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2563B - 便座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座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12563B CN108312563B CN201710034207.4A CN201710034207A CN108312563B CN 108312563 B CN108312563 B CN 108312563B CN 201710034207 A CN201710034207 A CN 201710034207A CN 108312563 B CN108312563 B CN 1083125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welding
- pressing
- protruding
- pressing ji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02—Position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aligning, indexing or centring
- B29C65/7805—Position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aligning, indexing or centr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compris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 B29C65/7814—Position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aligning, indexing or centr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compris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in the form of inter-cooperat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e.g. tenons and morti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41—Holding or clamping means for handling purposes
- B29C65/7844—Holding or clamping means for handling purposes cooperating with specially formed feature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cooperating with holes or rib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5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feeding movement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7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Joining with non-plastics material
- B29C66/71—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Joining with non-plastics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stics material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80—General aspects of machine operations or constructions and parts thereof
- B29C66/84—Specific machine types or machines suitable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座的制造方法,在座面或底面上不易发生因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而造成的擦伤。具备座部(2)和底部(3)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座部的上表面为座面(21),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为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为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底部在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具有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在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具有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座部在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5),被朝向底部侧推压。座部推压夹具进行推压以在座面与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7)。进行熔接后,除去座部内突出部及座部外突出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座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座部和底部通过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简单称作熔接)固定的便座(参照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10-165331号])。
座部呈俯视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表面为座面。
底部呈俯视环状或U字状,下表面为便座的底面。底部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上通过熔接固定着座部的内周端部的下端面,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上通过熔接固定着座部的外周端部的下端面。
座部在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而被朝向底部侧推压,底部在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上而被朝向座部侧推压。
发明内容
在熔接时,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上的座部的座面与座部推压夹具擦碰、或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上的底部的底面与底部推压夹具擦碰等,有可能造成擦伤。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在座面或底面上发生因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带来的擦伤的便座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如以下所述。
一种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述座部的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座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的座部内突出部、以及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外突出部。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座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座部的上述座部内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座部外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与上述座面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座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通过上述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座部内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座部外突出部,以在上述座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除去上述座部内突出部及上述座部外突出部。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如以下所述。
一种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述座部的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座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或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突出部。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座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座部的上述座部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突出部推压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与上述座面的上述内周侧和上述外周侧中的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座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与不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面推压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通过上述座部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座部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座面推压部推压不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座面,以在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座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除去上述座部突出部。
此外,为了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如以下所述。
