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1176A - 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71176A CN1771176A CN200480009495.9A CN200480009495A CN1771176A CN 1771176 A CN1771176 A CN 1771176A CN 200480009495 A CN200480009495 A CN 200480009495A CN 1771176 A CN1771176 A CN 17711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medium
- paper
- discharging
- side member
-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2—Rear, i.e. portion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24—Rear, i.e. portion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pivotable, detail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在具有纸张排出方向的下游一侧被开放的排出空间C的排出机构7中,具有可以在以下两个状态间变化的侧壁部件71:立起状态,排出小尺寸纸张时挡住该小尺寸纸张;和倒伏状态,排出大尺寸纸张时,将用于放置该大尺寸纸张的排出空间C的放置面扩大。在立起状态下,该侧壁部件71没有向装置侧方突出。此外,在倒伏状态下,可以放置大尺寸纸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记录介质的排出部配置在装置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所谓体内排出型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或兼有这多个功能的复合机中,要求实现其设置空间的小型化。
作为对应该要求的装置,开发了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在下部配置送纸部(纸盒)、在上部配置原稿读取部(扫描部),在这些送纸部和原稿读取部之间设置有图像形成部(打印部)及排纸部(排纸盘)。即,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不使排纸盘向装置的侧方突出,实现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此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将上述送纸部、原稿读取部、图像形成部在装置主视图中配置为大致コ字型。在该构成中,上述排纸部,作为在侧方开放(上述コ字型的一方开放)的中间空间部而构成,从装置的前面侧或侧方(上述开放侧)取出排出到该中间空间部的打印物。
但是,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排出到中间空间部的打印物的可见性较差,因此用户可能会忘记取出该打印物,或剩余几张没有取出。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存在特开平6-115794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及特开平8-339107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
首先,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结构:为了不使排纸部从装置突出而实现装置整体的省空间化,在多个排出纸张积存设备(排纸盘单元)上安装有旋转移动设备。在该结构中,纸张的排出结束后,使多个排出纸张积存设备一体地沿水平方向旋转移动。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结构:在具有仅装置的前面侧被开放的所谓体内排出型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排出到排出部的打印物的可见性,在排出部里侧上部配置照明灯,通过在检测到打印物的排出时使该照明灯自动点亮,实现其可见性的提高。
但是,在上述任意一个专利文献中,对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都具有界限,此外由控制部进行的控制动作也很烦杂。即,在这些技术中,需要排纸部的空间至少与纸张所使用的多种尺寸的纸张中最大长度的纸张的尺寸大致一致。例如,在使用A3尺寸(297mm×420mm)的纸张的装置中,作为排纸部的长度需要在420mm或420mm以上,不能是比该尺寸小的尺寸,因此无法实现省空间化。这是因为,在排纸部的空间小于该最大长度纸张的尺寸时,在上述体内排出型的装置中,有可能在该排纸部内频繁出现纸张折叠、或纸张堵塞的情况。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排出的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中、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控制动作的简化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对具有将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的下游一侧开放的排出空间的排出机构,安装可以在以下两个状态之间变化的部件:立起状态,排出小尺寸纸张时挡住该小尺寸纸张;和倒伏状态,在排出大尺寸纸张时,将用于放置该大尺寸纸张的排出空间的放置面扩大。即,在立起状态下,通过不使该部件向装置的侧方突出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在倒伏状态下,可以避免在排出空间内的纸张折叠及纸张堵塞,并且可以放置大尺寸纸张。
具体地说,以下述记录介质排出机构为前提:具有排出空间,位于配置于装置上部的原稿读取部和配置于装置下部的送纸部之间,并且成为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侧方开放。对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在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开放部配设有侧壁部件。并且,该侧壁部件,被设置为可以在以下两个状态之间移动:立起状态,关闭所述开放部;和倒伏状态,使用于放置排出的记录介质的放置面向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延长。另外,这里所说的“用于放置排出的记录介质的放置面”是指:从作为上述排出空间的下表面的记录介质放置面、经过处于倒伏状态的侧壁部件的上表面(与上述记录介质放置面基本连续的面)的面。
