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7781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7781B
CN108237781B CN201711401795.7A CN201711401795A CN108237781B CN 108237781 B CN108237781 B CN 108237781B CN 201711401795 A CN201711401795 A CN 201711401795A CN 108237781 B CN108237781 B CN 108237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otating body
unit
print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17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7781A (zh
Inventor
水野和义
新海胜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37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7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7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7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Color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不损伤介质的手感而去除介质上的绒毛垃圾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100)具备:作为介质支撑部的输送带(23),支撑介质(95)并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供给部(10),将介质(95)供给输送带(23);印刷部(40),具有作为头的头单元(42),其与介质(95)相对移动并向介质(95)喷出液体;旋转体(73),在介质供给部(10)至印刷部(40)之间被设置在与介质(95)相对的位置,旋转体(73)具有:旋转轴(74),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伸长;以及凹部(73a)及凸部(73b),在旋转体(73)的旋转方向上反复凹凸,旋转体(73)以相对于介质(95)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旋转。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从具有喷嘴的头向棉、绢、羊毛等介质喷出墨(ink)等液体从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等的喷墨式印刷装置正在被使用。这种介质的表面具有绒毛,因印刷中的头和介质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涡流所导致的游离的绒毛或垃圾有时会附着在头上,导致喷嘴的喷出不良。因此,设计出了具备在印刷前去除介质表面的绒毛或垃圾(以下,称为“绒毛垃圾”)的机构的印刷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具有粘着性的粘着辊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从而去除附着在印刷面上的附着物的印刷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9636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专利文献1的印刷装置去除附着在介质表面上的绒毛垃圾的情况下,在粘着辊和介质分离时,由于介质表面起毛、或者粘着辊对介质表面造成损伤,从而介质的手感有可能会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撑部,支撑介质并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供给部,将所述介质供给所述介质支撑部;印刷部,具有头,所述头与所述介质相对移动并向所述介质喷出液体;以及旋转体,在从所述介质供给部至所述印刷部之间,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相对的位置,所述旋转体具有:旋转轴,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伸长;以及凹部及凸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反复凹凸,所述旋转体以相对于所述介质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旋转。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在介质供给部至印刷部之间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在交叉方向上伸长的旋转轴和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反复凹凸的凹部及凸部。旋转体以相对于介质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旋转,在旋转体的凸部与介质表面相对的情况下,介质和旋转体之间的气体被压缩,该部分的气压局部上升。此外,在旋转体旋转,旋转体的凹部与介质表面相对的情况下,通过因压缩而处于高气压状态的气体被释放,会产生面向凹部内的气流。由此,能够使附着在介质表面上的绒毛垃圾浮起并去除。由于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通过利用在介质和旋转体之间存在的气体的压缩和释放,从而与介质非接触地去除绒毛垃圾,因此能够保持介质的手感。
[应用例2]
优选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具备吸引部,所述吸引部吸引所述旋转体,通过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所述旋转体旋转。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吸引旋转体的吸引部,旋转体通过吸引部的吸引力而旋转。由此,能够使旋转体高效地旋转。此外,能够通过吸引部的吸引力回收从介质浮起的绒毛垃圾。
[应用例3]
优选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具备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旋转体驱动部,所述旋转体驱动部使所述旋转体旋转,所述旋转体驱动部旋转所述旋转体,从而产生吸引力。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使旋转体旋转的旋转体驱动部,旋转体中随着旋转而产生吸引力。通过该吸引力,能够回收从介质浮起的绒毛垃圾。
[应用例4]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所述规定间隔小于等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之间的间隔,所述旋转体旋转时的所述旋转体和所述介质的相对速度大于等于在所述介质上进行印刷时的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速度。
根据本应用例,旋转体和介质的间隔小于等于头和介质的间隔,旋转体以旋转体和介质的相对速度大于等于头和介质的相对速度的方式旋转。由此,在介质上进行印刷时因头和介质的相对移动而从介质表面游离从而有可能附着在头上的绒毛垃圾能够通过旋转体预先去除。
[应用例5]
优选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具备旋转体升降装置,所述旋转体升降装置使所述旋转体升降。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印刷装置具备使旋转体升降的旋转体升降装置,因此能够处理厚度不同的介质。
[应用例6]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所述旋转体升降装置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变更所述规定间隔。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印刷装置的旋转体升降装置根据介质的种类变更旋转体和介质的间隔,因此能够良好地去除附着在介质表面上的绒毛垃圾。
[应用例7]
