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209B - 铸模造型机 - Google Patents

铸模造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0209B
CN108290209B CN201680068269.0A CN201680068269A CN108290209B CN 108290209 B CN108290209 B CN 108290209B CN 201680068269 A CN201680068269 A CN 201680068269A CN 108290209 B CN108290209 B CN 108290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mold
molding
box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82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0209A (zh
Inventor
寺部斗纪也
松下恭之
野口昌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0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28Compacting by different means acting simultaneously or successively, e.g. preliminary blowing and finally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22C15/08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involving 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21/00Flasks;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铸模造型机,其使用被搬入的型箱及模板来造型铸模,其中,包括:盛纳箱,其具有能够与上述型箱的上开口部连接的下开口部、及开口的侧部;压头机构,其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盛纳箱内进出的压板、及贯通所述压板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压板升降的多个压脚;砂充填料斗,其具有向由上述型箱、上述盛纳箱、上述压头机构及上述模板形成的造型空间充填型砂的至少一个砂充填口;以及砂充填喷嘴,其形成于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盛纳箱的侧部的开口的部件,能够将上述砂充填口与所述造型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铸模造型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挤压充填于型箱内的型砂来造型铸模的铸模造型机。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充气将型砂充填至型箱内,挤压该充填后的型砂来造型铸模的铸模造型机为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9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铸模造型机存在与使用期间、使用频率相对应地磨损的部位。磨损的部位有影响铸模或者铸件产品的品质的担忧。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造型出优异的铸模的铸模造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铸模造型机使用被搬入的型箱及模板来造型铸模,且具备:盛纳箱,其具有能够与上述型箱的上开口部连接的下开口部、及开口的侧部;压头机构,其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盛纳箱内进出的压板、及贯通上述压板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压板升降的多个压脚;砂充填料斗,其具有向由上述型箱、上述盛纳箱、上述压头机构及上述模板形成的造型空间充填型砂的至少一个砂充填口;及砂充填喷嘴,其形成于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盛纳箱的侧部的开口的部件,能够将上述砂充填口与上述造型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铸模造型机,即使在砂充填喷嘴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仅更换形成有砂充填喷嘴的部件。因此,该铸模造型机在维护性及可用性方面优异。
