 A CN 201780004611A CN 108366891 B CN108366891 B CN 108366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ayer
protrusions
low
topsheet
absorben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6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6891A (zh
Inventor
长岛启介
松井学
诸田真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66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6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0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48Surfact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1)具有第一纤维层(11)和第二纤维层(12)。正面片(1)以第一纤维层(11)位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方式使用。第一纤维层(11)具有从第二纤维层(12)侧朝向第一纤维层(11)侧突出的高凸部(1b)和低凸部(1s),高凸部(1b)和低凸部(1s)的内部被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填满。对高凸部(1b)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的第一纤维层(11)中的顶部(1bt)侧的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高于第一纤维层(11)中的第二纤维层(12)侧的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且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背景技术
本案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具有第一纤维层和与其层叠的第二纤维层,且包括朝向该第一纤维层侧突出的多个凸部;对该凸部在其厚度方向假想性地剖面观察时的亲水度在第一纤维层的上侧和第一纤维层的下侧不同,且第二纤维层的亲水度高于第一纤维层的亲水度(专利文献1)。
除此之外,本案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具有由多个压花部所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和小多边形区域,且该压花部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和该小多边形区域的顶部;在各该大多边形区域内配置有高凸部,在各该小多边形区域内配置有低凸部(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09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86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具有第一纤维层和与其层叠的第二纤维层,且该第一纤维层位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上述第一纤维层具有从上述第二纤维层侧朝向该第一纤维层侧突出的多个高凸部、和高度低于该高凸部的多个低凸部。该高凸部和该低凸部的内部被构成该第一纤维层的纤维填满,对上述高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的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高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该第一纤维层中的上述第二纤维层侧的高凸部底部的亲水度,且上述第二纤维层的亲水度高于该高凸部顶部的亲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片侧观察作为使用本发明的正面片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I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正面片上的熔接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正面片的一部分放大而表示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VI-V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高凸部的熔接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低凸部的熔接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IX-IX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X-X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XI-X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适合用于图3所示的正面片的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的另一例的熔接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的又一例的熔接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正面片,表面不易残留液体,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因此使用感提升。但是,需要一种正面片,其进一步减少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并且表面不易残留液体,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另外,专利文献1中关于具有2种凸部未作任何记载。另外,关于着眼于2种凸部中容易接触穿着者的肌肤的高凸部时的亲水度梯度,也未作任何记载和暗示。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正面片,可进一步减少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并且进一步减轻粘腻感或闷湿感,使用感提升。但是,专利文献2中关于表面的液体残留性未作任何记载。另外,专利文献2中关于着眼于2种凸部中容易接触穿着者的肌肤的高凸部时的亲水度梯度也未作任何记载和暗示。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以下也称为正面片1),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是具有第一纤维层11和与其层叠的第二纤维层12的多层结构的层叠无纺布。正面片1是以第一纤维层11位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方式使用的。图中的X方向为第二方向,且与机械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方向)和卫生巾10的纵向是相同的方向。另外,图中的Y方向为与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且与正交于机械方向(MD方向)的方向(CD方向(cross direction,正交方向))和卫生巾10的横向是相同的方向。另外,图中的Z方向为厚度方向。此外,卫生巾10的纵向是穿着时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
图1、图2表示使用正面片1的生理用卫生巾10。生理用卫生巾10(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0)包括:配置于肌肤抵接面侧的正面片1、配置于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背面片2、和配置于这两个片1、2之间的纵向X上较长的吸收体3。另外,卫生巾10在沿纵向X的两侧部10s、10s配置有一对侧部片4、4,且形成有朝横向Y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侧翼部5、5。如图1所示,卫生巾10关于沿纵向X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地形成。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肌肤抵接面”是指构成卫生巾10的正面片1等各构件的正背两面中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所谓“非肌肤抵接面”是指正面片1等各构件的正背两面中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
若对卫生巾10进行详细叙述,则如图1所示,卫生巾10被划分为:中央部A,其为配置侧翼部5、5的区域;前方部B,其在穿着生理用卫生巾10时配置于较中央部A靠穿着者的腹侧;和后方部C,其在穿着卫生巾10时配置于较中央部A靠穿着者的背部侧。穿着卫生巾10时,通常中央部A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配置的部分。换言之,侧翼部5形成于卫生巾10的包含排泄相对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区域)的纵向的区域。
如图2所示,正面片1和背面片2分别覆盖吸收体3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整面和非肌肤抵接面侧的整面,具有从吸收体3的周缘延伸出的延伸部分。如图2所示,正面片1的横向Y的长度较背面片2的横向Y的长度短。如图1、图2所示,一对侧部片4、4分别在正面片1的肌肤抵接面侧,遍及正面片1的沿纵向X的侧部整个区域地配设固定,具有从正面片1的侧部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的延伸部分。在卫生巾10中,背面片2的横向Y外侧的延伸部分与侧部片4的横向Y外侧的延伸部分通过粘接、熔合等而被固定,在中央部A较前方部B和后方部C大幅地向横向Y外侧延伸出而形成侧翼部5。在卫生巾10的背面片2的横向Y中央部和侧翼部5的背面片2的延伸部的非肌肤抵接面上,分别涂布粘合剂而形成有用以将卫生巾10固定于短裤等内裤的固定部5a。此外,各侧部片4也可在其横向Y内侧一侧(中心线CL侧)的端部附近配设固定在纵向X上伸长的状态的弹性构件,形成在穿着时通过该弹性构件的收缩力而使距上述端部规定宽度的部分离开正面片1的防漏翻边。
另外,在卫生巾10中对正面片1和吸收体3进行压花加工而一体地压缩而成的弧状的压缩槽(未图示)可在纵向X上延伸而从前方部B延伸到后方部C。例如,压缩槽(未图示)优选形成为在卫生巾10的前方部B、两侧部10s、10s和后方部C相连的一条弧状。压缩槽(未图示)通过伴随或不伴随热地将正面片1和吸收体3从肌肤抵接面侧进行压缩而形成。
作为构成上述卫生巾10的背面片2、吸收体3和侧部片4,能够分别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与该技术领域中以往使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例如作为背面片2,可使用合成树脂制的液体不透过性膜、或纺粘-熔喷-纺粘层叠无纺布等耐水压较高的拨水性无纺布。作为吸收体3,可使用利用薄页纸(Tissue paper)将由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和纤维材料构成的吸收芯包覆而成的吸收体。作为侧部片4,可使用耐水压较高的拨水性无纺布,例如可使用纺粘-熔喷-纺粘层叠无纺布等。
正面片1、背面片2、吸收体3和侧部片4的固定可使用通常用于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粘接剂或热压花、超声波压花、高频压花等熔合方法。
构成上述卫生巾1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也可设为热风无纺布以外的无纺布,但就能够同时进行后述的热收缩工序与使网状物热熔合而形成为无纺布的工序而言,优选为热风无纺布。
所谓“热风无纺布”是指经过将50℃以上的流体、例如气体或水蒸气吹送至网状物或无纺布的工序而制造的无纺布,其含义不仅包括仅由本工序所制造的无纺布,而且也包括对由其他方法制作的无纺布附加本工序而制造的无纺布或在本工序之后进行任意工序而制造的无纺布。另外,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不仅包括热风无纺布,而且也包括将热风无纺布与其他无纺布等的纤维片或膜材复合化而成的无纺布。
在作为层叠无纺布的正面片1中,如图3所示,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相邻且直接接触,在两个层11、12之间没有隔着其他层。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是根据构成这些层的纤维的材料的种类、纤维的粗细、亲水化处理的有无、层的形成方法等因素而加以区分的。若利用光学显微镜(株式会社Keyence制造,VHX-1000数码显微镜)将正面片1的厚度方向剖面放大,则基于这些因素,能够对两个层11、12的边界部分进行观察。在卫生巾10中,正面片1是将第一纤维层11配置于肌肤抵接面侧,将第二纤维层12配置于非肌肤抵接面侧而使用。即,卫生巾10在正面片1的第二纤维层12侧具有吸收体3。
在正面片1中,如图3所示,第一纤维层11具有从第二纤维层12侧朝向第一纤维层11侧突出的多个高凸部1b、和高度低于高凸部1b的多个低凸部1s。优选为如图4所示,正面片1具有多个高凸部1b、多个低凸部1s、以及跨高凸部1b和低凸部1s而连续地延伸的连结凸部1c。连结凸部1c是第一纤维层11从第二纤维层12侧朝向第一纤维层11侧低于低凸部1s地隆起而形成。高凸部1b和低凸部1s的内部被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填满。而且,连结凸部1c的内部也被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填满。
在正面片1中,第一纤维层11和第二纤维层12均为由无规地堆积的纤维构成的纤维层,并不是由进一步细分化的多层层叠体构成。
在正面片1中,第二纤维层12是包含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另一方面,在正面片1中,第一纤维层11层叠于第二纤维层12,是包含非热收缩性纤维的非热收缩纤维层。正面片1具有多个将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熔接得到的熔接部6。优选为如图3、图4所示,正面片1是通过规则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6将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局部地接合而贴合,将非肌肤抵接面侧的第二纤维层12的热收缩性纤维进行热收缩而形成。在正面片1,形成有通过从第一纤维层11的肌肤抵接面侧实施压花加工得到的熔接部6而凹陷的多个凹部,且在没有实施压花加工的非压花加工部分形成有多个凸部。通过熔接部6而成为凹部的部分的纤维密度变得高于没有经熔接的凸部的部分,在正面片1中变得最高。
熔接部6是通过例如热压花、超声波压花等各种熔合方法而形成。
正面片1具有多个由多个熔接部6所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BT,熔接部6构成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部。另外,正面片1具有多个由多个构成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部的熔接部6所包围且面积小于大多边形区域BT的小多边形区域ST,熔接部6也构成小多边形区域ST的顶点部。如此,正面片1中形成由多个熔接部6所包围的多边形区域(大多边形区域BT,小多边形区域ST),且该多边形区域(大多边形区域BT,小多边形区域ST)内成为非压花加工部。优选为如图4、图5所示,多边形区域具有将多个熔接部6作为顶点部且由这些所包围的多个面积相对较大的大多边形区域BT、和将构成相邻的多个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部的熔接部6作为共享顶点部而被包围且面积小于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多个小多边形区域ST。如此,大多边形区域BT和与其相邻的小多边形区域ST将熔接部6作为共享顶点部。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将熔接部6作为顶点部”、或“熔接部6构成顶点”,并非是将熔接部6整体作为顶点的限定含义,其含义也包括将熔接部6的一部分作为顶点的情形。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中,熔接部6的一部分成为各多边形区域的顶点,熔接部6的除顶点以外的剩余部分成为构成各多边形区域的外形的边的一部分。另外,“由熔接部6所包围”的表达并非是指由熔接部6的内侧所构成的区域,而指包含熔接部6所构成的区域。
若详细叙述,在正面片1中,如图4、图5所示,大多边形区域BT由构成顶点部的6个熔接部6包围,外形成为六边形的形状。另一方面,小多边形区域ST由构成顶点部的4个熔接部6包围,外形成为四边形的形状。而且,关于第一方向,相邻的2个大多边形区域BT、BT彼此共有构成各大多边形区域BT的6个熔接部6内的2个熔接部6(2个后述的其他接合部62),且由连接该2个熔接部6(2个后述的其他接合部62)的边相互区分。另外,关于第二方向,相邻的2个大多边形区域BT、BT彼此共有构成各大多边形区域BT的6个熔接部6内的1个熔接部6(后述的中间接合部61),且由该1个熔接部6(后述的中间接合部61)相互划分。另外,1个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分别由4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包围。相邻的小多边形区域ST与各大多边形区域BT共有6个熔接部6内的2个熔接部6(后述的中间接合部61和后述的其他接合部62),且由该2个熔接部6(后述的中间接合部61和后述的其他接合部62)相互划分。因此,在正面片1中,构成小多边形区域ST的4个熔接部6全部与构成相邻于该小多边形区域ST的4个大多边形区域BT的熔接部6共有。
在正面片1中,如图4、图5所示,形成有多个大多边形区域BT沿第一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大多边形区域排BTL。另外,在正面片1中,形成有多个小多边形区域ST沿第一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小多边形区域排STL。而且,大多边形区域排BTL与小多边形区域排STL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即,沿第二方向交替地配置有大多边形区域排BTL、小多边形区域排STL、大多边形区域排BTL、···。另外,在卫生巾10中,大多边形区域排BTL和小多边形区域排STL分别在卫生巾10的横向上延伸,且在卫生巾10的纵向上交替地排列。
在正面片1中,如图5、图6所示,在各大多边形区域BT内形成有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凸部1b。另外,在正面片1中,高凸部1b沿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构成高凸部排1bL。另一方面,在各小多边形区域ST内形成有高度低于高凸部1b的低凸部1s。另外,在正面片1中,低凸部1s沿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构成低凸部排1sL。而且,高凸部排1bL与低凸部排1sL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即,沿第二方向交替地配置有高凸部排1bL、低凸部排1sL、高凸部排1bL、···。而且,高凸部排1bL的高凸部1b与低凸部排1sL的低凸部1s在正面片1上呈交错状配置。换言之,高凸部1b与低凸部1s朝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各自倾斜的方向而交替地排列。若将这种构成的正面片1用于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卫生巾10,则低于高凸部1b的低凸部1s的顶部1st在使用中不易接触穿着者的肌肤,能够减少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而且,使用中所排泄的液体容易向接触穿着者的肌肤的高凸部1b的顶部1bt转移,不易在表面残留液体,使用感提升。
在卫生巾10中,1个小多边形区域排STL内相邻的小多边形区域ST、ST之间的距离短于位于纵向X上最靠近的位置的小多边形区域ST、ST之间的距离。因此,体液相比于沿横向Y更容易沿纵向X扩散,易于抑制体液从卫生巾10的横向Y的两侧部10s、10s漏出。另外,在卫生巾10中,1个大多边形区域排BTL内相邻的大多边形区域BT、BT之间的距离短于位于纵向X上最靠近的位置的大多边形区域BT、BT之间的距离。因此,高凸部1b不易朝向横向Y倾斜,易于进一步抑制从卫生巾10的横向Y的两侧部10s、10s的体液渗漏。此外,此处所谓各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距离是指各多边形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在正面片1中,如图4、图5所示,熔接部6在位于第二方向上最靠近的位置的2个高凸部1b、1b彼此之间且位于第一方向上最靠近的位置的2个低凸部1s、1s彼此之间具有中间接合部61。具体而言,在第二方向上构成最靠近的高凸部排1bL、1bL的各高凸部中最靠近的2个高凸部1b、1b彼此之间,且构成位于该第二方向上最靠近的高凸部排1bL、1bL之间的低凸部排1sL的第一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低凸部1s、1s彼此之间,具有1个中间接合部61。在正面片1中,多个熔接部6包含2种形状的接合部,第一种为中间接合部61,第二种为除中间接合部61以外的剩余的其他接合部62。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1个接合部”是指外形上视为1个的压花加工部的形状,即便该压花加工部的形状由多个点或虚线构成,也称为“1个接合部”。
