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513B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513B
CN108141513B CN201680056831.8A CN201680056831A CN108141513B CN 108141513 B CN108141513 B CN 108141513B CN 201680056831 A CN201680056831 A CN 201680056831A CN 108141513 B CN108141513 B CN 10814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splay
pair
hinge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68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513A (zh
Inventor
高木正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842340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14151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10),其具备具有摄像元件(11)的主体(12)、沿主体(12)的一个面配置的矩形的显示器(13)、以及将显示器(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12)的铰链单元(14),铰链单元(14)包含通过沿显示器(13)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23)以能够绕轴(A)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12)的支承部(21),显示器(13)通过沿显示器(13)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轴(B)上的一对第2铰链(24)以能够绕轴(B)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21),一对第1铰链(23)中的一个配置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沿着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的一个面配置的显示器上显示有实时取景图像(live view image)的摄像装置,已知有构成为具备可移动式的显示器,且不改变摄影姿势而能够进行仰角以及俯角等各种摄影角度下的摄影的摄像装置。
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数码相机如图31、图32A以及图32B所示,具备将沿主体1的一个面配置的显示器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1的铰链单元3。
铰链单元3通过在分别设置于主体1以及铰链单元3的轴承孔4a中贯穿有未图示的轴部件而成的一对第1铰链4,以能够绕轴A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1。并且,显示器2通过在设置于铰链单元3的轴承孔5a中贯穿有设置于显示器2的轴部5b而成的一对第2铰链5,以能够绕与轴A正交的轴B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铰链单元3。
例如在摄影范围相对地在水平方向上变长的横向构造中,显示器2与铰链单元3一体地绕轴A转动,在摄影范围相对地在铅垂方向上变长的纵向构造中,显示器2单独绕轴B转动,在横向构造以及纵向构造中的任一种情况下,均能够根据摄影角度来改变显示器2的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6173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数码相机的铰链单元3中,配置有一对第1铰链4的轴A在一对第2铰链5的外侧与设置有该一对第2铰链5的轴B交叉,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4配置成向显示器2的外侧突出,成为铰链单元3大于显示器2。若如一对第1铰链4的机构向显示器2的外侧突出配置而露出于数码相机的外观,则会损坏数码相机的美观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将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的铰链单元小型化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摄像装置具备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沿上述主体的一个面配置的矩形的显示器、以及将上述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铰链单元,上述铰链单元包含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第1轴上的一对第1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1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支承部,上述显示器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第2轴上的一对第2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2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支承部,上述一对第1铰链中的一个配置于上述一对第2铰链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摄像装置具备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沿上述主体的一个面配置的矩形的显示器、以及将上述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铰链单元,上述铰链单元包含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第1轴上的一对第1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1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第1支承部、以及通过相对于上述第1轴偏向于与上述第1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且与上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上的一对第2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2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1支承部的第2支承部,上述显示器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第3轴上的一对第3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3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第2支承部,上述一对第1铰链中的一个以及上述一对第2铰链中的一个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于上述一对第3铰链之间。
发明效果
依本发明,能够使将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的铰链单元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图1A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B是表示图1A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铰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图3的铰链单元的一对第1铰链和一对第2铰链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2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一对第1铰链和一对第2铰链的配置的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图5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2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一对第1铰链和一对第2铰链的配置的另一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2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7A是表示一对第1铰链和一对第2铰链的配置的另一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7B是表示图7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2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8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主视图。
图9A是表示图8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B是表示图8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主视图。
图11A是图10中的XI-XI线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图11A的转动操作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A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铰链单元的第1铰链的剖视图。
图14B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铰链单元的第2铰链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6A是图15中的XVI-XVI线剖视图。
