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6794A -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6794A
CN108136794A CN201680057721.3A CN201680057721A CN108136794A CN 108136794 A CN108136794 A CN 108136794A CN 201680057721 A CN201680057721 A CN 201680057721A CN 108136794 A CN108136794 A CN 108136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band
tape
judged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7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6794B (zh
Inventor
小菅晋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36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6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6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6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 B26D1/06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 B26D1/08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of the guillotin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 B26D1/06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 B26D1/08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of the guillotine type
    • B26D1/08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of the guillotine type for thin material, e.g. for sheets, stri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1/00Combinations of several similar cut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08Making a superficial cut i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e.g. scoring, incising
    • B26D3/085On shee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00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2001/006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having shearing means, e.g. shearing blades, abutting blad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标签制作装置,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因带成为了带末端状态而使第n个标签成为不完全的标签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该标签打印装置具有控制部,在标签制作部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时,当从判断为第(n‑1)个标签完成的时间点起到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的时间点为止的期间、即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带的带末端通过了打印位置的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标签制作部控制成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在从标签制作部对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起驱动部以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

Description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带进行打印来制作标签的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热敏打印机,该热敏打印机具有:热敏头;压印件;用纸切割器,其设置在比热敏头靠下游侧的位置;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其设置在与用纸切割器的前端对置的位置;以及警报蜂鸣器。该热敏打印机在打印开始时使压印件反转并进行规定的量的反向进给,使得打印用纸的前端到达打印位置。在热敏打印机进行反向进给之前,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未检测到打印用纸时,警报蜂鸣器发声。这样,热敏打印机防止了空的打印(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066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课题。
在标签制作装置中,在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时,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成为带的末端通过打印头(打印位置)的“带末端(tape end)”的状态时,第n个标签成为不完全的标签。因此,在标签制作装置中,考虑了如下技术:具有检测在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是否存在带的检测部,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检测到检测位置处不存在带的情况下,在更换了带之后,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但是,即便是这样,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在带末端通过了打印位置但没有通过检测位置的情况下,不是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而是在第(n+1)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检测到检测位置处没有带。在该情况下,标签制作装置不是从第n个标签而是从第(n+1)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因此,即使由于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带成为了带末端状态,而使得第n个标签成为不完全的标签,也不会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因带成为了带末端状态而使第n个标签成为不完全的标签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标签制作装置对带进行打印来制作标签,该标签制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标签制作部,该标签制作部具有打印头和驱动部,该打印头在带的进给路径上的打印位置处对带进行打印,该驱动部对压印辊和进给部进行驱动,该压印辊在打印位置处对夹持在该压印辊与打印头之间的带进行进给,该进给部在进给路径上的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对带进行进给;检测部,其检测在进给路径上的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是否存在带;以及控制部,在标签制作部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时,当从判断为第(n-1)个标签完成的时间点起到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的时间点为止的期间、即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是带的带末端通过了打印位置的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标签制作部控制成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在从标签制作部对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起驱动部以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
