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1618A -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1618A
CN108001618A CN201711424322.9A CN201711424322A CN108001618A CN 108001618 A CN108001618 A CN 108001618A CN 201711424322 A CN201711424322 A CN 201711424322A CN 108001618 A CN108001618 A CN 108001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cover
gear
draw
electric propulsion
bulk freigh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43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晓军
孙刚
付银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odern Ship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Co., Ltd.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Ruihua electric ship
Original Assigne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Ruihua Electric Shi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Ruihua Electric Ship filed Critical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Ruihua Electric Ship
Priority to CN2017114243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16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1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9/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orts, doors, windows, port-holes, or other openings or covers
    • B63B19/12Hatches; Hatchways
    • B63B19/14Hatch covers
    • B63B19/18Hatch covers slid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3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e.g. flexible or rigid rack-and-pin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涉及千吨级全电力推进散货船领域,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位于主甲板上,包括舱盖,还包括:电动机,位于舱盖首尾两端,且提供舱盖机构运行动力;牵引装置,位于舱盖左右两侧,且带动舱盖向首或向尾移动;至少四组滚轮组件,承托在舱盖底部;轨道组件,位于滚轮组件的下方,使舱盖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由滚轮组件托承,沿着轨道组件向首或向尾移动;控制系统,与牵引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采用电力作用,不使用燃油等作为动力,无废弃排放等污染,是实现舱盖运动的一种清洁手段,且通过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控牵引装置是否开启。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千吨级全电力推进散货船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千吨级小型散货船来说,货舱舱口盖常采用油布等软质材料覆盖,并在两侧用特定的船用绑带扎紧,此种方式较为传统,打开或封闭时需要人力解开绑带,工作量大,且耗时较长;对于万吨级大型散货船来说,货舱舱口盖常采用侧移式舱口盖,一个货舱口由一块或两块盖板组成,当需要打开或关闭舱口盖时,通过设置在甲板上的油液压装置驱动舱口盖向两侧水平移动,实现舱口盖的打开或关闭,但此种方式需要使用燃油等作为动力。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寻求清洁能源乃是大势所趋,因此,传统的采用燃油作为动力的侧移式舱口盖将会不符合环保的要求,我们亟需一种绿色环保的舱盖机构,来取代现有的油液压驱动方式。
发明内容
本专利提出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具有远程操控的优点,且清洁无污染。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位于主甲板上,包括舱盖,还包括:
电动机,位于舱盖首尾两端,且提供舱盖机构运行动力;
牵引装置,位于舱盖左右两侧,且带动舱盖向首或向尾移动;
至少四组滚轮组件,承托在舱盖底部;
轨道组件,位于滚轮组件的下方,使舱盖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由滚轮组件托承,沿着轨道组件向首或向尾移动;