优选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的高度,所述旋转体升降装置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介质的高度变更所述规定间隔。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印刷装置具备检测介质的高度的检测部,旋转体升降装置根据检测部检测的介质的高度变更旋转体和介质的间隔,因此能够良好地去除附着在介质表面上的绒毛垃圾。
[应用例8]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所述旋转体具有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反复凹凸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
根据本应用例,旋转体具有在交叉方向上反复凹凸的凹部及凸部。由此,由于凹部由沿旋转方向和交叉方向形成的凸部划分而成,因此能够提高被压缩的气体在凹部被释放时产生的气流的强度。
[应用例9]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凸部具有将沿所述旋转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倒角的倒角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旋转体的凸部具有将沿旋转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进行倒角的倒角部,因此能够提高通过凸部压缩气体的效果。此外,在毛飞出的绒毛与凸部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对介质的损伤。
[应用例10]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凹部由球状的凹陷形成。
根据本应用例,旋转体的凹部由球状的凹陷形成。由此,由于被压缩的气体在凹部被释放时会伴随着涡流而产生气流,因此能够提高气流的强度。
[应用例11]
优选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凸部的表面积被形成为大于所述凹部的表面积。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旋转体的凸部的表面积大于凹部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提高通过凸部压缩气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旋转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图。
图8是说明绒毛垃圾去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介质种类、和头高度及旋转体高度的关系的表。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检测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检测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旋转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图。
图18是说明绒毛垃圾去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20是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21是说明变形例3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22是说明变形例4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23是说明变形例5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控制部 2接口部
3CPU 4存储部
5控制电路 6输入装置
7检测器组 10介质供给部
20介质输送部 22输送辊
23作为介质支撑部的输送带 24带旋转辊
25带驱动辊 27干燥单元
30介质回收部 40印刷部
42作为头的头单元 43滑架
45滑架移动部 50清洗单元
60介质贴紧部 70、170绒毛垃圾去除部
71、171壳体 71a、171a吸气口
71b、171b排气口 72、672吸引部
73、173、273、373、473、573、673 旋转体
73a、173a、273a、373a、473a、573a 凹部
73b、173b、273b、373b、473b、573b 凸部
74、174、674旋转轴 75旋转体升降装置
95介质 100印刷装置
175隔板 176旋转体驱动部
177叶片 180检测部
181第一检测部 182第二检测部
183第三检测部 184第四检测部
185反射部 200印刷装置
373c倒角部 675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各图中,由于将各层和各部件变成了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各层和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此外,在从图1至图3、图5、图6、从图10至图14及图16中,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互相正交的三轴,图中示出了X轴、Y轴及Z轴,将图中示出了轴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作为“+侧”,将基端侧作为“-侧”。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实施方式1)
<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而在介质95上进行印染的喷墨式印刷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介质输送部20、介质贴紧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绒毛垃圾去除部70、清洗单元50等。此外,具有控制该各部分的控制部1。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安装在框架部90上。
介质输送部20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95。介质输送部20具备介质供给部10、输送辊21、22、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带驱动辊25、输送辊26、28以及介质回收部30。首先,对从介质供给部10至介质回收部30的介质95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重力的方向作为Z轴,将印刷部40中介质95被输送的方向作为X轴,将与Z轴及X轴双方交叉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作为Y轴。此外,也将沿介质95的输送方向或输送带23的移动方向的位置关系称为“上游侧”、“下游侧”。
介质供给部10用于向作为介质支撑部的输送带23供给形成有图像的介质95。作为介质95,例如可以使用天然纤维、棉、绢、麻、马海毛(mohair)、羊毛、山羊绒(cashmere)、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尼龙、聚氨酯、聚酯以及通过它们的混纺而形成的织布或无纺布等。在织布或无纺布中,也可涂敷有用于促进显色性和定影性的预处理剂。介质供给部10具有供给轴部11及轴承部12。供给轴部11被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以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供给轴部11上,带状的介质95被卷绕成卷筒状。供给轴部11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轴承部12上。由此,处于预先被卷绕在供给轴部11上的状态的介质95能够与供给轴部11一同安装在轴承部12上。
轴承部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供给轴部11的轴方向的两端。介质供给部10具有使供给轴部11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部使供给轴部11向介质95被送出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由控制部1控制。输送辊21、22将介质95从介质供给部10经由绒毛垃圾去除部70中继至输送带23。