关于本发明的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标签制作装置对带进行打印来制作标签,其具有:标签制作部,该标签制作部具有打印头和驱动部,该打印头在带的进给路径上的打印位置处对带进行打印,该驱动部对压印辊和进给部进行驱动,该压印辊在打印位置处对夹持在该压印辊与打印头之间的带进行进给,该进给部在进给路径上的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对带进行进给;以及检测部,其检测在进给路径上的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是否存在带,该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如下的步骤:在标签制作部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时,在从判断为第(n-1)个标签完成的时间点起到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的时间点为止的期间、即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带是否处于带末端状态;在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以及在从标签制作部对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起驱动部以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
在该结构中,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处于带末端状态但未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驱动部以规定的量进行动作的期间(即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之前),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因此,根据本结构,在第n个标签的制作动作的中途因带成为了带末端状态而使第n个标签成为不完全的标签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
在上述的标签制作装置中,优选的是,控制部在检测部检测到不存在带的情况下,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在打印头对第n个标签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在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至少进给了打印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时间点处,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
在该结构中,在打印头对第n个标签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未通过检测位置但通过了打印位置的情况下,在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进给了打印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期间(即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之前),带末端通过检测位置。因此,在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控制部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因此,根据本结构,在第n个标签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通过了打印位置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标签制作部还具有半切割器,该半切割器在进给路径上的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在带的表层形成切口,在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时,半切割器进行在第n个标签与第(n+1)个标签的边界处的带的表层形成切口的动作(即第n个标签的半切割动作),在检测部检测到不存在带的情况下,控制部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在第n个标签的半切割动作结束之后,在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至少进给了打印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时间点处,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
在该结构中,在半切割器对第n个标签的半切割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未通过检测位置但通过了打印位置的情况下,在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进给了打印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期间(即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之前),带末端通过检测位置。因此,在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控制部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因此,根据本结构,在第n个标签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的半切割动作的期间,在第n个标签中出现了因带末端通过了打印位置而使切口的位置发生偏移等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
在该情况下,优选标签制作部还具有全切割器,该全切割器在进给路径上的打印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全切割位置处将带切断,在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时,全切割器进行在第n个标签与第(n+1)个标签的边界处将带切断的动作(即第n个标签的全切割动作),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的全切割动作之后,在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至少进给了全切割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时间点处,检测部未检测到存在带的情况下,控制部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的全切割动作之后到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至少进给了全切割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期间,在检测部检测到存在带的时间点处,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
在该结构中,在全切割器对第n个标签的全切割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未通过检测位置但通过了打印位置的情况下,即使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带进给了全切割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由于第(n+1)个标签未被进给,所以检测部未检测到存在带。因此,在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标签完成之前、即与第n个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控制部判断为带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起重新开始标签的制作。因此,根据本结构,在第n个标签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的全切割动作的期间,在第n个标签中出现了因带末端通过了打印位置而使全切割器的切断部位发生偏移等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
在该情况下,优选进给部具有对所夹持的带进行进给的辊对,检测部检测在辊对之间是否存在带。
根据该结构,不需要沿着进给带的进给路径并排设置进给部和检测部。因此,能够缩短进给路径,并能够提高空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安装于标签制作装置的带盒、以及与标签制作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标签制作装置所具有的标签制作部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图2所示的标签制作部所具有的辊对的图。
图3B是示出图2所示的标签制作部所具有的辊对的图。
图4A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标签制作装置进行的连续打印的图。
图4B是示出接着图4A的工序的图。
图4C是示出在无切割连续打印的情况下接着图4B的工序的图。
图4D是示出在半切割连续打印的情况下接着图4B的工序的图。
图4E是示出接着图4D的工序的图。
图4F是示出在全切割连续打印的情况下接着图4B的工序的图。
图4G是示出接着图4F的工序的图。
图5A是示出在连续打印时信息处理装置所显示的内容的图。
图5B是示出在连续打印时信息处理装置所显示的内容的图。
图5C是示出在连续打印时信息处理装置所显示的内容的图。
图6A是用于说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的图。
图6B是示出接着图6A的工序的图。
图6C是示出接着图6B的工序的图。
图6D是示出接着图6C的工序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7B是示出接着图7A的工序的图。
图7C是示出接着图7B的工序的图。
图7D是示出接着图7C的工序的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的图。
图8B是示出接着图8A的工序的图。
图8C是示出接着图8B的工序的图。
图8D是示出接着图8C的工序的图。
图9A是用于说明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9B是示出接着图9A的工序的图。