控制系统,与牵引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本技术方案中,当需要舱盖向船首或船尾一端开启或关闭时,船员操作控制系统发出相应指令,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启动另一侧牵引装置,拉动舱盖向一侧移动,使舱盖随着滚轮组件沿着轨道组件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采用电力作用,不使用燃油等作为动力,无废弃排放等污染,是实现舱盖运动的一种清洁手段,且通过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控牵引装置是否开启。
为进一步提高货舱装卸货物的效率,将舱盖设置为薄壁拱形结构,且采用大跨距的薄壁拱形结构,并将舱盖设置为可折叠式结构,当舱盖开启时,可使舱盖堆积到船首或船尾一端,减少占用货舱上部区间的面积,使货舱完全暴露在外部,有利于装卸货物;其次,薄壁拱形结构为壁体结构厚度小于其拱形弧度的最小曲率半径度,典型特点为空间受力体系,可以实现很大的刚度和强度,结构所受内力比平板式舱盖均匀,在满足舱盖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小舱棚自身重量。
此外,还可以在舱口盖上设置数个磁力锁,当舱盖机构通电时,磁力锁上锁,舱口盖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通电锁紧,完全满足密封防雨水的要求,保证货舱不进水,从而保证货舱散货的品质不受影响。
由于散货船的货舱长度均在十米甚至几十米,即使采用壁拱形结构,舱盖自重也为数千公斤至几吨不止,为提高舱盖运动的连续性,且减少舱盖对轨道组件的压力,因此,在每个舱盖的左右两侧设置3至8组滚轮组件,即在本技术方案中,设有6至16组滚轮组件,均匀分布在舱盖两侧底部,将舱盖自重分散到各个滚轮组件上,一方面保证轨道组件均匀受受力,另一方面保证舱盖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小,避免舱盖在滚轮组件处收到的局部应力过大而导致舱盖变形,有利于延长舱盖机构的使用期限。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传动杆组件,位于舱盖首尾两端,用于将电动机输出的扭矩同步传递到舱盖左右两侧的牵引装置上。
由于舱盖的跨距较大,需要同步移动舱盖两侧,且需受力均匀,可以采用在移动舱盖两侧各设置一个电动机,保证电动机的输出时间和输出功率相同,即可实现同步移动舱盖的目的,但采用此种方法,需要精准的控制电动机,且连接电路较多,不便于散货船进行电路布置;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传动杆组件作为传递扭矩的装置,可以在舱盖的一侧,只采用一个电动机即可实现同步移动舱盖的目的,当需要移动舱盖时,电动机将输出的扭矩通过传动杆组件输出,所述传动杆组件两端分别与舱盖的两侧连接,使输出的扭矩等大且同时传递到牵引装置,保证舱盖在相同受力作用下同步移动,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减速机,与电动机连接,用于传递电动机转矩到牵引装置。
当采用一台电动机实现同步移动舱盖的目的时,相当于一台电动机同时需要满足两台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要求,对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来说,负担较大,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增设减速机,在电动机和牵引装置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达到降低转速,增加转矩的目的,避免造成电力输出的浪费。
进一步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与减速机连接的大链轮、与主甲板固定的小链轮和牵引绳滑轮;
所述牵引绳一端与舱盖的一端连接,依次穿过大链轮、小链轮后,纵向穿过舱盖底部,与舱盖另一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实现舱盖即可朝向船首运动,也可朝向船尾运动,因此,可以在舱盖的首尾两侧均设有一套牵引装置,分别控制舱盖朝向船尾或船首运动。
当舱盖朝向船首运动时,减速机带动大链轮转动,使牵引绳绕着大链轮通过固定在主甲板上的小链轮,并穿过舱盖底部到达船尾部的牵引装置,并绕过船尾部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滑轮与舱盖连接;优选地,在舱盖与大链轮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小链轮,将牵引绳的运动分解为水平和倾斜向上,有利于减少牵引绳对于舱盖的受力,且避免舱盖的边缘长期与牵引绳摩擦,损伤舱盖,且利于延长牵引绳的使用周期。