一种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述座部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下表面为上述便座的底面。上述底部,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底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的底部内突出部、以及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外突出部。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底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底部的上述底部内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底部外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与上述底面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底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通过上述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底部内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底部外突出部,以在上述底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除去上述底部内突出部及上述底部外突出部。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如以下所述。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述座部的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向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下表面为上述便座的底面。上述底部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底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或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突出部。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底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底部的上述底部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突出部推压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与上述底面的上述内周侧和上述外周侧中的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底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与不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面推压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通过上述底部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底部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底面推压部推压不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底面,以在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底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至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除去上述底部突出部。
发明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便座,抑制了在便座的座面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的擦伤。
有关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便座,抑制了在便座的座面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的擦伤。
有关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便座,抑制了在便座的底面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的擦伤。
有关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便座,抑制了在便座的底面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的擦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中制造出的便座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同上的便座从斜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同上的便座垂直于周向切断时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4是将座部安装在同上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座部推压夹具、支承部被安装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在同上的制造过程中座部及支承部被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底部被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座部及支承部被推压至底部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中A是同上的座部推压夹具的仰视图,图6中B是图6中A的A-A线剖视图。
图7中A是同上的底部推压夹具的平面图,图7中B是图7中A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在制造过程中底部被推压至座部及支承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熔接后、底部的底部内突出部及底部外突出部、座部的座部内突出部及座部外突出部被切除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在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中座部及支承部被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底部被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座部及支承部被推压至底部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在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中座部及支承部被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底部被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座部及支承部被推压至底部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在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中座部及支承部被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底部被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座部及支承部被推压至底部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中A是同上的座部推压夹具的仰视图,图13中B是图13中A的C-C线剖视图。
图14中A是同上的底部推压夹具的平面图,图14中B是图14中A的D-D线剖视图。
图15是在有关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中座部及支承部被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底部被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座部及支承部被推压至底部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在有关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制造方法中座部及支承部被安装在座部推压夹具、底部被安装在底部推压夹具、座部及支承部被推压至底部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符号说明
1便座;2座部;21座面;22内周端部;221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3外周端部;231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5座部突出部;251座部内突出部;252座部外突出部;3底部;30底面;31内周端部;311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2外周端部;321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3底部突出部;331底部内突出部;332底部外突出部;5座部推压夹具;51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1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2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2座面推压部;53非接触部;6底部推压夹具;61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1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2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2底面推压部;63非接触部;7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9对有关本发明的便座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制造出的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如图1、图2所示那样俯视呈环状,如图3所示,具备座部2、底部3、和设在由座部2和底部3包围的内部空间10中的支承部4。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定义为便座1的使用状态中的上下。此外,如图1所示,前后定义为便座1的使用状态下的使用者的朝向的前后。图1是将完成品的便座1从斜上方观察的、将座部2、底部3和支承部4根据熔接痕划分后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将完成品的便座1从斜下方观察的、将座部2、底部3和支承部4根据熔接痕划分后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设沿着呈环状的便座1的外周的方向为周向,并且设形成便座1的环的径向中心侧为内周侧,设径向上的与中心侧相反侧为外周侧。图3是将便座1用垂直于周向的截面(垂直于前后的截面)切断时的正视图。
完成品中的座部2如图1、图2所示那样俯视呈环状,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其周向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表面为座面21,下表面为背面24。座部2由树脂形成。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座部2的下表面上设有加热器16,加热器16的露出面为背面24。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加热器16,在此情况下构成座部2的树脂的下侧的表面为背面24。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座部2呈向外方露出的面整体上向上方凸、并且与该面相反侧的面整体上向上方凹的形状,在该为凹的内部中形成有空处,该空处构成内部空间10。座部2的内周端部22及外周端部23朝向下方延伸。座面21的内外方向中央部具有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为向上坡度的直线状的倾斜。座部2由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的树脂形成。