在正面片1中,如图4、图5所示,各中间接合部61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ST作为构成各小多边形区域ST的4个熔接部6内的1个熔接部6而共有,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BT作为构成各多边形区域BT的6个熔接部6内的1个熔接部6而共有。因此,各中间接合部61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低凸部1s、1s彼此的中间位置,且配置在第二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高凸部1b、1b彼此的中间位置。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各中间接合部61具有双向延伸形状部61a,该双向延伸形状部61a是从构成位于第二方向上最靠近的位置的2个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的顶点部的中心点沿形成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边延伸。如上所述,在正面片1中,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大多边形区域BT、BT共有1个顶点部。而且,在正面片1中,四边形的各小多边形区域ST的顶点部全部与相邻于该小多边形区域ST的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部共有。因此,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双向延伸形状部61a、61a彼此相接,形成为四向延伸形状即X字形状,即,中间接合部61从顶点沿形成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一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边延伸,并且从该顶点沿形成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另一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边延伸。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在俯视下为4根突出部61e从顶点延伸出的形状。该4根突出部61e分别为相同的长度,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成为关于通过其中心点的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线和通过其中心点的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各者呈线对称的形状。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关于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的第二方向上的突出部61e彼此的交叉角度θ1,就减小正面片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保持良好的肌肤触感,且使外观印象良好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且优选为170°以下,特别优选为13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0°以上且170°以下,进而优选为70°以上且130°以下。此外,在正面片1中,交叉角度θ1为90°。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各其他接合部62在共有1个顶点的小多边形区域ST和第一方向上相邻的2个大多边形区域BT、BT形成为三向延伸形状即Y字形状,即,从作为该接合部的中心点的顶点沿形成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的外形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一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一部分的边延伸,且从作为该接合部的中心点的顶点沿形成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的外形的一部分并且形成另一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一部分的边延伸,且沿形成一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一部分并且形成另一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外形的一部分的边延伸。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在俯视下为3根突出部62e从作为中心点的顶点延伸出的形状。该3根突出部62e分别为相同的长度,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成为关于通过其中心点的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呈线对称的形状。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关于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的突出部62e彼此的交叉角度θ2,就减小正面片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及保持良好的肌肤触感,且使外观印象良好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且优选为170°以下,特别优选为13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0°以上且170°以下,进而优选为70°以上且130°以下。此外,在正面片1中,交叉角度θ2为130°。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关于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的4根突出部61e和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的3根突出部62e各者的长度,就提高正面片1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情趣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0.7mm以上,且优选为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0.7mm以上且4.0mm以下。此外,中间接合部61的4根突出部61e在正面片1中从作为顶点部的中心点的顶点起的长度成为相互相同的长度。另一方面,其他接合部62的3根突出部62e在正面片1中从顶点(顶点部的中心点)起的长度成为相互相同的长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形态,长度也可不同。例如,也可其他接合部62的3根突出部62e中的2根为相同的长度而1根的长度短于另外2根。此外,其他接合部62的3根突出部62e内的1根突出部62e在正面片1中与第二方向(X方向)平行地配置。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关于各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就维持良好的肌肤触感并且提高正面片1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的观点而言,1个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的平均)的面积优选为1mm2以上,进而优选为1.5mm2以上,且优选为15mm2以下,进而优选为12m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mm2以上且15mm2以下,进而优选为1.5mm2以上且12mm2以下。
在正面片1中,如图5所示,各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规则地分别隔开间隔而个别独立地设置。关于各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就提高正面片1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保持良好的肌肤触感的观点而言,其密度优选为1个/cm2以上,进而优选为2个/cm2以上,且优选为32个/cm2以下,进而优选为16个/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个/cm2以上且32个/cm2以下,进而优选为2个/cm2以上且16个/cm2以下。
在正面片1中,如图5所示,关于位于第一方向上最靠近的位置的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彼此的间隔,就提高正面片1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良好地保持外观的印象和肌肤触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且优选为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在正面片1中,如图7所示,1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是由2个中间接合部61和4个其他接合部62所形成。2个中间接合部61在俯视下配置于通过大多边形区域BT的重心的与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y1上,且以关于通过大多边形区域BT的重心的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x1对称的方式配置。4个其他接合部62配置于配置有2个中间接合部61的顶点部以外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部。第一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其他接合部62、62彼此在俯视下以关于与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y1对称的方式配置。而且,第二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其他接合部62、62彼此在俯视下以关于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x1对称的方式配置。如此,构成1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X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其他接合部62、62彼此以相对于假想二等分线Lx1成为相互反向的方式配置。
在正面片1中,如图8所示,1个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是由2个中间接合部61和2个其他接合部62所形成。2个中间接合部61在俯视下配置于通过小多边形区域ST的重心的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x2上,且以关于通过小多边形区域ST的重心的与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y2对称的方式配置。2个其他接合部62在俯视下配置于与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y2上,且以关于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Lx2对称的方式配置。如此,构成1个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的X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其他接合部62、62彼此以相对于假想二等分线Lx2成为相互反向的方式配置成Y字形状和倒Y字形状。
如上所述,在正面片1中,如图4、图5所示,四边形的各小多边形区域ST的顶点部全部与相邻于该小多边形区域ST的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的顶点部共有。因此,在第二方向上,在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成的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的排与倒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成的倒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的排之间,配置有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成的中间接合部61的排。此种包含3个接合部排的排列在第二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在第一方向上,在与第一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62彼此的中间对应的位置,配置有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方向上相邻的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与倒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配置于与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线上。
在正面片1中,如图3所示,就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而言,其正面片1的构成纤维被压密化,与没有经压花加工的部分相比,正面片1的高度(厚度)最低(薄)。即,由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所形成的凹部的纤维密度较没有经压花加工的部分变高,在正面片1中最高。另外,根据压花加工条件,也有构成纤维熔融固化而成为膜状的情况。由此,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对正面片1的硬度和排泄液的引入性产生影响。就该观点而言,熔接部6的面积相对在正面片总面积的比率、即压花化率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特别优选为7%以上且20%以下。根据正面片1的压花图案,即便设为这样较低的压花化率,也能够降低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
在以如上方式形成的正面片1中,如图5所示,形成于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内的高凸部1b的平面形状为椭圆的凸部,形成于四边形的各小多边形区域ST内的低凸部1s的平面形状成为圆形的凸部。另外,在形成于大多边形区域BT内的高凸部1b与形成于相邻于大多边形区域BT的四个小多边形区域ST内的低凸部1s各者之间形成有连结凸部1c。
在正面片1中,如上所述,如图4所示,1个四边形的小多边形区域ST分别由4个六边形的大多边形区域BT包围。在着眼于1个四边形形状的小多边形区域ST内的低凸部1s时,相邻有4个六边形形状的大多边形区域BT内的高凸部1b。而且,如图5所示,相互相邻的1个小多边形区域ST内的低凸部1s与4个大多边形区域BT内的高凸部1b以连结凸部1c相连,该连结凸部1c配置于构成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的熔接部6、6彼此之间,具体而言配置于中间接合部61与其他接合部62之间。而且,连结凸部1c的内部成为液体从高凸部1b朝向低凸部1s移动的通液路径R。若将此种构成的正面片1用于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卫生巾10,则即便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的液体为大量,也容易发挥经由作为通液路径R的连结凸部1c引入至低凸部1s内的作用,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使用感提升。
在正面片1中,关于高凸部1b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顶点的高度hb(参照图9),就提高正面片1的良好的肌肤触感,且强化纤维的密度梯度而提升液体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进而优选为1.5mm以上,且优选为7.0mm以下,进而优选为5.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高凸部1b的高度hb为高凸部的最大高度,也大致为与大多边形区域BT的重心对应的位置的高度。高度hb以与后述的正面片1的纤维密度的比率(1)相同的方式测定。
另外,关于高凸部1b的从底面的隆起角度θ3(参照图10),就即便在大量的经血时也不易在接触肌肤的部分残留经血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0°以上,进而优选为75°以上,且优选为90°以下,进而优选为8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70°以上且90°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上且85°以下。隆起角度θ3在测定上述高度hb时同时进行测定。
在正面片1中,关于低凸部1s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顶点的高度hs(参照图11),就提高正面片1的良好的肌肤触感,且强化纤维的密度梯度而提升液体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4mm以上,进而优选为0.8mm以上,且优选为4.5mm以下,进而优选为2.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进而优选为0.8mm以上且2.5mm以下。低凸部1s的高度hs为低凸部1s的最大高度,也为与小多边形区域ST的重心对应的位置的高度。高度hs以与后述的正面片1的纤维密度的比率(1)相同的方式测定。
另外,关于低凸部1s的从底面的隆起角度θ4(参照图11),就即便在大量的经血时也不易在接触肌肤的部分残留经血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以上,进而优选为30°以上,且优选为70°以下,进而优选为6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5°以上且70°以下,进而优选为30°以上且65°以下。隆起角度θ4在测定上述高度hs时同时进行测定。
在正面片1中,高凸部1b如图6所示那样,对高凸部1b以通过其顶部1b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内部被第一纤维层11填满的顶部1bt侧的高凸部顶部1bu、和与顶部1bt为相反侧的第二纤维层12侧的高凸部底部1bd,还具有第二纤维层12。此处,高凸部顶部1bu和高凸部底部1bd的区别在于,将高凸部1b以通过其顶部1b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假想性地二等分时,将第一纤维层11二等分而成的2个部位中,将顶部1bt侧的部位设为高凸部顶部1bu,将第二纤维层12侧的部位设为高凸部底部1bd。另外,低凸部1s在对低凸部1s以通过其顶部1s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内部被第一纤维层11填满的顶部1st侧的低凸部顶部1su、和与顶部1st为相反侧的第二纤维层12侧的低凸部底部1sd,还具有第二纤维层12。此处,低凸部顶部1su和低凸部底部1sd的区别在于,将低凸部1s以通过其顶部1s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假想性地二等分时,将第一纤维层11二等分而成的2个部位中,将顶部1st侧的部位设为低凸部顶部1su,将第二纤维层12侧的部位设为低凸部底部1sd。
此外,所谓将高凸部1b在厚度方向Z假想性地二等分时的厚度是指实质上无负荷状态下的厚度。所谓实质上无负荷是指为了抑制在作为纤维集合体的无纺布的性质上值的不均而为0.049kPa负荷。
另外,所谓将低凸部1s在厚度方向Z假想性地二等分时的厚度是指与上述将高凸部1b在厚度方向Z假想性地二等分时的厚度同样地实质上无负荷状态下的厚度。所谓实质上无负荷是指为了抑制在作为纤维集合体的无纺布的性质上值的不均而为0.049kPa负荷。
