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4053A -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4053A
CN108094053A CN201711342533.8A CN201711342533A CN108094053A CN 108094053 A CN108094053 A CN 108094053A CN 201711342533 A CN201711342533 A CN 201711342533A CN 108094053 A CN108094053 A CN 108094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ody
hole
soil cave
mushroom
ed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25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学政
林芳
张陆阳
张根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113425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4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4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4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主要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食用菌栽培土洞,包括设置于粘土沟壑上的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内端设有弧形的第三洞体,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依次连通且共同形成U形的土洞。食用菌栽培方法,主要方法为在U形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内对食用菌进行栽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采用U形土洞对食用菌进行栽培,不但显著改善通风,方便有效控制洞内空气条件,而且有效降低了菌菇病害,提高了菌菇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Description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是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的栽培中,菌菇的菌朵质量和产量是菌菇产业的首要目标。为了获得植株发育良好的高产量菌菇,首要因素就是对空气条件的控制。
对于菌菇的生长而言,其生长的空气环境是影响发育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新鲜空气的补充以及对湿度的控制两方面。首先,由于许多菌菇都属于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氧气不但是菌菇发育、伸长、增厚的重要条件,氧气不足会造成菌丝生长缓慢、稀疏,发育迟缓等问题。故保持空气的新鲜度,保证氧气的供应是菌菇发育的重要条件。同时,菌菇生长环境中空气湿度的控制,也是决定菌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湿度过低则造成子实体瘦小,生长缓慢,菌体变硬老化,大大降低品质。如果湿度过高且通风条件差,则很容易发生病害。造成大量减产。故如何合理有效的控制好菌菇生长的空气环境,是食用菌产业技术的核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它采用U形土洞对食用菌进行栽培,不但显著改善通风,方便有效控制洞内空气条件,而且有效降低了菌菇病害,提高了菌菇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食用菌栽培土洞,包括设置于粘土沟壑上的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内端设有弧形的第三洞体,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依次连通且共同形成U形的土洞。
所述第一洞体的洞口处设有送风机,所述第二洞体的洞口处设有抽风机。
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的两侧内壁上均搭建有支架,两侧的支架之间设置过道。
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洞口处分别设置缓冲室,所述缓冲室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均为2.5m~3.5m。
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为直线形土洞,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长度为80~100m,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的高度为1.5~3.5m,且宽度为2~3.5m。
所述第三洞体内设有竖直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部直径为1.5m~2.0m,且其上部直径为0.6m~0.7m,且所述通风口的顶端高出地面1.5m~2.0m。
食用菌栽培方法,主要方法为在U形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内对食用菌进行栽培。
优选的,所述食用菌为秀珍菇,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高度差不小于6m的粘土沟壑上挖建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
S2:对秀珍菇菌种依次进行复活、筛选——复壮、培育——鉴定、选定良种——液体菌种制备的处理;
S3:对培养料依次进行拌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处理;
S4:将通过S3发好菌的菌袋入洞,依次经过菌丝恢复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即得所栽培食用菌。
作为一种优化组合,所述食用菌同时包括鸡腿菇和秀珍菇,所述栽培方法为对鸡腿菇和秀珍菇进行轮流栽培。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现有的单一通道的土洞,不管装设何种风机,都难以实现良好的通风,特别是土洞内端和洞口的空气状况差别较大,对空气控制很不利。本土洞改善了传统土洞单一通道的方式。整体采用U型的接口,在土洞的内端使用弧形的第三洞体将两个单一通道的土洞连通,使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内部空气能够形成循环的空气对流,结合第三洞体的弧形结构对于空气流体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够在通风方面得到显著的改善。不但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好气性菌株的生长发育,而且良好的通风也大大方便了对空气湿度的控制,避免由于湿度高通风差造成的病害情况。
