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0997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0997B
CN108020997B CN201710996751.7A CN201710996751A CN108020997B CN 108020997 B CN108020997 B CN 108020997B CN 201710996751 A CN201710996751 A CN 201710996751A CN 108020997 B CN108020997 B CN 108020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image
several
image form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67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0997A (zh
Inventor
小川新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20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0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0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09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95Matching the image with the siz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by calculating the magnification or selecting the adequate copy material siz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7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receiving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06F3/1252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for sheet based med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2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 H04N1/3873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6Recombination of partial images to recreate the original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生成部、图像形成部和尺寸确定部。生成部对第一图像进行分割,并生成若干个第二图像。图像形成部将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上。尺寸确定部对片材上所分配的涂胶区域的尺寸进行确定。以达到若干个第二图像配置到若干张片材组合而成的组合片材上的特定区域中的方式,图像形成部将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上。尺寸确定部基于特定区域的尺寸和第一图像的尺寸,确定涂胶区域的尺寸。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些图像形成装置中,矩形图像被垂直和水平分割,产生若干个分割图像。若干个分割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上。通过将若干张片材进行组合,构成原来的矩形图像。相邻2张片材中的1张上设置涂胶部分,另1张上设置无边界印刷部分,从而在组合若干张片材时,可以不使用例如剪刀来剪去留白。在无边界印刷部分上,图像形成到片材的边缘。在涂胶部分上,不形成分割图像。
不过,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干张片材组合而成的组合片材的长宽比与矩形图像的长宽比有时不同。在组合片材的长宽比与矩形图像的长宽比不同的情况下,在纵向和横向的其中之一上,组合片材中会产生留白。其结果,需要对片材进行剪切来去掉留白,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形成了若干个图像的若干张片材组合来构成1个图像时,无需剪切片材,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生成部、图像形成部和尺寸确定部。生成部对第一图像进行分割,并生成若干个第二图像。图像形成部将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上。尺寸确定部对所述片材上所分配的涂胶区域的尺寸进行确定。以达到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配置到所述若干张片材组合而成的组合片材上的特定区域中的方式,所述图像形成部将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所述若干张片材上。所述尺寸确定部基于所述特定区域的尺寸和所述第一图像的尺寸,确定所述涂胶区域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在形成了若干个图像的若干张片材组合来构成1个图像时,无需剪切片材,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2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组合片材。
图3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若干张片材。
图4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原始图像。
图5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组合片材。
图6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若干张片材。
图7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组合片材。
图8(a)和图8(b)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若干张片材的排出顺序。
图9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缩略画像。