在正面片1中,如图6所示,低凸部顶部1su的纤维密度高于高凸部顶部1bu的纤维密度,且低于第二纤维层12的纤维密度。优选关于立体圆顶结构的低凸部1s,其纤维密度在其厚度方向(Z方向)的顶部1st的顶点(高度hs的基准点)在低凸部1s中最高。同样地,关于立体圆顶结构的高凸部1b,其纤维密度在其厚度方向(Z方向)的顶部1bt的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在高凸部1b中最高。而且,低凸部1s的低凸部顶部1su的纤维密度高于高凸部1b的高凸部顶部1bu的纤维密度。第二纤维层12的纤维密度高于低凸部1s和高凸部1b的纤维密度。即,第二纤维层12的纤维密度高于低凸部1s的顶部1st的顶点(高度hs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和高凸部1b的顶部1bt的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若将此种构成的正面片1用于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卫生巾10,则使用中排泄的液体容易向接触穿着者的肌肤的高凸部1b的顶部1bt转移,容易被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不易在表面残留液体。而且,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的液体容易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另外,即便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的液体为大量,也容易发挥引入至纤维密度较高的低凸部1s内的作用,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使用感提升。该“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的效果在如下方面有利:在用作卫生巾10的正面片1的情形时,暂时被吸收至吸收体3的液体即便受到穿着者的压力(体压),也不易回渗。
关于低凸部1s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顶点(高度hs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s相对于高凸部1b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b的比率(ds/db),就强化排泄的体液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进而优选为1.5倍以上,且优选为3.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2.5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且3.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1.5倍以上且2.5倍以下。
正面片1的纤维密度的比率可使用以下所记载的2种方法(1)和(2)中的任一者进行测量。
(1)在正面片1的克重大致均匀(一致)的情形(或可判断为大致均匀的情形)时,测量正面片1的切断面的高度(厚度)。
(2)在正面片1的克重不均匀的情形(或可判断为不均匀的情形)时,测量正面片1的切断面的纤维间的平均距离。
此处,正面片1的克重是否大致均匀的判断如下所述进行。
从正面片1取出10个以上的X方向10cm、Y方向10cm的尺寸的切割样品,测量各者的克重时,若标准偏差σ的3倍值(3σ)为平均值μ的10%以内,且外观上未看到纤维不均,则判断为大致均匀。但是,优选考虑在微小区域组成不同等各种因素而综合判断。
首先,对(1)的方法进行说明。
从俯视观察下的正面片1,沿通过高凸部1b的重心(Z方向的顶点)与两端的2个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的直线切断而制作高凸部1b测定用样品。同样地,沿通过低凸部1s的重心(Z方向的顶点)与两端的2个熔接部6(2个中间接合部61或2个其他接合部62)的直线切断而制作低凸部1s测定用样品。此时,注意尽量避免因切断而发生各测定用样品的高度的减少等情况。
所获得的各测定用样品的剖面的测量是使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电子显微镜JCM-5100,在溅射时间30秒(Pt)、加速电压10KV的条件下进行的,拍摄测定用样品的两端的熔接部6的至少一者,或组合多张图像而使上述熔接部6为可知状况,从拍摄图像测量各测定用样品的高度(厚度)。此外,图像的测量也可使用印刷物或PC(Pe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画面上的任一者进行。
在(1)的方法中,将低凸部1s测定用样品的中央部的高度hs(厚度)除以高凸部1b测定用样品的中央部的高度hb(厚度)而作为密度的比率(ds/db)。
其次,对(2)的方法进行说明。
与(1)的方法同样地对剖面进行测量,但除通过(1)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外,以放大倍率500~1000倍对各测定用样品的剖面进行拍摄。在放大拍摄图像各者的对象测定部位(各测定用样品的中央部)且宽度方向(平面方向)上纤维根数为3~7根的区域,使用图像解析装置(NEXUS制造的NEWQUBE ver.4.20)求出纤维的最靠近重心间距离。
在上述测量中,在高度(厚度)方向上大致整体地进行测量,且不产生最靠近重心间距离的重复。另外,关于剖面,测量至少3个部位、优选为5个部位、更优选为10个部位,使用其平均值。
在(2)的方法中,将低凸部1s测定用样品的中央部的最靠近重心间距离除以高凸部1b测定用样品的中央部的最靠近重心间距离而作为密度的比率(ds/db)。
在正面片1中,如图6所示,各高凸部1b、各低凸部1s和各连结凸部1c成为被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填满的实心结构,另外,熔接部6(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彼此间的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的界面成为没有被接合但遍及整个区域地紧贴的状态。如此,不会在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之间产生空隙。
在正面片1中,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在纤维的交点处通过热风方式进行熔合。构成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的纤维与构成高凸部底部1bd和低凸部底部1sd的纤维相同。
在正面片1中,作为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就与第二纤维层12的热熔合性的观点而言,适合使用热熔合性纤维、尤其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纤维。作为热熔合性纤维的例子,可列举热熔合性芯鞘型复合纤维、热伸长性纤维、非热伸长性纤维、热收缩纤维、非热收缩性纤维、立体卷缩纤维、潜在卷缩性纤维、中空纤维等,在正面片1中优选使用非热收缩性纤维。
作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酰胺等。作为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尤其优选使用包含这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组合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例如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丙烯作为芯成分、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纤维等)。芯鞘型复合纤维可为同心芯鞘型,可为偏心芯鞘型,可为并列(side-by-side)型,也可为异型形,优选为同心芯鞘型。
在芯鞘型复合纤维中,热熔合性纤维优选至少表面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若作为正面片1的构成纤维的热熔合性纤维的表面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则通过热处理使纤维表面熔融,容易产生纤维处理剂向纤维中的渗透,因此可发挥有效地降低所需部分的亲水度的效果。作为形成热熔合性纤维的表面的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可单独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第一纤维层11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尤其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如下纤维作为上述热熔合性纤维,该纤维在后述的第二纤维层12中所含有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下不会收缩。也可使第一纤维层11含有第二纤维层12中所含有的潜在卷缩性纤维,就使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之间产生使第一纤维层11稀疏、使第二纤维层12致密的疏密梯度的观点而言,第一纤维层11中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的含有率优选为80质量%以下。
关于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热熔合性纤维为非复合纤维(单纤维)的情形时的结晶度,就热风回复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进而优选为40%以上,且就质地的观点而言,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而优选为45%以下。
在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热熔合性纤维为具有多种树脂的复合纤维的情形时,优选熔点相对较高的高熔点树脂和熔点相对较低的低熔点树脂各自具有下述的结晶度。在高熔点树脂(热熔合性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形时的芯成分)为聚丙烯树脂(PP)的情形时,就质地的观点而言,结晶度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而优选为45%以下,且就热风回复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进而优选为40%以上。在高熔点树脂(热熔合性纤维为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形时的芯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情形时,就质地的观点而言,结晶度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而优选为30%以下,且就热风回复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而优选为25%以上。树脂的结晶度通过以下的方法而求出。
<树脂的结晶度的测定方法>
树脂的结晶度χ是通过下述式(1)而求出。
χ=(1-(ρc-ρ)/(ρc-ρa))×100 (1)
上述式(1)中的“ρc”为树脂结晶的密度,在树脂为PP的情形时为0.936[g/cm3],在树脂为PET的情形时为1.457[g/cm3](参照下述参考文献3)。
另外,上述式(1)中的“ρa”为树脂非晶态的密度,在树脂为PP的情形时为0.850[g/cm3],在树脂为PET的情形时为1.335[g/cm3](参照下述参考文献3)。
另外,上述式(1)中的“ρ”通过下述式(2)而求出。
ρ=ρc-(ρc-ρa)×(洛伦兹密度B-洛伦兹密度A)/(洛伦兹密度B-洛伦兹密度C) (2)
上述式(2)中的“洛伦兹密度A”通过下述式(3)而求出。另外,下述式(3)中的“n”为平均折射率,使用上述测定值的平行方向的折射率“np”与垂直方向的折射率“nv”,由下述式(4)求出。
洛伦兹密度A=(n2-1)/(n2+1) (3)
n2=(np2+2nv2)/3 (4)
另外,上述式(2)中的“洛伦兹密度B”是将各树脂种类的结晶的折射率设为n代入上述式(3)中而求出的,在PP的情形时,使用n=1.52,在PET的情形时,使用n=1.64(分别参照下述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1)。
另外,上述式(2)中的“洛伦兹密度C”是将各树脂种类的非晶态的折射率设为n代入上述式(3)中而求出的,在PP的情形时,使用n=1.47,在PET的情形时,使用n=1.58(分别参照下述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饱和聚酯树脂手册”(发行单位:日刊工业新闻社,初版,1989年)
·参考文献2:“聚合物手册(POLYMER HANDBOOK)”(AWILEY-INTERSCIENCEPUBLICATION,1999年)
·参考文献3:“塑胶成形品的高级结构解析入门”(编者(社)塑胶成形加工学会,初版,2006年)
此外,一般而言,结晶度根据其测定方法或条件,被视为结晶的结构不同,因此无法进行不同的测定方法、条件之间的绝对值的讨论。
构成热熔合性纤维的各树脂成分的熔点是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Seiko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造的DSC6200),以升温速度10℃/min进行裁断得较细的纤维试样(样品重量2mg)的热分析,测定各树脂的熔化峰温度,由该熔化峰温度予以定义。另外,作为树脂成分的分子开始流动的温度,将该树脂成分熔化至能够测量到纤维的熔合点强度的程度的温度作为软化点。在通过该方法无法明确地测得树脂成分的熔点的情形时,将该树脂定义为“不具有熔点的树脂”。在此情形时,使用软化点代替熔点。
作为构成第一纤维层11的纤维集合体的形态,例如可列举通过梳棉法而形成的网状物、通过热熔合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水刺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针刺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溶剂粘接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纺粘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熔喷法而形成的无纺布、或织物等。所谓通过梳棉法而形成的网状物是指无纺布化之前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即,处于未被实施对制造无纺布时使用的梳棉网施加的后续处理、例如利用热风法或轧光机法的加热熔合处理的状态的、纤维彼此较松弛地缠绕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在将通过梳棉法而形成的网状物用于第一纤维层11的情形时,在使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接合的同时、或接合后,通过热熔合或溶剂将第一纤维层11中的纤维彼此粘接、或使其机械地交缠。
第二纤维层12由纤维集合体构成。第二纤维层12包含以螺旋状卷缩的潜在卷缩性纤维即热收缩性纤维作为以螺旋状卷缩的卷缩纤维。所谓潜在卷缩性纤维是指具有如下性质的纤维,即,在加热之前可与现有的无纺布用纤维同样地处理,且通过收缩温度下的加热而表现出螺旋状的卷缩而收缩。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是通过将包含潜在卷缩性纤维100%的第二纤维层12与包含上述热熔合性纤维100%的第一纤维层11进行层叠并使两者局部地接合后,使第二纤维层12中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热收缩,使第二纤维层12热收缩,而使第一纤维层11中的熔接部6以外的部分以凸状隆起而获得的。通过使用潜在卷缩性纤维作为第二纤维层12的构成纤维,能够同时表现出第二纤维层12的热收缩性与热收缩后的第二纤维层12、进而正面片1的弹性体的行为的两者。
潜在卷缩性纤维包含以例如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作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作为其例子,可列举日本特开平9-296325号公报或日本专利2759331号说明书等所记载的纤维。作为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例子,例如可列举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与聚丙烯的组合。
收缩温度是指潜在卷缩性纤维或卷缩纤维所具有的多种热塑性聚合物中软化点相对较低的成分与软化点相对较高的成分的两软化点之间的温度。另外,收缩起始温度是指软化点相对较低的成分的软化点。潜在卷缩性纤维被加热至两软化点之间的温度时,仅为具有较低的软化点的成分开始收缩。其结果为,纤维整体以螺旋状收缩而表现出卷缩,形成卷缩纤维。后述的热收缩工序中的热处理的温度可对应于构成潜在卷缩性纤维的树脂的软化点,即对应于收缩温度而适当调整。
作为构成第二纤维层12的纤维集合体的形态,可列举:含有潜在卷缩性纤维且通过梳棉法而形成的网状物、通过热熔合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水刺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针刺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溶剂粘接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纺粘法而形成的无纺布、通过熔喷法而形成的无纺布,优选为通过梳棉法而形成的网状物。
关于构成第二纤维层12的纤维集合体,就提高纤维的自由度而提高粘性物的透过性的观点而言,优选没有利用熔接部6与第一纤维层11接合的部分的构成纤维彼此间相互没有被热熔合。
也可在第一纤维层11和第二纤维层12中混合上述以外的纤维、例如人造丝、棉、亲水化丙烯酸系纤维等吸水性纤维。
例如,也可在第二纤维层12中混合在第一纤维层11中配合的热熔合性纤维等潜在卷缩性纤维以外的纤维。热熔合性纤维例如以使形状稳定、提高防歪扭、皱褶性为目的而配合。
在正面片1中,第二纤维层12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尤其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潜在卷缩性纤维。此处所谓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的含有率是包括表现出螺旋状的卷缩的纤维与未表现出螺旋状的卷缩的纤维两者在内的含有率。通过潜在卷缩性纤维的含有率为80质量%以上,可使第一纤维层11的熔接部6以外的部分充分地变形为凸状,能够获得蓬松的正面片1。
在正面片1中,关于第一纤维层11的厚度,就施加来自肌肤的压力时能够压缩变形的部分变得特别充分、提高松软感的观点而言,高凸部1b的第一纤维层11的厚度优选为0.6mm以上,特别优选为1mm以上,且优选为7mm以下,特别优选为3mm以下。另外,低凸部1s的第一纤维层11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特别优选为0.5mm以上,且优选为4.4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下。关于第二纤维层12,就稳定地表现出由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之间的疏密梯度所产生的优异的液体引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密度高于第一纤维层11且厚度薄于第一纤维层11。另外,就正面片1的质感、质地的观点而言,高凸部1b的第二纤维层12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特别优选为0.2mm以上,且优选为3.4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下。另外,低凸部1s的第二纤维层12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特别优选为0.2mm以上,且优选为2.2mm以下,特别优选为1.0mm以下。
关于正面片1,就用于吸收性物品时的蓬松感或柔软度的观点而言,其克重优选为20g/m2以上,特别优选为50g/m2以上,且优选为20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100g/m2以下。在正面片1中,由于第二纤维层12使用潜在卷缩性纤维,故而通过经过后述的热收缩工序,无纺布状态时的克重较网状物状态时大。因此,与不使用潜在卷缩性纤维的情形不同,能够不采用层叠多片网状物等的方法而容易地获得具有较大克重的正面片1。通过如此具有较大的克重,能够通过提高缓冲感而使质地舒适,能够通过排泄液在正面片上不扩散地被吸收而降低液体对肌肤的附着量,尤其是能够通过使吸收经血后的外观洁白而提升安心感和清洁感。克重是通过将正面片1裁断成50mm×50mm以上的大小而采集测定片,使用最小显示1mg的电子天平测定该测定片的重量,并换算成克重而求出。
