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6546B - 轮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6546B
CN108236546B CN201710976972.8A CN201710976972A CN108236546B CN 108236546 B CN108236546 B CN 108236546B CN 201710976972 A CN201710976972 A CN 201710976972A CN 108236546 B CN108236546 B CN 108236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interlock
wheelchair
lock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69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6546A (zh
Inventor
王杰
板东伸幸
平川智也
堀口贤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36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6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6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6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8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wheelchairs or stretchers
    • A61G3/0808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wheelchai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轮椅固定装置(10),具有锁闭机构(300、400),锁闭机构(300、400)在解锁时允许钩装置(100、200)的轮椅等待状态,在该钩装置(100、200)转换到卡止状态时进行锁闭动作。联锁机构(600、700)在将对应的钩装置(100、200)联锁的联锁状态与解除联锁的联锁解除状态之间转换。操作杆(510)相对于联锁机构(600、700)以如下方式联动:当钩装置(100、200)卡止于轮椅的锚定杆时,在所有的联锁机构(600、700)成为联锁解除状态时允许所有的锁闭机构(300、400)锁闭。

Description

轮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将乘车进入到车厢的轮椅固定的固定装置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多个带部件和绑扎部件将轮椅的框架与车厢地板间连结,由此将轮椅固定。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进行如下动作:能利用自动卷取装置调整绑扎部件的长度。
专利文献2的固定装置具备:车轮引导件,其限制轮椅的横向移动;固定带,其使设置于车厢地板上的带引导件通过,并架设于轮椅上;以及带张紧机构,其将所述固定带保持为张紧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9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6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固定装置中,需要将带部件、固定带等连结到轮椅上的人工操作,较麻烦,需要工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自动地束缚轮椅的轮椅固定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轮椅固定装置具备:钩装置,其设置成在能接受轮椅的被卡止部件的轮椅等待状态与在轮椅侵入时与所述被卡止部件卡止的卡止状态之间转换自如;以及锁闭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钩装置上,在解锁时允许该钩装置的轮椅等待状态,在该钩装置转换到卡止状态时进行锁闭动作,其中,在所述钩装置上设置有联锁机构,该联锁机构在对该钩装置进行联锁的联锁状态和解除联锁的联锁解除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联锁机构在所述钩装置卡止于所述被卡止部件时从联锁状态转换为联锁解除状态,并且在所述联锁机构成为联锁解除状态时与允许所述锁闭机构锁闭的锁闭允许部联动。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联锁机构包括:第一联锁动作部件,其配置成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并始终向卡合位置侧施力;以及第二联锁动作部件,其配置成在联锁位置与非联锁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该联锁位置上,允许所述第一联锁动作部件从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的移动,且该第二联锁动作部件与该第一联锁动作部件卡合,在该非联锁位置上,不允许所述第一联锁动作部件从所述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的移动。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锁闭允许部包括:卡合部件,其允许所述锁闭机构的锁闭;以及操作杆,其支承该卡合部件,所述操作杆与所述第二联锁动作部件连结为一体。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操作杆具有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上,所述操作杆借由所述卡合部件进行所述锁闭机构的锁闭的解除,随着该锁闭的解除,允许所述第二联锁动作部件从非联锁位置向联锁位置的移动。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钩装置设置有多个,各钩装置的联锁机构与所述锁闭允许部联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自动地束缚轮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实施方式的轮椅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1(b)同样是轮椅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立体图。
图3是轮椅等待状态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俯视图。
图4是轮椅锁闭状态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俯视图。
图5是解除锁闭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俯视图。
图6是轮椅等待状态时的解除杆的概要说明图。
图7是轮椅锁闭状态时的解除杆的概要说明图。
图8是解除锁闭时的解除杆的概要说明图。
图9是轮椅等待状态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的概要说明图。
图10是轮椅锁闭状态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的概要说明图。
