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5255A -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5255A
CN108005255A CN201610944820.5A CN201610944820A CN108005255A CN 108005255 A CN108005255 A CN 108005255A CN 201610944820 A CN201610944820 A CN 201610944820A CN 108005255 A CN108005255 A CN 108005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vertical form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detached column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4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以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48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5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5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5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02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built-up from layers of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04B2/64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concrete
    • E04B2/68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concrete made by filling-up wall cavit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工作;S2、砌筑墙体,首先进行排砖撂底,然后采用“三一”砌砖法;在墙体与独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每300mm‑500mm埋设至少2根拉结筋,所述拉结筋沿水平方向穿过一个独立柱位置,其两端分别埋设在该独立柱位置两侧的墙体内;S3、独立柱及圈梁浇筑混凝土,利用墙体作为底部和左右两侧的模板,在所述独立柱位置前后两侧安装竖向模板,墙体和竖向模板的交接处应找平、贴紧,保证模板与墙体之间没有缝隙;在竖向模板的水平方向设置加固构件;浇筑混凝土完毕,且强度大于等于1.2Mpa后,拆除竖向模板;连梁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层砌筑施工,方法同上述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广大城乡区域围墙及小型房屋建设采用框架结构越来越多,从节能减排角度要求禁止使用粘土烧结砖,可加工性好的灰砂砖成为良好的建筑材料替代品。在现有阶段,灰砂砖砌筑墙体很大一部分都是作为建筑填充墙出现,存在的问题为:
(1)结构性能方面,混凝土柱与连梁,混凝土柱与压顶梁之间不能同时浇筑,无法胶结形成整体结构,不利于抗震要求;
(2)施工质量方面,混凝土柱垂直度好坏与墙体砌筑之间易出现上下不一致现象,影响感观质量;
(3)施工安全方面,高空作业,用电作业,交叉作业增加,增加了安全隐患;
(4)经济效益方面,模板工程工程量增加,混凝土柱斜支撑加固体系、模板、木枋等材料都会相应增加,增加施工成本;
(5)施工工期方面,施工工序复杂,工序衔接过程存在较多施工停止点,存在施工等待情况,延长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施工施工工艺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改变传统的独立柱的施工方法,采用墙体作为模板与竖向模板相互结合使用的施工方式,从根本上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独立柱、灰砂砖砌体砌筑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墙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工作
(1)基础及基础梁施工完成后,基础梁底部模板暂不拆除,绑扎首层墙体的独立柱钢筋;
(2)在皮数杆上划出主要部位的标高位置,主要部位包括防潮层、门窗洞口和基础顶标高;
(3)按给定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上用墨线弹出墙体的轴线、墙体的宽度线以及预留独立柱位置;
S2、砌筑墙体
(1)首先进行排砖撂底,然后采用“三一”砌砖法;
(2)在墙体与独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每300mm-500mm埋设至少2根拉结筋,所述拉结筋沿水平方向穿过一个独立柱位置,其两端分别埋设在该独立柱位置两侧的墙体内;
S3、独立柱及圈梁浇筑混凝土
(1)利用墙体作为底部和左右两侧的模板,在所述独立柱位置前后两侧安装竖向模板,墙体和竖向模板的交接处应找平、贴紧,保证模板与墙体之间没有缝隙;
(2)在竖向模板的水平方向设置加固构件;
(3)浇筑混凝土完毕,且强度大于等于1.2Mpa后,拆除竖向模板;
(4)连梁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层砌筑施工,方法同上述步骤。
由于砌筑墙体不宜在雨天施工,如必须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质量。注意灰砂砖的表面是否湿润,如有润湿情况应予晾晒。继续施工时,须复核砌体垂直度,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为保证灰缝砂浆饱满,采用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等,均应按规范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砌筑墙体前要进行排砖撂底,杜绝出现扩大或者缩小灰缝赶模数的情况。撂底砖排好后,挂通线将撂底砖砌好,作为上部砌砖的标准;砌筑时墙体采用双面挂线,长墙几个人采用一根通线,中间应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墙的垂直度和表面平整度,检查独立柱两侧墙垛两角,做到五层一吊线,十层一靠尺。严禁将砌好的墙体用重物击打、找干、调整垂直度;严格检查墙体与独立柱相连处砌筑质量,防止出现垂直度出现超差,灰缝砂浆不饱满的情况。
砌筑工程完成后,对砌体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且砖砌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入模板安装与加固施工。
安装竖向模板的底部应平整坚实,应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砌筑后墙体作为底部模板,竖向模板支撑体系水平方向构件加固竖向模板,保证其稳定性。
砌筑完成墙体作为独立柱模板,墙体和独立柱模板的交接处应找平,贴紧,严禁出现缝隙,在墙、柱上继续安装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柱模板对拉螺栓应在底部加密设置,每隔300mm一道,上部间距不得大于800mm;柱模板根部要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结合严密,如有必要采用木楔楔入加固钢管进行挤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巡视模板体系的变化情况,如发现位移、鼓胀、下沉、漏浆、支撑脱落、预埋设件及螺栓移动等现象,应停止浇筑,并立即纠正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模板拆除时,应根据工程实施时天气状况进行,侧模拆除应不损坏混凝土柱及梁角,且不得损坏混凝土表面外观,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1.2Mpa。
