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3892B - 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33892B CN108333892B CN201810037351.8A CN201810037351A CN108333892B CN 108333892 B CN108333892 B CN 108333892B CN 201810037351 A CN201810037351 A CN 201810037351A CN 108333892 B CN108333892 B CN 1083338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fulcrum
- closing member
- switch
- detec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本发明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包括保持开关的框架和设置在开闭构件与开关之间的连杆。连杆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动力点部分、第二支点形成部分和开关操作部分,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在设置于框架上的第一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一支点,动力点部分由开闭构件推动,第二支点形成部分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和动力点部分之间、并且在设置于框架上的第二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二支点,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第一支点形成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构件能够向开闭构件侧分离开。设置了用于向第一支撑部分推压第一支点形成部分的推压构件,并且开关操作部分设置在第二支点形成部分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在借助开闭构件的关闭操作来操作开关时吸收开闭构件的过度行程的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91807已知这种类型的传统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91807中公开的构造中,通过与盖本体的开闭操作同步地操作开关来检测盖本体(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所述盖本体相对于装置的主体可枢转地打开/关闭。为了吸收盖本体的过度行程,用于恒定地沿着打开方向推压盖本体的扭转弹簧是导电的,并且开关由在与扭转弹簧接触时导电的电触点构成。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S60-123929公开了一种用于开关的过度行程吸收装置,但是该装置不是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推压构件和开关操作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沿着规定方向推压开关所附接的附接基板,所述开关操作构件操作开关的操作片。当开关被操作且不小于操作力的力施加在操作片上时,附接基板抵抗推压构件的推压力而旋转,从而吸收开关操作构件的过度行程。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110861公开了一种用于记录/再现装置的托盘加载机构,其中托盘被推进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中/从装置主体的前表面撤出,并且该文献描述了用于吸收在驱动电机停在托盘的撤出位置时引起的过度行程的吸收机构。更具体地,为了防止开关被过度按压,用于引导开关操作构件的槽设置有用于退避的槽,从而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地引导开关操作构件,由此吸收过度行程。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91807中公开的构造中,由于在开闭盖本体时开关接触部分暴露到外部,因此开关接触部分可能会积聚污染物或生锈,并且可能无法保证开关接触部分的导电性。
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S60-123929的公开内容中,由于具有较大力矩的部件(例如附接基板)被可摆动地支撑而不被固定,因此该构造可能容易受到例如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分配冲击的影响,并且单独的抗冲击措施将是必要的。根据待连接至附接基板上的信号线是如何被刚硬化的,信号线的刚度可能妨碍期望的操作,因而可能需要专用的线引导件等,这会增大成本。
在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110861中的适于使用用于退避的引导槽来吸收过度行程的构造中,按压方向偏移而未完全吸收过度行程。在按下开关时,方向因用于吸收滑块的过度行程的引导槽而改变,负载施加在开关自身的触点上,这可能损坏开关。
特别地,当使用具有窄的开/关操作范围的开关(例如微动开关)来检测开闭构件时,即使仅仅相关零件的尺寸的较小偏差也可能导致难以进行开/关操作。这需要严格的零件尺寸管理,而这会影响制造零件的产量或增加管理成本。
为解决与传统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形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靠性高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其能够可靠地吸收开闭构件的过度行程并且提供了高度的设计自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是一种借助开闭构件的开闭操作来操作开关并且检测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
所述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包括:
支撑开关的框架;
设置在开闭构件和开关之间的连杆;和
用于推压连杆的推压构件,
连杆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动力点部分、第二支点形成部分和开关操作部分,所述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在框架的第一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一支点,所述动力点部分被开闭构件推压,所述第二支点形成部分在框架的第二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二支点,所述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
框架具有管控部分,所述管控部分管控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是可分开的,推压构件朝向第一支撑部分推压第一支点形成部分,
由开闭构件在动力点部分处推动连杆沿着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所沿的方向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一支点移动,
