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5651U -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5651U
CN216545651U CN202220178522.0U CN202220178522U CN216545651U CN 216545651 U CN216545651 U CN 216545651U CN 202220178522 U CN202220178522 U CN 202220178522U CN 216545651 U CN216545651 U CN 216545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oling
communicated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785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785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5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5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5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设有电池进水口和电池出水口;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壳体和冷却组件,冷却壳体设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冷却组件设于冷却壳体内,冷却组件的一端通过冷却进口与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冷却出口与电池进水口连通;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壳体和加热组件,加热壳体设有加热进口和加热出口,加热组件设于加热壳体内,加热组件的一端通过加热进口与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冷却出口与电池进水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简洁和便于布置连接等优点。

Description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多个零部件分别单独布置在车辆的不同位置,而零部件的数量较多导致零部件的布置较困难,且相邻零部件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管路的数量也较多,管路走向凌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简洁和便于布置连接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设有电池进水口和电池出水口;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壳体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壳体设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述冷却组件设于所述冷却壳体内,所述冷却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出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壳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壳体设有加热进口和加热出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加热壳体内,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加热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加热出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简洁和便于布置连接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进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出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冷却壳体还设有过渡出口,所述第一三通阀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冷却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过渡出口与所述加热进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冷却壳体还设有制冷进口和制冷出口,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连通的截止阀,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出口与所述截止阀连通,所第三换热器的述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另一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通路和第四换热通路,所述第三换热通路的一端通过所述加热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加热出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通路与所述加热器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包括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壳体还设有制热进口和制热出口,所述暖风芯体的一端通过所述制热进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的一端以及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制热出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加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动力总成模块,所述加热壳体还设有动力出口和动力进口,所述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动力出口和所述动力进口与所述动力总车模块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总成模块包括: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设有第五换热通路和第六换热通路,所述第五换热通路与所述加热组件连通;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六换热通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有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的所述一端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动力进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五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水泵,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水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简洁和便于布置连接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的详细视图。
图4是图1的B处的详细视图。
附图标记:
热管理系统1、
电池模块100、电池进水口110、电池出水口120、
冷却模块200、冷却壳体210、冷却进口211、冷却出口212、过渡出口213、制冷进口214、制冷出口215、
冷却组件300、压缩机310、第一换热器320、第二换热器330、第一换热通路331、第二换热通路332、第一膨胀阀340、第一三通阀350、第一阀口351、第二阀口352、第三阀口353、截止阀360、第一水泵370、
加热模块400、加热壳体410、加热进口411、加热出口412、制热进口413、制热出口414、
加热组件500、加热器510、第四换热器520、第三换热通路521、第四换热通路522、第二三通阀530、第四阀口531、第五阀口532、第六阀口533、第二水泵540、
空调模块600、第三换热器610、第二膨胀阀620、暖风芯体630、
动力总成模块700、动力进口710、动力出口720、发动机总成730、第五换热通路731、第六换热通路732、散热器740、
第一水箱800、第二水箱8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包括电池模块100、冷却模块200和加热模块400。