在正面片1中,如图6所示,对高凸部1b以通过其顶部1b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形成为第一纤维层11中的顶部1bt侧的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高于第一纤维层11中的第二纤维层12侧的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优选为高凸部顶部1bu、高凸部底部1bd和高凸部1b的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的大小关系为: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若将此种构成的正面片1用于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卫生巾10,则使用中排泄的液体容易向接触穿着者的肌肤的高凸部1b的顶部1bt转移,不易在表面残留液体。而且,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的液体容易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使用感提升。
另外,在正面片1中,如图6所示,对低凸部1s以通过其顶部1s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形成为第一纤维层11中的顶部1st侧的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高于第一纤维层11中的第二纤维层12侧的低凸部底部1sd的亲水度,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优选为低凸部顶部1su、低凸部底部1sd、高凸部1b的高凸部顶部1bu和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的大小关系为: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低凸部底部1sd的亲水度和高凸部1b的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若将此种构成的正面片1用于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卫生巾10,则使用中排泄的液体容易向接触穿着者的肌肤的高凸部1b的顶部1bt转移,不易在表面残留液体。而且,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的液体容易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另外,即便引入至高凸部1b内部的液体为大量,也容易发挥引入至纤维密度较高的低凸部1s内的作用,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使用感提升。
关于上述的高凸部1b和低凸部1s,所谓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是指第一纤维层11中的高凸部1b的顶部1bt的亲水度,所谓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是指第一纤维层11中的低凸部1s的顶部1st的亲水度。另外,所谓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是指第一纤维层11中的高凸部1b的最下部(高凸部1b的与顶部1bt为相反侧的部位)的亲水度,所谓低凸部底部1sd的亲水度是指第一纤维层11中的低凸部1s的最下部(低凸部1s的与顶部1st为相反侧的部位)的亲水度。另外,所谓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是指对第二纤维层12沿厚度方向Z测定亲水度时显示最高的亲水度的部位的该亲水度,高凸部1b的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与低凸部1s的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相同。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亲水度”,是基于通过以下所述的方法测得的纤维的接触角来判断其程度。具体而言,亲水度较低与接触角较大含义相同,亲水度较高与接触角较小含义相同。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利用剃刀的刀刃将测定对象的正面片1中横贯高凸部1b的顶部1bt和低凸部1s的顶部1st的部位垂直地切断。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该切断面进行观察,从厚度方向Z的规定的部位取出纤维,测定水对该纤维的接触角。作为测定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仪MCA-J。接触角的测定使用蒸馏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喷出部(ClusterTechnology公司制造,喷出部孔径为25μm的脉冲喷射器CTC-25)喷出的液量设定为20微微升,将水滴滴加至纤维的正上方。继而,将滴加的情况用连接于水平设置的相机的高速录像装置录像。就其后进行图像解析的观点而言,录像装置较理想为组装有高速捕获装置的个人计算机。本测定中,每隔17msec录像一次图像。在所录像的影像中,对水滴滴落于从正面片1取出的纤维的最初的图像通过附属软件FAMAS(软件的版本为2.6.2,解析方法为液滴法,解析方法为θ/2法,图像处理算法为无反射,图像处理图像模式为帧,阈值水平为200,未进行曲率修正)进行图像解析,算出水滴的接触空气的面与纤维所成的角作为接触角。从测定对象的正面片1取出的纤维,裁断为纤维长度1mm,将该纤维载于接触角仪的样品台并水平地维持。对1根该纤维测定不同的2个部位的接触角。测量N=5根的接触角至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部位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定义为接触角。此外,以下在称为“水的接触角”的情形时为通过本测定方法所测得的接触角。
在正面片1中,如上所述,在第一纤维层11中,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高于低凸部底部1sd的亲水度。为了对第一纤维层11设置此种亲水度的梯度,优选在第一纤维层11含有附着有后述的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纤维。在此情形时,在第一纤维层11中,从高凸部顶部1bu向高凸部底部1bd去、或从低凸部顶部1su向低凸部底部1sd去,亲水度可逐渐变低,亲水度也可阶梯性地变低。尤其优选亲水度从高凸部顶部1bu向高凸部底部1bd去逐渐变低,且优选亲水度从低凸部顶部1su向低凸部底部1sd去逐渐变低。所谓“亲水度逐渐变化”是指在高凸部顶部1bu与高凸部底部1bd之间、或低凸部顶部1su与低凸部底部1sd之间不存在亲水度大幅地变化的边界面。通过采用该构成,体液容易从肌肤抵接面侧顺利地转移至非肌肤抵接面侧,因此使用感提升。此处,所谓亲水度“逐渐”变低是指亲水度具有层次(gradation),从高凸部顶部1bu向高凸部底部1bd去、或从低凸部顶部1su向低凸部底部1sd去亲水度缓缓变低的状态。
在第一纤维层11中,从高凸部顶部1bu向高凸部底部1bd去、或从低凸部顶部1su向低凸部底部1sd去亲水度逐渐变低可通过下述方法进行测定。第一纤维层11中,例如将高凸部1b在厚度方向Z上假想性地三等分。继而,测定将高凸部1b三等分的2条假想线各者上的1点、以及高凸部1b的顶部1bt和高凸部1b的最下部的、共计4点的亲水度。此时,将接触角从第一纤维层11的顶部1bt向最下部去依序变高的情形称为“亲水度逐渐变低”。在低凸部1s的情形时也相同。
无论亲水度逐渐变低、还是阶梯性地变低,在第一纤维层11中,就第一纤维层11不会超出需要地保持液体的观点而言,高凸部顶部1bu的水的接触角均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而优选为73°以上,且就液体不在第一纤维层11的表面流动地被吸收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下。另一方面,在第一纤维层11中,就抑制从第二纤维层12的回液的观点而言,高凸部底部1bd的水的接触角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而优选为85°以上,且就吸液时使液体快速地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8°以下,进而优选为86°以下。
另外,无论亲水度逐渐变低、还是阶梯性地变低,在第一纤维层11中,就高凸部底部1bd内的液体容易转移至低凸部1s的观点而言,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均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而优选为73°以上,且就液体不在第一纤维层11的表面流动地被吸收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下。另一方面,在第一纤维层11中,就抑制从第二纤维层12的回液的观点而言,低凸部底部1sd的水的接触角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而优选为85°以上,且就吸液时使液体快速地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8°以下,进而优选为86°以下。
关于高凸部底部1bd的水的接触角与高凸部顶部1bu的水的接触角之差,就防止回液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7°以上,且就吸液时使液体快速地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下。
从相同的观点而言,高凸部顶部1bu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高凸部底部1bd的水的接触角之比、即将高凸部底部1bd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母且将高凸部顶部1bu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子时之比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75以上,进而优选为0.8以上,且优选为0.95以下,更优选为0.9以下,进而优选为0.85以下。
关于低凸部底部1sd的水的接触角与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之差,就防止回液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7°以上,且就吸液时使液体快速地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下。
从相同的观点而言,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低凸部底部1sd的水的接触角之比、即将低凸部底部1sd的水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母且将低凸部顶部1su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子时之比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75以上,进而优选为0.8以上,且优选为0.95以下,更优选为0.9以下,进而优选为0.85以下。
关于高凸部底部1bd的水的接触角与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之差,就高凸部底部1bd内的液体容易转移至低凸部1s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7°以上,且就吸液时使液体快速地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下。
从相同的观点而言,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高凸部底部1bd的水的接触角之比、即将高凸部底部1bd的水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母且将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子时之比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75以上,进而优选为0.8以上,且优选为0.9以下,更优选为0.88以下,进而优选为0.85以下。
与亲水度具有梯度的第一纤维层11相比,在正面片1中,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在该第二纤维层12的任一部位均大致相同。第二纤维层12的水的接触角是以小于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的水的接触角作为条件,就不在第二纤维层12持续保持液体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55°以上,进而优选为57°以上,且就从第一纤维层11引出液体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下,进而优选为60°以下。
第二纤维层12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中水的接触角较小的部位的水的接触角之比、即将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中水的接触角较小的部位的水的接触角作为分母且将第二纤维层12的水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子时之比优选为0.65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进而优选为0.75以上,且优选为0.95以下,更优选为0.9以下,进而优选为0.85以下。
另外,第二纤维层12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中水的接触角较大的部位的水的接触角之比、即将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中水的接触角较大的部位的水的接触角作为分母且将第二纤维层12的水的接触角的值作为分子时之比优选为0.5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而优选为0.65以上,且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进而优选为0.75以下。
为了制造包含具有如以上所述的接触角(亲水度的关系)的各层、各部位的正面片1,使用后述的纤维处理剂,且适当地控制后述的热风法中的热风的吹送条件、即热风的温度和/或风量即可。
其次,对制造正面片1时使用的纤维处理剂进行说明。纤维处理剂附着在正面片1的构成纤维的表面,能够使该构成纤维的表面的亲水度较附着该纤维处理剂之前变高。在正面片1中,如上所述,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所含有的纤维处理剂的种类不同。以下,对不同纤维层的纤维处理剂进行说明。
[第一纤维层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
附着于第一纤维层11所具有的热熔合性纤维的纤维处理剂含有聚有机硅氧烷((A)成分)、磷酸烃基酯((B)成分)、和下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C)成分)。作为(C)成分,可使用选自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此外,(C)成分是指不含作为(B)成分的磷酸烃基酯的成分。
Figure GDA0001692935830000281
(式中,Z表示可包含酯基、酰胺基、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链,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包含酯基、酰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原子数2~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铵)
附着有含有上述(A)~(C)的3种成分的纤维处理剂的纤维通过在构成该纤维表面的树脂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聚有机硅氧烷((A)成分)会促进具有烷基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成分)向纤维内部的渗透。因此,纤维的表面的亲水度通过热处理而变化为较低的值。其原因在于,聚有机硅氧烷尤其会促进具有2个链以上的烷基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向纤维内部的渗透,纤维表面的亲水度通过热处理而容易降低。推断其原因在于,由于聚有机硅氧烷的聚硅氧烷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的烷基链不相溶,故而纤维加热熔融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向更容易亲和的纤维内部渗透。
上述(C)成分中,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2个链以上的烷基链,该烷基体积大而能以包裹亲水基的方式向纤维内部渗透,因此在使用其的情形时,容易通过聚有机硅氧烷的存在而促进向纤维内部的渗透。
另外,上述(C)成分中,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容易使疏水链以放射状配置,成为容易包围亲水基的结构,因此在使用其的情形时,与使用通常的具有直线状烃链的表面活性剂的情形相比,容易通过聚有机硅氧烷的存在而促进向纤维内部的渗透。
由此,例如作为后述的正面片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工序的对网状物吹送热风的亲水度降低工序中,网状物中的纤维所受到的热量在热风吹送面和其相反侧的面(网面)自然不同,由此,在热风吹送面的纤维和其相反侧的面的纤维,所受到的热量不同,在热风吹送面的纤维和其相反侧的面的纤维中,该纤维的接触角的值也发生变化。利用该情况,可制造亲水度从无纺布的一面侧朝向与其为相反侧的另一面侧具有梯度的无纺布。以下,对上述(A)~(C)的3种成分进行说明。
[聚有机硅氧烷((A)成分)]
关于作为第一纤维层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的必须成分之一的聚有机硅氧烷,可使用直链状的聚有机硅氧烷、具有交联二维或三维网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的任意种,优选为实质上直链状的聚有机硅氧烷。
聚有机硅氧烷中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为烷基烷氧基硅烷或芳基烷氧基硅烷、烷基卤硅氧烷的聚合物或者环状硅氧烷,作为烷氧基,典型而言为甲氧基。作为烷基,适合为碳原子数1以上且18以下、优选为1以上且8以下、尤其为1以上且4以下的可具有侧链的烷基。作为芳基,可例示苯基或烷基苯基、烷氧基苯基等。也可代替烷基或芳基而为环己基或环戊基等环状烃基、如苄基的芳烷基。另外,就通过加热使纤维表面的接触角更高的目的的观点而言,本发明中所谓聚有机硅氧烷的概念不包含经亲水性较高的聚氧乙烯(POE)链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
作为优选的最典型的聚有机硅氧烷,可列举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基硅氧烷、聚二丙基硅氧烷等,特别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另外,作为聚有机硅氧烷的分子量,优选为高分子量,具体而言,以重均分子量计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15万以上,进而优选为20万以上,且优选为100万以下,更优选为8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60万以下。另外,作为聚有机硅氧烷,也可使用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有机硅氧烷。在使用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有机硅氧烷的情形时,其中一种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15万以上,进而优选为20万以上,且优选为100万以下,更优选为8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60万以下,另一种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小于10万,更优选为5万以下,更优选为3万5千以下,进而优选为2万以下,且优选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以上,进而优选为5000以上。另外,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的聚有机硅氧烷与重均分子量小于10万的聚有机硅氧烷的优选的配合比率(前者:后者)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10~4:1,更优选为1:5~2:1。
聚有机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使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测定条件如下所述。另外,换算分子量的计算是以聚苯乙烯进行。
分离柱:GMHHR-H+GMHHR-H(阳离子)
洗脱液:L Farmin DM20/CHCl3
溶剂流速:1.0ml/min
分离柱温:40℃
