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1616B - 墙柱模板体系 - Google Patents

墙柱模板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1616B
CN108301616B CN201810030874.XA CN201810030874A CN108301616B CN 108301616 B CN108301616 B CN 108301616B CN 201810030874 A CN201810030874 A CN 201810030874A CN 108301616 B CN108301616 B CN 108301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groove
wall plate
hole
frame unit
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08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1616A (zh
Inventor
吴慧芳
何沁洲
陈晓鸿
陈泽阳
陈曙腾
陈新华
赖小军
王建忠
李金权
林嘉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o Hu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o Hu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o Hu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o Hu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08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1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1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1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墙柱模板体系,包括多个背楞架单元、多个模板面板和多个紧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架单元包括上横背楞、下横背楞、两个竖背楞和至少一个U型槽横杆;U型槽横杆包括上壁板、侧壁板和下壁板,侧壁板上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竖背楞上与各U型槽横杆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与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连通;模板面板安装在背楞架单元内侧,模板面板上设有至少一排横向排列的预留孔,各预留孔中可拆卸安装有塞孔器;紧固连接件包括螺母和螺栓,螺栓的头部设有手柄,螺母上设有两个限位凸沿。本发明的墙柱模板体系拼接、拆卸方便,可手动成型墙、柱模板,且各种构件通用性好,可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墙柱模板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柱模板体系。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预先搭建模板系统。模板由背楞架和模板面板组成,模板面板安装于背楞架内侧,背楞架对模板面板进行支撑及加固,以防模板面板变形。
背楞架由若干个背楞架单元拼接而成,通过紧固连接件可将多个背楞架单元拼接成背楞架。然而,传统的背楞架单元通用性较差,不同拼接方式往往需要用到不同结构的背楞架单元,给模板搭建施工带来不便,且增加了模板成本。而且,在进行背楞架单元的拼接时,通常需要借助工具实现紧固连接件的安装,拆卸时同样需要借助工具实现紧固连接件的拆卸,给施工带来不便,影响施工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柱模板体系,这种墙柱模板体系拼接、拆卸方便,且其各种构件通用性好,可重复使用,有助于降低模板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墙柱模板体系,包括多个背楞架单元、多个模板面板和多个紧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架单元包括上横背楞、下横背楞、两个竖背楞和至少一个U型槽横杆;上横背楞两端分别与两竖背楞上端连接,下横背楞两端分别与两竖背楞下端连接;各U型槽横杆均处于上横背楞与下横背楞之间,U型槽横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竖背楞连接;U型槽横杆包括上壁板、侧壁板和下壁板,上壁板、侧壁板和下壁板均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上壁板的内侧边沿与侧壁板的上边沿一体连接,下壁板的内侧边沿与侧壁板的下边沿一体连接,侧壁板上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竖背楞上与各U型槽横杆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与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连通;所述模板面板安装在背楞架单元内侧,模板面板上设有至少一排横向排列的预留孔,各预留孔中可拆卸安装有塞孔器,背楞架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通孔与安装在其内侧的模板面板上的预留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紧固连接件包括螺母和螺栓,螺栓的头部设有手柄,螺母上设有两个限位凸沿;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连接成背楞架。
上述背楞架单元中,内侧是指用于安装模板面板的一侧,外侧是指背楞架单元背向模板面板的一侧。将多个背楞架单元连接成背楞架,并在背楞架单元内侧安装上模板面板后,即可形成用于浇筑墙、柱的模板,其中模板面板围成模腔。
上述上横背楞、下横背楞和两个竖背楞共同组成背楞架单元的外框。通常将背楞架单元设置成多种不同尺寸的规格,例如其竖向尺寸(即竖背楞的长度)分为3000mm、1000mm、500 mm三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优选方案中,上述背楞架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横背楞,各中间横背楞处于上横背楞与下横背楞之间,中间横背楞两端分别与两个竖背楞连接。中间横背楞的主要作用是使背楞架单元更为牢固,其数量根据竖背楞的长度确定,竖背楞越长则相应地设置越多中间横背楞,在竖背楞较短(如500 mm)的情况下无需设置中间横背楞。
通常,上述两个竖背楞相互平行,上横背楞、下横背楞、各中间横背楞和各U型槽横杆均与竖背楞相互垂直。
通常竖背楞、上横背楞、下横背楞和中间横背楞均采用方管构成。竖背楞、上横背楞、下横背楞、中间横背楞、U型槽横杆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上述U型槽横杆的横截面呈U形,其上壁板、侧壁板和下壁板围成U型槽横杆的腔体,该腔体的开口朝外。用螺栓进行背楞架单元之间的拼接时, U型槽横杆的腔体可容纳螺栓的头部、螺母等部分,使整个背楞架更加美观。
优选方案中,上述U型槽横杆还包括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均沿横向延伸,上加强筋的上边沿与上壁板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下加强筋的下边沿与下壁板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通过设置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可增大U型槽横杆的强度。
上述背楞架单元中,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用于背楞架单元拼装时供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
一种具体方案中,相邻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按下述方式实现横向拼接:其中一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与另一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紧靠在一起,且这两个竖背楞上的第二连接通孔相互对准,螺母处在一背楞架单元相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并且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相应U型槽横杆的上壁板外侧边沿、下壁板外侧边沿上,螺栓的螺杆穿过这两个竖背楞上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螺栓的头部和手柄处在另一背楞架单元相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这两个竖背楞夹紧。在上述U型槽横杆还包括有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横向拼接时,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其中一背楞架单元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上加强筋、下加强筋上。