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3875A -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3875A
CN111593875A CN202010585782.5A CN202010585782A CN111593875A CN 111593875 A CN111593875 A CN 111593875A CN 202010585782 A CN202010585782 A CN 202010585782A CN 111593875 A CN111593875 A CN 111593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 frame
fixed
cast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57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嘉琦
李书文
高志鹏
孙迪
杨小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of Guang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of Guang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of Guang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Fif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of Guang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0105857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38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3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3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supported by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4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04G5/046Means for fastening, supporting, or bracing scaffolds on or against building constructions for fastening scaffoldings on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8Scaffold boards or pl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4Ra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包括:三角支撑组件,并设置多组;第一钢踏平台板,包括固定在各个三角支撑组件顶部的第一支撑框架;第一安全防护栏,包括沿竖向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外缘的第一丝网支撑架以及铺设于第一丝网支撑架上的第一安全钢丝网;第二钢踏平台板,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框架上方的第二支撑框架;第二安全防护栏,包括沿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外缘的第二丝网支撑架以及铺设于第二丝网支撑架上的第二安全钢丝网。本发明的支撑平台成本低廉,各个组件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也可根据要求改进定制,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外维护现浇部位的脚手架施工难题。

Description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进入现代化生产的施工方向,其改变了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作业,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因而大大减少了施工周期和人工成本。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一般由预制构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组合而成,传统的现浇外墙结构施工一般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架及爬架进行施工,但是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言,局部的现浇外墙结构施工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架及爬架施工,不仅提高施工复杂性,还增加人工和造价,不利于体现和发挥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维护体系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外维护现浇部位的脚手架施工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包括:三角支撑组件,其沿竖向固定在现浇混凝土构件上,并设置多组;第一钢踏平台板,包括水平固定在各个所述三角支撑组件顶部的第一支撑框架以及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的第一平台板;第一安全防护栏,包括沿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外缘的第一丝网支撑架以及铺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上的第一安全钢丝网;第二钢踏平台板,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框架上方的第二支撑框架以及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的第二平台板;第二安全防护栏,包括沿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外缘的第二丝网支撑架以及铺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丝网支撑架上的第二安全钢丝网;以及,支撑柱,其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底部分布固定有多个,且各个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下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三角支撑组件包括沿竖向固定在现浇混凝土构件上的立杆、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立杆顶部并与其互相垂直的横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杆底部的斜杆;所述斜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杆和横杆连接,并共同形成直角三角形框架。