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7490A -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7490A
CN108027490A CN201680053541.8A CN201680053541A CN108027490A CN 108027490 A CN108027490 A CN 108027490A CN 201680053541 A CN201680053541 A CN 201680053541A CN 108027490 A CN108027490 A CN 108027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fitting portion
sphere
aperture
operatio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35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7490B (zh
Inventor
竹下幸孝
冈光彦
桥本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7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7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1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with selection of either manual or automatic m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光圈操作环对齐到与主系列对应的第1旋转位置时及对齐到与副系列对应的第2旋转位置时感觉到明显的咬合感差异并且能够提高第1及第2旋转位置中的保持性的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透镜镜筒(12)具备摄影光学系统(22)、光圈操作环(24)及锁定机构(27、28)。锁定机构(27)由第1球体(60)、第1嵌合部(61)及第1施力部件(62)构成。锁定机构(28)由第2球体(65)、第2嵌合部(66)及第2施力部件(67)构成。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与主系列对应的位置时,第1球体(60)嵌合于第1嵌合部(61)。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与副系列对应的位置时,第2球体(65)嵌合于第2嵌合部(66)。

Description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光圈的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面向高级用户的单反式等相机具有用户能够手动调节光圈的手动光圈调节功能。在具有该手动光圈调节功能的相机中,例如具备由用户操作的操作环,并且能够根据操作环的旋转位置选择光圈。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根据各光圈值锁定(click stop)操作环的锁定机构的相机。该锁定机构由多个嵌合部、球体及施力部件构成。多个嵌合部形成于操作环的内周面且与各光圈值对应。球体设置于操作环与透镜镜筒主体之间。施力部件对球体施加向操作环的嵌合部侧的力。由此,若操作环旋转,则在与各光圈值对应的位置球体嵌合于嵌合部。当球体嵌合于嵌合部时,用户经由操作环感觉到振动。以下,将该用户感觉到的振动称为咬合感。用户通过咬合感,能够辨别操作环设定在与规定的光圈值对应的位置。
以往,在相机中使用的光圈值中,使用AV值成为规定的整数值的光圈值的情况较多。AV值为整数的光圈值的系列被称为主系列。为了更细致地设定光圈值,也使用AV值成为规定的分数值的光圈值的系列即副系列。在该副系列中,例如有AV值成为n/3(n为除了3的倍数以外的正整数)的系列及AV值成为n/2(n为除了2的倍数以外的正整数)的系列。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相机中,仅在操作环对齐到与主系列的光圈值对应的位置时,才能感觉到咬合感,而关于副系列未给予考虑。如最近的相机,在除了与主系列的光圈值对应的旋转位置(以下,称为第1旋转位置)以外,还能够将操作环设定于与副系列的光圈值对应的旋转位置(以下,称为第2旋转位置)的相机中,要求在第1旋转位置及第2旋转位置中能够感觉到不同的咬合感,以便用户对操作环进行操作时仅通过咬合感便能够辨别第1旋转位置与第2旋转位置的差异。
若要在第1旋转位置及第2旋转位置中产生不同的咬合感,则可以考虑在主系列及副系列中使球体嵌合的嵌合部的尺寸不同。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使与第2旋转位置对应的嵌合部(以下,称为第2嵌合部)的尺寸(例如,与操作环的移动方向相关的宽度)窄于与第1旋转位置对应的嵌合部(以下,称为第1嵌合部)的尺寸,使第2旋转位置中的咬合感低于第1旋转位置中的咬合感。
然而,若缩小第2嵌合部的尺寸,则在第2旋转位置中,咬合感会低于第1旋转位置,但因球体中的向第2嵌合部嵌合的部分的比例减少而球体容易从第2嵌合部脱离。即,若缩小第2嵌合部的尺寸,则在第2旋转位置中咬合感降低,并且球体向第2嵌合部的保持性下降,从而球体会因施加于操作环的小的力量下而从第2嵌合部脱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圈操作环对齐到与主系列对应的第1旋转位置时及对齐到与副系列对应的第2旋转位置时能够感觉到明显的咬合感差异并且提高第1及第2旋转位置中的保持性的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透镜镜筒具备透镜镜筒主体、光圈操作环、第1及第2球体、第1嵌合部以及第2嵌合部。透镜镜筒主体容纳光圈。光圈操作环安装成能够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旋转,且能够设定于光圈的AV值成为规定的整数值的多个第1旋转位置及AV值成为规定的分数值的多个第2旋转位置。第1及第2球体设置于透镜镜筒主体与光圈操作环之间,且在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配设于彼此不同的位置。第1嵌合部在透镜镜筒主体及光圈操作环中的一侧以与各第1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光圈操作环设定于各第1旋转位置时,第1球体嵌合于第1嵌合部。第2嵌合部在透镜镜筒主体及光圈操作环中的一侧以与各第2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光圈操作环设定于各第2旋转位置时,第2球体嵌合于第2嵌合部。