通常,横向上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的竖向尺寸一致,两个背楞架单元上的U型槽横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两个背楞架单元的竖背楞上的第二连接通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相邻两个背楞架单元进行横向拼接时,两背楞架单元紧靠在一起的竖背楞上各第二连接通孔一一对应且相互对准,对准的每对第二连接通孔可分别安装一所述紧固连接件,使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按下述方式拼接,形成角模的背楞架:第一个背楞架单元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个背楞架单元所在平面;第一个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的内侧,且该竖背楞上的第二连接通孔与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上相应的第一连接通孔对准;螺母处在第一个背楞架单元与该第二连接通孔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并且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该U型槽横杆的上壁板外侧边沿、下壁板外侧边沿上;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螺栓的头部和手柄处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第一个背楞架单元上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内侧的竖背楞以及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侧壁板夹紧。在各对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安装上紧固连接件后,这些紧固连接件共同将两个背楞架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结构牢固的墙柱角模的背楞架。在将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与第一个背楞架单元拼接前,通常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的内侧预先装上模板面板,预先装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内侧的模板面板上设有供各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的通孔;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第一个背楞架单元上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内侧的竖背楞以及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侧壁板夹紧时,将预先装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内侧的模板面板夹紧。按以上方式将三个以上的背楞架单元依次拼接,可形成用于浇筑具有多个角部的建筑构件的背楞架(例如,将四个背楞架单元依次拼接,可形成立柱模板的背楞架)。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一连接通孔还可用于墙柱模板内部的对拉,也就是说将墙柱模板中两个相互平行的背楞架单元向内拉紧,更好地防止墙柱模板被混凝土撑开,其连接方式为:将一螺杆穿过两背楞架单元对应的U型槽横杆上相互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该螺杆两端分别装有一螺母,拧紧螺母后,两个螺母分别嵌入两背楞架单元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并且与U型槽横杆的侧壁板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将这两个背楞架单元向内拉紧。
优选方案中,上述两竖背楞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竖向排列的至少一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通常,竖背楞上部的多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等间距排列,最上面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靠近竖背楞上端;竖背楞下部的多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等间距排列,最下面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靠近竖背楞下端。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竖向拼接: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通过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这两个背楞架单元一侧的竖背楞通过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另一侧的竖背楞通过另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通过紧固连接件与对应的竖背楞连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设有竖向排列的多个通孔;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的一通孔与上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下部的某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对准,且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的另一通孔与下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上部的某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对准,上面的背楞架单元的竖背楞下部以及下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上部均处在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的腔体中;各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各对相互对准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和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的通孔,并与螺母旋合,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与对应的竖背楞夹紧。安装好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和四个紧固连接件后,即可实现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高度方向上的拼接。通过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不同的通孔与背楞架单元上不同位置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对准,并安装上紧固连接件加以锁固,即可形成不同高度的背楞架,使背楞架的高度能够灵活适应施工需要。
在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处在上下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的部分长度较大的情况下,优选上述背楞架还包括可拆式U型槽横杆,可拆式U型槽横杆包括第二上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二下壁板和两个端部连接板,第二上壁板、第二侧壁板和第二下壁板均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第二上壁板的内侧边沿与第二侧壁板的上边沿一体连接,第二下壁板的内侧边沿与第二侧壁板的下边沿一体连接,两个端部连接板分别与第二侧壁板两端一体连接,端部连接板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可拆式U型槽横杆处于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之间,可拆式U型槽横杆一端部连接板上的第四连接通孔与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相应的通孔对准,可拆式U型槽横杆另一端部连接板上的第四连接通孔与另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相应的通孔对准;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端部连接板通过紧固连接件与对应的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螺母处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并且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第二上壁板外侧边沿、第二下壁板外侧边沿上,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准的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的通孔和第四连接通孔,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和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端部连接板夹紧。在完成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与上下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的连接之后,将可拆式U型槽横杆置于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之间,并通过两个紧固连接件将可拆式U型槽横杆两端分别与两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能够使背楞架的结构更为牢固。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调整,一般情况下,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处在上下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的部分长度越大,则设置的可拆式U型槽横杆数量越多。