图11是解除锁闭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的概要说明图。
图12是轮椅为锁闭状态时的轮椅固定装置的要部说明图。
图13是钩板、外板以及内板的剖视图。
图14是轮椅的概要说明图。
图15是其它实施方式的联锁机构的说明图。
图16是其它实施方式的联锁机构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椅固定装置;12:底板;14:安装区;14a:孔;
16:安装板;16a:导孔;16b:卡止部;18:固定轴;
20:轮椅;22:框架;24:就座部;26:背靠;
28:扶手;30:踏板;32:主轮;34:辅助轮;
36:握把;38:锚定杆(被卡止部件);38a:连结部;
100:钩装置;102:外板;102a:止挡面;
104:内板;106:钩板;
108:轴;110:引导部;112:钩部;114:锁闭孔;
116:锁闭孔114的下部内周面;
117:锁闭孔114的上部内周面;
118:外板102的贯通孔;
118a:上部内周面;120:内板104的贯通孔;
120a:上部内周面;130:被上推部;200:钩装置;
202:外板;202a:止挡面;
204:内板;206:钩板;
208:轴;210:引导部;212:钩部;214:锁闭孔;
216:锁闭孔214的下部内周面;
217:锁闭孔214的上部内周面;
218:外板202的贯通孔;
220:内板204的贯通孔;
230:被上推部;300:锁闭机构;310:锁闭联杆部;
312:轴;313:主锁闭联杆;314:轴;
315:副锁闭联杆;316:长孔;317:卡止突部;
318:止动销;320:锁闭条;
330:连结联杆;340:锁闭杆;342:轴;
344:扭簧;346:卡合销;400:锁闭机构;
410:锁闭联杆部;412:轴;413:主锁闭联杆;
414:轴;415:副锁闭联杆;416:长孔;417:卡止突部;
418:止动销;420:锁闭条;
430:连结联杆;440:锁闭杆;
500:操作部;510:操作杆;512:前部操作部件;
514:后部操作部件;516:导孔;518:导销;
522、524:施力弹簧;530:支架;
540:卡合部件(与操作杆510一起构成锁闭允许部。);
542:第一抵接面;544:第二抵接面;
550:支架;600:联锁机构;
610:锁闭板(第二联锁动作部件);
611:轴;612:联锁孔;
620:联锁部件(第一联锁动作部件);
622:杆片;624:锁闭片;700:联锁机构;
710:锁闭板(第二联锁动作部件);
711:轴;712:联锁孔;
720:联锁部件(第一联锁动作部件);
722:杆片;723:卡合凹部;724:锁闭片;
725:导入部;800:锁闭解除部;810、820:被上推部;
830:支架;840、850:上推部件;
h:卡合凹部723的导入部725的高度;
h1:轮椅20的锚定杆38的高度;O:基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4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的轮椅固定装置10。
参照图14简单地说明轮椅20。轮椅20在由金属管构成的框架22上具备就座部24、背靠26、扶手28、踏板30。框架22由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一对主轮32和辅助轮34支承,能够行走自如。在框架22上设置有服务者推轮椅20的情况下使用的握把3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22的下部设置有作为被卡止部件的锚定杆38。金属制的锚定杆38借由其左右两端向上方立起的连结部38a而与框架的下部连结为一体,遍及轮椅2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而设置。锚定杆38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后述的轮椅固定装置10的钩板106、206的分开距离长。
此外,主轮32及辅助轮34由空气轮胎、或者无内胎轮胎构成,具有弹性。
此外,当将轮椅20的锚定杆38的从接地面算起的高度设为h1时,则该高度h1根据就座于轮椅20上的人的体重而可变,或者在主轮32及辅助轮34为空气轮胎的情况下根据其空气压力的高低状态而可变。
<轮椅固定装置10>
接着,对轮椅固定装置10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轮椅固定装置10具备:分别配置于左右的一对钩装置100、200;一对锁闭机构300、400,其将钩装置100、200设为锁闭状态;操作部500,其针对锁闭状态的锁闭机构300、400进行解锁操作;以及一对联锁机构600、700。
如图1、图3~图5所示,轮椅固定装置10还具有将钩装置100、200的锁闭状态解除的锁闭解除部800。
<钩装置100、200>
如图1(a)、图1(b)、图2所示,钩装置100、200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分开且沿着前后方向配置于底板12的上表面,该底板12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辆的车厢地板上。
钩装置100由立设于底板12上的外板102及内板104、以及夹在两板102、104之间且由轴10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两板102、104的前端的钩板106构成。钩板106以下部与底板12抵接的旋转位置作为最下限位置。
如图1(b)、图2、图12所示,钩板106的后端(即顶端)的下部以越往顶端侧去则上下宽度越狭窄的方式设置有倾斜状的引导部110。另外,钩板106向上方凹设有与引导部110的终端(前端)邻接的钩部112,钩部112能卡止于轮椅20的锚定杆38。即,引导部110相当于比钩部112靠后方(反侵入方向)侧的部位。钩部112卡止于轮椅20的锚定杆38的状态相当于卡止状态。另外,在钩板106的旋转方向中,下方相当于卡止方向,上方相当于反卡止方向。
如图1(b)、图11、图12所示,在钩板106上从前端(即基端)到后方的大致中央部贯通形成有长孔状的锁闭孔114。
此外,图12表示在锚定杆38的高度h1比后述的联锁部件720的锁闭片724与底板12抵接的状态时的卡合凹部723的导入部725(参照图9)的高度h高的情况下钩部112卡止于锚定杆38时(卡锁时)的卡止状态。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钩板106的下部从底板12离开。
图12所示,锁闭孔114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部内周面116及上部内周面117,锁闭孔114的上下宽度(即、下部内周面116与上部内周面117之间的距离)比后述的锁闭条320的直径形成得长。另外,锁闭孔114的下部内周面116在钩部112将轮椅20的锚定杆38卡止的状态下,以越朝向顶端侧越向比基端侧靠上方去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
如图1(a)所示,外板102及内板104与钩板106平行地配置,并且利用贯通于轴108的隔离物101a、101b等相对于钩板106分开配置。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外板102及内板104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18、120。贯通孔118、120从基端向后方延伸而形成为长孔状。贯通孔118、120的上部内周面118a、120a具有相同高度且水平配置,形成为:在图12所示的钩板106的钩部112将锚定杆38卡止的状态(卡止状态)下,位于比锁闭孔114的上部内周面117靠下方。
另外,如图13所示,贯通孔118、120的下部内周面118b、120b水平延伸,并且无论图12所示的钩板106在哪个位置,贯通孔118、120的下部内周面118b、120b都位于比锁闭孔114的下部内周面116靠下方。另外,关于贯通孔118、120的前后方向长度,以不与后述的锁闭条320的往复轨道发生干扰的方式设定该长度。
