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226A - 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 Google Patents

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226A
CN108349226A CN201680063133.0A CN201680063133A CN108349226A CN 108349226 A CN108349226 A CN 108349226A CN 201680063133 A CN201680063133 A CN 201680063133A CN 108349226 A CN108349226 A CN 108349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laminated body
film laminated
poly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31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薮直靖
佐野英男
小田尚史
加藤智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Ub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Ube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Ube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amid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层叠体,其具有优异的拉伸成型性,即使在热水处理、蒸煮处理后也能维持耐弯曲疲劳性、断裂强度,同时更具有透明性及氧气阻隔性。该膜层叠体是将聚酰胺层(A)与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层叠而成的膜层叠体,所述聚酰胺层(A)包含亚二甲苯系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4~94质量%的聚酰胺树脂(b)、0.1~2.8质量%的烯烃系弹性体、0.01质量%~3质量%的离聚物树脂、和5.5~20质量%的聚酰胺树脂(c),所述聚酰胺树脂(b)是脂肪族聚酰胺树脂,所述聚酰胺树脂(c)是亚二甲苯系聚酰胺树脂。

Description

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层叠体及使用了上述膜层叠体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背景技术
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以下,有时将“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称为“聚酰胺膜”。)在阻气性、强韧性、耐针孔性、耐热性、透明性等各种特性方面优异。因此,聚酰胺膜多使用在各种领域。
其中,由亚二甲苯二胺与脂肪族二羧酸的缩聚反应得到的聚酰胺、例如由间苯二甲基二胺与己二酸得到的聚酰胺(以下也称为“MXD6”)为高强度且高弹性模量,并且对于氧、二氧化碳、臭气及香气等气体状物质显示出低透过性,因此在包装材料领域广泛用作阻气材料。MXD6与其他阻气性树脂相比,熔融时的热稳定性良好,所以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省略为“PET”)、聚酰胺树脂及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进行共挤出、共注射成型等。因此,MXD6被用作构成多层结构物的阻气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MXD6与聚酰胺6层叠而形成的聚酰胺系层叠膜在阻气性、耐弯曲疲劳性、及透明性方面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1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例如,在将膜层叠体用作食品包装部件的情况下,进行食品的加热杀菌时有时将膜层叠体加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膜层叠体具有优异的热耐久性。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层叠体,其具有以MXD6等规定的亚二甲苯二胺系的聚酰胺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层和以聚酰胺6等脂肪族聚酰胺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层,该膜层叠体具有优异的拉伸成型性,即使在热水处理、蒸煮处理后也能维持耐弯曲疲劳性、断裂强度,同时更具有透明性及氧气阻隔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一种膜层叠体,其是将聚酰胺层(A)与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层叠而成的膜层叠体,所述聚酰胺层(A)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所述聚酰胺树脂(a)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
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4~94质量%的聚酰胺树脂(b)、0.1~2.8质量%的烯烃系弹性体、0.01质量%~3质量%的离聚物树脂、和5.5~20质量%的聚酰胺树脂(c);所述聚酰胺树脂(b)选自脂肪族聚酰胺的均聚物及使用2种以上用于形成该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均聚物的原料单体而形成的共聚物;所述聚酰胺树脂(c)是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的聚酰胺树脂。
[所述通式(II)中,m表示2~18的整数。]
<2>根据<1>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0.01~1质量%的抗氧化剂。
<3>根据<1>或<2>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b)包含聚酰胺6。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a)的二胺单元来自间苯二甲基二胺、对苯二甲基二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a)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来自己二酸、癸二酸或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烯烃系弹性体包含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烯烃系弹性体包含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所述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丙烯酸酯的含量是5质量~30质量%。
<8>根据<2>~<7>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抗氧化剂包含酚系抗氧化剂。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离聚物树脂包含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c)是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胺。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是由拉伸膜构成的拉伸膜层叠体。
<12>根据<11>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拉伸膜层叠体由双轴拉伸膜构成。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离聚物树脂与所述烯烃系弹性体的质量比即离聚物树脂/烯烃系弹性体为0.04~0.4。
<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烯烃系弹性体及离聚物树脂分别独立地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15>一种包装材料,其具有<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
<16>一种容器,其具有<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膜层叠体,其具有优异的拉伸成型性,并且阻气性、透明性优异,而且即使在蒸煮处理、热水处理后也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耐弯曲疲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膜层叠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说明有时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那样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意味着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另外,“(甲基)丙烯酸基”表示“丙烯酸基”及“甲基丙烯酸基”的两者或任一者。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是具有至少各1层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的聚酰胺层(A)与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的膜层叠体,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包含聚酰胺树脂(b)、烯烃系弹性体、离聚物树脂及聚酰胺树脂(c)。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抗氧化剂。
在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特别是将包含聚酰胺树脂(b)的层(B)规定为特定的树脂组成,并且将各成分规定为特定的配合量,由此能够制成如下的膜层叠体:得到的膜层叠体在成型时具有优异的拉伸成型性,且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阻气性,而且即使在蒸煮处理、热水处理后也具有优异的耐弯曲疲劳性、断裂强度及层间密合强度。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的层构成只要是分别具有1层以上的层(A)及层(B)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但从改善膜层叠体的耐弯曲疲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层(A)/层(B)等的2层结构、层(B)/层(A)/层(B)、层(A)/层(B)/层(A)等的3层结构、层(B)/层(A)/层(B)/层(A)/层(B)、层(A)/层(B)/层(A)/层(B)/层(A)等的5层结构等。其中,层(B)/层(A)/层(B)的3层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阻气性、耐弯曲疲劳性等,所以优选。构成本发明的膜层叠体的层的数优选为2~10层,更优选为2~6层,进一步优选为2~4层,特别优选为3层。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的膜层叠体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膜层叠体1为层(B)/层(A)/层(B)的三层构成,具备由层(A)构成的芯层10和由层(B)构成的皮层11、12。皮层11覆盖芯层10的一个面10a。皮层12覆盖芯层10的另一个面10b。这样,芯层10被皮层11、12夹持。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除层(A)及层(B)以外,根据所期望的性能等还可以含有其他层。其他层可设置在层(A)和层(B)之间或皮层的外侧等。作为其他层,可列举粘接层(密封层、阻隔层、蒸镀层)等。在本发明中,在层(A)和层(B)之间不存在其他层。即,优选层(B)位于层(A)的表面。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具有2层以上的层(A)时,各个层(A)可以为相同的组成也可以为不同的组成。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具有2层以上的层(B)时,各个层(B)可以为相同的组成也可以为不同的组成。