图9C是示出接着图9B的工序的图。
图9D是示出接着图9C的工序的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的图。
图10B是示出接着图10A的工序的图。
图10C是示出接着图10B的工序的图。
图10D是示出接着图10C的工序的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11B是示出接着图11A的工序的图。
图11C是示出接着图11B的工序的图。
图11D是示出接着图11C的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进行说明。
参照图1对标签制作装置1、安装于标签制作装置1的带盒2、以及与标签制作装置1连接成能够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3进行说明。
信息处理装置3例如是通用的个人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3具有PC主体31、操作部32以及显示部33。PC主体31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硬盘驱动器。在PC主体31中安装有与标签制作装置1对应的应用软件。操作部32具有键盘和鼠标。操作部32接受要通过标签制作装置1打印的字符串的输入/编辑操作等。显示部33显示输入/编辑中的字符串和各种消息等。信息处理装置3根据操作部32所接受到的字符串的输入/编辑操作等,将各种命令和各种数据发送到标签制作装置1。
标签制作装置1根据从信息处理装置3发送的各种命令和各种数据,对带21进行打印来制作标签L(参照图4B)。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开闭盖11、盒安装部12以及带排出口13。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检测部14和控制部15(参照图2)。此外,虽然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标签制作部16(参照图2),但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部分构成要素(打印头161等)。
另外,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操作面板17,其与信息处理装置3的操作部32同样地发挥功能;以及显示器18,其与信息处理装置3的显示部33同样地发挥功能。因此,标签制作装置1也可以利用不与信息处理装置3连接的单机结构制作标签L。
开闭盖11对盒安装部12进行开闭。在盒安装部12中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有带盒2。在盒安装部12中设置有后述的打印头161、压印驱动轴162以及卷取驱动轴163。
带排出口13是供从安装于盒安装部12的带盒2送出的、打印完成的带21排出的部位。
带盒2具有带21、带芯22、墨带23、墨带送出芯24、墨带卷取芯25、压印辊26、以及收纳它们的盒壳体27。在盒壳体27上设置有带送出口28。
带21具有打印带211和剥离带212。对打印带211的正反的一个面进行打印。在打印带211的正反的另一个面上涂布有粘合剂,剥离带212借助该粘合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打印带211上。在带芯22上以能够送出的方式卷绕有带21。从带芯22送出的带21从带送出口28被送出到盒壳体27外。
在墨带送出芯24上以能够送出的方式卷绕有墨带23。从墨带送出芯24送出的墨带23被卷绕在墨带卷取芯25上。在带盒2安装于盒安装部12的状态下,卷取驱动轴163与墨带卷取芯25卡合。
在带盒2安装于盒安装部12的状态下,压印驱动轴162与压印辊26卡合。在该状态下,将带21和墨带23夹持在压印辊26与打印头161之间。
参照图2对标签制作部16、检测部14以及控制部15进行说明。标签制作部16具有打印头161、压印驱动轴162、卷取驱动轴163、辊对164、进给电机165、齿轮组166、全切割器167、半切割器168、以及切割器电机169。
打印头161、压印驱动轴162、全切割器167、半切割器168以及辊对164沿着带21的进给路径19从上游侧按照该顺序设置。
打印头161对与墨带23一起夹持在该打印头161与压印辊26之间的带21进行打印。即,利用从打印头161施加给墨带23的热量使墨带23的墨水转印到带21上,从而对带21进行打印。
压印驱动轴162被设置在隔着进给带21的进给路径19与打印头161对置的位置。在带盒2安装于盒安装部12的状态下,压印驱动轴162与压印辊26卡合。压印驱动轴162以进给电机165为驱动源进行旋转。当压印驱动轴162进行旋转时,与其卡合的压印辊26也进行旋转。由此,夹持在压印辊26与打印头161之间的带21和墨带23被进给。
在带盒2安装于盒安装部12的状态下,卷取驱动轴163与墨带卷取芯25卡合。卷取驱动轴163以进给电机165为驱动源进行旋转。当卷取驱动轴163进行旋转时,与其卡合的墨带卷取芯25也进行旋转。由此,墨带23卷绕在墨带卷取芯25上。
辊对164以进给电机165为驱动源进行旋转。由此,辊对164使被夹持的带21朝向带排出口13排出。
如图3A和图3B所示,构成辊对164的各辊1641具有辊主体1642和齿轮状的旋转体1643。旋转体1643是用于通过检测部14来检测辊对164之间是否存在带21的部件。旋转体1643被设置成能够绕与辊主体1642共同的轴进行旋转。并且,组装在一方的辊上的旋转体1643被设置成能够与组装在另一方的辊上的旋转体1643接触或分离。即,一方的旋转体1643在辊对164之间不存在带21的状态下与另一方的旋转体1643啮合(参照图3A)。一方的旋转体1643在辊对164之间存在带21的状态(参照图3B)下解除与另一方的旋转体1643的啮合,从另一方的旋转体1643分离。
回到图2进行说明。进给电机165是压印驱动轴162、卷取驱动轴163以及辊对164的驱动源。进给电机165是步进电机。齿轮组166将进给电机165的动力传递到压印驱动轴162、卷取驱动轴163和辊对164。即,齿轮组166从进给电机165分支到压印驱动轴162、卷取驱动轴163以及辊对164。由此,压印驱动轴162、卷取驱动轴163和辊对164联动地进行旋转。
这里,当辊对164的圆周速度比压印辊26的圆周速度慢时,带21在压印辊26与辊对164之间发生挠曲,成为卡住等的原因。因此,齿轮组166的减速比被设计成辊对164的圆周速度比压印辊26的圆周速度例如快1.2倍左右。并且,在朝向辊对164分支的齿轮组166的中途组装有离合器机构1661。离合器机构1661例如是扭矩限制器。离合器机构1661吸收辊对164的圆周速度与压印辊26的圆周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即,当带21在横跨压印辊26和辊对164的状态下被进给时,通过使离合器机构1661滑动而使辊对164以与压印辊26相同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带21仅被辊对164进给时,离合器机构1661不再滑动,辊对164以比压印辊26快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因此,与带21在横跨压印辊26和辊对164的状态下被进给时相比,在带21仅被辊对164进给时,带21被进给得更快。
全切割器167以切割器电机169为驱动源而进行全切割动作。由此,全切割器167将带21切断。即,全切割器167将打印带211和剥离带212的双方切断。半切割器168以切割器电机169为驱动源来进行半切割动作。由此,半切割器168不将剥离带212切断,仅将打印带211切断,在带21的表层(打印带211侧的面)上形成切口。另外,半切割器168也可以构成为不将打印带211切断,通过将剥离带212切断而在带21的表层(剥离带212侧的面)上形成切口。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形成于带21的表层的切口称为半切割线H(参照图4D)。切割器电机169是全切割器167和半切割器168的驱动源。
另外,将在进给路径19上利用打印头161对带21进行打印的位置(即,利用打印头161和压印辊26来夹持带21和墨带23的位置)称为打印位置P1。将在进给路径19上利用全切割器167切断带21的位置称为全切割位置P2。将在进给路径19上利用半切割器168在带21上形成半切割线H的位置称为半切割位置P3。将在进给路径19上通过检测部14检测带21的有无的位置(即,利用辊对164来夹持带21的位置)称为检测位置P4。打印位置P1到检测位置P4的位置关系从进给路径19的上游侧依次为打印位置P1、全切割位置P2、半切割位置P3、检测位置P4。
检测部14检测辊对164之间即检测位置P4处是否存在带21。即,检测部14通过检测组装在一方的辊1641上的旋转体1643相对于组装在另一方的辊1641上的旋转体1643处于分离的状态还是接近的状态,检测辊对164之间是否存在带21。
控制部15在其与信息处理装置3之间发送接收各种命令和各种数据,并且根据接收到的各种命令和各种数据,控制标签制作装置1的各部分。控制部15具有CPU、ROM以及RAM。CPU使用RAM来执行存储于ROM的各种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参照图4A到图4G对标签制作装置1所执行的连续打印进行说明。连续打印是连续地制作多个标签L的处理。另外,连续打印的多个标签L的字符串例如可以像“ABC”、“ABC”、“ABC”那样为相同的字符串,也可以像“No.1”、“No.2”、“No.3”那样为一部分连号的字符串。
图4A示出了在上次的打印处理中,带21被全切割器167切断,带21的前端处于全切割位置P2的状态。标签制作装置1在接收到基于在信息处理装置3中输入/编辑的字符串的打印数据、连续打印的标签L的个数、以及打印执行的命令时,开始连续打印。
当开始连续打印时,标签制作装置1一边通过压印辊26对带21进行进给,一边通过打印头161对带21进行打印。图4B示出了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后的状态。另外,在图4B等中,为了方便图示,用斜线图案表示第(n-1)个标签L的打印完成部分,用点图案表示第n个标签L的打印完成部分,用黑色填充来表示第(n+l)个标签L的打印完成部分。并且,在图4B等中,对标号L赋予的下标n表示标签L为第n个。