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平行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垂直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梁之间的多个连梁;所述第一纵梁、第一横梁、第二纵梁和第二横梁依次首尾连接固定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外框;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横杆的内端固定,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横杆的外端固定;所述连梁将所述第一外框的内部分割为若干个区间,所述第一平台板包括固定在各个区间内的多个条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立杆的上端头与横杆的内端头进行焊接,且所述斜杆与所述立杆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所述立杆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洞,所述横杆的内端设置有上下通透的穿孔;所述立杆采用对拉螺栓穿过其上开设的第一矩形孔洞,并与现浇混凝土构件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纵梁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第一定位孔;所述横杆上的穿孔能够正对所述第一纵梁上的任意一个第一定位孔,并通过第一螺栓穿过该互相正对的穿孔以及第一定位孔,以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杆外端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角钢,且当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横杆的内端固定后,所述连接角钢能够正好包覆于所述第二纵梁的外侧面;所述连接角钢的其中一侧折板与横杆的上表面贴合固定,另一侧折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洞;所述第二纵梁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沿水平横向通透;所述连接角钢上的第二矩形孔洞能够正对所述第二纵梁上的任意一个第二定位孔,并通过第二螺栓穿过该互相正对的第二矩形孔洞以及第二定位孔,以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平行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垂直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以及垂直固定在纵梁之间的多个第五横梁;所述第三纵梁、第三横梁、第四纵梁和第四横梁依次首尾连接固定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二外框;所述第二平台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外框内;各个支撑柱的底部固定有一个第一承托板,各个第一承托板对应有一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位于第一支撑框架的上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支撑框架的下部;所述第一承托板与第一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椭圆孔,且两者的椭圆孔通过贯穿的第三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以使得两者共同夹住所述第一支撑框架。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包括多根竖向延伸的立柱、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的衔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底部的多个第二承托板,以及与各个第二承托板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承托板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纵梁的下部;所述第二承托板与第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椭圆孔,且两者的椭圆孔通过贯穿的第四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以使得两者共同夹住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二丝网支撑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相同,且所述第二丝网支撑架采用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相同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外缘。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平台还包括滑动挤压组件;所述立杆与横杆均采用槽钢,其内部具有滑动通道,且所述槽钢的两侧腿部的外缘处设置有向内凸出的条形凸起;所述槽钢内侧的底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定位齿;所述定位齿的两侧面分别为定位面和导向坡面;所述定位面相对于导向坡面更加靠近立杆与横杆的垂直交汇点,且定位面为垂直于该槽钢长度方向的平面;所述导向坡面自内向外具有靠近定位面的趋势;所述滑动挤压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通道内的外壳、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另一端能够探出外壳的定位件,以及能够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挤压出所述外壳的弹性件;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条形凸起的滑槽,并能够通过条形凸起与滑槽的配合在所述滑动通道内进行直线滑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件的窗口,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伸出所述窗口,并能够滑过所述导向坡面而挤压在所述定位面上;所述斜杆的两端分别嵌入立杆以及横杆的滑动通道内,并分别通过向内滑入的滑动挤压组件对其两端进行分别挤压限位,实现斜杆在立杆与横杆之间的固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挤压组件还包括调节件以及驱动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区段、衔接在所述第一区段其中一端的第二区段,以及衔接在所述第一区段另一端挤压头;所述挤压头能够探出所述窗口;所述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的衔接处设置有外凸的转轴