同理,当当舱盖朝向船尾运动时,设置在舱盖朝向船尾一侧的减速机带动位于船尾牵引装置中的大链轮转动,使牵引绳绕着船尾牵引装置中的大链轮通过固定在船尾主甲板上的小链轮,并穿过舱盖底部到达船首部的牵引装置,并绕过船首部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滑轮与首部舱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组件有两套,相对于减速机呈横向对称分布;每套传动杆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传动杆、轴承、连接轴、万向联轴器;所述传动杆与大链轮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与减速机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减速机将电动机的扭矩转化成小转速大扭矩后,通过对称设置的万向联轴器传递到轴承上,轴承通过传动杆与大链轮连接,使大链轮在大扭矩的作用下,带动牵引绳运动,实现拉动舱盖向一端运动的目的;在电动机输出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对称设置的传动杆组件可以保证力传递的路径相同,损耗相同,因此,作用在舱盖两侧的作用力相同,使舱盖受力均衡。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连接板、底板、轴、至少2个轴承、滚轮顶板、紧固件、端盖和调整垫片;
所述底板固定在连接板上,轴穿过底板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端盖用于密封轴的端部;所述滚轮通过轴承可绕轴转动;所述顶板与舱盖底部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滚轮组件通过固定在顶板上的底板与舱盖底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设有多组滚轮组件,每组滚轮组件通过螺栓与舱盖可拆卸式连接,当其中一组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对应的螺栓拆下,再换上合格的滚轮组件即可,不需要将整个舱盖抬起更换;更进一步地,可以在舱盖与顶板之间设置调整垫片,在与轨道组件安装时,用于调节装配高度,避免由于舱盖扁形而导致的装配困难。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导杆、支撑架、连接杆和牵引管;
所述支撑架固定在主甲板上,导杆位于支撑架顶部与滚轮之间,连接杆位于连接板与支撑架一侧之间,所述牵引管位于支撑架底部,使牵引绳一端纵向穿过,与舱盖另一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杆可以为圆钢,沿着舱盖左右两侧纵向设置,使滚轮组件沿着导杆带动舱盖移动;此外,牵引绳一端固定在舱盖一端上,绕着船尾牵引装置中的大链轮通过固定在船尾主甲板上的小链轮,并穿过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牵引管,到达船首部的牵引装置,并绕过船首部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滑轮与首部舱盖连接,一方面保证牵引绳可以定向移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牵引绳随意掉落击伤主甲板上设备或船员,保障设备和船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有多个,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联动系统,用于首端或尾端舱盖带动中间舱盖移动。
对于散货船而言,货舱一般在3个以上,相对应地,所述舱盖也有3个以上,因此,需要在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联动系统,当舱盖需要朝向一端移动时,由首部或尾部的舱盖通过联动系统带动剩余舱盖运动;为保证多个舱盖可以完全堆积到船首或船尾,减少占用货舱以上区域面积,将每相邻两个舱盖的外形尺寸设置为等差数列分布,即舱口盖为多段阶梯式舱口盖,相邻两个舱口盖高相差0.1至0.2米,一方面保证所有舱口盖打开时,能向一侧移动堆叠,另一方面保证舱口盖闭合时,相邻两个舱口盖之间高度差不至于太大,导致难以密封而渗水。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舱盖两端的机械锁紧装置,用于在舱盖完全关闭时,锁紧舱盖。
设置机械锁紧装置的目的在于,当出现断电等情况,磁力锁失效时,可采用机械锁紧装置将舱盖锁紧;在舱盖机构正常工作时,机械锁紧装置也可提供多一重保护,避免舱盖在散货船航行途中打开,造成危险。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舱盖两端的防爆限位开关和防爆限位开关连接的控制系统,用于监控舱盖的开启或关闭。同时,控制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设置与控制系统连接的防爆限位开关,可以将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以触点信号输出,被控制系统接受,确认后执行,从而实现牵引装置的自动控制,还可以设置远程报警指示,当出现故障时,报警提示船员,及时检查维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采用电力作用,不使用燃油等作为动力,无废弃排放等污染,是实现舱盖运动的一种清洁手段;
2、本技术方案中舱盖为薄壁拱形结构,具有更大的刚度和强度,结构所受内力均匀,在满足舱盖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小舱棚自身重量;
3、本技术方案采用电动机驱动,并配合减速机的使用,可以达到最小动力提高最大扭矩的目的,满足舱盖移动的需求;
4、本技术方案中牵引管可充当保护装置,可以防止链条及钢丝绳在特殊情况下断开,避免船员受伤或损伤设备;
5、本技术方案采用机械锁紧装置,避免舱盖被意外打开,提高散货船航行过程中舱盖使用的安全性;
6、本技术方案中防爆限位开关,可实现牵引装置的自动控制,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的侧视图。
图2为本专利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专利滚轮组件的正视图。