第1及第2嵌合部优选径向上的尺寸大于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的尺寸。相对于第1嵌合部的第1球体的嵌合量优选大于相对于第2嵌合部的第2球体的嵌合量。
优选在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第1嵌合部的尺寸大于第2嵌合部的尺寸。第1及第2嵌合部的形状优选为长方形。第1球体的外径优选大于第2球体的外径。
优选,具备设置于透镜镜筒主体及光圈操作环中的另一侧且分别对第1及第2球体向第1及第2嵌合部侧施力的第1及第2施力部件,第1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大于第2施力部件的作用力。
优选,光圈操作环具有与透镜镜筒主体的筒心轴正交的第1面,透镜镜筒主体具有与筒心轴正交且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第1及第2球体配置于第1面与第2面之间,第1及第2嵌合部形成于第1及第2面中的任一面。
优选,光圈操作环具有内周面即第1面,透镜镜筒主体具备外周面即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第1及第2球体配置于第1面与第2面之间,第1及第2嵌合部形成于第1及第2面中的任一面。
优选,光圈操作环能够设定于与进行光圈的自动控制的自动曝光模式对应的第3旋转位置,该透镜镜筒具备:第3嵌合部,形成于透镜镜筒主体及光圈操作环中的一侧,当光圈操作环设定于第3旋转位置时,第1球体嵌合于第3嵌合部;及第4嵌合部,形成于透镜镜筒主体及光圈操作环中的一侧,当光圈操作环设定于第3旋转位置时,第2球体嵌合于第4嵌合部。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有透镜镜筒。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将光圈操作环对齐到与主系列对应的第1旋转位置时及对齐到与副系列对应的第2旋转位置时能够感觉到明显的咬合感差异并且提高第1及第2旋转位置中的保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正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2是透镜镜筒及相机主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透镜镜筒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表示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对主系列及副系列的光圈值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是透镜镜筒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光圈操作环以及第1及第2球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前端侧观察的光圈操作环的主视图。
图9是在第1嵌合部中嵌合有第1球体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0是在第2嵌合部中嵌合有第2球体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光圈操作环的内周面形成有第1及第2嵌合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及图2中,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以下,称为相机)10具备相机主体11及透镜镜筒12。透镜镜筒1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相机主体11连接。相机10为所谓的无反单镜头式数码相机。
相机主体11在其上表面具备电源拨杆13、释放开关14、曝光校正转盘15及快门速度转盘16等。释放开关14为所谓的能够实现“半按”及“全按”的二级行程式开关。释放开关14通过半按而输出S1开启信号,并通过进行从半按进一步按压的全按而输出S2开启信号。若从释放开关14输出S1开启信号,则相机10执行自动调焦(AF(Auto Focus)处理)及自动曝光控制等摄影准备处理,若输出S2开启信号则执行摄影处理。
在相机主体11的正面设置有安装透镜镜筒12的卡口17及光学取景窗18。在卡口1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透镜镜筒12电连接的机身侧信号触点19及固体摄像元件20。并且,在相机主体11的背面设置有图像显示部43(参考图4)及操作按钮等。
如图3所示,透镜镜筒12具备透镜镜筒主体21、摄影光学系统22、聚焦环23、光圈操作环24、传感器25、26(参考图4)、锁定机构27、28(参考图6)、镜头卡口29及镜头侧信号触点30等。透镜镜筒主体21为圆筒形状且在内部容纳摄影光学系统22,在后端设置有镜头卡口29。当透镜镜筒12与相机主体11连接时,摄影光学系统22将被摄体光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20。固体摄像元件20为对从透镜镜筒12射出的光进行成像的成像部。
镜头卡口29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相机主体11的卡口17结合。当透镜镜筒12的镜头卡口29与相机主体11的卡口结合时,镜头侧信号触点30与机身侧信号触点19接触,以电连接透镜镜筒12与相机主体11。
如图4所示,透镜镜筒12除了摄影光学系统22、聚焦环23、光圈操作环24及传感器25、26等以外,还具备透镜控制部31、马达驱动器32及马达33、34等。
透镜控制部31由具备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有该CPU中使用的程序及参数的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用作CPU的工作存储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均未图示)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透镜控制部31控制透镜镜筒12的各部。在透镜控制部31中连接有传感器25、26及马达驱动器32。
摄影光学系统22具备包括聚焦透镜35的多个透镜及光圈单元36等。聚焦透镜35通过马达33的驱动而沿光轴L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拍摄距离。光圈单元36通过马达34的驱动而使多片光圈叶片36a移动,以改变向固体摄像元件20的入射光量。马达驱动器32根据透镜控制部31的控制而控制马达33、34的驱动。