关于聚有机硅氧烷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就使由热处理所产生的亲水度的变化变大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5质量%以上。另外,关于聚有机硅氧烷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就在无纺布表面容易吸收液体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20质量%以下。例如聚有机硅氧烷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作为聚有机硅氧烷,也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使用Shin-Etsu Silicones公司制造的“KF-96H-100万Cs”、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造的“SH200Fluid1000000Cs”,另外,作为含有2种聚有机硅氧烷的市售品,可使用Shin-Etsu Silicones公司制造的“KM-903”、或DowCorning Toray公司制造的“BY22-060”。
[磷酸烃基酯((B)成分)]
作为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的必须成分之一的磷酸烃基酯是以改良原棉的梳棉机通过性或网状物的均匀性等特性、由此带来的无纺布的生产率的提高和防止质量降低为目的,而配合在纤维处理剂中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作为磷酸烃基酯的具体例,可列举:磷酸硬脂酯、磷酸肉豆蔻酯、磷酸月桂酯、磷酸棕榈酯等具有饱和碳链的磷酸酯、或磷酸油酯、磷酸棕榈油酯等具有不饱和碳链的磷酸酯以及在这些碳链具有侧链的磷酸酯。更优选为碳链为16~18的单或二烷基磷酸酯的完全中和或部分中和盐。此外,作为磷酸烃基酯的盐,可列举钠或钾等碱金属、氨、各种胺类等。磷酸烃基酯可单独使用1种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关于磷酸烃基酯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就梳棉机通过性或网状物的均匀性等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就不阻碍因热处理所引起的由聚有机硅氧烷所产生的纤维的疏水化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
[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成分)]
作为上述通式(1)中的X为-SO3M、即亲水基为磺酸或其盐的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二烷基磺酸或它们的盐。作为二烷基磺酸的具体例,可列举:将二(十八烷基)磺基琥珀酸、二癸基磺基琥珀酸、二(十三烷基)磺基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等二烷基磺基琥珀酸、二烷基磺基戊二酸等将二羧酸酯化并将二酯的α位磺化而成的化合物;或者2-磺基十四烷酸1-乙基酯(或酰胺)钠盐、或2-磺基十六烷酸1-乙基酯(或酰胺)钠盐等将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酯(或酰胺)的α位磺化而成的α-磺基脂肪酸烷基酯(或酰胺);或者通过将烃链的内部烯烃或不饱和脂肪酸的内部烯烃磺化而获得的二烷基烯烃磺酸等。二烷基磺酸的2个链的烷基各者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个以上且14个以下,特别优选为6个以上且10个以下。
作为亲水基为磺酸或其盐的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具体而言,可列举下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Figure GDA0001692935830000321
作为上述通式(1)中的X为-OSO3M、即亲水基为硫酸或其盐的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硫酸二烷基酯,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2-乙基己基硫酸钠盐、或2-己基癸基硫酸钠盐等将具有支链的醇进行硫酸化而成的化合物、或者硫酸聚氧乙烯2-己基癸酯或硫酸聚氧乙烯2-己基癸酯等在具有支链的醇与硫酸基之间导入有POE链那样的化合物、或者12-硫酸硬脂酸1-甲基酯(或酰胺)、3-硫酸己酸1-甲基酯(或酰胺)等将羟基脂肪酸酯(或酰胺)硫酸化而成的化合物等。
作为亲水基为硫酸或其盐的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具体而言,可列举下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Figure GDA0001692935830000331
作为上述通式(1)中的X为-COOM、即亲水基为羧酸或其盐的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二烷基羧酸,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11-乙氧基十七烷羧酸钠盐或2-乙氧基五羧酸钠盐等将羟基脂肪酸的羟基部分烷氧基化且将脂肪酸部分钠化而成的化合物;或者使烷氧基化的羟基脂肪酰氯与肌氨酸或甘氨酸等氨基酸的氨基进行反应,使氨基酸部的羧酸钠化而成的化合物;或者使脂肪酰氯与精氨酸的氨基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化合物等。
作为亲水基为羧酸或其盐的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具体而言,可列举下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Figure GDA0001692935830000341
关于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成分)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就使由热处理所产生的亲水度的变化变大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另外,就若亲水度变得过高则变得容易保持液体而有损干爽性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3质量%以下。另外,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成分)的上述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13质量%以下。
[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C)成分)]
作为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的必须成分之一的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是以使无纺布制造时的由热处理所产生的亲水度的降低变得更显著,即,使无纺布中的所需部分的亲水性显著降低为目的而配合于纤维处理剂中的,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是将多元醇的羟基以脂肪酸进行酯化而成的多元醇脂肪酸酯的一种,是在该多元醇脂肪酸酯加成环氧烷烃而成的改性物。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可依照常规方法制造,例如可依照日本特开2007-91852号公报制造。
关于作为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多元醇脂肪酸酯)的原料之一的多元醇,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聚乙二醇(分子量200~11000)、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丙二醇(分子量250~4000)、1,3-丁二醇、甘油、聚甘油(聚合度2~30)、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醇、肌醇、脱水山梨糖醇、双脱水山梨糖醇、蔗糖、海藻糖、吡喃葡糖基蔗糖、乳果寡糖(lactosucrose)、环糊精、麦芽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Palatinit)、潘糖醇(Panitol)、还原糖稀等。优选为聚乙二醇、甘油、赤藓糖醇、山梨糖醇、脱水山梨糖醇、双脱水山梨糖醇、蔗糖,特别优选为山梨糖醇、脱水山梨糖醇、双脱水山梨糖醇。
关于作为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多元醇脂肪酸酯)的原料的另一种的脂肪酸,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6~22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以这些为主要成分的混合脂肪酸、或碳原子数8~36的支链脂肪酸。脂肪酸也可部分地含有羟基。具体而言,可列举:辛酸、壬酸、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顺式-9-十八碳烯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八烷酸、2-乙基己基酸、异硬脂酸等,也可使用作为天然来源的混合脂肪酸的椰油脂肪酸、牛油脂肪酸,优选为碳原子数8~18的脂肪酸,特别优选为十二烷酸、十八烷酸、顺式-9-十八碳烯酸。
关于构成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的多元醇脂肪酸酯的主要成分,就在增大疏水链而提高疏水性时,通过使分子的形状三维地变大而非直线状地变大,而成为容易被引入至纤维中的形状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三元以上的醇的酯化物且醇成分的酯化率为90%以上。此处,主要成分是多元醇脂肪酸酯中最多的成分,相对于多元醇脂肪酸酯的总质量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例如作为三元醇,可列举甘油,作为四元醇,可列举赤藓糖醇,作为五元醇,可列举木糖醇等。
作为构成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的多元醇脂肪酸酯,特别优选的是蓖麻油(氢化蓖麻油)。蓖麻油是以作为大戟科的植物的蓖麻的种子作为供给源的甘油脂肪酸酯,构成脂肪酸的约90%为蓖麻醇酸。即,作为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优选为甘油与以蓖麻醇酸作为主体的脂肪酸的酯油。
在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中,作为加成于多元醇脂肪酸酯的环氧烷烃,例如可列举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作为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特别优选的是加成于多元醇脂肪酸酯的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的聚氧乙烯(POE)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特别优选的是多元醇脂肪酸酯为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的POE改性蓖麻油(POE改性氢化蓖麻油)。
在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中,关于环氧烷烃相对于多元醇脂肪酸酯的加成摩尔数,就提高层叠无纺布(第一纤维层)的液体吸收性能(减少液体残余量或液体流动量等)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超过20摩尔,特别优选为40摩尔以上。但是,若环氧烷烃的加成摩尔数过多,则层叠无纺布的亲水度变得过高,例如在吸收性物品中将该层叠无纺布用作正面片的情形时,有可能会导致液体残余量的增大,因此该加成摩尔数优选为80摩尔以下,进而优选为60摩尔以下。
关于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C)成分)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就提高正面片1(第一纤维层11)的亲水度,并显著地表现出无纺布的制造时由热处理所产生的亲水性的降低效果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就抑制因强亲水化所致的液体残余量的增加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
此外,成为如(A)~(C)成分那样的纤维处理剂含有成分的含量的基准的“纤维处理剂”若无特别说明,则为“附着于无纺布的纤维处理剂”,并非附着于无纺布之前的纤维处理剂。在使纤维处理剂附着于无纺布的情形时,通常使用将纤维处理剂利用水等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的处理剂,因此纤维处理剂含有成分的含量、例如(A)成分在纤维处理剂中的含量可以以该稀释后的纤维处理剂的总质量作为基准。
另外,在如正面片1那样的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无纺布中,在对该附着的纤维处理剂进行分析的情形时,优选依照如下顺序进行分析。首先,利用适当的溶剂将分析对象的无纺布进行清洗。作为该清洗用溶剂,例如可列举乙醇与甲醇的混合溶剂、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在分析对象的无纺布为如生理用品或者小孩用或大人用一次性式尿布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的情形时,通过利用干燥机等加热机构对吸收性物品中用于接合正面片与其他构件的粘接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融软化后,将正面片剥离,利用清洗用溶剂清洗剥离的正面片。其次,通过使用于清洗分析对象的无纺布的溶剂(含有纤维处理剂的清洗用溶剂)干燥并对其残渣进行定量,可测定附着于该无纺布的纤维处理剂的总量。另外,对该残渣根据其构成物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和溶剂,在此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各成分进行分级,进而对各组分进行MS(Mass Spectrometry,质谱法)测定、NMR(Nuclear Magnetic Resource,核磁共振)测定、元素分析等,由此能够鉴定各组分的结构。另外,在纤维处理剂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形时,通过并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方法,更容易进行构成成分的鉴定。
在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中,(A)成分的聚有机硅氧烷与(C)成分的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有比率(前者:后者)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3~4:1,更优选为1:2~3:1。
另外,在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中,(A)成分的聚有机硅氧烷与(C)成分的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的含有比率(前者:后者)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2~3:1,更优选为1:1~2:1。
而且,在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中,(A)成分的聚有机硅氧烷与(B)成分的磷酸烃基酯的含有比率(前者:后者)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5~10:1,更优选为1:2~3:1。
[其他成分]
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除含有上述的(A)成分至(C)成分以外,也可含有其他成分。作为除(A)成分至(C)成分以外配合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改性有机硅等防粘剂等处理剂。另外,作为其他成分,可使用阴离子性、阳离子性、两性和非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B)成分和(C)成分以外的其他表面活性剂)。
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热熔合性纤维通过附着有纤维处理剂,与使其附着之前相比,可提高纤维的表面的亲水度。就提高纤维的亲水度的观点而言,纤维处理剂的附着量相对于除纤维处理剂以外的热熔合性纤维的总质量的比例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
附着于纤维的纤维处理剂的量(纤维处理剂附着率)可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首先,利用电子天平准确地称量纤维1kg至小数点后第3位(W1)。其次,利用室温的水清洗纤维20分钟,其后利用50℃的水以2分钟清洗。重复3次这些利用水的清洗后,浸渍于乙醇中,通过40KHz的超声波进行清洗。利用超声波的清洗进行30分钟,该操作也重复3次。清洗后,将纤维放置干燥1天,测定重量(W2)。通过下式算出纤维处理剂附着率。
纤维处理剂附着率(质量%)={(W1-W2)/W1}×100
作为使纤维处理剂附着于热熔合性纤维的表面的方法,可无特别限制地采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利用喷雾器的涂布、利用狭缝涂布机的涂布、利用辊转印的涂布、在纤维处理剂中的浸渍等。这些处理可对网状化之前的纤维进行,也可在通过各种方法将纤维网状化后进行。但是,必须在后述的亲水度降低工序之前进行处理。表面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纤维例如通过热风送风式干燥机,在充分低于聚乙烯树脂的熔点的温度(例如110℃以下)进行干燥。
[第二纤维层12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
如上所述,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第一纤维层11的任一部位,另外,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在任一部位均相同。作为此种第二纤维层12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可将目前用以对纤维赋予亲水性的也被称为油剂的纤维处理剂、例如阴离子系、阳离子系、两性系、非离子系的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分子量的物质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此外,第二纤维层12的构成纤维优选不通过含有上述(A)成分至(C)成分的特定的纤维处理剂进行处理。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可列举:烷基磷酸钠盐、烷基醚磷酸酯钠盐、二烷基磷酸钠盐、二烷基磺基丁二酸钠盐、烷基苯磺酸钠盐、烷基磺酸钠盐、烷基硫酸钠盐、仲烷基硫酸钠盐等(任一者的烷基均优选为碳原子数6以上且22以下,特别优选为8以上且22以下)。它们也可使用钾盐等其他碱金属盐代替钠盐。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可列举烷基(或烯基)三甲基卤化铵、二烷基(或烯基)二甲基卤化铵、烷基(或烯基)卤化吡啶鎓等,这些化合物优选具有碳原子数6以上且18以下的烷基或烯基。作为上述卤化物化合物中的卤素,可列举氯、溴等。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可列举:烷基(碳原子数1~30)二甲基甜菜碱、烷基(碳原子数1~30)酰胺烷基(碳原子数1~4)二甲基甜菜碱、烷基(碳原子数1~30)二羟基烷基(碳原子数1~30)甜菜碱、磺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或丙氨酸型[烷基(碳原子数1~30)氨基丙酸型、烷基(碳原子数1~30)亚氨基二丙酸型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甜菜碱等甘氨酸型[烷基(碳原子数1~30)氨基乙酸型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等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碳原子数1~30)牛磺酸型等氨基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可列举:甘油脂肪酸酯、聚(优选为n=2~10)甘油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多元醇脂肪酸酯(均优选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8~60)、上述多元醇脂肪酸酯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优选为加成摩尔数2~60摩尔)、聚氧亚烷基(加成摩尔数2~60)烷基(碳原子数8~22)酰胺、聚氧亚烷基(加成摩尔数2~60)烷基(碳原子数8~22)醚、聚氧亚烷基改性有机硅、氨基改性有机硅等。
