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71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710A
CN108139710A CN201780002131.5A CN201780002131A CN108139710A CN 108139710 A CN108139710 A CN 108139710A CN 201780002131 A CN201780002131 A CN 201780002131A CN 108139710 A CN108139710 A CN 108139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image forming
main body
forming apparatus
lif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1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710B (zh
Inventor
田中宏幸
福田基之
浪井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13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6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 B65H2405/11161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by at least a protruding portion arran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从装置主体的前面侧和侧面侧容易地视觉辨认排出到排出部上的薄片体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排出口(9),设置于装置主体(1);体内排出空间(4),设置在排出口(9)的排出方向的下游,向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开口;以及排出部(10),设置于体内排出空间(4)。在排出部(10)的排出方向的下游,在前面侧的部分设置有抬起片(11),所述抬起片(11)比排出部(10)的上表面(10a)更向上方突出,将薄片体(P)的角部抬起,抬起片(11)具有朝向排出方向的下游和前面侧向上方倾斜并承载薄片体(P)的承载面(11a)和配置在承载面(11a)相反一侧的背面(11b),背面(11)形成为暗色。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的下游以及装置主体前面侧开口的体内排出空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向纸(薄片体)的出纸方向下游以及装置主体前面侧开口的体内出纸空间(体内排出空间)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排出口,设置于装置主体上,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向左向排出;体内出纸空间,设置在排出口的出纸方向的下游,向左侧以及前面侧开口;以及出纸盘(排出部),设置在体内出纸空间内,承载排出的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13353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如所述专利文献1所示,在将纸排出到体内出纸空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难以视觉辨认纸的表面。因此,在岀纸盘的下游为大致平面形状并且排出到岀纸盘上的纸少的情况下,存在难以从装置主体的前面侧以及侧面侧视觉辨认排出到岀纸盘上的纸的问题。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从装置主体的前面侧以及侧面侧容易地视觉辨认排出到排出部上的薄片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排出口,设置于装置主体,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从左右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排出;体内排出空间,设置在所述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的下游,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前面侧开口;以及排出部,设置于所述体内排出空间,承载排出的所述薄片体,在所述排出部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在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的部分设置有抬起片,所述抬起片比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抬起所述薄片体的角部(corner),所述抬起片具有:承载面,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向上方倾斜,并且承载所述薄片体;以及背面,配置在与所述承载面相反的一侧,所述背面形成为暗色。
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排出部的排出方向的下游,在装置主体前面侧的部分设置有抬起片,所述抬起片比排出部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将薄片体的角部抬起,抬起片具有朝向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前面侧向上方倾斜并承载薄片体的承载面。由此,在从排出口排出的薄片体的排出方向的下游,装置主体前面侧的角部被抬起片的承载面朝向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前面侧向上方抬起并弯曲。因此,即使在排出到排出部上的薄片体少的情况下,也能够从装置主体的前面侧和侧面侧容易地视觉辨认排出到排出部上的薄片体的表面(下表面)。
另外,由于薄片体的角部被抬起片抬起,所以取出薄片体变得容易。
另外,抬起片的背面形成为暗色。由此,能够增大抬起片的背面与薄片体的反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薄片体的视觉辨认性。
通过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具体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体内出纸空间周围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岀纸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体内出纸空间周围的结构的图,是表示纸已排出到岀纸盘上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纸已排出到岀纸盘上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以及收容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抬起片配置在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以及收容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抬起片配置在收容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以及收容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抬起片配置在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以及收容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抬起片配置在收容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以及收容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抬起片配置在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以及收容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抬起片配置在收容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体内出纸空间周围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体内出纸空间周围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抬起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表示数码复合机)包括装置主体(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以及配置在其上部的图像读取部2。