图10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若干张片材的背面。
图1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若干张片材的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图1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是多功能一体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用来制作海报。海报是通过组合若干张片材而制作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控制部10、存储部11、原稿读取部20、图像形成部30、输入部100、收纳部120、输送部130和排出部140。控制部10对存储部11、原稿读取部20、图像形成部30、输入部100、收纳部120、输送部130和排出部140进行控制。控制部10例如包含处理器。存储部11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部11例如包含半导体存储器,也可以包含硬盘驱动器。输入部100接收使用者的操作,将各种信息输入到控制部10。输入部100例如含有触控面板。
原稿读取部20对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收纳部120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收纳。片材R是矩形形状。输送部130将片材R从收纳部120开始经由图像形成部30输送到排出部140。输送部130含有输送辊。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R上形成图像。具体来说,图像形成部30含有:感光鼓x1、带电装置x2、曝光装置x3、显影装置x4、转印装置x5、清洗装置x6、除静电装置x7和定影装置x8。
带电装置x2使感光鼓x1带电到规定电位。曝光装置x3基于图像数据而输出激光来对感光鼓x1进行曝光,从而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x1上。显影装置x4将调色剂供给至感光鼓x1上的静电潜像使其显影,在感光鼓x1上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装置x5将感光鼓x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R上。清洗装置x6去除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x1上的残留调色剂。除静电装置x7去除感光鼓x1的残留电荷。定影装置x8通过加压和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片材R上。其结果,在片材R上形成图像。排出部140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R排出。排出部140含有排出辊。
接下来,参照图1,结合图像形成部30和排出部140,对控制部10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10含有:生成部10A、尺寸确定部10B和顺序确定部10C。具体来说,控制部10(具体来说,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作为生成部10A、尺寸确定部10B和顺序确定部10C发挥作用。
生成部10A对原始图像进行放大,并生成第一图像。原始图像和第一图像都是矩形形状。第一图像的长宽比与原始图像的长宽比相等。也就是说,第一图像是与原始图像成比例的相似图像。
然后,生成部10A对第一图像进行分割,生成若干个第二图像。图像形成部30将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R上。具体来说,以达到若干个第二图像配置到组合片材上的特定区域中的方式,图像形成部30将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上。组合片材是若干张片材R组合而成的。例如,组合片材是海报。
具体来说,若干张片材R中,除了1张片材,其它片材都具有涂胶区域。涂胶区域是用于片材R彼此组合(例如,粘合)的区域。若干张片材R通过涂胶区域而组合(例如,粘合)。其结果,制作出组合片材。通过制作组合片材,若干个第二图像在组合片材中复原为第一图像。以下,若干张片材R中没有涂胶区域的1张片材R有时记载为基准片材RR。
特定区域是指组合片材的主面中可以形成图像(例如,第二图像)的区域。换句话说,特定区域是指组合片材的主面中的留白区域以外的区域。留白区域是指沿着组合片材的外边缘且禁止形成图像(例如,第二图像)的区域。另外,组合片材也可以没有留白区域。在组合片材没有留白区域的情况下,特定区域是指组合片材的主面的整个区域。
在以下的说明中,特定区域是指组合片材的主面的整个区域。
在将第二图像形成在片材R上之前,尺寸确定部10B对片材R上分配的涂胶区域的尺寸进行确定。具体来说,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组合片材的特定区域的尺寸和第一图像的尺寸,确定涂胶区域的尺寸。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一,以达到特定区域的尺寸与第一图像的尺寸一致的方式来确定涂胶区域的尺寸,从而能够抑制在特定区域中产生剩余区域。也就是说,可以优化特定区域的尺寸。剩余区域是指没有形成图像(例如,第二图像)的其余区域。在实施方式一中,可以抑制剩余区域的产生,因此,在形成了若干个第二图像的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来构成1个第一图像时,无需剪切组合片材,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还有,即使在第一图像是不规则形状而片材R是规则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剩余区域的产生,因此无需剪切组合片材,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还有,顺序确定部10C基于形成组合片材所需的片材R组合顺序,确定在片材R上形成第二图像的顺序。例如,顺序确定部10C将形成组合片材所需的片材R组合顺序作为在片材R上形成第二图像的顺序。
然后,根据顺序确定部10C所确定的顺序,图像形成部30将第二图像形成在片材R上。排出部140根据顺序确定部10C所确定的顺序,将形成了第二图像的片材R排出。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一,在将排出的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而形成组合片材时,无需重新排列片材R,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例如,顺序确定部10C也可以将片材R组合顺序的逆序作为在片材R上形成第二图像的顺序。
