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409B -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409B
CN108291409B CN201680070595.5A CN201680070595A CN108291409B CN 108291409 B CN108291409 B CN 108291409B CN 201680070595 A CN201680070595 A CN 201680070595A CN 108291409 B CN108291409 B CN 108291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bile device
antenna
signal
measuremen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0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1409A (zh
Inventor
林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1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1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8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the pass enabling tracking or indicating pre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388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code verification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hallenge/response method
    • G07C2009/003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code verification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hallenge/response method starting with prompting the keyless data carri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555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comprising means to detect or avoid relay atta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5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mobile data collecting device, e.g. walk by or drive b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车载器的LF发送部向便携设备发送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车载器的UHF接收部从便携设备接收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LF发送部向便携设备发送基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而被设定了发送强度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UHF接收部接收根据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判定结果而从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次响应信号。

Description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搭载于车辆的车载器与用户所携带的便携设备之间执行通信的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子钥匙系统中,存在一种不需要对电子钥匙进行按钮操作的无钥匙操作系统。在该系统中,在车辆周围形成LF(Low Frequency:低频)频带的请求的通信区域,当电子钥匙进入该通信区域并接收到请求时,电子钥匙向车辆返回RF(Radio Frequency:射频)频带的响应。作为无钥匙操作系统的不正当使用,存在中继攻击(relay attack)。在中继攻击中,有恶意的第三人使用能够对来自车辆的请求和来自电子钥匙的响应分别进行中继的中继器。因此,即使电子钥匙不存在于车辆的通信区域,两者之间也能够进行通信。为了防止中继攻击,在车辆与电子钥匙之间规定信号强度模式,并进行信号强度模式的对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2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门锁开锁时的中继攻击的危险性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载器具有:发送部,其向便携设备发送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以及接收部,其从接收到发送部所发送的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便携设备接收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发送部向便携设备发送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而被设定了发送强度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接收部接收根据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判定结果而从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次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是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具有:接收部,其从车载器接收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以及发送部,其在接收部接收到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情况下,向车载器发送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接收部与发送部所发送的第一次响应信号相应地,从车载器接收第二次测定用信号,在接收部接收到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发送部向车载器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其它方式是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该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车载器,其发送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以及便携设备,其在接收到来自车载器的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情况下,向车载器发送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车载器向便携设备发送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而被设定了发送强度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便携设备在接收到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向车载器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
此外,将以上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方式在方法、装置、系统、记录介质(包含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计算机程序等之间进行变换所得到的方式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门锁开锁时的中继攻击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A是表示在图1B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图。
图2B是表示在图1B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图。
图2C是表示在图1B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图。
图2D是表示在图1B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在图3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图。
图5是表示在图3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其它图。
图6是表示图3的测定部中所包含的RSSI电路的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图3的便携设备用生成部中所存储的表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8A是表示在图3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其它图。