关于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后的处理,分成无切割连续打印、半切割连续打印、全切割连续打印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无切割连续打印中,如图4C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不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将带21切断,并且,不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在带21上形成半切割线H。即,即使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到达全切割位置P2或半切割位置P3,标签制作装置1也不停止带21的进给,而继续进行第(n+1)个标签L的打印。
在半切割连续打印中,如图4D所示,当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到达半切割位置P3时,标签制作装置1中断第(n+1)个标签L的打印,通过半切割器168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在带21上形成半切割线H。然后,如图4E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重新开始第(n+1)个标签L的打印。
在全切割连续打印中,如图4F所示,当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到达全切割位置P2时,标签制作装置1中断第(n+1)个标签L的打印,通过全切割器167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将带21切断。然后,如图4G所示,标签制作装置1通过辊对164将第n个标签L从带排出口13排出,并且重新开始第(n+1)个标签L的打印。另外,由于如上述那样辊对164的圆周速度比压印辊26的圆周速度快,所以与打印有第(n+1)个标签L的带21相比,打印有第n个标签L的带21被进给得更快。
参照图5A到图5C对在连续打印时信息处理装置3使显示部33显示的内容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信息处理装置3使显示部33显示在连续打印时正在打印(正在制作)第几个标签L。信息处理装置3在如后述那样从标签制作装置1接收到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消息和检测编号时,如图5B所示,将催促更换带盒2的消息显示在显示部33上。在更换了带盒2之后,在图5B所示的显示中点击“确定”等时,如图5C所示,信息处理装置3显示询问是否重新开始标签L的打印(制作)的消息。此时,信息处理装置3将表示是否从第几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打印的信息一起显示在显示部33中。在图5C所示的显示中点击“重新开始打印”等时,信息处理装置3将重新开始标签L的打印的命令发送到控制部15。另外,也可以在标签制作装置1的显示器18中显示信息处理装置3的显示部33所显示的这些消息等。
接着,对在连续打印时控制部15所执行的带末端检测控制进行说明。在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中,控制部15根据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为带21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的带末端状态。
这里,在无切割连续打印时和半切割连续打印时,在检测部14检测到带21的前端之后,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的情况下,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因此,在检测部14检测到带21的前端之后,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的情况下,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
在全切割连续打印时,在检测部14检测到带21的前端之后到进行全切割动作的期间,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和半切割连续打印时同样,在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的情况下,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并且,即使在进行了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后述的第2动作量进行动作,在检测部14未检测到存在带21的情况下,也可认为在进行了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这是因为,在进行了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的情况下,即使之后进给电机165进行动作,比全切割位置P2靠上游侧的带21也无法被继续进给。因此,在进行了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检测部14未检测到存在带21的情况下,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
另外,即使在进行了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动作,在检测部14未检测到存在带21的情况下,虽然在进行了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没有通过打印位置P1,但也认为带21的剩余的长度比压印辊26(打印位置P1)与辊对164(检测位置P4)之间的距离短。这是因为,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动作,由于带21只是被进给至带末端E通过打印位置P1为止,所以带21不会到达检测位置P4。
这里,第2动作量是指全切割位置P2与检测位置P4之间的距离(考虑到带21的进给精度,优选为在全切割位置P2与检测位置P4之间的距离上增加了微小距离的距离),是进给带21所需的进给电机165的动作量(步数)。即,第2动作量相当于如下的动作量: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后,第(n+1)个标签L的前端到达检测位置P4所需的进给电机165的动作量。另外,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是指用于将带21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切断的全切割动作。
在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5对标签制作部16进行控制以中断标签L的制作。并且,在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消息和检测编号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3。另外,检测编号是表示在与第几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了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信息。
这里,控制部15在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后述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各比较例中,在标签制作部16对第n个标签L的制作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并且,在后述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标签制作部16对第n个标签L的制作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按照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以下,关于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的时刻,分成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情况、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情况、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情况而分别按照比较例和实施方式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对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中,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因此,控制部15在第(n-1)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
参照图6A到图6D,对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6A示出了第(n-1)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
图6B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之后、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此时,虽然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并且,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
图6C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带末端E通过了检测位置P4的状态。此时,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