电池模块100设有电池进水口110和电池出水口120,冷却模块200包括冷却壳体210和冷却组件300,冷却壳体210设有冷却进口211和冷却出口212,冷却组件300设于冷却壳体210内,冷却组件300的一端通过冷却进口211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冷却出口212与电池进水口110连通,加热模块400包括加热壳体410和加热组件500,加热壳体410设有加热进口411和加热出口412,加热组件500设于加热壳体410内,加热组件500的一端通过加热进口411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加热出口412与电池进水口110连通。
其中,热管理系统1的管路内可以注入冷却液,电池模块100、冷却模块200和加热模块400可以通过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热量传递及互换。
举例而言,冷却模块200还设有与车辆的电控系统连接的高压插头以及低压插头,加热模块400还设有与车辆的电控系统连接的高压插头以及低压插头。并且,冷却壳体210还设有换气百叶窗,避免热量在冷却模块200内堆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通过在电池模块100上设有电池进水口110和电池出水口120,冷却液可以由电池进水口110进入电池模块100,再由电池出水口120流出电池模块100。当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电池模块100的温度时,冷却液流经电池模块100时可以带走电池模块100的热量,以为电池模块100降温;当冷却液的温度高于电池模块100的温度,冷却液流经电池模块100时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电池模块100,以为电池模块100加热。其中,电池模块100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模块100的电池进水口110连通,多个电池模块100的电池出水口120连通,即多个电池模块100并联。
另外,冷却模块200包括冷却壳体210和冷却组件300,冷却壳体210设有冷却进口211和冷却出口212,冷却组件300设于冷却壳体210内,冷却组件300的一端通过冷却进口211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冷却出口212与电池进水口110连通,这样,当电池温度较高时,电池模块100内的冷却液可以由电池出水口120流出,再由冷却进口211流入冷却模块200,经冷却模块200降温后由冷却出口212和电池进水口110回到电池模块100内,从而可以为电池模块100降温。
此外,加热模块400包括加热壳体410和加热组件500,加热壳体410设有加热进口411和加热出口412,加热组件500设于加热壳体410内,加热组件500的一端通过加热进口411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加热出口412与电池进水口110连通,这样,当电池温度较低时,电池模块100内的冷却液可以由电池出水口120流出,再由加热进口411流入加热模块400,经加热模块400加热后由加热出口412和电池进水口110回到电池模块100内,从而可以为电池模块100加热。
并且,通过将冷却组件300都集成在冷却壳体210内,冷却组件300可以在冷却壳体210内进行布局,使冷却模块200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连接在热管理系统1内,冷却模块200可以整体进行拆装,能够极大地简化拆装步骤,且减少外接管路数量,同时将加热组件500都集成在加热壳体410内,加热组件500可以在加热壳体410内进行布局,并使加热模块400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连接在热管理系统1内,加热模块400可以整体进行拆装,能够极大地简化拆装步骤,且减少外接管路数量,这样能够减少热管理系统1的零部件的数量,以及多个零部件之间的管路的数量,使管路走向更加整洁,且冷却模块200和加热模块400更易在车辆内部进行布局,连接更加方便。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具有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简洁和便于布置连接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组件300包括压缩机310、第一换热器320和第二换热器330。
第一换热器320的一端与压缩机310的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330具有第一换热通路331和第二换热通路332,第一换热通路331的一端通过冷却进口211与电池进水口110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冷却出口212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第二换热通路332的一端与压缩机310的另一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膨胀阀340与第一换热器320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第二换热器33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第一换热通路331和第二换热通路332可以进行换热,即电池模块100和冷却模块200可以经过第二换热器330进行热量互换。例如,冷却液可以由压缩机310流出,并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320、第一膨胀阀340、第二换热通路332,最后流回压缩机310,这样冷却液可以在第二换热通路332内蒸发吸收第一换热通路331的热量,达到降低第一换热通路331的目的,第一换热通路331处的冷却液在流到电池模块100处时,可以为电池模块100降温,此时第一换热器320可以为冷凝器,第二换热通路332可以看作是蒸发器。
另外,第一膨胀阀34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通过开启或者关闭第一膨胀阀340可以控制冷却组件300内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从而控制电池模块100和冷却模块200之间的换热,例如,开启第一膨胀阀340时,第一换热器320和第二换热通路332连通,冷却液可以在第一换热器320和第二换热通路332之间流通,此时冷却模块200可以为电池模块100降温;当关闭第一膨胀阀340时,第一换热器320和第二换热通路332断开,此时冷却液在第一换热器320和第二换热通路332之间不流通,冷却模块200不与电池模块100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冷却组件3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350,冷却壳体210还设有过渡出口213,第一三通阀350设有第一阀口351、第二阀口352和第三阀口353。
第一阀口351通过冷却进口211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第二阀口352与第一换热通的另一端连通,第三阀口353通过过渡出口213与加热进口411连通。其中,第二阀口352和第三阀口353中的一个与第一阀口351连通。
举例而言,当电池的温度较高,需要为电池模块100进行降温时,可以调节第一三通阀350使第一阀口351与第二阀口352连通且与第三阀口353断开,这样冷却液流经第一三通阀350时会流向第一换热通路331,从而使电池模块10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330与冷却模块200进行换热降温;
当电池的温度较低,需要为电池模块100进行加热时,可以调节第一三通阀350使第一阀口351与第三阀口353连通且与第二阀口352断开,这样冷却液流经第一三通阀350时会通过过渡出口213流向加热进口411,从而使电池模块100内的冷却液可以进入加热模块400并与加热模块400进行换热升温,实现电池模块100的加热。
另外,通过在冷却壳体210内设置第一三通阀350,以及在冷却壳体210上设置过渡出口213,使电池出水口120与冷却进口211之间的管路既可以用于连通电池模块100和冷却模块200的管路,又可以作为电池出水口120与加热进口411之间的部分管路,即该部分管路可以共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管路的布置,布局更加简洁。
而且,第一三通阀350设于冷却壳体210内,且通过过渡出口213与加热进口411连通,可以将第一三通阀350和部分管路集成在在冷却壳体210内,更进一步地减少了外接管路的数量,使管路布局更加整洁,集成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热管理系统1还包括空调模块600,空调模块600包括第三换热器610和第二膨胀阀620,冷却壳体210还设有制冷进口214和制冷出口215,冷却组件30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器320的另一端连通的截止阀360,第二膨胀阀620的一端与第三换热器610的一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制冷出口215与截止阀360连通,所第三换热器610的另一端通过制冷进口214与压缩机310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第二膨胀阀62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者热力膨胀阀(thermostaticexpansion valve,TVX)。当需要为车辆的乘客舱进行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二膨胀阀620和截止阀360,并关闭第一膨胀阀340,此时第一换热器320可以作为冷凝器使用,第三换热器610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这样冷却液可以由压缩机310流出,并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320、截止阀360、第二膨胀阀620和第三换热器610,最后流回压缩机310,这样冷却液可以在第三换热器610内蒸发吸热,以降低乘客舱内的温度,为乘客舱降温。