图16B是表示图16A的卡合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另一例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7B是表示图17A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7C是表示图17A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A的摄像装置的铰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9A是表示图18的铰链单元的一对第1铰链、一对第2铰链以及一对第3铰链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9B是表示图19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3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20A是表示一对第1铰链、一对第2铰链以及一对第3铰链的配置的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0B是表示图20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3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21A是表示一对第1铰链、一对第2铰链以及一对第3铰链的配置的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1B是表示图21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3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22A是表示一对第1铰链、一对第2铰链以及一对第3铰链的配置的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2B是表示图22A的铰链单元绕一对第3铰链的轴转动时的铰链单元的轨道的示意图。
图23是图17A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主视图。
图24A是表示图23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B是表示图23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C是表示图23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3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侧视图。
图26是图17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主视图。
图27A是图26中的XXVII-XXVII线剖视图。
图27B是表示图27A的转动操作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28是图17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显示器以及铰链单元的立体图。
图29是图17A的摄像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0A是图29中的XXX-XXX线剖视图。
图30B是表示图30A的卡合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31是以往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2A是表示图31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2B是表示图31的摄像装置的显示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以及图1B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
作为在图1A以及图1B中所示的摄像装置的数码相机10,具备具有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感像器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l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感像器等摄像元件11的主体12、显示器13以及将显示器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12的铰链单元。
显示器13具有液晶或有机EL等显示面板15、以及形成有使显示面板15的显示区域暴露的窗部的罩部16,从正面观察显示面板15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主体12的背面设置有与显示器13同样地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凹部17,显示器13容纳于凹部17,且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
凹部17分别在主体12的底面以及主体12的一个侧面打开。在显示器13容纳于凹部17的状态下,在显示器13的四边的侧面中一个长边13a的侧面以及一个短边13b的侧面暴露。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本例的铰链单元以能够绕沿显示器13的长边13a延伸的轴A(第1轴)转动的方式、并且能够绕与轴A大致正交且沿显示器13的短边13d延伸的轴B(第2轴)转动的方式将显示器13连结于主体12。另外,轴A以及轴B“沿”显示器13的边是指轴A以及轴B不从显示器13的边远离而与边并行。
图3表示数码相机10的铰链单元的结构。
铰链单元14具有固定于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的固定部20、以及支承显示器13的支承部21。
在固定部20设置有配置于轴A上的一对铰链支架30,在支承部21设置有沿轴A的轴向与铰链支架30重合的一对铰链支架31。重合的铰链支架30和铰链支架31通过铰链销32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
通过铰链支架30、铰链支架31以及铰链销32,构成配置于轴A上的第1铰链23。支承部21通过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23以能够绕轴A转动的方式经由固定部20连结于主体12。
在支承部21设置有配置于轴B上的一对铰链支架33,在显示器13设置有沿轴B的轴向与铰链支架33重合的一对铰链支架34。重合的铰链支架33和铰链支架34通过铰链销35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
通过铰链支架33、铰链支架34以及铰链销35,构成配置于轴B上的第2铰链24。显示器13通过轴B上的一对第2铰链24以能够绕轴B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21。
通过铰链单元14,显示器13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一体地绕轴A转动,并且单独绕轴B转动。
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23分别配置于轴A所沿的显示器13的长边13a的两端部,与一对第1铰链23相互接近配置时相比,显示器13绕轴A转动的稳定性提高。
同样地,轴B上的一对第2铰链24分别配置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的两端部,与一对第2铰链24相互接近配置时相比,显示器13绕轴B转动的稳定性提高。
在显示器13容纳于凹部17且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状态下,铰链单元14被显示器13的罩部16所覆盖,未露出于数码相机10的外观。通过使铰链单元14不暴露到数码相机10的外观,能够提高数码相机10的美观性。
图4A示意地表示铰链单元14的一对第1铰链23以及一对第2铰链24的配置,图4B示意地表示铰链单元14绕一对第2铰链24的轴B转动时的铰链单元14的轨道。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本例的铰链单元14中,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23中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23配置于轴B上的一对第2铰链24之间。图中,双点划线的框表示从正面观察显示器13的显示面板15时的罩部16的外周。
图5A以及图5B、图6A以及图6B、图7A以及图7B分别表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23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偏离而配置的情况。
图5A以及图5B表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23在轴B的轴向上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偏离而配置,且轴A和轴B在一对第2铰链24的外侧交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铰链单元14以及覆盖铰链单元14的罩部16的外周如图中赋予交叉阴影所示,相对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铰链单元14以及罩部16的外周沿轴B的轴向扩大。
图6A以及图6B表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23在轴A的轴向上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偏离而配置,且轴A和轴B在一对第1铰链23的外侧交叉即一对第1铰链23在轴A的轴向上配置于轴B的单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覆盖铰链单元14以及铰链单元14的罩部16的外周如图中赋予交叉阴影所示,相对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铰链单元14以及罩部16的外周沿轴A的轴向扩大。
图7A以及图7B表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23在轴A的轴向上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偏离而配置,且轴A和轴B在一对第1铰链23之间交叉即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23夹着轴B配置于与另一个第1铰链23相反一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覆盖铰链单元14的罩部16的外周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罩部16的外周相同。