,所述转轴嵌入所述外壳内侧壁上设置的活动槽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螺纹口,所述调节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螺纹口的外螺纹,并能够旋转设置在该螺纹口内,所述调节件的内端设置有环形槽;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环形槽内,另一端设置为能够围合在所述第二区段外围的拉框;所述活动槽的宽度配合于所述转轴的外径,且活动槽的长度大于转轴的外径;所述活动槽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属滑动挤压组件所在的槽钢长度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所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挤压组件还包括退位杆;所述调节件的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通透的通道,所述退位杆穿过所述通道,并在其内端头上设置有限位头,在其外端头上设置有按压头,所述退位杆的外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挤压在所述按压头上,另一端挤压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支撑平台成本低廉,各个组件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也可根据要求改进定制。
2、本发明的支撑平台结构形式简洁明了,各部件组装、拆卸方便。
3、本发明的支撑平台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的同时,做好了施工过程的节能环保。
4、本发明的支撑平台重量轻,施工现场塔吊配合安装拆卸即可,且与现浇结构连接安全稳定性高。
5、本发明的支撑平台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对外架施工的需求,可以快速装配好之后直接吊装在现浇剪力墙上,实时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优势,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外维护现浇部位的脚手架施工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支撑平台的安装场景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详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结构详图。
图4为三角支撑组件结构图。
图5为第一钢踏平台板的结构图。
图6为第二钢踏平台板的结构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
图7为第二支撑框架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三角支撑组件与第一钢踏平台板的组装结构图。
图9为第一安全防护栏在第一钢踏平台板上的组装结构图。
图10为第二钢踏平台板的组装结构图。
图11为支撑平台的整体装配结构图。
图12为采用滑动挤压组件安装斜杆的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13为滑动挤压组件的外壳的内部结构图。
图14为三角支撑组件的爆炸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
图15为三角支撑组件的剖面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包括并排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构件(现浇剪力墙)上的多个三角支撑组件100、安装在三角支撑组件100顶部的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固定在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外围的第一安全防护栏300、位于第一钢踏平台板200上部的第二钢踏平台板400、固定在第二钢踏平台板400外围的第二安全防护栏500,以及支撑在第一钢踏平台板200与第二钢踏平台板400之间的支撑柱600。
三角支撑组件100包括沿竖向固定在现浇混凝土构件上的立杆101、沿水平方向固定于立杆101顶部并与其互相垂直的横杆102,以及设置于横杆102底部的斜杆103。斜杆103的两端分别与立杆101和横杆102连接,并共同形成直角三角形框架结构,用于共同支撑上部结构。
在本发明中,立杆10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洞101a,立杆101采用对拉螺栓104穿过其上开设的第一矩形孔洞101a,并与现浇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孔洞进行连接固定,实现三角支撑组件100在现浇混凝土构件上的安装。
立杆101的上端头与横杆102的内端头进行焊接,形成L型的一体结构;而斜杆10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立杆101以及横杆102进行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较佳的,斜杆103与立杆101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
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包括水平固定在各个横杆102顶部的第一支撑框架201以及水平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201顶部的第一平台板202。本发明的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站立的平台和操作空间,并为第二钢踏平台板400的安装固定提供支撑的平台。
第一安全防护栏300包括沿竖向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201外缘的第一丝网支撑架301以及铺设焊接于第一丝网支撑架301其中一侧的第一安全钢丝网302。安全防护栏300设置于外围,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第二钢踏平台板400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框架201上方的第二支撑框架401以及水平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01上的第二平台板402。第二钢踏平台板400为当前一层剪力墙施工的支模和浇筑作业提供操作平台。
第二安全防护栏500包括沿竖向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01外缘的第二丝网支撑架501以及铺设焊接于第二丝网支撑架501其中一侧的第二安全钢丝网502。第二安全防护栏500的结构与安装方式可以与第一安全防护栏300相同,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支撑柱600在第二支撑框架401的底部分布固定有多个,均沿竖向延伸,用于支撑第二钢踏平台板400。各个支撑柱600的上端均与第二支撑框架401的底部固定,下端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支撑框架201上。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在实际安装和使用中,三角支撑组件100及其上部的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安装在已经浇筑好的且位于最上层的(当前最高楼层的)剪力墙上,当需要再施工建造更上一层的剪力墙时,可以通过在第一钢踏平台板200上安装的第二钢踏平台板400来作为一个作业平台,施工人员可以站在第二钢踏平台板400或第一钢踏平台板200上对(待建造的)本层楼层进行支模和浇筑混凝土作业。