聚焦环23为用于用户手动旋转操作来进行调焦的操作部件。聚焦环23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21能够以摄影光学系统22的光轴L为中心旋转。
传感器25检测聚焦环2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传感器25例如由设置于聚焦环23的内周面的梳齿环(未图示)及输出检测信号的光学传感器(未图示)构成。来自传感器25的检测信号输出至透镜控制部31。透镜控制部31根据从传感器25输入的检测信号检测聚焦环2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透镜控制部31检测到的聚焦环2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信息经由镜头侧信号触点30及机身侧信号触点19输出至相机主体11侧的主体控制部37。
光圈操作环24为用于用户手动旋转操作来进行光圈调节的操作部件。光圈操作环24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21能够以摄影光学系统22的光轴L为中心旋转。
传感器26例如为检测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来自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与来自传感器25的检测信号同样地输出至透镜控制部31。透镜控制部31根据从传感器26输入的检测信号检测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透镜控制部31检测到的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的信息经由镜头侧信号触点30及机身侧信号触点19输出至相机主体11侧的主体控制部37。
主体控制部37具备CPU、存储有该CPU中使用的程序及参数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存储器的RAM(均未图示)等。主体控制部37控制相机主体11及与相机主体11连接的透镜镜筒12的各部。在主体控制部37中,从释放开关14输入S1信号及S2信号。并且,在主体控制部37中连接有机身侧信号触点19。
快门单元38为所谓的焦平面快门,且配置于卡口17与固体摄像元件20之间。快门单元38设置成能够遮挡摄影光学系统22与固体摄像元件20之间的光路,且在开口状态与闭口状态之间变化。快门单元38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及动态图像时成为开口状态。快门单元38在拍摄静态图像时由开口状态暂时成为闭口状态。该快门单元38由快门马达47驱动。马达驱动器39控制快门马达47的驱动。
固体摄像元件20由主体控制部37驱动控制。固体摄像元件20例如为CMOS型图像传感器,且具有由以二维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未图示)构成的受光面。各像素包含光电转换元件,并对通过透镜镜筒12成像于受光面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摄像信号。
并且,固体摄像元件20具备噪声消除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器及A/D转换电路等信号处理电路(均未图示)。噪声消除电路对摄像信号实施噪声消除处理。自动增益控制器将摄像信号的电平放大为最佳值。A/D转换电路将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从固体摄像元件20向总线线路45输出。固体摄像元件20的输出信号为每一像素具有1个颜色信号的图像数据(所谓的RAW数据)。
图像存储器40存储输出至总线线路45的1帧份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处理部41从图像存储器40读出1帧份的图像数据,并实施矩阵运算、去马赛克处理,伽马校正、亮度/色差转换及调整大小处理等公知的图像处理。
LCD驱动器42将在图像数据处理部41中被图像处理的1帧份的图像数据依次输入至图像显示部43。图像显示部43以一定的周期依次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卡I/F44与组装在设置于相机主体11的卡槽(未图示)内且插入在卡槽中的存储卡46电连接。卡I/F44将在图像数据处理部41中被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存在于存储卡46中。并且,当回放显示存储于存储卡46中的图像数据时,卡I/F44从存储卡46读出图像数据。
主体控制部37根据透镜控制部31检测的聚焦环2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信息将使聚焦透镜35移动的控制信号发送至透镜控制部31。透镜控制部31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驱动器32,而使聚焦透镜35移动。
根据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而变更的光圈单元36的光圈直径与AV值成为规定的整数值的主系列的光圈值及AV值成为规定的分数值的副系列的光圈值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主系列的光圈值所对应的AV值为“2、3、4、5、6、7、8”这7个整数值。
副系列的光圈值为在主系列的范围内AV值成为n/3(n为除了3的倍数以外的正整数)的值。本实施方式中,与副系列的光圈值所对应的AV值为“7/3、8/3、10/3、11/3、13/3、14/3、16/3、17/3、19/3、20/3、22/3、23/3”这12个分数值。
并且,F值与AV值存在“AV=2log2F”的关系,因此主系列的光圈值(F值)分别与“2、2.8、4、5.6、8、11、16”相对应。副系列的光圈值(F值)分别与“2.2、2.5、3.2、3.6、4.5、5、6.4、7.1、9、10、13、14”相对应。
如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影光学系统22中,通过光圈单元36的光圈直径发生变更,能够设定为包括主系列及副系列的共19个光圈值(主系列为7个,副系列为12个)。
光圈操作环24能够设定于光圈值成为主系列(AV值为规定的整数值)的多个第1旋转位置及光圈值成为副系列(AV值为规定的分数值)的多个第2旋转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7个第1旋转位置及12个第2旋转位置。