输送带23是支撑介质95向输送方向输送的介质支撑部。输送带23被保持在使输送带23旋转的至少两个辊之间,通过输送带23旋转,将介质95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输送。详细地,输送带23的带状的带的两端部连接,被形成为无端状,挂在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这两个辊之间。输送带23在规定的张力进行作用的状态下被保持,以使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为水平。在输送带23的表面(支撑面)23a上,设置有使介质95粘接的粘着层29。输送带23支撑(保持)介质95,该介质95由输送辊22供给,通过后述的介质贴紧部60与粘着层29贴紧。由此,能够将具有伸缩性的布等作为介质95处理。
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支撑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此外,也可以是在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设置有支撑输送带23的辊等支撑部的结构。
带驱动辊25使输送带23旋转移动,且具有使带驱动辊25旋转驱动的电机(图中未示出)。相对于介质95的输送方向,带驱动辊25设置于比印刷部40更靠向下游侧的位置,带旋转辊24设置于比印刷部40更靠向上游侧的位置。带驱动辊25进行旋转驱动时,随着带驱动辊25的旋转,输送带23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带旋转辊24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输送带23支撑的介质95被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输送,通过后述的印刷部40在介质95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印刷部40相对的一侧(+Z轴侧),介质95被支撑,介质95与输送带23一同从带旋转辊24侧被输送至带驱动辊25侧。此外,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清洗单元50相对的一侧(-Z轴侧),仅输送带23从带驱动辊25侧移动至带旋转辊24侧。此外,以上说明了输送带23具备使介质95贴紧的粘着层29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输送带也可以是通过静电使介质吸附在带上的静电吸附式的带。
输送辊26将形成有图像的介质95从输送带23的粘着层29剥离。输送辊26、28将介质95从输送带23中继至介质回收部30。
介质回收部30回收通过介质输送部20输送的介质95。介质回收部30具有卷绕轴部31及轴承部32。卷绕轴部31被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以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卷绕轴部31上,带状的介质95被卷绕成卷筒状。卷绕轴部31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轴承部32上。由此,处于被卷绕在卷绕轴部31上的状态的介质95能够与卷绕轴部31一同卸下。
轴承部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卷绕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介质回收部30具有使卷绕轴部31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部使卷绕轴部31向介质95被卷绕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由控制部1控制。
下面,对沿介质输送部20设置的介质贴紧部60、绒毛垃圾去除部7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清洗单元5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介质贴紧部60用于使介质95与输送带23贴紧。介质贴紧部60设置于输送方向上比印刷部40更靠向上游侧(-X轴侧)的位置。介质贴紧部60具有按压辊61、按压辊驱动部62及辊支撑部63。按压辊61被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以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设置。按压辊61以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以向沿输送方向的方向旋转。辊支撑部63在隔着输送带23与按压辊61相对的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侧设置。
按压辊驱动部62将按压辊61向铅直方向的下方侧(-Z轴侧)按压,同时使按压辊61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及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X轴方向)移动。与输送带23重叠的介质95在按压辊61和辊支撑部63之间与输送带23抵接。由此,能够将介质95可靠地粘接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设置的粘着层29上,能够防止输送带23上的介质95发生翘起。
绒毛垃圾去除部70具有后述的旋转体73,在介质供给部10至印刷部40之间与介质95相对的位置设置。关于绒毛垃圾去除部70,后文将进行详细叙述。
印刷部40在输送带23的配置位置的上方(+Z轴侧)配置,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载置的介质95上进行印刷。印刷部40具备作为头的头单元42,头单元42在与介质95相对移动的同时向介质95喷出液体。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被构成为通过头单元42相对于介质95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介质95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介质95与头单元42相对移动。详细地,印刷部40具有头单元42、搭载有头单元42的滑架43、使滑架43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滑架移动部45等。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42由多个子单元(图中未示出)构成,此外,子单元中具备多个喷嘴(图中未示出),该多个喷嘴向输送带23上载置的介质95,将作为从图中未示出的墨供给部供给的液体的墨(例如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喷出成液滴。
滑架移动部45在输送带23的上方(+Z轴侧)设置。滑架移动部45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45a、45b。头单元42以能够与滑架43一同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被导轨45a、45b支撑。
滑架移动部45具备图中未示出的移动机构及动力源。作为移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球头螺钉和球头螺母组合而成的机构、线性引导机构等。此外,滑架移动部45具有作为用于使滑架43沿导轨45a、45b移动的动力源的电机(图中未示出)。作为电机,例如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线性电机等各种电机。根据控制部1的控制,在电机进行驱动时,头单元42与滑架43一同沿Y轴方向移动。
干燥单元27在输送辊26和输送辊28之间设置。干燥单元27用于将被喷出在介质95上的墨进行干燥,在干燥单元27中,例如包括IR加热器,通过使IR加热器进行驱动,能够使被喷出在介质95上的墨在短时间内干燥。由此,能够将形成有图像等的带状的介质95卷绕在卷绕轴部31上。
清洗单元50在X轴方向上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配置。清洗单元50具有清洗部51、按压部52及移动部53。移动部53使清洗单元50沿地面99一体地移动并固定在规定的位置。
按压部52例如是由气缸56和滚珠衬套57构成的升降装置,使其上部具备的清洗部51与输送带23的表面23a抵接。清洗部51在规定的张力进行作用的状态下被挂在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从下方(-Z轴方向)对从带驱动辊25向带旋转辊24移动的输送带23的表面(支撑面)23a进行清洗。
清洗部51具有清洗槽54、清洗辊58及叶片55。清洗槽54是存储用于清洗附着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的墨或异物的清洗液的槽,清洗辊58及叶片55在清洗槽54的内侧设置。作为清洗液,例如能够使用水或水溶性溶剂(乙醇水溶液等),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或消泡剂。