由于上述结构可以组装焊接好直接吊装在现浇剪力墙上,且安装方便快捷,因此省去了现场安装脚手架的环节,缩短了工期,且降低了造价和人工成本。由于支撑平台通过对拉螺栓104穿透固定在现浇剪力墙上,因此后期能够直接拆卸下来回收利用,同时也能够保拆卸过程的简单快捷。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框架201包括平行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一纵梁201a和第二纵梁201b、垂直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横梁201c和第二横梁201d,以及垂直固定在第一横梁201c与第二横梁201d之间的多个连梁201e。第一纵梁201a、第一横梁201c、第二纵梁201b和第二横梁201d均为水平杆件,且四者依次首尾连接固定(可通过焊接固定),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支撑框架201的第一外框K-1。连梁201e为与纵梁平行的水平杆件,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201c和第二横梁201d进行焊接固定。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一纵梁201a、第一横梁201c、第二纵梁201b、第二横梁201d以及连梁201e均采用空心方管。
连梁201e将第一外框K-1的内部分割为若干个条形区间,第一平台板202包括固定在各个区间内的多个条板(各个条板的边缘焊接在各个对应的条形区间的边缘上)。第一平台板202的各个条板可以均采用钢板。
第一纵梁201a与各个三角支撑组件100的横杆102的内端固定,第二纵梁201b与各个三角支撑组件100的横杆102的外端固定。
进一步的,横杆102的内端设置有上下通透的穿孔102a;第一纵梁201a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第一定位孔201a-1,相邻第一定位孔201a-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定为100mm。横杆102上的穿孔102a能够正对第一纵梁201a上的任意一个第一定位孔201a-1,并通过第一螺栓203穿过该互相正对的穿孔102a以及第一定位孔201a-1,以进行固定连接,实现第一纵梁201a与横杆102内端的固定。
横杆102外端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角钢105,且当第一纵梁201a与横杆102的内端固定后,连接角钢105能够正好包覆于第二纵梁201b的外侧面。连接角钢105的其中一侧折板与横杆102的上表面贴合固定(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另一侧折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洞105a。
第二纵梁201b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01b-1,第二定位孔201b-1沿水平横向通透,相邻第二定位孔201b-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定为100mm。连接角钢105上的第二矩形孔洞105a能够正对第二纵梁201b上的任意一个第二定位孔201b-1,并通过第二螺栓204穿过该互相正对的第二矩形孔洞105a以及第二定位孔201b-1,以进行固定连接,实现第二纵梁201b与横杆102外端的固定。
由于本发明的第一钢踏平台板200上的纵梁均排列有多个定位孔,因此,三角支撑组件100可以灵活选择或者调整安装位置。
第二支撑框架401包括平行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三纵梁401a和第四纵梁401b、垂直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三横梁401c和第四横梁401d,以及垂直固定在第三纵梁401a和第四纵梁401b之间的多个第五横梁401e。第三纵梁401a、第三横梁401c、第四纵梁401b和第四横梁401d均为水平杆件,且四者依次首尾连接固定(可通过焊接固定),并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支撑框架401的第二外框K-2。优选的,本发明的第三纵梁401a、第三横梁401c、第四纵梁401b、第四横梁401d以及第五横梁401e均采用空心方管,且相邻两个连梁201e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000mm。
第二平台板402固定在第二外框K-2内,其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五横梁401e上或者直接焊接在第五横梁401e上,此外,第二平台板402的边缘可以焊接在第二外框K-2的边缘上。第二平台板402可以采用钢板。
第一支撑框架201包括两条互相平行的连梁201e,且分别正对第二支撑框架401的第三纵梁401a和第四纵梁401b。各个支撑柱600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401的第二外框K-2底部(优选焊接在第二外框K-2上对应于横梁两端的位置处),下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框架201的连梁201e上,具体为:各个支撑柱600的底部固定有一个第一承托板601,各个第一承托板601对应有一个第一连接板602,第一承托板601位于连梁201e的上部,第一连接板602位于连梁201e的下部;第一承托板601与第一连接板602上均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椭圆孔T,且两者的椭圆孔T通过贯穿的第三螺栓603进行连接固定,以使得两者共同夹住第一支撑框架201的连梁201e,实现支撑柱600下端在第一钢踏平台板200上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丝网支撑架301包括多根沿着纵向排列且各自竖向延伸的立柱301a、水平焊接在相邻立柱301a之间的多根衔接杆301b、固定于第一丝网支撑架301底部的多个第二承托板301c,以及与各个第二承托板301c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01d。
第二承托板301c焊接固定在最底层的衔接杆301b底部,并搁置于第二纵梁201b的上部,第二连接板301d位于第二纵梁201b的下部;第二承托板301c与第二连接板301d上均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椭圆孔T,且两者的椭圆孔T通过贯穿的第四螺栓301e进行拉紧固定,以使得两者共同夹住第二纵梁201b,实现第一安全防护栏300整体在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外围的安装固定。