图8B是表示在图3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其它图。
图8C是表示在图3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其它图。
图8D是表示在图3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的其它图。
图9是表示图3的车载器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3的便携设备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简单地说明以往的技术的问题点。车辆与电子钥匙之间规定的信号强度模式是将阈值以上的信号与小于阈值的信号进行组合来形成的。因此,如果解析出该信号强度模式和阈值,则信号强度模式的再现变得容易,从而容易被中继攻击。
在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对概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搭载于车辆的车载器与用户所携带的便携设备(电子钥匙)之间执行用于使车辆的门锁开锁的通信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降低门锁开锁时的中继攻击的危险性。车载器继发送请求信号之后发送测定用信号(以下,将在该时刻发送的测定用信号称为“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便携设备当接收到请求信号时被唤醒,并且测定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便携设备基于测定出的接收强度,决定车载器接下来要发送的测定用信号(以下称为“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便携设备发送包含有所决定的发送强度的信息的响应信号(以下,将在该时刻发送的响应信号称为“第一次响应信号”)。
车载器当接收到第一次响应信号时,提取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强度的信息,以与发送强度的信息相应的发送强度来发送第二次测定用信号。便携设备测定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便携设备如果判定为测定出的接收强度包含在基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强度的信息预想的接收强度的预想范围内,则发送响应信号(以下,将在该时刻发送的响应信号称为“第二次响应信号”)。车载器在接收到第二次响应信号的情况下,使车辆的门锁开锁。从车载器发送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是每次都从便携设备指示的,因此其值被解析出的担忧变低。另外,由于对测定出的接收强度进行判定,因此难以进行再现,从而不容易被中继攻击。此外,车载器也可以继门锁开锁之后使开锁后的门自动地打开,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A-图1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200的结构。图1A表示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200的通常的开锁动作。在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200中,在车辆110配置有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并且由用户210携带便携设备212。另外,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与搭载于车辆110的车载器连接。在此,从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发送LF信号、例如125kHz频带的信号,在便携设备212中对LF信号进行接收。另外,从便携设备212发送UHF(Ultra HighFrequency:特高频)信号、例如300MHz频带的信号,在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中对UHF信号进行接收。
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200与前述的无钥匙操作系统对应。无钥匙操作系统也被称为智能进入方式、智能钥匙方式、被动无钥匙进入(PKE:PassiveKeyless Entry)方式。在这些方式中,便携设备212接收来自搭载于车辆110的车载器的LF信号,如果是来自正确的车载器的LF信号,则返回UHF信号。这样,便携设备212自动地进行应答来使车辆110的门锁开锁。在此,对LF信号和UHF信号进行了加密,难以对这些信号中所包含的数据进行解码。并且,从车载器发送的LF信号的通信距离被限定在从车辆110起2m左右的范围内,因此离车辆110远的便携设备212不会错误地进行应答。
图1B表示对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200进行了中继攻击的情况下的动作。为了进行中继攻击,在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与便携设备212之间配置第一中继器230、第二中继器232。在此,第一中继器230、第二中继器232的配置是由除了作为车辆110的所有者的用户210以外的第三人进行的。在中继攻击时,通过第一中继器230、第二中继器232对车载器、便携设备212间的信号进行中继,从而车辆110的门锁与用户210的意志无关地被开锁。
从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发送的LF信号被第一中继器230接收并被变换为UHF信号。来自第一中继器230的UHF信号被第二中继器232接收并被接收为LF信号。来自第二中继器232的LF信号被便携设备212接收。一般来说,由于LF信号的通信距离短,因此在第一中继器230与第二中继器232之间进行向通信距离长的UHF信号的频率变换。
使用图2A-图2D来更详细地说明该情况下的信号。图2A~图2D表示在图1B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200中使用的信号。特别地,图2A表示车载器中的信号,图2B表示第一中继器230中的信号,图2C表示第二中继器232中的信号,图2D表示便携设备212中的信号。图2A的上部表示在车载器中生成的基带信号(BB信号),图2A的下部表示在车载器中基于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所得到的LF信号。LF信号被从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发送出去。
图2B的上部表示第一中继器230接收到的LF信号。图2B的中部表示在第一中继器230中对LF信号进行解调来获取到的基带信号。图2B的下部表示在第一中继器230中基于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所得到的UHF信号。UHF信号被从第一中继器230发送出去。图2C的上部表示第二中继器232接收到的UHF信号。图2C的中部表示在第二中继器232中对UHF信号进行解调来获取到的基带信号。图2C的下部表示在第二中继器232中基于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所得到的LF信号。LF信号被从第二中继器232发送出去。图2D的上部表示便携设备212接收到的LF信号。图2D的下部表示在便携设备212中对LF信号进行解调来获取到的基带信号。返回图1B。
另一方面,来自便携设备212的UHF信号可以通过第二中继器232、第一中继器230进行中继而被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接收,也可以不进行中继而被直接接收。这样,只是在车载器与便携设备212之间配置第一中继器230、第二中继器232,就使得车载器与便携设备212执行与图1A同样的处理。因此,通过第一中继器230、第二中继器232,即使不进行秘钥的解析也能够使车辆110开锁。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结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车辆110、便携设备12。车辆110包括车载器10、传感器14、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6、门锁机构18。车载器10包括车载器用控制部30、LF发送部32、UHF接收部34,车载器用控制部30包括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ID(identification:识别码)存储部38。便携设备12包括LF接收部50、测定部52、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UHF发送部56,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包括ID存储部60、第一判定部62、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第二判定部66。
车辆110的传感器14被设置于车辆110的门把手等,来检测用户进行了触摸的情况。关于传感器14,只要使用公知的技术即可,因此在此省略说明。传感器14在检测到触摸的情况下,向车载器用控制部30通知检测。
车载器10的车载器用控制部30当接收到来自传感器14的通知时,向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指示信号的生成。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当接收到来自车载器用控制部30的指示时,提取ID存储部38中所存储的ID,并生成包含有该ID的请求信号。该ID是用于与便携设备12进行配对认证的识别信息。此外,在被包含到请求信号中时,也可以对ID进行加密。另外,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中所生成的请求信号是基带信号。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将请求信号输出到LF发送部32。
