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1043B -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01043B
CN108101043B CN201711396864.XA CN201711396864A CN108101043B CN 108101043 B CN108101043 B CN 108101043B CN 201711396864 A CN201711396864 A CN 201711396864A CN 108101043 B CN108101043 B CN 108101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graphite material
magnesium
artificial graphite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68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01043A (zh
Inventor
郑鹏
郭守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3968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010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01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1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01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1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且该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展现出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镁基合金原位催化的方式,在较低温度下实现了石墨化过程。制备出的纳米石墨片石墨化程度好,除过锂电行业,还有其它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制备原材料廉价,工艺可靠,可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石墨依据其来源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经石墨矿选矿得来。选好后的石墨还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才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用,如CN102485648B。传统人造石墨主要以针状焦、焦炭和沥青等原材料经过高温(大于2400℃)石墨化过程得到,如CN101648808B和CN102381700B。高温过程增加了工业生产的危险性,也是个高能耗过程。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成倍增长,进而对石墨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方法,降低人造石墨的石墨化温度并提供丰富的石墨来源。
我国煤矿储量丰富,煤的主要成分是炭,当前主要通过燃烧放热使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煤低温直接转变为石墨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行业,不但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成果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直接低温转变为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该方法的原材料(煤)易得,制备工艺为简单的活化、渗入和石墨化过程,这几步中所需的设备简单,该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活化,将煤破碎并细化成200目以下的煤粉,然后对煤粉进行物理活化或化学活化;
步骤2、合金催化剂渗入,将活化后的煤粉与镁盐、添加剂和硼氢化钠按照1:(0.5-6):(0.3-4):0.5的质量比例放于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微波水热2h-10h,反应温度为110℃-160℃,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然后将固体产物经过1-4天冷冻干燥得到含有均匀分布合金组分的煤粉混合物;
步骤3、低温石墨化,将步骤2制得的煤粉混合物在真空或保护气氛炉中600℃-1600℃煅烧1h-20h,产物用2M盐酸清洗除去杂质、过滤后在60℃烘干即得煤衍生高纯石墨材料。该石墨样品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步骤1中所使用的煤包括无烟煤、烟煤、次烟煤、焦煤或褐煤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1中所述物理活化为空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活化,活化温度为200-450℃,反应时间为2-5h。
步骤1中的化学活化,煤与活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1-100),活化剂为NaOH、KOH或ZnCl2,活化温度为400℃-800℃,活化时间为1h-4h。
步骤2中所使用的镁盐为氧化镁、氯化镁、碳酸镁、硝酸镁、乙酸镁、硅酸镁、硫酸镁和铬酸镁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2中的添加剂为碳酸铝、醋酸铝、硫酸铝、碳酸铁、硫酸铁、醋酸铁、二茂铁、碳酸镍、醋酸镍、硫酸镍、碳酸钴、醋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保护气氛为氩气、氮气和氢气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煅烧炉子指使用微波真空熔炼炉、反重力微波冶金炉、真空热压烧结炉或空微波马弗炉中的一种。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活化先对煤造孔处理,块体上大量的等级孔结构有利于小尺寸金属离子大量扩散渗入;渗入后的金属离子在还原剂和水(溶剂)热作用下在煤上均匀形成合金,而微波条件有利于减小合金的尺寸;随后,煤在碳化反应的同时会被合金原位驱动并行发生石墨化过程,从而得到纳米尺寸且石墨化程度高的煤衍生石墨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煤的绿色使用途径,增加了石墨材料的来源。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煤衍生石墨材料为纳米级别厚的小石墨片,该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能扩大和电解液的接触范围,缩短锂离子的传输路径,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更适合作为动力电池使用。且本发明于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的合金催化煤石墨化机理,合金化催化过程有利于形成纳米尺寸结构并增加石墨化程度,该机理有利于其它研究借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制备的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倍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活化
将煤破碎,细化到200目以下,然后对其进行物理活化或者化学活化,活化作用对煤块体进行造孔过程。
步骤2、合金催化剂渗入
将活化后的煤粉与镁盐、添加剂和硼氢化钠按照1:(0.5-6):(0.3-4):0.5的质量比例放于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微波水热2h-10h,反应温度为110℃-160℃。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固体产物经过1-4天冷冻干燥得到含有均匀分布合金组分的煤粉混合物。
步骤3、低温石墨化