根据该特定事项,例如在图像形成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与排出空间的下表面的尺寸相等或比其短时,侧壁部件为立起状态,关闭上述开放部。由此,即使在记录介质以较高速度排出到排出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挡住该记录介质,使记录介质不会从排出空间落下。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排出空间的下表面尺寸长时,侧壁部件变为倒伏状态而打开上述开放部,并且使用于放置排出的记录介质的放置面向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延长。由此,可以从排出空间的下表面经过侧壁部件的上表面放置长的记录介质,可以避免在排出空间内的纸张的折叠及纸张的堵塞,并防止记录介质从排出空间落下。如上,通过安装有可以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间移动的侧壁部件,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端部的位置,到处于立起状态的侧壁部件的位置为止即可,即使不从该侧壁部件的位置向侧方延长,也可以保证大尺寸纸张不会落下。因此,可以实现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此外,只要具有使侧壁部件的状态变化的机构即可,不需要进行现有技术那种用于使排出纸张积存设备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机构及照明灯的ON/OFF控制,因此可以实现控制动作的简化。
作为上述排出空间的具体尺寸,如下所公开。即,作为排出空间的下表面的记录介质放置面,被设定为:比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多种记录介质中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短。
通过该特定事项,至少在对排出方向尺寸最大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侧壁部件变为倒伏状态,打开上述开放部,并且使用于放置记录介质的放置面向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延伸。即,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有比该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记录介质的长度短的尺寸的排出空间,可以实现设置空间的小型化。
此外,作为对侧壁部件的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如下所公开。即,侧壁部件,在处于关闭开放部的立起状态的状态下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空间时,仅在受到来自记录介质的外力的情况下变为倒伏状态。
例如,揭示了以下结构:设置对侧壁部件向立起状态侧施力的施力设备(螺旋弹簧等),将该作用力设定得较低,在排出记录介质时由于从该记录介质受到的外力,侧壁部件容易变为倒伏状态。并且,从排出空间取出记录介质后,通过施力设备的作用力,侧壁部件再次变为立起状态而不再向侧方突出,实现了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根据该结构,不需要用于切换侧壁部件的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的特别的驱动源就可以实现上述切换动作。另外,使侧壁部件变为倒伏状态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速度及记录介质的硬度,通过适当设定上述作用力来决定。
此外,以如下方式构成侧壁部件:仅在图像形成部中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放置面的长度尺寸长时,在记录介质的排出动作之前变为倒伏状态。例如,安装使侧壁部件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间转动的致动器及螺线管等驱动源,根据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驱动该驱动源。由此,可以避免排出的记录介质的前端冲撞到侧壁部件,可以切实的避免该记录介质前端的损伤。
作为各部分的尺寸,更为具体地说,将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放置面中记录介质排出方向的长度尺寸设为L1、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多种记录介质中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设为L2、侧壁部件变为倒伏状态时放置面向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延长尺寸设为L3时,满足下式:
L3≤L2-L1 ……(1)
根据该特定事项,对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侧壁部件变为倒伏状态,但此时,如果被设定为满足上述关系式,则该记录介质的前端部的位置,为从侧壁部件的前端位置稍微突出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抓住该突出的记录介质前端部容易地取出记录介质,可以具有良好的取出性,并且也不会使侧壁部件大到必要以上的程度。
作为上述侧壁部件的材质,具体地说,为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侧壁部件。根据该特定事项,即使侧壁部件处于立起状态,外光也可以透过侧壁部件照射到排出空间的内部,即使不使用特别的照明装置,也可良好地得到排出到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的可见性,可以放置用户忘记取出该记录介质。
具有上述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配置于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上部的原稿读取部、和配置于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下部的送纸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本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开放部,设置有可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间移动的侧壁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纸张排出机构及其周边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3表示将各种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的状态,(a)是表示将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纸张放置面的长度尺寸短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将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纸张放置面的长度尺寸稍长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将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纸张放置面的长度尺寸长的纸张、即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中的侧壁部件及其驱动机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5是表示用于使变形例中的侧壁部件的姿势变化的控制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兼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的复合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复合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如图1所示,本复合机1,包括作为原稿读取部的扫描部2、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部3及原稿自动送纸部4。以下对各部进行说明。