图6D示出了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的状态。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时刻是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后(即与第(n+1)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其结果是,在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时,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
这样,在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中,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在与第(n+1)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在本比较例中,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另一方面,在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中,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在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因此,控制部15在第(n-1)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另外,第1动作量是指打印位置P1与检测位置P4之间的距离(考虑到带21的进给精度,优选为在打印位置P1与检测位置P4之间的距离上增加了微小距离的距离),是进给带21所需的进给电机165的动作量(步数)。即,第1动作量相当于如下的动作量:在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到达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想要使带末端E到达检测位置P4的充分的进给电机165的动作量。
参照图7A到图7D,对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7A示出了在第(n-1)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
图7B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之后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状态。此时,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并且,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
图7C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动作之前带末端E通过了检测位置P4的状态。此时,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在该时间点处,由于进给电机165没有以第1动作量进行动作,所以控制部15不会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
图7D示出了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的状态。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时刻是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前(即,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其结果是,在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时,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
这样,在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中,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在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检测部14来检测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是否通过了打印位置P1,该检测部14检测辊对164之间即检测位置P4处是否存在带21。
接着,对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因此,控制部15在进行了第(n-1)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另外,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是指用于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在带21上形成半切割线H的半切割动作。
参照图8A到图8D,对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8A示出进行了第(n-1)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
图8B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后,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此时,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并且,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没有通过打印位置P1,第n个标签L被打印到最后。另一方面,在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之后,由于带21仅被辊对164进给,所以如上述那样,与带21在横跨压印辊26和辊对164的状态下被进给时相比,带21被进给得更快。因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在比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向第(n+1)个标签L侧偏移的位置处形成半切割线H的错误。即,在第n个标签L中包含第(n+1)个标签L的一部分(前端部分)。
图8C示出了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后带末端E通过了检测位置P4的状态。此时,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
图8D示出了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的状态。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时刻是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后(即,与第(n+1)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其结果是,在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时,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
这样,在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中,在进行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在与第(n+1)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在本比较例中,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由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半切割线H发生偏移这样的错误,在该情况下,有时无法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并且,在本比较例中,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同样,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另一方面,在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后,在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因此,控制部15在进行了第(n-1)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这里,第1动作量相当于如下的动作量:在进行了半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到达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想要使带末端E到达检测位置P4的充分的进给电机165的动作量。
参照图9A到图9D,对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9A示出了在第(n-1)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
图9B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后,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状态。此时,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并且,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没有通过打印位置P1,第n个标签L被打印到最后。另一方面,在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之后,带21仅被辊对164进给。因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在比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向第(n+1)个标签L侧偏移的位置处形成半切割线H的错误。
