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3323B -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3323B
CN105553323B CN201510814916.5A CN201510814916A CN105553323B CN 105553323 B CN105553323 B CN 105553323B CN 201510814916 A CN201510814916 A CN 201510814916A CN 105553323 B CN105553323 B CN 105553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insulating barrier
triboelectricity
high mole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4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3323A (zh
Inventor
付晓玥
王珊
冯顺
钟强
王小雄
赵豪
苗楠
徐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49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3323B/zh
Priority to US15/119,663 priority patent/US2018016091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6344 priority patent/WO201708820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3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3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3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3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33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 A61B5/004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adapted for image acquisition of a particular organ or body part
    • A61B5/0044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adapted for image acquisition of a particular organ or body part for the 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3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occurring during breat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5Sleep qua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8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mounted on external non-worn devices, e.g. non-medical devices
    • A61B5/6892Ma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00Electrostatic generators or motors using a solid mov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carrier
    • H02N1/04Friction gene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04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hysiological signal transmitted
    • A61B5/0006ECG or EEG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respiratory organs
    • A61B5/0816Measuring devices for examining respiratory frequenc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3Local tracking of patients, e.g. in a hospital or private home
    • A61B5/1115Monitoring leaving of a patient support, e.g. a bed or a wheel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7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 A61B5/259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using conductive adhesive means, e.g.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0Input circu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其中,生理监测传感带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绝缘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和绝缘层的导电屏蔽层;以及,作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该生理监测传感带具有自供电、灵敏度高、输出电信号稳定、使用操作简单、尺寸任意可调、质量轻、用户使用舒适方便,且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自防潮和自屏蔽的功能,增加了输出电信号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呼吸、心跳等身体指标的监测对于人体健康的监测和疾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呼吸、心跳等身体指标监测仪器却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
现有的呼吸监测设备大都价格昂贵,仪器复杂,并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且监测时还必须要求被监测者佩戴口鼻式监测器,容易给被监测者造成不适的感觉和心理压力。
而现有的心跳监测设备多为心电图仪,而常见的心电图仪价格大都非常昂贵,操作者也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此外,在监测时还得要求被监测者贴上多个导联电极,致使被监测者上身布满连线,易给被监测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干扰诊断结果,且心电信号还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另外,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睡姿会在不断的变化,设置在被监测者身体上的导联电极等传感器可能会在睡姿变化的过程中发生脱落,最终导致整个监测失败,无法实现监测的目的。
此外,现有的呼吸、心跳等身体指标监测仪器大都是独立使用的,仅用于专门项目的监测,例如目前已有的心电图仪并没有兼顾监测呼吸的功能,而目前已有的呼吸监测设备也并没有兼顾监测心跳的功能,由此使得对于被监测者的实时、全面的身体监测变得困难。
综上所述,现有的呼吸、心跳等身体指标监测仪器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易受外界干扰,工作可靠性差;结构、制作工艺及使用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监测仪器功能单一;易受外界干扰,工作可靠性差;结构、制作工艺及使用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
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绝缘层;
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和绝缘层的导电屏蔽层;以及,
作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
其中,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生理监测系统,还包括:终端设备,用于对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统计分析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床垫,包括: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以及床垫本体;生理监测传感带设置在床垫本体的内部和/或外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的生理监测床垫的生理监测系统,还包括:终端设备,用于对生理监测床垫输出的生理电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统计分析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层叠设置在一起,其中,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
裁切绝缘层,使用绝缘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以及,
裁切导电屏蔽层,使用导电屏蔽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和绝缘层;
其中,在裁切绝缘层之前,将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并在包覆绝缘层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或者,在裁切绝缘层之前,将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并在包覆绝缘层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以及在包覆导电屏蔽层之前或之后将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制成的,其不仅可用于监测人体呼吸、心跳的频率和/或波形,还可同时监测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信号和/或对应动作信号发生的时间点。以睡眠生理监测为例,当人处于安静睡眠中时,由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如电压信号)能反映人体安静睡眠中呼吸、心跳的频率和/或波形;当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时,生理监测传感带会输出明显异于处于安静睡眠中的生理电信号,上述都为分析睡眠质量及人体健康状况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的优点为:
(1)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制成的,故其具有自供电、灵敏度高、输出电信号稳定,且使用操作简单的特点。
(2)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通过在自身结构中设置绝缘层和导电屏蔽层,实现了自防潮和自屏蔽的功能,这不仅增加了其输出电信号的稳定性,同时还延长了使用寿命。
(3)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采用便于切割的柔性薄膜材料制成,故该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尺寸任意可调、质量轻、用户使用舒适方便。
