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962A -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6962A
CN107076962A CN201580052776.0A CN201580052776A CN107076962A CN 107076962 A CN107076962 A CN 107076962A CN 201580052776 A CN201580052776 A CN 201580052776A CN 107076962 A CN107076962 A CN 107076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lens barrel
main body
operation ring
manual foc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27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6962B (zh
Inventor
竹下幸孝
冈光彦
川锅裕
川锅裕一
潘毅
大塚慎治
畔上和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6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6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切换手动对焦的模式的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透镜镜筒(12)具备摄影光学系统(26)、第1操作环(27)、第2操作环(28)、第1传感器(29)及第2传感器(30)。第1传感器(29)检测第1操作环(27)的旋转、其旋转量及旋转方向。第2传感器(30)检测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摄影光学系统(26)包括聚焦透镜(55)。照相机主体(11)具备主体控制部(60)。主体控制部(60)选择性地执行相应于第1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使聚焦透镜(55)移动的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相应于第2传感器(30)所检测出的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55)移动的第2手动对焦模式。

Description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手动对焦功能的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面向高级用户的单反式等照相机具有由用户能够手动调焦的手动对焦功能。具有手动对焦功能的照相机具备由用户操作的操作环及相应于操作环的旋转量或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移动的驱动部。
专利文献1、2中公开有具有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照相机。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相应于操作环的旋转量使聚焦透镜移动。在第2手动对焦模式下,相应于操作环的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移动。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照相机能够适当切换第1手动对焦模式与第2手动对焦模式而进行调焦。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照相机具有安装成能够在沿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环。当操作环位于第1位置时,能够无限旋转。当操作环位于第2位置时,能够在以光轴为中心进行限制的角度范围内旋转。
并且,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照相机具备第1检测部、第2检测部、驱动部及控制部。第1检测部检测操作环的旋转量。第2检测部检测操作环的角度位置。驱动部使聚焦透镜移动。控制部控制第1检测部、第2检测部及驱动部。具体而言,当操作环位于第1位置时,控制部相应于操作环的旋转量使聚焦透镜移动。当操作环位于第2位置时,控制部相应于操作环的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移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照相机中,操作环上标有距离刻度,透镜镜筒主体上标有标识。若改变位于第2位置的操作环的角度位置,控制部则使聚焦透镜移动至获得与标识所表示的位置的距离刻度对应的拍摄距离的位置。
当用户以目测等来确定拍摄距离而进行拍摄时,使用相应于操作环的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移动的第2手动对焦模式更方便。另一方面,当由用户确认图像的同时慢慢改变拍摄距离而进行微调时,使用相应于操作环的旋转量使聚焦透镜移动的第1手动对焦模式更方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2894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3-7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照相机中,通过将操作环沿光轴方向滑动来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与第2手动对焦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切换操作花费功夫。从而在进行该切换操作期间可能会失去拍摄时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切换手动对焦的模式的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透镜镜筒具备透镜镜筒主体、第1操作环、第2操作环、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及驱动部。透镜镜筒主体容纳包括聚焦透镜的摄影光学系统。第1操作环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以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能够无限旋转。第2操作环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在以光轴为中心进行限制的角度范围内能够旋转。第1传感器检测第1操作环的旋转、其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第2传感器检测第2操作环的角度位置。驱动部根据第1传感器的输出或第2传感器的输出使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1传感器优选具有梳齿环及光学传感器。梳齿环设置在第1操作环的内周面。光学传感器检测梳齿环的齿。并且,第2传感器优选具有凸轮部件及可变电阻。凸轮部件与第2操作环联动而将旋转动作转换为直线移动。可变电阻基于凸轮部件的直线移动而电阻值发生变化。
透镜镜筒主体及第2操作环中,其中一个标有距离刻度,另一个标有标识。驱动部优选根据第2传感器的输出使聚焦透镜向与对齐到标识位置的距离刻度对应的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照相机主体中,与透镜镜筒装卸自如地连接。照相机主体具备控制部及摄像部。控制部控制透镜镜筒的驱动部,且选择性地执行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第2手动对焦模式。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控制部根据第1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使聚焦透镜移动。在第2手动对焦模式下,控制部根据第2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移动。摄像部对从透镜镜筒主体射出的光进行摄像。
