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0148B -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0148B
CN108050148B CN201810076163.6A CN201810076163A CN108050148B CN 108050148 B CN108050148 B CN 108050148B CN 201810076163 A CN201810076163 A CN 201810076163A CN 108050148 B CN108050148 B CN 108050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imit
driving shell
shaf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61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50148A (zh
Inventor
沈群华
蔡洪祥
Original Assignee
Song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 Bureau filed Critical Song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9103206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1701A/zh
Priority to CN201810076163.6A priority patent/CN108050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0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0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50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0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14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厢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它包括前车厢连接杆、第一驱动壳、第二驱动壳、后车箱连接杆,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如果前车厢脱轨,那么前车厢就会相对于后车厢发生摆动;即前车厢带动前车厢连接杆摆动;前车厢连接杆摆动带动第一齿轮在第一轴套的作用下绕着第二转轴摆动;车厢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绕着第二转轴摆动就会通过第一齿轮使得连接齿轮套转动;连接齿轮套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壳转动;第一驱动壳转动使得限位驱动柱转动;在限位驱动柱转动过程中,当限位驱动柱上的一个导向槽与限位连接上对应的导向缺口配合时,后车箱连接杆就会沿着对应的导向槽和导向缺口与前车箱脱开;防止了火车翻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厢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火车车厢之间通过车钩相互咬合连接;车钩的材质较高;车钩之间摩擦受损较为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前车厢发生脱轨,前车厢与后车厢之间就会发生摆动;如果两个车厢之间为车钩相互咬合连接,在前车厢脱轨与后车厢发生摆动时,前车厢通过咬合的车钩就可能拖动后车厢使得后车厢发生侧翻;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影响;所以设计一种在前车厢发生脱轨且相对后车厢摆动时,后车厢可以与前车厢完全脱离的火车车厢连接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车厢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套、第一驱动壳、第二驱动壳、后车箱连接杆、第一支撑圆板、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限位驱动柱、限位连接、第二支撑圆板、连接套、连接齿轮套、第一圆形孔、环形槽、第三转轴、第四转轴、限位块、导向缺口、第一圆柱槽、导向槽、第二圆柱槽,其中后车厢连接杆为L状;后车厢连接杆的一端与后车厢连接;限位块安装在后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
限位连接的一端开有两个对称的导向缺口且两个导向缺口的交叉处形成一个平面;限位连接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的配合位于限位块的上侧。
限位驱动柱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槽;第一圆柱槽的底端开有贯通的第二圆柱槽;限位驱动柱的外圆面上开有两个成锐角夹角的导向槽;限位驱动柱通过第一圆柱槽与限位连接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连接上;限位驱动柱上第二圆柱槽远离导向槽的一侧与后车箱连接杆配合。
第二驱动壳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二驱动壳开口端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槽;第二驱动壳的另一端开有第一圆形孔;第二驱动壳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第二驱动壳通过第一圆形孔和限位驱动柱上未开有导向槽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驱动柱上。
第二支撑圆板安装在限位连接的上端;三个第三转轴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二支撑圆板的上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的下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壳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三个第四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的上端;三个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壳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第一支撑圆板的中间位置上具有圆形孔;第一支撑圆板上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与第一支撑板上的圆形孔配合;第一支撑圆板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的上端;三个第四转轴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的下端,且三个第四转轴靠近第一连接圆板中心;三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四转轴上;三个第二齿轮分别与三个第四齿轮啮合;第二转轴通过连接套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下端;第三齿轮分别与三个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六齿轮分别与三个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驱动壳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一驱动壳的另一端具有圆形孔;第一驱动壳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连接齿轮套的一端具有锥齿;连接齿轮套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壳上开有圆形孔一侧的外端面上;第一驱动壳通过连接齿轮套与连接套的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上侧且第一驱动壳上的开口端与第二驱动壳上的环形套嵌套配合。
