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0451B -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0451B
CN108260451B CN201810049033.3A CN201810049033A CN108260451B CN 108260451 B CN108260451 B CN 108260451B CN 201810049033 A CN201810049033 A CN 201810049033A CN 108260451 B CN108260451 B CN 108260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elt
mixing
mulching film
w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9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0451A (zh
Inventor
王文俊
李家旭
邢乾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8100490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04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0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0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68Mats or sheets, e.g. nets or fabrics
    • A01G13/0275Fil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1/00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unwanted vegetation, e.g. weeds
    • A01M21/04Apparatus for destruction by steam, chemicals, burning, or electricity
    • A01M21/043Apparatus for destruction by steam, chemicals, burning, or electricity by chemic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地膜由第一熔体和第二熔体按照多层共挤、多层共吹或多层流延、双向拉伸的方式制备而成;第一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复配型稳定剂、开口剂、界面相容剂在螺杆挤出机中混合挤出;第二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除草层树脂首先经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直接与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化学稳定剂、界面相容剂、复合无机盐缓冲剂在螺杆中混合挤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可以使除草剂微粒随着地膜的降解平衡释放,提高了除草剂的持效性;另外,通过加工过程树脂原位反应,平衡其耐候性及生物降解性,实现地膜可控降解,与传统地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背景技术
据报导,我国已成为农用塑料薄膜覆盖面积最大和覆盖农作物种类做多的国家。虽然覆盖塑料薄膜给农民增加了收入,但其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塑料地膜,多为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制品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在土壤中上百年也不能降解,经过多年的累积使用,土壤中地膜残留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已经问世的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PHA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PBSA)、聚己内酯(PCL)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由于芳香-脂肪族共聚酯因柔性的脂肪链和苯环分别赋予其优异的成膜性和机械性能,其在包装材料和膜领域具有最好的前景。近年来,人们对芳香-脂肪族共聚酯材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能在市场上应用的产品则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价格过高,为普通塑料的2-3倍,另外对芳香-脂肪族共聚酯改性材料的研究不够完善,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普通地膜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无法抑制杂草滋生,由于人工除草劳动力成本高,化学防治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大,除草剂地膜应运而生,其在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农药毒害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应用的除草剂地膜,主要采用喷涂、涂抹等方式制成,除草剂容易挥发,药效不高;或者将除草剂在原料中改性造粒,但此法受制于除草剂熔点低,容易分解挥发,要求除草剂与原材料有相容性。可生物降解除草地膜,除草剂微粒随着地膜的降解平衡释放,解决了普通除草地膜难降解,除草剂析出难度大的问题,提高了除草剂的持效性,使用后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避免了残膜污染。
当今农药新剂型正朝着水性、粒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和环境相容的方向发展,而农药微胶囊制剂正是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微胶囊(简称微球)是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有某种物质的小容器,其直径一般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由于微球中农药的活性成分被包覆在密闭或半透性的壁膜中,因此微胶囊化的农药制剂与常规农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控制农药有效成分释放的功能及延长相同剂量农药的持效期。微球的制备方法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溶剂挥发法是物理法的典型代表,它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反应溶剂等特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发明的除草剂微胶囊正是采用此方法制备。
CN 1244549 A、CN 103497412 A公开了两种加入降解剂、除草剂而使其具有降解及除草功能的聚乙烯除草地膜,均不具备生物降解能力,受聚乙烯加工温度的影响,可供选择的除草剂种类有限,且加工过程会造成除草剂的损耗。CN 102972393 A公开了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农用除草地膜,各组分与除草剂经简单共混而成,不能避免除草剂易挥发降解问题。CN 102276966 A公开了一种可生物分解除草地膜母粒及除草地膜,所述母粒亦由简单共混而成,不能避免除草剂与基材相容性及除草剂易分解的问题,且所述可生物分解地膜使用周期不可调控。CN 202035342 U公开的一种能够降解的除草地膜,除草表面负载在载体膜的一侧,除草剂易挥发,难以平衡释放,除草长效性欠佳。CN 101815748 A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双向拉伸复合薄膜,但其并非完全生物降解薄膜。CN 1335807 A、CN102453319 A利用双向拉伸方法生产科生物降解薄膜,基材为聚乳酸,不适用于聚酯薄膜加工,且不具备除草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可以使除草剂微粒随着地膜的降解平衡释放,提高了除草剂的持效性;另外,通过加工过程树脂原位反应,平衡其耐候性及生物降解性,实现地膜可控降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所述地膜为多层复合结构,由质量百分比为0.01-99.99%的第一熔体和质量百分百为0.01-99.99%的第二熔体按照多层共挤、多层共吹的方式制备而成,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其中,所述第一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40-98.8%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复配型稳定剂、1-10%的开口剂、0.1-5%的界面相容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所述第二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15-74.3%的除草层树脂首先经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直接与25-30%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化学稳定剂、0.1-5%的界面相容剂、0.5-5%的复合无机盐缓冲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所述地膜为多层复合结构,由质量百分比为0.01-99.99%的第一熔体和质量百分百为0.01-99.99%的第二熔体按照多层流延、双向拉伸的方式制备而成,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其中,所述第一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40-98.8%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