(4)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四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八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九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一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制成的,其包括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绝缘层、导电屏蔽层以及作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其中,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绝缘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导电屏蔽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和绝缘层;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无需穿戴,可直接铺设在床垫内部、上表面、下表面或能够使生理监测传感带正常监测距离床垫一定距离的有效区域内,用于人体生理监测,实时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可选地,生理监测传感带还可包括:包覆导电屏蔽层外侧表面的保护层。保护层的设置不仅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其内部结构正常工作,也保证了其内部结构的清洁,同时还可按需求将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固定在床垫上。保护层为可拆卸结构,这样便于清洁,保证了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清洁卫生。
上述绝缘层可完全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形成一种全包结构;上述绝缘层也可完全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而部分包覆第二摩擦发电层,使得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接触,形成一种半包结构。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1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第一摩擦发电层具体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第二摩擦发电层具体为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之间形成摩擦界面;绝缘层13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导电屏蔽层14完全包覆在绝缘层13的外侧表面,即导电屏蔽层14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和绝缘层13;保护层15完全包覆在导电屏蔽层14的外侧表面,即保护层15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绝缘层13和导电屏蔽层14;第一电极10连接第一引出电极16,导电屏蔽层14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第一引出电极16和第二引出电极17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图1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为一种全包结构。
绝缘层13具体为单面带胶或双面带胶的绝缘胶带,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带,即PET胶带,绝缘胶带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完全包覆形成密闭结构,即全包结构。绝缘层13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包裹起来,一方面,起到了防水和防潮的作用,省去了在最外层表面进行防潮处理的工序;另一方面,解决了由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构成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封装问题,避免了外界环境因素对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摩擦发电的影响。
导电屏蔽层14具体为单面带胶或不带胶的导电胶带,导电屏蔽层14完全包覆在绝缘层13的外侧表面。如果绝缘层13为单面带胶的绝缘胶带,则导电屏蔽层14为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具体地,绝缘层13的带胶表面粘贴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导电屏蔽层14的带胶表面粘贴在绝缘层13的外侧表面;如果绝缘层13为双面带胶的绝缘胶带,则导电屏蔽层14为不带胶的导电胶带,具体地,绝缘层13的第一侧带胶表面(即绝缘层13的内侧表面)粘贴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导电屏蔽层14粘贴在绝缘层13的第二侧带胶表面(即绝缘层13的外侧表面)。
保护层15可以为织物层或塑料层或塑胶膜,如为塑料层,则为轻薄塑料。保护层15不仅对内部结构(即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绝缘层13和导电屏蔽层1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其内部结构正常工作,也保证了其内部结构的清洁,同时还可按需求将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固定在床垫上。优选保护层15为可拆卸结构,这样便于清洁,保证了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的清洁卫生。当然,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也可以不设置保护层15。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具体为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通过第一电极10的带胶表面粘贴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上。此外,也可以通过涂覆或溅射等工艺直接将电极材料,如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金属或合金,设置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上形成第一电极10,此处不做限定。
第一电极10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引出电极16,本发明对铆钉种类不作限制,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铆钉种类。具体地,第一引出电极16的一端直接铆接在作为第一电极10的导电胶带上。导电屏蔽层14也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同样不对铆钉种类作限制。具体地,第二引出电极17的一端直接铆接在作为导电屏蔽层14的导电胶带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出电极17为接地电极,即导电屏蔽层14接地。当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10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导电屏蔽层14接地为零电势,最终使得第一电极10和导电屏蔽层14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第一引出电极16和第二引出电极17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这种将第二引出电极17接地(即导电屏蔽层14接地)的方式,不仅使导电屏蔽层14作为上述生理监测传感带的一个输出电极使用,还使其作为屏蔽层使用,且将其接地后的屏蔽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制成的,铺设或镶嵌在能够使该生理监测传感带正常监测的床垫区域(弹簧、椰棕等床垫),如人体胸部对应的床垫区域。该生理监测传感带不仅可用于监测人体呼吸、心跳的频率和/或波形,还可同时监测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信号和/或对应动作信号发生的时间点。以睡眠生理监测为例,当人处于安静睡眠中时,由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如电压信号)能反映人体安静睡眠中呼吸、心跳的频率和/或波形;当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时,生理监测传感带会输出明显异于处于安静睡眠中的生理电信号,上述都为分析睡眠质量及人体健康状况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采用便于切割的柔性薄膜材料制成的,故其具有自供电、灵敏度高、输出电信号稳定、使用操作简单、尺寸任意可调、质量轻、用户使用舒适方便,且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同时该生理监测传感带通过在自身结构中设置绝缘层和导电屏蔽层,实现了自防潮和自屏蔽的功能,这不仅增加了其输出电信号的稳定性,同时还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2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绝缘层18未完全包覆里面的摩擦发电机结构,即未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构成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是一种半包结构。具体地,绝缘层18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而部分包覆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使得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
绝缘层18具体为单面带胶或双面带胶的绝缘胶带,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带,即PET胶带,绝缘胶带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而部分包覆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使得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
导电屏蔽层14具体为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导电屏蔽层14完全包覆在绝缘层18的外侧表面,且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的部分区域接触。当绝缘层18为单面带胶的绝缘胶带,绝缘层18的带胶表面粘贴第一电极10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且部分粘贴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导电屏蔽层14的带胶表面粘贴绝缘层18的外侧表面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未被绝缘层18包覆的部分区域形成密封结构;当绝缘层18为双面带胶的绝缘胶带,具体地,绝缘层18的第一侧带胶表面(即绝缘层18的内侧表面)粘贴第一电极10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且部分粘贴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导电屏蔽层14的带胶表面粘贴在绝缘层18的第二侧带胶表面(即绝缘层18的外侧表面)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未被绝缘层18包覆的部分区域形成密封结构。
