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7953A -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 Google Patents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7953A
CN1857953A CNA200610076548XA CN200610076548A CN1857953A CN 1857953 A CN1857953 A CN 1857953A CN A200610076548X A CNA200610076548X A CN A200610076548XA CN 200610076548 A CN200610076548 A CN 200610076548A CN 1857953 A CN1857953 A CN 1857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arts
meta
support arm
guid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65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9105C (zh
Inventor
赖纳·施普拉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ith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85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7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91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910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10Mounting of the couplings on the vehicle
    • B61G7/12Adjustable coupling bars, e.g. for centralisation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14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Flanged Joints, Insulating Joints, And Other Joint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轨车辆的中部缓冲连接装置,其具有:可垂直旋转地安装在有轨车辆的铰接壳体(1)上、并且在其自由端承载有连接头的连接轴(2);用于水平的中间复位的装置(3)。为了实现在碰撞情况下,就是说,在出现极端的、通过连接轴(2)传递的冲击力/拉力时,在中位装置(3)的操纵装置(5)和连接轴(2)之间的传力连接能够被松开,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该中位连接部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松开在操纵装置(5)和中位导向装置(4)之间的传力连接。

Description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轨车辆的中部缓冲连接装置,其具有:连接轴,该连接轴通过铰接装置可垂直旋转地安装在有轨车辆的车厢上,并且该连接轴在其自由端承载有连接头;用于水平中间复位的装置,其中,该用于水平中间复位的装置具有中位导向部以及操纵装置,该中位导向部围绕垂直旋转轴与连接轴共同进行水平旋转运动,该操纵装置用于将中位导向部和相作用连接的连接轴定位在预设位置或在预设旋转区域内的每个位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连接系统的原理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其特点是可以实现两个中部缓冲连接装置尽可能完美的连接。在此,中间复位装置通常这样设计,即使得在连接轴在水平面中旋转时可确保中间复位,并且连接轴在连接过程中总是能够保持在中间纵平面的中间位置。为了实现这样的中间复位装置,公开了大量的复位系统,这些复位系统比如说通过液压或者通过弹簧力来实现在水平面上的中位调整。
为了说明中间复位装置的原理,在图1中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并在出版物EP 1 321 344 A1中公开的中间复位装置3的局部侧剖视图。该中间复位装置3被设置用于中部缓冲连接装置,该中部缓冲连接装置利用连接轴2可旋转地固定在有轨车辆上。该中间复位装置具有中位导向部4,该中位导向部围绕垂直旋转轴与连接轴2共同旋转运动,该中位导向部在其另一侧又通过传动装置17与操纵装置5构成传力连接。
在根据图1的连接系统中,更详细而言,中位导向部4设计为凸轮,该凸轮通过垂直安装的旋转螺栓14(或者称为回转螺栓)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系统的铰接装置1中。凸轮4与连接轴2同步旋转地连接,并且旋转螺栓14在轴向上与连接轴2的轴承螺栓15对齐设置。旋转螺栓14本身与轴承螺栓15作用连接,而凸轮4与在凸轮4下方设置的齿轮16固定连接,该齿轮的另一侧通过传动装置17与用作调节驱动装置的、中间复位装置的操纵装置5连接,并可被驱动。
从有轨车辆技术中可进一步得知,在有轨车辆的底盘中设置多级能量消耗装置。其通常情况下具有作为主级的可逆的能量消耗装置,该能量消耗装置例如集成在连接轴中的连接弹簧的结构中,该装置能吸收在行驶作业、调车作业和连接作业中出现的冲击力。也可以在铰接装置的轴承支架中设置牵引/推力装置,连接轴通过铰接装置固定在车厢的底盘上。这种在铰接装置中设置的牵引/推力装置吸收一个特定大小以下的拉力和压力,并将超出该特定大小的力不衰减地通过轴承支架传递到车辆底盘中。