图6为本专利滚轮组件的左视。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专利传动杆组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位于主甲板上,包括舱盖1,还包括:
电动机2,位于舱盖1首尾两端,且提供舱盖机构运行动力;
牵引装置,位于舱盖1左右两侧,且带动舱盖1向首或向尾移动;
至少四组滚轮组件4,承托在舱盖1底部;
轨道组件5,位于滚轮组件4的下方,使舱盖1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由滚轮组件4托承,沿着轨道组件5向首或向尾移动;
控制系统,与牵引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机2为防爆变频电动机,可以提高舱盖机构运行的安全性;当需要舱盖1向船首或船尾一端开启或关闭时,船员操作控制系统发出相应指令,由电动机2提供动力,启动另一侧牵引装置,拉动舱盖1向一侧移动,使舱盖随着滚轮组件4沿着轨道组件5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采用电力作用,不使用燃油等作为动力,无废弃排放等污染,是实现舱盖1运动的一种清洁手段。
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提高货舱装卸货物的效率,将舱盖1设置为薄壁拱形结构,且采用大跨距的薄壁拱形结构,并将舱盖1设置为可折叠式结构,当舱盖1开启时,可使舱盖堆积到船首或船尾一端,减少占用货舱上部区间的面积,使货舱完全暴露在外部,有利于装卸货物;其次,薄壁拱形结构为壁体结构厚度小于其拱形弧度的最小曲率半径度,典型特点为空间受力体系,可以实现很大的刚度和强度,结构所受内力比平板式舱盖均匀,在满足舱盖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小舱棚自身重量。
此外,还可以在舱口盖上设置数个磁力锁,当舱盖机构通电时,磁力锁上锁,舱口盖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通电锁紧,完全满足密封防雨水的要求,保证货舱不进水,从而保证货舱散货的品质不受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散货船的货舱长度均在十米甚至几十米,即使采用壁拱形结构,舱盖1自重也为数千公斤至几吨不止,为提高舱盖1运动的连续性,且减少舱盖1对轨道组件5的压力,因此,在每个舱盖1的左右两侧设置3至8组滚轮组件4,即在本技术方案中,设有6至16组滚轮组件4,均匀分布在舱盖1两侧底部,将舱盖1自重分散到各个滚轮组件4上,一方面保证轨道组件5均匀受受力,另一方面保证舱盖1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小,避免舱盖1在滚轮组件4处收到的局部应力过大而导致舱盖1变形,有利于延长舱盖机构的使用期限。
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传动杆组件3,位于舱盖1首尾两端,用于将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同步传递到舱盖1左右两侧的牵引装置上。
由于舱盖1的跨距较大,需要同步移动舱盖1两侧,且需受力均匀,可以采用在移动舱盖1两侧各设置一个电动机2,保证电动机2的输出时间和输出功率相同,即可实现同步移动舱盖1的目的,但采用此种方法,需要精准的控制电动机2,且连接电路较多,不便于散货船进行电路布置;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传动杆组件3作为传递扭矩的装置,可以在舱盖1的一侧,只采用一个电动机2即可实现同步移动舱盖1的目的,当需要移动舱盖1时,电动机2将输出的扭矩通过传动杆组件3输出,所述传动杆组件3两端分别与舱盖1的两侧连接,使输出的扭矩等大且同时传递到牵引装置,保证舱盖1在相同受力作用下同步移动,方便快捷。
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减速机6,与电动机2连接,用于传递电动机2转矩到牵引装置。
当采用一台电动机2实现同步移动舱盖1的目的时,相当于一台电动机2同时需要满足两台电动机2的输出功率要求,对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来说,负担较大,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增设减速机6,在电动机2和牵引装置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达到降低转速,增加转矩的目的,避免造成电力输出的浪费。
进一步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71、与减速机6连接的大链轮72、与主甲板固定的小链轮73和牵引绳滑轮74;
所述牵引绳71一端与舱盖1的一端连接,依次穿过大链轮72、小链轮73后,纵向穿过舱盖1底部,与舱盖1另一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实现舱盖1即可朝向船首运动,也可朝向船尾运动,因此,可以在舱盖1的首尾两侧均设有一套牵引装置,分别控制舱盖1朝向船尾或船首运动。
当舱盖1朝向船首运动时,减速机6带动大链轮72转动,使牵引绳71绕着大链轮72通过固定在主甲板上的小链轮73,并穿过舱盖1底部到达船尾部的牵引装置,并绕过船尾部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滑轮74与舱盖1连接;优选地,在舱盖1与大链轮72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小链轮73,将牵引绳7的运动分解为水平和倾斜向上,有利于减少牵引绳7对于舱盖1的受力,且避免舱盖1的边缘长期与牵引绳7摩擦,损伤舱盖1,且利于延长牵引绳7的使用周期。