通过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绝缘层18和导电屏蔽层14形成的密封结构,一方面,起到了防水和防潮的作用,省去了在最外层表面进行防潮处理的工序;另一方面,解决了由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构成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封装问题,避免了外界环境因素对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摩擦发电的影响。
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3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具体为第二电极层22;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电极层22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电极层22之间形成摩擦界面。图3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也是一种全包结构。
图3中,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层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当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时,第二引出电极接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电极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且当导电屏蔽层接地为零电势时,使得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第二电极层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第二电极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四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4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具体为第二电极层22;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电极层22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电极层22之间形成摩擦界面;绝缘层18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而部分包覆第二电极层22,使得第二电极层2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图4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半包结构。
图4中,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由于第二电极层2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因此第二引出电极也可以与第二电极层连接。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其中,第一引出电极可直接铆接在作为第一电极的导电胶带上,第二引出电极可铆接在作为导电屏蔽层的导电胶带上或铆接在作为第二电极层的导电胶带上或在导电屏蔽层和第二电极层粘贴后铆接在两者形成的复合层上。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电极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同时,由于第二电极层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接触,故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第二电极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5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具体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32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32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未设置第二电极32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摩擦界面。图5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全包结构。
图5中,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当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时,第二引出电极接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且当导电屏蔽层接地为零电势时,使得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第二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6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具体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32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32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未设置第二电极32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摩擦界面;绝缘层18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3,而部分包覆第二电极32,使得第二电极3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图6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半包结构。
图6中,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由于第二电极3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因此,第二引出电极也可以与第二电极连接。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其中,第一引出电极可直接铆接在作为第一电极的导电胶带上,第二引出电极可铆接在作为导电屏蔽层的导电胶带上或铆接在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电极上或在第二电极和导电屏蔽层粘贴后铆接在两者形成的复合层上。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同时,由于第二电极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接触,故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7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除了包括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以外,还包括:居间电极层40;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居间电极层40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形成摩擦界面。图7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全包结构。
图7中,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当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时,第二引出电极接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和居间电极层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电极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居间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且当导电屏蔽层接地为零电势时,使得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居间电极层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八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8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除了包括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以外,还包括:居间电极层40;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居间电极层40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层叠设置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形成摩擦界面;绝缘层18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和居间电极层40,而部分包覆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使得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图8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半包结构。
图8中,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2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当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时,第二引出电极接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和居间电极层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电极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居间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且当导电屏蔽层接地为零电势时,使得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居间电极层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九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9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居间电极层40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41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居间电极层40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41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依次层叠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未设置第二电极41的一侧表面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形成摩擦界面。图9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全包结构。