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应当保持同步检验,保证:
①灰砂砖砌筑灰缝饱满度>95%。
②灰砂砖砌体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偏差<3mm。
③轴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④混凝土截面尺寸偏差±5mm。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2(2)中,所述墙体的水平灰缝和立缝的宽度优选为8mm-12mm。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2(2)中,优选的是,墙体埋设所述拉结筋的灰缝厚度比该拉结筋的直径至少大4mm。以保证钢筋上下至少各有2mm厚的砂浆握裹层。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2(2)中,所述拉结筋的末端伸入墙内的长度优选大于等于500mm。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3(1)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固构件包括木方、钢管和对拉螺栓,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独立柱位置前后两侧的竖向模板上对应地设置钢管,所述钢管与竖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所述钢管的末端通过对拉螺栓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3(1)中,优选的是,所述竖向模板的底部楔入加固钢管。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3(1)中,所述竖向模板上优选每隔500mm-800mm设置加固构件。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3(1)中,所述竖向模板的底部优选每隔250-400mm设置加固构件。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3(3)中,优选的是,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间为10s~30s。振动器应安放在牢固的脚手板上,不应放在模板支撑或钢筋上。振动器采用垂直振捣,应自然沉入做到“快插慢拔”,当振动棒端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面时,应快速拔出振动棒,拔出时不停转,以免造成空腔。振捣时应掌握好振捣时间,振捣时间进一步优选为20s~30s,使用高频振动捣器时,最短不应少于10s。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沉落和不再出现气泡和表面不再呈现浮浆为度。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捣模板及灰砂砖砌体,防止模板胀模或加固松动,以及墙体传递振动受力现象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在步骤S3(3)中,浇筑混凝土是连续进行的。若受客观条件限制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在前层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采用灰砂砖,规格为240mm×115mm×53mm,强度大于MU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采用先完成墙体砌筑,后安装模板,浇筑独立柱的方式。利用砌筑后墙体作为底模与支撑体系,与竖向模板配合使用,节省了支设加固模板施工带来的问题,达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根据工程实际特点,结合相关资料规范,经过设计人员确认,该施工方法能够使墙体与混凝土柱、连梁、压顶梁四者之间形成牢固的整体,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本发明与传统施工技术工艺相比有以下优点:(1)增强结构强度,降低结构产生墙柱裂缝情况发生;(2)易于控制垂直度及独立柱与墙面宽度超差,便于进行质量控制;(3)大大减少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4)减少模板、木方、对拉螺栓等材料的使用,减少模板作业量,节省木工工作量;(5)降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项目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独立柱与灰砂砖墙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首层墙体灰砂砖砌筑时排砖撂地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首层墙体及独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独立柱及连梁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独立柱模板的安装及加固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首层独立柱及连梁的完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二层墙体灰砂砖砌筑及拉结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基础梁,2-墙体,3-连梁,4-独立柱,5-拉结筋,6-竖向模板,7-对拉螺栓,8-压顶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但不应受此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墙体施工方法,参见图1至图8,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准备工作
①基础及基础梁1施工完成后,在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前,应先进行基础结构验收,基础梁1底部模板可以暂不拆除。验收合格后,绑扎首层墙体独立柱钢筋。
②对灰砂砖进行验收,规格240mm×115mm×53mm,强度不低于MU7.5,外观不存在缺棱少角的情况。
③砌筑墙体时应事先准备皮数杆。皮数杆上应划出主要部位的标高位置(如防潮层、拉筋,门窗洞口等),砖行数应按砖的实际厚度和水平灰缝的允许厚度来确定。水平灰缝和立缝一般为l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④砌筑前应将基础顶面的灰砂、泥尘、杂物等清扫干净,然后在皮数杆上拉线检查基础顶标高,然后按给定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上用墨线弹出墙的轴线、墙的宽度线以及预留独立柱位置。
步骤2:砌筑墙体
①砌筑墙体2前要进行排砖撂底,杜绝出现扩大或者缩小灰缝赶模数的情况。撂底砖排好后,挂通线将撂底砖砌好,作为上部砌砖的标准。排砖撂地后应在设计位置标高设置防潮层。
②为保证灰缝砂浆饱满,采用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等,均应按规范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砌筑时,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8m,这样可以保证砂浆强度不会被破坏。