此外,还可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第二侧壁板上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五连接通孔(第五连接通孔所起作用及使用方式与第一连接通孔相同)。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可拆式U型槽横杆还包括第二上加强筋和第二下加强筋,第二上加强筋和第二下加强筋均沿横向延伸,第二上加强筋的上边沿与第二上壁板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第二下加强筋的下边沿与第二下壁板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通过设置第二上加强筋和第二下加强筋,可增大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强度。这种情况下,当紧固连接件中的螺母处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时,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第二上加强筋、第二下加强筋上。
优选方案中,上述上横背楞和下横背楞上分别设有横向排列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第三连接通孔。通常,上横背楞上的第三连接通孔与下横背楞上的第三连接通孔数量相同且孔距一致。第三连接通孔用于两个背楞架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的拼接。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竖向拼接:上面的背楞架单元的下横背楞与下面的背楞架单元的上横背楞紧靠在一起,该下横背楞、上横背楞上的第三连接通孔相互对准,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该下横背楞、上横背楞上对应的第三连接通孔,并与螺母旋合,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该下横背楞、上横背楞上夹紧,从而实现两个背楞架单元的高度方向上的拼接。这种拼接方式适合于拼接后的背楞架高度为两个背楞架单元高度(背楞架单元高度为其竖背楞的长度)之和的情况。
为了便于背部加固支撑装置的安装,优选在上述背楞架单元中,有一个或两个中间横背楞上设有加固连接孔。加固连接孔可供螺栓穿过,实现与背部加固支撑装置相应构件(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之间的连接。
优选方案中,上述墙柱模板体系还包括背部加固支撑装置,背部加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均处在支撑底座的同一侧,上连接座处在下连接座的上方;下支撑杆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下螺杆、下套管和第二下螺杆,第一下螺杆一端与支撑底座铰接,第一下螺杆另一端自下套管一端插入下套管中,第二下螺杆一端自下套管另一端插入下套管中,第二下螺杆另一端与下连接座铰接;第一下螺杆和第二下螺杆上分别安装有一下螺母,两个下螺母分别与下套管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上支撑杆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上螺杆、上套管和第二上螺杆,第一上螺杆一端与支撑底座铰接,第一上螺杆另一端自上套管一端插入上套管中,第二上螺杆一端自上套管另一端插入上套管中,第二上螺杆另一端与上连接座铰接;第一上螺杆和第二上螺杆上分别安装有一上螺母,两个上螺母分别与上套管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下连接座、上连接座分别与背楞架中对应的中间横背楞连接。
装设上述背部加固支撑装置时,先通过螺栓将支撑底座固定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接着,将第一下螺杆、下套管和第二下螺杆依次插接组成下支撑杆(可通过调节两个下螺母的位置,对下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下连接座能够到达背楞架对应的中间横背楞上),将第一上螺杆、上套管和第二上螺杆依次插接组成上支撑杆(可通过调节两个上螺母的位置,对上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上连接座能够到达背楞架对应的中间横背楞上);然后,通过紧固连接件将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固定安装在背楞架上(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分别与背楞架的两个中间横背楞连接);最后,拧紧两下螺母和两上螺母,使两个下螺母分别与下套管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并使两个上螺母分别与上套管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便可完成背部加固支撑装置的安装。这样,下支撑杆、上支撑杆和背楞架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大大增强墙柱模板背楞架承受混凝土侧向压力的能力,防止墙柱模板背楞架向内或向外倾斜,进而保证墙面或柱面的浇注质量。需要拆卸时,只需松开各紧固连接件,使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与背楞架分离(可拧动下螺母使其不再紧密接触下套管端面,使第一下螺杆和/或第二下螺杆能够更深地插入下套管,方便将下连接座从背楞架上取下;同样,可拧动上螺母使其不再紧密接触上套管端面,使第一上螺杆和/或第二上螺杆能够更深地插入上套管,方便将上连接座从背楞架上取下),并使支撑底座与地基分离,便可完成拆卸,拆卸下来的构件(第一下螺杆、下套管和第二下螺杆三者可分开,第一上螺杆、上套管和第二上螺杆可分开)可重复循环使用。
通常情况下,上述上支撑杆倾斜设置,下支撑杆可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小于上支撑杆)。
上述背部加固支撑装置通常配置有多个不同长度的上套管和下套管,操作人员可根据墙柱模板背楞架的具体施工情况选用相应长度的上套管和下套管。上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可直接在施工现场方便地获取,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
优选方案中,上述上螺母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上手柄,上手柄与上螺母一体连接;所述下螺母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下手柄,下手柄与下螺母一体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可通过用手拧动下手柄来拧动下螺母,用手拧动上手柄来拧动上螺母,而无需借助工具(如扳手),使操作更为简便。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均设有左右并排的两个限位板,两限位板上分别设有一通孔,两限位板的通孔位置相对准,两个限位板的通孔中安装有一插销;插销中部与对应的第二下螺杆、第二上螺杆的端部连接。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均设有上下并排的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上分别设有一通孔,两个连接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准。两个连接板上的通孔用于供紧固连接件中的螺栓螺杆穿过。
优选方案中,上述下横背楞的内侧边沿上设有多个模板面板下定位块;上横背楞的内侧边沿上设有多个模板面板上定位块。在背楞架单元内侧安装上模板面板后,模板面板下定位块能够顶住模板面板的下侧边沿部位,模板面板上定位块能够顶住模板面板的上侧边沿部位,增强模板面板的受压能力,防止模板面板的下侧边沿部位在混凝土的挤压下向外弯而导致漏浆。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下横背楞上还设有两个定位孔。当背楞架下方的混凝土面不平整时,可在背楞架单元下方放置垫平材料,然后利用紧固连接件(如螺栓)通过定位孔将垫平材料与下横背楞连接。
上述模板面板上的预留孔用于在拼接背楞架单元时,供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螺栓的螺杆需要穿过某个预留孔时将其中的塞孔器卸下,而其余塞孔器则将无需用到的预留孔封堵,以防止漏浆。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塞孔器包括柱状塞体和圆形封盖片,柱状塞体一端与圆形封盖片中心部分连接,圆形封盖片的外径大于柱状塞体,柱状塞体处于预留孔中,圆形封盖片的边沿遮盖住柱状塞体与预留孔之间的间隙。优选柱状塞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密封环与预留孔内壁紧密接触,以进一步防止漏浆。上述塞孔器可采用塑料一体成型。模板面板可采用木塑板或铝合金板等。