当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管控部分管控时,由开闭构件在动力点部分处推动连杆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二支点沿着抵抗推压构件而将第一支点形成部分与第一支撑部分分开的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是一种借助开闭构件的开闭操作来操作开关并且检测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
所述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包括:
保持开关的框架;
设置在开闭构件和开关之间的连杆;和
用于推压连杆的推压构件,
连杆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动力点部分、第二支点形成部分和开关操作部分,所述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在框架的第一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一支点,所述动力点部分被开闭构件推压,所述第二支点形成部分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和动力点部分之间、并且在框架的第二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二支点,所述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能够向开闭构件侧分离开,推压构件朝向第一支撑部分推压第一支点形成部分,
开关操作部分设置在第二支点形成部分的位置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是一种借助开闭构件的开闭操作来操作开关并且检测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
所述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包括:
保持开关的框架;
设置在开闭构件和开关之间的连杆;和
用于推压连杆的推压构件,
连杆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开关操作部分和动力点部分,所述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在框架的第一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一支点,所述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所述动力点部分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和开关操作部分之间并且被开闭构件推压,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是可分开的,推压构件朝向第一支撑部分推压第一支点形成部分,
框架具有管控部分,所述管控部分管控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支点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分开。因此,可以吸收连杆或开闭构件的变化,这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当开闭构件可能被某些外力强力地关闭或按压时,开闭构件可能在关闭状态下被推动超出正常位置,此时发生过度行程。根据本发明,当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管控部分管控时,连杆能够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二支点沿着抵抗推压构件而使第一支点形成部分与第一支撑部分分开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关闭状态下、在正常位置处且在动力点部分处被进一步推动的连杆可以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二支点移动,而不会使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移动。换言之,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110861中公开的技术不同,根据本发明过度行程不改变开关操作部分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其能够通过抵抗推压构件移动连杆来可靠地吸收开闭构件的过度行程。
参考附图,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本发明所应用的示例性成像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应用的示例性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图3A和3B的装置中的连杆的放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A和3B的装置中的开关杆的操作位置的视图;
图6A至6E是用于说明图3A和3B中的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7A和7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9A和9B是用于说明图8的装置中的连杆的放大视图;
图10A和10B是用于说明图8的装置中的保持器的放大视图;
图11A和11B是用于说明图8的装置的初始位置的视图;
图12A和12B是用于说明图8中的装置的操作位置的视图;和
图13A和13B是用于说明图8中的装置的完全关闭操作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根据本发明所应用的设备的构造、各种条件等而适当地改变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它们的相对布置等。因此,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它们的相对布置等不意图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图1A示出了作为开闭构件的前盖被关闭的状态,图1B是前盖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型或静电型复印机和打印机。
更具体地,在成像设备中,前盖2以可打开-可关闭的方式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前部,所述前盖存储包括调色剂、鼓和显影器的处理盒6,并且存储纸张片材的给纸盒3以可前进-可拉出的方式设置在前盖2的下方。用于进行成像部件的维修和卡纸处理的输送路径盖4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侧表面处,并且设备主体1的上表面形成为排纸托盘5,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片材堆叠在所述排纸托盘5上。
如图1B中所示,通过铰接部2-2和2-3围绕作为枢转支点的下端侧可枢转地支撑前盖2,并且当前盖2打开时,可以拆卸/附接处理盒6。处理盒6的周边由内盖7保护、并且在形成于内盖7处的导轨(未示出)上插入至设备主体1中/从设备主体1中拉出。作为撞击部分的撞击部分2-1设置在前盖2的后表面处,并且内盖7具有形成为使得能够插入撞击部分2-1的狭缝8。
图2是作为成像设备1的激光打印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