完成品中的底部3如图1、图2所示那样俯视呈环状,其底面30(下表面)为便座1的底面。底部3由树脂形成。如图3所示,该底部3的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与座部2的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经由熔接痕11一体地连续,并且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与座部2的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经由熔接痕12一体地连续。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部3呈向外方露出的面整体上向下方凸、并且与该面相反侧的面整体上向上方凹的形状,在该为凹的内部中形成有空处,该空处构成内部空间10。即,由座部2内的空处和底部3内的空处构成便座1的内部空间10。此外,在底部3的一部分中有向上方凸的部分,但没有关系。底部3的内周端部31朝向上方延伸,其上端面与座部2的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经由熔接痕11一体地连续。此外,底部3的外周端部32朝向上方延伸,其上端面与座部2的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经由熔接痕12一体地连续。底部3由与座部2相同的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的树脂形成。
完成品中的支承部4如图1、图2所示那样俯视呈环状,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其周向的截面中向上方凸,被收纳在座部2内的空处中。支承部4的朝向座部2侧的面为位于从座部2的内周端部22与外周端部23之间的背面24隔开规定的间隔130处的支承面41。支承部4由树脂形成。另外,规定的间隔130例如是5~10mm,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数值。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承部4呈支承面41整体上向上方凸、并且与支承面41相反侧的面整体上向上方凹的形状。如图3所示,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及外周端部43朝向下方延伸。
支承部4的支承面41的内外方向中央部具有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为向上坡度的直线状的倾斜。该向上坡度形成为与座部2的背面24的内外方向中央部的向上坡度相同。此外,在上述向上坡度以外的部分的支承面41与背面24之间隔着规定的间隔130,支承面41与座部2的背面24之间形成遍及整体地具有规定的间隔130(尤其是一定的间隔)的座部下空间13。由此,当使用者的体重作用在座部2上时,座部2能够挠曲。此外,当座部2较大地挠曲时,被支承面41承接。支承部4由与座部2及底部3相同的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的树脂形成。
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与座部2的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的外周侧邻接,经由熔接痕14与底部3的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一体地连续。此外,支承部4的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与座部2的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的内周侧邻接,经由熔接痕15与底部3的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一体地连续。熔接痕是在树脂通过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以下简单称作熔接)而先熔融之后被冷却固化的。也可以是熔接痕与没有熔融的部分成为一体地连续,不进行熔接痕与没有熔融的部分的区别。
支承部4具有支承部内突出部44和支承部外突出部45作为在支承面41与座部2的背面24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130的衬垫。支承部内突出部44从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向内周侧一体地设置,比支承面41向内周侧突出。支承部外突出部45从支承部4的外周端部43向外周侧一体地设置,比支承面41向外周侧突出。
支承部内突出部44及支承部外突出部45遍及支承部4的周向的全长地设置。支承部内突出部44的下端面与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成为一体地连续,与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一起经由熔接痕14与底部3的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一体地连续。支承部外突出部45的下端面也与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为一体地连续,与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一起经由熔接痕15与底部3的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一体地连续。以下,在称为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的情况时,设为也包括支承部内突出部44的下端面,在称为支承部4的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的情况时,也包括支承部外突出部45的下端面。
对便座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便座1通过将分别由树脂形成的座部2、底部3和支承部4用熔接来一体地熔接而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将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在上下与使用状态反转的状态下进行熔接。
座部2具有在进行熔接之前从内周端部22向内周侧突出的座部内突出部251、和从外周端部23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外突出部252。
在熔接中,如图5所示,使用座部推压夹具5和底部推压夹具6。
座部推压夹具5在熔接时被安装座部2而将座部2朝向底部3侧推压。如图6中A、B所示,座部推压夹具5具有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以及非接触部53。
非接触部53如图6中A所示,在安装着座部2时与座面21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与座面21(参照图4)相对应的部分上,即设置为位于不与座面21接触之处。该非接触部53与座面21的间隔例如是5~10mm,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数值。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非接触部53俯视呈环状,如图6中B所示,具有大致沿着座面21的凹形状。
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如图6中A所示,被设置在与座部内突出部251(参照图4)对应的部分上,俯视呈环状。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B所示,由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的内周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5111、以及座部内突出部251的座面21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5112的缺口构成。
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如图6中A所示,设在与座部外突出部252(参照图4)对应的部分上,俯视呈大致环状。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B所示,由具有座部外突出部252的外周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5121、以及座部外突出部252的座面21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5122的缺口构成。
如图4所示,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以在座部2没有特别变形的状态下座部2的座部内突出部251与该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的推压面5111、5112接触的尺寸关系而形成。同样,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以在座部2没有特别变形的状态下座部外突出部252与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的推压面5121、5122接触的尺寸关系而形成。
非接触部53以在座部内突出部251和座部外突出部252与推压面5111、5112、5121、5122接触的状态下在与座面21之间形成间隙7(参照图4)的尺寸关系而形成。
在座部2的座部内突出部251和座部外突出部252与推压面5111、5112、5121、5122接触的状态下,座部推压夹具5能够将座部2朝向底部3侧推压。
底部推压夹具6在熔接时被安装底部3而将底部3朝向座部2侧推压。如图7中A、B所示,底部推压夹具6具有沿着底部3的底面30的、俯视呈环状的凹处。该凹处的内面为与底部3的底面30接触的底面推压部62。
为了进行熔接,首先,如图4所示,将座部2安装于座部推压夹具5。即成为座部2的座部内突出部251和座部外突出部252分别接触在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和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的推压面上的状态。另外,本公开中的“下端面”、“上端面”、“下表面”以及“上表面”是以图3所示的便座1的使用状态中的上下为基准的,在图4、图5、图8、图9所示的制造时“下端面”以及“下表面”朝向上方,“上端面”以及“上表面”朝向下方。
座部2如图4所示,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为与底部3的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为与底部3的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此外,座部内突出部251的下表面也为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座部外突出部252的下表面也为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
接着,向座部2的空处内插入支承部4。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为与底部3的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熔接的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为与底部3的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熔接的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
插入在座部2内的支承部4的支承面41与底面30对置,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与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的外周侧邻接,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与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的内周侧邻接。
