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0299A - 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0299A
CN108350299A CN201680061896.1A CN201680061896A CN108350299A CN 108350299 A CN108350299 A CN 108350299A CN 201680061896 A CN201680061896 A CN 201680061896A CN 108350299 A CN108350299 A CN 108350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elative mobility
jet printing
print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18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0299B (zh
Inventor
羽桥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0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haracterised by dy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的是包括至少两种墨的墨套件,所述至少两种墨均包括着色材料、有机溶剂和水,其中墨的每种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其中包括在墨中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包括在墨中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Description

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印刷方法具有简单的印刷工艺,低成本,可以产生多种颜色,可以以重叠方式执行印刷并且获得良好印刷质量,因为喷墨印刷是非接触式印刷,并且可以在没有噪音的情况下执行高速印刷。因此,喷墨印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印刷机和商业印刷机。
喷墨印刷方法通过将低粘度墨附着于印刷介质上执行印刷。因此,已知发色性(chromogenicity)依据墨中包括的染料在印刷介质上的定影状态而改变。
当使用包括包含染料作为着色材料的多种颜色的墨的墨套件执行印刷时,已知首先着落在印刷介质上的墨中的着色材料定影在印刷介质的表面层中,然而之后着落的墨中的着色材料倾向于不定影在印刷介质的表面层中,而是定影在其中首先着落的墨中的着色材料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已经着落的那层以下的层中。
因此,当利用多种颜色的墨执行双向印刷时,存在问题:墨着落在印刷介质上的顺序在向外(outward)扫描印刷和返回(homeward)扫描印刷之间是不同的,从而在形成的图像中引起色差(双向色差)。
因此,提供了包括印刷头的喷墨印刷设备,所述印刷头配有关于主扫描方向对称的排墨端口,并且配置以在向外扫描印刷和返回扫描印刷中以墨以相同顺序着落在印刷介质上的方式排墨,从而使其可以获得具有小的因双向印刷造成的色差的图像(参见,例如,PTL1)。还提供了配有排出端口的喷墨印刷头,其中仅具有高排墨能力的排出端口关于主扫描方向对称地布置,从而使其可以获得具有小的因双向印刷造成的色差的图像(参见,例如,PTL2)。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号4383778
PTL2:日本专利号52300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墨套件,该墨套件在通过喷墨方法用于双向印刷中时,可以抑制自向外扫描印刷和返回扫描印刷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是包括墨的墨套件,所述墨均包括着色材料、有机溶剂和水。每种墨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是30质量%以上。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墨中包括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公开可以提供墨套件,所述墨套件在通过喷墨方法用于双向印刷时,可以抑制自向外扫描印刷和返回扫描印刷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设备中的墨头的移动和印刷介质的输送状态的示例性图解。
[图2]图2是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通过喷墨印刷方法在相同印刷区域上执行印刷的方法的实例的示例性图解。
[图3]图3是示例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零件的实例的平面视图。
[图4]图4是示例图3的设备的液体排出单元的主要零件的实例的侧视图。
[图5]图5是示例图3的设备的液体排出单元的主要零件的实例的正视图。
[图6]图6是示例通过薄层色谱显影着色材料的实例的示例性图解。
[图7]图7是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使用的着色材料通过薄层色谱在其上进行显影的TLC板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墨套件)
本公开的墨套件包括至少两种墨,所述至少两种墨均包括着色材料、有机溶剂和水。每种墨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是30质量%以上。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墨中包括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墨套件包括其它任选的墨。
本公开的墨套件基于以下发现:如果印刷头具有复杂配置并且需要多个喷嘴线或如果墨供应系统是复杂的,则设备是不利的。
本发明人还发现以下内容。
至此,焦点放在墨着落后立即发生的渗色。因此,颜色之间的渗色已通过控制着色材料在水/溶剂混合体系中的迁移率和限制着色材料在横向方向上的定影位置进行抑制。但是,没有考虑到在墨着落后着色材料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的定影位置。因此,发色性依据着落顺序而改变,从而在双向印刷的情况中引起色差。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如下可以消除墨着落在印刷介质上的顺序对发色性的影响:利用至少两种墨的组合的墨套件,所述至少两种墨均包括比例为30质量%以上的有机溶剂,其中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所述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本公开的墨套件可以消除墨着落在印刷介质上的顺序的影响。因此,在通过喷墨方法用于双向印刷时,墨套件可以抑制自双向印刷的向外扫描印刷和返回扫描印刷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在着落在印刷介质后,墨中的水迅速挥发,然而有机溶剂渗透印刷介质。当有机溶剂渗透印刷介质时,着色材料也渗透印刷介质并且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相对迁移率可以用作着色材料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的移动量的指标。着色材料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的移动量根据相对迁移率而改变。在较大的相对迁移率的情况下,着色材料以更大的程度渗透印刷介质并且抵消了墨着落在印刷介质的顺序对着色材料在印刷介质中的定影位置的影响。因此,在双向印刷中,基于相对迁移率的着色材料在印刷介质中的移动量的调节使其可以抑制自向外扫描印刷和返回扫描印刷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向外扫描印刷指代在往复主扫描印刷(双向印刷)中的往路路径上的主扫描印刷。返回扫描印刷指代在往复主扫描印刷中的复路路径上的主扫描印刷。
本公开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图像形成”、“记录”、“印字”、“成像”、“印刷”、“造型”等是同义词。
本公开的墨套件中使用的墨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依据预期目的而适当地选择。墨的实例包括具有原色(process color)的墨,如黑色墨、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
当利用其中组合了两种或更多种的墨的墨套件执行印刷时,可以形成多色图像。当利用其中组合了所有原色墨的墨套件执行印刷时,可以形成全色图像。
具有除了原色的颜色的墨的实例包括红色墨、绿色墨、蓝色墨、灰色墨、浅青色墨、浅品红色墨和深黄色墨。当使用除了原色的颜色时,可以扩大全色图像的色域并且抑制图像的粒度,并且还可以抑制具有用于产生二次色的原色的墨的待施加量。这使得印刷介质不太可能导致吸收失败。这使其可以抑制成珠、渗色、色相偏移和干燥期间的色相变化。
<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
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优选地0.5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所述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当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时,双向印刷可以抑制自向外扫描印刷和返回扫描印刷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最大相对迁移率指代墨套件的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最高的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指代墨套件的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最低的相对迁移率。
具体地,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根据以下步骤(1)至(4)计算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以下还可称为“Rf值”)。
(1)使用用于显影的薄层色谱(TLC)板。使用与墨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相同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当墨中包括多种有机溶剂时,显影溶剂以与墨中多种有机溶剂的质量比相同的质量比包括多种有机溶剂。
(2)在TLC板上施加通过用纯水将测量目标着色材料稀释至浓度为0.5质量%而获得的评价样品液体(0.5微升)。
