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4940U -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34940U CN219634940U CN202320591615.0U CN202320591615U CN219634940U CN 219634940 U CN219634940 U CN 219634940U CN 202320591615 U CN202320591615 U CN 202320591615U CN 219634940 U CN219634940 U CN 219634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et
- outlet
- thermal management
- module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模块包括:流道板,内部设置有多个流道;换热器,包括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以及暖风水泵,包括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三进液口和用于与暖风模块连通的第三出液口,其中,所述流道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通。省去换热器与暖风水泵外接管路的设置,很大程度地节省布置空间以及简化走线管路,降低了装配所需的时间成本,进一步完善了装配工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热管理系统中,为了节省空间,会将泵或者换热器等组件集成到流道板上。但现有的热管理系统中只是简单的将这些组件与流道板集成,而这些组件的流路仍需要与外接管路进行连接,安装与布置起来仍很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热管理模块,包括:流道板,内部设置有多个流道;换热器,包括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以及暖风水泵,包括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三进液口和用于与暖风模块连通的第三出液口,其中,所述流道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暖风模块之间,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流道包括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其中,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二端之间用于选择性地连通电池包模块或电机电控模块。
可选地,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集成在所述流道板上的第一多通阀和第二多通阀,其中,所述第三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多通阀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所述第四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二多通阀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多通阀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模块连通,所述第二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控模块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多通阀包括第三入口、第四入口、第二出口以及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出口或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控模块连通、并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电池包模块或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出口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控模块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热管理模块。
可选地,所述暖风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四通阀、PTC、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水箱的入口与所述第三出液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用于将发动机可选择地连通在所述水箱和所述PTC之间。
可选地,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模块和电机电控模块,所述电池包模块和所述电机电控模块分别连通在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以分别与所述换热器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热管理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换热器和暖风水泵均集成在流道板上,并且将其管路也通过设置在流道板内部的流道进行集成,通过设置流道而使换热器与暖风水泵连通,以将暖风模块与流通内部流道的其他模块进行换热。通过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以及第三进液口与内部流道的连通,可以省去换热器与暖风水泵外接管路的设置,从而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省布置空间以及简化走线管路,降低了装配所需的时间成本,进一步完善了装配工艺。