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控制部优选每隔一定时间根据第1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旋转量求出转速,并根据转速变更使聚焦透镜移动的量。
在第1传感器对旋转进行检测的期间,控制部优选禁止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在第2传感器所检测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的期间,控制部优选禁止第1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
优选具备通知部,其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当聚焦透镜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通知出现差异的情况。通知部优选为进行图像显示的图像显示部,并显示出现差异的情况。
在透镜镜筒主体及第2操作环中设置有距离刻度的一方,优选在周向上,在距离刻度的外侧标有表示自动对焦位置的标志。透镜镜筒主体优选具备锁定机构。当将标识位置对齐到标志时,锁定机构锁定第2操作环。
当标识已对齐到标志时,控制部优选根据由摄像部所得到的摄像信号求出对焦位置,并使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备透镜镜筒主体、第1操作环、第2操作环、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驱动部、控制部及摄像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以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能够无限旋转的第1操作环及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在以光轴为中心进行限制的角度范围内能够旋转的第2操作环,因此能够简单地切换手动对焦的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正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2是透镜镜筒及照相机主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照相机主体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4是第1操作环及第1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5是第1操作环及第1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6是第2操作环及第2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第2操作环及第2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9A是显示有距离刻度及标识的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图9B是进行通知时的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拍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及图2中,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以下,称为照相机)10具备照相机主体11及透镜镜筒12。透镜镜筒12装卸自如地连接在照相机主体11中。照相机10为所谓的无反式的数码相机。
照相机主体11在其上面具备电源拨杆13、释放开关14、曝光校正转盘15及快门速度转盘16。释放开关14为所谓的能够“半按”及“全按”的二级行程式开关。释放开关14通过半按输出S1开启信号。释放开关14通过进行从半按进一步按压的全按以输出S2开启信号。若从释放开关14输出S1开启信号,照相机10则执行自动对焦(AF(AutoFocus)处理)及自动曝光控制等拍摄准备处理,若输出S2开启信号,则执行拍摄处理。
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设置有安装透镜镜筒12的卡口17及光学取景窗18。在卡口1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透镜镜筒12电连接的机身侧信号触点19及固体摄像元件20。
如图3所示,在照相机主体11的背面设置有图像显示部21、操作按钮22及取景器目镜部23。图像显示部21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及已拍摄的图像。图像显示部21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屏构成。操作按钮22设置有多个,并用于各种设定操作等。取景器目镜部23能够切换为光学取景器及电子取景器。光学取景器能够观察到通过光学取景窗18的光学图像。电子取景器能够观察到用固体摄像元件20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当切换为电子取景器时,在取景器目镜部23的内部所配置的由LCD等构成的EVF(ElectronicView Finder)显示屏24(参考图8)中显示用固体摄像元件20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
透镜镜筒12具备透镜镜筒主体25、摄影光学系统26、第1操作环27、第2操作环28、第1传感器29、第2传感器30(参考图4~图7)、变焦环31、光圈调整环32、透镜卡口33及透镜侧信号触点34。透镜镜筒主体25为圆筒形状,且在其内部容纳摄影光学系统26。在透镜镜筒主体25的后端设置有透镜卡口33。当透镜镜筒12连接在照相机主体11上时,摄影光学系统26在固体摄像元件20中对被摄体光进行摄像。固体摄像元件20为对射出透镜镜筒12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部。
透镜卡口33与照相机主体11的卡口17装卸自如地结合。当透镜镜筒12的透镜卡口33与照相机主体11的卡口结合时,透镜侧信号触点34与机身侧信号触点19接触,并电连接透镜镜筒12与照相机主体11。
第1操作环27及第2操作环28为用户手动进行旋转操作而进行调焦时所使用的操作部件。第1操作环27安装成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25以摄影光学系统26的光轴L为中心能够无限旋转。另外,在此所说的能够无限旋转的结构是指,当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25旋转时,任一旋转方向均无固定端而能够无限制地旋转。
如图4所示,第1传感器29具备梳齿环36及光电断路器37a、37b。梳齿环36设置在第1操作环27的内周面。梳齿环36与第1操作环27一体旋转。梳齿环36在第1操作环27的周向上以恒定的间距P设置有相同形状的齿36a。通过该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a、37b的受光元件的光,使光电断路器37a、37b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
光电断路器37a为发光二极管与受光元件设置在相对的位置的光学传感器。光电断路器37a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经由透镜侧信号触点34及机身侧信号触点19输出至照相机主体11侧的主体控制部60(参考图8)。并且,光电断路器37b为与光电断路器37a相同的结构。光电断路器37b的受光元件的检测信号经由透镜侧信号触点34及机身侧信号触点19输出至主体控制部60。