(3)在充分地干燥所施加的评价样品液体后,将TLC板适应于包含显影溶剂的显影层的气流(stream)并且随后在显影溶剂中浸没15小时用以显影。
(4)在显影后,将TLC板充分地干燥,和用扫描仪扫描显影的TLC板用以成像。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图像,以计算着色材料的Rf值。
可以使用名为UNMODIFIED SILICA GEL TLC PLATE的产品(可购自Merck&Co.,Inc.,平均层厚度为200微米,塑料片材)作为用于显影的薄层色谱(TLC)板。可以使用名为IMAGE J的软件作为图像分析软件。
着色材料的Rf值的计算将参考图6进行描述。图6是示例通过薄层色谱显影着色材料的实例的示例性图解。
通常,着色材料的Rf值是定义为(从起始线(D)至组分的点的中心的距离(A))/(从起始线(D)至显影溶剂的前端的距离(B))的值。但是,当染料用作着色材料时,染料可能不具有单一组分。此外,由于显影溶剂是墨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显影溶剂可能引起拖尾。因此,着色材料的Rf值可以是各自点(P)的Rf值的平均值,所述各自点(P)的Rf值均根据以下式(1)进行计算。
每个点(P)处的着色材料的Rf值=[{(点宽度(W))×(单位长度(L))/(整体点的面积(S))}×(从起始线(D)的距离(A))]/(从起始线(D)至显影溶剂的前端的距离(B))---式(1)
式(1)中的单位长度(L)是用于分析薄层色谱图像的图像解析间隔。当使图像数字化时,图像中的像素间隔被用作单位长度,并且像素可以作为单位长度进行计算。400dpi图像中的单位长度是63.5微米。
<青色染料、品红色染料和黄色染料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
当墨包括包含青色染料的青色墨、包含品红色染料的品红色墨和包含黄色染料的黄色墨时,青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品红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和黄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任意两个之间的差优选地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所述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染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当相对迁移率之间的差为0.1以上时,即使在高速印刷中也可以抑制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基于着色材料和显影溶剂(其是与墨中包括的溶剂相同种类的有机溶剂,或当墨中包括多种有机溶剂时通过以与墨中相同的质量比混合多种有机溶剂所获得的有机溶剂)之间的关系限定Rf值。水基染料墨中使用的染料是水溶性的并且因此具有强的亲水性倾向。因此,存在具有更高亲水性的显影溶剂赋予更高的Rf值以及具有更高疏水性的显影溶剂赋予更低的Rf值的趋势。作为染料侧因素,染料的溶解性依据亲水基团如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并入量、分子量和染料骨架而改变。当染料由于染料的骨架更有可能形成团簇时,存在染料具有对有机溶剂更低的溶解性并且具有更低的Rf值的趋势。
为了控制墨中的着色材料的Rf值,需要考查所使用的着色材料和有机溶剂之间的溶解性。溶解着色材料的能力高的有机溶剂具有高亲和性并且可以赋予高的Rf值。相反,溶解着色材料的能力低的有机溶剂具有低亲和性并且可以赋予低的Rf值。通过考查多种有机溶剂的溶解能力并且组合具有不同溶解能力的溶剂可以将Rf值控制至预期值。存在以下趋势:在溶解在有机溶剂配方中时,具有低分子量的染料、不太可能形成团簇的染料等具有小的表观分子量,导致高的Rf值。利用此特征,可以控制Rf值。
本公开的墨套件可以通过组合两种或更多种的墨而获得。
<墨>
接下来描述用于墨的有机溶剂、水、着色材料、树脂和添加剂。
<有机溶剂>
对本公开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类型没有具体限定。例如,水溶性有机溶剂是合适的。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醚如多元醇烷基醚和多元醇芳基醚、含氮杂环化合物、酰胺、胺和含硫化合物。
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3-甲基-1,3-丁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2-戊二醇、1,3-戊二醇、1,4-戊二醇、2,4-戊二醇、1,5-戊二醇、1,2-己二醇、1,6-己二醇、1,3-己二醇、2,5-己二醇、1,5-己二醇、甘油、1,2,6-己三醇、2-乙基-1,3-己二醇、乙基-1,2,4-丁三醇、1,2,3-丁三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和3-甲基-1,3,5-戊三醇(petriol);多元醇烷基醚,如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四乙二醇单甲醚和丙二醇单乙醚;多元醇芳基醚,如乙二醇单苯醚和乙二醇单苄基醚;含氮杂环化合物,如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羟基乙基-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ε-己内酰胺、和γ-丁内酯;酰胺,如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3-甲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和3-丁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胺,如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胺;含硫化合物,如二甲基亚砜、环丁砜和硫代二乙醇;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乙烯酯。
由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充当保湿剂并且还赋予良好的干燥性,所以优选使用沸点为250℃以下的有机溶剂。
具有八个或更多碳原子的多元醇化合物和乙二醇醚化合物也是合适的。具有八个或更多碳原子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2-乙基-1,3-己二醇和2,2,4-三甲基-1,3-戊二醇。
乙二醇醚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烷基醚,如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四乙二醇单甲醚和丙二醇单乙醚;和多元醇芳基醚,如乙二醇单苯醚和乙二醇单苄基醚。
当纸用作印刷介质时,具有八个或更多碳原子的多元醇化合物和乙二醇醚化合物增强墨的渗透性。
有机溶剂的比例为墨总量的30质量%以上,优选地30质量%以上但60质量%以下,和更优选地40质量%以上但60质量%以下。当有机溶剂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时,即便着色材料在墨着落在印刷介质后的干燥过程期间处于浓缩状态,着色材料也可以保持迁移率。因此,染料可以获得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的时间。这可以抑制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水>
水在墨中的比例不具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就墨的干燥性和排出可靠性而言,比例优选地为10至90质量%,和更优选地为20至60质量%。
水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依据预期目的而适当地选择。水的实例包括:纯水如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和蒸馏水;和超纯水。这些种类的水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种类的水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着色材料>
墨中包括的着色材料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依据预期目的而适当地选择,只要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墨中包括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着色材料的实例包括染料。
染料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依据预期目的而适当地选择。水溶性染料是优选的。当使用水溶性染料时,可以获得清晰的色相并且获得保持印刷介质的光泽度的图像。
作为染料,在其中使用墨中包括的有机溶剂的薄层色谱中获得不同Rf值的染料被选择和组合以形成墨套件。因此,染料在印刷介质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渗透性。这可以抑制双向色差。
《染料》
当即使在用于具有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颜色(其为原色)的墨时,所使用的染料也可以提供具有高耐气候性的所获得的图像时,可以增强获得的图像的耐久性。可以提供这种高耐气候性的染料的实例包括下面所示文件中描述的染料。
-青色染料: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224274中的第[0189]段至第[0231]段和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62515中的第[0025]段至第[0062]段
-品红色染料: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62515中的第[0152]段至第[0182]段、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192930、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008868、日本专利号5419705和日本专利号4989975
-黄色染料: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224274中的第[0016]段至第[0118]段和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62515中的第[0063]段至第[0130]段
-黑色染料: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224274中的第[0132]段至第[0189]段和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62515中的第[0189]段至第[0259]段
