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6516A -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6516A
CN108146516A CN201711360647.5A CN201711360647A CN108146516A CN 108146516 A CN108146516 A CN 108146516A CN 201711360647 A CN201711360647 A CN 201711360647A CN 108146516 A CN108146516 A CN 108146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anging
wheel cover
mainboard
fold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06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忠浪
董炜江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13606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46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6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6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与后轮罩相适配的侧板,后轮罩包括主板、位于主板两侧并与主板连接为一体的主折板,主板的后端设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一外翻边,主折板的后端设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二外翻边,主折板的侧边还设有与主折板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副折板,第一副折板的后端设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三外翻边,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设有第一翻边补板,第二外翻边和第三外翻边之间设有第二翻边补板,后轮罩外部还固设有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和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该后轮罩不易发生变形,使用寿命高,后轮罩与车身外壳之间固定结构稳固,后轮罩与汽车座椅的底座之间安装方便,固定结构稳固。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车身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汽车车身安装、焊接工艺的可行性、简便性对设计者来讲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汽车后轮罩的结构较为简单,其包括主板、位于主板两侧并与主板连接为一体的主折板,两个主折板与主板围成一个U形结构;为便于安装,所述主板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一外翻边,所述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一内翻边,后轮罩与车身之间还设置有防护用的侧板,所述侧板与第一内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主折板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二外翻边,所述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二内翻边,所述侧板与第二内翻边固定连接。上述的后轮罩在使用时发现,由于后轮罩一般使用整块铁板或者铝合金板冲压、弯折制成,这使得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是相互分开的,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存在缝隙;再加上主板、主折板由于面积较大,其抗压强度有限,由于目前汽车座椅的尾侧一般安装在后轮罩上,汽车座椅由于经常受到乘客体重以及动作带来的冲击,这会导致汽车座椅安装组件对主板、主折板造成较大的冲击力,易使得主板、主折板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与后轮罩相适配的侧板,所述后轮罩包括主板、位于主板两侧并与主板连接为一体的主折板,两个主折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主板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一外翻边,第一外翻边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一内翻边,所述侧板与第一内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主折板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二外翻边,第二外翻边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二内翻边,所述侧板与第二内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主折板的侧边还设置有与主折板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副折板,所述第一副折板与主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副折板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三外翻边,第三外翻边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副折板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三内翻边,所述侧板与第三内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副折板的侧边还设置有与第一副折板连接为一体的第二副折板,所述第二副折板与第一副折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副折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设置有第一翻边补板,所述第一翻边补板的一端与第一外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补板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第一压型槽,所述第一压型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外翻边和第三外翻边之间设置有第二翻边补板,所述第二翻边补板的一端与第二外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补板的另一端与第三外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补板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第二压型槽,所述第二压型槽的槽底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后轮罩外部还固设有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和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板的侧壁设置有长条状第三压型槽,所述主折板的侧壁设置有长条状第四压型槽,第四压型槽和第三压型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折板和第一副折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冲压凹坑,所述第一外翻边和主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二冲压凹坑,所述第二外翻边与主折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三冲压凹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外翻边与主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翻边与主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外翻边与主折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内翻边与主折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外翻边与第一副折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内翻边与第一副折板相互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折板与主板之间的夹角为α,135°<α≤15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横截面为V形的凸槽,两个凸槽之间设置有间隔且两个凸槽位于第一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横板、位于横板两侧的竖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座椅安装孔,所述竖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座椅安装孔,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部与主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尾端与横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