在图像读取部2内设置有读取部,所述读取部读取接触玻璃2a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读取部由扫描光学系统、聚光透镜和CCD传感器等(都未图示)构成,读取原稿图像并转换为图像数据,所述扫描光学系统安装有扫描灯和反射镜,所述聚光透镜对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聚光并成像,所述CCD传感器将成像后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
在图像读取部2的前面部设置有操作面板3,所述操作面板3具有显示部和操作键。此外,稿台(未图示)可开闭地设置在图像读取部2的上部,所述稿台用于按压放置在接触玻璃2a上的原稿。
在图像读取部2和装置主体1之间设置有体内出纸空间(体内排出空间)4,所述体内出纸空间4朝向左侧面和正面大大地开口。
在装置主体1的前面部设置有收纳纸(薄片体)的多个(在此为两个)供纸盒5,所述供纸盒5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1可装拆。
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图像形成部、定影部和纸输送部等。图像形成部根据由图像读取部2读入的图像数据,将调色剂像转印到供给的纸上并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承载静电潜影;带电单元,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曝光单元,利用激光束等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与原稿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影;显影单元,使显影剂附着到形成的静电潜影上而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辊,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以及清洁刮板,去除感光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等等。另外,定影部通过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纸输送部(未图示)沿装置主体1的右侧面向上方延伸,从供纸盒5向图像形成部输送纸。
接着,对体内出纸空间4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体内出纸空间4的右侧(出纸方向的上游)设置有排出口9,所述排出口9设置于装置主体1,将形成有图像的纸从右侧向左侧排出。另外,在体内出纸空间4的下部设置有承载从排出口9排出的纸的岀纸盘(排出部)10。
在岀纸盘10的装置主体1的左侧(排出口9的出纸方向的下游),在前面侧(图2的下侧)的部分设置有抬起片11,所述抬起片11比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更向上方突出,抬起纸的角部。如图3和图4所示,抬起片11由矩形板部件形成,并且配置成相对于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倾斜。
抬起片11具有承载纸的承载面11a、配置在与承载面11a相反一侧的背面11b、第一侧面11c和第二侧面11d、连接承载面11a的上端和背面11b的上端的上端面11e。
承载面11a朝向装置主体1的左侧和前面侧向上方倾斜。背面11b朝向装置主体1的左侧和前面侧,并且形成为黑色、深灰色以及深褐色等比通常的白色纸(普通纸)亮度低的暗色。此外,承载面11a可以形成为暗色,也可以形成为亮色。在图4和图6,暗色部分施加了阴影线。
第一侧面11c朝向装置主体1的右侧以及前面侧。第二侧面11d朝向装置主体1的左侧以及背面侧。另外,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形成为与背面11b不同的颜色,例如形成为白色等亮度高的亮色。上端面11e朝向装置主体1的左侧以及前面侧,并且形成为与背面11b相同的颜色(暗色)。此外,体内出纸空间4的下表面(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后侧面以及右侧面可以形成为暗色,也可以形成为亮色,但优选的是形成为暗色。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当纸从排出口9排出到岀纸盘10上时,纸的左侧(前端部)以及前面侧的角部被抬起片11的承载面11a向上方引导。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岀纸盘10上承载有规定尺寸以上的纸P的状态下,纸P的左侧以及前面侧的角部弯曲,比抬起片11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形成有收容抬起片11的收容凹部10b,抬起片11选择性地配置在比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更向上方突出的突出位置(图4以及图7的位置)或收容到收容凹部10b中的收容位置(图8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凹部10b相对于抬起片11位于右侧,并且形成在背面侧的部分。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抬起片11的第一侧面11c和第二侧面11d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轴部11f。收容凹部10b具有整体收容部10c和下部收容部10d,所述整体收容部10c在抬起片11配置在收容位置的状态下收容抬起片11的整体,所述下部收容部10d相邻设置在整体收容部10c的左侧(出纸方向的下游),在抬起片11配置在突出位置的状态下收容抬起片11的下部。配置在收容凹部10b的左侧以及前面侧的侧面10e成为将抬起片11保持在规定角度的倾斜面。
另外,在整体收容部10c和下部收容部10d形成有引导轴部11f的长孔10f,通过使轴部11f沿长孔10f移动,能够将抬起片11选择性地配置在突出位置或收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岀纸盘10的左侧(出纸方向的下游),在前面侧的部分设置有抬起片11,所述抬起片11比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更向上方突出,抬起纸P的角部,抬起片11具有承载面11a,所述承载面11a朝向左侧和前面侧向上方倾斜,并且承载纸P。由此,从排出口9排出的纸P的左侧(前端部)且前面侧的角部被抬起片11的承载面11a朝向左侧以及前面侧向上方抬起并弯曲。因此,即使在排出到岀纸盘10上的纸P少的情况下,也能够从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和侧面侧容易地视觉辨认排出到岀纸盘10上的纸P的表面(下表面)。
另外,由于纸P的角部被抬起片11抬起,所以取出纸P变得容易。
另外,抬起片11的背面11b形成为暗色。由此,能够增大抬起片11的背面11b与纸P的表面(下表面)的反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纸P的视觉辨认性。
此外,在岀纸盘10的出纸方向下游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平面的承载面的情况下(未设置一定高度的肋的情况下),由于纸P被无起伏地平坦状地承载,所以在该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来使视觉辨认纸P变得容易,特别有效。
另外,如上所述,在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形成有收容抬起片11的收容凹部10b。由此,在不使用抬起片11的情况下,能够将抬起片11收容在收容凹部10b中。
另外,如上所述,抬起片11的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形成为与背面11b不同的颜色。由此,能够提高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的视觉辨认性,因此能够容易地判断抬起片11是配置在突出位置还是配置在收容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抬起片11的上端面11e形成为与背面11b相同的颜色。由此,能够增大抬起片11和纸P的边界部分的反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纸P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如上所述,当岀纸盘10上承载有规定尺寸以上的纸P时,纸P的角部比抬起片11更向上方突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纸P的视觉辨认性。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收容抬起片11的收容凹部10b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收容凹部10b相对于抬起片11位于左侧,并且形成在前面侧。另外,抬起片11以轴部11f为中心摇动。在抬起片11的轴部11f安装有扭簧12。扭簧12的一端固定在抬起片11,另一端固定在收容凹部10b。此外,由未图示的限制部限制抬起片11相对于上表面10a的倾斜角度。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如果承载到岀纸盘10上的纸P的张数增加,则抬起片11反抗扭簧12的作用力并因纸P的重量,倒向抬起片11的背面11b靠近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的方向(图9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抬起片11的倾斜角度变小。