当第1操作环27旋转时,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a、37b的受光元件的光,因此光电断路器37a、37b的检测信号中发生变化。由此,主体控制部60能够检测第1操作环27的旋转。而且,当第1操作环27旋转时,主体控制部60能够通过计数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a、37b的受光元件的光的次数,检测第1操作环27的旋转量。
如图5所示,光电断路器37a、37b相对于梳齿环36的齿36a的间距P以相互不同的相位来进行配置。具体而言,光电断路器37a、37b配置在周向上的设置间隔D满足(1/4+N)×P的位置(在此,N为正整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N=2。
由此,当第1操作环27向一方向旋转时,从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a的受光元件的光,仅延迟相当于“1/4×P”的距离的时间而任意的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b的受光元件的光。
并且,当第1操作环27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从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b的受光元件的光,仅延迟相当于“1/4×P”的距离的时间而任意的齿36a遮挡入射于光电断路器37a的受光元件的光。由此,能够检测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
如图6所示,在第2操作环28上标有距离刻度38。距离刻度38沿第2操作环28的周向排列有“near、0.5、0.8、1、3、5、∞”等记号或数值。“near”表示最短可拍摄距离,“∞”表示无限远,其他数值表示米单位的拍摄距离。拍摄距离为从照相机10到所对焦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且与焦点距离联动。在透镜镜筒主体25上标有标识39。标识39为直线状的标记。
并且,在第2操作环28上,在周向上,在距离刻度38的外侧标有“A”标志40。标志40表示自动对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号的外侧标有“A”标志40。
第2传感器30具备凸轮筒41及位置传感器42。凸轮筒41经由连结部43与第2操作环28连结,且与第2操作环28成为一体而旋转。凸轮筒41形成为圆筒形状。凸轮筒41具有凸轮槽44。凸轮槽44沿相对于以光轴L为中心的周向倾斜的方向被切开。
如图7所示,位置传感器42具有固定框45、凸轮销46及电阻体基板47。固定框45支撑凸轮销46及电阻体基板47,且固定在透镜镜筒主体25中。在固定框45中形成有沿光轴L的导槽48,在与导槽48相对的位置固定有电阻体基板47。凸轮销46与凸轮槽44卡合,且插入贯通于导槽48。
凸轮筒41为与凸轮销46及导槽48一同与第2操作环28联动而将旋转动作转换为直线移动的凸轮部件。若凸轮筒41与第2操作环28联动而旋转,则凸轮销46按照导槽48的导引与光轴L平行地直线移动。第2操作环28在凸轮销46在凸轮槽44内移动的范围内能够旋转。即,第2操作环28安装成在相对于透镜镜筒主体25以光轴L为中心进行限制的角度范围内能够旋转。
电阻体基板47与凸轮销46接触,且构成根据凸轮销46的直线移动而电阻值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电阻体基板47将电阻值作为检测信号向主体控制部60输出。相应于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电阻值发生变化,因此主体控制部60根据电阻值能够检测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
并且,在透镜镜筒主体25中设置有锁定机构49。当将标识39的位置对齐到表示自动对焦位置的标志40时,锁定机构49锁定第2操作环28而限制第2操作环28的旋转。在第2操作环28中设置有解除锁定按钮50。若对解除锁定按钮50进行按压操作,锁定机构49则解除锁定而允许第2操作环28的旋转。
如图8所示,透镜镜筒12除了具备上述的摄影光学系统26、第1操作环27、第2操作环28、第1传感器29及第2传感器30等以外,还具备透镜控制部51、电机驱动器52及变焦机构53。
透镜控制部51由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有该CPU中所使用的程序及参数的ROM(Read Only Memory)、及作为CPU的工作存储器来使用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均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并控制透镜镜筒12的各部。在透镜控制部51中连接有电机驱动器52。
摄影光学系统26具备变倍透镜54、包括聚焦透镜55的多个透镜及光圈单元56。变焦机构53为手动变焦机构,且将变焦环31的旋转动作转换为直线移动而使变倍透镜54移动。变倍透镜54通过变焦机构53的驱动沿光轴L方向移动并变更视角。
聚焦透镜55通过电机58的驱动沿光轴L方向移动并调节拍摄距离。光圈单元56通过电机59的驱动使多片光圈的叶片(未图示)移动并改变向固体摄像元件20的入射光量。电机58、59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电机驱动器52根据透镜控制部51的控制对电机58、59的驱动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58及电机驱动器52构成使聚焦透镜55沿光轴L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部。
透镜侧信号触点34在透镜镜筒12与照相机主体11之间进行电信号的授受。具体而言,透镜侧信号触点34从照相机主体11侧对透镜控制部51传送信号。透镜侧信号触点34将第1传感器29及第2传感器30所输出的检测信号从透镜镜筒12侧传送至照相机主体11侧。透镜侧信号触点34从照相机主体11接受电力供给,并将电力向透镜镜筒12的各部供给。
并且,在透镜镜筒12中设置有检测光圈调整环32的角度位置或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传感器(未图示),且与第1传感器29及第2传感器30同样地向照相机主体11传送检测信号。
照相机主体11除了具有上述的释放开关14、固体摄像元件20、图像显示部21及EVF显示屏24以外,还具有主体控制部60、快门单元61、电机驱动器62、图像存储器63、图像数据处理部64、AF处理部65、LCD驱动器66及卡I/F(Inter Face)67。照相机主体11的各部通过汇流线68连接。
主体控制部60具备CPU、存储该CPU中所使用的程序及参数的ROM及作为CPU的工作存储器来使用的RAM(均未图示)。主体控制部60控制照相机主体11及与照相机主体11连接的透镜镜筒12的各部。在主体控制部60中,从释放开关14输入S1、S2信号。并且,在主体控制部60中连接有机身侧信号触点19。
快门单元61为所谓的焦平面快门。快门单元61配置在卡口17与固体摄像元件20之间。快门单元61设置成能够遮挡摄影光学系统26与固体摄像元件20之间的光路,且能够选择开口状态及闭口状态。快门单元61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及动态图像时被设为开口状态,在拍摄静态图像时临时成为闭口状态。该快门单元61由快门电机71驱动。电机驱动器62控制快门电机71的驱动。