第一轴套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端;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轴套的外圆面上;第一齿轮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连接齿轮套啮合;前车厢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另一端的外圆面上;前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车厢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六齿轮的直径为第三齿轮直径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驱动壳和第二驱动壳之间通过轴承配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轴套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接套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本发明中后车厢连接杆的一端与后车厢连接;限位块安装在后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限位连接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的配合位于限位块的上侧;限位驱动柱通过第一圆柱槽与限位连接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连接上;第二驱动壳通过第一圆形孔和限位驱动柱上未开有导向槽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驱动柱上;第二支撑圆板安装在限位连接的上端;三个第三转轴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二支撑圆板的上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的下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壳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三个第四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的上端;三个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壳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第一支撑圆板的中间位置上具有圆形孔;第一支撑圆板上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与第一支撑板上的圆形孔配合;第一支撑圆板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的上端;三个第四转轴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的下端,且三个第四转轴靠近第一连接圆板中心;三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四转轴上;三个第二齿轮分别与三个第四齿轮啮合;第二转轴通过连接套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下端;第三齿轮分别与三个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六齿轮分别与三个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驱动壳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连接齿轮套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壳上开有圆形孔一侧的外端面上;第一驱动壳通过连接齿轮套与连接套的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上侧且第一驱动壳上的开口端与第二驱动壳上的环形套嵌套配合;第一轴套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端;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轴套的外圆面上;第一齿轮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连接齿轮套啮合;前车厢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另一端的外圆面上;前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车厢连接。本发明中由于限位连接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的配合位于限位块的上侧;而限位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限位连接在旋转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即第二支撑圆板在旋转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支撑圆板在旋转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当前车厢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在第一轴套的作用下绕着第二转轴摆动时,由于第一齿轮与连接齿轮套啮合,所以车厢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绕着第二转轴摆动就会通过第一齿轮使得连接齿轮套转动;连接齿轮套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壳转动;第一驱动壳转动就会带动三个第四齿轮转动;三个第四齿轮转动带动三个第二齿轮转动;三个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驱动壳转动;第二驱动壳转动带动限位驱动柱转动;在限位驱动柱转动过程中,当限位驱动柱上的一个导向槽与限位连接上对应的导向缺口配合时,后车箱连接杆和安装在其上的限位块就会沿着对应的导向槽和导向缺口与前车箱脱开;本发明设计的第六齿轮的直径为第三齿轮直径的二分之一;其作用是使得在前车厢连接杆摆动一定小角度时,后车箱连接杆和安装在其上的限位块就会与前车箱脱开;防止了火车前后车厢因为摆动较大角度而使得火车翻车。