同时,第二丝网支撑架501的结构与第一丝网支撑架301相同,且第二丝网支撑架501采用与第一丝网支撑架301相同的安装方式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401的外缘(即通过第二丝网支撑架501底部的承托板与连接板夹住第四纵梁401b,并通过螺栓拉紧固定)。
进一步的,为提高三角支撑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本发明的三角支撑组件100还包括装配在斜杆103与立杆101之间的加强杆106。加强杆106可以采用条板结构或者方管,其两端可以分别与斜杆103以及立杆101进行固定连接(如焊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际的施工步骤可以如下:
一、施工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了解项目情况,确定平台安装位置。
二、图纸深化
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平台的布置,出平台各组件的构件加工图。
三、平台组件加工制作
根据支撑平台各组件的深化图进行构件的下料,焊接加工,材料采用Q235B材质,三角支撑组件的立杆及横杆采用槽钢,斜杆采用方管,钢踏平台板各钢骨架(支撑框架)采用方钢管、平台板采用花纹钢板制作,安全防护栏的立杆采用方管,水平横杆采用角钢制作。各材料之间的焊接材料采用E43焊条或CO2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
四、支撑平台各部件组装
1、将立杆、横杆以及斜杆组装成各个三角支撑架,如图4;
2、将各个三角支撑架并排安装固定在第一钢踏平台板的底部,如图8;
3、将第一安全防护栏安装在第一钢踏平台板的外围,如图9;
4、将支撑柱焊接在第二钢踏平台板底部,并将第二安全防护栏安装在第二钢踏平台板的外围,如图10;
5、将第二钢踏平台板搁置于第一钢踏平台板的上部,并通过支撑柱的下端与第一钢踏平台板进行安装连接,如图11。
五、支撑平台吊装
如图1,支撑平台的各个立杆均采用对拉螺栓与(当前最上层的)现浇剪力墙上的预留孔洞进行连接固定。
六、支撑平台拆卸
支撑平台安装好后进行(待建造的)本层现浇混凝土支模及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待本层混凝土达到侧模脱模强度要求(形成本层的现浇剪力墙)后利用塔吊配合支撑平台的拆卸。
七、下一层支撑平台吊装
从下一层现浇剪力墙上拆卸下来的支撑平台转移安装固定在(上一步建好的)本层现浇剪力墙预留的空洞上,并再进行下一层现浇混凝土支模及浇筑混凝土的施工。
随着逐层向上的浇筑施工,可以重复上述六、七的施工步骤进行支撑平台的轮回拆装和安装,达到支撑平台循环周转使用的目的。
因此,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与作业一体化的免脚手架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取代了传统的脚手架及其繁琐的安装步骤,其各个组件可以在进入现场之前全部在工厂加工完成,现场直接进行螺栓装配即可,因此安装或拆卸快捷,缩短了工期。此外,该装置可进行重复循环使用,节约材料及人工,可降低工程成本造价。
如图12~1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支撑平台还包括滑动挤压组件700,其能够用于将斜杆103的两端分别快速地固定在立杆101以及横杆102上,实现斜杆103的快速安装固定,节省安装时间。
本发明的立杆101与横杆102均采用槽钢C,其内部具有槽型的滑动通道C-1,且槽钢C的两侧腿部(即槽钢C的两侧板)的外缘处对称设置有向内凸出的条形凸起C-2,条形凸起C-2的延伸方向与槽钢C的长度方向一致。两条槽钢C内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定位齿C-3,定位齿C-3为等距排列的齿状凸起结构,定位齿C-3的两侧面分别为定位面C-31和导向坡面C-32;其中,定位面C-31相对于导向坡面C-32更加靠近立杆101与横杆102的垂直交汇点,且定位面C-31为垂直于该槽钢C长度方向的平面;导向坡面C-32自内向外具有靠近定位面C-31的趋势,使得定位齿C-3的外端宽度小于内端宽度。
本发明的斜杆103可以采用两端封堵的空心方管。优选的,斜杆103的厚度配合于两个条形凸起C-2之间的间隔,且斜杆103两端的外围轮廓为半圆柱面的弧形外凸曲面。
滑动挤压组件700包括滑动设置于滑动通道C-1内的外壳701、一端活动设置于外壳701内且另一端能够探出外壳701的定位件702,以及能够将定位件702的一端挤压出外壳701的弹性件703。
其中,外壳701为配合于滑动通道C-1宽度的空心盒状,其两侧设置有配合于条形凸起C-2的滑槽701a,并能够通过条形凸起C-2与滑槽701a的配合在滑动通道C-1内进行直线滑动。外壳701上还设置有对应于定位件702的窗口701b,定位件70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外壳701内且另一端能够在弹性件703的挤压下伸出窗口701b,弹性件703为固定于外壳701内侧壁上的金属弹片。如图15所示,定位件702的外伸一端能够滑过定位齿C-3的导向坡面C-32而搁置在定位齿C-3的定位面C-31上。基于此,在正常情况下,滑动挤压组件700通过定位件702外伸一端与定位齿C-3的配合仅能够在滑动通道C-1内发生单向滑动,具体为:在立杆101内的滑动挤压组件700仅能够发生向上的单向滑动;在横杆102内的滑动挤压组件700仅能够发生向内(靠近立杆101的方向)的单向滑动。
在安装斜杆103的时候,可以先将斜杆103的两端分别嵌入立杆101以及横杆102的滑动通道C-1内;然后,取一个滑动挤压组件700并向上滑入立杆101的滑动通道C-1内,使其顶在斜杆103的下端;接着,再取一个滑动挤压组件700并向内滑入横杆102的滑动通道C-1内,使其顶在斜杆103的上端。如此,通过两个滑动挤压组件700分别对斜杆103进行挤压限位,斜杆103即可快速安装在立杆101与横杆102之间。如图12所示,由于斜杆103倾斜设置,当其两端收紧后即可形成三角稳定体系,因此安装快捷且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外壳701为可拆卸的结构,其包括一个一侧开口的空心壳体以及一个能够通过螺丝固定在该空心壳体开口一侧的盖板。
进一步的,滑动挤压组件700还包括调节件704以及驱动件705。
定位件702包括第一区段702a、衔接在第一区段702a其中一端的第二区段702b,以及衔接在第一区段702a另一端挤压头702c。第一区段702a与第二区段702b均为板结构,且第二区段702b相对于第一区段702a形成向内的弯折。挤压头702c相对于第一区段702a具有向外弯折的趋势,且挤压头702c能够探出窗口701b与定位齿C-3配合,具有棘爪的作用。
第一区段702a与第二区段702b的衔接处设置有外凸的转轴702d,转轴702d嵌入外壳701内侧壁上设置的活动槽701c内,并在该活动槽701c内至少能够发生自身的转动。较佳的,第一区段702a与第二区段702b衔接处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外凸的转轴702d,相应的,外壳701的内侧壁上也对称设置有一对活动槽701c。
外壳701上设置有内外通透的螺纹口701d,调节件70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螺纹口701d的外螺纹,并能够旋转设置在该螺纹口701d内。此外,调节件704伸入外壳701内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环形槽704a。
驱动件705的一端为配合于环形槽704a的连接环705b,并通过连接环705b套设于环形槽704a内(能够发生相对旋转),驱动件705的另一端为能够围合在第二区段702b外围的拉框705a,拉框705a的内侧宽度配合于第二区段702b的宽度。因此,当旋转调节件704时,调节件704能够带动驱动件705一同进行上下运动,但由于第二区段702b对拉框705a的限位,驱动件705却不能与调节件704一同发生旋转。