首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折边,所述折边紧贴凸槽的外侧壁且所述折边与凸槽的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尾端设置有L形第一副板,所述第一副板包括第一横板部和第一竖板部,所述第一横板部的尾端与第一竖板部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竖板部的尾端与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部的首端与第二底板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底板的首端设置有L形第二副板,所述第二副板包括第二横板部和第二竖板部,所述第二竖板部与第一横板部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竖板部的尾端与第二底板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竖板部的首端与第二横板部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横板部的首端还固设有边板,所述边板与第二底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边板与主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座椅安装孔,所述支撑横板的尾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的尾端与支撑横板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撑竖板的首端与第一竖板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的首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竖板,所述第二支撑竖板与第一横板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竖板的尾端与支撑横板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撑竖板的首端与第二竖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竖板与第一横板部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尾端与第二支撑竖板的侧边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汽车后轮罩总成通过对现有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后轮罩不易发生变形,后轮罩与车身外壳之间固定结构稳固,后轮罩与汽车座椅的底座之间通过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和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完成安装、固定,即使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和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受到冲击,也不易使得后轮罩变形,后轮罩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汽车后轮罩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汽车后轮罩总成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后轮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后轮罩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后轮罩结构示意图(侧视状态);
图6为本发明所述第一翻边补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第一翻边补板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
图8为本发明所述第二翻边补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结构示意图(侧视状态);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第一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第二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结构示意图(侧视状态);
图15为本发明所述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8所示,所述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与后轮罩相适配的侧板2,所述后轮罩包括主板11、位于主板11两侧并与主板11连接为一体的主折板12,两个主折板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主板11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一外翻边111,第一外翻边1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1,所述主板11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一内翻边 112,所述侧板2与第一内翻边112之间焊接固定,所述主折板12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二外翻边121,第二外翻边1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211,所述主板11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二内翻边 122,所述侧板2与第二内翻边122之间焊接固定;所述主折板12的侧边还设置有与主折板12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副折板13,所述第一副折板13与主板1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副折板13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三外翻边131,第三外翻边13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1311,所述第一副折板13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三内翻边132,所述侧板2 与第三内翻边132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副折板13的侧边还设置有与第一副折板13连接为一体的第二副折板14,所述第二副折板14与第一副折板13 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副折板1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41;所述第一外翻边111 和第二外翻边121之间设置有第一翻边补板3,所述第一翻边补板3的一端与第一外翻边11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翻边补板3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翻边 12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翻边补板3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第一压型槽31,所述第一压型槽31的槽底设置有第五通孔311;所述第二外翻边121和第三外翻边131之间设置有第二翻边补板4,所述第二翻边补板4的一端与第二外翻边121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翻边补板4的另一端与第三外翻边131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翻边补板4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第二压型槽41,所述第二压型槽41的槽底设置有第六通孔411;所述后轮罩外部还固设有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5和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6。