如图2、图12所示,在外板102的后端面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止挡面102a。止挡面102a的下部设定于比锚定杆38的高度h1低的位置。此外,止挡面102a也可以竖直设置,或者也可以以越向上方去越朝向前方的方式设置成倾斜状。另外,也可以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止挡面102a与从轮椅固定装置10的后方侵入的轮椅20的锚定杆38抵接以阻止轮椅20向前方移动。
构成钩装置200的各部件以沿前后方向在钩装置200与钩装置100之间通过的假想竖直平面为基准设置成镜面对称状(即左右对称状)。因此,关于构成钩装置200的部件、即与构成钩装置100的部件相当的部件,使对该部件标注的附图标记中两位以下的附图标记相同,将第三位的100号改成200号,从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a)、图2~图5所示,如上述那样,钩装置200具备外板202、内板204以及由轴208旋转自如地支承的钩板206。如图1(a)、图3~图5所示,在外板202的后端面具有止挡面202a。
如图3、图4所示,在外板202及内板204上还具有贯通孔218、220。
如图9~图11所示,钩板206具有锁闭孔214、引导部210及钩部212,锁闭孔214具有下部内周面216及上部内周面217。
<锁闭机构300、400>
接着对锁闭机构300进行说明。
如图2~图4所示,锁闭机构300由锁闭联杆部310、设置于锁闭联杆部310上的锁闭条320、以及借由连结联杆330与所述锁闭联杆部310连结的锁闭杆340构成。
锁闭联杆部310由主锁闭联杆313和副锁闭联杆315构成,主锁闭联杆313转动自如地被轴312支承,轴312在内板104、204间的底板12上立设于靠近内板204侧的位置,副锁闭联杆315相对于主锁闭联杆313转动自如地被轴314支承。主锁闭联杆313被卷装于轴312上的作为施力部件的扭簧(未图示)向逆时针方向施力。
如图3及图4所示,轴314滑接自如地配置于长孔316中,长孔316沿着主锁闭联杆313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主锁闭联杆313上。另外,在主锁闭联杆313上,在朝向副锁闭联杆315的轴312侧的端部突出有卡止突部317。
卡止突部317以如下方式形成为倾斜状:在副锁闭联杆315被连结联杆330赋予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时,伴随轴314向长孔316允许的范围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移动,卡止突部317的内侧部能卡止于在主锁闭联杆31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设置的止动销318。
即,副锁闭联杆315通过在轴314朝向轴312侧在长孔316中移动的同时,卡止突部317的倾斜状的内侧部抵接于止动销318,从而促进副锁闭联杆315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得主锁闭联杆313绕轴312向逆时针转动。
在副锁闭联杆315的轴312反侧的端部(左端部)一体地安装固定有锁闭条320。锁闭条320在内板104、钩板106以及外板102的贯通孔120、锁闭孔114、贯通孔118中插通,且自由端向外板102的外方突出。
锁闭条320具有通过锁闭联杆部310绕轴312的往复转动从而沿着水平线向前后方向往复的往复轨道。在锁闭条320移动的前后方向中,后方相当于锁闭方向,前方相当于解锁方向。
所述锁闭孔114的下部内周面116如上所述,在钩部112将轮椅20的锚定杆38卡止的状态下,以越朝向顶端侧越向比基端侧靠上方去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并设定成与锁闭条320的往复轨道交叉。
如图2~图4所示,锁闭杆340转动自如地被轴342支承,轴342在内板104、204间的底板12上立设于靠近内板204侧的位置、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如图2所示,在轴342上卷装有作为施力部的扭簧344,其始终向逆时针方向对锁闭杆340施力。连结联杆330的各端与锁闭杆340的顶端、和副锁闭联杆315中轴314与锁闭条320之间的部位连结。
如图2~图4所示,在锁闭杆340的基端侧的上表面立设有卡合销346。设置于后述的操作部500上的卡合部件540始终与卡合销346卡合,根据卡合部件540的位置能选择锁闭杆340的转动位置。关于卡合销346和锁闭杆340的卡合关系的详情将后述。
对锁闭机构400进行说明。
如图1(a)、图3以及图4所示,锁闭机构400由锁闭联杆部410、设置于锁闭联杆部410上的锁闭条420、以及借由连结联杆430与所述锁闭联杆部410连结的锁闭杆440(参照图2)构成。锁闭联杆部410由主锁闭联杆413和副锁闭联杆415构成,主锁闭联杆413转动自如地被轴412支承,轴412在内板104、204间的底板12上立设于靠近内板104侧的位置,副锁闭联杆415相对于主锁闭联杆413转动自如地被轴414支承。主锁闭联杆413被卷装于轴412上的作为施力部件的扭簧(未图示)向顺时针方向施力。
如图3及图4所示,轴414滑接自如地配置于长孔416中,长孔416沿着主锁闭联杆413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主锁闭联杆413中。另外,在副锁闭联杆415的朝向轴412侧的端部突出有卡止突部417。卡止突部417以如下方式形成为倾斜状:在副锁闭联杆415被连结联杆430赋予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时,伴随轴414向长孔416允许的范围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移动,卡止突部417的内侧部能卡止于在主锁闭联杆41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设置的止动销418。
即,副锁闭联杆415通过在轴414朝向轴412侧在长孔416中移动的同时,卡止突部417的倾斜状的内侧部抵接于止动销418,从而促进副锁闭联杆415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并且使得主锁闭联杆413绕轴41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副锁闭联杆415的轴412反侧的端部(左端部)一体地安装固定有锁闭条420。如图3及图4所示,锁闭条420在内板204、钩板206以及外板202的贯通孔220、锁闭孔214、贯通孔218中插通,且自由端向外板202的外方突出。
锁闭条420具有通过锁闭联杆部410绕轴412的往复转动从而沿着水平线向前后方向往复的往复轨道。在锁闭条420移动的前后方向中,后方相当于锁闭方向,前方相当于解锁方向。如图9、图10所示,所述锁闭孔214的下部内周面216如上所述,在钩部212将轮椅20的锚定杆38卡止的状态下,以越朝向顶端侧越向比基端侧靠上方去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并设定成与锁闭条420的往复轨道交叉。如图2所示,锁闭杆440以位于锁闭杆340的下方的方式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轴342上。
如图2所示,在轴342上卷装有作为施力部的未图示的扭簧,其始终向逆时针方向对锁闭杆440施力。连结联杆430的各端与锁闭杆440的顶端、和副锁闭联杆415中轴414与锁闭条420之间的部位连结。
在锁闭杆440的上表面,与锁闭杆340的卡合销346同样地立设有卡合销(未图示)。设置于后述的操作部500上的未图示的卡合部件始终与该卡合销卡合,根据该卡合部件的位置能选择锁闭杆440的转动位置。
<操作部500>