③砌筑时墙体2采用双面挂线,长墙几个人采用一根通线,中间应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砖墙与独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每500mm设2根拉结筋5连接,拉结筋5伸沿水平方向穿过一个独立柱位置,其两端分别埋设在该独立柱4位置两侧的墙体2内,使墙体2和独立柱4形成牢固的整体。拉结筋5伸入墙内应大于等于500mm,埋设钢筋的灰缝厚度,应比钢筋直径大4mm以上,以保证钢筋上下至少各有2mm厚的砂浆握裹层。
④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墙的垂直度和表面平整度,检查独立柱4两侧墙垛两角,做到五层一吊线,十层一靠尺。严禁将砌好的墙体用重物击打、找干、调整垂直度。
步骤3:独立柱及圈梁浇筑混凝土
①砌筑工程完成后,对砌体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且砖砌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入竖向模板6安装与加固施工。
②安装竖向模板6的底部应平整坚实,应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砌筑后墙体2作为底部及左右两侧的模板,在所述独立柱4位置前后两侧安装竖向模板6,墙体2和竖向模板6的交接处应找平、贴紧,保证模板与墙体之间没有缝隙;安装时,竖向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③在竖向模板6的水平方向设置加固构件,保证其稳定性;安装竖向模板6时,模板应该提前预支,预支规格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及预留尺寸,对拉螺栓7闯过墙体对竖向模板6进行加固,采用刚性材料加固模板及木枋。对拉螺栓7应在竖向模板6的底部加密设置,每隔300mm一道,在竖向模板6的上部间距小于等于800mm。
④竖向模板6(柱模板)根部要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结合严密,并且采用木楔楔入加固钢管进行挤密。模板与墙体2之间应该没有缝隙,如有缝隙应使用砂浆塞缝处理。
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巡视模板体系的变化情况,如发现位移、鼓胀、下沉、漏浆、支撑脱落、预埋设件及螺栓移动等现象,应停止浇筑,并立即纠正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若受客观条件限制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在前层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⑥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动器应安放在牢固的脚手板上,不应放在模板支撑或钢筋上。振动器采用垂直振捣,应自然沉入做到“快插慢拔”,当振动棒端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面时,应快速拔出振动棒,拔出时不停转,以免造成空腔。振捣时应掌握好振捣时间,振捣时间宜为20s~30s,使用高频振动捣器时,最短不应少于10s。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沉落和不再出现气泡和表面不再呈现浮浆为度。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捣模板及灰砂砖砌体,防止模板胀模或加固松动,以及墙体传递振动受力现象发生。
⑦浇筑混凝土完毕,且强度大于等于1.2Mpa后,拆除竖向模板6;混凝土模板拆除时,应根据工程实施时天气状况进行,模板拆除应不损坏混凝土柱及梁角,且不得损坏混凝土表面外观,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1.2Mpa。拆模后如有质量缺陷,应予以修复。
⑧连梁3完成后,再进行二层砌筑施工,方式同上述步骤,最后直至建筑结构完成,压顶梁8完成,完成该工程施工,验收。
步骤4、同步检验
①灰砂砖砌筑灰缝饱满度>95%。
②灰砂砖砌体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偏差<3mm。
③轴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④混凝土截面尺寸偏差±5mm。
应用例
哈尔滨某围墙项目总工长度2100m,其中基础底部深度为2m,基础梁以上高度为4.7m,梁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为灰砂砖结构。施工长度长,若采用常规施工方式,先浇筑混凝土独立柱再砌筑灰砂砖砌体,人工、材料消耗量巨大,既增加了成本又不利于质量控制与结构性能。效果分析如下:
1、工期方面:采用改进后的施工技术工艺将减少一系列工序,例如混凝土拆模时间缩短,模板支撑结构取消,拉筋安放等,尤其模板支撑加固结构将会浪费大量时间。经过统计,改进技术工艺后,施工时间缩短约25天,效果十分明显。
2、质量方面:独立柱与墙体,独立柱与拉筋,拉筋与墙体,独立柱与连梁、独立柱与压顶梁,它们相互之间形成整体连接,共同受力,结构完整性更好,提高了抗震能力。砌筑成品质量(墙体)水平度、垂直度、灰缝宽度、灰浆饱满度评价为优良,混凝土独立柱与墙体之间的宽度始终保持一致,而且垂直度不会出现偏差,达到了外观质量优良的效果。
3、经济效益方面:改进技术工艺,减少部分工序,例如植筋,静待混凝土拆模时间等,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模板工程工程量,搭设脚手架的工作量,减少约一半竖向模板、木方及对拉螺栓的使用量,取消全部模板工程斜支撑加固体系,周转材料数量大大减少,节约了材料成本。经过预算统计,降低成本近30万元。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工作
(1)基础及基础梁施工完成后,基础梁底部模板暂不拆除,绑扎首层墙体的独立柱钢筋;
(2)在皮数杆上划出主要部位的标高位置,主要部位包括防潮层、门窗洞口和基础顶标高;
(3)按给定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基础顶面上用墨线弹出墙体的轴线、墙体的宽度线以及预留独立柱位置;
S2、砌筑墙体
(1)首先进行排砖撂底,然后采用“三一”砌砖法;
(2)在墙体与独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每300mm-500mm埋设至少2根拉结筋,所述拉结筋沿水平方向穿过一个独立柱位置,其两端分别埋设在该独立柱位置两侧的墙体内;
S3、独立柱及圈梁浇筑混凝土
(1)利用墙体作为底部和左右两侧的模板,在所述独立柱位置前后两侧安装竖向模板,墙体和竖向模板的交接处应找平、贴紧,保证模板与墙体之间没有缝隙;
(2)在竖向模板的水平方向设置加固构件;
(3)浇筑混凝土完毕,且强度大于等于1.2Mpa后,拆除竖向模板;
(4)连梁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层砌筑施工,方法同上述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中,所述墙体的水平灰缝和立缝的宽度为8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中,墙体埋设所述拉结筋的灰缝厚度比该拉结筋的直径至少大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中,所述拉结筋的末端伸入墙内的长度大于等于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中,所述加固构件包括木方、钢管和对拉螺栓,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独立柱位置前后两侧的竖向模板上对应地设置钢管,所述钢管与竖向模板之间设有木方,所述钢管的末端通过对拉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中,所述竖向模板的底部楔入加固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中,所述竖向模板上每隔500mm-800mm设置加固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中,所述竖向模板的底部每隔250-400mm设置加固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间为10s~30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中,浇筑混凝土是连续进行的。