当前车厢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上下摆动时,第一齿轮就会带动连接齿轮套转动;连接齿轮套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壳转动;第一驱动壳转动就会带动三个第四齿轮转动;三个第四齿轮转动带动三个第二齿轮转动;三个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三个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驱动壳转动;第二驱动壳转动带动限位驱动柱转动;即通过前车厢连接杆的上下摆动可以减小前车厢与后车厢发生左右摆动后车厢与前车厢完全脱离时前车厢连接杆所需的摆动角度。防止了火车前后车厢因为摆动较大角度而使得火车翻车。
相对于传统的车厢连接技术,本发明设计的车厢连接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前车厢发生脱轨且相对后车厢摆动时,可以通过自动调节使得后车厢与前车厢完全脱离。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第一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4是第一齿轮和连接齿轮套配合示意图。
图5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7是第一驱动壳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驱动壳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连接套安装示意图。
图10是第四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1是第五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2是限位驱动柱安装示意图。
图13是限位块安装示意图。
图14是限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后车箱连接杆与限位驱动柱配合示意图。
图16是限位驱动柱结构示意图。
图17是限位驱动柱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前车厢连接杆;2、第一齿轮;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轴套;6、第一驱动壳;7、第二驱动壳;8、后车箱连接杆;9、第一支撑圆板;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第五齿轮;14、第六齿轮;15、限位驱动柱;16、限位连接;17、第二支撑圆板;18、连接套;19、连接齿轮套;20、第一圆形孔;21、环形槽;22、第三转轴;23、第四转轴;24、限位块;25、导向缺口;26、第一圆柱槽;27、导向槽;28、第二圆柱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前车厢连接杆1、第一齿轮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轴套5、第一驱动壳6、第二驱动壳7、后车箱连接杆8、第一支撑圆板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第五齿轮13、第六齿轮14、限位驱动柱15、限位连接16、第二支撑圆板17、连接套18、连接齿轮套19、第一圆形孔20、环形槽21、第三转轴22、第四转轴23、限位块24、导向缺口25、第一圆柱槽26、导向槽27、第二圆柱槽28,其中如图13所示,后车厢连接杆为L状;后车厢连接杆的一端与后车厢连接;限位块24安装在后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
如图14所示,限位连接16的一端开有两个对称的导向缺口25且两个导向缺口25的交叉处形成一个平面;如图12所示,限位连接16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25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24的配合位于限位块24的上侧。
如图16所示,限位驱动柱15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槽26;第一圆柱槽26的底端开有贯通的第二圆柱槽28;限位驱动柱的外圆面上开有两个成锐角夹角的导向槽27;如图12所示,限位驱动柱通过第一圆柱槽26与限位连接16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连接16上;如图15所示,限位驱动柱上第二圆柱槽28远离导向槽27的一侧与后车箱连接杆8配合。
如图8所示,第二驱动壳7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二驱动壳7开口端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槽21;第二驱动壳7的另一端开有第一圆形孔20;第二驱动壳7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如图6所示,第二驱动壳7通过第一圆形孔20和限位驱动柱15上未开有导向槽27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驱动柱上。
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圆板17安装在限位连接16的上端;如图11所示,三个第三转轴22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二支撑圆板17的上端;三个第五齿轮13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22的下端;如图5所示,三个第五齿轮13分别与第二驱动壳7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如图10所示,三个第四齿轮12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22的上端;如图5所示,三个第四齿轮12分别与第二驱动壳7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圆板9的中间位置上具有圆形孔;第一支撑圆板9上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套18且连接套18与第一支撑板上的圆形孔配合;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圆板9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22的上端;如图10所示,三个第四转轴23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9的下端,且三个第四转轴23靠近第一连接圆板中心;三个第二齿轮10分别安装在三个第四转轴23上;如图5所示,三个第二齿轮10分别与三个第四齿轮12啮合;第二转轴4通过连接套18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9上;第三齿轮11安装在第二转轴4的下端;第三齿轮11分别与三个第五齿轮13啮合;第六齿轮14安装在第二转轴4上,且第六齿轮14分别与三个第二齿轮10啮合;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壳6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一驱动壳6的另一端具有圆形孔;第一驱动壳6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连接齿轮套19的一端具有锥齿;连接齿轮套19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壳6上开有圆形孔一侧的外端面上;如图6所示,第一驱动壳6通过连接齿轮套19与连接套18的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9上侧且第一驱动壳6上的开口端与第二驱动壳7上的环形套嵌套配合。