可将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111将第一外翻边111固定在车身外壳上,可将螺栓穿过第二通孔1211将第二外翻边121固定在车身外壳上。所述主板 11、第一外翻边111、第一内翻边112、主折板12、第二外翻边121、第二内翻边122、第一副折板13、第三外翻边131、第三内翻边132、第二副折板14可采用一整块铁板或铝合金板弯折、冲压制成。第一外翻边111和第二外翻边121在第一翻边补板3的连接下成为一体,第一翻边补板3弥补了第一外翻边111和第二外翻边121之间的缝隙;第二外翻边121和第三外翻边131在第二翻边补板4的连接下成为一体,第二翻边补板4避免了第二外翻边121和第三外翻边131之间的缝隙;这不但方便将所述后轮罩固定在车身外壳上,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扇形第一压型槽31 是通过在第一翻边补板3的中部冲压制成,这使得第一翻边补板3的中部形成一个凸起,该凸起正好卡在第一外翻边111和第二外翻边121之间的间隙中,方便后续进行焊接操作,避免焊接时发生错位,同时第一压型槽 31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翻边补板3的抗压、抗弯强度;可利用螺栓穿过第五通孔311将第一翻边补板3固定在车身外壳上,进一步加固所述后轮罩与车身外壳之间的固定效果。同理,第二翻边补板4的结构与第一翻边补板3结构相同,第二压型槽41是通过在第二翻边补板4的中部冲压制成,这使得第二翻边补板4的中部形成一个凸起,该凸起正好卡在第三外翻边 131和第二外翻边121之间的间隙中,方便后续进行焊接操作,避免焊接时发生错位,同时第二压型槽41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翻边补板4的抗压、抗弯强度;可利用螺栓穿过第六通孔411将第二翻边补板4固定在车身外壳上,进一步加固所述后轮罩与车身外壳之间的固定效果。利用螺栓穿过第四通孔141将所述第二副折板14固定在车身外壳上,使得后轮罩与车身外壳之间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地,所述主折板12与主板11之间的夹角为α,135°<α≤150°,控制两个主折板12的张开程度,保证主折板12与主板11之间有足够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1的侧壁设置有长条状第三压型槽113,所述主折板12的侧壁设置有长条状第四压型槽123,第四压型槽123和第三压型槽113连通。第三压型槽113和第四压型槽123的数量均可设计为3个,第三压型槽113能够增加主板11的抗压、抗弯强度,第四压型槽123能够增加主折板12的抗压、抗弯强度。第四压型槽123和第三压型槽113连通使得第四压型槽123和第三压型槽113能够一次冲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主折板12和第一副折板13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冲压凹坑124,所述第一外翻边111和主板11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二冲压凹坑1112,所述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三冲压凹坑1212。由于主折板12和第一副折板13之间通过弯折制成,第一冲压凹坑124是通过冲压制成,第一冲压凹坑124能够提高主折板12和第一副折板13的连接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副折板13与主折板12之间无法再轻易翻折。并且,第一副折板13与第一冲压凹坑124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主折板12的抗压、抗弯强度。由于第一外翻边111和主板11之间通过弯折制成,第二冲压凹坑1112是通过冲压制成,第二冲压凹坑1112能够提高第一外翻边111和主板11的连接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外翻边111和主板11之间无法再轻易翻折。由于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之间通过弯折制成,第三冲压凹坑1212是通过冲压制成,第三冲压凹坑1212能够提高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的连接处结构强度,使得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 之间无法再轻易翻折。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外翻边111与主板1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翻边112与主板1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内翻边122与主折板12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外翻边131与第一副折板13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内翻边132与第一副折板13相互垂直。这使得所述后轮罩与侧板2以及后轮罩与车身外壳之间更稳固。
进一步地,如图9~11所示,所述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5包括第一安装板51和第一支撑件52,所述第一支撑件52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51包括第一底板511,所述第一底板511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横截面为V形的凸槽512,两个凸槽512之间设置有间隔且两个凸槽512 位于第一底板51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52包括横板521、位于横板 521两侧的竖板522,竖板522设置有两个,两个竖板522与横板521构成 U形结构,所述横板5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座椅安装孔5211,所述竖板522 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座椅安装孔5221,所述第一底板511的端部与主板11的侧壁之间可采用焊接固定或者是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22的尾端与横板52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22的首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折边523,所述折边523紧贴凸槽512的外侧壁且所述折边523与凸槽512的外侧壁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横板521、竖板522、折边523可利用整块金属板通过折弯制成,所述凸槽512是在第一底板511的中部通过冲压制成。由于目前汽车座椅的底座中含有大量的槽钢,将槽钢卡入第一支撑件52,利用螺栓穿过第一座椅安装孔5211、槽钢上对应的安装孔,将汽车座椅的底座固定在第一支撑件52上,可再利用螺栓穿过第二座椅安装孔5221、槽钢上对应的安装孔对固定结构进一步加固,使得汽车座椅的底座与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5之间的固定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当第一支撑件52受到冲击时,由于折边523与竖板522之间不是垂直结构,折边523与凸槽512的配合能够消除一部分冲击力,再加上两个V形的凸槽512与第一底板511 构成波浪形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板51还具有缓冲功能,因此最终第一支撑件52上的冲击力作用到主板11上时被大幅度削弱,能够有效避免主板11发生变形,提高后轮罩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2~15所示,所述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6包括第二安装板61和第二支撑件62,所述第二支撑件62设置在第二安装板61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61包括第二底板611,所述第二底板611的尾端设置有L 形第一副板612,所述第一副板612包括第一横板部6121和第一竖板部 6122,所述第一横板部6121的尾端与第一竖板部6122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竖板部6122的尾端与主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部6121的首端与第二底板611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底板611的首端设置有L 形第二副板613,所述第二副板613和第一副板612位于第二底板6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副板613包括第二横板部6131和第二竖板部6132,所述第二竖板部6132与第一横板部612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竖板部6132的尾端与第二底板611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竖板部6132的首端与第二横板部6131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横板部6131的首端还固设有边板 614,所述边板614与第二底板6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边板614与主折板 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62包括支撑横板621,所述支撑横板6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座椅安装孔6211,所述支撑横板621的尾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板622,所述第一支撑竖板622的尾端与支撑横板621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撑竖板622的首端与第一竖板部6122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横板621的首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竖板623,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与第一横板部6121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的尾端与支撑横板621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的首端与第二竖板部6132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与第一横板部6121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624,所述支撑侧板624的尾端与第二支撑竖板623的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底板611、第一横板部6121、第一竖板部6122、第二横板部 6131、第二竖板部6132和边板614可利用整块金属板通过折弯制成,所述支撑横板621、第一支撑竖板622、第二支撑竖板623和支撑侧板624也可利用整块金属板通过折弯制成。