层(A)的厚度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3~10μm。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2层以上的层(A)时,各个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层(B)的厚度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3~10μm。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2层以上的层(B)时,各个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聚酰胺层(A)]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层(A)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在此,所谓“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是指聚酰胺树脂(a)相对于构成层(A)的成分的合计质量的质量比为80质量%以上,优选为90质量%,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层(A)可仅包含1种聚酰胺树脂(a),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包含2种以上时,合计量优选为上述范围。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层(A)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该聚酰胺树脂(a)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I)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
[上述通式(II)中,m表示2~18的整数]
此外,在聚酰胺树脂(a)中,上述二胺单元及上述二羧酸单元的合计规定为不超过100摩尔%。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聚酰胺树脂(a)可进一步包含上述以外的构成单元。
作为聚酰胺树脂(a)中的二胺单元,在二胺单元中包含70摩尔%以上的上述通式(I)表示的二胺单元,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摩尔%以上。上限优选为100摩尔%。
作为可构成通式(I)表示的二胺单元的化合物,可列举邻苯二甲基二胺、间苯二甲基二胺及对苯二甲基二胺,优选包含间苯二甲基二胺及对苯二甲基二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包含间苯二甲基二胺。可构成通式(I)表示的二胺单元的化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中可构成通式(I)表示的二胺单元的化合物的实施方式,可列举包含30~100摩尔%的间苯二甲基二胺和70~0摩尔%的对苯二甲基二胺,优选包含70~100摩尔%的间苯二甲基二胺和30~0摩尔%的对苯二甲基二胺。
作为可构成通式(I)表示的二胺单元以外的二胺单元的化合物,能够例示出1,2-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及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等脂环式二胺,对苯二胺等芳香族二胺,乙二胺、N-甲基乙二胺、1,3-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五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甲基-1,5-戊二胺、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等脂肪族二胺,Huntsman公司制的Jeffamine、Elastamine(均为商品名)为代表的具有醚键的聚醚系二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关于聚酰胺树脂(a)中的二羧酸单元,从缩聚时的反应性、以及聚酰胺树脂(a)的结晶性及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二羧酸单元中含有合计50摩尔%以上的上述通式(II)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优选为7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摩尔%以上。上限优选为100摩尔%。
上述通式(II)中,m表示2~18的整数,优选为3~16,更优选为4~12,进一步优选为4~8,更优选为4~6,更进一步优选为4。
作为可构成通式(II)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化合物,能够例示出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等,优选己二酸及癸二酸,更优选己二酸。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通式(II)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种类根据用途而适当决定。关于聚酰胺树脂(a)中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从赋予聚酰胺树脂(a)优异的阻气性,并且保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加热杀菌后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中包含合计50摩尔%以上的选自由己二酸单元、癸二酸单元及1,12-十二烷二羧酸单元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7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8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90摩尔%以上。
上述“由己二酸单元、癸二酸单元及1,12-十二烷二羧酸单元构成的组”优选为“由己二酸单元及癸二酸单元构成的组”,更优选为“己二酸单元”。
关于聚酰胺树脂(a)中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从聚酰胺树脂(a)的阻气性及适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等热学性质的观点出发,优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中含有50摩尔%以上的己二酸单元。另外,关于聚酰胺树脂(a)中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从对聚酰胺树脂(a)赋予适度的阻气性及成型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中含有50摩尔%以上的癸二酸单元,在用于要求低吸水性、耐候性、耐热性的用途时,优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中含有50摩尔%以上的1,12-十二烷二羧酸单元。
作为可构成聚酰胺树脂(a)中的上述通式(II)表示的二羧酸单元以外的二羧酸单元的化合物,能够例示出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草酸、丙二酸等碳数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富马酸、马来酸、1,3-苯二乙酸、1,4-苯二乙酸等具有不饱和键的二羧酸,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关于聚酰胺树脂(a),在为了赋予聚酰胺树脂(a)进一步的阻气性,并且使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成型加工性容易的情况下,优选二羧酸单元中包含合计0.1摩尔%以上的芳香族二羧酸单元,更优选为0.5~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10摩尔%。作为可构成芳香族二羧酸单元的化合物,能够例示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芳香族二羧酸单元的种类根据用途而适当决定,但优选二羧酸单元中包含间苯二甲酸单元及/或对苯二甲酸单元。间苯二甲酸单元和对苯二甲酸单元的含有比(间苯二甲酸单元:对苯二甲酸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用途适当决定。例如,从适度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结晶性的观点出发,在将两单元的合计设定为100时,间苯二甲酸单元和对苯二甲酸单元的含有摩尔比(间苯二甲酸单元:对苯二甲酸单元)优选为0:100~100:0,更优选为0:100~60:40,进一步优选为0:100~40:60,更进一步优选为0:100~30:70。
聚酰胺树脂(a)的数均分子量(Mn)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5000以上,更优选2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23000以上。聚酰胺树脂(a)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35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000以下。聚酰胺树脂(a)的数均分子量为上述范围时,能够获得成型性良好、且拉伸机械物性及耐冲击强度优异的膜层叠体,并且作为聚酰胺的未反应物等少,性状稳定。聚酰胺树脂(a)的数均分子量能够由末端氨基浓度及末端羧基浓度的定量值通过下式求出。
数均分子量=2×1,000,000/([NH2]+[COOH])
[NH2]:末端氨基浓度(μeq/g)
[COOH]:末端羧基浓度(μeq/g)
在层(A)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及作用效果的范围内,除聚酰胺树脂(a)以外,还可配合在聚酰胺树脂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无机填充材、阻燃剂、导电性赋予剂、结晶成核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制振剂、抗菌剂、防虫剂、防臭剂、着色防止剂、热稳定剂、脱模剂、防静电剂、增塑剂、润滑剂、着色剂、颜料、染料、发泡剂、制泡剂、防粘连剂、稳定剂及偶联剂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这些添加剂可分别仅包含1种,也可包含2种以上。其中,这些添加剂的配合量相对于构成层(A)的成分的合计质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在配合上述添加剂的情况下,作为配合量的下限值,相对于构成层(A)的成分的合计质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
另外,在层(A)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及作用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聚酰胺树脂(a)以外的聚酰胺树脂、其他热塑性树脂。
聚酰胺树脂(a)可通过使能构成上述二胺单元的二胺成分和能构成上述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成分缩聚而制造。通过调整缩聚条件等能够控制聚合度。缩聚时可以加入少量的单胺、单羧酸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另外,为了抑制缩聚反应而成为所期望的聚合度,可将构成聚酰胺树脂(a)的二胺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的比率(摩尔比)调整为偏离1。
作为聚酰胺树脂(a)的缩聚方法,可列举反应挤出法、加压盐法、常压滴加法、加压滴加法等,但并不限制于它们。另外,反应温度尽可能低,能够抑制聚酰胺树脂(a)的黄色化、凝胶化,可得到稳定的性状的聚酰胺树脂(a)。