在清洗辊58旋转时,清洗液被供给到输送带23的表面23a,同时清洗辊58和输送带23滑动。由此,通过清洗辊58,附着在输送带23上的墨或作为介质95的布的纤维等被去除。
叶片55例如能够由硅橡胶等可挠性的材料形成。叶片55设置于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上比清洗辊58更靠向下游侧的位置。通过输送带23和叶片55滑动,残留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的清洗液被去除。
图2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图5及图6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旋转体的形状的立体图。下面,参照图2至图4,对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3、图5及图6中,用空心的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方向。
绒毛垃圾去除部70用于预先去除印刷动作中因头单元42和介质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涡流所导致的从介质95游离的绒毛垃圾。
如图2及图3所示,绒毛垃圾去除部70在输送辊22的上方(+Z轴侧)设置。输送辊22呈在交叉方向上较长的圆柱状,在其中心具有旋转轴22a。输送辊22通过旋转轴22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框架部90支撑。
绒毛垃圾去除部70具备旋转体73、吸引旋转体的吸引部72、覆盖旋转体73及吸引部72的壳体71。
旋转体73呈在交叉方向上长度大于介质95的宽度的圆柱状,在其中心具有旋转轴74。旋转体73通过旋转轴7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竖立设置在框架部90上的旋转体升降装置75支撑。旋转体73在圆周方向上旋转。
旋转体73具有在旋转体73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上反复凹凸的凹部73a及凸部73b。通过凹部73a及凸部73b,旋转体73在从Y轴方向的截面观察时呈齿轮形状,在俯视观察时呈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这种旋转体73能够通过以铝等作为材料的挤出成型或以树脂等作为材料的注塑成型而形成。旋转体73既可以在交叉方向上进行分割地形成,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此外,旋转体73的凹部73a及凸部73b也可以面向Y轴方向被形成为螺旋状。
壳体71呈圆筒状地覆盖旋转体73,在与输送辊22上的介质95相对的位置具有吸气口71a。此外,壳体71具有向-X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排气口71b,在排气口71b的内周具备吸引旋转体73的吸引部72。吸引部72即所谓的旋转风扇,在吸引部72进行驱动时,通过吸引部72的吸引力,产生从吸气口71a向排气口71b的气流,旋转体73从吸气口71a向排气口71b旋转。由此,旋转体73不需要动力,就可以通过吸引部72高效率地旋转。此外,在壳体71的排气口71b中,设置有回收绒毛垃圾的回收部(图中未示出)。
旋转体升降装置75使包括旋转体73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在Z轴方向上升降。旋转体升降装置75具备图中未示出的移动机构及动力源。作为移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球头螺钉和球头螺母组合而成的机构、线性引导机构等。此外,在旋转体升降装置75中,作为用于使绒毛垃圾去除部70沿Z轴方向移动的动力源,设置有电机(图中未示出)。作为电机,例如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线性电机等各种电机。旋转体升降装置75由控制部1控制。由此,能够处理厚度不同的介质95。
<电气结构>
图7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图。下面,参照图7,对印刷装置100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100具备被输入印刷信息等的输入装置6和进行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的控制的控制部1等。作为输入装置6,可以使用台式或膝上型的个人计算机(PC)或平板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等。输入装置6也可以和印刷装置100相互独立地设置。
控制部1以包括接口部(I/F)2、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3、存储部4、控制电路5等的方式构成。接口部2在处理输入信号或图像的输入装置6和控制部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3是用于进行来自各种检测器组7的输入信号处理或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部4是用于确保保存CPU3的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具有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存储元件。
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头单元42,使其向介质95喷出墨。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滑架移动部45具备的电机的驱动,使搭载有头单元42的滑架43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带驱动辊25具备的电机的驱动,使输送带23旋转移动。由此,输送带23上载置的介质95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移动。
通过交替地重复主扫描和副扫描的印刷动作,从而在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主扫描即控制部1控制滑架移动部45及头单元42,在从喷出头喷出墨的同时使头单元42(滑架43)移动,副扫描即控制部1控制带驱动辊25,使介质95向输送方向输送。
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吸引部72的电压,通过使吸引部72中产生的吸引力可变,调整旋转体73的旋转数。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旋转体升降装置75具备的电机的驱动,使旋转体升降装置75升降。
<绒毛垃圾去除方法>
图8是说明绒毛垃圾去除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介质种类和头高度及旋转体高度的关系的表。下面,参照图3、图5~图9,对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中介质95的绒毛垃圾去除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1是接收印刷信息的印刷信息接收工序。控制部1从输入装置6接收在介质95上记录图像的印刷数据或印刷信息的输入并保存在存储部4中。
步骤S2是决定旋转体73的高度的旋转体高度决定工序。步骤S1中接收的印刷信息中包括有关所使用的介质95的种类的信息。此外,在存储部4中,例如预先保存有如图9所示的示出介质种类和头高度及旋转体高度的关系的表。
在存储部4中保存的表中,登录有能够使用印刷装置100印刷的介质95的种类。此外,与介质95的种类相对应的头高度及旋转体高度被规定。头高度表示相对于介质95的头单元42的高度(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间隔),旋转体高度表示相对于介质95的旋转体73的高度(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例如,在介质95的种类是棉的情况下,由于棉具有毛较长的绒毛,绒毛的高度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头高度被设定为比较大的4mm。此外,由于即使旋转体73与绒毛尖接触也不会对介质95造成损伤,因此旋转体高度被设定为稍微低于头高度的3.5mm。例如,在介质95的种类是尼龙的情况下,由于绒毛的高度较低,因此头高度、旋转体高度均被设定为相同的2mm。如此,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间隔根据介质的种类而变更。此外,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可以被设定为与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间隔相同,或者在其以下。
