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8247B - 气体吹入喷嘴 - Google Patents

气体吹入喷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8247B
CN108138247B CN201780003663.0A CN201780003663A CN108138247B CN 108138247 B CN108138247 B CN 108138247B CN 201780003663 A CN201780003663 A CN 201780003663A CN 108138247 B CN108138247 B CN 1081382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gas
gas injection
converter
mushroom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36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8247A (zh
Inventor
山崎强
开泽昭英
内山拓也
堀田义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38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8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28Manufacture of steel in the converter
    • C21C5/4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onverters
    • C21C5/4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C21C5/48Bottoms or tuyéres of conver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7/00Treating molten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not covered by groups C21C1/00 - C21C5/00
    • C21C7/04Removing impurities by adding a treating agent
    • C21C7/072Treatment with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该气体吹入喷嘴具备对熔融金属吹入气体的喷嘴本体,在侧视的情况下,沿与上述喷嘴本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部或凸部中的至少一者被设置于上述喷嘴本体的外周面上。

Description

气体吹入喷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在熔化炉、转炉等精炼炉或者精炼锅中贮存于其内部的熔融金属吹入气体时所使用的气体吹入喷嘴。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034257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熔化炉、转炉等精炼炉或者精炼锅中,从其底部或侧部对贮存于其内部的熔融铁浴吹入气体,搅拌熔融铁浴。图8是表示在具有由耐火物构成的底壁3及侧壁2的转炉1中配置有以往的双管结构的喷嘴5的状态的概略示意图。另外,图8的箭头表示从喷嘴5吹入转炉1内的气体的方向。
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喷嘴5是在转炉1的底壁3上按照前端部露出至转炉1内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并且对贮存于转炉1内的熔融铁浴6吹入氧。然后,通过从喷嘴5吹入的氧与转炉1内的熔融铁浴6的杂质(P、S等)发生反应,使得杂质被从熔融铁浴6中除去。这里,由于对喷嘴5要求耐热性及耐氧化性,因此喷嘴5的材质例如为大量包含Cr或Ni等的不锈钢(SUS)。
由于向转炉1内的气体吹入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伴随着转炉1的运转,底壁3从其内表面开始熔化而发生损耗,并且露出至转炉1内的喷嘴5的前端部也会熔化而发生损耗。因此,为了抑制这样的喷嘴5的损耗,一边冷却喷嘴5,一边进行向转炉1内的氧的吹入。具体而言,双管结构的喷嘴5从内侧的喷嘴向转炉1内吹入氧,与此同时从外侧的喷嘴吹入冷却气体。
另一方面,如果使转炉1运转,则铁液会附着在喷嘴5的前端部。于是,如上述那样喷嘴5被冷却气体冷却,因此该铁液凝固而成的凝固铁7(以下也称为蘑菇头(accretation))会形成于喷嘴5的前端部。然后,该蘑菇头7具有作为减轻对喷嘴5的热负荷的保护层的作用,抑制喷嘴5的损耗。
这里,专利文献1~3中提出了抑制风口的损耗的方法。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技术,其是通过在最外部的管状部外表面配置细管,从而凭借管状部与细管的直接热传热来使冷却效果增大的。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技术,其通过在双管的外管内部设置突起部而使外管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来提高冷却效果。另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技术,其为了降低蘑菇头未形成时的热负荷,在喷嘴前端部设置气体通气性多孔体,防止炉运转初期(蘑菇头未形成时期)的风口损伤,延长风口寿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3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43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4-3043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蘑菇头7虽然如上述那样具有作为减轻喷嘴5的热负荷的保护层的作用,但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着眼于蘑菇头7伴随着转炉1的运转而从喷嘴5剥离的现象。