反应挤出法是将包含二胺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的聚酰胺树脂以挤出机熔融混炼并使其反应的方法。关于反应挤出法中使用的原料,可以将二胺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直接投入,也可以在事前使用聚合釜,调制为聚酰胺盐、数均分子量2000以下的聚酰胺低聚物之后再投入。另外,为了防止聚酰胺树脂的劣化,优选在氮气氛下一边以数段的开式通气口或真空通气口等除去水,一边进行反应。
加压盐法是将尼龙盐作为原料在加压下进行熔融缩聚的方法。具体而言,在调制了包含二胺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的尼龙盐水溶液后,将该水溶液浓缩,接着在加压下升温,一边除去缩合水一边使其缩聚。一边使罐内缓慢回到常压,一边升温至聚酰胺树脂(a)的熔点+10℃左右并保持后,进一步缓慢减压至0.02MPaG,在该状态的温度下保持,继续缩聚。如果达到一定的搅拌转矩,则将罐内以氮加压至0.3MPaG左右,回收聚酰胺树脂(a)。
常压滴加法是在常压下将二羧酸成分加热熔融,连续滴加二胺成分,一边除去缩合水一边使其缩聚的方法。此时,按照反应温度不低于生成的聚酰胺树脂的熔点的方式,一边使反应体系升温,一边进行缩聚反应。常压滴加法和上述加压盐法相比较,由于不使用用于溶解盐的水,所以每批的产量大,而且由于不需要原料成分的气化、冷凝,所以反应速度的降低少,能够缩短工序时间。
加压滴加法是首先在缩聚罐中加入二羧酸成分并加热熔融,接着,一边将罐内加压到优选0.3~0.4MPaG左右,一边连续地滴加二胺成分,在除去缩合水的同时使其缩聚的方法。此时,按照反应温度不低于生成的聚酰胺树脂的熔点的方式,一边使反应体系升温,一边进行缩聚反应。如果达到设定摩尔比,则结束二胺成分的滴加,一边使罐内缓慢回到常压,一边升温至聚酰胺树脂(a)的熔点+10℃左右并保持后,进一步缓慢减压至0.02MPaG,在该状态的温度下保持,继续缩聚。如果达到一定的搅拌转矩,则将罐内以氮加压至0.3MPaG左右,回收聚酰胺树脂(a)。
关于聚酰胺树脂(a)的熔融粘度即数均分子量的调整方法,除上述聚合方法中以搅拌转矩判断聚合结束点的方法外,还有预先在单体的进料阶段,将摩尔比调整为偏离1,由此设定目标的数均分子量的方法。
在聚酰胺树脂(a)的缩聚中,从促进酰胺化反应的观点出发,优选添加含磷原子化合物。
作为含磷原子化合物,可列举二甲基次膦酸、苯甲基次膦酸等次膦酸化合物;次磷酸、次磷酸钠、次磷酸钾、次磷酸锂、次磷酸镁、次磷酸钙、次磷酸乙酯等次磷酸化合物;膦酸、膦酸钠、膦酸钾、膦酸锂、膦酸钾、膦酸镁、膦酸钙、苯基膦酸、乙基膦酸、苯基膦酸钠、苯基膦酸钾、苯基膦酸锂、苯基膦酸二乙酯、乙基膦酸钠、乙基膦酸钾等膦酸化合物;亚膦酸、亚膦酸钠、亚膦酸锂、亚膦酸钾、亚膦酸镁、亚膦酸钙、苯基亚膦酸、苯基亚膦酸钠、苯基亚膦酸钾、苯基亚膦酸锂、苯基亚膦酸乙酯等亚膦酸化合物;亚磷酸、亚磷酸氢钠、亚磷酸钠、亚磷酸锂、亚磷酸钾、亚磷酸镁、亚磷酸钙、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苯酯、焦亚磷酸等亚磷酸化合物等。
它们中,特别是次磷酸钠、次磷酸钾、次磷酸锂等次磷酸金属盐促进酰胺化反应的效果高,且着色防止效果也优异,因此优选使用,特别优选次磷酸钠。此外,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含磷原子化合物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
含磷原子化合物的添加量以聚酰胺树脂(a)的磷原子浓度换算计优选为0.1~1000质量ppm,更优选为1~600质量ppm,进一步优选为5~400质量ppm。如果含磷原子化合物的添加量为0.1质量ppm以上,则缩聚中聚酰胺树脂(a)难以着色,透明性变高。如果含磷原子化合物的添加量为1000质量ppm以下,则聚酰胺树脂(a)难以凝胶化,而且也能减少认为是起因于含磷原子化合物的鱼眼(fish eye)混入成型品中,成型品的外观变得良好。
另外,在聚酰胺树脂(a)的缩聚体系内,优选与含磷原子化合物并用而添加碱金属化合物。为了防止缩聚中的聚酰胺树脂(a)的着色,需要在聚酰胺树脂(a)的缩聚体系内存在充分量的含磷原子化合物,但视情况有可能招致聚酰胺树脂(a)的凝胶化,因此为了调整酰胺化反应速度,也优选使碱金属化合物共存。
作为碱金属化合物,优选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乙酸盐、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醇盐等。作为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氢氧化铯、乙酸锂、乙酸钠、乙酸钾、乙酸铷、乙酸铯、甲醇钠、乙醇钠、丙醇钠、丁醇钠、甲醇钾、甲醇锂、碳酸钠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即可使用。此外,从聚合速度控制的观点、降低黄色度的观点出发,含磷原子化合物与碱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率优选为含磷原子化合物:碱金属化合物=1.0:0.05~1.0:1.5的范围,更优选为1.0:0.1~1.0:1.2,进一步优选为1.0:0.2~1.0:1.1。
[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
在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层(B)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构成。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膜层叠体包含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B)。
另外,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4~94质量%的聚酰胺树脂(b)、0.1质量%~2.8质量%的烯烃系弹性体、0.01质量%~3质量%的离聚物树脂、和5.5质量%~20质量%的聚酰胺树脂(c)。在此,聚酰胺树脂(b)选自脂肪族聚酰胺的均聚物及使用2种以上形成该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均聚物的原料单体而形成的共聚物,聚酰胺树脂(c)是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的聚酰胺树脂。在本发明中,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含有0.01质量%~1质量%的抗氧化剂。此外,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将聚酰胺树脂(b)、烯烃系弹性体、抗氧化剂、离聚物树脂及聚酰胺树脂(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
在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通过将包含聚酰胺树脂(b)的层(B)设为特定的组成,且将各成分设为特定的配合量,所获得的膜层叠体在成型时具有优异的拉伸成型性,且获得的膜层叠体透明性、阻气性优异,并且在蒸煮处理、热水处理后也具有优异的耐弯曲疲劳性、断裂强度保持率及层间密合性。
以往,在具有以MXD6为主成分的层和以聚酰胺6为主成分的层的膜层叠体中,为了改善柔软性,在聚酰胺6中添加了作为柔软成分的烯烃系弹性体,但存在由于柔软成分的添加膜层叠体的透明性降低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在包含聚酰胺6等规定的聚酰胺树脂(b)的层(B)中加入烯烃系弹性体,成为配合了特定量的特定的添加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因此能够获得具有与柔软性折中选择关系的透明性的膜层叠体。进而,本发明的膜层叠体通过使以聚酰胺6为主成分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为特定的组成,可调整以聚酰胺6为主成分的层(B)的结晶性、拉伸性,其结果是,改善了与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的层(A)的膜层叠体的成型加工性。
[聚酰胺树脂(b)]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构成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包含聚酰胺树脂(b)。
作为聚酰胺树脂(b),例如可列举脂肪族聚酰胺的均聚物、使用多种形成它们的原料单体而成的共聚物等(即,为脂肪族聚酰胺树脂,且为均聚物或共聚物)。作为脂肪族聚酰胺的均聚物、使用多种形成它们的原料单体而成的共聚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例如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乙烯己二酰胺(聚酰胺26)、聚四亚甲基丁二酰胺(聚酰胺44)、聚四亚甲基戊二酰胺(聚酰胺45)、聚四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46)、聚四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48)、聚四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49)、聚四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410)、聚四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412)、聚五亚甲基丁二酰胺(聚酰胺54)、聚五亚甲基戊二酰胺(聚酰胺55)、聚五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56)、聚五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58)、聚五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59)、聚五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510)、聚五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512)、聚六亚甲基丁二酰胺(聚酰胺64)、聚六亚甲基戊二酰胺(聚酰胺65)、聚六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66)、聚六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68)、聚六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69)、聚六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610)、聚六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612)、聚六亚甲基十四酰胺(聚酰胺614)、聚六亚甲基十六酰胺(聚酰胺616)、聚六亚甲基十八酰胺(聚酰胺618)、聚九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96)、聚九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98)、聚九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99)、聚九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910)、聚九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912)、聚十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106)、聚十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108)、聚十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109)、聚十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1010)、聚十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1012)、聚十二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126)、聚十二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128)、聚十二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129)、聚十二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1210)、聚十二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1212)等。