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抬起片11由于岀纸盘10上的纸P的张数增加而倒向背面11b靠近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的方向。由此,能够确保岀纸盘10的纸承载量。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于抬起片11的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形成为与背面11b不同的颜色,所以能够提高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的视觉辨认性。由此,能够从抬起片11的倾斜角度推测岀纸盘10上的纸P的量。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来表示,并且包含与权利要求实质上相同的意思和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例如,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数码复合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具备向排出方向的下游以及装置主体前面侧开口的体内排出空间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也可以将抬起片11和收容凹部10b形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图11和图12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变形例。具体地说,收容凹部10b相对于抬起片11位于左侧且形成在前面侧。在抬起片11的背面11b形成有支承片13卡合的卡合凹部11g。在收容凹部10b的下部设置有收容支承片13的支承片收容凹部10g。通过支承片13以设置在其下部的轴部13a为中心转动,支承片13选择性地配置在与抬起片11的卡合部11g卡合并将抬起片11支承在规定角度的支承位置(图11的位置)或收容到支承片收容凹部10g中的收容位置(图12的位置)。
另外,可以将抬起片11固定在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也可以不在岀纸盘10的上表面10a设置收容凹部10b。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抬起片11的第一侧面11c和第二侧面11d形成为亮色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设置发光元件(未图示),使第一侧面11c和第二侧面11d发光。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侧面11c和第二侧面11d的视觉辨认性,所以能够更容易地判断抬起片11是配置在突出位置还是配置在收容位置。另外,来自外部的光难以达到体内出纸空间4,但是通过使第一侧面11c以及第二侧面11d发光,由此由于抬起片11的周围变亮,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纸P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抬起片11不沿装置主体1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变形例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抬起片11能够沿装置主体1的前后方向移动。按照这样的构成,能够根据排出到岀纸盘10上的纸P的尺寸,将抬起片11配置到合适的位置。另外,中央定位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单侧定位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共用岀纸盘10。
另外,如图14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变形例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抬起片11能够从左前侧向右后侧移动。按照这样的构成,能够根据排出到岀纸盘10上的纸P的尺寸,将抬起片11配置到合适的位置。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使抬起片11只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抬起片11形成为矩形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的本发明第四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在抬起片11的下部形成缺口11h(或者贯通孔)。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通过缺口11h(或者贯通孔)视觉辨认纸P,所以即使在纸P的角部未比抬起片11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认纸P。
此外,适当组合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构成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排出口,设置于装置主体,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从左右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排出;
体内排出空间,设置在所述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的下游,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前面侧开口;以及
排出部,设置于所述体内排出空间,承载排出的所述薄片体,
在所述排出部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在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的部分设置有抬起片,所述抬起片比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抬起所述薄片体的角部,
所述抬起片具有:承载面,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向上方倾斜,并且承载所述薄片体;以及背面,配置在与所述承载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背面形成为暗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所述抬起片的收容凹部,
所述抬起片选择性地配置在比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突出位置或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的收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起片具有:第一侧面,朝向排出方向的上游和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以及第二侧面,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背面侧,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形成为与所述背面不同的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起片具有:第一侧面,朝向排出方向的上游和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以及第二侧面,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装置主体背面侧,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起片具有上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背面的上端连接,并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和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侧,
所述上端面形成为与所述背面相同的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部上承载有所述薄片体的状态下,所述薄片体的角部比所述抬起片更向上方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起片由于所述排出部上的薄片体的张数增加而倒向所述背面靠近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起片能够沿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起片能够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和下游移动。