具体而言,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就以往的喷嘴5而言,铁液主要附着在其外表面5a从而形成蘑菇头7,但外表面5a为平滑的曲面。因此,例如,气体吹入方向(图8的箭头方向)上的蘑菇头7相对于喷嘴5的剥离强度依赖于蘑菇头7的内表面与喷嘴5的外表面5a之间的熔粘力。另一方面,喷嘴5由于向转炉1内吹入氧及冷却气体,因此受到高的内压。因而,在超过上述熔粘力的外力通过吹入转炉1内的气体而作用于蘑菇头7的情况下,会导致蘑菇头7从喷嘴5剥离。另外,除了吹入转炉1内的气体以外,还会通过装入废料时的机械冲击或伴随炉内温度变化的热冲击等而对蘑菇头7从各种方向施加外力。
特别是在熔融铁浴中的C浓度高的条件下,一般而言熔融铁浴的温度低,喷嘴的熔融温度相对于熔融铁浴的温度变高,因此虽然蘑菇头容易形成,但是难以产生蘑菇头与喷嘴间的熔粘。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蘑菇头与喷嘴间的熔粘力弱,容易产生蘑菇头的剥离。
如果产生蘑菇头的剥离,则在从产生蘑菇头的剥离开始到形成新的蘑菇头为止的期间,无法得到由蘑菇头带来的热负荷减轻效果,因此对喷嘴的热负荷变高,喷嘴的损耗速度增大。即,为了抑制喷嘴的损耗,抑制蘑菇头的剥离是重要的。
这里,就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而言,虽然通过赋予细管会使冷却效果增大,蘑菇头的生成得到促进,但根据与图8中所说明的理由同样的理由,其难以抑制蘑菇头的剥离。另外,就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而言,虽然蘑菇头的形成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得到促进,但根据与图8中所说明的理由同样的理由,其难以抑制蘑菇头的剥离。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是为了减轻蘑菇头未形成时的热负荷的技术,而不是抑制形成蘑菇头后的蘑菇头的剥离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对熔融金属吹入气体时能够抑制喷嘴的损耗的气体吹入喷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气体吹入喷嘴具备对熔融金属吹入气体的喷嘴本体,在侧视的情况下,沿与所述喷嘴本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部或凸部中的至少一者被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外周面上。
(2)在上述(1)所述的方案中,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至少所述凹部被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外周面上;在侧视的情况下,所述凹部沿与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3)在上述(2)所述的方案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设置于所述凹部内的熔点比所述喷嘴本体的熔点低的填充材料。
(4)在上述(2)所述的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外周面进一步设置有沿着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凹部。
(5)在上述(4)所述的方案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设置于所述凹部及所述第2凹部内的熔点比所述喷嘴本体的熔点低的填充材料。
(6)在上述(1)所述的方案中,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至少所述凸部被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外周面上;在侧视的情况下,所述凸部沿与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方案,在对熔融金属吹入气体时,能够抑制喷嘴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的侧视图。
图1B是表示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图,是从图1A的A-A线看的俯视图。
图1C是在包含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中心轴线的断面上看该气体吹入喷嘴的情况下的纵断面图。
图2是表示将上述气体吹入喷嘴配置于转炉中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3A是表示在上述气体吹入喷嘴上形成有蘑菇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B是表示在上述气体吹入喷嘴上形成有蘑菇头的状态的图,是在包含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中心轴线的断面上看该气体吹入喷嘴的情况下的纵断面图。