青色染料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所示的化合物(C-I)(Rf值:0.92)、下面所示的化合物(C-II)(Rf值:0.34)、C.I.直接蓝199(Rf值:0.93)、FUJIFILM PRO-JET CYAN OF 1LIQ.(Rf值:0.91)、蓝色1号(Rf值:0.97)和BAYSCRIPT CYAN GA LIQ.(Rf值:0.92)。在这些青色染料中,化合物(C-I)、化合物(C-II)和FUJIFILM PRO-JET CYAN OF 1LIQ.是优选的。
化合物(C-I)
[化学式1]
在化合物(C-I)中,“l”是0.3,“m”是2.3,和“n”是1.4。
化合物(C-II)
[化学式2]
A至D中的两个如下:
剩下两个如下:
符号*代表酞菁环键合的位置。
品红色染料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所示的化合物(M-I)(Rf值:0.93)、下面所示的化合物(M-II)(Rf值:0.96)、C.I.酸性红52(Rf值:0.95)、FUJIFILM PRO-JET MAGENTA1LIQ.(Rf值:0.95)和C.I.酸性红254(Rf值:0.95)。在这些品红色染料中,化合物(M-I)、化合物(M-II)和C.I.酸性红52是优选的。
化合物(M-I)
[化学式3]
化合物(M-II)
[化学式4]
黄色染料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所示的化合物(Y-I)(Rf值:0.85)、下面所示的化合物(Y-II)(Rf值:0.95)、C.I.直接黄132(Rf值:0.94)、C.I.直接黄142(Rf值:0.95)、1,3-萘二磺酸(Rf值:0.96)和食用黄4号(Rf值:0.95)。在这些黄色染料中,化合物(Y-I)、C.I.直接黄132和C.I.直接黄142是优选的。
化合物(Y-I)
[化学式5]
在化合物(Y-I)中,“t-Bu”代表叔-丁基基团。
化合物(Y-II)
[化学式6]
黑色染料的具体实例包括下面所示的化合物(K-I)(Rf值:0.83)、C.I.直接黑168、Li盐(Rf值:0.91)、FUJIFILM PRO-JET FAST BLACK 2CF1 LIQ.(Rf值:0.92)和LANXESSBAYSCRIPT BLACK SPLIQ.(Rf值:0.89)。在这些黑色染料中,化合物(K-I)、C.I.直接黑168、Li盐和FUJIFILM PRO-JET FAST BLACK 2CF1 LIQ.是优选的。
化合物(K-I)
[化学式7]
青色染料的具体实例、品红色染料的具体实例、黄色染料的具体实例和黑色染料的具体实例中的Rf值是通过其中利用有机溶剂(通过以10∶30∶1的质量混合比混合甘油、1,3-丙二醇和2-吡咯烷酮获得)作为显影溶剂显影染料15小时的薄层色谱获得的值。
作为用于中间色相的墨的染料,可商购的具有从黄色至橙色和至红色的色相的染料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种可商购的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可商购的具有从黄色至橙色和至红色的色相的染料的实例包括:C.I.直接橙6、8、10、26、29、39、41、49、51、62和102;C.I.酸性橙7、8、10、33、56和64;和C.I.食用黄3、4和5。在这些可商购的染料中,就色相和发色性而言,C.I.酸性橙33和C.I.食用黄5是优选的。
除了以上所示的染料,墨还可以包括其它染料,如酸性染料、食用染料、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和反应性染料作为补色。这些染料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酸性染料和食用染料的实例包括:
C.I.酸性黄17、23、42、44、79和142;
C.I.酸性红1、8、13、14、18、26、27、35、37、42、52、82、87、89、92、97、106、111、114、115、134、186、249、254和289;
C.I.酸性蓝9、29、45、92和249;
C.I.酸性黑1、2、7、24、26和94;
C.I.食用黄3和4;
C.I.食用红7、9和14;和
C.I.食用黑1和2。
这些酸性染料和食用染料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酸性染料和食用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直接染料的实例包括:
C.I.直接黄1、12、24、26、33、44、50、120、132、142、144和86;
C.I.直接红1、4、9、13、17、20、28、31、39、80、81、83、89、225和227;
C.I.直接蓝1、2、6、15、22、25、71、76、79、86、87、90、98、163、165、199和202;和
C.I.直接黑19、22、32、38、51、56、71、74、75、77、154、168和171。
这些直接染料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直接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碱性染料的实例包括:
C.I.碱性黄1、2、11、13、14、15、19、21、23、24、25、28、29、32、36、40、41、45、49、51、53、63、465、67、70、73、77、87和91;
C.I.碱性红2、12、13、14、15、18、22、23、24、27、29、35、36、38、39、46、49、51、52、54、59、68、69、70、73、78、82、102、104、109和112;
C.I.碱性蓝1、3、5、7、9、21、22、26、35、41、45、47、54、62、65、66、67、69、75、77、78、89、92、93、105、117、120、122、124、129、137、141、147和155;和
C.I.碱性黑2和8。
这些碱性染料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碱性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反应性染料的实例包括:
C.I.反应性黑3、4、7、11、12和17;
C.I.反应性黄1、5、11、13、14、20、21、22、25、40、47、51、55、65和67;
C.I.反应性红1、14、17、25、26、32、37、44、46、55、60、66、74、79、96和97;和
C.I.反应性蓝1、2、7、14、15、23、32、35、38、41、63、80和95。
这些反应性染料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反应性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染料的比例优选地为墨总量的2质量%以上但6质量%以下。
就图像浓度、定影性、和排出稳定性的增强而言,着色材料在墨中的比例优选地为0.1至15质量%,和更优选地1至10质量%。
<树脂>
包含在墨中的树脂的类型不具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丁二烯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和丙烯酸硅酮类树脂。
还可以使用这样的树脂的颗粒。可以将树脂乳液(其中树脂颗粒分散在充当分散介质的水中)与材料如着色材料和有机溶剂混合,以获得墨。树脂颗粒可以合成或可市购。可以合成树脂颗粒或从市场获得。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树脂颗粒。
<添加剂>
墨可以进一步任选地包含界面活化剂、消泡剂、防腐剂和杀菌剂、缓蚀剂、pH调节剂等。
<界面活化剂>
界面活化剂的实例是硅酮类界面活化剂、含氟界面活化剂、两性界面活化剂、非离子界面活化剂、阴离子界面活化剂等。
硅酮类界面活化剂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对于硅酮类界面活化剂,优选为即使在高pH环境中也不分解的硅酮类界面活化剂。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侧链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单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侧链-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聚氧乙烯基团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团作为改性基团的硅酮类界面活化剂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种剂作为水性界面活化剂显示了良好的特性。可以使用聚醚改性的硅酮类界面活化剂作为硅酮类界面活化剂。其具体实例是其中将聚环氧烷结构引入至二甲基硅氧烷的Si位置的侧链中的化合物。
含氟界面活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全氟烷基羧酸化合物、全氟烷基磷酸酯化合物、全氟烷基环氧乙烷的加合物和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醚基团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这些含氟界面活化剂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些含氟界面活化剂不容易发泡。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磺酸和全氟烷基磺酸的盐。全氟烷基羧酸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羧酸和全氟烷基羧酸的盐。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醚基团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醚基团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的硫酸酯盐和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醚基团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的盐。这些氟类界面活化剂中的盐的相反离子是,例如,Li、Na、K、NH4、NH3CH2CH2OH、NH2(CH2CH2OH)2和NH(CH2CH2OH)3
两性界面活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月桂基氨基丙酸盐、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硬脂酰二甲基甜菜碱和月桂基二羟基乙基甜菜碱。
非离子界面活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氧乙烯丙烯嵌段聚合物、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乙炔醇与环氧乙烷的加合物等。
阴离子界面活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月桂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
