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1352B -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1352B
CN108001352B CN201711148791.2A CN201711148791A CN108001352B CN 108001352 B CN108001352 B CN 108001352B CN 201711148791 A CN201711148791 A CN 201711148791A CN 108001352 B CN108001352 B CN 108001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ens
rearview mirror
wall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87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1352A (zh
Inventor
崔子明
赵伟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87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13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1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1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3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comprising means for cleaning or de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5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leaning other parts or devices than front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S1/60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leaning other parts or devices than front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ignalling devices, e.g. refl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所述后视镜总成包括后视镜壳体(31)和镜片(33),所述后视镜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镜片的加热装置(32),所述加热装置具有通过进水口(321)和回水口(322)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这样,本公开提供的后视镜总成具有设置在后视镜壳体内的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当车辆启动时,发动机冷却系统即开始工作,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水口流入加热通道并借助热传导对镜片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回水口流回冷却回路,最终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并且实现车辆一启动,后视镜加热系统即一直工作,不增加额外能耗。

Description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后视镜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为方便驾驶员操作,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汽车上必须安装有后视镜,通过后视镜驾驶员能够直接获取汽车各个方位的外部信息,而在天气寒冷的冬季,经常会出现后视镜上结霜的情况,这会导致后视镜能见度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现有技术是在后视镜的镜片内安装一个电热片,雨雪天气时通过打开后视镜电加热功能,使电热片迅速加热至固定温度从而对镜片加热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这种电热片加热方式利用了车辆电能,并且需要通过手动来实现其开启或者关闭,驾驶员开启后经常忘记关闭,导致电热片长时间工作,耗费车辆电能,增加车辆油耗,同时降低后视镜加热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总成、使用该后视镜总成的后视镜加热系统和使用该后视镜加热系统的车辆,该后视镜总成能够对后视镜镜片加热,实现除雾除霜的效果,并且不增加额外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后视镜总成,包括后视镜壳体和镜片,所述后视镜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镜片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通过进水口和回水口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形成所述加热通道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具有面向所述镜片的加热壁,该加热壁与所述镜片具有相同的外轮廓。
可选地,所述加热腔内部具有将其分隔为两个空腔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回水口之间,并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加热腔的一侧侧壁具有连通所述两个空腔的流道,并且两个空腔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回水口所在侧壁的相对一侧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回水口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同一侧壁上,所述隔板从该同一侧壁朝向对侧侧壁延伸,并且与所述对侧侧壁之间具有所述流道。
可选地,所述加热壁紧贴所述镜片的后侧面,并且所述加热壁和所述镜片之间具有粘贴层。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形成为扁平结构,该扁平结构具有与所述加热壁相同且平行设置的后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加热壁间隔设置并通过环形侧壁封装为所述加热腔。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具有拐折的加热管道,所述加热通道由所述加热管道的管孔形成,所述加热管道的管壁形成为加热壁。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道呈S型紧贴在所述镜片上。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后视镜加热系统,所述后视镜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后视镜总成以及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进水口上,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高压管路连通,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水口上,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低压管路连通。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的后视镜加热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后视镜总成具有设置在后视镜壳体内的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当车辆启动时,发动机冷却系统即开始工作,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水口流入加热通道并借助热传导对镜片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回水口流回冷却回路,这种后视镜加热方式依附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对镜片加热,能够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并且实现车辆一启动,后视镜加热系统即一直工作,不增加额外能耗。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总成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总成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加热系统的布置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视镜加热系统的水路循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管 2回水管