将步骤2制得的煤粉混合物在真空或保护气氛炉中600℃-1600℃煅烧1h-20h,产物用2M盐酸清洗除杂、过滤后经40℃-100℃烘干后得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该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样品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步骤1中所使用的煤包括无烟煤、烟煤、次烟煤、焦煤或褐煤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1中所述物理活化为空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活化,活化温度为200-450℃,反应时间为2-5h。
步骤1中的化学活化,煤与活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1-100),活化剂为NaOH、KOH或ZnCl2,活化温度为400℃-800℃,活化时间为1h-4h。
步骤2中所使用的镁盐为氧化镁、氯化镁、碳酸镁、硝酸镁、乙酸镁、硅酸镁、硫酸镁和铬酸镁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2中的添加剂为碳酸铝、醋酸铝、硫酸铝、碳酸铁、硫酸铁、醋酸铁、二茂铁)、碳酸镍、醋酸镍、硫酸镍、碳酸钴、醋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2中的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保护气氛为氩气、氮气和氢气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步骤3中,煅烧炉子指使用微波真空熔炼炉、反重力微波冶金炉、真空热压烧结炉或空微波马弗炉。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除此之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还能应用于润滑剂、防腐材料、结构件中使用。
实施例1
将无烟煤破碎,细化到200目以下,在二氧化碳气氛中200℃下对其活化5h。将活化后的煤粉与氯化镁、碳酸铝和硼氢化钠以1:0.5:0.3:0.5的比例放入水中,在氮气气氛下,160℃温度条件下微波水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过滤产物,然后将产物冷冻干燥1天,再置于微波真空熔炼炉600℃煅烧20h。煅烧产物经过2M盐酸清洗以及60℃烘干后得煤衍生石墨材料。该石墨样品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实施例2
将烟煤破碎,细化到200目以下,在空气气氛中450℃下对其活化2h。将活化后的煤粉、碳酸镁、硫酸铝和硼氢化钠以1:2:1:0.5的比例放入乙醇中,在氮气气氛下,110℃温度条件下微波水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产物,然后冷冻干燥2天,再置于反重力微波冶金炉氮气气氛800℃煅烧16h。煅烧产物经过2M盐酸清洗后,在60℃烘干后得煤衍生石墨材料。该石墨样品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实施例3
将次烟煤破碎,细化到200目以下,煤、氢氧化钠和水以1:3:1的质量比混合,过滤后,固体在800℃下活化1h。将活化后的煤粉、铬酸镁、碳酸铁和硼氢化钠以1:3:2:0.5的比例放入乙二醇中,在氮气气氛下,130℃温度条件下微波水热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产物,冷冻干燥3天后置于真空热压烧结炉1600℃煅烧1h。煅烧产物经过2M盐酸清洗,在60℃烘干后得煤衍生石墨材料。该石墨样品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实施例4
将焦煤破碎,细化到200目以下,煤、氢氧化钾和水以1:10:100的质量比混合,过滤后,固体在600℃下活化4h。将活化后的煤粉、硅酸镁、二茂铁和硼氢化钠以1:6:4:0.5的比例放入甲醇中,在氮气气氛下,140℃温度条件下微波水热反应2h。反应结束后过滤产物,然后冷冻干燥4天,再置于空微波马弗炉1200℃氩气气氛下煅烧6h。煅烧产物经过2M盐酸清洗后,在60℃烘干后得煤衍生石墨材料。该石墨样品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实施例5
将褐煤破碎,细化到200目以下,褐煤、ZnCl2和水以1:5:50的质量比混合,过滤后,固体在400℃下活化4h。将活化后的煤粉与氧化镁、醋酸镍和硼氢化钠以1:0.5:0.3:0.5的比例放入丙酮中,在氮气气氛下,160℃温度条件下微波水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过滤产物,然后冷冻干燥1天,在空微波马弗炉1200℃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气氛下煅烧10h。煅烧产物经过2M盐酸清洗后,在60℃烘干后得煤衍生石墨材料。该石墨样品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镁盐为硝酸镁,添加剂为醋酸钴,溶剂为乙二醇和丙酮的混合物,步骤3中煅烧的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镁盐为硝酸镁,添加剂为碳酸镍,溶剂为乙二醇和丙酮的混合物,步骤3中煅烧的气氛为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镁盐为硫酸镁,添加剂为醋酸铝和硫酸钴的混合物,骤3中煅烧的气氛为氢气,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镁盐为氧化镁和氯化镁的混合物,添加剂为硫酸镍,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镁盐为硫酸铁,添加剂为碳酸铁和硫酸镍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硫酸铁,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碳酸铝和硫酸铁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硫酸铝和醋酸铁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二茂铁和碳酸镍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碳酸铝和醋酸镍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硫酸铁和碳酸镍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醋酸铁和醋酸钴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硫酸镍和硫酸钴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硫酸镍和硫酸钴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使用的添加剂为碳酸铝、碳酸铁和碳酸镍的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参照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看出得到的为纳米片状石墨材料。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其中,横坐标是角度;纵坐标是相对强度。从图中看出获得了石墨材料,在2θ为26°、42°和53°处的峰分别对应石墨的(002)、(101)和(004)衍射面。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图。由图中可看出石墨材料首次充电比容量为372mAh/g,并且经过二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接近343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能保持343mAh/g;说明纳米片状石墨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看出得到的为纳米片状石墨材料。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备的石墨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其中,横坐标是角度;纵坐标是相对强度。从图中看出获得了石墨材料。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制备的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倍率图。