图4A是表示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4B是表示该变形例的纵断面图,是表示形成有蘑菇头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第2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第3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气体吹入喷嘴的第4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转炉的断面示意图,是表示在转炉中配置有以往的喷嘴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通过对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省略它们的重复说明。
图1A~图1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A是侧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A-A线看的俯视图,图1C是在包含气体吹入喷嘴10的中心轴线CL的断面上看的情况下的纵断面图。
如图1A~图1C中所示的那样,气体吹入喷嘴10具备喷嘴本体11,该喷嘴本体11由圆筒状的内侧喷嘴13和在该内侧喷嘴13的周围被同轴配置的圆筒状的外侧喷嘴14构成。并且,气体吹入喷嘴10例如在熔化炉、转炉等精炼炉或者精炼锅中,在对贮存于其内部的熔融金属吹入气体时进行使用。
喷嘴本体11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并且包含内侧喷嘴13和外侧喷嘴14的双管结构。换而言之,在喷嘴本体11中,内侧喷嘴13与外侧喷嘴14以同心圆状配置,内侧喷嘴13的中心轴线及外侧喷嘴14的中心轴线彼此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A~图1C中,符号CL表示喷嘴本体11的中心轴线(内侧喷嘴13及外侧喷嘴14的中心轴线),中心轴线CL的方向与喷嘴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一致。
喷嘴本体11的材质例如为不锈钢(SUS)。此外,喷嘴本体11的材质并不限于上述的不锈钢,但从耐热性及耐氧化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含有Cr或Ni中的至少一者的钢。
在将气体吹入喷嘴10用于例如转炉中的情况下,内侧喷嘴13通过由其内周面13a所围成的空间S1,将用于除去铁液的杂质的氧吹入转炉内的熔融铁浴中。另一方面,就外侧喷嘴14而言,其内径变得比内侧喷嘴13的外径大,通过由外侧喷嘴14的内周面14a与内侧喷嘴13的外周面13b所围成的空间S2,吹入用于冷却喷嘴本体11的冷却气体。此外,喷嘴本体11的气体吹入方向(将氧及冷却气体吹入转炉内的方向)与中心轴线CL方向(长度方向)一致。
作为上述的冷却气体,例如可以使用氮气和Ar气等不活泼气体;或者CO2气体和丙烷气体等烃气体。
如图1A及图1C中所示的那样,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喷嘴本体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外侧喷嘴14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凹部16。而且,凹部16在中心轴线CL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周向”是指:在侧视气体吹入喷嘴10的情况下,与喷嘴本体11的中心轴线CL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凹部16例如可以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于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上。
凹部16具有:朝向外侧喷嘴14的径向外侧的底面16a;和与中心轴线CL方向正交并且彼此相对向的一对卡定面16b及16c。
凹部16的宽度w(一对卡定面16b及16c间的距离)例如为2mm~5mm。另外,凹部16的深度d(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与凹部16的底面16a之间的距离)例如为0.5mm~1.5mm。此外,凹部16的深度d优选设定为外侧喷嘴14的壁厚t的15%~50%(0.15t≤d≤0.50t)。
图2是表示将气体吹入喷嘴10配置在转炉1中的状态的纵断面图,是表示使转炉1运转前的状态(即转炉1的初期状态)的图。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在将气体吹入喷嘴10用于转炉1中的情况下,气体吹入喷嘴10按照多个凹部16中的位于最前端侧的凹部16露出至转炉1内的方式配置于转炉1的底壁3上。此外,气体吹入喷嘴10也可以配置于转炉1的侧壁2上。
这里,在将气体吹入喷嘴10配置于转炉1中时,为了将外侧喷嘴14与转炉1的底壁3之间的间隙填埋,例如将水泥浆浇注到该间隙中。因此,就图2中所示的状态而言,在外侧喷嘴14与转炉1的底壁3之间,形成有水泥浆凝固而成的混凝土8。
然后,气体吹入喷嘴10如上述那样对贮存于转炉1内的熔融铁浴从内侧喷嘴13吹入用于除去杂质的氧,同时从外侧喷嘴14吹入用于冷却喷嘴本体11的冷却气体。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箭头F1表示氧的吹入方向,箭头F2表示冷却气体的吹入方向,这些F1及F2的方向彼此一致。