优选上述墙柱模板体系中,在相邻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中设有密封条,密封条用于将相邻两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封堵,防止漏浆。在拼接背楞架单元和安装模板面板时,将密封条嵌入相邻两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中,随后在紧固背楞架单元和模板面板的同时使密封条固定。优选方案中,上述密封条包括一体连接的嵌入部和封盖部,其中嵌入部处在相邻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中,封盖部与模板面板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将所述接缝遮盖。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封盖部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封盖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中,一个侧面与嵌入部连接,另一个侧面与嵌入部的一个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这种密封条适合相互垂直的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的密封,封盖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模板面板内表面紧密接触。另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密封条的横截面呈T形,嵌入部与封盖部的中间部位连接,这种密封条适合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的密封,封盖部处在嵌入部两侧的部位分别与两模板面板内表面紧密接触。
上述紧固连接件中,手柄可以呈一字形、X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或其它形状,通常只要其外廓不是圆形的即可。
本发明的墙柱模板体系拼接、拆卸方便,可手动成型墙、柱模板,且背楞架单元、模板面板、紧固连接件等各种构件通用性好,可重复使用,有助于降低模板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第一种背楞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U型槽横杆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第二种背楞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第三种背楞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模板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用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密封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密封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背楞架单元之间的水平横向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C剖面图(U型槽横杆及紧固连接件所在位置);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两个背楞架单元相互垂直进行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3是图11的D-D剖面图(U型槽横杆及紧固连接件所在位置);
图14是图12的E-E剖面图(U型槽横杆及紧固连接件所在位置);
图1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两个背楞架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第一种拼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F-F剖面图;
图17是图15的G-G剖面图(可拆式U型槽横杆及紧固连接件所在位置);
图18是两个相互平行的背楞架单元向内对拉的示意图(仅示出连接部位);
图1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背部加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背部加固支撑装置中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一种背楞架单元包括上横背楞1、下横背楞2、两个竖背楞3、多个(如6个)U型槽横杆4和多个(如4个)中间横背楞5;上横背楞1两端分别与两竖背楞3上端连接,下横背楞2两端分别与两竖背楞3下端连接;各U型槽横杆4均处于上横背楞1与下横背楞2之间,U型槽横杆4两端分别与两个竖背楞3连接;U型槽横杆4包括上壁板41、侧壁板42和下壁板43,上壁板41、侧壁板42和下壁板43均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上壁板41的内侧边沿与侧壁板42的上边沿一体连接,下壁板43的内侧边沿与侧壁板42的下边沿一体连接,侧壁板42上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47;竖背楞3上与各U型槽横杆4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通孔6,第二连接通孔6与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连通;各中间横背楞5处于上横背楞1与下横背楞2之间,中间横背楞5两端分别与两个竖背楞3连接。
上横背楞1、下横背楞2和两个竖背楞3共同组成背楞架单元的外框。
两个竖背楞3相互平行,上横背楞1、下横背楞2、各中间横背楞5和各U型槽横杆4均与竖背楞3相互垂直。
竖背楞3、上横背楞1、下横背楞2和中间横背楞5均采用方管构成。
参考图2,U型槽横杆4的横截面呈U形,其上壁板41、侧壁板42和下壁板43围成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该腔体44的开口朝外。本实施例中, U型槽横杆4还包括上加强筋45和下加强筋46,上加强筋45和下加强筋46均沿横向延伸,上加强筋45的上边沿与上壁板41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下加强筋46的下边沿与下壁板43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通过设置上加强筋45和下加强筋46,可增大U型槽横杆4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上横背楞1和下横背楞2上分别设有横向排列的两个第三连接通孔7。上横背楞1上的第三连接通孔7与下横背楞2上的第三连接通孔7孔距一致。
本实施例中,两竖背楞3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竖向排列的多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竖背楞3上部的多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等间距排列,最上面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靠近竖背楞3上端;竖背楞3下部的多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等间距排列,最下面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靠近竖背楞3下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横背楞2的内侧边沿上设有多个模板面板下定位块92;上横背楞1的内侧边沿上设有多个模板面板上定位块91。在背楞架单元内侧安装上模板面板后,模板面板下定位块92能够顶住模板面板的下侧边沿部位,模板面板上定位块91能够顶住模板面板的上侧边沿部位,增强模板面板的受压能力,防止模板面板的下侧边沿部位在混凝土的挤压下向外弯而导致漏浆。另外,可在模板面板上定位块91上设有通孔93,模板面板下定位块92上设有通孔94,通孔93可用于模板面板上侧边沿部位的绑固,通孔94可用于模板面板下侧边沿部位的绑固。
上述背楞架单元中,有两个中间横背楞5上设有加固连接孔10。加固连接孔10可供螺栓穿过,实现与背部加固支撑装置相应构件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下横背楞2上还设有两个定位孔11。当背楞架下方的混凝土面不平整时,可在背楞架单元下方放置垫平材料,然后利用紧固连接件(如螺栓)通过定位孔11将垫平材料与下横背楞2连接。
图3和图4分别示出第二种背楞架单元和第三种背楞架单元,这两种背楞架单元与图1所示的第一种背楞架单元的不同在于U型槽横杆4和中间横背楞5的数量不同,竖背楞的长度不同。如图3所示,第二种背楞架单元包括有两个U型槽横杆4和一个中间横背楞5(该中间横背楞5上设有加固连接孔10),其竖背楞的长度较短。如图4所示,第三种背楞架单元包括有一个U型槽横杆4,且没有设置中间横背楞5,其竖背楞的长度更短。图4所示的第三种背楞架单元通常仅在需要增大背楞架高度时使用,将其拼接在其它背楞架单元上面。
参考图9-图17,紧固连接件12包括螺母121和螺栓122,螺栓122的头部1221设有手柄123,螺母121上设有两个限位凸沿1211、1212。紧固连接件12中,手柄123可以呈一字形、X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或其它形状,通常只要其外廓不是圆形的即可。
