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3060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3060A
CN108073060A CN201710545614.1A CN201710545614A CN108073060A CN 108073060 A CN108073060 A CN 108073060A CN 201710545614 A CN201710545614 A CN 201710545614A CN 108073060 A CN108073060 A CN 108073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paper
capacitor
transfer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56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3060B (zh
Inventor
高桥义典
片平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73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3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单元和静电消除单元。转印单元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静电消除单元在记录介质被传送的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转印单元的下游,在记录介质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存储电荷,并且当记录介质的前边缘进入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时释放电荷。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5-266612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已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充电构件、转印控制器、静电消除构件、纸张导电性检测器、纸张导电性确定单元、静电消除构件控制器和充电电位控制器。转印控制器对施加至纸张转印构件的转印电流执行恒定电流控制。静电消除构件从在通过纸张转印区域的同时已被充电的纸张消除静电。纸张导电性检测器检测纸张的导电性。纸张导电性确定单元根据纸张导电性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来确定纸张是否具有导电性。当纸张具有导电性时静电消除构件控制器使得静电消除构件被断开、被接地、或者被浮置,并且同时,充电电位控制器执行控制以使得感光体的充电电位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可抑制在无边距打印期间纸张由于被吸附到边缘表面的色调剂而弄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单元和静电消除单元。转印单元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静电消除单元在记录介质被传送的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转印单元的下游,在记录介质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存储电荷,并且当记录介质的前边缘进入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时释放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静电消除单元包括尖状电极、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和开关。尖状电极被布置为面向记录介质。在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中,电阻器和电容器并联连接。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连接至尖状电极。开关打开和闭合电容器和尖状电极连接至彼此的连接。在要被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是无边距图像的情况下,当记录介质的前边缘面向尖状电极时开关被闭合,并且当记录介质的后边缘已通过面向尖状电极的区域时开关被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之前通过使得没有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来经由尖状电极将电荷存储在电容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记录介质的前边缘面向尖状电极时电容器释放电荷,并且在记录介质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电容器再次经由尖状电极存储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传送方向上,记录介质的长度等于明信片尺寸的长度或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存储在电容器中的电荷的极性与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极性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在传送方向上在转印单元的下游位置处检测传送到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静电消除单元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当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前边缘时开关被闭合,并且当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后边缘时开关被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不包括在记录介质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存储电荷并且当记录介质的前边缘进入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时释放电荷的静电消除单元的配置相比,可抑制在无边距打印期间纸张弄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记录介质进入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时电荷可被释放,在记录介质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电荷被存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电容器可预先存储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电容器已释放电荷之后电容器再次存储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六方面,电容器可存储必要的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不包括检测器的配置相比,能够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具有二次转印部的纸张传送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二次转印部和二次转印部周围的区域的配置以及用于二次转印的偏置的施加;