图9C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1动作量进行动作之前、带末端E通过了检测位置P4的状态。此时,检测部14检测到不存在带21,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在该时间点处,由于进给电机165没有以第1动作量进行动作,所以控制部15不会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
图9D示出了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的状态。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时刻是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前(即,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其结果是,在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时,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
这样,在半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在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由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半切割线H的位置发生偏移这一错误,在该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同样,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检测部14来检测在第n个标签L的半切割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是否通过了打印位置P1,该检测部14检测辊对164之间即检测位置P4处是否存在带21。
接着,对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因此,控制部15在进行了第(n-1)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另外,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是指用于在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处将带21切断的全切割动作。
参照图10A到图10D,对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10A示出进行了第(n-1)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
图10B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后,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状态。在该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此时,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并且,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没有通过打印位置P1,第n个标签L被打印到最后。另一方面,在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之后,由于带21仅被辊对164进给,所以如上述那样,与带21在横跨压印辊26和辊对164的状态下被进给时相比,带21被进给得更快。因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带21在比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向第(n+1)个标签L侧偏移的位置处被切断的错误。即,在第n个标签L中包含第(n+1)个标签L的一部分(前端部分)。
图10C示出了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状态。此时,由于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所以第(n+1)个标签L不会被继续进给。因此,由于检测部14未检测到存在带21,所以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
图10D示出了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的状态。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时刻是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后(即,与第(n+1)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其结果是,在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时,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
这样,在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在与第(n+1)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1)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在本比较例中,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且进行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前,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由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切断部位发生偏移这一错误,在该情况下,有时无法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并且,根据本比较例,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比较例同样,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另一方面,在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动作之前的期间,在检测部14检测到辊对164之间存在带21的时间点处,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因此,控制部15在进行了第(n-1)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后到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动作之前的期间、在检测部14检测到辊对164之间存在带21的时间点处,开始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并且,控制部15在从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起到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动作为止的期间,检测部14检测到辊对164之间存在带21的时间点处,结束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
参照图11A到图11D,对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11A示出了在第(n-1)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状态。由于在该时间点处,检测部14检测到辊对164之间存在带21,所以控制部15判断为第(n-1)个标签L完成。
图11B示出了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后,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状态。此时,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并且,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没有通过打印位置P1,第n个标签L被打印到最后。另一方面,在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之后,带21仅被辊对164进给。因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带21在比第n个标签L与第(n+1)个标签L的边界向第(n+1)个标签L侧偏移的位置处被切断的错误。
图11C示出了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后进给电机165以第2动作量进行了动作的状态。此时,由于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所以第(n+1)个标签L不会被继续进给。因此,由于检测部14未检测到存在带21,所以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由于在该时间点处,检测部14未检测到存在带21,所以控制部15不会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
图11D示出了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的状态。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时刻是在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前(即,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其结果是,在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时,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