这些界面活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硅酮类界面活化剂不具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侧链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单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侧链-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具体地,具有聚氧乙烯基团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团作为改性基团的聚醚改性的硅酮类界面活化剂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种界面活化剂作为水性界面活化剂显示了良好的特性。
任意适当合成的界面活化剂和其可市购的任意产品是合适的。可市购的产品获得自BykChemie Japan Co.,Ltd.、Shin-Etsu Chemical Co.,Ltd.、Dow Corning ToraySiliconeCo.,Ltd.、NIHON EMULSIONCo.,Ltd.、Kyoeisha Chemical Co.,Ltd.等。
聚醚改性的硅酮类界面活化剂不具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其实例包括其中将由以下通式S-1表示的聚环氧烷结构引入至二甲基聚硅氧烷的si位置的侧链中的化合物。
[化学式8]
X=-R(C2H4O)a(C3H6O)bR’
---通式S-1
在通式S-1中,“m”、“n”、“a”和“b”均各自地代表整数,R代表亚烷基基团,以及R′代表烷基基团。
可市购的产品可以用作聚醚改性的硅酮类界面活化剂。可市购的产品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KF-618、KF-642和KF-643(均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生产),EMALEX-SS-5602和SS-1906EX(均由NIHON EMULSIONCo.,Ltd.生产),FZ-2105、FZ-2118、FZ-2154、FZ-2161、FZ-2162、FZ-2163和FZ-2164(均由Dow Coming Toray SiliconeCo.,Ltd.生产),BYK-33和BYK-387(均由BykChemie Japan Co.,Ltd.生产),和TSF4440、TSF4452和TSF4453(均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生产)。
在含氟界面活化剂中用氟原子取代碳原子的数目优选地为2个以上但16个以下,和更优选地4个以上但16个以下。
含氟界面活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磷酸酯化合物、全氟烷基环氧乙烷的加合物和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醚基团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
这些含氟界面活化剂中,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醚基团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是优选的,因为这些化合物不容易发泡,并且由以下通式F-1或通式F-2表示的含氟界面活化剂是更优选的。
[化学式9]
CF3CF2(CF2CF2)m-CH2CH2O(CH2CH2O)nH
通式F-1
在通式F-1中,“m”优选地为0以上但10以下的整数并且“n”优选地为0以上但40以下的整数,以便提供水溶解性。
CnF2n+1-CH2CH(OH)CH2-O-(CH2CH2O)a-Y 通式F-2
在通式F-2中,Y代表H、CnF2n+1——其中“n”是1以上但6以下的整数、CH2CH(OH)CH2-CnF2n+1——其中n代表4以上但6以下的整数、或CpH2p+1——其中p代表1以上但19以下的整数。“a”代表4以上但14以下的整数。
可市购的产品可以用作含氟界面活化剂。
可市购的产品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SURFLON S-111、SURFLON S-112、SURFLON S-113、SURFLON S-121、SURFLON S-131、SURFLON S-132、SURFLON S-141、和SURFLON S-145(均由ASAHI GLASS CO.,LTD.生产);FLUORAD FC-93、FC-95、FC-98、FC-129、FC-135、FC-170C、FC-430、和FC-431(均由SUMITOMO 3M JAPAN生产);MEGAFAC F-470、F-1405、和F-474(均由DIC CORPORATION生产);ZONYL(商标)TBS、FSP、FSA、FSN-100、FSN、FSO-100、FSO、FS-300、和UR(均由Du Pont Kabushiki Kaisha生产);FT-110、FT-250、FT-251、FT-400S、FT-150、和FT-400SW(均由NEOS COMPANY LIMITED生产);POLYFOX PF-136A、PF-156A、PF-151N、PF-154、和PF-159(由OMNOVA SOLUTIONS INC.生产),和UNIDYNE DSN-403N(由DAIKIN INDUSTRIES生产)。这些产品中,FS-300(由Du Pont Kabushiki Kaisha生产)、FT-110、FT-250、FT-251、FT-400S、FT-150和FT-400SW(均由NEOS COMPANY LIMITED生产)、POLYFOX PF-151N(由OMNOVA SOLUTIONS INC.生产)和UNIDYNE DSN-403N(由DAIKININDUSTRIES生产)是优选的——就良好的印刷质量(具体为着色),以及对纸的渗透性、润湿性、和均匀染色性的改善而言。
界面活化剂在墨中的比例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就优异的润湿性和排出稳定性以及对图像质量的改善而言,其优选地为0.001至5质量%,和更优选地0.05至5质量%。
<消泡剂>
消泡剂不具有具体限制。例如,硅类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和脂肪酸酯类消泡剂是合适的。这些消泡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这些消泡剂中,硅酮类消泡剂是优选的,从而容易地破坏泡沫。
<防腐剂和杀菌剂>
防腐剂和杀菌剂不被具体地限定。具体实例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
<缓蚀剂>
缓蚀剂不具有具体限制。其实例为酸性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钠。
<pH调节剂>
pH调节剂不具有具体限制。优选调节pH至7以上。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胺如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
墨的性质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具体应用。例如,粘度、表面张力、pH等优选地在以下范围中。
墨在25℃的粘度优选地为5至30mpa·s,和更优选地5至25mpa·s,从而改善印刷浓度和文本质量并且获得良好的可排出性。粘度可以通过,例如,旋转粘度计(RE-80L,由TOKI SANGYO CO.,LTD.生产)进行测量。测量条件如下所示:
-标准锥形转子(1°34’x R24)
-样品液体量:1.2mL
-旋转数:50转/分钟(rpm)
-25℃
-测量时间:三分钟
就将墨在印刷介质上适当地调平(levelized)并且缩短墨的干燥时间而言,在25℃下墨的表面张力优选地为35mN/m以下,更优选地32mN/m以下。
就防止接触墨的金属材料的腐蚀而言,墨的pH优选地为7至12,和更优选地8至11。
优选在通过喷墨方法的双向印刷中使用本公开的墨套件。
<印刷介质>
用于印刷的印刷介质不被具体地限定。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纸、光泽纸、特种纸、布、膜、OHP片材、通用型印刷纸。
印刷介质(其为本公开的喷墨印刷方法的目标)包括支撑体和支撑体上的至少一个墨接收层,并且进一步包括其它任选的层。
优选的印刷介质是喷墨印刷介质,其包括支撑体、提供在支撑体上的下层、和上层,所述下层包括二氧化硅、聚乙烯醇和交联剂,所述上层包括氧化铝或胶态二氧化硅和聚乙烯醇并且基本上不含用于聚乙烯醇的交联剂。
此印刷介质的上层是印刷介质的印刷表面。此表面的Bekk平滑度优选地为300秒以上。当此表面的Bekk平滑度为300秒以上时,很可能获得像素均匀性和圆形度,以使噪音不可能发生在照片色调中。
优选地,墨接收层具有包括2个或更多个层的多层结构,以及多层结构中的下层包括多孔颗粒,所述多孔颗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并且由例如,无机氧化物形成以便能够迅速地吸收墨和定影着色剂。多孔颗粒的具体实例包括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二氧化硅中,通过气相方法获得的并且平均初级粒径为30nm以下以及BET比表面积为250m2/g以上的合成二氧化硅是特别优选的,因为高墨吸收能力和高光泽度。
氧化铝的实例包括β-氧化铝和γ-氧化铝。
优选地,上层(其为印刷介质的表面)包括作为多孔颗粒的具有小初级粒径和大次级粒径的胶态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用铝盐处理的胶态二氧化硅颗粒是特别优选的。
作为墨接收层中的粘结剂,具有高透明度的并且能够使墨溶剂渗透性更高的亲水性粘结剂是优选的。利用亲水性粘结剂的重要性在于在墨溶剂渗透的较早期间亲水性粘结剂不膨胀并且阻塞空隙。在室温附近不倾向于膨胀的亲水性粘结剂是优选的。特别优选的亲水性粘结剂是完全或部分地皂化的聚乙烯醇和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具有高空隙度和高液体吸收能力的墨接收层可以通过以下形成:将交联剂如硼砂添加至下层中的聚乙烯醇,以将下层形成为凝胶态结构,并且按照在凝胶态结构中那样干燥下层。
作为印刷介质的基材,可以使用任意已知的纸、合成的纸、树脂涂布纸、膜等。但是,非墨可吸收的基材是优选的。
作为用于再现照片图像质量的介质基材,用于照相纸的树脂涂布纸是特别优选的。
<印刷物>
本公开的印刷物包括印刷介质和用本公开的墨在印刷介质上形成的图像。
喷墨印刷装置和喷墨印刷方法被用于在印刷介质上印刷图像以获得印刷物。
<储墨容器>
本公开的储墨容器包括用于本公开的墨套件中的墨的任一种和储存该墨的容器,并且进一步包括根据需要适当选择的其它构件。
容器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以具有任意形状、任意结构、任意尺寸、任意材料等,其可以依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容器的优选实例包括这样的容器:所述容器至少包括由例如铝层压膜或树脂膜形成的墨袋。
<喷墨印刷设备和喷墨印刷方法>
优选地,本公开的喷墨印刷方法包括根据需要加热和干燥印刷介质的加热/干燥步骤,在所述印刷介质上,图像用排墨步骤中排出的墨形成。
优选地,本公开的喷墨印刷设备包括配置以根据需要加热和干燥印刷介质的加热/干燥单元,在所述印刷介质上,图像用排墨单元排出的墨形成,并且本公开的喷墨印刷设备包括:印刷头,所述印刷头包括多个印刷部,所述多个印刷部配置以在遍及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范围上于一个方向上印刷本公开的墨套件中所使用的墨;和主扫描驱动部,所述主扫描驱动部配置以驱动印刷头和印刷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主扫描。