扫描部2,对放置在由透明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的图像、及由原稿自动送纸部4逐张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做成图像数据。该扫描部2,包括: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光电转换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26。
上述曝光光源21,对放置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及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输送的原稿照射光。各反射镜22、23、24,在图1中以点划线A表示光路,如图所示,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暂时向图中左方反射后,向下方反射,其后以朝向成形透镜25的方式向图中右方反射。
作为原稿的读取动作,在上述原稿台41上放置有原稿时(作为“纸张固定方式”使用时),曝光光源21及各反射镜22、23、24沿着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扫描,读取原稿整体的图像。另一方面,对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输送的原稿进行读取时(作为“纸张移动方式”使用时),将曝光光源21及各反射镜22、23、24固定在图1所示的位置,在原稿通过后述的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读取其图像。
由上述各反射镜22、23、24反射并通过了成像透镜25的光,被引导到光电转换元件26,并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中将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打印部3具有图像形成系统31和纸张输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具有激光扫描单元31a及作为鼓型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1b。激光扫描单元31a,将基于在上述光电转换元件26中转换的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感光鼓31b,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通过照射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此外,在感光鼓31b的外部周围,除了上述激光扫描单元31a之外,沿圆周方向依次配设有显影装置(显影机构)31c、转印单元(转印机构)31d、清洁装置(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带电单元31f。显影装置31c,通过色粉(显影化物质)将形成于感光鼓31b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为可视图像。转印单元31d,将形成于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纸张上。清洁装置31e,用于除去在色粉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除电器,除去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带电单元31f,使形成静电潜影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带有预定的电位。
因此,在图像形成纸张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带电单元31f使感光鼓31b表面带有预定的电位,激光扫描单元31a将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其后,显影装置31c在感光鼓31b的表面通过色粉对可视图像进行显影,并通过转印单元31d将色粉图像转印到图像形成纸张上。进而,其后,通过清洁装置31e除去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并且通过除电器除去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由此,到图像形成纸张上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的1个循环结束。通过反复进行该循环,可以连续地在多张图像形成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纸张输送系统32,将存放在作为纸张存放部的纸盒33中的图像形成纸张逐张输送,由上述图像形成系统31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将图像形成后的图像形成纸张排出到作为纸张排出部的排纸盘35。
该纸张输送系统32,包括主输送路径36和反转输送路径37。主输送路径36,一端与纸盒33的排出侧相向,并且另一端与排纸盘35相向。反转输送路径37,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配设位置的上游一侧(图中下侧)与主输送路径36连接,并且另一端在转印单元31d的配设位置下游一侧(图中上侧)与主输送路径36连接。
在主输送路径36的上游端(与纸盒33的排出侧相向的部分),配设有截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a。通过该拾取辊36a的旋转,可以逐张间断地将存放在纸盒33内的图像形成纸张输送到主输送路径36。
在该主输送路径36中转印单元31d的配设位置的上游一侧,配设有阻力辊36d、36d。该阻力辊36d、36d,进行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和图像形成纸张的位置匹配,同时输送图像形成纸张。在主输送路径36中转印单元31d的配设位置的下游一侧配设有定影装置39,该定影装置39,具有用于通过加热对转印到图像形成纸张上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一对定影辊39a、39b。进而,在主输送路径36的下游端,配设有用于将图像形成纸张排出到排纸盘35上的排出辊36e。
在与主输送路径36相对的反转输送路径37的上游端的连接位置配设有分支爪38。该分支爪38,可以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和从该第一位置沿图中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而打开反转输送路径37的第二位置之间、绕水平轴自由转动。该分支爪38位于第一位置时,将图像形成纸张向排纸盘35输送,位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将图像形成纸张供给到反转输送路径37。在反转输送路径37中配设有输送辊37a,在将图像形成纸张供给到反转输送路径37时(通过所谓回转输送将图像形成纸张供给到反转输送路径37时),通过该输送辊37a输送图像形成纸张,在阻力辊36d的上游一侧反转图像形成纸张,并再次在主输送路径36上向转印单元31d进行输送。即,可以对图像形成纸张的反面进行图像形成。