接着,如图5所示,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即,成为底部3的底面30接触在底面推压部62上的状态。
底部3在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及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此外,底部3在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及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
然后,如图8所示,将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及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向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推压,并且将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及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向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推压。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作为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的座部2的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以越靠内周侧越低的方式倾斜,作为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的座部2的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以越靠外周侧越低的方式倾斜。进而,作为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的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以越靠内周侧越高的方式倾斜,作为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的支承部4的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以越靠外周侧越高的方式倾斜。
因此,当将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及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向底部3推压时,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的侧面与座部2的内周端部22的侧面接触而密接(被压接)。此外,当将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及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向底部3推压时,支承部4的外周端部43的侧面与座部2的外周端部23的侧面接触而密接(被压接)。
在该状态下,底部3相对于座部2及支承部4振动,进行熔接。通过进行熔接,支承部内周熔接部位421及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固定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支承部外周熔接部位431及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固定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并且,如图9所示,形成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为一体的压型体。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9的虚线所示的部分被切断,座部2的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被除去,从而形成便座1的完成品。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中,在熔接时,通过座部推压夹具5座面21不被推压。因此,能够抑制通过将座面21向座部推压夹具5推压并进行熔接而在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的座面21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5的擦伤。
通过抑制在座面21上形成擦伤,容易确保座面21的防水性。即,即使座部2由具有防水性(例如与水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树脂形成,座面21的形成了擦伤的部分的防水性也会受损。对于这一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抑制了因形成擦伤而造成的座面21的防水性的下降。
接着,基于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之处赋予了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座部2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座部2具有从内周端部22向内周侧突出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突出部25即为座部内突出部251,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内突出部251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座部2不具有座部外突出部252。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座部推压夹具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在座部2的安装时与座部2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内突出部251)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即为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同样,具有与座面21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53。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53是仅在座面21的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的内周侧形成的内非接触部531。关于这一点,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53形成在座面21整体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53(内非接触部531)不同。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在不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的外周侧具有座面推压部52。座面推压部52是推压座面21的外周侧的外座面推压部521,相邻于不与座面21接触的内非接触部531,为与座面21接触的接触部。
为了进行熔接,将座部2安装于座部推压夹具5。在座部推压夹具5中,由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推压座部内突出部251,并且由外座面推压部521推压外周侧的座面21。由此,在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的一侧的座面21与内非接触部531之间形成间隙7。
以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支承部4被插入座部2的空处内,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进行熔接。由此,在形成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为一体的压型体后,将座部内突出部251除去,形成便座1的完成品。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中,在熔接时,通过座部推压夹具5不推压座面21的内周侧。抑制了在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的座面21的内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5的擦伤。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座面21的内周侧的部分上不易形成擦伤,在抑制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接着,基于图11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之处赋予了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座部2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座部2具有从外周端部23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突出部25即为座部外突出部252,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外突出部252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座部2不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座部推压夹具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不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在座部2的安装时与座部2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外突出部252)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即是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同样,具有与座面21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53。但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53是仅在座面21的具有座部外突出部252的外周侧形成的外非接触部532。关于这一点,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53形成在座面21整体上,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53(外非接触部532)不同。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在不具有座部外突出部252的内周侧具有座面推压部52。座面推压部52是推压座面21的内周侧的内座面推压部522,相邻于不与座面21接触的外非接触部532,为与座面21接触的接触部。
为了进行熔接,在座部推压夹具5上安装座部2。在座部推压夹具5中,由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推压座部外突出部252,并且由内座面推压部522推压不具有座部外突出部252的一侧的座面21。由此,在具有座部外突出部252的一侧的座面21与外非接触部532之间形成间隙7。