[涂胶区域]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涂胶区域进行具体说明。图2表示组合片材CM1。图3表示组合前的若干张片材R。
如图2所示,组合片材CM1具有特定区域60。在组合片材CM1上,形成了含有图案40A的第一图像40。具体来说,在特定区域60上形成有第一图像40。
由于若干个第二图像41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R上,因此第一图像40在组合片材CM1中由若干个第二图像41构成。第一图像40是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边A1和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边A2。第二边A2垂直于第一边A1。还有,特定区域60是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三边A3和彼此相对的一对第四边A4。第四边A4垂直于第三边A3。第三边A3对应于第一边A1,第四边A4对应于第二边A2。
组合片材CM1是若干张片材R(图2中是9张片材R)组合而成的。形成第二图像41前,在若干张片材R中,尺寸确定部10B将用于形成组合片材CM1的一个角部的1张片材R设定为基准片材RR。基准片材RR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长边S1和彼此相对的一对短边S2。短边S2垂直于长边S1。若干张片材R沿着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方向D1表示与基准片材RR的长边S1(规定边)大致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D2表示与基准片材RR的短边S2大致平行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二方向D2表示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方向。
如图3所示,基准片材RR没有涂胶区域(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也就是说,尺寸确定部10B在基准片材RR上不分配涂胶区域(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
若干张片材R中,在以基准片材RR为起点并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预定片材R上,尺寸确定部10B分配第一涂胶区域42。第一涂胶区域42是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区域(例如,矩形区域),被分配成与片材R的4边中的1个短边相对应。第一涂胶区域42被分配到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上。图像形成面是指片材R的2个主面中形成第二图像的主面。片材R的2个主面中,与图像形成面相反的主面是背面。片材R的背面是指片材R的2个主面中没有形成第二图像的主面。第一涂胶区域42沿着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第二图像41的接缝,被分配到片材R上。
若干张片材R中,在以基准片材RR为起点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预定片材R上,尺寸确定部10B分配第二涂胶区域43。第二涂胶区域43是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区域(例如,矩形区域),被分配成与片材R的4边中的1个长边相对应。第二涂胶区域43被分配到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上。第二涂胶区域43沿着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第二图像41的接缝,被分配到片材R上。
若干张片材R中,在相对于基准片材RR位于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都交叉的方向的预定片材R上,尺寸确定部10B分配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形成大致L形的区域。
关于第一涂胶区域42(涂胶区域),预先设定了第一涂胶区域42的尺寸所涉及的第一默认值Sxd(默认值)。具体来说,关于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预先设定了第一默认值Sxd。宽度Sx是指沿着第一方向D1的宽度。
还有,关于第二涂胶区域43(涂胶区域),预先设定了第二涂胶区域43的尺寸所涉及的第二默认值Syd(默认值)。具体来说,关于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预先设定了第二默认值Syd。宽度Sy是指沿着第二方向D2的宽度。第一默认值Sxd和第二默认值Syd设定为能够以必要和充分的强度将若干张片材R组合的值。第一默认值Sxd和第二默认值Syd例如设定为相同的值。
[涂胶区域的尺寸确定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4~图7,对涂胶区域的尺寸确定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图4表示原始图像80。图5表示组合片材CM1。图5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第一图像40和第二图像41。图6表示若干张片材R。图7表示优化特定区域60之后的组合片材CM2。例如,组合片材CM2是海报。
如图4所示,原始图像80含有图案80B。原始图像80是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五边A5和彼此相对的一对第六边A6。第六边A6垂直于第五边A5。第五边A5对应于第一图像40的第一边A1,第六边A6对应于第一图像40的第二边A2。第五边A5具有长度Vx,第六边A6具有长度Vy。
如图5所示,组合片材CM1的特定区域60中,第三边A3具有长度Px,第四边A4具有长度Py。特定区域60具有剩余区域85。第一图像40中,第一边A1具有长度Wx,第二边A2具有长度Wy。
如图6所示,若干张片材R的尺寸是相同的。片材R的长边S1具有长度Qx,片材R的短边S2具有长度Qy。图6中,具有第一默认值Sxd的第一涂胶区域42以实线表示,修正后的第一涂胶区域42以虚线表示。