如果从图2中所示的转炉1的初期状态开始使转炉1运转,则贮存于转炉1内的铁液就会附着在露出至转炉1内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前端部的周围。然后,由于气体吹入喷嘴10被冷却气体冷却,因此通过附着在气体吹入喷嘴10的前端部的周围的铁液发生凝固,从而在气体吹入喷嘴10的前端部形成蘑菇头。
图3A及图3B是表示从图2中所示的状态开始使转炉1运转规定时间后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图,是表示在气体吹入喷嘴10上形成有蘑菇头90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A是侧视图,图3B是在包含中心轴线CL的断面上看的情况下的纵断面图。
如图3A及图3B中所示的那样,蘑菇头90按照将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中的露出至转炉1内的部分和外侧喷嘴14及内侧喷嘴13的前端面(中心轴线CL方向上的两端面中的露出至转炉1内的一端面)覆盖并且将凹部16内填埋的方式形成于喷嘴本体11的前端部。此外,气体吹入喷嘴10为了将氧及冷却气体吹入转炉1内,在蘑菇头90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孔90a。
像这样蘑菇头90由于是按照将凹部16内填埋的方式形成的,因此与凹部16的一对卡定面16b和16c抵接,被这些一对卡定面16b及16c所卡定着。因此,例如,在外力沿着气体吹入方向(箭头F1及F2的方向:参照图2)而作用于蘑菇头90的情况下,蘑菇头90由于被凹部16的卡定面16b所卡定着,因此能够对抗该外力。另外,在外力沿着与上述的气体吹入方向逆向的方向(箭头F1及F2的逆向的方向)而作用于蘑菇头90的情况下,蘑菇头90由于被凹部16的卡定面16c所卡定着,因此也能够对抗该外力。因此,能够抑制蘑菇头90从气体吹入喷嘴10的剥离。
这里,如果继续运转转炉1,则不仅是气体吹入喷嘴10,还有转炉1的底壁3及混凝土8(参照图2)也会从它们的内表面开始熔化而发生损耗。因此,在转炉1的运转初期没有露出至转炉1内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一部分会伴随着转炉1的运转而变成露出至转炉1内。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气体吹入喷嘴10由于沿着中心轴线CL方向形成有多个凹部16,所以在运转后所露出的凹部16内也能够形成蘑菇头90。因此,能够长时间地使用气体吹入喷嘴10,因此可以降低气体吹入喷嘴10的更换频率。
此外,在处理温度低的精炼炉或铁浴式熔化炉等中,处理末期的铁液温度为1300~1450℃左右,在将通用地使用的不锈钢(SUS304)用于材质的情况下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喷嘴熔点会达到1400~1450℃左右。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气体吹入喷嘴10的喷嘴熔点有时会达到高于铁液温度。
在气体吹入喷嘴10的喷嘴熔点高于铁液温度的情况下,虽然在气体吹入喷嘴10的前端部会形成蘑菇头90,但是在气体吹入喷嘴10与蘑菇头90之间难以产生熔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气体吹入喷嘴10及蘑菇头90间的熔粘力变低。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气体吹入喷嘴10会通过凹部16将蘑菇头90卡定住,因此仍能够抑制蘑菇头90的剥离。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由于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喷嘴本体11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16,因此在将气体吹入喷嘴10用于转炉等的情况下,能够将蘑菇头90卡定在凹部16上。因此,能够抑制蘑菇头的剥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气体吹入喷嘴10的损耗。
此外,本实施方式示出了蘑菇头90没有形成于内侧喷嘴13的内周面13a及外周面13b以及外侧喷嘴14的内周面14a上的情况(参照图3A及图3B)。但是,根据转炉的运转条件等的不同,有可能蘑菇头也会形成于内侧喷嘴13的内周面13a及外周面13b以及外侧喷嘴14的内周面14a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不仅要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凹部16,而且也要在内侧喷嘴13的内周面13a及外周面13b以及外侧喷嘴14的内周面14a设置凹部16。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4A及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第1变形例即气体吹入喷嘴2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A是表示气体吹入喷嘴20的侧视图,图4B是表示在气体吹入喷嘴20上形成有蘑菇头95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示出了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有凹部16的情况。但是,如图4A及图4B中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沿着外侧喷嘴14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凸部26。根据该构成,在将气体吹入喷嘴20用于转炉等的情况下,蘑菇头95会按照覆盖凸部26的方式形成。