模板面板03安装在背楞架单元内侧,参考图5和图6,模板面板03上设有至少一排横向排列的预留孔04,各预留孔04中可拆卸安装有塞孔器05,背楞架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通孔47与安装在其内侧的模板面板03上的预留孔04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模板面板03上的预留孔04用于在拼接背楞架单元时,供紧固连接件12中螺栓122的螺杆1222穿过,螺栓的螺杆1222需要穿过某个预留孔04时将其中的塞孔器05卸下,而其余塞孔器05则将无需用到的预留孔04封堵,以防止漏浆。本实施例中,塞孔器05包括柱状塞体051和圆形封盖片052,柱状塞体051一端与圆形封盖片052中心部分连接,圆形封盖片052的外径大于柱状塞体051,柱状塞体051处于预留孔04中,圆形封盖片052的边沿遮盖住柱状塞体051与预留孔04之间的间隙;柱状塞体051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如三个)密封环053,密封环053与预留孔04内壁紧密接触。塞孔器05可采用塑料一体成型。模板面板03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通孔09,用铁丝穿过模板面板上侧两个通孔09及背楞架单元对应的通孔93后绑固,用铁丝穿过模板面板下侧两个通孔09及背楞架单元对应的通孔94后绑固,可使模板面板03与背楞架单元结合更牢固。
墙柱模板体系中,可在相邻两个模板面板03之间的接缝06中设有密封条07,密封条用于将相邻两模板面板03之间的接缝封堵,防止漏浆。在拼接背楞架单元和安装模板面板03时,将密封条07嵌入相邻两模板面板03之间的接缝06中,随后在紧固背楞架单元和模板面板03的同时使密封条07固定。密封条07包括一体连接的嵌入部071和封盖部072,其中嵌入部071处在相邻两个模板面板03之间的接缝06中,封盖部072与模板面板0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将所述接缝06遮盖。参考图7,用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模板面板03之间的接缝密封的密封条07中,封盖部072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封盖部072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中,一个侧面与嵌入部071连接,另一个侧面与嵌入部071的一个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封盖部072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模板面板03内表面紧密接触。参考图8,用于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模板面板03之间的接缝06密封的密封条07中,嵌入部071与封盖部072的中间部位连接(密封条07的横截面呈T形),封盖部072处在嵌入部071两侧的部位分别与两模板面板03内表面紧密接触。
背楞架单元中,第一连接通孔47和第二连接通孔6用于背楞架单元横向上的拼接;第三连接通孔7、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用于背楞架单元在竖向上的拼接。
本实施例的背楞架单元可实现以下几种方式的拼接:
(1)背楞架单元之间的水平横向拼接
参考图9和图10,两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12进行水平横向拼接。相邻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12横向拼接,其中一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3与另一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3紧靠在一起,且这两个竖背楞3上的第二连接通孔6相互对准,螺母121处在一背楞架单元相应的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中,并且螺母121上的两个限位凸沿1211、1212分别叠合在其中一背楞架单元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上加强筋45、下加强筋46上,螺栓122的螺杆1222穿过这两个竖背楞3上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6,螺栓的头部1221和手柄123处在另一背楞架单元相应的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中,螺栓的头部1221和螺母121共同将这两个竖背楞3夹紧。
(2)两个背楞架单元相互垂直进行拼接(形成角模背楞架)
参考图11-图14,两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12实现相互垂直进行拼接,其中第一个背楞架单元01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所在平面;第一个背楞架单元01的一个竖背楞3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的内侧,且该竖背楞3上的第二连接通孔6与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4上相应的第一连接通孔47对准;螺母121处在第一个背楞架单元01与该第二连接通孔47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中,并且螺母121上的两个限位凸沿1211、1212分别叠合在该U型槽横杆4的上加强筋45、下加强筋46上;螺栓122的螺杆1222穿过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47、第二连接通孔6,螺栓122的头部1221和手柄123处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中;螺栓122的头部1221和螺母121共同将第一个背楞架单元01上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内侧的竖背楞3以及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侧壁板42夹紧。
在各对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47、第二连接通孔6安装上紧固连接件12后,这些紧固连接件12共同将两个背楞架单元连接在一起(上述背楞架单元的竖背楞3上设有六个第二连接通孔6,因此通常相应安装有六个紧固连接件12,将两个背楞架单元01、02拼接),形成结构牢固的墙柱角模的背楞架。在将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与第一个背楞架单元01拼接前,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的内侧预先装上模板面板03,预先装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内侧的模板面板03上设有供各紧固连接件12中螺栓的螺杆穿过的通孔;螺栓122的头部1221和螺母121共同将第一个背楞架单元01上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内侧的竖背楞3以及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侧壁板42夹紧时,将预先装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02内侧的模板面板03夹紧在两者之间。
按以上方式,可将三个以上的背楞架单元依次拼接,形成用于浇筑具有多个角部的建筑构件的背楞架(例如,将四个背楞架单元依次拼接,可形成立柱模板的背楞架)。
(3)两个背楞架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的拼接(拼接后背楞架高度不等于两个背楞架单元高度之和)
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通过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连接,这两个背楞架单元一侧的竖背楞3通过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连接、另一侧的竖背楞3通过另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连接。
参考图15和图16,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通过紧固连接件12与对应的竖背楞3连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上设有竖向排列的多个通孔131;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上的一通孔131与上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3下部的某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对准,且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上的另一通孔131与下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3上部的某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对准,上面的背楞架单元的竖背楞3下部以及下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3上部均处在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的腔体中;各紧固连接件12中螺栓122的螺杆1222穿过各对相互对准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8和通孔131,并与螺母121旋合,螺栓的头部1221和螺母121共同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与对应的竖背楞3夹紧。