复配型稳定剂、1-10%的开口剂、0.1-5%的界面相容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所述第二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15-74.3%的除草层树脂首先经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直接与25-30%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化学稳定剂、0.1-5%的界面相容剂、0.5-5%的复合无机盐缓冲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所述双向拉伸过程如下:将多层流延的熔体冷却成厚度为20-500μm的厚片,随后将厚片加热,纵向拉伸2.5-5.0倍,再将纵向拉伸的膜片预热,横向拉伸2.5-5倍,冷却收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摩尔比为10-200:0-10:5-95的脂肪族二元醇、脂肪族多元醇和二元酸在150℃-250℃下进行熔融缩聚,在熔融缩聚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二元酸的摩尔比为1-10:1000;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产物质量的0.1-5%的第一反应助剂,搅拌均匀后,通过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得到第一树脂;所述二元酸由脂肪族二元酸与芳香族二元酸混合而成,其中,脂肪族二元酸的质量占二元酸质量的30~70%。
进一步地,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由C2-C20直链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多元醇由甘油、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二元酸由C2-C10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芳香族二元酸由C8-C12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催化剂优选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第一反应助剂由氮丙啶、环氧类、异氰酸酯类、钛酸酯类、恶唑啉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乙醇酸(PG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复配型稳定剂为紫外光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百分比为0.01-10:0.01-10:0.01-10;其中,紫外光吸收剂由UV-P、UV-234、UV-326、UV-327、UV-328、UV-329、UV-531、UV-1164、Hostavin B-CAP、Sanduvor VSU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光稳定剂由Chimassorb 944、Tinuvin 292、Tinuvin 622、Tinuvin770、Tinuvin 783、Sanduvor PR 31、Hostavin N30、GW-540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抗氧剂由BTH、DSTP、DLTP、168、264、300、425、626、627、1010、1076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剂由40-3000目的芥酸酰胺、40-3000目的油酸酰胺、1000-8000目的滑石粉、1000-5000目的二氧化硅、40-5000目的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界面相容剂由Joncryl ADR4300、Joncryl ADR4368、JoncrylADR4370、Joncryl 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除草层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摩尔比为10-200:5-95的脂肪族二元醇和二元酸进行混合,分散均匀后在150℃-250℃下进行熔融缩聚,熔融缩聚过程中加入聚硅氧烷和催化剂,聚硅氧烷、催化剂和二元酸的摩尔比为2-15:1-10:1000;熔融缩聚后期加入封端剂进行封端反应,封端剂与二元酸摩尔比为2-40:100;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产物质量0.1-5%的第二反应助剂与1-4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后,通过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得到除草层树脂;所述二元酸由脂肪族二元酸与芳香族二元酸混合而成,其中,脂肪族二元酸的质量占二元酸质量的30-70%;
进一步地,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由C2~C20直链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二元酸由C2~C10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芳香族二元酸由C8~C12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催化剂优选为钛酸四丁酯;所述封端剂由多环氧基化合物、多环胺基化合物、双酚A型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缩水甘油酯、碳化二亚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氯化苄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第二反应助剂由多环氧基或胺基化合物、双酚A型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缩水甘油酯、碳化二亚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氯化苄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界面相容剂由Joncryl ADR4300、Joncryl ADR4368、Joncryl ADR4370、Joncryl 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除草剂微胶囊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囊材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制备方法为:将占除草剂微胶囊质量百分比5-44.9%的除草剂、55-90%的囊材聚合物、0.1-5%界面相容剂溶于0.5-5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10-35℃、300-2000rpm下向油相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2-15wt%的PVA水溶液,在20-60℃、100-6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所述除草剂为2甲4氯、2甲4氯丁酸乙酯、2甲4氯硫代乙酯、2,4-D、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喹禾灵、精喹禾灵、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杀草胺、敌稗、绿黄隆、敌草隆、异丙隆、绿麦隆、西玛津、莠去津、扑草净、嗪草酮、环嗪酮、异恶草酮、草甘膦、莎稗磷、五氯酚、麦草畏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囊材聚合物由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PBS)、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PL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及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化学稳定剂由Tinuvin 492、Chimassorb 119FL、6922、UV 3529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复合类无机磷酸盐缓冲剂由Na2HPO4、NaH2PO4、KH2PO4、Na2HPO3、K2HPO3、NaH2PO2、KH2PO2、Ca2(PO4)2、Ca(H2PO2)2、CaHPO4、CaHPO3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普通除草剂置换为除草剂微胶囊的形式,拓宽了地膜加工温度窗口,避免了聚酯与除草剂相容性问题,微胶囊随着地膜的降解平衡释放,提高了除草剂的持效性;另外,通过加工过程树脂原位反应,平衡其耐候性及生物降解性,实现地膜可控降解,与传统地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反应助剂、第二反应助剂以及界面相容剂引发加工过程中的原位反应,促使内外层间及聚酯基材与各添加剂之间的结合;第一树脂由于多羟基醇的加入使其含有支化结构,从而提高了地膜的撕裂传播性,又与聚羟基脂肪酸酯等高阻隔性树脂共混,阻隔性优异;复配型稳定剂以赋予薄膜更好的耐紫外性;除草层树脂利用封端剂降低自身端羧基含量,弱化端羧基捕捉环境中的水分子而发生水解反应的几率;内层添加缓冲剂无机磷酸盐稳定体系酸碱性,抑制可能加速聚酯水解的条件,从而大大提高聚酯的耐水解性能;双向拉伸的引入提高了薄膜的力学强度以及透明性。