并且,在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除了与光圈值对应的第1及第2旋转位置以外,还存在用于将曝光模式设定为自动曝光模式的旋转位置(以下,成为第3旋转位置)。
主体控制部37根据透镜控制部31检测到的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的信息使光圈单元36动作,并将用于变更光圈直径的控制信号发送至透镜控制部31。透镜控制部31根据来自主体控制部37的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驱动器32,并控制光圈单元36的光圈直径,以便获得与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对应的光圈值。并且,当透镜控制部31检测的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设定于第3旋转位置时,主体控制部37执行自动曝光模式。
AE处理部48从1帧份的图像数据计算出各颜色信号的累计值。当为自动曝光模式时,主体控制部37根据每个1帧份的图像中计算出的累计值计算出曝光值,并由该曝光值按照规定的程序线图,确定快门速度及光圈值,进行快门单元38及光圈单元36的自动控制。即,主体控制部37以获得已确定的快门速度的方式控制快门马达47的驱动,并且将控制信号发送至透镜控制部31。透镜控制部31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驱动器32,使光圈单元36动作至获得已确定的光圈值的光圈直径。
如图6及图7所示,光圈操作环24具备操作环主体51及狭缝板52。狭缝板52为圆环状薄板。狭缝板52在操作环主体51的内周面侧配设成与透镜镜筒主体21的筒心轴正交,且固定在操作环主体51(例如螺丝固定)上。
狭缝板52中,前端侧的第1面52A与透镜镜筒主体21的筒心轴正交。透镜镜筒主体21具有与筒心轴正交且与第1面52A对置的第2面21A。
操作环主体51呈圆环状,且具有外径朝向前端侧减少的锥形面51A。在锥形面51A标有表示主系列的光圈值的光圈值刻度53。另一方面,在透镜镜筒主体21中标有标识54。光圈值刻度53沿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配置。具体而言,作为光圈值刻度53,依次排列有主系列的光圈值(F值)即“2、2.8、4、5.6、8、11、16”的值。标识54为直线状标记,且配设于与光圈操作环24的前端部分相接的位置。
光圈操作环24通过将光圈值刻度53中的任意值对齐到标识54而成为第1旋转位置。由此,能够将光圈单元36设定为与光圈值刻度53对应的主系列的光圈值。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第1旋转位置时,主体控制部37根据透镜控制部31检测的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的信息使光圈单元36动作至获得与光圈值刻度53对应的光圈值的光圈直径。
并且,光圈操作环24通过将光圈值刻度53的相邻的2个值之间的规定位置(将间隔3等分的任意位置)对齐到标识54而成为第2旋转位置。由此,能够将光圈单元36设定为副系列的光圈值。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第2旋转位置时,主体控制部37根据透镜控制部31检测的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的信息使光圈单元36动作至获得副系列的光圈值的光圈直径。
并且,在光圈操作环24中,在周向上,在光圈值刻度53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6”值的外侧,标有“A”标记55。该标记55与前述的第3旋转位置相对应。光圈操作环24通过将标记55对齐到标识54而能够将曝光模式从手动曝光模式设定为自动曝光模式。
锁定机构27由第1球体60、第1嵌合部61及第1施力部件62构成。第1球体60配置于狭缝板52与透镜镜筒主体21之间。具体而言,配置于狭缝板52的第1面52A与透镜镜筒主体21的第2面21A之间。
在透镜镜筒主体21中设置有安装第1球体60及第1施力部件62的安装部63。安装部63为形成于与狭缝板52面对的位置的凹部。在安装部63中,在透镜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配设第1施力部件62,在基端侧配设第1球体60。第1施力部件62例如使用螺旋弹簧,并对第1球体60施加向狭缝板52侧的力。
如图8所示,第1嵌合部61在狭缝板52中形成有多个。第1嵌合部61为长方形的缝隙,径向上的高度尺寸H1大于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CD上的宽度尺寸W1。由此,当第1球体60嵌合于第1嵌合部61时,和与周向CD正交的第1嵌合部61的缘部接触,而不和与径向正交的缘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松动。并且,通过使高度尺寸H1大于宽度尺寸W1,由此能够实现第1嵌合部61的加工精度的提高。
第1嵌合部61以与第1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各第1旋转位置时,第1球体60嵌合于第1嵌合部6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7个第1旋转位置,因此在狭缝板52中形成有7个第1嵌合部61。
当因狭缝板52的第1面52A而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时,第1球体60位于安装部63的内部。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各第1旋转位置时,第1球体60因第1施力部件62的施力而向安装部63的基端侧突出,而与第1嵌合部61嵌合。而且,当第1球体60与第1嵌合部61嵌合时,第1球体60与第1嵌合部61的缘部发生冲突而产生振动。
锁定机构28由第2球体65、第2嵌合部66及第2施力部件67构成。第2球体65配置于狭缝板52与透镜镜筒主体21之间。第2球体65在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上配设于与第1球体60彼此不同的位置。第1球体60的外径R1大于第2球体65的外径R2(参考图9及图10)。第2球体65与第1球体60同样地配置于狭缝板52的第1面52A与透镜镜筒主体21的第2面21A之间。
在透镜镜筒主体21中设置有安装第2球体65及第2施力部件67的安装部68。安装部68为在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上形成于与安装部63不同的位置的凹部。在安装部68中,在透镜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配设第2施力部件67,在基端侧配设第2球体65。第2施力部件67例如使用螺旋弹簧,并对第2球体65施加向狭缝板52侧的力。另外。第1施力部件62的作用力大于第2施力部件67的作用力。