本発明的另一方面的铸模造型机使用被搬入的型箱及模板来造型铸模,且具备:盛纳箱,其具有能够与上述型箱的上开口部连接的下开口部;充填箱,其配置在上述盛纳箱的上方,并具有能够与上述盛纳箱的上开口部连接的下开口部;压头机构,其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充填箱内进出的压板、及贯通上述压板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压板升降的多个压脚;砂充填料斗,其具有向由上述型箱、上述盛纳箱、上述充填箱、上述压头机构及上述模板形成的造型空间充填型砂的至少一个砂充填口;以及砂充填喷嘴,其形成于上述充填箱的侧部,能够将上述砂充填口与上述造型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铸模造型机,即使在砂充填喷嘴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仅更换形成有砂充填喷嘴的充填箱。因此,该铸模造型机在维护性及可用性方面优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铸模造型机也可以具备:框状框架,其形成上述造型空间的一部分,包围上述模板的外周,并进行上下滑动;以及衬垫,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框状框架的内侧部进行装卸。在该情况下,配置在框状框架与模板之间的衬垫能够使框状框架与模板的磨损减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衬垫也可以为其上端面及内侧面的材质为聚氨酯橡胶。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使磨损减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氨酯橡胶的耐热温度也可以为70℃~90℃。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氨酯橡胶的耐热温度也可以为110℃~130℃。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方面,能够提供造型出优异的铸模的铸模造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的开始前的状态(初始位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形成有造型空间的状态的铸模造型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型砂的充气充填状态的铸模造型机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型砂的一次挤压状态的铸模造型机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型砂的二次挤压状态的铸模造型机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造型铸模的脱模及型砂的补给状态的铸模造型机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调换了模板(模型搬运器)的状态的铸模造型机的纵剖视图。
图8是放大图2的左侧的砂充填喷嘴及砂充填口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框状框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形成有造型空间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盛纳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的开始前的状态(初始位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形成造型空间的状态的铸模造型机100的纵剖视图。铸模造型机100是使用被搬入的型箱及模板来造型铸模的造型机。
如图1、图2所示,铸模造型机100例如具备底座框1。在底座框1固定有固定止动部2。在由底座框1与固定止动部2构成的造型底座3上的左右两侧(参照图1),向上立设有砂箱设置缸4、4。在砂箱设置缸4、4中的一者(在图1中为左侧)的靠下位置,模型更换装置5的中心部被支承为能够在水平平面内旋转。模型更换装置5的主轴(旋转轴)兼用图1中左侧的砂箱设置缸4。
模型更换装置5是搬入模板8的装置。模型更换装置5具备主轴、转台7、及模型搬运器6、6A的多个支承单元(未图示)。转台7由主轴支承为能够在水平平面内旋转,使模型搬运器6、6A交替地相对于造型底座3中央上方搬入搬出。转台7利用致动器(未图示)而旋转。致动器例如为液压缸等。多个支承单元安装于转台7的模型搬运器6、6A的载置部。
模型搬运器6具备框状框架9、多个导销10、主体框架11、及施力机构(未图示)。框状框架9包围模板8的外周而上下滑动。多个导销10连结于框状框架9的下部。主体框架11供导销10可上下滑动地插入,且在上表面载置模板8。施力机构的两端挂架于框状框架9与主体框架11,使作用力作用于使框状框架9下降的方向。施力机构例如为多个拉伸螺旋弹簧。模型搬运器6A是与模型搬运器6为相同的结构。
在造型底座3上的中央部,配设有液压缸(日文:油圧シリンダ、油着シリンダ)14。液压缸14具有连结于活塞杆的上端的卡合头13。卡合头13与形成于模型搬运器6、6A下端中央部的卡合槽12卡合。而且,在造型底座3上,在多个导销10的下方,配设多个升降缸15。升降缸15经由导销10而使框状框架9升降。在升降缸15的活塞杆的上端,连结有杆头16。
框状框架9的上表面在为升降缸15的伸长端时,从模板8的分型面朝上方稍微突出(例如,30mm)(参照图2)。框状框架9的上表面在为升降缸15的收缩端时,成为与模板8的分型面大致同一个面(参照图1)。
在砂箱设置缸4、4的活塞杆4A的上端之间,架设有升降支承框架17。在升降支承框架17安装有多个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的活塞杆的前端连结于砂充填料斗19。
砂充填料斗19在上端设置有利用滑动闸门20开闭的砂投入口21。砂充填料斗19在其靠上位置部连通有供气管23,经由开闭阀22向供气管23导入低压空气(例如,0.05~0.18MPa)。砂充填料斗19的靠下位置部由二道滑槽24构成。在滑槽24的内表面,配设有经由开闭阀(未图示)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连通的多个空气喷出腔室25、25。