参照图1和图4~图6继续说明。如图1所示,输入部100接收来自使用者的预定信息输入。预定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1中。预定信息含有:原始图像80的尺寸、印刷方向、片材R的尺寸、第一图像40的分割数和涂胶区域的宽度。原始图像80的尺寸指示出长度Vx和长度Vy。印刷方向是指在片材R上形成第二图像41时的第二图像41和片材R的朝向。片材R的尺寸指示出长度Qx和长度Qy。第一图像40的分割数指示出第一图像40的第一方向D1的分割数Nx和第一图像40的第二方向D2的分割数Ny。在图5的例子中,分割数Nx和分割数Ny都是“3”。涂胶区域的宽度指示出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和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也就是说,输入第一默认值Sxd作为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输入第二默认值Syd作为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
生成部10A使用式(1)计算特定区域60的第三边A3的长度Px,使用式(2)计算特定区域60的第四边A4的长度Py。生成部10A用第一默认值Sxd替换式(1)的“Sx”,用第二默认值Syd替换式(2)的“Sy”。
Px=Nx×Qx-(Nx-1)×Sx……(1)
Py=Ny×Qy-(Ny-1)×Sy……(2)
生成部10A使用式(3)计算原始图像80的第五边A5的缩放倍率α1(以下,“第一缩放倍率α1”),使用式(4)计算原始图像80的第六边A6的缩放倍率α2(以下,“第二缩放倍率α2”)。
α1=Px/Vx……(3)
α2=Py/Vy……(4)
如式(3)所示,第一缩放倍率α1是第三边A3的长度Px除以第五边A5的长度Vx的值,表示长度Px相对于长度Vx的比率。还有,如式(4)所示,第二缩放倍率α2是第四边A4的长度Py除以第六边A6的长度Vy的值,表示长度Py相对于长度Vy的比率。
生成部10A按照第一缩放倍率α1和第二缩放倍率α2中较小的缩放倍率,放大原始图像80。具体来说,生成部10A按照第一缩放倍率α1和第二缩放倍率α2中较小的缩放倍率,放大原始图像80的第五边A5和第六边A6中的每一个。
在图4和图5的例子中,第二缩放倍率α2小于第一缩放倍率α1。因此,原始图像80以第二缩放倍率α2被放大而生成第一图像40,从而第一图像40的第二边A2的长度Wy与特定区域60的第四边A4的长度Py一致。
以下,将第一缩放倍率α1和第二缩放倍率α2中较小的缩放倍率记载为缩放倍率α。因此,生成部10A使用式(5)计算第一图像40的第一边A1的长度Wx,使用式(6)计算第一图像40的第二边A2的长度Wy。
Wx=Vx×α……(5)
Wy=Vy×α……(6)
尺寸确定部10B使用式(7)计算第一差值Lx,使用式(8)计算第二差值Ly。第一差值Lx是指特定区域60的第三边A3的长度Px与第一图像40的第一边A1的长度Wx的差值。第二差值Ly是指特定区域60的第四边A4的长度Py与第一图像40的第二边A2的长度Wy的差值。
Lx=Px-Wx……(7)
Ly=Py-Wy……(8)
在第一差值Lx大于零的情况下,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第一差值Lx(差值),计算第一修正值Δx(修正值),第一修正值Δx(修正值)是用来基于第一默认值Sxd(默认值)而修正第一涂胶区域42(涂胶区域)的宽度Sx(尺寸)的。图4和图5的例子中,第一差值Lx大于零。另外,第二差值Ly是零。还有,在第二差值Ly大于零的情况下,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第二差值Ly(差值),计算第二修正值Δy(修正值),第二修正值Δy(修正值)是用来基于第二默认值Syd(默认值)而修正第二涂胶区域43(涂胶区域)的宽度Sy(尺寸)的。
具体来说,尺寸确定部10B使用式(9),基于第一差值Lx(差值)和第一图像40的分割数Nx,计算第一修正值Δx(修正值)。还有,尺寸确定部10B使用式(10),基于第二差值Ly(差值)和第一图像40的分割数Ny,计算第二修正值Δy(修正值)。
Δx=Lx/(Nx-1)……(9)
Δy=Ly/(Ny-1)……(10)
然后,尺寸确定部10B使用式(11),在第一默认值Sxd的基础上加上第一修正值Δx,来修正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图6中,修正后的第一涂胶区域42以虚线表示。尺寸确定部10B使用式(12),在第二默认值Syd的基础上加上第二修正值Δy,来修正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
Sx=Sxd+Δx……(11)
Sy=Syd+Δy……(12)
还有,在若干张片材R中,除了基准片材RR,尺寸确定部10B在其它片材R上分配第一涂胶区域42和/或第二涂胶区域43。
然后,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中,在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都不存在的区域,图像形成部30形成第二图像41。图像形成部30将若干个第二图像41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R上。然后,排出部140将若干张片材R依次排出。对排出的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形成组合片材CM2。
图4~图6的例子中,由于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被修正,因此,如图7所示,特定区域60的第三边A3的长度Px与第一图像40的第一边A1的长度Wx一致。也就是说,特定区域60的尺寸被优化了,剩余区域85(图5)消失了。还有,特定区域60的第四边A4的长度Py与第一图像40的第二边A2的长度Wy一致。
上述,如参照图1和图4~图7进行的说明,根据实施方式一,在第一差值Lx大于零的情况下,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第一差值Lx,计算用来修正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的第一修正值Δx。还有,在第二差值Ly大于零的情况下,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第二差值Ly,计算用来修正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的第二修正值Δy。
因此,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或者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被不多不少地修正,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特定区域60产生剩余区域85。其结果,能够省去剪切组合片材CM2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还有,根据实施方式一,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第一差值Lx和第一图像40的分割数Nx,计算第一修正值Δx(式(9))。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第二差值Ly和第一图像40的分割数Ny,计算第二修正值Δy(式(10))。