固体摄像元件20由主体控制部60驱动控制。固体摄像元件20例如为具有R(Red)G(Green)B(Blue)方式的滤色器的彩色单板摄像方式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式图像传感器。固体摄像元件20具有由以二维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未图示)构成的受光面。各像素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并对通过透镜镜筒12成像于受光面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摄像信号。
并且,固体摄像元件20具备噪声消除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器及A/D(Analog toDigital)转换电路等信号处理电路(均未图示)。噪声消除电路对摄像信号实施噪声消除处理。自动增益控制器将摄像信号的电平放大到最佳值。A/D转换电路将模拟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从固体摄像元件20向汇流线68输出。固体摄像元件20的输出信号为每个像素具有一个颜色信号的图像数据(所谓的RAW数据)。
图像存储器63存放固体摄像元件20所输出的1帧份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处理部64从图像存储器63读出1帧份的图像数据,并实施矩阵运算、去马赛克处理、γ校正、亮度/色差转换及调整大小处理等公知的图像处理。
LCD驱动器66将在图像数据处理部64中已进行图像处理的1帧份的图像数据依次输入图像显示部21或EVF显示屏24。图像显示部21及EVF显示屏24以恒定的周期依次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卡I/F67组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中所设置的卡槽(未图示)内,且与插入在卡槽中的存储卡69电连接。卡I/F67将在图像数据处理部64中已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存放在存储卡69中。并且,当显示存放在存储卡69中的图像数据时,卡I/F67从存储卡69中读出图像数据。
主体控制部60根据第1传感器29的输出或第2传感器30的输出对透镜控制部51进行使聚焦透镜55移动的控制。主体控制部60与本发明的“控制部”相对应。主体控制部60向透镜控制部51发送选择性地执行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控制信号。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相应于第1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使聚焦透镜55移动。当为第2手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相应于第2传感器30所检测出的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使聚焦透镜55移动。透镜控制部51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电机驱动器52,并使聚焦透镜55移动。
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每隔一定时间根据第1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旋转量求出转速,并相应于转速变更使聚焦透镜55移动的量。即,当转速较小时,主体控制部60进行减小聚焦透镜55的移动量的控制,当转速较大时,进行加大聚焦透镜55的移动量的控制。
当为第2手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根据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使聚焦透镜55向得到与标识39所表示的位置的距离刻度38对应的拍摄距离的位置移动。
并且,主体控制部60在第1传感器29对旋转进行检测的期间,禁止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并且,主体控制部60在第2传感器30所检测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的期间,禁止第1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
而且,主体控制部60根据第2传感器30所检测出的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当在表示标志40的位置有标识39时,执行自动对焦模式。
AF处理部65从1帧份的图像数据计算出高频成分的累计值即AF评价值。该AF评价值与图像的对比度相对应。当为自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根据对每个1帧份的图像所计算出的AF评价值,计算出AF评价值成为最大值的聚焦透镜55的位置(对焦位置),并向透镜控制部51发送控制信号。透镜控制部51根据从主体控制部60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机驱动器52,并使聚焦透镜55向对焦位置移动。
并且,主体控制部60相应于检测光圈调整环32的旋转操作的传感器的输出使光圈单元56动作,并向透镜控制部51发送改变光圈直径的控制信号。透镜控制部51根据从主体控制部60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机驱动器52,并改变光圈直径。
在照相机主体11中,通过设置在前面的模式切换杆72(参考图2)的操作,能够进行自动对焦模式及手动对焦模式的选择输入。但是,当在照相机主体11中连接有透镜镜筒12时,主体控制部60优先根据第1操作环27及第2操作环28的输出执行的第1及第2手动对焦模式或自动对焦模式。即,当在照相机主体11中连接有透镜镜筒12时,自动对焦模式及手动对焦模式的选择操作被设为无效。
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或第2手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控制LCD驱动器66并根据第1传感器29或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将表示摄影光学系统26的拍摄距离的距离刻度及标识显示于图像显示部21。
图9A是在图像显示部21中显示有表示摄影光学系统26的拍摄距离的距离刻度77及标识78的显示画面。在该显示画面75中,在图像显示区域76的下方显示有距离刻度77及标识78。在距离刻度77上排列有与透镜镜筒12的距离刻度38相同的数值及记号。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相应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标识78在距离刻度77上移动,并表示当前的拍摄距离的位置。当为第2手动对焦模式时,相应于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标识78在距离刻度77上移动,并表示当前的拍摄距离的位置。
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图像显示部21作为通知部发挥功能。在第2手动对焦模式下,能够使聚焦透镜55位于与标识39所表示的位置的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但当为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若相应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使聚焦透镜55移动,则有时会成为从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偏离的位置。