构成为进行充气,即:从多个空气喷出腔室25、25对砂充填料斗19内喷出低压空气(例如,0.05~0.18MPa)而使型砂S进行浮游流动的。另外,在砂充填料斗19的滑槽24的最靠下位置部设置有砂充填口26。
在滑槽24的靠下位置部内侧,固定配设有盛纳箱(日文:盛枠)27。盛纳箱27具有可与型箱33的上开口部33a连接的下开口部27c。在盛纳箱27的靠下位置部(侧部)形成有砂充填喷嘴28。砂充填喷嘴28其一端与砂充填口26连通,其另一端与后述的造型空间连通。在盛纳箱27的内侧,配设有压头机构29。压头机构29具备可相对于盛纳箱27内进出的压板30、及多个压脚31。多个压脚31为分段式,且贯通压板30而安装,可相对于压板30进行升降停止控制。压板30的上端固定于升降支承框架17的下端。上述盛纳箱27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包围压头机构29的外周。压头机构29由砂充填料斗19包围。压头机构29由砂充填料斗19从至少两个方向包围。
在升降支承框架17,经由延伸至压头机构29的下方位置的搬入搬出框架32而吊设有型箱33的搬入搬出输送带34。利用搬入搬出输送带34,将型箱33搬入搬出。
如以上那样,压头机构29由两个砂箱设置缸4、4支承,构成为压头机构29下降而进行砂箱设置工序及挤压工序。
对这样构成的铸模造型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的状态是处于将型砂S投入至砂充填料斗19内,且将空的型箱33搬入至搬入搬出输送带34的状态。另外,模型搬运器6、6A以利用支承单元(未图示)内的压缩弹簧(未图示)从造型底座3抬升5mm左右的状态设置于模型更换装置5上。图1表示将模型搬运器6搬入至造型底座3的中央上方的状态。造型底座3的固定止动部2上表面与模型搬运器6下表面之间有5mm左右的间隙。
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使液压缸14进行收缩动作而使卡合头13下降,从而使卡合头13与形成于模型搬运器6的下端中央部的卡合槽12卡合。进而,模型搬运器6克服上述未图示的压缩弹簧而被拉下,模型搬运器6的下表面压接于造型底座3的固定止动部2的上表面。之后,使升降缸15进行伸长动作而经由导销10使框状框架9上升。由此,使框状框架9的上表面从模板8的分型面朝上方稍微突出。
另外,在由下至上进行砂箱设置的造型机中,在砂箱设置工序开始时利用工作台抬升模型搬运器6。在抬升工序中,在为了避免发生碰撞而设置有减速工序的情况下,会有循环时间变长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在砂箱设置工序的开始时,可利用液压缸14将模型搬运器6压接于固定止动部2,同时从上方叠加砂箱设置动作。因此,与现有的由下至上进行砂箱设置的造型机相比,在工序开始时无减速工序,因此可省去减速工序所需的时间而缩短循环时间。
而且,在使滑动闸门20进行动作而关闭砂投入口21后,砂箱设置缸4、4进行收缩动作。由此,将型箱33载置于模板8的外周且朝上方突出的框状框架9的上表面。并且,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进行伸长动作。由此,砂充填料斗19以及盛纳箱27下降,将盛纳箱27按压于型箱33的上表面而紧贴。进而,压脚31各自进行动作。与下方的模板8的凹凸相对地形成凹凸,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另外,此时,利用载置于模型搬运器6的模板8、框状框架9、型箱33、盛纳箱27以及压头机构29形成造型空间,且砂充填喷嘴28的另一端与造型空间连通。
接着,通过充气进行砂充填。图3是表示型砂的充气充填状态的铸模造型机100的纵剖视图。首先,使低压空气从多个空气喷出腔室25、25喷出至砂充填料斗19内。由此,砂充填料斗19内的型砂S进行浮游流动。在该状态下,经由开闭阀22将低压空气从供气管23供给至砂充填料斗19。利用低压空气,经由砂充填口26及砂充填喷嘴28将型砂S充填至造型空间(充气充填)。在充气充填时,低压空气从模板8的未图示的通风孔等被排出。
接着,砂箱设置缸4、4进一步进行收缩动作。由此,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收缩。砂箱设置缸4、4使升降支承框架17及升降支承框架17支承的部件(压头机构29、搬入搬出框架32、搬入搬出输送带34等)下降。像这样,进行型砂S的一次挤压,直到压脚31下表面整体变得平坦为止,而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图4是表示型砂的一次挤压状态的铸模造型机100的纵剖视图。此时,砂箱设置缸4的收缩动作持续至利用压力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的挤压压力到达至一次挤压的设定压力为止,或者砂箱设置缸4的编码器位置(未图示)到达至一次挤压的设定位置为止。
接着,切换为将升降缸15的工作流体释放的状态。而且,以比一次挤压更高的压力使砂箱设置缸4、4进行收缩动作。由此,型箱33、盛纳箱27、砂充填料斗19以及压头机构29一体地下降,对型砂S整体进行二次挤压。图5是表示型砂的二次挤压状态的铸模造型机100的纵剖视图。框状框架9通过升降缸15的收缩而下降,框状框架9上表面与模板8的分型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如此,铸模外周部的强度提高,可获得均匀的铸模强度。另外,在框状框架9达到至下降端的时刻且挤压压力未到达二次挤压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一边使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进行收缩动作,一边使砂箱设置缸4、4进一步进行收缩动作,由此进一步进行挤压。