本发明所述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兼顾生物降解性与除草性,生产工艺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脂肪族二元醇优选自C2~C20直链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更优选自C2~C8直链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例如由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己二醇、1,4-环己二醇或者1,3-环己二醇中的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多元醇优选自甘油、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二元酸优选自C2~C10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更优选自C2~C8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例如由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2,3-二甲基戊二酸、二甘醇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芳香族二元酸优选自C8~C12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更优选自C8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例如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或1,5-萘二甲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所述脂肪族二元醇优选自C2~C20直链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更优选自C2~C8支链或者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例如由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己二醇、1,4-环己二醇或者1,3-环己二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二元酸优选自C2~C10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更优选自C2~C8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例如由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2,3-二甲基戊二酸、二甘醇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芳香族二元酸优选自C8~C12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更优选自C8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例如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或1,5-萘二甲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实施例1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05mol的丙三醇和0.2mol的季戊四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07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3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1%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Joncryl ADR4368),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10%的除草剂(乙草胺、异丙隆、麦草畏三种,按照质量3:3:4的比例复合而成)、89%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1%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溶于1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25℃、4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4wt%的PVA水溶液,在25℃,5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3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07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3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15mol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0.5%的第二反应助剂(选用甲基二异氰酸酯)、0.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00)与2%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70%的第一树脂、20%的第二树脂(由聚乳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1混合组成)、4%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Tinuvin-1577、光稳定剂Chimassorb 944和抗氧剂DSTP按照质量比为2:2:1混合而成)、2%的开口剂(选用油酸酰胺,目数为3000目)、4%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25%的第一树脂、10%的第二树脂(由聚乳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1混合组成)、2%的化学稳定剂(由Tinuvin 492和Chimassorb 119FL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2%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1%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由K2H2PO2和Ca2(PO4)2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在螺杆中混合挤出,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5:5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吹塑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18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3.5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3.0N,断裂标称应变在40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90-15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2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05mol的季戊四醇和0.2mol的三羟甲基乙烷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07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16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2.5%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1,6-己二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20%的除草剂(苯达松、扑草净、精喹禾灵、异丙隆四种,按照质量比2:2:3:3的比例复合而成)、78%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与2%的界面相容剂(Joncryl ADR4300)溶于4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15℃、10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14wt%的PVA水溶液,在40℃,3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25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13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18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065mol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2.5%的第二反应助剂(选用环氧类化合物SMC)、1%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68)与2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86%的第一树脂、5%的第二树脂(由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乙醇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2:1混合组成)、0.5%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UV-234、光稳定剂Tinuvin 292和抗氧剂1010按照质量比为1:2:5混合而成)、8%的开口剂(选用二氧化硅,目数为2000目)、0.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80)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4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30%的第一树脂、25%的第二树脂(由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乙醇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2:1混合组成)、0.5%的化学稳定剂(由6922和Chimassorb 119FL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0.