目前汽车座椅的底座中含有大量的槽钢,由于支撑横板621、第一支撑竖板622、第二支撑竖板623构成U形结构,将槽钢卡入第二支撑件62,利用螺栓穿过第三座椅安装孔6211、槽钢上对应的安装孔,将汽车座椅的底座固定在第二支撑件62上,完成汽车座椅的底座与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6之间的固定。当第二支撑件62受到冲击时,相对于主板11来说,主折板12是一个斜面,主板11和主折板12的连接处结构强度高,第二支撑件62固定在主板11和主折板12之间,主板11和主折板12不易发生变形;再加上第二底板611与主折板12之间可采用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连接,第一竖板部6122与主板11之间可采用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连接,边板614与主折板12之间可采用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连接,这使得第二安装板61能够与主板11、主折板12之间的固定结构稳固。当第二支撑件62受到汽车座椅的挤压力时,在第二安装板61 的分散下,最后作用到主板11、主折板12上的压力被分摊,主板11、主折板12不易发生变形;即使由于第二支撑竖板623的长度比第一支撑竖板 622的长度长,当第二支撑竖板623受到冲击时,在支撑侧板624的支撑下,第二支撑竖板623也不易发生变形,支撑侧板624的首端与第一横板部6121 之间是不固定的,使得第二支撑竖板623受到冲击时还留有缓冲的余地。因此,在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6的作用下,不但能够完成汽车座椅的底座与后轮罩之间的固定,而且还使得后轮罩不易变形,提高后轮罩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与后轮罩相适配的侧板(2),所述后轮罩包括主板(11)、位于主板(11)两侧并与主板(11)连接为一体的主折板(12),两个主折板(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主板(11)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一外翻边(111),第一外翻边(1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1),所述主板(11)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一内翻边(112),所述侧板(2)与第一内翻边(112)固定连接,所述主折板(12)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二外翻边(121),第二外翻边(1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211),所述主板(11)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二内翻边(122),所述侧板(2)与第二内翻边(12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折板(12)的侧边还设置有与主折板(12)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副折板(13),所述第一副折板(13)与主板(1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副折板(13)的后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外部翻折的第三外翻边(131),第三外翻边(13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1311),所述第一副折板(13)的前端设置有向后轮罩内部翻折的第三内翻边(132),所述侧板(2)与第三内翻边(1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副折板(13)的侧边还设置有与第一副折板(13)连接为一体的第二副折板(14),所述第二副折板(14)与第一副折板(13)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副折板(1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41);所述第一外翻边(111)和第二外翻边(121)之间设置有第一翻边补板(3),所述第一翻边补板(3)的一端与第一外翻边(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补板(3)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翻边(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补板(3)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第一压型槽(31),所述第一压型槽(31)的槽底设置有第五通孔(311);所述第二外翻边(121)和第三外翻边(131)之间设置有第二翻边补板(4),所述第二翻边补板(4)的一端与第二外翻边(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补板(4)的另一端与第三外翻边(1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补板(4)的中部设置有扇形第二压型槽(41),所述第二压型槽(41)的槽底设置有第六通孔(411);所述后轮罩外部还固设有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5)和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1)的侧壁设置有长条状第三压型槽(113),所述主折板(12)的侧壁设置有长条状第四压型槽(123),第四压型槽(123)和第三压型槽(1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折板(12)和第一副折板(13)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冲压凹坑(124),所述第一外翻边(111)和主板(11)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二冲压凹坑(1112),所述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第三冲压凹坑(1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翻边(111)与主板(1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翻边(112)与主板(1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外翻边(121)与主折板(1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内翻边(122)与主折板(12)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外翻边(131)与第一副折板(13)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内翻边(132)与第一副折板(13)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折板(12)与主板(11)之间的夹角为α,135°<α≤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安装板组件(5)包括第一安装板(51)和第一支撑件(52),所述第一安装板(51)包括第一底板(511),所述第一底板(511)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横截面为V形的凸槽(512),两个凸槽(512)之间设置有间隔且两个凸槽(512)位于第一底板(51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52)包括横板(521)、位于横板(521)两侧的竖板(522),所述横板(5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座椅安装孔(5211),所述竖板(5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座椅安装孔(5221),所述第一底板(511)的端部与主板(1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22)的尾端与横板(52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22)的首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折边(523),所述折边(523)紧贴凸槽(512)的外侧壁且所述折边(523)与凸槽(512)的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安装板组件(6)包括第二安装板(61)和第二支撑件(62),所述第二安装板(61)包括第二底板(611),所述第二底板(611)的尾端设置有L形第一副板(612),所述第一副板(612)包括第一横板部(6121)和第一竖板部(6122),所述第一横板部(6121)的尾端与第一竖板部(6122)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竖板部(6122)的尾端与主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部(6121)的首端与第二底板(611)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底板(611)的首端设置有L形第二副板(613),所述第二副板(613)包括第二横板部(6131)和第二竖板部(6132),所述第二竖板部(6132)与第一横板部(612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竖板部(6132)的尾端与第二底板(611)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竖板部(6132)的首端与第二横板部(6131)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横板部(6131)的首