接着,若挤压压力到达至二次挤压的设定压力,则挤压稳定计时器工作,保持规定时间挤压。此时,为了应对框状框架9未到达至下降端的情况,使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进行伸长动作而使盛纳箱27下降,按压型箱33直到框状框架9达到至下降端为止。由此,可将型箱33的下表面与铸模下表面每次都形成为大致同一个面。
接着,一边使升降缸15进行伸长动作而经由导销10及框状框架9将型箱33按压于盛纳箱27,一边使砂箱设置缸4、4进行反向动作而进行脱模。此时,型箱33、盛纳箱27、砂充填料斗19以及压头机构29一体地上升。之后,造型了铸模后的型箱33利用升降缸15经由导销10及框状框架9而被取下和支承。而且,盛纳箱27、砂充填料斗19、以及压头机构29各自上升。在上升的中途,造型了铸模后的型箱33由搬入搬出输送带34掬起,而从模板8完全分离。此时,盛纳箱27及砂充填料斗19因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进行收缩动作而上升。而且,使滑动闸门20进行反向动作而开放砂投入口21后,将型砂S补给至砂充填料斗19内而成为图6的状态。图6是表示造型铸模的脱模及型砂的补给状态的铸模造型机100的纵剖视图。此时,造型后的铸模与型箱33一同从停止状态稍微上升而脱模。而且,以砂箱设置缸4的活塞杆4A收缩最大的状态脱模。由此,可实现高脱模精度。
接着,使升降缸15进行收缩动作而使导销10及框状框架9下降。此时,利用多个拉伸螺旋弹簧(未图示),对框状框架9下降的方向作用作用力,因此可使框状框架9可靠地下降至下降端。接着,使液压缸14进行伸长动作而使卡合头13上升,由此支承单元(未图示)内的压缩弹簧(未图示)将模型搬运器6从造型底座3抬升5mm左右,解除对造型底座3的固定止动部2的压接。
接着,借助搬入搬出输送带34搬出造型了铸模后的型箱33,并搬入空的型箱33。进而,利用致动器(未图示)使模型更换装置5进行动作,调换模板8与模板8A。图7是表示调换了模板(模型搬运器)后的状态的铸模造型机100的纵剖视图。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另外,作为模型更换装置5的运动,在转台7的位于造型底座3外侧的工作区域中,也可以利用带驱动滚轮升降机(未图示)抬升模型搬运器6、6A后,向左右或者前后方向搬入搬出模型搬运器6、6A而更换模板8、8A。由此,可在造型过程中进行换模,可进行循环中换模。
上述的铸模造型机100在盛纳箱27形成与造型空间连通的砂充填喷嘴28,从造型空间的侧方充填型砂。因此,该铸模造型机100能够无需考虑砂充填喷嘴28的配置,而采用以整体进行均匀的压缩的观点决定的压脚31的布局。例如,在型箱33周边也可配置压脚31,可获得遍及压板整个面的更加均匀的铸模强度。因此,该铸模造型机100能够造型出优异的铸模。
接着,对砂充填喷嘴28以及砂充填口26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将表示形成造型空间的状态的图2的左侧的砂充填喷嘴28及砂充填口26进行放大的图。另外,由于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说明右侧的砂充填喷嘴28及砂充填口26。
砂充填喷嘴28形成于盛纳箱27。砂充填喷嘴28以随着从形成于盛纳箱27的外侧面27a的入口朝向形成于内侧面27b的出口而变低的方式倾斜。根据本结构,可从斜上方对模板8充填型砂S。因此,有如下优点:充填的型砂S不易碰撞与模板8的凹凸相对地形成有凹凸的压脚31,因而型砂S的充填性提高。另外,可在盛纳箱27内表面安装可更换的盛纳箱衬垫。除了不锈钢等钢材以外,材质可整体使用聚氨酯等耐磨损性较高的材质。这样,可实现防止盛纳箱的磨损。
此外,在砂充填喷嘴28中,顶面28a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度)大于底面28b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度)。根据本结构,有如下优点:不易对砂充填喷嘴28内的型砂S施加来自横向的挤压力,因此砂充填喷嘴28内的型砂S不易被进一步压缩。并且,也有如下优点:砂充填喷嘴28内的型砂S不易进一步落下。
另外,砂充填口26具有倾斜的底面26a。根据本结构,有如下优点:容易将通过砂充填口26的型砂S导入至砂充填喷嘴28内。另外,该底面26a的倾斜角度大于砂充填喷嘴28的底面28b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30度。
此外,将砂充填口26的底面26a的表面的材质设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例如,作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Saxin Newlight”)。根据本结构,有如下优点:可抑制型砂S对该底面26a的附着,防止型砂S的堆积。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使该底面26a的表面的材质成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方式,将经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而成的块部件35配设于滑槽24的最靠下位置部。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砂充填喷嘴28安装于盛纳箱侧面,且可更换。材质除了整体使用钢材以外,也有整体使用耐磨损性较高的高分子聚乙烯等树脂的情况。另外,也有将耐磨损材料热喷涂于钢材的一部分的情况。由此,能够维持管理造型性且防止喷嘴的磨损。
在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在二道滑槽24的内侧固定有盛纳箱27。根据本结构,盛纳箱27是利用砂充填料斗升降缸18而与砂充填料斗19一同升降,因此不需要使盛纳箱27本身直接升降的致动器。因此,有如下优点:能够减少致动器的数量。