如图1(a)及图2所示,操作部500具有操作杆510、和借由支架530设置于该操作杆510的顶端部(即前端部)的一对卡合部件540。此外,如图2所示,一对卡合部件540在上下方向上分开地配置,并且成为相同形状,在图1(a)、图3~图5中,下侧的卡合部件540被上侧的卡合部件540隐藏。两卡合部件540的详情将后述。
操作杆510具有前部操作部件512、和相对于该前部操作部件512向上方转动自如地被枢轴支承的后部操作部件514。前部操作部件512安装于安装板16,安装板16固定于在底板12的后端侧设置的安装区14。在安装区14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孔14a,安装板16利用螺栓固定于在该孔14a的周缘配置的安装部位。
如图6~图8所示,当假设在钩装置100与钩装置200之间的中央通过的所述假想竖直平面所包含的水平基准线O时,在安装板16上沿着该水平基准线O形成有长孔状的导孔16a,在该导孔16a的后端朝向右侧凹设有卡止部16b。如图6~图8所示,在安装板16上,在位于比导孔16a靠前方的部位、且水平基准线O上的部位立设有固定轴18。
如图2所示,前部操作部件512以所述固定轴18不能拔出地被插入到沿着该前部操作部件512的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穿过的长孔状的导孔516中的状态载置于安装区14。另外,前部操作部件512相对于固定轴18在导孔516允许的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且绕固定轴18转动自如。
如图1(a)、图2所示,在前部操作部件512中,在比导孔516靠后方的部位固定有导销518。如图6~图8所示,导销518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安装板16的导孔16a中,并且形成为相对于卡止部16b能卡入/脱离。
如图6所示,前部操作部件512在固定轴18与导孔516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绕固定轴18的前部操作部件512的转动,能选择导销518没有卡入到导孔16a的后端位置即卡止部16b的状态、和如图7所示卡入到卡止部16b的状态。
如图6所示,以下将固定轴18与导孔516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且导销518位于导孔16a的后端位置即没有卡入到卡止部16b的状态下的操作杆510的位置称为“轮椅等待操作位置”。如图7所示,以下将固定轴18与导孔516的前端抵接的状态、且导销518卡入到卡止部16b的状态下的操作杆510的位置称为操作杆510的“轮椅锁闭操作位置”。
另外,操作杆510能在位于图6所示的“轮椅等待操作位置”的状态与图8所示的固定轴18与导孔516的后端抵接且导销518位于导孔16a的前端侧的状态之间转换。
如图8所示,以下将固定轴18与导孔516的后端抵接且导销518位于导孔16a的前端侧的状态下的操作杆510的位置称为“锁闭解除操作位置”。
如图1(a)及图2所示,在前部操作部件512与底板12的安装区14之间挂装有对前部操作部件512向后方施力的施力弹簧522和向右方施力的施力弹簧524。如图6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等待操作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施力弹簧522,导销518卡止于导孔16a的后端。
<上侧的卡合部件540>
如图2所示,一对卡合部件540借由支架530支承于前部操作部件512的前端并向前方延伸。
首先对一对卡合部件540中配置于上侧的卡合部件540进行说明。在上侧的卡合部件540的前端侧部设置有与锁闭杆340的卡合销346抵接的第一抵接面542、以及位于比第一抵接面542靠后方侧的第二抵接面544。
如图6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等待操作位置”时,如图3所示,第一抵接面542按压卡合销346,使锁闭杆340位于弹压力蓄积位置,从而蓄积扭簧344的弹压力。
如图7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锁闭操作位置”时,如图4所示,一边保持第二抵接面544相对于卡合销346的抵接状态,一边释放扭簧344的弹压力而使锁闭杆340位于弹压力释放位置。如图8所示,当操作杆510从“轮椅锁闭操作位置”移动到“锁闭解除操作位置”时,卡合部件540克服扭簧344的弹压力,借由卡合销346使锁闭杆34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移动中,相对于卡合销346的抵接部位从第二抵接面544变为第一抵接面542,蓄积扭簧344的弹压力而使锁闭杆340位于弹压力蓄积位置。
<下侧的卡合部件540>
在下侧的卡合部件540的前端侧部,与上侧的卡合部件540同样地具有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均未图示),该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与配置于锁闭杆340的下方的锁闭杆440(参照图2)的卡合销(未图示)抵接。
并且,如图6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等待操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面按压到锁闭杆440的卡合销(未图示),使锁闭杆440位于弹压力蓄积位置而蓄积卷装于轴342上的未图示的扭簧的弹压力。
如图7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锁闭操作位置”时,一边保持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于锁闭杆440的卡合销(未图示)的抵接状态,一边将卷装于轴342上的扭簧(未图示)的弹压力释放而使锁闭杆440位于弹压力释放位置。
如图8所示,在操作杆510从“轮椅锁闭操作位置”移动到“锁闭解除操作位置”时,下侧的卡合部件540克服卷装于轴342上的扭簧(未图示的)的弹压力,借由锁闭杆440的卡合销(未图示)使锁闭杆44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该移动中,锁闭杆440相对于卡合销的抵接部位从第二抵接面变为第一抵接面,蓄积卷装于轴342上的扭簧(未图示)的弹压力而使锁闭杆440位于弹压力蓄积位置。
由操作杆510和上侧及下侧的卡合部件540构成锁闭允许部。
<联锁机构600、700>
接着,参照图1(a)、图3~图5、图9~图11对联锁机构600、700进行说明。联锁机构600、700以所述假想竖直平面为基准设置成镜面对称状(即左右对称状)。在此对联锁机构700进行说明,关于联锁机构600,对相当于构成联锁机构700的各部件的部件,使对联锁机构700的各部件赋予的附图标记中二位以下的附图标记相同,将第三位的700号改为600号,从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联锁机构700和钩装置200的关系也在以下说明,但是因为联锁机构600和钩装置100间的关系也与联锁机构700和钩装置200的关系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图1(a)、图2所示,联锁机构700由设置于前部操作部件512的前端部的锁闭板710、和以与锁闭板710卡合自如的方式设置的联锁部件720构成。锁闭板710相当于第二联锁动作部件。联锁部件720相当于第一联锁动作部件。
如图1(a)、图3所示,锁闭板710在前部操作部件512中以相对于比配置有所述卡合部件540的部位靠后方侧的右侧部向右方伸出的方式被支承。在锁闭板710中,在位于联锁部件720的下方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联锁孔712在上下方向贯通。