以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座部2的空处内插入支承部4,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进行熔接。由此,在形成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为一体的压型体后,将座部外突出部252除去,形成便座1的完成品。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中,在熔接时,不通过座部推压夹具5推压座面21的外周侧。抑制了在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的座面21的外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5的擦伤。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座面21的外周侧的部分上不易形成擦伤,从而在抑制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接着,基于图12、图13中A、B、图14中A、B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之处赋予了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座部2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相对于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座部2不具有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取而代之的是,底部3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及底部外突出部332。底部内突出部331从底部3的内周端部31向内周侧突出。底部外突出部332从底部3的外周端部32向外周侧突出。
并且,底部内突出部331的下表面也为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底部外突出部332的下表面也为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座部推压夹具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不同。
座部推压夹具5如图13中A、B所示,具有沿着座部2的座面21的、俯视呈环状的凹处。该凹处的内面为与座部2的座面21整体接触的座面推压部52。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底部推压夹具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不同。
底部推压夹具6如图14中A、B所示,具有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及非接触部63。
非接触部63在安装着底部3时与底面30(参照图12)对应的部分上与底面30隔开间隔地设置,即被设置为位于与底面30不接触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非接触部63俯视时呈环状,如图14中B所示,具有大致沿着底面30的凹形状。
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如图14中A所示,被设置在与底部内突出部331(参照图12)对应的部分上,俯视时呈环状。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如图14中B所示,由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的内周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6111及底部内突出部331的底面30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6112的缺口构成。
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如图14中A所示,被设置在与底部外突出部332对应的部分,俯视时呈大致环状。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如图14中B所示,由具有底部外突出部332的外周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6121及底部外突出部332的底面30侧的端面所接触的推压面6122的缺口构成。
如图12所示,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以在底部3没有特别变形的状态下其推压面6111、6112与底部3的底部内突出部331接触的尺寸关系而形成。同样,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以在底部3没有特别变形的状态下其推压面6121、6122与底部外突出部332接触的尺寸关系而形成。
非接触部63以在底部内突出部331和底部外突出部332与推压面6111、6112、6121、6122接触的状态下在与底面30之间形成间隙7的尺寸关系而形成。
在底部3的底部内突出部331和底部外突出部332接触在推压面6111、6112、6121、6122上的状态下,底部推压夹具6能够将底部3朝向底部3侧推压。
为了进行熔接,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底部推压夹具6中,由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推压底部内突出部331,并且由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推压底部外突出部332。
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座部2的空处内插入支承部4,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进行熔接。由此,在形成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为一体的压型体后,将底部3的底部内突出部331及底部外突出部332除去,形成便座1的完成品。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中,在熔接时,不通过底部推压夹具6推压底面30。抑制了在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的底面30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6的擦伤。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底面30上不易形成擦伤,在抑制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的任一个组合。即,能够将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座部推压夹具5组合而进行熔接。此时,座部2在熔接前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座部推压夹具5对应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内突出部251、座部外突出部252)。
接着,基于图15对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关于第四实施方式重复之处赋予了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底部3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及底部外突出部332。相对于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底部3具有从内周端部31向内周侧突出的底部突出部33。底部突出部33即是底部内突出部331,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内突出部331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底部3不具有底部外突出部332。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底部推压夹具6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不同。
第五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在底部3的安装时与底部3的底部突出部33(底部内突出部331)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即是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也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同样,具有与底面30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63。但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63是仅在底面30的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的内周侧形成的内非接触部631。关于这一点,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63是形成在底面30整体上的,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63(内非接触部631)不同。
此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在不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的外周侧具有底面推压部62。底面推压部62是推压底面30的外周侧的外底面推压部621,邻接于不与底面30接触的内非接触部631,为与底面30接触的接触部。
为了进行熔接,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底部推压夹具6中,由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推压底部内突出部331,并由外底面推压部621推压不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的一侧的底面30。由此,在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的一侧的底面30与内非接触部631之间形成间隙7。
以后,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在座部2的空处内插入支承部4,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进行熔接。由此,在形成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为一体的压型体后,将底部内突出部331除去,形成便座1的完成品。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中,在熔接时,不通过底部推压夹具6推压底面30的内周侧。抑制在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的底面30的内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6的擦伤。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不易在底面30的内周侧的部分形成擦伤,在抑制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的任一个组合。即,能够将第五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组合而进行熔接。此时,座部2在熔接前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座部推压夹具5对应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内突出部251、座部外突出部252)。
接着,基于图16对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在大部分中是相同的。因此,关于与第四实施方式重复之处赋予了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底部3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及底部外突出部332。相对于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底部3具有从外周端部32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突出部33。底部突出部33即是底部外突出部332,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外突出部332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底部3不具有底部内突出部331。