而当冷却模块200为电池模块100降温时,可以开启第一膨胀阀340并关闭截止阀360,冷却液由第一换热器320流出后会流向第二换热器330,冷却模块200此时只与电池模块100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组件500包括加热器510和第四换热器520。其中,第四换热器52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第四换热器520具有第三换热通路521和第四换热通路522,第三换热通路521的一端通过加热进口411与电池出水口120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加热出口412与电池进水口110连通,第四换热通路522与加热器510串联。
具体地,第三换热通路521和第四换热通路522可以进行换热,即电池模块100和加热模块400可以经过第四换热器520进行热量互换,加热器510可以加热第四换热通路522内的冷却液,第四换热通路522再与第三换热通路521进行换热,使第三换热通路52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从而使电池模块100的温度升高,达到利用加热模块400为电池加热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热管理系统1还包括空调模块600,空调模块600包括暖风芯体630。
加热壳体410还设有制热进口413和制热出口414,暖风芯体630的一端通过制热进口413与第四换热通路522的一端以及加热器510的一端连接,暖风芯体630的另一端通过制热出口414与第四换热通路522的另一端以及加热器510的另一端连接。
这样,冷却液流经加热器510再流向暖风芯体630后,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即利用了加热器510为暖风芯体630加热,暖风芯体630的温度上升,再通过鼓风机可以将暖风芯体630的热量吹向乘客舱,从而实现乘客舱的加热,即,加热器510既可以用来为电池模块100加热,也可以为乘客舱加热,更充分地利用了加热器510,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热管理系统1还包括动力总成模块700,加热壳体410还设有动力出口720和动力进口710,加热组件500通过动力出口720和动力进口710与动力总成模块700连接。
由此,加热模块400还可以利用加热器510为动力总成模块700进行加热,具体地,动力总成模块700内的冷却液可以由动力进口710流入加热模块400,经加热模块400加热后再由动力出口720流回动力总成模块700,从而实现为动力总成模块700加热的效果,这样,加热模块400集成了多种功能,包括为电池模块100加热、为暖风芯体630加热,以及为动力总成模块700加热,充分地利用了加热模块400的加热功能,无需为电池模块100和动力总成模块700分别设置加热模块400,减少了加热模块400的数量,即减少了热管理系统1的零部件的数量,便于热管理系统1的布置连接。
另外,加热组件500可以为空调模块600的暖风芯体630供热,因此在天气温度较低时,动力总成模块700的余热可以通过加热组件500为暖风芯体630供热,提高能量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动力总成模块700包括发动机总成730和散热器740。
发动机总成730设有第五换热通路731和第六换热通路732,第五换热通路731与加热组件500连通,散热器740与第六换热通路732连通,这样,当发动机总成730的温度较低时,加热模块400可以通过第五换热通路731与发动机总成730进行换热,提高发动机总成730的温度,当发动机总成730的温度较高时,散热器740可以利用第六换热通路732与发动机总成730换热,以降低发动机总成730的温度,避免发动机总成730温度过高,使发动机总成730可以正常工作。
另外,加热组件500可以为空调模块600的暖风芯体630供热,因此在天气温度较低时,发动机总成730的余热可以通过加热组件500为暖风芯体630供热,提高能量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加热组件500还包括第二三通阀530,第二三通阀530设有第四阀口531、第五阀口532和第六阀口533,第四阀口531与第四换热通路522的一端连通,第五阀口532与加热器510的另一端连通,第六阀口533与动力进口710连通,第五阀口532和第六阀口533中的一个与第四阀口531连通。
举例而言,当第二三通阀530的第四阀口531与第五阀口532连通且与第六阀口533断开时,冷却液可以由第四阀口531流入第一三通阀350再由第五阀口532流出,并依次流经加热器510和第四换热通路522后流回第四阀口531,或者,冷却液可以由第四阀口531流入第一三通阀350再由第五阀口532流出,并依次流经加热器510和暖风芯体630后流回第四阀口531。
即,此时加热模块400可以通过第四换热通路522与第三换热通路521换热,并利用第三换热通路521内的冷却液为电池模块100加热,或者冷却液可以直接通过加热器510流向暖风芯体630,以为乘客舱进行加热,且此时加热模块400不为发动机总成730加热。
当第二三通阀530的第四阀口531与第六阀口533连通且与第五阀口532断开时,冷却液可以由第四阀口531流入第一三通阀350再由第六阀口流出,并流向发动机总成730,即,此时加热模块400可以为发动机总成730加热,且不为电池模块100或者乘客舱加热;
再或者,当第二三通阀530的第四阀口531既与第五阀口532连通又与第六阀口533连通时,冷却液可以由第四阀口531流入第一三通阀350再由第五阀口532流出,并依次流经加热器510和第四换热通路522后流回第四阀口531;或者,冷却液可以由第四阀口531流入第一三通阀350再由第五阀口532流出,并依次流经加热器510和暖风芯体630后流回第四阀口531;再或者,冷却液可以由第四阀口531流入第一三通阀350再由第六阀口流出,并流向发动机总成730。
即,此时加热模块400可以同时为电池模块100、乘客舱或者发动机总成730加热。
这样,利用第二三通阀530将加热模块400的管路和发动机总成730的管路集成到一起,仅通过调节第二三通阀530即实现加热模块400的多种模式的切换,并利用加热模块400为不同的模块进行加热升温,而且第二三通阀530集成于加热壳体410内,加热模块400的集成度更高,更进一步减少了外接管路的数量,使热管理系统1的管路布置更加简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组件300包括第一水泵370,加热组件500包括第二水泵540。
优选地,第一水泵370的一端可以与冷却进口211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阀口351连通,第二水泵540的一端可以与第五阀口532连通且另一端与加热器510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水泵370可以增大冷却组件300内的冷却液的流动压力,第二水泵540可以增大加热模块400内的冷却液的流动压力,使冷却液在热管理系统1内的流动更加通畅,热管理系统1的换热效果更好。
这样,一方面分别在冷却组件300和加热组件500内集成了水泵,即第一水泵370位于冷却壳体210内,第二水泵540位于加热壳体410内,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却组件300的集成度以及加热组件500的集成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两个水泵,可以使得无论对电池模块100加热或者降温,都能存在至少一个水泵驱动冷却液流动,提高冷却液和电池模块100之间的换热效率。
并且,热管理系统1还可以设有第一水箱800和第二水箱810,第一水箱800和第二水箱810内可以储存冷却液,举例而言,第一水箱800的一端可以与电池模块100连通且另一端与加热模块400连通,第二水箱810可以与发动机总成730连通,这样第一水箱800可以为电池模块100、冷却模块200和加热模块400补充冷却液,第二水箱810可以为发送机总成补充冷却液,从而使热管理系统1内部的冷却液充足,换热效率较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具有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简洁和便于布置连接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设有电池进水口和电池出水口;