第2嵌合部66在狭缝板52中形成有多个。第2嵌合部66为长方形的缝隙,径向上的高度尺寸H2大于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CD上的宽度尺寸W2。由此,与第1嵌合部61同样地,能够防止第2球体65嵌合于第2嵌合部66时的松动,并能够实现加工精度的提高。第2嵌合部66以与能够设定为副系列的光圈值的各第2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各第2旋转位置时,第2球体65嵌合于第2嵌合部6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12个第2旋转位置,因此在狭缝板52中形成有12个第2嵌合部66。
当因狭缝板52的第1面52A而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时,第2球体65位于安装部68的内部。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各第2旋转位置时,第2球体65因第2施力部件67的施力而向安装部68的基端侧突出,而与第2嵌合部66嵌合。而且,当第2球体65与第2嵌合部66嵌合时,第2球体65与第2嵌合部66的缘部发生冲突而产生振动。
关于狭缝板52,在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CD上,第1嵌合部61的宽度尺寸W1大于第2嵌合部66的宽度尺寸W2。如上所述,第1球体60的外径R1大于第2球体65的外径R2。尤其相对于第1球体60的外径R1的第1嵌合部61的宽度尺寸W的比例与相对于第2球体65的外径R2的第2嵌合部66的宽度尺寸W2大致相同。因此,第1球体60的总体积中所占的嵌合于第1嵌合部61的部分的比例与第2球体65的总体积中所占的嵌合于第2嵌合部66的部分的比例大致相同,因此相对于第1球体60的第1嵌合部61的保持性与相对于第2球体65的第2嵌合部66的保持性大致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嵌合部61的高度尺寸H1与第2嵌合部66的高度尺寸H2相同。
并且,第1球体60与第1嵌合部61的嵌合量D1(参考图9)大于第2球体65与第2嵌合部66的嵌合量D2(参考图10)。在此,嵌合量D1是指第1球体60从狭缝板52的第1面52A的落入量,具体而言,表示从第1面52A嵌合到第1嵌合部61的第1球体60的体积。同样地,嵌合量D2是指第2球体65从狭缝板52的第1面52A的落入量,具体而言,表示从第1面52A嵌合到第2嵌合部66的第2球体65的体积。
并且,在狭缝板52中形成有第3嵌合部69及第4嵌合部70。第3嵌合部69及第4嵌合部70在周向CD上设置于与第1嵌合部61及第2嵌合部66不同的位置。第3嵌合部69以与第3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第3旋转位置时,第1球体60嵌合于第3嵌合部69。第4嵌合部70与第3嵌合部69同样地以与第3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第3旋转位置时,第2球体65嵌合于第4嵌合部70。第3嵌合部69及第4嵌合部70为长方形的缝隙,周向CD上的宽度尺寸及径向上的高度尺寸与第1嵌合部61的宽度尺寸及高度尺寸相同。
以下,对相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若用户操作电源拨杆13而电源成为开启状态,则相机10的各部被供给电源电压。若操作按钮(未图示)等被操作而选择摄影模式,则透镜控制部31从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检测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位置并输出至主体控制部37。当标记55位于标识54的位置时,主体控制部37判定光圈操作环24位于第3旋转位置,并向AE处理部48等命令开自动曝光模式。
若开始自动曝光模式,则当通过释放开关14的半按操作输入S1开启信号时,主体控制部37根据在AE处理部48中计算出的累计值,确定快门速度及光圈值,控制快门马达47的驱动,并且经由透镜控制部31使光圈单元36动作至获得已确定的光圈值的光圈直径。
另一方面,当光圈值刻度53位于标识54的位置时,作为检测信号获得表示光圈值(主系列或副系列)的信号。主体控制部37经由透镜控制部31控制光圈单元36的光圈直径,以便获得检测信号所表示的光圈值。
当对光圈操作环24进行旋转操作时,用户无需目视光圈值刻度53,而根据通过光圈操作环24感觉到的咬合感,能够进行光圈值的设定。
咬合感是当光圈操作环24成为第1旋转位置而第1球体60与第1嵌合部61嵌合时及当光圈操作环24成为第2旋转位置而第2球体65与第2嵌合部66嵌合时产生的振动引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球体60及第1嵌合部61的大小大于第2球体65及第2嵌合部66的大小,因此在第1旋转位置中感觉到的咬合感大于在第2旋转位置中感觉到的咬合感。因此,在与主系列对应的第1旋转位置及与副系列对应的第2旋转位置中,赋予明显不同的咬合感。另外,在此所说的大小是指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的尺寸。用户根据咬合感的差异能够辨别通过光圈操作环24的旋转操作设定的光圈值是主系列还是副系列。
并且,第1嵌合部61的宽度尺寸W1形成为大于第2嵌合部66的宽度尺寸W2,并且第1球体60的外径R1形成为大于第2球体65的外径R2,因此在第2旋转位置中,虽然咬合感与第1旋转位置相比减少,但扔维持与第1旋转位置相等的保持性。因此,当用户将光圈操作环24对齐到与副系列对应的第2旋转位置时,能够防止因施加于光圈操作环24的小的力量而第2球体65从第2嵌合部66脱离。
并且,分别设置对第1球体60施力的第1施力部件62及对第2球体65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67,因此通过分别调整对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施力的作用力,能够最佳化咬合感及保持性。