LF发送部32从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被输入请求信号。LF发送部32通过对请求信号执行调制处理来生成LF信号的请求信号(以下,将其也称为“请求信号”)。LF发送部32将请求信号从天线向便携设备12发送。此外,与LF发送部32连接的天线、与后述的UHF接收部34连接的天线如图1A-图1B的左侧方天线220、右侧方天线222、后侧天线224那样进行配置。例如,左侧方天线220包括与LF发送部32连接的天线和与UHF接收部34连接的天线,被配置在车辆110的左侧方。右侧方天线222包括与LF发送部32连接的天线和与UHF接收部34连接的天线,被配置在车辆110的右侧方。后侧天线224包括与LF发送部32连接的天线和与UHF接收部34连接的天线,被配置在车辆110的后侧方。
另外,LF发送部32继发送请求信号之后,向便携设备12发送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第一次测定用信号是用于使便携设备12测定接收强度的信号,是LF信号。图4是表示在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使用的信号的图。特别地,图4的标记(a)表示从车载器10的LF发送部32发送的LF信号。当在时刻“T1”接收到来自传感器14的通知时,车载器10相继发送请求信号、第一次测定用信号。其它在后面记述。图5是表示在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使用的信号的其它图。图5的标记(a)表示在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6中生成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如图示那样是基带信号。图5的标记(b)表示从LF发送部32发送的LF信号。如图示那样,继发送被调制为LF信号的请求信号之后发送第一次测定用信号。其它在后面记述,返回图3。
便携设备12的LF接收部50从车载器10接收请求信号,并且从车载器10接收第一次测定用信号。LF接收部50对接收到的请求信号进行解调,来生成基带信号的请求信号(以下,将其也称为“请求信号”)。LF接收部50将请求信号输出到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当接收到来自LF接收部50的请求信号时,将便携设备12唤醒。
继此之后,LF接收部50将接收到的第一次测定用信号输出到测定部52。测定部52测定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例如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图6表示测定部52中所包含的RSSI电路的特性。如图示那样,LF接收信号的强度(电场强度[V/m])与RSSI电路的输出(电压[V])相对应。例如,如果LF接收信号的强度为“R1”,则从RSSI电路输出“V1”,如果LF接收信号的强度为“R2”,则从RSSI电路输出“V2”。返回图3。测定部52将测定出的接收强度输出到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
图4的标记(b)表示与便携设备12的LF接收部50接收到的LF信号相对应的处理。与请求信号相对应地进行唤醒,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相对应地进行测定。图5的标记(c)表示便携设备12的测定部52中的测定结果。如图示那样,在发送LF信号的情况下,请求信号的局部、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变大。返回图3。
在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中,第一判定部62提取请求信号中所包含的ID。另外,第一判定部62获取ID存储部60中所存储的ID。并且,第一判定部62基于所提取的ID和获取到的ID来执行配对认证。关于配对认证,只要使用公知的技术即可,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在配对认证失败的情况下,不执行后述的处理。另一方面,在配对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执行后述的处理。
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从测定部52被输入接收强度。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基于接收强度来决定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相对应的发送强度。图7表示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中所存储的表的数据结构。“接收强度范围”表示包含测定部52测定出的接收强度的范围。在此,“A”表示包含最大的接收强度的范围,“D”表示包含最小的接收强度的范围。此外,接收强度范围“A”~“D”的各个范围分别是基于图6所示的测定部52中所包含的RSSI电路的特性来设定的。另外,“发送强度”表示与各接收强度范围对应的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接收强度范围中的接收强度越大,则发送强度的值越小。此外,发送强度“100%”相当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随机值”表示用于指示各发送强度的值。如图示那样,针对一个发送强度规定多个值,从多个值中选择一个随机值。
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通过确定包含所输入的接收强度的接收强度范围,来确定发送强度。另外,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从与所确定的发送强度对应的多个值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值。由于所选择的随机值是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发送强度信息”),因此可以说对发送强度信息进行了信息随机化。返回图3。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生成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发送强度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此外,在被包含到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时,也可以对发送强度信息进行加密。另外,在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中生成的第一次响应信号是基带信号。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将第一次响应信号输出到UHF发送部56。
UHF发送部56从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被输入第一次响应信号。UHF发送部56通过对第一次响应信号执行调制处理,来生成UHF信号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以下,将其也称为“第一次响应信号”)。UHF发送部56将第一次响应信号从天线向车载器10发送。图4的标记(c)表示从便携设备12的UHF发送部56发送的UHF信号。继在便携设备12中对第一次测定用信号进行接收之后,发送第一次响应信号。图5的标记(d)表示从便携设备12的UHF发送部56发送的第一次响应信号。在此,作为一例,发送强度信息被设定为“50%”。返回图3。
车载器10的UHF接收部34从便携设备12接收第一次响应信号。UHF接收部34对接收到的第一次响应信号进行解调,来生成基带信号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以下,将其也称为“第一次响应信号”)。UHF接收部34将第一次响应信号输出到车载器用控制部30。图4的标记(d)表示与车载器10的UHF接收部34接收到的UHF信号相对应的处理。如图示那样,对第一次响应信号进行了接收。返回图3。
车载器用控制部30从UHF接收部34被输入第一次响应信号。车载器用控制部30提取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强度信息。车载器用控制部30存储有图7那样的表,在用随机值表示发送强度信息的情况下,车载器用控制部30通过对表进行参照来将随机值变换为发送强度。车载器用控制部30将发送强度设定给LF发送部32。LF发送部32以由车载器用控制部30设定的发送强度向便携设备12发送第二次测定用信号。在图4的标记(a)中,继第一次响应信号之后发送第二次测定用信号。另外,在图5的标记(b)中示出被设定为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的50%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返回图3。
便携设备12的LF接收部50从车载器10接收第二次测定用信号。LF接收部50将接收到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输出到测定部52。测定部52测定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测定部52将测定出的接收强度输出到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在图4的标记(b)中,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相对应地进行测定。在图5的标记(c)中,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测定出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的50%的接收强度。返回图3。