在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模型搬运器6以具备包围模板8的外周而上下滑动的框状框架9的方式而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框状框架9。其中,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若模型搬运器6具备框状框架9,利用载置于模型搬运器6的模板8、框状框架9、型箱33、盛纳箱27及压头机构29形成造型空间,则能够进行上述的二次挤压(从模型面侧的挤压)。
另外,框状框架9并非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那样。接着,对框状框架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框状框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且仅示出左右对称的单侧。并且表示框状框架的上表面从模板8的分型面朝上方突出了30mm的状态。
如图9所示,框状框架36在其内侧部具有可装卸的衬垫37。衬垫37包围模板8的外周而上下滑动。衬垫37构成为将聚氨酯橡胶39固定于金属部件38。此外,如图9所示,将衬垫37的上端面及内侧面的材质设为聚氨酯橡胶39。根据本结构,在将型砂S充填至造型空间时,型箱33的下表面、与衬垫37的上端面的聚氨酯橡胶39抵接,因此有如下优点:提高型箱33的下表面与框状框架36上表面的密封性,防止型砂S因喷吹而泄漏。另外,也有以下优点:利用衬垫37的内侧面的聚氨酯橡胶39来提高衬垫37中的相对于模板8的外周进行滑动的面的耐磨损性。另外,在无法将具有上端面及内侧面的衬垫37安装于模型搬运器6的情况下,可仅在模板8的外周安装截面I型的衬垫。由此,也可防止模板8的外周的磨损。
聚氨酯橡胶39的耐热温度例如可为70℃~90℃。在本实施方式中,聚氨酯橡胶39的耐热温度为80℃。但是,若假设型箱33的温度为比通常更高温的情况时,聚氨酯橡胶39的耐热温度也可为110℃~130℃。作为一例,聚氨酯橡胶39的耐热温度为120℃。
在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构成为将经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而成的块部件35配设在滑槽24的最靠下位置部,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块部件35而配设空气喷出腔室25,使上述的低压空气从砂充填口26的底面26a喷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由于使利用低压空气进行砂充填,因此可进行均匀的砂充填。利用低压空气的砂充填比利用喷射方式的砂充填(例如,0.2~0.5MPa)更为低压(例如,0.05~0.18MPa),并以低速充填砂,因此具有模型的磨损较少的特征。
对于利用喷射方式的砂充填而言,由于砂的充填速度较快,因此尤其会在凹槽部产生阻塞现象(Locking phenomenon),砂的充填性降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也可设定为利用电-气比例阀在低压空气的初期阶段使砂的充填速度较慢而使充填性提高,从中途提高压力而缩短充填时间。若压力维持较低,则充填速度变慢,有如下担忧:在砂的充填时间耗时而延长循环时间。若期望高速造型且减少磨损,也可以将低压空气的充填速度设为初期较慢而从中途将充填设为高速。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的铸模造型机100中,在盛纳箱27设置有砂充填喷嘴28。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0所示,与盛纳箱27分开设置,且在能够另外进行动作的充填箱BF设置砂充填喷嘴28。若这样,可在盛纳箱27设置低压空气的排气口(未图示),而自该处排放低压空气,因此有使充填更加优异等的效果。另外,砂充填口也可以为一个。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盛纳箱27直接形成砂充填喷嘴28的例子,但也可以不直接形成于盛纳箱27。例如,也可以在盛纳箱27的侧部形成开口,而在安装于该开口的部件形成砂充填喷嘴28。图11是变形例的盛纳箱27A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变形例的盛纳箱27A在其两侧的侧部分别形成有开口27d、27e。各个部件50A、50B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开口27d、27e。在部件50A、50B分别形成有砂充填喷嘴28A、28B。
在砂充填喷嘴28A、28B已磨损的情况下,只需更换部件50A、50B即可,不必更换盛纳箱整体。因此,该铸模造型机在维护性以及可用性方面优异。
部件50A、50B除了不锈钢等钢材以外,也可由聚氨酯等耐磨损性较高的材料(树脂等)形成。像这样,部件50A、50B能够由考虑到耐磨损性的材料形成,盛纳箱27A能够由适于造型的材料形成。并且,能够在盛纳箱27A设置低压空气的排气口27f。由此,能够从排气口27f排放低压空气,因此有充填更加优异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6、6A…模型搬运器;8、8A…模板;9、36…框状框架;19…砂充填料斗;24…滑槽;26…砂充填口;26a…底面;27…盛纳箱;27a…外侧面;27b…内侧面;28、28A、28B…砂充填喷嘴;28a…顶面;28b…底面;29…压头机构;33…型箱;37…衬垫;39…聚氨酯橡胶;50A、50B…部件;100…铸模造型机;BF…充填箱。

Claims (5)

1.一种铸模造型机,其使用被搬入的型箱及模板来造型铸模,其中,包括:
盛纳箱,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型箱的上开口部连接的下开口部、及开口的侧部;