而且,当光圈操作环24旋转操作至第3旋转位置时,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分别同时嵌合于第3嵌合部69及第4嵌合部70,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这两者同时产生振动,因此获得大于第1及第2旋转位置的咬合感及保持性。用户通过该咬合感能够辨别光圈操作环24设定于与自动曝光模式对应的第3旋转位置。并且,在第3旋转位置中可获得大的保持性,因此能够防止曝光模式无意间从自动曝光模式变更为手动曝光模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第4嵌合部为贯穿狭缝板52的缝隙,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从第1面52A凹陷的凹部。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第4嵌合部具有矩形的剖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能够嵌合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对三角形的剖面形状及矩形的端缘进行倒角加工的剖面形状等。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与透镜镜筒主体21的筒心轴正交的第1面52A形成第1及第2嵌合部,在和与第1面52A对置的第2面21A之间配置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光圈操作环24的内周面设为第1面52B,将透镜镜筒主体21的外周面设为与第1面52B对置的第2面21B。在该情况下,在第1面52B形成第1嵌合部61及第2嵌合部66,在第1面52B与第2面21B之间配置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并且,作为第1施力部件62及第2施力部件67例如使用板簧,对第1球体60及第2球体65施加向光圈操作环24侧的力。而且,也可以在第1面52B设置第3嵌合部69及第4嵌合部7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光圈操作环24中的第1面52A、第1面52B形成有第1及第2嵌合部,但与此相反,也可以是在设置于透镜镜筒主体21中的第2面21A、第2面21B形成第1及第2嵌合部的结构。并且,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光圈操作环24中设置第1施力部件62及第2施力部件6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3嵌合部69及第4嵌合部7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第4嵌合部70,而仅设置第3嵌合部69。在该情况下,第3嵌合部69优选在光圈操作环24的周向上形成为与第1及第2嵌合部不同的宽度尺寸。由此,在第3旋转位置中,可感觉到与第1及第2旋转位置不同的咬合感。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无反单镜头式数码相机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单反式数码相机等其他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中。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中,将相机主体及透镜镜筒分体设置,且将两者设成装卸自如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成相机主体与透镜镜筒设置成一体的摄影装置。
符号说明
10-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11-相机主体,12-透镜镜筒,21-透镜镜筒主体,21A-第2面,22-摄影光学系统,24-光圈操作环,52A-第1面,60-第1球体,61-第1嵌合部,62-第1施力部件,65-第2球体,66-第2嵌合部,67-第2施力部件,69-第3嵌合部,70-第4嵌合部。

Claims (11)

1.一种透镜镜筒,其具备:
透镜镜筒主体,容纳光圈;
光圈操作环,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旋转,且能够设定于所述光圈的AV值成为规定的整数值的多个第1旋转位置及所述AV值成为规定的分数值的多个第2旋转位置;
第1及第2球体,设置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与所述光圈操作环之间,且在所述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配设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第1嵌合部,在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光圈操作环中的一方以与各所述第1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所述光圈操作环设定于所述各第1旋转位置时,所述第1球体嵌合于所述第1嵌合部;及
第2嵌合部,在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光圈操作环中的一方以与各所述第2旋转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当所述光圈操作环设定于所述各第2旋转位置时,所述第2球体嵌合于所述第2嵌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及第2嵌合部中,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相对于所述第1嵌合部的所述第1球体的嵌合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2嵌合部的所述第2球体的嵌合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在所述光圈操作环的周向上,所述第1嵌合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2嵌合部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及第2嵌合部的形状为长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球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2球体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透镜镜筒具备设置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光圈操作环中的另一侧,且分别对所述第1及第2球体向所述第1及第2嵌合部侧施力的第1及第2施力部件,