虽然通过牵引/推力装置能吸收正常行驶中在单个车厢间出现的拉力和冲击力,但是在超出工作负载时,比如在车辆撞到障碍物时,连接装置具有的能量吸收量就有可能不足。过量的冲击能量直接传递到车辆底盘上。此时车辆底盘受到极端的载荷,使车厢在危险中行驶,被损坏或者出轨。
除了具有牵引/推力装置之外,还设置了一种能够防止上述情况的装置,例如在两个侧面缓冲装置的结构中在每个车厢的端面的外边缘上设置了另一个(二级的)能量消耗装置,用于吸收过高的冲击产生的冲击能量。也可以在主级能量消耗装置吸收冲击能量之后,通过在连接装置的铰接装置中的预定剪切位置将多余能量传递到车厢侧面的能量吸收部件例如摩擦部件上。这种所谓的过载保护作为附加的防冲击装置用于保护车辆底盘免受强烈撞车冲击带来的损坏。在此,为了减弱冲击能量,首先将连接装置连同铰接装置以及中位装置从连接平面移开,并推动到后方,并进而将从两个相邻车厢间传递的能流(或者称为力线)中退出。例如可考虑,在超出临界的冲击力后,连接系统的铰接装置在预定剪切位置剪断,连接装置的大部分通过在车厢端面设置的横向支架被推动到车厢底盘的空间中。
但是,通过带有中位装置的铰接装置而固定在车厢中的连接系统的这类过载保护的前提是,连接板(横向支架)必须要相应的这样设计,即在该连接板上,连接系统的铰接装置与车厢或者车厢的底盘传力连接;并在碰撞情况下,也就是出现极端冲击能量时,在剪切部件动作之后通过该连接板将带有中位装置和连接轴的铰接装置完全推入。“剪切部件”在这里可理解为连接部件,其在“正常行驶”中将铰接装置以及进而连接系统与连接板或者车厢连接,并且其在超出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之后,丧失连接部件的功能,这样铰接装置连同中位装置,也许还有连接轴一起可以通过车厢的连接板被推入到车厢底盘中为此预设的空间中。
这种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在车厢端面设置的用作连接部件的横向支架必须设计得比较宽和高,这样在碰撞情况下,在剪切部件动作之后,不仅铰接装置,而且整个中位装置必须回移,并必须通过横向支架施压,这样就需要在横向支架上具有相对大的有效接触面积。为了使横向支架或者说相应的连接部件适合这种形式的连接系统的设计,必需相应设计横向支架,这就导致了连接部件的重量并且尤其是整个连接系统的重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铰接装置固定在车厢端面上并具有中位装置的连接系统,该连接系统能够在超出通过连接轴传递的临界冲击力时从能流中退出,其中用于将铰接装置与车厢端面连接的连接部件可以实现更轻和更小体积的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开头所述类型的中部缓冲连接装置这样实现,即中位导向部借助于用于将操纵装置的复位力矩传递到中位导向部上的中位连接部进行传力连接,其中在超出作用在连接轴的纵向上并通过连接轴传递的、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松开传力连接。
相对于已公开的有轨车辆技术和前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具有一系列重要的优点。中位连接部在“正常”行驶时用于将操纵装置的复位力矩传递到中位导向部上,并用于操纵装置和中位导向部的传力连接。在碰撞的情况下,就是说,在超出作用在连接轴纵向上、通过连接轴传递的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这种传力连接自然自动地松开。因此,这里涉及到一个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在该中位连接部中,在发生先前准确定义的事件时,在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和连接系统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力矩传递以及传力连接被断开。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下特点,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设置在车厢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的真正的铰接装置的下方、上方或者侧面,操纵装置例如可以具有气动的往复气缸和/或电动的操纵装置,并且操纵装置的复位力矩通过传力机构传递到连接轴上,传力机构例如是传动装置和/或中位导向部。因此,借助于铰接装置可旋转地铰接在相应车厢的端面上的连接轴可以借助于操纵装置和中位导向部定位在预定位置或者定位在预设旋转范围内的每个位置上。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即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利用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与设置在铰接装置中的中位导向部连接,尤其能够实现,即铰接装置与整个中位装置可作为一个模块(或者说组件)构造,进而像这样的模块借助于相应设置的连接部件(例如横向支架),固定在由车厢方面来看的车厢端面的连接板或者车厢的底盘上。这样减化了连接系统的装配和拆卸。铰接装置在连接板上的固定以优选的方式借助于剪切部件实现,该剪切部件在超出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时,失去其作为连接部件的功能,并进而允许铰接装置通过连接板向后运动。通过使得铰接装置和在其上铰接的连接轴从通过连接轴传递的能流中退出,例如可以应用在车厢上设置的第二级能量消耗装置,用于吸收超出的冲击能量。