因此,由于蘑菇头95会被卡定在凸部26的一对卡定面26a及26b上,因此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蘑菇头95的剥离。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第2变形例即气体吹入喷嘴30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示出了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有凹部16的情况。但是,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除了凹部16以外,还可以将沿着中心轴线CL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凹部36设置于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上。根据该构成,在第2凹部36内也会形成蘑菇头,该蘑菇头也会被卡定在第2凹部36的一对卡定面36a上。因此,即使在外力不仅沿着气体吹入方向、例如还沿着气体吹入喷嘴30的周向而作用于蘑菇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蘑菇头的剥离。此外,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优选设置多个第2凹部36、这些第2凹部36以交错状配置。
这里,第2凹部36的宽度例如为2mm~5mm。另外,第2凹部36的深度例如为0.5mm~1.5mm。此外,第2凹部36的深度优选设定为外侧喷嘴14的壁厚的15%~50%的范围内。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第3变形例即气体吹入喷嘴40的侧视图。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气体吹入喷嘴40在具备设置于凹部16内的填充材料46这点上与气体吹入喷嘴10是不同的。填充材料46由熔点比熔融铁浴温度及喷嘴本体11的熔点低的有机系的材料构成。作为上述有机系的材料,可例示出聚乙烯或聚苯乙烯等塑料系树脂。
此外,填充材料46并不限于上述物质,例如也可以由熔点比熔融铁浴温度及喷嘴本体11的熔点低的低熔点金属构成。
这里,在气体吹入喷嘴10的情况下,由于凹部16是露出在外侧喷嘴14的外部,因此在将气体吹入喷嘴10设置于转炉等时,有可能凹部16会被修补材料等所填埋。但是,气体吹入喷嘴40由于具备了填充材料46,因此能够避免修补材料等将凹部16填埋。而且,如上述那样,填充材料46的熔点由于比熔融铁浴的温度及喷嘴本体11的熔点低,因此如果使转炉等运转,则填充材料46就会被除去(在熔点低的有机物的情况下会被熔融除去;在低熔点金属的情况下会被熔融除去或与熔融铁浴合金化)。因此,在转炉等的运转后,由于凹部16露出至转炉内,因此凹部16能够发挥将上述的蘑菇头卡定的功能。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的第4变形例即气体吹入喷嘴50的侧视图。气体吹入喷嘴50在具备设置于凹部16及第2凹部36中的填充材料46这一点上与图5中所示的气体吹入喷嘴30是不同的。根据该构成,与图6中所示的气体吹入喷嘴40同样地能够避免修补材料等将凹部16及第2凹部36填埋。
实施例
接下来,对为了确认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而进行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配置于铁浴式熔化炉的底壁,评价了气体吹入喷嘴10的损耗速度。另外,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气体吹入喷嘴30配置于铁浴式熔化炉的底壁,评价了气体吹入喷嘴30的损耗速度。进而,为了比较,对没有设置凹部16及第2凹部36的气体吹入喷嘴(即,外侧喷嘴的外周面为平滑的曲面的气体吹入喷嘴)也同样地评价了喷嘴损耗速度。
此外,在铁浴式熔化炉中,将含有废料及氧化铁的原料投入到铁液浴中,进行了熔化。
气体吹入喷嘴10及30的材质设定为不锈钢(SUS304)(即,将内侧喷嘴13及外侧喷嘴14的材质都设定为不锈钢(SUS304))。
使用氮气作为载气而从内侧喷嘴13流入微粉的煤,从外侧喷嘴14流入氮气作为冷却气体。此外,铁液的温度在处理后达到1400~1450℃。然后,通过定期地测定喷嘴的长度,从而评价了喷嘴损耗速度。具体而言,在熔化结束后,停止气体的吹入,从设置于喷嘴底部的测定用的孔(在熔化时用螺钉封闭,在测定时卸下螺钉来使用)插入检测用的夹具(棒状的比例尺),测定了喷嘴的长度。
将评价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中。此外,对于表1中所示的比较例及实施例,表1中所示的条件以外的条件全部相同。
[表1]
Figure BDA0001635209770000101
如表1中所示的那样,就实施例1~4而言,与比较例1~2相比,喷嘴的损耗速度降低。即,能够确认:通过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凹部16,从而能够抑制喷嘴的损耗。
进而,就实施例3~4而言,喷嘴的损耗速度进一步降低。即,能够确认:通过设置凹部16和第2凹部36,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喷嘴的损耗。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示出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沿周向延伸的凹部16沿着外侧喷嘴14的中心轴线CL方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形成一个凹部16。