此外,这种土洞的结构,在具体的栽培劳作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劳动量。在以往的单一通道土洞中进行劳作,劳作到尽头时只能掉头出洞,这一折返完全是对劳动力的浪费,同时土洞内空间逼仄,且劳作工具往往也较大,在洞内掉头不但较为费力,而且容易碰坏菌株,故这种单一通道的土洞给劳动者的劳作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使用本技术的土洞进行劳作时,劳动者采用单向路线,即依次依照第一洞体、第三洞体、第二洞体的顺序进行同向或反向劳作。不用掉头和折返,大大节约劳动力,解决洞内掉头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种植秀珍菇的土洞内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土洞尽头U形弯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洞口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第一洞体;2、第二洞体;3、第三洞体;4、缓冲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是食用菌栽培土洞,主体结构包括设置于粘土沟壑上的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所述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内端设有弧形的第三洞体3,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依次连通且共同形成U形的土洞。将相邻两条单一土洞,在洞内尽头凿开相连,形成“U”形,一方面利于通风,保证新鲜氧气的供应,有利于提高对土洞内外空气环境湿度和含氧量控制的水平,降低病害,另一方面农事操作更方便。
为了提高空气对流效果,进一步增强通风,所述第一洞体1的洞口处设有送风机,所述第二洞体2的洞口处设有抽风机。洞内空气形成良好对流,空气新鲜有利于食用菌生长和预防病虫害。在生产中可依据土洞大小和不同食用菌品种选择10寸~24寸的风机。
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的两侧内壁上均搭建有支架,方便进行多层栽培,两侧的支架之间设置过道。有利于形成风道,以及农事农具进出。
所述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洞口处分别设置缓冲室4,所述缓冲室4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均为2.5m~3.5m。
所述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为直线形土洞,所述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长度为80~100m,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的高度为1.5~3.5m,且宽度为2~3.5m。经过实际挖建,上述尺寸的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相配合,能够在通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空气对流效果好。
为了加强土洞内端的通风效果,所述第三洞体3内设有竖直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部直径为1.5m~2.0m,且其上部直径为0.6m~0.7m,且所述通风口的顶端高出地面1.5m~2.0m。使洞口与洞内端的空气条件接近,有利于实现种植条件的统一和标准化控制,
本发明所述是食用菌栽培方法,主要为使用上述U型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对食用菌进行栽培。
优选的,对秀珍菇的栽培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高度差不小于6m的粘土沟壑上挖建两条单一通道土洞,并将劲头相连形成U形土洞;
S2:对秀珍菇菌种依次进行复活、筛选——复壮、培育——鉴定、选定良种——液体菌种制备的处理;
S3:对培养料依次进行拌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处理;
所述培养料配方为按以下重量份混合的:玉米芯50份、木屑30份、棉壳20份、石灰5份。用此配方消耗了当地大量玉米芯等废弃物,环保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S4:将通过S3发好菌的菌袋入洞,依次经过菌丝恢复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即得所栽培食用菌。
上述土洞栽培秀珍菇技术成功,改变了土洞单一栽培鸡腿菇的局面,由于现有的菌菇产业在使用土洞单一栽培鸡腿菇和秀珍菇时,一方面品种单调,另一方面病虫害逐年加重,菇农生产效益受到影响。作为一种优化组合,所述食用菌同时包括鸡腿菇和秀珍菇,所述栽培方法为对鸡腿菇和秀珍菇进行轮流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土洞资源,通过轮作既减少病虫害发生,又丰富土洞栽培食用菌种类。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丰富产品。
实施例1:食用菌栽培土洞,主体结构包括设置于粘土沟壑上的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所述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内端设有弧形的第三洞体3,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依次连通且共同形成U形的土洞。对于粘土沟壑的选定要满足高于6m的条件。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长度均为80m,且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的宽度2m和高度2m,洞顶呈弓弧形。所述第一洞体1的洞口处安装有送风机,所述第二洞体2的洞口处安装有抽风机。
实施例2:食用菌栽培土洞,主体结构包括设置于粘土沟壑上的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所述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内端设有弧形的第三洞体3,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依次连通且共同形成U形的土洞。对于粘土沟壑的选定要满足高于6m的条件。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的长度均为100m,且所述第一洞体1、第二洞体2和第三洞体3的宽度3.5m和高度3.5m,洞顶呈弓弧形。所述洞口处设置缓冲室4,所述缓冲室4的长、宽、高各3m,洞门高1.8m,宽1.2m,能够满足进出料,土洞内端设置通风口,通风口上下垂直,所述通风口的下部直径为2.0m,所述通风口的顶端直径为0.7m,所述通风口高处粘土沟壑顶部底面1.5m。所述土洞内靠两壁搭多层支架,进行多层栽培,中间设走道,宽0.4m。