但是,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23夹着轴B而配置于与另一个第1铰链23相反一侧,由此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23随着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而朝向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绕轴B回转。并且,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23在轴A的轴向上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偏离而配置,由此回转半径变大。因此,在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需要用于避免与第1铰链23的干扰的退避槽。
如此通过将一对第1铰链23中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23配置于一对第2铰链24之间,能够将铰链单元14小型化。
接着,对提高了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一体地绕轴A转动且单独绕轴B转动的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的数码相机10的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8、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例子中,具备第1转动操作部40和第2转动操作部41。
第1转动操作部40设置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且在与轴A所沿的显示器13的长边13a相反一侧的长边13c侧从轴A偏离而配置。并且,第1转动操作部40设置成覆盖铰链单元14的显示器13的罩部16的一部分被开槽而露出于显示器13的外周,且由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构成。
第2转动操作部41设置于显示器13,且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第2转动操作部41也由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构成。
若提拉第1转动操作部40,则设置有第1转动操作部40的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绕轴A转动,支承于支承部21的显示器13也与支承部21一体地绕轴A转动。若提拉第2转动操作部41,则设置有第2转动操作部41的显示器13单独绕轴B转动。由此,抑制显示器13绕轴A以及轴B的每一个的转动中的错误动作,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在图8、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例子中,对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以及绕轴B的转动分别设置有个别的转动操作部,但图10、图11A以及图11B所示的例子中简化成一个转动操作部50。
转动操作部50设置于显示器13,且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
转动操作部50包含卡合部件51和施力部件52。卡合部件51以能够在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卡合的锁定位置P1和从与支承部21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P2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显示器13的罩部16。卡合部件51的从锁定位置P1朝向解锁位置P2的移动方向可以与轴A的轴向平行,也可以与轴B的轴向平行,没有特别的限定。施力部件52对卡合部件51朝向锁定位置P1施力。
在卡合部件51上设置有露出于显示器13的外周且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部53,通过对突起部53的操作,完成转动操作部50的提拉、以及卡合部件51的从锁定位置P1朝向解锁位置P2的移动。
卡合部件51位于锁定位置P1且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卡合时,显示器13与支承部21为一体。支承部21无法相对于主体12绕轴B转动,因此在卡合部件51与支承部21卡合的状态下,显示器13只能够绕轴A转动。通过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打开的凹部17,显示器13的一个短边13b的侧面被暴露,例如在用手指勾住暴露的短边13b的侧面的状态下提拉短边13b的侧面,显示器13绕轴A转动。
在卡合部件51移动至解锁位置P2而从与支承部21的卡合得到释放的状态下,显示器13也能够绕轴B转动。在该状态下若提拉转动操作部50,则设置有转动操作部50的显示器13单独绕轴B转动。由此,抑制显示器13绕轴A以及轴B的每一个的转动中的错误动作,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图12、图13、图14A以及图14B中分别所示的例子中,使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大于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初始扭矩。另外,显示器13绕轴A以及轴B的每一个的转动初始扭矩是指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显示器13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转动时的初始转动时所需要的扭矩。
并且,通过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打开的凹部17,显示器13的一个短边13b的侧面被暴露,在本例中,以用手指勾住暴露的短边13b的侧面的状态提拉短边13b的侧面,显示器13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转动。
短边13b的侧面上的操作部位绕轴B的回转半径长于绕轴A的回转半径。因此,通过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相对大,能够将使显示器13绕轴B转动时的操作荷重设为与绕轴A转动时的操作荷重大致相等,或设为大于绕轴A转动时的操作荷重。由此,抑制显示器13不慎绕轴B转动,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图12所示的例子具备一对磁铁。
一个磁铁60设置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另一个磁铁61设置于显示器13,磁铁60以及磁铁61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且使相互不同的磁极相对而配置。
显示器13通过在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产生的引力而吸附固定于支承部21。并且,磁铁60和磁铁61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因此通过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的引力,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增大。根据磁铁60和磁铁61的表面磁通量密度以及相对间隔、磁铁60以及磁铁61与轴B之间的距离,适当调整基于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的引力的绕轴B的扭矩,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定为大于绕轴A的转动初始扭矩。
优选磁铁60和磁铁61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相邻设置,以使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的引力作为绕轴B的扭矩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而且,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的引力在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B转动的显示器13再次朝向沿主体12的背面的方向转动时,还以将显示器13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的方式发挥作用。转动至主体12的背面附近的显示器13通过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的引力而被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并自动配置到沿主体12的背面的适当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另外,如图13所示,在主体12设置磁铁62,通过在设置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的磁铁60和磁铁62之间产生的引力,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A转动的显示器13再次朝向沿主体12的背面的方向转动时,也可以将显示器13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此时,从使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相对大的观点出发,磁铁60和磁铁62之间的引力设定为小于磁铁60和磁铁61之间的引力,例如设为磁铁62的表面磁通量密度小于磁铁61的表面磁通量密度,或者设为磁铁60和磁铁62的相对间隔大于磁铁60和磁铁61的相对间隔。
显示器13朝向主体12的背面的引入也能够通过对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赋予卡止感的卡止机构来进行,利用该卡止机构,也能够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相对大。
图14A以及图14B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铰链23以及第2铰链24分别设置有卡止机构。
