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3616B -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3616B
CN108093616B CN201611026686.7A CN201611026686A CN108093616B CN 108093616 B CN108093616 B CN 108093616B CN 201611026686 A CN201611026686 A CN 201611026686A CN 108093616 B CN108093616 B CN 108093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melt
zone
monitoring sensing
physiology monitoring
packag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66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3616A (zh
Inventor
郎佳星
王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66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361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780 priority patent/WO20180906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3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3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00Electrostatic generators or motors using a solid mov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carrier
    • H02N1/04Friction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包括:层叠步骤、将第一柔性封装片、第一热熔胶膜、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热熔胶膜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依次层叠,形成待热熔的待热熔片组;热熔步骤、沿着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将待热熔片组依次划分成多个热熔区域,对各个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使每个热熔区域内的第一柔性封装片、第一热熔胶膜、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热熔胶膜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依次接合。该封装方法不仅能提高柔性封装片与生理监测传感带之间连接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地防止柔性封装片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脱离生理监测传感带,而且还能够防止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在热熔步骤中排出,从而提高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身体的健康变得越来越关注,作为监测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设备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监测设备所用的传感器一般需要放入可穿戴物内,基于摩擦发电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凭借无需电源、检测精准和柔软舒适等优势已开始取代其他传感器。封装作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一个必要工序,不仅对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外观,而且对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两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都存在问题。第一种封装方法是采用双面胶将两个柔性封装片分别粘接在生理监测传感带的两侧上,其主要问题是双面胶容易因老化而逐渐降低粘接强度,导致柔性封装片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脱离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种封装方法是采用整体热熔方式将两个柔性封装片粘接在生理监测传感带的两侧上,其主要问题是整体热熔封装会使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排出,导致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显著下降。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该封装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柔性封装片与生理监测传感带之间连接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地防止柔性封装片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脱离生理监测传感带,而且还能够防止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在热熔步骤中的排出,从而提高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其步骤包括:层叠步骤、将第一柔性封装片、第一热熔胶膜、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热熔胶膜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依次层叠,形成待热熔的待热熔片组;热熔步骤、沿着所述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将所述待热熔片组依次划分成多个热熔区域,对各个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使每个所述热熔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柔性封装片、第一热熔胶膜、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热熔胶膜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依次接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热熔步骤中,所述热熔的次数与所述热熔区域的数量相同。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热熔步骤中,沿着所述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各个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热熔。
进一步地,在所述热熔步骤中,所述热熔的次数小于所述热熔区域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在热熔步骤中,第奇数次所述热熔是对两个奇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的热熔,第偶数次所述热熔是对两个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的热熔,每次被热熔的两个奇数位置或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之间都间隔一个其它热熔区域。
更进一步地,在热熔步骤中,所述热熔的次数是两次,其中一次所述热熔是对所有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的热熔,另一次所述热熔是对所有奇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的热熔。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热熔区域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和第二热熔胶膜分别选自共聚酯型热熔胶膜、共聚酰胺型热熔胶膜或聚氨酯型热熔胶膜中的一种。