所述第1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第2施力部件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光圈操作环具有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的筒心轴正交的第1面,
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具有与所述筒心轴正交且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
所述第1及第2球体配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之间,
所述第1及第2嵌合部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面中的任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光圈操作环具有内周面即第1面,
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具备外周面即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
所述第1及第2球体配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之间,
所述第1及第2嵌合部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面中的任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光圈操作环能够设定于与进行所述光圈的自动控制的自动曝光模式对应的第3旋转位置,
所述透镜镜筒具备:
第3嵌合部,形成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光圈操作环中的一方,当所述光圈操作环设定于所述第3旋转位置时,所述第1球体嵌合于所述第3嵌合部;及
第4嵌合部,形成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光圈操作环中的一方,当所述光圈操作环设定于所述第3旋转位置时,所述第2球体嵌合于所述第4嵌合部。
11.一种摄影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
CN201680053541.8A 2015-09-15 2016-09-13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Active CN108027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1840 2015-09-15
JP2015181840 2015-09-15
PCT/JP2016/077001 WO2017047592A1 (ja) 2015-09-15 2016-09-13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7490A true CN108027490A (zh) 2018-05-11
CN108027490B CN108027490B (zh) 2020-06-23

Family

ID=58288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3541.8A Active CN108027490B (zh) 2015-09-15 2016-09-13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9313B2 (zh)
JP (1) JP6505854B2 (zh)
CN (1) CN108027490B (zh)
WO (1) WO201704759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074A (zh) * 2018-09-21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配备有旋转环的摄像设备、光学装置和配件装置
CN112567275A (zh) * 2018-08-10 2021-03-26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和包括该配件的相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7219B2 (ja) * 2017-06-13 2021-11-02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撮像装置及び医療機器
WO2019035262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1656426B2 (en) * 2018-07-19 2023-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7262240B2 (ja) * 2019-02-15 2023-04-2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の操作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
WO2023178672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4131U (ja) * 1983-10-26 1985-05-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露出調節操作環用二重クリツクストツプ装置
JPH08278434A (ja) * 1995-04-06 1996-10-22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EP2013501A1 (fr) * 2006-05-03 2009-01-14 Valeo Embrayages Butee d'embrayage
CN10318601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株式会社科西纳 镜头的光圈装置
CN203825341U (zh) * 2014-03-19 2014-09-10 成都携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相机镜头光圈调节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07U (zh) 1980-06-02 1982-01-05
JPS58165615A (ja) 1982-03-26 1983-09-30 株式会社東芝 3相一括母線