图9中,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或第二电极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或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当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时,第二引出电极接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居间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电极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居间电极层之间、第二电极和居间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且当导电屏蔽层接地为零电势时,使得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居间电极层与导电屏蔽层之间、第二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实施例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10示出了生理监测传感带内部的各层状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结构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居间电极层40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41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居间电极层40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41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依次层叠在一起;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未设置第一电极10的一侧表面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未设置第二电极41的一侧表面与居间电极层40之间形成摩擦界面;绝缘层18完全包覆第一电极10、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1、居间电极层40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而部分包覆第二电极41,使得第二电极41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图10所示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一种半包结构。
图10中,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2设置有第二电极41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14接触,第一引出电极16与第一电极10连接,第二引出电极17与导电屏蔽层14连接。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或者,第一引出电极与居间电极层连接,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或屏蔽导电层连接。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采用铆接的方式与对应的层结构连接。
当本实施例中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受到压力时,如人在睡眠过程中微弱的呼吸、心跳动作施加的压力,或者人在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施加的压力,不同动作施加的压力都会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居间电极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使得第一电极、居间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分别感应出对应的电荷,又由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电极层所用材料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和居间电极层之间、第二电极和居间电极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同时,由于第二电极的部分区域与导电屏蔽层接触,故第一电极与导电屏蔽层之间、居间电极层与导电屏蔽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势差,因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与各层连接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输出不同强度的生理电信号。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替换为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除了以上不同之外,本实施例中其它各层结构的具体设置都可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可以为导电胶带,导电胶带的带胶表面粘贴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可以是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薄膜,如点阵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即PDMS薄膜。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也可以是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薄膜,优选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选取的材料不同,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即PET薄膜。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可以为表面设置有金属铝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即PET/Al薄膜。第二电极也可以为导电胶带,导电胶带的带胶表面粘贴在PET薄膜上。第二电极层或居间电极层为导电胶带。绝缘层可以为单面带胶或双面带胶的绝缘胶带,如PET胶带。导电屏蔽层可以为单面带胶或不带胶的导电胶带。保护层可以为织物层或塑料层或塑胶膜,如为塑料层,则为轻薄塑料。
在以上各个实施例中,形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任一个表面上可设凸起结构,本发明对凸起的形状不作限制。例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朝向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或第二电极层或居间电极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一侧表面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表面布设有凸点阵列的矩形薄膜,其中,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一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一长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二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二长边之间的距离相等;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一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一短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二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相等。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提高本发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灵敏度,并且使其更为稳定的输出生理电信号,增加本发明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监测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一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一长边之间的距离或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二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二长边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优选为1mm;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一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一短边之间的距离或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二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优选为1mm。
可选地,凸点阵列中凸点高度为0.01mm-5mm,优选为1.25mm;凸点间距为0.01mm-30mm,优选为10m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点阵PDMS薄膜,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PET薄膜。点阵PDMS薄膜的厚度为50μm至1000μm,优选为200μm;PET薄膜的厚度为30μm至500μm,优选为50μm。
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制成的,铺设或镶嵌在能够使该生理监测传感带正常监测的床垫区域(弹簧、椰棕等床垫),如人体胸部对应的床垫区域。该生理监测传感带不仅可用于监测人体呼吸、心跳的频率和/或波形,还可同时监测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信号和/或对应动作信号发生的时间点。以睡眠生理监测为例,当人处于安静睡眠中时,由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如电压信号)能反映人体安静睡眠中呼吸、心跳的频率和/或波形;当睡眠中出现翻身、离床、打鼾等动作时,生理监测传感带会输出明显异于处于安静睡眠中的生理电信号,上述都为分析睡眠质量及人体健康状况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是基于摩擦发电机的原理、采用便于切割的柔性薄膜材料制成的,故其具有自供电、灵敏度高、输出电信号稳定、使用操作简单、尺寸任意可调、质量轻、用户使用舒适方便,且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同时该生理监测传感带通过在自身结构中设置绝缘层和导电屏蔽层,分别实现了自防潮和自屏蔽的功能,这不仅增加了其输出电信号的稳定性,同时还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生理监测传感带还可以包括:监测电路(图中未示出)。监测电路与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连接,用于采集并处理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得到被监测者的生理数据,例如呼吸和/或心跳频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系统,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任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用于对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统计分析结果。监测者可通过终端设备获取被监测者的生理数据。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监测者可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被监测者的生理数据,也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存储及分析被监测者的生理数据,并生成被监测者需要的相应时间范围内的生理监测报告及改善建议。