这样,在全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但未通过检测位置P4的情况下,在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到进行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之前的期间,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由此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全切割器167的切断部位发生偏移这一错误,在该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无切割连续打印时的带末端检测控制的实施方式同样,在第n个标签L中出现了因在第n个标签L的打印动作的中途带末端E通过了打印位置P1而只打印到中途的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检测部14来检测在第n个标签L的全切割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末端E是否通过了打印位置P1,该检测部14检测辊对164之间即检测位置P4处是否存在带21。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标签制作部16、检测部14以及控制部15。标签制作部16具有打印头161和进给电机165。打印头161在打印位置P1对带21进行打印。进给电机165对压印辊26和辊对164进行驱动。检测部14检测在检测位置P4处是否存在带21。在连续打印时,在与第n个标签L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根据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标签制作部16控制成从第n个标签L起重新开始标签L的制作。并且,在第n个标签L的制作动作结束之后进给电机165按照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
在该结构中,在第n个标签L的制作动作结束的时间点处,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但控制部15未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进给电机165按照规定的量进行动作的期间(即在控制部15判断为第n个标签L完成之前),通过控制部15判断为带21处于带末端状态。其结果是,从第n个标签L起开始标签L的制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n个标签L的制作动作的中途因带21成为了带末端状态而使第n个标签L为不完全的标签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制作第n个标签L。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例如,本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以下方式。
检测部14例如也可以通过检测辊对164之间的通电有无,检测辊对164之间是否存在带21。此外,检测部14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比打印位置P1靠下游侧的位置处的光遮断器来检测带21的有无。另外,在该情况下,光遮断器可以设置在比辊对164靠上游侧的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在比辊对164靠下游侧的位置处,但优选光遮断器设置在与辊对164相同或比其靠上游侧的位置处,使得带末端E可靠地通过检测位置P4。
并且,作为对压印辊26和辊对164进行驱动的驱动部,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两者共用的进给电机165,但也可以具有对压印辊26进行驱动的电机和对辊对164进行驱动的电机的两个电机。当然,也可以利用电机以外的其他驱动源。
标号说明
1:标签制作装置;14:检测部;15:控制部;16:标签制作部;21:带;26:压印辊;161:打印头;164:辊对;165:进给电机;E:带末端;L:标签;P1:打印位置;P4:检测位置。

Claims (6)

1.一种标签制作装置,其对带进行打印来制作标签,该标签制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标签制作部,该标签制作部具有打印头和驱动部,该打印头在所述带的进给路径上的打印位置处对所述带进行打印,该驱动部对压印辊和进给部进行驱动,该压印辊在所述打印位置处对夹持在该压印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所述带进行进给,该进给部在所述进给路径上的比所述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对所述带进行进给;
检测部,其检测在所述进给路径上的比所述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是否存在所述带;以及
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标签制作部连续地制作多个所述标签时,当从判断为第n-1个所述标签完成的时间点起到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的时间点为止的期间、即与第n个所述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是所述带的带末端通过了所述打印位置的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标签制作部控制成从第n个所述标签起重新开始所述标签的制作,
在从所述标签制作部对第n个所述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起所述驱动部以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所述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不存在所述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所述带处于所述带末端状态,
在所述打印头对第n个所述标签的打印动作结束之后,在所述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所述带至少进给了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时间点处,所述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制作部还具有半切割器,该半切割器在所述进给路径上的比所述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在所述带的表层形成切口,
在连续地制作多个所述标签时,所述半切割器进行在第n个所述标签与第n+1个所述标签的边界处的所述带的表层上形成所述切口的动作、即第n个所述标签的半切割动作,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不存在所述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所述带处于所述带末端状态,
在第n个所述标签的半切割动作结束之后,在所述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所述带至少进给了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时间点处,所述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制作部还具有全切割器,该全切割器在所述进给路径上的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检测位置之间的全切割位置处将所述带切断,
在连续地制作多个所述标签时,所述全切割器进行在第n个所述标签与第n+1个所述标签的边界处将所述带切断的动作、即第n个所述标签的全切割动作,
在进行了第n个所述标签的全切割动作之后,在所述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所述带至少进给了所述全切割位置与所述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的时间点处,所述检测部未检测到存在所述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所述带处于所述带末端状态,
在从进行了第n个所述标签的全切割动作起到所述驱动部进行动作而将所述带至少进给了所述全切割位置与所述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量为止的期间,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存在所述带的时间点处,所述控制部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标签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部具有对所夹持的所述带进行进给的辊对,
所述检测部检测在所述辊对之间是否存在所述带。
6.一种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标签制作装置对带进行打印来制作标签,其具有:
标签制作部,该标签制作部具有打印头和驱动部,该打印头在所述带的进给路径上的打印位置处对所述带进行打印,该驱动部对压印辊和进给部进行驱动,该压印辊在所述打印位置处对夹持在该压印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所述带进行进给,该进给部在所述进给路径上的比所述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对所述带进行进给;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在所述进给路径上的比所述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是否存在所述带,