由图中可看出石墨材料在0.1C、0.2C、0.5C、1C、2C、5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320mAh/g、300mAh/g、270mAh/g、220mAh/g和180mAh/g;当电流密度变回0.1C,放电比容量为320mAh/g。从而证明该石墨材料具备良好的电池倍率性能。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且该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展现出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镁基合金原位催化的方式,在较低温度下实现了石墨化过程。制备出的纳米石墨片石墨化程度好,除过锂电行业,还有其它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制备原材料廉价,工艺可靠,可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并不局限上述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工作原理和上面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做出各种等同的修改、等同的替换、部件增减和重新组合,从而构成更多新的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原料活化,将煤破碎并细化成200目以下的煤粉,然后对煤粉进行物理活化或化学活化;
步骤2、合金催化剂渗入,将活化后的煤粉与镁盐、添加剂和硼氢化钠按照1:(0.5-6):(0.3-4):0.5的质量比例放于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微波水热2 h -10 h,反应温度为110℃-160 ℃,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然后将固体产物经过1-4天冷冻干燥得到含有均匀分布合金组分的煤粉混合物;
步骤3、低温石墨化,将步骤2制得的煤粉混合物在真空或保护气氛炉中600℃-1600 ℃煅烧1 h -20 h,产物用2 M盐酸清洗除去杂质、过滤后烘干即得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
步骤2中所使用的镁盐为氧化镁、氯化镁、碳酸镁、硝酸镁、乙酸镁、硅酸镁、硫酸镁和铬酸镁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步骤2中的添加剂为碳酸铝、醋酸铝、硫酸铝、碳酸铁、硫酸铁、醋酸铁、二茂铁、碳酸镍、醋酸镍、硫酸镍、碳酸钴、醋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使用的煤包括无烟煤、烟煤、次烟煤、焦煤或褐煤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物理活化为空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活化,活化温度为200℃-450℃,反应时间为2 h -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化学活化,煤与活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1-100),活化剂为NaOH、KOH或ZnCl2,活化温度为400℃-800℃,活化时间为1h -4 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保护气氛为氩气、氮气和氢气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煅烧炉子为微波真空熔炼炉、反重力微波冶金炉、真空热压烧结炉或空微波马弗炉。
8.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石墨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用途。
CN201711396864.XA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Active CN1081010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6864.XA CN108101043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6864.XA CN108101043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1043A CN108101043A (zh) 2018-06-01
CN108101043B true CN108101043B (zh) 2021-05-18

Family

ID=6221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6864.XA Active CN108101043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010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1211B (zh) * 2018-10-19 2021-04-27 福州大学 一种石墨化分级多孔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7202B (zh) * 2019-02-19 2023-06-30 湖北宝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2310362B (zh) * 2019-07-30 2022-06-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高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10407204B (zh) * 2019-09-04 2023-07-28 内蒙古奥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焦炭低温石墨化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4132924A (zh) * 2021-11-30 2022-03-04 上海巴库斯超导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焦炭负极材料的低能耗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5225A (zh) * 2000-03-27 2001-10-03 北京化工大学 烷氧基化反应中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WO2005006471A1 (en) * 2003-07-10 2005-01-20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 Foundation Nanostructured carbon materials having good crystallinity and large surface area suitable for electrodes,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the same using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of polymeric carbon precursors
JP2006185794A (ja) * 2004-12-28 2006-07-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充電方法
CN101439853A (zh) * 2008-12-25 2009-05-27 湖南大学 基于磁场和催化以提高碳材料石墨化及碳化程度的方法
CN101456552A (zh) * 2009-01-06 2009-06-17 黑龙江大学 原位同步合成碳化钨/石墨碳纳米复合物的方法
CN101880924A (zh) * 2010-07-05 2010-11-10 重庆大学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低温石墨化的方法
CN103247802A (zh) * 2013-05-03 2013-08-1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700868A (zh) * 2014-01-15 2014-04-02 湖南桑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镁铝合金空气电池及其催化层的制备方法