步骤S3是使旋转体73升降的旋转体升降工序。控制部1控制旋转体升降装置95,将旋转体73升降到步骤S2中决定的旋转体高度(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并保持。
步骤S4是吸引旋转体73的吸引工序。控制部1控制吸引部72,通过吸引部72的吸引力使旋转体73旋转。优选旋转体73旋转时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为在介质95上进行印刷时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以上。
这里,对通过绒毛垃圾去除部70去除从介质95游离的绒毛垃圾的过程进行说明。
旋转体73从吸气口71a向排气口71b旋转。如图3所示,随着旋转体73的旋转,在凸部73b和介质95接近时,旋转体73和介质95之间存在的气体被凸部73b压缩到介质95侧,该部分的气压局部上升。
如图5所示,在旋转体73进一步旋转,凹部73a到达与介质95相对的位置时,通过因压缩而处于高气压状态的气体被释放,会产生面向凹部73a内的气流。通过该气流,附着在介质95的表面上的绒毛垃圾浮起并与气流一同移动到凹部73a内。由于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根据介质95的种类而变更,因此能够良好地从介质95上移动(去除)绒毛垃圾。
如图6所示,在旋转体73进一步旋转,具有绒毛垃圾的凹部73a到达排气口71b时,通过吸引部72的吸引力,绒毛垃圾被排出到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外部并被回收。如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通过利用在介质95和旋转体73之间存在的气体的压缩和释放,从而与介质95非接触地去除绒毛垃圾,因此能够保持介质95的手感。
如上所述,旋转体73以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在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间隔以下、以及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在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以上的方式旋转。由此,在介质95上进行印刷时因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相对移动而从介质95的表面游离从而有可能附着在头单元42上的绒毛垃圾能够通过绒毛垃圾去除部70预先去除。
步骤S5是使输送带23向输送方向输送的副扫描工序。控制部1控制带驱动辊25使其向输送方向移动。随之,在输送辊22上与旋转体73相对的介质95也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移动。
步骤S6是向介质95喷出墨的主扫描工序。进行主扫描,即控制部1控制头单元42及滑架移动部45,使搭载有头单元42的滑架43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同时从头单元42向介质95喷出墨。
步骤S7是确认是否存在下一行的印刷数据的工序。控制部1参照存储部4中保存的印刷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下一行的印刷数据。在存在下一行的印刷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7:是),返回到步骤S5并重复步骤S5至步骤S7。由此,主扫描和副扫描被重复进行,在介质95上印刷图像等。在不存在下一行的印刷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7:否),控制部1停止吸引部72的驱动,结束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旋转体73通过吸引部72的吸引力而旋转的情况,但旋转体73也可以是具有电机,通过电机的驱动而旋转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地控制旋转体73的旋转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输送辊22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旋转体73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绒毛垃圾去除部在印刷部40的上游侧(例如作为介质支撑部的输送带23的上方)设置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串行头式印刷装置100中设置有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结构,该印刷装置100在使头单元42在介质95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向介质95喷出墨,但并不限于此。即使是在行式头式印刷装置中设置有绒毛垃圾去除部的结构,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该印刷装置使介质相对于长度大于介质95的宽度的固定的头单元向输送方向移动,同时从头单元喷出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印刷装置100具备旋转体73,具有在交叉方向(Y轴方向)上较长的旋转轴74、沿旋转方向形成的凹部73a及凸部73b。此外,印刷装置100具备吸引部72,该吸引部72吸引旋转体73,使旋转体73旋转。由此,旋转体73不需要动力,就可以通过吸引部72高效率地旋转。此外,能够通过吸引部的吸引力回收从介质95浮起的绒毛垃圾。
在旋转体73旋转,随着旋转体73的旋转凸部73b和介质95接近时,旋转体73和介质95之间存在的气体被凸部73b压缩到介质95侧,该部分的气压局部上升。在旋转体73进一步旋转,凹部73a到达与介质95相对的位置时,通过因压缩而处于高气压状态的气体被释放,会产生面向凹部73a内的气流。在旋转体73进一步旋转,具有绒毛垃圾的凹部73a到达排气口71b时,通过吸引部72的吸引力,绒毛垃圾被排出到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外部并被回收。由于印刷装置100通过利用在介质95和旋转体73之间存在的气体的压缩和释放,从而与介质95非接触地去除绒毛垃圾,因此能够保持介质95的手感。
由于印刷装置100具备使旋转体73升降的旋转体升降装置75,因此能够处理厚度不同的介质95。
此外,由于印刷装置100根据介质95的种类变更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因此能够从介质95上良好地去除绒毛垃圾。
印刷装置100的旋转体73以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在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间隔以下、以及旋转体73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在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以上的方式旋转。由此,在介质95上进行印刷时因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相对移动而从介质95的表面游离从而有可能附着在头单元42上的绒毛垃圾能够通过绒毛垃圾去除部70预先去除。
(实施方式2)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检测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检测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结构的侧视图。首先,参照图10至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的号码,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0所示,印刷装置200具备介质输送部20、介质贴紧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绒毛垃圾去除部170、清洗单元50、检测部180等。
检测部180在印刷部40和带旋转辊24之间设置,检测介质95的高度。如图11及图12所示,检测部180由第一检测部181、第二检测部182、第三检测部183、第四检测部184、反射部185构成。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偏在于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Y轴侧)。
如图11所示,各检测部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第一检测部181、第二检测部182、第三检测部183、第四检测部184的顺序设置。此外,如图12所示,从输送带23向上方(+Z轴方向),各检测部以设置位置按照第一检测部181、第二检测部182、第三检测部183、第四检测部184的顺序依次变高的方式设置。