如图3所示,第一轴套5安装在第二转轴4的上端;第一转轴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轴套5的外圆面上;第一齿轮2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齿轮2安装在第一转轴3上;如图4所示,第一齿轮2与连接齿轮套19啮合;前车厢连接杆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2另一端的外圆面上;前车厢连接杆1的另一端与前车厢连接。
上述第六齿轮14的直径为第三齿轮11直径的二分之一。
上述第一驱动壳6和第二驱动壳7之间通过轴承配合连接。
上述第一轴套5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4上。
上述连接套1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4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的车厢连接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前车厢发生脱轨且相对后车厢摆动时,可以通过自动调节使得后车厢与前车厢完全脱离。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本发明中后车厢连接杆的一端与后车厢连接;限位块24安装在后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限位连接16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25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24的配合位于限位块24的上侧;限位驱动柱通过第一圆柱槽26与限位连接16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连接16上;第二驱动壳7通过第一圆形孔20和限位驱动柱15上未开有导向槽27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驱动柱上;第二支撑圆板17安装在限位连接16的上端;三个第三转轴22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二支撑圆板17的上端;三个第五齿轮13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22的下端;三个第五齿轮13分别与第二驱动壳7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三个第四齿轮12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22的上端;三个第四齿轮12分别与第二驱动壳7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第一支撑圆板9的中间位置上具有圆形孔;第一支撑圆板9上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套18且连接套18与第一支撑板上的圆形孔配合;第一支撑圆板9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22的上端;三个第四转轴23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9的下端,且三个第四转轴23靠近第一连接圆板中心;三个第二齿轮10分别安装在三个第四转轴23上;三个第二齿轮10分别与三个第四齿轮12啮合;第二转轴4通过连接套18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9上;第三齿轮11安装在第二转轴4的下端;第三齿轮11分别与三个第五齿轮13啮合;第六齿轮14安装在第二转轴4上,且第六齿轮14分别与三个第二齿轮10啮合;第一驱动壳6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连接齿轮套19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壳6上开有圆形孔一侧的外端面上;第一驱动壳6通过连接齿轮套19与连接套18的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9上侧且第一驱动壳6上的开口端与第二驱动壳7上的环形套嵌套配合;第一轴套5安装在第二转轴4的上端;第一转轴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轴套5的外圆面上;第一齿轮2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齿轮2安装在第一转轴3上;第一齿轮2与连接齿轮套19啮合;前车厢连接杆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2另一端的外圆面上;前车厢连接杆1的另一端与前车厢连接。本发明中由于限位连接16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25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24的配合位于限位块24的上侧;而限位块24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限位连接16在旋转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即第二支撑圆板17在旋转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第三转轴22和第四转轴23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支撑圆板9在旋转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7a所示,当前车厢连接杆1带动第一齿轮2在第一轴套5的作用下绕着第二转轴4摆动时,由于第一齿轮2与连接齿轮套19啮合,所以车厢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2绕着第二转轴4摆动就会通过第一齿轮2使得连接齿轮套19转动;连接齿轮套19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壳6转动;第一驱动壳6转动就会带动三个第四齿轮12转动;三个第四齿轮12转动带动三个第二齿轮10转动;三个第二齿轮10转动带动第六齿轮14转动;第六齿轮1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二转轴4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第三齿轮11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13转动;三个第五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驱动壳7转动;第二驱动壳7转动带动限位驱动柱15转动;在限位驱动柱15转动过程中,如图17b所示,当限位驱动柱上的一个导向槽27与限位连接16上对应的导向缺口25配合时,如图17c所示,后车箱连接杆8和安装在其上的限位块24就会沿着对应的导向槽27和导向缺口25与前车箱脱开;本发明设计的第六齿轮14的直径为第三齿轮11直径的二分之一;其作用是使得在前车厢连接杆1摆动一定小角度时,后车箱连接杆8和安装在其上的限位块24就会与前车箱脱开;防止了火车前后车厢因为摆动较大角度而使得火车翻车。