另外,生理监测系统也可以包括报警器,当生理数据表征出被监测者的身体状况发生异常时,如在呼吸、心跳暂停或生理电信号发生异常时,触发报警器以声光形式报警,从而有助于监测者及时获取该信息,使被监测者及时得到救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床垫,该医疗监测床垫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任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以及床垫本体,其中,生理监测传感带设置在床垫本体的内部和/或外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理监测系统,包括上述生理监测床垫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用于对生理监测床垫输出的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统计分析结果。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制作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层叠设置在一起,其中,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
步骤102,裁切绝缘层,使用绝缘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以及,
步骤103,裁切导电屏蔽层,使用导电屏蔽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和绝缘层。
其中,在裁切绝缘层之前,将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并在包覆绝缘层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或者,在裁切绝缘层之前,将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并在包覆绝缘层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以及在包覆导电屏蔽层之前或之后将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步骤104,裁切保护层,使用保护层包覆导电屏蔽层的外侧表面。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01包括:制作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裁切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得到第一电极;将第一电极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粘贴在一起作为第一摩擦发电层。裁切导电胶带得到第二电极层作为第二摩擦发电层;或者,制作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作为第二摩擦发电层;或者,在制作成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侧表面采用涂覆或溅射工艺设置第二电极得到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作为第二摩擦发电层。
进一步的,制作第二摩擦发电层还包括:制作居间电极层。将居间电极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或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层叠设置在一起作为第二摩擦发电层。
上述步骤102包括:裁切绝缘层,使绝缘层的长度大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之和且小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的2倍之和,绝缘层的宽度大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之和且小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的2倍之和;将层叠设置在一起的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放在绝缘层的中间,包覆绝缘层后暴露出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部分区域。
具体地,若第一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1,宽度为K1,厚度为H1,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2,宽度为K2,厚度为H2,且L1大于L2,K1小于K2那么,2(H1+H2)+L1<绝缘层的长度<2(H1+H2)+2L1,2(H1+H2)+K2<绝缘层的宽度<2(H1+H2)+2K2;若第一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1,宽度为K1,厚度为H1,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2,宽度为K2,厚度为H2,且L1小于L2,K1大于K2那么,2(H1+H2)+L2<绝缘层的长度<2(H1+H2)+2L2,2(H1+H2)+K1<绝缘层的宽度<2(H1+H2)+2K1
或者,上述步骤102包括:裁切绝缘层,使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之和,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的2倍之和;或者,裁切绝缘层,使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的2倍之和,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之和;将层叠设置在一起的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放在绝缘层的中间,使用绝缘层完全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
具体地,若第一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1,宽度为K1,厚度为H1,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2,宽度为K2,厚度为H2,且L1大于L2,K1小于K2那么,绝缘层的长度≥H1+H2+L1,绝缘层的宽度≥2(H1+H2)+2K2;若第一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1,宽度为K1,厚度为H1,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长度为L2,宽度为K2,厚度为H2,且L1小于L2,K1大于K2,那么,绝缘层的长度≥2(H1+H2)+2L2,绝缘层的宽度≥H1+H2+K1
进一步的,将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具体为:通过铆接的方式将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或者,将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具体为:通过铆接的方式将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将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具体为:通过铆接的方式将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进一步的,制作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进一步包括:
制作表面布设有凸点阵列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裁切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得到矩形薄膜,使得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一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一长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二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二长边之间的距离相等;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一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一短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矩形薄膜的第二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相等。
下面以第一摩擦发电层为点阵PDMS薄膜,第二摩擦发电层为PET/Al薄膜为例,详细介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两个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PDMS成型得到点阵PDMS薄膜,作为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步骤202,裁切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得到第一电极;
步骤203,将裁切后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与点阵PDMS薄膜粘贴在一起,得到第一摩擦发电层,也就是将第一电极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粘贴在一起,得到第一摩擦发电层,其中,导电胶带的带胶表面与点阵PDMS薄膜未设置有点阵的一侧表面进行粘贴;
步骤204,铆接第一引出电极,使第一引出电极与作为第一电极的导电胶带连接;
步骤205,裁切PET/Al薄膜,得到第二摩擦发电层,其中,首先通过涂覆或溅射工艺在PET薄膜的一侧表面设置Al电极,然后再进行裁切;
步骤206,组装摩擦发电机结构,即组装粘贴有导电胶带的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
步骤207,裁切绝缘层;
步骤208,绝缘层贴合或包裹:以贴合为例,将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2片相同尺寸,而且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与点阵PDMS薄膜的长度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与点阵PDMS薄膜的宽度之和的绝缘层上下贴合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以包裹为例,将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1片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与点阵PDMS薄膜的长度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与点阵PDMS薄膜的宽度的2倍之和的绝缘层包裹摩擦发电机结构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或者,将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1片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与点阵PDMS薄膜的长度的2倍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与点阵PDMS薄膜的宽度之和的绝缘层包裹摩擦发电机结构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