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4%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选用Na2HPO3)在螺杆中混合挤出,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6:4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吹塑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20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3.0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3.5N,断裂标称应变在45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90-18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3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5mol的丙三醇和0.2mol的山梨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15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5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3.5%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2,2-(1,4-亚丙基)二恶唑啉),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32%的除草剂(2,4-D丁酯、绿黄隆按照质量比5:1的比例复合而成)、64%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与4%的界面相容剂(Joncryl ADR4380)溶于5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35℃、18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3wt%的PVA水溶液,在55℃,1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3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25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19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09mol的缩水甘油酯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4.5%的第二反应助剂(选用缩水甘油酯)、3%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与35%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45%的第一树脂、4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5:2混合组成)、5%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UV-P、光稳定剂Sanduvor PR31和抗氧剂BTH按照质量比为3:3:4混合而成)、5%的开口剂(选用滑石粉,目数为5000目)、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00)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2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25%的第一树脂、4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5:2混合组成)、5%的化学稳定剂(由6922和UV 3529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00)、5%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选用由Na2HPO3和CaHPO3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在螺杆中混合挤出,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3:7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吹塑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19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3.3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3.5N,断裂标称应变在40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120-20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4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5mol的丙三醇和0.2mol的季戊四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075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2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4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3.5%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叔丁基过氧化氢),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44%的除草剂(2甲4氯、硫代乙酯、莎稗磷三种,按照质量3:2:5的比例复合而成)、55.5%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与0.5%的界面相容剂(Joncryl ADR4368)溶于3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25℃、10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8wt%的PVA水溶液,在40℃,3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3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17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0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09mol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3%的第二反应助剂(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80)与2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70%的第一树脂、2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1:1:3混合组成)、3%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Tinuvin-1577、光稳定剂Chimassorb 944和抗氧剂DSTP按照质量百分比比例为8:8:5混合而成)、3%的开口剂(选用硬脂酸钙,目数为5000目)、4%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ADR4368)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25%的第一树脂、1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1:1:3混合组成)、2%的化学稳定剂(由Tinuvin492和Chimassorb 119FL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2%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ADR4380)、1%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选用CaHPO4)在螺杆中混合挤出,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45:55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吹塑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18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3.0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4.0N,断裂标称应变在45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120-15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5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05mol的丙三醇和0.2mol的季戊四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07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3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1%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Joncryl ADR4368),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10%的除草剂(乙草胺、异丙隆、麦草畏三种,按照质量3:3:4的比例复合而成)、89%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1%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溶于1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25℃、4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4wt%的PVA水溶液,在25℃,5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3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07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3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15mol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0.5%的第二反应助剂(选用甲基二异氰酸酯)、0.