此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底部推压夹具6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不同。
第六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在底部3的安装时与底部3的底部突出部33(底部外突出部332)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即是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没有差异,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也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同样,具有与底面30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63。但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63是仅在底面30的具有底部外突出部332的外周侧形成的外非接触部632。关于这一点,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63形成在底面30整体上,与第六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部63(外非接触部632)不同。
此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在不具有底部外突出部332的内周侧具有底面推压部62。底面推压部62是推压底面30的内周侧的内底面推压部622,邻接于不与底面30接触的外非接触部632,为与底面30接触的接触部。
为了进行熔接,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底部推压夹具6中,由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推压底部外突出部332,并由内底面推压部622推压不具有底部外突出部332的一侧的底面30。由此,在具有底部外突出部332的一侧的底面30与外非接触部632之间形成间隙7。
以后,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在座部2的空处内插入支承部4,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进行熔接。由此,在形成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为一体的压型体后,将底部外突出部332除去,形成便座1的完成品。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中,在熔接时,通过底部推压夹具6推压底面30的外周侧不被推压。抑制了在作为完成品的便座1的底面30的外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6的擦伤。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不易在底面30的外周侧的部分形成擦伤,在抑制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的任一个组合。即,能够将第六实施方式的底部推压夹具6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座部推压夹具5组合而进行熔接。此时,座部2具有在熔接前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座部推压夹具5对应的座部突出部25(座部内突出部251、座部外突出部252)。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座面21的内外方向中央部为具有坡度的直线状,但座面2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此外,也可以在座部2的一部分有向下方凸的部分,座部2只要整体上向上方凸即可。形成座部2的树脂的种类没有被特别限定。
底部3整体上为向下方凸,但底部3的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底部3呈平坦的形状,内周端部31及外周端部32朝向侧方延伸。在此情况下,在底部3内没有形成空处,仅由座部2内的空处构成便座1的内部空间10。形成底部3的树脂的种类没有被特别限定。此外,形成底部3的树脂的种类既可以与形成座部2的树脂的种类相同,也可以不同。
支承部4的支承面41的内外方向中央部为具有坡度的直线状,但支承面4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此外,也可以是在支承部4的一部分上有向下方凸的部分,只要支承部4整体上向上方凸就可以。形成支承部4的树脂的种类没有被特别限定。此外,形成支承部4的树脂的种类既可以与形成座部2的树脂的种类相同也可以不同,既可以与形成底部3的树脂的种类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便座1也可以不具备支承部4。
此外,座部2、底部3及支承部4在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俯视时呈环状,但也可以是U字状、C字状,俯视时形状没有被限定。
此外,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座面推压部52(外座面推压部521、内座面推压部522),非接触部53(内非接触部531、外非接触部532)也可以设在座部推压夹具5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此外,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底面推压部62(外底面推压部621、内底面推压部622),非接触部63(内非接触部631、外非接触部632)也可以设在底部推压夹具6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座部2的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及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支承部4的内周端部42的下端面及外周端部43的下端面倾斜,但这些面也可以不倾斜。
座部下空间13遍及整体在支承部4的支承面41与座部2的背面24之间隔开了一定的间隔,但间隔也可以不是一定的。
此外,加热器16既可以遍及座部2的周向的全长而设置,也可以设在周向的一部分上。此外,也可以在座部2上设置能缓和加热器16与支承面41的接触的缓冲件。此外,也可以在座部2上不设置加热器16。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座部内突出部251的下表面也可以不为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中,座部外突出部252的下表面也可以不为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中,底部内突出部331的下表面也可以不为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或第六实施方式中,底部外突出部332的下表面也可以不为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可知,第1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2和底部3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
座部2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座部2是上表面为座面21、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的结构。座部2具有从内周端部22向内周侧突出的座部内突出部251、以及从外周端部23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外突出部252。
底部3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在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
座部2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5上并被朝向底部3侧推压。
座部推压夹具5在座部2的安装时与座部2的座部内突出部251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并且在与座部外突出部252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座部推压夹具5在与座面21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座面21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53。座部推压夹具5通过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推压座部内突出部251并且通过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推压座部外突出部252,以在座面21与非接触部53之间形成间隙7。
底部3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6上,被朝向座部2侧推压。
在座部推压夹具5上安装座部2,并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推压在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推压在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固定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固定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
将座部内突出部251及座部外突出部252除去。
根据第1方式,抑制了在便座1的座面21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5的擦伤,抑制了因形成擦伤所造成的座面21的防水性的下降。
此外,第2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2和底部3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
座部2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座部2是其上表面为座面21、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的结构。座部2具有从内周端部22向内周侧突出或从外周端部23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突出部25。
底部3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在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
座部2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5上并且被朝向底部3侧推压。
座部推压夹具5在座部2的安装时与座部2的座部突出部25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座部推压夹具5在与座面21的上述内周侧和上述外周侧中的具有座部突出部25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座面21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53。座部推压夹具5在与不具有座部突出部25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面推压部52。座部推压夹具5通过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推压座部突出部25并且通过座面推压部52推压不具有座部突出部25的一侧的座面21,以在具有座部突出部25的一侧的座面21与非接触部53之间形成间隙7。