当产生打印信号时,扫描仪单元21发出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激光束,并且由充电辊16充电成具有规定极性的感光构件19被扫描。这样,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构件19上。调色剂从显影器17供给至静电潜像上,并且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构件19上。感光构件19、充电辊16和显影器17集成地形成为处理盒6,所述处理盒包括调色剂存储室并且设置成能够从激光打印机100的主体上拆卸或能够附接至所述主体上。在此,成像部分包括感光构件19、充电辊16和显影器17。同时,堆叠在给纸盒22上的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片材P由拾取辊23以单张的形式供给,并且通过辊24输送至对准辊25。记录纸张片材P在感光构件19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由感光构件19和转印辊20形成的转印位置的时刻从对准辊25输送至该转印位置。感光构件19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张片材P经过转印位置的过程中被转印到记录纸张片材P上。之后,记录纸张片材P被作为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200加热并且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记录纸张片材P上,所述定影装置200用作成像设备中的定影部分。承载有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片材P通过辊26和27排出到激光打印机100的上部托盘上。注意,附图标记18指代清洁感光构件19的清洁器,附图标记28指代进给托盘(旁路托盘),所述进给托盘具有一对记录纸张片材管控板,该对记录纸张片材管控板的宽度可以根据记录纸张片材P的尺寸进行调节。进给托盘28设置成用于处理非固定尺寸的记录纸张片材P。附图标记29指代从进给托盘28进给记录纸张片材P的拾取辊。动力从连接到商用交流电源401的控制电路400供应至定影装置200。
现在参考图3A和3B,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
图3A是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在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连杆侧的透视图,图3B是在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开关侧的透视图。
现在将描述整体构造。
根据本实施例,本发明应用于检测以可打开-可关闭的方式设置在设备主体1处的前盖2的开闭状态,设置在设备主体1处的开关13借助前盖2的开闭操作而操作,并且前盖2的开闭状态得以检测。
连杆11设置在前盖2和开关13之间,并且开关13和连杆11附接至保持器10,所述保持器作为固定在设备主体1的侧部上的框架。
保持器10具有沿着与前盖2的旋转轴线正交的表面竖直地延伸的矩形分隔部10-9,开关13和连杆11分别设置在分隔部10-9的前侧和后侧上。沿着左右方向突出的凸缘部分10-10设置在分隔部10-9的后侧边缘处,并且凸缘部分10-10随后固定到设备主体1的壁表面上。
连杆11是沿着上下方向线性地延伸的长板构件,并且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作为被前盖2按压的动力点部分的按压部分11-1、以及作为第二支点形成部分的第二支点轴11-3。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定位在连杆11的一端(图中的下端)处,并且在作为第一支撑部分的第一支点轴10-1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一支点S1。第二支点轴11-3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与按压部分11-1之间,并且在设置于保持器10上的保持部分10-5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二支点S2,所述保持部分10-5作为第二支撑部分和管控部分。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可以相对于第一支点轴10-1向作为开闭构件侧的前盖2侧分离开,并且设置有作为推压构件的张力弹簧12以用于将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压抵在第一支点轴10-1上。作为按压开关13的开关操作部分的操作轴11-6设置在第二支点轴11-3的位置处。操作轴11-6具有围绕第二支点S2的圆形截面形状,并且操作轴的抵靠开关13的抵接部分呈弧形。
将详细描述各元件的结构。
按压部分11-1由连杆11的上部部分的位于前盖2侧的表面形成,并且由撞击部分2-1的末端部抵靠,所述撞击部分2-1随着前盖2进行关闭操作而前进。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设置在连杆11的一端(在图示示例中为下端)处,并且具有细长孔11-21。细长孔11-21沿着前盖2的开闭方向以弧形形状延伸规定长度,并且第一支点轴10-1与细长孔11-21接合并且被可摆动地支撑。细长孔11-21在前盖2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可滑动地适配到呈圆形截面的第一支点轴10-1的外周边,以形成连杆11的第一支点S1。适配表面由作为推压构件的张力弹簧12的推压力支撑。围绕细长孔11-21的边缘11-22与连杆11一体地形成。
张力弹簧12附接在形成于连杆11处的弹簧钩11-4和形成于保持器10处的弹簧钩10-4之间,并且在图3A中来看时沿逆时针方向在第一支点轴10-1上施加推压力。
保持器10设置有旋转止动肋10-2,并且当前盖2被打开时形成在连杆11处的止动件11-5抵靠旋转止动肋10-2,从而限定连杆11的初始位置。
设置在保持器10处的保持部分10-5包括与第二支点轴11-3接合的凹槽10-51,并且凹槽10-51朝向前盖2敞开。
操作轴11-6和第二支点轴11-3从连杆11的左右侧表面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同轴地突出,并且平行于第一支点轴10-1地设置。
第二支点轴11-3在开关13被操作轴11-6按压的位置中在保持部分10-5的凹槽10-51处受支撑,所述保持部分10-5作为设置在保持器10处的第二支撑部分。第二支点轴适配到凹槽10-51以形成第二支点S2。凹槽10-51的位于设备主体侧的最远端部所具有的弧形形状的直径与第二支点轴11-3的直径相同。
操作轴11-6穿过保持孔10-6突出到位于后表面处的开关13侧,并且可以抵靠开关13的开关杆13-1,所述保持孔10-6作为设置在保持器10的分隔部10-9处的细长管控孔。
如图3B中所示,开关13通过两个定位凸台10-8和卡扣配合件10-7定位并固定在保持器10上。在此,两个定位凸台10-8和卡扣配合件10-7形成定位部分。保持孔10-6与保持部分10-5相对地形成,并且与形成在连杆11上的操作轴11-6接合,以便从连杆11的前侧和后侧一起支撑并形成第二支点S2。
开关13是微动开关,并且通过由操作轴11-6推动开关杆13-1而将柱塞(未图示)推入开关13中。随着柱塞被推入,内部的可动触点抵靠固定的常闭触点,从而使公共端子13-4和常开端子13-5导通,并使状态由关闭切换到打开。
图4A和4B示出了连杆11的操作状态。
更具体地,根据前盖2的关闭操作,连杆11围绕第一支点S1从初始位置P1旋转到操作轴11-6推动开关13以打开开关的操作位置P3(图4A)。
当操作轴11-6推动开关13时,第二支点轴11-3抵靠保持部分10-5的凹槽10-51,并且在操作位置P3之后连杆11的旋转支点从第一支点S1切换到第二支点S2(图4B)。前盖2在关闭方向上的过度行程通过抵抗张力弹簧12的推压力使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的细长孔11-21的端部弧形部11-21a朝向前盖2侧与第一支点轴10-1分离开而被吸收。
注意,当前盖2被打开时,连杆11再次逆时针旋转以使止动件11-5抵靠旋转止动肋10-2,从而恢复初始位置。
现在参考图5,将描述开关杆13-1的操作。