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被输入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所生成的发送强度信息的值、例如“50%”。另外,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通过对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乘以发送强度信息的值,来预想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设定以预想出的接收强度为中心的预想范围。在此,例如通过从预想出的接收强度减去固定值并且对预想出的接收强度加上固定值,来将预想范围设定为从减法结果起至加法结果为止的范围。
在像这样设定预想范围后,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确认从测定部52输入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是否包含在预想范围内。在接收强度不包含在预想范围内的情况下,不执行后述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接收强度包含在预想范围内的情况下,执行后述的处理。在接收强度包含在预想范围内的情况下,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生成第二次响应信号。因此,第二次响应信号是根据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判定结果来生成的,可以说是用于向车载器10通知接收强度包含在预想范围内的信号。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将第二次响应信号输出到UHF发送部56。
UHF发送部56从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被输入第二次响应信号。UHF发送部56通过对第二次响应信号执行调制处理,来生成UHF信号的第二次响应信号(以下,将其也称为“第二次响应信号”)。UHF发送部56将第二次响应信号从天线向车载器10发送。在图4的标记(c)中,继在便携设备12中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进行接收之后,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返回图3。
车载器10的UHF接收部34从便携设备12接收第二次响应信号。UHF接收部34对接收到的第二次响应信号进行解调,来生成基带信号的第二次响应信号(以下,将其也称为“第二次响应信号”)。UHF接收部34将第二次响应信号输出到车载器用控制部30。在图4的标记(d)中,如图示那样,对第二次响应信号进行了接收。返回图3。
车载器用控制部30从UHF接收部34被输入第二次响应信号。车载器用控制部30当被输入第二次响应信号时,对车辆110的ECU 16指示门锁机构18的开锁。关于ECU 16、门锁机构18,只要使用公知的技术即可,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在便携设备12中用于基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导出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的处理。在便携设备12的测定部52中,如图6所示,RSSI电路在接收信号的强度大的区域达到饱和,在接收信号的强度小的区域低于测定下限,因此无法正确地进行测定。在此,接收信号的强度大的情况相当于车载器10与便携设备12的距离小的情况,接收信号的强度小的情况相当于车载器10与便携设备12的距离大的情况。因此,如前述那样,在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大的情况下,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将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设定为比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小。另外,在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小的情况下,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将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设定为比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大。
图8A-图8D是表示在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使用的信号的又一其它图。图8A-图8B表示车载器10与便携设备12的距离小的情况,图8A表示从车载器10发送的LF信号,图8B表示便携设备12所接收的LF信号。如图8A所示,从车载器10发送请求信号300、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如图8B所示,在便携设备12中接收请求信号300、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在便携设备12中,由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的接收强度大,因此如图8A所示那样将第二次测定用信号304的发送强度设定为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的发送强度的50%。如图8B所示,第二次测定用信号304以比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小的接收强度被便携设备12接收。
图8C-图8D表示车载器10与便携设备12的距离大的情况,图8C表示从车载器10发送的LF信号,图8D表示便携设备12所接收的LF信号。如图8C所示,从车载器10发送请求信号300、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如图8D所示,在便携设备12中接收请求信号300、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在便携设备12中,由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的接收强度小,因此如图8C所示那样将第二次测定用信号304的发送强度设定为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的发送强度的150%。如图8D所示,第二次测定用信号304以比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2大的接收强度被便携设备12接收。
该结构在硬件上能够通过包括任意的计算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其它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等在内的电路来实现,在软件上能够通过被加载到存储器中的程序等来实现,但是在此描绘了通过它们的协作来实现的功能模块。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功能模块能够仅通过硬件、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实现。
对基于以上结构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车载器10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传感器14检测触摸(S10)。LF发送部32发送请求信号、第一次测定用信号(S12)。在UHF接收部34接收到第一次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14的“是”),车载器用控制部30对LF发送部32设定发送强度(S16),并发送第二次测定用信号(S18)。在UHF接收部34接收到第二次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20的“是”),ECU 16使门锁机构18开锁(S22)。在UHF接收部34没有接收到第一次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14的“否”)、或者在UHF接收部34没有接收到第二次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20的“否”),处理结束。
图10是表示便携设备12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在LF接收部5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S50的“是”),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4进行唤醒(S52)。测定部52测定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S54)。在第一判定部62中认证成功的情况下(S56的“是”),UHF发送部56发送包含有发送强度的第一次响应信号(S58)。测定部52测定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S60)。如果接收强度处于预想范围内(S62的“是”),则UHF发送部56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S64)。如果符合LF接收部50未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S50的“否”)、认证不成功的情况(S56的“否”)、接收强度不处于预想范围内的情况(S62的“否”)中的任一种情况,则处理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根据从便携设备12指示的测定强度来发送第二次测定用信号,并接收根据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判定结果而发送的第二次响应信号,因此能够在便携设备12中根据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来进行判定。另外,由于在便携设备12中根据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来进行判定,因此能够使再现变得困难。另外,由于难以再现,因此能够降低中继攻击的危险性。