步骤209,裁切导电屏蔽层,铆接第二引出电极,使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步骤210,导电屏蔽层贴合或包裹:导电屏蔽层贴合或包裹:以贴合为例,将上述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2片相同尺寸,而且长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长度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宽度之和的导电屏蔽层上下贴合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以包裹为例,将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1片长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长度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宽度的2倍之和的导电屏蔽层包裹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或者,将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1片长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长度的2倍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与步骤S2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宽度之和的导电屏蔽层包裹步骤S208摩擦发电机结构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
步骤211,裁切保护层,进行最后封装。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长度、宽度相同。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14所示,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PDMS成型得到点阵PDMS薄膜,作为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步骤302,裁切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得到第一电极;
步骤303,将裁切后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与点阵PDMS薄膜粘贴在一起,得到第一摩擦发电层,也就是将第一电极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粘贴在一起,得到第一摩擦发电层,其中,导电胶带的带胶表面与点阵PDMS薄膜未设置有点阵的一侧表面进行粘贴;
步骤304,铆接第一引出电极,使第一引出电极与作为第一电极的导电胶带连接;
步骤305,裁切PET/Al薄膜,得到第二摩擦发电层,其中,首先通过涂覆或溅射工艺在PET薄膜的一侧表面设置Al电极,然后再进行裁切;
步骤306,组装摩擦发电机结构,即组装粘贴有导电胶带的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
步骤307,裁切绝缘层;
步骤308,绝缘层包裹:将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1片长度大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与点阵PDMS薄膜的长度之和且小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与点阵PDMS薄膜的长度的2倍之和;宽度大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和点阵PDMS薄膜的宽度之和且小于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厚度的2倍和点阵PDMS薄膜的宽度的2倍之和的绝缘层包裹摩擦发电机结构至暴露出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部分区域,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
步骤309,裁切导电屏蔽层,铆接第二引出电极,使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
步骤310,导电屏蔽层贴合或包裹:以贴合为例,将上述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2片相同尺寸,而且长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长度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宽度之和的导电屏蔽层上下贴合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以包裹为例,将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1片长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长度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宽度的2倍之和的导电屏蔽层包裹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或者,将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放在中间,选择1片长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的2倍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长度的2倍之和、宽度大于或等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厚度与步骤S308组装的摩擦发电机结构的宽度之和的导电屏蔽层包裹步骤S308摩擦发电机结构至密闭,并暴露出第一引出电极;
步骤311,裁切保护层,进行最后封装。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点阵PDMS薄膜和PET/Al薄膜的长度、宽度相同。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4)

1.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
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绝缘层;
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绝缘层的导电屏蔽层;以及,
作为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的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所述导电屏蔽层外侧表面的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而部分包覆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使得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导电屏蔽层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而部分包覆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使得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导电屏蔽层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电极层或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部分区域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导电屏蔽层接触,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电极层或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部分区域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导电屏蔽层接触,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电极层或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为第二电极层或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导电屏蔽层接触,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导电屏蔽层接触,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为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居间电极层和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未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居间电极层之间形成所述摩擦界面;
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居间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居间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7-22任一项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的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为接地电极。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二引出电极通过铆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电极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电极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7-22任一项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点阵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导电胶带;
所述绝缘层为单面带胶或双面带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带,所述导电屏蔽层为单面带胶或不带胶的导电胶带,所述保护层为织物层或塑料层或塑胶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的厚度为50μm至1000μm,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厚度为30μm至500μm。
28.根据权利要求7-22任一项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表面布设有凸点阵列的矩形薄膜;其中,
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一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二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距离相等;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一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一短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二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相等。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一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距离或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二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