第1铰链23的卡止机构与构成第1铰链23的支承部21的铰链支架31相邻设置,且包含固定于铰链销32的滑接板70。在铰链支架31设置有凸部71,在滑接板70设置有凹部72。凸部71和凹部72在显示器13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状态下相互卡合。另外,也可以在铰链支架31设置凹部,且在滑接板70设置凸部。
若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显示器13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A转动,则与显示器13一体地支承部21也转动,铰链支架31和滑接板70进行相对旋转,凸部71和凹部72的卡合被解除。并且,若显示器13再次朝向沿主体12的背面的方向转动,则凸部71和凹部72相互卡合,在凸部71和凹部72的卡合过程中显示器13被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在凸部71和凹部72的卡合结束的时刻产生卡止感。
第2铰链24的卡止机构与构成第2铰链24的显示器13的铰链支架34相邻设置,且包含固定于铰链销35的滑接板73。在铰链支架34设置有凸部74,在滑接板73设置有凹部75。凸部74和凹部75在显示器13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状态下相互卡合。另外,也可以在铰链支架34设置凹部,且在滑接板73设置凸部。
若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显示器13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B转动,则铰链支架34和滑接板73进行相对旋转,随着滑接板73的弹性挠曲,凸部74和凹部75的卡合被解除。并且,若显示器13再次朝向沿主体12的背面的方向转动,则凸部74和凹部75相互卡合,在凸部74和凹部75的卡合过程中显示器13被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在凸部74和凹部75的卡合结束的时刻产生卡止感。
在以上第1铰链23的卡止机构中,凸部71和凹部72的卡合被解除时滑接板70弹性挠曲,滑接板70的变形所需的力成为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初始扭矩。同样地,在第2铰链24的卡止机构中,凸部74和凹部75的卡合被解除时滑接板73弹性挠曲,滑接板73的变形所需的力成为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
因此,例如通过将第2铰链24的卡止机构的凸部74和凹部75的卡合余量H2设为大于第1铰链23的卡止机构的凸部71和凹部72的卡合余量H1,能够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相对大。并且,通过将第2铰链24的卡止机构的滑接板73的厚度T2设为大于第1铰链23的卡止机构的滑接板70的厚度T1,也能够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相对大。
图15、图16A以及图16B所示的例子中,在显示器13绕轴B转动时阻止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
在容纳有显示器13的主体12的凹部17设置有卡合部件80和施力部件81。卡合部件80配置于构成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的侧面的罩部16的边缘部E绕轴B的回转轨道上,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显示器13在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B转动时,被罩部16的边缘部E推压。
卡合部件80在通过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卡合来将支承部21固定于主体12的锁定位置P1和从与支承部21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P2之间,以能够向推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体12。施力部件81朝向解锁位置P2对卡合部件80施力。
在卡合部件80位于解锁位置P2且从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的卡合得到释放的状态下,显示器13能够绕轴A以及轴B的每一个转动。通过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打开的凹部17,显示器13的一个短边13b的侧面被暴露,例如在用手指勾住暴露的短边13b的侧面的状态下,提拉短边13b的侧面,显示器13绕轴A或轴B转动。
当显示器13绕轴B转动时,卡合部件80被显示器13的罩部16的边缘部E推压而移动到锁定位置P1,并与铰链单元14的支承部21卡合。通过卡合部件80和支承部21的卡合,支承部21固定于主体12,支承部21绕轴A的转动被阻止,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也被阻止。
如此,当显示器13绕轴B转动时,通过阻止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能够使显示器13不进行不必要的转动,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图17A至图17C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另一例。另外,对与上述的数码相机10相同的要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略其说明。
作为图17A至图17C所示的摄像装置的数码相机110具备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12、显示器13以及铰链单元。铰链单元将显示器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12。在本例中,铰链单元以能够绕沿显示器13的长边13a延伸的轴A(第1轴)转动的方式、并且能够绕与轴A大致正交且沿显示器13的短边13d延伸的轴B(第3轴)转动的方式、而且能够绕相对于轴A偏向于显示器13的长边13c侧且与轴A平行的轴C(第2轴)转动的方式,将显示器13连结于主体12。
图18表示数码相机110的铰链单元的结构。
铰链单元114具有固定于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的固定部120、支承显示器13的第1支承部121以及第2支承部122。
在固定部120设置有配置于轴A上的一对铰链支架130,在第1支承部121设置有在轴A的轴向上与铰链支架130重合的一对铰链支架131。重合的铰链支架130和铰链支架131通过铰链销132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
通过铰链支架130、铰链支架131以及铰链销132,构成配置在轴A上的第1铰链123。第1支承部121通过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123以能够绕轴A转动的方式经由固定部120连结于主体12。
在第1支承部121设置有配置于轴C上的一对铰链支架133,在第2支承部122设置有在轴C的轴向上与铰链支架133重合的一对铰链支架134。重合的铰链支架133和铰链支架134通过铰链销135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
通过铰链支架133、铰链支架134以及铰链销135,构成配置于轴C上的第2铰链124。第2支承部122通过轴C上的一对第2铰链124以能够绕轴C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支承部121。
在第2支承部122设置有配置于轴B上的一对铰链支架136,在显示器13设置有在轴B的轴向上与铰链支架136重合的一对铰链支架137。重合的铰链支架136和铰链支架137通过铰链销138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
通过铰链支架136、铰链支架137以及铰链销138,构成配置于轴B上的第3铰链125。显示器13通过轴B上的一对第3铰链125以能够绕轴B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2支承部122。
根据以上的铰链单元114,显示器13与铰链单元14的第1支承部121以及第2支承部122一体地绕轴A转动,并且与第2支承部122一体地绕轴C转动,并且单独绕轴B转动。
在显示器13容纳于凹部17且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状态下,铰链单元114被显示器13的罩部16所覆盖,未露出于数码相机10的外观。通过使铰链单元114不暴露到数码相机10的外观,能够提高数码相机10的美观性。
图19A示意地表示铰链单元114的一对第1铰链123、一对第2铰链124以及一对第3铰链125的配置,图19B示意地表示铰链单元114绕一对第3铰链125的轴B转动时的铰链单元114的轨道。
如图19A以及图19B所示,本例的铰链单元114中,轴A上的一对第1铰链123中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123以及轴C上的一对第2铰链124中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2铰链124配置于轴B上的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图中,双点划线的框表示从正面观察显示器13的显示面板15时的罩部16的外周。
图20A以及图20B、图21A以及图21B、图22A以及图22B分别表示一对第1铰链123中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123以及一对第2铰链124中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2铰链124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偏离而配置的情况。
图20A以及图20B表示位于靠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在轴B的轴向上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偏离而配置,且轴A以及轴C与轴B在一对第3铰链125的外侧交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覆盖铰链单元114以及铰链单元114的罩部16的外周如图中赋予交叉阴影所示,相对于图19A以及图19B所示的铰链单元114以及罩部16的外周沿轴B的轴向扩大。