如图9~图11所示,联锁部件720转动自如地由轴711轴支承于外板202的后端的内侧面。如图2、图9所示,联锁部件720形成为板状,并且在夹着轴711的上下两部分别设置有杆片722和向后方侧及下方侧鼓出形成的锁闭片724。在杆片722与锁闭片724之间凹设有大致L字状的卡合凹部723,卡合凹部723的向后方延伸的内侧面的后端形成为将锚定杆38导入引导到卡合凹部723内的导入部725。
联锁部件720被卷装于轴711上未图示的扭簧施力。通过该施力,联锁部件720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等待操作位置”时,以锁闭片724能卡入到位于联锁位置的锁闭板710的联锁孔712中的方式配置,从而能与底板12抵接(参照图9)。在此,联锁部件720通过锁闭片724卡入到锁闭板710的联锁孔712中而与底板12抵接的位置相当于卡合位置。
在该状态下,操作杆510保持为位于图6所示的“轮椅等待操作位置”,使得导销518不卡入到卡止部16b内。此外,也可以将卷装于轴711上的未图示的扭簧344省略,而利用自重落入到联锁孔712中,由此进行锁闭片724相对于联锁孔712的卡入。
这样,联锁部件720卡入到联锁孔712中的状态称为联锁状态。另外,联锁部件720没有卡入到联锁孔712中的状态称为联锁解除状态。
如图9所示,联锁部件720形成为,在位于所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锁闭片724与底板12抵接的状态下,卡合凹部723的向后方延伸的内侧面大致水平地配置。另外,联锁部件720的高度h设定为使得导入部725容易将锚定杆38导入到卡合凹部723内。即,锚定杆38的高度h1如上所述可变,但是设定为比其可变的范围的最小值的高度低一些的值。另外,如图9所示,在锁闭片724与底板12抵接的状态下,杆片722以向上方延伸的方式配置。
另外,杆片722配置成:其通过在已开始向钩板206的钩部212卡入的锚定杆38完成向钩部212的卡入之前被锚定杆38按压,从而锁闭片724从联锁孔712脱离(参照图10)。
如图10所示,另外,在锚定杆38位于卡合凹部723内的状态下,联锁部件720位于非卡合位置,使得可保持锁闭片724从联锁孔712脱离的状态。即,使得联锁机构700可保持联锁解除状态。
另外,如图10所示,在锁闭片724从联锁孔712脱离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通过施力弹簧524的弹压力,操作杆510位于“轮椅锁闭操作位置”,并使得可维持该状态。即,该状态成为轮椅固定装置10的轮椅锁闭状态,锚定杆38卡入到钩板206的钩部212,并且配置于联锁部件720的卡合凹部723内。
如图8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锁闭解除操作位置”时,如图11所示,使得锁闭板710向前方移动到允许联锁部件720的锁闭片724与底板12抵接的位置之前的转动的位置。在锁闭板710移动到该位置时,位于卡合凹部723内的锚定杆38能向后方脱离。在此,如图4、图5所示,将锁闭片724不卡入到锁闭板710的联锁孔712内的锁闭板710的位置称为非联锁位置。
<锁闭解除部800>
参照图1、图3~图5、图9~图11,接着对锁闭解除部800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在钩板206上,且在锁闭孔214与钩部212之间设置有朝向钩装置100侧的被上推部810。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上推部810是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辊,但是不作限定,也可以为例如杆。此外,在钩板106中也设置有被上推部820,被上推部820以与被上推部810成为同轴的方式朝向钩装置200侧设置。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在前部操作部件512的前端借由支架830设置有左右一对上推部件840、850。上推部件840、850以越往前端去越下降的方式配置成倾斜状,并形成为相对于被上推部820、810能上推。具体地,如图3、图9所示,上推部件840、850在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位于“轮椅等待操作位置”时,以从被上推部810、820离开的方式配置。
如图5、图11所示,上推部件840、850在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位于“锁闭解除操作位置”时,将被上推部820、810上推,使钩板106、206分别向反卡止方向转动,从而能将卡入到钩部112、212的锚定杆38释放。
(实施方式的作用)
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轮椅固定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1.轮椅等待>
图3表示轮椅固定装置10的钩装置100、200处于轮椅等待状态时。在该状态时,作为第一联锁动作部件的联锁部件620及联锁部件720通过锁闭片624及图9所示的联锁部件720的锁闭片724分别卡入到联锁孔612、712中而位于卡合位置。另外,如图6所示,使得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的导销518不卡入到卡止部16b内。
<2.轮椅锁闭>
利用轮椅固定装置10将轮椅20固定的情况如下。
在图3的轮椅等待状态下,使轮椅20向前方移动(侵入)直至锚定杆38从轮椅固定装置10的后方与止挡面102a、202a接触为止。在此,所述轮椅20的前方相当于侵入方向。另外,后方相当于反侵入方向。
此时,移动(侵入)来的轮椅20(参照图14)的锚定杆38与钩板106(参照图12)的引导部110及钩板206的引导部210(参照图10)接触,使钩板106、206向上方转动而成为卡入到钩部112、212内的卡止状态。
此外,锚定杆38的106、206与引导部110、210的接触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是具有时差。
联锁机构600、700的联锁部件620、720通过在锚定杆38卡入到钩部112、212完成之前,杆片622、722克服未图示的扭簧的弹压力进行按压,从而锁闭片624、724从联锁孔612、712脱离而位于非卡合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联锁机构600、700相互独立,但是当两联锁机构的联锁部件620、720均未从联锁孔612、712脱离时,则不进行联锁的解除。因此,即使联锁机构600、700中的任一方成为联锁解除状态,轮椅固定装置10整体上也不完成轮椅锁闭。另一方面,当锁闭片624、724均从联锁孔612、712脱离时,则如图7所示,通过施力弹簧524的弹压力,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绕固定轴18旋转,导销518卡入到卡止部16b内。由此,在轮椅等待状态下,用第一抵接面542按压卡合销346等的一对卡合部件540如图4所示移动,从而将锁闭杆340、440的束缚解除。
其结果是,锁闭杆340、440通过卷装于轴342上的扭簧344等的弹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卡合销346等移动到第二抵接面544并与其抵接。
通过锁闭杆340、440的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锁闭机构300、400借由连结联杆330、430及锁闭联杆部310、410使锁闭条320、420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后方(锁闭方向)移动。