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借助于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与在连接系统的铰接装置中设置的中位导向部连接,并且因为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不仅过载保护装置中设置的剪切部件而且还有中位连接部动作,并丧失其作为连接部件的功能,因此,在超出临界的冲击力/拉力时,仅仅带有在其中设置的并与连接轴传力连接的中位导向部的铰接装置还向后运动,而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毫无改变地停留在车厢的连接板的前面。因此,连接部件,例如其上固定有连接系统的铰接装置的车厢端面的横向支架,可以相应地设计为更轻和更小的尺寸,因为在碰撞情况下,仅仅铰接装置而不包括操纵装置在其向后运动中冲击连接片,并且被推入例如车厢底盘中预设的空间中。个别部件例如用作连接部件的横向支架还可以相应设计得更加扁平,这样尤其降低了整个连接系统的重量。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因此例如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这样设置,即中位连接部各具有在中位导向部上和在操纵装置上设置的外部传力构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在这些传力构件之间设置的中间传力构件,其中,外部的传力构件各自与中间传力构件这样地啮合,以便使操纵装置的复位力矩能传递到中位导向部上。这种类型设计的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的优点尤其在于这一点,即通过相互间啮合的传力构件,以特别简单和容易实现的方式确保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可靠地将力矩传递到中位导向部上。借助于传力构件相互间的啮合,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还具有平衡连接的功能;其被如下的设计,从而使得例如可以补偿在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和中间位置之间出现的偏差。当然,在这里也可以考虑其他的、例如带有多个中间传力构件的实施例,这些传力构件通过啮合互相进行传力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的设计分别具有设置在中位导向部上和设置在操纵装置上的外部传力构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外部传力构件间设置的中间传力构件,中位连接部被这样地设计,即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至少两个外部传力构件的至少一个传力构件与中间传力构件之间的啮合解除,并且在中位导向部和操纵装置之间的传力连接中断。其中的一个结果是铰接装置在向后运动中,就是说在从连接平面离开时,通过作为连接板设置的横向支架被推动,并从能流中退出。
为了使在超出临界的冲击力/拉力时,可靠地解除在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中的根据前述两个实施例设置的传力构件的啮合,并且进而可以松开在中位导向部和操纵装置之间的传力连接,在中位连接部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一个沿着中位导向部的垂直旋转轴延伸的、并且穿过每个传力构件的螺栓,其一端与中位导向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操纵装置固定连接。该螺栓设计为,当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剪断,并借此实现传力构件各自间的啮合的解除。可以考虑使得该螺栓具有相应设计的预定剪切位置。还可以考虑,螺栓通过剪切部件与中位导向部和/或操纵装置连接,其中,该剪切部件的连接功能在超出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之后丧失。因为螺栓穿过每一个传力构件,并且一端与中位导向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操纵装置固定连接,所以一方面其能使传力构件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另一方面,其能使传力构件实现围绕垂直旋转轴的旋转,并确保复位力矩传递到中间导向部并进而传递到连接轴上。其他具有相近功能的装置也适于替代螺栓,该螺栓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之后丧失其作为连接部件的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分离中位连接部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使用多个相互间共同作用的传力构件,即在中位导向部上和在操纵装置上设置的外部传力构件各自具有最少一个中间支臂,并且至少一个中间传力构件具有至少两个与中间支臂相对应的凹槽,其中,在中间传力构件中设置的凹槽设计为分别容纳外部传力构件的相对应中间支臂,用于使操纵装置的复位力矩传递到中位导向部上成为可能。
作为上述的实施例的替代方案,还可以考虑这样的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即中间传力构件具有至少两个中间支臂,并且其中在中位导向部上和在操纵装置上各自设置的外部传力构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中间支臂相对应的凹槽,其中,至少一个在各自外部传力构件中设置的凹槽分别这样设计,即其能容纳中间传力构件的至少一个对应中间支臂,以实现将操纵装置的复位力矩传递到中位导向部上。两种可选的实施例均为特别容易实现但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当然,也可以考虑使相应的传力构件具有多个凹槽或者支臂。支臂也不一定设计为中间支臂。