更进一步地,在热熔步骤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热熔胶膜的熔点皆为50~80℃时,所述热熔区域选择热熔温度150℃~300℃,热熔压力0.01MPa~0.2MPa,热熔时间8~15s。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封装片选为仿超纤维布料、PU(聚氨酯)或超纤维布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主要通过分段热熔方式来对生理监测传感带进行封装,使得其不仅可以继承上述两种现有封装方法中的优点,而且还能够克服上述两种现有封装方法中的缺点,即,该封装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柔性封装片(包含第一柔性封装片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与生理监测传感带之间连接的使用寿命,以便尽可能地防止柔性封装片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脱离生理监测传感带,而且还能够防止整体热熔方式导致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在热熔步骤中排出,从而提高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发现,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适量气体能保证生理监测传感带在外力作用下摩擦界面有良好的接触分离,以输出稳定的电信号。在现有技术中,整体热熔方式将导致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气压过大而排出,影响其摩擦界面接触和分离的效果,进而降低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但在本申请中,当热熔模具对一个或其中多个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热熔时,生理监测传感带内的气体会被排到未被施压热熔的热熔区域,然后未被施压热熔的热熔区域被热熔时,其内部气体将进入并保持在原已被施压热熔的热熔区域内,使得生理监测传感带内气体能够保证摩擦界面良好的接触和分离的效果,进而提高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的步骤简单,便于实施自动化的封装,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的热熔步骤中的待热熔片组和热熔模具;以及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的热熔步骤中的待热熔片组和热熔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层叠步骤S1:将第一柔性封装片1、第一热熔胶膜2、生理监测传感带3、第二热熔胶膜4和第二柔性封装片5依次层叠,形成待热熔的待热熔片组。其中,第一和第二热熔胶膜2,4皆可选为共聚酯型热熔胶膜(例如PES系列)、共聚酰胺型热熔胶膜(例如PA系列)或聚氨酯型热熔胶膜(例如TPU系列)。第一和第二柔性封装片1,5皆可选为耐热的布料,如仿超纤维布料。当然第一和第二柔性封装片1,5也可选其他的柔性材料,如PU(聚氨酯)、超纤维布料、塑料或橡胶。
热熔步骤S2:沿着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将待热熔片组依次划分成多个热熔区域,对各个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使每个热熔区域内的第一柔性封装片1、第一热熔胶膜2、生理监测传感带3、第二热熔胶膜4和第二柔性封装片5依次接合。其中,热熔过程所用的控制条件与热熔胶膜相关,并影响柔性封装片材料的选择。例如,第一和第二热熔胶膜的熔点皆为50~80℃,所述热熔区域选择热熔温度150℃~300℃,优选200℃,热熔压力0.01MPa~0.2MPa,优选0.1MPa,热熔时间8~15s,优选10s。第一和第二柔性封装片1,5皆可选为耐温布料,如仿超纤维布料,采用上述热熔工艺条件,尤其是热熔温度、热熔压力及热熔时间的参数选择能够保证生理监测传感带封装效果最好,牢固性高,并且上述热熔工艺条件下生理监测传感带3不会因为内部材料变形导致生理监测传感带3变形,甚至性能变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主要通过分段热熔方式来对生理监测传感带3进行封装,使得其不仅可以继承上述两种现有封装方法中的优点,而且还能够克服上述两种现有封装方法中的缺点,即,该封装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柔性封装片(包含第一柔性封装片1和第二柔性封装片5)与生理监测传感带3之间连接的使用寿命,以便尽可能地防止柔性封装片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脱离生理监测传感带3,而且还能够防止整体热熔使生理监测传感带3内气体排出,从而提高生理监测传感带3的性能。
在热熔步骤中,热熔的次数既可以与热熔区域的数量相同,也可与热熔区域的数量不同。热熔区域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或其他形状。其中,一次热熔可以只对一个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也可对两个以上互不相邻的热熔区域进行热熔。各个热熔区域被热熔的先后顺序不限,但优先选择沿着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依次进行。
在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热熔步骤中的热熔的次数与热熔区域的数量相同。其中,热熔模具6长度和热熔区域长度均设置为生理监测传感带长度L的1/N倍,生理监测传感带3的长度L根据人身体宽度设定,优选为885mm,N代表热熔区域的数量,其选为≥2的正整数,封装时热熔N次后,完成封装。在热熔步骤中,例如热熔次数是3次,这样热熔模具6只需对三个热熔区域依次热熔便可完成封装,第一热熔区域L1完成热熔后,当未被施压热熔的第二热熔区域L2被热熔时,其内部气体将进入并保持在原已被施压热熔的第一热熔区域L1内,同理第三热熔区域L3施压热熔时,其内部气体将进入并保持在原已被施压热熔的第一、第二热熔区域L1,L2内,生理监测传感带3完成最终封装,其内适量气体能够保证摩擦界面良好的接触和分离的效果,进而提高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3的性能。N优选为3,此时热熔模具6比较小,加热速度也比较快,封装效果牢固。在热熔步骤中,可沿着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各个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易于实现自动化,进而节约制造成本。优选地,各个热熔区域完全相同,例如热熔区域均为长宽为290mm*30mm的矩形区域,使得人们可以用一个热熔模具对所有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避免制造过多的热熔模具而提高封装成本。
在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热熔的次数是两次,其中一次所述热熔是对所有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的热熔,另一次所述热熔是对所有奇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的热熔。其中,热熔区域长度设置为生理监测传感带3长度L的1/N倍,N代表热熔区域的数量,其选为≥4的偶数,热熔模具7的有效长度(即能够与生理监测传感带3相接触的区域长度之和)为L/2,封装时热熔2次即可完成封装。例如,N选为4,这样共分成两次热熔即可完成封装,第一次所述热熔针对第一和第三热熔区域L1,L3完成热熔,第二次热熔时,针对第二和第四热熔区域L2,L4进行热熔,此时第二和第四热熔区域L2,L4内部气体会被排到已经完成热熔的第一和第三热熔区域L1,L3内,从而防止整体热熔封装导致生理监测传感带内气体排出,最终影响生理监测传感带3的性能。本实施例中N优选为4,原因为若N选择太大的偶数,则相应热熔区域面积减小,分段热熔时热熔区域间隔减小,因而对封装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3的性能提升不够明显。
在未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热熔步骤中的热熔的次数是热熔区域的数量的1/2倍。优选地,在热熔步骤中,第奇数次热熔是对两个奇数位置的热熔区域进行的热熔,第偶数次热熔是对两个偶数位置的热熔区域进行的热熔。显然这种热熔方式要比前述实施例的逐个热熔方式的效率高。更优选地,在热熔步骤中,每次被热熔的两个奇数位置或偶数位置的热熔区域之间都间隔一个其它热熔区域。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热熔区域优选完全相同,使得人们可以用一个热熔模具对所有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降低封装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柔性封装片(包含第一柔性封装片1和第二柔性封装片5)与生理监测传感带3之间连接的使用寿命,以便尽可能地防止柔性封装片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脱离生理监测传感带3,而且还能够防止整体热熔导致生理监测传感带3内的气体在热熔步骤中排出,从而提高该生理监测传感带3的性能。
本申请中生理监测传感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相对的两个表面构成摩擦界面,当外力作用于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上时,所述摩擦界面相互摩擦,并输出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端。构成所述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凸起阵列结构,所述凸起阵列结构为多个凸点按照矩形或菱形排列构成,或者为多个带状结构按照几何排列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表面的两侧、四角、四周边缘或整个表面上。其中,凸点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四棱柱形或四棱锥形等,此处不作限定;带状结构可以按照井字、叉字、斑马线型、十字或口字的形状阵列排列,此处不作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层叠步骤、将第一柔性封装片、第一热熔胶膜、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热熔胶膜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依次层叠,形成待热熔的待热熔片组;