在此,对连结联杆330使锁闭联杆部310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锁闭杆340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副锁闭联杆315借由连结联杆33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副锁闭联杆315通过使轴314朝向轴312侧在长孔316中移动,并且卡止突部317的内侧部与止动销318抵接,从而促进副锁闭联杆315向逆时针方向的移动,使主锁闭联杆313绕轴31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此外,在连结联杆430使锁闭联杆部410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只是构成锁闭联杆部410的各部件的旋转方向与锁闭联杆部310相反,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锁闭条320、420向后方(锁闭方向)的移动,如图12所示,锁闭条320、420与钩板106的锁闭孔114及钩板206的锁闭孔214的下部内周面116、216滑接,将钩板106、钩板206向下方按压。
锁闭条320、420向后方(锁闭方向)的移动进行至钩板106、206的钩部112、212与锚定杆38的卡入完成为止。
图10表示已完成锚定杆38卡入到钩板206的钩部212的状态(轮椅锁闭状态),图12表示已完成锚定杆38卡入到钩板106的钩部112的状态(轮椅锁闭状态)。在该轮椅锁闭状态下,通过卷装于轴342上的扭簧344等,锁闭条320、420如图4所示向箭头方向施加张力,保持在钩板106、206的钩部112、212处与锚定杆38的卡合。
此外,在图10中,钩板206的下部与底板12抵接,与此相对,在图12中,图示出钩板106的下部从底板12分离。这是因为:钩板106、206的大小相互相同,但是在图12中,锚定杆38的高度h1比图10所示的锚定杆38的高度高。之所以像这样锚定杆38的高度h1不同是因为:如上所述,就座于轮椅20上的人的体重等不同。
<3.锁闭解除>
接着,对将轮椅固定装置10的锁闭解除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从操作杆510位于“轮椅锁闭操作位置”的状态开始,使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克服施力弹簧524的弹压力而绕固定轴1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将导销518从卡止部16b卸下。如图8所示,之后,克服施力弹簧522及卷装于轴342上的扭簧344等的弹压力,使操作杆510移动到“锁闭解除操作位置”。
通过该操作,如图5所示,操作杆510向前方移动,一对卡合部件540借由卡合销346使锁闭杆340、锁闭杆440位于弹压力蓄积位置。
通过锁闭杆340、440的该转动,借由连结联杆330、430使锁闭条320、420向前方(解锁方向)进行动作。通过锁闭条320、420向解锁方向的移动,钩板106、206向下方的束缚得以解除。与此同时,如图5及图10所示,通过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向“锁闭解除操作位置”的前方的移动,上推部件840、850将钩板106、206的被上推部820、810上推。其结果是,与钩板106、206的钩部112、212卡合的锚定杆38得以释放。在该状态下,使轮椅20向后方移动,由此轮椅20从轮椅固定装置10离开。
在此,在轮椅20的锚定杆38从轮椅固定装置10卸下时,操作杆510位于图8所示的“锁闭解除操作位置”。因此,如图11所示,联锁部件620、720利用卷装于轴611、711上的未图示的扭簧的施力,在锁闭板710的后方侧,锁闭片724抵接于底板12。
之后,当使前部操作部件512(操作杆510)向后方移动从而返回到图9所示的“轮椅等待操作位置”时,联锁孔612、712复原至锁闭片624、724能卡入的位置。由此,利用卷装于轴611、711上未图示的扭簧的施力,联锁部件620、720的锁闭片624、724卡入到锁闭板610、710的联锁孔612、712中。这样,轮椅固定装置10在钩装置100、200解锁时复原为轮椅等待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下述特征。
(1)本实施方式的轮椅固定装置10具有一对钩装置100、200,一对钩装置100、200设置成在能接受轮椅20的锚定杆38(被卡止部件)的轮椅等待状态与在轮椅20侵入时与锚定杆38卡止的卡止状态之间转换自如。另外,轮椅固定装置10具有锁闭机构300、400,锁闭机构300、400按每个钩装置100、200设置,并在解锁时允许钩装置100、200的轮椅等待状态,在该钩装置100、200转换到卡止状态时进行锁闭动作。轮椅固定装置10具有联锁机构600、700,联锁机构600、700按每个钩装置100、200设置,并在将对应的钩装置100、200联锁的联锁状态与解除联锁的联锁解除状态之间转换。
各联锁机构600、700在对应的钩装置100、200卡止于锚定杆38时,从联锁状态转换到联锁解除状态。另外,在所有的联锁机构600、700成为联锁解除状态时,与允许所有的锁闭机构300、400锁闭的操作杆510(锁闭允许部)联动。
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能自动地束缚轮椅的效果。
(2)本实施方式的轮椅固定装置10的联锁机构600、700具备联锁部件620、720(第一联锁动作部件),联锁部件620、720(第一联锁动作部件)配置成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并始终向卡合位置侧施力。另外,包括锁闭板610、锁闭板710(第二联锁动作部件),锁闭板610、锁闭板710(第二联锁动作部件)配置成在联锁位置与非联锁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联锁位置上,允许联锁部件620、720从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的移动,且锁闭板610、锁闭板710与联锁部件620、720卡合,在非联锁位置上,不允许联锁部件620、720从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的移动。
其结果是,通过具备上述构成的联锁机构,能容易实现上述(1)的效果。
(3)在本实施方式中,锁闭允许部包括:卡合部件540,其允许所有的锁闭机构300、400锁闭;以及操作杆510,其支承卡合部件540。并且,操作杆510与联锁部件620、联锁部件720(第二联锁动作部件)连结为一体。
其结果是,通过允许锁闭机构300、400锁闭的卡合部件540的动作,能同时使多个锁闭机构进行锁闭动作。
(4)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510借由卡合部件540进行锁闭机构300、400的轮椅锁闭的解除,随着该锁闭的解除,允许联锁部件620、联锁部件720从非联锁位置向联锁位置的移动。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利用操作杆510在进行轮椅锁闭的解除同时进行联锁。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下述变更。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锁闭板610、710上配置有联锁孔612、712,在联锁部件620、720上设置有锁闭片624、724,但是也可以设为相反的关系。即,也可以在联锁部件720上设置联锁孔,在锁闭板710上设置能卡入到该联锁孔中的锁闭片。
另外,如图15、图16所示,也可以变更锁闭板610、710及联锁部件620、720的形状。具体地,在锁闭板610、锁闭板710上取代设置联锁孔612、712,而在上下方向设置具有干扰面614a的干扰部614、714。如图15所示,在操作杆510位于轮椅等待操作位置时,锁闭板610、710的干扰部614、714用干扰面614a、714a针对位于实线所示的卡合位置的联锁部件620、720进行干扰,使得锁闭板610、710位于非联锁位置。如图15所示,另外,在利用锚定杆38使联锁部件620、720位于双点划线所示的非卡合位置时,锁闭板610、710的联锁被解除,锁闭板610、锁闭板710从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变为实线所示的非联锁位置。即使这样构成,也能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钩装置设为两个,但是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单数,或者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在设置三个以上钩装置的情况下,以与各个钩装置对应的方式设置锁闭机构。