另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喷嘴本体11具有双管结构(即,喷嘴本体11由内侧喷嘴13和外侧喷嘴14构成)、且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有凹部16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制成仅由外侧喷嘴14构成的喷嘴本体即由一个喷嘴构成的喷嘴本体,且在其外周面设置凹部16。另外,也可以制成由以同心圆状配置的3个喷嘴构成的喷嘴本体即三管结构的喷嘴本体,且在上述3个喷嘴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喷嘴的外周面设置凹部16。
即,在喷嘴本体是由以同心圆状配置的多个喷嘴构成的情况下,只要在这些多个喷嘴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喷嘴的外周面设置凹部16即可。
另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沿周向延伸的凹部16的情况,即,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沿与中心轴线CL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凹部16的情况。但是,并不仅限于与中心轴线CL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设置沿相对于中心轴线CL方向以规定的角度(例如60°以上且低于90°)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部。另外,也可以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沿着中心轴线CL方向设置螺旋状的凹部。
另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示出了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凹部16及第2凹部36的情况(参照图5)。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凹部16,而仅设置第2凹部36。
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气体吹入喷嘴10那样,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设置沿着周向延伸的凹部16的情况下,可以增大与中心轴线CL方向正交的卡定面的面积。因此,就气体吹入喷嘴10而言,相对于作用于蘑菇头的在气体吹入方向上的外力,能够有效地抑制蘑菇头的剥离。因而,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外侧喷嘴14的外周面14b形成沿着周向延伸的凹部1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对熔融金属吹入气体时可以抑制喷嘴的损耗的气体吹入喷嘴。
符号的说明
10:气体吹入喷嘴
11:喷嘴本体
13:内侧喷嘴
14:外侧喷嘴
16:凹部

Claims (2)

1.一种气体吹入喷嘴,其特征在于,具备对熔融金属吹入气体的喷嘴本体,
在侧视的情况下,沿与所述喷嘴本体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部被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外周面上,
熔点比所述喷嘴本体的熔点低的填充材料被设置于所述凹部内,
所述气体吹入喷嘴以位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前端侧的所述凹部露出至熔化炉、转炉或精炼锅的内部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吹入喷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外周面进一步设置有沿着所述喷嘴本体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凹部,
所述填充材料被设置于所述凹部及所述第2凹部内。
CN201780003663.0A 2016-02-25 2017-02-08 气体吹入喷嘴 Active CN108138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4257 2016-02-25
JP2016034257 2016-02-25
PCT/JP2017/004535 WO2017145758A1 (ja) 2016-02-25 2017-02-08 ガス吹き込みノズ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247A CN108138247A (zh) 2018-06-08
CN108138247B true CN108138247B (zh) 2022-06-07

Family

ID=5968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3663.0A Active CN108138247B (zh) 2016-02-25 2017-02-08 气体吹入喷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40879B2 (zh)
KR (1) KR102119462B1 (zh)
CN (1) CN108138247B (zh)
WO (1) WO20171457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1691B2 (en) * 2018-09-21 2023-11-21 Jfe Steel Corporation Gas injection nozzle refractory and gas injection nozz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146A (ja) * 1981-08-24 1983-02-28 Nippon Steel Corp ガス吹込用多段結合プラグ
