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3730A -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3730A
CN108163730A CN201711446460.7A CN201711446460A CN108163730A CN 108163730 A CN108163730 A CN 108163730A CN 201711446460 A CN201711446460 A CN 201711446460A CN 108163730 A CN108163730 A CN 108163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weight plate
weight
bolt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64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忠宝
崔忠骏
王学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aoju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aoju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aoju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aoju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14464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63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63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3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72Counterweights or supports for balancing lifting cou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4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means of movable m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包括配重本体,该配重本体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配重板,各配重板通过连接组件固定成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配重本体一侧依次穿过各个配重板的螺栓,所述螺栓在穿出最末一个配重板外侧的一端用螺母锁紧;处于配重本体两侧的配重板上用于穿设螺栓的连接孔上设有沉台;各个配重板的同一位置上对应的设有凹槽。本发明创造采用组合式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装配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保障车辆的平衡性,使用过程中,无摩擦、无噪音产生。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随时调整配重的重量,通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车辆稳定性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作业对工程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矿井下使用的履带式起重机,由于矿井下面空间狭小,坑道宽度较窄,这样就需要履带式起重机的整机宽度较窄,由于外型尺寸限制,现有配重方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其使用工况的要求。在配重式装载机、叉车、压路机、挖掘机、起重机和吊塔等工程车辆上需要配备有配重,一般配重体被安装在工程车辆底盘的主体平台或旋转平台的后端,以便在操作期间实现重量的平衡分布。车辆配重设计时需要考虑满足所有工况,包括不同的载荷工况,不同的回转角度位置,不同的俯仰角度位置等。合理地设计配重,是车辆在各种工况下保持平衡稳定的工作的重要条件。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的配重采用后挂、下悬或上置,后挂-增大了整机的回转半径,下悬-为了避免回转时与底盘履带或车轮的干涉,底盘与平台连接处的回转支承座要增高,整机重心提高,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影响整机的外观设计。亟需一种能够可靠的安装,大幅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包括配重本体,该配重本体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配重板,各配重板通过连接组件固定成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配重本体一侧依次穿过各个配重板的螺栓,所述螺栓在穿出最末一个配重板外侧的一端用螺母锁紧;处于配重本体两侧的配重板上用于穿设螺栓的连接孔上设有沉台;各个配重板的同一位置上对应的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螺母采用自锁螺母。
进一步,所述配重本体的各侧面分别设有稳定板。
进一步,所述螺栓的螺帽没入配重板上连接孔的沉台内,螺帽与沉台底面之间设有压垫。
进一步,所述螺母没入配重板上连接孔的沉台内,螺母与沉台底面之间设有压垫。
进一步,所述配重本体上对称的设有吊耳。
进一步,每两所述配重板之间分别设有隔板,在配重板上对应隔板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嵌入配重板的定位凹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采用组合式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装配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保障车辆的平衡性,使用过程中,无摩擦、无噪音产生。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随时调整配重的重量,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立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创造中两配重板间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配重板;2-螺栓;3-螺母;4-沉台;5-凹槽;6-稳定板;7-压垫;8-吊耳;9-隔板;10-定位凹槽;11-卡勾;12-卡槽;13-弯钩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如图1至5所示,包括配重本体,该配重本体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配重板1,各配重板通过连接组件固定成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配重本体一侧依次穿过各个配重板的螺栓2,所述螺栓在穿出最末一个配重板外侧的一端用螺母3锁紧;处于配重本体两侧的配重板上用于穿设螺栓的连接孔上设有沉台4;各个配重板的同一位置上对应的设有凹槽5。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在每个配重板的同一位置上对应的设置凹槽,就是为了在配重本体上形成,另外,为了保证整个配重的稳定性,每一配重板可以制作呈下端大上端小的梯形结构,当装配呈配重,使用时不易失稳。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各个配重板之间连接的绝对稳定,可以在相邻两配重板间设置定位机构,具体的,定位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一侧配重板上的卡勾11,在另一配重板上对应卡勾设有卡槽12,卡槽可以为T形槽,卡勾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弯钩部分13的朝向,当装配本配重时,相邻两配重板间卡勾对正卡槽,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各个配重板间的稳定性,可以将相邻两配重板上的卡勾的弯钩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由于与其配合的卡槽为T形槽,因此,同样可以实现牢靠的定位和限位作用),这样,卡勾与卡槽配合后,即使连接组件有所松动,相邻两配重板间不会脱离,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各个配重板结构的稳定性,完全保证了配重板不会发生晃动,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更好,无摩擦、无磨损、无噪音。
其中,所述螺母采用自锁螺母,有效的避免发生松动。
上述配重本体的各侧面分别设有稳定板6,具体的,稳定板可以是橡胶板或尼龙板,当将本配重安装到工程车辆上时,与工程车辆相应的结构件结合紧密,固定稳固,不会产生摩擦、无磨损、无噪音。
上述螺栓的螺帽没入配重板上连接孔的沉台内,螺帽与沉台底面之间设有压垫7。上述螺母没入配重板上连接孔的沉台内,螺母与沉台底面之间设有压垫。连接结构稳定可靠,并且,连接组件无突出的部门,不会与其它构件发生干涉,有利于配重的安装布置。
上述配重本体上对称的设有吊耳8,能够方便的吊装,省时省力。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将上述配重板设计为中空式结构,在其内部的空腔内填充有填料,在配重板的底面或侧面设有填料排出口。之所以将配重板设置成具有空腔的结构,就是为了便于配重的装配和运输。