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00)与2%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70%的第一树脂、20%的第二树脂(由聚乳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1混合组成)、4%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Tinuvin-1577、光稳定剂Chimassorb 944和抗氧剂DSTP按照质量比为2:2:1混合而成)、2%的开口剂(选用油酸酰胺,目数为3000目)、4%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25%的第一树脂、10%的第二树脂(由聚乳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1混合组成)、2%的化学稳定剂(由Tinuvin 492和Chimassorb 119FL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2%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1%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由K2H2PO2和Ca2(PO4)2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在螺杆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5:5通过多层流延、双向拉伸工艺,经纵向拉伸2.5倍,再经横向拉伸3倍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18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4.5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3.0N,断裂标称应变在40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90-15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6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05mol的季戊四醇和0.2mol的三羟甲基乙烷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07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16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2.5%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1,6-己二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20%的除草剂(苯达松、扑草净、精喹禾灵、异丙隆四种,按照质量比2:2:3:3的比例复合而成)、78%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与2%的界面相容剂(Joncryl ADR4300)溶于4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15℃、10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14wt%的PVA水溶液,在40℃,3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25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13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18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065mol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2.5%的反应助剂B(选用环氧类化合物SMC)、1%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68)与2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86%的第一树脂、5%的第二树脂(由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乙醇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2:1混合组成)、0.5%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UV-234、光稳定剂Tinuvin 292和抗氧剂1010按照质量比为1:2:5混合而成)、8%的开口剂(选用二氧化硅,目数为2000目)、0.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80)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4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30%的第一树脂、25%的第二树脂(由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乙醇酸与聚己内酯按照质量比2:2:1混合组成)、0.5%的化学稳定剂(由6922和Chimassorb 119FL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0.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4%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选用Na2HPO3)在螺杆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6:4通过多层流延、双向拉伸工艺,经纵向拉伸4倍,再经横向拉伸5倍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20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4.0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3.5N,断裂标称应变在45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90-18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7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5mol的丙三醇和0.2mol的山梨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15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5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3.5%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2,2-(1,4-亚丙基)二恶唑啉),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32%的除草剂(2,4-D丁酯、绿黄隆按照质量比5:1的比例复合而成)、64%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与4%的界面相容剂(Joncryl ADR4380)溶于5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35℃、18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3wt%的PVA水溶液,在55℃,1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3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25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19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09mol的缩水甘油酯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4.5%的反应助剂B(选用缩水甘油酯)、3%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70)与35%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C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45%的第一树脂、4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5:2混合组成)、5%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UV-P、光稳定剂Sanduvor PR31和抗氧剂BTH按照质量比为3:3:4混合而成)、5%的开口剂(选用滑石粉,目数为5000目)、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00)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2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25%的第一树脂、4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5:2混合组成)、5%的化学稳定剂(由6922和UV 3529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00)、5%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选用由Na2HPO3和CaHPO3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在螺杆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3:7通过多层流延、双向拉伸工艺,经纵向拉伸5倍,再经横向拉伸3.5倍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19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4.3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3.5N,断裂标称应变在40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120-20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实施例8