同理,当当舱盖1朝向船尾运动时,设置在舱盖1朝向船尾一侧的减速机6带动位于船尾牵引装置中的大链轮72转动,使牵引绳71绕着船尾牵引装置中的大链轮72通过固定在船尾主甲板上的小链轮73,并穿过舱盖1底部到达船首部的牵引装置,并绕过船首部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滑轮74与首部舱盖1连接。
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传动杆组件3有两套,相对于减速机6呈横向对称分布;每套传动杆组件3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传动杆34、轴承31、连接轴32、万向联轴器33;所述传动杆34与大链轮72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33与减速机6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减速机6将电动机2的扭矩转化成小转速大扭矩后,通过对称设置的万向联轴器33传递到轴承31上,轴承31通过齿轮与大链轮72连接,使大链轮72在大扭矩的作用下,带动牵引绳71运动,实现拉动舱盖1向一端运动的目的;在电动机2输出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对称设置的传动杆组件3可以保证力传递的路径相同,损耗相同,因此,作用在舱盖1两侧的作用力相同,使舱盖1受力均衡。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滚轮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底板42、轴43、至少2个轴承44、滚轮45顶板46、紧固件47、端盖48和调整垫片49;
所述底板42固定在连接板41上,轴43穿过底板42固定在连接板41上;所述端盖48用于密封轴43的端部;所述滚轮45通过轴承44可绕轴43转动;所述顶板46与舱盖1底部通过紧固件47连接;所述滚轮组件4通过固定在顶板46上的底板42与舱盖1底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设有多组滚轮组件4,每组滚轮组件4通过螺栓与舱盖1可拆卸式连接,当其中一组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对应的螺栓拆下,再换上合格的滚轮组件4即可,不需要将整个舱盖1抬起更换;更进一步地,可以在舱盖1与顶板46之间设置调整垫片49,在与轨道组件5安装时,用于调节装配高度,避免由于舱盖1扁形而导致的装配困难。
如图4所示,所述轨道组件5包括轨道导杆51、支撑架52、连接杆53和牵引管54;
所述支撑架52固定在主甲板上,导杆51位于支撑架52顶部与滚轮45之间,连接杆53位于连接板41与支撑架52一侧之间,所述牵引管54位于支撑架52底部,使牵引绳71一端纵向穿过,与舱盖1另一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杆51可以为圆钢,沿着舱盖1左右两侧纵向设置,使滚轮组件4沿着导杆51带动舱盖1移动;此外,牵引绳71一端固定在舱盖1一端上,绕着船尾牵引装置中的大链轮72通过固定在船尾主甲板上的小链轮73,并穿过设置在支撑架52底部的牵引管54,到达船首部的牵引装置,并绕过船首部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滑轮74与首部舱盖1连接,一方面保证牵引绳71可以定向移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牵引绳71随意掉落击伤主甲板上设备或船员,保障设备和船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1有多个,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联动系统,用于首端或尾端舱盖带动中间舱盖移动。
对于散货船而言,货舱一般在3个以上,相对应地,所述舱盖1也有3个以上,因此,需要在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联动系统,当舱盖1需要朝向一端移动时,由首部或尾部的舱盖1通过联动系统带动剩余舱盖1运动;为保证多个舱盖1可以完全堆积到船首或船尾,减少占用货舱以上区域面积,将每相邻两个舱盖的外形尺寸设置为等差数列分布,即舱口盖为多段阶梯式舱口盖,相邻两个舱口盖高相差0.1至0.2米,一方面保证所有舱口盖打开时,能向一侧移动堆叠,另一方面保证舱口盖闭合时,相邻两个舱口盖之间高度差不至于太大,导致难以密封而渗水。
如图1所示,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舱盖1两端的机械锁紧装置8,用于在舱盖1完全关闭时,锁紧舱盖1。
设置机械锁紧装置8的目的在于,当出现断电等情况,磁力锁失效时,可采用机械锁紧装置8将舱盖1锁紧;在舱盖机构正常工作时,机械锁紧装置8也可提供多一重保护,避免舱盖1在散货船航行途中打开,造成危险。
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舱盖1两端的防爆限位开关9和防爆限位开关9连接的控制系统,用于监控舱盖的开启或关闭。同时,控制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设置与控制系统连接的防爆限位开关9,可以将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以触点信号输出,被控制系统接受,确认后执行,从而实现牵引装置的自动控制,还可以设置远程报警指示,当出现故障时,报警提示船员,及时检查维修。
本实施例中舱盖机构的使用操作如下:
(1)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舱盖1在使用前,先检查外形有无变形,牵引绳71是否有损坏,牵引装置是否正常通电,滚轮组件4是否与轨道组件5装配良好等,同时需将机械锁紧装置8打开。
(2)操作:
在执行完1中的操作后,船员操控控制系统来控制牵引装置,船首的牵引装置拉动船首部分的舱盖1和/或船尾的牵引装置拉动船尾的舱盖1,中间的舱盖1分别由船尾或船首的舱盖联动运动。
(3)安装与调试:
多个舱盖1的安装顺序为由低到高,低的舱盖先安装,通过吊装的方式,将舱盖平稳的吊至轨道组件5上方,保持舱盖与轨道组件5的上下的平行,在舱盖与轨道组件5接近时,将整体的滚轮组件4安装至对应位置的轨道组件5上,通过紧固件47安装至舱盖上,若滚轮45与舱盖1装配有间隙等情况时,可以通过调整垫片49进行调整滚轮组件4的位置,其他舱盖依次如此。将支撑架52下方的牵引管54安装完毕。
将船首及船尾的牵引装置安装好,保证牵引绳71、大链轮72、小链轮73、牵引绳滑轮74和盖1上链条连接块保持在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
将牵引绳71分别装配至前后牵引装置的大链轮72上,牵引绳71一头接在牵引装置一侧的舱盖上,牵引绳71另一头接此舱盖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循环,整个过程中,牵引绳71需要穿过支撑架52下方的牵引管54。
显然,本专利虽然以上述实施例公开,但并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的精神和范围内,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化和修改。因此,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应用于货舱舱口处,位于主甲板上,包括舱盖(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动机(2),位于舱盖(1)首尾两端,且提供舱盖机构运行动力;
牵引装置,与电动机(2)连接,位于舱盖(1)左右两侧,带动舱盖(1)向首或向尾移动;
至少四组滚轮组件(4),承托在舱盖(1)底部;
轨道组件(5),位于滚轮组件(4)的下方,使舱盖(1)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由滚轮组件(4)托承,沿着轨道组件(5)向首或向尾移动;
控制系统,与牵引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牵引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传动杆组件(3),位于舱盖(1)首尾两端,用于将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同步传递到舱盖(1)左右两侧的牵引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减速机(6),与电动机(2)连接,用于传递电动机(2)转矩到牵引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71)、与减速机(6)连接的大链轮(72)、与主甲板固定的小链轮(73)和牵引绳滑轮(74);
所述牵引绳(71)一端与舱盖(1)的一端连接,依次穿过大链轮(72)、小链轮(73)后,纵向穿过舱盖(1)底部,与舱盖(1)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组件(3)有两套,相对于减速机(6)呈横向对称分布;
每套传动杆组件(3)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传动杆(34)、轴承(31)、连接轴(32)、万向联轴器(33);
所述传动杆(34)与大链轮(72)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33)与减速机(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底板(42)、轴(43)、至少2个轴承(44)、滚轮(45)顶板(46)、紧固件(47)、端盖(48)和调整垫片(49);
所述底板(42)固定在连接板(41)上,轴(43)穿过底板(42)固定在连接板(41)上;所述端盖(48)用于密封轴(43)的端部;所述滚轮(45)通过轴承(44)可绕轴(43)转动;所述顶板(46)与舱盖(1)底部通过紧固件(47)连接;所述滚轮组件(4)通过固定在顶板(46)上的底板(42)与舱盖(1)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5)包括轨道导杆(51)、支撑架(52)、连接杆(53)和牵引管(54);
所述支撑架(52)固定在主甲板上,导杆(51)位于支撑架(52)顶部与滚轮(45)之间,连接杆(53)位于连接板(41)与支撑架(52)一侧之间,所述牵引管(54)位于支撑架(52)底部,使牵引绳(71)一端纵向穿过,与舱盖(1)另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1)有多个,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联动系统,用于首端或尾端舱盖带动中间舱盖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舱盖(1)两端的机械锁紧装置(8),用于在舱盖(1)完全关闭时,锁紧舱盖(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舱盖(1)两端的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防爆限位开关(9),用于监控舱盖的开启或关闭。