当前车厢连接杆1带动第一齿轮2上下摆动时,第一齿轮2就会带动连接齿轮套19转动;连接齿轮套19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壳6转动;第一驱动壳6转动就会带动三个第四齿轮12转动;三个第四齿轮12转动带动三个第二齿轮10转动;三个第二齿轮10转动带动第六齿轮14转动;第六齿轮1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二转轴4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第三齿轮11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13转动;三个第五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驱动壳7转动;第二驱动壳7转动带动限位驱动柱15转动;即通过前车厢连接杆1的上下摆动可以减小前车厢与后车厢发生左右摆动后车厢与前车厢完全脱离时前车厢连接杆1所需的摆动角度。防止了火车前后车厢因为摆动较大角度而使得火车翻车。
具体实施方式: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车厢连接机构时,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如果前车厢脱轨,那么前车厢就会相对于后车厢发生摆动;即前车厢带动前车厢连接杆1摆动;前车厢连接杆1摆动带动第一齿轮2在第一轴套5的作用下绕着第二转轴4摆动时,由于第一齿轮2与连接齿轮套19啮合,所以车厢连接杆带动第一齿轮2绕着第二转轴4摆动就会通过第一齿轮2使得连接齿轮套19转动;连接齿轮套19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壳6转动;第一驱动壳6转动就会带动三个第四齿轮12转动;三个第四齿轮12转动带动三个第二齿轮10转动;三个第二齿轮10转动带动第六齿轮14转动;第六齿轮1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二转轴4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第三齿轮11转动带动三个第五齿轮13转动;三个第五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驱动壳7转动;第二驱动壳7转动带动限位驱动柱15转动;在限位驱动柱15转动过程中,当限位驱动柱上的一个导向槽27与限位连接16上对应的导向缺口25配合时,后车箱连接杆8和安装在其上的限位块24就会沿着对应的导向槽27和导向缺口25与前车箱脱开。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车厢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套、第一驱动壳、第二驱动壳、后车箱连接杆、第一支撑圆板、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限位驱动柱、限位连接、第二支撑圆板、连接套、连接齿轮套、第一圆形孔、环形槽、第三转轴、第四转轴、限位块、导向缺口、第一圆柱槽、导向槽、第二圆柱槽,其中后车厢连接杆为L状;后车厢连接杆的一端与后车厢连接;限位块安装在后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
限位连接的一端开有两个对称的导向缺口且两个导向缺口的交叉处形成一个平面;限位连接通过其上两个导向缺口交叉处形成的平面与限位块的配合位于限位块的上侧;
限位驱动柱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槽;第一圆柱槽的底端开有贯通的第二圆柱槽;限位驱动柱的外圆面上开有两个成锐角夹角的导向槽;限位驱动柱通过第一圆柱槽与限位连接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连接上;限位驱动柱上第二圆柱槽远离导向槽的一侧与后车箱连接杆配合;
第二驱动壳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二驱动壳开口端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槽;第二驱动壳的另一端开有第一圆形孔;第二驱动壳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第二驱动壳通过第一圆形孔和限位驱动柱上未开有导向槽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限位驱动柱上;
第二支撑圆板安装在限位连接的上端;三个第三转轴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二支撑圆板的上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的下端;三个第五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壳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三个第四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第三转轴的上端;三个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壳内圆面上的齿牙啮合;第一支撑圆板的中间位置上具有圆形孔;第一支撑圆板上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与第一支撑板上的圆形孔配合;第一支撑圆板安装在三个第三转轴的上端;三个第四转轴周向均匀地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的下端,且三个第四转轴靠近第一连接圆板中心;三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三个第四转轴上;三个第二齿轮分别与三个第四齿轮啮合;第二转轴通过连接套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下端;第三齿轮分别与三个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六齿轮分别与三个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驱动壳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一驱动壳的另一端具有圆形孔;第一驱动壳的内圆面上具有齿牙;连接齿轮套的一端具有锥齿;连接齿轮套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驱动壳上开有圆形孔一侧的外端面上;第一驱动壳通过连接齿轮套与连接套的配合安装在第一支撑圆板上侧且第一驱动壳上的开口端与第二驱动壳上的环形套嵌套配合;
第一轴套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端;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轴套的外圆面上;第一齿轮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连接齿轮套啮合;前车厢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另一端的外圆面上;前车厢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车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六齿轮的直径为第三齿轮直径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壳和第二驱动壳之间通过轴承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轴套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套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CN201810076163.6A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Active CN108050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0603.2A CN110001701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火车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201810076163.6A CN108050148B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6163.6A CN108050148B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0603.2A Division CN110001701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火车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0148A CN108050148A (zh) 2018-05-18