弹性件703为固定于外壳701内侧壁上的金属弹片,其按压在所述挤压头702c的内侧面上,能够将挤压头702c推出窗口701b,同时也具有将挤压头702c推动远离调节件704的趋势。因此,当旋转调节件704,并使其通过拉框705a将第二区段702b向下拉动的过程中,定位件702能够以转轴702d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使得挤压头702c能够更加紧密地按压在相邻定位齿C-3之间的间隔侧面J上,防止定位件702的松脱。
优选的,活动槽701c的宽度配合于转轴702d的外径,且活动槽701c的长度大于转轴702d的外径;活动槽701c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属滑动挤压组件700所在的槽钢C长度方向一致。因此,转轴702d不但能够在活动槽701c内发生自身旋转,还能够在活动槽701c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滑动。基于此,依照上述过程:当挤压头702c按压在相邻定位齿C-3之间的间隔侧面J上时,若继续旋转调节件704,由于活动槽701c的设置,拉框705a还能够继续将第二区段702b向下拉动,则弹性件703受到挤压头702c的竖向挤压力增大,并能够在弹性件703的导向下将挤压头702c更大力度地按压在相邻定位齿C-3之间的间隔侧面J上;依然继续旋转调节件704,当挤压头702c接触到其下方的定位齿C-3的定位面C-31时,拉框705a将无法继续拉动第二区段702b继续向下,此时的挤压头702c即可紧密按压在定位面C-31上;若继续旋转调节件704,由于定位件702不能够再继续运动,因此,调节件704能够通过其与螺纹口701d的螺纹配合,反向驱动外壳701整体向上略微滑动,以便于外壳701紧密挤压斜杆103的端部,实现对斜杆103两端的夹紧限位,保证结构的最终稳固。该行程作用的最大效果就在于:由于斜杆103是通过其两端的滑动挤压组件700进行推动夹紧的,而滑动挤压组件700则是通过挤压头702c在相邻定位齿C-3之间的限定来定位,因此,滑动挤压组件700在滑动通道C-1内的固定位置为间隔性的,并非连续性的,因此,当滑动挤压组件700对斜杆103的其中任一端的挤压存在活动空间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件704反向驱动外壳701来挤压斜杆103的端部,以达到最终的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滑动挤压组件700还包括杆状结构的退位杆706,其用于对原本仅能够在滑动通道C-1内发生单向运动的滑动挤压组件700进行解锁和回退,便于滑动挤压组件700以及斜杆103的拆卸回收。
调节件704的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通透的通道704b,通道704b配合于退位杆706的外径。退位杆706穿过通道704b,并在其内端头上设置有限位头706a,在其外端头上设置有按压头706b,限位头706a和按压头706b为外径大于退位杆706主体外径的盘状结构。
退位杆706的外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707,复位弹簧707的一端挤压在按压头706b上,另一端挤压在外壳701的外侧壁上。在自然状态下,复位弹簧707能够使得限位头706a能够挤压并限定在调节件704的内端头上。
当需要拆卸滑动挤压组件700以及斜杆103时,可以反向旋转调节件704,使其逐渐进入外壳701的内部,因此,拉框705a即可解除对第二区段702b的拉动作用;此时,若手动按压退位杆706的按压头706b,则限位头706a能够推动第二区段702b反向旋转,使得挤压头702c回缩进窗口701b,解除定位齿C-3的限定,因此,滑动挤压组件700能够沿着滑动通道C-1滑出,实现拆卸。
进一步的,为适应滑动挤压组件700的可拆卸装配结构,本发明的加强杆106的两端分别与斜杆103以及立杆101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斜杆103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螺杆103a,立杆101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座101b,连接座101b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1b-1。加强杆106为条板结构,采用钢板,其一端具有配合于第一连接孔101b-1的第二螺杆106a,另一端具有配合于第一螺杆103a的第二连接孔106b。当加强杆106通过其第二螺杆106a穿过连接座101b上的第一连接孔101b-1之后,可以通过螺母限位固定;当加强杆106通过其第二连接孔106b套在斜杆103上的第一螺杆103a之后,也可以通过螺母限位固定,最终实现加强杆106的可拆卸连接。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角支撑组件(100),其沿竖向固定在现浇混凝土构件上,并设置多组;
第一钢踏平台板(200),包括水平固定在各个所述三角支撑组件(100)顶部的第一支撑框架(201)以及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01)上的第一平台板(202);
第一安全防护栏(300),包括沿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01)外缘的第一丝网支撑架(301)以及铺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301)上的第一安全钢丝网(302);
第二钢踏平台板(400),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框架(201)上方的第二支撑框架(401)以及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上的第二平台板(402);
第二安全防护栏(500),包括沿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外缘的第二丝网支撑架(501)以及铺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丝网支撑架(501)上的第二安全钢丝网(502);以及,
支撑柱(600),其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的底部分布固定有多个,且各个所述支撑柱(600)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的底部固定,下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0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组件(100)包括沿竖向固定在现浇混凝土构件上的立杆(101)、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立杆(101)顶部并与其互相垂直的横杆(102),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杆(102)底部的斜杆(103);所述斜杆(1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杆(101)和横杆(102)连接,并共同形成直角三角形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01)包括平行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一纵梁(201a)和第二纵梁(201b)、垂直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一横梁(201c)和第二横梁(201d),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梁之间的多个连梁(201e);所述第一纵梁(201a)、第一横梁(201c)、第二纵梁(201b)和第二横梁(201d)依次首尾连接固定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01)的第一外框(K-1);所述第一纵梁(201a)与所述横杆(102)的内端固定,所述第二纵梁(201b)与所述横杆(102)的外端固定;