图4示出纸张的长度与电容器中存储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6A示出有边距打印,图6B示出无边距打印;
图7A至图7C示出无边距打印中的色调剂图像形成;
图8是示出无边距打印期间的操作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A至图9D是示出在无边距打印期间静电消除器中的电荷的存储和释放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根据变型的二次转印部和二次转印部周围的区域的配置以及用于二次转印的偏置的施加;
图11示出当执行无边距打印时被吸附到纸张的四个边缘的色调剂的量;以及
图12A至图12C示出抑制被吸附到纸张边缘的色调剂向引导件中或引导件周围的区域迁移的比较例的静电消除器的结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具体示例。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具体示例。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以下描述中所参照的附图被示意性地示出,并且例如,元件的尺寸之间的比例不同于实际比例,并且为了易于理解,描述不需要的元件的例示被适当省略。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前后方向被表示为X方向,左右方向被表示为Y方向,上下方向被表示为Z方向。
(1)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1.1)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形成部10、附接在图像形成部10的底部的供纸装置20、操作显示器30和图像处理单元40。
图像形成部10包括系统控制器11、曝光装置12、感光单元13、显影装置14、转印装置15、纸张传送装置16和定影装置17。图像形成部10从图像处理单元40接收图像信息并在从供纸装置20供应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信息的色调剂图像。
包括纸张托盘21和22的供纸装置20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的底部以向图像形成部10供应纸张P。另外,托盘模块TM连接至供纸装置20的下部以向图像形成部10供应纸张P。托盘模块TM包括垂直地层叠以形成多托盘结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两个托盘)并容纳纸张P的纸张托盘T1和T2。
即,提供容纳不同类型(例如材质、厚度、纸张尺寸和纸张纹理)的纸张P的多个托盘,并且从这些多个托盘中的一个托盘供应的各个纸张P被供应至图像形成部10。
操作显示器30对应于所谓的用户接口。具体地,操作显示器30包括彼此组合的液晶显示面板、各种操作按钮、触摸面板等,以使得操作显示器30用于输入各种设定和指令并显示信息。
图像处理单元40从发送自外部装置82(示出于图2,例如个人计算机等)的打印信息生成图像数据。
(1.2)图像形成部10的结构和操作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在与图像形成的时机一致的时机将纸张P从供纸装置20或托盘模块TM的托盘供应给图像形成部10。针对打印逐张地通过打印作业来指定这些纸张P的托盘。
感光单元13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供纸装置20上方(Z方向)。感光单元13包括旋转的各个感光鼓131。通过各个曝光装置12在感光鼓131上形成静电潜像。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分量通过各个显影装置14形成在承载这些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31上。
转印装置15包括用作图像保持体的中间转印带151和一次转印辊152。形成在感光单元13的感光鼓131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分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以彼此叠加。一次转印辊152顺序地将感光单元13所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分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
纸张传送装置16包括配准辊对24的从动辊24b和二次转印辊162。从动辊24b校正从供纸装置20供应的各个纸张P的取向并且在与二次转印时机一致的时机将纸张P供应给二次转印部TR。二次转印辊162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以彼此叠加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分量一同转印(二次转印)到用作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另外,保持有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分量的纸张P通过传送引导件166被引导至定影装置17的定影咬合区NF。
形成在各个感光单元13的感光鼓131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分量通过一次转印辊152被顺序地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1上,从系统控制器11所控制的电源单元向各个一次转印辊152施加指定的转印电压。如此,形成色调剂图像,它是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分量彼此叠加的叠加色调剂图像。
随着中间转印带151移动,中间转印带151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TR。当叠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TR时,在与叠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TR的时机一致的时机从配准辊对24向二次转印部TR供应纸张P。
由系统控制器11所控制的电源单元向二次转印辊162施加指定的转印电压。如此,中间转印带151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被一同转印到从配准辊对24供应的纸张P上。
定影装置17包括加热模块171和加压模块172,其在压力接触区域中彼此压力接触以限定定影咬合区NF(定影区域)。在二次转印部TR中色调剂图像被一同转印至的纸张P在色调剂图像仍未定影的同时通过传送引导件166被传送至定影装置17。传送至定影装置17的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在通过一对加热模块171和加压模块172对其施加的压力和热的作用下被定影。
形成有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引导至切换门G1以通过第一排出辊对173被排出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表面中的排纸托盘TR1并被接纳于其中。另外,为了使纸张P反转以便于双面打印或者在图像记录侧面向上的情况下排出纸张P,纸张P的传送方向通过切换门G1朝着传送引导件166改变。
(2)图像形成设备1的功能配置和操作
图2是具有二次转印部TR的纸张传送装置16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A和图3B示出二次转印部TR和二次转印部TR周围的区域的配置以及用于二次转印的偏置的施加。图4示出纸张的长度与电容器C中存储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6A示出有边距打印,图6B示出无边距打印。图7A至图7C示出无边距打印中的色调剂图像形成。
(2.1)纸张传送装置的配置
纸张传送装置16包括配准辊对24的从动辊24b、纸张引导件161、二次转印辊162、清洁刮刀163、收集容器164、静电消除器165和传送引导件166。