底部3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6上并被朝向座部2侧推压。
在座部推压夹具5上安装座部2,并且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推压在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推压在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固定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固定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
将座部突出部25除去。
根据第2方式,抑制了在便座1的座面21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5的擦伤,抑制了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
在第3方式中,通过与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在第3技术方案中,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511、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512、非接触部53、座部突出部推压部51或座面推压部52仅形成在座部推压夹具5的俯视中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根据第3方式,抑制了仅在便座1的座面21的需要的部位上形成与座部推压夹具5的擦伤。
此外,第4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2和底部3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
座部2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座部2其上表面为座面21、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
底部3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下表面为便座1的底面30。底部3在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在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底部3具有从内周端部31向内周侧突出的底部内突出部331、以及从外周端部32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外突出部332。
座部2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5上并且被朝向底部3侧推压。
底部3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6上并且被朝向座部2侧推压。
底部推压夹具6在底部3的安装时与底部3的底部内突出部331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并且在与底部外突出部332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底部推压夹具6在与底面30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底面30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63。底部推压夹具6通过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推压底部内突出部331、并且通过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推压底部外突出部332,以在底面30与非接触部63之间形成间隙7。
在座部推压夹具5上安装座部2,并且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推压在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推压在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固定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固定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
将底部内突出部331及底部外突出部332除去。
根据第4方式,抑制了在便座1的底面30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6的擦伤,抑制了因形成擦伤所造成的底面30的防水性的下降。
此外,第5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2和底部3的便座1的制造方法。
座部2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座部2其上表面为座面21、内周端部22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外周端部23的下端面为向底部3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
底部3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其下表面为便座1的底面30。底部3在内周端部31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在外周端部32的上表面上具有供与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底部3具有从内周端部31向内周侧突出或从外周端部32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突出部33。
座部2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5上并且被朝向底部3侧推压。
底部3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6上并且被朝向座部2侧推压。
底部推压夹具6在底部3的安装时与底部3的底部突出部33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底部推压夹具6具有非接触部63,该非接触部63与底面30隔开间隔地位于底部推压夹具6的与底面3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中的具有底部突出部33的一侧对应的部分。底部推压夹具6在与不具有底部突出部33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面推压部62。底部推压夹具6通过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推压底部突出部33、并且通过底面推压部62推压不具有底部突出部33的一侧的底面30,以在具有底部突出部33的一侧的底面30与非接触部63之间形成间隙7。
在座部推压夹具5上安装座部2,并且在底部推压夹具6上安装底部3。在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推压在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推压在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座部内周熔接部位221被固定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311上,并且座部外周熔接部位231被固定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321上。
将底部突出部33除去。
根据第5方式,抑制了在便座1的底面30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部分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6的擦伤,抑制了该部分的防水性的下降。
在第6方式中,通过与第4方式或第5方式的组合实现。在第6方式中,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611、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612、非接触部63、底部突出部推压部61或底面推压部62仅形成在底部推压夹具6的俯视中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根据第6方式,抑制了仅在便座1的底面30的需要的部位上形成与底部推压夹具6的擦伤。
Claims (8)
1.一种便座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座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的座部内突出部、以及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外突出部;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并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座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座部的上述座部内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座部外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座面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座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以在上述座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通过上述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座部内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座部外突出部;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从而将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将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
将上述座部内突出部以及上述座部外突出部除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部内突出部推压部、上述座部外突出部推压部或上述非接触部仅形成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的俯视时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3.一种便座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座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或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座部突出部;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上,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座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座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座部的上述座部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部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座面的上述内周侧和上述外周侧中的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座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并且在与不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座面推压部,以在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座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通过上述座部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座部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座面推压部推压不具有上述座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座面;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从而将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将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