CN201711424322.9A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Pending CN1080016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4322.9A CN108001618A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4322.9A CN108001618A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618A true CN108001618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6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4322.9A Pending CN108001618A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16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860A (zh) * 2018-11-16 2019-02-15 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侧滑式复合材料舱盖的安装工艺
CN110371247A (zh) * 2019-07-30 2019-10-2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口盖支撑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8323A (en) * 1919-10-29 1921-01-31 Stanley Frederick Stokes Improvements to hatch coverings for ships and the like
JPH07132878A (ja) * 1993-11-05 1995-05-23 Ookura Senpaku Kogyo Kk スライド式ハッチカバーの開閉装置
JPH11152078A (ja) * 1997-11-20 1999-06-08 Okura Senpaku Kogyo Kk スライド式ハッチカバー
JP2004306867A (ja) * 2003-04-09 2004-11-04 Watanabe Zosenjo:Kk 船艙用ハッチカバー
CN1616300A (zh) * 2003-11-15 2005-05-18 浙江现代船舶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轻型自叠式舱口盖
KR20060108504A (ko) * 2005-04-13 2006-10-18 추지 헤비 인더스트리즈 해치 커버 장치
KR20110025013A (ko) * 2009-09-02 2011-03-09 겐카이 테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해치 커버의 승강과 수평 이동을 전동 윈치에 의해 일련으로 구동하는 해치 커버 개폐 장치
WO2012115365A2 (ko) * 2011-02-23 2012-08-30 Kim Dong Gyu 화물선 해치커버 개폐장치
CN103061635A (zh) * 2013-01-18 2013-04-24 上海科得威船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舱盖开启装置
CN203581321U (zh) * 2013-11-25 2014-05-07 芜湖新远船业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舱口盖
CN104554629A (zh) * 2014-12-10 2015-04-29 上海德瑞斯华海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电动侧移式舱口盖
CN106992081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仪征市丰源船舶电器有限公司 船用防爆限位开关
CN207617924U (zh) * 2017-12-25 2018-07-17 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8323A (en) * 1919-10-29 1921-01-31 Stanley Frederick Stokes Improvements to hatch coverings for ships and the like
JPH07132878A (ja) * 1993-11-05 1995-05-23 Ookura Senpaku Kogyo Kk スライド式ハッチカバーの開閉装置
JPH11152078A (ja) * 1997-11-20 1999-06-08 Okura Senpaku Kogyo Kk スライド式ハッチカバー
JP2004306867A (ja) * 2003-04-09 2004-11-04 Watanabe Zosenjo:Kk 船艙用ハッチカバー
CN1616300A (zh) * 2003-11-15 2005-05-18 浙江现代船舶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轻型自叠式舱口盖
KR20060108504A (ko) * 2005-04-13 2006-10-18 추지 헤비 인더스트리즈 해치 커버 장치
KR20110025013A (ko) * 2009-09-02 2011-03-09 겐카이 테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해치 커버의 승강과 수평 이동을 전동 윈치에 의해 일련으로 구동하는 해치 커버 개폐 장치