也可以考虑具有前述特征的传力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即应用十字盘作为中间传力构件,在该传力构件相对的端面上各具有相互呈90°的凹槽。各设置在中位导向部上和在操纵装置上的外部传力构件同样能够设计为盘片,并且各自具有一个相应的支臂,比如中间支臂,支臂相互间以90°交错,用于与在十字盘中设置的凹槽相对应。当然,在此也可以考虑传力构件的其他结构。
为了达到在超出临界冲击力/拉力时,中间传力构件从外部传力构件更早地以及可控制地松开,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提出,即相应的外部传力构件的各个中间支臂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支臂围绕各个中间支臂的横轴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各个中间支臂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支臂是固定的。
为了确保中位连接部的分离过程按准确预设的发生顺序执行,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系统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中位连接部还具有导向装置,其被这样地设计,即使得在相应传力构件中设置的凹槽在凹槽的各自纵向上在相应传力构件的各个相对应支臂中导向,并且同时基本上限制了各个凹槽与相对应支臂之间在与各自凹槽纵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借助于该导向装置,可以使中间传力构件与外部传力构件的啮合的分离过程以预定的和被引导的移动实现。因此,通过导向装置防止了在与各个凹槽的纵向不同的方向上,在各个凹槽和相对应的支臂之间的相对运动,外部传力构件也不会在与各个凹槽纵向不同的方向上相对于中间传力构件相对运动,从而通过有利的方式,在“正常”行驶时,一方面能确保传力构件相互可靠地支持,另一方面能防止可分离中位连接部的过早动作。
例如可以考虑使得导向装置具有凹槽-弹簧连接部,该凹槽-弹簧连接部设置在各个传力构件的凹槽中和支臂上。也可以考虑使得在至少一个传力构件中设置的凹槽的轮廓和与其相对应的支臂轮廓对应地选择,以确保在凹槽的各自纵向上的导向,并且同时基本上限制在与纵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这样的例子如,该轮廓例如是燕尾形轮廓,其中,燕尾形轮廓的宽边设计在凹槽的底部区域或者在支臂的各自的端面。当然,在这里也可以考虑其他的轮廓形状。
也可以考虑这样配置导向装置,即导向装置除了承担用于传力构件相互间的导向功能之外,也可以承担剪切部件的功能。这例如可以这样实现,首先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动作力之后,导向功能被解除。当导向装置具有凹槽-弹簧连接部时,例如可以考虑,该凹槽-弹簧连接部设计为“穿孔的”,就是说,凹槽-弹簧连接部的凹槽在至少一个位置通过剪切支臂来切断,并且该支臂设计为剪切部件,该剪切部件在动作之后,释放凹槽-弹簧连接部的用于导向的凹槽。当然,这里也可以考虑其他实施例。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为应用在根据本发明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中而设计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中示出了: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中间复位装置的局部侧剖图,用于说明其中具有中位装置的铰接装置的结构;
图2示出了为应用在根据本发明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中而设计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以及
图3A-F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的分离过程的运动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中间复位装置的局部侧剖图,用于说明其中具有中位装置3的铰接装置1的结构。该中间复位装置3应用在通过连接轴2可旋转地固定在有轨车辆车厢(未明确示出)上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中,并且具有一个围绕垂直旋转轴与连接轴2一起旋转运动的中位导向部4,该中位导向部借助于一个属于中位装置3的操纵装置5可以一起和与中位导向部4作用连接的连接轴2定位在预设旋转范围内的每个位置中。如图所示,连接轴2利用垂直延伸的轴承螺栓15铰接在铰接装置1的铰接壳体中,并且通过该壳体与有轨车辆的底盘(未示出)连接。该连接通过相应的连接板或者横向支架(一般的连接部件)来实现。为了使连接轴借助于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5而旋转,在示出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中,中位导向部4设计为凸轮,其利用垂直设置的旋转螺栓14可旋转地安装在铰接装置1中以及铰接壳体中。该旋转螺栓14与轴承螺栓15连接,中位导向部4与设置在中位导向部下面的齿轮16连接,该齿轮又通过传动装置17与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5连接,并可被驱动。