上述聚酰胺树脂的具体例中,更优选使用选自由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六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66)、聚六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610)、聚六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6和12)、聚十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1010)、聚十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1012)及聚十二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均聚物、及/或使用多种形成它们的原料单体而成的共聚物,进一步优选使用选自由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六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66)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均聚物、及/或使用多种形成它们的原料单体而成的共聚物,特别优选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
关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胺树脂(b)的含量,从柔软性、耐弯曲疲劳性的观点出发,为74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另外,从膜层叠体的成型性、层间剥离性、阻隔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胺树脂(b)的含量优选为94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
聚酰胺树脂(b)可仅使用1种,也可使用2种以上。包含2种以上时,合计量优选为上述范围。
[聚酰胺树脂(c)]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构成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包含聚酰胺树脂(c)。本发明的膜层叠体通过在构成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含有聚酰胺树脂(c),能够改善层(A)与层(B)的层间密合性。作为聚酰胺树脂(c),可例示出与构成聚酰胺层(A)的聚酰胺树脂(a)相同的树脂。即,聚酰胺树脂(c)优选是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的聚酰胺树脂。
另外,作为其他聚酰胺树脂(c),例如可列举出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MXD6)、聚间苯二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MXD8)、聚间苯二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MXD9)、聚间苯二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MXD10)、聚间苯二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MXD12)、聚间苯二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XDT)、聚间苯二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XDI)、聚间苯二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XDT(H))、聚间苯二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MXDN)、聚对苯二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PXD6)、聚对苯二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PXD8)、聚对苯二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PXD9)、聚对苯二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PXD10)、聚对苯二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PXD12)、聚对苯二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XDT)、聚对苯二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XDI)、聚对苯二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XDT(H))、聚对苯二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PXDN)、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PPTA)、聚对亚苯基间苯二甲酰胺(PPIA)、聚间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PMTA)、聚间亚苯基间苯二甲酰胺(PMIA)、聚(2,6-萘二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2,6-BA聚酰胺6)、聚(2,6-萘二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2,6-BAN8)、聚(2,6-萘二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2,6-BAN9)、聚(2,6-萘二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2,6-BAN10)、聚(2,6-萘二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2,6-BAN12)、聚(2,6-萘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2,6-BANT)、聚(2,6-萘二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2,6-BANI)、聚(2,6-萘二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2,6-BANT(H))、聚(2,6-萘二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2,6-BANN)等二胺成分具有芳香族环的聚酰胺。
另外,作为聚酰胺树脂(c),还可例示出聚四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4T)、聚四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4I)、聚四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4T(H))、聚四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4N)、聚五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5T)、聚五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5I)、聚五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5T(H))、聚五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5N)、聚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6T)、聚六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6I)、聚六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6T(H))、聚六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6N)、聚(2-甲基五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5T)、聚(2-甲基五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5I)、聚(2-甲基五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5T(H))、聚(2-甲基五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M5N)、聚九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9T)、聚九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9I)、聚九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9T(H))、聚九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9N)、聚(2-甲基八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8T)、聚(2-甲基八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8I)、聚(2-甲基八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8T(H))、聚(2-甲基八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M8N)、聚三甲基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TMHT)、聚三甲基六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TMHI)、聚三甲基六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TMHT(H))、聚三甲基六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TMHN)、聚十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0T)、聚十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0I)、聚十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0T(H))、聚十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10N)、聚十一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1T)、聚十一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1I)、聚十一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1T(H))、聚十一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11N)、聚十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2T)、聚十二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2I)、聚十二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2T(H))、聚十二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12N)等二羧酸成分具有芳香族环的聚酰胺。