1、第一树脂合成
将相当于1.0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3.0mol的1,4-丁二醇、0.5mol的丙三醇和0.2mol的季戊四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从催化剂管线输送75℃含有0.0075mol钛酸四丁酯溶液。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2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减压至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4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3.5%的第一反应助剂(选用叔丁基过氧化氢),搅拌均匀后,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可得第一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重均分子量为80-150kg/mol,熔点不小于114℃。
2、除草剂微胶囊的合成
将质量百分比为44%的除草剂(2甲4氯、硫代乙酯、莎稗磷三种,按照质量3:2:5的比例复合而成)、55.5%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与0.5%的界面相容剂(Joncryl ADR4368)溶于3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25℃、1000rpm下向其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含有8wt%的PVA水溶液,在40℃,3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
3、除草层树脂的合成
将相当于1.0mol的对苯二甲酸、1.5mol的己二酸和3.5mol的1,4-丁二醇进行混合得到浆料在70℃时输送至原料储存槽内,原料储存槽内的浆料通过原料输送管管线连续输送到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分别从管线输送75℃含有0.03mol的聚硅氧烷和75℃含有0.017mol的钛酸四丁酯。酯化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为200℃、常压氮气氛围,通过管线收集酯化水和副产物以及剩余的聚合单体混合物与精馏塔容器内,并保持体系稳定,待酯化率达到90%以上,向酯化反应器中继续输送0.09mol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封端剂,减压至50-100Pa条件下,提高温度至250℃,继续反应3个小时。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向熔融缩聚产物中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质量的3%的反应助剂B(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5%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80)与2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通过上料机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可得除草层树脂。所述除草层树脂酸值控制在1-20KOH mg/g resin范围内,密度为1.24-1.27g/cm3,在190℃下熔融指数为2-6g/10min,熔点不小于114℃。
4、地膜加工
将质量百分比为70%的第一树脂、2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1:1:3混合组成)、3%的复配型稳定剂(由紫外光吸收剂Tinuvin-1577、光稳定剂Chimassorb 944和抗氧剂DSTP按照质量百分比比例为8:8:5混合而成)、3%的开口剂(选用硬脂酸钙,目数为5000目)、4%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ADR4368)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一熔体;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除草层树脂经螺杆原位挤出、直接与25%的第一树脂、10%的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1:1:3混合组成)、2%的化学稳定剂(由Tinuvin 492和Chimassorb 119FL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2%的界面相容剂(选用Joncryl ADR4380)、1%的复合无机磷酸盐缓冲剂(选用CaHPO4)在螺杆中混合挤出流延,得第二熔体;第一熔体与第二熔体按照质量比为45:55通过多层流延、双向拉伸工艺,经纵向拉伸4倍,再经横向拉伸2.5倍成膜,收卷得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中,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
由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可知传统聚乙烯地膜横纵向拉伸负荷要求≥3.0N、横纵向断裂标称应变≥320%、横纵向直角撕裂负荷≥1.5N,推荐覆盖使用时间为60-180天。
经上述步骤所得的地膜,其厚度为18μm,经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得其拉伸负荷可达4.0N,直角撕裂负荷可达4.0N,断裂标称应变在450%以上。该地膜经玉米、甘蔗、棉花、土豆等作物大田覆盖实验表明,覆盖60天,与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使用总时间可调控至120-150天之间,并在使用期满后快速降解。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为多层复合结构,由质量百分比为0.01-99.99%的第一熔体和质量百分百为0.01-99.99%的第二熔体按照多层共挤、多层共吹的方式制备而成;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所述第一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40-98.8%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复配型稳定剂、1-10%的开口剂、0.1-5%的界面相容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所述第二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15-74.3%的除草层树脂首先经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直接与25-30%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化学稳定剂、0.1-5%的界面相容剂、0.5-5%的复合无机盐缓冲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所述除草层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摩尔比为10-200:5-95的脂肪族二元醇和二元酸进行混合,分散均匀后在150℃-250℃下进行熔融缩聚,熔融缩聚过程中加入聚硅氧烷和催化剂,聚硅氧烷、催化剂和二元酸的摩尔比为2-15:1-10:1000;熔融缩聚后期加入封端剂进行封端反应,封端剂与二元酸摩尔比为2-40:100;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产物质量0.1-5%的第二反应助剂、1-5%的界面相容剂与1-4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后,通过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得到除草层树脂;所述二元酸由脂肪族二元酸与芳香族二元酸混合而成,其中,脂肪族二元酸的质量占二元酸质量的30~70%;所述除草剂微胶囊的囊材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所述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由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PBS)、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PL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及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2.