在图5中,13-1(a)至13-1(d)表示开关杆13-1的操作状态。开关13在(a)中处于关闭位置,在(b)中处于从关闭到打开的切换位置,而开关13在(d)中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处于针对枢转移动的限制位置。位置(c)设定在切换位置(b)和针对枢转移动的限制位置(d)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并且处于与保持器10的保持部分10-5上的凹槽10-51的弧形部相接触的位置处。因此,当连杆11移动至抵靠保持部分10-5的凹槽10-51时,开关杆13-1移动到位置(c)并且开关13被打开。
图6A至6E是用于说明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
现在将描述前盖2的打开状态,随后描述关闭状态。
图6A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初始位置)的前盖2。此时,连杆11停止处于止动件11-5抵靠旋转止动肋10-2的位置中。
在图6B中,前盖2的撞击部分2-1穿过狭缝8并且进入内盖7以接触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然后,连杆11围绕第一支点S1进行枢转移动。
在图6C中,撞击部分2-1通过前盖2的关闭操作而进一步前进,按压部分11-1被进一步推入,并且第二支点轴11-3抵靠保持部分10-5的凹槽10-51。几乎在第二支点轴11-3抵靠保持部分10-5的同时,操作轴11-6抵靠保持孔10-6的位于设备主体侧的端部10-6a以形成第二支点S2。于是,开关13被打开。如图所示,第二支点轴11-3和操作轴11-6具有相同的轴直径。保持部分10-5的凹槽10-51和保持孔10-6的位于设备主体侧的端部10-6a具有相同的半径。
如图6D中所示,当按压部分11-1被推入时,连杆11开始围绕由第二支点轴11-3和操作轴11-6形成的第二支点S2枢转移动。连杆抵靠开关13地枢转。因此,如果撞击部分2-1的前进量改变,则由于操作轴11-6抵靠开关13的抵接部分具有围绕第二支点S2的弧形部分,开关13的被推动量是恒定的。在此过程中,连杆11的细长孔11-21的端部弧形部11-21a与第一支点轴10-1分离开,并且第一支点轴10-1在细长孔11-21中摆动。
如图6E中所示,当按压部分11-1被一些外力进一步推动超过图6D的状态时,按压部分11-1被移动限制止动件10-3管控以避免转动。
注意,根据本实施例,张力弹簧12被用作推压连杆11的方法,但可以使用压缩弹簧或扭转盘簧。
根据本实施例,细长孔11-21设置在连杆11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侧,第一支点轴10-1设置在保持器10处,然而,相反地,位于连杆11侧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可以形成为轴,而细长孔可以设置在保持器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推动开关13的操作轴11-6和用于吸收过度行程的第二支点S2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处,从而开关13的被推动量保持恒定,并且可以改进装置的可靠性。此外,连杆11和前盖中的变化可以被吸收于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处的细长孔11-21中,这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由于操作轴11-6不前进超过保持部分10-5,因此无论前盖2的操作速度或操作力如何,施加在开关13上的力都是恒定的,这可以防止开关13被损坏。
只需管理用于保持开关13的保持器10的定位部分和保持连杆11的保持部分10-5中的一个点就能可靠地保持被推动量恒定,从而可以降低各零件的管理成本。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7A和7B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下文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元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不再重复其描述。
图7A是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透视图,图7B是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在后表面侧的透视图。
如图7A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U形槽11-23替代设置在连杆11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处的细长孔11-21,所述U形槽11-23在设备主体1侧(换言之,与前盖相反的一侧)敞开。设置在保持器10处的第一支点轴10-1与U形槽11-23接合以形成第一支点S1。U形槽11-23可以相对于第一支点轴10-1朝向前盖2侧分离开。
这样,形成第一支点S1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设置有替代第一实施例的细长孔11-21的U形槽11-23,可以吸收更大的过冲。因此,第二实施例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容易发生零件变化的大开闭构件。
现在将描述图7B中的后表面侧。
根据第二实施例,具有弧形形状的锤部分11-7设置在操作轴11-6的端部处,作为抵靠开关13的开关杆13-1的抵接部分,该弧形形状的直径大于操作轴11-6的直径。穿过包括锤部分11-7的弧形形状的虚拟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形成为与第二支点轴11-3和操作轴11-6同轴(围绕第二支点S2)。注意,保持孔10-6在前盖2侧的端部10-6b是敞开的。
锤部分11-7抵靠开关杆13-1以断开/连接开关。开关13可以通过自由地设定锤部分11-7的外径而自由地设置。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8至图13A和13B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仅仅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元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将不重复其描述。
参考图8,将描述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总体结构;参考图9A和9B以及图10A和10B,将描述连杆11和保持器10的详细构造。
图8是当前盖2关闭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从设备主体1的后表面侧来看的透视图。
图9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设置在设备主体1中的连杆11从右后表面来看的透视图,图9B是从左前表面来看的透视图。在此,左侧和右侧参考在图1A和1B中当从设置有前盖2的侧部来看设备主体1时的侧部。
图10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作为框架的保持器10在从设备主体1的后侧来看时的透视图,图10B是从前侧来看的透视图。
虽然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前盖2的开闭方向和连杆11的摆动方向是相同的,但是根据本实施例,连杆11构造成沿着与前盖2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摆动。
连杆11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L状的树脂部件,并且厚度略大于开关13的开关杆13-1的宽度。