因此,在若干个第一涂胶区域42中,能够均等地分配第一修正值Δx。还有,在若干个第二涂胶区域43中,能够均等地分配第二修正值Δy。因此,若干个第一涂胶区域42的宽度Sx一致,若干个第二涂胶区域43的宽度Sy也一致。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计算在各片材R上形成的第二图像41的尺寸。
而且,根据实施方式一,使用第一缩放倍率α1和第二缩放倍率α2中较小的缩放倍率α,对原始图像80进行放大。因此,必然是如下情况:第一图像40的第二边A2的长度Wy与特定区域60的第四边A4的长度Py一致,或者第一图像40的第一边A1的长度Wx与特定区域60的第三边A3的长度Px一致。其结果,只修正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的其中之一就足够了,从而能够使处理高速化。
还有,例如,在放大长宽比不是规定尺寸的原始图像80来制作海报的情况下,能够在完成后的海报尺寸不超过规定尺寸的范围内制作最大的海报。其结果,无需改变原始图像80的长宽比,就能够制作大小尽可能接近规定尺寸的海报。
[排出顺序]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8,对若干张片材R的排出顺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排出部140按照对片材R进行组合的顺序,以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朝上的方式将片材R排出。这样的情况下,在用于形成组合片材CM2(图7)的若干张片材R(图6)中,排出部140最后排出基准片材RR(图6)。还有,在若干张片材R中,相对于基准片材RR位于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都交叉的方向上的角部的预定片材R被排出部140最先排出。
参照图8,使用具体例子,说明以图像形成面朝上的方式排出片材R1~片材R9时的排出顺序。图8(a)和图8(b)表示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片材R1是基准片材RR。图8(a)和图8(b)中,片材R1~片材R9是以形成组合片材CM2的布局表示的。另外,片材R1~片材R9相当于图6中的若干张片材R。还有,虽然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了图示,但片材R2~片材R9也与图6中的若干张片材R一样具有第一涂胶区域42和/或第二涂胶区域43。
如图8(a)所示,在片材R1~片材R9以图像形成面朝上的方式被排出的情况下,排出部140按照实线箭头a1所示的顺序,排出片材R1~片材R9。也就是说,排出部140按照片材R9→片材R8→片材R7→片材R6→片材R5→片材R4→片材R3→片材R2→片材R1的顺序执行排出处理。排出的片材R1~片材R9的组合顺序与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相同。
如图8(b)所示,在片材R1~片材R9以图像形成面朝上的方式被排出的情况下,排出部140也可以按照实线箭头a2所示的顺序,排出片材R1~片材R9。也就是说,排出部140也可以按照片材R9→片材R6→片材R3→片材R8→片材R5→片材R2→片材R7→片材R4→片材R1的顺序执行排出处理。排出的片材R1~片材R9的组合顺序与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相同。
另外,若干张片材R中,相对于基准片材RR位于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都交叉的方向上的角部的预定片材R是片材R9。
上述,如参照图1和图8进行的说明,根据实施方式一,在片材R1~片材R9以图像形成面朝上的方式被排出的情况下,基准片材RR最后被排出。因此,基准片材RR位于排出后层叠的片材R1~片材R9中的最上层。还有,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朝上。而且,按照片材R1~片材R9的组合顺序,片材R1~片材R9被排出。因此,使用者能够按照与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相同的顺序,从最下层的片材R9到最上层的基准片材RR(片材R1),进行组合,从而制作完成组合片材CM2(图7)。其结果,能够提高对片材R1~片材R9进行组合时的操作效率。
还有,如图1所示,排出部140也可以按照片材R的组合顺序,以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朝下的方式将片材R排出。这样的情况下,在用于形成组合片材CM2(图7)的若干张片材R(图6)中,排出部140最先排出基准片材RR(图6)。还有,在若干张片材R中,相对于基准片材RR位于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都交叉的方向上的角部的预定片材R被排出部140最后排出。
参照图8,使用具体例子,说明以图像形成面朝下的方式排出片材R1~片材R9时的排出顺序。
如图8(a)所示,在片材R1~片材R9以图像形成面朝下的方式被排出的情况下,排出部140按照虚线箭头b1所示的顺序,排出片材R1~片材R9。也就是说,排出部140按照片材R1→片材R2→片材R3→片材R4→片材R5→片材R6→片材R7→片材R8→片材R9的顺序执行排出处理。排出的片材R1~片材R9的组合顺序与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相同。
如图8(b)所示,在片材R1~片材R9以图像形成面朝下的方式被排出的情况下,排出部140也可以按照虚线箭头b2所示的顺序,排出片材R1~片材R9。也就是说,排出部140按照片材R1→片材R4→片材R7→片材R2→片材R5→片材R8→片材R3→片材R6→片材R9的顺序执行排出处理。排出的片材R1~片材R9的组合顺序与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相同。
上述,如参照图1和图8进行的说明,根据实施方式一,在片材R1~片材R9以图像形成面朝下的方式被排出的情况下,基准片材RR最先被排出。因此,基准片材RR位于排出后层叠的片材R1~片材R9中的最下层。还有,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朝下。而且,按照片材R1~片材R9的组合顺序,片材R1~片材R9被排出。因此,使用者能够按照与片材R1~片材R9的排出顺序相同的顺序,从最下层的基准片材RR(片材R1)到最上层的片材R9,进行组合,从而制作完成组合片材CM2(图7)。其结果,能够提高对片材R1~片材R9进行组合时的操作效率。
[缩略画像]