所述连梁(201e)将所述第一外框(K-1)的内部分割为若干个区间,所述第一平台板(202)包括固定在各个区间内的多个条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01)的上端头与横杆(102)的内端头进行焊接,且所述斜杆(103)与所述立杆(101)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所述立杆(10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洞(101a),所述横杆(102)的内端设置有上下通透的穿孔(102a);
所述立杆(101)采用对拉螺栓(104)穿过其上开设的第一矩形孔洞(101a),并与现浇混凝土构件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纵梁(201a)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第一定位孔(201a-1);所述横杆(102)上的穿孔(102a)能够正对所述第一纵梁(201a)上的任意一个第一定位孔(201a-1),并通过第一螺栓(203)穿过该互相正对的穿孔(102a)以及第一定位孔(201a-1),以进行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02)外端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角钢(105),且当所述第一纵梁(201a)与所述横杆(102)的内端固定后,所述连接角钢(105)能够正好包覆于所述第二纵梁(201b)的外侧面;
所述连接角钢(105)的其中一侧折板与横杆(102)的上表面贴合固定,另一侧折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洞(105a);
所述第二纵梁(201b)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01b-1),所述第二定位孔(201b-1)沿水平横向通透;所述连接角钢(105)上的第二矩形孔洞(105a)能够正对所述第二纵梁(201b)上的任意一个第二定位孔(201b-1),并通过第二螺栓(204)穿过该互相正对的第二矩形孔洞(105a)以及第二定位孔(201b-1),以进行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包括平行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三纵梁(401a)和第四纵梁(401b)、垂直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第三横梁(401c)和第四横梁(401d),以及垂直固定在纵梁之间的多个第五横梁(401e);所述第三纵梁(401a)、第三横梁(401c)、第四纵梁(401b)和第四横梁(401d)依次首尾连接固定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的第二外框(K-2);所述第二平台板(402)固定在所述第二外框(K-2)内;
各个支撑柱(600)的底部固定有一个第一承托板(601),各个第一承托板(601)对应有一个第一连接板(602);所述第一承托板(601)位于第一支撑框架(201)的上部,所述第一连接板(602)位于第一支撑框架(201)的下部;所述第一承托板(601)与第一连接板(602)上均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椭圆孔(T),且两者的椭圆孔(T)通过贯穿的第三螺栓(603)进行连接固定,以使得两者共同夹住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0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301)包括多根竖向延伸的立柱(301a)、连接在相邻立柱(301a)之间的衔接杆(301b)、固定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301)底部的多个第二承托板(301c),以及与各个第二承托板(301c)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01d);所述第二承托板(301c)位于所述第二纵梁(201b)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301d)位于所述第二纵梁(201b)的下部;所述第二承托板(301c)与第二连接板(301d)上均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椭圆孔(T),且两者的椭圆孔(T)通过贯穿的第四螺栓(301e)进行连接固定,以使得两者共同夹住所述第二纵梁(201b);
所述第二丝网支撑架(501)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301)相同,且所述第二丝网支撑架(501)采用与所述第一丝网支撑架(301)相同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401)的外缘。
8.如权利要求2~4或7任一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挤压组件(700);
所述立杆(101)与横杆(102)均采用槽钢(C),其内部具有滑动通道(C-1),且所述槽钢(C)的两侧腿部的外缘处设置有向内凸出的条形凸起(C-2);所述槽钢(C)内侧的底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定位齿(C-3);所述定位齿(C-3)的两侧面分别为定位面(C-31)和导向坡面(C-32);所述定位面(C-31)相对于导向坡面(C-32)更加靠近立杆(101)与横杆(102)的垂直交汇点,且定位面(C-31)为垂直于该槽钢(C)长度方向的平面;所述导向坡面(C-32)自内向外具有靠近定位面(C-31)的趋势;
所述滑动挤压组件(700)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通道(C-1)内的外壳(701)、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701)内且另一端能够探出外壳(701)的定位件(702),以及能够将所述定位件(702)的一端挤压出所述外壳(701)的弹性件(703);
所述外壳(701)的两侧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条形凸起(C-2)的滑槽(701a),并能够通过条形凸起(C-2)与滑槽(701a)的配合在所述滑动通道(C-1)内进行直线滑动;所述外壳(701)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件(702)的窗口(701b),所述定位件(702)的一端伸出所述窗口(701b),并能够滑过所述导向坡面(C-32)而挤压在所述定位面(C-31)上;