接下来,对原稿自动送纸部4进行说明。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被构成为所谓自动双面送纸装置。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可以用作纸张移动式,包括: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盘43、中间盘44;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纸盘45;及在各盘43、44、45间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系统46。
上述原稿输送系统46,具有:主输送路径47,用于将放置在原稿盘43的原稿经由原稿读取部42输送到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和副输送路径48,用于将中间盘44上的原稿供给到主输送路径47。
在主输送路径47的上游端(与原稿盘43的排出侧相向的部分),配设有原稿拾取辊47a及分离辊(捌きロ一ラ)47b。在分离辊47b的下侧配设有分离板47c,随着原稿拾取辊47a的旋转,原稿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张通过该分离辊47b和分离板47c之间,并被输送到主输送路径47。在主输送路径47和副输送路径48的合流部分(图中B部分)的下游一侧,配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调整原稿的前端和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并将原稿供给到原稿读取部42。即,该PS辊47e、47e,在供给了原稿的状态下暂时停止其原稿的输送,调整上述时序将原稿供给到原稿读取部42。
原稿读取部42,具有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从PS辊47e、47e供给的原稿通过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时,来自上述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平板玻璃42a照射到原稿上。此时,由上述扫描部2进行原稿图像数据的获取。上述原稿压板42b的反面(上表面),由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施加作用力。由此,原稿压板42b与平板玻璃42a以预定的按压力进行接触,阻止原稿在通过原稿读取部时从平板玻璃42a浮起。
在平板玻璃42a的下游一侧,具有输送辊47f及原稿排纸辊47g。在平板玻璃42a上通过的原稿,经由输送辊47f及原稿排纸辊47g排出到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上。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盘44之间配设有中间盘摇动板44a。该中间盘摇动板44a,以中间盘44侧的端部为摇动中心,可以在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以下称作位置1)和从该位置1向上方跳起的位置(以下称作位置2)之间摇动。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2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被回收到原稿排纸盘45。另一方面,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1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被排出到中间盘44上。向该中间盘44排纸时,变为原稿的端部被挟持在原稿排纸辊47g、47g之间的状态,从该状态使原稿排纸辊47g反向旋转,从而将原稿供给到副输送路径48,并经由该副输送路径48再次输送到主输送路径47。该原稿排纸辊47g的反向旋转动作,调整向主输送路径47的原稿的输送和图像读取时序后被进行。由此,通过原稿读取部42读取原稿的反面的图像。
-复合机的基本动作说明-
作为如上构成的复合机1的动作,首先,在本复合机1作为打印机起作用的情况下,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装置发送的打印数据(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并将该接受到的打印数据暂时存储在未图示的缓冲器(存储器)中。与向该缓冲器的打印数据的存储一起,依次进行来自缓冲器的打印数据的读出,并根据该读出的打印数据,通过上述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图像形成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此外,在本复合机1作为扫描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将由上述扫描部2读取的原稿的扫描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冲器中。与向该缓冲器的扫描图像数据的存储一起,依次进行从缓冲器到主机装置的扫描图像数据的发送,并在该主机装置的显示器等上进行图像显示。
进而,本复合机1作为复印机起作用的情况下,根据由上述扫描功能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通过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动作在图像形成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纸张排出机构的说明-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即作为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纸张排出机构7进行说明。该纸张排出机构7,包括上述排纸盘35、和设置在该排纸盘35上排纸方向下游端部的侧壁部件71。
排纸盘35,具有作为记录介质放置面的纸张放置面35a,该纸张放置面35a,为朝向纸张排出方向的下游一侧略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该纸张放置面35a上侧的空间,成为用于回收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出空间C。即,在本复合机1中,在上部配置扫描部2和原稿自动送纸部4,在下部配置纸盒33,在这些扫描部2和纸盒33之间即图中右侧一半配置打印部3,作为复合机1的主视图被构成为大致コ字型。因此,上述排出空间C,被构成为向侧方开放(上述コ字型的一方(图1中的左方)开放)的中间空间部,将排出到该排出空间C的纸张(打印物)从复合机1的前面侧或侧方(上述开放侧)取出。
另外,作为排纸盘35的纸张放置面35a的具体尺寸,该纸张放置面35a的纸张排出方向的长度尺寸(图1中左右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短于本复合机1所使用的多种纸张(例如B5、A4、B4、A3的各纸张)中、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纸张(上述情况下为A3纸)的排出方向长度。