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对缩略画像50(第三图像)进行说明。图9表示片材R。图9所示的片材R是与形成第二图像41的若干张片材R不同的片材R。图10表示若干张片材R的背面。在图10所示的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上,形成有第二图像41。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R上形成缩略画像50。缩略画像50指示出若干个第二图像41(图2)的布局。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一,在组合若干张片材R时,使用者容易掌握形成第二图像41的各片材R的布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操作效率。
具体来说,缩略画像50含有第一图像40的缩小图像40S。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一,使用者能够直观地掌握形成第二图像41的各片材R的布局,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操作效率。
缩小图像40S对应于若干个第二图像41而被分割成若干个区域44。还有,缩小图像40S含有与若干个第二图像41分别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标记51。若干个第一标记51分别是若干个第二图像41的识别信息(例如,识别号码)。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图像形成部30将若干个第二标记52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R上。若干个第二标记52分别与若干个第一标记51(图9)对应。因此,若干个第二标记52分别是若干个第二图像41的识别信息(例如,识别号码)。第二标记52形成在片材R的背面。另外,第二图像41形成在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
根据实施方式一,在组合若干张片材R时,使用者通过参照第一标记51和第二标记52,能够直观地掌握若干张片材R的布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操作效率。
另外,第一标记51也可以表示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顺序。第二标记52也可以表示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顺序。第一标记51和第二标记52表示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顺序,从而掌握若干张片材R的布局以及掌握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顺序变得容易。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若干张片材R进行组合时的操作效率。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11,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处理流程图。如图1和图11所示,步骤S1中,生成部10A对原始图像80进行放大,并生成第一图像40。
步骤S3中,生成部10A对第一图像40进行分割,生成若干个第二图像41。
步骤S5中,尺寸确定部10B对片材R上所分配的涂胶区域(具体来说,第一涂胶区域42和第二涂胶区域43)的尺寸进行确定。具体来说,尺寸确定部10B基于特定区域60的尺寸和第一图像40的尺寸,对涂胶区域的尺寸进行确定。
步骤S7中,顺序确定部10C基于片材R的组合顺序,确定在片材R上形成第二图像41的顺序。
步骤S9中,图像形成部30按照顺序确定部10C所确定的顺序,将若干个第二图像41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R上,排出部140按照片材R的组合顺序将片材R排出。具体来说,以达到若干个第二图像41配置到若干张片材R组合而成的组合片材CM2上的特定区域60中的方式,图像形成部30将若干个第二图像41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R上。
步骤S11中,生成部10A基于第一图像40,生成缩略画像50。
步骤S13中,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R上形成缩略画像50,排出部140将形成了缩略画像50的片材R排出。
另外,只要能够执行步骤S9和步骤S13即可,对步骤S1~步骤S7和步骤S11的顺序不做特别的限定。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9~图1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在将图9的缩略画像50形成于用来形成第二图像41的片材R上这一方面,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以下,主要对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图12表示若干张片材R的背面。图12中,对于与图10相同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2所示,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R上形成缩略画像50。在形成第二图像41的若干张片材R中,形成缩略画像50的片材R是最后组合的片材R。缩略画像50与第二标记52一起形成在片材R的背面。另外,第二图像41形成在片材R的图像形成面。
根据实施方式二,缩略画像50无需形成在用于缩略画像50的专用片材R上,而是形成在用于形成第二图像41的片材R的背面。而且,缩略画像50形成在最后组合的预定片材R上。因此,节约了片材R,同时使用者还能够参照缩略画像50直到片材R的组合操作的最后。
另外,在以图像形成面朝上的方式将片材R排出的情况下,图像形成部30将缩略画像50形成在基准片材RR的背面。理由是基准片材RR为最后组合的预定片材R。另一方面,在以图像形成面朝下的方式将片材R排出的情况下,图像形成部30将缩略画像50形成在特定片材的背面。理由是特定片材为最后组合的预定片材R。在形成组合片材(例如,图7的组合片材CM2)时,若干张片材R中,特定片材是相对于基准片材RR位于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都交叉的方向上的角部的预定片材R。特定片材例如是图8(a)或者图8(b)中的片材R9。
还有,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与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但是,步骤S11在步骤S9之前执行,步骤S13不执行。还有,步骤S9中,在若干张片材R中,图像形成部30在最后组合的预定片材R的背面形成缩略画像50。