3后视镜 4高压管路
5低压管路 31后视镜壳体
32加热装置 33镜片
321进水口 322回水口
323加热腔 324隔板
325加热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以镜片在加热装置前方为基准定义的,而“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后视镜总成,包括后视镜壳体31和镜片33,后视镜壳体3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镜片33的加热装置32,加热装置32具有通过进水口321和回水口322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后视镜总成具有设置在后视镜壳体内的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当车辆启动时,发动机冷却系统即开始工作,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水口321流入加热通道,加热通道通过热传导将温度传递至镜片33以对其进行加热,冷却液最后再通过回水口322流回冷却回路,这种后视镜加热方式依附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对镜片加热,能够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并且实现车辆一启动,后视镜镜片就会保持一定高温,而且不增加额外能耗。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加热装置32具有形成加热通道的加热腔323,加热腔323具有面向镜片33的加热壁,该加热壁与镜片33具有相同的外轮廓。将加热壁设置成与镜片33相同的外形,可以增加镜片33的加热面积,使镜片33的每个部位均能接受到热量,进一步保证镜片的加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腔323内部具有将其分隔为两个空腔的隔板324,隔板324位于进水口321与回水口322之间,并且隔板324与加热腔323的一侧侧壁具有连通两个空腔的流道,并且两个空腔在进水口321与回水口322所在侧壁的相对一侧连通。隔板324设置在进水口321和回水口322之间,将进水口321和回水口322分隔开来,能够避免发动机冷却回路的冷却液从进水口321流入后直接从回水口322流出,达不到对镜片加热的目的,而流道又使得进水口321与出水口322连通,以实现水路的循环流动。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进水口321与回水口322位于加热腔323的同一侧壁上,隔板324从该同一侧壁朝向对侧侧壁延伸,并且与对侧侧壁之间具有流道。这种设计方式充分保证了加热腔323的加热范围,使得冷却液从进水口321流入后可以流经加热腔323的各个角落后再从回水口322流出,而直向的隔板324又能节省冷却液在加热腔323中的流动时间,从而减少冷却液携带热量的散失,实现对镜片33的快速加热。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加热壁紧贴镜片33的后侧面,并且加热壁和镜片33之间具有粘贴层,即二者粘接。在加热壁或者镜片33上设置可进行热传导的粘贴层,将二者粘接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加热壁与镜片33直接接触,来自加热壁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递到镜片33上,减少其热量的散失,及时除去附着在镜片上的雾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加热装置32形成为扁平结构,该扁平结构具有与加热壁相同且平行设置的后壁,后壁与加热壁间隔设置并通过环形侧壁封装为加热腔323。此处的相同是指二者结构和尺寸均相同。这样,扁平状的加热装置32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不影响后视镜壳体内的其他装置,另外,为减少制造成本,加热装置32可以选用热传导材料来进行一体成型。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减少加热腔中冷却液温度的降低,加热装置32的后壁和环形侧壁还可以选用热传导性能较差或者没有热传导性能的材料,而起热量传递作用的加热壁可以选用热传导性能较好的材料。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加热装置32具有拐折的加热管道325,加热通道由该加热管道325的管孔形成,加热管道325的管壁形成为加热壁。这样,冷却液由进水口321流入加热管道325,加热管道325的管壁通过热传导将温度传递给镜片33,以完成对镜片33的加热。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管道325呈S型紧贴在镜片33上。为达到最佳加热效果,节省占用空间,加热管道325首选为平铺方式,并且管道布置的外轮廓接近镜片33的外形,内部布置成S型以增加加热通道的加热面积,另外,加热管道325紧贴镜片33设置,可减少管道中热量的散失,加热管道325由热传导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后视镜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后视镜总成以及进水管1和回水管2,进水管1的一端连接在进水口321上,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冷却回路的高压管路4连通,回水管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水口322上,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冷却回路的低压管路5连通。
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压力差,冷却液从高压管路4流经进水管1再通过加热装置32的进水口321流入加热通道中,通过热传导完成对镜片33的加热后,通过加热装置32的回水口322流经回水管2最后流回到低压管路5中,该后视镜加热系统依附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只要车辆启动,后视镜加热系统即一直工作,镜片就会保持一定高温,从而实现除雾除霜的效果,而且不增加额外能耗。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进水口321和回水口322上分别设置有水管接头,进水管1和回水管2的第一管口分别与相对应的水管接头通过过盈配合套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进水口321与进水管1以及回水口322与回水管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简单的插接形式,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高压管路4和低压管路5上分别设置三通件,进水管1和回水管2的第二管口分别通过三通件与对应的管路相通。高压管路4的冷却液通过三通件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流向车辆左右外后视镜壳体内的加热装置中,最后再通过相对应的低压管路5上三通件的两个端口流回到冷却回路中,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水路循环系统,如图6所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直接在高压管路4和低压管路5的侧壁上开设进水孔和回水孔,进水管1和回水管2与相应的进水孔和回水孔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同样依靠管路压力差实现加热系统的水路循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的后视镜加热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后视镜总成,包括后视镜壳体(31)和镜片(3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壳体(3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镜片(33)的加热装置(32),所述加热装置(32)具有通过进水口(321)和回水口(322)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32)具有形成所述加热通道的加热腔(323),所述