也就是说,配重本体可以组装成型,在装配到车辆上后,再加入填料,装配环节省时省力,并且,根据不同的车型,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承载重量,来调整配重的重量。
比如,在车辆需要运输或装运更大重量的物品时,可以通过向配重体的空腔内增加填料,以增加配重的重量,避免车辆失稳倾翻。当无需再装载较重的货物时,可以通过填料排出口适当的排出填料,以有利于车辆燃油经济性,车重减轻后,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同时,节省燃油(或电能等能源),节能环保,降低了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添加或减少配重内的调料时,需注意配重整体的平衡性。而所述的填料,可以采用砂石、泥土、或水等液体,只要能够填入都配重体的空腔,起到增重的目的,并可以方便的从填料排出口排出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现场填料的获取难易程度)来选择,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两所述配重板之间分别设有隔板9,在配重板上对应隔板设有定位凹槽10,所述隔板9两侧分别嵌入配重板的定位凹槽凹槽10内。隔板可以采用橡胶板或尼龙板,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性能,保证了两配重板配合的可靠性,固定稳定,不会产生相对晃动或移位,不会产生摩擦,无磨损,车辆行进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噪音。
本发明创造采用组合式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装配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保障车辆的平衡性,使用过程中,无摩擦、无噪音产生。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随时调整配重的重量,通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本体,该配重本体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配重板,各配重板通过连接组件固定成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配重本体一侧依次穿过各个配重板的螺栓,所述螺栓在穿出最末一个配重板外侧的一端用螺母锁紧;处于配重本体两侧的配重板上用于穿设螺栓的连接孔上设有沉台;各个配重板的同一位置上对应的设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采用自锁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本体的各侧面分别设有稳定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螺帽没入配重板上连接孔的沉台内,螺帽与沉台底面之间设有压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没入配重板上连接孔的沉台内,螺母与沉台底面之间设有压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本体上对称的设有吊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每两所述配重板之间分别设有隔板,在配重板上对应隔板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嵌入配重板的定位凹槽内。
CN201711446460.7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Pending CN108163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460.7A CN108163730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460.7A CN108163730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3730A true CN108163730A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1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6460.7A Pending CN108163730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637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267A (zh) * 2019-06-03 2019-08-30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炮塔座圈重心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3165A (ja) * 1998-11-13 2000-05-2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カウンタウエイト着脱方法
CN201598559U (zh) * 2009-12-21 2010-10-0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铣刨机用可拆卸式配重装置及铣刨机
CN102817958A (zh) * 2012-08-07 2012-12-1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配重块及其安装方法和工程机械
CN202829376U (zh) * 2012-09-27 2013-03-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配重锁、配重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03545538U (zh) * 2013-11-22 2014-04-16 天津瑞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吊装试验机配重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3165A (ja) * 1998-11-13 2000-05-2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カウンタウエイト着脱方法
CN201598559U (zh) * 2009-12-21 2010-10-0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铣刨机用可拆卸式配重装置及铣刨机
CN102817958A (zh) * 2012-08-07 2012-12-1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配重块及其安装方法和工程机械
CN202829376U (zh) * 2012-09-27 2013-03-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配重锁、配重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03545538U (zh) * 2013-11-22 2014-04-16 天津瑞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吊装试验机配重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267A (zh) * 2019-06-03 2019-08-30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炮塔座圈重心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5341A (zh) 内置悬挂式轨道梁及内置悬挂式空铁交通系统
CN107762213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载车板锁固装置
CN108163730A (zh) 一种用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配重
CN205800879U (zh)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车厢
CN105329059B (zh) 重型载货车及其气囊提升气囊承载后悬架系统
CN204210305U (zh) 一种燃油箱固定结构及其矿用自卸车
CN203428821U (zh) 一种变幅油缸缓冲装置以及起重机
JPWO2014080714A1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
CN203047268U (zh) 一种矿山工程车
CN109849759A (zh) 一种自卸式半挂车及其卸货方法
CN207808962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座总成
CN206086323U (zh) 一种专用车底盘电池一体化架构
CN210973748U (zh) 一种基于国际贸易货物装卸的叉车设备
CN203472636U (zh) 自卸车车厢
CN208947453U (zh) 底盘及具有该底盘的搬运车
CN103144695A (zh) 一种矿山工程车
CN202827744U (zh)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其车架
CN109263696A (zh) 一种机械推车装置
CN203974949U (zh) 搅拌车及其搅拌车车架
CN201109690Y (zh) 一种车载门架式吊机
CN203580629U (zh) 用于cng自卸车的底盘及具有它的cng自卸车
CN206264940U (zh) 一种电台主机安装装置和汽车
CN202806506U (zh) 单缸智能型汽车尾板
CN204323485U (zh) 底盘车架及汽车起重机
CN104369776A (zh) 一种车辆后部的传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