热熔步骤、沿着所述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将所述待热熔片组依次划分成多个热熔区域,对各个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热熔,以使每个所述热熔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柔性封装片、第一热熔胶膜、生理监测传感带、第二热熔胶膜和第二柔性封装片依次接合;
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熔步骤中,所述热熔的次数与所述热熔区域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熔步骤中,沿着所述待热熔片组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各个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热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熔步骤中,所述热熔的次数小于所述热熔区域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熔步骤中,第奇数次所述热熔是对两个奇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的热熔,第偶数次所述热熔是对两个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进行的热熔,每次被热熔的两个奇数位置或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之间都间隔一个其它热熔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熔步骤中,所述热熔的次数是两次,其中一次所述热熔是对所有偶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的热熔,另一次所述热熔是对所有奇数位置的所述热熔区域的热熔。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热熔区域完全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热熔胶膜分别选自共聚酯型热熔胶膜、共聚酰胺型热熔胶膜或聚氨酯型热熔胶膜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熔步骤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热熔胶膜的熔点皆为50~80℃,所述热熔区域选择热熔温度150℃~300℃,热熔压力0.01MPa~0.2MPa,热熔时间8~15s。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封装片选为仿超纤维布料、PU或超纤维布料。
CN201611026686.7A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Active CN108093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6686.7A CN108093616B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PCT/CN2017/092780 WO2018090653A1 (zh) 2016-11-18 2017-07-13 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6686.7A CN108093616B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3616A CN108093616A (zh) 2018-05-29
CN108093616B true CN108093616B (zh) 2019-09-10

Family

ID=62146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6686.7A Active CN108093616B (zh) 2016-11-18 2016-11-18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3616B (zh)
WO (1) WO20180906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0483B2 (ja) * 2002-02-14 2006-12-20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Rf−idメディアの製造方法
KR101076787B1 (ko) * 2010-03-02 2011-10-25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씨 태양전지모듈용 이면 보호시트의 제조방법
DE102013003456A1 (de) * 2013-03-01 2014-09-04 Daimler Ag Faserkunststoff-Verbundbauteil mit zwei Class-A-Sichtoberflächen und Herstellverfahren
CN104112827A (zh) * 2013-04-19 2014-10-22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密封部件、密封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装置用容器
CN103589631B (zh) * 2013-11-19 2015-04-22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04523227B (zh) * 2014-12-22 2018-03-09 浙江智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兼容薄膜的柔性可延展电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4840183B (zh) * 2015-04-21 2018-01-05 深圳市世瓴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信号采集垫的制作工艺
CN105553323B (zh) * 2015-11-23 2017-05-10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CN105796095B (zh) * 2016-01-22 2018-12-25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胎心胎动监测带、胎心胎动监测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90653A1 (zh) 2018-05-24
CN108093616A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4382B (zh) 表面测温温度传感器
CN109419570B (zh) 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3616B (zh)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CN107230731B (zh) 薄膜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860713A (zh) 电芯、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93284U (zh) 一种新型光纤熔接机分体式加热装置及光纤熔接机
US3152313A (en) Elastic heater for compound curves
CN206704671U (zh)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塑胶封装装置
CN206907894U (zh) 电池模组和电动汽车
CN106463221B (zh) 浪涌吸收元件
CN206586924U (zh) 用于生理监测传感带封装的封装设备和传感带组件
CN208937209U (zh) 一种高温胶封装热电偶
CN102664080B (zh) 一种玻璃封装二极管型热敏电阻的加工工艺
CN20605680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加热器的温度传感器
CN104733358B (zh) 一种ic卡封装装置和方法
CN111697269A (zh) 一种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183B (zh) 生理信号采集垫的制作工艺
CN108896218A (zh) 一种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923605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纺织品
CN115746735B (zh) 一种耐酸碱抗静电胶带及其加工方法和粘贴方法
CN216887507U (zh) 一种耐用的热封用隔离垫
CN211240120U (zh) Ntc发热膜组件
CN202120823U (zh) 新型封装热熔断器
WO2018122203A1 (en) A photovoltaic packaging,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photovoltaic packaging
CN208971831U (zh) 一种柔性恒温发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