连杆11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开关操作部分31-6、作为动力点部分的按压部分11-1、抵接肋31-8、倾斜部分31-9、初始位置定位部分31-5和弹簧座11-4。在此,开关操作部分31-6相当于第二支点形成部分。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具有细长孔11-21,所述细长孔11-21形成在L形状的较短边处、沿着较短边的方向(设备主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规定长度并且具有弧形的端部。右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b(参见图9A)的内径大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的内径。两个端部处的弧形形状之间的轮廓由平面11-21c限定,所述平面11-21c通过切线连接至两个端部处的弧形部。
弹簧座11-4形成在连杆11的L形状的较短边的末端处,并具有向左延伸规定长度的十字形凸台形状(参见图9A),并且弹簧座的外部尺寸与压缩弹簧32(将会描述)的内径之间的关系使得能够通过轻压配合插入弹簧座11-4。弹簧座11-4定位在(处于按压部分11-1侧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的上方的规定距离处。
开关操作部分31-6是在L形状的较长边的末端部处向左突出的肋(参见图9A)。
按压部分11-1是定位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和开关操作部分31-6之间且面向右侧的平面(参见图9A)。
初始位置定位部分31-5是毗邻按压部分11-1的上侧的平面,并且初始位置定位部分的上侧相对于按压部分11-1向左倾斜(参见图9A)。
倾斜部分31-9形成为毗邻按压部分11-1和初始位置定位部分31-5的平面,并且从按压部分11-1和初始位置定位部分31-5的侧部(所述侧部作为起点)在向前方向上向右侧延伸(参见图9B)。
抵接肋31-8是具有弧形截面并从L形状的较长边的中心附近向设备主体1的后表面侧延伸的肋。
保持器10如图10A和10B所示地构造。保持器10具有分隔部30-9、第一支点轴10-1、开关管控部分30-1、两个定位凸台10-8、卡扣配合件10-7、弹簧座10-4、倾斜部分接收部分30-3、初始位置定位壁30-2和狭缝8。在此,第一支点轴10-1相当于第一支撑部分,开关管控部分30-1相当于第二支撑部分和管控部分。两个定位凸台10-8和卡扣配合件10-7形成定位部分。
如图8中所示,当前盖2关闭时分隔部30-9呈与前盖2平行的板形状,分隔部30-9在前盖2侧的表面(前表面)用作内盖7,而分隔部30-9在设备主体1的壁侧处的表面(后表面)成形为与开关13和连杆11附接。
第一支点轴10-1是具有圆形截面的凸台,所述凸台从分隔部30-9的后表面垂直地延伸以与连杆11的细长孔11-21的左侧上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参见图8)适配,并且所述凸台的外径允许第一支点轴在细长孔中滑动。
两个定位凸台10-8和卡扣配合件10-7支撑开关13,使得开关杆13-1的操作方向平行于前盖2的分隔部30-9。此时,两个定位凸台10-8和卡扣配合件10-7支撑开关13,使得开关杆13-1的末端部面朝上并且开关杆13-1位于右侧(参见图8)。
开关管控部分30-1是定位在作为开关保持结构的两个定位凸台10-8和卡扣配合件10-7的上方的壁,并且面向右侧(参见图10A)。
弹簧座10-4定位在第一支点轴10-1的左上方(参见图10A)、向右延伸,并且由外径小于压缩弹簧32的内径的十字形凸台形状形成。
倾斜部分接收部分30-3呈从分隔部30-9的后表面向设备主体1的前侧凹入的箱形状,并且在附接连杆11时存放连杆11的倾斜部分31-9。
初始位置定位壁30-2由倾斜部分接收部分30-3的右侧表面(参见图10A)和从分隔部30-9向设备主体1的后表面侧延伸的壁(所述壁与所述右侧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上)形成。
狭缝8是设置在倾斜部分接收部分30-3的与分隔部30-9平行的表面30-3a处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孔,并且狭缝的尺寸允许前盖2的撞击部分2-1通过其插入。
保持器10以规定间隙附接在设备主体1的与分隔部30-9平行地设置的壁表面(未示出)处。
如图8中所示,连杆11被可摆动地支撑,并且较长边定位在开关13的右侧,较短边设置在开关的下方,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的细长孔11-21与保持器10的第一支点轴10-1接合。
当前盖2处于关闭状态时,连杆11的开关操作部分31-6按压开关13的开关杆13-1的末端部附近,并且通过开关杆13-1而抵靠保持器10的开关管控部分30-1。此时开关13的开关杆13-1设置成停止在切换位置(其为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的切换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撞击部分2-1是从前盖2的后表面垂直地突出的突起,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矩形截面,并且当前盖2处于关闭状态时设置在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的右侧(参见图8)。
撞击部分2-1具有在左表面的下端处沿着设备主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肋2-1a(参见图8)。当前盖2处于关闭状态时,按压肋2-1a抵靠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以通过连杆11按压开关13的开关杆13-1。
压缩弹簧32附接在连杆11的弹簧座11-4和保持器10的弹簧座10-4之间,并且沿着连杆11的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参见图8)抵靠保持器10的第一支点10-1所沿的方向施加推压力。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设置在前盖2处的撞击部分2-1的末端部抵靠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以定位连杆11。同时,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撞击部分2-1的侧表面处的肋2-1a抵靠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以定位连杆11。
现在参考图11A和11B至图13A和13B,将描述在操作中连杆11、撞击部分2-1和开关杆13-1之间的关系。
图11A是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后视图,其中连杆11处于初始位置,并且前盖2的撞击部分2-1在穿过狭缝8之后即将抵靠连杆11的倾斜部分31-9。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A-A截取的俯视剖视图。
随着保持器10的第一支点轴10-1和连杆11的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参见图11A)通过压缩弹簧32的作用而彼此抵接,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形成第一支点S1。
由于弹簧座11-4定位在第一支点S1的上方,因此连杆11受到由压缩弹簧32顺时针(参见图11A)作用的力矩。连杆11由于由压缩弹簧32顺时针作用的力矩而被支撑在保持器10处,并且连杆11自身的重量致使连杆11的初始位置定位部分31-5抵靠保持器10的初始位置定位壁30-2。
此时,开关13的开关杆13-1与保持器10的开关管控部分30-1分离,并且开关13到达关闭位置。
连杆11的开关操作部分31-6与开关杆13-1分离。
当撞击部分2-1从图11A中的状态进一步推进时,撞击部分2-1的末端部抵靠连杆11的倾斜部分31-9,使得连杆11受到逆时针的力矩(参见图11A)。所述逆时针的力矩抵抗由压缩弹簧32产生的顺时针力矩和连杆的重量,使得连杆开始围绕第一支点S1逆时针(参见图11A和11B)摆动。此时,连杆11随着连杆11的抵接肋31-8在设备主体1的壁表面(未图示)上滑动而摆动。之后,连杆11的开关操作部分31-6开始抵靠开关杆13-1。