JPH04110738U (ja) * 1991-03-08 1992-09-25 黒崎窯業株式会社 バブリングノズル用れんが
JP2002012913A (ja) * 2000-06-28 2002-01-15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ポーラスプラグ
CN101012488A (zh) * 2005-12-15 2007-08-08 Pa-Ha-Ge耐火产品有限及两合公司 冲洗锥
CN103418780A (zh) * 2012-05-18 2013-12-04 维苏威坩埚公司 透气塞
CN104245185A (zh) * 2012-02-07 2014-12-24 维苏威坩埚公司 具有磨损指示器的透气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8143A (ja) * 1983-09-22 1985-04-18 Harima Refract Co Ltd ポ−ラス耐火物のガスシ−ル方法
JPH0448249U (zh) * 1990-08-24 1992-04-23
JPH04304307A (ja) 1991-04-01 1992-10-27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精錬炉羽口の保護部材および保護方法
JP2006283052A (ja) 2005-03-31 2006-10-19 Jfe Steel Kk ガス吹き込み羽口
JP2007224399A (ja) 2006-02-27 2007-09-06 Jfe Steel Kk 精錬用容器で用いる底吹き羽口
JP5090139B2 (ja) 2007-11-22 2012-12-05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転炉の底吹き羽口開口部の閉止用部材とその除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146A (ja) * 1981-08-24 1983-02-28 Nippon Steel Corp ガス吹込用多段結合プラグ
JPH04110738U (ja) * 1991-03-08 1992-09-25 黒崎窯業株式会社 バブリングノズル用れんが
JP2002012913A (ja) * 2000-06-28 2002-01-15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ポーラスプラグ
CN101012488A (zh) * 2005-12-15 2007-08-08 Pa-Ha-Ge耐火产品有限及两合公司 冲洗锥
CN104245185A (zh) * 2012-02-07 2014-12-24 维苏威坩埚公司 具有磨损指示器的透气塞
CN103418780A (zh) * 2012-05-18 2013-12-04 维苏威坩埚公司 透气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40879B2 (ja) 2019-07-10
KR102119462B1 (ko) 2020-06-05
WO2017145758A1 (ja) 2017-08-31
JPWO2017145758A1 (ja) 2018-06-07
CN108138247A (zh) 2018-06-08
KR20180055874A (ko)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1995A1 (en) Pearlite rail
CN102695357A (zh) 用于液体冷却防护罩以改进刺穿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8138247B (zh) 气体吹入喷嘴
CN105612263A (zh) 用于增强浸没式燃烧的顶部浸没式喷射喷枪
KR101159974B1 (ko) 산소랜스의 지금 부착 방지장치
KR101815372B1 (ko) 건설기계용 소모성 부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261424B1 (ko) 취련용 랜스 노즐
CN101883647B (zh) 连续铸造方法
KR950012408B1 (ko) 전로의 노체수명 연장방법
JP6011808B2 (ja) ガス吹込み用円環状羽口
EP3480521A1 (en) Combustion can
EP3198041B1 (en) Access por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JP2011208267A (ja) 転炉用上吹きランス及び転炉精錬方法
KR20170055976A (ko) 야금 용기, 특히 전기 아크로의 탭
JP2009084670A (ja) 酸素ガス吹き込みランス及び溶銑の脱珪処理方法
WO2018190283A1 (ja) 水冷式ランス
KR101626817B1 (ko) 저취풍구 및 그 제작방법
CN220951863U (zh) 一种运行稳定的高炉
KR102235235B1 (ko) 제강 래들
CN102528281A (zh) 一种保护气喷嘴
JP2014055350A (ja) 混銑車の炉口保護方法
JP2019108582A (ja) ガス吹込み用ランス
KR200283347Y1 (ko) 래들용 버블링 플러그
KR20150006281A (ko) 분리성이 향상된 콜렉터 노즐용 링 가스켓
JP4211631B2 (ja) 転炉型反応容器の炉口金物溶損防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