CN201780002131.5A 2016-08-24 2017-05-16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8139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3233 2016-08-24
JP2016-163233 2016-08-24
PCT/JP2017/018368 WO2018037640A1 (ja) 2016-08-24 2017-05-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710A true CN108139710A (zh) 2018-06-08
CN108139710B CN108139710B (zh) 2021-02-26

Family

ID=6124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131.5A Active CN108139710B (zh) 2016-08-24 2017-05-1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84214A1 (zh)
EP (1) EP3330806B1 (zh)
JP (1) JP6540830B2 (zh)
CN (1) CN108139710B (zh)
WO (1) WO201803764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642A (zh) * 2003-12-26 2005-07-1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52077A (ja) * 2004-08-16 2006-02-2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71176A (zh) * 2003-04-09 2006-05-10 夏普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19198A (ja) * 2005-10-31 2007-05-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7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230748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6328A (ja) * 1992-07-31 1994-03-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出トレイ
JP3230297B2 (ja) * 1992-10-07 2001-11-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46528A (ja) * 2001-11-09 2003-05-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5221B2 (ja) * 2003-06-16 2004-09-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9240B2 (ja) * 2007-01-22 2012-05-2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7238A (ja) * 2007-12-27 2009-07-16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90812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131785B2 (ja) * 2010-08-23 2013-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378438B2 (ja) * 2011-03-23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32B2 (ja) * 2011-08-31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3103818A (ja) * 2011-11-15 2013-05-30 Sharp Corp 排紙トレイ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1535A (ja) * 2012-10-17 2014-05-0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7518A (ja) * 2013-02-28 2014-09-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300840B (zh) * 2014-04-14 2019-10-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6047591B2 (ja) 2015-01-16 2016-1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176A (zh) * 2003-04-09 2006-05-10 夏普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37642A (zh) * 2003-12-26 2005-07-1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80243C (zh) * 2003-12-26 2008-04-0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90484A (zh) * 2003-12-26 2008-10-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52077A (ja) * 2004-08-16 2006-02-2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9198A (ja) * 2005-10-31 2007-05-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7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230748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710B (zh) 2021-02-26
EP3330806A1 (en) 2018-06-06
JP6540830B2 (ja) 2019-07-10
EP3330806B1 (en) 2021-04-07
WO2018037640A1 (ja) 2018-03-01
EP3330806A4 (en) 2019-07-17
JPWO2018037640A1 (ja) 2018-08-30
US20190384214A1 (en)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5021B (zh) 成像设备
CN10446028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17564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8600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03013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394297B (zh) 照明装置
JP5596002B2 (ja) 原稿カバ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7483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533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034548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8547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39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3348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CN101459754B (zh) 具有带接触玻璃的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046941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813971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037134B (zh) 图像读取设备
US7848676B2 (en) Internal output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330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3554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227438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5427442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4203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