利用这种方法,在根据图1中示出的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连接系统中,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5与铰接装置1的铰接支架传力连接。在碰撞情况下,也就是出现通过连接轴2传递到铰接装置1上的极端冲击能量时,将铰接装置1的轴承座与车厢的横向支架连接的剪切部件(未明确示出)动作并丧失作为连接部件的功能。其后果之一是,铰接装置1与其上固定连接的(整个)中位装置3一起,通过横向支架被推入,并从能流中退出,其中,第二级能量消耗装置(未明确示出)作为过载保护装置起作用,并能吸收多余的冲击能量。如已经阐述,这种过载保护装置的构造必须需要横向支架这样设计,即在碰撞情况下,整个铰接装置1与整个中位装置3,也就是说,与包括在铰接装置1之下设置的中位装置的操纵装置5,能够通过横向支架压入。
为了减小横向支架的体积,以及降低连接系统的总重量,这里根据本发明设置了一个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
图2示出了为应用在根据本发明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中而设计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该中位连接部一方面用于在“正常”行驶中,将操纵装置5的复位力矩可靠地传递到中位装置3的中位导向部4以及连接系统的连接轴2上,另一方面作用在于,当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丧失其作为力矩传递装置的功能,因此可以实现铰接装置1独自向后运动,就是说不包括一般情况下设置于铰接装置1之下的并且用于中位装置3的操纵装置5。
为此,根据图2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具有:上部(外部)传力构件7a,其固定连接在中位装置3的中位导向部4上;下部(外部)传力构件7b,其一般设置于铰接装置1下方的、并固定连接在中位装置3的操纵装置5上。此外,根据图2的中位连接部6还具有设置于两个外部传力构件7a、7b之间的中间传力构件8。该中间传力构件在该实施例中设计为具有相互呈90°的凹槽11的十字盘。外部传力构件7a、7b相应地具有相对应的中间支臂10。在组装状态下,外部传力构件7a、7b的中间支臂10位于十字盘8的各个凹槽11里,并因此实现将操纵装置5的复位力矩传递到中位装置3的中位导向部4上。
根据图2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的传力构件7a、7b、8各自设计为盘片,其在组装状态下,轴向对齐地叠加设置。通过这些盘片,螺栓9能够穿过传力构件7a、7b、8的轴向的纵轴,以确保盘片7a、7b、8相互间以及相对于中位导向部4和中位装置3的操纵装置5可靠的保持。在图2中没有明确示出的螺栓9可以设计为剪切部件,其可以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剪切并丧失其连接功能,所以传力构件7a、7b、8相互间可以相对移动,并因此解除相互的啮合。
此外,在根据图2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中,在弹簧-凹槽装置12的结构中设置有导向装置12,其中,该弹簧-凹槽装置12的弹簧18设置在外部传力构件7a、7b的各自的支臂10上,并且其中在中间传力构件8的各个凹槽11中设计有凹槽-弹簧连接装置12的对应凹槽19。该导向装置12用于使传力构件7a、7b、8仅能够进行在设计在中间传力构件8中的凹槽11的方向上相互间相对移动。
在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6的一个变化方案中,也可以考虑使得两个中间支臂10中的一个设计为可旋转的,而相应的另外一个支臂10设计为固定的。由此产生这样的可能性,即用作中间传力构件8的十字盘能够在响应临界冲击力/拉力之后,从外部传力构件7a、7b上更早地以及可控地松开。
图3A到F示出了根据图2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的分离过程的运动流程。图3A示出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的冲击力/拉力之后,并在作为剪切部件的穿过传力构件7a、7b、8的垂直旋转轴的螺栓9动作之后,在中位装置3的操纵装置5上固定连接的传力构件7b和在中位缓冲连接装置的中位导向部4上固定连接的传力构件7a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因此,中间传力构件8侧向地脱出,并因此松开在传力构件7a、7b、8之间的啮合。
图3B到图3E示出不同的状态,其反映单个传力构件7a、7b、8的啮合的完整的松开过程。图3F示出传力构件7a、7b、8的啮合完全松开的状态以及中间传力构件8完全脱出,因而松开了在操纵装置5和在中位缓冲装置的铰接装置1中设置的中位导向部4之间的连接。
在这里指出,图2到图3示出和描述的可分离中位连接部6的实施例仅仅示出了示例性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考虑使用具有相应的、相互间以90°交错的中位支臂10的盘片替代十字盘作为中间传力构件8使用,其中,在固定设置的传力构件7a、7b中,必须设置相应的凹槽11。
符号列表
1 铰接装置
2 连接轴
3 用于水平中间复位的装置
4 中位导向部
5 中间复位装置的操纵装置
6 中位连接部
7a 外部传力构件(中位导向部4)
7b 外部传力构件(操纵装置5)
8 中间传力构件
9 螺栓
10 中间支臂
11/11a 凹槽
12 导向装置
14 旋转螺栓
15 齿轮
17 传动装置
18 弹簧-凹槽装置12的弹簧
19 弹簧-凹槽装置12的凹槽