进一步,作为聚酰胺树脂(c),还可例示出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1,3-BAC6)、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1,3-BAC8)、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1,3-BAC9)、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1,3-BAC10)、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1,3-BAC12)、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3-BACT)、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3-BACI)、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3-BACT(H))、聚(1,3-环己烷二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1,3-BACN)、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1,4-BAC6)、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辛二酰胺)(聚酰胺1,4-BAC8)、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壬二酰胺)(聚酰胺1,4-BAC9)、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1,4-BAC10)、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十二酰胺)(聚酰胺1,4-BAC12)、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4-BACT)、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4-BACI)、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1,4-BACT(H))、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萘二酰胺)(聚酰胺1,4-BACN)、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己二酰胺)(聚酰胺PACM6)、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辛二酰胺)(聚酰胺PACM8)、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壬二酰胺)(聚酰胺PACM9)、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癸二酰胺)(聚酰胺PACM10)、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十二酰胺)(聚酰胺PACM12)、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十四酰胺)(聚酰胺PACM14)、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十六酰胺)(聚酰胺PACM16)、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十八酰胺)(聚酰胺PACM18)、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ACMT)、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ACMI)、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ACMT(H))、聚(4,4’-亚甲基双环亚己基萘二酰胺)(聚酰胺PACMN)、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己二酰胺)(聚酰胺MACM6)、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辛二酰胺)(聚酰胺MACM8)、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壬二酰胺)(聚酰胺MACM9)、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癸二酰胺)(聚酰胺MACM10)、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十二酰胺)(聚酰胺MACM12)、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十四酰胺)(聚酰胺MACM14)、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十六酰胺)(聚酰胺MACM16)、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十八酰胺)(聚酰胺MACM18)、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ACMT)、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ACMI)、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MACMT(H))、聚(4,4’-亚甲基双(2-甲基-环亚己基)萘二酰胺)(聚酰胺MACMN)、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己二酰胺)(聚酰胺PACP6)、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辛二酰胺)(聚酰胺PACP8)、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壬二酰胺)(聚酰胺PACP9)、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癸二酰胺)(聚酰胺PACP10)、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十二酰胺)(聚酰胺PACP12)、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十四酰胺)(聚酰胺PACP14)、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十六酰胺)(聚酰胺PACP16)、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十八酰胺)(聚酰胺PACP18)、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ACPT)、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ACPI)、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PACPT(H))、聚(4,4’-亚丙基双环亚己基萘二酰胺)(聚酰胺PACPN)、聚异佛尔酮己二酰胺(聚酰胺IPD6)、聚异佛尔酮辛二酰胺(聚酰胺IPD8)、聚异佛尔酮壬二酰胺(聚酰胺IPD9)、聚异佛尔酮癸二酰胺(聚酰胺IPD10)、聚异佛尔酮十二酰胺(聚酰胺IPD12)、聚异佛尔酮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IPDT)、聚异佛尔酮间苯二甲酰胺(聚酰胺IPDI)、聚异佛尔酮六氢对苯二甲酰胺(聚酰胺IPDT(H))、聚异佛尔酮萘二酰胺(聚酰胺IPDN)等具有脂环式二胺、脂环式二羧酸的聚酰胺。作为聚酰胺树脂(c),可以将这些聚酰胺树脂以原料单体使用,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多种的共聚物等。
另外,作为聚酰胺树脂(c),可以仅将上述聚酰胺树脂的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种聚酰胺树脂混合使用。
上述聚酰胺树脂(c)的具体例中,更优选使用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胺(聚酰胺MXD6)、聚间苯二甲基癸二酰胺(聚酰胺MXD10),进一步优选使用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胺。另外,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从改善聚酰胺层(A)和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的层间密合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胺树脂(c)与构成聚酰胺层(A)的聚酰胺树脂(a)优选分别独立地为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的聚酰胺树脂,更优选为相同的聚酰胺树脂。
从改善与由聚酰胺树脂(a)形成的层(A)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胺树脂(c)的含量优选为5.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另外,从抑制柔软性、拉伸加工性的降低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胺树脂(c)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胺树脂(b)与聚酰胺树脂(c)的质量比(聚酰胺树脂(b)/聚酰胺树脂(c))的比率优选为6~15,更优选为8~10,进一步优选为8.5~9。
[烯烃系弹性体]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中,构成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包含烯烃系弹性体。
本发明中的烯烃系弹性体是将选自乙烯及丙烯中的至少1种与选自α,β-不饱和羧酸单体及不饱和羧酸酯单体中的至少1种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
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单体,可列举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等。
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酯单体,可列举这些不饱和羧酸的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己酯、庚酯、辛酯、壬酯、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能够列举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乙烯·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系共聚物、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乙烯·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乙烯·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可以仅将上述烯烃系弹性体的1种单独使用,也可将多种烯烃系弹性体混合使用。
它们中,优选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而得到的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体而言,优选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其中,从成型时的热稳定性和少量添加下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优选用作烯烃系弹性体。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烯烃系弹性特别优选列举乙烯等烯烃成分与(甲基)丙烯酸酯成分的质量比(乙烯等烯烃成分:(甲基)丙烯酸酯成分)为90:5~70:30的范围的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为5~30质量%。通过设为这样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提高多层膜的耐针孔性。
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烯烃系弹性体的含量从获得的膜层叠体的耐弯曲疲劳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维持膜层叠体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烯烃系弹性体的含量优选为2.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抗氧化剂]