主体控制部60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比较基于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的与标识39所表示的位置的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和基于第1传感器29的检测信号的相应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进行移动的聚焦透镜55的位置。然后,当聚焦透镜55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之间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主体控制部60向LCD驱动器66发送通知信号。
若从主体控制部60输入通知信号,LCD驱动器66则改变图像显示部21的显示画面75。例如,如图9B所示,当聚焦透镜55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改变标识78的颜色。通过如此变更显示内容,图像显示部21能够向用户进行通知。
以下,参考图10的流程图对照相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若用户操作电源拨杆13而电源成为开启状态,则照相机10的各部被供给电压。若操作按钮22等被操作而选择拍摄模式,则主体控制部60从基于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检测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并判定标识39的位置是否位于表示自动对焦位置的标志40的位置(S1)。
当标识39的位置位于标志40的位置时(S1中“是”),主体控制部60向AF处理部65等发出自动对焦模式开始的命令(S2)。当通过释放开关14的半按操作,输入有S1开启信号时(S3中“是”),主体控制部60根据AF处理部65中所计算出的AF评价值计算出对焦位置(S4),并使聚焦透镜55向所计算出的对焦位置移动(S5)。
另一方面,当标识39的位置不在标志40的位置时(S1中“否”),主体控制部60根据第1传感器29的检测信号,判定有无第1操作环27的旋转(S6)。当检测出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时(S6中“是”),主体控制部60开始第1手动对焦模式(S7),并相应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使聚焦透镜55移动(S8)。当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开始前执行了第2手动对焦模式时,聚焦透镜55的位置已对齐到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因此在该步骤8(S8)中,相应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聚焦透镜55从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逐渐偏离。
另外,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如上所述,主体控制部60每隔一定时间根据第1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旋转量求出转速,并相应于转速变更使聚焦透镜55移动的量,且当聚焦透镜55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通过LCD驱动器66改变图像显示部21的显示。并且,主体控制部60在第1传感器29对旋转进行检测并执行第1手动对焦模式的期间,禁止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因此,在该期间,即使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也不会切换到第2手动对焦模式。
当未到达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相应的位置时(S9中“否”),聚焦透镜55继续移动(S8)。若到达与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相应的位置(S9中“是”),则返回到步骤1(S1)的判定。
当标识39的位置并非标志40的位置(S1中“否”)且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未被检测到时(S6中“否”),主体控制部60根据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判定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是否有变化(S10)。当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时(S10中“是”),主体控制部60开始第2手动对焦模式(S11),并首先判定聚焦透镜55是否位于与第2操作环28的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S12)。
当聚焦透镜55不在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时(S12中“否”),主体控制部60进行使聚焦透镜55的位置对齐到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的复位控制(S13)。这是因为,当在第2手动对焦模式开始前已执行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聚焦透镜55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出现了差异,因此主体控制部60进行这种复位控制。
并且,当在第2手动对焦模式开始前已执行自动对焦模式时,聚焦透镜55的位置根据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有所不同,例如被设在可得到拍摄机会较多的3m左右的拍摄距离的位置。因此,当已开始第2手动对焦模式时,主体控制部60进行将聚焦透镜55暂时对齐到与位于标志40旁边的距离刻度38所表示的无限远对应的位置的复位控制。
进行复位控制后,主体控制部60根据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使聚焦透镜55移动(S14)。并且,在聚焦透镜55位于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时(S12中“是”),主体控制部60也根据第2传感器30的检测信号使聚焦透镜55移动(S14)。主体控制部60在第2传感器30所检测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而执行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期间,禁止第1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从而在该期间即使第1传感器29对旋转进行检测也不会切换到第1手动对焦模式。
当聚焦透镜55未到达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时(S15中“否”),聚焦透镜55继续移动(S14)。若聚焦透镜55到达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S15的“是”),则返回到步骤1(S1)的判定。并且,当标识39的位置并非标志40的位置(S1中“否”)、第1操作环27的旋转未被检测(S6中“否”)且第2操作环28的角度位置没有变化时(S10中“否”),主体控制部60停止聚焦透镜55的驱动(S16)。
如上所述,仅以第1操作环27及第2操作环28的旋转操作选择性地执行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第2手动对焦模式,因此无需繁琐的切换操作。因此,能够不失去拍摄时机而进行拍摄。
并且,第1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中,禁止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第2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中,禁止第1手动对焦模式的执行,因此在用户未指定的时刻第1手动对焦模式与第2手动对焦模式不会被切换。