Claims (11)

1.用于有轨车辆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具有:连接轴(2),该连接轴通过铰接装置(1)垂直可旋转地安装在有轨车辆的车厢上,并且在其自由端承载有连接头;以及,用于水平中间复位的装置(3),其中,所述用于水平中间复位的装置(3)具有围绕垂直旋转轴与所述连接轴(2)一起进行水平旋转运动的中位导向部(4);以及,操纵装置(5),该操纵装置用于将所述中位导向部(4)与相作用连接的连接轴(2)定位在预设位置或在预设旋转区域的每个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位导向部(4)借助于用于将所述操纵装置(5)的复位力矩传递到中位导向部(4)上的中位连接部(6),与所述操纵装置(5)传力连接,其中,在超出作用在所述连接轴(2)的纵向上、并通过连接轴传递的可确定临界冲击力/拉力时,所述传力连接被松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位连接部(6)各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中位导向部(4)上和至少一个在所述操纵装置(5)上设置的外部传力构件(7a,7b),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外部传力构件之间设置的另外的中间传力构件(8),其中,所述外部传力构件(7a,7b)各与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这样地啮合,以使所述操纵装置(5)的复位力矩传递到所述中位导向部(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位连接部(6)这样进行设计,即当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解除至少一个所述外部传力构件(7a,7b)与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之间的啮合,并且进而断开所述中位导向部(4)和所述操纵装置(5)之间的传力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中位连接部(6)还具有沿着垂直旋转轴的、并穿过每个所述传力构件(7a,7b,8)的螺栓(9),该螺栓的一端与所述中位导向部(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纵装置(5)固定连接,所述螺栓(9)在超出可确定的临界冲击力/拉力时剪断,并且进而解除至少一个所述外部传力构件(7a,7b)与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之间的啮合,并且使得在所述中位导向部(4)和所述操纵装置(5)之间的传力连接的断开成为可能。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在所述中位导向部(4)上和在所述操纵装置(5)上设置的所述外部传力构件(7a,7b)各自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支臂(10),并且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中间支臂(10)相对应的凹槽(11),其中,在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中设置的凹槽(11)各自设计为使得这些凹槽分别容纳所述外部传力构件(7a,7b)的相对应中间支臂(10),以这种方式使所述操纵装置(5)的复位力矩传递到所述中位导向部(4)上成为可能。
6.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具有至少两个中间支臂(10),并且其中,分别设置在所述中位导向部(4)上和在所述操纵装置(5)上的所述外部传力构件(7a,7b)各自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中间支臂(10)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支臂相对应的凹槽(11),其中,至少一个在各个外部传力构件(7a,7b)中设置的所述凹槽(11)分别设计为,使得其能容纳所述中间传力构件(8)的至少一个相对应中间支臂(10),以这种方式使所述操纵装置(5)的复位力矩传递到所述中位导向部(4)上成为可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相应传力构件(7a,7b,8)的各自中间支臂(10)相互间以90°交错,并且其中与此相应,所述相应传力构件(7a,7b,8)的与各自中间支臂(10)相对应的凹槽(11)同样相互间以90°交错。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相应传力构件(7a,7b,8)各自的中间支臂(10)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支臂围绕各自中间支臂(10)的横向轴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各自中间支臂(10)中的至少一个中间支臂是固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5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中位连接部(6)还具有导向装置(12),该导向装置这样设计,以使相应传力构件(7a,7b,8)中设置的凹槽(11)在所述凹槽(11)的各自纵向上,在相应传力构件(7a,7b,8)的各自相对应中间支臂(10)中导向,并且使得基本上限制了在与各自凹槽(11)的纵向不同的方向上在各自凹槽(11)和相对应中间支臂(10)之间的相对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导向装置(12)具有凹槽-弹簧连接部,该凹槽-弹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传力构件(7a,7b,8)的所述凹槽(11)中和所述中间支臂(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中位缓冲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凹槽(11)和相应的中间支臂(10)各具有相互配合的燕尾形轮廓,其中,所述燕尾形轮廓的宽边设置在所述凹槽(11)的底部区域。
CNB200610076548XA 2005-05-06 2006-04-30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Active CN1004291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009976A EP1719686B1 (de) 2005-05-06 2005-05-06 Trennbare Mittenstellungskupplung
EP05009976.1 2005-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7953A true CN1857953A (zh) 2006-11-08
CN100429105C CN100429105C (zh) 2008-10-29