图21A以及图21B表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在轴A的轴向上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偏离而配置,且轴A与轴B在一对第1铰链123的外侧交叉,且轴C与轴B在一对第2铰链124的外侧交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覆盖铰链单元114以及铰链单元114的罩部16的外周如图中赋予交叉阴影所示,相对于图19A以及图19B所示的铰链单元114以及罩部16的外周沿轴A的轴向扩大。
图22A以及图22B表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在轴A的轴向上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偏离而配置,且轴A与轴B在一对第1铰链123之间交叉,且轴C与轴B在一对第2铰链124之间交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覆盖铰链单元114的罩部16的外周与图19A以及图19B中所示的罩部16的外周相同。
但是,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随着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而朝向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绕轴B回转。并且,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在轴A的轴向上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偏离而配置,由此回转半径变大。因此,在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需要用于避免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的干扰的退避槽。
如此,将一对第1铰链123中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1铰链123以及一对第2铰链124中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一个第2铰链124配置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由此能够将铰链单元114小型化。
另外,作为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均配置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位于靠近轴B的位置的第1铰链123以及第2铰链124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于一对第3铰链125之间,则能够将铰链单元114小型化。
接着,对提高了与铰链单元114的第1支承部121以及第2支承部122一体地绕轴A转动,且与第2支承部122一体地绕轴C转动,并且单独绕轴B转动的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的数码相机110的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3、图24A至图24C所示的例子中,具备第1转动操作部140、第2转动操作部141以及第3转动操作部142。
第1转动操作部140设置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且配置于在与轴A所沿的显示器13的长边13a相反一侧的长边13c侧从轴A偏离且相对于轴A偏向于长边13c侧的轴C上,或配置于比轴C更靠长边13c侧。并且,第1转动操作部140设置成覆盖铰链单元114的显示器13的罩部16的一部分被开槽而露出于显示器13的外周,且由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构成。
第2转动操作部141也设置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且在轴A所沿的显示器13的长边13a侧从轴C偏离而配置。并且,第2转动操作部141设置成覆盖铰链单元114的显示器13的罩部16的一部分被开槽而露出于显示器13的外周,且由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构成。
第3转动操作部142设置于显示器13,且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第3转动操作部142也由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构成。
若提拉第1转动操作部140,则设置有第1转动操作部140的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与第1支承部121一体地绕轴A转动,支承于第2支承部122的显示器13也与第1支承部121以及第2支承部122一体地绕轴A转动。若提拉第2转动操作部141,则设置有第2转动操作部141的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绕轴C转动,支承于第2支承部122的显示器13也与第2支承部122一体地绕轴C转动。若提拉第3转动操作部142,则设置有第3转动操作部142的显示器13单独绕轴B转动。由此,抑制显示器13绕轴A、轴C以及轴B的每一个的转动中的错误动作,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在此,在相对于沿显示器13的长边13a的轴A偏向于与长边13a相反一侧的长边13c侧的轴C从长边13c分开而设的图示例中,第1转动操作部140优选如图25所示,在长边13c的侧面暴露设置。第1转动操作部140在露出于长边13c的侧面的限度内,可以在长边13c的侧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暴露设置,也可以在长边13c和短边13b的角部在长边13c以及短边13b各自的侧面的长度方向端部暴露设置,或者在长边13c和短边13d的角部在长边13c以及短边13b各自的侧面的长度方向端部暴露设置。
在长边13c的侧面暴露设置的第1转动操作部140在显示器13绕轴C转动时在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滑动。由此,构成长边13c的侧面的罩部16的边缘部E在主体12的凹部17的底面滑动,通过与凹部17的底面的摩擦能够抑制绕轴B转动,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器13的错误动作。
图23、图24A至图24C所示的例子中,对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绕轴C的转动以及绕轴B的转动分别设置有个别的转动操作部,但图26、图27A以及图27B所示的例子中简化成一个转动操作部150。
转动操作部150设置于显示器13,且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
转动操作部150包含卡合部件151和施力部件152。卡合部件151以能够在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卡合的锁定位置P1和从与第2支承部122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P2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显示器13的罩部16。卡合部件51的从锁定位置P1朝向解锁位置P2的移动方向可以与轴A以及轴C的轴向平行,也可以与轴B的轴向平行,没有特别的限定。施力部件152对卡合部件151朝向锁定位置P1施力。
在卡合部件151上设置有露出于显示器13的外周且能够用手指勾住的小片状的突起部153,通过对突起部153的操作,完成转动操作部150的提拉、以及卡合部件151的从锁定位置P1朝向解锁位置P2的移动。
在卡合部件151位于锁定位置P1且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卡合时,显示器13与第2支承部122为一体。第2支承部122无法相对于主体12绕轴B转动,因此在卡合部件151与第2支承部122卡合的状态下,显示器13只能绕轴A以及轴C转动。通过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打开的凹部17,显示器13的一个短边13b的侧面被暴露,例如在用手指勾住暴露的短边13b的侧面的状态下提拉短边13b的侧面,显示器13绕轴A或轴C转动。
在卡合部件151移动至解锁位置P2而从与第2支承部122的卡合得到释放的状态下,显示器13也能够绕轴B转动。在该状态下若提拉转动操作部150,则设置有转动操作部150的显示器13单独绕轴B转动。由此,抑制显示器13绕轴A、轴C以及轴B的每一个的转动中的错误动作,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图28所示的例子中,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大于显示器13绕轴A的转动初始扭矩以及绕轴C的转动初始扭矩。
并且,通过在主体12的一个侧面打开的凹部17,显示器13的一个短边13b的侧面被暴露,在本例中,以用手指勾住暴露的短边13b的侧面的状态提拉短边13b的侧面,显示器13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转动。
短边13b的侧面上的操作部位绕轴B的回转半径长于绕轴A的回转半径以及绕轴C的回转半径。因此,通过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相对大,能够将使显示器13绕轴B转动时的操作荷重设为与绕轴A转动时的操作荷重大致相等,或设为大于绕轴A转动时的操作荷重。由此,抑制显示器13不慎绕轴B转动,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图28所示的例子具备一对磁铁。
一个磁铁160设置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另一个磁铁161设置于显示器13,磁铁160以及磁铁161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且使相互不同的磁极相对而配置。
显示器13通过在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产生的引力而吸附固定于第2支承部122。并且,磁铁160和磁铁161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侧从轴B偏离而配置,因此通过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的引力,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增大。根据磁铁160以及磁铁161的表面磁通量密度以及相对间隔、磁铁160以及磁铁161与轴B的距离,适当调整基于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的引力的绕轴B的扭矩,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定为大于绕轴A的转动初始扭矩以及绕轴C的转动初始扭矩。