图12A是当连杆11摆动直到开关杆13-1抵靠开关管控部分30-1时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后视图,图12B是沿图12A的线B-B截取的俯视剖视图。
此时,前盖2的撞击部分2-1和连杆11的倾斜部分31-9继续彼此接合(参见图12B)。开关杆13-1在抵靠开关管控部分30-1之前经过从关闭至打开的切换位置,并且在如上所述抵靠开关管控部分30-1的同时被支撑处于限制位置和切换位置之间的中间点处。连杆11通过压缩弹簧32的作用而保持第一支点轴10-1与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参见图12A)彼此抵靠,直到开关杆13-1抵靠开关管控部分30-1。这样,在第一支点轴10-1与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保持彼此抵靠时,连杆11围绕第一支点S1逆时针摆动(沿着图12A中的虚线箭头)。
图13A是当撞击部分2-1被推入直到前盖2到达完全关闭的状态时开闭构件检测装置的后视图,图13B是沿图13A的线C-C截取的顶视剖视图。
当撞击部分2-1被推入时,连杆摆动直到开关杆13-1抵靠开关管控部分30-1。之后,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参见图13A)抵抗压缩弹簧32的反作用力而与第一支点轴10-1分离开,并且连杆11围绕开关操作部分31-6的末端部顺时针(参见图13A)摆动。此时,在连杆11的细长孔11-21中,由于右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b的内径大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的内径(参见图13A),因此连杆可以平滑地摆动。摆动持续进行,直至前盖2的撞击部分2-1的末端部越过连杆11的倾斜部分31-9到达按压部分11-1(参见图13B)。在此,作为第二支点形成部分的开关操作部分31-6通过开关杆13-1而在作为第二支撑部分的开关管控部分处受支撑,从而形成第二支点S2。在前盖2的撞击部分2-1的末端部到达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之后,撞击部分2-1随着按压肋2-1a和按压部分11-1滑动而移动,直至前盖2到达完全关闭的状态。
在此,当前盖2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时,压缩弹簧32的弹簧压力设定为建立以下关系式。在此,从开关杆13-1(在开关管控部分侧)通过开关操作部分31-6施加到连杆11上的力为Pa,从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和撞击部分2-1的按压肋2-1a之间的接触点到Pa的距离为La。从压缩弹簧32通过弹簧座11-4施加到连杆11上的力为Pb,从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和撞击部分2-1的按压肋2-1a之间的接触点到Pb的距离为Lb。
Pa×La<Pb×Lb
当建立该关系式时,开关13的开关杆13-1不与保持器10的开关管控部分30-1分离,并且可以保持处于打开状态中。
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支点轴10-1保持抵靠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参见图12A),直到开关操作部分31-6通过开关杆13-1抵靠开关管控部分30-1。当第一支点轴10-1保持抵靠细长孔11-21的端部弧形部11-21a时,连杆11围绕第一支点S1摆动,但是压缩弹簧32的弹簧压力不必满足这个操作的条件。更具体地,当第一支点轴10-1抵靠细长孔11-21的位于左侧的端部弧形部11-21a(如图12A和12B中所示)时,不需要建立上述关系式。该关系式仅需要在如下情况下建立:此时前盖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撞击部分2-1的过度行程被吸收、并且压缩弹簧32被压缩(如图13A和13B所示)。
根据本实施例,压缩弹簧32用于推压连杆11,但是也可以使用张力弹簧或扭转盘簧。
根据本实施例,细长孔11-21设置在连杆11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侧处,并且第一支点轴10-1设置在保持器10处,然而,相反地,连杆11侧处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可以形成为轴,并且细长孔可以形成在保持器侧上。
根据本实施例,连杆11沿着与前盖2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摆动,但是连杆可以沿着与前盖的开闭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使得连杆11的按压部分11-1可以被前盖2的撞击部分2-1的末端部直接按压。
代替根据第二实施例设置在连杆11的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侧处的细长孔11-21,可以设置U形槽,所述U形槽在不形成第一支点的一侧(换言之,在与开关相反的一侧)具有敞开的端部。
根据本实施例,保持器10的开关管控部分30-1通过开关杆13-1而管控连杆11的开关操作部分31-6的位置,但是连杆11的开关操作部分31-6的位置可以直接被管控而不通过开关杆13-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按压部分(动力点部分)11-1设置在开关操作部分31-6和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之间。这样,与开关操作部分31-6设置在按压部分(动力点部分)11-1和第一支点形成部分11-2之间的情况相比,按压部分(动力点部分)11-1的摆动行程会更小,因此可以节省更多的空间,这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开关杆13-1被推送到的位置通过抵靠设置在保持器10处的开关管控部分30-1而限定,从而无论连杆11和前盖2如何变化均可以确保开关13的操作处于保持器10的范围内,使得所述装置可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此外,连杆11和前盖2的变化可以被吸收于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处的细长孔11-21中,从而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连杆11的开关操作部分31-6不会前进超过保持器10的开关管控部分30-1,因此无论前盖2的操作速度或操作力如何,施加在开关13上的力都是恒定的,从而可防止开关13被损坏。
仅仅通过管理保持器10(该保持器保持开关13)的开关定位部分和开关管控部分30-1(该开关管控部分管控开关杆13-1)就可以始终确保恒定的按压量,因此可以降低各零件的管理成本。
根据本实施例,连杆11的摆动方向是与前盖2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能够在设备主体1的前后方向上节省空间,并且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连杆11被推送到的位置由设置在前盖2的撞击部分2-1的侧表面处的按压肋2-1a的位置决定,并且不太可能受到前盖2的开闭方向中的变化的影响。因此,用于吸收过度行程的细长孔11-21可以较小,这可以节省更多的空间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所述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借助开闭构件的开闭操作来操作开关、并且检测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
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支撑开关;