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为多层复合结构,由质量百分比为0.01-99.99%的第一熔体和质量百分百为0.01-99.99%的第二熔体按照多层流延、双向拉伸的方式制备而成;第二熔体形成除草层薄膜,作为接触地面的内层;所述第一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40-98.8%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复配型稳定剂、1-10%的开口剂、0.1-5%的界面相容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所述第二熔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质量分数为15-74.3%的除草层树脂首先经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直接与25-30%的第一树脂、0-40%的第二树脂、0.1-5%的化学稳定剂、0.1-5%的界面相容剂、0.5-5%的复合无机盐缓冲剂在螺杆挤出机中连续混合挤出流延;所述双向拉伸过程如下:将多层流延的熔体冷却成厚度为20-500μm的厚片,随后将厚片加热,纵向拉伸2.5-5.0倍,再将纵向拉伸的膜片预热,横向拉伸2.5-5倍,冷却收卷;所述除草层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摩尔比为10-200:5-95的脂肪族二元醇和二元酸进行混合,分散均匀后在150℃-250℃下进行熔融缩聚,熔融缩聚过程中加入聚硅氧烷和催化剂,聚硅氧烷、催化剂和二元酸的摩尔比为2-15:1-10:1000;熔融缩聚后期加入封端剂进行封端反应,封端剂与二元酸摩尔比为2-40:100;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产物质量0.1-5%的第二反应助剂、1-5%的界面相容剂与1-40%的除草剂微胶囊,搅拌均匀后,通过螺杆挤出机原位挤出,得到除草层树脂;所述二元酸由脂肪族二元酸与芳香族二元酸混合而成,其中,脂肪族二元酸的质量占二元酸质量的30~70%;所述除草剂微胶囊的囊材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所述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由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PBS)、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PL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及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摩尔比为10-200:0-10:5-95的脂肪族二元醇、脂肪族多元醇和二元酸在150-250℃下进行熔融缩聚,在熔融缩聚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与二元酸的摩尔比为1-10:1000;在熔融缩聚结束后,加入质量为熔融缩聚产物质量的0.1-5%的第一反应助剂,搅拌均匀后,通过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造粒,得到第一树脂;所述脂肪族二元醇由C2-C20直链或者支链脂肪族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脂肪族二元酸由C2-C10脂肪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芳香族二元酸由C8-C12芳香族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多元醇由甘油、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第一反应助剂由氮丙啶、环氧类、异氰酸酯类、钛酸酯类、恶唑啉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由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乙醇酸(PG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型稳定剂为紫外光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百分比为0.01-10:0.01-10:0.01-10;其中,紫外光吸收剂由UV-P、UV-234、UV-326、UV-327、UV-328、UV-329、UV-531、UV-1164、Hostavin B-CAP、Sanduvor VSU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光稳定剂由Chimassorb 944、Tinuvin 292、Tinuvin 622、Tinuvin 770、Tinuvin 783、Sanduvor PR31、Hostavin N30、GW-540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抗氧剂由BTH、DSTP、DLTP、168、264、300、425、626、627、1010、1076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剂由40-3000目的芥酸酰胺、40-3000目的油酸酰胺、1000-8000目的滑石粉、1000-5000目的二氧化硅、40-5000目的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界面相容剂由Joncryl ADR4300、Joncryl ADR4368、Joncryl ADR4370、Joncryl 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组成;所述化学稳定剂由Tinuvin 492、Chimassorb 119FL、6922、UV3529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复合无机盐 缓冲剂由Na2HPO4、NaH2PO4、KH2PO4、Na2HPO3、K2HPO3、NaH2PO2、KH2PO2、Ca2(PO4)2、Ca(H2PO2)2、CaHPO4、CaHPO3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剂由多环氧基化合物、多环胺基化合物、双酚A型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缩水甘油酯、碳化二亚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氯化苄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第二反应助剂由多环氧基或胺基化合物、双酚A型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缩水甘油酯、碳化二亚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氯化苄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所述界面相容剂由JoncrylADR4300、Joncryl ADR4368、Joncryl ADR4370、Joncryl ADR4380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微胶囊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制备方法为:将占除草剂微胶囊质量百分比5-44.9%的除草剂、55-90%的囊材聚合物、0.1-5%界面相容剂溶于0.5-5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在10-35℃、300-2000rpm下向油相中缓慢加入10倍体积的2-15wt%的PVA水溶液,在20-60℃、100-600rpm下持续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对所得乳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除草剂微胶囊;所述除草剂由2甲4氯、2甲4氯丁酸乙酯、2甲4氯硫代乙酯、2,4-D、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喹禾灵、精喹禾灵、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杀草胺、敌稗、绿黄隆、敌草隆、异丙隆、绿麦隆、西玛津、莠去津、扑草净、嗪草酮、环嗪酮、异恶草酮、草甘膦、莎稗磷、五氯酚、麦草畏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CN201810049033.3A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Active CN108260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9033.3A CN108260451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9033.3A CN108260451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451A CN108260451A (zh) 2018-07-10
CN108260451B true CN108260451B (zh) 2020-04-14

Family

ID=6277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9033.3A Active CN108260451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04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2515B (zh) * 2018-07-12 2020-11-03 安徽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la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
CN109247162B (zh) * 2018-09-10 2021-05-25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红斛家庭农场 一种防杂草的三叶青栽培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09968755A (zh) * 2019-04-22 2019-07-05 刘建林 可生物降解的复合包装膜及包装袋
CN109955555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刘建林 可生物降解的高阻隔液体包装膜