并且,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聚焦透镜55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变更图像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并进行通知,因此用户能够容易确认当前的拍摄距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0中,采用了以固体摄像元件20的图像信号为基础,一边移动聚焦透镜55,一边查找对比度较大的位置而对准焦距的对比度AF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使用相位差AF方式。在相位差AF方式中,使用将相对于入射于受光面的光的角度具有依赖性的相位差检测像素在受光面内以规定的图案来配置多个的固体摄像元件。相位差检测像素包括自右方向的入射灵敏度较高的第1视差像素及自左方向的入射灵敏度较高的第2视差像素。从基于多个第1视差像素的图像与基于多个第2视差像素的图像偏移量能够求出对焦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操作环28上标有距离刻度38,在透镜镜筒主体25上标有标识39,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第2操作环28上标注标识39,在透镜镜筒主体25上标注距离刻度38。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透镜镜筒主体25上所标注的距离刻度38的外侧标注表示自动对焦位置的标志40。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当聚焦透镜55的位置和与距离刻度38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变更图像显示部21所显示的标识78的颜色并进行通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改变标识78以外的颜色或变更显示内容。并且,作为通知部,并不限定于图像显示部21,例如,也可以是改变发光状态或颜色的指示器等。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使变倍透镜54移动的手动变焦机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相应于检测变焦环31的旋转操作的传感器的输出驱动电机而使变倍透镜54移动的变焦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无反式的数码相机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单反式的数码相机等其他透镜可换式数码相机。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中,设为照相机主体与透镜镜筒为分体且能够将两者装卸自如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将照相机主体与透镜镜筒设为一体的摄影装置。
符号说明
10-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11-照相机主体,12-透镜镜筒,20-固体摄像元件,25-透镜镜筒主体,26-摄影光学系统,27-第1操作环,28-第2操作环,29-第1传感器,30-第2传感器,38-距离刻度,39-标识,40-标志,60-主体控制部。

Claims (15)

1.一种透镜镜筒,其具备:
透镜镜筒主体,其容纳包括聚焦透镜的摄影光学系统;
第1操作环,其安装成相对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以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能够无限旋转;
第2操作环,其安装成相对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被限制的角度范围内能够旋转;
第1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1操作环的旋转、其旋转方向及旋转量;
第2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2操作环的角度位置;及
驱动部,其根据所述第1传感器的输出或所述第2传感器的输出使所述聚焦透镜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传感器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操作环的内周面的梳齿环及检测所述梳齿环的齿的光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2传感器具有与所述第2操作环联动而将旋转动作转换为直线移动的凸轮部件及基于所述凸轮部件的直线移动而电阻值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第2操作环中的一个标有距离刻度,另一个标有标识,
所述驱动部根据所述第2传感器的输出使所述聚焦透镜向与对齐到所述标识的位置后的距离刻度对应的位置移动。
5.一种照相机主体,其中,
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装卸自如地连接,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备: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透镜镜筒的所述驱动部,且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相应于所述第1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旋转方向及所述旋转量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相应于所述第2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角度位置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第2手动对焦模式;及
摄像部,其对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射出的光进行摄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其中,
当为所述第1手动对焦模式时,所述控制部每隔一定时间根据所述第1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旋转量求出转速,并相应于所述转速变更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传感器对所述旋转进行检测的期间,禁止执行所述第2手动对焦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传感器所检测的所述角度位置发生变化的期间,禁止执行所述第1手动对焦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其中,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备通知部,其在所述第1手动对焦模式下,当所述聚焦透镜的位置和与所述距离刻度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定以上的差异时,通知所述差异产生的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其中,