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一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一短边之间的距离或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二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阵列中的凸点高度为0.01mm-5mm,凸点间距为0.01mm-30mm。
31.根据权利要求或29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阵列中的凸点高度为0.01mm-5mm,凸点间距为0.01mm-30mm。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电路;所述监测电路与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的输出电极连接,用于采集并处理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
3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32任一项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的生理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端设备,用于对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输出的生理电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统计分析结果。
34.一种生理监测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2任一项所述的生理监测传感带,以及床垫本体;
所述生理监测传感带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的内部和/或外部。
35.一种包括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生理监测床垫的生理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端设备,用于对所述生理监测床垫输出的生理电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统计分析结果。
36.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作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层叠设置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之间形成摩擦界面;
裁切绝缘层,使用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以及,
裁切导电屏蔽层,使用所述导电屏蔽层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绝缘层;
其中,在所述裁切绝缘层之前,将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并在包覆所述绝缘层时暴露出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二引出电极;或者,在所述裁切绝缘层之前,将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并在包覆所述绝缘层时暴露出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以及在包覆所述导电屏蔽层之前或之后将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导电屏蔽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第二摩擦发电层和绝缘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裁切保护层,使用所述保护层包覆所述导电屏蔽的层外侧表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绝缘层,使用绝缘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进一步包括:
裁切所述绝缘层,使所述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之和且小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的2倍之和,所述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之和且小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的2倍之和;
将层叠设置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放在所述绝缘层的中间,包覆所述绝缘层后使暴露出第二摩擦发电层的部分区域。
39.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绝缘层,使用绝缘层包覆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进一步包括:
裁切所述绝缘层,使所述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之和,所述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的2倍之和;或者,裁切所述绝缘层,使所述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的2倍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长度较大的长度的2倍之和,所述绝缘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中宽度较大的宽度之和;
将层叠设置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放在所述绝缘层的中间,使用所述绝缘层完全包覆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第一摩擦发电层进一步包括:
制作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裁切单面带胶的导电胶带得到第一电极;
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贴附在一起。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第二摩擦发电层进一步包括:
裁切导电胶带得到第二电极层;
或者,制作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或者,在制作成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侧表面涂覆或溅射第二电极。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第二摩擦发电层还包括:制作居间电极层;
将所述居间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或一侧表面涂覆或溅射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层叠设置在一起作为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摩擦发电层和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具体为:通过铆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二引出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和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
或者,所述将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摩擦发电层或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具体为:通过铆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摩擦发电层或所述第二摩擦发电层连接;所述将第二引出电极与导电屏蔽层连接具体为:通过铆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导电屏蔽层连接。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进一步包括:
制作表面布设有凸点阵列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裁切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得到矩形薄膜,使得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一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一长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二长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的距离相等;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一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一短边之间的距离与靠近所述矩形薄膜的第二短边的最外侧凸点与所述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相等。
CN201510814916.5A 2015-11-23 2015-11-23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Active CN105553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4916.5A CN105553323B (zh) 2015-11-23 2015-11-23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US15/119,663 US20180160911A1 (en) 2015-11-23 2015-12-03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nsor Str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Mattress and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PCT/CN2015/096344 WO2017088206A1 (zh) 2015-11-23 2015-12-03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4916.5A CN105553323B (zh) 2015-11-23 2015-11-23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3323A CN105553323A (zh) 2016-05-04
CN105553323B true CN105553323B (zh) 2017-05-10

Family

ID=5583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4916.5A Active CN105553323B (zh) 2015-11-23 2015-11-23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60911A1 (zh)
CN (1) CN105553323B (zh)
WO (1) WO2017088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6529A1 (zh) * 2016-07-05 2018-01-11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聚合物薄膜以及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带