并且,侧壁部件71被配设在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开放部。具体地说,如图2(纸张排出机构7及其周边的简要结构图)所示,该侧侧壁部件71,被安装在排纸盘35的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端部,被支撑为可以绕在垂直于纸张排出方向的水平方向(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自由转动。
此外,在该侧壁部件71和复合机1的侧面之间配设有螺旋弹簧72,该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对侧壁部件71在图中顺时针方向进行作用。另外,该侧壁部件71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位置,如图1所示被限制在侧壁部件71为立起状态的位置。例如,安装有限制侧壁部件71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位置的制动器,或如图2所示,将侧壁部件71的下端面抵接在排纸盘35的纸张放置面35a上,从而限制其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此外,作为上述螺旋弹簧72采用其作用力较小的弹簧,在侧壁部件71受到来自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纸张的外力时,该侧壁部件71抵抗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容易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变为倒伏状态(图1及图2中虚线的状态)。即,在该侧壁部件71处于立起状态的状态下将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C时,该纸张的排出速度在预定速度以上或纸张的硬度高于预定硬度的时候,由于来自该纸张的外力,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打开排纸盘35的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并且将纸张放置面35a向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延长。另外,使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的纸张的排出速度或纸张的硬度,通过适当设定上述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来决定。
图3表示各种纸张被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状态。图3(a)是将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纸张放置面35a的长度尺寸短的纸张(例如B5尺寸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状态。此时,侧壁部件71被维持在立起状态。
此外,图3(b)是将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纸张放置面35a的长度尺寸稍长的纸张(例如B4尺寸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状态。此时,侧壁部件71受到来自纸张的外力而变为倒伏状态,该纸张从纸张放置面35经过侧壁部件71的上表面被放置。
进而,图3(c)是将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纸张放置面35a的长度尺寸长的纸张、即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纸张(例如A3尺寸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状态。此时,侧壁部件71也受到来自纸张的外力而变为倒伏状态,该纸张从纸张放置35a经过侧壁部件71的上表面被放置。此外,此时,如后所述,纸张的前端部的位置为比侧壁部件71的前端位置稍微突出的位置,变为用户可以通过抓住该突出的纸张前端部而容易地取出纸张的状态。
如此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而将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C后,从排出空间C取出纸张时,通过螺旋弹簧72的作用力侧壁部件71再次变为立起状态而不再向侧方突出,从而实现了复合机1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
在此,对侧壁部件71的尺寸进行说明。排出空间C的纸张放置面35a中纸张排出方向的长度尺寸设为L1、本复合机1所使用的多种纸张中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纸张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设为L2、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时向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延长尺寸设为L3时,被设定为满足:
L3≤L2-L1 ……(1)
由此,对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纸张进行了图像形成时,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但此时,纸张的前端部的位置为比侧壁部件71的前端位置稍微突出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抓住该突出的纸张前端部而容易地取出纸张,可以使取出性变得良好,并且也可以不用使侧壁部件71增大为必要以上。由于如此设定侧壁部件71的尺寸,因此在立起状态中未必是闭塞排出空间C的开放部的整体的尺寸。即,作为用于关闭该排出空间C的开放部的高度尺寸,只要确保可以挡住排出的纸张的高度即可。
此外,作为上述侧壁部件71的材质具体采用丙烯酸树脂,该侧壁部件71的整体为透明或半透明。因此,即使侧壁部件71处于立起状态,外光也可以透过侧壁部件71照射到排出空间C的内部,不使用特别的照明装置,也可以良好地得到用户对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纸张的可见性,可以防止用户忘记取出该纸张。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通过在排纸盘35上排纸方向下游端部设置侧壁部件71,在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与排出空间C的纸张放置面35a中纸张排出方向的长度尺寸相等或比其短时,侧壁部件71仍维持立起状态而关闭上述开放部。由此,可以通过侧壁部件71挡住排出到排出空间C的纸张,纸张不会从排出空间C落下。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排出空间C的纸张放置面35a中纸张排出方向的长度尺寸长时,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而打开上述开放部,并且使作为排出空间的下表面的纸张放置面35a向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延长。由此,可以从排出空间C的纸张放置面35a经过侧壁部件71的上表面放置长的纸张,可以避免在排出空间C内纸张折叠或纸张堵塞、以及防止纸张从排出空间C的落下。