JP3779495B2 (ja) * 1999-06-07 2006-05-3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6572028B2 (ja) * 2015-07-08 2019-09-0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4131U (ja) * 1983-10-26 1985-05-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露出調節操作環用二重クリツクストツプ装置
JPH08278434A (ja) * 1995-04-06 1996-10-22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EP2013501A1 (fr) * 2006-05-03 2009-01-14 Valeo Embrayages Butee d'embrayage
CN10318601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株式会社科西纳 镜头的光圈装置
CN203825341U (zh) * 2014-03-19 2014-09-10 成都携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相机镜头光圈调节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7275A (zh) * 2018-08-10 2021-03-26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和包括该配件的相机系统
EP3835842A4 (en) * 2018-08-10 2022-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IES AND CAMERA SYSTEM WITH IT
EP4137857A1 (en) * 2018-08-10 2023-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y and camera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941074A (zh) * 2018-09-21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配备有旋转环的摄像设备、光学装置和配件装置
US11592643B2 (en) 2018-09-21 2023-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rotary ring, optical device, and access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7592A1 (ja) 2017-03-23
US20180203329A1 (en) 2018-07-19
CN108027490B (zh) 2020-06-23
JP6505854B2 (ja) 2019-04-24
JPWO2017047592A1 (ja) 2018-06-28
US10459313B2 (en)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490A (zh)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CN100460916C (zh) 透镜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图像拾取系统
CN102262337B (zh)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可交换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76962A (zh)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US20050012846A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backlash
CN104335116B (zh) 摄像装置
US9910243B2 (en) Lens interchangeable type camera,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lens
JP6185200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カメラ本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221341A (zh) 景深构图设定方法
US8848096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2739939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93221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2017211487A (ja) 撮像装置及び自動焦点調節方法
JP2006162990A (ja) 立体画像撮影装置
CN111565284B (zh) 摄像装置、透镜装置、照相机系统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6473549B2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027489A (zh)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CN104919367B (zh) 更换镜头、照相机系统、摄像装置、照相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0554879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JP2014153625A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JP7254549B2 (ja)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859440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5070431A (ja)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US20080056703A1 (en) Image capture methods and systems
JP2020134547A (ja)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