作为第二纤维层12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特别优选的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若在第二纤维层12中大量地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可获得提高对纤维表面的附着稳定性、抑制因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假键合所致的功能降低等效果。尤其是分子量较高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就获得亲水耐久性的方面而言更为优选。另外,作为易于将纤维处理剂固定于纤维表面的方法,除表面活性剂以外,使用固定剂或混炼等方法就提高亲水耐久性的方面而言也优选。在第二纤维层12中所含的纤维处理剂中也可添加改性有机硅等防粘剂等处理剂。在第二纤维层12中,纤维处理剂对纤维的附着量、或附着的方法可设为与对第一纤维层11中所含的热熔合性纤维进行的利用纤维处理剂的处理相同。
[正面片1的制造方法]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1为层叠无纺布,更具体而言为包括具有附着有含有上述(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纤维的第一纤维层11、以及层叠于该第一纤维层11的单面的第二纤维层12的层叠无纺布。正面片1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第一纤维层11与第二纤维层12局部地接合而形成层叠体的工序;和亲水度降低工序,其是通过第一纤维层11的热熔合性纤维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的热处理,使第一纤维层11的亲水度降低。
图12中表示良好地用以制造正面片1的制造装置。该图所示的制造装置100包括第一网状物制造部110、第二网状物制造部120、第一加热部130、压花部140和第二加热部150。
第一网状物制造部110和第二网状物制造部120均由梳棉机构成,进行疏棉工序。第一网状物制造部110是制造与目标层叠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的第一纤维层11对应的网状物的部位。另一方面,第二网状物制造部120是制造与目标正面片1的第二纤维层12对应的网状物的部位。对应于目标的正面片的具体用途而向第一网状物制造部110和第二网状物制造部120供给适当的原料纤维,制造第一网状物111和第二网状物121。对应于目标的层叠无纺布的具体用途,在原料纤维附着有适当量的纤维处理剂。
从第一网状物制造部110在图中MD所示的方向送出的第一网状物111被输送至第一加热部130,供于亲水度降低工序。在亲水度降低工序中,第一网状物111由第一加热部130实施热风的吹送处理,由此构成第一网状物111的纤维彼此发生热熔合,成为第一无纺布112。
第一加热部130具有密闭的腔室131。在腔室131内配置有环绕的环形带(未图示)。腔室131内的环形带为透气性材料,例如包含由金属线、树脂所构成的网带。第一网状物111载置于腔室131内的环形带上而被输送。此处,将第一网状物111中与腔室131内的环形带的相对面称为第一面111a,将位于该第一面111a的相反侧的面称为第二面2S。在腔室131内设置有加热至高于构成第一网状物111的热熔合性纤维的熔点的温度的空气(以下也称为“热风”)的吹出口(未图示)。进而,在腔室131内还设置有所吹出的热风的抽吸口(未图示)。在输送至腔室131内的第一网状物111通过该腔室131内的期间,热风HW以热风方式对第一网状物111进行吹送。热风HW的吹送从第一网状物111的第二面2S侧进行。所吹送的热风HW是从第一网状物111的第一面1S侧释放。为了达到该目的,上述吹出口(未图示)以与第一网状物111的第二面2S相对的方式配置,且上述抽吸口(未图示)以与第一面1S相对的方式配置。
如上所述,在附着有含有(A)成分至(C)成分的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纤维中,根据该热熔合性纤维所受到的热量,纤维处理剂向纤维内部的渗透程度不同,该热量变得越大,则纤维处理剂向纤维内部的渗透程度变得越大。而且,纤维处理剂的渗透程度变得越大,则与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初期状态相比,纤维的亲水度越降低。在本实施方案的制造方法中,利用该现象,使目标的层叠无纺布(相当于第一纤维层的第一无纺布)产生亲水度的梯度,可获得具有从第二面侧向第一面侧去亲水度变高的梯度的正面片。
详细而言,根据热风法,存在于第一网状物111的热风吹送面即第二面2S的纤维受到最大的热量,且存在于热风吹送面的相反侧、即与腔室131内的上述环形带的相对面即第一面1S的纤维受到最小的热量。因此,在本制造方法的第一加热部130中,存在于第一网状物111的第二面2S的表面的纤维受到最大的热量,存在于第一面1S的表面的纤维受到最小的热量。其结果为,在通过对第一网状物111实施热风吹送处理而获得的第一无纺布112中,受到最大热量的第二面2S侧的纤维处理剂的渗透程度最大,受到最小热量的第一面1S侧的纤维处理剂的渗透程度最小,纤维处理剂向纤维内部的渗透程度从第一面1S侧向第二面2S侧去变大。因此,在第一无纺布112中,第一面1S侧成为亲水度相对较高的高亲水性部HP,第二面2S侧成为亲水度相对较低的低亲水性部LP。
第一无纺布112进而如后所述那样与第二网状物121层叠,在压花部140经过压花工序后,在第二加热部150中供于热收缩工序。在第二加热部150中,以存在于第二网状物121的第一面的表面的纤维受到最大的热量的方式设定,在第一无纺布112中,也是存在于低亲水性部LP的纤维较存在于高亲水性部HP的纤维受到更大的热量。因此,经过热收缩工序后的第一无纺布112具有较刚经过亲水度降低工序后的第一无纺布112大的亲水度梯度。
在亲水度降低工序中,就使第一网状物111或第一无纺布112内产生亲水度梯度的观点、以及构成第一网状物111的热熔合性纤维发生熔合而确保第一无纺布112的强度的观点而言,热处理温度优选为127℃以上,更优选为133℃以上,进而优选为136℃以上,且就第一无纺布112的质地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进而优选为138℃以下。另外,就相同的观点而言,热处理时间在上述温度下,优选为3秒以上,更优选为5秒以上,进而优选为7秒以上,且优选为14秒以下,更优选为12秒以下,进而优选为10秒以下。
从第二网状物制造部120在图中MD所示的方向送出的第二网状物121与第一无纺布112重叠,在压花部140供于压花工序。压花工序中,将第一无纺布112与第二网状物121局部地接合而形成层叠体101A。第二网状物121也与第一网状物111和第一无纺布112同样地,具有面向输送它们的带的第一面1S和位于第一面1S的相反侧的第二面2S。以第二网状物121的第二面2S与第一无纺布112的低亲水性部LP相对的方式在第二网状物121上配置并重叠第一无纺布112。压花部140例如可由凹凸辊141和砧辊142构成。凹凸辊141的凸部与具有上述的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的熔接部6的形状对应。压花部140的压花加工条件只要为第一无纺布112与第二网状物121的构成纤维彼此在加热下加压,形成利用压花熔合的熔接部6(参照图3)的条件即可。此外,第二网状物121在重叠于第一无纺布112之前也可以无纺布的形式形成。即,可代替上述第二网状物121而在第一无纺布112重叠第二无纺布122而供于压花工序。
在压花部140中将第一无纺布112与第二网状物121局部地接合一体化而形成的层叠体101A被输送至第二加热部150,供于热收缩工序。第二加热部150是与第一加热部130同样地,具有密闭的腔室151、环形带(未图标)、配置于层叠体101A的第一面1S侧的热风HW的吹出口(未图标)、和配置于第二面2S侧的热风HW的抽吸口(未图示)。热收缩工序中的热风HW被加热至构成第二网状物121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的收缩温度。
通过该第二加热部150的热处理,如上所述,表现出构成第二网状物121的潜在卷缩性纤维螺旋状的卷缩而产生收缩。层叠体101A是将第一无纺布112与第二网状物121以熔接部6局部地接合,因此通过使第二网状物121中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热收缩,并使第二网状物121热收缩,而使第一无纺布112的熔接部6以外的部分朝第二面2S侧以凸状隆起。由此,第一无纺布112就具有从第二网状物121侧朝向第一无纺布112侧突出的多个高凸部1b和低凸部1s。如图4所示,高凸部1b形成于由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BT内,低凸部1s形成于由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包围的小多边形区域ST内。此处,通过来自配置于层叠体101A的第一面侧的吹出口(未图示)的热风HW,构成第一无纺布112的低亲水性部LP的纤维与构成高亲水性部HP的纤维相比受到更大的热量,纤维处理剂向纤维内部的渗透程度变大更大,纤维的亲水度更为降低。因此,对高凸部1b以通过其顶部1b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对低凸部1s以通过其顶部1st的方式在厚度方向Z进行剖面观察时,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高于低凸部底部1sd的亲水度。
另外,由于高凸部1b形成于大多边形区域BT内,低凸部1s形成于小多边形区域ST内,故而高凸部1b的顶部1bt较低凸部1s的顶部1st向第二面侧隆起,低凸部1s的顶部1st的纤维密度高于高凸部1b的最下部的纤维密度,进而高于高凸部1b的顶部1bt的纤维密度。因此,通过来自配置于层叠体101A的第一面侧的吹出口(未图示)的热风HW,构成高凸部1b的最下部侧的低亲水性部LP的纤维与构成低凸部1s的顶部1st侧的高亲水性部HP的纤维相比,受到更大的热量,纤维处理剂向纤维内部的渗透程度更大,纤维的亲水度更为降低。因此,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
在第二加热部150中,为了使潜在卷缩性纤维能够在制造装置的流动方向、即MD方向上收缩,优选使层叠体101A的输送速度变化。具体而言,优选使较热收缩工序靠上游侧、即从疏棉工序至压花工序中的网状物或层叠体等的输送速度较热收缩工序中的层叠体101A的输送速度变快。通过适当调节这些的输送速度之差,能够控制层叠体101A收缩的程度。另外,与此同时,通过使构成第二网状物121的热熔合性纤维的一部分相互热熔合,第二网状物121成为第二无纺布122,制造正面片1。
另外,第二网状物121并不是层叠于第一网状物111,而是层叠于第一无纺布112后,供于热收缩工序。由此,与层叠体101A的整体由网状物构成的情形相比,第一无纺布112的相互熔合的纤维为适度的阻力,潜在卷缩性纤维能够在层叠体内均匀地收缩。
在热收缩工序中,关于热处理时间,就充分地表现出潜在卷缩性纤维的卷缩而收缩的观点而言,优选为6秒以上,更优选为8秒以上,进而优选为10秒以上,且就第一无纺布112和第二无纺布122的质地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秒以下,更优选为17秒以下,进而优选为15秒以下。
另外,在热收缩工序中,关于潜在卷缩性纤维由聚乙烯和聚丙烯构成的情形时的热处理温度,就收缩起始温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8℃以上,更优选为102℃以上,进而优选为105℃以上,且就第一无纺布112和第二无纺布122的质地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进而优选为138℃以下。
构成第二无纺布122的纤维的亲水度不会因第二加热部150的热风而发生变化。由于以构成第二网状物121的纤维的亲水度变得高于构成第一网状物111的纤维的方式使纤维处理剂附着,故而能够获得在第二无纺布122维持亲水度最高的状态下使第一无纺布112的亲水度具有梯度的层叠无纺布102A。
如此,正面片1的制造方法是通过赋予热而使赋予有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纤维的亲水度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局部地降低,由此表现出亲水度的梯度。因此,根据以上的方法,无需重叠多片无纺布在亲水度上设置梯度,可沿一片单一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在亲水度上设置梯度。
以如上方式制造的层叠无纺布102A与上述的正面片1(参照图3、图4)基本相同地构成,第一无纺布112(第一网状物111)相当于第一纤维层11,第二无纺布122(第二网状物121)相当于第二纤维层12。如此制造的正面片1形成为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底部1bd的亲水度,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顶部1bu的亲水度。另外,形成为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高于低凸部底部1sd的亲水度,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若将此种正面片1用于卫生巾10,则形成为第二纤维层12的亲水度高于高凸部顶部1bu和低凸部顶部1su的亲水度,因此尽管从顶部侧向底部侧去亲水度变低,液体也可顺利地从第一纤维层11转移至第二纤维层12。进而,如上所述,第二纤维层12通过热收缩而变得高密度,因此与高于第一纤维层11的亲水度相辅相成,将第一纤维层11保持的液体引入至第二纤维层12的性能优异。因此,不易在表面残留液体,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使用感提升。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
正面片1也可代替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使图中的X方向与卫生巾10的纵向一致,使图中的Y方向与卫生巾10的横向一致,而使图中的X方向与卫生巾10的横向一致,使图中的Y方向与卫生巾10的纵向一致。
正面片也可代替形成有图4所示的形态的熔接部6的正面片1,而为以图13或图14所示的方案形成有熔接部6的正面片1。图13所示的正面片的各中间接合部61包括V字状的双向延伸形状部61a、倒V字状的双向延伸形状部61a、和独立地配置于它们的中间位置的矩形形状的独立熔接部61b。图14所示的正面片1的各中间接合部61包括V字状的双向延伸形状部61a、倒V字状的双向延伸形状部61a、和连接它们的与Y方向平行的矩形形状的连结熔接部61c。关于图13或图14所示的正面片1,对与图4所示的正面片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使用本发明的正面片的吸收性物品除生理用卫生巾以外,也可为卫生护垫(阴道分泌物护垫)、失禁垫、一次性尿布等其他吸收性物品。作为吸收至吸收性物品的体液,可列举经血、阴道分泌物(vaginal discharge)、软便、尿、唾液、血液等。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而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1>
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具有第一纤维层和与其层叠的第二纤维层,该第一纤维层位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上述第一纤维层具有从上述第二纤维层侧朝向该第一纤维层侧突出的多个高凸部、和高度低于该高凸部的多个低凸部,该高凸部和该低凸部的内部被构成该第一纤维层的纤维填满,对上述高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的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高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该第一纤维层中的上述第二纤维层侧的高凸部底部的亲水度,上述第二纤维层的亲水度高于该高凸部顶部的亲水度。
<2>
如上述<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对上述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的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该第一纤维层中的上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的亲水度,该低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上述高凸部底部的亲水度,上述第二纤维层的亲水度高于该低凸部顶部的亲水度。
<3>
如上述<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从上述高凸部顶部向上述高凸部底部去亲水度逐渐变低,且从上述低凸部顶部向上述低凸部底部去亲水度逐渐变低。
<4>
如上述<2>或<3>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顶部的纤维密度高于上述高凸部顶部的纤维密度,低于上述第二纤维层的纤维密度。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第二纤维层是含有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上述正面片具有多个将上述第一纤维层与上述第二纤维层熔接所得的熔接部,上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上述熔接部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且上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的该熔接部包围且面积小于该大多边形区域的小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也构成该小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在各上述大多边形区域内配置有上述高凸部,在各上述小多边形区域内配置有上述低凸部,多个上述大多边形区域沿第一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大多边形区域排与多个上述小多边形区域沿该第一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小多边形区域排在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6>
如上述<5>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相互相邻的上述大多边形区域内的上述高凸部与上述小多边形区域内的上述低凸部以连结凸部相连,该连结凸部配置于构成上述顶点部的上述熔接部彼此之间且跨该高凸部与该低凸部而连续地延伸,上述连结凸部中上述第一纤维层从上述第二纤维层侧朝向该第一纤维层侧低于该低凸部地隆起。
<7>
如上述<6>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大多边形区域形成为由6个上述熔接部包围的六边形形状,上述小多边形区域形成为由4个上述熔接部包围的四边形形状,在着眼于1个四边形形状的上述小多边形区域内的上述低凸部时,4个六边形形状的上述大多边形区域内的上述高凸部相邻,1个该低凸部与4个该高凸部以上述连结凸部相连。
<8>
如<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第一纤维层具有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纤维,上述纤维处理剂含有下述的(A)成分、(B)成分和(C)成分。
(A)聚有机硅氧烷
(B)磷酸烃基酯
(C)下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Figure GDA0001692935830000471
(式中,Z表示可以包含酯基、酰胺基、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链,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包含酯基、酰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原子数2~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铵)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在上述第一纤维层与上述第二纤维层之间不存在其他层。
<10>
如上述<5>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熔接部的面积相对于上述正面片总面积的比率为5%以上且30%以下,优选为7%以上且20%以下。
<11>
如上述<7>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高凸部是俯视形状为椭圆的凸部,上述低凸部是俯视形状为圆形的凸部。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高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高度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高凸部从底面的隆起角度为70°以上且90°以下,优选为75°以上且85°以下。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高度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优选为0.8mm以上且2.5mm以下。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从底面的隆起角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优选为30°以上且65°以下。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纤维密度相对于上述高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纤维密度之比为1.2倍以上且3.0倍以下,优选为1.5倍以上且2.5倍以下。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第一纤维层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第二纤维层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19>