如图11所示,反射部185在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Y轴侧)设置。此外,反射部185在宽度方向上隔着输送带23与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相对配置。该反射部185将从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射出的光L进行反射。
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是具备射出光的光射出部(图中未示出)和接收光的受光部(图中未示出)的反射型的光传感器。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接收从射出部射出并经反射部185反射的光L,将与该受光量相应的电压输出到控制部1。
此外,以上说明了检测部180具备四个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的情况,但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介质95的种类变更该数量。此外,检测部180也可以由多个透射型光传感器构成。
在输送带23上载置有介质95的情况下,从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输出的电压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1能够检测介质95的高度。例如,作为介质95,在布料较厚的棉载置于输送带23上的情况下,第一、第二检测部181、182的设置高度较低,由于通过棉的厚度(高度),光L被遮挡,因此不接收光L。第三检测部183由于受光部的一部分被遮挡,因此输出较低的电压值,第四检测部184由于受光部整体接收光L,因此输出较高的电压值。如此,根据从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输出的电压,能够检测介质95的高度。
图13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4及图16是示出绒毛垃圾去除部的动作的截面图。图15是示出旋转体的形状的立体图。下面,参照图13至图16,对绒毛垃圾去除部17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4及图16中,用空心的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方向。
如图13及图14所示,绒毛垃圾去除部170在输送辊22的上方(+Z轴侧)设置。绒毛垃圾去除部170具备旋转体173、旋转体驱动部176、以及覆盖旋转体173的壳体171。
旋转体173即所谓的横流扇,其将多张圆盘状的隔板175以互相大致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同时在各隔板175之间,以圆周状的方式架设多张月牙状的叶片177。旋转体173呈在交叉方向上长度大于介质95的宽度的圆柱状,在两端的隔板175的中心具有旋转轴174。旋转体173通过旋转轴17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竖立设置在框架部90上的旋转体升降装置75支撑。此外,在旋转轴174的一端,设置有使旋转体173旋转的旋转体驱动部176,旋转体173在圆周方向上旋转。
旋转体173具有沿旋转方向形成的凹部173a及凸部173b。凸部173b在叶片177的前端形成,凹部173a在相邻的叶片177之间形成无底的凹部173a。这种旋转体173能够通过以铝等作为材料的挤出成型或以树脂等作为材料的注塑成型而形成。旋转体173既可以在交叉方向上进行分割地形成,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壳体171呈圆筒状地覆盖旋转体173,在与输送辊22上的介质95相对的位置具有吸气口171a、和向-X轴方向延伸的矩形的排气口171b。旋转体173从吸气口171a向排气口171b旋转时,会产生从吸气口171a向排气口171b的吸引力。此外,在壳体171的排气口171b中,设置有回收绒毛垃圾的回收部(图中未示出)。
<电气结构>
图17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图。下面,参照图17,对印刷装置200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控制部1对从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输出的电压值进行解析,计算介质95的高度。此外,控制部1为了根据介质95的高度变更旋转体1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从控制电路5输送控制信号,控制旋转体升降装置75具备的电机的驱动,使旋转体升降装置75升降。此外,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旋转体驱动部176,使旋转体173以希望的旋转数旋转。
<绒毛垃圾去除方法>
图18是说明绒毛垃圾去除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18,对印刷装置200的印刷动作中介质95的绒毛垃圾去除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8所示的流程中,由于步骤S101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1相同,步骤S105~步骤S107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5~步骤S7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步骤S102是检测介质95的高度的介质高度检测工序。控制部1根据从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输出的电压值检测介质95的高度。
步骤S103是使旋转体173升降的旋转体升降工序。控制部1控制旋转体升降装置75,根据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检测的介质85的高度,变更旋转体1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由此,能够良好地去除附着在介质95的表面上的绒毛垃圾。这时,控制部1将旋转体1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设定为与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间隔几乎相同。
步骤S104是使旋转体173旋转驱动的旋转体驱动工序。控制部1控制旋转体驱动部176,使旋转体173旋转。这时,控制部将旋转体173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设定为在介质95上进行印刷时头单元42和介质95的相对速度以上。
这里,对通过绒毛垃圾去除部170去除从介质95游离的绒毛垃圾的过程进行说明。
旋转体173从吸气口171a向排气口171b旋转。如图14所示,随着旋转体173的旋转,在作为叶片177的前端的凸部173b和介质95接近时,旋转体173和介质95之间存在的气体被凸部173b压缩到介质95侧,该部分的气压局部上升。由于叶片177呈向旋转方向画弧的月牙状,因此能够在其前端良好地压缩气体。
如图16所示,在旋转体173进一步旋转,凹部173a到达与介质95相对的位置时,通过因压缩而处于高气压状态的气体被释放,会产生面向凹部173a的气流。通过该气流,附着在介质95的表面上的绒毛垃圾浮起。此外,旋转体驱动部176通过旋转旋转体173,在旋转体173中产生从吸气口171a经由凹部173a向排气口171b的吸引力。由此,从介质95浮起的绒毛垃圾被排出到绒毛垃圾去除部170的外部并被回收。如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200通过利用随着旋转体173的旋转而产生的吸引力和在介质95和旋转体173之间存在的气体的压缩和释放,从而与介质95非接触地去除绒毛垃圾,因此能够保持介质95的手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00,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印刷装置200具备由检测介质95的高度的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构成的检测部180。控制部1根据第一~第四检测部181、182、183、184检测的介质95的高度,变更旋转体173和介质95的规定间隔。由此,能够良好地去除附着在介质95的表面的绒毛垃圾。
印刷装置200具备使旋转体173旋转的旋转体驱动部176。旋转体驱动部176通过使旋转体173旋转,在旋转体173中产生从吸气口171a经由凹部173a向排气口171b的吸引力。由此,能够将从介质95浮起的绒毛垃排出到绒毛垃圾去除部170的外部并回收。