可以优选地通过本公开的喷墨印刷设备执行本公开的喷墨印刷方法。可以优选地通过排墨单元执行排墨步骤。可以优选地通过加热单元执行加热步骤。可以优选地通过其它单元执行其它步骤。
优选地,本公开的喷墨印刷方法通过喷墨印刷方式执行双向印刷。
-排墨步骤和排墨单元-
排墨步骤是这样的步骤:将刺激(能量)施加至本公开的墨套件中所使用的墨,以从各种类型的排墨喷嘴中排出墨,从而将图像印刷在印刷介质上。
排墨单元是这样的单元:其配置以将刺激(能量)施加至本公开的墨套件中所使用的墨,以从各种类型的排墨喷嘴中排出墨并且将墨排出至印刷介质上。
刺激不被具体地限定并且可依据预期目的而适当地选择。刺激的实例包括热(温度)、压力、振动和光。这些刺激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刺激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在这些刺激中,热和压力是优选的。
用于排出墨套件中使用的墨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所谓的压电方法(参见日本经审查专利公开号02-51734),其利用压电元件作为压力生成单元对墨流路中的墨施压,以使构成墨流路的壁表面的振动板变形并且改变墨流路的内部容量,从而排出墨滴;所谓的热方法(参见日本经审查专利公开号61-59911),其利用加热电阻器加热墨流路中的墨并且产生气泡;和静电方法(参见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06-71882),其利用构成墨流路的壁表面的振动板和与振动板对向布置的电极,以通过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的静电力的影响使振动板变形并且改变墨流路的内部容量,从而排出墨滴。
排出的墨的液滴尺寸优选地为3pL以上但40pL以下。墨的液滴的排出/喷射速度优选地为5m/s以上但20m/s以下。用于排出墨的液滴的驱动频率优选地为1kHz以上。墨的液滴的分辨率优选地为300dpi以上。
印刷速度优选地为8.0cm2/sec以上,更优选地16cm2/sec以上,和特别优选地33cm2/sec以上。
-加热步骤和加热单元-
加热步骤是加热其上印刷有图像的印刷介质的步骤。
加热单元是配置以加热其上印刷有图像的印刷介质的单元。
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可以在印刷介质上施加高图像质量印刷。为了能够形成具有更高图像质量、更高的耐刮擦性和更高的紧密粘着性的图像并且能够适应高速印刷条件,优选地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在印刷后加热印刷介质。通过印刷后的加热步骤,促进了包括在墨中的树脂的成膜。这可以改善印刷物的图像硬度。
多种已知装置可以用作加热步骤中所使用的装置。装置的实例包括用于例如,强制空气加热、辐射加热、传导加热、高频率干燥和微波干燥的装置。这些装置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这些装置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加热的温度可以依据包括在墨中的有机溶剂的种类和量以及添加的树脂乳液的最小成膜温度而改变,并且还可以依据在其上执行印刷的基材的种类而改变。
就可干燥性(driability)和成膜温度而言,加热的温度优选地为高的,更优选地20℃以上但120℃以下,还更优选地40℃以上但100℃以下,以及特别优选地50℃以上但90℃以下。当加热的温度为40℃以上但120℃以下时,可以防止印刷目标印刷介质由热造成的损坏并且抑制由于墨头的加温而导致的不排出。
本公开的墨套件中使用的墨不限于用于喷墨印刷方法中,还可以用于广泛的方法中。这种方法的实例除了喷墨印刷方法还包括刮刀涂布法、凹版涂布法、凹版胶印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刀片涂布法、气刀涂布法、逗号涂布法、U型逗号涂布法、AKKU涂布法、平滑涂布法、微凹版涂布法、逆转辊涂布法、4-或5-辊涂布法、浸涂法、帘式涂布法、滑动涂布法、模涂法和喷涂法。
在印刷介质上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图像形成的方法将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图1是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设备中的墨头的移动和印刷介质的输送状态的示例性图解。图1表示主扫描方向。通过借助对位辊(输送单元)1移动台板4上的印刷介质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运载墨头6的滑架7来执行印刷。图2是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通过喷墨印刷方法在相同印刷区域上执行印刷的方法的实例的示例性图解。术语“遍(pass)”指代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时通过墨头执行的印刷。术语“1遍印刷(1-pass printing)”指代通过1次扫描执行的印刷。术语“多遍印刷(multi-pass printing)”指代通过多次扫描执行的印刷。术语“n遍印刷(n-pass printing)”指代通过n次扫描在相同区域上执行n次印刷以完成图像。术语“带(band)”指代由1遍印刷的印刷宽度。
在图2中,印刷介质上的圆圈数字代表图像已在圆圈数字的位置上覆盖了多少次。例如,圆圈2表示于其上印刷已经以重叠方式(在相同区域上印刷2次)执行两次的区域。
在图2中,通过墨头21在纸片材上印刷的多遍数被设置为4,并且墨头21的印刷范围被划分成对应于多遍数4的带21-1至21-4。印刷起始于墨头21的上游端处的带21-1。在从该带执行印刷(第1遍)后,通过对应于1带的宽度输送印刷介质并且执行下一次印刷(第2遍)。按顺序地重复该过程。双向印刷指代双向地执行的印刷,即,在往复步骤中执行的印刷。
利用本公开的墨套件,可以满足高速印刷和抑制可以因改变印刷墨套件的墨的顺序而发生的色差两者。根据至此已探索的在双向印刷中消除色差的方法,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多次主扫描印刷,即,图像被分割成多次印刷,对应于执行主扫描的次数,以便印刷的顺序在时序基础上进行分散并且消除色差。但是,在此情况中,不可能充分地抵消双向色差,除非除数(divisor)是大数。与此相比,根据本公开,当通过4次以下的主扫描(4遍以下)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印刷时,可以获得大的效果,并且当通过2次以下的主扫描(2遍以下)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印刷时,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
注意,往复主扫描印刷(双向印刷)指代总共2次的印刷(2遍),包括1次向外扫描印刷(1遍)和1次返回扫描印刷(1遍)。
能够利用墨执行印刷的喷墨印刷设备将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喷墨印刷设备包括其中滑架用于扫描的串联型(穿梭型)和包括线型头的线型。图3是示例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零件的实例的平面视图。图4是示例图3设备的液体排出单元的主要零件的实例的侧视图。图5是示例图3设备的液体排出单元的主要零件的实例的正视图。
如图3中所示例的,喷墨印刷设备是串联型设备,其中滑架403借助主扫描移动机构493在主扫描方向上以往复方式移动。主扫描移动机构493包括引导构件401、主扫描马达405、同步带(timing belt)408和其它构件。引导构件401在左侧和右侧面板491A和491B之间通过并且以滑架403可以移动的方式支撑滑架403。通过在驱动轮406和从动轮407之间通过的同步带408,主扫描马达405驱动滑架403在主扫描方向上以往复方式移动。
滑架403安装有本公开的液体排出单元440。液体排出单元440是液体排出头404和头箱(head tank)441的集成体。液体排出单元440的液体排出头404被配置以排出具有例如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颜色的液体。液体排出头404以将包括多个喷嘴的喷嘴线提供在正交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上并且排出方向向下的状态安装。
液体排出单元由构成液体排出机构的构件中的包括侧面板491A和491B和背面板491C的壳体部分、主扫描移动机构493、滑架403和液体排出头404形成。
维护/回收机构420和供给机构49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额外地附接在例如上述液体排出单元的侧面板491B上,以构成其它液体排出单元。
借助配置以向液体排出头404供给储存在液体排出头404外侧的液体的供给机构494,储存在液体卡盒450中的液体被供给至头箱441中。
供给机构494包括卡盒保持器451,所述卡盒保持器451是即将装载有液体卡盒450、管456、包括液体发送泵的液体发送单元452等的装载部。液体卡盒450以可附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在卡盒保持器451中。将液体从液体卡盒450通过液体发送单元452经管456发送至头箱441。
喷墨印刷设备包括配置以输送纸片材410的输送机构495。输送机构495包括输送带412(其是输送单元)和配置以驱动输送带412的副扫描马达416。
输送带412吸附纸片材410并且在与液体排出头404相对的位置输送纸片材410。输送带412是环形带并且在输送辊413和张力辊414之间通过。可以通过例如静电吸附和吸气吸附纸片材410。
输送带412通过副扫描马达416经同步带417和同步轮418驱动输送辊413旋转以旋转方式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在滑架403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上,在输送带412的侧面上布置配置以维护或回收液体排出头404的维护/回收机构420。
维护/回收机构420包括配置以遮盖液体排出头404的喷嘴表面(形成喷嘴的表面)的盖构件421、配置以擦拭喷嘴表面的擦拭器构件422等
主扫描移动机构493、供给机构494、维护/回收机构420和输送机构495附接在包括侧面板491A和491B和背面板491C的外壳上。
在具有此配置的喷墨印刷设备中,纸片材410被进给至输送带412上并且吸附至输送带412,并且通过输送带412的旋转移动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输送。
这里,通过随着滑架40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根据图像信号驱动液体排出头404,液体排出至正在停止以在纸片材410上形成图像的纸片材410上。
以此方式,包括液体排出头的喷墨印刷设备可以稳定地形成高质量图像。
接下来,本公开的液体排出单元的另一个实例将参考图5进行描述。图5是喷墨印刷设备的液体排出单元的正视图。
此液体排出单元包括流路构件444附接在其中的液体排出头404、和耦接至流路构件444的管456。