优选磁铁160和磁铁161在与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相反一侧的短边13b相邻设置,以使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的引力作为绕轴B的扭矩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而且,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的引力在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B转动的显示器13再次朝向沿主体12的背面的方向转动时,还以将显示器13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的方式发挥作用。转动至主体12的背面附近的显示器13通过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的引力而被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并自动配置到沿主体12的背面的适当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另外,如图13所示的例子,在主体12也设置磁铁,通过在设置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的磁铁160和主体12的磁铁之间产生的引力,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A或轴C转动的显示器13再次朝向沿主体12的背面的方向转动时,也可以将显示器13引入到主体12的背面。此时,从使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相对大的观点出发,磁铁160和主体12的磁铁之间的引力设定为小于磁铁160和磁铁161之间的引力。
并且,在数码相机110中,也对第1铰链123、第2铰链124以及第3铰链125分别设置图14A以及图14B中所示的卡止机构,利用卡止机构,能够将显示器13绕轴B的转动初始扭矩设为相对大。
图29、图30A以及图30B所示的例子中,设为在显示器13绕轴B转动的状态下对显示器13绕轴A以及绕轴C的转动进行限制。
在容纳有显示器13的主体12的凹部17设置有卡合部件180和施力部件181。卡合部件180配置于构成轴B所沿的显示器13的短边13d的侧面的罩部16的边缘部E绕轴B的回转轨道上,沿主体12的背面配置的显示器13在朝向从主体12的背面分离的方向绕轴B转动时,被罩部16的边缘部E推压。
卡合部件180在通过与铰链单元14的第2支承部122卡合来将第2支承部122固定于主体12的锁定位置P1和从与第2支承部122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P2之间,以能够向推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体12。施力部件181朝向解锁位置P2对卡合部件180施力。
在卡合部件180位于解锁位置P2且从与铰链单元114的第2支承部122的卡合得到释放的状态下,显示器13能够绕轴A以及轴B的每一个转动,显示器13从该状态绕轴B转动时,卡合部件180被显示器13的罩部16的边缘部E推压而移动到锁定位置P1,并与铰链单元14的第2支承部122卡合。通过卡合部件180和第2支承部122的卡合,第2支承部122固定于主体12,第2支承部122绕轴A以及绕轴C的转动被阻止,显示器13绕轴A以及绕轴C的转动也被阻止。
如此,当显示器13绕轴B转动时,通过阻止显示器13绕轴A以及绕轴C的转动,能够使显示器13不进行不必要的转动,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器13的转动操作性。
如以上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具备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沿上述主体的一个面配置的矩形的显示器、以及将上述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铰链单元,上述铰链单元包含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第1轴上的一对第1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1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支承部,上述显示器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第2轴上的一对第2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2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支承部,上述一对第1铰链中的一个配置于上述一对第2铰链之间。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支承部具有在与上述第1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上述第1轴偏离而配置,且设置成露出于上述显示器的外周的第1转动操作部,上述显示器具有在与上述第2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上述第2轴偏离而配置的第2转动操作部。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显示器具有在与上述第2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上述第2轴偏离而配置的转动操作部,上述转动操作部包含能够在通过与上述支承部卡合来阻止上述显示器绕上述第2轴的转动的锁定位置和从与上述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卡合部件、以及对上述卡合部件朝向上述锁定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显示器绕上述第2轴的转动初始扭矩大于上述支承部绕上述第1轴的转动初始扭矩。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主体包含能够在通过与上述支承部卡合来将上述支承部固定于上述主体的锁定位置和从与上述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卡合部件、以及对上述卡合部件朝向上述解锁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上述卡合部件被以向从上述主体的一个面远离的朝向绕上述第2轴转动的上述显示器推压而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具备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沿上述主体的一个面配置的矩形的显示器、以及将上述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铰链单元,上述铰链单元包含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第1轴上的一对第1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1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主体的第1支承部、以及通过相对于上述第1轴偏向于与上述第1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且与上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上的一对第2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2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1支承部的第2支承部,上述显示器通过沿上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第3轴上的一对第3铰链以能够绕上述第3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第2支承部,上述一对第1铰链的一个以及上述一对第2铰链的一个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于上述一对第3铰链之间。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第2支承部具有在与上述第1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上述第1轴偏离且设置成露出于上述显示器的外周的第1转动操作部、以及在上述第1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侧从上述第2轴偏离而配置且设置成露出于上述显示器的外周的第2转动操作部,上述显示器具有在与上述第3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上述第3轴偏离而配置的第3转动操作部。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第1转动操作部在上述显示器的外周设置成在与上述第1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暴露。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显示器具有在与上述第3轴所沿的上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上述第3轴偏离而配置的转动操作部,上述转动操作部包含能够在通过与上述第2支承部卡合来阻止上述显示器绕上述第3轴的转动的锁定位置和从与上述第2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卡合部件、以及对上述卡合部件向上述锁定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显示器绕上述第3轴的转动初始扭矩大于上述第1支承部绕上述第1轴的转动初始扭矩以及上述第2支承部绕所述第2轴的转动初始扭矩。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主体包含能够在通过与上述第2支承部卡合来将上述第2支承部固定于上述主体的锁定位置和从与上述第2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卡合部件、以及对上述卡合部件朝向上述解锁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上述卡合部件被以向从上述主体的一个面远离的朝向绕上述第3轴转动的上述显示器推压而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上述显示器具有覆盖上述铰链单元的罩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的各种摄像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这不过为一个例子,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改变来实施。本申请基于2015年9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5-194236),其内容作为参考而编入于此。