Family

ID=3504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6548XA Active CN100429105C (zh) 2005-05-06 2006-04-30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513376B2 (zh)
EP (1) EP1719686B1 (zh)
CN (1) CN100429105C (zh)
AT (1) ATE371561T1 (zh)
AU (1) AU2006201676A1 (zh)
DE (1) DE502005001381D1 (zh)
DK (1) DK1719686T3 (zh)
ES (1) ES2290817T3 (zh)
NO (1) NO20061784L (zh)
PL (1) PL1719686T3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181A (zh) * 2012-09-06 2013-01-02 东华大学 用于转动体自动快速联接与分离的机构及方法
CN108050148A (zh) * 2018-01-26 2018-05-18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08202752A (zh) * 2018-01-26 2018-06-26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连接机构
CN108556867A (zh) * 2018-01-26 2018-09-21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08556868A (zh) * 2018-01-26 2018-09-21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车车厢用可拆挂钩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39383A1 (en) * 2003-09-19 2005-03-31 Sieme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c. Integrated impact protecting system
ES2308079T3 (es) * 2004-09-06 2008-12-01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Cabezal de acoplamiento con placa frontal desmontable para vehiculos sobre carriles asi como procedimiento de montaje correspondiente.
EP1719686B1 (de) * 2005-05-06 2007-08-29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Trennbare Mittenstellungskupplung
JP4712604B2 (ja) * 2006-05-10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輸送機器
PL1955918T3 (pl) * 2007-02-08 2009-09-30 Voith Patent Gmbh Automatyczny sprzęg cięgłowo-zderzny
CN102343918B (zh) * 2011-07-12 2016-08-1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内拉断式缓冲装置
US9701323B2 (en) 2015-04-06 2017-07-11 Bedloe Industries Llc Railcar coupler
DE102015108228A1 (de) * 2015-05-26 2016-12-01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s Kupplungsschafts mit einem Wagenkasten eines spurgeführten Fahrzeuges
DE102016104740A1 (de) * 2016-03-15 2017-09-21 Voith Patent Gmbh Kupplungssystem mit pneumatischer Auslenkung
DE102016120639A1 (de) 2016-10-28 2018-05-03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r horizontalen mittenrückstellung eines kupplungsschafts
CH713677B1 (de) * 2017-04-06 2021-04-30 Faiveley Transp Schwab Ag Anlenk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Kupplung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KR102218947B1 (ko) * 2019-09-06 2021-02-24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센터링 디바이스
WO2022158620A1 (ko) * 2021-01-25 2022-07-28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센터링 디바이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2580A (en) * 1953-01-16 1957-08-13 Ohio Brass Co Car couplers
US3624781A (en) * 1970-01-20 1971-11-30 Acf Ind Inc Torsional railway car coupler centering device
DE2342099A1 (de) * 1973-08-21 1975-02-27 Bergische Stahlindustrie Zug- und stos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leichte schienenfahrzeuge und kabinenbahnen
DE2445460C2 (de) * 1974-09-24 1982-09-23 Bergische Stahl-Industrie, 5630 Remscheid Vorrichtung zur Mittenrückstellung von Mittenrückstellung einer Mittelkupplu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SE387907B (sv) * 1975-07-14 1976-09-20 Dellner Malmco Ab Automatkoppling for sparvagnar och liknande
DE2846860C2 (de) * 1978-10-27 1984-09-20 DUEWAG AG Werk Düsseldorf, 4000 Düsseldorf Vorrichtung zur horizontalen Mittenarretierung und -rückstellung einer Mittelpuffer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DE2926301A1 (de) * 1979-06-29 1980-12-18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Selbsttaetige mittelpufferkupplung fue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eisenbahnfahrzeuge
DE3211238A1 (de) * 1982-03-26 1983-10-06 Wolf Woco & Co Franz J Drehelastische kupplung
US4569455A (en) * 1984-04-04 1986-02-11 Harvey Hubbell Incorporated Centering detent
CN1073402A (zh) * 1991-11-06 1993-06-23 肯塞特分析公司 用于车辆保险杠的弹性能量吸收装置
DE4328811C1 (de) * 1993-08-27 1994-10-27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Mittelpuffer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US6321922B1 (en) * 2000-02-24 2001-11-27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Coupling shock resistant (csr) coupler
CN2473059Y (zh) * 2001-04-23 2002-01-23 王武生 一种车辆用吸能安全装置
DE10162731A1 (de) 2001-12-20 2003-07-03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Vorrichtung zur horizontalen Mittenrückstellung für eine mittels eines Kupplungsschafts schwenkbar an einem Schienenfahrzeug angebrachte Mittelpufferkupplung
CN2581751Y (zh) * 2002-08-22 2003-10-22 黄晋荣 吸能推进式车辆减震器