构成本发明的膜层叠体的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抗氧化剂。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IRGANOX1098为代表的酚系抗氧化剂、受阻胺系抗氧化剂、IRGAFOS168等为代表的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肼系抗氧化剂、酰胺系抗氧化剂等,但本发明中优选使用酚系抗氧化剂。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通过使用酚系抗氧化剂,难以发生成型时的增稠等,并且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等机械物性的保持更加优异。作为酚系抗氧化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亚乙基双(氧乙烯)](商品名:IRGANOX245)、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商品名:IRGANOX1098)、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商品名:IRGANOX1010)等。其中,优选使用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商品名:IRGANOX1098)。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仅将上述抗氧化剂的1种单独使用,也可将多种抗氧化剂混合使用。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1质量%。通过将抗氧化剂的含量设为0.01质量%以上,能够抑制膜层叠体的热水处理后的机械物性的降低、耐弯曲性的降低。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抗氧化剂的含量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上。另外,抗氧化剂的含量的上限值从具有实用性的材料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下。
[离聚物树脂]
构成本发明的膜层叠体的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离聚物树脂。
离聚物树脂是将烯烃单元与不饱和羧酸单元构成的主链的侧链羧基以金属离子进行部分中和(通过金属离子交联)而得到的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
作为烯烃,可例示出乙烯、丙烯等,但其中优选使用乙烯。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优选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但也可将其他不饱和羧酸酯单体进行共聚。
本发明中,特别是离聚物树脂优选包含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作为中和羧基的金属离子成分,可列举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锶离子、钡离子等碱金属离子,碱土类金属离子,以及铝离子、锡离子、钛离子、锰离子、铁离子、镍离子、铜离子、锌离子、镉离子等。可以仅使用这些金属离子成分中的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这些中,将锌离子、钠离子作为金属离子成分使用从改善与聚酰胺树脂的亲和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更优选锌离子。离聚物树脂的羧基的中和度(中和羧基数相对于全部羧基数的比例(中和羧基数/全部羧基数的比例)×100(单位:%))优选为20%~80%,更优选为30%~70%。离聚物树脂的羧基的中和度为20%以上时,构成膜层叠体的层(B)的透明性更良好,所以优选。离聚物树脂的羧基的中和度为80%以下时,可避免离聚物树脂的熔融流动性的降低,膜层叠体1的透明性更良好,因此优选。
从改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的相容性并提高透明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离聚物树脂的含量优选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上。同样地,从膜层叠体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离聚物树脂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含有1种,也可含有2种以上。含有2种以上时,合计量优选为上述范围。
另外,离聚物树脂在膜层叠体中也有时与离聚物树脂彼此或其他成分反应,但此种情况自不必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膜层叠体的范围中。
本发明中,另外,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离聚物树脂与烯烃系弹性体的质量比(离聚物树脂/烯烃系弹性体)优选为0.04~0.4。上述质量比率的下限值更优选为0.05以上,上述质量比的上限值更优选为0.3以下。通过设为这样的范围,膜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有更为改善的倾向。
特别是,烯烃系弹性体及离聚物树脂分别独立地包含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时,两者的相容性提高,可更有效地发挥上述效果。
[其他成分]
在构成层(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及作用效果的范围内,还可配合在聚酰胺树脂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无机填充材、阻燃剂、导电性赋予剂、结晶成核剂、紫外线吸收剂、制振剂、抗菌剂、防虫剂、防臭剂、着色防止剂、热稳定剂、脱模剂、防静电剂、增塑剂、润滑剂、着色剂、颜料、染料、发泡剂、制泡剂、防粘连剂、稳定剂及偶联剂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这些添加剂可分别仅包含1种,也可包含2种以上。其中,这些添加剂的配合量相对于构成层(B)的成分的合计质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在配合上述添加剂的情况下,作为配合量的下限值,相对于构成层(B)的成分的合计质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
另外,在层(B)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及作用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聚酰胺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
[膜层叠体的成型]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可使用上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聚酰胺树脂(a)(在层(A)含有聚酰胺树脂(a)以外的成分时,为包含聚酰胺树脂(a)的组合物),通过例如公知的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作为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流延(casting)法、管状法等。在流延法中,例如可将构成各层的聚酰胺树脂(a)、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等原料通过多个挤出机进行熔融,并利用T型模具或衣架型模具共挤出成平坦膜状,在流延辊面上流延后,冷却而制造膜,由此能够制造未拉伸膜层叠体。
在管状法中,例如将利用环状模具熔融挤出为筒状的管状物进行空气冷却或水冷却,可制造未拉伸膜层叠体。
另外,将聚酰胺树脂(a)及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分别挤出而形成膜状后,分别进行热压接,由此可形成未拉伸膜层叠体。另外,可通过粘接剂将各膜贴合。
这样制造得到的膜层叠体也可在未拉伸的状态下使用,但从得到的膜层叠体的强度及阻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双轴拉伸,作为双轴拉伸膜层叠体而使用。此外,关于膜层叠体是否被拉伸,可通过膜层叠体的(折射率等的测定)来确认。
此外,未拉伸膜层叠体优选在拉伸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优选为75℃~150℃的范围,更优选为80℃~140℃。通过将预热温度设为该温度范围,可得到拉伸不均少、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的拉伸膜层叠体。另外,预热时间(从开始预热到进行拉伸的时间)优选为5秒~60秒的范围,更优选为7秒~40秒,进一步优选为10秒~30秒。通过将预热时间设为该时间,可得到拉伸不均少、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的拉伸膜层叠体。
接着,所得到的未拉伸膜层叠体的拉伸例如能够通过以往已知的工业方法来进行。例如,作为将通过流延法制造得到的未拉伸膜层叠体进行双轴拉伸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同时双轴拉伸法、逐次双轴拉伸法、管状拉伸法。在同时双轴拉伸法中,将未拉伸片材利用拉幅式同时双轴拉伸机进行纵横同时拉伸。在逐次双轴拉伸法中,将由T型模具熔融挤出的未拉伸片材用辊式拉伸机沿纵向拉伸后,用拉幅式拉伸机沿横向进行拉伸。在管状拉伸法中,将由环状模具成型的管状片材在气体的压力下纵横同时拉伸成充气(inflation)式。拉伸工序可紧接膜层叠体的制造而连续地实施,也可将膜层叠体暂且卷绕,再作为别的工序实施拉伸。
膜层叠体的拉伸倍率随着使用用途而不同,但在使用T型模具的制造工序中,从聚酰胺树脂自身的拉伸性的观点出发,纵向、横向均分别优选为1.5倍以上且5.0倍以下,更优选为2.0倍以上且4.0倍以下。如果膜层叠体的纵向或横向的任一者的拉伸倍率为5.0倍以下,能够更有效地将拉伸工序中的断裂频率抑制得较低。
冷却辊的温度优选为2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45℃以下。冷却辊的温度低于50℃时,能够抑制膜层叠体中的结晶的生长,因此得到的膜层叠体具有透明性。另一方面,冷却辊的温度高于20℃时,能够保持拉伸后的膜层叠体的强度。
拉伸温度优选为30℃以上且25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220℃以下。拉伸温度为30℃以上时,能够抑制拉伸工序中的断裂频率。拉伸温度为250℃以下时,除了能够抑制拉伸工序中的断裂频率以外,还可制成拉伸后的膜层叠体的强度及透明性优异者。
优选将通过上述方法拉伸了的膜层叠体继续进行热处理。通过将拉伸膜进行热处理,能够对拉伸膜层叠体赋予常温下的尺寸稳定性。此时的拉伸膜层叠体的热处理温度优选为100℃以上且25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上且220℃以下。拉伸膜层叠体的热处理温度为100℃以上时,热工序充分,卷绕后的拉伸膜层叠体的收缩得到抑制,尺寸稳定性优异。拉伸膜层叠体的热处理温度为250℃以下时,为拉伸膜层叠体的透明性优异者。
通过热处理操作,被充分热固定的拉伸膜层叠体能够按照常法进行冷却并卷绕。
通过使拉伸倍率、加工条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确保所得的膜层叠体的强度、阻气性,拉伸时膜层叠体不断裂而可稳定操作。
进而,为了提高印刷性、层压性、粘着剂赋予性,可对膜层叠体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酸处理等表面处理。另外,根据需要对膜层叠体进行上述的表面处理之后,经过印刷、层压、粘着剂涂布、热封等二次加工工序可用于各自的目的的用途。
本发明的膜层叠体优选用作包装材料或容器。作为本发明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可例示出食品用、医疗用、化妆品用等,优选作为食品用。