参考图15和图17,本实施例的背楞架还包括可拆式U型槽横杆14,可拆式U型槽横杆14包括第二上壁板141、第二侧壁板142、第二下壁板143和两个端部连接板144,第二上壁板141、第二侧壁板142和第二下壁板143均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第二上壁板141的内侧边沿与第二侧壁板142的上边沿一体连接,第二下壁板143的内侧边沿与第二侧壁板142的下边沿一体连接,两个端部连接板144分别与第二侧壁板142两端一体连接,端部连接板144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145。可拆式U型槽横杆14还包括第二上加强筋148和第二下加强筋149,第二上加强筋148和第二下加强筋149均沿横向延伸,第二上加强筋148的上边沿与第二上壁板141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第二下加强筋149的下边沿与第二下壁板143的前侧边沿一体连接。可拆式U型槽横杆14处于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之间,可拆式U型槽横杆14一端部连接板144上的第四连接通孔145与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中段相应的通孔131对准,可拆式U型槽横杆14另一端部连接板144上的第四连接通孔145与另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中段相应的通孔131对准;可拆式U型槽横杆14的端部连接板144通过紧固连接件12与对应的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连接,螺母121处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144的腔体146中,并且螺母121上的两个限位凸沿1211、1212分别叠合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14的第二上加强筋148、第二下加强筋149上,螺栓122的螺杆1222穿过对准的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的通孔131和第四连接通孔145,螺栓的头部1221和螺母121共同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和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端部连接板144夹紧。在完成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与上下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的连接之后,将可拆式U型槽横杆14置于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之间,并通过两个紧固连接件12将可拆式U型槽横杆14两端分别与两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连接,使背楞架的结构更为牢固。可拆式U型槽横杆14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13处在上下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的部分长度越大,则设置的可拆式U型槽横杆14数量越多。
此外,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14的第二侧壁板142上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五连接通孔(第五连接通孔所起作用及使用方式与第一连接通孔47相同)。
(4)两个背楞架单元需要进行高度方向上的拼接(拼接后背楞架高度等于两个背楞架单元高度之和)
通过两个紧固连接件12实现两个背楞架单元高度方向上的拼接,拼接方法为:将上面的背楞架单元的下横背楞2与下面的背楞架单元的上横背楞1紧靠在一起,该下横背楞2、上横背楞1上的第三连接通孔11相互对准,螺栓122的螺杆1222穿过该下横背楞2、上横背楞1上对应的第三连接通孔11,螺栓122的头部1221和螺母121共同将该下横背楞2、上横背楞1上夹紧,从而实现两个背楞架单元的高度方向上的拼接。
(5)墙柱模板内部的对拉(将墙柱模板中两个相互平行的背楞架单元向内对拉)
参考图18,其连接方式为:将一螺杆15穿过两背楞架单元对应的U型槽横杆4上相互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47,该螺杆15两端分别装有一螺母16(螺母16上设有手柄17),拧紧螺母16后,两个螺母16分别嵌入两背楞架单元对应的U型槽横杆4的腔体44,并且与U型槽横杆4的侧壁板42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将这两个背楞架单元向内拉紧。
本实施例的墙柱模板体系还包括背部加固支撑装置08,如图19所示,背部加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081、下连接座082、上连接座083、下支撑杆084和上支撑杆085;下连接座082和上连接座083均处在支撑底座081的同一侧,上连接座083处在下连接座082的上方;下支撑杆084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下螺杆0841、下套管0842和第二下螺杆0843,第一下螺杆0841一端与支撑底座081铰接,第一下螺杆0841另一端自下套管0842一端插入下套管0842中,第二下螺杆0843一端自下套管0842另一端插入下套管0842中,第二下螺杆0843另一端与下连接座082铰接;第一下螺杆0841和第二下螺杆0843上分别安装有一下螺母0844,两个下螺母0844分别与下套管0842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上支撑杆085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上螺杆0851、上套管0852和第二上螺杆0853,第一上螺杆0851一端与支撑底座081铰接,第一上螺杆0851另一端自上套管0852一端插入上套管0852中,第二上螺杆0853一端自上套管0852另一端插入上套管0852中,第二上螺杆0853另一端与上连接座083铰接;第一上螺杆0851和第二上螺杆0853上分别安装有一上螺母0854,两个上螺母0854分别与上套管0852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
上支撑杆085倾斜设置,下支撑杆084可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小于上支撑杆085)。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下螺母0844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下手柄08441,下手柄08441与下螺母0844一体连接;上螺母0854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上手柄08541,上手柄08541与上螺母0854一体连接。
参考图19、图20,本实施例中,下连接座082和上连接座083均设有左右并排的两个限位板0821,两限位板0821上分别设有一通孔08211,两限位板0821的通孔08211位置相对准,两个限位板0821的通孔08211中安装有一插销0822;插销中部与对应的第二下螺杆0843、第二上螺杆0853的端部连接。下连接座082和上连接座083均设有上下并排的两个连接板0823,两个连接板0823上分别设有一通孔08231,两个连接板0823上的通孔08231位置相对准。
背部加固支撑装置08的安装方式为:
装设时,先通过固定螺栓0811将支撑底座081固定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接着,将第一下螺杆0841、下套管0842和第二下螺杆0843依次插接组成下支撑杆084(可通过用手拧动下手柄08441调节两个下螺母0844的位置,对下支撑杆084的长度进行调节,使下连接座082能够到达背楞架对应的中间横背楞5上),将第一上螺杆0851、上套管0852和第二上螺杆0853依次插接组成上支撑杆085(可通过用手拧动上手柄08541调节两个上螺母0854的位置,对上支撑杆085的长度进行调节,使上连接座083能够到达背楞架对应的中间横背楞5上);然后,通过两紧固连接件12将下连接座082和上连接座083固定安装在背楞架上(下连接座082和上连接座083分别与背楞架中同一背楞架单元的两个中间横背楞5连接;紧固连接件12中的螺杆1222穿过两通孔08231、加固连接孔10后与螺母121旋合,将下连接座082或上连接座083与对应的中间横背楞5连接);最后,拧紧两下螺母0844和两上螺母0854,使两个下螺母0844分别与下套管0842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并使两个上螺母0854分别与上套管0852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便可完成背部加固支撑装置的安装。
需要拆卸时,只需松开两紧固连接件12,使下连接座082、上连接座083与中间横背楞5分离(可拧动下螺母0844使其不再紧密接触下套管0842端面,使第一下螺杆0841和/或第二下螺杆0843能够更深地插入下套管0842,方便将下连接座082从背楞架上取下;同样,可拧动上螺母0854使其不再紧密接触上套管0852端面,使第一上螺杆0851和/或第二上螺杆0853能够更深地插入上套管0852,方便将上连接座083从背楞架单元上取下),并松开固定螺栓0811,使支撑底座081与地基分离,便可完成拆卸,拆卸下来的构件(第一下螺杆0841、下套管0842和第二下螺杆0843三者可分开,第一上螺杆0851、上套管0852和第二上螺杆0853可分开)可重复循环使用。