另外,在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同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因此能够基于接收强度来进行判定。另外,由于基于接收强度来进行判定,因此能够降低中继攻击的危险性。另外,基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决定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设定适合于接收的发送强度。另外,在接收强度大的情况下使发送强度减小,因此能够抑制饱和。另外,在接收强度小的情况下使发送强度增大,因此能够抑制低于接收下限。另外,由于对发送强度信息进行信息随机化,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概要如下面那样。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载器具有:发送部,其向便携设备发送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以及接收部,其从接收到发送部所发送的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便携设备接收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发送部向便携设备发送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而被设定了发送强度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接收部接收便携设备根据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判定结果而发送的第二次响应信号。
根据该方式,根据所指示的测定强度来发送第二次测定用信号,并接收根据针对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判定结果而发送的第二次响应信号,因此能够降低中继攻击的危险性。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是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具有:接收部,其从车载器接收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以及发送部,其在接收部接收到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情况下,向车载器发送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接收部与发送部所发送的第一次响应信号相应地,从车载器接收第二次测定用信号,在接收部接收到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发送部向车载器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
根据该方式,在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同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因此能够降低中继攻击的危险性。
也可以为,从发送部发送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是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决定的。在该情况下,基于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决定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设定适合于接收的发送强度。
也可以为,从发送部发送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被进行了信息随机化。在该情况下,由于对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进行信息随机化,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又一其它方式是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该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车载器,其发送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以及便携设备,其在接收到来自车载器的请求信号和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情况下,向车载器发送包含有与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的第一次响应信号。车载器向便携设备发送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而被设定了发送强度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便携设备在接收到的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向车载器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
根据该方式,在第二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与第一次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同发送强度有关的信息相应的情况下,发送第二次响应信号,因此能够降低中继攻击的危险性。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实施方式是例示,那些各结构要素或各处理过程的组合能够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并且那样的变形例也处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UHF发送部56、UHF接收部34使用UHF信号。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除了UHF信号以外的频率高于LF的信号。根据本变形例,能够提高结构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中生成的发送强度信息是根据测定部52测定出的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来设定的。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测定部52测定出的第一次测定用信号的接收强度无关地设定发送强度信息。根据本变形例,能够提高结构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4中设定了4级接收强度范围。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定除了4级以外的级别的接收强度范围。根据本变形例,能够提高结构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来作为门锁开锁时的中继攻击对策。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针对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车辆的发动机启动动作应用作为中继攻击对策的本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00。根据本变形例,能够降低车辆的发动机启动中的中继攻击的危险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包括它们的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对于门锁解除、发动机启动等时所使用的无钥匙进入系统是有效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载器;12:便携设备;14:传感器;16:ECU;18:门锁机构;30:车载器用控制部;32:LF发送部;34:UHF接收部;36:车载器用信号生成部;38:ID存储部;50:LF接收部;52:测定部;54:便携设备用控制部;56:UHF发送部;60:ID存储部;62:第一判定部;64:便携设备用信号生成部;66:第二判定部;100、200: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110:车辆;220:左侧方天线;222:右侧方天线;224:后侧天线;230:第一中继器;232:第二中继器;300:请求信号;302:第一次测定用信号;304:第二次测定用信号。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具备:车辆,其具有传感器、与第一天线耦合的第一发送部、与第二天线耦合的第一接收部、门锁机构;以及