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管理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流道板的正侧接口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流道板的背侧流道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暖风水泵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多通阀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多通阀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在发动机热量回收时的原理图;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在电池包热量回收时的原理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在电机电控热量回收时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流道板,20-换热器,21-第一进液口,22-第一出液口,23-第二进液口,24-第二出液口,210-第一接口,220-第二接口,230-第三接口,240-第四接口,30-暖风水泵,301-水箱、302-四通阀,303-PTC,304-暖风芯体,3041-第八接口,310-第五接口,31-第三进液口,32-第三出液口,41-第一流道,42-第二流道,43-第三流道,44-第四流道,45-第五流道,5-电池包模块,50-第六接口,6-电机电控模块,60-第七接口,71-第一多通阀,710-第九接口,711-第一入口,711a-第一对接口,712-第二入口,712a-第二对接口,713-第一出口,72-第二多通阀,720-第十接口,721-第三入口,721a-第三对接口,722-第四入口,722a-第四对接口,723-第二出口,724-第三出口,100-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的内和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提供一种热管理模块,该热管理模块包括流道板10、集成在流道板10上的换热器20和暖风水泵30。其中,如图3所示,流道板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流道,如图2所示,流道板10的外部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流道连通的多个接口,多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210、第二接口220、第三接口230、第四接口240以及第五接口310;如图4所示,换热器20包括第一进液口21、第一出液口22、第二进液口23和第二出液口24。第一进液口21用于通过第一接口210与流道连通、第一出液口22用于通过第二接口220与流道连通、第二进液口23用于通过第三接口230与流道连通、第二出液口24用于通过第四接口240与流道连通。第一进液口21与第一出液口22在换热器20的内部连通,第二进液口23与第二出液口24在换热器20的内部连通,并通过换热器20与流道的连通实现在换热器20内对流通于不同流道的液体的换热;参照图5,暖风水泵30包括第三进液口31和第三出液口32,第三进液口31通过第五接口310与流道连通,第三出液口32与暖风模块3连通,暖风模块3为用于向乘员舱或其他空间供热的模块,其外接于流道板10。其中,流道配置为使得第二接口220与第五接口310连通,以使第一出液口22与第三进液口31连通,从而使得暖风水泵30流经的液体会经过换热器20,以在其内部进行换热。需要说明的是,流道板10内多个流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不连通,以使得不同的流道用于供热管理系统不同的流路进行流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换热器20和暖风水泵30均集成在流道板10上,并且将其管路也通过设置在流道板10内部的流道进行集成,通过设置流道而使换热器20与暖风水泵30连通,以将暖风模块3与流通内部流道的其他模块进行换热。通过第一进液口21、第一出液口22、第二进液口23、第二出液口24以及第三进液口31与内部流道的连通,可以省去换热器20与暖风水泵30外接管路的设置,从而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省布置空间以及简化走线管路,降低了装配所需的时间成本,进一步完善了装配工艺。
参照图3并结合图2,流道可以包括第一流道41和第二流道42。其中,第一流道41可以连通在第一进液口21与暖风模块3之间,具体地,可以在流道板10上设置第八接口3041,暖风模块3与第八接口3041连通;第二流道42可以连通在第二接口220与第五接口310之间,以连通在第一出液口22与第三进液口31之间。暖风模块3通过第八接口3041、第一流道41以及第一接口210与换热器20的第一进液口21连通,流经暖风模块3的液体会进入到换热器20内,并从换热器20的第一出液口22流出,流出的液体会经过第二接口220、第二流道42以及第五接口310至暖风水泵30,并通过暖风水泵30泵至暖风模块3,从而实现暖风模块3的液体在换热器20内进行循环换热。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接口可以包括用于与电池包模块5连通的第六接口50和用于与电机电控模块6连通的第七接口60,第六接口50和第七接口60可以通过外接于流道板10的管路与相应的模块各自进行连接,图中对外接管路未示出。参照图3,流道可以包括第三流道43和第四流道44,其中,第三流道43的第一端可以连通于第二进液口23,第四流道44的第一端可以连通于第二出液口24,使得第三流道43和第四流道44分别连接在换热器20的第二进液口23和第二出液口24处,以将流经第三流道43的液体在换热器20内换热后流出到第四流道44。其中,热管理模块可以配置为使得第六接口50和第七接口60中的一者连通于第三流道43的第二端和第四流道44的第二端之间,以选择性地将电池包模块5或电机电控模块6接入到换热器20,以通过换热器20进行换热。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换热器20的液体流通过第一进液口21与第一出液口22的一侧称为第二侧,将换热器20的液体通过第二进液口23和第二出液口24的一侧成为第一侧,其中,暖风模块3与第二侧连通,电池包模块5和电机电控模块6与第一侧连通,在换热器20内可以将电池包模块5或电机电控模块6的热量与暖风模块3的热量进行交换,以将电池包模块5或电机电控模块6的热量回收而对乘员舱等空间进行供暖。
如图1所示,热管理模块可以包括集成在流道板10上的第一多通阀71和第二多通阀72,其中,第三流道43可以连通在第一多通阀71和第二进液口23之间,第四流道44连通在第二多通阀72和第二出液口24之间,例如,第一多通阀71可以通过外接管路或流道板10的内设流道与第三流道43连通,第二多通阀72也可以通过外接管路或流道板10的内设流道与第四流道44连通。通过设置多通阀,可以实现多条管路与换热器20的连通,从而实现对各种模块的换热。例如,可以实现对电池包模块5和电机电控模块6的热量的回收。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多通阀71和第二多通阀72可以为三通阀、四通阀、五通阀或六通阀等,可以根据实际所需接入的管路进行设置,其中,多通阀除用于接入上述电池包模块5和电机电控模块6外,还可以接入其他模块,这里不作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参照图6并结合图1至图3,第一多通阀71可以包括第一入口711、第二入口712以及分别与第一入口711和第二入口712连通的第一出口713,第一入口711可以与第六接口50通过外接管路或内部流道连通,以用于与电池包模块5连通,第二入口712可以与第七接口60通过外接管路或内部流道连通,以用于与电机电控6连通,第一出口713与第三流道43通过外接管路或内部流道连通。流道板10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入口711对接的第一对接口711a、与第二入口712对接的第二对接口712a,流道板10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三流道43连通的第九接口710,第一出口713可以通过外接管路连通至该第九接口710,以与第三流道43连通。