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正面片的克重为2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优选为5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在上述第一纤维层中,上述高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为65°以上且89°以下,优选为65°以上且85°以下,特别优选为73°以上且75°以下。
<21>
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在上述第一纤维层中,上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且90°以下,优选为80°以上且88°以下,特别优选为85°以上且86°以下。
<22>
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与上述高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之差为1°以上且20°以下,优选为5°以上且18°以下,特别优选为7°以上且15°以下。
<23>
如上述<1>至<2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高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上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之比为0.7以上且0.95以下,优选为0.75以上且0.85以下,特别优选为0.8以上且0.85以下。
<24>
如上述<1>至<2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在上述第一纤维层中,上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为65°以上且89°以下,优选为70°以上且85°以下,特别优选为73°以上且75°以下。
<25>
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上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在上述第一纤维层中,上述低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且90°以下,优选为80°以上且88°以下,特别优选为85°以上且86°以下。
<26>
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和上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且上述低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与上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之差为1°以上且20°以下、5°以上且18°以下、7°以上且15°以下。
<27>
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和上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上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上述低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之比为0.7以上且0.95以下,优选为0.75以上且0.9以下,特别优选为0.80以上且0.85以下。
<28>
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上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与上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之差为1°以上且20°以下,优选为5°以上且18°以下,特别优选为7°以上且15°以下。
<29>
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上述低凸部顶部的接触角相对于上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之比为0.7以上且0.9以下,优选为0.75以上且0.88以下,特别优选为0.8以上且0.85以下。
<30>
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第二纤维层的水的接触角为50°以上且70°以下,优选为55°以上且65°以下,特别优选为57°以上且60°以下。
<31>
如上述<1>至<3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第二纤维层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上述高凸部顶部和上述低凸部顶部中水的接触角较小的部位的接触角之比为0.65以上且0.95以下,优选为0.7以上且0.9以下,特别优选为0.75以上且0.85以下。
<32>
如上述<1>至<3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中上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上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第二纤维层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上述高凸部顶部和上述低凸部顶部中水的接触角较大的部位的接触角之比为0.55以上且0.85以下,优选为0.6以上且0.8以下,特别优选为0.65以上且0.75以下。
<33>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使用上述<1>至<3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正面片,且在上述正面片的第二纤维层侧具有吸收体。
<34>
如上述<33>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上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上述熔接部所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且上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的该熔接部所包围且面积小于该大多边形区域的小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也构成该小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上述大多边形排和上述小多边形排分别在该横向上延伸,且在纵向上交替地排列。
<35>
如上述<34>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小多边形排中的相邻的上述小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距离短于位于纵向上最靠近的位置的小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距离。
<36>
如上述<34>或<35>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纵向上包括中央部、位于较该中央部靠穿着者的前侧的前方部、和位于较该中央部靠穿着者的后侧的后方部,将上述正面片和上述吸收体一体地压缩而成的弧状的压缩槽在纵向上延伸而从上述前方部延伸至上述后方部。
<37>
如上述<33>至<3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为生理用卫生巾。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若无特别说明,则“%”是指“质量%”。
[实施例1]
(1)构成第一纤维层11(第一网状物)的热熔合性纤维
其是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的同心型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与鞘的质量比为芯:鞘=50:50,纤度为2.4dtex,纤维长度为51mm。
将上述(1)的热熔合性纤维浸渍于下述组成的纤维处理剂(油剂)I中。浸渍后使其干燥,获得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芯鞘型复合纤维。对纤维的油剂附着量为0.39质量%。
纤维处理剂(油剂)I的组成
·聚有机硅氧烷(上述(A)成分,Shin-Etsu Silicones制造的有机硅“KM-903”):8.3质量%
此外,有机硅“KM-903”的组成如下所述。重均分子量约为50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8质量%,重均分子量约为2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42质量%,分散剂5质量%,水35质量%
·磷酸烃基酯钾盐[上述(B)成分,花王株式会社制造,Gripper4131的氢氧化钾中和物]:22.9质量%
·二烷基磺基丁二酸酯钠盐[上述(C)成分,花王株式会社制造,Pelex OT-P]:9.2质量%
·烷基(硬脂基)甜菜碱[上述(A)~(C)以外的成分,花王株式会社制造,Amphitol86B]:13.8质量%
·聚氧乙烯(加成摩尔数:2)硬脂酰胺[上述(A)~(C)以外的成分,Kawaken FineChemicals制造,Amisol SDE]:27.5质量%
·聚氧乙烯(POE)、聚氧丙烯(POP)改性有机硅[上述(A)~(C)以外的成分,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X-22-4515]:18.3质量%
附着于纤维的(A)成分的配合量是上述“KM-903”的组成中仅有机硅的配合量,并非“KM-903”整体的配合量。在实施例1中,附着于第一纤维层的热熔合性纤维的(A)成分的配合量为5.0%。
同样地,关于(B)成分和(C)成分,上述纤维处理剂中所含的仅除水等以外的各成分的配合量是(B)成分为23.8%、(C)成分为9.5%。
(2)构成第二纤维层12(第二网状物)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热收缩性纤维)
其是一侧为聚丙烯、另一侧为聚乙烯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各树脂的体积比为50:50,纤度为2.3dtex,纤维长度为51mm。芯的树脂的熔点+10℃时的热收缩率为9.5%。
将上述(2)的潜在卷缩性纤维浸渍于公知的纤维处理剂(油剂)中。
无纺布的制造
使用(1)和(2)中获得的纤维,使用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100,制造图3和图4所示的正面片1。具体而言,首先,在亲水度降低工序中,从第二面侧对使用第一网状物制造部形成的第一网状物吹送热风,获得第一无纺布(第一纤维层11)。继而,在使用第二网状物制造部形成的第二网状物上配置第一无纺布而获得层叠体,对该层叠体实施压花加工而将该第一无纺布与该第二网状物局部地接合。然后,在热收缩工序中,从该层叠体的第一面侧(第二网状物侧)吹送热风,将第二网状物制成第二无纺布(第二纤维层),获得凹凸形状的层叠无纺布。
上述压花加工所使用的凹凸辊141的凸部的形状与正面片1的具有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的熔接部6的形状对应。如图4所示,所获得的无纺布中,多个大多边形区域BT沿Y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成的大多边形区域排BTL与多个小多边形区域ST沿Y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成的小多边形区域排STL在X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熔接部6包含中间接合部61和其他接合部62。中间接合部61为具有4根突出部的X字形状,其他接合部62为具有3根突出部的Y字形状。熔接部6的形状为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与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的组合,对如上所述那样实施压花加工而将第一无纺布与第二网状物局部地接合得到的层叠体,使110℃±10℃的热风通过5~10秒,使第二网状物的热收缩性纤维卷缩,使第二纤维层12收缩,并且使第一纤维层11以凸状突出,制造具有多个立体圆顶结构的高凸部1b、低凸部1s的正面片。熔接部6以6个/cm2配置,热收缩后的正面片的位于Y方向的相邻的2个熔接部6的最靠近的间隔为1.1mm,中间接合部61的平均面积为2.3mm2,其他接合部62的平均面积为1.6mm2。另外,X字形状的中间接合部61的4根突出部和Y字形状的其他接合部62的3根突出部为相同的0.85mm。另外,高凸部31的高度hb为2.3mm,低凸部32的高度hs为1.5mm。另外,构成中间接合部61的突出部彼此的交叉角度θ1为90°,构成其他接合部62的突出部彼此的交叉角度θ2为130°。
[比较例1]
变更上述压花加工所使用的凹凸辊141的凸部的形状和附着于构成第一纤维层11(第一网状物)的热熔合性纤维的纤维处理剂(油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正面片相同的方式获得比较例1的正面片。首先,熔接部仅由圆形形状的接合部所构成,在所获得的正面片中,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等地配置有圆形形状的熔接部。圆形形状的熔接部以7.1个/cm2配置,热收缩后的正面片位于Y方向的相邻的2个熔接部的最靠近的间隔为1.6mm,圆形形状的熔接部的平均面积为3.2mm2。在比较例1的正面片,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等地配置有1种高度的立体圆顶结构的凸部。该凸部的高度为2.3mm。
另外,第一纤维层11(第一网状物)使用浸渍于纤维处理剂(油剂)III的热熔合性纤维。浸渍后使其干燥,获得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芯鞘型复合纤维。油剂对纤维的附着量为0.39质量%。此外,纤维处理剂III是从纤维处理剂I中去除(A)成分后的处理剂。
[比较例2]
变更上述压花加工所使用的凹凸辊141的凸部的形状,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正面片相同的方式获得比较例2的正面片。熔接部仅由圆形形状的接合部所构成,在所获得的正面片中,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等地配置有圆形形状的熔接部。圆形形状的熔接部以7.1个/cm2配置,热收缩后的正面片位于Y方向的相邻的2个熔接部的最靠近的间隔为1.6mm,圆形形状的熔接部的平均面积为3.2mm2。在比较例2的正面片,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等地配置有1种高度的立体圆顶结构的凸部。该凸部的高度为2.3mm。
[性能评价]
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1~2的各正面片,通过上述接触角的测定方法测定第一纤维层的各部位的接触角、和第二纤维层的接触角。具体而言,关于实施例1的正面片,测定高凸部顶部1bu的接触角、高凸部底部1bd的接触角、低凸部顶部1su的接触角、低凸部底部1sd的接触角、和第二纤维层12的接触角。关于比较例1~2的各正面片,测定凸部顶部的接触角、凸部底部的接触角、和第二纤维层12的接触角。另外,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1~2的各正面片,依照下述方法评价表面回液量和表面液体残余量。评价环境为室温20℃、湿度60%RH。将它们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
[液体吸取残存量的测定]
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1~2中获得的各正面片切出60mm(CD方向)×80mm(MD方向)的大小,并经由热熔粘接剂将各者粘接在同形同大的吸收片(纸浆200g/m2和吸收性聚合物50g/m2)上,获得评价用样品。此外,各正面片是将第一纤维层侧朝向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配置的。
其次,在丙烯酸板的水平且平滑的表面上滴加预先将粘度调整为8±0.1cP的脱纤维马血1.0g后,在该滴加部分将上述样品以其无纺布侧(正面片侧)与该脱纤维马血接触的方式重叠,进而,在该样品上重叠重石(丙烯酸板),对该样品施加0.36g/m2的负荷。重叠重石60秒后将该重石和样品卸除,测定残存于丙烯酸板的表面上的脱纤维马血的量。残存于该丙烯酸板的表面的脱纤维马血的量的测定是使用市售的卫生纸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利用预先已测定重量的卫生纸吸收残存于丙烯酸板的表面的脱纤维马血,测定吸收后的该卫生纸的重量。通过从吸收脱纤维马血后的卫生纸的重量减去预先测定的吸收脱纤维马血前的卫生纸的重量,而求出残存于丙烯酸板的表面的脱纤维马血的量(mg)。将以上的操作进行3次,将该3次的平均值作为液体吸取残存量。液体吸取残存量成为液体引入性的指标,液体吸取残存量越少,液体的引入性越高,能够评价为吸液性越优异。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此外,脱纤维马血的粘度调整是调整株式会社Nippon Bio-test Laboratories制造的脱纤维马血的血球、血浆比率而进行的,粘度使用B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型号TVB-10M,测定条件:转子No.19,30rpm,25℃,60秒)进行测定。
[表面回液量的评价]
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1~2中获得的各正面片切出60mm(CD方向)×80mm(MD方向)的大小,经由热熔粘接剂将各者粘接于同形同大的吸收片(纸浆200g/m2和吸收性聚合物50g/m2)上,获得评价用样品。此外,各正面片是将第一纤维层侧朝向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而配置的。
其次,将评价用样品水平放置,在该样品重叠具有底部附有直径1cm的注入口的圆筒的丙烯酸板,从注入口每次注入3.0g的预先将粘度调整为40±0.1cP(假定为经期前半段等可见的粘度较高的经血)的脱纤维马血,合计注入6.0g,注入后保持该状态1分钟。此外,脱纤维马血的粘度调整以与[液体吸取残存量的测定]相同的方式进行。
其次,卸除具有圆筒的丙烯酸板,在正面片的肌肤抵接面侧表面上重叠地载置16张长6cm×宽9.5cm且克重为13g/m2的吸收纸(市售的卫生纸)。进而,在其上以压力成为4.0×102Pa的方式载置重物并加压5秒。加压后,取出吸收纸,测定加压前后的纸的重量,通过从加压后的纸的重量减去加压前预先测定的纸的重量,而测得被纸所吸收的脱纤维马血的重量,作为表面回液量。将以上的操作进行3次,将3次的平均值作为回液量(mg),回液量越少,越不易产生回液,评价越高。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同样地,每3分钟各流入3.0g的脱纤维马血,合计流入9.0g的条件下也测定回液量(mg),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Figure GDA0001692935830000571
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使用实施例1的正面片的样品与使用比较例1~2的正面片的样品相比,回液量最低,表示不易在样品表面残留液体。另外,使用实施例1的正面片的样品与使用比较例2的正面片的样品相比,液体吸取残存量较低,表示液体的引入性较高。因此,使用实施例1的正面片的生理用卫生巾不易在生理用卫生巾表面残留液体,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能够期待使用感的提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减小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并且不易在表面残留液体,一经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至表面,使用感提升。

Claims (36)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纤维层和与其层叠的第二纤维层,该第一纤维层位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
所述第一纤维层具有从所述第二纤维层侧朝向该第一纤维层侧突出的多个高凸部、和高度低于该高凸部的多个低凸部,该高凸部和该低凸部的内部被构成该第一纤维层的纤维填满,