作为本发明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能够填充或包装的内容物,可列举出米点心、豆点心、坚果类、饼干、小甜饼、威化饼、棉花糖、馅饼、半生蛋糕、糖果、休闲食品等点心类,面包、点心面、速食面、干面、意大利面、无菌包装米饭、杂烩粥、粥、包装年糕、成串食物等主食类,咸菜、煮豆、纳豆、味噌、冻豆腐、豆腐、滑菇、魔芋、山野菜加工品、果酱类、花生酱、沙拉类、冷冻蔬菜、马铃薯加工品等农产加工品,火腿类、培根、香肠类、鸡加工品、咸牛肉类等畜产加工品,鱼肉火腿、鱼肉香肠、水产碎肉熟食品、鱼糕、海苔、酱油水煮物、调味木鱼、咸鱼、烟熏鲑鱼、辣味鳕鱼子等水产加工品,桃、桔、菠萝、苹果、西洋梨、樱桃等果肉类,玉米、芦笋、蘑菇、洋葱、红萝卜、白萝卜、马铃薯等蔬菜类,汉堡、肉球、水产炸物、饺子、炸肉饼等为代表的冷冻菜肴、冷藏菜肴等烹调完毕食品,黄油、人造黄油、奶酪、奶油、即食奶油粉、育儿用配方奶粉等乳制品,液体调味料、杀菌袋装咖喱、宠物食品等食品类,香烟、抛弃式怀炉、医药品、化妆品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填充或包装了被保存物之后,能够以适于被保存物的形态进行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杀菌处理。作为杀菌方法,例如可列举100℃以下的煮沸处理、100℃以上的半蒸煮处理、蒸煮处理、130℃以上的高蒸煮处理等加热杀菌,紫外线、微波、γ射线等电磁波杀菌,环氧乙烷等气体处理,过氧化氢、次氯酸等药剂杀菌等。
实施例
以下,基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变更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并实施。
此外,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以下的材料。
聚酰胺树脂(a)、聚酰胺树脂(c):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胺(MXD6)、商品名:MXNYLON S6011(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
聚酰胺树脂(b):聚酰胺6,以下也称为“PA6”,商品名:UBE NYLON1022B(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
烯烃系弹性体: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EEA”,商品名:UBEPOLYETHYLENE ZE708(宇部丸善聚乙烯株式会社制),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6质量%。
抗氧化剂:酚系抗氧化剂,IRGANOX(Irganox)1098(BASF公司制)
离聚物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Zn2+离聚物,离聚物树脂的羧基的中和度60%,商品名:HIMILAN1706(三井·杜邦株式会社制)
(实施例1)
使用具有2台挤出机的多层膜挤出机,将由聚酰胺树脂(a)形成的层(A)、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按照成为(B)层/(A)层/(B)层的3层构成的方式,在将由聚酰胺树脂(a)形成的层(A)的挤出温度设为260℃,将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的挤出温度设为250℃,将送料头(feed block)及T型模具温度设为250℃时,进行挤出成型。此外,膜层叠体成型时使用固定装置(pinning device),施加6.5KV的电压。另外,冷却辊的温度设为20℃。将各层的厚度设为45μm/45μm/45μm,得到总厚度为135μm的未拉伸多层膜(未拉伸膜层叠体)。接着,将该未拉伸多层膜通过同时双轴拉伸机(东洋精机制作所制,EX10-S5)拉伸至3×3倍,获得总厚度为15μm的多层拉伸膜(拉伸膜层叠体)。拉伸在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30秒、热固定温度215℃、热固定时间30秒、拉伸速度3m/分下实施。
关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将88.7质量%的作为聚酰胺树脂(b)的聚酰胺6、1质量%的作为烯烃系弹性体的UBE POLYETHYLENE ZE708(EEA)、0.1质量%的作为抗氧化剂的IRGANOX1098、0.2质量%的作为离聚物树脂的HIMILAN1706、和10质量%的作为聚酰胺树脂(c)的MXD6(MXD6NYLON S6011)通过干式混合机进行混合,之后投入到挤出机中使用。
(实施例2)
将拉伸加工时的预热温度设为14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1)
使(B)层仅由聚酰胺6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2)
使(B)层仅由聚酰胺6构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3)
设定为聚酰胺6单层膜(厚度为135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膜成型。
(实施例3)
未添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5)
未添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离聚物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6)
将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烯烃系弹性体的添加量设为3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7)
将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聚酰胺树脂(c)的添加量设为5质量%,未添加离聚物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8)
将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聚酰胺树脂(c)的添加量设为25质量%,未添加离聚物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9)
未添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抗氧化剂、离聚物树脂及聚酰胺树脂(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比较例10)
未添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烯烃系弹性体、抗氧化剂及聚酰胺树脂(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层叠体。
(生产率)
将实施例1~3及比较例1~3、比较例5~10中分别实施10次拉伸加工而未产生断裂的情况评价为“○”,将拉伸时产生断裂的情况评价为“×”。
(热水处理后的膜层叠体的耐弯曲疲劳性)
将实施例1~3及比较例1~3、比较例5~10中分别制作得到的多层拉伸膜(膜层叠体)进行在135℃下保持30分钟的热水处理。将热水处理后的膜通过理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带恒温槽的盖尔波·佛兰克思测试仪(Gelbo Flex Tester),按照MIL-B-131C,在23℃、50%相对湿度(RH)环境下进行1000次的弯曲测试后,将该膜层叠体设置在记录纸上后,涂抹墨汁,测定记录纸上记录的黑点的数目。其结果是,将个数低于5个判断为“○”,将个数为5个以上判断为“×”。
(氧气阻隔性)
对于实施例1~3及比较例1~3、比较例5~10中分别制作得到的多层拉伸膜(膜层叠体),按照ASTM D-3985,使用气体透过量测定装置(Modern control制,MOCON-OX-TRAN2/20),测定在23℃、60%RH条件下的透氧率。将所得的结果示于表1中。
(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
使用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产品名“Strograph V1-C”,按照ASTM D882,测定将实施例或比较例中得到的多层拉伸膜在23℃、50%RH的气氛下调湿1周后的拉伸断裂强度,将测定8次得到的平均值作为蒸煮处理前的拉伸断裂强度。
接着,使用株式会社TOMY精工制的高压釜(SR-240),将实施例或比较例中得到的多层拉伸膜在121℃进行30分钟的蒸煮处理。蒸煮处理后,在23℃、50%RH的气氛下调湿1周后,测定拉伸断裂强度,将测定8次得到的平均值作为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将该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的值除以上述求得的处理前的断裂强度(纵向)的值所得的值×100作为断裂强度保持率(单位:%)。
断裂强度保持率(%)=((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蒸煮处理前的断裂强度))×100
(蒸煮处理后的膜层叠体的层间密合性)
通过目视观察上述经过了蒸煮处理的多层拉伸膜的实施拉伸断裂强度试验后的膜层叠体,确认在膜层叠体的断裂面是否有层间剥离。目视观察的结果是,将未看到层间剥离者判断为“○”,将看到少许层间剥离者判断为“×”。
(雾度)
使用雾度值测定装置(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产品名“COH-400A”),根据JIS-K-7105进行雾度测定。试样规定为实施例或比较例中得到的热水处理前的多层拉伸膜,在23℃、50%RH的气氛下调湿1周后,测定雾度。
如这些结果所示,本实施例中得到的膜层叠体(多层拉伸膜)是通过使构成(B)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为特定的树脂组成而成型加工性优异。另外,得到的多层拉伸膜阻气性、透明性优异。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2中,即使拉伸时的预热温度为80℃~140℃的宽温度范围,也能进行膜层叠体的拉伸加工,进而获得的拉伸膜层叠体可得到透明性等物性优异者。进而,即使将得到的多层拉伸膜进行热水处理、蒸煮处理后,耐弯曲疲劳性、断裂强度也几乎不降低,机械物性优异,也未发生层(A)与层(B)间的层间剥离。
另一方面,(B)层仅由聚酰胺6构成的比较例1、2的多层拉伸膜在热水处理后的耐弯曲疲劳性低,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及层间密合性也低。另外,构成膜叠层体的(B)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含抗氧化剂时(实施例3),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稍差,但仍为实用水平。构成(B)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含离聚物树脂时(比较例5)、烯烃系弹性体的含量过多时(比较例6),膜层叠体的雾度恶化。构成(B)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含离聚物树脂,且聚酰胺树脂(c)的含量少时(比较例7),层间密合性变弱,聚酰胺树脂(c)的含量过多时(比较例8),成型加工性降低,且热水处理后的耐弯曲疲劳性降低。构成(B)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仅为聚酰胺6与烯烃系弹性体的2成分时(比较例9),雾度差,且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降低。另外,构成(B)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仅为聚酰胺6与离聚物树脂时(比较例10),成型加工性降低,且热水处理后的耐弯曲疲劳性、蒸煮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层间密合性也降低。
(拉伸弹性模量)
作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将作为聚酰胺树脂(b)的聚酰胺6、作为聚酰胺树脂(c)的MXD6(MXD6NYLON S6011)、作为烯烃系弹性体的UBE POLYETHYLENE ZE708(EEA)、作为离聚物树脂的HIMILAN 1706按照成为表2所示的质量比的方式进行配合。
将获得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成型为厚度100μm的未拉伸单层膜。进一步,将上述未拉伸单层膜进行拉伸而获得厚度15μm的拉伸单层膜。利用拉伸试验机(A&D制、TENSILON万能材料试验机RTA-10KN),依照ASTM D-882在23℃、50%RH的气氛下测定获得的拉伸单层膜的拉伸弹性模量。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表2
上述表2中,MD方向(Machine Direction)是指制造膜时的输送方向,TD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是指垂直于MD方向的方向。
由上述结果清楚可知,烯烃系弹性体与离聚物树脂的质量比率为实验例A~实验例D的范围时,确认了拉伸弹性模量显著变高。即,可知本发明的膜层叠体在烯烃系弹性体与离聚物树脂的质量比为0.04~0.4左右时,可达成高拉伸弹性模量。