压头机构,其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盛纳箱内进出的压板、及贯通所述压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压板升降的多个压脚;
砂充填料斗,其具有向由所述型箱、所述盛纳箱、所述压头机构及所述模板形成的造型空间充填型砂的至少一个砂充填口;以及
砂充填喷嘴,其形成于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盛纳箱的侧部的开口的部件,能够将所述砂充填口与所述造型空间连通,
所述砂充填料斗的靠下位置部由二道滑槽构成,所述盛纳箱收纳于所述二道滑槽的内侧部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模造型机,其中,具备:
框状框架,其形成所述造型空间的一部分,包围所述模板的外周,并进行上下滑动;和
衬垫,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框状框架的内侧部进行装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模造型机,其中,
所述衬垫的上端面及内侧面的材质为聚氨酯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模造型机,其中,
所述聚氨酯橡胶的耐热温度为70℃~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模造型机,其中,
所述聚氨酯橡胶的耐热温度为110℃~130℃。
CN201680068269.0A 2016-02-10 2016-06-27 铸模造型机 Active CN108290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3787 2016-02-10
JP2016-023787 2016-02-10
JP2016-086360 2016-04-22
JP2016086360 2016-04-22
PCT/JP2016/069051 WO2017138162A1 (ja) 2016-02-10 2016-06-27 鋳型造型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209A CN108290209A (zh) 2018-07-17
CN108290209B true CN108290209B (zh) 2020-08-28

Family

ID=5956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8269.0A Active CN108290209B (zh) 2016-02-10 2016-06-27 铸模造型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45358A1 (zh)
EP (1) EP3357604B1 (zh)
JP (1) JP6601509B2 (zh)
KR (1) KR20180109857A (zh)
CN (1) CN108290209B (zh)
BR (1) BR112018007749B1 (zh)
MX (1) MX2018009706A (zh)
TW (1) TWI682818B (zh)
WO (1) WO20171381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4535B (zh) * 2019-01-10 2024-02-20 盐城市大丰澳滨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泥芯机以及其操作方法
CN111974950B (zh) * 2020-08-20 2021-12-31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沙模自动灌装成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1459U (zh) * 1981-05-09 1982-11-17
EP0540454A1 (en) * 1991-10-30 1993-05-05 Agustin Arana Erana Air impact sandbox moulding machine head
CN1335795A (zh) * 1999-11-04 2002-02-1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砂型的造型装置和方法
CN1366474A (zh) * 2000-04-21 2002-08-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铸型造型机及模板托架
CN1968771A (zh) * 2004-04-21 2007-05-2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砂型造型法
CN102639265A (zh) * 2009-12-04 2012-08-15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475A (da) * 1974-02-19 1976-04-09 S Otaki Fuldautomatisk formemaskine til fremstilling af vandret delte stobeforme uden underlagsplader eller spenderammer
GB1456580A (en) * 1974-06-26 1976-11-24 Wallwork & Co Ltd Foundry moulding
JPS57181459A (en) * 1981-05-02 1982-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ideo tape recorder