由此,通过该第一多通阀71既可以实现通过第六接口50将电池包模块5接入换热器20,又可以实现通过第七接口60将电机电控模块6接入换热器20。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控制第一入口711和第二入口712中的一者与第一出口713导通,而实现电池包模块5或电机电控模块6与换热器20的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参照图7并结合图1至图3,第二多通阀72可以包括第三入口721、第四入口722、第二出口723以及第三出口724,第三入口721与第四流道44连通、并选择性地与第二出口723或第三出口724连通,第四入口722与第七接口60连通,以与电机电控模块6连通、并且第四入口722与第二出口723连通,第二出口723选择性地与电池包模块5或第三流道43连通,第三出口724用于与电机电控模块6连通。流道板10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三入口721对接的第三对接口721a、与第四入口722对接的第四对接口722a,流道板10上可以设置有第十接口720,用于通过外接管路与第二出口723连通,并且进入到第十接口720的流体可以与电池包模块5或第三流道43连通,例如进入到第十接口720的流体可以通过第五流道45进入到第一多通阀71,并通过第一出口713与第三流道43连通;或者第二出口723可以直接通过外接管路连接在电池包模块5的上游。由此,通过该第二多通阀72既可以实现通过第三入口721与第二出口723的导通以及第二出口723与电池包模块5的导通来将电池包模块5接入换热器20,又可以实现通过第四入口722与第二出口723的导通、第二出口723与第三流道43的导通以及第三入口721与第三出口724的导通来将电机电控模块6接入换热器20。通过设置多通阀来实现多个模块与换热器20的导通,解决了流道板10内部空间难以开设较多流道的问题,并解决了外接管路过多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多通阀71和第二多通阀72可以结合使用,例如,第二多通阀72流出的液体可以流入到第一多通阀71,并通过选择导通的流路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参照图8至图10,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热管理模块,并具有上述热管理模块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暖风模块3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301、四通阀302、PTC303、暖风芯体304。暖风芯体304的出口与第一进液口21连通,例如,可以通过上述的第八接口3041以及第一流道41与第一接口210连通,以接入到换热器20中。水箱301的入口可以与暖风水泵30的第三出液口32连通,四通阀302用于将发动机100可选择地连通在水箱301和PTC303之间,在接入发动机100时,可以对发动机100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热量向乘员舱供暖。参照图8并结合图3,发动机热量回收时的流路如图8中箭头所示,冷却液携带发动机100的热量经过四通阀302以及PTC303后到达暖风芯体304,热量在暖风芯体304处被鼓风机吹走到乘员舱,降温后的冷却液从暖风芯体304经外接管路流出到第八接口3041,流经第一流道41至换热器20的第二侧,经换热器20流出口通过第二流道42流出至第五接口310而进入暖风水泵30,从暖风水泵30的第三出液口32通过外接水路流出到水箱301、四通阀302,随后经过发动机100对发动机100进行换热,随后携带发动机100热量的冷却液流出进行上述循环。
本公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热管理系统可以包括电池包模块5和电机电控模块6,电池包模块5可以包括电池包和电池包水泵,电机电控模块6可以包括电机电控和水泵。电池包模块5和电机电控模块6分别连通在第二进液口23和第二出液口24之间,以分别与换热器20连通。这里,电池包模块5和电机电控模块6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连通至换热器20,也可以通过外接管路的方式进行连通。这里,以上文所述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9并结合图3,电池包模块5的热量回收过程如图9中箭头所示。在换热器20的第一侧的回路为:冷却液携带电池包模块5的热量从第六接口50进入到达第一多通阀71,从第一多通阀71的第一入口711进入并从第一出口713流出,然后经外接管路接入第三流道43,流向换热器20的第一侧,以与换热器20的第二侧进行换热,从第一侧流出后经第四流道44流入到第二多通阀72的第三入口721,并从第二出口723流出至电池包模块5,再携带电池包模块5热量进行上述循环;在换热器20的第二侧的回路为:冷却液从暖风芯体304流出,经外接管路流向第一流道41,以接入换热器20的第二侧,并与第一侧进行换热,从第二侧流出后经第二流道42进入到暖风水泵30,从暖风水泵30流出到水箱301、四通阀302、PTC303后回到暖风芯体304,与第一侧换热后的冷却液的热量(即回收的电池包模块5)被鼓风机吹向乘员舱制热,然后继续流入第一流道41进行上述循环。
参照图10并结合图3,电机电控模块6的热量回收如图10中箭头所示。在换热器20的第一侧的回路为:冷却液携带电机电控模块6的热量从第七接口60进入到达第二多通阀72,从第二多通阀72的第四入口722进入并行第二出口723流出,然后经外接管路接入第一多通阀71,从第一多通阀71的第二入口712进入,并从第一出口713流出,经外接管路接入第三流道43,流向换热器20的第一侧,以与换热器20的第二侧进行换热,从第一侧流出后经经第四流道44流入到第二多通阀72的第三入口721,并从第三出口724流出至电机电控模块6,再携带电机电控模块6的热量进行上述循环;在换热器20的第二侧的回路为:冷却液从暖风芯体304流出,经外接管路流向第一流道41,以接入换热器20的第二侧,并与第一侧进行换热,从第二侧流出后经第二流道42进入到暖风水泵30,从暖风水泵30流出到水箱301、四通阀302、PTC303后回到暖风芯体304,与第一侧换热后的冷却液的热量(即回收的电机电控模块6)被鼓风机吹向乘员舱制热,然后继续流入第一流道41进行上述循环。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模块,并具有上述热管理模块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板,内部设置有多个流道;
换热器,包括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以及
暖风水泵,包括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三进液口和用于与暖风模块连通的第三出液口,