端还固设有边板(614),所述边板(614)与第二底板(6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边板(614)与主折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62)包括支撑横板(621),所述支撑横板(6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座椅安装孔(6211),所述支撑横板(621)的尾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板(622),所述第一支撑竖板(622)的尾端与支撑横板(621)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撑竖板(622)的首端与第一竖板部(61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621)的首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竖板(623),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与第一横板部(6121)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的尾端与支撑横板(621)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的首端与第二竖板部(61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竖板(623)与第一横板部(6121)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624),所述支撑侧板(624)的尾端与第二支撑竖板(623)的侧边固定连接。
CN201711360647.5A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Pending CN108146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0647.5A CN108146516A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0647.5A CN108146516A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6516A true CN108146516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0647.5A Pending CN108146516A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465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250A (zh) * 2021-07-23 2021-10-15 林加良 一种浮水泵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7934A (zh) * 2010-03-31 2010-08-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后减震器座部分的车身结构
DE102009050751A1 (de) * 2009-10-27 2011-04-28 Daimler Ag Radhausschale für ein Radhaus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2069817A (zh) * 2010-11-23 2011-05-25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
CN202106871U (zh) * 2011-06-16 2012-01-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轻型客车的座椅固定机构
CN203358384U (zh) * 2013-07-04 2013-12-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安装支架及座椅安装结构
CN203844846U (zh) * 2014-03-12 2014-09-24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客车内轮罩
CN204055422U (zh) * 2014-07-25 2014-12-3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v车型汽车及其座椅固定机构
CN106428213A (zh) * 2016-08-29 2017-02-22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N206664337U (zh) * 2017-05-03 2017-11-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
CN207809533U (zh) * 2017-12-18 2018-09-04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0751A1 (de) * 2009-10-27 2011-04-28 Daimler Ag Radhausschale für ein Radhaus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1797934A (zh) * 2010-03-31 2010-08-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后减震器座部分的车身结构
CN102069817A (zh) * 2010-11-23 2011-05-25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
CN202106871U (zh) * 2011-06-16 2012-01-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轻型客车的座椅固定机构
CN203358384U (zh) * 2013-07-04 2013-12-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安装支架及座椅安装结构
CN203844846U (zh) * 2014-03-12 2014-09-24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客车内轮罩
CN204055422U (zh) * 2014-07-25 2014-12-3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v车型汽车及其座椅固定机构
CN106428213A (zh) * 2016-08-29 2017-02-22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N206664337U (zh) * 2017-05-03 2017-11-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靠背安装结构
CN207809533U (zh) * 2017-12-18 2018-09-04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星: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 pages: 121 - 12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250A (zh) * 2021-07-23 2021-10-15 林加良 一种浮水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1393B1 (ko) 범퍼 비임
KR101251385B1 (ko) 범퍼 비임
CN103010307B (zh) 具有脱离装置的车桥装置
US20150028606A1 (en) Motor vehicle structure with crash box
CN209938242U (zh) 汽车悬架后控制臂
CN111183089B (zh) 车身下部构造
JP2016117433A (ja) 車両前部構造
WO2013168378A1 (ja) 自動車ドア補強部材
CN108146516A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CN108891484A (zh) 汽车前纵梁总成
CN207809533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CN207345663U (zh) 尾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5930087U (zh) 一种纵拉杆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1941695U (zh) 一种汽车用隔热板安装支架
CN211494260U (zh)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JP5237252B2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構造体
CN20780914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安装板组件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202624098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11107727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加强板
CN201038221Y (zh) 车用电池和电池盖板固定支架
CN207809535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用座椅安装板组件
CN210592101U (zh) 一种兼做板簧支架的转向机安装支座
CN208119256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
CN108482237B (zh) 前大灯安装架及应用该前大灯安装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