上述,参照附图(图1~图1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还有,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若干个结构要素,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个数可能与实际有出入。还有,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生成部,对第一图像进行分割,并生成若干个第二图像;
图像形成部,将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若干张片材上;以及
尺寸确定部,对所述片材上所分配的涂胶区域的尺寸进行确定,
以达到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配置到所述若干张片材组合而成的组合片材上的特定区域中的方式,所述图像形成部将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形成在所述若干张片材上,
所述尺寸确定部基于所述特定区域的尺寸和所述第一图像的尺寸,确定所述涂胶区域的尺寸,
所述生成部对原始图像进行放大,并生成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第一图像是矩形形状,具有第一边和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
所述特定区域是矩形形状,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三边和对应于所述第二边的第四边,
所述原始图像是矩形形状,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五边和对应于所述第二边的第六边,
所述生成部按照第一缩放倍率和第二缩放倍率中较小的缩放倍率,放大所述原始图像,
所述第一缩放倍率是指所述第三边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五边的长度的比率,
所述第二缩放倍率是指所述第四边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六边的长度的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涂胶区域,设定了所述涂胶区域的尺寸所涉及的默认值,
所述尺寸确定部基于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的差值或者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二边的差值,计算修正值,所述修正值是用来基于所述默认值而修正所述涂胶区域的尺寸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确定部基于所述差值和所述第一图像的分割数,计算所述修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顺序确定部,所述顺序确定部基于所述片材的组合顺序,确定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顺序,
按照所述顺序确定部所确定的顺序,所述图像形成部将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在所述片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排出部,在所述片材的2个主面中,所述排出部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主面朝上的方式将所述片材排出,
所述尺寸确定部将所述若干张片材中的1张片材设定为没有所述涂胶区域的基准片材,
在所述若干张片材中,所述排出部最后排出所述基准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排出部,在所述片材的2个主面中,所述排出部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主面朝下的方式将所述片材排出,
所述尺寸确定部将所述若干张片材中的1张片材设定为没有所述涂胶区域的基准片材,
在所述若干张片材中,所述排出部最先排出所述基准片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表示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的布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图像含有所述第一图像的缩小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小图像对应于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而被分割成若干个区域,并含有与所述若干个第二图像分别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标记,
所述图像形成部将若干个第二标记分别形成在所述若干张片材上,
所述若干个第二标记分别对应于所述若干个第一标记,
在所述片材的2个主面中,所述第二标记形成在没有形成所述第二图像的主面上。
CN201710996751.7A 2016-11-04 2017-10-23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0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6031A JP2018074536A (ja) 2016-11-04 2016-11-0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6031 2016-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0997A CN108020997A (zh) 2018-05-11
CN108020997B true CN108020997B (zh) 2019-07-09

Family

ID=6206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675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0997B (zh) 2016-11-04 2017-10-2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1700B2 (zh)
JP (1) JP2018074536A (zh)