加热腔(323)具有面向所述镜片(33)的加热壁,该加热壁与所述镜片(33)具有相同的外轮廓,所述加热壁紧贴所述镜片(33)的后侧面,并且所述加热壁和所述镜片(33)之间具有粘贴层,所述加热装置(32)形成为扁平结构,该扁平结构具有与所述加热壁相同且平行设置的后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加热壁间隔设置并通过环形侧壁封装为所述加热腔(3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323)内部具有将其分隔为两个空腔的隔板(324),所述隔板(324)位于所述进水口(321)与所述回水口(322)之间,并且所述隔板(324)与所述加热腔(323)的一侧侧壁具有连通所述两个空腔的流道,并且两个空腔在所述进水口(321)与所述回水口(322)所在侧壁的相对一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21)与所述回水口(322)位于所述加热腔(323)的同一侧壁上,所述隔板(324)从该同一侧壁朝向对侧侧壁延伸,并且与所述对侧侧壁之间具有所述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2)具有拐折的加热管道(325),所述加热通道由所述加热管道(325)的管孔形成,所述加热管道(325)的管壁形成为加热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道(325)呈S型紧贴在所述镜片(33)上。
6.一种后视镜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视镜总成以及进水管(1)和回水管(2),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进水口(321)上,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高压管路(4)连通,所述回水管(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水口(322)上,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的低压管路(5)连通。
7.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加热系统。
CN201711148791.2A 2017-11-17 2017-11-17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013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791.2A CN108001352B (zh) 2017-11-17 2017-11-17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791.2A CN108001352B (zh) 2017-11-17 2017-11-17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352A CN108001352A (zh) 2018-05-08
CN108001352B true CN108001352B (zh) 2020-09-18

Family

ID=6205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879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01352B (zh) 2017-11-17 2017-11-17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1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754B (zh) * 2021-11-29 2022-11-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余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6710A (en) * 1969-12-16 1971-08-03 John P Tarlano Self-defrosting exterior-type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US4694891A (en) * 1986-01-31 1987-09-22 Shinichi Okumura Boiler apparatus utilizing exhaust gas heat
JPH05124489A (ja) * 1991-11-07 1993-05-2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防曇装置
JP3750118B2 (ja) * 2003-04-10 2006-03-01 善昭 関口 温水式スノーワイパー
US7798658B2 (en) * 2009-02-10 2010-09-21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A/C system side view mirror and side glass DE-ICER
CN103738300A (zh) * 2013-10-16 2014-04-23 厦门志盛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
CN205220512U (zh) * 2015-12-14 2016-05-11 西华大学 一种便捷除霜型倒车镜
CN205440295U (zh) * 2016-04-08 2016-08-10 长安大学 一种去除汽车后视镜和侧窗上雨、霜的装置
CN206118066U (zh) * 2016-09-27 2017-04-19 长安大学 一种汽车玻璃除霜雾系统及汽车
CN207360228U (zh) * 2017-10-30 2018-05-15 浙江鑫华森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除水除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352A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3896B (zh) 整体式egr冷却器
KR20130099462A (ko) 냉각수 가열식 히터
US20180037086A1 (en) Vehicle apparatus
CN103867683A (zh) 用于传动液的贮存器
JP2015508867A (ja) デュアルラジエータエンジン冷却モジュール−シングル冷却液ループ
CN104144807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加热流体的装置、相关供暖和/或空气调节设备
CN108001352B (zh) 后视镜总成、后视镜加热系统和车辆
KR101463892B1 (ko) 냉각수 가열식 히터
CN208040582U (zh) 进气管组件
CN203110878U (zh)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KR20120037618A (ko) 자동차용 좌우 독립 공조장치
CN205292209U (zh) 车用除霜或采暖的液电一体加热器总成
CN2045476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水暖加热器
KR101832636B1 (ko) 자동차용 전기 열적 유체 조절 장치와 대응 난방 및/또는 공조 설비
CN10550930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热用的ptc水加热器
AU2003273740A1 (en) Fuel and fuel cooler with lamellar inne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o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R20140028927A (ko) 냉각수 가열식 히터
CN110014946B (zh)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CN207607384U (zh) 一种冷暖汽车坐垫
US10746083B2 (en) Vehicular cooling device
FR3013266B1 (fr) System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correspondante
CN110594005B (zh) 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以及汽车
CN206003925U (zh)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热交换板
CN205863343U (zh)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热与冷却一体化装置
CN219634940U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