US4673020A (en) * 1983-10-21 1987-06-16 Equipment Merchants International Inc. Foundry m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JPS6325239U (zh) * 1986-07-30 1988-02-19
JPH08187544A (ja) * 1994-12-28 1996-07-23 Kooyoo:Kk 砂型脱型用離型剤の噴射装置
JP2002018552A (ja) * 2000-07-04 2002-01-22 Sintokogio Ltd 鋳物砂吹込み装置
ES2280447T3 (es) * 2001-03-16 2007-09-16 Sintokogio, Ltd. Procedimiento y maquina para compactar arena de moldeo.
JP4232164B2 (ja) * 2005-08-19 2009-03-0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キャリア移載機構
KR101652883B1 (ko) * 2010-03-11 2016-08-31 신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주형 조형기
JP5626639B2 (ja) * 2010-08-09 2014-11-1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1459U (zh) * 1981-05-09 1982-11-17
EP0540454A1 (en) * 1991-10-30 1993-05-05 Agustin Arana Erana Air impact sandbox moulding machine head
CN1335795A (zh) * 1999-11-04 2002-02-1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砂型的造型装置和方法
CN1366474A (zh) * 2000-04-21 2002-08-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铸型造型机及模板托架
CN1968771A (zh) * 2004-04-21 2007-05-2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砂型造型法
CN102639265A (zh) * 2009-12-04 2012-08-15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铸模造型装置以及铸模造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7604B1 (en) 2021-05-26
MX2018009706A (es) 2019-01-24
WO2017138162A1 (ja) 2017-08-17
JP6601509B2 (ja) 2019-11-06
EP3357604A4 (en) 2019-03-13
EP3357604A1 (en) 2018-08-08
BR112018007749A2 (pt) 2018-10-23
TW201728387A (zh) 2017-08-16
US20180345358A1 (en) 2018-12-06
TWI682818B (zh) 2020-01-21
KR20180109857A (ko) 2018-10-08
BR112018007749B1 (pt) 2021-10-26
JPWO2017138162A1 (ja) 2018-10-25
CN108290209A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7341B (zh) 铸模造型机、砂充填压缩单元及铸模造型方法
US772638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nd mold
KR100721633B1 (ko) 사형을 제조하는 조형기 및 사형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0838875B1 (ko) 주형 조형기 및 패턴 캐리어
CN108290209B (zh) 铸模造型机
KR20010113808A (ko) 주물사 충진 방법 및 장치
US6749003B2 (en) Compressing method for casting sand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00193991A1 (en) Equipment for molding mold with molding flask and method for molding mold with molding flask
JP4232164B2 (ja) パターンキャリア移載機構
JP4284637B2 (ja) 砂鋳型の造型装置及び砂鋳型の造型方法
JP6665935B2 (ja) 鋳型造型方法
EP19646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tight-flask molds
JP4096314B2 (ja) 枠付砂鋳型の造型方法
JP2005334976A (ja) 鋳型の造型方法及び造型装置
JP3441065B2 (ja) 鋳型の造型方法及び造型装置
JP2001129641A (ja) 鋳型の造型方法及び造型装置
JP2001321889A (ja) 枠付砂鋳型の造型装置及びパタ−ンキャリ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