将流路构件444布置在罩442内侧。代替流路构件444,可以包括头箱441。用于与液体排出头404电耦接的连接器443被布置在流路构件444的顶部。
在本公开中,喷墨印刷设备是包括液体排出头或液体排出单元并且配置以驱动液体排出头排出液体的设备。喷墨印刷设备不仅包括能够将液体排出至液体可以附着的制品上的设备,还可以包括配置以将液体排出至气体或液体中的设备。
喷墨印刷设备可以包括与液体可以附着的制品的进给、输送和射出有关的单元、预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等。
喷墨印刷设备不限制于经排出液体产生有意义的可见图像如文字和图形。
“液体可以附着的制品”指代液体可以至少暂时地附着并且可以使液体附着并粘附或附着并渗透的制品。制品的具体实例包括印刷介质,如纸片材、印刷纸、印刷片材、膜和布,并且包括液体可以附着的所有制品,除非特别限定。
“液体可以附着的制品”的材料可以是任何物质,只要液体可以至少暂时地附着,如纸、纱线、纤维、织物、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和陶瓷。
例如,存在通过集成液体排出头和头箱而获得的液体排出单元,像图3中示例的液体排出单元440。存在通过将液体排出头和头箱通过管彼此耦接和集成而获得的另一个液体排出单元。这里,包括过滤器的单元可以添加在这些液体排出单元中的头箱和液体排出头之间。
存在通过集成液体排出头和滑架而获得的又另一个液体排出单元。
存在通过以液体排出头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构成扫描移动机构的部分的引导构件上的方式集成液体排出头和扫描移动机构而获得的仍又另一个液体排出单元。存在通过集成液体排出头、滑架和主扫描移动机构而获得的又另一个液体排出单元,如图3中所示例的。
存在通过经耦接至其中头箱或流路构件附接的液体排出头的管集成液体排出头和供给机构而获得的又另一个液体排出单元,如图5中所示例的。
主扫描移动机构的实例包括仅由引导构件形成的机构。供给机构的实例包括仅由管形成的机构和仅由装载部形成的机构。
用于“液体排出头”的压力生成单元不被限定。例如,液体排出头不仅可以使用如以上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压电致动器(其可以使用成层的压电元件),还可以使用利用热电换能器如加热电阻器的热致动器,和由振动板和对电极形成的静电致动器。
实施例
本公开将在以下更具体地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不应视为限制于实施例。
用于以下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以下述方式进行测量。
<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
根据以下步骤(1)至(4)计算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
(1)使用用于显影的薄层色谱(TLC)板(产品名:UNMODIFIED SILICA GEL TLCPLATE,可购自Merck&Co.,Inc.,平均层厚度为200微米,塑料片材)。作为显影溶剂,使用与用于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有机溶剂相同的有机溶剂,即,通过以10∶30∶1的质量混合比混合甘油、1,3-丙二醇和2-吡咯烷酮而获得的有机溶剂。
(2)通过用纯水稀释测量目标着色材料至0.5质量%的浓度而获得的评价样品液体(0.5微升)被施加在TLC板上。
(3)在充分地干燥施加的评价样品液体后,将TLC板适应于包含显影溶剂的显影层的气流并且随后浸没在用于显影的显影溶剂中15小时。
(4)在显影后,充分地干燥TLC板,并且用扫描仪扫描显影的TLC板用以成像。用图像分析软件(软件名:IMAGE J)分析获得的图像,以计算着色材料的Rf值。
着色材料的Rf值被计算为均根据下式(1)计算的各自点(P)的Rf值的平均值。
每个点(P)处的着色材料的Rf值=[{(点宽度(w))×(单位长度(L))/(整个点的面积(S))}×(从起始线(D)的距离(A))]/(从起始线(D)至显影溶剂的前端的距离(B))---式(1)
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用于式(1)的单位长度(L)从TLC板的400dpi扫描仪图像测定为63.5微米。
图7示例其上通过薄层色谱显影着色材料的TLC板的图像。在图7中,数字1表示化合物(K-I),数字2表示C.I.直接黑168,Li盐,数字3表示黑色染料1,数字4表示化合物(C-I),数字5表示化合物(C-II),数字6表示C.I.直接蓝199,数字7表示C.I.酸性红52,数字8表示化合物(M-I),数字9表示化合物(M-II),数字10表示化合物(Y-I),数字11表示C.I.直接黄132,以及数字12表示C.I.直接黄142。
(墨生产实施例1)
<墨1的生产>
将甘油(10.0质量%)、1,3-丙二醇(30.0质量%)、2-吡咯烷酮(1.0质量%)、聚氧化烯烷基醚(产品名:EMULGEN LS-106,可购自Kao CORPORATION,活性成分的量为100质量%)(0.3质量%)、pH调节剂(2-氨基乙基丙二醇,可购自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0.5质量%)、和杀菌剂(产品名:PROXEL LV,可购自Lonza Japan Ltd.)(0.2质量%)混合并且搅拌30分钟,以获得均一混合液体。将下面所示的化合物(K-I)(黑色染料)(5.0质量%)(活性成分含量)和水(余量)添加至混合液体,随后搅拌30分钟。此后,通过平均孔径为0.8微米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器(产品名:DISMIC 25CS080AS,可购自Toyo RoshiKaisha,Ltd.)压滤生成物,以除去粗糙颗粒,从而生产墨1。组成在表1中显示。
(化合物(K-I))
[化学式10]
(墨生产实施例2至12)
<墨2至12的生产>
以与墨生产实施例1中的相同方式生产墨2至12,除了用于墨生产实施例1的着色材料的种类和含量被改为表1中的着色材料的种类和含量。着色材料的种类和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Rf值)在表1和表2中显示。表1和表2中显示的组分含量是活性成分含量。
[表1]
[表2]
表1和表2中的供应商名、产品名和化合物如下所示。
-C.I.直接黑168,Li盐:可购自Clariant Japan Co.,Ltd。
-黑色染料1:可购自Fujifilm CORPORATION,产品名:FUJIFILM PRO-JET FASTBLACK 2CF1 LIQ。
-化合物(C-I):
[化学式11]
在化合物(C-I)中,“l”是0.3,“m”是2.3,和“n”是1.4。-化合物(C-II):
[化学式12]
A至D中的两个如下:
剩下两个如下:
符号*代表酞菁环键合的位置。
-C.I.直接蓝199:可购自Fujifilm CORPORATION
-C.I.酸性红52:可购自Fujifilm CORPORATION
-化合物(M-I):
[化学式13]
-化合物(M-II):
[化学式14]
-化合物(Y-I):
[化学式15]
在化合物(Y-I)中,“t-Bu”代表叔-丁基基团。
-C.I.直接黄132:可购自JPD
-C.I.直接黄142:可购自JPD
-PROXEL LV:杀菌剂,可购自Lonza Japan Ltd。
(实施例1)
将以上获得的墨1(黑色墨)、墨5(青色墨)、墨9(品红色墨)、和墨10(黄色墨)组合为墨套件1。
(实施例2和3和比较实施例1至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墨套件2至6,除了实施例1中的墨的组合改为表3和表4中显示的墨的组合。
[表3]
[表4]
接下来,图像中的色差有多小利用墨套件以下述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表5中。
<图像色差>
在印刷机(可购自Ricoh Company,Ltd.,IPSIO GX E5500)中,将纯水通过包括印刷头的墨供给路径用以清洗,并且充分地通过直到清洗液不再有颜色。在液体从设备中完全移除后,将设备用作用于评价的印刷设备。用于墨套件的每种墨在5Pa以上但10Pa以下的减压条件下搅拌30分钟用以脱气,以及用墨填充储墨容器(墨卡盒)并且用作用于评价的墨卡盒。用于评价的印刷设备装载有用墨补充的墨卡盒,并且留以放置过夜。接下来,在温度为23℃并且湿度为40RH%的环境中,将蓝色(0,0,255,表示RGB数值)、红色(255,0,0,表示RGB数值)、绿色(0,255,0,表示RGB数值)和灰色(127,127,127,表示RGB数值)在以下描述的喷墨印刷条件(1)至(3)下印刷在纸(产品名:KASSAI PHOTO FINISH PRO,可购自FujifilmCORPORATION)上,以便获得每种颜色具有6cm×6cm的尺寸的修补图像(patch image),从而获得修补图像。获得的修补图像用分光光度计(产品名:X-RITE 939,可购自X-Rite Inc.)在9个点处进行比色法,以计算色差。图像中的色差有多小根据以下所述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印刷条件(1)至(3)>
-印刷条件(1):在1,200dpi×1,200dpi下,通过4次的往复主扫描印刷,印刷速度为8.2cm2/sec的双向印刷
-印刷条件(2):在1,200dpi×1,200dpi下,通过2次的往复主扫描印刷,印刷速度为16.6cm2/sec的双向印刷
-印刷条件(3):在600dpi×600dpi下,通过1次的往复主扫描印刷,印刷速度为33.2cm2/sec的双向印刷
-评价标准-
A:ΔE为3以下。
B:ΔE大于3但在7以下。
C:ΔE大于7但在11以下。
D:ΔE大于11。
[表5]
从以上所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利用实施例的墨套件的双向印刷能够抑制获得的图像中的色差。
本公开的方面如下,例如。
<1>墨套件,其包括
至少两种墨,
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包括着色材料、有机溶剂和水,
其中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
其中包括在至少两种墨中的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包括在至少两种墨中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2>根据<1>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5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至少两种墨包括包含青色染料的青色墨、包含品红色染料的品红色墨和包含黄色染料的黄色墨,和
其中青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品红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和黄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任意两个之间的差为0.1以上,其中青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品红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和黄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青色染料、品红色染料和黄色染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墨套件通过喷墨方法用于双向印刷中。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中的着色材料的比例为0.1质量%以上但15质量%以下。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有机溶剂为甘油、1,3-丙二醇和2-吡咯烷酮。