CN106901715B (zh) * 2016-07-05 2023-10-27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带及其应用
CN108093616B (zh) * 2016-11-18 2019-09-10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理监测传感带的封装方法
CN107196551B (zh) * 2017-07-20 2019-0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发电机、具有该摩擦发电机的装置及制作方法
WO2019061945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生理监测的传感器、传感带及传感带的制作方法
CN107959436B (zh) * 2017-09-30 2023-10-24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62698A (zh) * 2017-12-14 2019-04-23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脉搏监测传感器、制备方法、脉搏监测装置及系统
CN108670255A (zh) * 2018-03-07 2018-10-19 南京纳铠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轻便可穿戴呼吸监测仪器及其监测方法
CN108852356A (zh) * 2018-04-27 2018-11-23 福州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呼吸信号的可降解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US10932063B2 (en) * 2018-05-29 2021-02-23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Thin and flexible self-powered vibration transducer employing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ion
CN109700440A (zh) * 2018-12-18 2019-05-03 中北大学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及其相应的可穿戴设备及制备方法
CA3130634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Wellsense, Inc. Pressure sensing mat
CN110367938B (zh) * 2019-08-13 2022-05-13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柔性分形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传感器填充物及其应用
SE544237C2 (en) * 2020-03-16 2022-03-08 Piotrode Medical Ab Shielded body electrode for record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from a body providing a contact between the shield and the skin of the body
CN111820886B (zh) * 2020-06-24 2021-09-1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生电技术的血管痉挛监测装置
CN111808543B (zh) * 2020-06-24 2021-08-1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生电的结构变形监测胶带
CN111806166B (zh) * 2020-06-24 2021-08-3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起电材料的地形监测轮胎
CN113208787B (zh) * 2021-05-10 2022-09-2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一种无创监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支架组件装置
CN114485999B (zh) * 2021-12-29 2024-01-19 重庆大学 一种柔性可穿戴的颈部运动自驱动传感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129A (en) * 1990-02-02 1994-05-10 Dornier Gmbh Local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apparatus having gradiometers arranged on non-parallel, non-orthogonal surfaces
CN203885486U (zh) * 2014-04-11 2014-10-22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医疗监测床垫及应用该床垫的医疗监测系统
CN104284283A (zh) * 2013-07-10 2015-01-14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换能器、探测器和被检体信息获取装置
EP2840060A1 (en) * 2013-08-23 2015-0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pacitive transduc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578893A (zh) * 2013-10-18 2015-04-29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双聚合物复合膜的摩擦发电机、其制备方法及振动传感器
CN205232060U (zh) * 2015-11-23 2016-05-11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监测传感带、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3605A1 (en) * 2003-08-06 2005-02-24 Hall Jeffrey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and communicating with an implanted device
CN203290910U (zh) * 2013-02-18 2013-11-20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病人监护系统
CN104720784A (zh) * 2013-12-20 2015-06-24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振动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54861U (zh) * 2014-05-29 2014-10-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机载惯导设备安装底座
CN204072101U (zh) * 2014-09-04 2015-01-07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摩擦发电机的睡眠监测枕头及睡眠监测设备
CN204207737U (zh) * 2014-09-26 2015-03-18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脉搏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129A (en) * 1990-02-02 1994-05-10 Dornier Gmbh Local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apparatus having gradiometers arranged on non-parallel, non-orthogonal surfaces
CN104284283A (zh) * 2013-07-10 2015-01-14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电容换能器、探测器和被检体信息获取装置
EP2840060A1 (en) * 2013-08-23 2015-0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pacitive transduc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578893A (zh) * 2013-10-18 2015-04-29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双聚合物复合膜的摩擦发电机、其制备方法及振动传感器
CN203885486U (zh) * 2014-04-11 2014-10-22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医疗监测床垫及应用该床垫的医疗监测系统
CN205232060U (zh) * 2015-11-23 2016-05-11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监测传感带、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60911A1 (en) 2018-06-14
WO2017088206A1 (zh) 2017-06-01
CN105553323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3323B (zh) 生理监测传感带及其制作方法、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Yao et al. A wearable hydration sensor with conformal nanowire electrodes
Trung et al.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physical sensor integrated platforms for wearable human‐activity monitoringand personal healthcare
CN205232060U (zh) 生理监测传感带、生理监测床垫、监测系统
CN102525450B (zh) 单次使用的生物医学传感器
US10925540B2 (en) Garment with conductive thread exposed on both sides
JP3150673U (ja) 干渉防止可能な着用型生理信号測定装置
US7697997B2 (en) Multifunction electrode pad
CN108289611A (zh) 可穿戴设备
CN105796095B (zh) 胎心胎动监测带、胎心胎动监测装置及系统
JPH04131209U (ja) 生物医学用電極
CN205433646U (zh) 基于摩擦发电机的睡眠监测床上用品以及睡眠监测设备
CN105232036B (zh) 医用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8740954U (zh) 脉搏监测传感器、脉搏监测装置及系统
CN104523253A (zh) 生理参数采集装置及监测系统
Wan et al. A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System with Individually Deformable Interconnects
CN105266779B (zh) 医疗监测带以及医疗监测床垫
CN203885486U (zh) 医疗监测床垫及应用该床垫的医疗监测系统
CN110772246B (zh) 一种用于同步同位检测生物电信号与压力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6859634A (zh) 非接触式动态心电监测系统
JP7204233B2 (ja) 生体振動信号検出装置
CN205379304U (zh) 胎心胎动监测带、胎心胎动监测装置及系统
CN109662698A (zh) 脉搏监测传感器、制备方法、脉搏监测装置及系统
Lin et al. Silver nanowire based wearable sensors for multimodal sensing
CN214259328U (zh) 贴片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