所述通知部为进行图像显示的图像显示部,并显示所述差异产生的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在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及所述第2操作环中的设置有所述距离刻度的一方,在周向上,在所述距离刻度的外侧标有表示自动对焦位置的标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具备锁定机构,当将所述标识的位置对齐到所述标志时,该锁定机构锁定所述第2操作环。
13.一种照相机主体,其中,
与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透镜镜筒装卸自如地连接,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备: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透镜镜筒的所述驱动部,且选择性地执行相应于所述第1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旋转方向及所述旋转量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相应于所述第2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角度位置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第2手动对焦模式;及
摄像部,其对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射出的光进行摄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其中,
当所述标识对齐到所述标志时,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得到的摄像信号求出对焦位置,并使所述聚焦透镜向所述对焦位置移动。
15.一种摄影装置,其具备:
透镜镜筒主体,其容纳包括聚焦透镜的摄影光学系统;
第1操作环,其安装成相对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以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能够无限旋转;
第2操作环,其安装成相对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进行限制的角度范围内能够旋转;
第1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1操作环的旋转、其旋转方向及旋转量;
第2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2操作环的角度位置;
驱动部,其使所述聚焦透镜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驱动部,且选择性地执行相应于所述第1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旋转方向及所述旋转量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第1手动对焦模式及相应于所述第2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角度位置使所述聚焦透镜移动的第2手动对焦模式;及
摄像部,其对从所述透镜镜筒主体射出的光进行摄像。
CN201580052776.0A 2014-09-29 2015-09-28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Active CN107076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9346 2014-09-29
JP2014-199346 2014-09-29
PCT/JP2015/077344 WO2016052418A1 (ja) 2014-09-29 2015-09-28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並びに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962A true CN107076962A (zh) 2017-08-18
CN107076962B CN107076962B (zh) 2018-11-02

Family

ID=5563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2776.0A Active CN107076962B (zh) 2014-09-29 2015-09-28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91660B2 (zh)
JP (1) JP6185190B2 (zh)
CN (1) CN107076962B (zh)
WO (1) WO201605241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726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镜头调焦方法
CN11035145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光学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光学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567275A (zh) * 2018-08-10 2021-03-26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和包括该配件的相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0887B2 (en) * 2014-03-12 2019-03-12 Nik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replacement lens, imaging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CN108605080B (zh) 2016-02-17 2021-06-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成像模式的模式选择组件和方法
USD815678S1 (en) 2016-03-10 2018-04-17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for camera
JP2017211450A (ja) * 2016-05-24 2017-11-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USD843432S1 (en) 2016-06-15 2019-03-19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for camera
USD842918S1 (en) * 2016-08-23 2019-03-12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for camera
USD836152S1 (en) 2016-08-31 2018-12-18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for camera
JP1575237S (zh) * 2016-08-31 2017-05-01
JP1574663S (zh) * 2016-08-31 2017-04-24
JP1600840S (zh) * 2017-09-05 2018-04-02
JP1600841S (zh) * 2017-09-08 2018-04-02
JP1600851S (zh) * 2017-09-26 2018-04-02
WO2019062211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镜头调焦方法