CN (1) CN108020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1637B2 (ja) * 2017-12-08 2020-12-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03990B1 (en) * 2018-03-07 2019-05-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generating device, prin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generating method including setting a magnification ratio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678A (zh) * 2004-01-16 2005-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77349A (zh) * 2007-03-28 2008-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364A (ja) * 1999-02-23 2000-09-05 Fuji Xerox Co Ltd 分割印刷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28966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5223833A (ja) * 2004-02-09 2005-08-18 Kyocera Mita Corp 多機能プリンタ装置及び画像印刷プログラム
US7641951B2 (en) * 2004-05-01 2010-01-05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stock for use in printing composite sig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such sign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printing stock
JP2006146494A (ja) * 2004-11-18 2006-06-08 Sharp Corp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070062086A1 (en) * 2005-09-08 2007-03-2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Sign made from standard sized print stock and a sign kit useful for making the same
JP4678320B2 (ja) * 2006-03-16 2011-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952756B2 (ja) * 2009-08-31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678A (zh) * 2004-01-16 2005-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77349A (zh) * 2007-03-28 2008-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29155A1 (en) 2018-05-10
JP2018074536A (ja) 2018-05-10
US10101700B2 (en) 2018-10-16
CN108020997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263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02099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113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95237A (ja) 印刷プレビュー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431395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5272394B2 (ja) 電子ペーパシステム
JPWO2016121674A1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988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415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4883471A (zh) 便携终端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异常状态显示方法、程序
JP20100508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2707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JP20160768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マスク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343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493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26302A (ja) 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80790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1743A (ja) 電子黒板
JP200819780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16626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607801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16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5620B2 (ja) 履歴生成装置、履歴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984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98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