由于印刷装置200通过利用随着旋转体173的旋转而产生的吸引力和在介质95和旋转体173之间存在的气体的压缩和释放,从而与介质95非接触地去除绒毛垃圾,因此能够保持介质95的手感。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以下,对能够用于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100中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旋转体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19是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参照图19,对实施方式1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能使用的旋转体273的结构进行说明。
旋转体273呈圆筒形状或圆柱形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旋转体273具有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上反复凹凸的凹部273a及凸部273b。此外,旋转体273具有在交叉方向(Y轴方向)上反复凹凸的凹部273a及凸部273b。即,凹部273a由在旋转方向上排列的凸部273b和在交叉方向上排列的凸部273b划分而成。由此,随着旋转体273的旋转而在凸部273b和介质95之间压缩的气体在凹部273a被释放时产生的气流不会逃向交叉方向,因此能够提高气流的强度。由此,能够良好地去除介质95上的绒毛垃圾。
(变形例2)
图20是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参照图20,对实施方式1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能使用的旋转体373的结构进行说明。
旋转体373呈圆筒形状或圆柱形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旋转体373具有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上反复凹凸的凹部373a及凸部373b。此外,旋转体373的凸部373b具有将沿旋转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进行倒角的倒角部。在本变形例中,在凸部373b的旋转方向侧的端部实施了倒角部373c。由此,能够提高通过凸部373b压缩气体的效果。此外,在毛飞出的绒毛与凸部373b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对介质95造成的损伤。
(变形例3)
图21是说明变形例3所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参照图21,对能够用于实施方式1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的旋转体473的结构进行说明。
旋转体473呈圆筒形状或圆柱形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旋转体473的凹部473a由沿旋转方向及交叉方向形成的球状的凹陷(凹穴)形成。此外,旋转体473在凹部473a以外的区域具有凸部473b。由此,随着旋转体473的旋转,由于在凸部473b和介质95之间压缩的气体在凹部473a被释放时会伴随着涡流而产生气流,因此气流的强度提高,能够良好地去除介质95上的绒毛垃圾。
(变形例4)
图22是说明变形例4所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参照图22,对实施方式1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能使用的旋转体573的结构进行说明。
旋转体573呈圆筒形状或圆柱形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旋转体573的凹部573a由在交叉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的凹陷形成。此外,旋转体573在凹部573a以外的区域具有凸部573b。此外,凸部573b被形成为表面积大于凹部573a。通过使旋转体573的凸部573b的表面积大于凹部573a的表面积,能够提高压缩凸部573b和介质95之间的气体的效果。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例示了由长圆形的凹陷形成的凹部573a,但并不限于该形状。凹部也可以是圆形或矩形。
(变形例5)
图23是说明变形例5所涉及的旋转体的立体图。参照图23,对实施方式1的绒毛垃圾去除部70能使用的旋转体673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旋转体673具有对旋转体673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和取代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吸引部72的吸引部672。此外,由于旋转体673的基本形状与旋转体73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旋转体673具有中空的旋转轴674。在凹部73a中,设置有与中空的旋转轴674连通的连通孔675。在旋转轴674的两端,具备通过中空的旋转轴674及连通孔675吸引凹部73a的气体的吸引部672。吸引部672即所谓的旋转风扇。由此,通过利用旋转体673和介质95之间存在的气体的压缩和释放,能够高效率地排出浮起的介质95的表面上的绒毛垃圾。此外,也可以将本变形例中说明的具备旋转风扇的中空的旋转轴应用于变形例1至4中说明的旋转体。

Claims (10)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支撑部,支撑介质并向输送方向输送;
介质供给部,将所述介质供给所述介质支撑部;
印刷部,具有头,所述头与所述介质相对移动并向所述介质喷出液体;
旋转体,在从所述介质供给部至所述印刷部之间,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相对的位置;以及
吸引部,吸引所述旋转体,
所述旋转体具有:旋转轴,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伸长;以及凹部及凸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反复凹凸,
所述旋转体以相对于所述介质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通过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而旋转。
2.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支撑部,支撑介质并向输送方向输送;
介质供给部,将所述介质供给所述介质支撑部;
印刷部,具有头,所述头与所述介质相对移动并向所述介质喷出液体;
旋转体,在从所述介质供给部至所述印刷部之间,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相对的位置;以及
旋转体驱动部,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所述旋转体具有:旋转轴,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伸长;以及凹部及凸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反复凹凸,
所述旋转体以相对于所述介质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旋转,
所述旋转体驱动部旋转所述旋转体,从而产生吸引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间隔小于等于所述头和所述介质之间的间隔,
所述旋转体旋转时的所述旋转体和所述介质的相对速度大于等于在所述介质上进行印刷时的所述头和所述介质的相对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旋转体升降装置,所述旋转体升降装置使所述旋转体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升降装置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变更所述规定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的高度,