二次转印辊162隔着中间转印带151压向支承辊154以形成二次转印部TR。
中间转印带151由包含适当量的导电剂(例如,碳黑)的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形成。中间转印带151是膜状环形带,其体积电阻率为106至1014Ω·cm,厚度为例如约0.1mm。
沿着中间转印带151设置有以下辊:支承辊154,也用作使中间转印带151旋转的驱动辊;从动辊153(参见图1),其在各个感光鼓131设置的方向上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并且支撑中间转印带151;张紧辊155(未示出),其对中间转印带151施加一定量的张力并防止中间转印带151打滑;以及支撑辊156,其被设置在二次转印部TR的上游并支撑中间转印带151。
支承辊154是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丁晴橡胶(NBR)的共混橡胶形成的管。碳被分散在支承辊154的表面上。支承辊154的内部由EPDM橡胶形成。支承辊154的表面电阻率为107至1010Ω/square,并且支承辊154的直径为28mm。支承辊154的硬度被设定为例如70度(Asker C硬度)。
支承辊154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1的背面并且用作二次转印辊162的对向电极。支承辊154与施加用于在二次转印部TR中形成二次转印电场的偏置电压的金属供电辊154A接触。
二次转印辊162由例如体积电阻率为106至1010Ω·cm的半导体橡胶形成。二次转印辊162具有由涂覆有氟的聚氨酯橡胶管形成的表面层。二次转印辊162的直径为28mm,并且二次转印辊162的硬度被设定为30度(Asker C硬度)。
二次转印辊162隔着中间转印带151面向支承辊154,并且与支承辊154一起形成通过二次转印将中间转印带151所保持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装置20传送来的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部TR。
去除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62的表面的物质(例如,残留色调剂和纸粉)的清洁器167面向二次转印辊162。
清洁器167包括清洁刮刀163和收集容器164。清洁刮刀163去除附着到二次转印辊162的表面的物质(例如,残留色调剂和纸粉)。收集容器164容纳所去除的色调剂。
包括电极构件165a(用作尖状电极的示例)和引导件165b的静电消除器165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被设置二次转印部TR的下游。通过二次转印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在通过电极构件165a从纸张P的背面进行静电消除的同时从中间转印带151移除并分离,并且在通过引导件165b被引导的同时通过传送引导件166被传送至定影装置17。
(2.2)二次转印中的偏置的施加的控制
如图3A所示,电源单元100连接至向支承辊154施加转印偏置的供电辊154A。
电源单元100包括转印偏置电源101、清洁偏置电源102和开关103。转印偏置电源101在二次转印辊162与支承辊154之间供应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转印电流。清洁偏置电源102供应清洁偏置电压,其防止诸如色调剂条带(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1上并且意图并非被转印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不期望的色调剂向二次转印辊162迁移。
为了通过二次转印将中间转印带151上所保持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通过配准辊对24传送的纸张P上,转印偏置电源101和供电辊154A通过开关103彼此连接,以使得极性与色调剂的极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负极性)相同的转印偏置被施加至支承辊154。结果,中间转印带151上的色调剂被转印到纸张P上,并且纸张P的背面带负极性的电。
电阻器R和电容器C并联连接的电阻器-电容器(RC)并联电路120连接至静电消除器165的电极构件165a。RC并联电路120还包括打开和闭合电极构件165a与电容器C之间的连接的开关121。
如图3B所示,关于静电消除器165,在纸张P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从中间转印带151与二次转印辊162之间的咬合区至电极构件165a的区域)的同时开关121被闭合时,通过纸张P的带电背面在电容器C中存储电荷。
图4示出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不同处理速度下利用各种尺寸和类型的纸张P存储在电容器C中的存储电压的示例。如图4所示,关于纸张P的尺寸,当使用电容为100nF的电容器C时,利用具有最小纸张长度的明信片存储约-1500V,利用A4纸张存储约-3000V。
另外,在纸张P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通过电阻器R在纸张P与电极构件165a之间生成负电场。
具体地,当电阻为200至500MΩ的电阻器R用于RC并联电路120时,在纸张P的背面与电极构件165a之间生成约-300V的负电场。
(2.3)系统控制器的功能配置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系统控制器11,系统控制器11包括图像输出控制器111、无边距打印确定单元112、静电消除器开关单元113、电源控制器115、曝光控制器116和定影温度控制器117,从而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
图像输出控制器111控制与供纸装置20的信息交换。另外,图像输出控制器111向包括在图像形成部10中的以下组件发出操作控制指令:即,曝光装置12、感光单元13、显影装置14、转印装置15、定影装置17等。
另外,图像输出控制器111向包括在系统控制器11中的以下控制器发出操作控制指令:即,电源控制器115、曝光控制器116和定影温度控制器117。即,图像输出控制器111确定是否向包括在图像形成部10中的组件(即,曝光装置12、感光单元13、显影装置14、转印装置15、纸张传送装置16、定影装置17等)供电以及是否驱动它们,并且将确定的结果发出给这些组件的控制器。
另外,图像输出控制器111与无边距打印确定单元112和静电消除器开关单元113交换信息以在确定无边距打印时执行预定操作控制。
无边距打印确定单元112通过检测在用于所接收的图像数据的纸张P中是否存在周边空白来确定是要执行有边距打印还是要执行无边距打印。
如图6A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在有边距打印中,色调剂图像在沿着纸张P的边缘设定有上空白(mh)、下空白(mb)、左空白(ml)和右空白(mr)作为周边空白的情况下完整地嵌入纸张P中。
相比之下,在无边距打印中,如图6B所示,色调剂图像延伸至纸张P的端部,因此,没有设定周边空白。参照图7B,不存在上空白、下空白、左空白或右空白。然而,当至少一个端部不具有空白时,它被确定为无边距打印。
(2.2)无边距打印
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有边距打印模式和无边距打印模式。在有边距打印模式下,在纸张P的整个周边沿着端部设定空白的情况下在纸张P上打印图像。在无边距打印模式中,打印在纸张P上的图像延伸到纸张P的端部而没有空白。
是否要执行此无边距打印由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的系统控制器11的无边距打印确定单元112来确定。
图7A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1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尺寸。在图7A中,Iv表示垂直尺寸,Ih表示水平尺寸。图7B示出纸张P的尺寸。在图7B中,Pv表示垂直尺寸,Ph表示水平尺寸。