所述斜杆(103)的两端分别嵌入立杆(101)以及横杆(102)的滑动通道(C-1)内,并分别通过向内滑入的滑动挤压组件(700)对其两端进行分别挤压限位,实现斜杆(103)在立杆(101)与横杆(102)之间的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挤压组件(700)还包括调节件(704)以及驱动件(705);
所述定位件(702)包括第一区段(702a)、衔接在所述第一区段(702a)其中一端的第二区段(702b),以及衔接在所述第一区段(702a)另一端挤压头(702c);所述挤压头(702c)能够探出所述窗口(701b);所述第一区段(702a)与第二区段(702b)的衔接处设置有外凸的转轴(702d),所述转轴(702d)嵌入所述外壳(701)内侧壁上设置的活动槽(701c)内;
所述外壳(701)上设置有螺纹口(701d),所述调节件(70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螺纹口(701d)的外螺纹,并能够旋转设置在该螺纹口(701d)内,所述调节件(704)的内端设置有环形槽(704a);
所述驱动件(705)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环形槽(704a)内,另一端设置为能够围合在所述第二区段(702b)外围的拉框(705a);
所述活动槽(701c)的宽度配合于所述转轴(702d)的外径,且活动槽(701c)的长度大于转轴(702d)的外径;所述活动槽(701c)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属滑动挤压组件(700)所在的槽钢(C)长度方向一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挤压组件(700)还包括退位杆(706);
所述调节件(704)的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通透的通道(704b),所述退位杆(706)穿过所述通道(704b),并在其内端头上设置有限位头(706a),在其外端头上设置有按压头(706b),所述退位杆(706)的外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707),所述复位弹簧(707)的一端挤压在所述按压头(706b)上,另一端挤压在所述外壳(701)的外侧壁上。
CN202010585782.5A 2020-06-24 2020-06-24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Pending CN1115938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5782.5A CN111593875A (zh) 2020-06-24 2020-06-24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5782.5A CN111593875A (zh) 2020-06-24 2020-06-24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3875A true CN111593875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8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5782.5A Pending CN111593875A (zh) 2020-06-24 2020-06-24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38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9397A (zh) * 2020-09-01 2020-12-08 上海家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pc外墙构件的防护架
CN113622641A (zh) * 2021-08-23 2021-11-09 盛世华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空悬挑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9397A (zh) * 2020-09-01 2020-12-08 上海家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pc外墙构件的防护架
CN113622641A (zh) * 2021-08-23 2021-11-09 盛世华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空悬挑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3875A (zh)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CN112922156B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节点连接装置
CN108301616B (zh) 墙柱模板体系
CN212836612U (zh) 一种适用于预制构件防护与作业一体化的支撑平台
CN212836616U (zh)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现浇部位防护的支撑平台
CN111593873A (zh) 一种适用于预制构件防护与作业一体化的支撑平台
CN108756211B (zh) 一种施工用铝模板
CN110616735A (zh) 一种用于挡土墙的模板体系及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CN115538762A (zh)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跃层拉结加固装置
CN214169883U (zh) 施工电梯附着架
CN115110637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建筑钢结构梁柱连接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27086A (zh) 一种叠合板早拆铝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KR101702221B1 (ko) 조립식 시설구조물의 조립부재
CN220599185U (zh) 一种构造柱单边模板安装加固螺杆
CN111894308A (zh) 一种快拆铝模板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840201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装配的钢结构框架
CN219909605U (zh) 一种建筑梁结构
CN115928721B (zh) 一种摩擦型双螺纹连接组件及装配式建筑
CN219239093U (zh) 一种可调式塔式起重机附着框架
CN214090331U (zh) 钢结构建筑柱梁接合部结构
CN217232895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活动板房
CN219711967U (zh) 一种用于爬架安装的连接件
CN213952945U (zh) 外脚手架悬挑层安全防护装置
CN212671166U (zh) 应用于伸缩缝处剪力墙的模板安装结构
CN216616817U (zh) 脚手架连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