如上,通过安装可以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间移动的侧壁部件71,复合机1的一端部的位置,到位于立起状态的侧壁部件71的位置为止即可,即使不从该侧壁部件71的位置向侧方延长,也可以保证不会使大尺寸的纸张落下。因此,可以实现复合机1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此外,仅安装使侧壁部件71的状态变化的机构即可,不需要进行现有技术那种用于使排出纸张积存设备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机构或照明灯的ON/OFF控制,因此可以实现控制动作的简化。特别是,根据本方式的结构,不需要用于切换侧壁部件71的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的特别的驱动源,就可以实现上述切换动作。
<变形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例是用于使侧壁部件71的状态变化的机构的变形例。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仅对用于使侧壁部件71的状态变化的机构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设置于排纸盘35上排纸方向下游端部的侧壁部件71、及其驱动机构的简要结构图。如该图所示,本方式的侧壁部件71,也被安装在排纸盘35的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侧端部,被支撑为可以绕在垂直于纸张排出方向的水平方向(图4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长的转动轴自由转动。
并且,在本复合机1的侧面,作为用于使侧壁部件71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间转动的驱动机构,经由安装座81安装螺线管8。从该螺线管8延伸的杆82的前端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侧壁部件71上。并且,在螺线管8未通电时,杆82伸出、侧壁部件71为立起状态(参照图4(a)),在螺线管8通电时,杆82收缩、侧壁部件71为倒伏状态(参照图4(b))。
并且,该螺线管8的未通电时/通电时的切换动作,根据使用的纸张的种类进行。即,仅在打印部3中进行图像形成的纸张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排出空间C的纸张放置面35a的长度尺寸长时,对螺线管8通电使杆82收缩,由此使侧壁部件71为倒伏状态。另外,作为纸张尺寸的检出动作,也可以通过获取的图像信息中纸张尺寸数据进行纸张尺寸判别,或在纸张的输送系统路径上安装光学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识别纸张尺寸。
图5是表示本例中用于使侧壁部件71变化的控制动作顺序的流程图。以下,按照该流程图对该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1中对本复合机1进行打印请求,在步骤2中等待打印处理条件的输入。没有打印处理条件的输入时,在步骤3进行用于催促用户输入打印处理条件的通知动作。
输入打印处理条件时(步骤2中判定为是),转移到步骤4,判定在该打印条件下、打印纸张是否比排出部长度(上述纸张放置面35a的排纸方向长度尺寸)长。并且,在该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对上述螺线管8进行通电,使杆82收缩,由此使侧壁部件71变为倒伏状态(步骤5)。并且,杆82完全收缩从而侧壁部件71的倒伏动作完成时(步骤6中判定为是),对纸张进行打印处理(步骤7)。
进行完该打印处理后,判定有无下一个打印,并且依次进行图像形成,对所有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完成时,在步骤9中,进行催促用户从排纸盘35取出纸张的通知动作。
并且,用户从排纸盘35取出纸张时(步骤10中判定为是),解除对上述螺线管8的通电,使杆82伸出,由此使侧壁部件71为立起状态(步骤11),变为等待下一个打印请求的“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4中判定为否时,即,打印条件下的打印纸张与排出部长度(上述纸张放置面35a的排纸方向长度尺寸)相等或比其短时,不进行对螺线管8的通电,即将侧壁部件71维持为立起状态,对纸张进行打印处理(步骤12)。并且,在进行了该打印处理后,判定有无下一个打印并且依次进行图像形成,对所有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完成时(步骤13中判定为否),变为等待下一个打印请求的“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的结构,在图像形成动作时,可以在将纸张排出到排出空间之前使侧壁部件71为合适的状态(小尺寸纸的情况下为立起状态,大尺寸纸的情况下为倒伏状态),特别是,在对大尺寸纸张进行图像形成时,可以避免排出的纸张的前端与侧壁部件71冲撞,可以切实地避免该纸张前端的损伤等。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兼有作为复印机、打印机及传真机装置的功能的多功能型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仅具有任意一种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在处于立起状态的侧壁部件71的上端和扫描部2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但也可以将侧壁部件71的尺寸设定为在该侧壁部件71的上端和扫描部2的下端之间没有间隙,使装置的视觉效果良好。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中,在侧壁部件71的倒伏动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打印处理,但也可以同时进行打印处理动作和侧壁部件71的倒伏动作。即,对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在进行纸张向排出空间C的排出之前完成侧壁部件71的倒伏动作即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对在“コ”字型的中间空间部中具有打印纸张的排出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有效。在本发明中,通过不使侧壁部件向装置的侧方突出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在倒伏状态下,可以避免在排出空间内的纸张折叠及纸张堵塞并且可以放置大尺寸纸张,因此可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小型化,并且不需要进行现有技术那种用于使排出纸张积存设备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机构及照明灯的ON/OFF控制,因此可以实现控制动作的简化。
此外,使侧壁部件为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时,即使侧壁部件处于立起状态,外光也可以透过侧壁部件照射到排出空间的内部,即使不使用特别的照明装置,也可良好地得到排出到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的可见性,图像形成装置非常便于使用。