在设置有多个钩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用多个钩装置将轮椅固定并锁闭,从而能将轮椅以稳定的状态固定。
另外,锁闭条320的往复轨道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沿着水平线向前后方向往复,但是往复轨道不必限定于沿着水平线。例如,也可以是相对于前后方向、且水平线倾斜。在该情况下,钩板的锁闭孔的下部内周面只要相对于该往复轨道向前后方向、且交叉的方向延伸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18、120的上部内周面118a、120a具有相同高度且水平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水平。也可以形成为倾斜状,使得在图12所示的钩板106的钩部112将锚定杆38卡止的状态下位于比锁闭孔114的上部内周面117靠下方。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内板104、204省略。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外板102更换到内板104的设置位置进行配置,并且也可以将外板202更换到内板204的设置位置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更换配置到内板104、204的设置位置上的外板成为新的内板,该新的内板具有止挡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固定于轮椅固定装置10上的轮椅20向车辆移动的前方作为侵入方向、将后方作为反侵入方向的方式将轮椅固定装置10配置于车厢地板上,但是并不限于该配置。只要以车辆为基准,将一方向作为侵入方向,将其相反的方向作为反侵入方向来将轮椅固定装置10设置于车辆上即可。
例如,也可以将侵入方向作为后方,将反侵入方向作为前方。另外,也可以以将固定于轮椅固定装置10上的轮椅20向车辆移动的右方作为侵入方向、将左方作为反侵入方向的方式将轮椅固定装置10配置于车厢地板上。另外,与此相反,也可以以将固定于轮椅固定装置10上的轮椅20向车辆移动的左方作为侵入方向、将右方作为反侵入方向的方式将轮椅固定装置10配置于车厢地板上。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锁闭孔形成为长孔,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使外板102、202的锁闭孔114、214的上部开放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例如设为内板104的贯通孔120的上部内周面120a及贯通孔220的上部内周面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锁闭机构设为锁闭条320、420,但是也可以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将锁闭条320、420、锁闭联杆部310、410、连结联杆330、430省略,设置对钩板106、206向卡止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作为锁闭机构。作为施力装置的具体例,能列举对钩板106、206向卡止方向施力使其转动的弹性部件、例如施力弹簧、重物。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卡止方向作为下方,将反卡止方向作为上方,但是并不限定于在该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向。例如,也可以将卡止方向作为上方,将反卡止方向作为下方,另外,只要变更使钩板106、206及钩板106、206进行动作的联杆的配置,也能在该例示以外的方向上进行。

Claims (4)

1.一种轮椅固定装置,具备:
钩装置,其设置成在能接受轮椅的被卡止部件的轮椅等待状态与在轮椅侵入时与所述被卡止部件卡止的卡止状态之间转换自如;以及
锁闭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钩装置上,在解锁时允许该钩装置的轮椅等待状态,在该钩装置转换到卡止状态时进行锁闭动作,
所述轮椅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钩装置上设置有联锁机构,该联锁机构在对该钩装置进行联锁的联锁状态和解除联锁的联锁解除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联锁机构在所述钩装置卡止于所述被卡止部件时从联锁状态转换为联锁解除状态,并且在所述联锁机构成为联锁解除状态时与允许所述锁闭机构锁闭的锁闭允许部联动,
所述联锁机构包括:
第一联锁动作部件,其配置成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并始终向卡合位置侧施力;以及
第二联锁动作部件,其配置成在联锁位置与非联锁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该联锁位置上,允许所述第一联锁动作部件从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的移动,且该第二联锁动作部件与该第一联锁动作部件卡合,在该非联锁位置上,不允许所述第一联锁动作部件从所述非卡合位置向卡合位置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锁闭允许部包括:卡合部件,其允许所述锁闭机构的锁闭;以及操作杆,其支承该卡合部件,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第二联锁动作部件连结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杆具有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上,所述操作杆借由所述卡合部件进行所述锁闭机构的锁闭的解除,随着该锁闭的解除,允许所述第二联锁动作部件从非联锁位置向联锁位置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钩装置设置有多个,
各钩装置的联锁机构与所述锁闭允许部联动。
CN201710976972.8A 2016-12-27 2017-10-19 轮椅固定装置 Active CN108236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4079 2016-12-27
JP2016254079A JP6698244B2 (ja) 2016-12-27 2016-12-27 車椅子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6546A CN108236546A (zh) 2018-07-03
CN108236546B true CN108236546B (zh) 2020-01-21

Family

ID=62700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6972.8A Active CN108236546B (zh) 2016-12-27 2017-10-19 轮椅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98244B2 (zh)