WO2012115365A2 (ko) * 2011-02-23 2012-08-30 Kim Dong Gyu 화물선 해치커버 개폐장치
CN103061635A (zh) * 2013-01-18 2013-04-24 上海科得威船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舱盖开启装置
CN203581321U (zh) * 2013-11-25 2014-05-07 芜湖新远船业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舱口盖
CN104554629A (zh) * 2014-12-10 2015-04-29 上海德瑞斯华海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电动侧移式舱口盖
CN106992081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仪征市丰源船舶电器有限公司 船用防爆限位开关
CN207617924U (zh) * 2017-12-25 2018-07-17 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860A (zh) * 2018-11-16 2019-02-15 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侧滑式复合材料舱盖的安装工艺
CN110371247A (zh) * 2019-07-30 2019-10-2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口盖支撑装置
CN110371247B (zh) * 2019-07-30 2022-02-1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舱口盖支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63924B2 (ja) 原子炉の炉内構造物の取扱い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る装置
CN206288242U (zh) 一种无人机货物装卸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无人机
CN207617924U (zh)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CN108001618A (zh) 一种适用于全电力推进散货船的舱盖机构
CN201809051U (zh) 电动液压双瓣抓斗
CN203237640U (zh) 用于集装箱的自动顶开门及集装箱
CN209455648U (zh) 一种吨包取袋装置
US20050005609A1 (en) Gas turbine by-pass system
CN110240058A (zh) 模组转移机构、阀塔模组更换装置及阀塔模组更换方法
CN108128447A (zh) 基于无人机的终端货物送达方法及低能耗无人机送货系统
US20130317677A1 (en) Protection system for ship loading
CN111498520A (zh) 开启闭合流量控制装置
CN209128548U (zh) 一种浸泡式钢管酸洗装置
CN214443041U (zh) 一种双驱动鱼雷型混铁车加盖装置
CN103625629A (zh) 船舶全回转电力舵桨推进系统的安装及调试方法
CN106078761A (zh) 一种可反馈式电缆维修机器人
CN104875846A (zh) 一种翻转式检修平台
CN210556996U (zh) 适用于移动式漏斗放料口电液推杆式双鄂开闭装置
CN209330925U (zh) 一种活鱼输送装置
CN110648774B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换料系统及换料方法
CN206942944U (zh) 一种可调节的风电机组电缆保护装置
CN214707894U (zh) 一种装卸货视频监控装置
CN106812456A (zh) 一种可拆装式机库的垂直升降门
CN217779581U (zh) 轻型海运集装箱
CN203806549U (zh) 新型钢丝胶带斗式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lin

Inventor after: Yan Xiaojun

Inventor after: Sun Gang

Inventor after: Fu Yinhe

Inventor before: Yan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Sun Gang

Inventor before: Fu Yinh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30

Address after: 310052 Room 1103, Unit 1, Yitian Square, Puyan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Modern Ship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Ruihua electric ship

Address before: 510000 X1301-D1222, No. 106, Fengze East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1 Building), JM

Applicant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Ruihua electric shi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