Claims (7)
1.一种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具有排出空间,位于配置于装置上部的原稿读取部和配置于装置下部的送纸部之间,并且成为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侧方开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开放部配设有侧壁部件,
该侧壁部件,被设置为可以在以下两个状态之间移动:立起状态,关闭所述开放部;和倒伏状态,使用于放置排出的记录介质的放置面向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作为排出空间的下表面的记录介质放置面,被设定为:比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多种记录介质中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侧壁部件,在处于关闭开放部的立起状态的状态下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空间时,仅在受到来自记录介质的外力的情况下变为倒伏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侧壁部件,仅在图像形成部中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比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放置面的长度尺寸长时,在记录介质的排出动作之前变为倒伏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排出空间的记录介质放置面中记录介质排出方向的长度尺寸设为L1、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多种记录介质中排出方向长度最大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长度尺寸设为L2、侧壁部件变为倒伏状态时放置面向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下游一侧的延长尺寸设为L3时,满足下式:
L3≤L2-L1 ……(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侧壁部件,由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构成。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机构;配置于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上部的原稿读取部;和配置于该记录介质排出机构的下部的送纸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5431/2003 | 2003-04-09 | ||
JP2003105431A JP4071143B2 (ja) | 2003-04-09 | 2003-04-09 |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1176A true CN1771176A (zh) | 2006-05-10 |
CN100558618C CN100558618C (zh) | 2009-11-11 |
Family
ID=3315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949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8618C (zh) | 2003-04-09 | 2004-04-07 | 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50168B2 (zh) |
JP (1) | JP4071143B2 (zh) |
CN (1) | CN100558618C (zh) |
WO (1) | WO200408979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39710A (zh) * | 2016-08-24 | 2018-06-08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52961B2 (ja) | 2005-02-28 | 2008-09-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40757A (ja) | 2005-02-28 | 2006-09-14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684750B2 (en) | 2005-02-28 | 2010-03-2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7070094A (ja) * | 2005-09-08 | 2007-03-22 | Canon Finetech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2008165254A (ja) * | 2008-03-18 | 2008-07-17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4854007B (zh) * | 2012-12-14 | 2018-04-20 | 佳能株式会社 | 片材堆叠装置和成像设备 |
JP2016101992A (ja) | 2014-11-27 | 2016-06-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34788B2 (ja) * | 2019-09-30 | 2024-02-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ストップ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
JP7455555B2 (ja) | 2019-11-15 | 2024-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38534A (en) * | 1982-10-25 | 1989-06-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aper feed apparatus |
US4847632A (en) * | 1988-06-03 | 1989-07-11 | Polaroid Corporation | Printer apparatus having foldable catcher assembly |
US4985714A (en) * | 1990-01-22 | 1991-01-15 | Polaroid Corporation | Film dispenser with articulated catcher |