CN (1) CN108236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7345A (zh) * 2018-07-11 2019-01-08 芜湖帮许来诺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用平行移动用板架
US11297938B2 (en) * 2018-11-06 2022-04-12 Kojima Metal Fitting Corporation Long leg fixing device
JP7188301B2 (ja) * 2019-07-04 2022-1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椅子固定装置
CN110680629B (zh) * 2019-10-10 2021-01-29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残疾人靠背挡架装置
CN111762215B (zh) * 2020-06-11 2021-05-04 青岛生久铁路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固定装置
JP7384125B2 (ja) 2020-08-21 2023-11-2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椅子固定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6403A (en) * 1988-03-09 1989-12-12 Gresham Gerald L Tie down apparatus for wheelchair
US5205601A (en) * 1991-08-30 1993-04-27 Ferno-Washington, Inc. Ambulance lock
FR2698540B1 (fr) * 1992-11-27 1995-02-17 Mocquot Jean Marie Structure de fauteuil roulant.
CN1212108C (zh) * 1999-03-10 2005-07-27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锁定装置
CN102727349A (zh) * 2011-03-31 2012-10-17 株式会社奥泰科日本 轮椅固定装置
JP2015130964A (ja) * 2014-01-10 2015-07-23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椅子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954A (en) * 1987-10-13 1989-02-21 Lazaroff Lewis S Driver wheelchair lockdown
US5628595A (en) * 1995-03-22 1997-05-13 Associated Partnership Ltd. Inc. Wheelchair lock-down device
JP3205692B2 (ja) * 1995-10-09 2001-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椅子固定装置
US7708507B2 (en) * 2005-11-18 2010-05-04 Zhide Feng Locking mechanism for wheelchair in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6403A (en) * 1988-03-09 1989-12-12 Gresham Gerald L Tie down apparatus for wheelchair
US5205601A (en) * 1991-08-30 1993-04-27 Ferno-Washington, Inc. Ambulance lock
FR2698540B1 (fr) * 1992-11-27 1995-02-17 Mocquot Jean Marie Structure de fauteuil roulant.
CN1212108C (zh) * 1999-03-10 2005-07-27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锁定装置
CN102727349A (zh) * 2011-03-31 2012-10-17 株式会社奥泰科日本 轮椅固定装置
JP2015130964A (ja) * 2014-01-10 2015-07-23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椅子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8244B2 (ja) 2020-05-27
JP2018102728A (ja) 2018-07-05
CN108236546A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6546B (zh) 轮椅固定装置
KR101194914B1 (ko) 모노 레그 변형 시트
KR101721074B1 (ko) 위치 조절형 자동차 시트 받침대
EP2692574B1 (en) Base for child safety carrier
JP2003182415A (ja) シート装置
EP2527194B1 (en) Seat slide locking apparatus
JP2009090809A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WO2017110438A1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9623775B2 (en) Vehicle seat
JP5991207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
JP4150607B2 (ja) シートのウォークインキャンセル装置
JP6674618B2 (ja) 車椅子固定装置
JP45557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698243B2 (ja) 車椅子固定装置
JP2018114836A (ja) 乗物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601907B2 (ja) シートのロック解除レバー装置
JP5128310B2 (ja) 中間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車両用スライドデッキ装置
JP2007030639A (ja) 座席位置復帰メモリー機構付き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シート
JP2009261570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6113753B2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JP20140946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US20160264023A1 (en) Means for slidably connecting a passenger seat with a vehicle structure
JP6686918B2 (ja) 車椅子固定装置
JP3949440B2 (ja) ロック式シートのロック解除阻止構造
KR102143995B1 (ko) 시트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