如图7C中示意性地示出的,色调剂图像和纸张P的尺寸的关系被设定为使得Pv<Iv并且Ph<Ih。即,色调剂图像的尺寸略大于所选择的纸张P的尺寸,以使得即使纸张P在其位置垂直地和水平地略微偏离的情况下被供应时,纸张P中也不设置空白。
由阴影区域指示的尺寸为Iv×Ih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1上。尺寸为Iv×Ih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51被朝着二次转印部TR传送。此外,通过配准辊对24执行纸张P的时机控制以使得纸张P在与色调剂图像进入二次转印部TR的时机一致的时机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TR。因此,在周边没有空白的无边距色调剂图像形成在纸张P上。
形成有没有空白的无边距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在定影装置17的定影咬合区NF中通过热和压力被定影到纸张P上。已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在定影咬合区NF的出口处从加热模块171侧分离,并通过第一排出辊对173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表面中的排纸托盘TR1。
图11示出当执行无边距打印时被吸附到纸张P的四个边缘的色调剂的量。在无边距打印中,色调剂图像的尺寸大于纸张P的尺寸。因此,色调剂图像在纸张P之外的部分被转印到二次转印辊162,被清洁刮刀163刮去,并被容纳在收集容器164中。
相比之下,在纸张P之外并且未被转印到二次转印辊162的色调剂图像部分被吸附到纸张P的边缘。如图11所示,被吸附到纸张P的边缘的色调剂的量在前边缘处最大,在其它边缘处较小。其原因据信是因为,当纸张P通过纸张引导件161的引导进入二次转印部TR时,纸张P的前边缘与保持无边距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51接触。
被吸附到纸张P的边缘的色调剂可能迁移至静电消除器165的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并累积,从而弄脏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纸张P的背面。
图12A至图12C示出抑制被吸附到纸张P的边缘的色调剂向引导件165b中或引导件165b周围的区域迁移的比较例的静电消除器的结构示例。如图12A所示,当电极构件165a被接地时,电极构件165a带正极性(+)的电,因此,被吸附到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静电迁移。
另外,如图12B所示,当电极构件165a电阻接地时,由于纸张P的经过,电极构件165a带负极性(-)的电。然而,由于需要一定的时间段来生成指定的电场,所以无法防止被吸附到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纸张P的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的迁移。
图12C示出电源连接至电极构件165a以生成负极性电场的配置。此配置防止了被吸附到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纸张P的前边缘和其它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的迁移。然而,此配置需要新的电源。这增加了空间和成本。
(3)无边距打印期间的操作
图8是示出无边距打印期间的操作的过程的流程图。图9A至图9D是示出在无边距打印期间静电消除器165中的电荷的存储和释放的示意图。图10A和图10B示出根据变型的二次转印部TR和二次转印部TR周围的区域的配置以及用于二次转印的偏置的施加。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无边距打印期间的操作控制。
当所接受的打印作业被确定为要在无边距打印模式下执行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使得电荷被存储在静电消除器165的电容器C中。然后,当已转印了无边距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的前边缘面向电极构件165a时,图像形成设备1闭合开关121以通过电极构件165a释放电荷。因此,防止了被吸附到纸张P的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或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迁移。
在接收到打印作业时,系统控制器11确定无边距打印确定单元112所接受的打印作业要在有边距打印模式还是无边距打印模式下执行(S101)。具体地,检测在纸张P的周边是否存在周边空白,即,上空白(mh)、下空白(mb)、左空白(ml)和右空白(mr)。如果至少一个端部不具有空白,则确定要执行无边距打印。
如果在步骤S101中确定打印作业要在无边距打印模式下执行,则确定连接至电极构件165a的电容器C中是否存储有电荷(S102)。如果电容器C中未存储电荷(S102为“否”),则通过静电消除器开关单元113将开关121闭合(S103)。
如果在步骤S102中确定电容器C中未存储电荷(S102为“否”),则使得没有色调剂图像的白纸通过(S104)。此时,转印偏置电源101和供电辊154A彼此连接,以使得负极性转印偏置被施加至支承辊154。这使得电荷被存储在电容器C中,以使得存储电压最大为约-3000V。
然后,开关121被打开(S105),并且执行无边距打印(S106)。当执行无边距打印并且通过二次转印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时,纸张P在色调剂被吸附至纸张P的边缘的情况下被传送至静电消除器165(参见图9A)。
然后,在纸张P的前边缘到达转印区域的时机(S107为“是”),开关121被闭合(S108)。纸张P的前边缘到达转印区域的时机基于处理速度根据从配准辊对24的旋转开始的时机起的预定时间段来确定。当开关121被闭合时,存储电荷的电容器C通过电极构件165a朝着纸张P的前边缘释放电荷。因此,防止被吸附至纸张P的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或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迁移(参见图9B)。
当在开关121被闭合的情况下沿着传送引导件166将纸张P朝着定影装置17传送时,通过由电阻器R生成的负极性电场(约-300V)来防止被吸附至纸张P的前边缘以外的三个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或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迁移。
同时,由于纸张P的带电背面的经过,通过电极构件165a再次在电容器C中存储电荷(参见图9C)。
然后,在纸张P的后边缘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时机(S109为“是”),开关121被打开(S110)。纸张P的后边缘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时机基于纸张P的纸张长度和处理速度根据从纸张P进入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时机起的预定时间段来确定。
然后,如果打印作业结束(S111为“是”),则在静电消除器165的电容器C中存储电荷,使得存储电压变为约-1500至-3000V(与纸张P的纸张长度对应)。利用存储在电容器C中的电荷,在下一无边距打印中防止由于通过电极构件165a释放电荷而被吸附到纸张P的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或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迁移。
变型
图10A和图10B示出根据变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二次转印部TR和二次转印部TR周围的区域的配置以及用于二次转印的偏置的施加。