符号说明
1-数码相机的主体,2-显示器,3-铰链单元,4-第1铰链,4a-轴承孔,5-第2铰链,5a-轴承孔,5b-轴部,10-数码相机,11-摄像元件,12-主体,13-显示器,13a-显示器的长边,13b-显示器的短边,13c-显示器的长边,13d-显示器的短边,14-铰链单元,15-显示面板,16-罩部,17-凹部,20-固定部,21-支承部,23-第1铰链,24-第2铰链,30-铰链支架,31-铰链支架,32-铰链销,33-铰链支架,34-铰链支架,35-铰链销,40-第1转动操作部,41-第2转动操作部,50-转动操作部,51-卡合部件,52-施力部件,53-突起部,60-磁铁,61-磁铁,62-磁铁,70-滑接板,71-凸部,72-凹部,73-滑接板,74-凸部,75-凹部,80-卡合部件,81-施力部件,110-数码相机,114-铰链单元,120-固定部,121-第1支承部,122-第2支承部,123-第1铰链,124-第2铰链,125-第3铰链,130-铰链支架,131-铰链支架,132-铰链销,133-铰链支架,134-铰链支架,135-铰链销,136-铰链支架,137-铰链支架,138-铰链销,140-第1转动操作部,141-第2转动操作部,142-第3转动操作部,150-转动操作部,151-卡合部件,152-施力部件,153-突起部,160-磁铁,161-磁铁,180-卡合部件,181-施力部件,A-轴,B-轴,C-轴,E-罩部的边缘部,H1-凸部以及凹部的卡合余量,H2-凸部以及凹部的卡合余量,P1-锁定位置,P2-解锁位置,T1-滑接板的厚度,T2-滑接板的厚度。

Claims (12)

1.一种摄像装置,具备:
主体,具有摄像元件;
矩形的显示器,沿所述主体的一个面配置;以及
铰链单元,将所述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
所述铰链单元包含支承部,所述支承部通过沿所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第1轴上的一对第1铰链,以能够绕所述第1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
所述显示器通过沿所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第2轴上的一对第2铰链,以能够绕所述第2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部,
所述一对第1铰链中的一个配置于所述一对第2铰链之间,
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2轴的交点位于在所述显示器被容纳时所述一对第1铰链和所述一对第2铰链的内侧,所述一对第1铰链以及所述一对第2铰链位于覆盖所述显示器的罩部的外周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第1转动操作部,所述第1转动操作部在与所述第1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所述第1轴偏离而配置,且露出于所述显示器的外周地设置,
所述显示器具有第2转动操作部,所述第2转动操作部在与所述第2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所述第2轴偏离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具有转动操作部,所述转动操作部在与所述第2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所述第2轴偏离而配置,
所述转动操作部包含:卡合部件,能够在通过与所述支承部卡合来阻止所述显示器绕所述第2轴转动的锁定位置和从与所述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施力部件,对所述卡合部件朝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绕所述第2轴的转动初始扭矩大于所述支承部绕所述第1轴的转动初始扭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卡合部件,能够在通过与所述支承部卡合来将所述支承部固定于所述主体的锁定位置和从与所述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施力部件,对所述卡合部件朝向所述解锁位置施力,
所述卡合部件被以向从所述主体的一个面远离的朝向绕所述第2轴转动的所述显示器推压而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6.一种摄像装置,具备:
主体,具有摄像元件;
矩形的显示器,沿所述主体的一个面配置;以及
铰链单元,将所述显示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
所述铰链单元包含:
第1支承部,通过沿所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延伸的第1轴上的一对第1铰链,以能够绕所述第1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以及
第2支承部,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轴偏向于与所述第1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且与所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上的一对第2铰链,以能够绕所述第2轴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第1支承部,
所述显示器通过沿所述显示器的正交的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延伸的第3轴上的一对第3铰链,以能够绕所述第3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2支承部,
所述一对第1铰链中的一个以及所述一对第2铰链中的一个这两者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于所述一对第3铰链之间,所述一对第1铰链、所述一对第2铰链以及所述一对第3铰链位于在所述显示器被容纳时覆盖所述显示器的罩部的外周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具有:第1转动操作部,在与所述第1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所述第1轴偏离,且露出于所述显示器的外周地设置;以及第2转动操作部,在所述第1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侧从所述第2轴偏离而配置,且露出于所述显示器的外周地设置,
所述显示器具有第3转动操作部,所述第3转动操作部在与所述第3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所述第3轴偏离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1转动操作部设置成在所述显示器的外周露出于与所述第1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具有转动操作部,所述转动操作部在与所述第3轴所沿的所述显示器的一边相反一侧的一边侧从所述第3轴偏离而配置,
所述转动操作部包含:卡合部件,能够在通过与所述第2支承部卡合来阻止所述显示器绕所述第3轴转动的锁定位置和从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施力部件,对所述卡合部件朝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绕所述第3轴的转动初始扭矩大于所述第1支承部绕所述第1轴的转动初始扭矩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绕所述第2轴的转动初始扭矩。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卡合部件,能够在通过与所述第2支承部卡合来将所述第2支承部固定于所述主体的锁定位置和从与所述第2支承部的卡合得到释放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施力部件,对所述卡合部件朝向所述解锁位置施力,
所述卡合部件被以向从所述主体的一个面远离的朝向绕所述第3轴转动的所述显示器推压而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具有覆盖所述铰链单元的罩部。
CN201680056831.8A 2015-09-30 2016-06-22 摄像装置 Active CN108141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4236 2015-09-30
JP2015-194236 2015-09-30
PCT/JP2016/068553 WO2017056590A1 (ja) 2015-09-30 2016-06-22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513A CN108141513A (zh) 2018-06-08
CN108141513B true CN108141513B (zh) 2020-10-30

Family

ID=58423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6831.8A Active CN108141513B (zh) 2015-09-30 2016-06-22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10838283B2 (zh)
JP (1) JP6244501B2 (zh)
CN (1) CN108141513B (zh)
DE (1) DE112016004031B4 (zh)
WO (1) WO20170565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6004031B4 (de) 2015-09-30 2022-10-13 Fujifilm Corporation Abbildungsvorrichtung
JP1573871S (zh) * 2016-07-06 2017-04-10
JP1573659S (zh) * 2016-07-06 2017-04-10