CN108050148B true CN108050148B (zh) 2019-09-10

Family

ID=6212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6163.6A Active CN108050148B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201910320603.2A Withdrawn CN110001701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火车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0603.2A Withdrawn CN110001701A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用于火车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050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867B (zh) * 2018-01-26 2020-04-24 刘晓冰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0263A2 (de) * 1986-01-14 1987-07-29 Knorr-Bremse Ag Selbsttätige 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87106679A (zh) * 1987-09-28 1988-06-08 阎迎宾 列车钩头自动脱挂装置
CN1857953A (zh) * 2005-05-06 2006-11-08 沃伊特涡轮夏芬伯格两合公司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KR20100117018A (ko) * 2009-04-23 2010-11-02 보이트 파텐트 게엠베하 철도차량 몸체에 커플링 로드를 연접식으로 연결하는 링크 장치
CN203623704U (zh) * 2013-11-07 2014-06-0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矿用机车连接装置
CN203937681U (zh) * 2014-05-23 2014-11-12 浙江海洋学院 火车车厢连接结构
CN106274958A (zh) * 2016-08-31 2017-01-04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车钩自动解钩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0263A2 (de) * 1986-01-14 1987-07-29 Knorr-Bremse Ag Selbsttätige 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87106679A (zh) * 1987-09-28 1988-06-08 阎迎宾 列车钩头自动脱挂装置
CN1857953A (zh) * 2005-05-06 2006-11-08 沃伊特涡轮夏芬伯格两合公司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KR20100117018A (ko) * 2009-04-23 2010-11-02 보이트 파텐트 게엠베하 철도차량 몸체에 커플링 로드를 연접식으로 연결하는 링크 장치
CN203623704U (zh) * 2013-11-07 2014-06-0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矿用机车连接装置
CN203937681U (zh) * 2014-05-23 2014-11-12 浙江海洋学院 火车车厢连接结构
CN106274958A (zh) * 2016-08-31 2017-01-04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车钩自动解钩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0148A (zh) 2018-05-18
CN110001701A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0148B (zh)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08202752B (zh) 一种车厢连接机构
CN108556867A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08556868A (zh) 一种火车车厢用可拆挂钩机构
CN207955494U (zh) 车辆的眼镜盒组件以及车辆
CN104802845B (zh) 一种使电动童车具备摇摆功能的机构
CN207015153U (zh) 一种驱动轮及电动滑板车
CN205627068U (zh) 一种玩具变形摩托车
CN202294067U (zh) 带刹车的自行车花毂结构
CN108790604A (zh) 一种田园喷灌机前桥
CN206929238U (zh) 鼓形齿的连接机构
CN207755774U (zh) 一种具有多角度翻转功能的玩具车
CN205928640U (zh) 一种用于实现机器人头部纵向摆动和左右摇动的传动机构
CN109998793A (zh) 一种医用急救箱
CN110126747A (zh) 车辆的眼镜盒组件以及车辆
CN208345063U (zh) 一种用于滚筒线的顶升机构
CN209551249U (zh) 一种用于同步器齿毂加工的角向定位装置
CN108528549B (zh) 一种农用机械车使用的防翻车装置
CN22033242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出风口隐藏结构
CN205905648U (zh) 一种车轮
CN219655190U (zh) 一种紧固角齿凸缘
CN202657129U (zh) 一种汽车备胎提升器
CN201895576U (zh) 自动分离轮毂装置
CN106677642A (zh) 厢式车后门铰链座
CN207437555U (zh) 汽车防松螺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7

Address after: 236800 East Xuzhuang, Xuwei Village, Sanyi Town, Mengcheng County, Bo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ong Ju

Address before: 215562 No. 26 Shatong Road,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ngshu Yu To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