<7>根据<6>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甘油的比例(质量%)、1,3-丙二醇的比例(质量%)和2-吡咯烷酮的比例(质量%)之间的质量比(甘油∶1,3-丙二醇∶2-吡咯烷酮)为10∶30∶1。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但60质量%以下。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为40质量%以上但60质量%以下。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着色材料为染料。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进一步包括界面活化剂。
<12>储墨容器,其包括:
用于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的至少两种墨中的任一种;和
容器,所述容器储存至少两种墨中的任一种。
<13>喷墨印刷方法,其包括
排墨步骤,所述排墨步骤为将刺激施加至用于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的至少两种墨,以排出至少两种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印刷图像。
<14>根据<13>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喷墨印刷方法通过喷墨方法执行双向印刷。
<15>根据<13>或<14>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为了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喷墨印刷方法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4次以下的往复主扫描印刷。
<16>根据<15>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为了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喷墨印刷方法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2次以下的往复主扫描印刷。
<17>根据<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印刷速度为8.0cm2/sec以上。
<18>喷墨印刷设备,其包括
排墨单元,所述排墨单元配置以将刺激施加至用于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的至少两种墨,以排出至少两种墨至印刷介质上。
<19>根据<18>所述的喷墨印刷设备,进一步包括:
印刷头,所述印刷头包括多个印刷部,所述多个印刷部配置以在遍及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范围上于一个方向上印刷至少两种墨;和
主扫描驱动部,所述主扫描驱动部配置以驱动印刷头和印刷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往复主扫描印刷。
<20>根据<19>所述的喷墨印刷设备,
其中喷墨印刷设备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4次以下的往复主扫描印刷。
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根据<12>所述的储墨容器、根据<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和根据任意<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设备可以解决相关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可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

Claims (13)

1.墨套件,其包含
至少两种墨,
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包含着色材料、有机溶剂和水,
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墨中的每种中的所述有机溶剂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
其中包括在所述至少两种墨中的所述着色材料的相对迁移率中的最大相对迁移率和最小相对迁移率之间的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1以上,其中所述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包括在所述至少两种墨中的所述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所述着色材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所述相对迁移率差(最大相对迁移率-最小相对迁移率)为0.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墨包含含有青色染料的青色墨、含有品红色染料的品红色墨和含有黄色染料的黄色墨,和
其中所述青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所述品红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和所述黄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中任意两个之间的差为0.1以上,其中所述青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所述品红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和所述黄色染料的相对迁移率通过其中利用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溶剂显影所述青色染料、所述品红色染料和所述黄色染料的薄层色谱而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
其中所述墨套件通过喷墨方法用于双向印刷。
5.储墨容器,其包含:
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的至少两种墨中的任一种;和
容器,所述容器储存所述至少两种墨中的任一种。
6.喷墨印刷方法,其包含
将刺激施加至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的所述至少两种墨,以排出所述至少两种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印刷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所述喷墨印刷方法通过喷墨方法执行双向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为了在所述印刷介质上形成所述图像,所述喷墨印刷方法对所述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4次以下的往复主扫描印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为了在所述印刷介质上形成所述图像,所述喷墨印刷方法对所述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2次以下的往复主扫描印刷。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方法,
其中印刷速度为8.0cm2/sec或更高。
11.喷墨印刷设备,其包含
排墨单元,所述排墨单元配置以将刺激施加至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套件的所述至少两种墨,以排出所述至少两种墨至印刷介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印刷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包含多个印刷部的印刷头,所述多个印刷部配置以在遍及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范围上于一个方向上印刷所述至少两种墨;和
主扫描驱动部,所述主扫描驱动部配置以驱动所述印刷头和所述印刷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往复主扫描印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印刷设备,
其中所述喷墨印刷设备对图像的相同区域执行4次以下的所述往复主扫描印刷。
CN201680061896.1A 2015-11-06 2016-10-05 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Active CN108350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8825 2015-11-06
JP2015218825A JP2017088710A (ja) 2015-11-06 2015-11-06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CT/JP2016/004494 WO2017077687A1 (en) 2015-11-06 2016-10-05 Ink set, ink stored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299A true CN108350299A (zh) 2018-07-31
CN108350299B CN108350299B (zh) 2021-05-07

Family

ID=5866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1896.1A Active CN108350299B (zh) 2015-11-06 2016-10-05 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3077B2 (zh)
EP (1) EP3371264B1 (zh)
JP (1) JP2017088710A (zh)
CN (1) CN108350299B (zh)