所述旋转体升降装置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介质的高度变更所述规定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反复凹凸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凸部具有将沿所述旋转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倒角的倒角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凹部由球状的凹陷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凸部的表面积被形成为大于所述凹部的表面积。
CN201711401795.7A 2016-12-27 2017-12-21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82377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2560A JP6891487B2 (ja) 2016-12-27 2016-12-27 印刷装置
JP2016-252560 2016-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7781A CN108237781A (zh) 2018-07-03
CN108237781B true CN108237781B (zh) 2021-05-11

Family

ID=6067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1795.7A Active CN108237781B (zh) 2016-12-27 2017-12-21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42595B1 (zh)
JP (1) JP6891487B2 (zh)
CN (1) CN108237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196B (zh) * 2019-02-26 2020-07-10 广东南新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干燥负压防荡边粘连的塑料印刷装置
JP7404868B2 (ja) 2019-12-26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2116603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CN112976788B (zh) * 2021-02-03 2023-02-03 沅陵县味之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生产用自动标记快速风干的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18419A (ja) * 2014-05-21 2015-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4134C (zh) * 2001-03-30 2007-12-12 L&P产权管理公司 用于纺织品的喷墨打印方法
CN101559679A (zh) * 2008-04-14 2009-10-21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事务机器的微粒或浮质收集装置
CA2730619A1 (en) * 2008-07-16 2010-01-21 Provo Craft And Novel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and cutting
JP2011110788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529350B (zh) * 2010-11-24 2014-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印染装置及通过喷墨印染而实现的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US20130278693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Theodore Bellisario Sheet media clea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rinter
ES2671552T3 (es) * 2012-09-21 2018-06-07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Sistemas de eliminación de humedad mejorados para sistemas de impresión
JP6206055B2 (ja) * 2013-10-01 2017-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JP2015089636A (ja) * 2013-11-06 2015-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222464B2 (ja) * 2014-02-25 2017-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媒体の前処理方法
CN103802505A (zh) * 2014-03-05 2014-05-21 蚌埠天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张印刷机的纸张除尘装置
CN204340405U (zh) * 2014-11-29 2015-05-20 河南国花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封闭式除尘装置
CN204340406U (zh) * 2014-11-29 2015-05-20 河南国花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纸张表面清洁装置
US9581954B2 (en) * 2015-03-04 2017-02-2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n image receiving surface in an inkjet printer
JP6686447B2 (ja) * 2016-01-08 2020-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18419A (ja) * 2014-05-21 2015-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1487B2 (ja) 2021-06-18
CN108237781A (zh) 2018-07-03
EP3342595A1 (en) 2018-07-04
EP3342595B1 (en) 2019-07-31
JP2018104848A (ja)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7781B (zh) 印刷装置
CN108944084B (zh) 印刷装置
CN107031215B (zh) 印刷装置
CN108372723B (zh) 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6686447B2 (ja) 印刷装置
JP56442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8437644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JP2012056242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7031186B (zh) 印刷装置
JP2014040036A (ja)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6701768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7472565B2 (ja) 記録装置、搬送装置
JP5918716B2 (ja)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163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7042707B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3075500A (ja) 搬送装置、液体吐出装置
CN210101034U (zh) 印刷装置及控制装置
JP5932695B2 (ja)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8717B2 (ja)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6653454A (zh)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JP201002337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