纸张传送装置16包括用作检测器的检测传感器SR,该检测器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在二次转印辊162的下游的位置处检测传送到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相对于静电消除器165的上游侧的纸张P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包括光接收元件和光发射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用作检测传感器SR。
在从通过检测传感器SR检测到纸张P的前边缘的时机起纸张P到达纸张P面向电极构件165a的位置所需的预定时间段已过去之后,根据变型的图像形成设备1闭合开关121。
因此,存储在电容器C中的电荷通过电极构件165a朝着纸张P的前边缘释放。这防止了被吸附到纸张P的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或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迁移。
然后,在从通过检测传感器SR检测到纸张P的后边缘的时机起纸张P的后边缘到达纸张P的后边缘面向电极构件165a的位置所需的预定时间段已过去之后,图像形成设备1打开开关121。
这样,电容器C由于纸张P的带电背面的经过而通过电极构件165a存储了电荷的状态被维持,并且在下一无边距打印中,通过电极构件165a释放电荷。因此,防止了被吸附至纸张P的前边缘的色调剂向电极构件165a或引导件165b中或周围的区域迁移。
如所描述的,可通过在纸张传送方向上恰好在静电消除器165上游的位置处直接检测纸张P的前边缘和后边缘来可靠地从电容器C释放电荷以及在电容器C中存储电荷。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其并不旨在为穷尽性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实施方式以便最佳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可以想到的具体用途的各种改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静电消除单元,该静电消除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被传送的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转印单元的下游,在所述记录介质正在通过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存储电荷,并且当所述记录介质的前边缘进入所述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时释放所述电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静电消除单元包括:
尖状电极,该尖状电极被布置为面向所述记录介质,
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在该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中,电阻器和电容器并联连接并且该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连接至所述尖状电极,以及
开关,该开关打开和闭合所述电容器和所述尖状电极连接至彼此的连接,并且
其中,在要被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色调剂图像是无边距图像的情况下,当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前边缘面向所述尖状电极时所述开关被闭合,并且当所述记录介质的后边缘已通过面向所述尖状电极的区域时所述开关被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在所述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之前,通过使得没有形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记录介质转印区域来经由所述尖状电极将所述电荷存储在所述电容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当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前边缘面向所述尖状电极时所述电容器释放所述电荷,并且在所述记录介质正在通过所述记录介质转印区域的同时所述电容器再次经由所述尖状电极存储所述电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所述记录介质的长度等于明信片尺寸的长度或更大。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存储在所述电容器中的所述电荷的极性与形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极性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检测器,该检测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在所述转印单元的下游位置处检测传送到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静电消除单元的上游侧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前边缘和后边缘,
其中,所述静电消除单元包括:
尖状电极,该尖状电极被布置为面向所述记录介质,
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在该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中,电阻器和电容器并联连接并且该电阻器-电容器并联电路连接至所述尖状电极,以及
开关,该开关打开和闭合所述电容器和所述尖状电极连接至彼此的连接,并且
其中,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前边缘时所述开关被闭合,并且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后边缘时所述开关被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检测器,该检测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在所述转印单元的下游位置处检测传送到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静电消除单元的上游侧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前边缘和所述后边缘,
其中,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前边缘时所述开关被闭合,并且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后边缘时所述开关被打开。
CN201710545614.1A 2016-11-15 2017-07-06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8073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1981 2016-11-15
JP2016221981A JP6816462B2 (ja) 2016-11-15 2016-11-1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3060A true CN108073060A (zh) 2018-05-25
CN108073060B CN108073060B (zh) 2022-06-24

Family