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开闭构件和开关之间;和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用于推压连杆,
连杆具有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动力点部分、第二支点形成部分和开关操作部分,所述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在框架的第一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一支点,所述动力点部分由开闭构件推动,所述第二支点形成部分在框架的第二支撑部分处受支撑以形成第二支点,所述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
框架具有管控部分,所述管控部分管控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支点形成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是可分离的,推压构件朝向第一支撑部分推压第一支点形成部分,
由开闭构件在动力点部分处推动连杆沿着其中开关操作部分按压开关的方向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一支点移动,
当开关操作部分在按压开关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管控部分管控时,由开闭构件在动力点部分处推动连杆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二支点沿着抵抗推压构件而使第一支点形成部分与第一支撑部分分离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框架包括定位开关的定位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开闭构件包括抵靠动力点部分的撞击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第二支点形成部分设置在动力点部分和第一支点形成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包括细长孔,第一支撑部分包括与所述细长孔接合的第一支点轴,并且所述第一支点轴抵靠细长孔的位于开闭构件侧的端部以形成第一支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处的细长孔是U形槽,所述U形槽在与开闭构件侧相反的一侧处敞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第二支点形成部分是设置在连杆处的第二支点轴,设置在框架处的第二支撑部分包括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包括凹槽,第二支点轴与所述凹槽接合,并且凹槽向开闭构件侧敞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开关和连杆分别设置在由框架形成的分隔部的前侧和后侧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开关操作部分包括操作轴,所述操作轴与第二支点轴同轴地延伸、并且穿过设置在分隔部处的细长管控孔向开关侧突出,并且所述细长管控孔在开关侧处的端部形成管控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动力点部分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和第二支点形成部分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管控部分在通过管控部分管控开关操作部分的移动的同时支撑开关操作部分,从而管控部分和开关操作部分分别作为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二支点形成部分而形成第二支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开关具有根据摆动位置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杆,并且
开关杆被开关操作部分按压而摆动,并且由管控部分管控摆动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当由开闭构件在动力点部分处推动连杆沿着使第一支点形成部分与第一支撑部分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成立以下关系式:
Pa×La<Pb×Lb
其中,
从管控部分侧施加到连杆上的力为Pa,
从动力点部分到Pa的距离为La,
由推压构件施加到连杆上的力为Pb,
从动力点部分到Pb的距离为Lb。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包括细长孔,第一支撑部分包括与所述细长孔接合的第一支点轴,并且所述第一支点轴抵靠细长孔的位于开关侧的端部以形成第一支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处的细长孔是U形槽,所述U形槽在与开关侧相反的一侧处敞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连杆沿着与开闭构件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枢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其中,推压构件设置在第一支点形成部分与动力点部分之间。
18.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
成像设备包括:
存储成像单元的设备主体;
以可打开-可关闭的方式设置在设备主体处的开闭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所述开闭构件检测装置作为检测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的开闭构件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06182 | 2017-01-17 | ||
JP2017006182 | 2017-01-17 | ||
JP2017215704A JP7013206B2 (ja) | 2017-01-17 | 2017-11-08 | 開閉部材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215704 | 2017-11-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33892A CN108333892A (zh) | 2018-07-27 |
CN108333892B true CN108333892B (zh) | 2021-05-25 |
Family
ID=62838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37351.8A Active CN108333892B (zh) | 2017-01-17 | 2018-01-16 | 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16137B2 (zh) |
CN (1) | CN1083338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54548B2 (ja) | 2019-02-13 | 2023-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11099317B (zh) * | 2019-12-28 | 2020-07-17 | 哈尔滨学院 | 一种基于图像系统的零件自动排料装置 |