符号说明
1 膜层叠体
10 芯层
11、12 皮层

Claims (16)

1.一种膜层叠体,其是将聚酰胺层(A)与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B)层叠而成的膜层叠体,所述聚酰胺层(A)包含聚酰胺树脂(a)作为主成分,所述聚酰胺树脂(a)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
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4~94质量%的聚酰胺树脂(b)、0.1~2.8质量%的烯烃系弹性体、0.01质量%~3质量%的离聚物树脂、和5.5~20质量%的聚酰胺树脂(c);
所述聚酰胺树脂(b)选自脂肪族聚酰胺的均聚物及使用2种以上用于形成该脂肪族聚酰胺树脂均聚物的原料单体而形成的共聚物;
所述聚酰胺树脂(c)是具有含有7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二胺单元的二胺单元、和含有50摩尔%以上的所述通式(II)所表示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二羧酸单元的聚酰胺树脂;
所述通式(II)中,m表示2~18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0.01~1质量%的抗氧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b)包含聚酰胺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a)的二胺单元来自间苯二甲基二胺、对苯二甲基二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a)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单元来自己二酸、癸二酸或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烯烃系弹性体包含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烯烃系弹性体包含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所述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丙烯酸酯的含量是5质量~30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抗氧化剂包含酚系抗氧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离聚物树脂包含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c)是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胺。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是由拉伸膜构成的拉伸膜层叠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拉伸膜层叠体由双轴拉伸膜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离聚物树脂与所述烯烃系弹性体的质量比即离聚物树脂/烯烃系弹性体为0.04~0.4。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烯烃系弹性体及离聚物树脂分别独立地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15.一种包装材料,其具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
16.一种容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层叠体。
CN201680063133.0A 2015-10-30 2016-10-25 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Pending CN1083492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4137 2015-10-30
JP2015-214137 2015-10-30
JP2016156731 2016-08-09
JP2016-156731 2016-08-09
PCT/JP2016/081579 WO2017073560A1 (ja) 2015-10-30 2016-10-25 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包装材料又は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226A true CN108349226A (zh) 2018-07-31

Family

ID=5863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3133.0A Pending CN108349226A (zh) 2015-10-30 2016-10-25 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07857B2 (zh)
CN (1) CN108349226A (zh)
TW (1) TWI725066B (zh)
WO (1) WO20170735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5365A (zh) * 2019-10-09 2022-05-27 东洋纺株式会社 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和层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9472B (zh) * 2017-05-30 2022-09-27 Ube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脱模薄膜
JP6922428B2 (ja) * 2017-05-30 2021-08-18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離型フィルム
WO2019130855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株式会社熊谷 導電性発熱層を備えた電子レンジ加熱用包装体
JP2023027478A (ja) 2021-08-17 2023-03-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層体
WO2023026593A1 (ja) 2021-08-23 2023-03-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材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4868A (ja) * 1991-07-08 1993-03-19 Mitsubishi Kasei Polytec Co ヒートシール可能な高寸法安定性積層フイルム
JPH07276591A (ja) * 1994-04-06 1995-10-24 Mitsubishi Chem Corp ポリアミド系積層二軸延伸フイルム
CN1207341A (zh) * 1997-08-06 1999-02-10 阿特兰提斯-帕克生产商业有限公司 以聚酰胺为基础的胶管膜
CN1597311A (zh) * 2003-09-17 2005-03-23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具有聚酰胺层的不对称多层薄膜
CN101522388A (zh) * 2006-10-19 2009-09-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阻隔性良好的注塑成型体
CN101842219A (zh) * 2007-11-08 2010-09-22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聚酰胺系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得到的聚酰胺系树脂膜
CN104797631A (zh) * 2012-11-12 2015-07-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半芳香族聚酰胺、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7200B2 (ja) * 1998-04-03 2007-10-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2軸延伸ポリアミド系多層フィルム
JP5181680B2 (ja) * 2008-01-10 2013-04-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系積層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4868A (ja) * 1991-07-08 1993-03-19 Mitsubishi Kasei Polytec Co ヒートシール可能な高寸法安定性積層フイルム
JPH07276591A (ja) * 1994-04-06 1995-10-24 Mitsubishi Chem Corp ポリアミド系積層二軸延伸フイルム
CN1207341A (zh) * 1997-08-06 1999-02-10 阿特兰提斯-帕克生产商业有限公司 以聚酰胺为基础的胶管膜
CN1597311A (zh) * 2003-09-17 2005-03-23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具有聚酰胺层的不对称多层薄膜
CN101522388A (zh) * 2006-10-19 2009-09-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阻隔性良好的注塑成型体
CN101842219A (zh) * 2007-11-08 2010-09-22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聚酰胺系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得到的聚酰胺系树脂膜
CN104797631A (zh) * 2012-11-12 2015-07-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半芳香族聚酰胺、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5365A (zh) * 2019-10-09 2022-05-27 东洋纺株式会社 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和层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3560A1 (ja) 2017-05-04
TWI725066B (zh) 2021-04-21
JPWO2017073560A1 (ja) 2018-09-27
JP6807857B2 (ja) 2021-01-06
TW201728459A (zh) 201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226A (zh) 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TWI717443B (zh) 乾摻混合物
CN101296793B (zh) 用于包装的高模量离聚物
CN102906197B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CN105793169B (zh) 多层容器
CN105813845B (zh) 多层容器
EP3785907B1 (en) Multilayered article and multilayered container
EP404318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 container
JP2013514446A (ja) 透湿透気性を有する非多孔質フィルム
US20210046744A1 (en) Multilayered article and multilayered container
US11872788B2 (en) Multilayered article and multilayered container
WO2023026593A1 (ja) 延伸フィルム、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材料
CN117794743A (zh) 多层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