ID=62108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5614.1A Active CN108073060B (zh) 2016-11-15 2017-07-06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4879B2 (zh)
JP (1) JP6816462B2 (zh)
CN (1) CN108073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81241A (ja) * 2016-11-18 2018-05-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95275B2 (ja) * 2017-12-22 2022-07-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22914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9229A (ja) * 2019-09-03 2021-03-11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転写ローラ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774A (ja) * 1981-08-17 1983-0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写装置
JPH0475359U (zh) * 1990-11-08 1992-07-01
CN1169547A (zh) * 1996-05-29 1998-01-07 夏普公司 图象形成装置
CN1193755A (zh) * 1997-03-19 1998-09-23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US20070258737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Hiromi Ogiyama Transfer-sepa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03035A (ja) * 2007-06-19 2009-01-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0099B2 (ja) * 2000-12-26 2010-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32573A (ja) * 2010-07-30 2012-02-1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6223B2 (ja) 2004-03-19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69529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Matthew David Heid Zero Leading and Trailing Margin Printing Method and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774A (ja) * 1981-08-17 1983-0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写装置
JPH0475359U (zh) * 1990-11-08 1992-07-01
CN1169547A (zh) * 1996-05-29 1998-01-07 夏普公司 图象形成装置
CN1193755A (zh) * 1997-03-19 1998-09-23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JP4580099B2 (ja) * 2000-12-26 2010-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58737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Hiromi Ogiyama Transfer-sepa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03035A (ja) * 2007-06-19 2009-01-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32573A (ja) * 2010-07-30 2012-02-1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54879B2 (en) 2018-08-21
JP6816462B2 (ja) 2021-01-20
US20180136592A1 (en) 2018-05-17
CN108073060B (zh) 2022-06-24
JP2018081157A (ja)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306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96207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802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粉体塗布装置
KR20130005471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97030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toner image via electrophotographics
JP64453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325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46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77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01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5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81586B2 (ja) 転写装置
JP55004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40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006417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12626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034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866A (ja)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049184A (ja) 両面印字装置
JP20240549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895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and fixing parts with different widths
JP20231835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JP20012359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2203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方法
JP200817090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