JP7023699B2 (ja) 2017-12-14 202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1627430S (zh) * 2018-04-25 2019-03-25
JP1626336S (zh) * 2018-05-10 2019-03-11
JP1626339S (zh) * 2018-05-15 2019-03-11
USD908162S1 (en) * 2018-08-24 2021-01-19 Samyang Optics Co., Ltd.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USD994747S1 (en) * 2023-01-16 2023-08-08 Shenzhen Goldsland Precision Mold & Plastlc Products Co., Ltd. Digital camera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818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Fujin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2007228605A (ja) * 2007-03-22 2007-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
JP5028945B2 (ja) * 2006-10-17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3007837A (ja) * 2011-06-23 2013-01-10 Olympus Imaging Corp 光学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4A (ja) * 1991-06-24 1993-01-08 Nikon Corp パワーフオーカス装置
JP5119089B2 (ja) * 2008-08-25 2013-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6063452A (ja) * 2014-09-19 2016-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7818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Fujin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5028945B2 (ja) * 2006-10-17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7228605A (ja) * 2007-03-22 2007-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
JP2013007837A (ja) * 2011-06-23 2013-01-10 Olympus Imaging Corp 光学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726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镜头调焦方法
CN109597263B (zh) * 2017-09-30 2024-03-08 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镜头调焦方法
CN11035145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光学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光学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002940B2 (en) 2018-04-04 2021-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ptical apparatus
CN112567275A (zh) * 2018-08-10 2021-03-26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和包括该配件的相机系统
EP3835842A4 (en) * 2018-08-10 2022-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IES AND CAMERA SYSTEM WITH IT
EP4137857A1 (en) * 2018-08-10 2023-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y and camera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5190B2 (ja) 2017-08-23
WO2016052418A1 (ja) 2016-04-07
JPWO2016052418A1 (ja) 2017-07-13
CN107076962B (zh) 2018-11-02
US9791660B2 (en) 2017-10-17
US20170199347A1 (en)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6962B (zh) 透镜镜筒、照相机主体及摄影装置
CN107111094B (zh) 透镜镜筒及其控制方法、相机主体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015131A1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19556B2 (ja) 焦点検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6477744B2 (ja) 交換レンズ
JP2012226247A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54521B2 (ja) 撮像装置
JP6098690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JP6047935B2 (ja)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66283B2 (ja)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
JP5370411B2 (ja) 撮像装置
JP5423734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247723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77576B2 (ja) 撮像装置
JP5545278B2 (ja) レンズアダプタ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JP6128193B2 (ja) 撮像装置
JP2014074919A (ja) カメラボディ
JP2015049473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9095809A (ja) 撮像装置
JP201909580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2017151477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7102215A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104935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199785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