WO (1) WO20170776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7963B1 (en) * 2018-01-31 2024-05-29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set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11851571B2 (en) * 2020-10-21 2023-12-26 Ricoh Company, Ltd. Ink set,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8551A (ja) * 1996-12-03 1998-06-1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方法
US6084610A (en) * 1995-01-13 2000-07-04 Fujitsu Limite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k and ink cartridge
CN103360868A (zh) * 2012-03-28 2013-10-23 株式会社理光 喷墨记录油墨、喷墨记录油墨套件和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6557A1 (de) * 1982-07-23 1984-01-26 Canon K.K., Tokyo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bilderzeugung
US4505749A (en) * 1983-06-24 1985-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forming color images
JPS62172075A (ja) 1986-01-27 1987-07-29 Canon Inc 記録液
JP2941998B2 (ja) * 1991-06-03 1999-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570118A (en) * 1992-11-12 1996-10-29 Xerox Corporation Color ink-jet printing with fast-and-slow-drying inks
JP4778808B2 (ja) 1995-01-13 2011-09-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JP3981842B2 (ja) * 1995-01-13 2007-09-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3987962B2 (ja) 1995-01-13 2007-10-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3539054B2 (ja) 1995-04-19 2004-06-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セットおよび記録方法
US5560766A (en) 1995-06-07 1996-10-01 Xerox Corporation Thermal ink jet composition
JP2003096367A (ja) * 2001-09-26 2003-04-03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顔料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6682589B2 (en) 2001-10-30 2004-0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ghtfast ink-jet dye set having color gamut of silver halide prints
JP2004082624A (ja) 2002-08-28 2004-03-1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値の制御方法
JP4383778B2 (ja) * 2003-06-13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
JP4186775B2 (ja) * 2003-09-30 2008-1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
JP5230084B2 (ja) 2006-08-07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US20090195579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Tousi Susan H Inkjet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inting
JP5282747B2 (ja) 2010-03-05 2013-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5703602B2 (ja) 2010-06-22 2015-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
JP2013181158A (ja) 2012-03-05 2013-09-1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
JP2014145045A (ja) 2013-01-30 2014-08-14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148592A (ja) 2013-01-31 2014-08-21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6221439B2 (ja) * 2013-07-11 2017-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08111B2 (ja) 2013-10-3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及びコンポジットブラッ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4610A (en) * 1995-01-13 2000-07-04 Fujitsu Limite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k and ink cartridge
JPH10158551A (ja) * 1996-12-03 1998-06-1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方法
CN103360868A (zh) * 2012-03-28 2013-10-23 株式会社理光 喷墨记录油墨、喷墨记录油墨套件和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1264B1 (en) 2020-12-02
US20180346747A1 (en) 2018-12-06
CN108350299B (zh) 2021-05-07
EP3371264A1 (en) 2018-09-12
US10563077B2 (en) 2020-02-18
EP3371264A4 (en) 2018-09-12
JP2017088710A (ja) 2017-05-25
WO2017077687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0959B2 (ja) 処理液とインクの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443B2 (ja) 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20082731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と処理液のセット
JP2021000790A (ja) 表面処理用液体組成物、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052415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3152B2 (ja) インク、インク収容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8350299A (zh) 墨套件、储墨容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CN110272656B (zh) 处理液和墨水的套件,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7196652B2 (ja) インク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86965B2 (ja) インクと洗浄液のセット、洗浄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897805B2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51362B2 (ja) 液体組成物、液体組成物付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415816B2 (ja) 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印刷用セット、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7218574B2 (ja) インク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14916B2 (ja) 液体組成物、処理液、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06005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7040318B2 (ja) 液体組成物、液体組成物付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318445B2 (ja) インクと皮革のセ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7218501B2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2022016330A (ja) インク、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96219B2 (ja) インクセット、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
JP2021095556A (ja) インク、前処理液とインクの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22161260A (ja)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収容容器、印刷方法、印刷装置
JP2023140432A (ja) インク、インクと処理液のセ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CN114423831A (zh) 油墨、油墨组、印刷物、印刷方法和印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