CN105236393A (zh) * 2015-08-31 2016-01-13 三峡大学 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176A (zh) * 2016-08-24 2017-02-22 上海颐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24327A (zh) * 2017-07-11 2017-11-0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以煤为原料直接合成石墨材料的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1860A (zh) * 2013-03-11 2013-06-05 安徽理工大学 粉煤灰活化除铁制备硅钛氧化铝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5225A (zh) * 2000-03-27 2001-10-03 北京化工大学 烷氧基化反应中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WO2005006471A1 (en) * 2003-07-10 2005-01-20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 Foundation Nanostructured carbon materials having good crystallinity and large surface area suitable for electrodes,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the same using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of polymeric carbon precursors
JP2006185794A (ja) * 2004-12-28 2006-07-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充電方法
CN101439853A (zh) * 2008-12-25 2009-05-27 湖南大学 基于磁场和催化以提高碳材料石墨化及碳化程度的方法
CN101456552A (zh) * 2009-01-06 2009-06-17 黑龙江大学 原位同步合成碳化钨/石墨碳纳米复合物的方法
CN101880924A (zh) * 2010-07-05 2010-11-10 重庆大学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低温石墨化的方法
CN103247802A (zh) * 2013-05-03 2013-08-1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700868A (zh) * 2014-01-15 2014-04-02 湖南桑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镁铝合金空气电池及其催化层的制备方法
CN105236393A (zh) * 2015-08-31 2016-01-13 三峡大学 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176A (zh) * 2016-08-24 2017-02-22 上海颐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24327A (zh) * 2017-07-11 2017-11-0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以煤为原料直接合成石墨材料的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hracite as a candidat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Young-Jun Kim et 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20924;第113卷;第157-165页 *
"太西无烟超低灰纯煤开发石墨化产品的研究";杨忠福等;《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21215(第1期);第40-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1043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1043B (zh) 一种煤衍生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066243B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煤焦粉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9214B (zh) 一种以硅酸盐玻璃为原料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产品和应用
CN107464938B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钼/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CN107579250B (zh) 一种复合碳材料导电剂
CN109378457A (zh) 一种高压实密度多孔硅片/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169582A (zh) 一种天然针焦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方法
CN110120504A (zh) 一种富磷的磷/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11843A (zh)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的再生方法
CN109473643B (zh) 一种CoSe2/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00054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焦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32078B (zh) 一种Fe3O4/Fe-煤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10828824B (zh) 一种长寿命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1246B (zh) 一种硫掺杂硬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负极的钾离子电池
CN107324327B (zh) 一种以煤为原料直接合成石墨材料的方法和用途
CN109768233B (zh) 锂离子电池NiCo2S4/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35180B (zh) 一种利用ldh基前驱体得到钴铁硫化物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0061197B (zh) 一种煤基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20861A (zh) 一种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快速合成石墨的方法及应用
Wang et al.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porous lead-carbon composite prepared from corn stover for high-performance lead-carbon batteries
CN110600738B (zh) 一种制备低温锂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4613967A (zh) 微波法快速制备的FeS@C复合材料、方法及其应用
CN107658457B (zh) 一种熔盐电解用SiO2-Gc/C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1275B (zh) 人造石墨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853085B (zh) 一种钴钒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及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