CN110227282A (zh) * 2019-07-09 2019-09-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废旧农用聚乙烯地膜在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10282695A (zh) * 2019-07-31 2019-09-27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紫外/氯组合工艺去除水中苯脲类除草剂异丙隆的方法
CN110921099B (zh) * 2019-11-26 2021-12-07 江苏金之虹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阻隔生物降解自立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9173B (zh) * 2019-12-31 2021-05-04 江南大学 一种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87776B (zh) * 2020-01-02 2021-12-14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氮丙啶增容剂的高韧性、高熔体强度pla/pba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4166B (zh) * 2020-02-21 2022-07-29 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页岩半焦基多功能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4641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生产装置及采用其生产的生物降解地膜
CN113524829A (zh) * 2021-03-29 2021-10-22 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降解除草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41073A1 (en) * 2022-01-19 2023-07-27 Galata Chemicals Gmbh Heat stabilizer for chlorine-containing polymers
CN115124822A (zh) * 2022-06-02 2022-09-30 南通大学 一种降解可调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9570A (zh) * 2016-07-13 2016-10-12 浙江大学 聚乳酸竹纳米纤维素晶须超微竹炭复合材料薄膜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9C (zh) * 2000-11-23 2003-05-07 西安科技学院 多功能全降解薄膜
CN102311630B (zh) * 2011-09-07 2012-08-22 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 可完全生物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400B (zh) * 2012-11-21 2014-11-26 武汉华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全降解驱虫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5784B (zh) * 2013-11-27 2015-07-1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可控生物降解农用地膜
CN104479318B (zh) * 2014-12-01 2016-09-14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09165B (zh) * 2015-08-31 2017-08-15 浙江大学 一种可控生物降解地膜
CN105131629A (zh) * 2015-09-08 2015-12-09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纳米级TiO2光催化、水、氧化、生物多项降解地膜
CN106084681B (zh) * 2016-07-22 2018-05-1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组合物
CN106496968B (zh) * 2016-11-09 2018-11-06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生物降解除草地膜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
CN106496969B (zh) * 2016-11-09 2018-10-30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生物降解除草地膜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
CN106519602B (zh) * 2016-11-09 2018-11-06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多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603B (zh) * 2016-11-09 2018-10-30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生物降解除草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704B (zh) * 2017-01-06 2018-10-26 白山市喜丰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7033568B (zh) * 2017-05-18 2019-03-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和可生物降解地膜
CN107347881B (zh) * 2017-06-23 2021-03-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农药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9570A (zh) * 2016-07-13 2016-10-12 浙江大学 聚乳酸竹纳米纤维素晶须超微竹炭复合材料薄膜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451A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451B (zh) 一种可除草的生物降解地膜
AU705499B2 (en) Biologically degradable polymer mixture
CA2258843C (en)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mixtures based on thermoplastic starch
CN108377821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阻隔地膜
US5973024A (en) Method for control of biodegradation rate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
WO2019155398A1 (en) Biodegradable plastic
JP4687129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CN110678502B (zh) 用于高度可崩解薄膜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5109165B (zh) 一种可控生物降解地膜
JPH1180522A (ja) 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組成物及び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の生分解速度調節方法
US11377409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1,4-butanediol from renewable sources and polyesters obtained therefrom
EP0802940A1 (de) Biologisch abbaubare polymer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bioabbaubarer formkörper
CN111801385A (zh) 成形体、片材及容器,以及管状体、吸管、棉签及气球用杆
CN117795004A (zh) 可生物降解的树脂组合物及分别使用其的可生物降解膜和可生物降解地膜
JP4766019B2 (ja) 農業用マルチフィルム
US20220034001A1 (en) Polymer blend compositions and degradable extruded netting made therefrom
US20160060385A1 (en) Polyester
JP3430125B2 (ja) マスターバッチ用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る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20050203208A1 (en) Biologically and photochemically degrad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and film
JP2012177045A (ja)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JP2008195784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CN105028067B (zh) 一种防治黄萎病的方法
JP547250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を含有するフィルム
JP2004359730A (ja) 樹脂組成物
JP521872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を含有する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