JP7292937B2 (ja) * 2019-04-16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288523B2 (ja) * 2020-01-28 2023-06-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633A (zh) * 2008-01-25 2009-07-29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动式显示装置及照相机
TW201434313A (zh) * 2013-02-19 2014-09-01 Minoru Inaba 數位相機
TW201528811A (zh) * 2013-11-28 2015-07-16 Minoru Inaba 數位相機(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6744B2 (ja) 1999-08-26 2009-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1094845A (ja) 1999-09-27 2001-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TW527073U (en) * 2002-06-28 2003-04-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Three-axial hinge of a display device
JP2005079732A (ja) * 2003-08-29 2005-03-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表示装置
KR100753607B1 (ko) 2003-10-27 2007-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7248392B2 (en) 2005-07-01 2007-07-24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Vision panel having a multi-layer primer
WO2007069370A1 (ja) * 2005-12-12 2007-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070242150A1 (en) 2006-04-13 2007-10-18 Hiroshi Terada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ing device
US7634300B2 (en) * 2006-07-28 2009-12-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Dual hinged display module for use in a mobile device
CN101535663B (zh) * 2006-11-06 2011-06-22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铰接机构
US8539705B2 (en) 2008-08-13 2013-09-24 Edward Bullister Crossfol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061692A (ja) * 2009-09-14 2011-03-24 Sony Corp 電子機器
US8633385B2 (en) * 2010-11-09 2014-01-21 Hubbell Incorporated Weatherproof cover having bidirectional hinge
JP5641890B2 (ja) * 2010-11-10 2014-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3025617A (ja) 2011-07-22 2013-02-04 Panason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137367A (ja) 2011-12-28 2013-07-11 Nikon Corp 表示装置
JP5938984B2 (ja) * 2012-03-27 2016-06-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6006024B2 (ja) 2012-07-02 2016-10-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91928B2 (ja) * 2013-01-16 2016-09-14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JP6074663B2 (ja) * 2013-03-06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4215342A (ja) 2013-04-23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056706A (ja) 2013-09-11 2015-03-23 稔 稲葉 携帯電話
JP5749842B2 (ja) 2013-09-24 2015-07-15 稔 稲葉 ステレオビューワ及び又はステレオビューファインダ
JP6318551B2 (ja) 2013-10-31 2018-05-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開閉部材の開閉検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238773B2 (ja) * 2014-01-31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5194236A (ja) 2014-03-31 2015-11-0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構造
US9729766B2 (en) * 2014-05-19 2017-08-08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 Hinge structure,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ic apparatus
JP6541316B2 (ja) * 2014-08-27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ユニットおよびヒンジユニット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DE112016004031B4 (de) 2015-09-30 2022-10-13 Fujifilm Corporation Abbildungs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633A (zh) * 2008-01-25 2009-07-29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动式显示装置及照相机
TW201434313A (zh) * 2013-02-19 2014-09-01 Minoru Inaba 數位相機
TW201528811A (zh) * 2013-11-28 2015-07-16 Minoru Inaba 數位相機(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4501B2 (ja) 2017-12-06
US10838283B2 (en) 2020-11-17
JPWO2017056590A1 (ja) 2017-11-30
US20210011355A1 (en) 2021-01-14
US11693294B2 (en) 2023-07-04
DE112016004031T5 (de) 2018-05-24
WO2017056590A1 (ja) 2017-04-06
US20220197112A1 (en) 2022-06-23
US11320721B2 (en) 2022-05-03
US20180210315A1 (en) 2018-07-26
DE112016004031B4 (de) 2022-10-13
CN108141513A (zh) 2018-06-08
US20230288780A1 (en)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513B (zh) 摄像装置
JP4093038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装置およびそのヒンジ機構
CN206422833U (zh) 电子设备
CN107071242A (zh) 电子设备
KR100716072B1 (ko) 폴더식 휴대전화
EP3621281B1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rotatable camera assembly
JP2007113686A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ヒンジ機構
US10928865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200391B2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折畳み型携帯電子機器
CN108572699B (zh) 一种摄像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10062139B (zh)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JP5991928B2 (ja) 開閉装置
JP2011256957A (ja) 二軸ヒンジ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036279A (ja) 縦横開きヒンジ装置
CN219087161U (zh) 一种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JP5805491B2 (ja)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6571543B2 (ja) 折戸装置
JP5489200B2 (ja) 携帯機器
JP2011176754A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84496B2 (ja) 電子機器
JP2017125336A (ja) 折戸装置
JP6084180B2 (ja) 電子装置
CN117156029B (zh) 可折叠设备
JP5466931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200396454Y1 (ko) 푸시 푸시형 카메라 모듈을 갖는 슬라이드식 휴대형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