DE10355640B3 (de) * 2003-11-28 2004-11-04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Mittelpuffer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PT1538057E (pt) * 2003-12-05 2006-06-30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Engate com tampao central com dispositivo de reposicao central
EP1719686B1 (de) * 2005-05-06 2007-08-29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Trennbare Mittenstellungskupplung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181A (zh) * 2012-09-06 2013-01-02 东华大学 用于转动体自动快速联接与分离的机构及方法
CN102848181B (zh) * 2012-09-06 2014-11-05 东华大学 用于转动体自动快速联接与分离的机构及方法
CN108050148A (zh) * 2018-01-26 2018-05-18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08202752A (zh) * 2018-01-26 2018-06-26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连接机构
CN108556867A (zh) * 2018-01-26 2018-09-21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08556868A (zh) * 2018-01-26 2018-09-21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车车厢用可拆挂钩机构
CN108202752B (zh) * 2018-01-26 2019-08-27 湖北荆楚星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连接机构
CN108050148B (zh) * 2018-01-26 2019-09-10 宋局 一种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10446646A (zh) * 2018-01-26 2019-11-12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CN110446646B (zh) * 2018-01-26 2020-11-06 泉州台商投资区五逸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19686B1 (de) 2007-08-29
US7513376B2 (en) 2009-04-07
AU2006201676A1 (en) 2006-11-23
DE502005001381D1 (de) 2007-10-11
US20060249470A1 (en) 2006-11-09
EP1719686A1 (de) 2006-11-08
ATE371561T1 (de) 2007-09-15
PL1719686T3 (pl) 2008-01-31
ES2290817T3 (es) 2008-02-16
CN100429105C (zh) 2008-10-29
DK1719686T3 (da) 2007-10-29
NO20061784L (no) 2006-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7953A (zh) 可分离的中位连接部
CN1976840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中央缓冲联结器
CN102933445B (zh) 用于使轨道导向车辆的一个或多个前盖枢转的装置以及前盖组件
US8783479B2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the front of a tracked vehicle
US8051934B2 (en) Structure mounting an electricity storage pack on a vehicle
AU2009200720B2 (en) Supporting device to vertically support a coupling rod as well as use of the supporting device in a railborne vehicle
CN111408151A (zh) 马达操作的模型交通工具
CN1914080A (zh) 铁道车辆连接中的牵引装置和变形管
WO2006097239A1 (de) Zug- und stossvorrichtung für mittelpufferkupplungen von schienenfahrzeugen
CN202593547U (zh) 轴承座和铰接式接头
US7490729B2 (en) Center buffer coupling for railroad cars
CN101985302A (zh) 中央缓冲连接器
WO2017083888A2 (en) A conversion arrangement
MX2015005013A (es) Dispositivo centrador de resorte de torsion de acoplador.
CN112549934B (zh) 胶轮列车
CN201362262Y (zh) 轨道运输车断绳保护装置
CN101080343A (zh) 具有可拆式端壁的摩擦牵引装置壳体
CN210527625U (zh) 一种能精确定位的工装架传动装置
CN101505981A (zh) 使车辆重量及震动衰减的减震器装置
CN101380985B (zh) 摩托车四杆机构制动装置
CN203198654U (zh) 用于汽车的悬架控制臂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0822282U (zh) 一种齿轨车用齿轮箱
CN200964058Y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变速箱悬置机构
CN112550338A (zh) 动车转向架及胶轮列车
CN219904366U (zh) 一种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用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German salvadores

Patentee after: Voith turbo shafenberg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before: Voith Turbine Engineering Invest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0

Address after: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after: Voith turb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salvadores

Patentee before: Voith turbo shafenber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0

Address after: German salvadores

Patentee after: Voith turbo shafenberg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Jarzgit watenstad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K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0

Address after: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after: Voith Turbine Engineering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salvadores

Patentee before: Voith turbo shafenberg Management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0

Address after: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after: J. M. Voith Europe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before: Voith turbine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0

Address after: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after: VOITH PATENT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Hayden Haim

Patentee before: J. M. Voith Europ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