CN201610944820.5A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005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4820.5A CN108005255A (zh)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4820.5A CN108005255A (zh)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5255A true CN108005255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47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4820.5A Pending CN108005255A (zh) 2016-11-02 2016-11-02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525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8935A (zh) * 2018-08-03 2018-12-11 庐江荣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承重墙体的施工方法
CN110821176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临时房屋的建造方法
CN111395781A (zh) * 2020-04-13 2020-07-1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砌筑挡墙的定位结构、安装方法及挡墙砌筑方法
CN112726729A (zh) * 2020-11-30 2021-04-30 浙江互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方法
CN114277959A (zh) * 2021-11-29 2022-04-05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车台用排气塔墙体施工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333A (zh) * 2015-06-19 2015-09-16 广东标力墙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墙体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5064543A (zh) * 2015-09-09 2015-11-18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免支模构造柱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333A (zh) * 2015-06-19 2015-09-16 广东标力墙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墙体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5064543A (zh) * 2015-09-09 2015-11-18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免支模构造柱及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以锋等: "单层或双层建筑独立柱、灰砂砖砌体施工新方法", 《建筑施工》 *
鲁春梅: "《建筑施工组织》", 31 August 2008,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8935A (zh) * 2018-08-03 2018-12-11 庐江荣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承重墙体的施工方法
CN110821176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临时房屋的建造方法
CN110821176B (zh) * 2018-08-07 2024-02-27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临时房屋的建造方法
CN111395781A (zh) * 2020-04-13 2020-07-1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砌筑挡墙的定位结构、安装方法及挡墙砌筑方法
CN112726729A (zh) * 2020-11-30 2021-04-30 浙江互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方法
CN114277959A (zh) * 2021-11-29 2022-04-05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车台用排气塔墙体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5255A (zh)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CN105839850B (zh) 地下室逆作法柱身后浇注预压施工方法
US8959862B1 (en) Thixotropic concrete forming system
CN104895092B (zh) 一种内支撑临时格构柱用作永久结构柱的方法
CN103821364A (zh) 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施工方法
CN103469806A (zh) 一种预制砼基础承台侧模替代砖胎模的施工方法
CN106836463A (zh) 承台及地梁结构的施工装置和施工方法
CN107059659A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CN108005387A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与短肢剪力墙现浇主体同步施工方法
CN104295003A (zh) 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
CN1041207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CN107165251A (zh) 一种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0273436A (zh) 明挖隧道利用支护桩及冠梁的压顶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33560U (zh) 墙体支模结构
CN107905609A (zh) 地下人防施工方法
CN104060616B (zh) 一种支挡工程的施工模板及施工方法
CN207110214U (zh)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
CN112411560A (zh) 一种深大基坑内支撑体系梁板结构分步快速施工方法
CN203960878U (zh) 一种支挡工程的施工模板
CN108729466B (zh) 一种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
CN206529881U (zh) 承台及地梁结构的施工装置
CN110439162A (zh) 现浇空心楼盖的施工工艺
CN208023601U (zh) 一种互扣式的预制桩基承台侧模
CN105715042B (zh) 工具式建筑降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01510A (zh) 一种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