实施例3:采用实施例1所述土洞对秀珍菇进行栽培种植,具体的技术流程如下:
秀珍菇菌种复活、筛选——复壮、培育——鉴定、选定良种——液体菌种制备——培养料配方——拌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土洞处理——发好菌的菌袋入土洞——菌丝恢复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具体栽培措施为:
1、土洞的挖建:在适宜的黏土沟壑,水平开挖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在尽头通过开挖弧形的第三洞体3将第一洞体1和第二洞体2连通。并在第一洞体1的洞口安装送风机,在第二洞体2的洞口安装抽风机。土洞在栽培前进行彻底消毒和杀虫处理。采取石灰:水=1:100的溶液喷土洞。土洞出入口、通风口挂罩0.28mm孔径的防虫纱网,洞内安装杀虫灯、黄蓝板进行防治害虫。
2、按照重量份数将玉米芯50份,木屑30份,棉壳20份,石灰5份进行纯净、干燥、无霉、无虫,灭菌处理。然后进行发堆积发酵,即——将各配料充分混合、拌匀,使含水量达到65%,建成宽约1.5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堆上打两排通气孔,低温期加盖塑料薄膜、草帘保温。约3-4天,当料温升至65℃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前向堆表面喷少量水,翻堆时尽量做到上翻下、里翻外。当料温再次升至60℃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如此至少进行三次后,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进行装袋。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袋,料袋规格22*50cm,采用装袋机装料,确保装料紧实性一致。将装好料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加热至100℃,保持1小时,焖12小时,自然冷却,料温降至28℃以下时准备接种。将装好料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加热至100℃,保持1小时,焖12小时,自然冷却,料温降至28℃以下时准备接种。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枪在袋口、底部、中间各1处接种,各接种10ml。接种后移入发菌室发菌。接种后控制发菌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促进菌种快速萌动生长,同时预防杂菌发生。发菌阶段,室温控制在20~25℃,料温不超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保持空气新鲜,遮光或黑暗培养,约经3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3、菌丝满袋后移入土洞,约15天后熟培养,开始出菇,后熟时间长产量相对高。适当缺氧避光利于秀珍菇子实体生长。秀珍菇幼蕾形成后不宜直接向出菇面喷水,以喷洒墙壁和浇湿走道为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可在微弱灯光光照条件下培养。在适宜条件下,3天左右,菇盖2.5~3.5cm,菇柄长3.5cm,菇盖较厚即达一级菇标准,可以采摘。

Claims (10)

1.食用菌栽培土洞,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粘土沟壑上的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内端设有弧形的第三洞体,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依次连通且共同形成U形的土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体的洞口处设有送风机,所述第二洞体的洞口处设有抽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的两侧内壁上均搭建有支架,两侧的支架之间设置过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洞口处分别设置缓冲室,所述缓冲室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均为2.5m~3.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为直线形土洞,所述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的长度为80~100m,所述第一洞体、第二洞体和第三洞体的高度为1.5~3.5m,且宽度为1.2~3.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洞体内设有竖直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部直径为1.5m~2.0m,且其上部直径为0.6m~0.7m,且所述通风口的顶端高出地面1.5m~2.0m。
7.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食用菌栽培土洞内对食用菌进行栽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为秀珍菇,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高度差不小于6m的粘土沟壑上挖建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土洞;
S2:对秀珍菇菌种依次进行复活、筛选——复壮、培育——鉴定、选定良种——液体菌种制备的处理;
S3:对培养料依次进行拌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处理;
S4:将通过S3发好菌的菌袋入洞,依次经过菌丝恢复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即得所栽培食用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为鸡腿菇和秀珍菇,所述栽培方法为对鸡腿菇和秀珍菇进行轮流栽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秀珍菇的培养料配方为按以下重量份混合的:玉米芯50份、木屑30份、棉壳20份、石灰5份。