将上述座部突出部除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接触部、上述座部突出部推压部或上述座面推压部仅形成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的俯视时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5.一种便座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下表面为上述便座的底面,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底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的底部内突出部、以及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外突出部;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底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底部的上述底部内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底部外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底面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底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以在上述底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通过上述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底部内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底部外突出部;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从而将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将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
将上述底部内突出部及上述底部外突出部除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内突出部推压部、上述底部外突出部推压部或上述非接触部仅形成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的俯视时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7.一种便座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座部和底部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在与其周向垂直的截面中向上方凸,上表面为座面,内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外周端部的下端面为供与上述底部熔接的座部外周熔接部位;
上述底部俯视时呈环状或U字状,下表面为上述便座的底面,在内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内周熔接部位,在外周端部的上表面具有供与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熔接的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述底部具有从上述内周端部向内周侧突出或从上述外周端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底部突出部;
上述座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座部推压夹具,被朝向上述底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在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时被安装到底部推压夹具,被朝向上述座部侧推压;
上述底部推压夹具在上述底部的安装时与上述底部的上述底部突出部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部突出部推压部,并且在与上述底面的上述内周侧和上述外周侧中的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与上述底面隔开间隔的非接触部,并且在与不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底面推压部,以在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底面与上述非接触部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通过上述底部突出部推压部推压上述底部突出部、并且通过上述底面推压部推压不具有上述底部突出部的一侧的上述底面;
在上述座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座部并且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上安装上述底部,在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被推压在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的状态下进行振动熔接或超声波熔接,从而将上述座部内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内周熔接部位上,并且将上述座部外周熔接部位固定到上述底部外周熔接部位上;
将上述底部突出部除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座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接触部、上述底部突出部推压部或上述底面推压部仅形成在上述底部推压夹具的俯视时的周向的一部分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34207.4A CN108312563B (zh) | 2017-01-17 | 2017-01-17 | 便座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34207.4A CN108312563B (zh) | 2017-01-17 | 2017-01-17 | 便座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12563A CN108312563A (zh) | 2018-07-24 |
CN108312563B true CN108312563B (zh) | 2020-04-17 |
Family
ID=6289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34207.4A Active CN108312563B (zh) | 2017-01-17 | 2017-01-17 | 便座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1256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61A (zh) * | 1993-10-29 | 1996-01-31 |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 双层成型马桶座及其制造方法 |
US5619757A (en) * | 1995-08-22 | 1997-04-15 | Baratta; Richard A. | Disposable inflatable sanitary toilet seat cover |
CN103758196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党路明 | 一种塑料制坐便器母体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96284B2 (ja) * | 2008-10-28 | 2014-09-24 | 株式会社Lixil | 便座 |
JP5440944B2 (ja) * | 2010-03-23 | 2014-03-12 | Toto株式会社 | 便座装置および便座装置の製造方法 |
-
2017
- 2017-01-17 CN CN201710034207.4A patent/CN1083125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61A (zh) * | 1993-10-29 | 1996-01-31 |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 双层成型马桶座及其制造方法 |
US5619757A (en) * | 1995-08-22 | 1997-04-15 | Baratta; Richard A. | Disposable inflatable sanitary toilet seat cover |
CN103758196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党路明 | 一种塑料制坐便器母体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12563A (zh) | 2018-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11375B2 (ja) | 水洗便器 | |
CN110960136B (zh) | 便座 | |
US11191399B2 (en) | Toilet seat | |
JP4657735B2 (ja) | 車両用流体フィルタ装置 | |
CN106239903B (zh) | 树脂制品 | |
CN108312563B (zh) | 便座的制造方法 | |
JP6775194B2 (ja) | 便座の製造方法 | |
JP5659849B2 (ja) | 便座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462370B2 (ja) | 水洗便器の製造方法 | |
US7431452B2 (en) | Lens attachment to eyewear having cushion pad | |
JP6748960B2 (ja) | 便座および便座の製造方法 | |
JP4215116B2 (ja) | 水洗便器 | |
CN111263605B (zh) | 便座 | |
JP6275801B1 (ja) | 樹脂製品 | |
CN206342413U (zh) | 马桶座 | |
JP6374126B2 (ja) | 樹脂製品 | |
JP6607674B2 (ja) | 飲料容器 | |
JP4329874B2 (ja) | 水洗便器 | |
CN211093718U (zh) | 便圈、便座装置及坐便器 | |
JP6065314B2 (ja) | 便座の製造方法 | |
CN106132667A (zh) | 树脂成形品的熔接方法 | |
JPH0529735U (ja) | 樹脂製部品の接合部の構造 | |
JP2012070866A (ja) | ベッド装置 | |
KR100611676B1 (ko) | 의자용 헤드레스트 폴 가이드 홀더 | |
JP2015181698A (ja) | 便座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