便携设备,其具有与第三天线耦合的第二接收部以及与第四天线耦合的第二发送部,所述车辆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输入的情况下,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将请求信号和第一测定用信号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和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之后,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包括与第二测定用信号对应的发送强度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发送给所述车辆,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将具有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对应的发送强度的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第一接收强度、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包括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的第二接收强度成功进行了规定的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第一接收强度、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包括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的第二接收强度没有成功进行所述规定的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不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接收部没有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规定的认证设为第二认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和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之后、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请求信号成功进行了第一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车辆,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将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强度、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接收强度成功进行了所述第二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辆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强度、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接收强度没有成功进行所述第二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不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接收部没有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辆不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设备基于经由所述第三天线接收的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所述第一接收强度来决定所述发送强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设备将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所述第一接收强度与第一接收强度值对应的情况下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决定为第一发送强度值,
所述便携设备将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所述第一接收强度与第二接收强度值对应的情况下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决定为第二发送强度值,
在所述第一接收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接收强度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送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发送强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强度信息所示的发送强度值是随机值。
6.一种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具备:
车载装置,其能够搭载于具备传感器、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门锁机构的车辆,所述车载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的第一发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的第一接收部;以及
便携设备,其具有与第三天线耦合的第二接收部以及与第四天线耦合的第二发送部,所述车辆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输入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将请求信号和第一测定用信号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和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之后,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包括与第二测定用信号对应的发送强度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车辆,
在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将具有与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对应的发送强度的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第一接收强度、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包括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的第二接收强度成功进行了规定的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第一接收强度、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中包括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的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的第二接收强度没有成功进行所述规定的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不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没有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不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规定的认证设为第二认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和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之后、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请求信号成功进行了第一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车辆,
在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发送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将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向所述便携设备发送,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强度、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接收强度成功进行了所述第二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在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使用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测定用信号之后,在所述便携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强度、所述发送强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接收强度没有成功进行所述第二认证的情况下,所述便携设备的所述第二发送部不使用所述第四天线将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辆,
在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没有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车载装置不对所述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设备基于经由所述第三天线接收的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所述第一接收强度来决定所述发送强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设备将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所述第一接收强度与第一接收强度值对应的情况下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决定为第一发送强度值,