该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如下的步骤:
在通过所述标签制作部连续地制作多个所述标签时,在从判断为第n-1个所述标签完成的时间点起到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的时间点为止的期间、即与第n个所述标签相关的带末端检测期间中,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带是否处于带末端状态;
在与第n个所述标签相关的所述带末端检测期间中判断为所述带处于带末端状态的情况下,从第n个所述标签起重新开始所述标签的制作;以及
在从所述标签制作部对第n个所述标签的制作动作结束起所述驱动部以规定的量进行动作后,判断为第n个所述标签完成。
CN201680057721.3A 2015-10-16 2016-09-16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136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4816A JP6570415B2 (ja) 2015-10-16 2015-10-16 ラベル作成装置およびラベル作成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JP2015-204816 2015-10-16
PCT/JP2016/077554 WO2017064980A1 (ja) 2015-10-16 2016-09-16 ラベル作成装置およびラベル作成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6794A true CN108136794A (zh) 2018-06-08
CN108136794B CN108136794B (zh) 2019-11-12

Family

ID=5851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721.3A Active CN108136794B (zh) 2015-10-16 2016-09-16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8726B2 (zh)
JP (1) JP6570415B2 (zh)
CN (1) CN108136794B (zh)
WO (1) WO2017064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3785B2 (ja) * 2019-03-25 2023-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22153904A (ja) 2021-03-30 2022-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4828A (ja) * 1994-02-04 1995-08-1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05053183A (ja) * 2003-08-07 2005-03-03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
CN1843764A (zh) * 2005-04-07 2006-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制作装置的标签制作方法和标签制作装置
CN102689524A (zh) * 2011-03-22 2012-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000956A (ja) * 2011-06-15 2013-01-07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処理装置
CN103568598A (zh) * 2012-08-01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盒、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4184560A (ja) * 2013-03-21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20150015658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CN104364084A (zh) * 2012-05-30 2015-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打印机以及标签打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6646U (zh) 1986-12-27 1988-07-09
JPH05162409A (ja) 1991-12-11 1993-06-29 Fujitsu Ltd リカバリ機能を有する印刷装置
JP2008001065A (ja) 2006-06-26 2008-01-10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
WO2014148062A1 (ja) * 2013-03-21 2014-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送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4828A (ja) * 1994-02-04 1995-08-1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05053183A (ja) * 2003-08-07 2005-03-03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
CN1843764A (zh) * 2005-04-07 2006-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制作装置的标签制作方法和标签制作装置
CN102689524A (zh) * 2011-03-22 2012-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000956A (ja) * 2011-06-15 2013-01-07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処理装置
CN104364084A (zh) * 2012-05-30 2015-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打印机以及标签打印系统
CN103568598A (zh) * 2012-08-01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盒、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4184560A (ja) * 2013-03-21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20150015658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4753A (ja) 2017-04-20
JP6570415B2 (ja) 2019-09-04
CN108136794B (zh) 2019-11-12
US10328726B2 (en) 2019-06-25
US20180311977A1 (en) 2018-11-01
WO2017064980A1 (ja)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6794B (zh)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方法
JPH10181962A (ja) 連続用紙記録装置及び連続用紙の給紙方法
US20240123746A1 (en) Printer device
JP2013000968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93746A (ja)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7246738A (ja) プリンタ
JP6358022B2 (ja) 記録済み媒体ロール、及び、印刷装置
CN106313909B (zh) 标签打印装置及标签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268514A (ja) 記録媒体の終端検出装置
JP2004244145A (ja) 用紙搬送補正装置および用紙搬送補正方法
CH679141A5 (zh)
JP4981545B2 (ja) プリンタ
EP3339047B1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 printing of certified identification elements on a band
JPH0834419A (ja) ラベル差出装置
JP2004230661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2295774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作動タイミングの制御方法
JP2000168181A (ja) ラベル識別装置及びラベル識別方法並びに帯状台紙
JP6202169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20170203585A1 (en) Printer apparatus
JP6222561B2 (ja) 印刷物作成装置
JP6008119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291171B2 (ja) プリンタ
JP2023176867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3108006A (ja) ラベル連続体
JPS64220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