Claims (8)

1.一种墙柱模板体系,包括多个背楞架单元、多个模板面板和多个紧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架单元包括上横背楞、下横背楞、两个竖背楞和至少一个U型槽横杆;上横背楞两端分别与两竖背楞上端连接,下横背楞两端分别与两竖背楞下端连接;各U型槽横杆均处于上横背楞与下横背楞之间,U型槽横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竖背楞连接;U型槽横杆包括上壁板、侧壁板和下壁板,上壁板、侧壁板和下壁板均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上壁板的内侧边沿与侧壁板的上边沿一体连接,下壁板的内侧边沿与侧壁板的下边沿一体连接,侧壁板上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通孔;竖背楞上与各U型槽横杆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与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连通;所述模板面板安装在背楞架单元内侧,模板面板上设有至少一排横向排列的预留孔,各预留孔中可拆卸安装有塞孔器,背楞架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通孔与安装在其内侧的模板面板上的预留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紧固连接件包括螺母和螺栓,螺栓的头部设有手柄,螺母上设有两个限位凸沿;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连接成背楞架;
所述两竖背楞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竖向排列的至少一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
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竖向拼接: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之间通过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这两个背楞架单元一侧的竖背楞通过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另一侧的竖背楞通过另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通过紧固连接件与对应的竖背楞连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设有竖向排列的多个通孔;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的一通孔与上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下部的某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对准,且该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的另一通孔与下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上部的某个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对准,上面的背楞架单元的竖背楞下部以及下面的背楞架单元同一侧的竖背楞上部均处在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的腔体中;各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各对相互对准的高度微调连接通孔和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上的通孔,并与螺母旋合,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与对应的竖背楞夹紧;
所述背楞架还包括可拆式U型槽横杆,可拆式U型槽横杆包括第二上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二下壁板和两个端部连接板,第二上壁板、第二侧壁板和第二下壁板均为沿横向延伸的条形板,第二上壁板的内侧边沿与第二侧壁板的上边沿一体连接,第二下壁板的内侧边沿与第二侧壁板的下边沿一体连接,两个端部连接板分别与第二侧壁板两端一体连接,端部连接板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可拆式U型槽横杆处于两个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之间,可拆式U型槽横杆一端部连接板上的第四连接通孔与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相应的通孔对准,可拆式U型槽横杆另一端部连接板上的第四连接通孔与另一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相应的通孔对准;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端部连接板通过紧固连接件与对应的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连接,螺母处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并且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第二上壁板外侧边沿、第二下壁板外侧边沿上,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准的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中段的通孔和第四连接通孔,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高度微调连接U型槽和可拆式U型槽横杆的端部连接板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架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横背楞,各中间横背楞处于上横背楞与下横背楞之间,中间横背楞两端分别与两个竖背楞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按下述方式实现横向拼接:其中一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与另一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紧靠在一起,且这两个竖背楞上的第二连接通孔相互对准,螺母处在一背楞架单元相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并且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相应U型槽横杆的上壁板外侧边沿、下壁板外侧边沿上,螺栓的螺杆穿过这两个竖背楞上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螺栓的头部和手柄处在另一背楞架单元相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这两个竖背楞夹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紧固连接件按下述方式拼接,形成角模的背楞架:第一个背楞架单元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个背楞架单元所在平面;第一个背楞架单元的一个竖背楞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的内侧,且该竖背楞上的第二连接通孔与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上相应的第一连接通孔对准;螺母处在第一个背楞架单元与该第二连接通孔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并且螺母上的两个限位凸沿分别叠合在该U型槽横杆的上壁板外侧边沿、下壁板外侧边沿上;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准的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螺栓的头部和手柄处在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腔体中;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第一个背楞架单元上靠近第二个背楞架单元内侧的竖背楞以及第二个背楞架单元上对应的U型槽横杆的侧壁板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横背楞和下横背楞上分别设有横向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通孔;
上下相邻的两个背楞架单元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竖向拼接:上面的背楞架单元的下横背楞与下面的背楞架单元的上横背楞紧靠在一起,该下横背楞、上横背楞上的第三连接通孔相互对准,紧固连接件中螺栓的螺杆穿过该下横背楞、上横背楞上对应的第三连接通孔,并与螺母旋合,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共同将该下横背楞、上横背楞上夹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模板体系还包括背部加固支撑装置,背部加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均处在支撑底座的同一侧,上连接座处在下连接座的上方;下支撑杆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下螺杆、下套管和第二下螺杆,第一下螺杆一端与支撑底座铰接,第一下螺杆另一端自下套管一端插入下套管中,第二下螺杆一端自下套管另一端插入下套管中,第二下螺杆另一端与下连接座铰接;第一下螺杆和第二下螺杆上分别安装有一下螺母,两个下螺母分别与下套管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上支撑杆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上螺杆、上套管和第二上螺杆,第一上螺杆一端与支撑底座铰接,第一上螺杆另一端自上套管一端插入上套管中,第二上螺杆一端自上套管另一端插入上套管中,第二上螺杆另一端与上连接座铰接;第一上螺杆和第二上螺杆上分别安装有一上螺母,两个上螺母分别与上套管的两个端面紧密接触;下连接座、上连接座分别与背楞架中对应的中间横背楞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模板体系中,在相邻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中设有密封条;密封条包括一体连接的嵌入部和封盖部,其中嵌入部处在相邻两个模板面板之间的接缝中,封盖部与模板面板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将所述接缝遮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孔器包括柱状塞体和圆形封盖片,柱状塞体一端与圆形封盖片中心部分连接,圆形封盖片的外径大于柱状塞体,柱状塞体处于预留孔中,圆形封盖片的边沿遮盖住柱状塞体与预留孔之间的间隙;柱状塞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密封环与预留孔内壁紧密接触。
CN201810030874.XA 2018-01-12 2018-01-12 墙柱模板体系 Active CN108301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0874.XA CN108301616B (zh) 2018-01-12 2018-01-12 墙柱模板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0874.XA CN108301616B (zh) 2018-01-12 2018-01-12 墙柱模板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1616A CN108301616A (zh) 2018-07-20
CN108301616B true CN108301616B (zh) 2019-12-31