其中,所述流道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暖风模块之间,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其中,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二端之间用于选择性地连通电池包模块或电机电控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集成在所述流道板上的第一多通阀和第二多通阀,其中,所述第三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多通阀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所述第四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二多通阀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通阀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模块连通,所述第二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控模块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通阀包括第三入口、第四入口、第二出口以及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出口或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控模块连通、并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电池包模块或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出口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控模块连通。
7.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四通阀、PTC、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水箱的入口与所述第三出液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用于将发动机可选择地连通在所述水箱和所述PTC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模块和电机电控模块,所述电池包模块和所述电机电控模块分别连通在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以分别与所述换热器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91615.0U CN219634940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91615.0U CN219634940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34940U true CN219634940U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81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91615.0U Active CN219634940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34940U (zh) |
-
2023
- 2023-03-17 CN CN202320591615.0U patent/CN2196349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29541A (zh) | 车用燃料电池的热循环管理系统 | |
US20220377946A1 (en) | Integration Component, Temperature-Control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 |
CN112566443B (zh) | 一种车辆温控系统 | |
CN113829832A (zh) |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3829831B (zh) | 热管理系统、车辆及热管理方法 | |
US9829219B2 (en) | Thermoelectric arrangement for use in a cool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and cooling system having such a thermoelectric arrangement | |
CN115107457A (zh) | 基于多通阀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装置 | |
CN218577453U (zh) |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集成系统及车辆 | |
CN217532612U (zh) | 冷却液集成模块和车辆 | |
CN219634940U (zh) |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01433814Y (zh) | 含集成有节温器的热交换器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
CN100356558C (zh) | 液冷式电功率转换装置 | |
KR20220042841A (ko) | 리저버 탱크 통합 급수 모듈 | |
CN109733182B (zh) |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 | |
CN100463266C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213594085U (zh) | 一种插电混合动力冷却水路结构 | |
EP4143423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13217169A (zh) | 带有热交换器、控制阀和调节装置的冷却系统的组件 | |
CN218948877U (zh) |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6545651U (zh) |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806683U (zh) | 自由组合式热管理单元及车辆 | |
CN218805331U (zh) | 流道板壳体、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20785396U (zh) |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20842807U (zh) | 用于电动摩托车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模块和电动摩托车 | |
CN218287363U (zh) | 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