CN201711342533.8A 2017-12-14 2017-12-14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Pending CN108094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2533.8A CN108094053A (zh) 2017-12-14 2017-12-14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2533.8A CN108094053A (zh) 2017-12-14 2017-12-14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4053A true CN108094053A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1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2533.8A Pending CN108094053A (zh) 2017-12-14 2017-12-14 食用菌栽培土洞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4053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86A (zh) * 1995-07-15 1996-04-17 张丙林 利用地道夏季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JP2005137213A (ja) * 2003-11-04 2005-06-02 Sanki Eng Co Ltd きのこ栽培方法とその方法に用いる人工栽培室
CN101743856A (zh) * 2009-12-16 2010-06-23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利用防空洞周年生产鸡腿菇的方法
CN101766091A (zh) * 2010-02-10 2010-07-07 李永雄 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方法
CN202799736U (zh) * 2012-09-07 2013-03-20 郭伟望 用于栽培食用菌的u型土窑洞
CN202873386U (zh) * 2012-11-12 2013-04-17 慕宗强 食用菌全地下周年化生产菇室
CN203387988U (zh) * 2013-07-19 2014-01-15 临汾市尧都区万特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适用于食用菌种植的u型土窑洞大棚
CN104041327A (zh) * 2014-06-27 2014-09-17 平阴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利用土洞周年生产鸡腿菇的方法
CN104381014A (zh) * 2014-10-23 2015-03-04 武会丽 一种利用农村闲置窑洞种植双孢菇的系统
CN204811132U (zh) * 2015-07-08 2015-12-02 刘中华 一种窑洞温室大棚
CN207543852U (zh) * 2017-12-14 2018-06-29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食用菌栽培土洞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86A (zh) * 1995-07-15 1996-04-17 张丙林 利用地道夏季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JP2005137213A (ja) * 2003-11-04 2005-06-02 Sanki Eng Co Ltd きのこ栽培方法とその方法に用いる人工栽培室
CN101743856A (zh) * 2009-12-16 2010-06-23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利用防空洞周年生产鸡腿菇的方法
CN101766091A (zh) * 2010-02-10 2010-07-07 李永雄 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方法
CN202799736U (zh) * 2012-09-07 2013-03-20 郭伟望 用于栽培食用菌的u型土窑洞
CN202873386U (zh) * 2012-11-12 2013-04-17 慕宗强 食用菌全地下周年化生产菇室
CN203387988U (zh) * 2013-07-19 2014-01-15 临汾市尧都区万特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适用于食用菌种植的u型土窑洞大棚
CN104041327A (zh) * 2014-06-27 2014-09-17 平阴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利用土洞周年生产鸡腿菇的方法
CN104381014A (zh) * 2014-10-23 2015-03-04 武会丽 一种利用农村闲置窑洞种植双孢菇的系统
CN204811132U (zh) * 2015-07-08 2015-12-02 刘中华 一种窑洞温室大棚
CN207543852U (zh) * 2017-12-14 2018-06-29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食用菌栽培土洞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涛: "土洞栽培食用菌效果好", 《蔬菜》 *
王玉江等: "食用菌土洞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5273B (zh) 一种灵芝栽培方法
CN103907471B (zh) 一种麦冬无遮盖套种羊肚菌的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7396751B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5104001B (zh) 一种有机蔬菜栽培系统
CN104335819A (zh) 一种平菇与葡萄的套种方法
CN104885786A (zh) 一种尖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303823A (zh) 一种橡胶林下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
CN109845577A (zh) 一种羊肚菌免二次营养袋的栽培方法
CN111527980B (zh) 一种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01816260B (zh) 林地高棚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5941063A (zh) 黄果柑栽培和贮藏方法
CN103283491A (zh) 一种调控平菇出菇时间的栽培方法
KR20100071155A (ko) 표고버섯 재배방법
CN107509618A (zh) 一种豌豆尖潮汐生产方法
CN107750832B (zh) 一种金针菇培养箱
CN103891526A (zh) 一种免疏蕾的袋栽杏鲍菇栽培方法
CN102037855A (zh) 香菇立体栽培技术
CN212393364U (zh) 一种青钱柳用育苗容器
CN207543852U (zh) 食用菌栽培土洞
KR20110119352A (ko) 액체균주를 이용한 천마의 균상재배방법
KR101028954B1 (ko) 화분을 이용한 가정용 버섯의 재배방법 및 버섯재배상자
CN103583196A (zh) 一种温室薄皮甜瓜的栽培方法
CN110073898A (zh) 一种梯棱羊肚菌菌种工厂化生产及北方设施化栽培技术
KR100897522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침공 멀칭비닐백 및 이를 이용한버섯재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