JP2023056150A (ja) * | 2021-10-07 | 2023-04-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開閉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23929U (ja) | 1984-01-30 | 1985-08-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イツチのオ−バ−ストロ−ク吸収装置 |
JP2769950B2 (ja) * | 1992-06-25 | 1998-06-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枠体ロック機構及び前記枠体ロック機構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155174B2 (ja) * | 1995-08-14 | 2001-04-09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H0991807A (ja) | 1995-09-21 | 1997-04-04 | Sharp Corp | 蓋体の開閉検出装置 |
JP3387790B2 (ja) | 1997-10-03 | 2003-03-17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のトレイ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JP3503114B2 (ja) * | 1999-11-26 | 2004-03-0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ロック機構 |
JP3943840B2 (ja) * | 2001-02-07 | 2007-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本体 |
JP2010107782A (ja) * | 2008-10-30 | 2010-05-1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駆動装置 |
JP2011047971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61592B2 (ja) * | 2011-02-06 | 2015-08-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回動開閉するドア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43712B2 (ja) * | 2013-12-26 | 2016-12-1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753427B2 (en) * | 2015-04-06 | 2017-09-05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Opening/closing detect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2018
- 2018-01-10 US US15/867,042 patent/US102161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16 CN CN201810037351.8A patent/CN10833389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33892A (zh) | 2018-07-27 |
US20180203406A1 (en) | 2018-07-19 |
US10216137B2 (en) | 2019-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4970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protrusion with a surface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force to move a frame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 |
US763653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ingle device for detecting when cover of the apparatus are all closed | |
EP1800879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hutter arm unit | |
US7464927B2 (en) | Sheet-feeding casset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474863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ain assembly contact contacting a cartridge contact of a memory | |
CN101825856B (zh) | 调色剂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8333892B (zh) | 开闭构件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 | |
US982985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erroneous attaching prevention unit | |
US7570901B2 (en) | Roller spa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JP361296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90004467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400651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30107282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1345566A (ja) | 電子機器装置の安全装置 | |
JP487786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013206B2 (ja) | 開閉部材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486921B2 (en) | Sheet accommod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3428736B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9745155B2 (en) | Image-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heet-supplying device to which additional sheet-supplying device is attachable | |
JP6620569B2 (ja) | シート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488587B (zh) | 开闭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 |
EP2866098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 |
US102818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H0928176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5923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