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壳体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壳体设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述冷却组件设于所述冷却壳体内,所述冷却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出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壳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壳体设有加热进口和加热出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加热壳体内,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加热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加热出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压缩机;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进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出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
第一三通阀,所述冷却壳体还设有过渡出口,所述第一三通阀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冷却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过渡出口与所述加热进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冷却壳体还设有制冷进口和制冷出口,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连通的截止阀,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出口与所述截止阀连通,所第三换热器的述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另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加热器;
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通路和第四换热通路,所述第三换热通路的一端通过所述加热进口与所述电池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加热出口与所述电池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通路与所述加热器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空调模块,所述空调模块包括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壳体还设有制热进口和制热出口,所述暖风芯体的一端通过所述制热进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的一端以及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制热出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加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总成模块,所述加热壳体还设有动力出口和动力进口,所述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动力出口和所述动力进口与所述动力总车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模块包括:
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设有第五换热通路和第六换热通路,所述第五换热通路与所述加热组件连通;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六换热通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有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的所述一端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动力进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五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水泵,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水泵。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220178522.0U 2022-01-21 2022-01-21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545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8522.0U CN216545651U (zh) 2022-01-21 2022-01-21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8522.0U CN216545651U (zh) 2022-01-21 2022-01-21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5651U true CN216545651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2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78522.0U Active CN216545651U (zh) 2022-01-21 2022-01-21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5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567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
CN111251800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5835653A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的集中式多工况热管理系统
KR20200139094A (ko)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4161997A (zh) 双电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2599890A (zh) 一种混动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混动车辆
CN216659503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KR102681908B1 (ko) 열관리 시스템
CN216545651U (zh)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228565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400117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3954697B (zh) 燃料电池辅助系统与电池热管理集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676688B1 (ko)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5891624A (zh)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1541167U (zh)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417958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15139778B (zh)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661233U (zh)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CN218906836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8647987U (zh) 燃料电池车辆热管理系统
US20230373271A1 (en)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221113430U (zh)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339140U (zh)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US12122218B2 (en)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218287365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