对所述高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的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高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该第一纤维层中的所述第二纤维层侧的高凸部底部的亲水度,且所述第二纤维层的亲水度高于该高凸部顶部的亲水度,
对所述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的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该第一纤维层中的所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的亲水度,该低凸部顶部的亲水度高于所述高凸部底部的亲水度,且所述第二纤维层的亲水度高于该低凸部顶部的亲水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高凸部顶部向所述高凸部底部去亲水度逐渐变低,且从所述低凸部顶部向所述低凸部底部去亲水度逐渐变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顶部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高凸部顶部的纤维密度,低于所述第二纤维层的纤维密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层是含有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
所述正面片具有多个将所述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层熔接所得到的熔接部,
所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所述熔接部所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且所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的该熔接部所包围且面积小于该大多边形区域的小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也构成该小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
在各所述大多边形区域内配置有所述高凸部,在各所述小多边形区域内配置有所述低凸部,
多个所述大多边形区域沿第一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大多边形区域排与多个所述小多边形区域沿该第一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小多边形区域排在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相互相邻的所述大多边形区域内的所述高凸部与所述小多边形区域内的所述低凸部以连结凸部相连,该连结凸部配置于构成所述顶点部的所述熔接部彼此之间且跨该高凸部与该低凸部而连续地延伸,
所述连结凸部中所述第一纤维层从所述第二纤维层侧朝向该第一纤维层侧低于该低凸部地隆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多边形区域形成为由6个所述熔接部所包围的六边形形状,所述小多边形区域形成为由4个所述熔接部所包围的四边形形状,
在着眼于1个四边形形状的所述小多边形区域内的所述低凸部时,4个六边形形状的所述大多边形区域内的所述高凸部与所述低凸部相邻,1个该低凸部与4个该高凸部以所述连结凸部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纤维层具有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的热熔合性纤维,所述纤维处理剂含有下述的A成分、B成分和C成分,
A:聚有机硅氧烷,
B:磷酸烃基酯,
C:下述的通式(1)所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
Figure FDA0002979408300000031
式中,Z表示可以包含酯基、酰胺基、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原子数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链,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包含酯基、酰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原子数2~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铵。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层之间不存在其他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面片总面积的比率为5%以上且30%以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凸部是俯视形状为椭圆的凸部,所述低凸部是俯视形状为圆形的凸部。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高度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凸部从底面的隆起角度为70°以上且90°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高度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从底面的隆起角度为25°以上且70°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纤维密度相对于所述高凸部在厚度方向的顶点的纤维密度之比为1.2倍以上且3.0倍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凸部的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厚度为0.6mm以上且7mm以下,所述低凸部的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厚度为0.3mm以上4.4mm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克重为2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中,所述高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为65°以上且89°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中,所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且90°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与所述高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之差为1°以上且20°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高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所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的比为0.7以上且0.95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
所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为65°以上且89°以下。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所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
所述低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且90°以下。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和所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
所述低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与所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之差为1°以上且20°以下。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和所述第二纤维层侧的低凸部底部,
所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所述低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之比为0.7以上且0.95以下。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
所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与所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之差为1°以上且20°以下。
2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
所述低凸部顶部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所述高凸部底部的水的接触角之比为0.7以上且0.9以下。
2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层的水的接触角为50°以上且70°以下。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
第二纤维层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所述高凸部顶部和所述低凸部顶部中水的接触角较小的部位的接触角之比为0.65以上且0.95以下。
3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在对该低凸部以通过其顶部的方式在厚度方向进行剖面观察时,具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该顶部侧的低凸部顶部,
第二纤维层的水的接触角相对于所述高凸部顶部和所述低凸部顶部中水的接触角较大的部位的接触角之比为0.55以上且0.85以下。
32.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正面片,且在所述正面片的第二纤维层侧具有吸收体。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
所述正面片具有第一纤维层和与其层叠的第二纤维层,该第一纤维层位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面侧,且所述正面片具有多个将所述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层熔接所得到的熔接部,
所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所述熔接部所包围的大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且所述正面片具有多个由多个构成该大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的该熔接部所包围且面积小于该大多边形区域的小多边形区域,该熔接部也构成该小多边形区域的顶点部,且
多个所述大多边形区域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大多边形区域排和多个所述小多边形区域相互相邻地配置而构成的小多边形区域排分别在该横向上延伸,且在纵向上交替地排列。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多边形区域排中的相邻的所述小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距离短于位于纵向上最靠近的位置的小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距离。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纵向上包括中央部、位于较该中央部靠穿着者的前侧的前方部、和位于较该中央部靠穿着者的后侧的后方部,将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一体地压缩而成的弧状的压缩槽在纵向上延伸而从所述前方部延伸至所述后方部。
36.如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其为生理用卫生巾。
CN201780004611.5A 2016-08-09 2017-07-28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Active CN108366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6138A JP6271657B1 (ja) 2016-08-09 2016-08-09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2016-156138 2016-08-09
PCT/JP2017/027466 WO2018030181A1 (ja) 2016-08-09 2017-07-28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6891A CN108366891A (zh) 2018-08-03
CN108366891B true CN108366891B (zh) 2021-05-28

Family

ID=6107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611.5A Active CN108366891B (zh) 2016-08-09 2017-07-28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71657B1 (zh)
CN (1) CN108366891B (zh)
TW (1) TWI648041B (zh)
WO (1) WO20180301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2628B2 (ja) * 2018-09-18 2022-06-2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表面シート
JP2022519607A (ja) * 2019-02-13 2022-03-24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改善された皮膚感触及び不明瞭化性能を有する親水性不織布トップシートを備えた女性用衛生パッド
US11505884B2 (en) * 2019-03-18 2022-11-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s that exhibit high visual resolution
US11999150B2 (en) * 2019-05-03 2024-06-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Nonwoven webs with one or more repeat units
CN110403769A (zh) * 2019-08-19 2019-11-05 福建安琪儿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多重防侧漏立体护围的一次性吸收制品
JP6998356B2 (ja) * 2019-12-10 2022-02-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371316B2 (ja) * 2020-03-31 2023-10-31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及びこれを含む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201A (zh) * 2008-12-25 2011-11-23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75395A (zh) * 2009-10-09 2012-07-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
JP2014070299A (ja) * 2012-09-28 2014-04-21 Kao Corp 繊維シート
JP2015186543A (ja) * 2014-03-27 2015-10-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809341B1 (ja) * 2014-09-29 2015-11-10 花王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517523A (zh) * 2013-09-24 2016-04-2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201A (zh) * 2008-12-25 2011-11-23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75395A (zh) * 2009-10-09 2012-07-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
JP2014070299A (ja) * 2012-09-28 2014-04-21 Kao Corp 繊維シート
CN105517523A (zh) * 2013-09-24 2016-04-2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
JP2015186543A (ja) * 2014-03-27 2015-10-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809341B1 (ja) * 2014-09-29 2015-11-10 花王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283A (zh) 2018-04-01
CN108366891A (zh) 2018-08-03
JP6271657B1 (ja) 2018-01-31
TWI648041B (zh) 2019-01-21
JP2018023473A (ja) 2018-02-15
WO2018030181A1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6891B (zh)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EP2554730A1 (en) Sheet of nonwoven fabric
JP5087419B2 (ja) 不織布
JP402399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388646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3877682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809341B1 (ja)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86400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268662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09152673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6069748A (ja) 不織布
JP6321505B2 (ja) 凹凸不織布
WO2014171388A1 (ja) 不織布及び繊維処理剤
JP6408320B2 (ja) 親水性不織布及び不織布用繊維処理剤
TWI516578B (zh) Non-woven and fiber treatment agent
JP2004129924A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44905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09153556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5113548A (ja) 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JP2006002303A (ja) 立体不織布
JP5572043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8079033A (ja) 吸収性物品
JP3222477U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繊維シート
JP670906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8023474A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繊維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