所述便携设备将所述第一测定用信号的所述第一接收强度与第二接收强度值对应的情况下的所述发送强度信息决定为第二发送强度值,
在所述第一接收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接收强度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送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发送强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强度信息所示的发送强度值是随机值。
CN201680070595.5A 2015-12-10 2016-12-06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108291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435A JP6432794B2 (ja) 2015-12-10 2015-12-10 車載器、携帯機、及び車両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5-241435 2015-12-10
PCT/JP2016/005067 WO2017098721A1 (ja) 2015-12-10 2016-12-06 車載器、携帯機、及び車両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409A CN108291409A (zh) 2018-07-17
CN108291409B true CN108291409B (zh) 2020-02-28

Family

ID=5901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0595.5A Active CN108291409B (zh) 2015-12-10 2016-12-06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8429B2 (zh)
JP (1) JP6432794B2 (zh)
CN (1) CN108291409B (zh)
DE (1) DE112016005656T5 (zh)
WO (1) WO20170987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3176B (zh) * 2017-06-02 2022-04-26 株式会社电装 接收范围可变系统、车辆控制装置及便携设备
US10919493B2 (en) * 2018-02-08 2021-02-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bile device relay attack detec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vehicles
CN111815962A (zh) * 2020-07-08 2020-10-2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身份的识别方法、装置、主设备和从设备
JP7364539B2 (ja) * 2020-08-03 2023-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8605A (zh) * 2011-01-12 2012-10-0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系统
CN103138789A (zh) * 2011-11-24 2013-06-05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便携机以及信息通信系统
US8527152B2 (en) * 2005-08-18 2013-09-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Vehicle control device
CN103576123A (zh) * 2012-08-08 2014-02-12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机的位置判定系统、位置判定方法及位置判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6119B2 (en) * 2004-05-19 2006-05-16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independent passive entry system
JP5400407B2 (ja) * 2009-02-10 2014-01-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11052506A (ja) * 2009-09-04 2011-03-17 Tokai Rika Co Ltd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キーのid照合方法
JP5218572B2 (ja) * 2011-01-07 2013-06-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機制御システム
JP5391215B2 (ja) * 2011-02-10 2014-01-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9747736B2 (en) * 2014-08-05 2017-08-29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Multiple-band identification and rang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7152B2 (en) * 2005-08-18 2013-09-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Vehicle control device
CN102708605A (zh) * 2011-01-12 2012-10-0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系统
CN103138789A (zh) * 2011-11-24 2013-06-05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便携机以及信息通信系统
CN103576123A (zh) * 2012-08-08 2014-02-12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机的位置判定系统、位置判定方法及位置判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409A (zh) 2018-07-17
DE112016005656T5 (de) 2018-09-06
WO2017098721A1 (ja) 2017-06-15
JP6432794B2 (ja) 2018-12-05
JP2017106255A (ja) 2017-06-15
US10438429B2 (en) 2019-10-08
US20180276925A1 (en)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8709B (zh)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CN108292931B (zh)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JP573033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5341814B2 (ja) 無線通信正否判定システム
CN108291409B (zh)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JP6428655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車載機、および電子キー
US11356264B2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WO2017098726A1 (ja) 車載器、携帯機、及び車両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1315948B (zh) 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
JP2019065610A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6312100B1 (ja) 携帯機、およびリレーアタックを防止する通信制御方法
CN113068186A (zh) 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CN113784307A (zh) 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JP2013083096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78410B2 (ja) 車載機器制御システム、車載制御装置、携帯機
CN107005752B (zh) 车载通信系统、便携设备及车载设备
JP6658563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6697690B2 (ja) 携帯機、車載器、及び車両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117296A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4268959A (zh) 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