JPH06115794A (ja) | 1992-10-02 | 1994-04-26 | Ricoh Co Ltd | 排紙装置および排紙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443449B2 (ja) * | 1994-04-07 | 2003-09-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用用紙スタック装置及び用紙スタック装置付き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H08339107A (ja) | 1995-06-12 | 1996-12-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6075A (ja) * | 1995-06-21 | 1997-01-10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110273A (ja) * | 1995-10-20 | 1997-04-28 | Mita Ind Co Ltd | 自動用紙搬送装置 |
JP3442558B2 (ja) * | 1996-01-19 | 2003-09-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紙処理装置の排紙トレイ |
US5913095A (en) * | 1997-08-25 | 1999-06-1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KR100263064B1 (ko) * | 1997-11-27 | 2000-08-01 | 윤종용 | 양면인쇄기의용지이송장치 |
JP3473740B2 (ja) * | 1998-07-31 | 2003-12-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94555B2 (ja) * | 1998-08-31 | 2002-06-24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GB9823337D0 (en) * | 1998-10-23 | 1998-12-23 | Rue De Int Ltd |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
JP2001206611A (ja) * | 2000-01-31 | 2001-07-31 | Canon Inc | 排出シート受け取り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02070A (ja) * | 2000-04-18 | 2001-10-31 | Sharp Corp | 排出シート整列装置 |
US6434359B2 (en) * | 2000-06-06 | 2002-08-13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having a bifurcating guide member |
JP2003002508A (ja) * | 2001-06-15 | 2003-01-08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18918A (ja) | 2001-10-18 | 2003-04-2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3
- 2003-04-09 JP JP2003105431A patent/JP40711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4-07 WO PCT/JP2004/005047 patent/WO20040897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4-07 US US10/551,651 patent/US785016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7 CN CNB2004800094959A patent/CN1005586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39710A (zh) * | 2016-08-24 | 2018-06-08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58618C (zh) | 2009-11-11 |
JP2004307184A (ja) | 2004-11-04 |
US20060232793A1 (en) | 2006-10-19 |
JP4071143B2 (ja) | 2008-04-02 |
US7850168B2 (en) | 2010-12-14 |
WO2004089795A1 (ja) | 2004-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9655C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70635A (zh) | 粉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51199A (zh) |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 |
CN1275451C (zh) |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
CN1991605A (zh) |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7389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71176A (zh) | 记录介质排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0394759C (zh) | 原稿读取装置 | |
CN1071202C (zh) | 成象装置的给排纸装置 | |
JP200621346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99304B2 (en) | Paper feed structur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200322C (zh) | 具有内部排纸空间的成象设备 | |
CN178077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62865A (ja) |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印字装置 | |
JP4031404B2 (ja) | 移動体の位置制御装置 | |
CN177146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393373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767991A (zh) | 纸盘、及具有该纸盘的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2605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33375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0002804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75404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79184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03005310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 |
JP4288149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