Family

ID=6286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0874.XA Active CN108301616B (zh) 2018-01-12 2018-01-12 墙柱模板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1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7419B (zh) * 2018-12-31 2023-10-20 浙江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折板式铝合金模板及施工方法
CN110607904B (zh) * 2019-09-02 2021-06-11 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孔式拆装的铝模板
CN110453911B (zh) * 2019-09-06 2023-09-08 伍伟中 关门式支设模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5776Y (zh) * 2003-12-09 2005-02-02 北京联东模板有限公司 可调矩形柱模板及包含该模板的模腔结构
CN2837439Y (zh) * 2005-10-25 2006-11-15 查激星 墙体通用全钢大模板体系
CN202347839U (zh) * 2011-12-15 2012-07-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可调节式定型钢模板
CN206205485U (zh) * 2016-10-27 2017-05-31 合迪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可调节斜撑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5776Y (zh) * 2003-12-09 2005-02-02 北京联东模板有限公司 可调矩形柱模板及包含该模板的模腔结构
CN2837439Y (zh) * 2005-10-25 2006-11-15 查激星 墙体通用全钢大模板体系
CN202347839U (zh) * 2011-12-15 2012-07-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可调节式定型钢模板
CN206205485U (zh) * 2016-10-27 2017-05-31 合迪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可调节斜撑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1616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1616B (zh) 墙柱模板体系
CN111691458A (zh) 一种综合管廊支架的施工方法
CN109537890B (zh) 一种穿墙螺栓定位体系及建筑模板构筑方法
CN112681727A (zh) 有限空间内异形柱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37606B (zh) 一种护坡挡墙砌筑模板结构
CN210439690U (zh) 一种具有加固装置的门洞反坎模板装置
CN112388806A (zh) 一种预制柱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93875A (zh)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CN211850845U (zh) 一种楼梯模板支设结构
KR20010099532A (ko) 철근콘크리트 벽체 구축용 시스템 거푸집 및 시공방법
CN211850824U (zh) 一种支撑单元及支撑装置
CN207974517U (zh) 高度可调的背楞架
KR200292762Y1 (ko) 거푸집 설치용 중앙 지지대고정구
CN209798998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
CN220117828U (zh) 一种大型钢结构支撑装置
CN218758713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梁柱后浇段的模板
CN216949435U (zh) 工字钢与立杆连接工装
CN115370138A (zh) 一种免收企口窗洞口铝合金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6109680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组件
CN218467083U (zh) 一种外墙竖向线条模板结构
JP3059976B2 (ja) 型枠壁体の構造及び型枠体の連結方法
CN218659716U (zh) 一种方便调换跨度和高度的方形预制涵洞模具
CN218563061U (zh) 一种用于反坎浇筑铝模具侧模的定型卡具
CN217897299U (zh) 用于墙面整体模板的快速调平装置
CN219175838U (zh) 免拆模板锚栓及免拆模板与支撑体系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Huifang

Inventor after: Li Jinquan

Inventor after: Lin Jiajin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yu

Inventor after: Xiao Wenfeng

Inventor after: He Qinzhou

Inventor after: Chen Xiaohong

Inventor after: Chen Zeyang

Inventor after: Chen Shute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nhua

Inventor after: Lai Xiaoju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zhong

Inventor before: Wu Huifang

Inventor before: Lin Jiajin

Inventor before: He Qinzhou

Inventor before: Chen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Zey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Shute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nhua

Inventor before: Lai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zhong

Inventor before: Li Jinqu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